時間:2022-02-19 07:48: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動物生理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學期初,將本學期要開設的實驗內容以“實驗教學進度表”的形式告知學生。讓學生了解實驗的內容、實驗時間安排及進度,要求學生每個實驗在上課前都要預習實驗指導手冊,并撰寫預習報告;實驗前要求對本次實驗的目的、原理、步驟做到心中有數。生理學實驗平臺中現有一臺教師用計算機和30臺學生用計算機組成的網絡互動實驗室,可以把學生用機和教師用機組成一個局域網,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索下載高水平的實驗錄像片和模擬實驗,或者是教研室根據自身條件制作多媒體課件或錄像,一起儲存于實驗用計算機內。錄像內容可包括手術器械和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手術操作過程、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等。在正式實驗課前應組織學生觀看相關主要操作的視頻,學生能看到每一步實驗的正確操作方法,這樣使學生對實驗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和把握,也能夠直觀了解整個實驗的流程,幫助學生克服對未知實驗的恐懼心理,在正式實驗的時候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負責強調容易出錯的地方,讓學生針對關鍵步驟、主要環節進行討論。另外,生理學實驗中采用的多功能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進行的動脈血壓的直接測定及影響因素、胸內負壓的測定及呼吸運動的調節、尿生成的調節等實驗過程中的各項信息和數據可以自動、客觀記錄保存在電腦中,以便學生在實驗前后隨時調出進行觀看和分析。
二、學生實驗前準備
實驗前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材料準備、試劑配制和儀器調試等。這些過程是實驗室的基礎科目,看似簡單,稍不注意就會導致實驗的不順利或失敗。但在實驗課教學中,往往容易忽視這個環節,在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下,實驗前的準備工作通常是由實驗指導老師在實驗開始前完成。改革后的實驗課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下,實驗前對學生進行分組,推選小組負責人,說明實驗要求、實驗注意事項等;讓學生按照預習過的實驗流程自主做好實驗前各項準備工作。這個環節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實驗準備工作主要有哪些,同時讓學生了解各種知識,最主要的是能讓學生逐漸克服對實驗的恐懼心理。如,“家禽血液樣品的采集”這個實驗要防止血液凝固,所以要用到抗凝劑,例如,選用3.8%的檸檬酸鈉或者是1%的肝素。很多學生對抗凝劑的配制不了解,因此在配制前讓學生查閱文獻資料了解抗凝劑的配置方法。配制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像天平的正確使用,量筒以及容量瓶的正確使用等。另外,做復雜的實驗前,要考慮到實驗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準備好應急或者急救措施。還要利用實驗室物品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例如,自制靜脈留置針、氣管插管、動脈插管以及導尿管等。學生通過參與實驗前準備工作,不僅能逐步培養嚴謹的學風,還能培養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開放式實驗教學
[關鍵詞]生理學 接受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4-0097-03
近年來筆者在生理學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驗室開放、畢業論文等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形成了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接受―思考―探究―創新”教學模式。在這個教學模式中,進行了生理學教學“從接受性學習到研究性學習”的探索。
一、接受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含義
教育理論界對研究性學習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解釋是泛指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它是一種學習的理念、策略、方法,適用于學生對所有學科的學習;狹義的解釋是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與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在生理學教學中,我們把研究性學習做前一種理解。接受性學習是人們在提出了“研究性學習”后,相應的對傳統的學生學習方式的一種形象性概括,它是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核心。接受性學習包括兩種形式:一種為機械的接受性學習,它采用單向傳遞式教學方式,學習者經過大量的誦讀、記憶、模仿、操練來掌握前人積累的東西;另一種采用教師的講授結合提問、討論、練習為特征的教學方式,學習者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并掌握,被稱為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在生理學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
二、在生理學教學中接受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整合
現代教育理論指出,接受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認識活動的兩種基本方式。要認識兩者的關系就必須先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接受性學習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學生直接通過教師或者從書本、電視、網絡等媒體直接獲取結論,然后加以內化的學習方式。而研究式學習過程主要體現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經歷“設疑析疑解疑質疑”的問題研究過程。
顯然,接受性學習不需經歷曲折的探索過程就能獲得知識和技能,而其在獲取知識的途徑上與研究性學習正好相反,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中的角色是被動地接受,后者是主動去發現。兩者各有其特點,又是辯證統一的。在生理學教學實踐中由于學校條件限制、課時有限,不可能花更多時間去研究過程。因此,接受性學習,尤其是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廢,在生理學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
(一)以問題為中心的“接受―思考”課堂教學模式(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
該模式主要采用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傳授―接受式)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一張嘴、一支筆”為工具,簡單地聯系起了這種教與學的關系。為探尋適合生理學教學的最佳方案,我們采用了以問題為中心或以問題為基礎的“接受―思考”課堂教學模式。以問題引導教學,可圍繞基本概念及重點內容首先提出一些臨床病例和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如:在呼吸生理教學時,提出: “為什么以下情況會引起缺氧?1.貧血;2.亞硝酸鹽中毒;3.CO中毒;4.高空或高原的大氣壓低;5.通風不良的礦井、密閉艙室;6.溺水;7.血管的狹窄或阻塞;8.心力衰竭;9.氰化物中毒;10.組織水腫?!边@些問題的提出已把學生深深地吸引,驅使他們尋找答案。因此,教師可把抽象的理論內容融入問題中去,由淺入深層層分析,最后在一系列的理論基礎之上得到答案,這樣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由過去那種讓他學,變成現在的我要學。這種啟發式、探討式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望,使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思考、接受,充分發揮了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動性。
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理論只適合于解釋學生的知識學習,而且是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不全適用于解釋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因此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也是適用于課堂知識教學,而在能力培養和技能訓練等方面的教學上卻顯得不足。
(二)以培養能力為中心的“探究-創新”實驗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
該教學模式主要應用研究性學習(建構―探究式)方式。傳統的生理學實驗教學,采用“三部曲”教學方式,即教師講授、教師示教、學生自做,它將學生的思維方式束縛于書本和教師講解的內容上,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的養成。而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在解決問題中(可以是教師預設的,也可以是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的)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性、過程與方法、理性質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徑。在生理學實驗開設過程中,我們采取了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漸進式做法,即:1.在初始階段,為求熟練掌握實驗步驟和方法,采用演示驗證性實驗方法;2.在中間階段,為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采用綜合性實驗方法;3.在中后階段,為求連貫和系統設計能力 ,采用設計性、開放性實驗方法。
(三)減少驗證型實驗,加強綜合型實驗,增加設計型實驗
在實驗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為了更好提高實驗效果,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驗驗證理論,我們在生理實驗教學中對一些實驗內容安排作了一些改進,加大了綜合型實驗的比例,開設了學生自主設計型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把“大腦皮層運動機能定位”和“去大腦僵直”兩個實驗結合在一起,把“在體胃腸運動觀察及其神經體液調節”、“滲透壓對小腸吸收的影響”和“離體腸段運動及其影響因素”三個實驗綜合在一只動物身上開展,這樣即避免實驗動物的大量浪費,同時增加了同學的動手機會。綜合實驗在一個實驗動物身體上多次手術,增加了操作機會及操作難度,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一些傳統的實驗結果是已知的,所以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探索式的實驗能夠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未知,在操作中不是照搬操作過程,而是不斷提出問題設疑。現在我們把部分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改為設計性實驗讓學生自己去擬出實驗思路,自己準備儀器、藥品等。鼓勵學生在完成預定實驗后自己設計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實驗結束并不等于本次實驗課教學的完成,而是把同學集中起來,就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先進行小組討論,讓大家各抒己見,然后由教師引導,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最后教師結合學生討論,對實驗進行總結分析,把學生對問題的各種認識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近年來,學生的自主性設計實驗有“酒精對蟾蜍、蛙心率的影響”、“深呼吸、寒冷變換以及運動對血壓的影響”、“各種污染物對魚類呼吸的影響”等十多項。
(四)實驗室開放促進了研究性學習、大學生創新實驗和畢業論文的開展
改傳統實驗方式為“探究―創新”模式,要求實驗室向學生開放,部分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完成,并期望有所創新,以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對有所創新的實驗設計,進一步通過畢業論文來完善。同時,根據本地實際,開發新的實驗動物來源,既節約經費又進行了比較研究。
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在教學中我們還開展了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的“第二課堂”,以生物科學(師范)2008、2009級學生為例,開展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有“煙草對生物的危害”、“噪聲對聽力的損害”、“解剖生理學教具制作”等。并結合有關健康節日如全國愛耳日、國際禁毒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動開展成癮行為預防教育、營養教育、常見病流行病預防教育、性病艾滋病預防教育。這些活動激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校期間最后的獨立實踐教育,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技能的全面總結。進入實驗室進行自己的畢業論文課題實驗之前,部分學生已經經過了“研究性學習”和“自主設計性實驗”的訓練,也有部分學生提前參加了教研室的科研項目工作,通過一段科研工作的參與,部分學生在研究領域里已經被“領進了門”,下一步則是如何深化的問題。
三、利用互聯網為生理學教學提供豐富的研究性學習資源
目前,我校“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精品課網站已建立并掛靠校園網,同學們可以方便使用。研究性學習注重信息收集與處理的研究過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網絡支持,同時網絡也拓展了研究性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校園網與研究性學習的結合,將充分體現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問題性、過程性、實踐性、合作性等。如何有效地利用校園網,構建基于網絡環境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在國內還是一個新的教學研究領域。
四、教學效果與教學反思
生理學“接受―思考―探究―創新”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顯著地提高了學生對理論知識、實驗技術的應用能力,學生得到了初步的科研訓練,創新意識顯著增強。近年來,在動物生理學實驗室進行研究性學習、開放性實驗的學生完成了十多項實驗設計并以第一作者多篇。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是促使我們的教學改革深入開展的不竭動力。
[ 參 考 文 獻 ]
[1] 魏智清,于洪川,張振漢等.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接受-思考-探究-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5)(增刊):122-123.
[2] 張春曉,夏映紅,章宏等.生理學實驗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4):351-352.
[3] 于洪川,魏智清,張書起.建立綜合設計實驗平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校生理學實驗課程體系的教學實踐與探討[J].教育教學進展雜志,2007,(11):28-30.
[4] 談永萍,于洪川,魏智清.開設生理學設計性實驗的探索和實踐[J].教育教學進展,2008,(5):4-6.
[5] 魏智清,于洪川,張振漢.在生理學教學中開展健康教育的嘗試[J].寧夏工程技術,2004,(3)(教改專刊):53-54.
[6] 魏智清,于洪川,張振漢.在生理學教學中開展禁毒教育的嘗試[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版),2005,(26)(增刊1):158-159.
[7] 張士軍.校園網環境下生理學研究性學習的探討[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9):95.
[8] 王晶,馮秀娟,張燕榮等.急性缺氧對小鼠丘腦肥大細胞的影響[J].農業科學研究,2008,29(4):55-59.
[9] 張慧芳,黃燕,楊紅霞等.寧夏枸杞葉、果柄及根皮降血糖作用的初步研究[J].農業科學研究,2008,29(4):23-26.
【關鍵詞】 人體生理學;生理學實驗;教學創新
人體生理學是研究人體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人體生理學的實驗對生理學的創立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隨著醫學教育的飛速發展,醫學教育的目標已向培養寬基礎,富有創新精神的綜合型人才目標轉換,目的是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適應生物科學發展的需要,已成為醫學院校實驗教學創新的重點內容。
人體生理學實驗大部分是驗證性重復性的實驗,怎樣將這些經典的實驗,與提高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結合起來,是擺在人體生理學實驗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21世紀素質教育的主旋律是知識創新,如何做到人體生理學實驗教學的創新呢?
1 生理學實驗教學創新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21世紀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基于實驗先于理論,是理論課的基礎,我校生理學教研室重新制定教學改革方案。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高校實驗教學還是停留在驗證理論和演示現象的水平,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表現出較大的被動性和盲目性。我們把實驗課時的比例改為:基礎實驗50%、綜合性實驗40%、設計性實驗10%。通過創新實驗的學習與實踐,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以往我校基本為分散孤立的實驗室,教學內容以基礎實驗為主,經過升格為專科3年后教學模式已經轉變。建立了基礎醫學實驗中心。實驗人員統一管理,經費統一使用場地統一安排,在管理上淡化學科界限,促進綜合性學科的實質性整合。將實驗課分為三個類,第一類為基礎實驗,如減壓神經放電、氣管插管等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和鞏固好理論知識。第二類,綜合性實驗,如生理學與藥理學,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學科間的綜合性實驗,目的是加強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強化知識的綜合運用。第三類為自主設計創新性實驗,讓學生了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培養創新思維。同時我們還構建了不同的實驗模塊供不同專業學生選擇。
2 通過生理學實驗教學創新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在的生理學實驗教學內容主要是驗證理論,忽視各實驗項目間的有機聯系,缺乏綜合性實驗項目和設計性實驗項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創新教育的開放性體現在教學內容上,為了實現培養目標的需要,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按理論課安排實驗課的教學模式。
2.1 實驗課前準備 在傳統的動物生理學教學中學生上課前不預習,下課后不復習,學生對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內容沒有很好掌握,無法進行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生理學實驗涉及動物解剖解剖學、生理學及實驗儀器的使用因此要做好實驗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學生方面,我們準備了一些實驗錄像,課前利用自習時間集體觀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預習實驗內容及實驗手術基本過程,了解試驗器械的使用方法,熟悉試驗動物的習性和捉拿方法,動物試驗指導學生寫出預習報告,讓學生明確實驗過程,使學生在教師進行示教過程中有觀察目標,提高實驗的當堂吸收率。教師方面,每次實驗前教師進行預做實驗,對遇到的問題全體討論,預測該實驗各項步驟可能得到的結果,對預期實驗結果做出合理解釋,做到帶教前心中有數。
2.2 實驗課安排 第一場實驗我們安排生物信號采集系統的學習,以后的每次課都是在相應理論課之前上著實驗,這樣學生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在掌握理論知識。
2.3 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興趣 我們把實驗室設計成病房模樣,每次都把實驗動物當做患者,以加強學生尊重實驗動物生命的教育和培養良好醫德。實驗分組為每組3個這樣保證每個同學有機會動手,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在實驗過程的創新能力。
2.4 實驗結果要求要如實記錄 要根據實驗過程中觀察和記錄到的現象及數據,如實地記錄,在實驗報告本上貼原始記錄。實驗報告的書寫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創新的手段。對學生實驗報告的書寫,強調報告如實書寫,實驗的結論和討論的書寫時創造性的工作,應該嚴謹,尊重事實,杜絕虛假,不允許盲目抄襲書本或他人的實驗報告。這有助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結果以及如實地分析實驗結果。如果學生實驗失敗或出現相反的結果也要如實書寫,并分析出現這種結果的可能,找出失敗的原因。
2.5 改進實驗教學方法 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是教材和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實驗課上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們的實驗課重在引導,教師只要把原理和基本過程講解完就留出大部分時間讓學生自己操作,全程教師不可隨意離開教室,對學生實驗課遇到及提出的問題要及時給與引導。實驗課后老師集中交流實驗過程遇到的各種新情況,共同討論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創新實驗教學法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我們要求實驗室12小時開放制,學生通過學習基本理論知識自己設計實驗,申請實驗項目,實驗室提供平臺,配備指導教師。設計性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行了科學實驗全過程的初步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創新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進行設計性實驗前,要預習根據實驗目的和設計要求寫出設計的實驗方案。綜合性實驗是指實驗內容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與本課程相關課程知識的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例如我們把尿的濃縮與稀釋功能與利尿藥的作用機制進行綜合,動脈血壓的側量和調節與降壓藥的作用進行綜合,把呼吸運動的調節與興奮呼吸藥物作用機制進行綜合。這樣節約了實驗用品,加強了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利用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和先進的測試方法是培養出素質高、能力強的創新人才先決條件。我校于2009年開始實驗的記錄設備全面采用多媒體信號采集BL-42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30套,裝備了5個綜合實驗室,為四通道儀器儀器主要針對生理藥理實驗,根據實驗動物的不同,可以做很多的實驗,例如,蛙心收縮,蛙心灌流,腓腸肌強直,心電,血壓實驗,血壓給藥實驗,尿生成實驗,神經放電,呼吸實驗,并大量使用多媒體課件和計算機模擬實驗等為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提供硬件條件。傳統生物機能實驗系統是構建在許多傳統的生理儀器基礎之上的,比如用分離的前置放大器、示波器(用于觀察快速變化的生物波形)、記錄儀(記紋鼓或二道生理記錄儀)、刺激器、監聽器等分離儀器所構成的傳統生物機能實驗系統。BL-420生物信號系統最大的優點在于學生可以通過該系統觀察到各種生物機體內或離體器官中探測到的生物電信號以及通過換能裝置也可以記錄張力、壓力、溫度等生物非電信號的波形,從而對生物肌體在不同的生理或藥理實驗條件下所發生的機能變化加以記錄與分析??偩€結構,通用插槽,可靈活組合為4-8通道放大器,低噪聲、低漂移高性能放大器,抗干擾能力強,線性度好,測量精度高四通道12位A/D同步采樣,分析結果準確通道原始數據、微分、積分、頻率、平均圖形實時同步顯示,結果處理用戶可自行定制,個性化設計。能隨時標記實驗過程中發生各種情況。信息保存實驗后可以隨時調出進行分析和打印。使用該系統的主要優點是明顯提高了教師的上課效率,提高實驗的開出率及成功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培養了學生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處理實驗數據和進行實驗的能力。建立了教學局域網教學系統,開展了實訓教學與網絡虛擬教學相結合。
3 實驗創新效果評價方法。
通過生理學實驗教學創新的培養在預習報告、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結束操作考核等方面都取得明顯效果。預習報告的書寫前學生預習了教材的相關知識點,有的學生通過網絡平臺查看相關知識點有助于理論課的掌握同時也加強了對實驗課的期待和興趣。實驗操作部分全程由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在教室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在實驗課的最后十分鐘老師對整個過程進行點評對每組學生代表進行提問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保證了每一組學生的實驗操作質量。實驗報告的書寫要求以實驗現場記錄的原始數據為依據不得虛構和抄襲他組實驗結果,如果實驗失敗因該對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做出合理解釋,這樣培養了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觀。結束實驗操作考核如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現場進行實驗操作,如家兔頸總動脈插管、家兔氣管插管、蛙坐骨神經一腓腸肌標本制備、蛙心插管等,最后按要求寫出結果分析。教師從學生在善待動物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實驗器材的保護手術的操作規范、操作完以后對器材的清潔及實驗臺面的衛生打掃進行綜合評價打分。這樣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對突況如大動脈出血也能及時結扎止血,并繼續很好地完成了后面的實驗過程??歼@種綜合評定課程成績的方法較之以往采用的方法更加全面、客觀與公正,能更好地評價實驗教學效果和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
我校近年來,加強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盡早參加科研和創新能力活動。生理學實驗教學是醫學高等學校教學的重要部分,它肩負著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人才的重任。最后,隨著新世紀對教育教學發展的更高要求,提高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需要,創新實驗教學在學生能力培養上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小平.生理學實驗教學的教學創新,文教資料,2006:23.
[2] 姜長寶.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0(8):152-154.
關鍵詞:執業獸醫;本科教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5-0108-02
農業部為提高獸醫教育水平,在2008年開始實行執業獸醫考試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提高獸醫從業人員水平。大學是培養獸醫的教學單位,如何調整教學大綱,適應執業獸醫考試制度對大學畢業生要求,成為我們教學工作者要思考的問題。
一、從新定位培養目標,與國家官方獸醫和執業獸醫制度相適應為適應
國家官方獸醫和執業獸醫培訓、考核、認證制度的實施,必須對現有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并在原有培養方案基礎上按照官方獸醫與執業獸醫的要求制定相關培養方案[1]。
二、合理選用教材、修訂課程教學大綱
在以往的教學大綱的制定中,教師只能講解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其他部分自學。為適應新的要求,我們在重新修訂教學大綱的過程中,要增加專業課程學時,以便教師能夠將更多的知識點講解給學生。同樣在教材選用方面,不能只局限于教師自編教材,要選用規劃教材[2],因為大部分規劃教材為統編教材,這些教材廣泛收集并借鑒了國內外同類教材的優點,最大程度地反應了本學科發展的新理論、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滿足執業獸醫考試需求。
三、重視實踐教學過程管理,提高實踐教學課時比例
獸醫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臨床教學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大板塊,這三個環節相互聯系、層層深入,將理論知識不斷糅合在一起。在制定大綱時適應執業獸醫考試要求,提高實踐教學學時比例,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學習和掌握實驗、實習等環節內容,提高實踐動手能力。高校師生普遍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認為實踐教學就是對理論的檢驗或驗證,只要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環節學生畢業后經過1~2年鍛煉就可以了。實驗教師教學工作積極性不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敷衍了事,結果受教師影響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實驗課缺乏足夠的重視,實驗課前不預習、對實驗過程不思考、對實驗操作不認真、實驗結果不分析、實驗報告相互抄。教學實習和畢業論文實踐環節存在同樣的問題。所以必須重視實踐教學,否則我們培養的學生難以勝任執業獸醫所要求的標準。要知道實驗課效果與教師的專業素質、責任心和課堂組織實施密切相關。實驗教學是實踐教學第一環節,它和理論教學同樣重要,必須要重視實驗教學,教師要認真備課、準備實驗、上好實驗課、嚴格審查實驗報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熟練和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教師要不斷進行理論知識的更新和拓寬,學習并掌握新技術和新方法,這是做好實驗教學工作的前提和保證[3]。平時要培養學生嚴肅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實驗方法和嚴謹的工作態度,要求學生重視實驗技能的嚴格訓練,不斷提高實驗技能,克服“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嘗試綜合實踐教學過程
建議在實驗課程基礎上,教學計劃增加綜合實驗教學課程,要求實驗課程中所用的實驗對象不再是獨立性的實驗,而是綜合性實驗,也就是要以動物疾病為實驗模型,改變原有單獨課程體系實驗,在實驗課程前成立病例制作教師小組,由小組根據臨床常發病及各門理論課程中涉及的內容制作傳染病病例模型和普通病病例模型,綜合實驗課的實習內容完全從制作的這些病例模型展開。根據每種疾病的特點,在疾病發展的每個特征階段,學生要利用所學所有專業課程知識和課程實驗知識對病例模型進行綜合分析,實施診斷和治療。期間要通過對患病動物生理指標、生化指標、組織學、病理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及臨床學科知識等各方面的檢查,隨時跟蹤病例的病情發展,詳細真實地了解病情的發展變化,從而將理論知識、實驗技能有機地與真實疾病相結合,必將真正理解疾病的本質,并顯著提高臨床上對疾病的分析能力與判斷能力。疾病的診斷不僅僅是對疾病性質的判斷,更重要的是對疾病程度的掌握,因此要使學生的臨床診斷能力由“定性”上升到“定量”就必須使學生能夠全程跟蹤病情的發展過程。隨著病情的發展,在每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階段,也就是動物的臨床表現發生明顯改變的環節,要使學生能夠利用“病理學、診斷、內科、外科、產科、寄生蟲、傳染病”等各科的理論知識以及各科所需要的化驗、檢查方法對動物進行全面的臨床檢查,并根據檢查的結果給出階段性診斷結論。動物疾病的病情是一個由輕到重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若不進行人為的干涉,則病情可能逐漸加重,因此在每個階段都可以進行治療,為使學生全面掌握病情的發展過程,需要待動物出現“典型”臨床表現時實施治療。治療過程中要求學生應用所掌握的藥理、內科、外科、產科、傳染病與寄生蟲病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以及各門課程中掌握的實驗檢查技能對疾病進行治療實踐,通過系統的治療使學生將各種專業實驗中掌握的方法和理論有機融合,并與實踐接軌,真正提高學生的臨床治療能力[4]。動物五大類疾病包括內科病、外科病、產科病、傳染病、寄生蟲病,除了對這些疾病進行積極的治療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使學生掌握預防方法。因此需要建立對照模型,為使學生真正理解預防的內涵,要求對照模型由學生與教師共同制作完成,制作中一方面要減少模型中外界因素的處理水平,另一方面可提高動物的抗病能力,因此需要使學生掌握疾病的病因和本質。通過全程的對比分析學生將進一步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并掌握扎實的預防技能。通過綜合實驗教學,學生不僅會對疾病的本質及發展過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還會掌握扎實的臨床診療及預防技能。
參考文獻:
[1]隋慧,史麗華,楊松.基于執業獸醫資格考試進行動物醫學教學改革初探[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1,(6):29-30.
[2]王訊,黎德兵,宋薇,司曉輝,康波.談執業獸醫師資格考試與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改革[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2,(3):40-41.
[3]魏述永,劉娟,吳俊偉,陳紅偉.改革獸醫藥理學實驗教學,培養實用型獸醫專業人才[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6):184-186.
關鍵詞:生物學 實驗教學 技能培養
生命科學是實驗性科學,生命科學研究及其應用的技術和手段是推動理論研究及相關產業形成發展的動力;同時,隨著我國高校的大規模擴張,培養學生技術創新能力,拓展學生的就業面,直接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也已成為當前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我院實驗教學體系與教學內容隨著生命科學發展及社會需求進行了改革,創造生命科學本科生技能平臺,強化學生的實驗與實踐技能,使畢業生既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也能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科學及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生命科學與生物產業的需要。
生命科學本科生技能平臺建設一直是我院本科教學中的重點之一。1978年學院成立了獨立建制的生物學教學實驗室;1996年,學院被批準建設“國家生物科學理科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同時建設生物學國家理科基地實驗教學中心,2004年被遴選為江蘇省生物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在生命科學本科生技能平臺建設中,我們重點進行了下列幾方面的改革與實踐:
1 明確實驗教學定位,創新實驗教學理念。生命科學發展是依賴研究方法、技術和手段的創新,因此生物學實驗教學中人才培養的理念應體現四個觀念:
發展觀:所培養的人才具有可持續發展觀,掌握生命科學前沿技術;
整合觀:能夠整合并靈活運用生命科學研究方法和各種資源;
科學觀:所培養的人才具備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創新觀:培養的人才富有原創性思維,為在科學研究、生產實踐和社會建設中做出創新性的成果發揮作用。
2 注重生物學實驗教學分層分類與系統性的結合,構建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
2.1
以“口徑寬、基礎厚、能力強”為人才培養目標,注重整個課程體系中實驗教學內容的整合,積極把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項目,按基礎型實驗、提高型實驗(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實驗等)、研究創新型實驗設計實驗內容,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按基礎實驗、拓展實驗、開放實驗、科研訓練和專業實習構建實驗教學體系,綜合性實驗占總實驗的20%,設計性實驗占總實驗的10%,創新性實驗占總實驗的10%。使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形成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專業訓練、研究創新性實踐三個層次。其中第1個層次主要是系統學習從宏觀到微觀的生物學知識,第2、3個層次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
2.2 充分發揮南京師范大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空間的巨大優勢。統一布局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拓展實驗室、大型設備實驗室及博物館,加快創新實驗室、模擬車間工廠和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在學院教師科研實驗室中遴選培育可持續性發展的大學生科研訓練的基地。開展低年級學生與高年級學生組合、本院學生與校內外學生聯合等形式的科技創新實踐團隊建設,獲得高水平的訓練成果。
2.3 建設大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訓練實驗室:現代生物科學研究技術實驗室和生物技術制品研發與產業化過程模擬訓練實驗室。
現代生物科學研究技術實驗室:依托學科優勢,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及系統生物學層次,構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技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學技術、生物信息學等訓練平臺,開展研究性教學,開設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開展SRT研究、畢業論文及大學生創業競賽,學生自主選題與教師指導相結合,重在訓練學生獨立思考、查閱文獻、自主設計實驗的能力。在逐步學習和掌握實驗技術、驗證科學假設的同時,完成課題。將研究性學習、綜合能力培養、科學研究成果及轉化等產學研一體化理念寓于實驗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
生物技術制品研發與產業化過程模擬訓練實驗室:建設生物發酵工程及其下游技術體系、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分離與純化技術體系、生物功能分子功能評價技術體系與生物制品技術體系四個專業體系;與上述四大體系配套的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生物藥學綜合大實驗二門實驗教學課程體系。開展本科學生生物工程與生物制品相關的研究開發的初步訓練和畢業實踐,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國家培養創業人才,為地方經濟服務。
3 實驗教學與科研、工程和社會應用實踐結合。開放實驗和科研訓練為廣大師生創造科研條件,促進學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學生根據自己的科研興趣在導師指導下申報科研訓練項目,在良好的實驗條件下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借助教師科學研究的基礎,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與創業計劃策劃與競賽,獲得第五屆“挑戰杯”江蘇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特等獎。
積極安排有針對性的專業實習,建設實習基地,使學生直接投入到疾病監控與預防、環境監控與保護、生物資源調查和收集、生物資源開發、生物茶品的工業化生產等實際工作。
多渠道、多方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開創性地開展主題為科技興農、環保宣傳、水質調查、生物夏令營和衛生咨詢等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地方的各項建設,取得了優異成績。
強化動植物野外實習對全面訓練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圍繞實習基地區域及生物多樣性的特點,通過立項的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科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2008年和2009年都設立天目山野外綜合實習科研訓練計劃項目。
4 注重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的研究。實驗教學,關鍵是讓學生能夠獨立操作動手,是教技能、教方法,大學提供的就是良好的設備條件和技術服務,從菜種理想要求來看,生命科學的實驗技能方法應是了解和掌握得愈多愈好,愈能開拓思路,愈能技高膽大有創新意識,有創造作為。為進一步推進我院本科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強化績效,鼓勵廣大教師注重教學工作,積極投身教學研究與改革,實施《國家理科基地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基金計劃》。
我們鼓勵廣大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積極爭取實驗教學研究立項,鼓勵自編教材,獎勵實驗教學研究成果,讓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出更多能動手干事、有扎實專業技術本領的優秀人才來。資助實驗教學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參加各類的實驗
教學研究與改革學習,通過本科的實驗教學,努力改變學生不僅僅會“看”,更多是會“做”。強調技能培訓,堅持技能考核過關,嚴格規范的進行專業實驗技能學習,讓學生能真正牢固的掌握專業技術本領,為今后的學習研究和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結合學院的學科優勢和以往的實驗教學特色項目從2000年起自編使用了八本實驗講義:“植物學實驗”、“植物生理學實驗”、“動物學實驗”、“動物生理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和“生化下游技術實驗”,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中,“植物生物學實驗”教材已出版,“動物生理學實驗”還被南京醫科大學采用,已使用了四屆,受到好評。
設立實驗內容完善、更新與創新研究基金,不斷改革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提高技能培訓的份量,強調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和實用方法技術的掌握,同時積極創造條件,跟進相應設備條件的改善和添置補充。
為了強化本科生科研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強化績效,鼓勵教師積極開展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取得顯著的科研訓練效果與成果,為此,生命科學學院實施國家生物學理科基地基礎人才培養創新能力訓練基金計劃。資助教師承擔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與競賽項目、大學生科研訓練。
5 實驗教學方法與手段信息化,實行準入制與開放式。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實驗教學與管理網絡平臺。利用blackboard平臺,全面實行實驗教學網絡化,開發生命科學實驗的系列多媒體教學軟件和網絡視頻課程,推廣虛擬、仿真等實驗技術手段,輔助生物科學實驗教學,實現生命科學實驗的遠程教學?,F在的實驗教學中心有了完善的教學資源和信息平臺,它是我們倡導的實驗教學要“精講多練”的重要前提。擁有生物互動顯微鏡室,每門實驗課程都建有基于“畢博平臺”的網絡課件,學生可以方便地在網上瀏覽實驗多媒體課件,可以在網上預習,與老師交流等。學生在做實驗前,必須通過預習考核,方可進入實驗室。因此,每位學生做實驗都是“有備而來”,所以教師只需講解要點、難點,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動手操作。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網站集實驗中心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新聞、實驗教學論壇、設備管理、學生預習、學生選課等功能于一身。
實驗教學中心是校院兩級管理、相對獨立運作的開放性實體,實驗教學實行準入制與開放式運行:①生物學基礎實驗教學實行預習準入制,學生在線完成教學內容預習和測試、獲得合格后,進入實驗室進行開放性操作,允許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完成。②拓展性實驗和學生SRT項目,實施全開放。
6 注重實驗教學中心實驗教學保障體系建設。硬件保障: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專用建筑面積達7200m2。中心下設儀器臺套件數充足的生物學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設備先進及精密的創新性實驗室和大型設備實驗室、資源豐富及實踐性強的博物館、生物工程中試車間及校內動、植物學實踐基地。截至目前,實驗儀器已超過2000臺(套),資產超過2500萬元,設備完好率100%,設備利用率100%。為開展研究性實驗教學、開放性實驗教學提供了保證。
經過多年的建設,南京師范大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已經擁有一支教學梯隊整齊、年齡與職稱結構合理、學術背景多樣、研究領域開闊、教學與實踐經驗互補的實驗教學團隊。參與實驗教學的教師隊伍中,現有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高級實驗師4人、講師和實驗師3人、助教7人。博士學位獲得者20人、碩士學位獲得者12人。平均年齡不到40歲,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師資配備,年齡梯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潛力。分別來自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院校以及多位從國外留學回國的高層次人才,涉及生物學、農學、醫學、藥學、海洋、化學、食品、工程、環境科學、生態學等學科,具有良好的學緣結構,具有多學科交叉、互補的優勢。
中心建制: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相對獨立的實體運作,工作任務相對獨立,所有實驗課程獨立設課,承擔生科院內外的全部實驗教學任務,在生科學院教學委員會和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委員會指導下,開展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實驗內容、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研究,進行教學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
人事制度:設立實驗教學關鍵崗、高職崗位,建立人性化、激勵先進、職稱及進修深造有發展空間的人事制度,穩定了實驗教學隊伍。
7 發揮南京師范大學師范教育特色,推進中小學實驗教學。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是江蘇省中學生物教師培養基地,是中學教師生命科學理論更新和現代生物學教師技能培訓的基地,承擔國家中學生物學教學課程標準制定、教育與實驗的編寫及主辦《中學生物學》雜志,每年承擔江蘇省中學骨干教師培訓的實驗教學任務。
8 利用南京師范大學生物學教學中心資源優勢,發揮輻射作用。目前,生物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開設的實驗課程數為12門,實驗項目數144個。每年承擔6個專業類(逾千名本科生)186000實驗人時數的實驗教學任務。2004年,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被江蘇省教育廳遴選為首批面向南京仙林大學城的基礎課共享共建實驗室,是省校院三級共建項目,接受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常熟理工學院和南京曉莊學院等院校本科生來本中心進行實驗課程學習,接受了省內外幾十家高校的參觀學習,已成為共享的生物學實驗教學基地。
參考文獻
兩門課程涉及動物科學專業多門基礎學科(如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生物統計學、計算機技術等)的知識應用,動物營養學和飼料學又為后續課程如動物(牛、羊、豬、雞等)生產學等奠定基礎并向其滲透。由此可見,動物營養學和飼料學的理論課教學和實驗課教學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橋梁作用。動物營養學和飼料學實驗課具有涉及知識面廣,操作技術要求高,內容較復雜且與動物生產、飼料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聯系密切等特點。例如:飼料成分分析和質量檢驗項目均為定量分析,對實驗操作要求嚴格;飼料配方及產品設計要求將本課程所學知識與動物生產實際進行綜合運用;利用飼養試驗和消化代謝試驗進行飼料營養價值評定時,耗時長,環節多,涉及知識面廣,影響評定結果的因素多等。通過嚴格、系統的動物營養和飼料學實驗教學實踐,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將得到提高。
2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驗課教學面臨的問題
目前,學校動物科學專業的本科生源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普通高中畢業生(統招生),另一部分為職業高中畢業生(對口生),并且對口生的比例高于統招生。對口生的基礎知識尤其是化學基礎相對較弱,而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實驗教學涉及飼料營養成分分析的項目則運用了較多的無機、有機及分析化學的相關知識,盡管對口生對動物營養專業的認識較為清晰,學習熱情高,實驗操作的積極性強,但是他們對這些實驗項目原理的理解能力較差,多是照著實驗指導的操作步驟照搬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外,由于招生數量的增加,在前期的相關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際操作機會減少,實驗操作時的基本技能不扎實、不熟練,既影響實驗的順利進行,也會使實驗結果的誤差增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實驗中出現問題的正確分析和判斷。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實驗課教學涉及飼料營養成分分析及其評定和飼糧配制及加工等多項內容,但受限于總的教學時數,兩門課的實驗教學課時少(36學時),一些實驗項目難于開展?,F行的教學計劃和授課安排均是以2個學時為單元,給實驗課的實施帶來不便。因為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驗課教學具有特殊性,最突出的是耗時長。例如:進行家兔(或雞)的消化(或代謝)實驗要十多天時間;進行一個樣品的粗蛋白測定需要5~6h,粗纖維測定需要7~8h。有些實驗項目,如飼料鈣含量和粗纖維含量的測定操作步驟較多,學生如不進行細致、嚴格的操作會在多個環節出現誤差,影響測定結果,不利于提高學生上實驗課的興趣和積極性。另外,實驗指導以及飼料分析的國家標準中的某些測定項目的操作存在一些細節問題,需要改進。
3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驗課教學改革探討
3.1完善實驗課教學計劃與內容
在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制訂適合的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驗課教學大綱,在有限的學時內,合理安排動物營養學和飼料學兩門實驗課的實驗項目內容,注重銜接與側重,避免重復。強調基本實驗項目的確立,突出一些技術性和實用性強的部分,如飼料中概略養分、總能、鈣和磷的分析以及配合飼料配方與產品設計等,以訓練學生基本操作技能;聯系飼料工業發展和飼料市場的實際,適度補充和更新一些實驗內容,讓學生接觸到實用、先進的實驗設備和實驗方法,如飼料質量檢測指標的分析等,以培養鍛煉學生的實際工作技能;增加綜合型、設計型、探究型的實驗內容,如動物飼養試驗、消化代謝試驗等評定飼料營養價值的實驗技術,以加深學生對動物營養學和飼料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訓練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科學研究和知識創新能力得到啟迪。
3.2改進實驗課教學方式
1)本課程實驗項目耗時長,尤其是動物飼養實驗和消化代謝實驗,實驗課授課以2學時為單元則無法完成實驗內容,應合理調整實驗課時間。需要利用課余時間、雙休日等進行實驗,要讓教師和學生達成共識,激發實驗教學教與學的積極性。
2)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培養貫穿于實驗教學全過程,要求學生在實驗課前要認真預習,對實驗原理、方法以及相應儀器的構造、性能和使用方法有大體的了解,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使學生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所預判,對影響測定結果的關鍵環節加以重視。實驗過程中要從嚴要求、規范化操作,真實客觀記錄實驗數據,手腦并用,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3)系統、合理地安排實驗內容,圍繞主題開展綜合型、研究型實驗,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例如,在進行配合飼料配方設計時,先進行生長肥育豬配合飼料配方設計,再進行蛋雞配合飼料配方設計,因其對鈣的需求獨具特點,最后進行產奶牛飼料配方設計,其設計方法與前兩者有很大不同。在熟悉試差法的基礎上,引入EXCEL設計方法,可極大提高運算速度。但兩種方法均不能實現最低成本或最大收益飼料配方設計,由此,介紹計算機飼料配方軟件的應用。對于濃縮飼料和添加劑預混料的設計則可以觸類旁通,讓學生進行自學。再如,就某配合飼料的營養價值評定,設置飼養試驗和消化代謝試驗,并進行飼料配方設計、試驗飼糧配制、飼料養分及動物糞、尿的成分分析等多項實驗,最后進行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這樣既訓練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鍛煉實際工作能力,還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強化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當前,對飼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飼料分析與飼料質量檢測項目越來越多,現代化的精密分析儀器設備不斷投入使用,給飼料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學生還會考取研究生,進一步深造。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鍛煉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在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驗課教學過程中,著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實驗研究的基本素質,注重學生端正、嚴謹科學態度的培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5)注重細節,提高實驗課時效。為了方便學生順利完成實驗操作,減少反復,降低實驗誤差,提高時效,對某些實驗項目操作環節進行了改進。例如,將半微量凱氏定氮法中的消煮液及飼料鈣測定(干法)中分解液的定容由國家標準和實驗指導中的100mL改成200mL,學生可以放心地多次沖洗,保證消煮液或分解液轉移完全。又如,凱氏定氮法測定飼料蛋白質時,國家標準和實驗指導中的混合催化劑均為6.4g,但實踐發現,消煮液冷卻后,經常出現凝固,采用半微量法時,給定容帶來不便,將其改為加入1牛角勺(約2g)混合指示劑,既簡化操作,又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再如,在用高錳酸鉀滴定法測定飼料鈣時,將對沉淀物的洗滌進行無草酸根離子檢驗的高錳酸鉀溶液法改為10%氯化鋇檢驗,會大大節省時間。還有,將比色法進行飼料總磷測定時的標準曲線繪制改為建立回歸公式,既便于磷含量的確定,又提高了精確度。進行兔的消化試驗和雞的代謝試驗時,在收糞盤上加一次性塑料布,就可加快糞樣處理效率。如此等等。通過改進實驗細節,可提高實驗課時效。
4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驗課教學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