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7 11:54: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優勢
中小型國際貨代企業最明顯的優勢就是靈活性。首先,從經營活動來看,大多數中小型貨代企業內部沒有規范一定的操作模式和要求,所以在處理一些特殊業務情況時,就可以根據具體的現實條件及要求及時對習慣性操作模式加以調整,而無需層層審批,這是一種潛在的競爭優勢。其次,從人員聘任的選擇來看,由于中小型國際貨代企業的規模有限,所以在人員選聘中通常都是按需招聘,這就擺脫了大型企業招聘中的學歷等標準限制,可以只招聘適合本企業崗位需求的人員,降低招聘要求,縮減工資成本。
1.2劣勢
由于中小型國際貨代企業的規模有限,所以相應的配套設施、經營范圍及關系網絡等都無法與大型國際貨代企業及物流公司進行對等的競爭。配套設施不健全,使得中小型國際貨代企業在現場操作中必須借用甚至租用他人設備,無形中便拖慢了裝卸、搬運等環節的操作速度,還增加了相應的經營成本。經營范圍的限制,使得中小型貨代企業在攬貨過程中不得不放棄一些高利潤的業務活動,貨量必定會受到影響。而關系網絡的范圍狹小,必然在具體操作中暴露出企業能力的有限,進而影響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任及長遠合作。
1.3機遇
雖然全球經濟不景氣,整個國際貿易行業呈現了出萎靡之象,但大局的動蕩必然伴隨著新機遇的萌生。首先,動蕩的貿易局勢必然導致行業內部部分企業的轉型甚至倒閉。那么這些企業原有的資源必將被重新分配,中小型國際貨代企業應該及時抓住機遇,適時地利用分流資源擴展自身業務。同時,由于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使得部分地方政府也會適時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利用地緣優勢促進區域經濟合作,以發展本地區經濟。各中小型國際貨運企業也可以通過關注政府政策導向,抓住政策扶植機遇,從而準確定位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1.4挑戰
目前,中小型國際貨代企業發展最大的挑戰就是國際貿易總量的大幅波動,行業內部競爭越來越激烈。國際貿易量的不穩定,必然導致相關企業業務量的不穩定。無論是大型國際貨代企業和物流企業,還是中小型貨代企業都面臨著間斷性的業務量不足,入不敷出的境況。所以,一些雞肋業務、芝麻業務,原本一些大型企業棄之不接的業務,從前中小企業能夠順利到手的業務,現在也需要經過激烈的競爭才能拿到。
2對中小型國際貨運企業發展的建議
2.1充分發揮靈活優勢
雖然大部分中小型國際貨代企業內部存在制度不健全、操作流程缺乏規范等管理漏洞,且這些漏洞按照常規企業管理思路,應該逐步加以完善。但是,恰恰由于這些漏洞的存在,才體現出了中小型國際貨代企業的靈活性。所以,在企業管理體制完善的過程中,應該繼續保持并充分發揮此靈活性。在規范操作程序的同時,賦予操作人員一定的自,以便操作人員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應變。
2.2盡量彌補規模劣勢
中小型企業的規模劣勢從設備和經營范圍等硬件上很難在短時間內加以改進,但是卻可以從關系網絡等軟件條件上努力彌補。雖然企業的規模決定了上游、下游甚至行業內等關系網絡范圍,但關系網絡的廣度和特點反過來也會對企業未來的發展緯度和空間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中小型企業應該深度挖掘利用企業內部員工的個人關系網;同時,以現有外部資源為中心,積極拓展相關網絡資源,利用關系網絡資源來彌補現有規模劣勢。
2.3努力抓住時代機遇
現階段國際貨代企業發展的時代機遇,主要是資源分流和重組及地方政府的各項經濟發展策略的實施。所以,對于中小型國際貨代企業來說,要抓住時代機遇就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行業內部動態,及時爭奪分流資源以支撐企業的生存發展;二是關注政府政策導向,及時調整企業定位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加以規劃。
2.4正視迎接競爭挑戰
本公司是監理企業,所以理當將監理放在第一位,以監理業務為主。同時公司所有人員都是長年在進行監理工作,操作起來輕車熟路,但監理業務的市場有很多種,包括:房屋建筑、裝飾裝璜、市政、橋梁、綠化等。
1.1把握現有市場,開拓邊緣市場
首先,我們公司的現在企業的資質范圍是房屋建筑乙級,所以我們要以房屋建筑市場為主要目標市場進行開拓,把主要精力放在房屋建筑監理市場上,我們公司現在的業務85%以上都是房屋建筑工程監理,公司從成立至今,一直在做房屋建筑市場的監理,所以對這個市場,公司所有的人員都是比較熟悉的,操作起來比較方便。同時這幾年下來,公司也有了一定的客戶群,有些客戶要繼續造工程,通常首先會想到我們公司,也有一些客戶,雖然自己不再造工程,但是朋友要造工程了,也會想到我們公司,把我們推薦給朋友,當然這是建立在我們在對他的工程監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幫他嚴格把關的前提下。其次,可以順便開拓一下邊緣市場,包括綠化裝飾裝璜的監理市場,這部分市場的資質準入還不是很嚴,房屋建筑資質也可以進行監理,所以不存在市場準入的問題。而且這部份市場參與競爭的對手相對于房屋建筑來說要小一些,并且風險要小一些,而利潤卻要相對高一些。我們公司去年綠化、裝飾裝璜監理工程的業務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包括環太湖景觀工程、蘇州市吳中區行政服務中心、蘇州建行吳中支行、蘇州吳中人民醫院等的綠化裝飾工程,并且裝飾裝璜及綠化的造價相當高,同樣的比例收費就高,所以從產出率來算比房屋建筑工程的監理產出率高很多,所以這個市場也是一個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市場。同時,現在不管政府,還是企業,都相當重視生態環境,所以綠化工程相當多,也就是我們對綠化的監理業務也相應增加;另外,許多政府機關的辦公場所的裝飾使用年限已差不多了,都需進行重新裝修了,對我們裝飾裝璜監理市場而言又增加了市場,例如我公司這次承監的吳中區財政局、檢察院、行政中心的裝飾改建工程監理,就屬于此性質。
1.2提升企業資質,開拓新市場
引進人才,內部挖潛,把公司的企業資質范圍擴大、提高,現在具有市政工程資質的監理企業還不是很多,假如我們企業把建筑升到甲級,并有市政乙級的話,那我們的監理范圍就寬廣很多了,涉及的面也廣了;資質升上后,選擇的機會就多了,同時投標時你的得分就高,中標的機會就高。同時,市政工程項目是監理行業中產出率最高的工程,由于它的工程造價高,工期短,同樣的人才、物力,產出就會比房屋建筑許多?,F在道路的造價相當高,幾公里的道路,往往要幾千萬的造價,而且現在道路施工都是機械化施工,工期相當短,所以監理的成本也就相對來說要低一些。同時,由于現在國家正處在大發展的階段,所有發展市政先行,每年政府在市政上的投入,數以億計。所以市場份額還是比較大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監理公司都有市政資質的,市場競爭總的來說比房屋建筑小一點。我們只要稍微分一杯羹,就是不小的業務量了。
1.3與國際接軌,進入設備監理市場
隨著國家和地方基建、技改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項目越來越多,設備投資在總投資中所占比重也逐年攀升。僅上海市2004年完成工程項目的總投資1404億元中,設備投資額就達到500億元,占總投資額的35%.因此,巨大的社會需求決定了設備監理有市場,并且市場潛力巨大。
設備工程建設的投資額度大,技術復雜,質量要求高,工程進度強度高,工程協調與控制管理極為復雜,絕大多數項目的投資者或業主往往不具備適應上述情形的管理控制能力,需要通過市場采購技術、管理控制等咨詢服務。因此,國家以及其他投資方迫切需要一支對工程建設進行全面管理的社會化、專業化單位,建設單位也需要專業化的技術服務單位對其工程建設進行全面管理,以避免盲目建設和組織管理不當造成建設資金的浪費,減少工程質量隱患。
在發達國家,設備工程監理市場的主體往往由設備監理單位與業主、承包商共同組成。與此同時,設備工程監理市場體系還包括其它中介組織,如行業協會、專業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仲裁機構、招投標公司等。
在建立和推行設備監理制度的進程中,除了需要在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管理下精心培育設備工程市場,確立設備監理單位在該市場中的主體地位以外,還必須完善監理中介服務機構,使之能具備匹配主體的水平,為設備監理提供優質服務,由此共同培育設備工程監理這一新興、前景美好的市場。設備工程監理事業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培育設備工程監理市場是建立和推行設備工程監理制度的核心基礎與關鍵環節,這也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梢哉f,如果培育不起市場,市場秩序不規范,就無從談起設備工程監理制度的建立與推行。
2001年,上海設備監理招標投標中心試運行,設備監理市場特別是項目業主的行為得以規范,設備監理機構的服務得到了各方肯定。同時,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揮技術管理優勢,建立了全市首家設備監理招標投標評標專家庫。2002年上海工程設備監理招標投標(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經過幾年的發展,設備監理招標中心業務量比最初成立時翻了幾番,承接的項目業務量超過80億元,招標的范圍也由最初的軌道交通領域擴展到現在的軌道交通、電力、水務、冶金、化工等眾多領域,前景非常廣泛。截止2004年12月底,上海市共批準工程設備監理機構68家,從事工程設備監理工作的人員總數已經達到7000多人;批準工程設備監理招標投標機構26家,從業人員500多名。
所以從上海設備工程監理市場的形勢就可以看出,設備工程監理有著廣闊的市場。
西方國家的監理市場比較規范,大型項目中銀行也往往都在貸款條件中明確要求業主采用監理、保險等手段防范風險,以使工程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尤其像世界銀行等開發性金融機構的項目貸款,一般聘請國際知名的監理公司,參與項目建設。由于監理要求嚴格,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同時,也確保了信貸資產的安全。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國外銀行業的進入,國內設備工程市場也必將監理作為一個貸款附帶條件。
當然,工程設備監理發展歸根到底還是要取得項目業主的認可和共識。只有項目業主認識到了工程設備監理給企業帶來的效益,才能積極開展工程設備監理。
從目前實際建筑工程及設備工程的投建運作情況看,業主的一般作法是將建設前期投資決策咨詢工作交由行業設計院來完成,且投資咨詢著重于工程經濟,主要是看投資周期的回報率。接下來的設計階段也就自然順理成章地由行業設計院承擔,業主認為,如果再請監理單位進行設計監理意義不大,理由為額外增加費用,信任度不夠,對監理企業業務素質和能力是否比設計院強也持有疑慮。設備監理的內容包括對重要設備的設計、制造、檢驗、儲運、安裝、調試等過程的質量、進度和投資等實施監督。不同的項目,不同的業主,其要求不一樣。對于標準通用設備、長線設備,業主不一定要求監造;有些企業的倉儲管理能力較強,他們不要求儲運監理。因此,市場的需求可能是委托全過程設備監理,也可能是某一個階段或某幾個階段設備監理。結合市場和目前設備工程監理單位的整體現狀,在目前一定階段,可將設備工程監理范圍定位在設備采購階段開始到安裝調試階段比較恰當,有計劃、有節奏地在這些范圍內精心培育設備工程監理市場,待時機成熟時,有條件的設備工程監理單位聯合設計單位組建項目管理公司,為實現設備工程監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
“現在不僅國有企業意識到要在投資項目中開展設備監理,通過地方監理部門的努力,越來越多的外資乃至民營企業在了解其重要性后,也紛紛主動要求監理中介機構向其提供服務。”設備監理協會理事長于獻忠說。
規范設備工程監理市場的準入與控制市場供需平衡,是確保設備工程監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設備工程監理市場的不斷培育與成效的顯現,設備工程監理市場會在幾年內迅速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人希望加入這一新興行業。所以,我們要搶先進入設備工程監理市場,才能走在其它企業前列。
2、瞄準關聯市場,多角化經營
在建筑市場中,招標,造價咨詢設計,勘探企業與監理企業一樣,同樣也是屬于服務性行業,而招標,造價咨詢的工作與監理工作的很多內容也是相同的,監理企業的很多人員都具有全國注冊造價師與預決算證書,所以要充分利用這些人力資源,開拓招標,造價咨詢的市場,同時,這些業務的開展,不僅可以擴大本企業的市場,同時可以降低企業成本,從最簡單的一點來說,原來我請客戶吃一次飯,只可以談監理一個業務,而現在可以談招標,造價咨詢,監理三項業務,成功的機會也增大了,同時,公司技術人員可以身兼幾職,像招標部門除了負責招標事項外,還包括負責監理工程的投標工作;一些雙注冊的高級人才,監理業務忙時可以擔任總監,空的時候可以到公司負責造價咨詢,這樣多方利用也降低了成本。我去年考察了常州安廈監理公司,它已率先發展了這種模式,從安廈公司一年的營業收入來看,它現在已是三分天下了,但是從利潤率來計算,它的招標部、造價咨詢部的利潤率要比監理部的利潤率高得多,所以他們老總說,他都覺得監理變成第三產業了。
3、與國際接軌,發展成為顧問公司模式
監理,從國際通行叫法就是management,也就是管理的意思,所以國外大多采用項目管理公司,也就是顧問公司的模式,自從中國改期開放以來,也涌入了很多,國外的、港臺的顧問公司,他們的業務范圍,包括前期項目策劃、設計、報建、招標、施工階段管理,直至工程全部完工交至業主使用為主。我國推行工程監理制其本意就是推行工程項目管理,也就是對業主委托的項目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策劃、管理、監督工作。由于種種原因,雖然監理事業規模越來越大,制度越來越完善,作用越來越明顯,也涌現了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監理企業,但與真正意義上的工程項目管理企業尚有較大差距
我們國內的監理公司要發展,也就必須與國際接軌,特別是加入WTO后,隨著大量國外顧問公司的涌入,競爭必將空前激烈,只有不斷發展,才能有我們的一席之地。在國內,前幾年監理工作剛起步的時候,由于專業監理人員缺乏,所以還不可能考慮顧問公司的模式,隨著監理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的不斷培養及涌現,發展顧問公司模式已成為大勢所趨,而且,隨著大量外資、臺資企業的進入,由于他們對國內建筑市場不熟悉,而且廠房建造又是一個相當繁瑣的過程,所以他們更愿意由顧問公司來幫他們規劃、設計、建造廠房。
建設監理公司必須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才能發展成為項目管理公司:雖然目前我國的建筑市場上業主方將工程項目的全部或大部分管理交由項目管理公司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上述對項目管理公司的業務范圍的討論可以看出,項目管理公司是我國比較有實力的建設監理公司的發展方向,各公司應該從以下的幾個方面人手。
3.1人才建設:作為一個項目管理公司,其業務范圍遠比目前的建設監理公司寬廣,這就要求公司在人才建設上下大功夫,公司應制定中長期的人力資源計劃:一方面下決心培育本公司人才,按照對人才復合型、外向型和開拓型的要求,著重在人才的項目管理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要培育本公司的骨干,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多方引進人才,為了迎接設計/建造及EPC交鑰匙這一類大型項目的管理,首先要引進一些既有設計能力又懂管理的人才,同時要引進一些有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或國際工程承包經驗的人才。外語水平的提高也十分重要。
3.2利用人世的機遇,主動尋找外國公司作為合作伙伴。爭取在國內的外資項目上與外國項目管理公司或咨詢公司合作進行項目管理。合作的目的是按照比較嚴格的項目管理要求,學習外國公司的長處,在實踐中積累經驗。要特別注意的是,應力爭以平等的伙伴關系組建聯營體,而且在每個部門中都要安排我方外文好的業務骨干,這樣才能真正學到外方的經驗,盡量不要只分包一部分工作去"獨立作戰".
3.3要重視主動開拓市場,加大對業主方的宣傳力度。我國的業主方,不論是政府投資方還是一些私營業主方大都不懂工程項目管理,因而公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大宣傳力度。向業主方介紹項目管理的內容、過程,委托項目管理公司進行專業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本公司的實力。要主動開拓市場而不能坐等招標,因為業主方可能常常提不出項目管理招標的內容。
3.4主動建立資料信息庫。做好項目全過程的管理對一個公司的要求是很高的,應落實專人收集研究以下各個方面的資料并建立一個信息庫……國際上各類工程項目管理的模式及其管理的內容;。國際上各類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有關合同范本;。國際上各類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有關項目:管理軟件資料;。其他公司有關項目管理的文件、資料、經驗總結;。有關項目管理的各種專著和論文。
有了本公司的資料信息庫,才能在接收不同類型的工作時立于主動。
4、注重品牌效應,創建名牌企業
現在的社會,是注重品牌效應的社會,企業要創品牌,創名牌,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現在監理市場中,魚目混珠,混水摸魚的很多,有掛靠的,有承包的,還有些小公司,這些企業人員短缺,實力不足,卻把整個市場搞得一團糟,造成了負面影響,很多業主都對監理企業不信任,而我們必須對所承監的每個項目都嚴格監理熱情服務,要做一個項目就給業主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這樣,他也會向其他要建造工程的朋友推薦,我們很多項目都是這樣承接的,而且這種推薦方式簽約的機會比較大,因為推薦的人一般都是比較要好的朋友,相互之間比較信任。
而且,一個企業創出品牌以后,很多大的項目的業主都會把品牌公司作為道選目標,在同等條件下,你中標的機會就會比其他公司大。所以要求以工程形象為標志,以科技進步為依托,以經營開拓為延伸,以企業發展戰略為藍圖,努力打造企業品牌。
4.1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在公司建立初始,就有意識地開展了樹企業品牌的工作,包括企業品牌標識工作,工程形象工作、產品標志工作,不僅僅是具體工作,企業還站在樹戰略的“大品牌”高度,提出要樹立監理產業的品牌,樹建筑工程品牌,并通過宣傳、教育、管理,深化和強化員工品牌意識。
我們認為品牌是企業生產經營符合市場需求的綜合標志,是企業管理水平、營銷水平、科技水平的全面體現,品牌是企業通過服務給予消費者或客戶的一項重要承諾,作為聯系企業與消費者的無形紐帶,知名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市場的權力和商業利潤,它被公認為是企業生存和成功的關鍵因素。
我們已意識到,對建筑監理行業來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中國加入世貿,隨著全國資質就位工作深入,中國建筑監理企業品牌化發展已提上了重要議程。品牌已成為建筑業重要的資產,對我們公司來講,更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感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國建筑企業經營環境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表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市場快速變化。公司不僅僅是搞監理,還要積極涉足其他領域,必須擴大影響,提高知名度。因此重視企業品牌,積極塑造企業品牌,研究制訂企業品牌形象戰略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是市場經濟對現代建筑企業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迎接國際化挑戰,加快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4.2打造“雙高”品牌工程監理企業的產品就是服務及工程,精品的工程是企業品牌的最重要的基礎,質量的高低決定品牌的價值。高質量、鑄精品、出名品已成為建設監理、施工企業市場取勝共同追求的目標。同時現在的市場,時間就是金錢,業主不僅要質量達優,而且十分注重工期。對監理單位來講,今天的服務,就是明天的市場。質量和進度一旦出現問題,就會使企業“一抹黑”,信譽掃地,效益受損。更重要的是會使企業在承攬任務和其他工作上陷入非常被動的困境,使拓展市場的百般努力前功盡棄。監理企業要樹品牌,就要和建筑企業共同打造“雙高”(高速度,高質量)品牌工程。只有“雙高”,業主才能滿意,只有“雙高”,業主和施工單位才能都出效益,達到雙贏。
我們公司承監的項目獲得了一個揚子杯及五個姑蘇杯優質工程獎。
4.3形成創品牌的科技實力企業的品牌是以企業的實力作為支撐的,而這個實力最根本是科技實力。目前建筑市場,特別是規模大的項目,主要是科技實力的競爭。企業掌握的先進技術越多,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就越主動,競爭力就越強,取勝的機率就越高。現代建筑結構不斷變化,要求不斷提高,技術含量不斷增加,科技領先競爭就有了資本,有良好品牌的建筑企業,在技術上都有自己的強項。
宏觀講公司品牌的科技支撐是個穩定的“三角形”。主要有三個優勢支撐。
一是技術優勢支撐。
二是裝備優勢支撐。
三是人才優勢支撐。
4.4深化品牌內涵和開拓外延市場目前,動態的市場合作,各行各業的業主根本無法對企業進行更為詳細的了解。同時,建筑工程也不是社會大眾消費的固定產品,建筑工程每一個都不一樣。另外,工程項目投入大、工期長、風險高。產品可以用一個試試,工程不能先干一個看看。這樣一來,要市場迅速認同,企業就要有相應業績,相應資質。為此必須開拓新的經營領域業務,拓展品牌新的內涵和外延。牌子如何,這就成了建筑市場合作伙伴進行判斷和確定是否合作以及如何合作的重要因素。
5、加快引進人才步伐,注重員工素質培訓
《天下無賊》中葛優講了一句話,21世紀最貴的是什么?是人才!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最主要方向是人才培養,特別是專家級的管理團隊的培養。
企業核心領導層以及企業各部門領導者組合生產要素的能力、整合能力、應變能力、抗風險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資源。
人才是企業競爭的主要力量,服務性行業尤其如此,像監理公司主要利用人力資源創造效益,有好的人才大家都要搶,沒有能耐的人是誰也不要的。監理公司專家級的人才就是全國注冊的監理工程師、造價師、咨詢師等。我們需要專家級的人才,也需要能在工程上老老實實做資料的人,所以,各種人才要兼顧。同時在公司內部也要實行優勝劣汰,好的人才要重點培養,予以嘉獎,而那些沒有才能,有時又自以為是的,要堅決清除,不能留有害群之馬,因為監理這個行業有可能做壞一個工程變失去一大片市場,公司以前也曾碰到過這些情況,而失去以后要打進去是相當困難的。
在引進人才的時候,也不曾忘了公司內部人的挖潛,有些公司職員,既有監理工程師上崗證,又有造價工程師及預決算員上崗證,這也是一種資源,要充分利用,為企業創造效益。
同時,我們要考慮的是員工素質的培訓內容。一個好的企業猶如一艘在波浪中前行的輪船,決策者就是船長,而員工則是各崗位的船員,只有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知識全面的船員,才能在船長的帶領下抗爭洶涌澎湃的海浪,到達勝利的彼岸。所以我們要重視起對員工的素質培訓,它包含著:對員工技術知識的培訓、思想道德的培訓、職業交往的培訓、綜合素質的培訓等實質性的內容。
5.1技術知識是一個員工最基本的職業技能,在科技水平不斷發展的今天,對于從事監理工作的技術人員,也應該適應時展的新要求。對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和樓宇智能化施工等新興的技術發展,要有充足的學習準備和扎實的監理經驗,這樣才能對施工中出現的新情況,做到監理到位把好質量關。所以一個企業應該積極的搜尋在建筑市場上的新興的設備、工藝、材料和建設方案,對工程監理人員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制定相關的考核制度,把這種考核的成績和個人的工作崗位、收入進行密切的掛鉤,以保證技術知識培訓的有效性。
5.2思想道德培訓對員工也是為督促員工有著良好的思想境界和法律意識,而設立的培訓內容,它包括建筑法規、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幾個方面。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培訓,使員工在市場競爭中合理的使用競爭手段,避免做出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技術人員在駐地項目監理上,要時刻以工程項目的安全和建設單位的利益為第一,在施工監理中以廉潔奉公、嚴格行使監理權為使命,不能因小失大損害了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的榮譽和利益。員工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這關系到監理企業在駐地項目上的企業形象。在工地巡視和監理工作上,要處處尊重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人員,在工作上要以謙讓虛心,積極的為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服務好。不能消極怠工、耍派頭、監理松懈、設卡刁難、吃喝索要財物等不良的職業行為,都要時刻以一個高素質監理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來要求自己,這不僅是對員工自身一個必要的修養,也關系到企業文化中員工的敬業精神面貌。
5.3綜合素質培訓,它是根據員工的閱歷、愛好、性格而有針對性的培訓,包含的內容較多。如社會禮儀、時事政治、企業發展文化、市場分析、文化修養等內容,目的是對員工整體素質水平有一個多方面健康的發展,可適時開展對員工的藝術技能培訓和比賽、請專家對時事政治的講座、社會禮儀的培訓和戶外體育的競賽。對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對員工進行較為新興的職業心理素質培訓和員工拓展素質培訓等計劃,這些新興的員工素質培訓計劃,目的是有專業人員為員工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調整,以達到一個良好的工作心態。員工拓展素質培訓是有專門的機構根據企業特點來設計和進行培訓,目的是讓員工具有挑戰精神、相互間的信任和協調能力。無論是那種素質培訓都要真抓實干、不能走過場,對員工素質培訓的到位,可以使企業的整體水平有著很大的提高,對企業的外部形象和內在的素質水平都是一個良好的保證。
6、利用各種有效手段,進行廣告宣傳
監理公司雖不像一些零售企業,需要做大量廣告進行宣傳,但適當的廣告還是必須的,主要是廣告的方式要恰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好企業的廣告宣傳和加強企業公共關系,關系到企業的對外發展規劃,也是通過實施企業文化而把企業與外部聯系的一個途徑。把企業介紹到市場中去是開展市場競爭關鍵的第一步。企業在有效實施了企業宣傳后,企業整體上應該有個全新的變化,我們要及時的把這種變化的信號,傳輸到市場中去、傳輸到每個建設單位中去。
企業宣傳包括企業的畫冊簡介、廣告宣傳、企業推介等內容,宣傳資料要印刷精美、現代感強,內容真實、豐富、詳細,避免出現“華而不實”或“平淡俗套”的現象,因為很多客戶都是通過宣傳資料認識并且對企業有好感的。這些都是一些直觀和見效的方法,是把企業通過實施企業文化的成果,通過各種媒介和資料方式向外部介紹、推廣的一種方法。
1.能源資源價格猛漲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由年初的突破100美元大關節節攀升至目前的140美元,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隨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已成為現實,高盛認為在有“突發事件”時,油價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上漲至每桶200美元。隨著全世界對石油需求的不斷上升,而石油供給卻有可能在未來有減少的趨勢,油價上漲已經變成一個大家公認的事實。
除了油價外,今年鐵礦石價格比去年大漲了65%,鐵礦石大漲了刺激銅價突破8000美元高位,并刺激銅礦股大漲。受鐵礦石大漲65%影響,倫敦期貨交易市場金屬價格全面上漲。尤其是倫銅一舉突破8000美元/噸大關。
2.貨幣政策繼續緊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貨幣政策如今將由“穩健”直接改為“從緊”,從緊的貨幣政策由此“全新登場”,并將在明年的宏觀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銀行貸款增速過快以及銀行流動性偏多是目前我國經濟比較突出的兩大問題。為抑制流動性過剩和緩解貸款增速過快,央行除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外,還三次運用加息、減征利息稅等手段,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打出宏觀調控組合拳。
3.CPI高企和工資上升
從2008年年初開始,受雪災影響,CPI已經成為一個熱點的名詞。2008年前4個月都保持8%以上的上漲,5月份同比上升7.7%,6月份同比上升7.1%。CPI不斷上升引發了普通民眾對通貨膨脹的擔心。引領CPI上漲的諸因素中,食品類上漲仍是主因。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11日在此間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地區、規模、經濟類型以及不同行業企業的物料采購價格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認為人工成本“上升”的企業家占調查總量的85.6%,比認為“下降”的多85個百分點。
4.人民幣升值
統計顯示,進入2008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步伐明顯加快,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已經超過4%。而按照2005年7月匯改時8.11的匯率計算,累計升值已超過15%。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首度升值“破8”,而這之后用了近一年半時間,也就是在2007年10月24日,首次漲到7.5元。而這次人民幣再升值0.5元,卻僅用了不到6個月時間。
二、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的問題
本文中生產型外貿企業定義為本身有自己的生產基地的外貿企業,出口的產品都是由自己生產的。面對上述宏觀經濟的特點,生產型外貿企業將面臨什么樣的問題?
1.由于原材料漲價,生產成本上升
近幾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一路飆升,不斷創出新高。高漲的油價經過一段時間的傳導后,現已逐步反映出來,成本的逐步提高正蠶食著企業利潤。國家統計局的調查顯示,2004年10月,全國142個城市378家企業的24種主要生產資料產品出廠價格平均比9月下旬上漲3.5%,漲幅增加3.2個百分點。在油、煤、有色金屬等24種主要生產資料中,15種產品出廠價格呈上升態勢。石油價格上漲帶動了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從而引發了交通運輸、冶金、石化、輕工、漁業、農業等各相關產業大范圍的企業成本增加。油價的上漲也拉動了石油中下游相關產品價格的上漲。塑料、化纖等制品以基本石化產品為原料,由于原料成本占生產成本比重大,對原油價格變化較為敏感。
2.貨幣政策進所導致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生產外貿企業融資困難
在國內,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老大難”問題。而在2008年,由于央行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各家銀行紛紛收緊信貸規模,銀行信貸緊縮,致使本來就存在貸款難、擔保難的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今年浙江省工行、農行、中行、建行新增貸款由2007年的1487.27億元縮減為1093.69億元,減少了四分之一。
據《小康·財智》記者調查,受信貸規模緊縮影響,很多銀行傾向于支持安全系數較高的大企業,致使中小企業“融資焦渴”癥狀更加嚴重。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針對100戶小企業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2008年1-3月份,南京市反映資金“緊張”的小企業達35%;部分自有資金比例偏低的企業稱,如果得不到增量資金的支持,或者貸款被壓縮,生產經營將陷入困境。
3.CPI高企導致生活成本上升,用工成本上升
由于CPI的上漲,特別是結構性上漲,主要是食品,特別是肉、禽、蛋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物品的上漲,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導致人們的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成本上升必然要求工資上升,最終會引起企業用工成本上升。同時,因為近幾年我們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企業預計到未來的效益會比較好,再加上國家機關的制度改革,導致整個全社會工資增長的水平應該這兩年有加快的趨勢,已經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秳趧雍贤ā穼嵤┖螅髽I用工成本普遍上漲了5%-10%,其中勞動密集型企業尤甚。
4.人民幣升值導致生產型外貿企業不堪重負
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對外貿企業的影響比較大(因為外貿多數是以美元計算的,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以后),出口企業的利潤因為美元貶值而減少。雖然貨幣升值實際上并不影響進出口商品本身價值,只是改變了商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相對價格,削弱了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人民幣升值3%相當于出口產品成本提高了3%,出口競爭力降低了3%。一國貨幣升值后,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上升,經濟學中存在替代效應,外國消費者在同樣價格下購買進口商品的需求下降,從而使企業出口受到制約。進口規模得以擴大。
三、生產型外貿企業的對策分析
面對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特點,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很多問題,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本文認為應該從三個層次,即國家、行業和企業本身來解決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的問題。
1.國家層面
對于國家來說,面對外貿企業的嚴峻形勢,可以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個方面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扶持力度。
1)財政政策方面
為了應對今年下半年嚴峻的出口形勢,我國可以通過提高出口退稅率政策保持出口增長。宏觀經濟理論對經濟增長真正有貢獻的不是總出口,而是貿易順差。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貿易順差又達22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8億美元,增長26.6%。這種外匯供大于求的狀況,使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的可能,反而有升值的壓力。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出口退稅提高8個百分點,對出口的刺激作用相當于人民幣貶值16%。林毅夫認為,要刺激對美、歐、非和其他沒有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的出口,可供選擇的途徑很多,提高出口退稅率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辦法。如果出口退稅進一步增加,對出口的刺激也會相應增加。目前我國的出口退稅率和增值稅法定稅率基本吻合,但我國平均退稅率已調整到12%左右,大大低于17%的平均征稅率,這樣不利于我國出口商品以不含稅價格公平地參與國際競爭。根據有關機構計算,出口退稅率下降幅度與出口成本上升幅度大致相等,出口退稅率每下調1個百分點,就相當于一般貿易出口成本增加約1個百分點,出口退稅率與一般貿易出口成本呈負相關效應。
2)貨幣政策方面
貨幣政策方面,除直接增加低息外貿貸款,扶植生產型外貿企業出口以外。主要是要解決長期困擾中小型外貿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大銀行雖在中小企業信貸領域推出了不少服務品牌,受政策影響較前更關注中小企業客戶;但在具體執行層面,中小企業希望從大銀行得到貸款并非易事。一方面,無論從長期“壘大戶”形成的業務慣性看,還是從目前信貸額度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看,大銀行都更樂意選擇大企業作為放貸對象;另一方面,盡管政策提倡,融資環境日益改善,但中小企業風險較高,貸款額度小導致的規模不經濟情況,短期內很難有太大變化,所以從成本收益分析,排除掉政策性原因,大銀行往往不關注中小企業貸款業務。造成對中小型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不僅需要靠市場競爭導致小銀行分化被迫進入這一領域,還需要擁有網絡、資金等方面優勢的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發揮作用。在國家層面上,應該鼓勵“大銀行”要從過去緊盯大企業、大集團,開始調整信貸結構,轉向小企業。與那些大銀行相比,國家更應該鼓勵眾多小銀行貸款政策向中小企業的傾斜,則更具實質性意義。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人民銀行和銀監會應該出臺具體的中小企業貸款政策,在貸款額度、執行過程中的存貸比例等方面給與適當的優惠。同時,應該大力發展民營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服務組織體系,積極推動中小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中小型企業擔保機構的作用,也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對稱因素,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信息支持。
2.行業層面
人民幣升值、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成本等原因造成工廠成本上升,但成本上升并不一定就導致工廠倒閉。耐克鞋的成本也在上升,為什么就沒有倒閉?如果這些都不足以解釋生產型外貿企業倒閉,那生產型外貿企業倒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很簡單,就是這些鞋廠沒有定價權,在人民幣升值和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勞動合同法》實施后,鞋廠不能提高產品價格,因為這樣的企業根本沒有任何實力談定價權,定價權幾乎完全掌握在外國人手里,產品成本的增加無法得到轉嫁,而成本一旦成本超過價格,倒閉就在所難免。
以東莞制鞋業為例,不能提高價格,是由制鞋業的內在屬性決定的。制鞋業屬于完全競爭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有定價權,鞋的市場價格是全世界所有鞋廠和消費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像糧食的價格由所有生產者和消費者決定一樣。在這個意義上,制鞋和種糧食沒有區別。所有的鞋廠只能接受這個市場價格,而無力改變這個價格。雖然東莞號稱“世界鞋都”,產量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但這是就總量而言,就單個鞋廠來說,沒有任何一家鞋廠的規模大到能影響價格的程度,就如世界最大的農場都不足以影響世界糧食價格一樣。核心的問題在于,東莞的鞋不是耐克,不是阿迪達斯,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鞋,每個國家如果愿意都能生產。東莞能生產,越南、以色列、墨西哥等也都可以。在人民幣沒有升值的時候,在人工成本還比較低的時候,東莞的鞋比其他國家的鞋有優勢,也就是價格一些便宜。
在中國,不僅是大型的外貿公司,還是小型的制鞋廠,在成本壓力不斷上升的今天,都缺失定價權。為什么缺失定價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單個公司的力量太薄弱,所占的市場份額較少,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同質化現象較嚴重,當一家企業提高價格后,外商完全可以選擇其他的企業作為他的供貨商。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如果從行業層面,則需要行業出面,整合行業內生產型外貿企業的力量,集體和外商進行價格談判。只要提出的價格仍然低于中國市場以外的廠商的價格,中國制造還是具有充分的吸引力的。
3.企業層面
1)面對能源上漲,降低能耗成為首要選擇
面對能源資源價格不斷上漲,對于普通的生產型外貿企業來說,降低能耗是緩解能源資源約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建立節能降耗的長效機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生產型外貿企業要大力進行科技含量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建立與資源節約型社會相適應的產業體系,通過本身企業結構調整逐步降低企業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
2)面對融資困難,拓寬融資渠道
作為生產型外貿企業不能只盯著銀行,應該著眼于構建有效的、多層次的融資系統,從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兩方面同時著手。貸款難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信息不對稱。我國眾多的中小企業屬于非國有企業,并且很多中小企業存在管理不規范、賬物混亂等現象,致使貸款的管理成本高、風險大,從而使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信用相對低下,這些都導致了所謂的所有制歧視現象。因此從自身來講,中小型企業要加強自身的管理,特別是財務管理和長遠規劃,爭取盡可能的融資機會。同時,在拓展間接融資渠道的同時,要充分重視直接融資渠道的拓展,這是當前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瓶頸的根本出路。企業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融資方式,比如,權益性融資比較適合企業初創和成長時期,對進入穩定期的企業更適合債務型的融資。
3)面對人民幣升值和用工成本上升
(1)塑造大品牌,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若某種產品暢銷,一夜之間就會有眾多名目繁多的同質化產品出現,出口企業更是如此,我國的很多企業都處在求生存的階段,缺乏品牌長遠規劃,出口產品大多以低價取勝。生產型外貿企業要加大技改投入,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減少價低利薄的低檔次產品出口,擴大質量效益和有自有品牌的產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的綜合競爭力,走差異化、品牌化之路。人民幣升值有可能迫使一些企業進行產品的升級換代,從質量上和品牌上提升出口競爭力。目前,很多產品特別是輕工業出口產品中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仍然較少,企業應該逐步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實施出口的多元化戰略,實現由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品牌輸出,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大出口商品結構調整力度。抓住人民幣升值,進口成本降低的有利機遇,積極進口先進設備和技術、關鍵零部件,促進出口產業結構轉型和技術升級,轉變外貿增長方式。
(2)從外向走向“內需”
在中國經濟由外向內的轉型進程中,人民幣升值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據悉,從2007年開始,國家不斷從宏觀方面出臺環保、利用外資、調整進口結構等多項政策促進我國經濟由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而新勞動合同、兩稅合并、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以及對相關產業降低出口退稅等政策都使外向型企業逐漸將目光鎖定國內市場。隨著生產型外貿企業利潤微薄,企業本身必須調整相應的戰略部署。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影響迫使企業加速調整節奏。中國本身就是一個需求旺盛的巨大市場,企業進行國內貿易時,容易避免匯率波動的影響。對生產型外貿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不是個好消息,但客觀上也逼迫這些“中國制造”們開始考慮向“中國品牌”靠攏。
(3)對外結算工具改用其他貨幣
面對美元持續貶值,OPEC成員國的做法值得借鑒。由于石油交易是以美元來計價美元不斷貶值,直接影響著OPEC成員國以及俄羅斯、安哥拉等石油輸出國的石油美元收入,而其他產品進出易以非美元貨幣來結算,使得石油輸出國承受因美元貶值而帶來的出口收入減少、進口成本增加的損失。為此,在2007年11月OPEC組織利雅得會議上,伊朗和委內瑞拉提議用一籃子貨幣取代美元,作為該組織各成員國石油交易貨幣的計劃。伊朗目前已經完全停止使用美元,改用非美元貨幣進行石油交易結算。生產型外貿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時,由于美元貶值的影響,建議不用美元議價和結算,為避匯率損失,應該采取非美元結算方式(歐元)或人民幣議價和結算。即便以美元議價,有效期也應由過去的1-2個月縮短為現在的一星期,甚至生產型外貿企業在簽三個月以內的訂單時,可以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確定為某一個固定比例。
四、小結
國際宏觀經濟形勢天天在改變,作為生產型外貿企業所面臨的困難會有很多,不管有什么樣的對策,企業本身做大做強仍是生產型外貿企業永久唯一的出路。
關鍵詞:中小企業發展對策探尋
一、尋求突破,力助中小企業排解融資難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及銀行營銷戰略的因應調整
中小企業的興衰與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投入情況息息相關。因其經濟規模達不到股市要求,很難上市,也不具備向公眾發行債券的能力,中國目前又沒有創業板,風險投資也不夠活躍,中小企業融資主要依靠銀行。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卻較難得到銀行的認同和較大規模的貸款扶持,中小企業信貸資金需求普遍較強與金融機構資金運用不平衡的矛盾難以調和。所以,當前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主要還是融資難,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阻障多還存在。
首先,有中小企業本身的問題要解決。一是擔保問題,現在中小企業提供的擔保抵押不符合有關條件,有的剛創辦的企業甚至沒有財產抵押。二是信用風險問題,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規范。由于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報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審計部門確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經營業績,銀行經營面臨的風險較大。三是信息不對稱,一些申請貸款的企業提供虛假的報表,隱瞞信息,增加了銀行的工作時間和管理難度。
金融機構本身也存在問題。目前,銀行服務體系和經營管理機制還不健全,銀行信貸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完善。銀行在信貸管理中推行的授權授信制度,以及資信評估制度主要是針對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制定的,使信貸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和其他大中型企業的意愿得以強化,特別是近年來,銀行信貸資金向大企業、上市公司集中有進一步強化的趨勢。
另外,在社會環境配套方面也存在問題。目前,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因為社會配套不完善,直接融資的渠道不多。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和信用評估體系也不健全,中小企業擔保難、抵押難。企業要辦理一筆財產抵押,需辦理財產評估、登記、保險、公證等復雜的手續,涉及許多職能部門,并要提供多種相關資料,對于習慣進行靈活經營的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會帶來很大的制約。為適應市場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銀行應適時地轉變營銷戰略.大膽探索,積極穩妥地拓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把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與提高貸款效益有機結合起來,把中小企業作為信貸投放的一個重點和新的效益增長點。確立自己的優勢,搶占先機,奪取市場份額。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成長既有著重要的經濟、社會意義;同時又可以擴大銀行的客戶群體,增加銀行效益,可謂是一件借貸雙方同發展、共成長的好事。當然,中小企業信貸風險也比較大,在操作中必須堅持審慎原則,穩健發展,重點落實風險保障措施,如采取抵押或與擔保公司合作的方法,有效地控制貸款風險。
(二)人民銀行進一步加強引導,支持解決融資難
目前全國各地已出臺不少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有關法規政策。人民銀行也正引導金融機構適當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力度。一些銀行陸續設立了中小企業信貸部;重新界定給中小企業放貸的標準;實行區域化的中小企業信貸政策,在一些二級分行實行對中小企業信貸授權、授信、產品創新等多方面的政策傾斜;制定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評定辦法和信貸掌握標準、建立低風險業務快速審批“綠色通道”、采取靈活多樣的發放方式和擔保方式;針對中小企業資金分期回流的特點,推廣整貸零償的還款方式;擴大循環貸款的范圍,對資金需求頻繁又能夠提供足值、有效最高額抵押的中小企業,可在抵押額度內發放循環貸款;在中小企業選擇擔保貸款時,可接受自然人提供的以其財產或權利為抵(質)押的擔保;對一些出租車市場管理規范、出租車營運證價位高、保值和變現能力強的地區,可以用出租車營運證質押對出租車公司發放貸款;對為大型優質企業提供固定的配套產品或服務的中小企業無爭議的應收賬款,還可辦理保理業務,即由銀行買斷企業的應收貨款后,及時撥付資金給企業,免除了企業經營中資金難以為續的困境。
筆者以為,上述舉措很好,但似應有進一步解決融資難的更好方法。幾年前香港特區政府針對香港企業中小企業占98%的現實,曾推出50億元信貸保證計劃,讓小型企業較易獲得銀行貸款,渡過經濟難關。而美國等一些國家專門設立中小企業銀行,以及由中小企業自籌資金組建銀行,扶持小型企業發展。這些具體措施亦可資我國加以借鑒和利用。
二、著力扶持,加緊地方政府支持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一)構建中小企業組織領導體系
各地雖然制定了一些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文件,但眾多不同所有制的中小企業尚未有相應的政府機構來對其指導。這樣,政策制定與執行的力度極其有限。地方應構建中小企業組織領導體系。因為中小企業問題涉及經貿、財政、外經貿、工商、科技、信息、技術監督、勞動、稅務、人事、教育、國土等多個部門,單靠一個職能部門難以制定、推行并協調多個領域的扶持政策。這個中小企業組織領導體系包括成立市級中小企業發展協調委員會,作為市委、市政府推進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議事機構,負責全市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的統籌規劃和政策協調,下設中小企業發展協調辦;成立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作為中小企業民間聯合組織,反映中小企業的意愿和需求,維護和體現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建立功能強大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全面的信息及咨詢服務。改變原來的多頭分散管理,建立一個相對獨立又具有權威的中小企業政策制定和綜合協調部門,并完善相關的執行和監督機制。把管理寓于服務之中,在服務中加強監管。
(二)制定中小企業發展條例
根據國家《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法》及有關文件精神,制定和健全有關中小企業的政策、法規,使中小企業在法制范圍內拓展生產經營活動,規范企業行為,同時保護合法經營、合法收入、合法權益;也使政府各職能部門有法可依。各地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促使政府各有關部門在制定或推行政策時,主動、積極地考慮有關措施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三)大力完善融資服務體系
通過成立中小企業融資聯席會議制度,使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進一步發揮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的作用,通過適度增加注資提高其擔保能力;發展各類民問信用擔保公司和社區金融互助合作組織,面向市場擴大擔保業務;由政府有關部門牽頭,制定配套政策,鼓勵金融機構進行中小企業貸款資產證券化試點等方式來擴大問接融資的覆蓋面。
目前也可以由各級商會牽頭,由中小企業籌資組建一批信用社,在國家金融機關調控下,專門為其服務,采取自我供血、自我供氧、自我發展、自我制約的辦法,緩解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也可以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用于中小企業結構調整、改制改組、技術進步以及中介機構的扶助。建立市、區、街道辦(鎮)三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服務。在直接融資方面,一方面通過抓緊培育新型資本市場,為初創期的科技小企業吸引民間資本投資;另一方面完善受政府資助的創業投資體系,明確受政府資助的創業投資機構的功能和投資范圍,建立配套管理辦法。
(四)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鑒于當前為中小企業提供培訓、信息資訊等服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應大力扶持提供審汁驗資、評估、管理咨詢、記賬、人才培訓等服務的中介機構的發展;逐步建立信息中心、檢驗中心、試驗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扶持中小企業成立行業協會開展調研;建立專業園區和開發區等,發揮集聚效應;建立共享的信息資訊服務平臺。
1.較強的創新性。
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下,創新成為中小企業的生存之道,而且中小企業組織層次少,上下級關系近,對市場反應靈敏,這些優點決定了中小企業具有更強的創新能力。
2.低廉產品成本的優勢。
勞動密集和勞動力的廉價,是中小企業在資源上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小企業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勞動成本比較低,加之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材料配件價格低廉等,這些生產諸要素的優勢,構成了產品成本低,售價低廉的優勢。在國際市場上,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以物美價廉取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二、中小型出口企業所面臨的出口困境
中小型出口企業在21世紀初呈蓬勃發展之勢,已逐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但是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發展中普遍面臨較為嚴峻的出口困境。
1.中小企業管理體制不健全,阻礙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目前我國的中小型出口企業絕大部分采用家族式的管理體制,雖然這種管理體制能夠滿足企業經營要求的統一性和行為的一致性,也能節約管理費用。但是這個家族式的管理機制在隨著中小型出口企業的發展壯大,其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在企業銷售制度、人事招聘管理、人事分工、職工培訓、辦公室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也逐漸突出。許多中小型出口企業的經營者缺乏企業管理經歷,總是一邊闖市場,一邊憑經驗對企業進行管理,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強調利潤最大化,忽略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
2.勞動力、原材料和能源等成本攀升,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
成本攀升主要體現在勞動力成本攀升和原材料以及能源價格上漲等方面。金融危機后,企業綜合經營成本普遍上升,利潤空間不斷受到擠壓。由于受到東南亞等出口導向型國家的競爭,只有少部分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出口產品價格將部分成本轉嫁到客戶身上,而且提價的幅度很低。近幾年,企業工人工資水平上升較快。即便如此,工人流轉率仍居高不下,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招工缺口明顯。隨著市場環境逐步回暖,企業生產訂單增加,同類企業對原材料的需求量大大提高。而且,近幾年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但不同行業原材料短缺情況不同,價格上漲幅度也有所差別。受國家能源調控政策的影響,全國多個地方出現限電情況,能源供應趨緊已成為制約企業生產擴大的重要因素。
3.品牌競爭力普遍不高。
大多數出口型中小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出口以貼牌加工為主,由于利潤微薄,人才匱乏,很難培育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術。一些小型出口企業為跨國公司充當加工組裝車間,靠跨國公司的知名品牌和銷售渠道維持生存,出口產品單一,附加值低,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動力和能力均不足。加上中小企業的產品可替代性強,面對激烈的行業內部競爭,缺乏產品定價的話語權,以至利潤被一再壓低,部分出口型小企業甚至面臨生存危機。
4.次貸危機和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
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導致的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是中小型出口企業難以良好發展的主要外部原因。其中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進出口受限,市場需求下滑。雖然我國經濟自身具有的特殊性讓許多企業受到的波及不大,但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出口企業卻難以置身事外。大量的外向型外貿企業利潤嚴重下降,許多中小型出口企業因為訂單不足導致企業倒閉。與此同時,金融風暴導致我國對國際市場投資基金下滑,這也讓中小外貿企業融資難度增加。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國內人民可以用更為低廉的價格購買許多國外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而對我國低廉勞動力和低附加值的產品的購買量就嚴重下降,這無疑是中小型出口企業市場占有率下滑的重要原因,這也嚴重影響著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的發展。
5.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融資難,限制了中小型出口企業經營發展和出口規模。
融資難是制約中小型出口企業的瓶頸,一般說來,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的途徑有兩條:(1)內源融資,即企業將自己的積累轉化為投資的過程;(2)外源融資,即企業吸收其它經濟主體的閑散資金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在我國,中小企業的資金主要是通過內源融資獲得。而在出口業務中,中小企業缺乏進出口信貸支持和出口信用保險,限制了企業開拓市場的能力,并且使出口業務的風險缺乏防范措施。在創業初期,中小企業主要依靠自有資金,利潤留存來滿足企業資金運作需求。但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日益需要從銀行間接融資,考慮到中小企業信譽及償還能力,許多國有商業銀行不愿貸款給中小企業,這就限制了企業的進一步的發展。由于缺乏國家或銀行的進出口信貸支持,使得中小企業出口規模受到了限制,而且很多中小企業缺乏出口信用保險業務,不利于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6.制約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外貿政策體制不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管理體制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日益適應對外貿易發展的基本要求,對外貿易的體制障礙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根本性消除。但是,目前仍有不利于中小企業出口的地方,外貿進出口審批制改為登記制以后,對促進中小企業產品出口起到積極作用。但是,目前從登記制手續上看仍然存在著不利于中小企業產品出口的地方。登記制的手續并不比審批制少,由于管理體制產生的高成本并沒有得到有效消減。
三、提高中小型出口企業競爭力的對策
1.深化中小企業內部管理體制改革。
當前中小企業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是建立適合自己發展階段的管理體制,創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首先要沖破傳統管理體制的束縛,合理實行分權。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領導者無法處理企業所有事務,此時應該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合理分權,采用合適的管理模式對企業進行管理。其次,企業應該建立標準的規章制度,可以有一定的彈性空間,但是一定要有章可循。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使企業領導者能對企業內部實行更有效的控制,尤其在成本呈現上升趨勢的形勢下,創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擴大利潤空間,并且使企業經營處于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促使中小企業盡快成為適應市場激烈競爭和國際化經營需要的法人實體和競爭體。
2.加強成本和費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中小型出口企業要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加強采購、生產、銷售、資金運籌等各個環節的成本和費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擴大產品的利潤空間,以適應國際化競爭的需要。在我國,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產品是通過外貿公司出口的,進入國際市場的中間環節較多,企業出口成本較高。中小企業應當加強與國外客戶的聯系或在國外設立銷售公司,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進而提高經營效益。
3.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培育自主品牌。
我國目前中小企業出口的產品多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初級產品,此類產品不能成為帶動企業發展的領頭產業。所以,我國企業應自主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加大研發力度、促進產品更新,讓比較優勢變為競爭優勢,改變追求市場占有率的思想,而以產品質量和服務及創新為企業靈魂,努力開發技術含量高的制成品替代技術含量低的制成品出口,提升自己的產業結構并增強國際競爭能力。
4.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同時擴大國內市場。
以歐美為出口對象的中小型出口企業,在金融危機過后,歐美市場明顯萎縮,此時,應開拓多元化的市場,來分散出口風險。同時,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擴大內需,刺激國內消費,出口型中小企業可以開拓國內市場。
5.依托電子商務市場,拓展對外貿易發展路徑。
在電子商務日益成熟的背景下,許多企業開始入駐互聯網,其已成為企業拓展對外貿易的重要平臺之一。對于中小型出口企業自身來說,電子商務可以節省經費、增加貿易機會、提高貿易效率,降低了依靠中間商帶來的約束。對于海外買家,為了降低采購成本進而更加依賴電子商務的采購,網絡經濟下的電子商務能夠使中小型出口企業以更便捷的方式發展對外貿易,拓寬中小型出口企業的銷售渠道。這是由互聯網的特性所決定的,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能夠有效地聯接企業和消費者,并有利于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和競爭能力。
6.加強匯率機制研究,規避匯率風險。
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將外貿出口企業直接暴露于匯率風險之下,使得當前出口貿易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匯率風險束縛了外貿企業的出易。為了有效防范匯率風險:一方面中小型出口企業應通過引進外匯專業人才,學習和掌握外匯保值套利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外匯買賣來套期保值,降低外匯匯率變動的風險,減少因匯率變化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通過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深化國際金融創新,發展符合當前出口貿易需要的避險工具與解決方案,以減輕匯率風險對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
7.發揮監管服務功能,推進中小型出口企業金融服務。
銀行監管部門繼續發揮監管服務功能,積極推進中小型出口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引導銀行業探索破解企業融資難問題。根據出口型企業的經營特點:(1)加強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建議抵押物評估、登記部門適當降低貸款抵押物的評估和登記費用,并適當延長抵押物登記有效期限。(2)建議由政府牽頭,組建靈活多樣的信貸擔保機構,為出口企業取得信貸資金支持,提供更多的機會,緩解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流動資金和技改資金不足的問題。(3)引導銀行業創新信貸方式,如對優質抵押物可以適當提高抵押率,對經營效益較好、產品銷售市場廣闊、發展前景穩定的企業,可以適當延長抵押貸款的期限。
8.為中小型企業出口貿易提供良好的政策體制環境。
加強對中小企業出口的宏觀協調指導。圍繞中小企業的出口和國際化經營,有針對性地實施產業和貿易政策。將中小型出口企業納入我國整個國際化戰略體系之中,做好中小型出口企業國際化戰略轉移。另外,繼續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精簡外貿審批及登記程序,是中小企業在出口貿易中節約時間和費用,更快更好地抓住商機。
四、結語
企業發展過程中之所以充滿矛盾,一是由于企業組織本身的地位和特點包含了各種矛盾的成分在內;二是由于企業內外均存在變化著的、打破現有平衡的力量。矛盾沖突是企業發展過程的常態。
(一)企業組織本身的矛盾因素
企業組織作為一個系統,一方面要集合個人的力量,形成有目的的有機整體;另一方面要適應環境,謀求自身的發展,這種特殊的性質和位置,決定了它不可避免地處在各種矛盾的焦點。企業面臨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環境要求與組織內部要求之間的矛盾。從變動著的市場環境看革新、競爭、多樣化、靈活是基本要求。然而,從企業組織內部作為一個長期的協作團體的性質分析,又要求安全、穩定、連續、協調。革新與穩定之間、靈活與連續之間、競爭與安全之間、多樣化與協調之間,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矛盾。
2.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之間的矛盾。企業組織作為一個經濟組織,有其共同的目標。共同目標是根據環境提供的可能、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和自身的能力確定的,不以個人的目標為轉移。但是,參與組織協作的個人又都有其個人目標的追求,個人的目標和追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其積極性會受到影響,甚至退出企業組織。如何在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之間取得平衡,也是一個難題。
3.科學、理性與人性之間的矛盾。一方面,企業組織作為一個經濟組織,要獲得經濟利益,要生存發展,就要講究科學,依靠理性,提高效率,要盡可能采用科學技術手段和方法,嚴格各項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按科學規律辦事;另一方面,人是一種社會的、心理的、情感的存在,不是一架理性的機器。其間的矛盾是組織本身就有的。
(二)環境變化與企業發展
企業與環境之間的均衡,是通過適當的目標和戰略實現的,而且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時刻處在變動之中。環境因素的變化會打破企業原來形成的均衡狀態,使企業面臨一種新的局面。其中,競爭、技術和需求的變化是最主要的因素。例如電子技術進步給辦公用品市場帶來的變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方式變化給零售商業業態帶來的變革,都屬于這種情況。企業發展是帶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企業發展帶來企業與環境均衡的破壞。具體情況眾多,例如,原有市場領域由于企業成功經營而趨于飽和;過去只有一部分人消費得起的產品,由于企業大幅度降低成本而成為一般消費品。這些情況都使得企業原來制定的戰略不再有意義。類似這樣的問題就是由發展所帶來的新的不平衡。
2.企業發展帶來企業內部均衡的破壞。由于企業的成功和發展,規模擴大或者分支機構增加,原來適宜、穩定的管理體系和操作變得不適應,需要作出調整和修正。例如,隨著企業發展,分支機構增加,組織結構或股份需要調整上層決策機構的情況,都屬于這一范圍。
3.企業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弊病。除了兩個大的方面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會滋生一些與成功和發展相伴隨的弊病,如機構官僚化、辦事拖拉、文牘主義、自滿、大意等。這些弊病會降低企業的效率,失去原有的生機和活力,失去在環境變化方面迅速作出反應的能力,成為企業發展的嚴重障礙。
企業發展慣性探析
企業發展過程還是一種打破常規、與各種保守力量斗爭、克服慣性的過程。不論是為了適應環境,還是為了解決發展帶來的問題,企業都需要在新情況下謀求新的平衡,因此,必要的新陳代謝、吐故納新就是發展過程經營管理的基本內容之一。換言之,為了適應變化了的情況,新思維、新技術、新戰略、新市場、新人事等許多方面,都是企業需要探索的。探索新的東西往往同時意味著要拋棄一些舊的東西,要開創性地嘗試解決新的問題。然而,探索和開創會遇到來自慣性的阻礙。工作程序也好,溝通過程也好,思維方式也好,人們往往習慣于采用原已熟悉了的或習慣了的方式方法,排斥生疏的、不熟悉的東西。但是如果不能從舊的體系方法當中解脫出來,就不可能產生或形成解決問題的辦法,無法適應變化了的情況。因此,企業發展過程還必須解決與慣性之間的矛盾。
企業發展中的慣性,從大的方面劃分,可分為體系慣性和個人慣性。體系慣性是在企業運行過程中整體意義上形成的固定、僵化的體系和程序。個人慣性指個人在長期組織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的觀念、準則和思維方法、工作習慣等。
(一)體系慣性
1.業務活動層面。企業在以往的探索、嘗試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成熟的操作規程,各部分、各環節之間,有了密切協調的配合關系,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業務操作規程。這種情況對于原有條件而言,是一種最有效的辦法,但同時有不易革除的弊病。改變其中一個部分、一個環節同改變整個過程一樣,都是非常困難的。
2.管理體系層面。如組織結構體系、計劃與控制體系、制度體系,建立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穩定下來以后,都有不易改變、自身維持原習慣做法的傾向,因而都有在面臨新情況時不易調整的一面。
(二)個人習慣
個人習慣也有兩個基本方面。一個是思維方面的,一個是情感方面的。一個人思維方式越是固定成熟,越是不能發現與其價值觀念不一致的新問題,對變化的反應越是遲滯、麻木。思維方式僵化的人不易發現和接受新事物,對變革持消極抵抗態度。情感方面的慣性主要體現在人際關系方面。一部分人長期在一個團體中工作,會在相互之間的感情、作風、習慣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一致性和適應性,這種狀態包含許多非理性的成分在內。當新事物與這部分人情感方面的習慣不吻合時,就會遇到強有力的抵抗。
上述兩個方面的慣性,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有益的狀態。它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為了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沖突,有意無意地形成的消除或緩解矛盾的狀態。這種慣性在一定程度以內是有益的,它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內耗,但超過了必要的限度,就會成為發展變化的阻力。因為它消除了矛盾,使企業處于某種穩定不變的狀態,缺少發展所需的創造性,缺少比較、競爭和刺激,缺少活力,不利于發展。因此,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更好地把握這兩個方面慣性的度,以利于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企業發展中的模式轉換策略
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和國外成功企業的發展經驗分析,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成功地進行模式轉換,即企業中的一部分率先變革,隨后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整個模式轉換。模式轉換包含了企業組織在技術、市場、制度、管理方式等幾乎所有的主要層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來說,最主要和最常見的是有關市場戰略、市場經營方面。企業在市場經營中的成熟化與革新,更具有一般性。
所謂成熟,也可稱為飽和,即企業在目標市場領域內達到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主要項目失去發展能力,需要考慮重新調整主營方向或經營戰略的狀況。重新調整的過程,就是革新的過程,由成熟而革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形態。由成熟而革新,一般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開發新領域、新行業,轉換主營結構;另一個方向是通過更新換代在原市場范圍內開拓發展道路。這兩個方向之間并不互相排斥,企業可選擇其一,也可雙管齊下,全面開拓。無論選擇什么方向,革新都要經歷模式轉換過程。立足于原領域,原主營產品形成的經營體制、管理體系和思維方式、觀念、視野,都需要根據新選擇的發展戰略經歷一個變革和轉換的過程。沒有模式轉換過程,革新是不可能實現的。
由此可見,企業的模式轉換過程是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的一種戰略決策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在新形勢下采取何種經營思想,如何安排經營管理各個方面,如何理順內部經營機制,以戰略目標為核心把企業各方面組織成為一個特定結構、目標和功能的系統過程,即新的發展模式過程。
企業發展中實現均衡的管理策略
從前述分析之中可以看出,穩定不變不是企業發展的理想狀態,對矛盾、差異、對立不加調整,順其自然,也不是理想狀態。企業發展既需要穩定,也需要變革;既不能沒有矛盾,也不能任矛盾發展。因此,管理者不能用一套固定的、不變的體系和方法對待企業發展,而是要在各種極端之間找到某種均衡,要隨情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在動態中協調企業內外部各方面關系,把握某種“中庸之道”。
(一)權變思想
管理上的權變觀點認為,不存在一套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方法,管理過程中一切都處于變化之中。環境、競爭對手、技術、社會環境、企業內部各種因素和力量都處在變動之中,不可能找到一劑解決一切管理問題的“靈丹妙藥”。當然,管理也不是沒有基本的原理和手段,可以對每一種情況找到一種特殊的方法。在一般的管理原理、體系和具體情況下的特殊方法之間,存在著一系列可供管理者選擇的體系方法。權變觀點強調的是在變動的情況下尋求合理的方法,它所強調的基本點,一是變化,即一切要從變化了的情況出發,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和把握問題,條件變了,管理的體系方法也要相應調整;二是管理體系和方法的靈活運用,即根據系統論的基本原理,學會靈活巧妙地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選擇適當的管理方法,既講原則性又講靈活性,既講“經”也講“權”。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經”與“權”相結合,就是權變管理思想的要旨。
(二)中庸之道
矛盾與發展過程管理的一個基本精神是講究中庸之道,因為在矛盾與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左右為難,每種做法各有利弊,偏于哪一個方面都不適宜,必須尋求某種矛盾中的平衡和動態中的平衡,利用矛盾和不平衡謀求企業發展。所謂中庸之道,既不是不偏不依,也不是調和、妥協,而是能動地利用矛盾和沖突,調動兩方面的力量,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協調,促進企業發展。
現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堅持發展的觀點、矛盾的觀點,運用權變的管理思想,把握中庸之道的方法,努力探尋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李寶山.管理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摘要: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升高,傳統能源價格居高不下以及環境問題關注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快速發展。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也取得了驕人成績,涌現了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一大批優秀太陽能光伏企業。但中國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卻并盡如人意,存在核心技術落后、產業鏈發展不平衡、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
關鍵詞:光伏產業;產業鏈;現狀與問題
1產業鏈構成
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包括多晶硅原料生產、硅棒、硅錠生產、太陽能電池制造、組件封裝、光伏產品生產和光伏發電系統等環節。在產業鏈中,太陽能電池是最重要的生產環節,目前,世界上太陽能光伏電池90%以上以單晶硅或多晶硅為原材料生產的。目前我國已經形成完整的光伏產業鏈,除了硅原料產量比較小外,從硅片—電池—組件—應用都出現了一些龍頭企業,并帶動了一大批中小企業的發展,光伏產業成為投資的寵兒,很多優秀的企業都開始涉足,原先呈倒金字塔形的產業鏈結構正回復平衡。
2光伏產業鏈發展現狀
2.1產業鏈上游,晶體硅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硅材料是光伏產業的最基礎的原料,也是最關鍵的環節。由于它投資大、耗能高、制造復雜,再加上主要生產商的技術壟斷,在光伏產業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硅材料已成為嚴重的制約瓶頸,曾被業內稱為“得硅者得天下”、“擁硅為王”。硅材料的價格從2004年的每千克24美元飆升到2007年底的460美元,而且常常是有價無市。受需求市場的強勁拉動,除原有廠商加速擴產外,許多新企業也紛紛投資硅材料。截止2009年3月,國內硅材料項目多達50多家,已公告的投資額近60億元,規劃總投資額達300億元,年產能力在7萬噸以上。上市公司如南玻集團、天威保變、川投能源、樂山電力、岷江水電、通威股份、東方電氣、特變電工和江西賽維等紛紛介入了硅材料項目。目前樂山新光、洛陽中硅、江蘇大全和峨嵋半導體等10余家企業已經投產。
2.2產業鏈中游,硅片供應趨于平緩
太陽級硅錠、硅棒、硅片制造是光伏產業鏈的第二個環節。線切割能力和原料供應是硅片生產的關鍵。硅片生產的第一步驟根據所用原料的不同而分為鑄錠或者拉單晶,之后拋光、切片,鑄錠爐(單晶爐)和線切割設備為這一過程的關鍵設備。過去幾年里,由于線切割能力不足,多數企業只能將單晶硅棒出口日本,由中國承擔了污染最重、能耗最高的環節,將很大一部分利潤拱手讓與日本人。近幾年來在光伏市場驅動下,太陽級硅錠、硅棒、硅片制造業與時俱進,同樣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到目前為止,中國硅錠、硅棒、硅片生產廠家超過70家,全國單晶硅拉晶爐3100臺,總生產能力每年約18000噸,擁有多晶硅鑄晶爐360臺,合計能力約年產10500噸。
2.3產業鏈中下游,電池發展日新月異
世界光伏電池最近10年以33%的年均增長率發展,最近5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43%以上,去年全球產量達到6.85GW,這是其它企業難以企及的。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從事光伏電池生產的企業達到60余家,年產能力突破3200MWp,其中非晶硅薄膜電池約100MWp。目前,單晶體硅電池的實驗室效率已經從20世紀50年代的6%提高目前的24.7%。多晶體硅電池的實驗室效率也達到了20.3%。薄膜電池的研究工作獲得了很大成功,非晶硅薄膜電池實驗室穩定效率達到了13%、碲化鎘實驗室穩定效率達到16.4%、銅銦硒的實驗室效率達到19.5%以上。
2.4產業鏈下游組件規模迅速膨脹
光伏組件是光伏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它由光伏電池和金屬框架、玻璃蓋片、電纜引線還有粘結劑等封裝而成。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由于組件制造投資門檻低、建設周期短、技術最成熟和設備國產化程度高等原因,吸引了大批投資創業者,而成為光伏產業企業最多,擴產最快,產量最大的一個重要環節。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國內從事光伏組件生產企業共計200多家,組件產量達到1717MWp,比上年增長138%,生產規模位列世界第一。在發展前景和投資利潤的誘發下,到2008年年底企業個數猛增至400多家,年封裝力總計達到2.5GW。發生金融危機以來,光伏組件的價格大幅度回落,已從去年7月份的每瓦27元降到現在的16元,平均下降了36%以上。春節前后約有200多家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隨著各國政策加大,光伏市場逐步回暖,目前多數企業已經恢復生產,并發揮出應有的經濟效益。
3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從產業鏈整體看,中國太陽能產業集中在中部,兩端在外,整個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
在整個產業鏈中,組件這一環條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競爭激烈,且盈利能力較低,而且,處于這一鏈條上的小企業也相對較多。最近兩年,中國的光伏投資迅速升溫,一大批具有國際主流生產規模的企業和生產線相繼建成或者正在建設,在產能規模上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僅次于日德的世界第三大光伏制造國。但是,光伏產業發展整體上還是處于“兩頭在外”的狀況:首先,多晶硅材料的生產企業數量少,生產量低,近90%需要進口,抬高了中國光伏企業的生產成本,削弱了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其次,95%以上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市場的變化、匯率的變動尤其是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始終存在,國內市場沒有政策的支持而遲遲不能打開,如果再加上關鍵技術設備的進口,就是“三頭在外”,我國光伏產業的整體規?;潭炔桓?。
(2)我國硅原料嚴重短缺,大部分要靠進口。
多晶硅材料生產屬于技術密集、能耗密集和對環境敏感的產業,生產技術主要由美、日、德3國的7家公司所壟斷,我國試圖引進始終未果。由于缺乏核心制造技術,一直以來中國的高純多晶硅幾乎完全依賴進口來滿足半導體和光伏等行業的應用需要,形成了產業鏈的斷裂。近年來,在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介入光伏產業上游的投資,但目前國內可用于太陽能電池生產的多晶硅無論在質量還是數量上都不能滿足需求,且技術相對落后,生產成本較高。硅原材料是生產光伏產品的基礎和命脈,如果掌握不了硅原料的提煉技術,那么我國的光伏產業將要受制于人。高品質硅材料、生產節能和清潔生產是多晶硅材料產業發展的永恒課題,是多晶硅材料實現規?;a的必由之路。
(3)產品同質化嚴重,多數企業不具備自我創新能力。
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和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吸引了各行各業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光伏產業淘金,缺乏創新和研發能力的企業在未來競爭中的頹勢將隨著市場的波動而逐步顯現。除國家層面的鼓勵補貼政策之外,產品技術的提升、質量的控制、成本的管理是產業鏈上所有企業所共同面臨的挑戰。這就需要企業真正靜下心來,建設特色技術及服務體系,健全質量管理體系,精細化成本管理,克服短期行為,建百年老店、樹自身品牌。
(4)企業競爭日益加劇,發展缺少統籌安排,呈現無序競爭狀態。
隨著光伏產業的擴張,許多企業也看到了這項朝陽產業,紛紛涉足。然而,我國目前企業巨資投入大都是中下游企業,下游企業擴產過快,原料供應不足導致短期產能過剩。中下游企業技術含量低,利潤少,市場有限,還被上游企業扼著發展的脈搏,此外,我國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基本處于賣方市場,國際市場多晶硅價格又居高不下,原料價格上漲、供應不穩定是國內企業所必需共同面臨的困難。迫于成本壓力或為獲取高額利潤,少數生產企業在生產中的不規范行為導致硅片、電池片、組件質量參差不齊,最終產品質量控制不嚴且出口國外,制約了我國光伏產業健康發展,成為影響生產總量占據世界第一的中國光伏產品信譽的隱患。如何嚴格控制產品質量,規范企業管理,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是每個企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參考文獻
[1]楊德仁.太陽電池用多晶硅材料的現狀和發展[J].陽光能源,2007,(1):3639.
[2]蔣榮華,鄧良平,馮地直,等.我國硅太陽能電池的新發展[J].新材料產業,2008,(2):3945.
[3]馬文會,戴永年,楊斌,等.太陽能級硅制備新技術研究進展[J].新材料產業,2006,(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