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統計學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雙語教學;統計學專業;專業英語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統計的范疇已覆蓋了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是眾多學科不可缺少的實用型課程。而處在社會大環境中的統計專業學生要想獲取最新的專業技術信息,必須對專業英語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在軟件涉及專業知識時能夠運用自如,進而成長為學有所長,符合社會需求的高層次復合型、實用型人才。
一、我校統計學專業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
為了能夠掌握世界先進技術和國外專業發展動向,本科生應該能夠熟練閱讀專業文獻,并在專業領域具有初步的語言交流能力。新形勢對統計學專業大學生的要求不僅是能夠閱讀,也應該能寫,能夠進行語言交流。但是,通過近幾年的專業英語教學實踐、教學效果及學生反映等方面收集的信息表明,目前本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實際能力與基本教學目標及實際應用仍有一定的差距。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設置的局限性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日益發展,中國與世界的日益融合,培養視野開闊、專業突出、外語過關的統計學專業人才成為高校教書育人的重要任務,而我校統計學專業只在大三大四本科生中開設四十幾個學時的專業英語課程,遠遠達不到專業培養的目標,為此,應拓寬這種受時間限制的課程設置模式,逐步推廣雙語教學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將專業英語貫穿于各門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這樣才能讓學生時時接受語言的影響,把漢語與英語,把英語與專業知識融為一體。
如果漢語的專業課先行,后學相應的專業英語,學生感覺學之無味。但如果專業英語安排在專業課之前,學生又如聽天書,或感覺深度不夠。因此,有必要由傳統的專業英語課程單獨開課改為某些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
2.教材局限性
我校統計學專業是由應用數學學科發展起來的,學生系統學習的專業知識涉及基礎數學、經濟學以及概率論等多學科,知識覆蓋面廣,內容非常豐富,因此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以概率統計為側重,同時也需要涵蓋高等數學、經濟學以及社會學等多領域。各個學校專業培養的方向不同,所用教材也有相當的差異。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自己準備教材。但如果我們采取某些專業基礎課程實施雙語教學就比這要容易得多。國外許多統計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原版的英文專業書籍,既有嚴謹的理論,又有富有時代氣息的例子,這些對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都特別有幫助。
3.師資匱乏
統計學專業課程涉及基礎數學、概率論、經濟學、金融學、社會學和醫學等諸多領域。因此教師如要能勝任專業英語的教學,不僅要求傳統意義上的英語好,還要求有開闊的視野,寬廣的知識面,這樣才能夠較好地引領學生順利地進行專業英語的學習。這就增加了專業英語教學的難度。但是對于一些學校剛剛引進的年輕博士們來說,對于自己專業方向上的英語是非常熟悉的。讓他們從事雙語教學也不是難事,但如果讓他們上好大一統的統計學專業英語課卻有相當的難度。
4.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
學生對專業英語的認識不足,認為是無足輕重并且可以輕松過關的一門課程。學生對于專業英語缺乏了解,認為是英語的后續。而如果把專業英語的教學融入到專業課的雙語教學中去,利于轉變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認識,進而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為更好地學習專業課服務。由于我國傳統外語教學中“費時較多,成效較低”等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進而反映在學生上就是學習效率低、英語應用能力差,這是雙語教學中的最大困難。
我校統計學專業英語的教學現狀迫切要求我們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21世紀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服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從建設師資隊伍、調整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改善考核方式幾方面著手,對統計學雙語教學進行初步嘗試。
二、統計學專業雙語教學的建設
國家教育部已提出加強大學本科教學的12項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內開設5%~10%的雙語課程,并引進原版教材和提高師資水平。雙語教學是一個需要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教材)以及教學方法互相配合的復雜過程。想要建設好雙語教學,也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內容設計
根據本專業的特點,我們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基礎知識和應用知識兩個模塊。在基礎知識模塊中,劃分為數學基礎知識、經濟學基礎知識和概率統計基礎知識三大板塊,在應用知識模塊,向學生介紹科技文獻的寫作規范、英語單詞的構詞方式以及國際交流的常見用語等,從而培養學生對專業語言的理解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
2.教材的選擇
國內編寫的統計學專業方面教材系統性強、敘述嚴謹、知識體系清晰、重視基本概念的介紹和理論知識的推導;而國外的優秀教材則具有許多與時代緊密結合的實例,另外注重最新的科研成果。許多經典的專業課程在國外一些著名教授的主頁上都有相關課程的案例分析資料、授課PPT、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鏈接豐富而且更新速度快。因此,教材以國外專業英文經典論著為基礎,結合國內的優秀教材,同時運用查閱網絡、資源共享、集中交流等手段選取一些介紹專業前沿領域及發展動態的相關文獻,這樣使學生在學習基礎專業知識的同時又接觸到學科前沿。英文經典讓學生體會原版的表達方式及相應的語言氛圍,相關文獻讓學生體會到科技文獻嚴謹的寫作規范和態度,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能逐漸培養起一定的專業素養。貼近實際的案例分析,讓學生了解到專業課的實際用途,而不是只感覺到空洞的理論。
【關鍵詞】PBL教學法;LBL教學法;傳染病護理學;臨床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
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Probiem 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的,以病案和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并輔以教師引導的小組教學法。按照“臨床癥狀、體征一疾病病因分析歸類葉診斷與鑒別診斷一治療與預防”的臨床逆向思維模式組織教學,鼓勵學生圍繞某一具體病例運用多種現代化科技手段進行自學,再將各自獲取的臨床推理集中討論交流,最后通過教師的歸納總結進一步加深理解和記憶[1-2]。PBL教學法最初主要用于醫學教育,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教學方法[3]。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本實驗選取長沙衛生職業學院2012級高護1班64名學生,以隨機抽簽方式決定32名學生為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法授課;32名學生為對照組,采用講授的傳統教學法(Lecture bash learning,LBL)授課。兩組學生年齡、學歷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1.2 內容和方法
1.2.1內容
兩組學生的授課章節均為《艾滋病患者的護理》一節;授課同時進行,授課時間按教學大綱要求為3學時。
1.2.2 方法
實驗組(PBL)采用教師課前發放病例分析、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的教學思路。教師根據授課內容編寫病例,結合病例提出問題,上課課前2周發給每位學生,所有的案例與問題,先不給學生答案,讓其發散性思維,學生根據所提問題充分預習教材、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資料,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生往往是一人一個問題地查找。課上分組(每組8人)討論,回答病例中提出的問題,回答不足之處,由其他學生或教師補充,最后教師對本章節重點內容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問題作出強調和總結。對照組(LBL)由另1名教師帶領在其他教室以傳統的講授法進行授課,授課過程可采用多媒體等傳統教學方法。
方式。
1.2.3統計分析
上課結束后,對兩組學生統一進行考試,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選擇、簡答和病歷分析,試卷由同一名教師閱卷,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對基礎知識(概念、填空、選擇、簡答)的掌握程度及臨床思維能力(病歷分析)兩方面的成績,結果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實驗結果
實驗組(PBL)、對照組(LBL)學生在《艾滋病患者的護理》一節,在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方面的成績對比見表1。在臨床思維能力方面的成績對比見表2。
表1 兩組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方面的成績對比
兩種教學方法經統計學分析,按P≤O.05檢驗水準兩種教學方法無統計學差異,認為PBL教學組與LBL教學組學生在概念題、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的平均成績上無顯著性差異,可見基礎能力掌握無顯著差異。
從表2看出,實驗組病例分析的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均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t病例分析=3.35,P=O.002,有統計學差異,可認為PBL教學組學生病例分析成績優于LBL教學組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有顯著差異。
實驗組(PBL)、對照組(LBL)基礎知識成績及格率和優秀率的比較見表3?;A知識包括概念題、填空題、選擇題和簡答題,合計60分,36分及格,54分優秀。
從表3可看出兩組學生基礎知識全部及格,及格率為100%;其中實驗組有5名學生成績優秀,對照組有4名學生優秀,優秀率分別為15.63%和12.50%,經統計學檢驗,χ2=0.004,P=O.845,認為PBL組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與LBL組學生沒有顯著差異。
實驗組(PBL)、對照組(LBL)病例分析成績及格率和優秀率的比較見表4。病例分析滿分40分,24分及格,36分優秀。
從表4可看出在病例分析題上,實驗組(PBL組) 優秀水平1人,優秀率為3.13%,對照組(LBL組)優秀水平1人,實驗組(PBL組)有23人及格,及格率為71.88%;對照組(LBL組)有17人及格,及格率為53.12%。經統計學檢驗分析,χ2=4.165,P=O.056,可認為PBL組學生的病例分析能力高于LBL組學生。
3結語
本研究從平均成績、及格率和優秀率三方面評價兩種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在基礎知識掌握方面,PBL組學生與LBL組學生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與傳統的講授法不相上下。在臨床思維能力(病例分析)方面,PBL組學生病例分析的平均成績、及格率、優秀率均高于LBL組,且差異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性,說明PBL教學法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法的一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忠信,陳慶,林藝雄.PBL教學模式的研究進展和現實意義[J].醫學與哲學,2007,28(8):72-74.
[2]王紅梅,羅德欣,劉陽.PBL教學法及其對臨床教學的作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6:90-91.
一、討論教學法與范例教學法交叉使用
討論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中心問題相互交流個人看法,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情緒,活躍學生的思想,便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范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采用范例進行講解及組織學生對范例進行研討,引導學生從實際范例中學習、理解掌握一般規律、原則、方法及操作實驗,從而有效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互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第一章概述中,要求理解統計和統計學的含義,對于高一新生來講,面對這些專業術語,很難理解,這時教師采用“討論教學法”效果要好,第一步,教師設疑,什么是統計?統計與統計學有什么關系?第二步,學生自主思考,自由討論,每個小組選一位發言人回答上述問題;第三步,教師總結發言,概括各種意見和分歧,幫助其得出結論,切入主題。
在講解什么是總體、總體單位、標志、指標、指標體系、變量時,采用范例教學法,學生更易接受。以研究本班學生的語文成績為范例,指出總體是全班的所有學生,總體單位是本班的每一位同學,每位學生的成績是數量標志,全班語文總分是統計指標,并且語文總分、數學總分、英語總分、政治總分、專業綜合總分又構成了一個總成績的指標體系,同時對于各位學生而言各科成績又不盡相同,那這個可以有不同取值的成績就是變量,各種分數就是變量值。通過這個范例,夯實學生對上述概念的認識,并以此為例,舉一反三,指導學生再投入到其他經濟現象的討論中。
二、案例教學法與情境教學方法的交叉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了解案例發生的背景,反映的事實,找出案例中存在的問題,或者案例中應用的方法措施,引導學生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驟,從案例中分析其反映的本質內容。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將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引入到課堂中,是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材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通過設置一些學生常見的生活案例,引入到授課中,引導學生親身感受統計學的魅力,從而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來。例如,在講授“調和平均數”時,就可以應用學生比較常見的場景為案例。例如,紅富士蘋果的價格,甲乙丙三個超市,分別是3元、3.25元、3.5元,若在3個超市各買10元的該蘋果,請計算其平均價格。通過預設學生日常相關的實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簡單的運算公式,得出蔬菜的平均價格。這樣,將生活情境和案例分析結合起來,讓學生把實際生活與統計學聯系在一起,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認真思考,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所學內容。
三、對比教學法與歸納總結教學法的交叉應用
對比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學習內容,激發學生探究性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基本概念,理解抽象的公式。
歸納總結的教學方法是將一些具有相同特性的內容,總結在一起,可以將學習的內容進一步鞏固和理解。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統計基礎知識》的教材中,有許多的基本概念比較難理解,也比較容易混淆。例如在第二章中我國常用的幾種調查組織方式,利用對比教學法,可以是學生更加容易的理解這些概念,同時利用歸納總結法,將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過表格的形式,總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基本的學習構架。
四、啟發性教學與強化訓練結合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減少講授教學。因為,講授法的教學方式,不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引導啟發式教學,例如在案例分析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案例中發現問題,同時,提出應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將問題留給學生,教師做一些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在將一些類似的案例,或者題目,讓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鞏固所學知識。
五、總結
《統計基礎知識》這門課主要研究自然和社會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征和數量關系,進而從數量上認識客觀世界的一門獨立的方法論科學。它在眾多的專業課中,內容比較抽象,屬于比較難的一門課程。因此,教學方法的恰當運用,會使得教學任務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鮑愛芳.學以致用中職學生必備的能力.科技信息,2011,(11).
[2]寧.在統計教學中實施情境創設的探索.內蒙古統計,2007,(2).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總成績、病例分析及基礎知識成績比較觀察組總成績病例分析及基礎知識高于對照組,兩組學生總成績、病例分析及基礎知識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新教學模式認可度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總結顯示,絕大部分學生認可這種教學模式,認為這種模式增加了師生互動交流,促進了自主思考能力,對核醫學實際臨床應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并對一些問題有了新的看法;認識到核醫學人才應具有堅實的基礎知識,并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思考問題,能創新性解決臨床問題,并注重自己這方面能力的提高;尤其對核醫學揭示器官功能異常方面及腫瘤分子影像很有興趣,部分學生有表達今后從事核醫學工作的可能。
3討論
核醫學是在近代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涉及多學科領域,與電子學、計算機技術以及眾多基礎和臨床學科高度交叉滲透,而且發展迅速。核醫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始終以教師為主體,全程灌輸教學,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差,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大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應用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和脫穎而出,尤其是對于核醫學這種注重應用的科學,尋找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案例教學法代表著當代醫學教育中比較新穎、頗有前景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以案例為基本教材,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讓學生嘗試在分析具體問題中,獨立地作出判斷和決策,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并被證明在核醫學教學亦有其有效性?!耙詥栴}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是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等首先應用于醫學教育領域,是一種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創設最恰當的問題情境,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質疑”,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過程中,把學生需要解決的課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知識基礎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有了明顯提高,還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文獻檢索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關鍵詞:統計學;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C829.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i.issn.1672-3309(x).2010.08.24 文章編號:1672-3309(2010)08―66―02
一、引言
統計學是我國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業之一,它是一門研究各種隨機現象的本質與內在規律性,對各種類型數據進行綜合處理及統計推斷的學科。隨著人類社會各種體系的日益龐大、復雜、精密,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統計作為信息分析、處理的主要工具,其重要性越來越大。它應用遍及于國民經濟管理、工農業生產、公司企業經營、金融、證券、保險、投資決策等各個領域。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對統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定位、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完善,這促進了統計學科的發展和高校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為社會培養了一批統計學專業人才。但目前我國高校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尚存在諸多缺陷和不足,如何改革并完善現有高校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適應時展需要,為社會輸送更高質量的畢業生,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高等學校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第一,教學模式單一。目前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課堂教授做為傳授知識的主要手段,忽視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統計學內容的教學主要是從概念和公式定理出發,對統計理論進行介紹,而不是從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來說明統計理論和方法產生的背景、應用的條件、基本統計思想。
第二,課程設置不合理。統計學作為橫向性學科,要注重學科交叉,從學科的整體發展與綜合化發展出發,合理構建課程體系。注重其他學科知識對本學科的影響以及在本學科領域的運用。目前,各院校統計學專業對本學科課程比較重視,而對統計應用日漸深入的金融學、會計學等學科重視不夠。這使得統計學專業的學生熟悉統計指標體系和基本的描述性的統計分析,但經濟基礎理論底子薄,對現代化統計調查、分析、預測方法的掌握也較為薄弱。此外,計算機的應用也不能滿足要求,應用統計分析方法進行社會經濟問題研究的課程內容設置較少,學生能力培養不足,限制了學生向更深層次發展。
第三,教學實踐環節有待加強。統計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可操作性,但當前的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方法、輕應用”的弊端。在理論上,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實踐環節比較少,給學生提供的實習、實踐機會不足,使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不能快速、有效的轉化為專業能力,不能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三、對高等學校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
第一,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統計學作為一門重要的方法論學科,具有廣闊的應用領域。社會對統計人才的需求主要是政府、企業,其最大價值是具備運用所學的統計學專業知識解決政府、企業等經濟管理統計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就要求統計專業的畢業生,既要有扎實的統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背景,這樣才能適應社會需求。因此,可以將我國高校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界定為:培養具有良好的統計專業思想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有扎實的統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并具有相關行業知識背景,能夠在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從事信息管理、風險監控、統計調查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統計專業人才。
第二。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根據統計學實踐教學改革的目標,建立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統計學實踐教學體系,深化課程與實踐教學內涵,使課程特色化、體系規范化。統計學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要有利于“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高素質”統計人才的培養。課程設置要體現強調基礎知識、注重靈活應用、突出定量分析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在課程結構上,強調數學、統計學、統計分析軟件應用和經濟學等應用學科4個方面課程的有機結合。
第三,構建統計學“自主一互動”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與實踐教學體系。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為基礎。探索自主教學模式、合作教學模式以及探究式教學模式。自主教學模式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合作教學模式側重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探究式教學模式傾力于模擬實驗教學來發展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3種教學模式的諸多長處,并恰當地應用于統計學的教學與實踐,構建統計學的“自主――互動”教學模式。建立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統計學實踐教學體系,提出集課堂實踐子系統、社會實踐子系統、教學實習子系統、畢業實習子系統為一體的實踐教學新模式。課堂實踐子系統包括實驗教學內容和案例教學:社會實踐子系統包括參加統計調查大隊的城調隊、企調隊、農調隊的實踐調查;教學實習子系統包括市場調查與入戶調查等:畢業實習子系統包括畢業論文設計和畢業實習,適應統計實務的需求。
第四,建立學生專業素質和能力提高的實訓檢驗平臺。建立統計學專業學生的調查員體系,根據統計實務活動,以調查員參加統計普查全過程,同時檢驗其專業素質與能力程度。聘請在統計實務部門工作的專業人士模擬統計工作實踐環節,進行統計調查方案的設計、統計調查實踐、統計數據處理等,檢驗學生處理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數據分析能力檢驗平臺,由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判斷選取所需要的數據,決定應當使用的統計方法,并組織學生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其可信性,以檢驗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第五,構建統計學應用型人才培養保障體系。為了保障統計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現,首先,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保障教學的順利完成;其次,加強教學軟環境建設,包括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教學軟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再次,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改進和改善教學環境和條件;最后。改善管理機構及其運行機制,
1.1對象
選擇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全日制護理高職2012-1班和2012-2班。兩個班級均已開設《護理學基礎》、《護士禮儀和美學》、《人際溝通》,《兒科護理學》為研究階段開設課程。
1.2方法
1.2.1依據Bloom教育目標分類理論,設計護理專業基礎知識測評問卷,內容涉及《護理學基礎》、《護士禮儀和美學》、《人際溝通》課程。兩個班級均在已完成專業基礎課程后發放問卷。發放問卷131份,當場回收有效問卷130份,回收率99.24%。
1.2.2整合專業基礎課程和《兒科護理學》專業課程實驗教學內容,設置《(兒科護理學)綜合實驗教學大綱》及《實驗教學指導手冊(教師版)》和《實驗教學指導手冊(學生版)》。
1.2.3以臨床案例為藍本,按照“新大綱”要求,設計綜合型《兒科護理學》實驗教學案例及考核標準,考核內容涉及知識領域、態度領域、技能領域、綜合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六個方面。
1.2.4實驗班和對照班在教材、授課學時數及授課教師方面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①對照班采用傳統授課方法,即學生分組進入病房,按護理程序評估病人,收集資料,整體分析,最后制訂護理措施;在無典型病例情況下學生集中觀看錄像或根據案例并進行分組討論,教師總結。②實驗班提前1周下發《實驗教學指導手冊(學生版)》和案例,護生仔細閱讀案例并預先分組,學生10~15名/組,共4組,每組學生按照案例情境分別扮演醫生、責任護士、治療班護士、患兒家長等角色,采用高仿真兒童模擬人,并在實驗中心兒科模擬病房實施實驗教學。實驗內容涉及醫護溝通、護患溝通、護護溝通、護士禮儀、護理評估、基礎護理操作和??谱o理操作等。要求每位護生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并能自主分析、尋找和收集資料;教師2名/組,1名教師負責引導學生臨床思維,1名教師負責觀察和記錄每位學生實驗教學效果,并現場賦分。
1.2.5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和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實驗班與對照班專業基礎知識測試評分、期末考核評分、實驗教學考核評分采用描述,對于兩個班級的基礎知識測試評分與期末考核評分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班3次案例考核評分的兩兩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2結果
2.1專業基礎課程知識測試評分與期末考試評分情況
實驗班與對照班前期專業基礎課程測試的“認知領域”、“技能領域”、“態度領域”3個領域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班期末考試評分與對照班比較,亦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實驗班3次實驗教學評價
本調查對《兒科護理學》“肺炎患兒護理”(第1次)、“腹瀉患兒護理”(第2次)、“腎小球腎炎患兒護理”(第3次)的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每次實驗課3學時,共計時。結果顯示第2次與第1次比較,第3次與第2次比較,6個領域得分及總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學生對課程整合后的實驗教學效果評價
實驗班3次實驗教學結束后下發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表。下發問卷58份,回收有效問卷58份,回收率100%。結果顯示:學生對教學方法滿意占91.38%;考核方法滿意占89.66%;教師教學能力滿意占93.10%。收獲最大前三位依次排序:加強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占94.83%,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占93.10%,強化學生臨床實踐能力91.38%,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占89.66%。
2.4教師對課程整合后的實驗教學效果評價
對參與實驗教學改革的8名實驗教師和2名實驗準備教師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00%的老師認為學生思維活躍,具備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強;90%的老師認為能較好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知識整合運用能力;80%的教師認為能強化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100%的教師認為能加強學生的溝通
3討論
3.1改革專業基礎課程的實驗教學方法,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生進入臨床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對專業課程的理解和運用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本次調查實驗班與對照班前期專業基礎課程知識掌握程度測評分的3個領域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分值均低,分別為61.98±9.98和62.09±9.04。說明學生普遍存在對既往已經學習的??苹A課程知識掌握程度差,三個領域中,態度領域分值最低,分別為16.73±4.04、16.56±3.79。究其原因,目前國內許多高等護理院校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但如何開展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一直以來是護理教育者深入探索的問題。傳統的專業基礎課程實驗教學多附屬于理論課程,實驗教學學時數有限,雖然《護理學基礎》課程加大學時數,但往往脫離臨床,多為驗證型實驗,學生僅就某一個單獨操作項目進行反復訓練,知識分割,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主動學習興趣不高,致知識點容易遺忘;加之,目前在應試考試的大環境下,學院、教師、學生更注重考試的結果,忽略了學習的效果,也是導致學生學過知識很快遺忘的重要原因之一。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更加注重“整體護理觀”,強調專業-人文-實踐并重。因此,加大專業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同時探索符合現代人才培養需求的考核方法的改革,使教學-考核-運用為一體,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2開展不同課程的實驗項目整合,培養創新型、應用型護理人才
醫學教育的目的是“以平衡的和整合的方式向學生傳授技藝和諄諄教授職業價值觀”。越來越多文獻證明,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學生必須具備有效的溝通能力,了解解決健康的社會因素,以及實踐引證醫學的重要性,這些方面的能力將有助于護理教育模式的轉變。專業課程設置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其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水平、專業的特色和人才培養質量。傳統實驗教學是以課程為中心的實驗課程體系,強調課程自身的系統性,而忽視了課程之間的聯系,綜合化水平較低,課程重復現象較為嚴重,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及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的涉及較為薄弱,難以使學生對生命現象形成綜合、整體的概念,使“整體護理觀”不能體現在護理實踐當中。本研究以《兒科護理學》重點章節的常見小兒疾?。ǚ窝谆純鹤o理、腹瀉患兒護理、腎小球腎炎患兒護理)臨床案例為藍本,將《護理學基礎》、《護士禮儀和美學》、《人際溝通》專業基礎課程實驗項目有機融入到《兒科護理》實驗教學中,有利于學生對各課程知識進行融會貫通,也使得專業基礎知識不再顯得枯燥晦澀。同時還可改變目前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各自為營,部分教學內容重復的現狀。實驗班3次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其評價結果顯示,第2次與第1次比較,第3次與第2次比較,6個領域得分及總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實驗課程進展,學生在知識、態度、技能領域以及綜合思維能力、團隊合作、創新能力方面有顯著提高,說明學生開展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實驗教學方法整合有利于學生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培養,有助于創新型、應用型護理人才培養。本研究在授課前1周下發了《實驗教學指導手冊(學生版)》和案例,并給學生講明教學改革的目的、意義及授課方法,學生第1次實驗課程情緒高昂,表現積極踴躍,但第2次上課前,個別同學出現退縮,認為課前準備占用時間多,與考試關聯性小等,在教師積極引導下,學生能正確理解,表現優秀。提示廣大護理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將是長期不懈、艱苦卓越的工程。
3.3開展實驗教學考核方法改革,全面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
學生是高等教育的終極產出,社會對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主要是通過對其最終產品“人才”的使用而進行的。護理實踐是一門“軟技能”,諸如開放和誠實的溝通和尊重病人的個體屬性。整合課程切入點是對一位病人和病人的臨床問題的描述,護理教育的設計應不斷轉移到以成果為基礎的模式上。目前對專業課程教學目標考核方法仍停留在以閉卷理論考試,無操作能力考核,無法對學生的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本次調查顯示,對照班采取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教師、學生均易于接受;實驗班采用課程整合后的實驗教學方法授課,對教師、學生的能力均是巨大挑戰,但由于受“大考務”模式的影響,多選題和簡答題只能對知識獲得做出合理測量,但對技能和行為的培訓采用卷面考核方式卻難以奏效。兩個班期末考試評分比較,實驗班72.52±13.36,對照班74.82±14.88,無統計學差異(P>0.05)。建議需盡快建立與實驗教學改革相統一的實驗考核標準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將是護理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也是今后研究的課題。
3.4開展實驗教學方法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
優質的實驗教師隊伍是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課程的調整改革及專業結構的調整與創新,既增強課程間綜合與交叉性、應用性、技術性,又有利于人才培養更加符合醫學科學與社會需求發展的需要,也是師資隊伍建設和發展的當務之急。教師不再僅局限于掌握所講授課程的知識,同時需掌握人文、社會、專業基礎等多元文化的知識和知識運用能力;多課程整合,可促進不同課程教師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
3.5加強課程設置的綜合化是高等護理教育必然趨勢
實驗課程是培養學生知識整合、引導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傳統兒科護理實驗教學強調整體護理理念,注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缺乏動手動力和實踐能力。我們將《護理學基礎》、《護士禮儀和美學》、《人際溝通》與《兒科護理學》按照病情進展和護理程序進行內容整合后形成的新實驗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專業特點,側重對護生護理核心勝任力的培養,是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4小結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2年級內科護理專業學生128名,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4名,男12名,女52名,年齡17-25歲,平均年齡(17.8±1.5)歲;觀察組64名,男10名,女54名,年齡18-25歲,平均年齡(18±2.2)歲。兩組的所有學生均在文化基礎課上完成考核,基礎知識考試的成績均通過。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基礎課程成績和教學內容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學方法
(1)對照組。此組中采用傳統的護理教學方法,即以老師為主體,以講授的方法將知識進行講述。
(2)觀察組。此組中采用以健康教育為導向的情境教學法,本研究中以呼吸系統等疾病為例,護理教學方法具體如下:①課前準備:先將觀察組中的64名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6-8人,并推薦一個為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教學活動的實施,教師擬定一個教學任務,各組需要根據任務的內容先預習,通過查找書籍和網絡等資料,根據病例等情況設計出不同的情境。②教師的教學任務:需要老師收集許多相關的內容和案例,將符合教學的各類情境進行歸類,每個任務進行前,要將設計的相關情境內容交給學生進行預習,能達到教學目的的要求,同時還要設計好情境中的問題,對學生進行不同的提問,充分做好教學活動實施前的準備,全方面地考慮到活動中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好相關的調整工作。③實施過程:老師在課前10分鐘內,講述該疾病的基本知識,分為病因、配合治療方法、飲食指導、預防和檢查指導等健康教育模式。通過情境演示,學生能更直觀地了解病因和護理方式方法,熟練掌握和記憶相關的知識要點,在情境展示中,也可以加入些圖片和視頻等,進行案例分析,以健康教育為主,實施情境教學法。
3.應用評價方法
在內科護理教學中,應用的評價方法主要分為兩組,第一組為理論的知識考核,就是對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會在統一學習后進行統一出題考試,考試分數總分為100分。第二組方法就是對于教師運用教學方法的評價,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興趣和效率、溝通交流的能力、社會的責任感等四方面進行評分,各項滿分也均為100分。
4.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二、結果
兩組學生的理論考試考核情況中,對照組共64名,90分以上的1人,80-90分15人,70-80分18人,60-70分22人,60分以下8人;觀察組共64名,90分以上9人,80-90分25人,70-80分20人,60-70分9人,60分以下1人;根據統計學處理,觀察組的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學生在對老師的教學方法評價對比中,對照組和觀察組學生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興趣和效率、溝通交流的能力、社會的責任感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對照組分別提高為20%、15%、21%、14%;觀察組分別提高為55%、48%、68%、75%;兩組評分對比中,觀察組優于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