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經濟情況自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資助體系 困難認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列入教育改革發展的十大重要項目之一。近些年,國家不斷加大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擴大資助范圍,形成學前教育資助、義務教育資助、普通高中教育資助、中等職業教育資助以及高等教育資助為一體的學生資助體系,實現不同教育階段資助政策全覆蓋。
從2011年起,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進行學前教育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學雜費免除;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助學金發放與學費減免;以國家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學費減免、勤工助學、入伍服兵役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等多形式資助的高校助困體系,這一系列資助政策都是為了保證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實現教育公平。但是,在國家學生資助體系運行過程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缺乏科學的衡量標準,困難學生認定的模糊化和多元化,都直接影響困難學生資助認定的準確性,制約國家學生資助體系持續良好發展。
一、當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方法與現狀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中的解釋,經濟困難學生是指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收入難以支付其在校期間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然而由于經濟困難程度受地域、家庭成員等因素影響,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經濟困難認定標準變得模糊而不確定。
1、家庭經濟情況調查
由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門或政府、街道、社區出具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據此作為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證明,用于申請相關資助的依據。
2、學校調查認定
學校在對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時,通常會有幾個參考標準。如:低保家庭、孤兒、單親、家庭遭遇重大變故、家庭多子女等等,同時通過了解學生日常消費習慣等情況,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認定。
二、現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存在的問題
1、家庭經濟困難證明管理混亂
家庭經濟困難認定,主要依據是由學生生源地民政、鄉鎮,街道等地方政府部門出具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即學生貧困證明。按照屬地原則,學生家庭所在地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學生家庭實際情況,因此這一紙證明一直是衡量學生是否符合資助政策條件的必要材料,也是唯一確定的困難認定標準之一。可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部門、學生誠信缺失,故意隱瞞家庭經濟實際情況,少報收入夸大困難程度,致使地方政府部門出具貧困證明把關不嚴,開具隨意,貧困證明管理混亂,大大降低了貧困證明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既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也不能幫助學生資助工作困難認定。
2、困難認定標準缺乏科學依據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是學生資助工作的基礎,也是確定資助對象的主要依據,由于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承受能力不同,城鄉收入水平差距較大,導致各地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標準不一。目前,我國缺少一套操作性強、科學統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方法。學生的困難情況千差萬別,而認定的條件又過于寬泛、籠統,按照一定比例統計確定困難生、或單純地通過對學生穿著打扮、消費水平來判定學生是否困難都是不科學的。困難程度高低是相對而言,學生消費是否必要,生活是否奢侈,這更加難以公斷。
3、困難認定程序不規范合理
在資助資源、資助名額有限的情況,為了確保家庭經濟最困難的學生獲得資助,也為了使困難認定更公平、公正,學校會在貧困學生之間進行評議和選舉。學生自述家庭經濟困難情況,裝貧困、爭貧困、相互比困難程度,然后組織其他學生投票選出更困難的學生。評議過程憑印象、靠人氣,無償性資助越多,虛假謊報現象越多,不合理資助比例就越大。表面看這種公開選舉困難生的方式很透明,然而這無形中傷害了困難學生的個人隱私,給學生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同時更是破壞了學生資助工作幫困、助學、育人的實際意義。
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對策的思考
1、加強規范地方政府部門經濟困難認定工作的管理
隨著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逐漸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社會關心的焦點,提高相關地方政府部門政策認識,規范家庭經濟困難證明管理也成為資助政策有效執行的保障。明確相關政府部門貧困認定工作人員職責要求,對出具虛假經濟困難證明追究相關責任,形成約束處罰機制。增強地方政府審批部門工作責任心,建立多級交叉審批和實效監督制度,保證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真實可靠地反映學生家庭實際情況,為資助工作提供直接有利的依據。
2、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標準科學化
科學統一的認定標準是解決困難學生認定難的關鍵,針對目前在家庭經濟困難認定中主觀認定多,客觀依據少的情況,應該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有效認定機制。根據地域經濟發展特征、參考地區居民平均收入標準、最低工資標準等,確定經濟困難標準線。同時再將學生家庭性質、家庭人員情況(年齡、職業、身體健康等)、財產情況(收入、債務等)、學生本人專業、個人消費(生活、娛樂、學習支出)以及學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等能反映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因素,按照指標體系權重系數,進行定量認定分析,結合同學、老師的意見進行定性認定分析,盡量使考評認定結果趨于客觀,正確認定。
3、建立困難認定動態監督機制
學生家庭經濟情況是動態變化的,因此困難學生認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學生被認定困難成為重點資助對象后,應當建立學生資助檔案,保存學生困難證明材料,并定期與學生家庭成員聯系溝通,對學生進行跟蹤管理,動態了解困難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等情況,關注學生學習成長,使國家資助惠及更多真正困難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崔邦焱,切實做好2008年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國教育報,2008
Abstract: Impoverished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basis for supporting impoverished students. Although a system to identify impoverished students has been formed 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improvement,the result is not ideal;identification work of impoverished university students is still a difficulty perplexing th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cientifically determine the monetizatio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standard",strictly standardize approval procedures,establish the truth file and mental file of poor students,establish supervision and reporting system,etc.,to promote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ork to identify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3-0239-02
0引言
為做好資助貧困生工作,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維護學校穩定和社會安定,從1994年起,通過多年來的努力,我國已建立起以“獎、貸、助、補、減”為主體的、多元化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對切實解決高校貧困生的入學和成長問題、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資助政策和制度、實現教育公平、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近幾年,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人數在不斷增加等因素,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出現諸多問題,其中一直困擾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突出表現在貧困生認定工作上,這也是困擾各高校貧困生工作的一道難題。
在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實際實施過程中發現學校對經濟困難學生的困難程度界定比較困難。經濟困難學生的界定是一項困難而又復雜的工作。由于造成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極為復雜,核定經濟困難學生的標準也十分復雜。
1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認定模式隨意性大,透明度不高
目前,各高校大都根據學校和學生家庭實際,通過實地調查、學生推薦等方式核定經濟困難學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適當的指標體系來準確表達,導致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申請資助往往只憑單一的一張家庭經濟困難情況證明表,或者按“學生說-教師定-學校批”這種長期以來資助工作的模式將資助工作做簡單化和隨意性地處理,從而使得在資助工作中操作有較大隨意性,工作過程透明度不高,申請資助人造假的可能性提高,導致真正貧困生的學生得不到任何資助。
1.2 認定貧困的標準缺乏科學性和動態性
國家和各省市都制定有區分貧困生的標準,但是這些標準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有很大的難度,學校管理部門無法掌握學生是否真正貧困,更無法準確掌握貧困生的真實情況。從貧困生認定標準上看,目前大部分高校認定貧困生是根據學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學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線、學生在校學習情況、交納學費能力情況來進行綜合考核評定的。比如以云南省某高校為例:學校將學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900元,作為評定貧困生的硬性標準之一,特困生則定在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700元。但由于學生生源所在地、學校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有存在差異,標準有所不同,而且貧困的標準也是動態調整的,因此僅以此來比較評定并不科學。
從貧困生認定過程來看也缺乏科學性。該校認定貧困生過程中最重要的依據是學生家庭所在的貧困證明,輔以學生的自述和來自同學的意見來確定貧困生名單。一方面,學生生源地政府或民政部門開據的“貧困證明”存在很大的“水分”,真偽難以區分;另一方學生因生源地貧困標準不同而使得學生的貧困不具可比性;此外,很難排除一些真正的貧困生因為自卑、愛面子,羞于表達而失去了獲得資助的機會,卻讓一些“假貧困生”乘虛而入,導致貧困生工作的不公平。
1.3 認定人數按比例分配缺乏適應性
從貧困生評定人數規模上看,由于學校資助資金和資助能力有限,學校對貧困生評定的人數一般有一定限制。如:學校通常要求貧困生認定人數盡量控制在在校生總人數的20%以內,特困生則不超過5%。學校也是按照該比例要求下達貧困生人數指標到各個班級的。然而每個班級生源構成存在差異,貧困比例和程度也不盡相同,按統一比例上報各班貧困生評定名單的做法就會導致有些班級真正貧困的同學由于名額限制不能獲得貧困資助,有些班級名額多余使不是真正貧困的學生稱為學校資助對象。
2關于完善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幾點措施
如何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貧困生的認定是做好貧困生資助的前提與基礎,因此,筆者認為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最基本的內容就是確定經濟困難學生范圍,實現分層次認定管理,貧困學生信息的檔案化。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的措施,將有限的資助資源落實在真正有需要的學生身上。
2.1 科學認定經濟困難學生范圍是前提
貧困生的界定是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基礎與前提,為了將資助用于幫助真正需要的學生,各高校對貧困生認定都作為一項單獨的工作來做。在我國,貧困生認定沒有統一標準,由各高校根據所在地區的經濟情況和生源地構成情況確定各自的認定標準,事實上,貧困生認定的標準也不可能做到統一,只要能保證學生不因家庭經濟的影響而輟學,達到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目的就行。因此,貧困生的界定通常以各高校自身實際情況來確定本校貧困生的標準。如前述所,目前大多數高校對貧困生的認定還是依循“證明+老師意見”的傳統認證程序,這使貧困生認定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因此,為提高高校對貧困生進行界定的真實性、科學性,我們應該盡快建立全新的貧困生認證工作程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75
本文收治1例雙胎妊娠,第1胎分娩24小時后,第2胎正常分娩,胎兒存活無窒息,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病歷資料
孕婦,女,37歲,藏族。因“停經36+4周,產后23小時胎盤未娩出”于2010年12月23日11:00以“胎盤滯留”收住入院。既往月經規律,15 3~5/28~30天,量中,色暗紅,末次月經:2010年4月10日,預產期:2011年1月17日。孕婦,文盲在孕期未做過任何產前檢查,自述妊娠經過順利。于2010年12月22日11:37分在家自娩一男性活嬰,哭聲好,體重不詳,羊水顏色不詳,胎盤未娩出,自述產后出血不多,于2010年12月23日5:00,胎盤仍未娩出,故步行來到鄉衛生院,由鄉衛生院轉入我站就診。產婦既往體健,否認傳染病史及家族遺傳病史,17歲結婚,丈夫體健,于1997年4月在家足月分娩一女性活嬰,現13歲,體健,此后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及各種檢查。入院后體查:T 36.7℃,P 80次/分,R 20/次分,BP 110/80mmHg,神志清楚,面容正常,步入病房,查體合作,對答切題。心肺無異常,腹軟,右隆,肝脾未及,雙下肢浮腫(+),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產科檢查:宮底高:臍上4指,可捫及胎兒肢體,可聞及胎心:140次/分;消毒內診:可見臍帶1根暴露于陰道外口,長約20cm,外端用羊毛線結扎,會陰正中Ⅰ度裂傷,陰道暢通,內有少量暗紅色血液,宮頸管展平,軟,宮口開大3cm,羊膜囊略突,頂先露,S=-2,骨軟產道無異常。入院后輔助檢查:腹壁B超檢查:宮內可見一胎兒,頭位,雙頂徑87.0mm,股骨長68mm,胎心胎動可見,胎盤位于宮底部及前壁,胎盤功能Ⅱ級,羊水最大暗區35mm,提示:宮內單活胎,頂先露。血常規:WBC 9.8×109/L,RBC 3.58×1012/L,N 80%,HGB 100g/L,PLT 120×109/L,凝血四項,肝腎功及傳染病系列均正常。入院診斷:①孕36+4周,孕2產2;②雙胎,1胎滯留。
入院后處理:①向患者家屬交代病情;向上一級醫師匯報病情;決定縮宮素誘導經陰試產;積極備血;家屬同意方案,并簽字。②于11:40給予縮宮素2.5U加入5%葡萄糖500ml靜滴,每分鐘8滴,每20分鐘調1次滴速,誘導宮縮,于11:50宮縮規律,30秒/1~3分,宮縮間歇時給予人工破膜,見羊水Ⅰ度污染,于12:45以ROA自娩2200g女性活嬰,清理呼吸道,1分鐘APGAR評8分(皮膚,哭聲各扣1分),斷臍交臺下,給患者肌注縮宮素20U后,25分鐘后任未見胎盤娩出,消毒外陰,給予徒手剝離胎盤,發現1個胎膜兩個胎盤[1,2],1個胎盤成暗紅色不完整,徒手清宮后,刮齒清掃宮腔1遍,用卵圓鉗夾紗布擦拭宮腔3遍后,陰道流血不多,宮頸完整,會陰Ⅰ度裂傷給予縫合,術閉,產后給予抗炎,止血,促宮縮治療,產后BP 110/70mmHg,術中血200ml。產后第4天行B超提示:產后子宮,抽血化驗血項正常,準予出院,產后10天隨訪正常。出院診斷:①孕36+4周,孕2產3;②雙胎(早產兒1男1女)。
討論
雙胎妊娠一般早孕反應較重,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還容易并發妊高征、羊水過多,胎兒畸形和前置胎盤,妊娠晚期容易發生胎膜早破和早產,分娩期容易發生宮縮乏力,難產和產后大出血。子宮大小明顯大于同月份的單胎妊娠,腹部可觸及兩個胎頭或多個小肢體,或胎頭較小,與子宮大小不成比例,不同部位可聽見兩個胎心音,胎心率不一致,或兩個胎心音之間隔著一無音區。
有兩個卵子分別受精形成的雙胎妊娠,稱雙卵雙胎,約占雙胎妊娠的2/3。因雙卵雙胎的兩個胎兒基因不同,故胎兒性別,血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容貌同兄弟姐妹相似,兩個受精卵可形成自己獨立的胎盤,胎囊,它們發育時可以緊靠與融合在一起,但兩者間血循環并不相通,胎囊間的中隔由兩層羊膜及兩層絨毛膜組成,兩層絨毛膜可融合成一層。
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的影響:一般雙胎妊娠因考慮胎兒安全現在選剖宮產較多,第1胎的窒息率無差異,而第2胎陰道產組窒息率顯著高于剖宮產組(P<0.05)[3],考慮可能與第1胎出生后子宮收縮弱、胎盤血流量減少有關,第2胎宮內滯留時間越長,缺氧越重,越易導致出生時窒息,故在第1胎兒出生后應維持第2胎兒縱產式,并同時對第2胎兒進行監護,若胎兒正常且無臍帶先露可適時進行人工破膜,第2胎兒先露較高破膜時需先將先露部分導入陰道以防止臍帶脫垂,宮縮乏力時應經靜滴縮宮素加強宮縮,若宮頸回縮不易擴張、胎兒窘迫、子宮出現縮窄環、臍帶脫垂而胎兒不能在短時間分娩、胎位異常、羊水流盡、經陰道分娩困難,為搶救第2胎應行剖宮產。剖宮產第1、第2胎發生新生兒窒息低于陰道產助產[4]。
1胎滯留時間過長原因;①第二產程繼發性宮縮乏力,因子宮膨大,肌纖維過度延伸,易發生原發性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第1胎兒娩出后因宮縮乏力而使第2個胎兒娩出時間延長。②第一產程或潛伏期延長所致。若產婦在較長時間內未能很好進食,又不注意從靜脈補充水分及營養,則導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使宮縮乏力進一步惡化[5]。
因患者系文盲,牧民,住在偏遠牧區,交通不便,家庭經濟收入低,無產前保健意識,未作產前檢查而造成妊娠雙胎自己不知,仍沿襲舊傳統習俗在家分娩,舊法接生。
參考文獻
1 張志誠.臨床產科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515.
2 樂杰.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6.
3 廖文燕,左緒磊,陳滌瑕.雙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窒息的影響.中國應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7(7):433-435.
關鍵詞: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學風
中圖分類號:G64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699(2016)01-0115-05
學風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每個學生的成長,關系到獨立學院的健康平衡發展。通過分析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學風建設的實際情況以及現狀的形成原因,對建立和加強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學風建設相應制度進行研究探討,以期促進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幫助專業學生減輕壓力、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學風氛圍和學習環境,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照依據。
一、調查方式與調查內容的設計
本次調查的調查工具為自編的城南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學風現狀調查問卷。調查形式采用發放紙質問卷的方式。調查對象為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藝術設計專業11-14級在校學生,學生總人數為462人,問卷調查共發出450份,收回有效問卷427份,有效率為94.89%。本次問卷設計前,通過對相關學生的開放式訪談、文獻查閱、上網調查,結合我系開展學風建設的實際工作情況,本著聚類分析原則,將問卷內容分為基本情況、生源質量、學習現狀、教與學的現狀、教學秩序的管理、學生畢業意向等幾項。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基本情況
獨立學院學生學費相比一本、二本每年每生要貴一萬多元,并且學習藝術設計專業要求高價格(如配置高的電腦等)或者易耗(如水彩顏料等)的設計工具。我系參與調查的學生,67.68%來自城鎮,32.32%來自農村。在“家庭經濟能否負擔本專業學費及其他學習開支”問題中,來自城鎮的學生中30.45%認為勉強能,2.08%的認為很難能;來自農村的學生中29.71%認為勉強能,5.07%的認為很難能。而所有學生因為要補貼學費及其他學習開支而長期會兼職的比例達到11.27%,經常會兼職的達到16.90%。不難看出,不管是來自城鎮家庭還是農村家庭的學生群體,有30%左右的學生存在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這必定會使這些學生產生一定的壓力影響學習狀態。另外,這些學生中因為又有接近30%的利用課余時間長期或經常兼職,一定程度上占用自學時間,影響學習效果。
(二)生源質量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在回答“開始學習美術的時間”問題中,高達72.83%的學生是高中期間,在回答“選擇藝術專業的原因”問題中,高達79.62%的學生選擇了“家人期望”、“升學需要”等非興趣、愛好的原因。這些學生對專業概念認識模糊,對專業學習既沒有興趣又沒有天賦(這在學生回答“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和效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問題中選擇“自己沒有興趣學”或者“自己學不會”的比例達25.98%中也可以體現)。可見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生源質量相對較差,學風建設困難較大。
(三)學習現狀
在“對待大學學習的態度”一題中,只有7.74%的學生選擇了“隨便混混,都無所謂”,不難看出,大部分同學的學習態度是比較端正的。但是43.32%的學生選擇了“只求及格,不掛就好”又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自我要求不高,讀書只是為了獲取一個文憑的現實。因國家招生評價體系的傾斜,藝術類考生在報考大學時,文化成績要低于普通專業學生,加上社會上繁榮發展的藝術科考前輔導班,流水線的輔導方法,讓一些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通過應試輔導在短期速成“藝術生”。這類學生不可避免地專業基礎薄弱,文化課學習有畏難心理和抵觸情緒。所以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高達35.37%的學生選擇“專業課、文化課都不滿意”;對藝術感興趣而選擇本專業的學生,又因為長期偏重專業學習,輕視文化課的學習,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較差,個體文化修養不夠,知識面窄,綜合素質較低。所以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專業課滿意,文化課不滿意”;以11、12級為例,11級(大四)截至到目前(大四二學期)的英語過級率(主要是英語三級)達到36.57%,12級(大三)截至到目前(大三二學期)的英語過級率(主要是英語三級)達到35.25%。這與大三、大四學生中有27.85%覺得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有必要英語過級和8.86%覺得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看個人情況要英語過級的數據基本相符。同時,經過查閱08、09、10級截止到畢業時的英語過級率(08級僅為5.88%,09級為19.59%,10級為27.63%)對比發現,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英語過級率逐年級增高,一定角度地反映了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越來越重視文化課尤其是英語學習的趨勢。問題“是否會主動參加各類專業競賽”,結果見圖1;問題“是否會主動參加各類專業講座”,結果見圖2;問題“是否愿意參加專業相關的協會、社團”,結果見圖3;問題“是否愿意參加專業相關的活動”,結果見圖4。以上四個問題學生的選擇可以啟發我們,其實大部分學生觀察力、創作力與動手實踐能力較強,愿意參與專業競賽、講座、專業相關的協會、社團、活動等。這些內容又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風的發展。但是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保持學生的興趣,保證學生高效的獲得高質量的知識內容,是我們運用這些載體促進學風建設時應該重視的。問題“是否會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專業相關知識和技能的自學”,結果見圖5;問題“認為有無必要在外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結果見圖6;問題“是否會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專業相關的實習、實踐”,結果見圖7;問題“是否會主動地去了解和積累其他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結果見圖8。調查結果反映,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大部分學生有一些想法和積極性、主動性,但是欠缺有效的方法或實踐途徑,沒有完善的學習計劃,大部分時間還是用在打游戲、網聊、看電影、睡覺上。因此我們開展學風建設,對學生在這些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導是學生最需要的。
(四)教與學的現狀
學風不僅是學生的學風,還包括學校的校風,教師的教風。從專業方向設置上看(見表1),我校城南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近幾年總是在改動,不利于良好學風的形成;11、12級是根據專業課和文化課的綜合成績排名選專業方向。有些綜合成績不高但專業課成績較突出的同學往往被迫調劑到第二、第三志愿自己不太感興趣或者不太擅長的專業方向中學習。學校的藝術學院在云塘校區,而城南學院的設計藝術系在金盆嶺校區。兩個校區的分化,凸顯的問題是金盆嶺校區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從08級大三開始各班才有自己的專業教室,學生才不再抱著一堆的材料東奔西跑地到不同樓棟、不同教室上課。但目前仍舊普遍存在著專業教室過小、教學硬件設備滯后、諸多教學材料空白得不到解決等問題,非常影響學風建設開展的效果。一直以來,學校統一訂購的教材,大量的過時或者不實用,更有任課老師講此教材沒有用處,或者學生可以7.5折自己到書市買到。目前每個年級的學生對教材問題意見非常大,對學校開展學風建設不解決學生切身問題非常不滿。根據調查結果,高達59.72%的學生認為在學校的專業課堂上只有少數課能或者不能學到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44.03%的學生在“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和效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問題中選擇了“老師教得不夠好”、“老師水平有限”和“老師責任心不強”。根據平時學生的反饋,有的老師上課照本宣科,無任何意義;部分教師雖然學歷較高,但職稱偏低,普遍缺少教學經驗和社會實踐經驗;專業強的有些教師由于種種原因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學術研究和個人發展上,開公司、開工作室等,本職的教學工作卻放在非常次要的位置;還有的老師責任心不強,遲到、早退,學校的上課安排讓學生在課堂自習或者要學生不用來上課(美其名曰讓學生在寢室學習,但是老師不會到寢室去輔導)已經是家常便飯。這些師德、師風不高的老師嚴重影響教學質量,跟學校大力開展學風建設的主流背道而馳。
(五)教學秩序的管理
問題“我系開展的學風督察上課簽到有無必要”中,46.37%的學生認為“能起到一定促進作用”,28.10%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從這一組數據結合“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和效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問題有53.40%的學生選擇“學習氛圍不夠好”或“課堂紀律不夠好”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希望在大學的學習中有一個有力的督促和管理,有一個積極上進的學習氛圍。這是符合“‘90’后大學生成為當今大學學生的主流群體后,強調個性,但自我管理能力下降,自我控制能力差,責任感不強”的總體特征的。而針對我系學生的課堂管理,42.39%的學生認為最有效的課堂管理者是任課老師,44.96%的學生認為最有效的課堂管理者是輔導員。這個答案可以啟發我們,在課堂管理促學風方面,任課老師與輔導員能有效配合工作的話,效果會非常地好。
(六)學生畢業意向
在問題“畢業以后是否想從事所學專業的工作”中,僅37%的學生選擇了“是的”,達到23.43%的學生選擇了“不是的”;在問題“你畢業以后是否會選擇考研、出國等繼續深造”,10.54%的學生選擇了“是的”,48.25%的學生選擇了“不是的”。根據了解,一部分學生入校后對專業不感興趣,在校期間只要能夠畢業,以后將選擇其他崗位,從而失去了學習專業的主動性,這種思想會影響到班級的其他迷茫同學;根據對往屆畢業生情況的追蹤,畢業后轉崗的學生達到60%以上,這些狀況會一定程度地傳遞給在校學生,對學風產生沖擊;今年開始學校開設藝術專業的專碩,這個利好的形勢激勵了我系相當一部分學生確立考研究生繼續深造的目標,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學生認真學習,促進優良學風。
三、對策思考
學風建設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長期重點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風建設,我們不僅要有學風建設的常規措施,更要根據其特殊性和調查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工作。
(一)盡最大“作為”,減輕家困生壓力
一方面,通過“家庭經濟困難證明”、“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自述”等材料、班級同學對家困生在校勤儉情況投票、與家長電話溝通等形式,盡可能準確地把握每一名家困生的家庭經濟困難實際情況和在校衣食住行的生活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開展工作;一方面,大力宣傳國家、校院等的助學政策,幫助家困生通過有效途徑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壓力。并且在新生入學時就開展好學生兼職教育,請高年級學生指導低年級學生協調好學習和兼職的關系,幫助低年級學生找到合適的兼職;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實習、實踐,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緩解經濟壓力,及早熟悉社會,參與到社會建設當中??傊?,盡可能地讓家困生同學在學習專業時不會因為家庭經濟問題產生太大壓力,進而影響學習,影響開展學風建設的步伐。
(二)分年級加強學生專業學習,促進優良學風
一方面,新生軍訓結束后,就安排一系列高年級學生評價高的專業知識講座,從新生入校開始就培養學生對藝術專業學習的興趣;一方面,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加強引導,鼓勵學生通過聯系校友、外校學生交流、舉辦畫展、參加設計競賽等方式,加強專業的學習;鼓勵學生到工作室實習,從中得到鍛煉和培養。要以這些為切入點,發掘自身教育資源與邀請高水平專家雙管齊下,請進來與走出去結合,分年級加強學生的專業學習,促進優良學風。
(三)“多管齊下”,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有組織地、有老師指導地帶領學生參加國內外、省市級的設計比賽,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在競爭中發現與彌補自身缺陷,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自信心;由專業老師和學工辦老師帶隊,成立專業協會、社團輔助學生的專業學習,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為學風建設服務;利用學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強化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解決學生很難自己順利找到合適的專業實習、實踐的問題;由任課老師帶隊或系學工辦組織我系學生去施工現場進行實踐學習,做出好的有深度的設計作品,幫助他們對市場情況、客戶需求、實際空間深入了解;積極為他們搭建各類特色活動平臺,營造良好的學習、學術氛圍,以此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
(四)深化教學改革,優化管理制度
通過培養方案更新與制度改革,和諧促學風??茖W設置專業方向,根據專業方向做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方案,并保持一定年限的穩定性,做到“為改而變”、“變中求穩”;在學生選擇專業方向的條件上,根據實際情況更加“合理合情”的設置;客觀實在地對金盆嶺校區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資源情況開展調研,責任明確、力所能及地解決目前教學資源嚴重不足的實際問題;從學校的層面統籌教材科購置教材與老師、學生實際需求教材的關系,做好老師、學生的服務工作,避免因為這些因素“因小失大”影響學風建設的效果;從學校的層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學風建設全面化。教師隊伍是學風建設的關鍵因素,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具有示范功效;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加大教學創新力度,建設學生樂于接受的精品課程,提高課堂教學信息量和知識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促進學風轉變;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學科內容前沿化等標準,在傳授知識過程中促進學風建設。
(五)任課老師、輔導員形成合力,發揮教學管理促進學風功效
課堂質量(氛圍、紀律等)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的認同感,而任課教師和輔導員在教學管理中對學生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兩者要增加溝通,形成合力,共同把通過教學管理促進學風的功效發揮到最大。
(六)以就業教育為抓手,減少學習迷茫
通過學業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幫助學生制定目標,增強學習自主性,減少盲目性;適當開展考研經驗交流會、就業形勢報告會等,幫助學生將學習動力建立在畢業后的就業發展深造需求上,減少迷茫;考慮到學生畢業就業方向有所改變,從事非專業工作的學生比例較大,鼓勵、指導學生在??既⊙芯可⒐珓諉T、選調生、會計資格證等,幫助學生增強在大環境中的競爭力;組織督促文化課較好的學生加強對外語的學習,提高三級、四級、六級的通過率。
參考文獻:
[1]武瑩.高校藝術生學風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大紅鷹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為例[J].音樂大觀,2014,(1):96.
[2]劉敏.新時期影響高校藝術類專業學風的主要因素及對策[J].中改革與開放,2014,(2):67-68.
[3]譚嬌艷.如何加強高校藝術專業學生學風建設[J].華章,2014,(27):137.
[4]楊江龍.藝術類院校學風建設的瓶頸與對策:以華僑大學美術學院為例[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6):202-203.
[5]高姝佳.關于新建民辦高校中藝術生學風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寧波大紅鷹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為例[J].才智,2013,(27):136,147.
[6]蔡相國.高校藝術專業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臨沂師范學院音樂學院為例[J].林區教學,2012,(11):105-107.
[7]周于莞.淺析新時代背景下的藝術類專業學院學風建設工作[J].中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11):289-290.
【關鍵詞】 高校;貧困生資助;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一、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及其發展
我國歷來有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的傳統,古代對學生的資助大多實行“教養合一”的模式;在近代,清政府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和民國時期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等官方文件都對貧困學生的資助進行了相應的要求。解放后,經過長期的教育實踐,我國高校目前建立的學生資助體系包括助學金制度、獎學金制度、學生貸款制度、勤工儉學制度以及其他配套制度,其中助學金制度是貧困生資助的主要方式。建國初期,為解決一部分貧困大學生的上學問題,在1952年,建立了人民助學金制度;在1953年至1965年,國家對高校的助學金制度進行了調整,主要涉及助學金的享受范圍、享受比例以及享受標準;在1966年至1982年,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助學金制度處于停滯的狀態。在1983年至1992年,人民助學金歷經改革甚至取消,1993年起,我國逐漸恢復了高校助學金制度,2007年,國家助學金產生,我國各高校已經初步建立了“獎、貸、助、補、減”以及“綠色通道”多位一體的貧困生資助體系。目前,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正處于不斷完善中。
二、高校貧困生資助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1、資助結構不夠合理
目前,我國高校的貧困生資助體系主要傾向于“獎”、“貸”兩種方式,其他四種方式受資助的名額與金額都較小。由于助學金的名額少,并不是所有的貧困生都能獲得資助;由于上述六種資助方式都屬于常規性資助,對于學生出現的臨時困難情況則不能夠及時解決,會影響到學生正常的學習與生活。
2、貧困生心理影響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
在貧困生資助中,現有資助方式多以無償給予的方式進行,沒有規定貧困生接受資助的相應義務,學生接受資助較為被動。這種資助方式會強化貧困生的弱勢意識,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無償發放式的資助可能導致貧困生只知索取而不懂感恩,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形成精神貧困。
3、貧困生之間日益分化
現有資助體系中,由于資助條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貧困生都能夠享受上述六種資助,比如獎學金的評選,就要求學生成績進入全班前30%,有些高校規定學生在校期間只能獲得一次助學金的資助,這都限制了部分絕對貧困的學生獲得更多資助的權力;相應地,學習好且貧困的學生在校期間得到的資助要比學習差且貧困的學生多很多。
4、助學金的評定難以完全公平
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的名額少,且對學習成績、綜合成績有嚴格的限制,獎勵面小,更多的貧困生將目光聚集在助學金上。國家助學金通常為2000元/生/年,受助面較大,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不能同時獲得。每到助學金評選之時,班上學生會明爭暗斗,拉幫結派,忽視同學情誼。由于助學金的評選原則、評選方式具有很大的彈性,每個班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與標準,在評選中難以確保公平;比如有些班級是班級成員投票選出貧困生,結果選出來的是人緣好的學生而不是真正的貧困生。
5、高校間貧困生資助力度不一
我國高校主管單位多樣,高校類型、層次多樣,這導致各高校獲得的投資難以均等,往往高校的社會聲望、主管單位層級越高,獲得的投資也越高,以湖北高校為例,部屬高校本科生生均教育財政撥款8200元,省屬高校生均教育財政撥款2000元。財政投入的差異導致地方院校的貧困生能夠得到的資助更少。
6、貧困生認定困難
貧困生要獲得資助,被認定為貧困生是基本的前提,但這往往是最困難的。多數高校以學生入學時上報的家庭經濟情況作為貧困生認定的基本條件;但這往往涉及幾個問題:學生入學時是否如實上報家庭收入、學生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同樣的經濟收入在全國各省市是否是同樣的貧困。很明顯,上述幾個條件都存在若干變量,以學生自述的家庭條件為依據評選獎學金,會出現偏差。另外,對貧困生的認定標準難以量化,貧困生的認定往往帶有很強的主觀性、隨意性,學生對于認定結果的認同率不高。
三、規范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對策建議
1、設立多種形式的獎助學金,加大學生資助力度
高?,F階段發放的獎學金、助學金大多來源于財政撥款,社會渠道對學生的資助相對較少,高校應該準確把握相關政策,發揮自身與地方的緊密聯系,爭取社會資金,設立更多的獎學金、助學金。
2、完善貧困生貸款制度
國家助學貸款是由商業銀行出資的信用貸款,以學生個人信用為保障,學生一般在生源地貸款。國家要加大對個人征信系統的建立,防范銀行風險,使更多的學生能夠獲得貸款的資助。
3、規范勤工儉學活動
高校勤工儉學崗位及名額的分配要優先特困學生,要有意識地拓寬學生的視野;高校要加大勤工助學資金支持,提高貧困生待遇,保障校內勤工儉學學生的權益。
4、規范各項資助工作
高校助學金的評選要形成統一的制度與規范,合理地制定評選規則,評選過程要盡可能地民主、公平、公開、公正。
5、增強資助的育人功能
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要引導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客觀對待自己的處境;高校及社會要積極關注貧困生的心理活動,通過各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通過心理建檔、關注高危群體等方式,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積極的態度。
【參考文獻】
[1] 劉華.我國高校助學金制度的產生與變遷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 郭昕.我國普通高校貧困生資助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3] 趙姝.我國高校助學金制度的初步探索[D].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作者簡介】
【關鍵詞】落后地區弱勢群體子女;心理問題;防御機制
東西部發展差距是我國目前的現狀,西部有一定經濟實力和潛力但與發達地區還有一定差距,生產力發展不平衡,科技水平還不發達。在這里生活著一群生活困難、能力不足或被邊緣化、受到社會排斥的散落的人,由于這些弱勢群體的政治、經濟的影響力較低,他們的生活狀態、質量影響其子女的心理發展。在對西部落后地區的中學生的調查中,主要是失業者、貧困者、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子女居多,發現他們呈現的心理問題較大,為了使西部弱勢群體子女能健康、和諧發展,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應合力建成防御機制。以下便是對他們的心理問題和建立防御機制粗淺的認識。
一、西部落后地區弱勢群體子女的心理問題
(1)親子關系淡漠。在調查中發現,有的學生對自己的父母缺乏依戀的情感,根據新精神分析理論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的研究結果,認為兒童在出生到兩周歲的嬰兒前期,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最好時間,在這一期間若沒有獲得安全感、信任感,就會產生懷疑感,如果親子關系不和諧,孩子與父母之間就沒有安全型的依戀,就不懂得愛也不會去愛別人。家長經常忽視、冷酷對待孩子發出的信號,孩子沒有得到積極性的應答會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環境持懷疑態度,容易膽小、自卑、孤獨,不愿探索新鮮事物,不愿與別人接觸,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不易信任別人,當然也不易和他人建立和諧關系。大量事實充分表明,親子關系不好的孩子無論在情感上還是在社會人際關系方面都得不到較好的發展。
(2)自卑感較強。現在很多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在調查中發現弱勢群體家庭在經濟上無法得到保證,導致在衣食住行的不便和學習的不平等,弱勢群體子女學生在閱讀、寫作、計算、繪畫、音樂等方面都和在校的一般學生有著不小的差距,為此心理上產生極大的落差,自信也受到沖擊。學校的活動中可以看出,特別是在家庭經濟條件良好甚至優越的同學面前,感覺到了生活水平上的明顯差異,有的學生甚至不愿參與學?;顒?,這些使得他們產生失敗感。弱勢群體子女學生評價自我時主觀上夸大自己的缺點,自我效能感較差,導致他們的自我概念產生偏差,總感覺自己總體上比別人低劣,導致喪失自信,在各方面自我挫敗。
(3)心理退縮。在調查中發現,在弱勢群體的家庭,有的家庭不和諧,家長性格本身有缺陷不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這樣孩子就容易產生孤僻、不善交際、冷漠等不健康心理;有的家長的不耐煩甚至粗暴制止,孩子會形成拘謹、膽怯等性格。這些學生與人交往時,因為認識上的心理偏見,會導致對客體形象的嚴重歪曲,他們對人不信任、膽小、孤獨,不愿參加活動也不愿與其他學生交往,他人正常的行為也會被看成有競爭性的、不懷好意的舉動;同時對他人的敵意和猜疑,他人也會以同樣的態度作為對等的回報,這樣無疑會給人際交往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建立有效的防御機制
(一)獲得公平教育的機會
弱勢群體的子女在教育、環境、生活等方面的質量都有著“邊緣化”危機,他們處于“先天不利”位置,要改變自己所處的危機必須通過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來改變自己的政治、經濟的影響力,而“精英教育”會使弱勢群體的子女產生不平等,因而必須實現教育公平化,保證弱勢群體子女的學生學習權利的平等。
(二)大力發展專業助人活動
培養這種助人活動就是使其走向職業化。職業化就是從事助人活動的人必須要注重專業價值,強調專業方法。
(1)有效開辦家長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孩子的成長方向和家長及其有關,都說“問題孩子的背后都有問題家長或問題家庭”,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等對孩子影響太大,特別是政治、經濟影響力較低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程度較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教育方法相對簡單,有的甚至比較粗暴,父母和孩子之間基本上沒有溝通和交流。落后地區有的地方沒有家長學校,即使有也是名不符實的,基本上沒開展什么活動,我們要在落后地區建家長學校,讓我們弱勢群體走進家長學校,家長學??稍谥行W校建立也可在大的社區建立。要有計劃、有章程、有組織、有專人負責管理,采用多種形式豐富家長學校的活動,要多的宣傳家長學校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家長學校該做些什么,開辦家長學校對他們自身和孩子有什么影響。要在教育內容新穎、教育方法靈活的基礎下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觀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向家長介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營養保健常識,指導家長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
(2)社區里辦有學后管理站。社區提供弱勢群體子女放學后這段時間的活動場所,一部分弱勢群體由于沒有時間顧及自己的孩子,為了不讓孩子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習得不良行為,提供這樣的場所配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對孩子在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在經濟落后地區,很多學校不重視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會、感悟。比如,故事討論、問題情境設置、心理劇表演、心理測試、自評自述等活動有機地融于課堂教學之中,在較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心理體驗,矯正認知,正確認識自我、正視自己的弱勢地位,自覺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使人格品質得以重塑,自覺接受感染與鍛煉,有機會傾訴自己、表現自己;了解他人,學習如何與人交往,學習處理各種沖突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逐步提高學生心理自助與自我調試的能力,從而使絕大多數學生較順利地度過心理危機。
(2)建立心理咨詢室,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通過對這些原始材料的匯集,分類和分析,能及時準確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現狀;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可以掌握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對有心理危機的學生還能早發現,早干預,防止極端情況發生,有效的做到預防、預警和干預;有利于學校、社會、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疏導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以便防患于未然和干預惡性事件的發生;還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幫助他們發掘潛能,完善人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3)加強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在學校的人際關系中,師生關系是最重要的,教師和學生交往的時間最長,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教師要有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和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學生才能受到積極健康的影響,因此,學校要定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通過培訓,使教師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提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自身的心理能力。
(4)開展豐富的心理健康活動。通過“5.25”系列活動宣傳好開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找到緩解心理壓力和發泄心理情緒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鄭麗;豐鐵梅. 兒童退縮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理論界,2003,(3)
[2] 沈洪滿. 對弱勢群體問題是思考與分析. 中學文科,2004,(9)
[3] 孫紅;任霞. 農村弱勢群體的心理狀態分析及對策. 中國健康心理學,2006,(5).
[4] 齊朝暉.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 職業與健康,2007(4)
[5] 李輝. 淺談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及其服務對策. 管理學家,2011,(6)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5(b)-175-02
一個剛考上研究生的漂亮女學生,因考研和現實的原因與在異地的男朋友分手,半年后仍走不出失戀后的情緒低落狀態,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本文通過四次咨詢,對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和發展進行了解與分析,采用認知療法、求助者中心療法,幫助求助者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分析,改善了情緒狀態。
1求助者的一般資料
患者,女,22歲,未婚,研一學生,城市人口,家庭經濟一般。14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此前沒有患過重大的身體疾病和嚴重的心理障礙,無家族精神病史及遺傳病史。
2求助者自述
主訴:自己在外地(B城)讀大學,因為要回來照顧母親和為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決定考研,考回自己長大的A城,而男友是家中的獨子,不可能跟她到A城??佳谐晒?,兩人分手,自己很難過。剛分手的兩個月自己天天以淚洗面,而且因為怕母親知道會心情不好,都只能偷偷地哭。現在好一些,不再哭了,可每每想起他,想起和他在一起的日子都會難過。現在別人提起以前和男友在一起的城市,或者稍微有一點關系的事情、圖片或新聞,心里都會很難過,覺得自己很難從這種抑郁的情緒中走出來。
3咨詢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求助者走進心理咨詢室的時候是低著頭,顯得有些拘謹,但情緒穩定,待人接物比較有禮貌。坐下來說話的時候,雙腿緊閉,眉頭緊鎖,眼神暗淡,顯得有些緊張。目光接觸中有接受咨詢,改變現狀的要求。
4心理測驗結果
SCL90癥狀自評量表: 抑郁因子2.5分,其余各因子均小于2分,提示抑郁方面有問題,需要進一步咨詢。
抑郁自評量表SDS:標準分60分,提示有輕度抑郁。
5病因分析
5.1生理原因
來訪者為女性,22歲,正處在青年期與異性建立親密感的階段,易受戀愛的影響。
5.2社會原因
社會原因包括:①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與男朋友分手是直接原因。②家庭教育的原因,家教嚴格。③14歲時父親病逝。④性格內向,與人交流較少,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⑤未得到理解和關注,缺乏正確的指導。
5.3心理原因
心理原因包括:①存在認知錯誤。覺得美好的戀情不會屬于自己;分手后不能接受其他異性的感情,覺得接受了是對之前兩人美好愛情的玷污。②情緒方面,受抑郁情緒的困擾,不能自己解決。③性格內向,個性追求完美,爭強好勝。
6咨詢過程
6.1第一階段――診斷階段
第一次咨詢。
目的:收集資料,建立咨詢關系,進行心理診斷,確定咨詢目標。
方法:咨詢開始時,在充分尊重求助者的前提下,用開放性問題收集一些詳細資料,了解到來訪者從小對自己要求嚴格,小學時就要求自己一定要當三好生,當時父母帶她去做心理咨詢,咨詢師的診斷是強迫型人格傾向。自己也覺得有強迫傾向和完美主義。但也沒覺得這樣不好,覺得正因為這樣自己的成績才能一直名列前茅。同時通過傾聽、共情等,讓其盡情傾訴,與其建立良好咨詢關系,并完成測驗。
6.2第二階段――咨詢階段
幫助來訪者分析和解決問題,幫助來訪者體驗和發泄不良情緒,在此過程中讓來訪者意識到一些更深一層的問題。
第二次咨詢。
來訪者知道自己不應該再難過,道理也分析得很清楚,但就是沒辦法抑制自己的難過。在整個敘述過程中來訪者有強烈情緒(傷心、難過),但都被來訪者壓抑,覺得難過也沒有用。她習慣了用這種方式讓自己感到不難過和不傷心。她說父親去世后,她變得更乖,更懂事,習慣了把自己的不開心藏起來,不讓母親擔心;漸漸的她習慣了不讓周圍的同學和老師看到她不開心。所以她因失戀而引起的傷心和難過都被自己壓抑,連哭都不讓自己痛快地哭。在咨詢師的共情和鼓勵下,來訪者讓自己的傷心和難過得到一點點的宣泄。咨詢結束時咨詢師建議她學著去察覺自己的情緒,在難過的時候去難過,如果當時不能表達,至少可以讓自己知道此時自己是難過的。之后找個安全的環境讓自己好好發泄一下。
第三次咨詢。
咨詢師讓來訪者試著去感受自己的難過,告訴她這個環境很安全,她可以不用顧忌,想哭就可以哭出來。隨后來訪者的感情流露變多,傷心處會流淚,說到分手時她特別難過,讓她體會在那一刻她特別想說的那句話是什么,她說:“我想永遠和你在一起?!痹趲е星橹貜瓦@句話時,來訪者的情緒有了宣泄。之后她說在她覺得以后再也找不到那么適合她的人了,也找不到那么好的感覺。兩人在一起特別開心,特別放松,很舒服。這種感覺就像以前跟父親交流時的感覺。但其實在一起的第一天她就知道兩個人不可能在一起。兩人在一起越開心,心里有一部分就越痛苦,因為兩人都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她不可能離開媽媽待在B城,而男友也不可能跟她到A城。所以這么美好的感情始終要失去的。就像秋天黃色的落葉注定要離開枝頭,它再也回不到那棵樹上了。
第四次咨詢。
當問來訪者,和男友分手時的痛苦感覺,她之前是否有過時,來訪者想了想說,那種感覺就像父親去世離開自己時的痛苦。當問到他父親去世時她的感受時,她看見14歲的自己很傷心地縮在角落,她很不舍、內疚、自責,覺得是自己不夠好,父親才會去世。而那時的她要裝作很堅強,要照顧母親的感受。這所有的一切感受她沒法跟人說,只能一個人扛著。在咨詢師的共情和陪伴下,來訪者表達了那時自己壓抑的情緒,并意識到父親的去世并不是自己的錯。
6.3第三階段――鞏固與結束階段
第五次咨詢。
對前面的咨詢過程進行總結,來訪者覺得經過幾次的咨詢,自己不那么抑郁,對現實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小了,并總結整個咨詢過程中求助者的成長。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為人格有完美主義的傾向比一般人更難走出失戀的陰影;再加上求助者14歲父親去世時的心理創傷沒有解決,與男友的分手勾起了14歲喪父的痛苦回憶,所以求助者很難自己從痛苦中走出來。當失戀的痛苦得到宣泄,而且求助者意識到這與喪父的感覺相混,且喪父的創傷得到解決時,求助者就能從抑郁中走出來。咨詢員與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詢關系,和求助者共同了解到了發生心理問題的具體情景和可能導致問題的原因。求助者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礎。咨詢員針對求助者的成長經歷、性格特點以及具體情況,在咨詢過程中應用認知療法協助求助者調整認識觀念,改變了求助者的負性情緒,并輔助來訪者中心療法和積極暗示法,使咨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8-45.
[2]鐘又彬.認知領悟療法[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8.179-190.
[3]張小喬.心理咨詢治療與測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