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虛擬經濟的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房地產投機 虛擬經濟
一、房地產投機與虛擬經濟特征概述
1.房地產投機概述
房地產投機是指投資者以房地產為對象,通過買賣、租賃等手段,以期在短期內通過房地產價格的變化或房地產的交易而牟取暴利的行為。
目前,我國住房消費還屬于奢侈消費。特別是對工薪階層的人們來說,一套住房要花上他們大半生的積蓄。住房價格依地區的不同而不同,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房價均價甚至已經達到每平方米過萬元。這就決定了房地產投機所需的資金是比較龐大的。由于房地產投機的出發點不是用于自身的住房消費,而是通過一定的合法手段如住房的轉售賺取差價進而獲得房地產(住房)收益(超額利潤)。因此,一般投機者持有房地產的期限會比較短。因為他們的目的僅僅是獲得房地產的收益,不是為了滿足自身的住房消費需要。所以他們通常在短期內會選擇合適的時機,待價而沽,將手中持有的房地產轉手,使原有資金增值,為下一輪的投機積累資本。
所謂虛擬經濟,是一種證券化資本的運動,是指資本以脫離實物形式的價值形態,以票據方式持有權益,按照特定的規律獨立運動以獲取價值增值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由于虛擬經濟運動是以各種形式的金融產品為載體或介質、以金融機構為依托、以各類市場(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為通道的,因此虛擬經濟理論認為它是金融產品所有物的權益交易活動、各種金融市場及其制度、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等構成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比有明顯不同的特征,如特殊的定價方式、高風險性與決策的非理性等等。
(1)特殊的定價方式――高虛擬性。虛擬經濟的載體――股票、債券及其衍生物就其最基本的意義來說僅僅是一種債權和產權關系的契約,當這些契約被資本化即在證券二級市場買賣的時候,這些本來是契約關系的憑證就獲得了財富代表的性質。它們毫無使用價值的本質被掩蓋了,只有遇到金融危機或信用緊縮導致財富大幅度縮水的時候,人們才明顯感到它們的虛擬性質。這種性質造成了虛擬資產特殊的定價方式。
(2)高風險性與決策的非理性。影響虛擬資本價格的因素眾多,而這些因素毫無規律可循且無法預測。隨著金融創新的出現,虛擬經濟的交易規模和交易品種不斷擴大,使虛擬經濟的存在和發展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駕馭,房地產預期因素也極其復雜,而一旦預期未能實現時,就將產生價格的非理性大幅波動,使其風險性增大。
二、基于投機行為的房地產虛擬特征分析
有人認為,構成房地產的住宅樓、辦公樓等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那么它們不應屬于“虛擬經濟”范疇。他們認為,只有股票、債券等,才屬于虛擬經濟。這種認識的錯誤在于,他們簡單地將“虛擬經濟”與金融部門劃等號,似乎只有金融部門的活動才是虛擬經濟活動。事實上,在現代經濟中,房地產區別于其他商品和資產,既是一種實物資產,同時也具有虛擬資產的特征。隨著投機行為數量增加,房地產市場會出現一些特征,如房屋的空置率上升、合約違約率上升、開發商開工量上升、市場交易量上升等。這些都表現出了在價格上漲時期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一種明顯的虛擬經濟特征。
1.在投機情況下,房地產價格越來越向同一方向持續發展,并且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有價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是一種債權和產權關系的載體,它們的出現,可以使實物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并且在證券交易市場上給人們帶來高額的利潤。房地產的交易可以脫離實物資產的轉移而表現為權屬證書的轉移,而房地產權屬證書本身并沒有價值,但它依托房地產交易市場的循環運動使得不經過實體經濟的循環就可以取得盈利,在滿足使用的同時,還具有獨特的投資價值,可以獲得財富的保值和增值,由于可以實現使用權與所有權的分離,所有者還可以通過對房屋的出租和經營獲得收益。在房地產價格上漲過程中,特別是在泡沫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會把房地產作為一種投資性資產看待。人們的購買行為是出于對未來價格上漲的預期,更多的投資者開始參與到房地產的購買中。這些房屋開始被空置下來,既不用來出租也不用來居住,只是等待在一個更高的價格時出售。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體現出了虛擬經濟的一個最重要的表征,即價格向同一方向持續發展,并且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投機行為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并有多種的表現形式。投機行為存在的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或基礎就是存在預期房地產價格向同一方向持續發展,并且變動速度高于信貸利率。從我國部分地區的房地產市場來看,2003年~2007年初,市場表現出明顯的投機行為增多的特征,2000年~2OO2年上海房地產價格穩步上升,并和均衡價格的發展基本一致。但在價格持續的上升中,人們開始預期價格會進一步上升。市場投機行為開始出現,價格迅速攀升??梢哉J為2003年以后市場價格是由投機行為主導的。真正居住需求者產生了市場恐慌,惟恐價格進一步上升,把購房的時間提前;改善居住者同樣把購買行動提前,并在可能的情況下把舊房銷售的時間推遲;開發商則出現了虛假銷售現象;此時市場純投機者的數量也迅速增加。這樣市場的供需關系開始明顯不均衡,而市場價格在預期與投機行為的雙重作用下節節上升。
2.房地產投機中的羊群效應與正反饋交易現象
“羊群效應”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資者采取某種投資策略的影響而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因而發生極端反應的一種市場行為。一般說來,羊群效應是指投資者在“群體壓力”等情緒影響下采取的非理。
在不確定性與模糊性存在的環境中,人們通常表現出一些群體行為,如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暗示(suggestibility)和羊群行為(herd behavior)等。社會比較理論認為在不存在客觀標準時,人們通常會將其決策同其他人的決策進行對比,然后決定取舍。投資者的從眾心理或群體行為常常弱化了信息和市場之間的聯系,從而影響資本品的價格。投資者具有從眾心理(羊群行為)在早期的經濟理論就有論述。凱恩斯認為長期投資者不愿根據自己擁有的信息和觀點進行投資,其原因是怕被認為是輕率的和不符合常規的。羊群行為是一種模仿行為,常常是自發形成并表現為非理性的特征,它導致了意見和行動的傳染(contagion)。在羊群行為條件下,投機泡沫可以解釋為交易者之間互相傳染,從而使結算價格偏離基本價值,回報越高,投資者越愿意跟風,由于人們跟風不是對個人獲得信息所做出的反應,因而這種現象放大了價格的震蕩。
正反饋(positive feedback)交易理論是典型啟發的一種特殊情況,該理論認為,最初價格的上漲導致更高價格的上揚,或最初價格的下跌導致更低價格的下降,即通常所說的追漲殺跌。因為通過投資者需求的增加,最初價格上漲的結果又反饋到了更高的價格中,第二輪的價格上漲又反饋到第三輪,然后反饋到第四輪,以此類推,因此,信息對資產價格的初始影響被放大。Shiller認為,投機泡沫的正反饋理論是指在市場價格巨幅上升時,它在投資者之間創造大量的成功神話,這些神話吸引潛在的投資者,他們天真地認為同樣的成功會降臨到他們頭上。反饋理論的一個普遍觀點是建立在適應性預期基礎上的,這種觀點認為發生反饋是由于過去的價格上漲產生了對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預期。反饋理論的另一種觀點認為,發生反饋是由于過去的價格上漲使投資者信心增加,通常認為這種反饋主要是對價格持續上漲模式的反應,而不是對價格突然上漲的反應。
房地產市場的虛擬特性決定了市場中存在羊群效應和正反饋效應。房地產具有區域性特征,供給很難在大范圍內調劑,但是價格卻可以傳導。一個地區的價格攀升,另一個地區的投資者就會認為本地區的房地產價格上升也是一種必然態勢。此外,房產總量有限,人們認定房地產是一種穩妥的投資品,“有價有市”。房地產市場信息不完備,絕大部分投資者缺乏專業判斷,只能盲目跟風,房地產的火熱態勢也助推了羊群效應和正反饋效應,人們根據適應性預期預測房價的未來走勢,非理性的判斷導致缺乏理性的購買行為或投機行為。
3.買賣雙方信息的不對等是房地產投機所表現出來的另一個虛擬經濟證據
在房地產市場中買者和賣者同時存在,交易者簽訂買賣合同的時間存在間隔,為房地產價格投機創造了機會。擁有房產的投資者預期房價很快將上升,他會以目前的市場價格購入一定量的房產,然后再將其原有的房產以上漲后的價格售出,從而獲得資產收益。在這期間如果判斷錯誤,他將蒙受損失。投資者之所以會采取這種投機方式,主要是因為他預期市場上擁有充足的需求。然而,在正反饋效應下投資者都采取這種投機方式,就會造成房地產市場上只存在買者,缺少賣者,從而在宏觀水平上打破供求均衡。在這種條件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投資者為獲得資本收益就會抬高價格,最終形成房地產價格投機。
目前,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的居民收入普遍偏高,而內陸地區的經濟相對落后。這使得沿海發達地區的可支配收入明顯高于內陸地區的居民。由于房地產價格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內陸地區的房價相對于沿海發達地區的房價偏低,這也給房地產投機者提供了有利的機會。比如,溫州炒房團的投機者往往一次性購買數套住房,有的甚至達到幾十套(以單元的形式購買)??梢?,在經濟承受力范圍內,房地產投機者往往傾向于搶購多套房地產。如市場中的交易者對高檔房地產過分偏好,會打破市場供求均衡,使該檔次的房地產價格持續上升。由于高檔房地產一般都具有好的區位特征,地價會隨著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變化逐漸上升。這些都將為購房者帶來資本繼續增值的樂觀預期,使交易者大量投資于高檔房地產,又會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價格上漲,形成價格泡沫。高檔房地產價格上升又不是孤立的,它會帶動普通商品房價格的攀升,從而導致投機行為充斥于整個房地產市場。
三、結論
房地產在我國目前雖然還是奢侈品,但它對于居民的安家置業來說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房地產投機市場是名副其實的“有價有市”的市場,這為高收益的房地產投機提供了可靠的來源;另一方面房地產投機的直接目的就是賺取超額利潤,以期獲得高收益的價差。這又為高收益的房地產投機提供了永續的內在動力。兩種內外因素的存在,使得高收益的房地產投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雖然,從經濟學講適量的投機活動是必要的,如果沒有房地產的投機市場,所有的房子統統都在使用中,就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靈活性。房地產投機市場還能預示房地產價格的走向,引導資源更合理的配置。然而,過度投機是有害的,不僅浪費資源而且形成虛假的價格,誤導市場。在理想狀態下,投機市場由少數投機專家組成,他們有能力估計將來的價格走向。價格是由他們的引導作用決定的。但是市場上往往有許多普通人,為了投機賺錢,盲目地參與投機,結果價格不是由投機專家決定,而是由大規模的普通投機者形成。這時候的價格完全脫離供應和需求的關系,變成了大眾心理的指標。這種情況下,將進一步使房地產經濟虛擬化,從而進一步導致泡沫經濟的產生。對此,目前許多專家、學者及政府管理部門都已經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危害,紛紛擺脫了實體經濟的束縛,通過對虛擬經濟的研究來尋找克服房地產投機的辦法。
參考文獻:
[1]丁華軍:上海市房地產業投機度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7(2)
[2]婁策群趙兆:房地產投機的形成機理及其對策[J].甘肅農業,2006(3)
[3]蒲勇健陳鴻雁:我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存在性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06(5)
新經濟的涵義及新經濟周期理論
“新經濟”一詞由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曼德爾(Michael J.Mandel)于1996年12月30日在《商業周刊》上發表的題為《新經濟的勝利:全球化和信息革命》一文中首先提出,后來又進一步給出定義:“新經濟是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構筑的經濟。”理論界對于新經濟的涵義爭論頗多,主要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理解認為新經濟是指20世紀90年代美國出現的持續經濟增長,廣義的理解是指興起于美國、擴展于世界的新技術革命引起的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結構以及經濟運行規則等的變化。本文將新經濟理解為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高新技術及現代金融為支撐的新經濟范式。新經濟之“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技術層面和微觀層面的創新蜂聚;第二,市場運作層面的空前激烈競爭;第三,資金層面的融資方式創新;第四,政府層面的政策與制度創新;第五,宏觀經濟層面的經濟周期波動微波化。
新經濟周期理論。新經濟形態的出現及其與新型周期之間的關聯催生了新經濟周期理論的發展。國內外學者對新經濟條件下的經濟周期主要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周期消失論”,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多恩布什于1998年提出,認為只要宏觀經濟政策得當,經濟就可以擺脫商業周期。然而2000年美國網絡泡沫的破滅以及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已經證明經濟波動是不可避免的,經濟周期并未消失,只是在新經濟條件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而變化本身并沒有質的不同。另一種是“周期減幅論”,代表性學者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副教授斯蒂芬?韋伯,他認為經濟周期波動將變得輕微,更像是一種“漣漪”。新經濟條件下經濟周期性特點仍然存在,其標志是經濟本身的波動性越來越平緩,周期峰谷之間的距離和落差以及峰谷轉換的頻率呈現相對溫和的形態,即經濟周期的波長變大,擴張期延長,收縮期減小,同時衰退幅度變小,經濟增長率(GDP增長率)的波動更為平穩,但經濟增長率趨緩可能更多地源于經濟體的基數作用。
虛擬經濟是新經濟的重要延伸及核心標志。虛擬經濟,是指銀行信貸信用、有價證券、產權物權及金融衍生產品等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及信息化基礎上,金融結構及金融體系的變革促使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及金融交易技術加速創新。經濟的結構化特征越發明顯,即產業分類由實體經濟占絕對主導向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并行轉化,進而虛擬經濟占比逐步增強。
虛擬經濟發展對新經濟周期理論悖理的原因
一般意義上,隨著新經濟過程深入并且進入信息時代,經濟波動性應該趨緩,經濟周期波幅應該收窄,而以股票市場指數的波動率反映出的經濟波動性與新經濟的周期特征從存在不一致,到越發表現出回歸到“叢林規則”下的高競爭和高波動的狀態。那么,什么因素導致經濟波動性不降反升而使新經濟的含量沒有質的提升呢?以下從宏觀、中觀及微觀三個層面給出原因分析。
在宏觀經濟方面,隨著虛擬資本持續增長并深化,虛擬經濟越發呈現出脫離實體經濟而獨立運行的經濟形態。盡管虛擬經濟以服務于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但相比實體經濟的確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即虛擬資本的持有與交易活動表現為價值符號的轉移,能夠擴大經濟體系流動性,提高社會資源配置和再配置效率,這就使得虛擬經濟規模遠遠超過實體經濟。金融產品和金融技術的多樣性提供了虛擬資本進入新市場的途徑和規避風險的方法,從總體上降低了融資成本,也為社會游資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
在中觀經濟方面,金融市場的重心逐步轉向衍生品市場,尤其是在杠桿式交易模式的助推下,衍生品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隨著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等規模持續擴大,金融期貨、期權等在內的金融衍生工具層出不窮。金融市場的衍生化使得衍生工具與原生工具的天然聯系被割裂,衍生工具的規模嚴重偏離原生需求,而衍生工具的波動也放大且影響到整個金融市場。
在微觀市場方面,金融衍生工具作為虛擬化具體而微的體現,其虛擬性決定了定價機制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基礎產品價格決定過程中理應遵循的價值規律,而是取決于衍生產品持有者和交易者的主觀預期、宏觀經濟環境以及政治等眾多非經濟因素,并且這些因素自身變化頻繁,不遵循一定的規律,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
對我國的啟示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非生產性勞動與生產性勞動的比例應該有一個閾限值。因為實體經濟是價值創造,而虛擬經濟側重于增值,如果增值性的互動及資源配置脫離了價值的合理要求,則增值活動就會演變成“自我創造”、“自我實現”,使得需求與供給、產出需求與真實需求成為兩條平行線,交集少。
關鍵詞: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 關聯分析 滯后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國內學者對中國股市的波動做了一些研究,其基本結論與經驗判斷證明,目前我國股市仍然是“政策市”,推動股票市場發展的直接動力源仍然來自相關政策。也有一些學者利用 1990—1998 年的滬深股市數據資料,分析了中國股市的運行特征,認為我國股市目前已經初步具有了成熟股市的基本特征,股市運行曲線基本上與宏觀經濟運行相吻合??疾旄母镩_放以來我國經濟活動可以發現,GDP 增長率、GNP增長率等反映經濟基本狀況的指標呈現周期性特征,同時零售物價指數也在短期內表現為周期循環。經濟活動的周期性變化必然會對股市產生影響,從而使得我國股市與其他發達市場一樣,受經濟周期的影響而呈現一定的周期性運行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中國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即二者有著某種長期均衡關系。
2. 無論是短期抑或長期,經濟增長對股票市場都存在著單向Granger 因果關系。
3. 就長期歷史平均而言,中國股市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宏觀經濟態勢;但就短期歷史動態而言,并未達到可作為“經濟晴雨表”的程度,甚至出現了背離宏觀經濟的現象。
二、實證分析
1. 指標和數據的選取
本文采用的數據是1998年-2006年的GDP值、上證指數以及二者之比:證券化率。
證券化率(securitization ratio)作為衡量一國(或地區)證券市場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測度了證券市場在該國(地區)經濟中的重要性,當證券化率越高,證券市場在該國(地區)經濟體系中越重要。一般,發達國家(地區)的證券化率較高,而發展中國家(地區)的證券化率較低。盡管短期或許存在不穩定性,證券化率仍不失為權衡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關度的較好參考指標。
2. 對反映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數據關聯性進行實證分析
① 主成分分析:第一個主成分(以下稱實體經濟主成分)可以解釋固定資產投資年度累計、進出口總額年度累計、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工業增加值這四個變量,是和實體經濟相關的指標,稱之為實體經濟主成分;
第二個主成分(以下稱金融市場主成分)可以解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M1、金融機構存款總額、金融機構貸款總額這四個變量,是和金融市場相關的指標,稱之為金融市場主成分;
第三個主成分(虛擬經濟主成分)可以解釋收盤價、上證指數、股票總市值這三個變量,是和虛擬經濟相關的指標,稱之為虛擬經濟主成分。
本文只研究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也就是第一類主成分和第三類主成分)各自的發展規律和他們之間的關聯性,對于金融市場方面我們在這里不做研究。
② 建立ARIMA模型,以顯示虛擬經濟的變化規律:
可得出虛擬經濟變動規律方程式表示為:
Xt=-0.131+0.077 Xt-1
依據方程式(1)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虛擬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在宏觀方面,其預測結果分析可以減少股市不規則波動對經濟發展的負效應,一定程度上避免股市的大幅度波動所導致的經濟危機。微觀方面,預測結果也可以作為投資者們進行投資的一個參考。
③GDP時間序列變化規律分析:
可得出GDP變動規律方程式表示為:
Xt= 64.863-1.002Xt-1-0.973 Xt-2-0.951 Xt-3
依據這個方程式(2)我們可以對GDP發展趨勢進行簡單預測,其預測結果分析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等經濟策略的制定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④滯后分析: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的總體走勢與其國家的政治環境及經濟景氣狀況的變動周期是高度相關的,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走勢的預期心理會首先從股市上反映出來,因此人們稱股票市場為反映一國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 但是股市預測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滯后性。
所以,我們選取股票總市值作為虛擬經濟的一個代表指標,GDP作為經濟發展狀況的代表指標,檢測股票總市值變化反映GDP變化的滯后性。
三、研究結論
第一,可以反映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指標。通過主成分分析和回歸分析,虛擬經濟中具有代表性的股票總市值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對實體經濟的一些指標如: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額、進出口總額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進行解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是顯著相關的,虛擬經濟指標的變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實體經濟的變動。
第二,虛擬經濟主成分和GDP的變化規律都符合ARIMA模型。利用該模型得出的虛擬經濟變化規律可以對虛擬經濟發展趨勢進行簡單的預測。預測結果可以反映股市的未來變動,政府根據這個變動可以對股市做相應的調整,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減少股市的大幅波動所導致的經濟危機帶來的危害。另一方面,這個預測結果也可以作為投資者們進行投資的一個參考,降低投資者投資風險。用GDP作為實體經濟的代表指標,構建GDP變化規律的ARIMA模型。它可以作為一國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一個依據,使國家宏觀經濟快速、平穩地發展。
第三,股市雖可作為一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但它的預測作用往往是具有滯后性的。根據我們滯后回歸分析的結果,我國股市對經濟發展預測的滯后期是三個季度。滯后期的驗證為經濟發展狀況的預測做了進一步的優化,使經濟預測的結果更合理,對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和投資者投資決策的制定都是一種很好的補充。
參考文獻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前,經濟穩定一般是指實體經濟的穩定,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隨著虛擬經濟的迅速擴張、金融深化和經濟自由化程度的加深,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背離發展的趨勢逐步明顯。早期的經濟危機一般是由實體經濟領域的危機波及到金融領域,而近幾十年的數次金融危機都是在實體經濟領域沒有出現問題的情況下,由虛擬經濟的動蕩所引發的。這說明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和虛擬經濟穩定的重要性。成思危(2003)提出虛擬經濟的特性之一就是它的介穩性,說明波動性是虛擬經濟的重要特征以及虛擬經濟波動性的內生性。同時波動性也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背離的內在基礎。我們知道,虛擬經濟中虛擬資產的定價方式與實體經濟中一般商品的定價方式是不同的。實體經濟是由成本支撐的,采用的是成本加成法的定價方式,所以實體經濟中的一般商品價格是受到成本約束的,不會有非常大的波動起伏。而虛擬經濟則是心理支撐的價值系統,虛擬資產采用的資本化定價方式,是以預期收益作為基礎,所以會受到投資者心理、時間、意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虛擬經濟中虛擬資產的價格具有極大的波動性。虛擬資產價格的主要特征有內生性、敏感性、正反饋性的特點。
1.虛擬資產價格過度波動的內生性
內生性就是指個體行為在對其所處的環境產生影響的同時,環境也會對個體的行為產生影響。虛擬經濟系統就是一個具有內生性的經濟系統,它在運行過程中的特征基本上都是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的內生行為所產生的。虛擬資產采用的是資本化定價方式,所以其定價標準是不確定的,而是由投資者根據自己的判斷對虛擬資產的未來收益進行預期,因此投資者的心理因素對資產價格的漲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每個投資者認知的局限性是不同的,根據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成果,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都會有某種程度的有限理性和情緒化,而不是像模型預測的那么理性,所以我們在研究資產價格波動時必須要考慮投資者的非理性因素。投資者在購買虛擬資產時,首先要對若干期的收入流和市場平均的利潤率進行預測,為了計算未來收入流的現值,投資者要對未來某個時點上的利潤進行外推,而這個時點通常是不確定的,也正是因為時點的不確定性,所以投資者往往會把投資決策錨定在一些與投資基本因素沒有多大關系的事情上,因此資本化定價方式常常受到投資者不同行為乃至價值觀的影響,因而虛擬資產價格過度波動是虛擬經濟內生的常態。
2.虛擬資產價格變化的敏感性
虛擬經濟系統作為一個介穩系統,對外部的沖擊十分敏感。所謂介穩系統就是一個系統在非平衡狀態時,還能保持相對的穩定。介穩系統的穩定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外部的條件變化所影響,同時虛擬經濟是由心理支撐的價值系統,每個投資者不同的認知和風險偏好等,最終都會反映在虛擬資產的價格和成交量上。根據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成果,交易者存在有意或無意的模仿,如從眾和眾從行為、羊群效應等,會導致虛擬資產的價格在沒有強烈外部沖擊的時候劇烈波動。而且人們面對得益和損失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投資者對價格上漲和價格下跌的敏感程度也就不同,這就使得虛擬資產價格下跌要比上漲迅速的多。
3.虛擬資產價格的正反饋性
因為投資者在為虛擬資產定價時往往是錨定一個不確定的時點,所以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經常參考一些與基本因素沒有很大關系的事件。因此,在虛擬資產交易中,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沒有確定的成本作為參考,價格就會上下波動。當虛擬資產的價格上升時,人們認為其會繼續上升。而當價格下降時,人們則會認為要持續下降。這也就是“馬太效應”和生活中“買漲不買落”,即虛擬資產價格變化的正反饋性。
二、虛擬經濟波動性的實證分析
波動性是虛擬經濟研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本文采用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對虛擬經濟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虛擬資產價格的動態發展過程,并揭示虛擬經濟的波動性特征。因為美國的經濟實力及美元是國際通用結算貨幣,所以采用美國的虛擬經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
1.基本統計量分析
本文采用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1972)至2011年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DJ)作為虛擬經濟指標的代表,共有480個觀測樣本,相應數據來源于Economagic數據庫。因為本文在對數據的分析過程中采用的是時間序列數據,為了避免異方差的影響及消除變量的非平穩性對結論分析帶來的影響,對原序列均取了實際值的對數差分,用DLnDJ表示(見圖1)。結果顯示,DJ是非平穩的,所以對DJ取對數差分,使其平穩。由表1的道瓊斯工業指數圍繞時間趨勢波動的殘差的描述性統計量可以看出,道瓊斯工業指數變異系數的絕對值是比較大的,說明該指數圍繞時間趨勢波動的幅度比較大并且穩定性程度是比較低的,從JB統計量可以看出,JB統計量顯著,這表明殘差序列不服從正態分布。
2.單位根檢驗
單位根檢驗是判斷時間序列穩定性的必要步驟,本文采用ADF檢驗法,檢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LnDJ不能拒絕單位根的原假設,所以LnDJ不是平穩時間序列。而在對原序列進行了一階差分后,DLnDJ的ADF絕對值均大于1%置信水平下的臨界值,所以LnDJ的一階差分序列是平穩的時間序列。3.線性范式下的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LnDJ序列是不平穩的,需要對序列做差分。對LnDJ序列做差分后,做序列DLnDJ的相關圖和偏相關,由表4可以看出DLnDJ是平穩的。對DLnDJ做單位根檢驗,由表5可以看出DLnDJ序列是平穩的,下面做ARMA模型。對DLnM=c+ar(1)+ar(2)+ma(1)+ma(2)進行回歸運算,由表6可以發現,ar(1)未通過t檢驗。繼續對DLnDJ=c+ar(2)+ma(1)+ma(2)進行回歸,由表7發現ar(2)也未通過檢驗。繼續對DLnDJ=c+ma(1)+ma(2)進行回歸,發現ma(1)也未通過檢驗。對DLnDJ=c+ma(2)進行回歸,由表8可以看出ma(2)通過檢驗。因此DLnDJ的ARMA模型為DLnDJT=0.005-0.08ut-2,從表8可以看出道瓊斯工業指數c表現出一定的顯著性,說明道瓊斯工業指數的波動幅度有逐漸縮小的趨勢。我們從圖2可以看出,在殘差的變化過程中,幅度變化比較大的殘差往往是集中在某些時間段里,而幅度變化比較小的殘差則集中在另一時間段里,說明美國股市圍繞著時間趨勢的波動具有叢集性特征。這意味著當某期股市指數的波動偏離時間趨勢較大時,投資者會對后期指數的不確定性增加,使得市場的投資風險也隨之增加,而指數的波動偏離時間較小時,市場的投資風險也隨之變小。
三、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關鍵詞:虛擬經濟;實體經濟;泡沫經濟;資產膨脹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8-0046-01
20世紀80年代開始,虛擬資本在全球范圍內膨脹,世界經濟出現虛擬化趨勢。世界平均每年增長約為3%左右,國際貿易平均每年增長約為5%左右,但國際資本流動增加了25%,全球股票總額增加250%。世界經濟的這種發展趨勢構成了一個倒置的金融金字塔。金字塔從上向下依次為金融衍生工具之類純粹的虛擬資本;債券、股票、貨幣、商品期貨等等;貿易、商業、服務業;實物經濟。那么到底什么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虛擬經濟又是怎樣發展的等一些問題在本文中進行闡述。
1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含義
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是在借貸資本(生息資本)和銀行信用制度的基礎上產生的,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產抵押單等。虛擬資本本身并不具有價值,但卻可以通過循環運動產生利潤。到20世紀80年代以后,金融創新快速發展,交易方式多樣化,有價證券無紙化日益明顯,使得馬克思年代提出的虛擬資本不能涵蓋具有虛擬資本特征的各種資本憑證。
成思危教授指出,虛擬經濟的存在是由存在資本的收益性決定的,如果沒有社會允許并保護的資本的收益性,那就永遠不會有虛擬經濟。指出所謂“虛擬經濟”是相對獨立于實體經濟之外的股票、債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簡單地說,就是以錢生錢的活動。劉俊民教授認為資產定價行為方式的差異性是區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標準。廣義范疇的虛擬經濟是觀念支撐的價格體系,而不是成本和技術支撐的價格體系,是除物質生產活動及其有關的一切勞務以外的所有的經濟活動,包括體育、文藝、銀行、保險、其他金融機構的活動、房地產(除去建筑業創造的產值)、郊野、廣告業等等。狹義范疇的虛擬經濟是以資本化定價行為為基礎的價格系統,僅指所有的金融活動和房地產。這樣定義使得即使發生在實物領域但以資本化定價方式來定價的經濟活動仍是虛擬經濟理論要研究的內容。虛擬經濟在當今國際上有三種概念,分別指: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以信息技術為工具所進行的經濟;用計算機模擬活動的可視化經濟活動。
馬克思對把各種以有形的,或具有剛性的要素稟賦的資本稱為實體資本。也就是指物質資料生產、銷售以及直接為此提供勞務所形成的經濟活動,其主要構成部分包括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業等產業部門。
2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李寶偉、梁志欣和程晶蓉提出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關聯的重要途徑是通過資產定價的微觀基礎進行分析;彭衛民和任嘯認為虛擬經濟以實體經濟為基礎、虛擬經濟獨立于實體經濟之外有自己獨特的運動規律、虛擬經濟中的長期資本又會以某種方式與產業資本融合三方面體現了虛實經濟的關系;劉東認為實體經濟的良性運轉將對虛擬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虛擬資本最終轉化為真實的社會財富是其最終目的,其發展必須和實體經濟的發展保持協調關系;王愛儉從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作用和影響進行分析,指出虛擬經濟的發展可以帶動服務業發展、可以創造貨幣、具有財富效應以及推動全球金融一體化和自由化發展等;伍超明用貨幣循環流模型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進行分析;劉金全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進行了定量分析,得出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具有顯著地“溢出效應”,實體經濟對虛擬經濟也具有顯著的反饋影響;王謝勇對虛擬經濟的發展進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我國虛擬經濟發展緩慢應該加快虛擬經濟的發展;何宜慶分析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互動發展的邊際溢出效應。
虛擬經濟以實體經濟為根基,虛擬經濟不可能獨立存在,它發展的全部意義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只有實體經濟才能滿足人類社會消費的最終需要。虛擬經濟的發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無非是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正面作用包括促進資本集中,為社會化大生產籌集資金;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完善企業制度,規范股份制的現代化企業。負面作用包括過度投機,很容易形成資產膨脹;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會扭曲資源的配置并形成泡沫經濟;過度投機和泡沫經濟會催生金融危機。
既然虛擬經濟可能產生這么大的負面影響,我們應該遏制它的發展嗎?答案是否定的,除了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有促進作用之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貢獻是非常大的。從構成GDP來說,在虛擬經濟領域的工作人員和實體經濟領域的勞動者是一樣的,他們對經濟的增長貢獻都要被統計到國民經濟中,構成國民經濟的一部分。尤其到當今時代,虛擬經濟在總量上正日益超過實體經濟,在維持經
濟穩定的重要程度上也不次于實體經濟。即使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如此重要作用,我們也不能對其發展完全自由化。虛擬經濟過度膨脹會擠占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比如對某類期貨實物存在需求泡沫會使此類物資價格暴漲。放大對此類物資需求的假象大量資金投入擴產。當泡沫達到一定程度時,“熱錢”就會套現撤離致使需求泡沫破滅,使得投入無法收回又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同理,當大量資金涌入房市、股市等推動資產價格膨脹,資產價格膨脹很容易導致資產泡沫的形成,泡沫達到相當的程度時金融危機隨時都能爆發。
3 虛擬經濟資產膨脹泡沫經濟
資產泡沫是指資產的市場價格高于其價值,當資產膨脹到一定程度時,這種虛擬經濟下投機導致資產的市場價格高于內在價值時就會有資產泡沫的產生。一個經濟體內股票資產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可表明該經濟證券化的程度。當股票資產的上升遠遠超過實物經濟時便稱作資產膨脹,而資產膨脹的結果就是經濟中的“泡沫”增加。很多研究指出虛擬經濟不能過度膨脹否則會脫離實體經濟發展形成泡沫經濟。
從以上小標題中可以看出虛擬經濟≠泡沫經濟。
劉駿民指出虛擬經濟與泡沫經濟存在密切關系,但不能將二者等同起來,泡沫經濟只是由于過度炒作虛擬經濟引起資產價格膨脹形成的。陳文玲指出虛擬經濟與實物經濟有時是若即若離的,當虛擬經濟脫離實物經濟過度膨脹時,就形成了虛擬經濟的經濟泡沫但把虛擬經濟等同于泡沫經濟是很不確切的,只是過度虛擬部分才形成經濟泡沫,絕不能抑制虛擬經濟的發展。李曉西和楊琳在分析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聯的過程中,引入了泡沫經濟形態的中介作用,指出由于泡沫經濟主要體現為產品名義價格與基礎價格的嚴重偏離,是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和與實體經濟嚴重脫離的結果。虛擬經濟上文中已經很詳細的介紹了各種含義。泡沫經濟是由于資產價格大幅度、持續上升造成“虛假經濟繁榮”的過程。當資產價格越高,那么擔心其下降的投資者就會越多,價格膨脹到一定程度速度就會減慢,只要存在誘使投資者離開的事件發生,泡沫就會破滅,銀行呆壞賬上升,銀根緊縮直到經濟衰退甚至長期蕭條就是典型的“泡沫經濟”。這就是三者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成思危.虛擬經濟與金融危機[J].管理評論,2003,(1).
[2]伍超明.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研究――基于貨幣循環流模型的分析[J].財經研究,2004,(8).
[3]李勇昭.虛擬經濟的負面影響及防范[J].學術,2009,(8).
[4]彭衛民,任嘯.虛擬經濟在我國的發展及影響[J].經濟體制改革.
[5]劉東.論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J].理論前沿.
[6]劉駿民.從虛擬資本到虛擬經濟[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摘 要 本文簡要分析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文中首先對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進行了剖析,從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分別論述了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之上,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 泡沫經濟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世界各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深化,虛擬的經濟的出現和不斷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個必然。并且隨著金融市場全球化的趨勢,虛擬經濟也逐漸呈現出了全球化的趨勢。但是,從以往虛擬經濟的發展進程可知,虛擬經濟既能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會因為脫離實體經濟過度膨脹,對實體經濟造成破壞性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索,希望對分析總結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有所幫助。
一、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一)虛擬經濟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能有效的提高實體經濟的運行效率
虛擬資本具有非常高的流動性,其可以根據經濟形勢迅速從效益低的產業撤出,并流向效益高的產業,從前景不理想的企業撤出流向更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從而不斷的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實現資源重新配置。虛擬資本的這種特性,使得虛擬經濟無形間對產業和企業產生一定的壓力,并促使企業不斷的尋求措施和途徑來增加本耽誤的效益,進而使得企業的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有效的提高整個實體經濟的運行效率。
(二)虛擬經濟能夠為實體經濟提供一定的融資支持
虛擬經濟的發展能夠把社會上的閑散資金通過合適的方式導向需要補充資金的單位,從而使得企業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聚起起大量的資金,滿足資金缺乏的單位的要求。因此,虛擬資本流動的便利性和迅速性,對提升貨比資金的周轉、轉移以及結算等各個環節的速度,提高實體經濟的運行效率均有很大的助益。除此之外,虛擬經濟能夠加速財產和資本的積累,其所具有的多樣性和擴張性等特征,能夠幫助實體經濟超脫實物形態的約束和限制,實現大規模的增長和擴展,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融資支持。
(三)虛擬經濟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
虛擬經濟的迅速發展導致資產價格隨之上升的最明顯的表現是在新興產業上。新興產業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而其良好的發展前景同時也預示著未來收益的大幅提高和增長,由此可知資產價格和投資收益也同樣將迅速增長。而新興產業資產的價格,尤其是股票的價格超過其實際收益在上升時,就會帶來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從而為傳統產業的財富向新興產業流動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條件,并且與此同時,不僅會帶來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其同時也會促使人才向新興產業的方向流動,從而帶來產業的迅速成長,促使實體經濟不斷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和調整,因此,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會提高實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和投機風險
虛擬經濟的存在肯定離不開虛擬貨幣,通常來說虛擬貨幣包括紙幣、賬面貨幣和電子貨幣等多種形式。而當虛擬貨幣以膨脹的信用化形態進入生產或者服務系統的循環時,虛擬經濟就會進入實體經濟,并因雙方之間的互相影響、相互作用,形成兩者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的形成則會大大提升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因為,其不僅受來自實體經濟和宏觀經濟變化的影響,還會受到更多的來自于金融市場上的與實體經濟并不存在直接聯系的各種交易和投機活動的變化的影響,從而使得不確定性與風險性成倍的增加。
(五)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容易引發泡沫經濟,從而對實體經濟造成破壞性的后果
因為虛擬經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并且其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并不是同步的,因此,如果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的需要而大幅度的增長和擴張時,就會帶來經濟泡沫,從而引發泡沫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造成負面的影響。但是泡沫經濟脫離了實體經濟,因此其是不可能長久和持續的,是早晚要崩潰的,而一旦泡沫經濟崩潰,就會對金融系統造成嚴重的打擊,并會進一步影響整個經濟形勢。金融危機就是泡沫經濟崩潰帶來的產物,因此,一定要避免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一旦虛擬經濟過度膨脹,造成泡沫經濟,就會對實體經濟造成破壞性的后果。
二、有關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兩者之間的關系
虛擬經濟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而出現的,它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虛擬經濟的出現是經濟形態多樣化和高級化的表征。大力發展虛擬經濟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因此,虛擬經濟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要使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兩者健康持續的共同發展,必須妥善處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兩者之間的關系。
在處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時,首先要注意適度的原則。要根據實體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來適度的發展虛擬經濟,切忌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另外,還要注意控制虛擬經濟的總體規模,要保證虛擬經濟始終以實體經濟為基礎。如果虛擬經濟膨脹的速度過快、規模過大時,其就會脫離實體經濟,帶來經濟泡沫。
(二)完善虛擬經濟的監管措施和機制
要實現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還要注意不斷完善虛擬經濟的監管措施和監管機制。這主要是指,隨著金融業務的多元化和多樣化發展,金融機構的不確定性因素和風險來源開始變得越來越復雜。不同的虛擬資產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在金融行業中存在,而且相互之間的投資方式、交易方式以及交易期限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很明顯的差異,因此,不斷完善虛擬經濟的監管措施和監管機制就變得尤為重要。虛擬經濟的監管機制和監管措施,因虛擬經濟自身的特點也存在一定的特殊之處,首先,虛擬經濟的監管應在行業監管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的做到統一監管和協調。其次,要對市場上的金融交易行為和金融機構的業務狀況進行實時的管理,并應規范相應的措施以保證信息的透明度。
參考文獻:
[1]劉曉欣.當代經濟全球化的本質——虛擬經濟全球化.南開經濟研究.2002(5).
作為虛擬資本的有價證券不是勞動生產物,自身沒有價值。作為所有權證書,能夠給其所有者帶來收益,收益便成為它的“價值”的內容。馬克思指出:“人們把虛擬資本的形成當作資本化?!逼滟Y本化的基礎就是有價證券的收益,其資本化的尺度便是市場利率,其資本化的結果便是虛擬資本的量。虛擬資本市場價格的變動及其決定方法有其獨特的運動形式。它的市場價格是由證券的定期收益和利率決定的,不隨現實資本價值的變動而變動;其市場價值與定期收益的多少成正比,與利率高低成反比;其價格波動,既決定于有價證券的供求,也決定于貨幣的供求。馬克思指出:“在貨幣市場緊迫的時候,這種價證券的價格會雙重的跌落:一是因為利息率提高;二是因為這種有價證券大量投入市場,以便實現為貨幣?!边@表明虛擬資本價格的漲落,取決于有價證券與貨幣這兩種資產的相互替代程度,而導致它們相互替代的因素,是人們的資產選擇。
二、虛擬資本發展與金融危機的內在聯系
虛擬資本存在內在矛盾,隨著虛擬資本積累形成虛擬經濟,這種矛盾的影響也日漸擴大,凸顯為虛擬經濟的二重作用。虛擬經濟的負作用會引致泡沫經濟,最終可能導致金融危機發生。
(一)虛擬資本的二重性虛擬資本的內在矛盾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虛擬資本是以現實資本為客觀基礎的;另一方面,虛擬資本的增值過程與其所對應的現實資本運動具有相對獨立性,有價證券的貶值或增值同其所對應的現實資本的價值無關。由此可見,虛擬資本具有二重性的特征,即客觀衍生性和相對獨立性。虛擬資本的客觀衍生性表現在:一是虛擬資本的規模具有衍生性。作為虛擬資本載體的有價證劵的發行規模是由現實資本的發展水平決定的,而有價證券的發行規模又直接決定了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規模。雖然一些金融衍生工具與現實資本并沒有直接產生聯系,但是它要依托于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它的發展規模自然也要受到現實資本的規模所制約。二是虛擬資本的價格具有衍生性。虛擬資本本身只是收入的資本化,并不存在價值,其價格運動受相應的現實資本價值的制約,現實資本的價值是虛擬資本價格波動的軸心。三是虛擬資本的運行具有衍生性。只有現實資本正常運轉,為虛擬資本提供良好的衍生基礎,虛擬資本才能朝著健康快速的方向發展。虛擬資本的相對獨立性表現在:一是價格變動的自由性。虛擬資本在交易所可以不停地交易,其價格的變動不需要有現實的對應物。二是行為主體的投機性。虛擬資本的多數行為主體通過預期價格的漲落,把通過交易獲取一定投機利潤當作主要交易動機。三是財富積累的虛幻性。虛擬資本一旦進入交易場所,其價格的波動往往與現實資本的價值相脫離。在交易過程中,虛擬資本的價格上升,不等于財富的實際增長,只是財富形式的增加。虛擬資本投資過程中增加的財富具有虛幻性。
(二)虛擬經濟對經濟發展的二重效應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簡單地說,虛擬經濟是直接以錢生錢的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既有正效應,也有負效應。虛擬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正效應主要表現在:一是優化社會資本配置,增加社會資本總量。在當代信用經濟中,投資所需貨幣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是虛擬經濟交易。通過虛擬經濟的各種融資方式,在較短時期內,能最大限度地對社會資本總量進行調配,聚集大量資金并滿足資金短缺部門的需求。二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引導要素合理流動。虛擬資本的交易機制能引導投資者向那些信譽好、效益高、有發展前景的領域投資,促進要素的合理流動和資源的高效配置。三是完善風險分擔機制,防范投資集中的風險。虛擬經濟具有對經濟風險轉移和分散的功能,促進了經濟的穩定發展。四是擴大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虛擬經濟過度發展對經濟發展也有負效應。一方面,虛擬經濟過度發展會大量擠占實體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本。經濟增長和現代化進程的主要推動力是現實資本的投資。虛擬資本投資,只有通過其籌集到的資金真正地進入生產領域,并真正地促進了生產資本的形成,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如果虛擬資本與其衍生基礎嚴重背離,就會造成大量資本運轉在虛擬資本的領域,而不能進入現實資本的領域。當虛擬資本占社會總資本的比例過大時,虛擬資本不僅不能夠真正促進現實資本投資,還會擠占經濟發展所需的現實資本的空間,導致現實資本的投資得不到滿足,從而阻礙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虛擬經濟過度發展還會引發并放大經濟風險。虛擬資本的相對獨立性,將金融資產以及金融交易活動與其對應的現實資本是否實現增值進行了分割。因此,在虛擬資本運動獲得大量收益的同時,會使業已存在的經濟風險放大,甚至引發新的經濟風險。
(三)虛擬經濟的負效應與金融危機的發生虛擬經濟過度發展滋生經濟泡沫,并最終形成泡沫經濟。泡沫經濟是高度投機下的虛擬資本交易行為造成的經濟虛假繁榮。泡沫經濟的根本成因就是虛擬資本的二重性矛盾的無限擴大,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價格劇烈波動,嚴重背離其所代表的現實資本的價值。經濟泡沫破裂引發金融危機。泡沫經濟過度發展,資本過度集中于虛擬經濟領域,擠占了投入到現實資本領域的資本空間。當再生產的規模不再擴大,現實資本的收益向虛擬資本轉移停滯,信用會劇烈地收縮,投資主體對虛擬資本需求急劇下降,虛擬資本價格直線下滑,經濟泡沫隨即破滅,經濟泡沫破裂可能造成金融危機的發生。
三、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以及現實啟示
虛擬資本的二重性決定了只要發展以虛擬資本為交易物的虛擬經濟,就存在泡沫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近年來的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個把這種可能性變成現實性的絕好案例。
(一)國際金融危機的形成與衍化國際金融危機的萌芽。2007年2月,美國次貸危機初步爆發。這一階段的危機對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都沒有產生太大的沖擊,人們對危機的嚴重性未予以足夠的重視,美國政府沒有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2007年6月后,次貸危機深化,次貸危機逐步轉化為金融危機,金融市場開始做出劇烈的反應。在這一階段,股票市場的波動加劇,投資者的恐慌情緒開始蔓延,對經濟前景的預期越來越悲觀。為了應對可能的經濟衰退,美國政府實施了總額達168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國際金融危機的擴散。2008年3月后,金融危機惡化并迅速地向全球蔓延,股票市場反應強烈,許多非美元貨幣開始大幅貶值,投資者陷入極度的恐慌之中。這一階段,美國金融危機迅速轉變為全球金融危機,歐洲尤為突出,不僅股票市場大幅下跌,歐洲貨幣兌美元匯率也大幅下挫,銀行體系的流動性迅速惡化。國際金融危機的衍化。2008年底至今,歐洲部分國家和美國的金融危機衍化為債務危機與財政懸崖。債務危機與財政懸崖實際是金融危機的延續和深化。
(二)國際金融危機的誘因金融衍生工具種類多樣化。金融衍生品作為虛擬資本的高級形式,使虛擬資本的獨立性日益增強。20世紀中葉以后,美國的虛擬資本快速發展,債券、股票、外匯、股指期貨、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等大量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等逐漸成為美國人創造新的貨幣財富的重要工具,在這個過程中,虛擬資本的獨立性快速擴大。金融衍生品投資短期化。隨著金融市場逐漸成熟,產品層次和結構日益深化和復雜,風險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金融投資機構逐漸從關注單一投資品種轉向整體投資組合,并更加注重收益與風險的匹配。最初,發行金融衍生品的目的就是為了分散風險。然而,美國金融衍生品發行者的投機套利動機明顯強于分散風險的目的,金融衍生工具分散信用風險的基本功能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被其投資套利功能無情地弱化,導致金融衍生品投資短期化。金融政策和監管錯位。在新自由主義政策的影響下,美國政府在危機之初對金融機構的救助和金融市場的干預十分猶豫,既擔心金融危機繼續惡化,又顧忌政府的干預適得其反,違背其自由主義的精神。在金融危機發生前,為了刺激經濟發展,美聯儲實行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制造了金融市場的泡沫,為金融危機發生埋下隱患。實體經濟發展緩慢。二戰以后,美國的經濟運行方式走上了“去工業化”的道路,其典型特征就是以服務業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產業無論是在國民經濟的產值中所占的比值還是在就業貢獻率上都逐步提高,而傳統制造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20世紀初,美國從事制造業生產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口近2/3,21世紀初下降到21.8%;農業就業人口占比從38.3%下降到1.6%,服務業就業人口占比從33.2%上升到近80%的水平。美國經濟的“去工業化”伴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現實資本占社會總資本的比重越來越低,現實資本投資的GDP占比大幅下降,由1950年的37.1%下降到2009年的17.8%,與此同時,虛擬資本積累的GDP占比大幅上升,由15%上升到33.6%。當前,以金融房地產業為主的虛擬經濟占據了美國經濟的主導地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客觀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