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學的專業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教學內容繁多
微觀經濟學的開設一般在大二的上學期,大二和大三往往是專業課安排比較密集的兩年,這無形中使得花費在微觀經濟學上的學習時間變少,加之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理論性強,內容繁多,以高鴻業的微觀經濟學(第六版)為例,16開的課本369頁,而開設課時一般為54學時,這就意味著每一次課平均要講授13頁。因此,按這樣的進度,即使老師能完成任務,學生也很難在每一次課后掌握所學內容,以至于相當一部分學生期末考試結束,也不是很清楚微觀經濟學的大致框架結構。
2.假設條件太強太多,學習中易于混淆
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偏重于理論性學習,因此,假設條件非常強,這也使得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混淆概念。比如說,在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市場下的分析條件是有很大差別的。完全競爭市場的假設條件最強,它要求產品完全無差別,這在現實經濟中是不存在的,現實的產品中或多或少都是有差別的。在經濟學的分析中,最大的前提假設條件就是“經濟人”假設,完全排除了人的感性因素,因此,與現實情況也是不符的,所以在分析問題時容易從現實條件出發來考慮,而把“經濟人”假設忽略。
微觀經濟學在我們院歷來是作為考試課來考核的,因此學生學的都比較認真,課堂氣氛也比較好,學生能積極配合老師的提問,當然,教學效果也比較理想。如果學校把這門課定為考查課來考核,可想而知,學習效果會是如何。筆者講授過其他作為考查課的課程,剛開始幾堂課學生學習的還比較認真,但由于重視程度不夠,也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在這門課上,因此,期末考核時,結果不是很理想,一樣的學生,一樣的老師,但效果卻有著天壤之別,而且學習是一環扣一環,一步落下,步步吃力。如果學校對學生的考核標準提高,那么學生就會認真扎實地學習每一堂課。
4.案例更新及時與否
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的特點是概念多、理論多、模型多,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因此單純的理論講解,起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對于財經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來說,本專業的最終學習目的都是要應用到實踐中的,鑒于以上兩方面,一定要重視典型性案例的分析,同時也要及時更新案例。如果我們一直用很多年前的案例來分析經濟學理論,雖然會起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由于那些事件發生的時間比較久遠,會和現實世界有些脫鉤,最終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5.學生的學習基礎的強弱
由微觀經濟學的特點可知模型多,因此微觀經濟學的掌握,需要一定的高等數學基礎。微觀經濟學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最多的是對導數的運用,只有掌握了導數的運用,微觀經濟學的學習才沒有障礙。學生的數學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學生沒有好的數學基礎,對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就會產生畏懼情緒,因此,不同的數學基礎,學習的效果也相差甚遠。
6.能否學以致用
我們對經濟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理論和現實結合,不必非要死記硬背,而且,只有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現實中,我們才能更牢固的掌握,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這就需要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能聯系現實,讓學生知道怎樣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通過老師的用言傳身教,培養學生的經濟思維能力,具有經濟思維模式以后,每學習一種新的理論,就會和現實中的事件相聯系,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不是只掌握單純的理論。
二、提高微觀經濟學學習效率的方法
針對以上影響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因素,特提出一些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
1.學校要合理安排課程
微觀經濟學的內容繁多,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要從學校和教師兩方面共同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1)從學校方面來看,要合理安排每一門專業課。因為對于管理類和經濟類專業的學生,要開設的專業課程比較多,因此科目安排的時段合理恰當,是很關鍵的。
(2)從老師的角度看,老師也要根據不同的專業對課程的講授有不同的偏重,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根據本專業的要求來掌握學習內容。例如,對于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微觀經濟學的學習要更深入、更數學化一些,使學生不僅掌握經濟學的知識,而且要知道這些知識的來龍去脈及推導過程;而對于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則不要求掌握得太深,只要能把這些經濟理論講得明白透徹,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就達到了這門課的學習目標。
2.熟記假設前提
對于每一種理論的學習,都有它的假設條件,如果連假設條件都搞不清楚,自然不能進行理論分析。因此,學習微觀經濟學,就要轉變觀念,既要能夠在假設的前提下學習理論知識,又要能夠運行理論知識來分析復雜多變的現實情況。正是由于現實的情況復雜多變,所以我們不可能把所以的條件都分析在內進行研究,因此,有了這些假設條件,才能使得分析簡化,并且把分析結果作為現實分析的一種參照。因此,熟記假設條件才是學習一門理論知識的前提。
3.對學生要高標準和嚴要求
從現實的角度講,微觀經濟學這門課一般都是在大二上學期開設,這對于一個二十左右的學生來說,對自己的人生還沒有好好地規劃,根本無法確定自己大學畢業后是考研還是就業,即使就業,也未必就一定能從事和自己所學習的專業相符的職業,對于一門將來不知道對自己是否的科目,學習的興趣自然減弱。所以鑒于這些原因,建議學校對這門課高標準、嚴要求,盡量讓這些迷茫的學生多掌握一些知識。對于微觀經濟學這門課,我們學校是作為考試課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這樣,學生必然更重視這門課的學習,而且,從每年的考研率來看,這門課的學習效果還很不錯。
4.教師要及時更新案例并采取多樣化教學
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的專業理論性強,對老師的講授同樣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使這門課講得生動,成為眾多老師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方法有三:
(1)穿插一些典型性的案例分析,使枯燥的理論在綜合運用于案例,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取傳統板書式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教學內容圖文并茂,并且可以節省大量課堂上作圖的時間,盡量使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里身心愉悅。
(3)有些案例也可以提前告知學生,讓學生課下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這樣不但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適當的討論,而且鍛煉了學生動手收集資料的能力?,F在正被眾多老師推崇并在學習的翻轉課堂,采用的就是類似的方法。
5.打好數學基礎
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基礎是邊際函數,也就是高等數學的導函數,因此,在大一的時候一定要打好高等數學的基礎,這樣在學習微觀經濟學時就會輕松很多。其實,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就發現,學生不是沒有掌握經濟學的知識,而是把導數解錯。因此,一定在踏入大學的一刻起,就讓學生意識到高等數學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更輕松。
6.如何做到學以致用
針對如何做到學以致用,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扎實的掌握理論知識。理論知識是分析的基礎,沒有理論何談分析。
(2)學生應該在學習之余每天抽出幾分鐘來了解一些經濟方面的新聞事件
否則我們都不了解發生了什么,如何才能將所學知識與現實接軌。如果不能和現實接軌,我們學的理論知識也不可能扎實,因此,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的經濟學知識。
(3)考核方式要靈活
一、國際經濟學學科的主要特點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中國部分高等院校才開設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程,之后越來越多的高校也陸續引入這門課程。作為一門在中國發展時間仍不長的經濟類專業基礎課程,國際經濟學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國際經濟學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國際經濟學主要是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從研究內容來看,國際經濟學主要包括微觀部分(國際貿易部分)和宏觀部分(國際金融部分)兩大塊。其中,國際貿易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本工具,屬于實物面研究;而國際金融理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宏觀經濟分析為主要工具,屬于貨幣面研究。
2.理論體系比較龐大。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比較廣泛,并且涉及到很多當前國際經濟中的現實問題。微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純理論、貿易政策、貿易與經濟增長、要素國際流動等問題,側重于解釋國際貿易的起因與利益分配以及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及其依據等。宏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收支理論與政策、匯率理論與政策、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貨幣制度等問題。從國際經濟學所涉及到的理論派系來看,微觀部分主要涉及到絕對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重疊需求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規模經濟理論等,宏觀部分主要涉及到貨幣模型、資產組合平衡模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等,可謂是理論派別林立。此外,國際經濟學是一門發展的學科,如克魯格曼等人仍致力于國際經濟學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3.與其他專業課程互為依托。國際經濟學和經濟類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如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課程互為依托。在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國際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一般都是安排在其他專業課程之前或者與其同時開設。在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將會涉及到一些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以前所學習的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投資學等基礎課程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與此同時,國際經濟學的學習也將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投資學、國際金融學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并有利于學生以更為開闊的國際視野來學習和研究理論和現實中所涉及的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方面的問題。
4.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國際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其內容涉及到比較多的經濟數量關系。國際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形成關系密切且相互支持的理論體系,是因為它體現了數學的基本特點,即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一般來說,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作為支撐。而在其中大量采用數學模型進行論述的國際經濟學,更是要求學生具有比較扎實的數學基礎。
二、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經濟學同西方經濟學一樣,都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引入的經濟類課程,這些西方經濟理論在解釋或應用到中國經濟發展實際的過程中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然,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學生的專業基礎較為薄弱。作為經濟學類專業的基礎學科,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也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和前提。盡管這些課程在教學計劃中都有所安排,但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這一問題在國內大多高等院校的教學實踐中都是存在的。再加上受應試教育這一傳統思維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將所學的理論同經濟發展實際聯系起來并加以理解和記憶,致使專業基礎不夠牢固。而這勢必會影響到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效果,難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2.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弱。數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國際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較多的數學模型和邏輯分析。在教學的過程中明顯發現,學生對數學工具的運用還不夠熟練,數學思維能力較弱,對邏輯推導、數學證明等比較生疏,尤其是難以理解理論模型的經濟意義,不能將數學模型與其經濟含義聯系起來。因而,學生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3.教學方式比較傳統。目前,很多國內高等院校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仍普遍采用“滿堂灌”這種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皾M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將講授知識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忽視了學習方法的引導,更忽視了“教”和“學”的互動,這種教學方式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大多學生仍傾向于“被動”學習,缺乏“主動”的思考。
4.理論與實際脫節較為嚴重。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大多高校仍傾向于由教師選取相應的教材并以該教材為中心進行教學,這有利于教師完成備課、講授等教學環節,也有利于學生對該課程理論體系的理解和掌握,但這也使得教師和學生過分依賴教材,進而忽視了國際經濟理論與經濟發展實際之間的關系,難以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眾所周知,理論來源于實踐并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因而以教材為中心開展教學可能會導致“教”、“學”雙方思維僵化,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學習并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更難以增強學生用所學理論來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作為發展中國家,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定位應立足我國實際,借鑒發達國家(地區)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其教學質量,進而增強學生用所學的國際經濟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致力于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
1.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為有效提高國際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必然需要一支科研和教學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而建設好國際經濟學師資隊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加強學科內任課教師的定期交流,不斷提高團隊意識,此外還要積極同兄弟院校的相關師資隊伍進行溝通和交流;(2)鼓勵任課教師到國內外其他高等院校進修和深造,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知識層次;(3)鼓勵任課教師進行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4)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使之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并將其有效地應用于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
2.引入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針對目前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目前國內有很多高校已經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開展雙語教學。因此,在我校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方面,可先嘗試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行雙語教學,然后逐步推廣到經貿學院的其他經濟類專業。此外,可以采取諸如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實驗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嘗試將所涉及的理論同現實熱點問題結合起來,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能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充實新內容。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際經濟發展中的新現象層出不窮,國際經濟理論也在不斷發展,而教材里面知識的更新卻顯得有些滯后。因此,在結合教材講授國際經濟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的發展動向,并及時充實新內容和引入新數據。如在講授國際貿易理論的時候,要引入當前國際貿易研究領域中出現的新思想和新理論;在講授歐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實踐的時候,要引入新數據并介紹歐盟發展的最新動向等等。此外,還應將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同課程教學結合起來,堅持學以致用,并立足于為中國經濟發展作貢獻。
[關鍵詞]國際經濟學 教學方法 教學質量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各國(地區)之間的國際經濟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國際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斷提高,且已成為經濟學類各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因此,結合國際經濟學的自身特點,不斷探索該學科的教學改革,對提高國際經濟學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運用該課程分析和解決國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經濟學學科的主要特點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中國部分高等院校才開設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程,之后越來越多的高校也陸續引入這門課程。作為一門在中國發展時間仍不長的經濟類專業基礎課程,國際經濟學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國際經濟學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國際經濟學主要是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從研究內容來看,國際經濟學主要包括微觀部分(國際貿易部分)和宏觀部分(國際金融部分)兩大塊。其中,國際貿易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本工具,屬于實物面研究;而國際金融理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宏觀經濟分析為主要工具,屬于貨幣面研究。
2.理論體系比較龐大。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比較廣泛,并且涉及到很多當前國際經濟中的現實問題。微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純理論、貿易政策、貿易與經濟增長、要素國際流動等問題,側重于解釋國際貿易的起因與利益分配以及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及其依據等。宏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收支理論與政策、匯率理論與政策、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貨幣制度等問題。從國際經濟學所涉及到的理論派系來看,微觀部分主要涉及到絕對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重疊需求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規模經濟理論等,宏觀部分主要涉及到貨幣模型、資產組合平衡模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等,可謂是理論派別林立。此外,國際經濟學是一門發展的學科,如克魯格曼等人仍致力于國際經濟學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3.與其他專業課程互為依托。國際經濟學和經濟類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如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課程互為依托。在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國際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一般都是安排在其他專業課程之前或者與其同時開設。在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將會涉及到一些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以前所學習的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投資學等基礎課程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與此同時,國際經濟學的學習也將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投資學、國際金融學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并有利于學生以更為開闊的國際視野來學習和研究理論和現實中所涉及的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方面的問題。
4.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國際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其內容涉及到比較多的經濟數量關系。國際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形成關系密切且相互支持的理論體系,是因為它體現了數學的基本特點,即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一般來說,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作為支撐。而在其中大量采用數學模型進行論述的國際經濟學,更是要求學生具有比較扎實的數學基礎。
二、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經濟學同西方經濟學一樣,都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引入的經濟類課程,這些西方經濟理論在解釋或應用到中國經濟發展實際的過程中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然,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學生的專業基礎較為薄弱。作為經濟學類專業的基礎學科,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也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和前提。盡管這些課程在教學計劃中都有所安排,但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這一問題在國內大多高等院校的教學實踐中都是存在的。再加上受應試教育這一傳統思維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將所學的理論同經濟發展實際聯系起來并加以理解和記憶,致使專業基礎不夠牢固。而這勢必會影響到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效果,難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2.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弱。數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國際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較多的數學模型和邏輯分析。在教學的過程中明顯發現,學生對數學工具的運用還不夠熟練,數學思維能力較弱,對邏輯推導、數學證明等比較生疏,尤其是難以理解理論模型的經濟意義,不能將數學模型與其經濟含義聯系起來。因而,學生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3.教學方式比較傳統。目前,很多國內高等院校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仍普遍采用“滿堂灌”這種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皾M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將講授知識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忽視了學習方法的引導,更忽視了“教”和“學”的互動,這種教學方式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大多學生仍傾向于“被動”學習,缺乏“主動”的思考。
4.理論與實際脫節較為嚴重。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大多高校仍傾向于由教師選取相應的教材并以該教材為中心進行教學,這有利于教師完成備課、講授等教學環節,也有利于學生對該課程理論體系的理解和掌握,但這也使得教師和學生過分依賴教材,進而忽視了國際經濟理論與經濟發展實際之間的關系,難以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眾所周知,理論來源于實踐并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因而以教材為中心開展教學可能會導致“教”、“學”雙方思維僵化,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學習并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更難以增強學生用所學理論來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作為發展中國家,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定位應立足我國實際,借鑒發達國家(地區)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其教學質量,進而增強學生用所學的國際經濟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致力于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
1.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為有效提高國際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必然需要一支科研和教學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而建設好國際經濟學師資隊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加強學科內任課教師的定期交流,不斷提高團隊意識,此外還要積極同兄弟院校的相關師資隊伍進行溝通和交流;(2)鼓勵任課教師到國內外其他高等院校進修和深造,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知識層次;(3)鼓勵任課教師進行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4)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使之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并將其有效地應用于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
2.引入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針對目前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目前國內有很多高校已經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開展雙語教學。因此,在我校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方面,可先嘗試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行雙語教學,然后逐步推廣到經貿學院的其他經濟類專業。此外,可以采取諸如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實驗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嘗試將所涉及的理論同現實熱點問題結合起來,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能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充實新內容。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際經濟發展中的新現象層出不窮,國際經濟理論也在不斷發展,而教材里面知識的更新卻顯得有些滯后。因此,在結合教材講授國際經濟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的發展動向,并及時充實新內容和引入新數據。如在講授國際貿易理論的時候,要引入當前國際貿易研究領域中出現的新思想和新理論;在講授歐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實踐的時候,要引入新數據并介紹歐盟發展的最新動向等等。此外,還應將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同課程教學結合起來,堅持學以致用,并立足于為中國經濟發展作貢獻。
4.處理好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在國內不同高校的經濟類專業中,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及高等數學等是國際經濟學的基礎課程,而國際經濟學又是國際貿易學、國際投資學、國際金融學等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課程。在經濟類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國際經濟學起到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更應認識到國際經濟學這門專業基礎課程的重要性,對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程的課時量及其開課時間等進行科學安排,對于學生已經修過的課程的知識點要加以回顧,對于學生尚未修過的其他專業性課程的知識點要予以介紹,以體現學科之間的承接性和過渡性,并不斷幫助學生去認知整個經濟學知識體系。
5.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案。作為一門對數學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如何處理好理論模型和經濟發展實際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和專業方向以及學時安排等具體情況加以區別對待。例如,對于數學基礎較為薄弱的班級,應根據其專業特點和教學計劃等有所選擇地講解模型,并著重講解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對于數學基礎較好的班級,在講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應著重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使其理解數學模型的假設前提、論證過程和經濟含義等。學以致用!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認識現實中的國際經濟問題,然后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并增強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體系的構架、主干課程的設置要服從于培養目標,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由于經濟社會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因此,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優化在堅持其中最主干課程(核心課程)不變外,其他課程應該是動態變化的。
在現行主干課程設置中,一是理論課程多,應用課程不足;二是實踐性教學環節少,特別是學生實習課少,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此外,有些高職院校經濟學教師在課堂講授中不能聯系中國特色和經濟現狀,僅在紙上談兵,甚至有的滿堂灌,討論少。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干課程缺乏實驗課和實踐課程的安排,實驗課和實踐課程的安排不僅課程門數少,而且課時分配少。三是主干課程設置中數理基礎課不足。高職院校經濟學是一個邏輯演繹的學科,其理論基礎來自于歷史、哲學和數學,現代高職院校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數理分析在高職院校經濟學中的應用。數理分析是研究經濟理論與運行規律的重要工具,它是定量分析的基礎。而我國高校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數理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的比重小,培養的學生所學到的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知識大多是定性描述,接觸到的學術論文也大多是定性分析,提出的經濟改革方案也只是比較宏觀的政策建議,而不是從現實經濟運行中去調查研究,從尋求經濟變量之間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經濟改革方案。四是主干課程設置中缺乏方法論課程。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作為培養經濟理論研究人才的專業,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素質、創新能力的經濟研究人才,因而必須培養學生規范、科學的研究方法。但是現行的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干課程以理論基礎課程為主,缺少方法論課程。
2.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干課程設置改革的思路和原則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職院校經濟學教育的內容應該包括三部分: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綜合教育。我們認為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課程應包括核心課程、主干課程、主干輔助課程、特色課程等。這里僅談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設置。
2.1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干課程設置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們認為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具有國際視野與了解中國國情的高層次的理論研究人才。在此目標下各學??梢栽O定不同的培養方向,反映不同的特色,如西北大學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基地班、普通班及數理高職院校經濟學實驗班,就各具特色?;匕嘁耘囵B理論高職院校經濟學研究基礎人才為主要目標;普通班以培養具有高層次理論的應用性人才為主要目標;數理高職院校經濟學試驗班則主要是在數學與高職院校經濟學的交叉中來培養特色研究人才。
2.2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千課程設置改革的原則
一是本土化和國際化相結合。高職院校經濟學教育的國際化就是要在研究方法和科學規范方面,同國際接軌,培養學生掌握國際規范的研究方法,正確認識西方高職院校經濟學的借鑒作用。在西方高職院校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注意結合中國的國情,在解答我國經濟實踐面臨的各種問題時,注意吸收西方高職院校經濟學中反映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理論與分析方法。高職院校經濟學教育的本土化就是要考慮中國的特殊情況,將發展的政治高職院校經濟學聯系中國實際,生動形象地教授給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既要承認外國高職院校經濟學在其推理分析等方面有值得參考借鑒之處,又不盲目推崇、生搬硬套。要學生歷史地、客觀地看待中謠方經濟的差異。本土化與國際化的結合就是注重“中國問題的國際化”,采用國際規范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和解釋中國的本土化問題。二是理論教育與方法論教育相結合。在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主干課程設置時,既要加強基礎理論教育,使學生掌握厚實的高職院校經濟學理論基礎,同時要使學生掌握高職院校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三是與高職院校經濟學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的原則。人才培養目標是構建課程體系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不同的培養目標其課程體系的構架是不一樣的。
環境經濟學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它旨在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人類在經濟發展中產生資源和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并研究如何利用經濟手段解決自然資源和環境問題。與具有超過百年歷史的經濟學科相比,它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發達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在高校開設環境經濟學課程。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環境管理環境中命令-控制型政策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的問題不斷顯現,以及環境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完善,學術界和管理界逐漸認識到該學科對管理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環境經濟學對環境政策制定的影響隨之迅速擴大,它逐漸成為環境與資源管理的研究者、決策者和學習者教育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
我國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和教學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盡管我國設置“環境經濟學系”的高校不多,但是幾乎所有設置環境科學系、經濟學系及相關專業的高校都開設了環境經濟學或者類似的課程。由于環境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教學對學生經濟學背景知識有著較高的要求。而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不同于經濟學或者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一般沒有受過經濟學的訓練。環境科學專業課程多、時間緊的特點也不允許他們做這樣的知識準備。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開展環境經濟學的教育和教學是一個必須研究的問題。本文對環境科學專業環境經濟學課程設置、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等進行了探討,旨在為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提供借鑒。
1 課程設置
目前國內外環境科學專業設置的相關課程有環境經濟學概論、環境經濟學基礎、環境經濟學導論、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紤]到環境與資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很多的環境問題是在自然資源利用中產生的,自然資源的有效配置可以減少環境問題的產生。而且在環境經濟政策的制定中,自然資源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對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只重視環境經濟學的教育而忽略自然資源經濟學的教育,不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用整體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在整個專業的教學體系中,由于總課時的限制,往往很難同時開設環境經濟學和自然資源經濟學兩門課程。所以筆者認為,從完善學生知識結構的需要出發,設置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基礎課程為宜。
另外,大多數環境管理專業將環境經濟學設為選修課,一些學生因害怕該課程難學而放棄這門課的學習。根據筆者了解,現在很多環境科學/環境管理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因為沒有經過環境經濟學的基本訓練而造成知識的欠缺,提出的一些政策或者政策建議有背經濟學常識而被責難。所以筆者認為應該將本課程設置為專業基礎課。
2 教學目標
如上文所分析環境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學科。它不僅與經濟學、環境學有直接的聯系,而且與地學、技術科學、管理科學以及法學等學科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總之,其涉及知識面寬,內容廣。盡管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的自然科學的背景較好,但社會科學,特別是經濟學和公共管理學的知識比較欠缺。面對這樣的學生背景和有限的計劃學時,制定明確可行的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在有限的時間和學生知識背景的條件下,必須考慮學生將來實際工作的需要、課程的特殊性,以及該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來制定教學目標。根據筆者本課程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相關研究經歷,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應該定位于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經濟學思維三個方面。具體為:(1)掌握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分析評價方法,達到“入門”的目的;(2)掌握運用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分析和解決資源與環境問題的基本能力,特別是掌握環境經濟手段的經濟學理論基礎;(3)培養學生從經濟的角度審視環境與資源問題的習慣;(4)為相關的課程(如:環境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打下必備的基礎。
3 教學內容
環境經濟學包括了從微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到環境和環境問題、自然資源和自然資源問題、環境與自然資源管理政策、綠色GDP核算(涉及宏觀經濟學知識),以及最新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和應用等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和內容。國外高校這門課的課時為54學時(每周2次4課時),并且要求學生有微觀經濟學基礎。即使對非經濟學專業開設這門課,課時也為54學時。而我國高校環境科學專業的教學體系中,本課程只安排了36課時。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內容顯然不可能涵蓋環境經濟學的全部內容。因此,必須根據教學目標、課時的限制以及學生的背景來確定教學內容。我們認為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包括以下5個模塊:
(1)導論。導論模塊主要介紹當前主要面臨的環境與資源問題(如污染、資源利用沖突、全球環境問題等),分析環境與經濟之間的聯系;由此導入什么是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為什么需要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等問題。
(2)基本經濟學概念和理論。這一模塊主要是針對沒有微觀經濟學背景的學生建立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理論基礎。涉及的概念和理論包括費用和效益、供給和需求、經濟效率、外部性、公共物品、產權等,以及環境質量經濟學。
(3)分析方法。這一模塊主要介紹環境與資源經濟學中兩種最基本的也是應用最廣的分析評價方法:環境資源價值評估方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Benefit-cost Analysis)。在環境資源價值評估方法部分,側重向學生灌輸這樣一個理念:與其他財產一樣,環境與資源是有價值的,必須將環境與資源的價值納入決策過程之中。收益成本分析是將環境資源價值評估得到的結果納入到決策過程的有用框架。
(4)環境經濟政策。這一模塊主要介紹國內外現行的和擬議的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及其理論基礎、這些手段優劣和對資源環境影響的經濟學分析方法。從而引導學生今后在政策的制定和評價中的經濟學思考。
(5)自然資源利用和管理。這一模塊主要介紹自然資源(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水資源)在時間上最佳配置的理論。重點介紹漁業資源問題、管理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制定和影響的經濟學分析方法。
以上的5個模塊,首先通過導論讓學生對環境與自然經濟學有一個總體的了解,然后從基本概念和理論入手,依次過渡到環境經濟的分析評價方法、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與政策,自然資源利用及管理政策,從而將各章節的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系統框架,有助于引導學生認識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內在的邏輯規律。
4 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下,采用何種方法進行教學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與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多媒體技術的進步為我們開發先進的教學手段提供了有利條件。改變傳統的黑板板書方式,建立以先進的多媒體手段為依托,課堂講授課后練習、課堂演講與討論、現場教學以及觀看錄像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體系,可以大大提高本學科的教學效果和效率。根據筆者的經驗,以下幾種教學手段特別重要。
(1)啟發式教學與案例教學。由于本課程具有文理滲透、交叉性質,初學者對一些經濟學知識及其在解釋環境科學問題上的運用理解較困難。因此,在講授過程要盡可能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對基本概念、理論的敘述注重確切和深入淺出、對關鍵詞的講解力求準確透徹、對分析評價方法及有關環境管理經濟手段的介紹盡量理論結合實際,并通過提問、啟發、舉例使同學們理解掌握每個知識點。在啟發式教學時配以實際案例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如針對目前我國嚴重的霧霾問題,配合華北地區經濟增長、人口增加、消費增加、重工業布局來分析霧霾產生的原因;啟發學生用經濟學的思維來分析問題,考慮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權衡,從而提出以成本更低的環境經濟手段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強制關閉企業這樣高成本的命令-控制性手段。
(2)多媒體課件。為了使課堂講授更加明了、生動,并節省教師在課堂上的板書時間,首先要完成與原版教材相對應的英文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在設計與制作多媒體課件中,充分利用字體、顏色和動畫等功能,并通過插入各種圖表、與相關網站鏈接,力求達到條理清晰、突出重點、加深印象、擴大信息量的效果。由于學生在課前課后很容易通過互聯網或email等方式獲得多媒體課件,故上課時不必將精力用于記課堂筆記,從而讓他們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積極思維、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3)雙語教學。英文教材、英文課件、中英文相結合的閱讀材料和講授,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和透徹理解課程的基本內容。現有中文教材大都從英文教材翻譯或者編譯而來,無庸諱言,翻譯和編譯中存在很多晦澀和謬誤之處。因此筆者認為雙語教學效果要好于單語教學。而且學生在將來工作中要涉及到大量英文文獻,雙語教學可以讓學生熟悉本學科的專業詞匯,為學生將來工作和學習打下基礎。
(4)課堂討論和現場調查。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除了具有鮮明的交叉性,應用性也是其一大特點。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授課內容,以問題為導向,定期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討論,讓每一位同學都有上臺演講的機會,師生平等參與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同時盡可能安排現場教學活動(包括觀看有關錄像),或結合教學組的在研課題組織學生參與現場調查。實踐證明,這種生動活潑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同學們調動積極思維、發揮潛能、發展個性、展示才華,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學和對環境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及其綜合素質,同時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5 結論
環境經濟學是一門由經濟學和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相互交叉、有機結合形成的邊緣性學科,它試圖從經濟學的視角、運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來探討環境與資源問題,在資源與環境政策制定中起重要作用。無論從環境科學/環境管理專業辦學定位或人才培養目標來看,本課程都是一門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其定位應該是為完善環科科學/管理學生專業知識結構而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這一新興交叉學科的總體輪廓和最主要的內容,掌握其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分析評價方法及其應用,培養學生運用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分析和解決環境與資源問題的能力;針對本學科和學生的特點,本課程主要教學內容可以包括5大模塊:導論、基本理論、分析方法、環境政策、資源管理;為了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要建立以先進的多媒體手段為依托,課堂講授課后練習、課堂演講與討論、現場教學以及案例研究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體系,要特別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 案例教學 深入淺出
微觀經濟學是總結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并把經驗提升為理論,當市場經濟面臨某些經濟問題時提供政策建議。大學生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了解當前的經濟理論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展,我國與西方的交易日益密切,就需要我們學習西方的經濟理論專著,其中——微觀經濟學是教育部規定的經、管、商類核心課程之一。
一、提高大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方法
1.在教學中多用案例,解釋要深入淺出
大學生最不能忍受的是上課的老師照本宣科或者純講理論,這樣要么上課玩手機聽不進去,要么睡覺更有甚者逃課。所以在講理論知識的時候盡量加入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這樣既便于學生理解又帶動學生興趣。
舉一個例子。比如在講需求的影響因素時,如果任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上需求的影響因素有:收入、偏好、預期等。而不是用實實在在的例子解釋的話,學生聽的是似懂非懂之外,也會覺得很空泛。
收入如何影響需求?假如你(指著下坐的學生,這樣會讓學生參與進來)非常喜歡西瓜,但是你一個月生活費400元,你一個月可能拿四分之一100元去買瓜;但是如果你的生活費一個月升到2000元,你即便是拿五分之一也有400元去買西瓜,西瓜的需求量一定會提高。這就是收入越高,需求量就會越高。
偏好如何影響需求?這要用你平時的所見所聞來講解。曾經看過魯豫有約采訪一位明星,這位明星上衣是豹紋的、短褲是豹紋的、帽子是豹紋的、包包是豹紋的、就連鞋子也是豹紋的。她還說家里面的床單是豹紋的、地毯是豹紋的、窗簾是豹紋的,就連桌布也是豹紋的。她有豹紋癖,她說朋友和她逛街一看到豹紋的就趕緊拉她走否則她一定會買,這就是偏好已經在她的豹紋需求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經濟學中的理論有很多的實際例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個時候切記簡單草率的在黑板上寫幾個字就帶過,要讓學生提起興趣就要在例子中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
2.任課教師要多讀報紙、多瀏覽新聞,增廣見聞
上面也有提到,老師要多舉例子學生才能提起興趣聽,但是例子從哪來?怎樣做到信手拈來,收放自如。這就要求老師要多讀、多看、多聽,使得自己的信息量足夠大,更要與時俱進,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看看新聞。如果老師的視野都很窄在講課的時候怎么能做到舉例分析呢?
此外,講課的時候,老師要盡量用簡單的話來解釋這些理論,不要故弄復雜,讓學生聽得云里霧里,自己還在那自我陶醉的講。
3.讓學生參與進來,提高學生積極性
很多時候,老師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為了趕進度或者嫌麻煩都直接省略掉了。請切記,這一環一定不要省略。因為只有讓學生參與進來才能讓學生更深切地明白這些理論的內容。
比如講到機會成本,舉例子給學生解釋完定義之后,不妨問一下,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自己的經歷中在進行決策是曾經產生過哪些機會成本?當時你自己是如何考慮的?現在有沒有后悔?這樣的話學生不僅開始動腦,還會加深對機會成本的理解。
4.多媒體教學,適當加入一些視頻或者圖片
微觀經濟學一般都是三節連上,最少也是2節連上。就算老師講的再妙趣生花但是這樣滔滔不絕的講三節課,可能學生也會產生疲勞。這個時候就是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了,找一些相關的視頻,或者是在網上下載一些與舉例子時相關的圖片,這樣學生就更有興趣上這門課了。但是視頻要適度,講到的時候就放幾分鐘,然后結合這個繼續講解。
這也有一個要求就是老師要課前花時間備課,大學老師干的是良心活,可能有的老師認為不怎么備課就講理論兩節課也就過去了,但是請記住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他們也會思考也看得出那個老師用心備課,哪個老師敷衍了事,從每學期的學生座談會中就能看到。而且你稍稍花時間備課找資料支撐,受惠的就是幾十甚至幾百個學生,這種滿足感真的是很美好的。
二、提高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重要意義
1.為大學生專業課程提供理論基礎
微觀經濟學是理論基礎課,不但宏觀經濟學要用到它,市場學、管理學、財政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公司財政、貨幣銀行學、證券投資學等等都需要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學好這門課,學生打下了深厚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專業課程。
2.市場經濟發展需要
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改為市場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果,其中微觀經濟理論居功甚偉。根據微觀經濟理論和運行規律,提出了一系列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使得經濟的發展得到保障。大學生學好微觀經濟學,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胡國珠.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困境與改革——基于微觀經濟學的問卷調查[J]. 經濟研究導刊,2011(14)
關鍵詞:專業教育; 交通工程; 參與性; 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TU-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5)04010804
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專業的本科生主要學習交通工程及部分道路工程、交通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交通系統規劃、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有關專業計算機軟件應用的基本能力。其主干課程包括了交通工程基礎、運輸經濟學、道路勘測設計、交通規劃、交通控制、交通環境保護、交通工程設施設計、交通系統工程、道路交通安全、道路通行能力、高速公路建設與管理、公路網規劃、汽車原理及應用等。
文章以交通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運輸經濟學為例,闡明在學校學交通工程專業教學中已有的提高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積極性的探索,總結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并提出未來的探索方向和目標。
一、運輸經濟學課程概述
運輸經濟學是面向學校交通工程專業(班號代碼:32201)和交通運輸專業(班號代碼:32301)在第三學年開設的一門學科專業課,其先修課程包括經濟學、交通工程學和統計學。目前主要的參考教材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同濟大學嚴作人教授等著的《運輸經濟學》(第2版)。
運輸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它是運用經濟學的理論和分析方法,探討與交通有關的各種問題的一門學科。運輸經濟學的教學目的在于:使
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經濟理論與方法,與工程項目實踐緊密聯系,研究如何有效地在交通運輸和其他經濟活動之間分配資源,科學地認識交通發展和運作中的內在經濟規律,掌握交通中經濟問題的理論知識,提出可行的交通經濟政策發展建議。
二、 已有的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探索
(一)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需求
問卷調查主要分為2種類型,包括了第一節緒論課的經濟學基礎知識摸底調查和結課時的課程建議調查。
首先在第一節緒論課時,對學生進行經濟學基礎知識摸底,采用的是紙質調查問卷的方式,掌握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以便調整教學內容,針對其薄弱環節進行教學。參與的班級包括了0932201和1032201班,分別獲取了28位和34位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情況,了解其對運輸經濟學的理解和期望。
在結課時,對學生進行運輸經濟學課程教學建議調查,采用的是email方式,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其對課程學習的想法,想學到什么知識,對哪方面的知識感興趣,并及時地反饋到以后的教學中。參與的班級為1032201班,34位學生中有24位提出了共計40條相關的課程教學建議。
學生所提的建議包括了加強經濟學理論與交通實踐的結合,重視課前預習,拓展專業閱讀材料等方面,從中看出學生對運輸經濟學課程的不同需求,也促進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以滿足學生的對知識的渴求。
(二)引入課題研究的新成果
及時將課題所研究的新成果引入到運輸經濟學的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引領其了解該領域的研究前沿,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接觸科研,培養其研究興趣及方向。
例如行為經濟學中的前景理論應用在出行者方式選擇行為和路徑選擇行為的研究中,可以分析出行者在面臨風險和不確定性情景下的決策行為;同時,講解如何將擁擠收費政策與國內的實際聯系起來的應用及研究,以及計重收費政策的應用及其對超載貨車用戶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鼓勵自選話題進行PPT演講
鼓勵學生自選與運輸經濟學相關的話題,通過資料查找、組織和PPT制作,最后開展演講。其目的是鍛煉學生的文獻檢索、組織和語言表達能力
。
通過自選話題進行PPT演講,部分學生將演講的題目經過調整后,作為本科畢業設計的題目和研究方向,例如對燃油稅的研究、哈爾濱市CBD區域實施擁擠收費的研究等,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四)分組討論與經典著作閱讀
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共同進行經典外文文獻的閱讀、翻譯以及讀后感撰寫,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外文閱讀水平,從經典外文中品味運輸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增強對課本中相關專業術語的了解和掌握,又能夠加強其對經典外文的理解深度,深入思考運輸經濟學理論及交通經濟政策的作用。
其中經典外文文獻的選取以Transport Policy,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和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等交通領域的著名國際期刊為主,主要涉及擁擠收費、停車收費、公交收費、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的內容,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認可。
三、取得的經驗總結
考核方式上,采用隨堂測驗和讓學生講課的方式。隨堂測驗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盡快消化和掌握。
讓學生講課有利于學生的檢索、歸納、總結等能力的培養。
能力培養方面,將課程學習與畢業設計和科研相結合,培養學生科研興趣和能力。
教學相長方面,問卷調查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完善課程教學體系,溝通師生間關系,教師要不斷學習,將新知識教給學生。
四、 未來的探索方向和目標
通過學習和借鑒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的交通工程專業授課特色[1, 2-5],未來將在以下4個方面開展具體的探索和應用,具體包括教學設計的改進、理論與工程相結合、課后答疑的完善、分組與教材的補充。
(一)教學設計的改進
現有的教學設計一般是由授課教師準備,上交至教研室或院系批準,并在學校的教務處備案,但是學生對教學設計知之甚少。而在UW則有專門的Syllabus設計,第一節課人手一份,包括課堂要求、學習目的、考核方式、答疑時間等,標明上課的時間、學習的章節、課前預習的內容和需要閱讀的材料,布置作業和收作業的時間等,同時每門課都有課程網站,實現了課程的網絡化管理。
結合目前正迅猛發展的幕課(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授課方式,借鑒國外一流大學的教學實踐,例如Ben-Akiva教授在MIT OPEN COURSE WARE上的課程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alysis: Demand and Economics[6],其中涉及了交通成本、定價理論、交通建設項目投資及評價等,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加入一些視頻影像資料,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深入程度,同時可以及時檢查學習效果與反饋。
今后將在教學設計方面深化以下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預習內容的布置和補充學習材料的準備,二是考核方式的明確化。
(二)理論與工程相結合
目前在交通工程系的專題報告和講座中有的是專家學者的總結性或專題性報告,與運輸經濟學的結合不緊密,同時時間安排有沖突,學生不一定有時間去聽。而在UW的嘉賓論壇(Guest lecture),邀請與本課程相關的有專門研究或實踐應用的專家和學者,其目的是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與工程實踐更緊密地聯系起來,提高其學習興趣和擴展其研究方向。
今后將邀請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等相關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講解工程經濟分析、財務評價等內容,演示運輸經濟學中的相關知識運用。同時參照國家級教學名師張少實教授和黑龍江省教學名師徐崇泉教授的課題講解經驗,將自己在工程實踐中的體會與學生分享,滿足學生的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需求。
(三)課后答疑的完善
現有的課后答疑與交流部分是課間休息和下課后就課堂內容進行交流,對學生的建議反饋不及時;而在UW設有專門的Office Hour,每周至少安排2個小時在教師自己的辦公室和學生見面,為學生答疑和解惑,擴展和深化了課堂教學,促進了課堂和課堂后的有機結合,對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創新人才的培養特別重要。
今后將采用多種方式答疑,如網絡答疑、預約答疑、固定答疑、集中答疑,每周設定固定答疑時間,并通過郵件和QQ的方式與學生交流[7]。對學生的課程建議,一方面通過郵件及時反饋教師給本人,另一方面調整和完善下一屆的課程講解內容。
(四)分組與教材的補充
在UW的課堂教學中,強調團隊合作,通過學生自由組合再進行分組和討論,每組3~4人,學生通過自行分配課題研究內容,合作完成某一項目,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研究結束的時候,各個小組分別做Presentation,由授課教師和助教共同打分。同時UW的專業課程講授不受某一本教材的約束,而是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對課程的理解來安排課程內容和進度。教師會明確學生在下次上課之前課前閱讀的資料,包括課本和網上資源Supplemental materials,具體到頁數。
今后分組討論和翻譯的學生規??刂圃?~4人,提倡組內討論,有利于組員之間的分工和協作;同時參考Small教授等的著作The economics of urban transportation,將國外的理論和知識引進來,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其外文閱讀能力。
五、結語
以交通工程專業主干課程運輸經濟學為例,借鑒華盛頓大學交通工程專業教育的特點,探索如何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要包括了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需求、引入課題研究的新成果、鼓勵自選話題進行PPT演講和分組討論與經典著作閱讀4個方面的探索,并總結了取得的經驗,對未來的探索方向和目標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改進,以期為提高學生的學習
積極性提供參考和幫助。參考文獻:
[1]Hu, X., An, S., Wang, J. Courses taught i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traffic engineering in China [C]. 2013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ctober 11-13, 2013, Weihai, China. 985-988.
[2]吳紹春. 從11門課程看美國大學的教學方法和理念[J]. 西安歐亞學院學報. 2008, 6(3): 15-18.
[3]黃云志.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性教學對創新人才培養的啟示[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09, 31(增刊): 83-86.
[4]劉亮亮. 華盛頓大學和北京大學跨學科研究生培養項目的比較[J]. 世界教育信息. 2006, (7): 35-36.
[5]Dubrow, G., Harris, J. Seeding, Supporting, and Sustaining Interdisciplinary Initiativ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Findings, Recommendations and Strategies. Seattle (WA): The Graduate School,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06. (13 July 2006; http://grad.washington.edu/Acad/interdisc_network/ID_Docs/Dubrow_Harris_Report.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