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學與小學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科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支撐,任何一種職業成為一門專業的核心都有其賴以存在的學科做基礎。步入大學行列的小學教育專業,已經走過了十年的路程,在專業建設的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時也存在重大缺陷,即缺乏支撐其自身專業發展的學科基礎,這必將嚴重影響小學教育專業的健康發展。
初等教育學科是小學教育專業的支柱性學科,只有加強初等教育學科建設才能更好地促進小學教育專業的可持續的健康發展。為此,本文圍繞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價值、核心問題、關鍵所在作一初步思考。
一、明確學科建設價值: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前提
學科建設是大學的一個永恒主題,是大學各項建設的核心,重視與加強學科建設是近年來高等院校特別關注的問題,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門話題。但在目前的初等教育研究領域,絕大多數教育工作者對學科建設的價值缺乏應有的認識,學術界也難以聽到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聲音。這樣,明確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價值就成為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重要前提與必要條件。
(一)有助于促進小學教育專業建設
從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關系角度看,專業是以學科為背景的培養專門人才的分類方式,專業建設需要學科建設支撐。但我國小學教育專業的十年建設缺乏相應的學科建設支持,這樣,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著深層的理論問題。
以人才培養模式為例。探索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重點之一。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四種人才培養模式:一是以“能從事教育科研的教學復合型小學教育工作者”為培養目標的綜合培養,分科選修的“2+2”培養模式;二是“以通識教育和專業基礎教育為基點,為21世紀的小學培養高層次優質、合格的科研型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的“綜合培養、特色人才”培養模式;三是以“全面發展、學有專長、特色鮮明”為培養目標的“分方向”培養模式;四是以“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能適應21世紀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施素質教育能力的小學師資”為目標的“2+大文大理”的培養模式。
一定意義上講,這四種培養模式的形成更多地依賴于現實的小學教育需要、辦學機構自身的現有優勢與經驗,相比而言,缺乏系統的理論依據。審視這四種人才培養模式的表達不難發現,定位培養目標的理論依據并不明晰。初等教育學科是小學教育專業的支柱性學科,是建構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基礎。加強初等教育學科建設有助于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建構。不僅如此,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其他主要方面,如專業理念、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管理體制建設等方面,也都需要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支持。
(二)有助于加快初等教育學院的大學化進程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中的初等教育學院主要是由中等師范學校、??茖W校升格與師范大學合并形成的,雖然形式上完成了向大學的轉化,但在文化層面上還主要為中師文化,如教師注重教學技法、教學操作,缺乏學術意識、科研意識與能力,學術氛圍淡薄,等等。這種狀況難以勝任培養本科層次小學教師的需要,因而必須要進行文化的改造,使之大學化。
初等教育學院文化的大學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有正確的理念、有效的措施與長期的努力。在文化改造的過程中,既要傳承中師文化的精髓,又要突破中師文化的限制,其重點是培育大學精神。大學文化精神集中體現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個方面,而學科建設恰恰是大學文化精神集中而具體的體現,是高校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職能的載體。因而加強初等教育學科建設,必將促進與加快初等教育學院的大學化進程。
(三)有利于推動初等教育學科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目前,我國初等教育學并不是教育學中一門獨立的二級學科,這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那么初等教育學科能否成為教育學的一門獨立的二級學科呢?一些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給予了肯定性論證。如謝維和教授從學科涵義的角度肯定了初等教育學科獨立存在的地位。
他認為學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內部具有一整套概念、范疇、原理,內在聯系非常密切,具有自己的邏輯體系的學科;另一類是以現實生活中某一領域作為其學科基礎,不同類型的知識運用于該領域,并形成穩定的聯系,具有其核心價值、核心信念、核心理論的學科,如環境、教育、生命、海洋等學科。從這個意義上看,初等教育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也有學者從歷史、現實和學科自身發展三方面求證了初等教育學學科訴求的合理性。
初等教育學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二級學科,不僅取決于邏輯的論證,而且還有賴于其自身的建設。由于我國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的歷史僅有短短的十年,這期間集中探索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等問題,學術論文相對較多地集中于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研究,有關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論文卻屈指可數。因此,要通過重視與加強初等教育學科建設來促進自身的發展,推動其獨立為二級學科的進程。
二、建立初等教育學: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核心
建立初等教育學是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核心工作所在。其中,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學科體系等是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基本問題,初等教育學科建設應著力研究這些基本問題。
(一)明確初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學科建設的基本問題,獨特的研究對象是學科建立的標志之一。初等教育學是否有自己獨特的研究對象是其能否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小學教育是初等教育學獨特的研究對象。小學教育是對小學兒童簡單的讀寫算基本技能、生活經驗和基礎道德品質的教育。小學教育的特性主要在于“奠基性”與“方向性”,即為人的發展奠基,為人的發展確定方向。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指出的,小學教育是為人生的發展奠定基礎,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進行的非定向、非專門的教育,是為社會所有行業培養人才打基礎。它的知識、技能不是為了選拔、升學、擇業,而是盡可能為人的身心全面發展提供最有利的條件。謝維和教授認為,教育的兩大功能,一是讓孩子轉變,從一個不成熟的孩子轉
變成成熟的人,適應社會的人;二是把握好轉變的方向。在中學、大學階段,方向性體現在轉變過程,而小學階段的轉變性體現在方向性上??梢?,小學教育不同于其他階段、專業的教育,有其獨特的內涵,具有不可替代性。
小學兒童與小學教師是初等教育學研究的兩個基本點。小學兒童是小學教育的主體,小學兒童的生命成長有其自身規律,小學教育要遵循小學兒童生命成長規律,并實施他們可接受的教育,確保他們成長的方向性,這是小學教育的特性所在,應建立與小學兒童生命成長相匹配的教育教學理論。小學教師是小學教育的另一主體,是小學兒童生命成長的直接影響者。
一定意義上講,小學教育的特性決定了小學教師專業的特性。小學教育是不同于中學分科教育的綜合教育,小學教師專業特性也就體現為綜合性,因而對小學教師的培養應以綜合為主,并有側重。從現實情況看,制約小學教育的關鍵不是小學教師的教學技能,而是他們的文化修養與觀念,所以培養小學教師的文化素養是小學教師教育的重點。顧明遠教授認為,以往中師培養重視教師的技能,相對忽視教師文化素養的培養。小學教師的培養應該強調文化底蘊、通識教育、養成教育,使之具有較高的文化水準,這樣他們就會明白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孩子。
(二)研究初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
學科性質是對學科本質屬性及功能分類的界定,是學科建設的首要問題。它決定著學科體系的結構、層次和構建學科體系的方法,對該學科理論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決定性影響,它同時也是一門學科是否獨立和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理論上講,一門學科的學科性質可以從縱橫兩個向度來定位。
所謂縱向定位是指將這門學科作為其上位學科的分支之一所具有的性質;橫向定位是指在本門學科的學科群中所處的位置。據此初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也可以從這兩個維度來定位。初等教育學既具有理論學科的性質,又具有應用學科的性質。從現實的角度看,初等教育學學科性質到底是怎樣的,還需要初等教育學界開展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初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具有豐厚的學術資源和遺產。從教育史上看,近代以來許多中外著名教育學家大都始于對小學教育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普通教育學理論。顧明遠教授認為,建立初等教育學科必須以教育學為基礎,初等教育學科大部分基礎理論來自于教育學,但還必須要認清小學生的特點。謝維和教授指出,初等教育學要依據教育學的基本規律和基本原則來探索自身的規律。
朱小蔓教授指出,小學教育是以問題為本,以工作對象為基礎,回到問題的整合性去解決問題。因此,初等教育學不是教育學理論在小學教育中的簡單應用,而是依據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借助兒童發展心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研究成果,針對小學兒童特點、小學教師專業特性、小學教育實踐等探討形成自身的基本理論,以小學教育的現象、問題、規律為研究對象,并致力于解決小學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三)探索初等教育學的學科體系
學科體系的構建是學科獨立、成熟的重要標志。學科體系的內容包括許多方面,潘懋元教授曾指出,高等教育學可能有三種相互聯系的不同體系,即理論體系、知識體系和課程體系。我們認為,初等教育學的學科體系也如此。其中,基礎理論是學科發展的基石,基礎理論研究是建立和完善學科體系的基礎性工作。
初等教育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應建立在小學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謝維和教授指出,初等教育學科建設有三個立足點,一是以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學科基礎,學科建設、專業建設以及課程建設等都應建立在此基礎上;二是了解學生,認識學生,建立學生理論;三是養成教育理論,小學階段主要把握兒童轉變的方向性,把轉變體現在德育、養成教育中。這三點構成整個初等教育學科的支撐與核心理論、核心信念、核心價值觀念,要在這三個基礎上整合建立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顧明遠教授認為,初等教育學的支撐點除了教育學外,還應該有兒童心理學。
關于初等教育學學科體系或學科群的確立,借助教育學學科體系或高等教育學學科體系,以小學教育的自身性質而言,主要內容有小學教育學、小學教育心理學、小學教育社會學、小學德育學、小學課程與教學論、小學體育學、小學藝術教育學、小學管理學,等等。
構建初等教育學科體系的視角可以是多方位的,其中,立足小學教育自身發展邏輯,直面小學教育實踐是兩個基本方面。初等教育學科建設應克服簡單移植普通教育學的框架、模式或其他學科結構體系而缺乏自身獨特性的研究思路與做法,而應積極探尋初等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一些基本問題,如邏輯起點、研究對象、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研究邊界等,形成本學科內在的邏輯結構與獨特學科體系。
小學教育實踐是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源泉之一。目前小學教育實踐在社會變遷的大背景下,在當代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諸多的困境與挑戰,這是初等教育學科建設必須面對的現實,也是當代研究初等教育學科建設必須回應的問題。所以回到小學教育實踐中,了解當代小學,直面小學教育的現實問題,以“問題研究”為一個主要向度,研究現實的小學,總結、提煉小學教育的經驗,注重揭示小學教育的深層次規律,是構建初等教育自身獨特學科體系的主要途徑。
三、加強學科隊伍建設: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關鍵
學科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也是其關鍵所在。目前,從我國各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的教師總體情況看,以發表學術論文為例,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比較弱,這反映了初等教育學院教師隊伍的整體科研意識與能力還比較薄弱,也是制約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強初等教育學科隊伍建設就成了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關鍵所在。
(一)明確學科建設內涵,增強學科意識
對學科建設,學術界有著多維度、多層面的理解。從學位點建設角度看,主要指碩士點、博士點建設。從一門學科的角度看,學科建設主要包括學科性質、研究對象、概念體系、邏輯體系、學科結構、研究方法等問題。從學校的角度看,學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簡言之,學科建設涉及學科體系的建設、學術隊伍的建設、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的系統建設。
初等教育學院教師隊伍的學科意識是其學科建設的前提條件。
但目前,教師隊伍的學科意識比較薄弱。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化的歷史很短,自1997年我國高等師范院校增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以來至今,僅僅十年的歷史;二是作為大學的初等教育學院主要由中師等一些??圃盒I穸纬?,雖然在形式上成為了大學的一員,但在實質上還沒有完成大學化。三是到目前為止,初等教育學并沒有成為教育學的一門獨立的二級學科,人們的思想觀念中還缺乏學科意識,思考問題的立足點則是小學教育專業建設。因此,初等教育學界應加大學科建設的宣傳力度,明確學科建設的內涵與價值,營造學科建設的氣氛,增強教師的學科建設意識。
(二)造就學術帶頭人,組建學術梯隊
學科帶頭人是學術梯隊的組織者和“領跑者”,選擇和造就學術帶頭人是學科建設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既要注重學術帶頭人的引進,又要重視自身的培養。目前而言,還需要吸引有志于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教育學領域中的其他學科人員投入進來,同時在初等教育科學建設的過程中培養、造就其各學科方向的帶頭人。
大力加強學術梯隊建設。學術梯隊是學科建設的組織保證,也是學科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組建學術梯隊時,需要考慮梯隊成員的學科結構、年齡結構,使之更為合理;需要整合院內外、校內外的人力資源優勢;需要培養年輕的學術骨干力量。
(三)以科研帶動,以學位點為平臺
初等教育學科隊伍建設需要以科研來帶動。相比而言,初等教育學院教師的教學意識比較強。教師比較注重教學能力的提高,注重教案的寫作與規范,注重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教學活動等,這些是中師的良好傳統,需要發揚。但作為師范大學的成員,教師的學科意識、科研能力則必須加強。一定意義上講,將小學教師的學歷培養由中師提升為大學,其中一個主要內容是培養小學教師的研究意識與研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識與能力,但教師的科研意識與能力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需要通過真實的科研過程才能增強教師隊伍的科研意識與能力。
為此,初等教育學院應制定一系列向科研傾斜的政策,鼓勵、支持教師申請主持、參與各級科研課題,產出高層次、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創設一系列的有效方式為教師的科研工作創造條件。其中初等教育學位點的創建是一個重要的平臺。通過研究生的培養,既可以為本學科培養專門的人才,又可以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促進初等教育學科理論研究成果的問世。通過學位點的建設,強化教師的科學研究工作,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與能力,凝練學科方向,培養自己的專家隊伍。
(四)借力而行,加強橫向合作
初等教育學科建設需要借鑒多種學科建設的經驗。無論是已經成熟的學科,抑或正在走向成熟的學科,還是正在起步的學科等,其中,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學前教育學學科建設與教師教育學科建設的經驗最為值得借鑒。社會學家迪爾凱姆曾說過,當一門學科正在產生的時候,要想取得進步,必須借鑒所有現成的學科,將這些學科中的寶貴經驗棄之不用,顯然是不得要領的。當然,學科借鑒不等于簡單的知識移植或想當然的理論演繹,借鑒也不能代替自身發展。
初等教育學科建設需要通力合作。雖然已有學者呼吁初等教育學科建設,但“孤掌難鳴”。初等教育學科建設需要贏得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需要聘請教育學科著名的專家學者為顧問,建立兼職專家庫,不定期地開展專家咨詢、講學、學科建設研討會等活動。依托現有的小學教師委員會等學會,將初等教育學界組織起來,制定初等教育學科建設規劃,明確目標、制定方案、提供條件;以項目的形式組織、實施,并應持續下去,推動全國性的初等教育學科建設。
初等教育學院是北京市一所培養小學教師的學院。除以本科教育為主體之外,學院還招收“課程與教學論”(數學、中文、英語、科學、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等方向)、“初等教育學”(初等教育基本理論、生命發展與德育、兒童心理發展與輔導、小學教師教育等方向)和“美術學”(油畫、美術史方向)專業的學術型研究生和“小學教育”、“科學與技術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除此之外,還在全國率先招收“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專門為國家培養專業化的少先隊輔導員,并在“教師教育研究”二級學科下招收“小學教師教育”博士研究生。初等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是首都師范大學重點專業和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2007年首批入選國家特色專業,曾連續三屆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連續兩屆獲得教學成果二等獎。
初等教育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對小學教育頗有研究的師資隊伍。學院設有“初等教育研究所”、“科技教育中心”、“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研究與培訓基地”、“中小學書法教育研究中心”、“初等美術教育研究中心”、“兒童生命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教育研究中心”、“微尺度功能材料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多次承擔國家和北京市重大課題。目前,初等教育學院在校本科生1602人,研究生139人,是國內小學教師教育領域中擁有三個辦學層次的學院。建院十五年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8.5%以上,研究生就業率一直保持100%,為首都的基礎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藝術類專業設置:
初等教育學院設有2個藝術類專業:美術學(小學教育)(師范)、音樂學(小學教育)(師范)。
培養目標與規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有專長,具備小學教育的基本理論功底和基本技能,勝任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并能從事教育科研的教育工作者。畢業學生具有主教美術或音樂課程教學專長,同時能夠兼任其它課程教學。
美術學(小學教育)(師范)開設的主要課程:
素描、色彩、速寫、簡筆畫、中國畫、設計與應用、素描人像人體、油畫人像人體、中國人物畫、實用美術、電腦美術、中外美術史、小學美術教學論、兒童少年衛生學、小學生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等。
音樂學(小學教育)(師范)開設的主要課程:
基本理念
從培養目標看,缺少終身學習的理念 《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中明確指出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熱愛小學教育專業,履行教師職業道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終身學習,根據其身心發展規律,以小學生為主體,促進其健康、快樂發展。能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通過比較分析初等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2009級、2010級、2011級、2012級四年的本科生培養方案(以下簡稱為《培養方案》)可以看出,盡管課程設置、課程內容不斷變化,但是培養目標始終不變,一直都是:培養熱愛小學教育事業,掌握現代教育基本理論,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能適應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專門人才。筆者發現,《培養方案》目標和《標準》的基本理念還是比較吻合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最重要的師德方面,《培養方案》目標上僅僅要求了熱愛小學教育事業,而沒有把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等納入其中,而且忽視了終身學習,這是不足之處,但是相比于筆者查閱到的其他19所高校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目標幾乎都是培養小學教師,特別是成為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專家型教師等已經全面了很多,比如首都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小學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在小學從事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具有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的骨干教師。某綜合性大學是使學生成為有見識、有能力、有責任感的自主學習者,培養忠誠教育事業,具有現代教育理念……較強教育、科研、管理能力,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的高素質小學教師。所以,筆者認為,如果在我們的《培養方案》中更強調師德,加入終身學習,那就和《標準》的基本理念更吻合了。(見表一)
從課程設置看,師德、終身學習方面課程有待加強 仔細分析從2009年至2012年的《培養方案》,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年教育類、心理類以及實踐類、專業類課程都占絕大部分,說明已經根據《標準》大力培養未來小學教師的各種能力,當然,筆者認為,欠缺的還是師德、終身學習方面的課程,當然這個可以在每門課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即我們所說的隱性課程,可滲透實施情況究竟怎樣,這是很難把握的,所以,適當的加一些這類課程也是有必要的。
基本內容
從課程設置看,課程體系構建基本符合《標準》要求 小學教育專業有別于教育學科類專業。其他教育學科類的專業主要是培養教育學科類的科研人員、教學人員和教育管理行政人員,而小學教育專業則主要培養小學包括數學、語文等各科教學人員。培養目標不同,決定課程設置不同。雖然都設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史等教育類學科,但其他教育學科類專業是以此為主,而小學教育專業雖然也非常重視教育類學科的設置,但還必須重視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我們的《培養方案》中也正體現了這一點,見表二:專業課學分共計100分,專業必修就是指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共計18.5分,占18.5%,而方向必修占了39.5%,可見小學教育專業對專業知識培養的重視程度高;還可以看出,實踐類課程占了32%,小學教育專業對于職前教師專業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同時,從表三可知,《培養方案》的設置基本符合標準要求。
從課程實施看,需要注重教學質量提升 “教師決定學校教育改革的成敗是不爭的事實”,因為“教師是教學素質的保證人和學校教育改革的仲裁者和執行者,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往往決定改革的成敗”,“教師既是大多數批評的靶子又是改革的唯一希望”。以上這些都說明教師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質量,進而影響到學生的質量,而這種教師培養的媒介之一就是師范學校里所學習的課程。而師范學校里所學習的課程就必須依托于大學老師的教,大學老師的言傳身教,絕大部分課程、絕大部分老師都能按照課程目標、課程性質進行教學、進行評價,不管是過程評價、閉卷考試、開卷考試,都選擇了最好的考核方式,但是也不排除個別教師一味的按照自己之前準備好的課件去讀,而不考慮學生已有水平或者學生要求。仔細閱讀《標準》,發現我們對于職前教師的培養確實還存在很多的不足,課程設置再好,也需要正的實施好每門課程,否則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課程建設與課程實施
通過比較《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與《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不難發現其契合度之高足以令人贊賞制定者的高瞻遠矚。但是《培養方案》也有其不足之處,比如對師德訓練方面的課程、終身學習方面的課程以及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課程比重都不大等??偨Y建議如下:
加設閱讀類課程 風靡全球的暢銷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大學就算什么也不培養,也要培養一個會主題閱讀的人,所以在必修課、選修課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關于閱讀的課程,以培養會基礎閱讀、分析閱讀、檢視閱讀、主題閱讀的準教師,通過對這樣的課程的學習,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們可以更有效率的涉獵更多種書籍,通過大量閱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創新能力的準教師。教師才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只有教師本身教育理念正確、先進,教師修養高,知識儲備豐富、人格魅力強,才能更好地學、更好地教。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對職前小學教師專業知識、閱讀能力、學習能力、個人修養方面的培養,而不只是停留在注重知識與技能發展方面的訓練方面。通過閱讀課的開展,學生很多能力自然就得到了發展,《標準》要求的小學教師關于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培養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增加與小學學科教學相關的課程,整合其他課程 《標準》中對小學教師專業知識方面分別從小學生發展知識、學科知識、教育教學知識、通識性知識、教育教學設計等方面都給予了明確的要求,這些課程在我們的《培養方案》中都有所體現,在學科知識方面,也明確指出:掌握所教學科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了解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少先隊活動的聯系,了解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從《培養方案》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在學科知識方面做得顯然是不夠的,真正針對小學學科教學的課程每個專業方向只有一門課:小學數學(語文、英語、科學)教學論,因此,我們需要整合培養方案,多開設學科教學方面課程,比如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小學數學教材解讀、小學數學教具制作等,這樣能讓我們的學生學科知識突出,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學生熟練掌握小學教材所有內容,熟練所有內容的教學設計,面試官有可能淘汰這樣的入職老師嗎?
豐富社團課類別,改變社團課的上課形式 《標準》中多次強調小學教師少先隊組織工作的重要性,為進一步提升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切實保證并提高專業實踐教學的水平,進而增強我院學生未來在小學教師職業中的競爭實力,初等教育學院師生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完善和發展既定本科生培養方案的基礎上,群策群力、集中智慧,制定出“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塊??墒?,學院大力著手的社團課的開設情況究竟怎樣?老師怎么上課?學生社團怎么組織課?學生到底為什么選這門課?通過這門社團課學生到底得到了什么發展?筆者對初等教育學院大二、大三共三百六十個未上過、正在上、已上過社團課的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社團課建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應付學分、內容形式單一,并不是很受大家歡迎,比如實用寫作,如果內容是通知、邀請函、請柬、文件等寫作方面的是不是更好;教師講課的時間比較少,優秀的學生代課沒有權威性,不擅長組織,授課有些懈怠,學生沒有太大興趣;社團課招收人數太少,不公平選拔;組織紀律上有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們反映的問題。
作為一名小學準教師,實踐能力是很重要的,所以實實在在的培養鍛煉是必須的,而社團課就是一個培養實踐能力的載體,因此,只要把社團課落到實處,我們培養出的小學準教師能力就會更強。
參考文獻
[1]解書.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2009.
[2]教育部(2011).顧明遠詳解《小學教師專業標準》.
[3]張巧文.對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師培養理念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9).
小學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基石和起步階段,是貫徹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性階段。探討了“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的內涵,提出了“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的模式。
關鍵詞
以人為本;小學教育;管理模式
小學教育管理對小學教育的發展水平、小學教育質量的高低、以及我國素質教育的推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要求“轉變管理方式,突出以人為本”。也就是說,學校管理要逐漸從傳統管理方法轉向教育性管理,轉向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管理,即“以人為本”視角下教育管理模式。
一、“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的內涵
“以人為本”強調“一切為了人,尊重人的尊嚴、需求和價值”,其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其個人價值。小學教育管理中的“以人為本”,主要指小學校中的學生,即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還能夠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其次,“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教學管理方式,它不僅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還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且不斷探索創新,真正做到對學生“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二、“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的模式
“以人為本”為本的管理模式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的重要要求。“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的模式符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它關注學生的情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此,“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的模式必將成為小學教育管理的重要趨勢。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種教育價值取向,其根本內涵在于以人為先、以人為重、以人為尊。“以人為本”的教育目的就在于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具有豐富知識和健全人格的學生。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存在,有他們應有的權利,也有其應得到的尊重,他們應該在社會、家庭、學校的關心和幫助下健康發展。因此,小學教育管理者應該轉變教育理念,要從原來的發號施令者轉變為教育教學管理的引領者。小學教育管理者應該寬容對待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研究差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積極引導學生、教育學生。
2.創造“以人為本”的教育環境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是能為教育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為教育對象的內心要求。”教育學生不僅僅依靠教師面對面地傳授知識這種“顯性”教育,教育很大程度上還依靠“隱形”教育,如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等。與“顯性”教育相比,“隱性”教育的主體更自主,方法更開放,目的更含蓄,過程更愉悅。“隱性”教育講求春風化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重在觸動學生的感情和心靈,也重在啟發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因此,小學教育管理者應該積極營造和美化校園、班級環境,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如建設校園文化站、展覽學生的優秀作品等,在“潛移默化”和“潤物無聲”中教育學生。
3.實施“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極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小學教育管理者應該重視學生人格發展過程。除此之外,“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重視培養學生的勤于動手、善于思考、富于想象的能力。作為課堂教育者的老師,還要成為“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者,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等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討論、答疑解難的激發者,以及成為能夠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而進行教育教學的教育者”。
三、結語
實行“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在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完善教育理論等方面均有重大意義。因此,這首先就要求小學教育管理者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此外,小學教育管理者要創造“以人為本”的教育環境,積極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實施“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等,使“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得以真正發揮,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張宏 單位:哈爾濱市蘇寧小學校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曹小娟.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小學教育;精神;人文;現狀;前瞻
教育最根本的精神是人文精神,這也同樣是教育最純粹的使命。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教育就是要造就一個人,即用文化的屬性來完整育人之為人的主觀性。小學教育的文化屬性,就是稚嫩生命個體的文化啟蒙,指引其精神世界走向完整、梳理其人格特征趨于完善。因此,小學教育的發展與走向不可背離其文化屬性,更不可將功利性混雜其中,否則文化屬性將會土崩瓦解、立人的標準也將蕩然無存。然而,當前小學教育的功利性在不斷蔓延,小學教育的人文前景不容樂觀。因此,捍衛小學教育的人文走向、把握小學教育的發展脈搏是當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十分緊迫必要的。
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與生活本身的和諧統一。受教育是生活的一個片段和環節,即通過學習來更好地認識生活。然而,現實的小學教育卻向小學生展現了枯燥的、邏輯的、理性的世界。就像語文課堂上優美的閱讀賞析卻被知識點架空了課文的完整性,這里沒有絕世的語句、沒有美麗的愿景、沒有可被認知的新世界,只剩下支離破碎的文章、只剩下機械背誦考試重點,語文課堂關上了小學生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過早地套入中學應試教育的模式。同時,課后班大量擠進小學生放學后的自由時間,孩子們不再擁有與自然接觸、與外界溝通的渠道,課后時間安排得比成人還要緊張,家長們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從眾心理,造成了這種惡性的循環。再者,中學優質資源的稀缺也是左右小學教育趨向的方向標,學校為了增加小學生進入優質中學的升學率,不得不屈從中學教育的模式,培養符合更高標準的競賽能手、特長生,考試、競賽、評比壓抑著小學生過早地進入到成人化的優勝劣汰,小學生已經承受了年齡與心智超負荷的重力,心理失衡已經普遍存在。同時,在小學教育階段,對于幼小生命的人文呵護、人性提領被漠視、被孤立,自我人格的樹立、懂得對身邊人的關愛、了解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反而成為小學教育中的薄弱環節,抽離了生活的真實與豐富,套上了成人化的枷鎖。弱化的生活氣息、沉重的學習負擔,使小學生在迎合的學習氛圍中感受不到與人交往、與自然對話的靈動,偏頗的教育走向已經使處于小學生無自我空間、無生活能力、無自理能力的境地,嚴重阻礙了其個性、心理的健康發展。如何走出小學教育的現實困境,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刻思考研究探索的。
縱觀小學教育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是社會這個大背景為教育預設了現實的框架,社會豎起的是精英化、工具化的價值標準,迫使小學教育也以同樣的價值尺度去延展剛剛踏入人生起點的生命個體的價值空間。在我國,長期實行的是行政管理體系教育,因此教育的目的往往作為指令性的工作方針,導致我國的基礎教育長期保有精英主義、功利主義的嚴重傾向,始終致力于打造符合政治上有覺悟、技能上較突出、文化上有民族認同感的精英人才后備隊伍。但小學教育始終是一種文化入門的基礎教育,它始終不同于中學教育的學科入門以及大學教育的專業入門,功利化的教學理念始終不適于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真正符合發展規律的小學教育應該根植于社會經濟走向、科學技術發展、文化傳統變遷的終極需求,同時適用于符合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因此也更加需要加大對小學教育現狀與未來前景的研究與探索,讓更多的小學一線教師、制定政策的政府教育職能部門、高校的理論研究學者投身到小學教育問題的研究課題中來。當前小學教育的研究領域仍然不及中學教育、大學教育的優勢地位。雖然教師隊伍專業化的發展助推了我國小學教師隊伍建設,許多師范類學院已經將小學教師培養納入到了大學的教育體系長達十年之久,這種現狀也帶動了小學教師的入職門檻得到了不斷的提高,由過去的“非專業”向“專業化”轉型的幅度在不斷增加。本科以上學歷的小學教師人數比例較之十年前已有大幅度提高,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小學教師群體開始出現并不斷增容。不得不說這是小學教育發展的一次飛躍,教師人才隊伍的一次重大變革。但即便如此小學教師的人員構成結構仍然與中學教育、高等教育存在差距,不能說小學教育中的知識面淺顯就不需要高等人才來壯大隊伍,小學教育保有其自身特殊的基礎性、全民性、義務性,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基礎性,如何使學童從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轉換,是小學基礎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探索小學教育、一線教師立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和培養方向顯然更加重要,這一方向的研究不得不說更加深刻于后續教育中邏輯理性思維的培養、工具性社會性人才的鍛造。
許多教育學者曾分析指出,中國的教育缺乏理想信仰,缺少以人為本的生活教育理念與關乎生命的價值追求。誠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既存活于創造未來的終極理想,也存在于現實框架中的每一分鐘。但正是這樣的現實困境就更應該讓教育工作者警惕,小學教育的研究與探索應該得到更深維度的延展。只有在既符合生命發展規律、順應社會時代進步、同時不阻礙個性培養的人文教育氛圍中,小學生才能自覺完成豐富自身、友善他人的價值預設,在寓教于樂的教學情景中激活興趣、陶冶性情、積累智慧。同時,小學教育工作者更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發展現狀,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否定用話語霸權建立威信,用溝通、交流的方式建立學生的價值認同。只有幸福的學習生活才是未來終極幸福的前提,而絕非用不堪重負的學習去換取幸福的邏輯。小學教育應該由符合生命發展的方式來開啟萌芽中的小小世界觀,讓幼小的心靈種下人性向善的根苗,讓小學生在育化中認知生命是什么、生活又將如何開啟。
教育是人類智慧的傳承,而小學教育是一切傳承的根基,我們只有在持續研究與實踐中糾正問題,才能走出困境、打牢根基,使小學教育更加合乎人之成為人的發展方向,我想這將是教育工作者一項重大而艱巨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劉鐵芳.教育研究中的人文意蘊,[J]教育研究,2008。
[2]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康德.論教育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孫孔懿.教育失誤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5]魯潔.值得每個中國人擔憂的教育危機,[J]教育實驗與研究,1988.
[6]朱小蔓.認識小學兒童,認識小學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3.
關鍵詞:當今時代;小學教育;作用;教育反思
一、關于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思想品質的初步形成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還不夠完善,很多問題不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進行解決,別人說什么他們就會信什么。因此,學生形成思想品質的時期主要是在小學教育的時期。由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學生在小學階段形成,由此,教師在這個階段會取得非常顯著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前將一些規章制度制定出來,在這個時期的學生非常的聽老師的話,也就會自覺的遵守這些制度。
(二)奠定了知識基礎
九年義務教育是我國一直提倡的教育政策,其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扮演著基石的角色在整個高年級的教育過程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在小學教育階段處于上風,是學習的最佳時期,其最為基礎性的階段有利于學生技能的培養和生存的發展。因此,在學生后續的學習過程中都需要借助于小學時代積累的知識來奠定基礎。如: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學生會學習到大量的英語單詞,并在現代化的小學教學中,教學條件的提升,教學資金雄厚的學校都會聘請有外教,這樣學生從小學就能夠積累豐富的英語單詞和良好的口語能力。自然科學能夠提起小學生對自然探索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求知欲望,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保持知識的求知欲。
(三)形成自身都有的個性
閃光點隱藏在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學生特質的不同閃光點自然不一樣,教師在小學階段就應當將這些閃光點發現,并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培養和啟發,使得獨有的特性能夠在學生身上形成。在小學階段,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有計劃和意識的進行系統的學習,在此時期,無論是學生的思維方式還是認知能力都會發生重大的改變,他們對事物和知識的認識能夠從具體過渡到抽象,由復雜代替了簡單,不斷的提高了他們在推理、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二、關于將小學教育作用提高的思考
教師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教授他們知識,引導他們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而根據現如今在我國的小學教育現狀,還有待完善的地方,筆者在認真進行思考以后,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多元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小學生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很多新鮮事物都提前享受了,而這樣的背景之下,不僅使得他們對周圍事物更加的挑剔,還加大了小學教師的教學難度,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下增加他們的學習熱情,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是每一個教師都值得思考的問題。而這就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其變得有趣生動,在課堂中針對學生好玩的天性,穿插好玩又有教育寓意的教學游戲,增加教學設施設備,使用多功能的多媒體教學方式,盡可能的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以便達到學習效果,促進優秀品質的養成。
(二)建設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
思想發育在小學生階段還不夠成熟,這時候將班級文化角科學合理的布置出來是非常有必要的,應當安置一個專門的書柜,在上面放入一些適合學生學習、有趣的雜志和圖書,有專門的板報能夠提供給學生自行發揮,將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出來,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熱情和動手寫作能力,并養成看書讀報的好習慣??梢?,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育是重中之重,其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能夠將良好的品德養成,幫助身心健康的良好發展。筆者了解到,有的小學教師認為學生年齡小,很多認知都缺乏,教學知識沒什么難度,就放松了對學生的教學任務,而這是一個誤區,小學生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的初步意識,小學教師必須充分、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根據學生的發展特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熱情,養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三)溝通關系的建立
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個性的學生心理發展的特征都會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積極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將良好的溝通關系建立起來,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能夠將師生的關系拉近,在將小學教育的作用充分發揮的同時,還有利于為教學老師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打下夯實的基礎,保證教學質量。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學生整個學習階段不可或缺的是小學教育時期,其也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因而,在這個階段的教師,必須對學生學習和心理等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能夠及時了解,將他們向正確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發展的方向進行引導,以便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對于新時代的小學生而言,小學教育迎來了新的挑戰,這要求學校具備優秀的教學資源,教師的教學經驗必須豐富,學生多樣化發展的特性,需要都滿足到。教學模式應當靈活多變,班級文化建設工作力度應當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需要良好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不但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夠得到促進,教師的教學任務也能夠圓滿完成。
作者:沙壘 單位:山東省臨清市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何洪濤.關于當今時代小學教育地位的討論———當代小學教育宏觀理論研究之二[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8,No.9205:11-14.
[2]何洪濤.關于當今時代小學教育作用的討論———當代小學教育宏觀理論研究之三[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8,v.22;No.9306:32-36.
>> 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現狀與思考 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初探 論本科小學教育的專業定位與課程策略 針灸推拿專業本科階段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本科學前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現狀調查與教學模式改革淺析 高師美術教師教育本科課程設置的現狀\問題與構想 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技能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革 小學教育專業(本科)音樂課程體系初探 對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的思考 美國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特點與啟示 學前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與結構的比較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方向)英語口語課程改革與創新研究 地理科學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探究本科翻譯專業下同聲傳譯課程的設置現狀 本科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對我國知識產權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思考 關于民辦高校英語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考 英語專業本科階段文學課程設置及學科建設的思考 對冶金工程本科生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考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4-12-16.
[3]紅河學院教務處.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紅河學院教學指導書,2014(8):329.
[4]陳威.“實踐取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149.
[5][7]楚雄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各專業情況[EB/OL].http:///department/cjweb/onews2.asp?classid=9.
[6][8]云南民族大學小學教育專業介紹[EB/OL].http://202.203.144.4/jyxy/show.asp?id=317,2013-06-24.
[11]杜德櫟.兒童性:高師小學教育專業特色建設與綜合改革的基礎[J].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4(4):65.
[12]陳彩燕.教師教育改革:實踐取向還是理論取向[J].學術t望,2015(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