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地理學科素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學科素養;培養;高中地理
1.相關理論概述
地理學科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地理學科的學習與探索,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其構成的主要要素包括地理學科的相關知識、學習方法、應用能力以及情感態度等,通常情況下,地理學科素養可表現為物質、精神、社會三個層面,物質層面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體現的學習行為,精神層面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顯示出的個性心理品質及特征,社會層面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的社會屬性。若將地理學科素養按照內容劃分,可分為科學素養、人文素養以及技術素養三方面,三者互相包含,構成地理學科素養的有機整體,在地理學科素養養成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重要作用。
2.地理學科素養的特征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的一門科學。其研究范圍比較廣泛,含有豐富的研究方式手段以及綜合性的研究內容,由于地理學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使其在發展中獲得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地理學科素養受到自身屬性的影響,與其他學科相比較具有自身的特征,同時也與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共性。
2.1綜合性
地理學科素養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其具有綜合性。首先,在內容上,地理學科素養具有綜合性,地理學科不僅涵蓋了氣候、地形、濕度、植被等諸多自然要素,也包括人口、農業、手工業等人文要素,與此同時,還包含了存在于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起相互間的作用,尤其強調與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具有綜合性的研究內容;其次,在要素構成上,地理學科素養具有綜合性,通過掌握地理學科的相關知識是形成地理學科素養的重要基礎和前提,通過提升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來實現對地理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遷移,通過獲得地理學習方法以及具有一定的情感態度來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學科價值取向。因此,在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活動時,應注重對學生綜合性的地理學科素養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積極性,確保高中地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2.2空間性
在對地理學科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包括對空間分布、地理特征規律等一些具有空間性的地理知識的研究,同時也包括空間想象力、空間識別能力等諸多地理能力,因此可以說明,地理學科素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空間性。
2.3動態性
地理學科素養的形成與培養過程屬于一種動態發展過程。通過對學生的地理知識的教授,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地理學科素養,是一種發展性的過程,與此同時,地理學科素養與地理學科素質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地理學科素養更加注重相關地理知識、運用能力以及研究方法手段的方面的養成,屬于一種過程性的發展,綜上,地理學科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經歷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培養過程。
2.4現實性
地理學科的相關知識與人們的現實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意義。學生通過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知識,從而顯示出地理學科素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素的同時,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生存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強。
2.5實踐性
在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過程中可適當的融入戶外實踐教學活動,對其形成有良好的幫助作用,能夠使學生切身感受大自然, 并獲得真實有效的科學數據及實踐經驗,加深其對地理學科相關問題的理解程度,能夠對諸多問題形成強烈的認同感。
3.高中地理學科素養培養對策研究
3.1實施案例教學
通過實施案例教學,促進學生交流評價類的地理學科素養的形成,通過案例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案例中科學有效的數據作為依據,選用典型、真實的案例素材對學生進行授課,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對實際案例進行了充分的掌握,通過學生間的交流探究,對案例進行分析,在研討過程中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3.2創建模擬情景
通過有計劃性的模擬情景的創建能夠有利于地理學科素養的形成。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應重點關注學生興趣點在何處,以此作為依據創建模擬情景,通常情況下,學生對探究、設計類等問題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實際授課中可以增加這一方面模擬情景的創建,使學生能夠進行暢所欲言,教師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3.3提升教師自身素養
教師自身素質對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達到地理學科素養的培養效果,地理教師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豐富自身文化修養,開闊眼界,在實際教學中融入一些自身實地考察過的風土人情、地勢地貌等內容的講解,通過之一教學活動過程,能夠使教師的教學經驗得到豐富并且在知識層面也得到了質的飛躍,教師自身素質得到明顯提升。
結束語
在高中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逐步注重對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培養,也充分體現出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的轉變,通過教學模式的不斷實踐與創新,使得高中地理教學活動同素質教育改革充分銜接起來,將教學活動與日常生產生活相結合,使得學生的地理知識量得到進一步擴充,與此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用地理相關知識的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使得學生能夠在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在地理教師的指導下,地理學科素養不斷提升,獲得全面發展。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地理;課外作業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含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四個方面,其包含了地理學科在育人方面的核心功能,倡導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實現教育教學行為的調控[1]。在傳統高中地理教育中,學生課外作業多數是以參考書上的大量習題為主,枯燥無味,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由此影響高中地理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為了改變這樣的格局,教師需要以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為基本訴求,對高中地理課外作業進行優化設計,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文章結合高中地理課外作業設計案例,探討其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
一、立足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課外作業活動的積極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睂W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在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教育教學環境中,而對于課外作業而言,教師必須充分調研了解學生的趣味點,并將其有針對性地融入課外作業活動,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要求高中生能夠正確理解人地關系,樹立人地協調價值觀,在完成課外作業的過程中形成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并樹立危機意識,正確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能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審視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綠色食品知多少”一課教學為例,學生在接觸綠色食品相關知識之后,對于生活中的綠色食品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增強課程的交互性,教師可以綠色食品知識為背景,讓學生設計綠色食品知識普及及現狀調查問卷,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問卷調查,主要了解人們對綠色食品的看法、生活中綠色食品的選擇情況、綠色食品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學生進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形成關于綠色食品相關知識的系統化認知,在問卷調查設計和執行的過程中,學生之間要懂得合作共享以提升效率,使整個課外作業展現出實踐性和交互性的特點,更為重要的是,其所獲取的數據來自現實生活,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綠色食品市場發展前景的客觀認知,這對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顯然,上述案例中學生的興趣點與生活是關聯的,由此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進行課外作業設計時,對于學生興趣點的尋求可以從下幾個方面入手:挖掘鄉土地理資源、關注社會熱點等,并將其融入課后作業設計,以實現相關興趣點的升華。
二、關注鄉土性,活化課外作業活動的資源配置
先生認為:“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编l土社會所蘊含的自然風物、生存智慧、文脈習俗、道德精神對于開啟民智、塑造人格、傳承文明等方面影響深遠,從某種角度來講,鄉土地理可以展現本鄉本土的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是最生動最直觀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增強學生知識體驗,也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途徑之一[2]。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必須做到與實踐充分融合,而地區性的教學資源必然成為課外作業設計的重要素材,對于高中地理教師而言,需要高度重視鄉土教學資源的挖掘,關注學生身邊的地理知識。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知識點教學環節,課文中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研究視角,教師可將其換成廈門市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數據信息,并結合相應知識體系的建構組織教學,依照這樣的思路,教師可要求學生收集和整理本市區工業城市化發展的資料和信息。學生收集資料可通過以下途徑:圖書館、報紙雜志、上網查詢、企業調查、人物訪談等,同時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城市設計規劃者的身份談論我們的城市應該如何發展工業,城市工業化與城市化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城市化發展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我們應如何克服?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聯系全國的情況加以延伸拓展,并給予學生一定的課外時間,可選派學生代表講述自己的看法,其他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可以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且補充自己的意見,這樣可使問題的互動交流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梢?,倡導課外作業的鄉土性,其本質就是在引導學生從局部認知向整體認知發展,使學生可以站在區域分析的視角審視和解決問題,隨著對于本地區相關問題認知的不斷提升,學生地理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目標也得以實現。
三、倡導合作性,形成課外作業常態運行機制
傳統高中地理課外作業忽視了學生的交互性和合作性,因此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教師在進行課外作業設計時就需要落實合作性原則,營造良好的知識交互和應用氛圍,以活動促發展,通過類型多樣、主題豐富、組織靈活的課外實踐活動作業,使學生學用結合,促進其思維和智慧的發展及技能和能力的提高[3]。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要求高中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綜合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得到良好訓練,并學會用自己學到的地理知識審視世界,使思維能力展現出綜合性的特點。以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中“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知識點教學為例,教師設定了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分小組充分利用自身收集到的材料構建對應南水北調的模型,并體現以下程序:“明確主題—分配角色—設計情境—學生展示—討論評鑒”,該作業需小組成員在相互探討之后進行展示,并講述清楚南水北調是如何運作的?南水北調帶來的巨大效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最好讓學生制作成PPT,在此環節中,學生不僅需要完成諸多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還要懂得進行有效的知識體系構建,實現地理學科知識的應用,使課外作業朝著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在小組成員交流的過程中,大家形成共同探究的習慣,久而久之將此部分成員固定為興趣小組,進而成為推動課外實踐作業有效開展的重要載體。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切實發揮小組長的效能及學生的主體性,要懂得處理不同意見和建議之間的關系。實踐活動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最佳途徑和手段,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學習對象與自我的雙向建構,使學生更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使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朝向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
四、注重實驗探究,加強地理實踐力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為能力,由此可見,地理實踐力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地理實驗和社會調查三個方面[4]。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地理實踐力是每個地理教師應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對高中地理課外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掌握區域分析方法,實現區域認知素質的提升。如在學完工業區位后,教師可讓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廈門可口可樂公司進行調查,并設計如下問題:①可口可樂公司生產飲料的原料有什么?來源于哪里?②其工業要素投入包括哪些?占比分別是多少?其選址的主要區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③其經濟效益如何,近幾年的變化趨勢及原因是什么?④其對周邊有沒污染?有沒有搬遷的可能?學生可以查閱資料,實地調查、采訪公司管理人員及一線工人多方了解,通過親身探究,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獲得深切體驗,從而激發其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望。高中地理知識中很多研究都是以某個區域為背景進行的,大區域和小區域的研究視角是地理要素認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強高中生地理知識認知的重要路徑。如講完旅游地理后,教師可結合鼓浪嶼申遺成功組織學生參與研學小課題探究實踐,其實施主要從三個步驟進行。第一,研學前,學生查閱資料,熟悉區域特色。具體而言,鼓浪嶼研學旅行小課題可從以下幾個方向展開。課題一:廈門鼓浪嶼傾聽人文歷史。廈門鼓浪嶼融匯了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一百多年以來在這小小的彈丸之地演繹了無數的繁華與傳奇,還留下了獨具特色的建筑群。追尋歷史蹤跡、探訪名人故居、領略萬國建筑、了解海島人文文化,感受歷史文藝之島的魅力。課題二:廈門鼓浪嶼主要景點分布及成因,游覽價值。課題三:探尋鼓浪嶼風琴博物館。了解風琴種類、風琴珍品的歷史淵源、主要特色、文化內涵及旅游開發價值。課題四:鼓浪嶼旅游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探究。課題五:對鼓浪嶼旅游資源開發條件作出評價。課題六:對鼓浪嶼景區規劃設計做出評價(景區形象、功能分區、空間布局)。課題七:設計一次主題游(收集信息,確定目的地,合理選擇路線,保證旅游安全)。第二,地理研學過程中,學生觀察探討,尋找課題價值點。第三,地理研學旅行后,學生執筆總結,形成研究小報告。學生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將有價值的內容整合成PPT,在課堂上圍繞學生發現的問題與疑惑,展開討論,對研究結果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議。整個研學旅行中,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及觀察能力,鍛煉了學生意志,提高了其綜合思維能力和地理實踐力。綜上所述,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課外作業需科學設計,優化內容及形式,改進課外作業的推進方式,關注高中生的興趣點,巧妙滲透鄉土資源,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驅動,使高中地理教學更優質高效,高中生核心素養得以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董瑞杰.核心素養目標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續發展觀教育教學[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19(1):57-61.
[2]曹東.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19):14-15.
全面重視素質教育的培養是二十一世紀我國教育的基本標準,將素質教育滲透于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是尤為關鍵的。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有效實現的,全面培養高素質、專業性的人才,主要是每一位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完成的。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
(一)提高教師的德育素質。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主要通過教學過程來有效培養學生的知識學習和綜合素質,這也是教學的基本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具備專業性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要具有高尚的師德。對于學生而言,教師就像是一面鏡子,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學過程中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會有直接性的影響。所以,教師需要以專業性的規范嚴格約束自己,持有嚴謹的教學態度,忠誠于教育事業,用心尊重每一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我,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與素質。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主要依靠自身專業性的知識與技能來實現的。有部分高中教師的專業性業務水平較差,進而導致其在課堂教學中未能夠有效的調動課堂氛圍,教學環境較為沉悶,這對于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高效性具有直接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學習者素質的提高。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具備專業性的知識與技能,良好的語言表達技能以及綜合性的知識分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對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素質進行提升,進而有效地勝任現代化教育教學工作。
(三)有效提升教師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高效的高中地理課程通常與教師的文化知識、專業技能、自身素養具有直接的關聯性。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對地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全面性的掌握,還需要注重學科之間的交互性,如哲學、藝術、歷史等多個方面,需要具備較高的素養,進而能夠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綜合性需求。
二、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對教育理念進行改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教師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形成一種教育現象。在時展中,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的知識內容需要及時地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需要隨著時展的需求不斷的改進與完善。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以人為本的原則,全面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高中地理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過程、教學策略與教師的教學理念具有直接的關系。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需要樹立與新時期時展需求相適應的地理教育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全面性的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對學習者學習興趣的培養,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三、適當地改善教育方式,將素質教育融入于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學內容需要及時的調整與更新,陳舊的教育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知識傳授和素質培養具有極為不利的影響,填鴨式、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嚴重阻礙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新時期需要通過啟發式等創新性的教學方式,不斷地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和專業素質。
在當前這種信息化時代下,教育教學也在不斷地調整與完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利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高中地理學科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綜合性、空間性特征,單一地通過文字難以對具體地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的表述,學生難以對抽象性的知識進行科學地理解。通過多媒體等教育技術的作用,能夠有效地位學習者營造科學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講素質教育融入于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這會對于學生知識學習、專業素質的培養,具有直接的推動性作用,符合新時期時展的需要。
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地理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愛國情感與環保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自然地理;高中地理;作用
自然地理學是用來研究地球表層也就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學科,它研究地球表層環境各種要素及其相互關系,介紹地球表層的相關知識。地球表層是一個具有一定厚度的特殊圈層,涉及的范圍較廣,它涵蓋了原生態的天然環境和長期受人類活動而發生重大變化的自然環境,高中地理教材中自然地理內容都是有針對性的、系統性的,主要是自然地理的基本內容。學生通過學習自然地理內容,可以很好地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地理素養,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好的高中自然地理教材可以讓人類正確的認識地理環境,從而指導人類在自然環境中的生產活動。
一、高中地理教材的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高中地理教材的內容分布有了明顯的變化。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僅是現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需要,而且對人們以后的生產、生活有重要的作用。我國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范圍的自然地理知識,且高中自然地理著重研究地理環境中自然方面的知識。它是地理學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形成了相對的知識系統。高中地理是一門偏理科性的學科,即是文科中的理科,具有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對人類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它能夠人類的素質和地理修養。它的內容具備科學性、系統性、地理性,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三種性質也在不斷增強,教學內容從原來零散的地理知識向系統性強的地理知識發展,包括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目前的高中地理教材,以人地關系為線索,從環境保護出發,講述了大量自然地理基礎知識,其中涵蓋宇宙環境、大氣環境、大氣環境、海洋環境和陸地環境等知識。如此一來,人文地理知識得到了加強,而人文地理內容是從最基本的人類活動為切入點,與生產和生活實際關系密切。在這種基礎上,展開其他地理知識的學習,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二、自然地理在高中教學中的作用與地位
地理是一門跨文理兩個學科的特殊學科,它在高中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且自然地理內容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占的比重也比較大,分布較為合理。
1.自然地理內容在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中的分布具有層次性
自然地理內容貫穿高中地理教材,內容分布有明顯的推進作用。學生在了解了宏觀的宇宙環境知識后,逐步接觸宇宙中的地球相關知識及其地球周邊的宇宙環境,再接著熟悉地球的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的內容是相互關聯的,具體來說,自然地理環境的內容就是地質、地貌、土壤、植被、氣候、水文。研究某一區域內這些要素的結構、功能、物質遷移、能量轉換、動態演變以及地域的變化規律。人類再根據這些規律,進行生產活動。總體來說,自然地理是地理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與其他地理知識關系密切。
2.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分布比例大
改革后的高中地理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介紹自然地理知識,較少介紹人文地理內容和大氣環境保護。除了介紹我國三國經濟地帶和經濟地帶的特征、差異和發展,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及現代技術在國土整治中的作,水土保持及地質災害的成因與防治,多項工程建設的意義與作用及工程建設造成的各種影響及對策等內容外,其他都是涉及自然地理內容,從現在高中地理知識的分布來看,自然地理內容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分布比例大。由此可知,自然地理在高中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分布合理
自然地理內容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分布較為合理,比較符合人類生產、生活實際,是根據人們的教育觀念與社會發展的改變來編排的,不斷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較好地滿足了地理學的發展,引導了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觀念,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用另一種眼光來認識世界。
三、結語
根據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和潮流,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明顯,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開始注重自然地理知識的學習。自然地理作為高中地理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學科中的內容分布廣泛,貫穿整個高中地理知識。加上自然地理知識與其他地理知識的關系極為密切,對學習其他地理知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且自然地理知識逐步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相符合,指導人類在社會中穩步發展,使人類更好地適應發展潮流??傊诟咧械乩斫虒W中,我們要注重自然地理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陳霞.淺議高中地理新課程教材的有效使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08(05):16-17
[2]周亞秋.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的處理技巧[J].中學課程資源,2011,11(09):20-21
關鍵詞:高中地理,探索性,趣味性,學習興趣
高中地理這門學科的教學要更多的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這門學科,帶著較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這門學科。高中地理這門學科的知識不斷地更新,而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也要跟隨時代的變化,做出更多創新的調整。在高中階段,教師們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扎實學生們的地理理論知識,更是為了鍛煉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學為所用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所以,教師要真正為學生們著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之下,高效而滿意地學習高中地理所有的學科知識,讓知識變成學生的實際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地理學科素質。所以,興趣是所有一切的開始,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呢?
一、通過向學生提出一些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問題調動學生興趣
學習高中地理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如果只是抽象地理解,難度比較大,印象也不夠深刻,但如果教師能夠舉出一些有趣的例子,向學生提出一些比較巧妙,能夠誘發他們思考的問題,學生就可以帶著強烈的興趣進行思考和探索,從而把知識扎實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例如,在學習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問弟弟的生日怎么會比哥哥的大呢?學生聽到這個問題,一開始感到非常的疑惑,后來聯想到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內容以后,他們似乎有所理解,不過至于具體的原因還是不清楚。因此,教師接下來可以向學生解釋這一現象,把相應的規則向學生講解清楚。所以,精心設計的好問題重點在于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欲去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樣一來,他們的學習效果就會顯著的提升,對于問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二、有效引導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伴隨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會有強勁的學習動力,在地理學科的知識學習中也能夠表現得更加堅韌,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高中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要善于抓住青少年這一心理特征,在剛開始學習地理時,就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著地理學科給學生展示出的一幅幅奇妙的地理畫卷,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等更加直觀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相對比較直觀地認識地理學科的現象,進而讓他們學會歸納總結。讓學生們可以在歸納總結的同時去構建自己較為扎實而完備的地理學科知識系統體系。這對于學生高效地完成一系列的地理探究任務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并且能夠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經驗來分析很多的地理學的規律。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和規律的同時,也能進一步地喚起他們更多的探究欲望。總體來看,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地理學科的教學也要將這些生活經驗高效地利用起來。對于每一位高中生,教師要從調動他們學生興趣的角度,從幫助他們建立起對未來人生理想目標建構的角度,激發他們對地理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們真正喜愛地理,帶著一種使命感去學習和研究地理。所以,興趣是動力,教師只有深入挖掘,并且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真正扎實地將地理這門學科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并且讓學生理解并掌握這些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財富。
三、運用合作與競爭的機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階段,學生們同樣具有很強的好勝心,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一點引入競爭機制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之中。讓學生在探究式合作式的學習中,通過組和組之間的競爭,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科的知識傳遞和深入探究之中。通過開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識競賽,讓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這門學科的學習之中。而且圍繞著教學的具體內容,這樣的競賽可以在班級之內有效的開展。根據競賽內容的不同變化,教師可以設置出更加靈活多樣的競賽形式,例如,關于地圖知識的學習,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玩一個拼圖游戲,小組和小組之間進行比拼,看哪個組最先把一幅世界地圖拼接完整。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學生一般在課前會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類似這樣的競賽性質的游戲活動也更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為了讓學生高效地學習高中地理這樣的一門學科,教師要想方設法地采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自內心地熱愛這門學科,能夠從這門學科的學習中提高自我的價值感,有效地在學習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中地理;教育;資源;開發
隨著網絡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高中地理教學資源愈加豐富,這也拓寬了地理學科的教學發展之路。其也利于加深學生社會地理環境友好發展的觀念,還有利于學生展開地理學上的實踐探究學習及增強其對地理學習的熱情。
1.提高學生參與,加強網絡環境交流
在網絡環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學生的交流和參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網絡中所含有的大量知識資源信息,教會學生在網絡上檢索、搜索、下載、編輯等。高中地理教師在制定一個完整且合理的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前提下,使學生逐漸體驗地理學科的魅力。教師需重視網絡交流教學與使學生參與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地理學習加大重視度,進一步尋求更為合理的方式。教師需引導學生順利地理解網絡資源交流中的關鍵地理知識及信息,使學生在日后的課堂學習中受益。學生應擴充相應的地理背景文化知識,把握好高中階段的地理網絡化教學的良機,全面明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關鍵點。教師可積極培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自主搜集地理信息資源的能力,讓學生自身對所學加以整合,提升其對于地理知識的積累能力。教師還需同時培養學生學會拓展地理知識的知識面,由于在運用網絡資源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進行溝通方式的擴展與普及,這樣的教學方式與策略將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此外,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網絡化教學時需擅于為學生的地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及交流能力,提高學生們的地理學習綜合能力。在具體的高中地理教學工作中,教師通過結合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方案設計,進而充分幫助學生鞏固地理知識,加深理解及應用。教師需提高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和先進性,結合網絡互動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是新形式的教學模式應用,因此,教學中教師需自身提高擅于借助多媒體及多種交互式平臺網絡的優勢之處,使高中學生積累對于地理學科的情感與素材,從而直觀地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能力。尤其是在現代網絡信息化社會,教師應培養學生對于網絡環境中學習資源的檢索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應擅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其結合多媒體教學等網絡形式,進一步改進及創新教學方式,運用網絡資源互動模式,提高學生實踐檢索信息的趣味性和成效性,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及思維交流能力。教師還可巧妙地運用一些地理知識經典討論實例,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例如,在網絡環境之下,高中地理教師可建立一個以班級為單位的論壇或者新浪博客,以此為交流契機,讓學們廣泛參與到地理教學資源開發的過程當中來。教師可將BBS論壇中的資源設置由群體所共享,如在高中二年級人文地理的教學中,教師在“人口環境問題”課程即將講授之前,可在論壇上提前增設類似“人口的增長限度”等相關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交流,并在論壇自己在網絡上收集并整理后的相關資料。這也可作為學生真正接觸所學課程的預習階段,待教師開始講授課程時,學生已經過前期充分的網絡搜集資料的準備與交流階段,使其由此對已學知識具有更深的了解程度。
2.聯系網站資源,引發學生地理興趣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地理;融合類型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對于高中地理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使得高中地理教師紛紛開始將各種新型的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運用到地理課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極大的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為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促進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見,加強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融合類型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1.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學模式落后
由于大多數高中地理教師都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應試教育理念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再加上迫于高考的壓力,致使他們一直沿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得到體現,這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激發是非常不利的。例如,在對“大氣的受熱過程”這一課時的知識進行授課時,教師往往將大氣的受熱過程的相關知識點直接傳授給學生,然后要求學生記憶相關的知識點和考點,以便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缺乏對知識主動思考和獲取的過程,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學方法不當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性同樣體現在他們對地理知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上。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教師應采取差異化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夠確保地理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但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往往會對所有學生采取統一的教學標準、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導致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下”,教學效果不佳。例如,在對“地形圖的判讀”這一課時的內容進行教學時,很少會有教師充分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面對大量地形圖判讀知識時,部分學生會難以消化,進而打擊到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3)教師教學效率未能提升
在傳統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授課主要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能夠被動接受知識,并通過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以便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在這樣的地理課堂中,雖然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地理知識和應試技能,但學生真正能夠理解地理知識很少,這也是為什么學生一學就會、一做就忘的原因。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和強化所學知識,教師需要不斷重復的之前所教內容,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對“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這一課時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往往會將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人文地理差異和自然地理差異、長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活和生產方式的影響等知識點講解完后,就會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理解和記憶這些知識點,以此來應對考試。但隨著考試的結束,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記憶就會逐漸消失,教師在復習階段需要重復為學生講解,進而影響到地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2.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融合的意義
(1)有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傳統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難以得到有效體現。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則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使高中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的活潑生動,增強地理課堂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地理知識的思考和探索過程中,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有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
傳統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手段有限,教師只能夠通過教材中的插圖和教具進行輔助教學,而高中地理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這種教學方式顯然無法滿足地理教學的需求。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和復雜多變的地理現象,通過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以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進而有效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的發展。
(3)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
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廣泛應用,給傳統地理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同時信息技術的交互性也極大的增強了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促進了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的地理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課本上的文字和插圖進行地理知識的獲取,同時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直觀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化靜為動、由虛變實、化繁為簡,進而為學生主動參與地理學習和拓展學生探索地理知識和交流合作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促進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3.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融合類型
(1)地理信息技術與學習內容的融合
在《高中地理課程標注(2017版)》中明確提出“在高中地理課程內容結構中應納入地理信息技術相關內容,并作為一個選修模塊,具體包括地理信息系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遙感、數字化生存四方面的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掌握數字化生存的技能,并在日后學習和生活中學會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在地理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深化學生對地理信息技術的認識和了解。例如,在對《辨別地理方向》這一課時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地理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首先,教師可以將如何利用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辨別方向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辨別地理方向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然后,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利用GPS辨別方向和導航的實例,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地理信息技術的先進之處。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GPS的應用方式,讓他們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靈活的運用GPS解決實際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提升學生地理綜合運用能力。
(2)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教學工具相融合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很多抽象的地理概念,學生在對這些概念學習和理解時會存在較大的困難。而傳統地理教學手段和工具有限,不能很好的將抽象地理概念和地理現象呈現出來,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工具進行融合,共同輔助教學,增強地理課堂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重現地理現象、實時觀測地理數據等,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對地理概念進行理解,促進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對“地球的自傳和公轉”這一部分的地理知識進行授課時,由于這一地理現象是學生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地球自傳和公轉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說過于抽象,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這時教師就可以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工具相融合,先利用多媒體設備,采取動畫模擬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場景,然后再借助地球儀向學生講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和原理。通過這種直掛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對這一部分的地理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提升。
(3)利用學習軟件,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現狀來看,普遍存在信息化水平較低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部分高中地理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理解過于片面,認為信息化教學就是簡單的利用信息技術豐富知識呈現的方式和優化教學過程,將信息技術的應用停留在替代傳統教學工具和手段層面。實際上,信息技術不僅可以被運用到教師的教學過程,還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極大的便利。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信息技術與學習工具相融合,為學生的地理學習提供全新的方向和思路。比如,目前有很多地理信息技術軟件和平臺都具備監測地理數據的功能,教師就可以根據地理數據就真實的地理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地理實驗活動,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例如,Earth、Living等地理信息技術軟件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氣象要素和地理數據,如氣溫、相對濕度、風力等。高中地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相應的工具,實時捕捉校園的氣溫數據、風向數據和降水量數據等,并與這些地理信息軟件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和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將所學的地理知識和實際問題相結合,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和水平,而且對于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也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但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的融合并不是一種固定形態,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師辯證的看待不同融合類型,并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類型進行融合,這樣才能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將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促進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深化。
參考文獻
[1]孔德宇.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融合的類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24).
[2]韓玉紅.試論信息技術和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機融合[J].新課程,2020(42).
[3]李金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融合的教學實踐[J].當代教研論叢,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