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核心素養下的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3-09-18 17:07: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核心素養下的數學教學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人的認知發展由知識與能力兩個維度構成。知識可以無限擴展,能力也可以不斷提高,兩者之間有重要的聯系,但并不必然地對應。各科教師對自己教學的深入反思:學科核心素養到底是什么?我們的實際教學有沒有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有多少教學行為有利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又有多少教學行為有悖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柏拉圖說,“數學是一切知識的最高形式”,“一個學科,只有當它成功地運用數學的時候,才算達到了成熟的程度”,這體現了數學學科的工具性。但數學不僅是一種工具,也是一種思維模式,即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更是一種素養,即數學素養。那么,什么是數學素養?什么又是數學核心素養呢?
一、數學素養的培養
一般認為,數學素養是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基本思想方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思想方法)以及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比如,不少學生不再從事數學專業工作,數學公式、定理、解題方法早已忘記,但是深深銘刻在頭腦中的數學邏輯思維與數學理性精神卻隨時隨地發揮著作用,使他們思考問題全面而深刻,做事思路清晰、行為干練,這應該就是使人終身受益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從通俗的角度講,就是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東西。具體說來,就是能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有條理地進行理性思維、嚴密求證、邏輯推理和清晰準確地表達的意識與能力。從專業的角度講,指的是:主動探尋并善于抓住數學問題的背景和本質的素養;熟練地運用準確、簡明、規范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的素養;以良好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養;對各種問題以“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從多個角度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素養;善于對現實世界中的現象和過程進行合理的簡化和量化,建立數學模型的素養。
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本文試著從教學過程的維度,思考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過程一般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評價等幾個方面。
1.教學設計:體現“數學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活動”的價值取向
教學設計的價值取向,一般指知識取向(這里的知識是“與時俱進的雙基”,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與文化取向。知識取向的教學設計,是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其所關注的,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學生準確無誤地獲取知識――教師的職責是最有效地向學生傳遞知識,學生的任務是最大限度地從教師和教材那里獲得知識。文化取向的教學設計關注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是包括知識在內的整個文化。數學教學應適當反映數學的歷史、應用和發展趨勢,數學的思想體系,數學的美學價值,數學家的創新精神,等等。數學教學應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事實上,知識取向與文化取向是相互融合的,知識是部分,文化是整體,文化教育涵蓋了知識教育,兩者本身并沒有根本的沖突。“數學課程對于認識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都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因此,數學教學應當是以知識教學為核心的文化教學,是數學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活動。
2.課堂教學:追求思維與能力的提升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是數學的靈魂。沒有思維,數學就失去了生命與活力。以思維為基礎,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
3.教學評價:立足維度、梯度和相關度進行最優化設計
參與PISA研究帶給我們諸多思考和啟示,它不僅對北京市房山區的數學教育教學進行了科學的診斷,使我們認識到房山區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優勢和問題,而且對解決問題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對數學教育帶來了諸多啟示。
一、發現問題
參與PISA測試之前,房山區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生方面。房山區PISA2012與PISA2009測試結果相比較,數學成績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學生不僅正常的校內課堂學習時間處于很高的水平,而且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和課下學習時間也遠多于其他國家和地區。除此之外,參加單獨輔導或上課外班的學生,課業負擔較重。在閱卷過程中,從學生答題情況可以看出,房山區學生在獲取信息、解釋文本、思考判斷、圖表處理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
能力。
其次,教師方面。針對學生在數學測試中的問題,對照尋找教師在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通過深入調研、視導聽課、與一線教師座談交流,我們發現,教師在數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對數學全面深入的認識和思考,缺乏對數學教育理論的學習,缺乏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的知識,缺乏對學生有力的前期分析、缺乏整體優化意識,缺乏發現問題并進行設計研究的意識,缺乏運用課標的意識。對數學育人功能認識不夠,沒有充分地認識到數學教育在于啟迪學生心智,培養學生理性精神;對數學育人功能體現不夠,沒有體現以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為核心,以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理解數學知識的心理過程為基本線索進行數學教育教學,不能挖掘數學知識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思維、方法等。這些問題與學生在測試結果中的表現是一致的。
二、具體做法
1.依托項目,解決問題
根據學生PISA測試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在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結合房山區實際,房山區教委提出學習課標、研究教材、優化教法、指導學法的活動,并于2013年1月啟動了研究項目“借鑒PISA數學素養測試在數學教學中增強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尋求解決教師在數學教育教學和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我們的基本思考是在不改變中學數學教育教學課時的情況下,引導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設計上下功夫,做文章,把學生的問題盡可能在課堂上解決。
(1)課題研究的問題
針對以上多個角度的分析,我們提出本課題的研究問題:數學素養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中學數學教育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哪些數學素養的培養?中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數學素養的培養方法和途徑是什么?如何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2)研究的目標
對數學素養的認識方面的目標是:什么是數學素養?數學素養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什么?在數學教學中增強數學素養的培養的內容、途徑、方法上,通過實驗研究,提出在數學教學中增強數學素養培養的指導意見,并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方法。
(3)研究的意義、價值
①理論研究:理解數學素養的內涵與外延,其核心是我們常說的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弄清思維與能力之間的關系,深刻認識數學素養在學生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②實踐探索:探索中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如何增強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③認識數學的學科本質:學生對基本數學概念的理解對數學素養的培養有何重要意義?學生對基本數學語言的運用對數學素養的培養有何重要意義?學生對數學思維的感悟對數學素養的培養有何重要意義?學生對基本數學工具的運用對數學素養的培養有何重要意義?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把握對數學素養的培養有何重要意義?學生對建立數學模型的認識對數學素養的培養有何重要意義?
2.尋找抓手,解決問題
經過兩年時間的實踐探索,找到了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抓手―基于課程標準的數學單元型教學設計。
兩年來,我們依托“借鑒PISA數學素養測試在數學教學中增強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這一項目,以基于課標的單元型教學設計為抓手,進行研訓與教學實踐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既解決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又解決了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同時也滿足了研訓工作者與一線教師實際工作的需求。
(1)基于課標的單元型教學設計的重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教師理解課程標準的意義與功能,用好課標。經過歸納整理,我們把課程標準的意義與功能總結為:四個依據、一個基礎、三個體現、三個規定、兩個建議。
①四個依據:教材編寫、教學、評估、考試命題的依據。
②一個基礎: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③三個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的體現。
④三個規定: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
⑤兩個建議: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2)有利于數學教師依法執教、依標施教、依學定教
基于課標的單元型教學設計,可以幫助教師理解課標,將課標分解成課時教學目標;可以幫助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從整體上把握好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充分認識數學符號、知識、方法、思想、思維、能力、工具、模型等對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可以幫助教師設計好每一節課、每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幫助教師系統地設計教學,提升設計的優化意識等,做到課標、教材、學生、設計、評價的高度一致。以基于課標的單元型教學設計為抓手,可以解決教師在數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研訓工作的需求,做到依法執教、依標施教、依學
定教。
(3)有利于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
房山區是郊區的教育大區,學生分布地域廣,學校間差距比較明顯,將國家課課程校本化的任務比較艱巨。以基于課程標準的單元型教學設計為抓手,有利于將國家課程校本化?;谡n程標準的單元型教學設計,調動了教師參與研訓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師在數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滿足了一線教師對研訓工作的需求,引領一線教師在研中教、教中研,減少了課堂教育教學的隨意性,重視了課堂上對學生的即時評價,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與能力的提升。
3.初見成效
運用PISA評價理念,我們引導全區針對自己在數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數學教育教學,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教師的變化主要表現在:認識到了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性;有了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思考學法的意識;能夠利用基于課標和學生的單元型教學設計從整體上設計數學教育教學;認識到了數學教育教學中知識生成過程和學生思維過程的重要性,能較好地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認識到了數學語言、思想、方法、模型、工具的重要性,它們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基礎,讓數學教書育人的理念更明確。
學生的閱讀能力明顯提升;數學學習不再只依賴老師,學生能夠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自學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解釋文本、思考判斷、圖表處理等能力明顯提升,一部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了。
此外,經過一年的研究,教師經歷了研究的過程,學會了研究的方法,收獲了研究的成果,體會了成功的快樂。
(1)理清了數學素養的主要內容
對基本數學概念的理解:數學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是訓練學生思維的良好載體;對數學思維的感悟:比較、類比、抽象、概括、猜想、驗證,其中概括是數學思維方式的核心;對數學語言的運用:數學語言是數學交流與表達的工具;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把握: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和靈魂;對數學工具的運用: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 對建立數學模型的認識: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途徑。
(2)基于課標的數學單元型教學設計與實踐案例
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完成了《高中數學基于課標的單元型教學設計案例》(必修2-2,2-3)、《高中數學基于課標的單元型教學設計實踐案例》《初中數學基于課標的單元型教學設計實踐案例》,于2014年12月印刷成冊,深受教師喜歡。
總之,在參與PISA測試長達6年的時間里,我們吸收了PISA評價的先進理念,站在國際公認的測試評價角度,全面診斷了房山區數學教育教學,找到了區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并且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解決了一些影響房山區數學教育教學發展的問題,使房山區數學教育由“粗放”到“激越”的發展過程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我們的數學教育教學的理想是引領我們的數學教師認識數學學科的本質,提升學生數學素養;引導我們的數學教師把數學課堂當成既教書又育人的主陣地,能給我們所有的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和一副能謀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13—0040—01
新課程背景下開展數學教學創新設計必須符合教學規律,必須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總的步驟和要求是:創設問題情境提供知識背景展示思維過程培養數學能力提高數學素養。新課程的實施核心是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傳統教育注重強調教師的傳授,鼓勵學生經過艱苦努力、反復練習而達到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重視不夠,學生學得比較被動。所以,轉變教學觀念,把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重視學生親身實踐,給學生提供探索空間,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在自己已有經驗基礎上主動構建的過程等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很有現實意義。
一、數學教學設計要將數學的文化價值滲透其中
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設計,應形式多樣,要注意新理念、新內容在高中數學教學設計中的特殊處理。例如,算法是新課程中新增加的內容,但與舊教材中的某些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也非常密切。因此,教學設計中,應將算法初步知識與函數、數列、三角、概率、實際問題等知識點進行整合。這樣做,可以從學科的整體高度和思維價值的高度考慮問題,可以揭示數學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使教學達到一定的深度。同時教學設計素材的選取,要體現突出算法的思想,同時還要使學生經歷回顧模仿、探索、程序框圖設計、發現、操作等過程,從而體會算法思想的本質特征。
二、數學教學設計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素材要簡單易懂、切合實際
創設問題情境時,所需素材的選取首先要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讓他們愛上數學。其次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與其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素材,讓學生通過情境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的概念、結論以及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同時還要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
三、數學教學設計要符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規律
進行教學設計,要關注相關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同時還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學生實際的同時,教學設計要有發展性、前瞻性。不要因為高中數學課程內容劃分成了若干模塊,而忽視相關內容的聯系。為了培養學生對數學內容聯系的認識,在教學設計中,必須將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相互溝通,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數學教學設計中,其內容的呈現應注意反映數學發展的規律,以及人們的認識規律,體現從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則。例如,在引入函數的一般概念時,應從學生已學過的具體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和生活中常見的函數關系抽象出一般函數的概念和性質,使學生逐步理解函數的概念。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創設恰當的情境,從具體實例出發,展現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使學生能夠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歷數學發現的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還可以通過設置具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激勵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并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和理解。
識深度,把新數學觀念、數學與其它學科的結合性體現在教學內容中。筆者以為,初中數學創新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主要在于問題情境、實踐活動、開放教學等三個方面設計的創新。現作一粗淺的探討分析。
1.初中數學創新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
1.1 重視問題情境的設計
數學問題情境的設計是有效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遵循主動、有效的原則,采取靈活多樣的策略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建立數學模型,培養創新思維。
[例1]在有理數的教學設計中,為幫助學生理解負數的概念,了解負數源自身邊的現實生活,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教材,輔之多媒體教學,設計以下幾個例子,讓學生探討。
(1)零上10℃,它比0℃高10℃,可記作+10℃,而零下10℃比0℃低10℃,用數學符號該怎么表示呢?
(2)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用數學符號該怎么表示它們的海拔髙度呢?
(3)向南走100米與向北走100米,收入2000元與支出200元,用數學符號該怎么表示呢? 問題情境有層次,又聯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理解、掌握負數的概念和應用將會水到渠成。
[例2]“字母表示數”一節課,可設計一個游戲性的猜謎問題情境:讓學生把自己的出生月份乘以2,加上10,加上全家小于10的人口數,點學生名,教師準確猜出其出生年月及全家人口數。學生頓時來了興趣,對老師的“神通”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紛紛問老師是怎么推算出來的。這時老師開始點題,引入新課,告訴學生學了用字母表示數后及整式的加減后,謎底就會揭曉,學生將會會很快進入老師創設的情景。
當然,問題情境的設計也必須重視數學史料的補充與介紹,諸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設計中介紹數學回文詩,“巍巍寶塔高七層,點點紅燈倍加增.燈共三百八十一,請問頂層幾盞燈?”以使單調的數學題變得饒有情趣。
1.2 重視實踐活動的設計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數學實踐活動的設計,畢竟它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教學。數學實踐活動的創新設計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與數學活動方式.別于傳統的教學設計,又具有挑戰性和個性特色。
這種實踐活動設計,更多地體現在學生學習空間圖形的學習過程,包括對圖形的觀察、操作、歸納和類比等。實踐內容的呈現可以采用 “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與解釋——應用與拓展——回顧與反思”的方式進行教學。
[例1]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可以舉例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建立 “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斜靠在墻上一個長為20米的梯子,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16米,它的頂端下滑2米后,底端將水平滑動多少米?
[例2]某汽車的車牌被前面的物體擋住,但從地面的水面上可以看到車牌的影子。你能從影子中確定該車的牌照號碼嗎?此題考查軸對稱概念和空間觀念,聯系實際生活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3]在教學《平面圖形的鑲嵌》一課時,教師可設計先出示平面鑲嵌圖案供學生欣賞,觀察學校教學樓的地面、墻壁、天花板的形狀,引導學生分析圖案的組成. 具體分三個步驟:圖案欣賞——探索多邊形在鑲嵌中的作用——制作鑲嵌圖案,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的實際生活應用。
1.3 重視開放教學的設計
數學教育教學的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際上就是一部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史。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將傳統的封閉型教學轉變為開放式教學。開放式教學的實質,就是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實踐中主動發現、想象和探索,從而培養和提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數學素養。
[例1] 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教學,基于有理數的加法比正數的加法范圍擴大,會出現負數,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設計開放式教學方式并采用轉化思想,引導學生在認識加法意義的基礎上歸納出有理數加法法則,學生將很快接受。
[例2] 在圖形變換的簡單應用一節課設計中,可以設計一個開放題,要求學生利用等圓、全等三角形、線段各兩條設計圖形。
在給足時間的前提下,學生的創新潛能將得到開發,表現出極強且有獨特的思維力,給出的答案也會讓人大跌眼鏡。
綜上所述,數學創新教學設計是改革傳統備課的方式,也是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果、獲得最大效益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國富.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6,6:23-25.
[關鍵詞] 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教師;學生實際;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程實施的不斷推進,新的課堂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入進行。在新課程實施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最為關注的是如何搞好課堂教學設計。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方法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部分作出整體安排的一種構想。簡單通俗地講,就是你想把學生帶到哪里去?你怎樣將學生帶到那里去?你這樣做能將學生帶到那里去嗎?也就是說,教材設計是在實施教學之前就要對目標、過程和評價作出的構想與設計安排。落實到具體環節上,就是我們常說的,在備課活動中要備學生、備目標、備任務、備過程和備評測。新課程由于教學理念的變化、教材系統的變化、培養目標的變化,因而,對中學數學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就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對教師提出了學習的要求
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關鍵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好與差與教師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可以說,課程改革的成敗與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關系。這就是說,中學教師必須迅速走進新課程,理解新課程,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改進原來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改變課堂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課程意識,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而要實現這一提高,首先應從學習開始,從學習教學設計,特別是從學習設計理念著手。
教學設計受教師的設計理念的制約,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即教師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是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進行的。這就要求從教學設計上體現教師及教學設計的服務功能、服務地位的根本轉變,要求教師更新理念,實現角色轉變,使課堂教學從統一走向分散,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發展為主,從以講授、接受式為主走向以引導學習自主學習為主,讓教師從“知識的化身”、“權威的象征”中走出來,走近學生,關注過程,設計以促成學生有效學習為目的的教學活動?;蛘哒f,只有觀念更新了,才能有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設計。
二、對教學目標設計的新要求
要做好教學設計,必須先明確教學目標是什么。即明確你想將學生帶到哪里去。按布魯姆的觀點:教學目標是教學中師生所預期達到的教學效果和標準。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根本指向和核心任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
《綱要》提出學科教學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原來的《數學教學大綱》相比較,“三維”目標在關注知識的結果目標的同時,更注重對過程目標的關注和對學習者——學生的關注,目標更加人文化,更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感受和體驗。教師在數學教學設計中,應特別關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出的過程性目標,著力研討如何通過數學教學設計實現以下這些過程性目標: 轉貼于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
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
經歷運用數字、字母、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的過程。
三、數學教學設計應注重生活背景與學生實際
實際上,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與認知能力各不相同。而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方式,就是讓學習者有可能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展開學習活動。因此,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內容的出發點。教學設計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和認知特點,為不同學生的學習留足自主學習的機會和發揮想像的空間;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分層要求,分層布置作業;在教學設計活動中,減少同樣的結論,完成相同的任務。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個性發展與共同進步,這就要求教師了解學生。
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營造相關知識學習的學習環境。創設情境、設計活動應從學生身邊熟悉事物出發,讓學生在相對熟悉的氛圍中去探究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探究知識的方法。
除了新課程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提出的上述三點主要的新要求外,新課程對中學數學教學設計還在注重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培養,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勇于探索,不斷實踐,尋求數學教學設計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
[2] 趙國忠.透視名師課堂管理[M].浙江: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6.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課程標準;情境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要求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并且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實際上,課程改革以來對于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探究一直在嘗試。所謂高效課堂是指通過有效、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而且能夠達到較高教學目標的課堂。高效課堂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能夠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且能夠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提升教學實效性和課堂教學的社會效益。從現實來看,雖然打造高效課堂的呼聲很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著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這需要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重視。那么,如何才能夠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呢?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直面問題,明晰打造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必要性
新的小學課程標準指出,處于義務階段的小學數學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其目標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適應學生差異性,使學生人人都能夠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人人在數學學習中都能夠獲得發展。這體現了小學數學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也符合新時期教育要求。但是從現實來看,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一些問題。
1.角色不明確,教師權威性太強。新課改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要求要以學生為中心,即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要圍繞學生需求和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還是在“壟斷”課堂,堅持教師權威性,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太少,導致學生在課上比較被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這往往使課堂氣氛壓抑,甚至出現“死氣沉沉”的問題,這肯定會影響課堂教學實效。
2.培養目標單一,不符合新理念要求。素質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要立足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落實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也就是要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全面融入教學中。然而就現狀看,雖然大多數教師也在努力做出調整,但部分教師往往只追求知識的落實,瞄準在學生“分數”上面,而對于學生能力,特別是方法引導和價值觀引導關注不夠,這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
3.對新課改理念把握不準,存在形式主義。新課改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強調要有效參與課堂,發揮學生主體地位。部分教師認為應該多讓學生進行活動,結果課堂上各種活動“泛濫”,導致課堂秩序混亂,教學的實效性不強。特別是有些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太適應,在活動中成為“觀眾”,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這些現實問題勢必會影響教學的實效性。構建高效課堂是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目標,也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途徑。它能夠使傳統課堂煥發生機,使學生真正“動起來”,體現數學課堂的生命力。同時,以學生為中心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內在潛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通過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能夠有效解決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二、課前精心準備,充分備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上課前的準備,教師備課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師上課的質量。所以,要想課堂上推進有序,扎實落實,課前的備課準備必須要充分、全面。
1.備課要備課程標準。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是課程實施的綱領性文件,是教材編寫以及開展教學的依據,也是評價課程的指南。同時,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課程的性質、數學教學要達到的目標、教學的內容,都提出了具體的教學要求和評價建議。熟悉課程標準,并且深入研讀課程標準,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強大且準確的方向,減少了教學中的無用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備環節。
2.要備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居于核心地位,是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于學情才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備學生首先堅持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在備課環節,教師要針對學生層次差異注意分層教學,既要關注學生整體,也要顧及特殊學生,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能夠有所發展。其次,要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和學習能力,因為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根據學生已知積累再到新知識的學習更容易實現知識的銜接,降低學習的難度,便于學生接受新知識。
3.要備教材。小學數學教材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主要依據和參照,也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呈現。對教材要靈活應用,用教材教數學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應用好教材需要認真地研究教材,要在課程標準理念要求下來解讀教材,把握好教學方向,厘清重點、難點。要注意換位來閱讀教材,也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具體解讀教材內容,預估學生學習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對教材進行整合、取舍,這樣就能夠使教學設計更加契合學生需求。還要把教材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梳理好,從整體上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知識體系;抓好局部與細節,特別是教材中的圖片、旁注文字、提升語等,融入教材應用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輔助教學作用。
三、課上抓好細節,扎實落實
高效課堂的構建主要是在每一節數學課上,也就是每一節數學常態課要上好,保證質量,扎實地完成教學目標。
1.從興趣著手,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氛圍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公共情緒狀態,它是影響課堂教學推進的重要因素。事實證明,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智力和陶冶學生情操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從學生興趣出發來營造良好數學學習氛圍,可以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來給學生呈現多樣化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同時,要重視教師自身的感染作用。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要保持良好的教學心態,也就是教學熱情去感染、同化學生。同時,要注意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親其師才能夠信其道,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來關心學生,要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用師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成為學生值得信賴的“大朋友”。這樣,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會沒有心理負擔,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科學習中。
2.優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實效。教學有法但是教無定法,而貴在得法。根據新課改的理念要求,廣大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刺激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內驅力,提升學生學習實效。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法。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如生活情境、游戲化的情境、實物演示情境來給學生營造有利于學生體驗探究的平臺,更好地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做中學,實現由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飛躍,這會使學生印象深刻且積極性高,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在個體上存在著學習能力上的差異,難免會因為個體能力的局限無法解決問題。這時,應用小組合作模式,能夠通過“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進行分組,讓學生去影響學生;同時,組與組之間的競爭還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重視習慣引導,提高學習效率。小學數學學科有其內在的學科特點,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效果也與其學習習慣密切相關。要想使學生在課堂學習別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多樣的活動學習中有收獲,一定要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一定要真正發揮課堂教學主導者的角色,不能一味放任,而是要在學習方法、注意問題、活動效率等方面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提醒,保證學生能夠圍繞教師教學設計來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四、重視課下,及時總結、鞏固
課堂教學的高效不僅僅是學生在課上認真地聽、高效地學,最為關鍵的是教學的目標得以達成,學生真正收獲了知識,并且提高了能力,也就是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有效提升。這需要把課堂教學的要求由課上延伸到課下,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總結梳理,實現對知識的鞏固,這樣才是真正達成了教學預設。這需要數學教師要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在課堂教學完成后及時進行教學評價,要從教師授課和學生聽課兩部分進行總結與思考,這對于優化教師教學非常有幫助。同時,鼓勵學生之間互評和學生自評,自己去發現和解決問題。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適量的作業,通過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去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效。作業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除了書面作業,可以適當安排動手作業,消除學生做作業的枯燥感,優化作業效果??傊谛抡n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進而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是我們的重要目標。這需要廣大教師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當前小學數學影響課堂效率的問題,從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出發,精心地設計,認真扎實地落實,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羅信榮.中學體育教學課堂氣氛重要性的探討[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
[2]王東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加強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3).
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發展縱向深入的應然需求,數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數學課堂教學出現“價值虛化、目標弱化、內容窄化、實施僵化”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有悖于“以學生為核心”課程理念的踐行,而且桎梏數學本質凸顯,嚴重弱化了數學的育人功能,影響了生師學科素養和教學質量提升。基于問題解決,不少人士都積極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究。江蘇省洋思、東廬中學和山東省杜郎口中學探索的自主教學模式,既能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力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盡管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論文、案例數以萬計,但因山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師資水平相對薄弱,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導縣域初中教師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進教改、學改經驗,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尚需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旬陽縣地處陜南山區,轄22鎮,現有初中、九年制學校29所,初中數學教師200余名。一直以來,我們以校本研修為抓手,立足縣情,大膽實踐,開拓創新,總結出“行政推進、統籌資源、校際合作、活動引領”的校本研修經驗和“三模四載”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間,在充分調研分析新課程實施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申報立項安康市“十一五”規劃課題《新課程實施中初中數學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探尋出“創新課標教材學習方式、啟動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資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等三項策略,引領全縣數學教師積極建構人文化生態課堂,推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由“講堂”向“學堂”轉變,努力探尋課堂教學與遠程教育資源的最佳切合點,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努力嘗試將學科的學術形態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態。經過反復探索求證、篩選提煉,構建了具有開放探究特點、能充分體現“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諧的“三部五環”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消除了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盲區和死角,極大地增強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構了覆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資源庫。然而,由于參研教師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學環境等良莠不齊,致使成果生成參差不齊、普適性受限、新型教學模式運用效度受阻,難以適應課標教材變化和縣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要求,如何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創新學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實化研修價值、強化研修目標、深化研修內容、活化研修策略,解決課堂上“過于追求熱鬧,忽視教學績效,過于倚重現成資源,忽視個性化創新,導致學生課業負擔加重,數學素養有所降低”等問題,已成為數學學科校本研修進一步深化的客觀訴求。
本課題研究是對《新課程實施中初中數學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點圍繞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和課例研究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引導縣域初中數學教師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進教改、學改經驗,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索具有縣域特色的輕負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助推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整體優化,促進師生數學素養質性提升。
本課題主要研究義務教育第三學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課堂教學”就是把學生按照年齡和程度編成有一定人數的班級,教師根據國家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按照學校制定的課程表進行分科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坝行Р呗浴?,即:有效果的計策、謀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學策略,即: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所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 “有效課堂教學”(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紀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并在杜威實用主義教學影響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核心指向為“有效”,即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下運用一定教學策略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獲得預期效益的最優化,使師生雙方都能獲得最大進步與發展。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經驗,建構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模式框架和各類課型課堂教學模式,引領學科教師突破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預設與實施低效化瓶頸,促使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步入規范、高效的快車道。
2.探索符合課改理念要求,能強力推動學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課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領學科教師圍繞課堂教學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專業發展。
3.探索建構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有利于初中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數學學習方式,助推學生在“善學——樂學”的軌道上良性運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的課程理念得以優效落實,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4.不斷完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與管理機制,推動高效課堂建設持續發展。
1.研究優化初中數學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六課型課堂教學設計有效性模式。建立覆蓋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優質資源庫。
2.研究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學習策略,探索優化初中數學課堂學習方案設計與實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數學課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課例研修質量有效
策略。4.研究構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資源運用與管理長效機制。
1.研究假設:針對傳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設計中存在問題,建立科學、系統的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操作體系,加強教師現代教育理論與技術培訓,改革課堂教與學行為,建構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模式,促進師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高。
(1)構建“三部五環”課堂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所涉及的六類課型教學設計進行統攝性研究,從而規范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設計針對性、有效性。
所謂“三部五環”教學模式,即按照“教學設計問題化,教學過程活動化”要求,以問題為載體,活動為依托,以整體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實現“學、思、習、行等智力條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條件”達到高度統一。終極指向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按照“問題誘導、自主探究、交互評價”三個部分橫向展開,具體實施則按照“導、探、變、結、展”五個環節縱向延伸,從而架起“教學內容、教師、學生”之間的交互橋梁,揚 “生命靈動”之帆、行“知識探秘” 之船,體現在文本上,則按 “問題情境”、“師生互動”、“設計意圖及媒體運用”三欄并行、橫向貫通,且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導)——問題誘導,探究新知(探)——變式訓練,鞏固新知(變)——全課小結,細化新知(結)——推薦作業,延展新知(展)”活動序列展開。從而支撐起課堂教學的基本架構,是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優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為有效課堂學習引擎式 “學習指南”,既規避了因預習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又符合以學定教理念,層遞性問題序列利于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過程,在發展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與教學設計有效對接,不僅有利于減負增效,而且有利于學科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
(3)案(課)例研究模式為學科教師深度關注課堂教學細節優化提供了操作要領和技術支撐。
本課題研究以學生自主發展為目標,以人教版教材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助推初中數學教師施教水平提升和專業化發展為重點,探索適合初中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和學的模式。
1、調查法。采用問卷、訪談等形式,診斷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
2、行動研究法。以實踐研究為主,動態研究優化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3、綜合運用文獻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等方法進行研究。
采用 “統一要求,嚴格標準;分校承擔,責任到人;加強引領,通力協作;分步實施,循環遞進”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溝通的研修共同體。本課題以縣師訓教研中心組織由片校學科教研(聯)組長、學科骨干教師和有代表性初中學科教師全員參與的研修共同體,共同研究課堂教學有效策略設計、跟進實踐、優化提升。
2.聘請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學科專家,成立由縣域初中數學教學骨干教師參與的指導小組,負責課題研究策劃指導、流程監控。
3.在課題組指導下,縣、片、校數學教研組圍繞總課題,開展子課題研究。
4.邊研究邊改進,因需開展課例研究、課堂觀察、難題會診等系列活動,推進課題深入研究。
(一)課題研究時限及階段劃分
本課題研究計劃用三年時間(2012.9---2015.9)分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12.9——2013.7):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法和文獻法。重點工作如下:
(1)擬定調查問卷,對全縣初中數學教師和有代表性的學校學生進行調研,撰寫調研報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確定研究框架,完成課題申報立項。
(3)召開課題開題會,進行子課題研究任務分解,完成實驗校的布點。
2.實施研究階段(2013.9——2014.6):本階段主要采用文獻法、行動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和比較研究法,重點工作如下:
(1)課題負責人編寫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設計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參研人員按照統一要求分課型編寫相應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導學案樣例。
(2)各子課題負責人在總課題的引領下,根據各自的子課題研究方案,分年級、按章節開展優化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編寫實踐研究,聚焦課堂,開展學案導學實驗探索,并在比較實踐中修改完善。
(3)修訂《旬陽縣初中數學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暨學科資源整合管理辦法》,制定《旬陽縣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
(4)完成中期研究報告。
3.總結完善階段(2014.7——2015.7):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法、文獻法和行動研究法,重點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分冊形成課堂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匯編,撰寫結題報告,申請結題。
(2)整理校本教學設計案例、制作課堂教學實錄光盤、總結實驗經驗、撰寫實驗報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應任務。
4.應用推廣階段(2015.9——):本階段以行動研究為主,輔之于文獻法、調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陽縣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暨學科資源整合管理辦法》和《旬陽縣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實踐探索、修改完善、優化提升,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實現優質教學資源普及共享。
(2)按照“個人申報,片校篩選,縣級展評”的程式,組織優秀成果評推,特優成果推介參加上級成果評選。
略
1. 成果預期
(1)建立完善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題教學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設計策略,有效實施策略,有效管理與評價策略。
(2)建構描述性概念課、推導型概念課、習題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活動課等六種課型課堂教學模式。
(3)建構導學案設計基本框架和學案導學實施策略。
(4)修訂完善初中數學課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導教師圍繞課堂教學效益提升,有效開展課例研修。
(5)形成覆蓋初中數學學段的課堂教學資源庫(包括:章節教學設計、課件、導學案)。
2.成果呈現方式
(1)階段性成果
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基本現狀調查報告
②《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實施方案
③《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報告
④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窺(論文)
⑤《初中數學學案導學課堂教學實錄》(光盤)
⑥《太極探航——初中數學課
堂教學有效策略指南》(教與學系列成冊)⑦《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報告
⑧《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索論文、敘事、反思集》(裝訂成冊)
(2)最終成果
①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窺(論文)
②《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結題報告(報告)
③《太極探航——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指南》(見階段成果)
本課題研究是在縣師訓教研中心的統一領導下進行的,本中心及時成立由中心主任擔任組長,課題負責人及各初中教研聯片組長校校長為成員的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課題研究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協助課題負責人做好參研教師的選定和研究進程的督察。成立由課題負責人擔任組長,主要參研教師為成員的課題研究實施組。課題負責人具體負責課題選題、申報立項,負責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參研人員的選定,負責子課題選定及任務分解,承擔對片校參研教師的業務指導,負責對課題研究技術路線的跟進調控。各片區數學教研聯組協助實施組負責轄區所承擔研究任務完成情況的過程督查、成果收繳、展評遴選、匯總上報等。各中學、九年制學校的學科教研組長或帶頭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務外,負責組內任務分解、收繳、審核、修改與上報,所有初中數學教師(年齡在45歲以上的可通過“青藍共進”方式結對協作)參與既定成果的優化完善。各中學、九年制學校不僅要進一步確立校長第一責任人地位,充分認識課題研究在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動學校內涵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強管理的“觀念點撥”、“心靈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設法為參研教師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進學科教師真心實意地、積極主動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視、認真對待,積極擔當參研教師的支持者、服務者,體會教師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專業造詣、人格魅力感召教師、吸引教師、帶動教師積極前行。
附:課題研究組織機構
(1)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
__
(2)課題研究工作實施組
__
充分利用聯片研修工作機制和網絡平臺,進行廣泛宣傳,促使數學教研組長明確職責、認識到位,充分發揮其引領拉動作用,確保此項工作扎實有效運行。通過專題培訓、提供資訊、難題會診等引導學科教師認識到生源日漸銳減、人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現實需求日漸強烈、教師準入政策日漸拓寬等現狀,迫使教師不得不發展,不能不發展,形勢逼人、時不我待,教師應充分感受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在促進自身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等引領教師認識到本課題研究是實現課堂教學整體優化的有效載體,是促進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積累專業知識、磨練專業能力、明確研修方向、豐富專業智慧、塑造專業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將聚焦于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上,從而增強參研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研修時效性。
課題負責人定期通過網絡平臺和實踐跟進等為教師提供資訊服務,做到“六個及時”:及時通過網絡平臺提供咨詢或資訊服務;及時發現、遴選推介優秀研究成果,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及時征集、匯總、求證、解決問題;及時組織過程性監控和展評引領;及時向上級專業網站、新聞媒體、報刊雜志推介優秀作品;及時引導學科教師在規范中優化,在優化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華,在升華中發展。帶領學科教師在辛勤中收獲智慧,在矯正中收獲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