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體育鍛煉的研究
時間:2023-09-18 17:07: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生體育鍛煉的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體育鍛煉 青少年心理健康 重要性
一、研究目的
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競爭性的增強,使得家長和社會對青少年的期望水平愈來愈高,高中生長期的心理壓力困擾會導致各種心理障礙和行為異?,F象的產生。本文選擇了“體育鍛煉與高中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這一專題研究,旨在對造成青少年心理壓力的誘因及其解決方式進行調查分析,并比較廣州和北京兩地的異同點,以探討不同社會環境和生活方式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并分析了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不經常參加者在心理壓力的誘因和困擾程度上的差別,進一步探討體育鍛煉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積極作用。以便尋找有助于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徑。
二、研究方法和對象
1.問卷調查法。本研究采用張小燕博士提供的“青少年的生活情況問卷調查”對京廣兩地的2009名青少年進行調查(該調查問卷已被社會和體育科研部門認可)。共發放問卷2009份,回收1968份,回收率達98%。去除無效問卷32份,有效問卷1936份,內容效度為8.43,問卷調查效度較高。為保證問卷調查的信度,通過對136位學生像個兩星期的反復測驗,r=0.957,(P
2.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相關書籍和期刊以得到豐富文獻資料及理論依據。
3.數理統計法。調查所得數據全部輸入計算機并采用SPSS統計處理軟件程序進行分析處理。
4.測試對象。北京4個城區的普通中學,從高一到高三年級的1040名16-19歲的學生,廣州地區的969名16-19歲的學生,共計2009名測試對象。調查中我們將那些每周除體育課之外,還參加體育活動2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受試者列為經常運動群體,不足上述要求者為不經常運動群體。對這兩類群體進行測試分析對比。
三、結果與分析
1.京廣兩地青少年心理壓力的誘因及其困擾程度對比。我們根據當前的社會現狀將有可能給青少年帶來心理壓力的種種因素歸納為12種,即1.家庭,2.學業/功課,3.考試,4.同學關系,5.師生關系,6.朋友關系,7.生理問題,8.金錢/經濟,9.個人前途,10.情感問題,11.環境污染,12.黑社會。讓受試者根據每種因素對自己心理的困擾程度由輕到重進行回答,將回答的結果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現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按地區來看,北京和廣州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壓力的人均在80%以上。從困擾程度來看(表1),除了環境污染一項北京學生得分高于廣州之外,其余項均是廣州學生得分高于北京。兩地前3位誘因完全一樣。
表1 青少年心理壓力的幾個主要誘因對比
2.參加體育鍛煉與心理壓力誘因及其困擾程度的比較。通過對青少年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情況的調查,將受試者分為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者和不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者兩個群體。表2是北京地區1040名青少年不同運動群體心理壓力困擾程度的比較情況,可看出在12項壓力誘因中有9項是不常參加運動群體的壓力困擾程度高于運動群體,并在前6項主要誘因上呈現出顯著性差異。
表2 北京青少年中運動與不運動群體主要心理壓力困擾程度對比
表3是廣州地區969名青少年不同運動群體心理壓力困擾程度的比較情況,可看出在12項壓力誘因中有10項是不常參加運動群體的壓力困擾程度高于運動群體,并在第1、2、3、4、6、7、9項主要誘因上呈現出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參加體育運動對青少年心理壓力的緩解和減輕有積極的作用。因此,經常合理地參加體育運動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發展。
表3 廣州青少年中運動與不運動群體主要心理壓力困擾程度對比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1)北京和廣州兩地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普遍存在心理壓力。在困擾程度上廣州青少年略高于北京青少年。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誘因是考試、學業、個人前途、家庭、金錢和環境污染等;(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青少年其心理壓力明顯低于不經常參加者。
2.建議。(1)全面滲透、全方位推進。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構建一個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2)學校應適當增強青少年體育運動鍛煉,促使其身體和心理能夠正常、健康地發展;(3)學校除了注重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還應全面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增強青少年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姚本先:《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梁燕:《青少年心理健康藍皮書》[J].檢察風云,2006(8);
[3]歐陽霞:《青少年性心理發展的性別差異探析》[J].青少年研究,2005(1);
[4]胡宜華:《青少年心理健康探究》[J].科技信息,2007(6);
1.1研究對象
該研究選擇蘭煉一中,蘭煉二中,師大附中3所高中院校,涉及3個年級,隨機抽取男女生共20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高中生課外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分析與研究的資料,通過互聯網絡檢索CNKI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庫等,了解和掌握近年來高中生體質健康相關的研究結果與信息。
1.2.2問卷調查法
研究對象隨機抽取不同年級男女生共200人,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82份,其中有效問卷154份,男生93份,女生61份,問卷有效率為77%。1.2.3數據統計法通過Excel對所回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討論與分析
2.1蘭州市高中生參與體育鍛煉現狀
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中,男生占7%,女生占14%;每周課外體育鍛煉時間2h以上以男生居多,女生大多集中在1~1.5h;球類體育項目喜歡程度,男生占74%,女生占39%;其他項目喜歡程度,男生占20%,女生占37%;自發性課外體育鍛煉,男生占73%,女生占46%;在有無必要參加體育鍛煉調查中,男生占81%,女生占65%。
2.2造成這一現狀的影響因素(如表1)
2.2.1學生方面
就學生而言,自己本身對課外體育鍛煉的認可及家長老師對其影響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課外體育鍛煉時間及強度。13%的同學認為課外體育鍛煉沒有必要,其主觀態度上對體育鍛煉持排斥意見,將嚴重影響其課外體育鍛煉狀況。14%的同學由于自身身體生理因素,遠離課外體育鍛煉,這其實也是其主觀認識上對體育鍛煉的誤區。此外,學生的課外鍛煉動機不同,同樣會導致其課外體育鍛煉結果不同。動機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動力源泉,是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行為活動的內部動力,包括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的沖動,或企圖達到的目標等。體育活動動機是促進一個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部動因。經調查顯示,高中生課外體育鍛煉動機占比中,增強體質占65%,考試達標占57%,休閑娛樂占25%,體育求知占14%,緩解壓力占28%。不難看出,高中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層次的。增強體質與考試達標排名前兩位,說明高中生認識到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有利于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同時體育成績關系到評優,畢業等。因此,學生特別在意這一點,這也說明高中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存在著一些誤區,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不清,忽視體育鍛煉的真正價值意義。
2.2.2學校方面
學校運動場地的局限性,運動項目的局限性,重智輕體及校內體育活動形式內容偏少都影響著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學校場地設施是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物質保證。學習運動場地設施的類型、狀況和規模,都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組織形式、活動方式等。由于學校場地的局限性,導致運動項目種類單一,學生興趣調動不起來,對體育鍛煉喪失積極性,調查顯示,48%的學生認為運動場地的局限性有礙于其課外體育鍛煉,46%的學生認為由于運動項目的局限性無法滿足其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因此,這兩個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課外體育鍛煉。此外,學校為提高學生升學率,對文化課要求嚴格,輕視體育課的現象也比比皆是。學校體育課工作開展不到位,文化課課時侵占體育課課時,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在時間上無法保證,直接導致學生不重視體育鍛煉。校內體育活動形式內容偏少,氛圍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的氛圍是學生在鍛煉活動中的情緒特征所表現的體育行為。校方對體育的重視程度與管理方式,體育教師的教學和課外運動訓練對學生施加的影響,及班主任、輔導員對體育的態度和體育活動的組織能力等,直接影響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此外,高中生不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與其缺乏老師運動技能的指導有一定的原因。缺乏運動技能理論方面的指導,實踐將會盲目沒有目的?,F行高中生教學課程中,體育教學課的課時很少,沒有理論指導,沒有時間實踐,學生體會不到鍛煉的成果和樂趣也大大影響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調查研究顯示,蘭州市高中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態度良好,但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不容樂觀,其有待改善。影響蘭州市高中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對課外體育鍛煉重要性認識不足,場地設施條件有限,學習壓力,家長與老師的支持態度及學校組織活動偏少等因素。
3.2建議
關鍵詞 高中生 生活方式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高中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末期,他們身體的各器官及其機能正逐步達到成熟的水平,是身體發展的定型期。就高中生體質監測數據來看,現階段,他們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尤其表現在中學生生活方式方面,高中生的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直接威脅他們的身心健康。
1 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高中生生活方式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訪談法。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影響
生活方式(Lifestyle),是指人們生活活動形式,它包括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不良的生活方式則會使人的生活枯燥消極,身體和心理出現疾病。
2.2 現狀與分析
2.2.1 日常行為習慣的調查與分析
表1結果顯示:96%的學生起床時間集中在7點之前, 47.2%的學生起床時間集中在6點之前,46.1%的學生起床時間集中在6~7點,且隨著年級的增長,起床時間集中在6點之前的學生比例升高,起床時間集中在6~7點的學生比例降低。
高中生上學交通方式的統計結果顯示:乘車上學的學生比例占67.2%,步行和騎車上學的學生比例僅占32.8%,且隨著年級的增長,前者比例升高,后者比例降低。
高中生晚上做作業時間長短統計結果顯示:晚上做作業在1h以內的學生占7.5%,在2h以內的學生占50.3%,在3h以內的學生占34.7%,還有7.5%的學生做作業時間在3h以上。且隨著年級的不斷提高,學生做作業的時間逐漸延長。
2.2.2 飲食的調查與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有12%的學生偶爾不吃早餐,6%的學生經常不吃早餐;吃早餐的時間相對集中在6~7點,早餐地點相對集中在家里,騎自行車上學的學生中有50%是在騎車路上,部分學生在公交車或學校里。晚餐的時間集中在19~20點。有60%的學生在飲食中會注重營養,但在一日三餐中,能夠真正做到營養均衡的學生占4%,女生比例相對較高。
2.2.3 睡眠的調查與分析
高中生晚上睡覺時間統計結果顯示:只有3.3%的學生在21點之前睡覺,50.8%的學生在21~22點睡覺,高達38.6%的學生在22~23點睡覺,還有7.3%的學生在23點之后睡覺,在22點之后睡覺的學生中,高三學生占很大比例,且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習壓力加大,睡覺時間延后的比例逐漸增加。
高中生平均每晚睡眠時間長短統計結果顯示:每晚睡眠時間在8h上的學生比例占17.3%,6h~8h的占51.9%, 6h以下的占30.8%。8h以下的學生中高三學生占83.3%,且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睡眠時間逐漸縮短,睡眠質量逐漸降低。調查顯示,5%的學生經常熬夜,10%的學生偶爾熬夜,當考試臨近時,30%的學生出現失眠的癥狀。高中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睡眠時間應保持在8h以上,綜上,長時間的睡眠不足已使學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2.2.4 體育鍛煉的調查與分析
高中生作為一個生機勃勃的群體,有強烈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欲望。調查顯示,70%的學生喜歡參與體育鍛煉,學校每周安排三次體育課,沒有一節課都不上的學生;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度和時間進行統計:每周參加體育鍛煉兩次以上的學生比例占71.7%,每周參加體育鍛煉2~3次的學生比例占43.6%,每次鍛煉時間在半小時以上的學生比例占52.8%,剩下47.2%的學生每次鍛煉時間在半小時以下。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每次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明顯縮短。高中生現在的體育鍛煉頻率和時間明顯滿足不了學生本身的需求。
3 結論
(1)不科學的飲食時間、地點和方式,不合理的膳食,導致了高中生消化不良,營養不良,影響了高中生身體生長發育。(2)體育鍛煉時間和頻度的較低,致使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心肺功能下降,誘發各種疾病的出現。(3)高中生學生學習壓力不斷增加,致使學生的厭學情緒上升,精神高度緊張,心情焦慮不安。(4)高中生睡眠時間嚴重不足,睡眠質量不高;上學交通方式以乘車為主,且比例不斷加大。(5)眼睛長期處于視疲勞狀態,近視的學生比例不斷增加,眼鏡度數不斷增高。
參考文獻
[1] 孟濤,葉文博,黃敏.高中生頸椎病發病率的調查[N].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4-2-11(3).
[2] 蔣麗娟.深圳市1998-2002年學生常見病調查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5.26(4):301.
[3] 孫揚.青少年體質健康素質的現狀及對策[J].人文論壇,2008.16(9):88-89.
[4] 蔣斌,何江.344名重點校高中生睡眠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8):384-387.
論文關鍵詞:人格特征;體育鍛煉;身心發展
論文摘要:時高中不同性別學生的體育鍛煉運動量及人格狀況進行調查。從心理學角度對在高考壓力下的高中學生的人格現狀和體育鍛煉的關系進行時比分析,探討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與體育鍛煉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體育鍛煉不僅能幫助學生減輕高考壓力,而且對形成學生健康人格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特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局面的出現,市場對人才的要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過去的數量型轉為當前的素質型,這就給專門培養人才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給高考增加了更激烈的競爭性,過去的學生爭取考上大學,現在的學生爭取考上名牌大學,同樣是優勝劣汰,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等對他們寄予厚望,高考競爭必然使高中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么,在這種壓力下他們的人格現狀如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對促進高中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怎樣?這些研究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一,我們可深化對學生在學業壓力下的人格特性的認識,壓力給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能取消,就應該認識它、分析它,探討應付的辦法;第二,教師、家長可依據學生的人格現狀,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為此,本文以PARS.3《體育活動等級量表》和YG.WR人格量表為測量工具,對高中學生進行研究,以探討體育鍛煉與學生人格特性的關系。
1 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河南省漯河高中、駐馬店高中、信陽高中等省重點高中參加2002年全國高考的學生2380人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l問題測試法:采用YG.WR中學生人格量表(修訂本)測試。測試方法按YG.WR中學生人格特性標準化程序進行,并對測試說明加以解釋,使學生明確測試目的,給予積極合作。該量表包含12個人格特性,又可歸納為情緒穩定性(抑郁性、情緒變化、自卑感、神經質)、社會適應性(主客觀性、協調性、攻擊性)、向性(活動性、細致性、思考的向性、支配性、社會的向性)3類,把測試分轉換成標準分,在PC微機上用SSPS8.0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處理。
1.2.2體育運動量測試法:運用武漢體育學院運動心理學系修訂的PARS一3《體育活動等級量表》調查與評定被研究者參加體育鍛煉的水平與等級。量表PARS-3是從參加體育鍛煉的強度、時間、頻率3個方面來測試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運動量=強度×時間X頻率,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該量表經梁德清等人使用的結果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重測信度為0.82。
采用兩套量表對學生進行測試時,要求必須按統一的規定認真完成,后經統一計分標準處理,有效試卷2216份,其中男生1530人,女生686人,總有效率93.2%。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高中學生人格特性水平差異分析
根據研究要求,首先對樣本中男、女生YC.WR水平進行對比(見表1)。結果顯示:男生在抑郁性、神經質、社會向性3個因子的均分低于女生。經檢驗兩者存在著非常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女生抑郁性、神經質、社會向性上的人格品質水平明顯低于男生。
2.2高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運動量水平分析
根據《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具體要求,及其有關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規定,本文將高中學生體育鍛煉運動量分為小運動量(≤15分)、中等運動量(16—34分)、大運動量(≥35分)3個等級。從測試結果看(見表2),高中學生普遍存在運動量水平偏低。小運動量(即小強度的不太激烈的,時間在30分鐘以內的頻率為每周l一2次)竟達到43.1%。尤其是女生,平時體育鍛煉水平達到大運動量的只有14人,占被測女生的2.1%,而小運動量者466人,占被試女生的67.9%,針對高中女生體育鍛煉水平低下問題,我們作進一步跟蹤調查發現,由于受場地器材不足的限制外,主要是她們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并且主觀上認為鍛煉身體占用了學習文化課的時間,歸根到底還是來自高考的壓力。
2.3高中學生體育鍛煉與人格特性水平的比較分析
為了分析高中學生體育鍛煉與人格特性水平之間的關系,將本文的大運動量與小運動量組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平時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YG.WR中的各因子平均分普遍高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經統計檢驗,在抑郁性、情緒變化、神經質、社會的向性等項因子上,兩者之間存在著非常顯著性的差異。這項研究結果表明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高中學生人格特征水平明顯低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見表3)。
為進一步探討并論證體育鍛煉與人格特性水平之間的關系,本文又把高中男、女學生的運動量與其人格特性水平結果分別進行比較分析(見表4)。調查結果認為1平時不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男、女高中生,YG.WR中的各因子平均分普遍高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者。經統計檢驗,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與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男生之間在自卑感、活動性、支配性、社會的向性等項因子上存在有顯著性差異;而兩種情況下的女生在抑郁性、情緒變化、神經質、支配性等項因子上存著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男、女高中生其人格特征的總體水平明顯低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男、女高中生。
總體上講,高中學生的主要人格特征的趨向是:經常抑郁,情緒易變化;盡管很相信自己的能力,特別有較高的學習能力,但愛擔心,顯得煩躁不安;他們精力充沛,做事認真細致,好思考問題,但社會的適應能力差、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高中學生在激烈競爭的高考壓力下,人格特征受到一定的影響,但積極的、適宜的體育鍛煉能調節他們緊張的心理壓力,促進他們的進取精神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團結友愛、互相合作的姿態。
3 結論
3.1研究表明,在高考壓力下的高中學生12個人格特性中,抑郁性、情緒變化、神經質、社會的向性等特性表現較差,相對攻擊性、主客觀性、活動性、細致性、思考的向性、支配性等特性表現較好。
3.2本研究通過對高中生男、女不同性別人格特性水平的對比分析,發現高中女生在抑郁性、情緒變化、神經質等因子中的平均分高于男生,兩者之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這一結果證明女生在抑郁性、情緒變化、神經質3項因子上的人格品質明顯低于男生。
關鍵詞: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9—0164—01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重要組織形式,也是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通過對我市部分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為提高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質量提供策略。
文章就山東省壽光第一中學、壽光市第二中學、壽光市現代中學的高中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分析比較法進行研究。
從表1中顯示,高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個性為主要目的,同時也與調劑生活相聯系。從表2中顯示,有56.77%和32.81%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很重要和重要。統計數據表明:高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目的是明確的,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是良好的。這與學生的自身需要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還說明學生已認識到了體育的價值和功能,這正是他們參加課外活動的主要原因。
從表3可以看出,有30.20%和51.04%的學生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很感興趣和比較感興趣,但不感興趣的女生明顯多于男生。之所以女生不感興趣是由于女生喜靜、怕羞、愛美、不喜歡有身體對抗及項目相對“枯燥”的運動項目,更喜愛具有娛樂性特點的項目。如果體育鍛煉的客觀條件與她們主觀愿望出現差距,她們希望的鍛煉條件沒有得到主觀滿足,那么她們思想中的主觀思想傾向可能轉入消極狀態,就會對參加體育鍛煉沒興趣。
分析表明淮坊市高中體育鍛煉情況較差,學生鍛煉意識不強,學校對體育的重視也不夠。根據以上調查我們分析得出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學生學習壓力大
通過研究調查發現在緊張的期末期中階段的時候,有36.24%的高中生選擇了在復習階段從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另外56.35%的高中生選擇了在復習階段很少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影響高中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原因是學習負擔重、沒時間.雖說有的學校也安排課外體育活動課,但大多都是徒有虛名,基本上成了考試科目的輔導課. 學生在放學回家后受到家長嚴格監督,學生必須按照家長的意志行事,即使雙休日也不例外. 不是看書就是參加五花八門的輔導班、補習班,有的家長還為孩子聘請了家庭教師,高中生的課余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的.他們承受著超負荷的學習壓力,所以在影響因素中排第一位. 另一方面,缺乏場地器材也是影響高中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
二、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從調查結果來看, 學校對子女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大多數處于漠不關心態度 ,導致學生受學校教導影響,認為這說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和興趣的培養與學校的重視程度有密切關系。學校對體育設施的缺乏同時也說明了這一點。
三、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識不夠
它主要指的是對體育有目的、意義、作用和功能的認識水平,在學校教學中我們往往重視的是學生身體方面的內容而卻忽視了其精神方面的內容,造成他們對體育意識的淡薄。
學校體育是多功能、多目標的系統工程,要實現學校體育的全面優化就要強化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管理。 建立有領導、體育教師、班主任、學生組成的監督管理體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領導重視程度
各學校要將課外體育鍛煉列入學校工作計劃,提高對體育鍛煉組織領導. 嚴保勤人數、嚴保鍛煉質量,嚴格要求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值“崗”到位. 各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早操、課間操和課外體育鍛煉的考核與獎罰辦法.
二、鼓勵學生參與鍛煉,提高體育鍛煉意識
由于缺乏對體育運動參與意識而常常被動的,受支配的參與,這樣的參與在體育活動中是很難感受到體育所帶來的快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對體育運動產生消極的抵觸的情緒而漸漸的對其失去興趣。所以體育教學要注重體育知識和運動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結合一些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來進行引導,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促使他們去關心體育,逐步培養他們的體育意識,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會讓學生更加喜歡體育運動,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
關鍵詞: 高中體育教學 體育態度 體育行為 徐州地區
2007年4月29日“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啟動,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用3年時間,使85%以上的學校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使85%以上的學生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格等級以上,掌握至少兩項日常鍛煉的體育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生活習慣?,F在已經過去5年,面臨升學壓力的高中學生,體育生活是否已經得到重視,高中體育工作是否擺到應有的位置,高中生體育課程、體育活動是否得到保證?體育態度是指個體對體育活動所持有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表現。它是個體在長期的社會環境影響下,從一定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中習得的,一旦掌握就會對個體的體育參與行為及其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調查分析高中生體育態度、體育行為現狀及兩者的相互關系,從中探討高中生體育生活的影響因素,發現高中生體育生活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發展高中生體育生活的對策就顯得尤為必要。
1.研究對象與方法
筆者隨機抽取徐州市十所高中(徐州一中、徐州七中、邳州運河中學、邳州二中、邳州四中、新沂一中、新沂二中、新沂三中、睢寧高級中學、樹人中學),各校均隨機抽取120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對徐州市高中生的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現狀進行研究。
2.結果與分析
2.1體育態度概念
體育態度是個體對體育活動所持有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表現,它是個體在長期的社會環境影響下,從一定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中習得的,一旦掌握就會對個體的體育參與行為及其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
2.2高中生體育態度的分析
2.2.1高中生體育態度的總體分析
參照許多學者的《鍛煉態度量表》,依據體育態度的認知評價、體育態度的情感體驗和體育態度的行為傾向三個方面制定三個(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分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級評分計分方法進行研究。對高中生體育態度的總體量化分的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高中生總體體育態度分值表
認知評價均值第一,且占認知評價總分值的86.6%。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均值相近,情感體驗均值占情感體驗總分值的75.4%。行為傾向均值占行為傾向總分值的73.5%。表明高中生體育態度的認知評價處于優良水平,高中生體育態度的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處于良好水平,所以高中生體育態度總體處于良好水平。
2.2.2男、女高中生體育態度的分析
對男、女高中生體育態度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量化分進行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2。
表2 男、女高中生體育態度分值檢驗表
男、女高中生體育態度的認知評價P
2.2.3不同年級高中生體育態度的分析
對高一、高二、高三學生體育態度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量化分進行統計(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年級高中生體育態度的分值檢驗表
高一與高二的學生在體育態度的認知評價上(P>0.05),差異不顯著;在情感體驗上P0.05,行為傾向上P>0.05,差異都不顯著。高一與高三的學生在體育態度的認知評價上P
2.3高中生體育行為的分析
2.3.1高中生每周體育活動次數的調查分析(體育課、早操、課間操除外)
高中生在每周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體育課、早操、課間操除外)的選擇上,一次也不或選擇一次的為50人,占總人數的4.4%;選擇兩次的為375人,占總人數的32.8%;選擇三次的為473人,占總人數的41.4%;選擇四次及以上的為244人,占總人數的21.4%;統計結果表明:大多數高中生(3次及以上)每周都去參與體育活動,只有很少的高中生(一次也不或者1次的為50人,占總人數的4.4%)很少參與體育活動。統計結果是很讓人欣喜的。
2.3.2高中生每次參加體育活動時間的調查分析(體育課、早操、課間操除外)
高中生在通常每次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體育課、早操、課間操除外)的選擇上,選擇0~20分鐘的為222人,占總人數的19.4%;選擇20~40分鐘的為455人,占總人數的39.8%;選擇40分鐘~1小時的為326人,占總人數的28.5%;選擇1小時以上的為139人,占總人數的12.2%。統計結果表明:大多數高中生每次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都能在半小時左右,每次鍛煉效果有保障。還有一部分高中生(選擇0~20分鐘的為222人,占總人數的19.4%)每次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較少。
2.4高中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的相關分析
對高中生體育態度與高中生每周體育活動的時間統計總合(每周次數×每次時間)進行雙變量相關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高中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相關檢驗表
檢驗結果如下:高中生體育態度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與高中生體育行為沒有顯著性相關(P>0.05)。高中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不一致,體育態度只是體育行為的心理準備,并不能決定體育行為。
3.建議
3.1由于高中生對體育的認識不夠,很多高中生沒有形成正確的體育態度認知評價,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高,建議全社會都要重視高中生體育態度認知評價的培養,家庭、學校、社區要發揮各自的優勢采取必要的方法和策略提高高中生的體育態度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體育態度認知,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體育運動。
3.2由于高中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學習時間緊,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不多,體育活動帶給自己的愉悅感受就相對較少,建議全社會重視高中生的體育生活,切實關注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把對高中生體育的重視和智育的重視放在同等的位置加以考慮,這就要求全社會共同努力,協調一致地采取相應的方法和步驟,其中要考慮體育和高考升學制度的結合,完善高考升學制度,還高中生真正有效和寬松的體育生活環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中體會樂趣、體會成功、放松身心,培養他們對體育的情感體驗。
3.3除了高考升學壓力抑制了高中生體育活動的意向外,體育教學內容沒有吸引力、教學形式單一,課外活動沒有很好地開展都是值得反思的地方。學校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體育教師要把課上得生動,滿足學生的身心需要,注重培養學生體育態度的行為意向,把學生引導到體育活動中。
參考文獻:
[1]苗志剛.辨識體育態度及其在形成過程中的致力點[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2003(4):47-49.
[2]武泉華.太原市高中學生體育態度現狀的研究[J].山西師大教育碩士論文???,2004(6):231-233.
[3]卓威.江蘇省新沂市高中學生體育態度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5).
【關鍵詞】 現狀分析 終身體育意識 有效培養 策略
一、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現狀分析
由于受到應試制度的影響,所以學校在體育教育方面給予的的引導不夠正確,再加上學生也從沒想過加深對體育的認識,認為活動或娛樂就是體育,于是我國高中生對體育的認識普遍膚淺,未能充分理解體育鍛煉的價值與意義,掌握的體育知識十分有限,自然也就不利于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長期以來只重視對學生進行身體和技能方面的訓練,在體育運用能力、體育意識以及體育鍛煉習慣方面的培養通常都比較匱乏。高中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薄弱,其主要原因之一便在于他們未能充分認識到終身體育的重要性。高中生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升學壓力,因此許多高中生都會選擇放棄體育鍛煉而將此時間用于文化課的學習。另外,許多高中生對體育鍛煉都是一時興起,缺乏鍛煉恒心,這樣便不利于良好體育習慣的養成。由此可見,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體育鍛煉方面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沒有良好的鍛煉習慣,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與自覺性,終身體育意識淡薄。
二、高中學生實施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主觀上高中學生對終身體育認識程度不夠。對體育鍛煉的目的、意義以及鍛煉價值認識程度不夠,更不懂得終身體育的重要性。另外怕苦、怕累、意志差也成為當代中學生不愿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原因。客觀上是由學校體育發展趨勢及高中體育與健康新課標性質決定的。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為根本宗旨,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當今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趨勢。
三、加強高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能力的培養
高中階段是進行終身體育教育的最有利時機。學生走向社會,能否繼續經常地從事體育鍛煉,最根本取決于自身的終身體育意識,而一個人的體育意識的程度決定終身體育的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我們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運動能力的培養,在我們的教學中,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終身受益。在高中體育教學加強學生興趣培養的同時,要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體育健身的基本方法。還應大膽放手,使學生多途徑、多渠道地培養自覺獨立地鍛煉身體的能力和積極組織和參加群體體育活動的能力。同時教師在體育課的教學設計上應該力求讓學生們渴望參與其中。在教學中對學生舉一反三的啟迪。用終身體育觀轉變學生的體育態度,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意識。使學生對終身體育的目的、意義、作用和功能有全面的理解
2、獨立鍛煉身體的能力,這是學生自學和自覺鍛煉能力的體現,在我們的教學中,往往只強調利用練習時間和強度來有效的鍛煉學生的身體,而忽視了學生自覺能力和自覺鍛煉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個體能力的培養。如何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怎樣練,練什么,這是所有體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課題。我們知道,終身體育是貫穿人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沒有教師,更沒有體育課的條件下,根據各方面的條件自主進行的。因此教學中應當在有效的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怎么樣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項目,怎樣去適應環境,學會如何根據年齡特點選擇練習項目,怎樣去練習、學習,如何自覺獨立地從是新項目的鍛煉以達到自身的需要,這才是我們對學生獨立鍛煉能力培養的關鍵所在。
3、加強意志品德的培養,體育意志品德是體育意識的能動方面,使學生自覺地參與體育項目,并在確定的目標支配下,克服行動中的障礙、困難,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依賴性逐漸減少,根據目的做出意志決定水平不斷提高,中學生意志水平從盲目性向自覺性、選擇性不斷發展。當學生意識到一個人的成功有賴于自己的健康和必須從是體育鍛煉時,就能自覺的克服困難,表現出較高的意志水平。有的學生意志力較差,與他們缺乏自覺而遠大的、正確的主導動機有直接的關系。然而中學生行動動機的多樣性與穩定性時常交織在一起,以多變性表現為主。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意志的穩定性逐漸發展,多邊性就逐漸減少。研究表明,高一年級是學生意志力迅速發展的時期,幫助學生認識體育需要,激發動機,加強體育意志力的培養,對體育意識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對學生進行自覺性和自制力的培養,果斷性與堅強性以及勇敢頑強的意志的培養來實現體育意志品德的養成教育。
4、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在體育教學中,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有很多。但隨著現代化多媒體教學逐漸滲透到各學科里,多媒體也引進到體育教學的課堂,體育方法的改革也隨著教學教育現展而緊跟時代不斷推陳出新。我們要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手法相結合。如教師在一節課中交替使用講解示范演示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合理交叉使用結合,呈現出多樣性。因此,豐富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所采取的手段,使學生為被動鍛煉變為主動鍛煉,從而獲取更多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全過程,使他們從小喜歡體育,樂于體育。 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了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并形成習慣。
5、讓學生學會“一技之長”,培養娛樂能力,終身與體育為伴。高中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體育專長,結合學校實際,在教學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學會“一技之長”,教師重在技術指導。課堂中切忌為了教動作而一味地教動作,寓教于樂才是最好的方法。有時候我們的教學中往往忽略了體育的娛樂作用,因此體育運動樂趣中的文化價值的教育日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如快樂體育模式的出現,日益顯現出它的生命力。我們的教學要把體驗運動樂趣、把握運動特點、創設娛樂情境,作為培養娛樂能力的主要目標,并在運動中尋求樂趣,獲得滿足。
6、體育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的培養。隨著現代教育教學媒體的進一步普及和先進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欣賞高水平的運動比賽和體育運動運動項目的表演,日益成為現代中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花樣滑冰、藝術體操、體育舞蹈、以及一些戶外極限運動等。都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的情感體驗。因此探討體育欣賞和鑒賞水平的能力培養是我們進行終身體育教育教學面臨的新課題。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和終身體育的不斷發展,要求我們在體育教學中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參與運動,充分發揮實踐課的功效外,擴大鍛煉身體和學習的范圍,做到課內外結合,全方位、多渠道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綜合能力和體育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終生鍛煉習慣的培養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呂樹庭.試析影響中學生“終身體育”的因素.中國學校體育.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