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管理成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由于各個領域對于風險所關注的重點不同,所以,關于風險的認識也就不盡相同,一般來說,風險可以看做是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的偏離[1]。所謂預期結果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基于人類趨利避害本能上的,即人類心中所期望的結果;另一種是指科學意義上的結果,如統計學。所謂偏離是指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可能發生不一致的情況,偏離的方向分為有利的和不利的偏離方向。高職教育校企合作風險是指在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校企雙方合作的實際情況與預期目標發生偏離。它可以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是指由于某種全局性因素引起的預期目標偏離的可能變動,且無法通過管理進行分散和規避,主要指政策風險、市場風險等;非系統風險是指由于個別的、具體的因素而引起的預期目標偏離的可能變動,主要指內部管理風險、教學質量風險等,可以通過系統的全面的科學的管理進行分散、轉移和消除。
概括來說,校企合作的風險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客觀性。客觀環境的復雜性、社會的發展性和學校與企業等主體認識的局限性,決定了校企合作的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決定校企合作風險的許多因素都是相對于風險主體而獨立存在的,并且在一定條件下使得風險由可能轉化為現實。對校企合作風險的管理應以承認其客觀性為基本前提,從而加強對風險因素的系統性管理,統籌兼顧,以最大化地消除風險。第二,不確定性。源于校企合作雙方內部或外部的某一事件的發生具有可能性即不確定性,該事件會影響校企合作目標的達成程度,既可能產生積極影響,也可能產生消極影響,或兩者兼有。這種不確定性往往是復雜的、多元化的,使得風險主體無法準確預期自身和外界環境的未來以及校企合作的成效。第三,相對性。校企合作風險的大小是針對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的風險主體而言的。對不同的校企雙方來說,完全相同的風險因素產生的風險大小可能是完全不相同的。
因此,校企雙方應具體地結合自身狀況和客觀環境綜合分析,完善管理策略和應對機制,這是進行校企合作風險管理的基礎。第四,對稱性。風險和收益對于校企合作主體來說同時存在,一般來說,所面臨的風險越高,所要求的風險補償即收益就越高。承擔風險是取得收益的必要代價,所得收益是對承擔風險的補償。在校企合作中,應把握適度原則,只有適當的風險對校企合作才最有利,它有助于激發校企雙方潛能,使雙方在各展所長中進行優勢互補,在風險管理中獲得最大收益。風險過高或過低對校企合作都是不利的,低風險通常意味著低回報,對校企雙方,尤其是以逐利為目的的企業來說,動力的缺乏容易導致合作停滯不前、難以維系;雖然高風險往往伴隨著高收益,但也蘊含著更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因素,一旦風險由可能變成現實,不僅會導致校企合作的破裂,還可能會對校企合作的雙方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二、校企合作風險的主要類型及成因分析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由于校企合作的雙方或一方未能履行合作協議所規定的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從而給校企合作雙方或一方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對大多數高校和企業來說,信用風險幾乎存在于所有的校企合作中,而企業是引發信用風險的主要方面。從投入產出比來看,人才培養需要長期投資教育,投資周期較長、成本較高,而教育效果的時滯現象,使得企業的短期內投入遠大于產出。此外,企業的逐利性導致其比較注重短期既得利益,故而多數企業在合作的過程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為達到短期利潤最大化的目的不惜以降低校企合作質量為代價。
2.產權爭議風險
由校企合作雙方在投入方式上的差異及投入的難以量化導致的在產權保護和產權歸屬上產生沖突的風險[2]。在校企合作前期,產權爭議主要受到利益預期、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期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內部環境、成本控制等,后期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產權的歸屬和利潤的分配。同時,合作協議模糊不明及合作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也是產權爭議產生的重要原因。一旦發生爭議,校企雙方沒有明確可依的合作協議和事前的相關文件、解決方案等,使得分歧難以化解,甚或矛盾加劇乃至訴諸法律。
3.共同利益風險
在校企合作的中,由于雙方的共同利益得不到滿足而引發的風險,常與信用風險交織并發。資源依賴理論認為,組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沒有任何組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是能夠自給自足的[3]。共同利益是校企合作的基礎,只有校企雙方的需求都能在一定程度得到滿足,其合作才能延續和發展。一般來說,企業希望在校企合作中滿足下述幾方面的需求:未來穩定的企業用工來源、技術支持、員工培訓、引進先進的技術、合作科研開發和贏得社會聲譽等[4]。而學校在校企合作中,希望通過與企業共同建立實訓基地和引進企業高級人才來校講學等途徑,解決學生的實習問題,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課程體系的完善等。在合作中,如果雙方的需求無法滿足,則合作將難以維系,風險就極易發生。
4.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潛藏于校企合作制度、內部程序等各個方面,風險發生概率極高,因此應該加以重視。大多數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合作協議空洞模糊的問題,對合作所必須的具體實施細則和內部程序的制定不重視,對參與人員的職責分配、校企雙方利益分配的界定不明確,對合作期間的成效反饋機制、參與人員管理機制和風險監控機制的建立不完善,校企合作缺乏系統的管理,呈現表面化、功利化的態勢。而良好的校企合作的建立需要合理完善的程序指引和制度規范,這其中涉及如何協調校企之間的利益分配、如何保證主要參與者積極履行職責、如何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能動性等。
5.學生安全風險
學生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出現傷亡事故引發的風險,這類風險發生概率雖小,而一旦發生,尤其是死亡事故的發生,校企雙方的態度會出現很大轉變,通常會由積極主動變得冷漠推諉,給校企合作帶來沉重打擊。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在于校企雙方缺乏安全意識,對學生缺少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在于校企合作雙方責任劃分不明確,且缺乏風險規避、風險轉移等風險管理機制。
三、校企合作風險管理程序
1.確定風險管理目標
目標是行動的綱領,校企合作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確目標,這是校企合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校企雙方通過合作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因此,制定目標時應先考慮雙方的利益訴求,然后在雙方利益盡可能最大化的基礎上尋求平衡點。校企合作的目標往往是多元化的,包括維持合作的長期存在,創造校企雙方的雙贏局面,最小化校企合作的風險代價,防止可能造成的學生傷亡事故等。風險管理目標是一切風險管理決策和行動的核心依據,它使得風險管理計劃成為一個整體問題,其中涉及的每一項具體工作都是這個整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2.識別并評估風險
識別并評估風險是校企合作風險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風險管理工作的成效如何主要取決于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校企雙方應各自抽調出熟悉校企合作項目情況的專家、高級管理人員等組成風險管理委員會,對校企合作所面臨的具體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并利用歷史損失信息和數理統計方法對所識別的風險進行量化評估。風險評估包括評估潛在損失頻率和潛在損失程度兩個方面,主要用于對風險的定級。用潛在損失頻率對風險加以定級,特別是在無法取得精確資料的情況下,可以對損失頻率進行粗略估計,分為幾乎不會發生、不大可能發生、頻率適中、肯定發生四個等級。在校企合作中,因此更多的是用潛在損失程度進行定級,由于損失程度往往是影響校企雙方回報的關鍵性因素,主要分為三個等級,致命風險、嚴重風險和一般風險。對校企合作風險的有效識別和合理評估,有利于管理者全面掌握風險信息,并為風險管理后續工作的進行奠定基礎。
3.制定并實施風險管理計劃
在風險評估工作結束后,風險管理委員會必須選擇最適當的應對風險的方法或綜合方案,制定風險管理計劃,其核心在于面臨不同的風險應采用不同的可行性方法。當風險是內生時,即校企合作面臨的是可控風險,委員會應及時排查合作漏洞,通過明晰合作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細化合作內部程序來規避操作風險。當風險不可控時,利用合作協議轉移并分散風險便成為委員會風險管理的合理選擇,其實質就是風險的補償措施。即當風險事故一旦發生,將損失的一部分轉移到合作雙方以外的第三方身上。例如,為實習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計劃只有付諸實踐,才能產生應有的成效。因此,計劃的實施是風險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依賴于風險管理委員會和校企雙方工作人員的密切配合、及時溝通和信息共享,這樣才能將風險管理落到實處,促進合作目標的達成,否則風險管理只能停留于表面、流于形式。
4.評價并反饋風險管理成效
【關鍵詞】醫療風險管理;分級;醫療糾紛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4-8824(2009)-07-0105-03
“醫本仁術”,自古以來,醫療承擔著救死扶傷的重大使命,履行著治病救人的崇高職責,醫師享有懸壺濟世的“救命恩人”的盛譽。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權利意識的高漲和法制秩序的建立,特別是在2002年4月1日起,人民法院審理醫患糾紛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后,醫患糾紛案件數量猛增,使醫療陷入了尷尬。所以,加強醫療風險管理工作成了醫療機構的重要工作。
醫療風險管理是指醫療系統有組織地、系統地消除或減少醫療風險對患者的危害和經濟損失的活動。建立完善的醫療風險管理組織系統,能夠增強醫療風險管理組織系統的內在能力,保證分級管理有效運行。醫療風險管理組織根據臨床、醫技科室所存在的醫療風險的不同程度,制定出醫療風險分級管理制度,提高醫務人員自覺防范醫療風險的意識和解決醫療糾紛的能力。
醫療風險管理組織系統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為決策層,由醫院院長和副院長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從醫院整體的角度出發,批準醫療風險管理目標,明確各個醫療風險管理人員的角色和職責,認真審核由管理層或風險管理部門提出的重要醫療風險議題和計劃決策,并定期審核,批準風險管理措施,根據醫院自身情況制定相關的醫療風險管理制度等。
第二層為管理層,是指由醫院各直屬部門的最高領導組成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其中可由一名熟懂風險管理業務的副院長擔任委員會主席和由有關專業風險管理人員組成的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部門的核心職能是風險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報告;而風險管理委員會的職能是根據風險管理部門提供的信息,做出經營或戰略方面的計劃和決策。
第三層是執行層,由醫院各部門下屬的各科室領導組成,同時可根據各科室的特點、條件和需要,建立風險管理小組。其主要職責是:了解本科室各方面醫療風險情況,收集本科室的各種醫療風險信息,總結歸納并上交管理層,同時認真執行上級管理部門下達的指示、命令和措施,及時處理科內的醫療風險防范和糾紛。
第四層是操作層,是指本科醫務人員,操作層的主要職責為:根據醫療風險的整體目標和分解的具體任務計劃,認真作好本職工作,不觸犯危險因素,減少導致風險原因的出現,避免醫療風險的發生;配合上級搞好醫療風險的調查和研究,保證醫療風險信息的真實;認真貫徹醫院領導下達的指示、命令,相互協作,并將醫療風險損失控制到最低。
臨床科室是醫療風險管理的關鍵部門,既是醫療風險管理組織的執行層又是操作層,臨床科室之間的醫療風險度是不同的。準確、科學界定臨床科室的醫療風險度是做好醫療風險管理的基礎。為了加強醫療風險管理,區別對待醫療風險和不同的臨床科室,針對性管理,準確評價抵抗醫療風險的能力,增強臨床科室自覺防范醫療風險的意識。我院自2005年開始,實施臨床科室醫療風險三級管理辦法,取得了一定效果,達到了降低醫療風險發生率和醫療風險成本的目的。
1 操作方法
醫療安全風險等級標準,進行醫療風險級別認定。通過分析醫院在實現其未來戰略目標的醫療服務經營過程來識別可能出現或已經存在的醫療風險的類別、形成原因及其對醫院的影響,根據醫務人員的自我發現、他人提醒、內部檢查、執法監督部門的檢查發現,管理層對醫療風險的定性分析,剖析問題的性質和發現根源,確認風險性質。
根據前五年統計的醫療糾紛發生率、因醫療糾紛發生的經濟損失情況、發生糾紛后補償額度、科室收治的病種易出現危重病情的發生率、醫療工作的危險程度等將部分手術風險高的科室界定為一級醫療風險科室;醫技科室和少部分內科科室界定為三級醫療風險科室,其它科室均為二級醫療風險科室。每年根據科室開展的技術風險情況、實際發生糾紛的原因和新增科室,由科室提出調整醫療風險級別的申請,經管理層批準,報院學術委員會研究決定是否準予進行調整。
2 確定不同風險級別的考核要求
對醫療安全進行量化考核,對醫療風險度不同的科室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建立詳細的指標體系,確定不同風險級別的科室可以發生醫療投訴、醫療糾紛的例數和發生經濟損失的額度進行量化考核。
實行醫療安全獎“一票否決制”,規定自然年度內各級風險科室申報醫療安全獎的否決標準。各級醫療風險科室發生的醫療糾紛和經濟損失達到以下相應的條件時取消年終科室醫療安全獎的參評資格:
一級風險科室:累計經濟損失5萬元及5萬元以上,或全年發生醫療糾紛3起。
二級風險科室:累計經濟損失3萬元及3萬元以上,或全年發生醫療糾紛2起。
三級風險科室:累計經濟損失1萬元及1萬元以上,或全年發生醫療糾紛1起或醫療投訴3起。
3 討論
3.1 臨床、醫技科室的醫療風險度不一致,年度“醫療安全獎”評選和質控考核時只有一個標準,難以體現臨床科室的醫療風險控制管理成效。
臨床專業由于專業不同,每天面臨著大量的患者和患者家屬,要對各種疾病進行分析、診治的同時,要履行各種告知和溝通,對患者的疾病要直接作出診斷并制定切實有效、安全廉價的治療方案,并保障治療連續進行;而醫技科室大都依據臨床直接為臨床服務,所提供的輔檢報告也僅供臨床醫師參考使用,其醫療風險度明顯低于臨床科室的醫療風險度。
臨床手術科室包括進行介入治療的科室,需要經常進行有創操作,其醫療風險度又顯然比常規用保守方法治療疾病的非手術科室的風險度高,非手術科室雖然有時也經常進行一些有創檢查,但一般情況下,有創檢查的創傷相對于有創治療的創傷要小得多。越是醫療風險高的科室,防范醫療風險的措施越多,防范意識越強。通常在年終表彰醫療安全先進科室的評選過程中按照一個標準,沒有客觀、公平地對待風險度和醫療風險發生率進行評估,不能有效地體現高風險科室控制醫療風險降低醫療糾紛的管理成效。
3.2 醫療風險管理組織的管理層有針對性地對臨床科室的醫療風險采取預警式管理,對醫療風險事件進行分類處理,將醫療風險損失成本控制到最低。
針對醫療風險度的不同,采取預警式管理,根據醫療風險的不同警情分級實行不同的應急預案,而達到高效、優質的管理狀態,即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管理層會根據高風險科室的醫療風險情況制定、完善各項醫療風險管理制度和辦法,加強對高風險科室的醫療行為和醫療質量的監督、檢查,督促這些科室認真落實各項核心制度,完善各種檔案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管理層經常會深入到這些科室的醫療活動中,從管理的角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科內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限期整改到位,對高風險科室存在的共性問題以“醫務工作通知”的形式發出整改通知,并督促落實,結合操作層、執行層和管理層進行三層管理,防范醫療風險。對于醫療風險度低的科室主要由執行層進行管理。要求操作層的人員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執行層加強日常教育和管理,管理層進行監督即可將醫療風險降到最低。
3.3 根據臨床科室不同的風險度等級,為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和預防管理對策提供依據。醫療風險度較高的科室各種醫療文書和需要與患者進行告知溝通的項目也多一些,告知內容要求的更嚴格和詳細,若出現醫療意外所造成的后果也較嚴重。所以對醫務人員的素質、技術、道德要求都相對較高。從對技術人員的選擇到技術的訓練,涉及到整個成長過程的培養和與患者進行溝通的技巧訓練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提高獎懲力度,堅持醫療安全討論制度。科室對所發生的醫療糾紛必須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報管理層。管理層對特大醫療糾紛還需組織院內專家進行討論分析,年終組織全院科主任對全年的醫療安全工作進行討論。對開展的一些高風險的治療項目,管理層提前介入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談話暨“醫務處再次談話”,盡量將醫療風險降到最低。
3.4 通過對醫療風險分級管理,確定了不同的風險發生率和經濟損失額度,醫務人員對防范醫療風險的積極性明顯提高。邀請法律專家分別在院內、科內組織學術講座或座談會進行醫療安全教育,科內認真執行醫療安全討論制度,每月對醫療安全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按照診療常規和操作規范開展診療活動,增強自我法律保護意識和醫療安全防范意識。
3.5 通過醫療風險分級管理,建立風險評價系統,對技術風險度和社會風險度進行評價。技術風險評價系統可能會發展為各種疾病爭取不同診療手段對患者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概率的特有評判模式。通過對各種治療手段評判結果的分析,可以減少甚至停止開展具有極高風險的醫療服務項目,不開展不具有診療條件的項目,從而控制醫療風險的發生,確保醫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醫院風險管理成本,減少醫院責任風險和經濟損失。使醫院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錢矛銳.醫療糾紛的成因解析及其對策研究[J].醫院管理論壇,2007年09期
[2] 張亞寧.實施重點病例分類監管的醫療安全管理策略之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08年05期.
[3] 馬建華.許云寶防范醫療糾紛維護醫療安全[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第21卷.
[關鍵詞]聲譽風險 風險管理 企業
一、影響企業聲譽風險的因素
1.聲譽與現實的差距
企業聲譽取決于它的方方面面,包括:企業治理、員工關系、客戶服務、產品質量、財務業績、環境與社會問題、知識資本等不同領域;不同的顧客、員工、供應商、投資者、監管機構、政治家、非政府組織、企業所在社區等利益相關者中的聲譽。如果一家企業在多個領域的利益相關者當中享有美譽,那么企業的聲譽就會提升。
2.外界對企業的看法和期望發生的變化
外界對企業的看法和期望發生的變化時,這會導致聲譽與現實的差距擴大或者縮小。當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期望發生變化,而企業的產品品質卻依然如故,那么,企業聲譽與現實的差距就會拉大,企業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3.內部的協調好壞因素
內部協調的好壞同樣會影響聲譽與現實的差距。如果一個部門提出了一種預期,而另一個部門又滿足不了這種預期,整個企業的聲譽就會受到損害。內部協調不善還會使企業失去洞察力,看不到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看法和期望正在發生變化。在幾乎所有經營有方的企業中,各職能部門不但會給不同利益相關者把脈,還主動對他們的期望進行管理。
二、企業聲譽風險特征與管理
1.企業聲譽風險特點
影響企業發展更多的是市場因素,企業的聲譽風險正是市場經濟過程中的一種現象,同其他風險相比,有下列特征。
一是多樣性。企業相關利益者既多又復雜,直接的利益關系者主要有股東、客戶、國內外同業、政府、監管部門,間接的利益關系者有媒體等社會各個層面。由于引發影響企業聲譽原因的多樣性、做出聲譽評價的利益相關者的多樣性,從而使聲譽風險的種類也呈現出多樣性。
二是常態性。由于各利益相關者往往受視角、自身利益局限性、信息的影響,這種不同向的評價結果始終存在,其負面評價所形成的聲譽風險也就始終存在。這種并不是由聲譽風險事件才引起的聲譽風險則是一種常態化的風險。
三是關聯性。企業的其他風險一旦變成現實時,就可能引發企業的聲譽風險。可以說,企業所有的風險都可能影響企業聲譽,聲譽風險是其他風險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具有內在的關聯性特征。
四是復雜性。目前,企業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越來越多地運用計量方法、計量模型,但聲譽風險的存在形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風險。正因為此,體現了聲譽風險評估、界定、分類、建模的復雜性。
五是被動性。聲譽風險難以采用常規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難以組織有效的聲譽風險管理體系,包括建立高素質的隊伍、高效的協調機制、有效的溝通機制,實施難度和管理成本都較高,因此,聲譽風險管理往往要等到風險出現一定苗頭再采取措施才會更加有效。
2.構建企業聲譽風險管理機制
第一要建立并完善聲譽風險管理組織機制。必須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完善公司治理,把加強聲譽風險管理提高到戰略高度,納入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之內,建立健全聲譽管理機構,制定提升企業聲譽的戰略規劃和行動方案,領導公關危機的處理,監測企業聲譽狀況,督促聲譽管理各項措施的落實。
第二要建立并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聲譽風險會對企業造成實實在在的損失,威脅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聲譽風險涉及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各方面,因此,需要納入企業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中。對發生聲譽風險事件的,要嚴格問責,并將聲譽風險管理納入企業和員工績效考核,以良好的激勵約束機制規范聲譽風險管理。
第三要建立并完善聲譽風險防范機制。聲譽風險在轉向危機之時還屬于一種損失的可能性,而這一過程往往需要很多轉化條件。在加強企業聲譽風險管理中,對這些轉化條件進行改善、加強防范則是管理成本最低的一項措施,因此,加強企業聲譽風險管理要以預防為主、事前處理為主、事前溝通為主。
第四要建立并完善聲譽風險預警機制。聲譽風險從產生、積聚到形成往往有一個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會通過一系列相關指標表現出來,而針對表現出來的現象對風險進行識別、評估,有利于對聲譽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這就要通過預警機制構建來實現。
三、從全面風險管理角度談聲譽風險管理的策略
1.推行全面化的聲譽風險管理策略
首先,各企業必須透徹了解所處的風險和經濟資本狀況,對聲譽風險管理和經濟資本收益進行科學定位;聲譽風險貫穿于企業業務始終,關系到各方利益主體的經濟收益,必須明確聲譽風險的戰略定位。其次,無論是聲譽風險還是經濟收益,都關系到自上而下的各層組織結構層次,聲譽風險管理需要包括董事會決策者、中層管理者、業務員在內的全員努力,所以要明晰上層高管、中層管理者、下層業務部門的風險收益關系,建立一個層次清晰的聲譽風險管理戰略網絡。再者,聲譽風險管理戰略必須目標明確、內容完備,聲譽風險管理戰略既要考慮到來自各方的風險都可能引發聲譽風險,又要考慮到應對各種風險的管理環節與管理流程,任何一種風險的處理不當都可能對企業的聲譽造成不可預計的損失。
2.營造全員化的聲譽風險管理文化
聲譽風險管理文化作為現代企業穩健經營與持續發展的重要軟環境,涵蓋了聲譽風險管理理念、聲譽風險管理行為、聲譽風險管理環境等要素。構建高效的聲譽風險管理文化對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具有長效的作用。第一,樹立企業業務經營中時時有風險、處處有風險的理念,各種產品、各項業務的潛在風險都可能引發聲譽事件,帶來聲譽風險,所以聲譽風險管理要與業務發展相統一;第二,做好長期的聲譽風險管理文化培植,通過廣泛的聲譽風險教育,重視風險評估,并將聲譽風險管理成效與業績考核配套,培養所有員工的風險敏感度,尤其是頻繁接觸各類聲譽風險事件的業務人員和貫徹落實聲譽風險管理政策措施的中高層風險職能部門,將風險動態融入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
3.組建全方位的聲譽風險管理組織
聲譽風險管理過程依靠于高技術管理人員監控的一系列組織流程或程序。聲譽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中董事會、監管會、中層管理職能部門、基層業務人員密切相連,企業各個組織層通過目標設定、任務分配,建立有效的機制,落實全面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相關人員從自身的職責與權限出發,在與其他各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選擇自身參照,應對風險,建立縱向自上而下的報告機制以及橫向平行部門的協調機制。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4.實施全程化的聲譽風險管理流程
聲譽風險管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貫穿于企業風險管理始終,科學的聲譽風險管理流程保障了聲譽風險得到有效監控。聲譽風險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第一,聲譽風險識別。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工具,分析判斷聲譽風險產生的原因,尤其是聲譽風險與其他各種風險相互交織,某一因素引起的風險可能引發放大聲譽風險的程度與范圍。聯系經營活動,實施全面的預警機制,設置聲譽風險管理備忘錄。第二,聲譽風險計量。運用計量的方法分析聲譽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發生后的損失程度,通過對聲譽風險的量化,準確掌握自身聲譽風險狀況,確定聲譽風險事件對企業影響的大小及企業的可承受能力。第三,由于企業所面臨的聲譽風險狀況不斷發生變化,必須持續地關注風險變化,通過關鍵指標和環節檢測并適當地調整戰略。第四,根據聲譽風險類別、程度與特點以及企業自身業務性質、規模、復雜度和可承擔的監管成本,采取有效的方法,通過風險規避、風險分散、風險轉移等達到風險管理成本與收益的平衡。第五,根據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資本是抵御風險的最后一道防線,但聲譽風險事件的事后補償與處置可能要比事前預警更困難,所以對于不可預期的聲譽風險損失通過資本補償機制實現的效果不會很突出。
5.運用全新化的聲譽風險管理方法
從國外成功經驗看,聲譽風險管理對科學的風險管理技術的依賴性極強,要應對變幻莫測的聲譽風險外部環境,需要建立一個龐大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進行有效的聲譽風險觀測與預警。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通過借鑒聲譽指數模型的方法,對一系列能夠體現這種可能性的指標進行監測、綜合,以預計聲譽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所帶來的損失,作為對企業聲譽風險狀況、程度的一個基本評價或判斷,供高管人員作為經營決策的依據??茖W的評估與計量結果有利于對可能引發的聲譽風險事件進行事前監控、事中控制、事后補償,同時還要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進更新指標體系和模型約束條件,使之更趨完善,從而大大提高聲譽風險管理甚至全面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6.實行綜合化的聲譽風險管理策略
一方面,聲譽風險與其他各類風險有著緊密的因果關系,具有內在的關聯性特征,聲譽風險是其他風險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另一方面,聲譽風險是各種風險進一步延伸的結果,聲譽風險的產生帶有很大的被動性,不易界定,單靠風險管理部門的常規管理難以進行,即便是就其本身進行管理,效果也不一定明顯,所以聲譽風險管理要從綜合化管理人手。綜合企業結構內緊密相連的各個組織層次,在權衡風險收益的基礎上對每一層面、每一部門、每一員工定崗、定責,強化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常規地應對來自各個方面的風險因素。再者就是綜合客觀存在的一切風險,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下區分各種風險引發的根源,預測對企業聲譽可能造成的損失。
7.執行聲譽風險分類化的管理模式
涵蓋了各個層面的全面風險管理要求企業有專門的組織管理部門和專業的風險管理團隊進行分類管理。由于聲譽風險與其他各類風險之間存在關聯性與因果聯系性,任何層面的風險都可能引發聲譽風險,所以聲譽風險管理部門將可能引發聲譽事件的各類風險分門別類,進行監控,根據不同的類別,施以不同的監控力度,合理地分配人力物力資源,提高風險監管力度。對于聲譽風險的監控與防范還要多部門信息溝通,協調一致,所涉及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都要及時與負責部門聯系,將聲譽風險事件帶來的損失控制到最小化。
參考文獻:
[1]施其武加.強企業聲譽風險管理問題的思考[J].企業家,2009(8)
[2]薛冬梅.當前形勢下商業企業加強聲譽風險管理的重要性[J].金融經濟(理論版),2009(9)
[3]唐弋宇.淺析商業企業聲譽風險管理[J].金融與經濟,2009(12)
1.1風險管理的基本內涵
風險管理的概念產生于工業革命時期,是一門現代化的新興管理學科。西方國家對風險管理的研究和應用比較早,世界經濟危機期間,就曾被許多美國企業加以利用,來應對經營風險。反觀國內,我國對風險管理的研究相對來說起步較晚,大概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主要應用于商業機構。
1.2血站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在我國的血站系統中,風險管理的理念尚未引起應有的關注,更不用說在血站系統中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了。血站這種機構,由于采供血工作的特殊性,運行過程中會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因素,有很多的突發事件經常讓人措手不及。然而,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在不斷增強,近年來與血站采供血相關的法律糾紛也越來越多。為了避免這些糾紛的出現,就必須采取措施防止采供血工作環節中的任何疏漏,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血站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之上,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來對日常工作程序進行嚴格管理,預見風險,在風險發生之前進行化解。
2計算機網絡管理的優越性
血站的意義十分重大,可以說是醫用血庫,它的效率是醫院能否挽救生命的關鍵。在傳統的血站管理模式中,信息閉塞,效率低下,存在著許多弊端。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高端的網絡化管理系統為血站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能夠實現管理信息的透明化、準確化、及時化和全面化,能夠極大地優化血站風險系統的管理工作。因此,所有的血站都應該采用這種網絡化的方式,加強風險管理。下面,我們就具體談談網絡化管理系統對風險管理的作用。
3計算機網絡化系統管理對血站風險管理的作用
由于所涉行業的風險性,實行風險管理的行業都是高風險的行業,為了盡可能地降低突發事件的風險,風險管理必須融入到管理活動的全過程中,不能將其視作孤立的管理活動,它應該是與整個管理系統相適應的動態管理過程。計算機管理系統能夠全方位、全過程地覆蓋整個風險管理體系,建立起整體的風險管理構架,使風險管理產生長效的機制,保證風險管理的實際效用。
3.1網絡化管理系統能夠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
血站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進行風險預警,防患于未然,這就需要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整個評估過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的優勢就在于強大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能夠幫助血站建立完整的風險評估機制。
3.1.1風險識別
這需要收集大量可靠的信息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計算機信息系統是最好的收集處理信息的工具。網絡化的信息系統通過對大量信息的分析,能夠識別出血站所面臨的各種潛在風險,幫助管理人員快速分析出風險故事發生的可能原因,力求在損失發生之前改變危險局面。血站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環境錯綜復雜,要在這種條件下甄別出可能存在的風險實屬不易,因此必須實行主動防御的機制,選擇一種適當的方式來控制風險漏洞的形成。顯而易見的是,血站的風險可能來自于任何一個工作環節,例如血液采集或血液檢測、血液儲存、血液運輸等等。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的作用就體現在全面防御每個工作環節,監測工作過程、分析數據進行趨勢判斷等等,來識別潛藏的風險,這是人力所無法比擬的。
3.1.2進行風險分析
摸清現存風險的性質,分析判斷風險的損害程度。根據處理大量信息的結果,可以找到潛在的風險以及風險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采取措施使風險降低到最小,在行動之前,還有一項工作是不能省略的,那就是充分理解風險的類型和性質,以及判斷最壞的損害程度。計算機系統能夠獲得的信息以及信息結果進一步識別風險類型,對風險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得出風險的成因、風險的源頭、風險形成的過程,還有不加以阻止的最壞結果,這些結論都是作為風險評價和對策措施的重要輸入條件。
3.1.3風險評價
自血站的風險管理開始的那一刻起,血站就應該根據風險管理的方針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應對風險的準則,并將它作為評價風險的標準。風險評價就是根據風險分析的結果,對應風險準則來確定風險等級。以此來決定哪些風險需要處理以及如何處理。計算機系統根據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的結論,對風險等級進行劃分確定,過濾掉不需處理的無大礙的風險,警示需要嚴肅處理的重大風險。
3.2計算機網絡化系統包羅了整個風險管理的信息處理
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信息,無疑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信息的收集、流動和處理工作在風險管理中貫穿始終。血站的采供血工作結構復雜、流程繁多,相關的內外部信息十分龐雜。例如血站職工的信息、科室日常工作的信息、獻血者和用血者信息、臨床用血單位信息等,傳統的管理模式依靠人工來進行管理,管理人員將各種信息分門別類歸入檔案,他們不能保證工作不出現失誤,不能保證信息不會遺失,也不能保證這瑣碎的工作的效率,整個過程既缺乏準確性和完整性,又缺乏時效性。采用計算機網絡化的管理系統后,這些收集、分類、更新等工作都可以由計算機來完成,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都能夠得到保障。在高質量的管理信息下,風險溝通才能夠得以實現。正是由于網絡化信息系統的時效性,與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風險溝通和協商才能貫穿于風險管理的每個階段,提前溝通并設計出應對風險的合理方案,不斷降低風險的破壞程度。
3.3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能夠監督和檢查風險管理的過程
想要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就必須對整個管理過程進行監督和檢查,定期、不定期的檢查方式結合起來,全方位地審視風險管理工作中的成敗得失,明確責任,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風險管理的質量。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能夠對血站的風險管理框架進行監測,將風險管理績效與管理目標作出比對分析,找出現實工作與理想預期之間的差距;還可以根據監測到的血站內外部環境變化,適時調整和改變風險管理的框架,保證框架的實時效力。圖1為風險管理框架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關系結構。3.4計算機網絡化系統能夠追溯風險管理中的文件管理風險管理活動的每一項活動都應該記錄在案,這樣能夠在風險處理過后進行工作總結和反思。日后再出現類似的風險狀況,還可以引以為例,借鑒成功的做法,規避無用或起反作用的做法。風險管理中的文件所涉種類多,數量大,人工整理保存起來十分瑣碎麻煩,效率也很低,對人力資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運用計算機網絡化系統能夠極大地解放管理人員,讓人力發揮更有價值的作用,且保證文件管理工作的穩妥性。
4管理成效
抽取建設血液管理信息系統,2013到2015年,僅兩年時間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下表格,分別抽取2014年和2015年2000名獻血者的檔案進行管理情況分析。由表1可見,使用了信息管理系統后,獻血者資料的保存度、更新速度、完整度和準確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緊急情況下,采血的速度和血量、人次都是非常關鍵的,它能夠反映血站的應急能力和工作效率,下表為2014年和2015年采血環節在緊急情況下的對比。由表2可知,自從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統,血站對應急情況的處理效率大有提高。綜上所述,計算機網絡化系統管理對血站的風險管理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血站正在逐步建立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系統,雖然還存在著不足,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管理方式的革新,血站的風險管理一定會越來越有成效。
作者:王湘東 單位:湖南省常德市中心血站
參考文獻:
[1]趙霞.采供血機構建立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相關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5(19):98-101.
[2]孫振宇,陳玲,白月武,關鵬.血站現代管理系統中計算機網絡化的應用[J].中外醫療,2007(21):47.
[3]邱玉霞,劉慶佩,李雪英.血站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03):259-260.
關鍵詞:海外;電力投資;風險管理;體系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海外電力投資是一種跨區域、跨體制、跨文化的投資行為,具有投資金額大、投資周期長、利益相關方多等特點,這使得海外電力投資項目不確定因素多,投資企業面臨的風險紛繁復雜。中國企業在開展海外電力項目投資風險管控中,需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資源,緊抓核心領域和重大風險,以最小的風險管理成本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提高風險管控的成效。作為國有海外電力投資公司,必須不斷探索適合自身需要的風險管理手段,加強自身風險管控能力建設,才能確保不發生顛覆性風險。既要避免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風險管理,又要避免一味的害怕風險而放棄商業機會,在風險管理和投資收益之間找到自己的盈虧平衡點,才能實現長期的穩健經營,在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HT公司風險管理體系構建
(一)HT公司風險管理體系的基本原則(1)全面覆蓋。開展投資風險管理要按照“全類型,全周期,全要素”的原則。以投資流程為主線,做到事前預防、過程控制、結果可控。(2)突出重點。海外項目涉及的風險點眾多且復雜。因此,應當抓住海外項目風險特點,在全面覆蓋的基礎上,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3)持續推進。體系執行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及存在的不足,不斷完善和健全管理體系的建設。
(二)HT公司風險管理體系的組織結構為保障海外電力項目投資風險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地,HT公司建立了“兩級機構,統一歸口,多類專項”的風險管控組織結構。兩級機構是指,在公司總部和項目子公司,兩個層面分別設立風險管理機構;統一歸口是指,由公司法律風險部作為海外投資項目風險管控歸口管理機構;多類專項是指,針對項目重大風險,由風險管理委員會批準,組建專項應對小組,一個小組對應負責一項重大風險。
(三)HT公司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海外項目風險管理的具體步驟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決策、實施決策和評估改進五個方面。其中風險識別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可以通過盡職調查、案例分析、問卷調查等多種方法,建立自己的風險庫,再通過定期向海外項目收集風險月報,不斷更新已有的風險庫。然后通過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兩個維度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評估,不同參與人賦予不同權重,匯總結果形成風險地圖,必要時也可聘請外部機構進行專項風險的分析,內外充分結合,互相補充。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各部門分工合作,結合各自的專業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策略,并細化落實為具體的風險應對措施。針對重大風險也可組建跨部門的風險專項治理小組,定期研究風險的最新變化,實時跟進風險的化解。最終在實施風險應對的過程中,定期進行風險排查,發現現有措施的不足,持續評估改進,實現風險的閉環管理。
三、HT公司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成果
(一)建立總部全面風險管理流程公司年度全面風險評估工作由風險管理牽頭部門牽頭,公司領導、中層及全體員工全員參與。首先對公司風險清單進行補充、更新,并對各級風險逐一進行評估。然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根據公司風險評估標準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高低、影響程度大小兩個維度對風險進行評估,評估出公司下一年度面臨的前十大風險。最后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組織各部門合理選擇風險管理策略,并針對重大風險制定專項應對方案,細化落實到具體崗位和業務流程中去,建立健全重大風險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控機制。
(二)建設PRP項目風險管理信息平臺為實現項目風險的及時監控,HT公司搭建了PRP風險管理電子平臺,以替代傳統的以層報物理表單、人工統計為主要特征的風險信息收集處理模式。該平臺集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過程監控、各級領導按權限實時查詢等功能于一體,實現了利用電子信息化手段及時掌握、集成處理、實時跟蹤風險事項,公司項目風險管控的效率與效果明顯增強。
(三)搭建海外項目風險管理體系公司將海外電力項目投資的全過程,分為“開發、融資、建設、運營”四個階段,總結各階段的規律和特點,提煉出“6655”核心管控要素,通過“要素管控”抓住項目投資風險管控的關鍵,構建了在公司風險管理委員會領導下,開展“階段管控、要素管控、措施管控、制度管控”的“四維管控”體系,自上而下、層層細化,確保海外電力項目投資全過程風險可控、受控。
四、HT公司風險管理體系存在的不足和改進方向
一、傳統風險管理的局限性
風險管理的基本思想是要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控制、風險融資、風險管理決策等一套系統、全面、科學的管理過程,來防范和控制一個組織或企業的風險損失及其負面影響。有別于整體風險管理,傳統的企業風險管理的管理范圍是局部的,管理方法和過程是分離式的。
首先,不同類型風險的管理方法存在很大差異。人人厭惡純粹風險,因此,風險回避、風險轉移或損失控制是管理風險的基本方法。其中,保險是轉移純粹風險的重要手段,資產組合理論是回避不帶來回報的非系統風險的風險管理方法,衍生證券工具是用于轉移投機風險、投機獲利的風險管理手段。
其次,不同類型風險的管理者是不同的。具有純粹風險管理技術的專家<如保險公司)往往缺乏對投機風險和金融風險管理的技術和經驗,而精通金融風險管理的專家(如證券公司)往往不懂純粹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另外,在同一企業或公司,即使對于純粹風險,也是不同部門、不同管理者負責不同風險的識別、控制和管理決策,各部門之間一般缺乏溝通和交流,缺乏以企業整體價值為分析基礎的全盤考慮。
傳統風險管理的過程是分離式的,這種分離式的風險管理模式往往具有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的弊端。這是因為:
(1)分離式的管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導致許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費用開銷,造成資源的浪費。
(2)分離式的風險管理可能因不同管理部門之間的不協調,或因利益和權責的沖突,不但使風險控制不力,還可導致其他風險和損失負擔。
(3)分離式的風險管理往往只注重風險的控制,無視風險的利用。實際上,不同風險不是獨立的,可能具有某種相關性:一種事故或事件發生可能導致一系列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的產生。這種相關性對企業的效應可能是“雪上加霜”,也可能是“喜憂參半”。2001年美國9.11恐怖事件不但給美國國民造成人身和財產的巨大損失,也給全世界股票市場帶來了價格的震蕩。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企業面臨嚴峻的投機風險,而違約風險接踵而至。兩例中,前者是純粹風險帶來了投機風險,后者是投機風險引發了純粹風險。分離式的風險管理不能充分把握和有效利用不同風險之間的內在聯系,或者說不能利用不同風險具有此消彼長、相互關聯的性質,管理效果經常是顧此失彼。
二、整體風險管理思想及其在國際保險業的應用
1.整體風險管理思想
整體風險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原則是:以企業價值為分析基礎,以整個企業所有經營和管理活動為考察對象,綜合分析企業可能面臨的所有的風險,借助風險分析、風險交流和風險管理等現代的風險管理方法和過程,充分利用不同風險可以相互抵消、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性質,及時、有效地發現和控制那些對企業價值有負面影響的因素,挖掘和利用企業潛在的發展和獲利機會。因此,利用整體風險管理的思想進行風險分析不但要考慮到純粹風險,還應注意到投機風險;不但要分析單個事件的結果,也要意識到相關風險的綜合效應;不但要注意企業的短期利益,也要兼顧企業的長期發展;不但要關注企業內部自身的損益,也要照顧到外部消費者的得失;不但要注意風險管理的成本,也要發現風險管理的效率;等等??傊w風險管理是要從以風險損失為分析基礎轉變為以企業價值為分析基礎,化分離式的風險管理為整合式的風險管理,變單一的損失控制為綜合性的價值創造。
2.整體風險管理在國際保險業的應用
整體風險管理的理論雖然還不完善,還在進一步探討之中,但已經有了許多成果。其應用方法和途徑雖然還處于開發、嘗試階段,然而,在銀行、保險等金融業已經出現了許多應用案例,而且那些已經實施了整體風險管理方案的企業已獲得了明顯的成效,揭示了整體風險管理的美好應用前景。在國際保險業,近年來的許多產品創新和經營管理方式的改變就是整體風險管理思想應用和發展的結果。
整合不同風險,開發新型保單。1990年代出現的綜合型保單(integratedpolicy)、組合型保單、一攬子保單將許多不同的風險類型集中在同一張保單里,為所承保的每類風險損失的自留額之上提供一個總保障額。1997年Honey—well公司開創的一種保單同時為四種風險(財產、責任、董事和高級職員責任和匯率波動)提供保障,其中包含一種投機風險——匯率風險;這是最早將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相結合的案例之一。
整合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減少損失,創造價值。目前,國際上盛行的保險證券、保險期貨、保險期權等保險創新形式正是綜合利用純粹風險與投機風險相互關聯、相互抵消的性質,來減少保險損失,爭取額外收入。例如,利用保險期貨,保險公司在承接某些風險轉移(如地震、洪災、颶風等自然災害)的同時購入適度相關的期貨合同,一旦災害損失發生,并超過預定值,保險公司將承擔保險賠付的損失;然而相應的期貨市場價格可能上升,保險公司可以出售持有的期貨合同獲得收益,從而全部或部分彌補索賠損失。類似的應用還有雙重風險再保險合同(Double—TriggerReinsuranceContracts)。這種保險創新形式的特點是將保險公司承保的一種傳統風險和一種金融風險組合在一起,只對組合超出一定水平的損失購買再保險;這樣保險公司既減少了風險暴露,又獲得了更多盈利的機會。這類保險創新形式被廣泛稱為ART(AlternativeRiskTransfer),在國際上已普遍應用,而且有不斷增長的趨勢,保險公司或其他企業借助這些創新工具可以減少公司收入的波動性,增強其財務穩定性,降低其整體風險程度。
整合風險管理組織和過程,創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管理模式。早在1999年,Piraeu銀行集團(PiraeuBankGroup)就開發和使用了整體風險管理方案,將資產負債管理與企業風險管理整合為一個部門,使用整合的計算機系統,提供融合資產負債管理與企業風險管理的報告,到2001年,該集團又將資產負債管理和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相整合,一種真正意義上整體風險管理模式正在形成。近年來,美國、亞洲和歐洲的一些金融機構正在為保險業開發能具有整體風險管理功能的軟件包,許多保險公司對這些軟件包產生了強烈的需求愿望。一些大型保險公司則自己開發這類信息系統軟件,有些則開發既適合保險公司自身也適應相關保戶的具有整體風險管理功能的軟件包。
可以預期一個開發應用整體風險管理的熱潮將席卷世界各大保險公司和保險集團,將帶來保險業創新活動的蓬勃興起和經營活動的蓬勃發展。
三、對我國保險業風險管理的啟示
從風險管理角度分析,本文認為我國保險公司目前的許多戰略決策和經營行為不符合整體風險管理的思想,這些將成為制約我國保險業健康發展,影響其國際競爭力的嚴重隱患。其主要表現有:
1.只注重接受客戶的風險轉移以獲得保費收入,忽視風險的控制和管理?,F在,保險市場占有率和保費收入規模成為衡量保險公司業績的基本指標。為了擴大保費規模,一些保險公司有時會“揀到籃里就是菜”,甚至出現欺蒙客戶,或與保戶勾結進行違規操作。
2.對保險負債關注多,對保險資金的運用和管理重視少。一方面,我國保險業資金運用限制多,投資渠道少,使保險資金增值受限;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缺乏保險資金運用和管理的能力和積極性。致使我國許多保險公司只見保費收入快速增長,不見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收益和保險基金風險控制的成效。近年來一些保險公司雖然推出了許多投資連接的新型產品,主要也是為了擴大保費收入,而非對資金運用重視的實質改變。
3.過于追求眼前利益,忽視未來的風險。這從下面的事件可見一斑。1996年5月開始我國銀行利率連續幾次下調,一年期存款年利率從1996年5月前的10.98逐漸下降到1997年10月23日后的5.67,然而我國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壽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在8.5%以上;對利率變化的反映遲緩,如在1997年10月23日銀行利率下調一個多月后的12月1日壽險公司才開始調低預定利率;1999年6月10日,我國再次大幅調低銀行利率時,保監會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壽險公司6月11日起停售原長期壽險,新的預定利率不得超過2.5%的時候,許多壽險公司還設法通過某些“技術”處理繼續在11日辦理原條款保單,掀起了一股居民日夜排隊搶購保單的熱潮,結果導致利差負向3%左右,出現了嚴重利差損。在國際上,利差損是導致保險公司破產倒閉的重要因素,在我國,這也將在較長時間里制約我國壽險公司的發展。
摘要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點,降低施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是每個施工單位的首要任務。本文擬就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概念,財務風險評價,財務風險管理策略及財務風險解決方案展開討論,以期對施工企業實際工作有所啟發。
關鍵詞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
財務風險是企業風險的一種,是指財務狀況預期結果的不確定性,包括負面效應的不確定性和正面效應的不確定性,即財務的機會風險。施工企業作為一種行業特點顯著的企業,在其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同其他企業一樣存在企業風險,因其特殊的一面使其比一般生產企業具有更大的經營風險,經營風險表現在財務上就成為財務風險,因此施工企業進行財務風險控制更為重要。
為合理地控制企業財務風險,首先要恰當地評價或評估財務風險。評價風險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種方法,實際工作中兩種方法往往結合在一起使用,但不論使用那種方法,數據收集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企業財務風險方面,廣泛收集國內外同行業財務風險失控導致危機的案例,并收集本企業的如下重要財務信息:一、負債、或有負債、償債能力;二、現金流、應收賬款及其占施工收入的比重、資金周轉率;三、施工成本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四、盈利能力;五、成本核算、資金結算和現金管理業務中曾發生或易發生錯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六、與本企業相關的行業會計政策、會計估算、與國際會計制度的差異與調節(如遞延稅項等)等信息。企業應對收集的風險管理初始信息和企業各項業務管理及其重要業務流程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三個步驟。風險辨識是指查找企業各業務單元、各項重要經營活動及其重要業務流程中有無風險,有哪些風險,如負債率是否超過了必要限度,現金流中經營現金凈流量是否為負數。管理費用、經營費用和財務費用是否偏離預算等均可能成為風險環節。風險分析是對辨識出的風險及其特征進行明確的定義描述,分析和描述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風險發生的條件。風險評價是評估風險對企業實現目標的影響程度、風險的價值等。對收集的數據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可以看出企業的發展趨勢,相關數據與國內外同行業財務風險失控導致危機的案例數據相比可以看出距離風險控制底線的差距,利用收集的數據通過定量計算技術可以確定風險處于的階段。進行風險辨識、分析、評價,應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各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風險分析和評估的方法。進行風險定量評估時,應統一制定各風險的度量單位和風險度量模型,并通過測試等方法,確保評估系統的假設前提、參數、數據來源和定量評估程序的合理性和準確性。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定期對假設前提和參數進行復核和修改,并將定量評估系統的估算結果與實際效果對比,據此對有關參數進行調整和改進。企業應對風險管理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實施風險辨識、分析、評價,以便對新的風險和原有風險的變化重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