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如何加快經濟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公路經濟;應對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對公路的需求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加快公路經濟發展,促進我國公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促進我國公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才能推動我國公路經濟的發展,才能實現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和進步。
一、轉變公路經濟發展方式的現狀
1 轉變意識不強,觀念落后
我國公路經濟的發展需要轉變公路經濟的發展方式。但是,我國公路經濟的發展卻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特別是轉變公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意識不強轉變觀念落后。轉變意識不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公路管理者沒有認識到轉變公路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性,沒有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較多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公路管理者沒有對公路經營中村中的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產生了諸多的問題。除了轉變意識不強外,觀念落后也是公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另一個重要問題。觀念落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公路的管理者思想守舊,一直是遵循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愿意創新;其次,公路的管理者沒有放開眼界去借鑒國外的公路經濟方式;最后,公路的管理者沒有與時俱進了解當前公路經濟在與建筑工程方面的共同發展形式。
2 轉變措施不合理
我國公路經濟發展轉型還存在著轉變措施不合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轉變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人們群眾的利益,忽視了對人們群眾既得利益的保護;其次,相關人員在促進我國高速公路經濟發展轉型的過程中沒有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來進行,這就使得高速公路的經濟發展轉型存在著比較混亂的問題;最后,我國高速公路經濟轉型還存在著管理與建設部協調的問題,這就要求相關人員應該要站在公路經濟發展的整體角度來考慮經濟建設的發展問題。
3 轉變機制缺失
我國公路經濟的發展方式轉型還存在著機制缺失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沒有建立起高效的公路經濟發展轉型管理機制;其二,沒有在現代企業的發展模式中尋找到符合我國公路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運行機制;其三,沒有建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路經濟發展思路和監管機構。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公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存在著諸多問題。
1 增強轉變意識,改變轉變觀念
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公路經濟發展,首先應該要增強轉變意識。為此,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積極采取措施:一方面是要使公路管理者認識到轉變公路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性,應該要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較多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公路管理者要對公路經營中村中的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避免在公路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過程中產生諸多的問題。除了要增強轉變意識外還應該要改變轉變觀念,為此,應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公路管理者的思想不能過于守舊,不能一直是遵循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而要積極進行創新;其次,公路的管理者應該要放開眼界去借鑒國外的公路經濟發展方式;最后,公路的管理者應該要與時俱進了解當前公路經濟在與建筑工程方面的共同發展形式。
2 完善轉變措施
在實現公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應該要完善相關的措施。為此,應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在轉變的過程中應該要考慮到人們群眾的利益,不能忽視了對人們群眾既得利益的保護;第二,相關人員在促進我國高速公路經濟發展轉型的過程中應該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來進行,這就不會使得高速公路的經濟發展轉型存在混亂的問題;第三,在促進我國公路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過程中還應該要處理好管理與建設相互協調的關系,這就要求相關人員應該要站在公路經濟發展的整體角度來考慮經濟建設的發展問題。
3 建立轉變機制
為了促進我國公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還應該要建立比較合理的轉變機制。為此,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進行解決:首先,要建立起高效的公路經濟發展轉型管理機制;其次,要在現代企業的發展模式中尋找到符合我國公路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運行機制;最后,要建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路經濟發展思路和監管機構。只有這樣我國公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才能穩步高效的發展。
【關鍵詞】商業經濟 意義 途徑
一、商業經濟學的廣泛意義
(一)經營模式與博弈決策
市場參與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但僅僅知道這一點還遠遠不夠,因為市場是所有市場參與者交互行為的結果,要想成功交易,獲得最大利益,還必須考慮其他市場參與者能夠接受的最小的“最大收益”這一條件。對每個企業而言,總是企圖追求利潤最大化,但市場中的每個參與者(其他競爭對手、消費者)也會作出對他們各自最有利的選擇,利潤最大化不是市場參與者自己一廂情愿的事?,F實情況往往是,商企只能得到所有可能得到的最大利潤集合中的一個。所以,企業僅僅了解自身的實力和發展目標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善于根據橫向同類企業和縱向上下游企業的實力、數量狀況和行動策略,以及不同消費者的數量與偏好,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
(二)社會福利與政府干預
從商業經濟理論的角度,福利最大化標準是評估資源配置和鑒別市場行為是否最有效率的基準。為增進社會福利,政府可以通過合理的機制設計,促使市場參與者“說真話”、做有利于提高市場效率的行為。
如價格戰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一種經濟現象。一旦發生價格戰,消費者往往會得到實惠,而企業卻叫苦連天,輿論媒體議論紛紛,政府價格管理部門左右為難。其實,政府大可不必作難。在經濟學視野中,關鍵看價格戰是否能增進社會福利。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指出,市場完全競爭均衡一定是帕雷托有效配置和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狀態。價格戰實質上是價格競爭中比較激烈的一種形式。通常情況下,價格戰不僅能促使商品價格朝著福利最大化的競爭均衡價格回歸,使市場供求重新達到平衡,而且還能打破壟斷,促進企業提高效率,把劣質企業逐出市場,促使資源向優質企業配置。所以,對于價格戰,只要市場中沒有出現廠商為了謀求壟斷地位而采取傷害社會福利的不正當競爭手段,政府一般不要干預。
政府只有對某個市場行為的性質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真正搞清楚后,方能作出應不應該對市場進行干預的決策。然而,現實世界是不理想的,存在著如不完全競爭、不完全信息等情況,都會使得市場機制不能自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那么是否存在改進的市場機制,以保證資源的有效配置呢?昂尼德?赫維奇、埃里克?馬斯金和羅杰?邁爾森等3名美國經濟學家創立和發展了“機制設計理論”,并因此獲得了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殊榮。簡單地說,機制設計就是針對想要實現的既定目標,尋求既能實現此目標,又能使獲取信息成本盡可能小的一套博弈規則和制度。所以,商業經濟理論不僅需要對市場中各種競爭行為進行剖析,還須從增進社會福利角度對經濟現象作出評價、進行機制設計,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二、商業經濟發展的探討
(一)和諧商業經濟理念
在建立和諧商業服務關系時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來進行。商業服務網點多、門面廣、門檻低,比較容易介入,也造成了今天社會就業的基盤。商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然要吸收大量的就業,對于當前構建和諧社會本身就是一種貢獻?,F代商業企業要積極樹立客觀發展觀,要真正認識到商業企業自身建立“和諧商業服務關系”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基于供應商的角度來看,必須要遵守商業游戲的規則,要有遵守合同的精神,進一步構建相互依賴、互助互信的密切關系;基于企業員工的角度來看,要尊重每一位人才,要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基于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商業企業需要最大限度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保障產品的豐富性,要堅持誠信服務的態度,真正意義上尊重消費;基于競爭者的角度來看,首先要尊重每一位競爭對手,要善于汲取競爭對手的優勢等等。
(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商業經濟快速發展
首先,要將商業網點的總體規劃做好,針對性解決商業網點規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另外,要注意幾個重點處理的環節。一是,商業與地產之間的關系,目前還有一些人有這樣模糊的看法,直觀認為商業經營額領域屬于完全放開的領域,而不需要或者不應該有商業網點來進行管理,這類觀點是不對的。商業經營本身就是開放,并且充滿競爭的商業領域,但是商業地產的建設并不完全對于商業經營。要將政府意愿與資本意志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不能說商品經營就不會將資本意志反映出來,但是也不能對資本的意志進行完全的聽任,只有將兩者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才能為商品經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正確處理商業市場資源配置與網點建設的關系。由于市場配置資源與大型商業網點建設具有流通基礎設施的特性,因此,兩者之間的關系必須處理恰當,否則將會影響商業經濟的發展。商業網點的關系會直接影響到民生和和諧社會的發展,部分商業網點比較多,而有些地方商業網點比較少,若是對資本意志的完全聽從,可能它就不到不方便的地方去,政府相關部門要深入市場進行實際調查,通過相關政策與措施進行積極的引導,為商業經濟創造有利條件。三是,要將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另外,企業的財富與和諧增長的機制、城市的營銷與商業網點之間的關系,必須要將這些關系正確處理,才能為商業經濟的良性發展提供基礎的保障。
綜上所述,商業經濟發展是經過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的,應該將和諧商業經濟發展的理念貫穿于商業經濟發展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并針對性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善,為商業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吳磊.零售企業業態選擇與企業績效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3(10).
一、迪慶州目前招投資現狀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和沖擊,迪慶州深入貫徹落實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齊心協力、迎難而上,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招商引資工作在逆境中取得了超預期的好成績。據統計:2009年共有新簽和上年結轉經濟合作項目131項,實際到位州外資金43.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完成省政府年初下達總任務22億元的120.1%;利用外資項目5項,實際利用外資616.25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6.2%。外來投資對迪慶州經濟社會的貢獻進一步加大,對促進迪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積極作用更加顯著。
二、迪慶州招商引資現階段呈現的特點
(一)國內、國外合作呈增長態勢
2009年,投資項目呈增長態勢:一是全州共實施國內合作項目144項,較去年同期增長7.5%。二是獨資項目成為主要合作形式,達到125項,占總項目的86.8%。三是項目實施率比較高,已開工132項,占項目總數的98.7%。
(二)優勢產業項目占較大比重
2009年,全州實施工業項目96項,實際到位州外資金32.56億元,占實際到位州外資金總額的75%;優勢產業項目103項,實際到位州外資金33.53億元,占實際到位州外資金總額的77.3%。
(三)省際合作比較活躍
北京、浙江、福建、湖南、廣東5省市到位資金共計20.56億元,占年度省外到位資金的77.8%,居省外到位資金的前五位。北京、浙江、福建、湖南、廣東、湖北、貴州等省市投入迪慶州的到位資金均突破1億元。
三、迪慶州招商引資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第一,由于迪慶州地處“三江并流”核心區和“香格里拉”所在地,環保問題較為敏感,部分旅游、水電、礦產項目的開工受到影響。
第二,項目前期工作薄弱,沒有成熟的項目論證。由于經費、人才、技術等因素,招商項目的編制工作缺乏力度,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夠,且項目涉及的產業結構較單一,對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支撐力度明顯不夠,許多項目信息不準,資料粗淺,讓人感到心中沒底,難以確定投資。
第三,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在迪慶投資企業融資困難,部分項目進展緩慢,資金到位率低;部分企業投資意愿和投資信心下降,項目在開工或投入、投產上存在觀望心理,有的甚至放棄了投資計劃。
第四,在迪慶投資企業開展項目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與項目實施地群眾發生利益糾紛的現象,影響了項目施工建設,延長了投資周期,加大了企業投資成本。
第五,向外推介力度不夠。走出去是招商引資的重要途徑之一,招商部門由于經費制約,向外推介力度明顯不夠。
第六,引資質量不高。招商引資工作缺乏強勁后續增長點,外來企業投資主要集中在水電、礦業等支柱產業,且多以資源初級開發為主,水電開發和礦產業資源開發投資占了七成,隨著可開發資源的逐步減少,迪慶州招商引資工作將面臨缺乏強勁后續增長點、難以保持快速增長的問題。
四、改善迪慶州投資環境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
1、創新觀念,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
總理在中央第五次藏區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繼續執行并完善“收入全留、補助遞增、專項扶持”的財政政策,加大專項轉移支付力度,對特殊民生問題實行特殊政策并加大支持,繼續實行“稅制一致、適當變通”的稅收政策。要倍加珍惜中央第五次藏區工作會議為迪慶州提供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用好機遇。
2、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把服務企業作為改善投資綜合服務環境的首要任務
增強服務意識,大力實施服務帶動戰略,要切實抓好政策宣傳和宏觀指導工作,采用多種方式及時將國家、省相關政策傳達至企業,建立咨詢窗口,用好各項扶持政策。
(二)提供良好政策扶持環境
1、加快公平公正的政策環境建設
堅持政務公開,確保公正透明,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實行政務信息社會共享,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建設。
2、加快激勵創業的人才環境建設
加強招商人員的培訓工作,開展招商人員的專業培訓,努力造就出一支層次高、業務強、方式多、能奉獻的招商引資隊伍。嚴格執行招商引資獎勵辦法,提高人們的招商積極性。
3、加快招商引資的輿論環境建設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大對改善投資環境的宣傳教育力度,廣泛深入地報道改善投資環境的典型事例,大力宣傳迪慶州現代化建設的新成就、好典型和資源優勢。
(三)進一步改善投資配套環境
1、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交通基礎建設可以使各種州內資源得到更為便利的利用,提高投資者的信心。加強水利設施建設,興修一批水利工程,這樣不僅可以穩定農村經濟,同時解放一部分勞動力,參與到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要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輻射作用。
2、抓好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
通過政策扶持、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對接企業用工需求、新增更多就業崗位等辦法,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機制,可以為經濟發展創造出穩定的社會內部環境,又可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為經濟發展提供后勁。
3、抓好環境保護工作
要加強生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施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農村能源建設、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認真執行環境保護措施,強化環境保護。
4、抓好社會穩定工作
營造良好治安環境,進一步提升安全感。要認真研究社會穩定方面的問題,嚴防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分裂活動,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創造良好的社會安全環境。
(四)積極引導外來企業與迪慶州實際相適應
在迪慶州的“四州建設(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中,生態是一大亮點也是強項,當然也是資源。必需承認一些外來企業在投資迪慶過程中,有直接利用資源從而達到少付成本多出產值的心態,當然也會有直接使用資源從而一本萬利的傾向。要大力向外地企業宣傳生態建設的重要性,要求并引導企業做好環保工作,減少與當地群眾的沖突。
關鍵詞: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161(2012)02—0031—05
一、引言
循環經濟是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將社會生產過程整合為一個物質資源的閉路循環系統,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產品和服務,其本質是切合科學發展理念的創新型經濟發展模式,是對傳統的“資源一產品一廢棄物”單向生產模式的根本變革。甘肅省作為生態環境脆弱、資源依賴型產業占主導地位的欠發達地區老工業基地,走循環經濟之路,既是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加快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探索資源型省份建設“兩型”社會、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2004年以來,甘肅省作為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省份,先后出臺了《甘肅省資源綜合利用條例》、《關于發展循環經濟的實施意見》等地方性法規和政策措施來推動城市、園區、企業等不同層次的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特別是2009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以后,甘肅成為全國第一個上升到國家層面的省域循環經濟示范區,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成為指導甘肅本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主體思路,而且在全國層面也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先行先試”意義和作用。因此,經過近7年的發展,甘肅的循環經濟究竟達到了什么樣的水平,在發展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和制約因素,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進甘肅循環經濟的發展?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對甘肅發展循環經濟的狀況進行客觀評價,進而找出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思路。
二、文獻回顧
1990年代末期,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被引進國內并受到廣泛關注,在借鑒國外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國內學者對循環經濟的內涵、發展原則、發展模式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國內學者針對循環經濟發展評級指標體系,評價方法及如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等問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一)在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方面
王奇、王會利用物質流分析方法,通過建立封閉和開放的經濟系統的物質流總量模型,對日本的循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評價。劉明、殷劍、楊光利用DEA方法從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兩個方面對我國各省區的循環經濟發展效率進行了評價。邢蓉、劉云從經濟發展、資源發展、環境發展、社會發展四方面建立了北京市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并對2000——2008年北京市循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簡要評價。安樂、李宇斌利用AHP分析法從經濟系統、資源系統和環境系統三方面建立遼寧省循環經濟指標體系,并對遼寧省14個市的循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評價。毛文娟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從水資源利用率、節能降耗、固廢綜合利用等方面對天津市的循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評價。
(二)在如何更好地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方面
石家莊在“怎么看加快工業發展的緊迫性”一問中提出,發展城市競爭實質是企業競爭。通過2010年全國500強企業總部所在城市前十名的發展程度我們不難看出,龍頭企業的做大做強可以帶動一個地區的工業發展,可以大大提升一個城市的競爭力。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推動城市發展步伐
像石家莊這樣的傳統產業占比重較高的城市,如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再造發展優勢,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環節。首先從思想上不能將傳統產業等同于落后產業,其次要尋找新的發展思路,找準正確定位,然后秉承“技術為王”法則,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全面提高傳統產業水平。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為工業發展提供強大引擎
第四問當中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規劃總規劃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子規劃預計將在9月份公開。當下,結合自身優勢發展新興產業必將會為城市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工業強則城市強,工業興則城市興。大力發展工業,是‘十二五’實現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重要支撐?!比涨罢匍_的石家莊市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孫瑞彬對加快全市工業經濟發展做出新動員、新部署,令全市上下備受鼓舞與鞭策,掀起了又一輪工業發展的新。石家莊市在探索實踐如何做大做強工業經濟的過程中提出了“怎么看加快工業發展的緊迫性”“傳統產業如何再造新優勢”“技術改造路向何方”等十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將對實現石家莊市“工業強市”的目標起到重要的作用。以石家莊針對工業發展提出的十問為基礎,我們通過對部分城市在工業發展方面所進行的嘗試,取得的成績,積累的經驗進行匯總分析,歸納了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到底需要具備哪些必要的條件,推動城市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步伐。
石家莊市接力“十二五”規劃實現工業經濟再騰飛
石家莊一直被稱作“火車拉來的城市”,從一個小村莊成長為享譽國內外的新興工業城市,前后經歷了三次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期,每一次顯著的城市擴容都伴隨著工業經濟的轉型飛速發展。然而,近十年來,石家莊的工業發展相對減緩,使得城市化進程受到阻礙,為了實現“十二五”經濟發展的目標,石家莊市在2011年召開的市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工作會議提出了“工業強市”的發展計劃。隨即,就如何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提出必須解決的十個問題。這十問涵蓋了工業發展的各個方面,解決好它們對該市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石家莊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十問:
一問:如何理解“工業強則城市強 工業興則城市興”
二問:怎么看加快工業發展的緊迫性
三問:傳統產業如何再造新優勢
四問: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之路怎么走
五問:技術改造路向何方
六問:企業創新重點抓什么
七問:對標一流如何發力
八問:企業對政府有什么新期待
九問:為何說發展環境更是工業發展的命門之穴
十問:為什么要關心企業家善待投資者
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助推企業成長
針對改善政府效能,十問指出,企業評判一個地方發展環境的優劣,最直接的感受是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只有在政府服務方面做足文章,才能使企業安心、專心發展生產。
建設培育經濟專區打造招商引資大平臺
在闡述工業發展環境問題時,石家莊市提出,推進工業發展,吸引更多更好地投資項目,良好的空間至關重要。建設產業發展大平臺是提升城市品牌效應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經濟發展;效率配置
經濟發展不僅包括社會經濟活動商品和勞務在量上的增加,更加重要的是它還包括了社會經濟結構的重要變化,簡單來說這些結構變化可以歸納為:
①傳統判斷一個國家發達程度的產業結構指標,即作為衡量國家發達程度的第三產業所占比例的高低,和它緊密相關的便是就業結構,每一個產業所吸納就業人口的比例,就業結構的分布情況更加體現一個國家人口素質的結構變化。
②產品質量結構變化,具體而言,產品是勞動密集型,資本或則技術密集型等,產品的附加值變化結構等等。
③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情況,常見的衡量指標“基尼系數”,收入中多少比例由于了生活必須開支。
因此,傳統的以“GDP增長論”為衡量經濟發展的理念已經不再適應如今中國的發展,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如何使資源得到更高效率的配置利用,這才是經濟發展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而其中包含兩個個方面:一是資源的利用效率,即單位產品的資源耗費數量;二是資源的配置效率,即通過分配資源到到不同領域,實現帕累托最優狀態。
首先,總需求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構成總需求的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近年來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消極影響,以及貨幣當局的緊縮性貨幣政策,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的貢獻率在下降,而反觀以前不足的消費需求在如今的中國扮演者越來愈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該調整和優化拉動經濟增長的總需求結構,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的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協調拉動轉變。這就要求我們的出口企業更加注重產品的研發和創新,通過自身的產業換代升級來打開國外市場,而非一味的通過產品的價格優勢,因為目前的中國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土地價格居高不下,所以提高自身產品的品質才是唯一的出路。
其次,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以農業為主體的第一產業,以工業及制造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和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三大產業。在中國今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第二產業的發展非常迅速,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同時農業的發展方式仍比較落后。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我國人口基數大,因此農業的地位依然是非常重要,目前國家對于農業的稅負已經完全減免,所以未來農業的發展仍然落腳于科技,只有農業設備的改善,務農人員的科技素養提高,這樣我國的農業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由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夠強有力,市場的競爭秩序不夠規范,創新體系不夠完善,傳統制造業的改造升級和先進制造業及新興產業的發展步伐緩慢,為第一、二產業服務的生產業及現代服務發展仍不夠充分,導致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的不平衡。因此,必須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和大力發展服務業,同時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
然后,空間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布局結構有兩種分類方法:一是按照人口戶籍制度分為城市經濟發展和農村經濟發展:二是通過中國的區域分布情況分為東,中,西地區經濟發展。在中國今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梯度推進戰略的影響和城鄉體質二元結構的積弊,城鄉差距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仍然是比較突出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城市的生活水平,基礎設施設備,教育水平都遠遠好于中國的農村發展,但這一切都離不開城市的各種建設者,而其中大部分均來自中國的農村,可以說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的穩定環境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村和城市發展的一個平衡關系,比如: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醫保問題等,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教育問題等,這些問題均長期存在,但在原來追求經濟增長量的時期一定程度上被忽視,但是如今中國經濟發展走到了嚴峻的十字路口,所以這些問題亟待解決。同時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今最大的問題是面對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西部地區有必要以破壞環境,利用耕地等為代價?另外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定要必要產業重復的情況,應該聯系區域實際,定位自己的優勢產業。因此,必須以突破二元經濟結構,縮小經濟發展中的城鄉差距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為重點,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區域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最后,要素結構和技術結構的調整與優化。要素結構和技術結構師決定經濟發展中供給結構的兩個重要方面。要素結構和技術結構的調整是改善供給結構及提高經濟效率的重要條件。在中國近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市場體系的不完善,技術進步及技術結構的改善進展緩慢。因此,必須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的消耗及生產要素投入數量的擴張向主要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投入及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增強轉變,通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及經濟效率的提高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
綜上,影響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各種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創新和進步,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恰當性和適時性,離不開對于國際經濟金融形式的準確把握。因此,通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改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度環境,構造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微觀基礎,建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深圳如何在“十三五”時期繼續保持優勢?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廣東代表團駐地專訪深圳市市長許勤詳解深圳發展規劃。
從“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
“深圳標準”
《中國經濟周刊》:深圳的發展曾得益于特區優勢,如今深圳如何發揮優勢激發特區的發展活力?
許勤:深圳經濟特區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改革開放是深圳的根和魂,是深圳永恒的使命。黨的十之后,離京視察第一站就來到廣東深圳,要求我們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勉勵我們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富民之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明確了改革的總目標、時間表、路線圖。作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和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近年來深圳經濟特區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難題、增活力,以全方位開放聚資源、促發展,努力打破制約發展的“天花板”和“玻璃罩”,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新一輪對外開放中,更好地發揮經濟特區的引領示范作用。
《中國經濟周刊》:深圳曾創造過“深圳速度”,近年來又提出了“深圳質量”“深圳標準”,請您談談這個轉變。
許勤:深圳能邁出很好的一步,實際上很重要的是非常忠實地落實總書記的要求、落實十以來的各項工作部署,很好地去按照新常態下的新規律去辦事。要以創新來實現動力轉換、以轉型推動結構優化、以質量引領速度換擋,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深圳經濟社會再升級、再發展,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像我們從發展思路上這幾年提的就是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轉變、打造深圳標準,它主要就是為了采集一流標準。
2010年,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們按照中央關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著眼于深圳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積極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提出了打造“深圳質量”,把質量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堅持質量引領、以質取勝,全面提升經濟、社會、文化、城市、生態質量,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012年,我們認真落實中央提出的“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結合經濟發展形勢,在“深圳質量”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的總要求,并將其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
2014年,按照總書記關于“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的要求,我們進一步提出了打造“深圳標準”的新要求,著力推進標準、質量、品牌、信譽“四位一體”建設,全面提升經濟、社會、城市、生態、文化和政府服務質量,為加快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三個轉變”做出新探索。
回顧過去幾年的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深圳較早地遇到了人口、土地、資源、能源等方面的瓶頸制約,通過堅持質量引領、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較早轉變了經濟發展方式,有效破解了發展瓶頸,保持了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過去5年打造“深圳質量”的實踐,有力地印證了總書記關于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有力地佐證了“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前瞻性,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只要我們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就完全可以在新常態下實現速度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增長。
未來深圳的產業發展方向?
《中國經濟周刊》:深圳的經濟發展速度長期領跑全國,您認為深圳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是什么?
許勤:深圳很早以前就提出未來深圳要做什么,深圳應該做的不僅是要輸出一流的、高質量的產品,也要輸出一流的、高質量的技術,最終產品可以不是實物產品,而是技術,靠專利許可去賺錢、靠技術干股去賺錢,要走到那一步是一個產業升級的過程。
2012年、2013年當深圳的戰略新興產業已經開始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思考下一步什么產業會形成規模。我們現在定的是生命健康產業,這是個非常大的產業,服務對象包括老人、孩子、殘疾人、特殊群體等,從助聽器、輪椅,到小孩、特殊群體的專用設備。這些產品的技術附加價值都很高,而且人們以后一定會對自己的健康、對自己的身體更在意,這個產業我們已經早早布局。
《中國經濟周刊》:近年來深圳創新創業氛圍很濃,市政府如何布局高新科技產業?
許勤:深圳可以說是信息技術全球最領先的城市之一,早在幾年前深圳就確定了無人機這個重點,當時更多的是看到了未來。
另外我們非常關注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我們跟航天中心、國家航天科技集團都進行了合作。我們要把相關技術民用化。比如宇航員的生命維持系統,那是一個絕對精密的健康醫療體系,它可以檢測到身體里任何一個小的變化,確保宇航員能夠在一種非常健康的狀況下在太空工作生活。這些檢測技術實際上在深圳很快就可以民用化,比如用于老人的心血管檢測。
還有就是我們的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未來深圳要往電子信息產業升級這個方向走。
《中國經濟周刊》:“十三五”時期,深圳如何布局和規劃,實現新常態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許勤:“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也是深圳經濟特區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關鍵時期?!笆濉睍r期,深圳經濟特區發展重點概括為:緊扣一個總目標(勇當“四個全面”排頭兵),聚焦一個定位(加快建設科技和產業創新中心),落實一條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搶占一個制高點(發展信息經濟),打造一大戰略平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
《中國經濟周刊》:請您詳解一下搶占一個制高點中的發展信息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