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素養的核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促使英語成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英語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龔亞夫(2014)認為,英語教育的價值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門語言交流工具,更在于促進人的心智發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養思維能力。英語教學活動除了知識傳授,更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實現學校教育價值和確立人才質量標準的基礎和核心,是在國家教育方針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學生發展必須達到的目標體系(常珊珊,李家清,2015)。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通過學科教育教學來實現。各學科都要結合學科內容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服務,英語學科亦不例外。
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圍繞英語學科特征,聚焦核心素養體系,英語教育專家們厘定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能力四個維度。這一學科核心素養,將成為各階段英語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的重要參考,對廣大教師的教育理解和教學實踐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1.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指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通過聽、說、讀、看、寫等方式來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它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最基本維度,包含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語言意識等內容。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掌握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提升語言意識,達到對語言的建構和運用。
2.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知。它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通過體驗、認知及內化等過程逐步形成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和價值取向。未來社會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國際化和跨文化交流,學生需要樹立全球化視野、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形成兼收并蓄的文化素養觀。
3.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運用各種學習策略,從而提升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要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能夠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資源,選擇恰當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并不斷監控、反思、調整和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
4.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達的水平和特點。思維品質維度著重培養學生辨析現象、分類信息、概括概念、總結規律和評判觀點的能力。學生善于思考,敢于質疑,發展其獨創性和批判性思維品質。
張連仲教授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形象地歸納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of English”,即英語學科教學必須做的事情,包括聽說讀寫譯、語音語法詞匯等;第二層次為“with English”,指通過英語學習獲得的素養和能力,如良好的跨文化意識、面向未來的國際視野、自如的人際交往能力;第三層次為“ beyond English”,意指對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十分重要的能力,如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三、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職教英語教學體系建構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施,需探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轉化為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可能。筆者基于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在職業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諸多嘗試,挖掘職教英語教學實踐路徑中具有發展核心素養的特性因子,力圖使英語課堂成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一方天地。
1.語言能力:語言的建構與運用
除語言專業能力,英語教學還應提升學生的語言職業能力。職業英語教學承接了專業化英語與職業化英語融合的任務,涵蓋的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變化的關聯性更大,涉獵范圍更廣。因此職教英語教學要整合教育思想,對語言進行建構與運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實踐應用時,根據不同對象和職業需求,延展、豐富內容信息。除日常交際話題(如購物、就餐)之外,還應增加各類相關專業性和功能性較強的語言知識,如3D打印機的使用、酒店前臺預定房間、空乘服務、銀行業務辦理、服務軟件運用(如Airbnb)等等。
比如在談論交通工具這一話題時,除了學習基礎詞匯bus, taxi, bicycle, subway之外,針對所帶的軌道交通專業學生,我適當地進行專業知識拓展,如地鐵自動售票機的使用步驟:? choose the correct line (選擇正確線路); ? press the station on the screen (在屏幕上點擊站點);? insert the coins or bills into the machine (放入硬幣或紙幣); ? take the ticket and change (取走車票和零錢)。知識層面還可以增加有關將來的就業方向的詞匯,如站務員(station operator),票務員(ticket clerk),安檢員(security inspector),綜控員(integrated controller)等。對教學內容的調整實現了英語教學與職業崗位對接,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文化品格:中外文化的理解與認知
任何一種語言都包含著不盡的文化內涵。語言與文化是共生共存的。文化品格可通過課堂教學加以實踐。我們要把相應的文化知識同步貫穿于英語教學,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獲得文化知識、吸收文化精髓、理解文化內涵、包容文化差異,加深對中外優秀文化的理解與認知。教師應挖掘教學內容的文化信息,通過英語詞匯進行文化比較,基于繪本閱讀和批判性閱讀理解文化價值,通過節日習俗介紹文化背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僅要學習他國文化,也要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真正實現異域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傳播交流,這也是英語課程的文化品格培養所肩負的應有使命。
英語課堂是塑造學生文化品格的重要舞臺。以開篇的打招呼為例,我們只教會學生說Nice to meet you.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這里還可以拓展文化信息,如世界各地常見的問候方式(the ways of greeting),如handshake 握手禮, cheek kissing 吻面禮,bowing 鞠躬禮,hug 擁抱禮,pressing noses 碰鼻禮,nodding 點頭禮等。教師可概括每種見面禮的使用范圍和國家,利用視頻展示具體動作,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示范性操作演練,讓他們更直觀地體會文化差異。
3.思維品質:獨創性與批判性
英語課程有助于促進思維品質的發展。英語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教育所體現的雙語性和跨文化性能更好地提升學生語言、藝術、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鑒賞力?;谪S富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多樣的形式,英?Z教學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發散思維和判斷能力,最終為培養學生獨創性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應大膽在課堂教學中,以有效的方式,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比如在學習旅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嘗試制定旅行計劃(travel itinerary),包括choose the destination(選擇旅行目的地);book the flight(訂機票);book the hotel(定賓館)和pack up the bags(打包行李)等,培養學生做事前的準備意識及理性思維能力。比如在講授angry時可提問學生平時生氣了是怎么做的,出現的后果是什么,給他人造成了哪些影響,以及應該如何正確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等。
4.學習能力:信息化與自主學習
核心素養的獲得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并為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于作為數碼原住民(digital natives)的當代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信息化教學平臺和網絡軟件成為重要的手段。云平臺教學(如UMU)和微課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升了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素養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筆者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嘗試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在UMU平臺上進行注冊創建班課,并邀請學生掃碼加入。教師上傳自主學習任務單、微課視頻和任務練習,學生在任務單的指導下,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如智能手機、ipad、電腦)反復觀看微課視頻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在翻轉課堂上,教師通過問卷形式調查學生微課內容掌握情況,提取學生的疑難點和困惑點加以講解并輔以各種小組活動,完成教學目標。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與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完美融合,符合現代教育因材施教,差異教學的理念。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指出: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的需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電力行業本身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工業,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要求發電企業要安全、高效、清潔生產。鄭州電力高等??茖W校依托電力行業辦學,適應新時代的電力發展需要,全力推進專業建設,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本文以動力工程系熱工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建設為例,探討高職高專熱工自動化技術專業職業素養與核心能力培養的實現方式。
一、明確專業定位,確立專業培養目標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火力發電機組的參數和容量不斷提高,機組的自動化水平也越來越高,對機組熱控設備的維護、檢修工作量越來越大,因此提出了對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學生人才培養的需求。電廠熱工自動化技術專業主要是為火力發電企業培養熱工儀表檢修與控制系統維護崗位上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適應能源與動力工程領域生產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從事熱工過程自動化儀表和系統的安裝、調試、維護、檢修和運行管理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具備基本的經營與管理、社會、人文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知識的高等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本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可直接從事的主要職業崗位包括發電廠的熱工點檢及熱工維護崗位;熱工檢修公司的熱工儀表檢修、熱工自動裝置檢修、熱工程控保護、DCS組態及檢修維護等崗位;電力安裝公司的熱工儀表及控制裝置安裝崗位;電力試驗院熱工儀表及控制裝置試驗崗位(包括DCS組態及調試)。畢業生經過2―3年獲得一定的工作經驗后可以勝任技術員崗位,通過5―10年自主發展后能夠適應的崗位主要是熱工專責工程師等技術管理崗位。
二、分析專業工作領域,明確專業核心能力,確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高職高專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和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自己獨特的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由行業企業專家與學校專業建設負責人組成產教結合委員會。首先,由行業專家分析專業工作領域,將熱工自動化專業的工作領域解析為熱工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熱工控制系統維護保障(爐控、機控及輔控)、控制系統開發等三大工作領域,針對每個工作領域,提煉出具體的工作任務,明確每項工作任務需具備的職業能力;然后由專業建設負責人明確對接職業能力所需的課程支撐,確定基于德育素質、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最后由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同確定熱工自動化技術人才培養方案。(1)知識結構。在知識結構方面,注意通識、專業技術基礎以及專業知識的有效組織與協調。通識部分主要有英語及計算機信息方面的工具性知識的運用、人文社科知識、經濟管理以及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的了解;在熟練掌握鍋爐、汽機、發電機及熱力發電系統的工作原理基礎上,強化自動檢測技術、自動控制設備、過程控制系統、順序控制與熱工保護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的習得,突出電廠熱工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特長。(2)能力結構。在習得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即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養成運用知識解決專業問題的習慣,應用本專業知識進行自動檢測儀表維護與檢修、自動控制裝置維護與檢修、自動控制系統分析與維護、自動控制裝置安裝、熱工熱工程控保護系統的維護與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實驗能力,能及時了解本行業國內外生產現狀,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科技開發能力。(3)素質結構。高素質對專業教育、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素質結構從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職業素質及身心素質等四個方面進行滲透。一是立德樹人為根本,使學生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與文學藝術修養,能夠正確認識和了解當今時代優秀文化與科技成果的現代意識,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三是具有一定的科學素質,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質,有工程環境意識,有綜合分析和解決一定的實際工程技術素養。四是接受必要的軍事訓練,達到國家大學生體育鍛煉標準。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做到專業知識和人文素質相互滲透與有機融合,才能達到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
三、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火力發電機組的參數和容量快速提高,機組的自動化水平也越來越高,目前,國家電投等大型發電集團,提出了對專科生的就業需求限制,這無疑對熱自??茖W生就業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于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又急需電力熱工安裝與維護的一線技能型人才。鑒于此,高職高專電廠熱工自動化專業要積極調整人才培養方向,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急用人單位之所急,積極為火電建設及發電企業培養熱工儀表檢修與控制系統安裝與維護崗位一線上的高技能、上手快的應用型人才。將主體性、實踐性、開放性和教、學、做相統一,以?W生為主體,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職業素養培養為基礎,采用“六項融合”的結構將專業標準和職業標準相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相融合、專業教師與能工巧匠相融合、能力考核與技能鑒定相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拓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專業延伸能力,實現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和職業能力諸方面的全面與和諧發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基于工作任務的六步教學法、案例教學、角色扮演等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以“核心技術一體化”作為課程聯系紐帶,專業核心課程均采用理實一體、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方式,所有理實一體課程均在實訓室內完成課程教學,實現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建立相應的教學資源庫,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混合式教學。
關鍵詞:中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中職計算機
對現代企業來說,需要的人才越來越職業化,他們需要的不光是成績優秀的畢業生,而且是素質高、能力強,善于與人溝通交流,團結協作,能解決問題,會自我提升的優秀員工。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關注的是員工的職業道德、專業實踐能力、人際交往、團結協作和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我們往往把這種綜合能力稱為職業核心素養。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競爭力,是我們中職教育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現狀
職業核心素養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它包括知識、能力和態度三大要素。筆者結合多年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實踐和就業工作經驗,發現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職業道德修養
職業道德是每個從業者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涉及從業者如何對待職業,如何對待工作,同時也是一個從業人員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的表現。作為一個合格的中職畢業生,必須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對生活和工作抱有激情,可以全身心投入。然而,很多的學生自身思想素質偏低,缺乏誠信意識,在工作中得過且過,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尊重上級領導的管理和任務安排,對別人的批評指導不能虛心接受,承諾的工作期限不能很好地執行,為了個人利益不惜損害公司和客戶的利益,給用人單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二)專業實踐能力
專業實踐能力是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一種體現,就現有的計算機實訓來看,每一門課程的實訓往往是相對獨立的,忽視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解決問題上不夠科學嚴謹。不利于學生適應就業的需求,影響他們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
(三)人際交往能力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不光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人際交往能力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般大的項目程序的開發,都需要幾個人乃至一個團隊的分工協作。這就需要畢業生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與團隊成員很好地溝通交流,才能更好地完成項目程序。然而,我們的學生都是被寵大的一代,自我意識比較強,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在交流合作時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溝通協作的能力。
(四)自我提升的能力
計算機專業是一個新興產業,知識更新換代很快,這就要求廣大學生時刻關注計算機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這些是他們勝任本職工作的前提和基本要求。只有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提升,才能適應新的工作要求。然而,我們的學生往往習慣于被動地學習,老師讓學什么,家長讓學什么,就學什么,缺乏自我提升的能力與動力,最終必將被行業所淘汰。
二、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與方法
(一)優化課程體系
1.以職業核心素養為目標,重構課程模塊根據目前計算機專業的要求,將傳統的課程體系加以調整,在原有的文化基礎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專業實踐課程三大模塊的基礎上,增加職業核心素養模塊。學生在這一模塊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職業核心模塊的教學,還可以加入企業參觀交流、與優秀畢業生的交流訪談,幫助學生了解計算機專業崗位的設置和人才需求。同時,還可以加入一些戶外拓展項目,加深學生的團結協作和人際溝通能力。在日常教學中,筆者還注意職業核心素養模塊和其他模塊相整合,幫助學生學以致用,靈活掌握。2.以校本教材為依據,改革課程內容計算機專業更新快,中職計算機教材內容嚴重滯后,且理論知識偏多,實際操作較少。因此,編寫一本貼近實際,符合計算機專業教學目標的校本教材,就顯得格外的重要。筆者邀請了計算機專業的優秀畢業生,結合中職生的學情,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編寫了一本校本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合理設計,增加了計算機職業核心素養要素,以此來幫助畢業生更快更好地勝任工作崗位的要求。
(二)創新教學模式
1.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中,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以至于離開學校后,學生很難做到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筆者嘗試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前,先讓學生登陸學習平臺,觀看微課視頻自主學習;課中,拋出問題,小組合作解決;課后,完成項目任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既提高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又鍛煉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2.開展“項目化”教學模式在傳統的計算機教學中,各門課程一般是相對獨立,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做好知識與技能的融會貫通,筆者在教學中開展了“項目化”教學模式。選定項目主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項目運作的流程,從明確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估———歸檔,通過整個流程,學生嘗試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在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學生分組、分工,合作完成。一件件完整的作品,就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的最好證明。
(三)發展校企合作
關鍵詞: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6―0129―02
1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目的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推廣、普及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教育信息化核心的教學資源建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教學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研究項目以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為例,通過核心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開發出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其在輔助教師教學和輔助學生學習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提高教與學的效果和效率。通過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突出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克服以往課程體系中核心能力不突出的缺陷,改變教學資源相對缺乏的問題,豐富教師教學設計所需資源,使培養出的學生更具有競爭力。具體地說,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目的。
1.1推動“教”與“學”模式的轉變
通過核心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應用,改變過去那種單一的、以教師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掘教學過程本身,使課堂教學由傳統的講述轉變為增加了較多的案例引入與分析討論、職業工作過程演示、典型例題鞏固練習、著重培養學生職業判斷力的教學組織,增強教學過程的參與性、互動性和趣味性,吸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習者的能動作用。
1.2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效果
現在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接納程度越來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們學習的習慣和規律。我們主動順應這種規律,通過核心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與使用,實現教與學方式方法的變革,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和效果。通過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推動教學的信息化,改變以往的基于講義和板書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基于網絡的教學資源在課堂中應用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師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由被動地“聽”來學習,轉變為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來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現代教學理論認為,人類對信息的認識和記憶遵循一定的規律:耳――聽,接受信息的20%;眼――看,接受信息的30%;耳+眼――聽+看,接受信息的50%;耳+眼+嘴――聽+看+說,接受信息的70%;耳+眼+動手――聽+看+操作,接受信息的90%。
1.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
職業素養是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主要呈現為從業者遵循職業內在要求,在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具有的專業知識、技能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作風和行為習慣。從業者從事某一行業必須具有這一行業的職業素養,才能在這一行業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從業者,職業生涯才有可能可持續發展。通過核心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針對房地產專業學生的職業定位對從業者具體要求,加強職業素養訓練,突出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克服以往課程體系中核心能力不突出的缺陷,提高學生適應職業、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2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意義
高校的產品是學生,教師的產品是課程(優質資源)。加強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應用,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與學的資源是促進學習和提高學習績效的至關重要的條件,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挖掘教育的發展潛力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房地產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對教師本人和接受教育者都有重要的意義,還有助于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1對教師本人的意義
教師既是核心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者,又是使用者。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對房地產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進行采集、加工、集成,形成穩定的可以輔助教學的資源,減少教師大量重復性勞動。改變以往教學資源相對缺乏的狀況,豐富教師教學設計所需資源,使課堂教學增加了較多的案例引入與分析討論、職業工作過程演示、典型例題鞏固練習,增強教學過程的參與性、互動性和趣味性,吸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技師學院;專業能力;核心能力;并重
專業能力培養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并重不僅是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對技工院校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由于他體現了技工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客觀性、必然性,所以,我們把它總結和上升為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基本規律之一。探索、把握和順應這一規律有助于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質量,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一、專業能力培養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并重規律的內涵
專業能力培養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并重的規律體現了綜合職業能力要素和形成過程、能力本位理念以及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觀。可概括為“二大內涵”。
1.從職業素養教育的實踐層面看,專業能力培養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并重的規律涵蓋和體現了綜合職業能力基本要素和形成過程
綜合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某種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它包括專業能力、職業核心能力(關鍵能力和職業通用能力)。他強調,在職業素養教育中,既要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才能形成綜合職業能力。而該規律在強調專業能力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并重,折射出綜合職業能力形成過程,為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指明方向的同時,也再現了綜合職業能力的基本要素,他由專業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構成。二者相比,不難發現該規律與綜合職業能力的基本要素和形成過程完全一致,該規律不僅再現了綜合職業能力的基本要素和形成過程,而且將其作為自己的重要內涵。
2.從人文主義角度觀察該規律,專業能力培養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并重的規律體現了“學生為本”的教育觀
“學生為本”的教育觀認為:任何教育都要以培養學生“做人做事”能力為教育目標,以服務學生成長為本為教育思想,以引導學生思考為本為教育方法,以激起學生興趣為本為教育形式。簡而言之,就是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生存和發展。而該規律強調專業能力培養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并重,表現出高度的人文性,引導教育教學活動以“學生為本”,以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為目標,以開發學生的潛能為教育理念,以研究性學習為方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教育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獲得專業技術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通用職業能力。最終形成綜合職業能力,為實現就業和穩定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對比我們得知,二者雖在文字表述方面有所區別,但在培養目標、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該規律不僅將學生為本教育理念作為自己的重要內涵,而且通過培養學生的“做人”能力,提升“做事”的能力,詮釋了“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專業能力培養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并重,不僅是職業素養教育的一條規律,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基本途徑。
1.構建專業能力訓練體系,強化學生專業能力訓練
(1)建立和完善課程標準模塊
要依據先進性、職業性、規范性、可操作性原則開發出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要將專業概況、職業能力、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評價督導確定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的內容,突出職業能力、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三大主體;應按照成立專家工作組、信息收集和處理、搞好課程開發、編寫初稿、征求意見、組織審定、頒布實施七大程序做好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制訂和開發工作,為強化專業能力訓練提供指導性文件。
(2)建立一體化教室
要遵循先進性、實用性、經濟性、仿真性、高效性、綜合性的原則,按照職業崗位群或技術應用大類核心技能的需要集中建設一體化教室,注重相關專業的融合、同類學校的共建、區域共建。應根據專業教學要求,合理設計其建筑層高、建筑面積、講練區域劃分、工位布置,在功能上既滿足一體化教學需要,又滿足產教結合需求,建立一體化教師等級制度。從制訂一體化教師等級標準、進行一體化教師等級考核、績效掛鉤三個方面入手建立一體化教師等級制度,使一體化教師等級制度真正促進教師隊伍建設,為學生專業能力訓練提供教學人才。
2.構建關鍵能力養成體系,提升學生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養成體系由教學方法模塊、職業道德模塊構成。
(1)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和完善教學方法模塊
教學方法改革的基本任務是實現由傳統教學方法向現代教學方法的轉變,運用職業行動導向教學方法,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教師被動地“教”為學生主動地“學”,以此提高學生方法能力。
關鍵詞:高職護理;課程文化;內涵建設
作者簡介:郭麗(1983-),女,山東荷澤人,菏澤家政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護理教育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11-0036-04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了建設“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這為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課程文化作為高職護理校園隱性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臨床護理文化對接,其建設必須有針對性、創新性。高職護理院校課程建設不能僅僅注重課程內容,還應體現文化的元素,做好課程的文化建設才是提高高職護理院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和關鍵,也是衡量高職護理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
一、課程文化的內涵與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素
(一)課程文化的內涵
課程文化中精神文化是課程文化的核心,物質文化是課程文化的外在表現和載體,制度文化是課程文化的發展規范[1]。課程上升到課程文化至少需要5個條件:即要有正確的價值和理念、要有完整的體系和整合、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序列、要有相應的教材和教案、要有有效的實施和評價[2]。
(二)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素
當今臨床護理工作的復雜性、病人性情變化的無常性和醫患關系的緊張等,迫使臨床急需大量會溝通、能操作、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高端專門型護理人才。課程是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重要載體,是護生感受護理人文情懷最直接最前沿的媒介,也是個人素質與職業素養進行碰撞、學習、融合、內化的橋梁和平臺。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文化建設即是通過實用性、實踐化文化實踐形式,達到核心價值觀、護理職業觀的傳承,通過制度或措施得以保障其發展。對于人的基本素質、對于社會人的優秀美德、對于護士的職業素養等理念、價值的傳承永遠是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文化的靈魂和前提,也是核心和基礎。
二、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護理院校課程的文化功用不是很明顯,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高職課程“重技能、輕文化”,簡單地認為“課程文化”就等于“文化課程”;二是片面地把文化課和思想政治課想當然成為“文化”建設的主體;三是專業人文課程開始得到重視,但過于形式主義,簡單地認為開設如護理心理、護理倫理等課程就等于護理專業人文素養的全部,忽視了課程之間的關系、作用、課程形式和教學活動實踐等內涵建設;四是沒有重視全部的課程,只是“文化課程”和“護理人文類課程”的各自“圈地自萌”和“孤軍奮戰”;五是缺乏課程文化建設的體系。
三、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文化建設的路徑
(一)把握“三個結合”原則
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文化建設應該把握“三個結合原則,”即結合職業教育特色、護理專業特點、與臨床護理文化的對接點進行文化建設[3]。職業教育是與產業緊密相連的一種教育,結合產業和專業進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是職業教育內涵發展所在。作為護理專業,其核心是照顧,實質是服務,這種服務是在科學護理知識和嫻熟護理技能的基礎上為病人進行的身心護理,以達到恢復健康、促進健康的目的。尤其是現階段健康是指“不僅僅是沒有疾病,還要有良好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以及道德健康”,這也就要求當代的護士必須有足夠的人文情懷和文化素養進行全方面的深層次護理,才能稱得上真正的“高端”“技能型”護理人才,文化護理便是護理的“高技能”所在。高職護理文化建設還要與臨床護理文化對接,文化對接是“校企合作”深層次領域,此對接一方面是對護理校園文化的激勵和滲透,另一方面是對臨床護理文化的輻射和促進。
(二)從“一個原則、兩個角度、三個層次”確立高職護理課程文化結構體系
1.“一個原則”是指針對高職護生的文化認知特點進行針對性建設。國民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普遍都有這樣的認知,本科生、研究生才真正是“象牙塔”的主人,高職生不過是過客或是旁聽生或是差生。不光普通民眾這樣認為,連高職生自己也這樣認為,甚至產生深深的自卑感,但基于90后學生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個性標榜,又處于容易被誤解但又極度渴望被認同的敏感矛盾中,這樣的社會認知現狀也直接折射到文化認知中,直接導致目前高職學生,尤其是從事關懷和照顧的護理行業的高職護生們其文化認知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其內心認同文化的“光環”和“神圣”,但基于社會對于他們的片面認知和自己的束手無策,使得他們內心認為自身打上文化的烙印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二是現代社會多元文化的沖擊使他們找到了宣泄這種矛盾的出口,但基于社會文化的多元性、繁雜性又使得他們文化認知迷茫和盲從;三是在這種混沌的狀態下而對于選擇護理專業的高職學生們來說更是顯得無所適從,因為護理本身就是一個照顧、服務的行業,而且是用真心、愛心、耐心對病人進行身心綜合護理的過程,必須有著飽滿的文化情懷和扎實的文化關懷能力才能真正勝任這個工作,所以很多高職護生們幾乎就是“趕鴨子上架”;四是雖然高職護生們在文化認知和文化撞擊中產生迷茫和失衡,但他們卻有著感受時代的敏銳性、參與社會活動的熾熱性、探索求知的積極性、追求目標理想的執著性。這又讓高職護理文化建設看到了曙光。
因此高職護理課程文化應結合學生們的文化認知特點,首先讓文化接接底氣,高職護生能觸手可及,然后喚起高職護生內心關于文化的渴求,其次發揮好高職護生文化認知中的優點,借助其優勢進行建設。最后找到合適的方法和途徑進行實踐,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要讓高職護生們有精神支柱是關鍵。
2.“兩個角度”是指從個體的文化功效和群體的文化功效兩個角度去建設。文化對一個人來說,包括一個人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對于每個高職護生,我們既需要傳授個人的知識,同時還要要滲透到能力培養中,用道德和法律來約束,用信仰去武裝,注重藝術性,以便形成習慣。文化對一個群體來說,是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等。對于高職護生這一群體來說,還要從生活方式和行為規范方面去重點培養。
3.“三個層次”是指中華傳統美德之于基本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于社會人,護理職業素養之于職業人。首先,傳統美德塑造基本人。包括孝敬父母、尊師重道、團結友愛、恭敬有禮、謙虛和氣、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修己慎獨、敬業盡責、勤奮刻苦、節儉愛物、整潔健身、崇求樸實等等。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每一個護生都應會最基本的傳承和踐行。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社會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包括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以及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基本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即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對我國的每一個成員的嚴格要求[4]。高職護理院校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育總體規劃,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5],尤其是針對學生個人的愛國、敬業、誠信和友善的教育,并倡導一個自由、平等、公正的價值氛圍。再次,護理職業素養打造職業人。包括勤勞敬業、救死扶傷、愛傷觀念、感同身受、體貼關心、安全意識、自尊維護等,護士職業素養是護士在護理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是護理職業崗位內在的規范和要求,在護理實際工作中體現的作風和行為習慣[6]。這些職業素養應滲透到課程教學中,尤其是專業核心課程中。
(三)通過全面覆蓋與各自分工、全程延伸與階段建設構建高職護理課程文化的四個維度
1.全面覆蓋與各自分工。全面覆蓋是指課程文化建設應關注全部的課程,不僅僅是文化課。高職護理專業的課程大體包括四個模塊,即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人文類課程。其中基礎課包括思想政治類、語言文化課類、基礎應用課;專業基礎課包括人體結構和功能、生理、生化、病理、藥理等;核心課程包括基礎護理、內外婦兒等??谱o理等;人文課程包括護理導論、護理管理、護理倫理、護理心理等。承載文化素養的課程不僅僅只包括思想政治課、文化課,應包含全部的課程。因為高職護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就是指護士的職業技術能力和人文素養兩方面,而護士的人文素養包括外在的動態的人文素養,或者叫談吐,以及內在的靜態的職業操守,或者叫職業道德。一個人的動態的人文素養離不開語言課程、文化課程的學習,靜態的職業操守需要護理人文類課程進行專業化的訓練,而護理人文課程的理論和理念需要在專業核心課程中去實踐和驗證,所以說課程文化建設“一個都不少”。
各自分工是指針對不同類型的課程,從承載的文化內涵和方向方面進行明確分工。一般基礎課,尤其是思想政治類、語言文化課兩類應重點負責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授,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人文類課程三類課程重點負責護理職業素養的培養,但同時三類課程分工也不同,其中人文類課程負責護理行業人文素養核心理念的傳遞,更多的屬于理論層面的闡釋,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負責護理人文素養的實踐形式,屬于護理內涵的實踐層面的驗證。如專業基礎課中藥理學的慎獨、解剖學中嚴謹和客觀、病理學的循證、生理學中微觀辯證等,當然專業核心課程是重中之重,是基本人、社會人、職業人三重文化特征在各??谱o理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尤其是護理職業素養的展現更為突出,特征更為明顯。
2.全程延伸與階段建設。雖然每類課程承載的文化功能不同,但建設還需全程延伸與階段建設相結合。因為傳統的課程開設有一些弊端,或者說在課程安排上有些誤區。比如說一門課一般只開一次,而且一門課既然開設一般至少要覆蓋完整的一學期,即使課程內容有限。這樣課程安排過于形式主義,不夠靈活。就課程文化建設來說,有必要進行改良。
一部分課程可以全程延伸,比如負責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授的基礎課,像思想政治類、語言文化課等可以貫穿于高職護理校內兩學年的每學期中,且每學期課程內容應嚴格劃分開,做到三對應:一對應其他類課程的開設進度,二對應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授內容,三對應學生的專業認知階段。比如語文課,第一學期可以重點傳播中華民族的孝道、家風、禮儀、涵養等優秀精神,從對應角度來看,因為學生剛入校,對專業認識是懵懂的,對人文認識是膚淺的,可以由淺入深、由廣人文到窄職業進行逐步滲透和過渡。第二學期重點傳播現實社會中的全民的正能量、和諧文化、雷鋒精神、信仰教育等,自然過渡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傳承上來,而且從對應的角度,這一學期正好開始進入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人文課的學習階段,此階段語文課負責的文化內容正好和專業基礎課慎獨、嚴謹和客觀、循證、微觀辯證等,以及和專業人文課的針對性職業素養的傳授相輔相成,達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職業素養的自然過渡,不至于讓學生接受職業素養太突兀。而第三學期正好是專業核心課程的開設階段,為促進學生學習護理的堅定信念,從信仰、心靈成長、社會的適應等方面進行鋪墊,成為專業核心課的重要的幫手,而到四學期多開設護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以及就業課程,語文課應更多地開展一些與職場有關的話題,如奮斗、創新、務實等精神,為學生以良好的心態迎接實習和就業作準備。
而對于專業人文課程等其他課程還是需要分階段重點建設,這和全程延伸的語言課、思想課是相輔相成的,并不矛盾。在人文類課程中重點闡述與職業、與專業密切相關的核心素質內容,這部分內容要做到精、準、狠,直面現實問題、解決專業關鍵問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要把該課程所承擔的文化功能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不喧賓奪主,不顧此失彼,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主線,以文化傳承為靈活和升華,既不能只講專業知識忽略人文,也不能過于放大人文的功效,忽略專業知識,顯得華而不實。
(四)確定高職護理課程文化建設的重點載體
首先,教材是基礎和核心。教材是課程標準和職業標準的“雙代言人”,要想發揮課程的文化傳承功能,必須有一套相匹配的和利于文化傳承的載體,而這個載體即是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知識的最直接的工具,尤其對于職業學校的課程更應是直接的教育、職業的教育。通過有特色的教材,最大程度契合文化教育。
其次,教學活動是保障和關鍵。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同時親身去感受文化的內涵,讓所有人都去探索發現,讓所有人都會解釋和闡述,所有人互幫互助,所有人都會評判對與錯,而不是純粹的說教。
最后,有趣、實效的課外活動是延伸。傳授文化不能僅有課堂教學活動,還要開展有趣、實效的課外活動,發展文化傳承的“第二課堂”。不能泛泛地開展唱歌、跳舞等文娛晚會,應該更上一個層次或另辟途徑,更加契合職業教育。比如感恩教育、各類“微”比賽(微信、微博、微電影、微拍客等)、“護理正能量”展覽等等。必要時建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高職護理實訓基地、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組織護理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愛心公益活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和勤工儉學等活動[7]。
總而言之,課程文化建設要堅持改進創新,善于運用高職護生最容易接受的的方式,搭建學生便于參與的平臺,開辟學生樂于參與的渠道,積極推進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增強工作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
(五)保障機制使高職護理課程文化持續性發展
1.將文化元素融入課程評價標準中(教師的教學、學生的考試)。首先,教師要在教學中傳遞文化。堅持師德為上,將教學中傳遞文化表現作為教師考核、教學評價的首要內容,并形成長效機制。按教師授課科目不同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優秀教師給予宣傳和獎勵,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增強文化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8]。其次,學生的課程考試要融入文化評價標準。針對不同科目性質采取不同的考試模式,純理論課客觀題與主觀題結合,尤其是主觀題考查學生的認知。理論+實踐型、實踐學時相對少的課程,如護理人文類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等,可以采用試卷和作品兩種方式,尤其是作品,既可以是文字設計,也可以是視頻等;實踐學時相對多的課程,如專業核心課、綜合實訓課,在實訓考核時采用臨床情景考核,如護理操作,包括操作能力、溝通能力、人文素養、愛傷觀念、關懷意識、健康宣教等多指標為一體的評價標準。
2.制定政策和制度將課程文化建設上升學校戰略的高度。學校層面要將文化建設,特別是最基本的課程文化上升到學校戰略的高度,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覆蓋到所有教師和學生,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不斷完善高職護理院校文化教育,形成傳統文化育人、護理文化塑造人的愛國、愛自己、愛護理的氛圍與精神環境,探索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不斷為臨床一線輸送高素質技能型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煒.高職課程文化的內涵、特色與建設策略[J].職教論壇,2015(20):37-40.
[2]劉菲菲.破譯課程文化建設的未來密碼[J].未來教育家,2014(1):58-59.
[3]文安華,等.護理院校校園文化與醫院護理文化對接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44-145.
[4]溫小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價值觀的倫理互通與哲學契合[J].理論月刊,2013(7):35-38.
[5]肖鳳翔,史洪波.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職業教育意蘊[J].職教論壇,2015(7):27-28.
[6]陳燕,等.高職護生人文關懷教育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3(23):72-73.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改革;能力本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1-0235-02
構建適應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需求的評價體系,特別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多元評價體系,是高職院校和高職教育工作者探討的重要課題。我院構建和實施“點、線、面、體”立體型高職人才培養評價機制的探索和實踐,就是針對這一課題,為高職教育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項目化、評價過程科學化和評價結果實效化做出的詮釋和踐行。
一、“點、線、面、體”立體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
“點、線、面、體”立體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技能素養、職業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評價體系。為此,我院提出了培養高職學生“技能素養、職業素養、人文素養”三大素養的目標,并提出了構建立體型高職人才培養機制的理念,使所培養的高職技能型人才既達到有專業技能特“長”,又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基礎和較“寬”的人文素養的這樣一個長、寬、高的“立體型”高職人才(如圖1所示)。
這個立體型三個“面”中的技能素養“面”是由若干能力“線”和一些基本能力“點”所構成,它源于學院的課程體系構建過程。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我們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要什么給什么”的思路,確定了各專業的核心能力和基本能力。
二、“點、線、面、體”立體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在我系的實踐
1.技能素養面的構成?!睹旱V開采技術》專業是礦山工程系的三大支柱專業之一。我們經過多方面、多層次的社會調研,從工作崗位(群)、工作過程分析、崗位能力確定、核心能力等方面,確定了“會編程,精操作,善管理,重安全”的專業核心能力,在此基礎上又確定了“工程語言能力”、“基本工藝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管理能力”、“基礎設計能力”等5個專業基本能力,而每一個專業基本能力又分解成若干能力“點”,根據能力“點”培養要求,確定對應的課程,從而構建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課程體系,這就是由每一個專業基本能力“點”構成的能力“線”,進而由這5個專業基本能力“線”構成的技能素養“面”(如圖2)。
2.職業素養面的構成。將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從新生入學開始,努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對學生進行專業、行業形勢教育,使學生關心行業發展,關注專業方向,激發學習興趣;積極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活動,讓他們憧憬未來職業,樹立職業理想,端正學習態度;教育學生將職業道德培養、職業榮譽、職業理想落實到課堂學習、課外活動、專業實習實訓、頂崗實習等環節。培養學生樹立“6S”意識、團隊的相互協作意識、節能環保意識、質量成本意識和勤奮敬業自律精神。
3.人文素養的構成。開設《大學人文》課程,增強學生的文字功底和寫作能力,培養學生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和正義感,具備感恩之心,提高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開設社團活動和融通講堂,使學生在各具特色的活動中體驗生活、提升素質,拓展心靈。
4.“點、線、面、體”的考核。為了保障“點、線、面、體”立體型高職人才培養機制的實施和效果,我們根據學院“點、線、面、體”立體型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分別對大一、大二的學生進行了“點、線、面、體”人才培養全過程、全方位的考核,由過去的教師考核學生學習成績,改為對教師課程教學效果的考核,而教學效果的成功與否最終由企業人員、學院人員、學生代表、學生家長代表、用人單位等五方進行綜合評價。
(1)對教師的課程教學效果以學院為主體,由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進行“點”評價。對大一學生,對工程制圖課程所對應的零件圖、裝配圖的識讀能力“點”掌握情況進行考核,從而對教師的課程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2)對專業基本能力培養效果以企業和學院雙主體,由企業人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進行“線”評價。對大二學生,要求以CAD的形式畫出我院教學礦井的生產開采系統、綜采工作面的設備的配套情況,標注安全通風線路、設計安全設施、安全避災線路和避難硐室,并對采煤機等綜采設備進行安全運行和常見故障排查,將本專業的《煤礦開采系統》、《礦井通風》、《煤礦機械》、《采煤工藝及工作面管理》、《煤礦安全》、《礦圖與采礦CAD》等專業核心開采融為一體,作為對學生技能素養面的綜合評價。
(3)在技能素養考核的過程中,以“6S”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和工作態度等方面作為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考評,即職業素養面的考評,與此同時以人文知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職業禮儀、審美情趣等方面作為對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考核,即人文素養的考評。最終以技能素養、職業素養、人文素養三個素養“面”,形成全方位的專業人才培養效果和“體”的評價。
三、“點、線、面、體”立體考核的感想
1.實現由過去的教師重點考核學生學習成績,改為對教師課程教學效果的考評,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2.由過去單一的以一卷定成績考核方式,變為邊學習邊考核的過程考核方式和最終與“企業、學生、家長、教師、用人單位”組成的多元評價主體,進行“體”的考核,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3.“點、線、面、體”的考核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的背景和文理差別等因素,采取了隨機抽樣考核的方法,比例為10%。我們將會在此增大抽查比例,使“點、線、面、體”的考核成績更具有代表性。
總而言之,“點、線、面、體”立體型高職人才培養是一項新型的評價機制,我們將會在教學改革的道路上不斷的進行提升和完善,進一步推進高職院校高職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運城職業技術學院.點線面體立體型高職人才培養評價機制[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