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音樂學科素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科綜合化體現了現代課程的發展趨勢,是學科間學習領域的擴展,是素質教育理念在實施中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A教育課程改革力圖通過課程與教學的變革來打破傳統的課程缺乏內在聯系、課程內容脫離實踐、課程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使課程更加貼近實際,符合少年兒童知識學習的綜合性與系統性特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為音樂學科走向綜合提供了指導方向與目標。
二、加強初中音樂學科綜合化研究體現了音樂學科自身內在的規定性
音樂學科是在橫跨多學科的基礎上發展和形成的,是一門具有獨立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藝術學科。以審美教育為主旨的基礎音樂教育之所以倡導“綜合”的理念,根本的要義在于“綜合”有益于改變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諧發展,有益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音樂學科走向綜合既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音樂學科本身內在品性的體現。
三、加強初中音樂學科綜合化研究是音樂教學實踐發展的必然訴求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在實踐中倡導音樂學科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其它藝術學科的綜合以及音樂與其它非藝術學科的綜合,以期實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的教育目標。然而,在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實踐中,如何貫徹《標準》的要求,如何實現學科的綜合還是一個有待深入探究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國內目前區域之間初中音樂教材版本不一,又給初中音樂學科的綜合化研究和實踐提出了一個更大的挑戰。加強綜合化的研究與實踐是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四、加強初中音樂學科綜合化研究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應然路徑
1.1有效提高高中音樂教學效率
為了緊跟教育現代化的步伐,加大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教學整合的動力,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促進音樂教學細節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信息技術和音樂教學的整合不應該是對信息技術與高中音樂教學課程單一的整合,還應該有更多的對音樂學習的探索和思考。音樂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音樂資源的特點,讓學生受到音樂的熏陶和教育,促進學生主動探究音樂知識,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音樂信息提取和理解的能力。加強音樂教學活動中利用信息手段的學習能力,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會音樂欣賞,延伸到音樂教育的具體過程中,可以全方位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
1.2有利于營造輕松的音樂教學環境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可以大大改善高中音樂教學環境,在課堂上打破原有的沉悶氣氛,給高中音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從根本上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氛圍;同時使用視聽媒體可以實現各種音樂材料的生動再現,讓影像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環境中形象化的音樂語言有利于營造出輕松的教學環境。
1.3促進高中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
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整合可以為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注入新的血液,打破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營造出良好的高中音樂教學課堂氛圍,對高中音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實現突破。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實現自主學習,進而有效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整合可以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結構,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促進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推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形成。
2高中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模式分析
2.1音樂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點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信息傳輸方式的擴展,也促進了信息資源范疇的豐富,提高了處理信息的手段科學化水平,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信息技術和音樂教學的整合給音樂教學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和豐富的音樂教學素材。信息技術和音樂學科的整合可以提供更多的音樂教學理論內容,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創造力,在這個意義上,信息技術已經成為音樂教師的主要教學工具,同時也能成為學生的學習工具。當然教師必須考慮豐富的信息技術資源,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合理安排教材內容以確保合適的材料內容。同時信息技術和音樂教學的整合可以提高高中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并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以促使對學生音樂情感的激發更簡單,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另外,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促進音樂教學中互動活動的開展。高中音樂學習活動不能從多方面地相互分離,必須確保音樂教育是一項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知,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師的音樂教學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使課堂互動更簡單。
2.2音樂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模式
2.2.1課堂教學整合模式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必須注重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有機結合,才能保證音樂教學效果更為理想,實現音樂教學課堂氣氛更輕松。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音樂情境,充分體驗蘊涵在悅耳動聽的音樂中的情感,有利于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健康發展,促進學生高尚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生活態度的培養。對于師生互動的學習型教學模式,需要探索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這一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討論,并通過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去發現、驗證、模擬音樂知識,讓學生總結其規律,完成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促使學生主體地位更加突出,鼓勵學生音樂學習的自主性;這一模式不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要把所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合理的講解和探討,包括作品的音樂理論和創作手法,對具體音樂作品的風格進行了解和總結。通過這樣的模式有助于學生堅定音樂記憶和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
2.2.2課外教學整合模式
信息技術的使用不應該僅僅局限于音樂課堂,更應該隨著音樂教學課堂發展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通過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可以實現音樂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音樂教師利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教學,同時,計算機教室可以安裝相關的音樂軟件方便學生合作研究學習型模式的開展。這類課外教學整合模式是基于課堂問題情境以多媒體計算機為載體,運用圖像、動畫以及其他特殊語言等,實現音樂相關信息資源和計算機之間的交互功能,選擇和確定音樂的學習任務,通過學生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實現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獲取,并促進音樂知識在學生學習音樂過程中的應用。在學習理解和研究教學經驗的過程中,需要將認知結構和發展過程進行合理的整合,不斷創新音樂學習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這種整合方式是通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的音樂天賦和創造性完成的,而不是在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中那樣刻意背誦音樂理論和音樂技能,忽視了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可以從根本上奠定音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3結語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師;專業素養;發展
高中音樂教師由于“藝考熱”的到來,很多教師只注重如何帶好藝考生,而忽略了自身也需要提高一定的專業素養,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高中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我國高中藝術教育水平,保障高中藝術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
教師專業素養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主要包含師德素養、理論素質、學科能力和教育品質等。而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在教師專業素養的基礎上又包括了專業知識素養、專業技能素養、專業情意素養和教育教研能力素養四個方面。
音樂學科的知識包括美學原理、音樂概論、中外音樂史論、音樂名作名曲鑒賞在內的一般音樂理論等。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內容主要是中外音樂名作欣賞,強調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音樂教師若不具備完備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將無法勝任其職。教師專業素養不僅僅是專業技能,能力也不可忽略,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教學能力和音樂作品創作能力等。當前,音樂教師為了適應新形勢,必須在原有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專業情意實際上就是專業態度,一個人做什么事情若沒有任何態度,那事情肯定不會做成。霍蘭德認為,社會型勞動者喜歡從事為人服務和教育他人的工作,其個性適合做教師,因為他們熱情慷慨,善于交際,渴望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高中音樂教師憑借世人對教師的這種印象,就應該拿出一個好的態度,認真、積極地備課、學習、上課。而音樂教育科研是以音樂教育實踐和理論為對象,揭示音樂教育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它是對音樂教育過程中所發現的新思想、出現的新問題的研究,運用科學的方法來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也是指音樂教師為完成制訂的教學任務與目標而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課堂管理、教學示范、信息技術操作和創新教學)以及進行教學研究的能力。
音樂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不僅有音樂、視覺音樂、戲劇、舞蹈等不同門類音樂的綜合,有對音樂知識、創作技能、文化背景、風格流派等不同學習內容的綜合,還有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要勝任這樣的課程,教師必須發展自身的專業素養。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師發展專業素養的途徑
教師取得“專業素養”的途徑有很多,其中包括讀書學習、教學反思、同行交流、行動研究、專家引領、課題研究、網絡研修、教師成長記錄袋等。其中,對高中音樂教師比較有效的途徑有以下幾種。
1.讀書學習
讀書破萬卷。書本知識無窮,能夠做到天天讀書,并在讀后摘抄一些經典的句子,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肯定有很大用處。音樂學科本身是一門綜合學科,它不僅包含許多專業知識,同時也包含很多其他學科的知識。要想勝任這樣的學科教學,就需要音樂教師掌握大量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閱讀相關的專業書籍促進我們的專業知識、技能等,還要閱讀一些學科外的好書籍,補充音樂教師的“空白區域”。對于高中音樂教師來講,讀書不僅能夠充實我們的業余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夠獲取知識,做一個知識淵博的音樂教師。在課堂上,當你用滔滔不絕的經典名句為學生授課時,學生對你那種崇拜的眼神也會讓你感覺到自身的魅力所在。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币魳方處熑裟軌驁猿痔焯熳x書,那么“睿智儒雅、知古通今、博學多才……”這些詞匯也可以用到我們身上。從這個意義上講,做一名有文化內涵和有音樂修養的音樂教師不是件容易的事。
2.教學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反思,就教育工作而言,就是指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新課標、新教材的實施,寫好教學后記就顯得更為必要了。寫好教學反思是音樂教師獲取“專業素養”的基本途徑,那么我們應從哪些方面人手呢?筆者認為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了,首先“揚長避短”,總結亮點,積累經驗;其次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思考解決的方法;最后記錄學生的困惑、問題,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對有用的內容記錄在案,充實、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促進教學相長。
3.同行交流
新課程計劃的頒布,新教材的推行,新課程理念的逐漸滲透,不同學科的相互融合,以及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等,這些都要求教師之間彼此合作,共同提高。
(1)互聽課
“聽課”是一種對課堂仔細觀察的活動,它對于了解和認識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行之間相互聽課是提高教師素質,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聽課是教師進步的基石,對于高中音樂教師來說,音樂教材均比較淺顯,每個人的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在聽完別人一節課后,自己要有所悟,這也是一種進步的途徑。聽課和被聽課都非常重要,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教學思路與方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優點,如果我們將他們的經驗都盡量掌握,那我們豈不是能夠獲取許多寶貴的經驗?被聽課,也是教師成長的階梯。人們常說:“當局者迷。”同行們若是聽完其他教師的課,又能及時提出一些問題來,根據這些問題,教師之間通過相互交流,采取一系列解決的方案,那么再上第二節課時肯定會截然不同,大有所獲?;ヂ犝n,不管是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我們都會受益匪淺,其樂無窮。
(2)互展示
高中音樂教師個個都有自己比較專業的技能,各有所長,如果每位教師能夠在同行面前盡最大能量釋放出來,讓其他教師觀摩、學習,這無疑也是一種相互促進的好途徑。教育局每兩年舉行一次音樂教師技能大賽,這也是為了促進音樂教師的專業提升、專業再發展。通過這樣一個平臺,讓每位音樂教師意識到自己還有待提高,不學習就會跟不上大部隊,不學習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通過同行之間的相互展示,讓音樂教師能夠認識到自己還有哪些不足,從而增加了自己的學習動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
高中音樂教師能否發展自身的專業素養,關鍵還是要看我們自己的決心,只要你想進步、想發展,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自己。二十一世紀是音樂的世紀,時代給了音樂教師以施展才華的機會,我們為了能夠適應潮流的發展、適應新課程的目標,必須不斷更新我們的知識,開拓我們的視野,發展自身專業的素養。
參考文獻:
[1]北京未來新世紀教育科學研究所,完善自我:教師專業發展,高中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遠方出版,2005-01.
[2]陶滔,高中音樂教育展望,1版,遠方出版社,2005—01.
[3]潘海燕,教師的教育科研與專業發展,1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08.
【關鍵詞】高中音樂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208-02
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音樂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學中培養起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有價值的音樂。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音樂學習的主體,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音樂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手段,在音樂基礎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加強音樂實踐,注重對民族音樂進行弘揚,使學生能夠掌握到多元的文化,以此為基礎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基于此,我們需要在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對以下幾方面進行革新。
一、創新教學內容
新課程改革標準倡導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要圍繞著學生來開展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深入地觀察與分析,緊抓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個性差異出發,開創符合學生音樂學習特點的活動。
1.開展綜合多元化教學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一般會將音樂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實不然,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音樂自身獨特的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需要將其與其他學科進行結合,以此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其能在綜合多元化的知識內容中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藝術水平。我在帶領學生欣賞《誰說女子不如男》這一豫劇唱段的時候,會讓學生先回憶曾經學過的《木蘭辭》,以此使學生了解到該唱段的主要內容。
2.開展形體教學
形體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將學生的形體訓練引入其中,在外,對學生的外形進行塑造,在內,對學生進行氣質培養。音樂作為一門陶冶學生情操的科目,對學生的氣質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緊抓音樂教學的這一特點,在組織音樂欣賞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形體訓練,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我在帶領學生欣賞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花的圓舞曲》這一樂曲的時候,會引導學生先對這首樂曲進行自我欣賞,領會作曲者蘊含在其中的情感,然后教給學生跳華爾茲的一些技巧,最后在樂曲播放中讓學生自由起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他們在綜合素質方面有所提高。
二、創新教學手段
新課改下對高中音樂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首先要轉變傳統的單向的信息傳遞即“授―受”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學習。
1.創設情境
音樂不光是聲的傳播,更是情的傳遞。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音樂教學的時候,需要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音樂氛圍,使學生能在這種氛圍中以開放的心態來進行樂曲欣賞,領悟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我為了實現這一點,通常會在授課之前對授課的教室進行,布置、美化,比如,對教室內的座位進行不定期的變換,使之組成圓形或者馬蹄形,對教師的墻壁進行裝飾,讓學生在與將要教授的樂曲相似的環境中,自由欣賞樂曲。
2.音樂教學信息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信息化成為現代教學發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將多媒體引入課堂成為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音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不僅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還可以讓學生在直觀生動的情境中感受到某樂曲中所蘊含的情感,實現情景交融,增添音樂的感染力。我在進行肖邦《葬禮進行曲》教學的時候,會先讓學生利用網絡來查詢一些有關于肖邦生平事跡、創作風格以及該樂曲創造背景等內容,使其能夠對該樂曲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首樂曲由始至終都在表達深沉的情緒和愛國情感,所以我會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19世紀波蘭大動蕩的視頻或者我國在19世紀被侵略的影像,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情境,與此同時我還會播放這首樂曲,使學生在景、樂交融中與肖邦產生共鳴,以此在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懷。
三、創新教學評價
在傳統的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一般采取考試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這種方式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師要對評價方式進行創新,以學生的創新發展為基準,開展豐富的評價活動。我一般會利用期末時間來開展音樂會,讓學生自由地上臺表演,或者讓學生根據已學過的樂曲來編排舞臺劇,將音樂與表演結合起來,以此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并以觀眾或者小組投票為最終評價結果,做到公正、公開。
總之,在對高中音樂教學進行改革的時候,教師需要轉變固有的觀念,以學生為中心來創設各種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 音樂教學 創新
音樂課是從聽覺上給學生帶來愉悅的課程。在音樂學習中,學生們可以從內容及情感上對音樂進行欣賞,感受音樂的藝術之美,促進學生對美的欣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新課程標準頒布后,要求中學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如何創新音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每個音樂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作者從高中音樂教學現狀著手,探討創新音樂教學的途徑。
一、高中音樂教學現狀
(一)高中音樂教學不被重視
受高考成績的影響,社會普遍認為,只要高考成績好,學校的教學質量就優秀。所以,高中階段的課程安排,都是圍繞著高考來設置科目,全部課程教學安排都以高考科目為主,忽視了人文學科的教學安排,高中音樂教學就是被當做高中課程教學中可有可無的課程。在學時安排以及教學設備的配備上都無法與高考科目相比。
(二)高中音樂課程基礎薄弱
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有些音樂作品脫離現實,沒有注重對學生情感世界的熏陶,教學目標不明確。作為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樂課師資隊伍相當薄弱,高中音樂教師多數為附帶兼任音樂教學,學習進修的機會少,教學能力偏弱。
(三)高中音樂教學效果較差
高中音樂教學內容出現繁雜、知識無序的狀況,音樂的藝術特點突出不夠,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脫節。而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單純地教授音樂知識,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有些內容學生被動的接受,導致整體教學效果不佳,達不到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目的。
二、創新高中音樂教學的途徑
作者認為要充分利用好高中音樂教學這個平臺,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其綜合素質。
(一)選取趣味性的音樂素材
音樂素材的選取影響著音樂教學質量的好壞。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選擇趣味性的音樂素材,音樂素材具有趣味性,學生才會產生學習興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因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們就會樂意學習,并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銳的感知力。
首先,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各種情境,用靈活的教學手段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比如,在講授肖邦鋼琴音樂時,可針對學生喜歡周杰倫的特點,選擇周杰倫《十一月的肖邦》中的“夜曲”導入教學。在學生聆聽音樂時,老師要介紹周杰倫的創作過程,其創作靈感源于肖邦,并且可以將音樂創作過程中的趣事、勵志故事講給學生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引起學生對肖邦及古典音樂的興趣。其次,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要使音樂教學貼近生活,選擇學生熟悉并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為教學服務。在選擇音樂素材時不僅有流行音樂,也要有民族音樂等其他樂種,引導學生在音樂的世界中了解更多的社會生活、風土民情等,拓展學生見聞,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打好基礎。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創新音樂教學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融入高中音樂教學之中,這給高中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應緊跟時展的脈搏,利用多媒體技術創新高中音樂教學。
多媒體能同時編輯、展示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能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共鳴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機地結合,使音樂教學沖破時空限制,讓音樂課堂散發無窮魅力,為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將多媒體課件插入多媒體播放系統,激發學生欣賞興趣,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更加形象和直觀,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開拓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過利用多媒體音樂教學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精神氛圍。同時用多媒體來拓寬他們的思路,在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美麗的畫面和清晰的聲音設置情景,使學生們身臨其境,從中體會音樂的抑揚頓挫、宛轉悠揚、激情澎湃等等,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音樂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音樂創作的靈感。這樣,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創新了教學途徑,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感受到音樂的無窮魅力。
(三)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客觀差異對所有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充滿自信地樂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另外,每一個學生都可以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感。要把全體學生的參與發展不同個性靈活結合起來,創造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空間。在教學工作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最佳的環境,教學過程中要給不同個性的學生留有自己學習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音樂素養都能得到發展。
三、結語
總之,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弘揚我國音樂文化而開設的課程,高中音樂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發揮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重要作用。這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耳聽、目視、口唱等多渠道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欣賞、體會音樂意境的能力,活躍學生思維,充分發展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桑瀟.關于中學音樂教育創新的思考[J].濟南:科技信息,2010(34):306-309.
[2]王勝.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音樂時空,2011.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教學現狀;對策分析;激發興趣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培養高中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有助于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自教育部頒發《普通高中藝術欣賞課教學大綱》以來,全國各地的高級中學都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音樂教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當前的普通高中音樂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高中音樂教育與小學音樂教育相脫節、學生不重視音樂課等問題日益凸顯,高中音樂課程教學任重而道遠。
一、當前高中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現狀
1.學生不重視音樂學科
高中學生面對沉重的高考壓力,無暇顧及音樂學科的學習,由于音樂不參加高考,很多學生甚至將音樂課的學習當成負擔。有些學生或許很喜歡音樂,但也迫于高考的壓力,不得不在音樂課上寫其他學科的作業。在考試重壓之下,學生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對這門學科沒有什么興趣。
2.音樂素質水平偏低
在對高中生音樂基礎素養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沒有重視音樂教育,很多學生上音樂課都不聽。學生在本該學習基本知識的年紀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機,基礎知識的教學壓力過多集中在高中課堂上,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展開。部分學生追求流行音樂,對課堂上所講的音樂知識不感興趣,對音樂知識的了解不夠全面,對其他風格的音樂知之甚少。
二、對當前高中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建議
1.學生主體,注重師生互動
“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這種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今的高中教育了,音樂教師應當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成為音樂欣賞的主體,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音樂想法。
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指導學生成立音樂欣賞小組,就自己喜歡的音樂展開討論,交流音樂體驗。例如,在古典樂器的欣賞過程中,教師可舉辦一次“中國樂器大家說”的音樂活動:全班學生分為6人左右的小組,每組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樂器,琵琶、二胡、琴、古箏、蕭、笛子等,就樂器的發展歷史、代表曲目、演奏方式、流派特點做一次小組調研,在下次課上展示給同學們看。音樂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現場演奏,與同學交流演奏體驗。
面對一群已經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個性鮮明的高中生,教師要適當放手,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豐富多彩的小組實踐活動中獲得音樂體驗,成為課堂的主人。
2.聽、想、唱、說,多感官調動音樂思維
音樂欣賞以聽為主,但如果整節課都讓學生聽音樂,學生就會覺得很疲勞,音樂欣賞課也就會上成催眠曲課。音樂欣賞課上,除了耳朵聽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動口、多動手,多感官刺激音樂思維,獲得更高水平的審美感受。
例如,在《草原小姐妹》這首樂曲的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提問式教學法,啟發學生思考:這首樂曲采用了哪種樂器進行演奏,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樣,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同學們聽完之后有什么感受?教師利用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充分調動學生的音樂思維,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在聽完《草原小姐妹》這首琵琶協奏曲中的《草原放牧》一段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學唱,深刻理解這首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題形象。
音樂欣賞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聽、想、唱、說的能力,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拓展音樂視野,使得學生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高效完成音樂欣賞目標。
3.多種手段教學,激發音樂興趣
高中音樂欣賞教材中的作品大部分是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和世界經典作品,學術性較強,而學生由于音樂基礎素養的不全面,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表現出積極性,甚至明顯表示不喜歡、不感興趣。教師要采用多種手段,嘗試在音樂欣賞課堂中引入流行音樂元素,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
例如,在莫扎特古典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莫扎特第40號交響曲與臺灣女子組合S.H.E的歌曲《不想長大》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感受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不同之處。
音樂欣賞是高中審美教育不可取代的組成部分,要想組織好音樂欣賞教學,教師就要從學生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審美積極性,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開展音樂具體知識的教學,將學生帶入音樂欣賞的具體意境中,真正讓學生成為音樂的“主人”。
改革當前高中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現狀,并非一朝一夕即能完成的事情。每一位音樂教師都要總結教學實踐經驗,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需求,實事求是地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探索研究,在一步一個腳印中提升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環境所需
音樂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已成為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而音樂創作是通過對音樂創作規律和技巧的學習實現思想和感情的表現,以音樂味手段與聽眾交流,從而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音樂與生活具有廣泛、密切的聯系,對人的全面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生活是教育的源頭,是廣闊的教育情境。作為人,首先要熱愛生活,才會快樂成長,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才是大的教育觀。生活需要創造性,音樂也需要創造性,把兩者結合,音樂的創作取材于生活,創作的成品表現生活、運用于生活,這是大教育觀的體現。
2、 課程設置要求所需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力求符合素質教育要求,體現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確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課程基本理念,構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體現時代性、基礎性與選擇性相結合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中,通過鑒賞與表現音樂,及其他藝術形式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美和蘊涵于其中的豐富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進而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音樂音響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為學生體驗、理解和創造音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作沖動,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
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正確認識和理解音樂創作模塊設置的相關問題,為每個高中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是新課程所賦予我們的首要責任。“為全體學生提供基本的音樂文化素養,精選音樂學科最具本質性的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對音樂的不同興趣愛好和特長需求;體現不同藝術門類的相互滲透和綜合;反映本學科在現代社會中的新發展”,為課程設置依據而開設的高中音樂創作模塊,對學生來說,是培養他們藝術想象力和創作力的園地,是使其進一步獲得音樂基礎知識和學習音樂基本理論的動力支撐。對教師來說,則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音樂教學新領域。
3、學生自我發展所需
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身心漸趨成熟,對各方面的新鮮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迫切的希望得到外界的肯定和褒揚,因此在行為上標新立異,極盡張揚。而這種心理特征,正好給學生帶來無窮的創造力,學生可以將生活的點滴通過音樂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創作的課堂中盡情的發揮;同時又能積極引導學生將創作課延伸到課外學生的生活中,讓生活與課堂相互結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和探究式的學習。豐富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共處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
沒有獨立的精神領地,沒有個性的生動與閃光,沒有自足的個體意志和理想,我們便無法實現教育的信仰。作為高中生,獨立意識很強,有了很強的“成人感”,很多事情需要自己選擇和嘗試,他們情感上的體驗變得深刻,心事不再放在嘴邊,音樂創作是學生的精神出口,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需要個性發展,社會也需要人類的個性力量,高中音樂創作模塊課的開設,為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提供了一個平臺。
二、國內外研究的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在國外很早就有音樂創作教學方面的嘗試和研究。1865年出生于瑞士的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首創了“體態律動”,即以“身體的律動來表現音樂的節奏,在人體動作中對節奏模式進行體驗,在動作的變換和速度變化中獲得對力度、速度的準確解釋?!笨梢钥闯觯_爾克羅茲強調的體態律動實際上是在節奏創作的基礎上對音樂多方位的感悟。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所倡導的“元素性”音樂教育思想,主張“元素性應體現于音樂及音樂教學的各個方面,包括元素性的節奏、元素性的作曲方法(包括曲式、和聲、配器等)、元素性的樂器”,認為音樂學習的過程可以分為“探索一模仿一即興一創造”四個階段,指出“創造,即將以前各階段所學過的東西結合起來,使之形成一個獨創的小型樂曲”。 可以看出,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也十分強調了創造乃至“作曲”方面的訓練,并以它為主線貫穿于整個教育之中。
英國現行的中小學的音樂教育貫穿了一整套教學的具體措施,其中將表演(performing)、作曲(Composing)、鑒賞(Listening and Appraising)列為學校教學的基本內容。作曲教學在全部音樂教學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將音樂的創造性活動貫穿于教學之中,所以,有的學校也將這門課稱為音樂創造課(Musical creation)。
美國現行中學音樂課程標準第三條要求學生“改進旋律,變奏和伴奏”,第四條為“在具體指導下創作和改編樂曲”,我們不難看出,這對學生音樂創作方面的才能要求非常高。
從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發現,國外很早就開始了音樂創作教學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引起世界矚目。
2、國內研究現狀
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音樂創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都比較遲,這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比較少。
1907年,音樂被列為女子師范學堂的課程,隨后幾年,新式學堂陸續開設了唱歌課,從而在普通學校形成了一種學校音樂文化的雛形。民國初期,以學堂樂歌為主的音樂啟蒙運動在繼續。這時我國基本上沒有專業的作曲人士,學校所用歌曲大多為用日本或歐美的流行曲調填詞而成(即學堂樂歌),更談不上音樂創作教學。
二、三十年代以后,隨著趙元任、蕭友梅、黃自、冼星海等音樂家的回國,加上國內的賀綠汀、呂驥等音樂家的創作,我國的音樂創作逐漸繁榮,創作出了《黃河大合唱》、歌劇《白毛女》、《九一合唱》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以后,一些大學陸續設立音樂系科,作曲教學也開始在高校開設,并培養出了一批有世界影響的音樂家,如瞿小松、譚盾、陳其鋼等。但這些教學都在高校中進行,并沒有走向基礎教育。直到2001年7月國家教育部頒布《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在《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將創作列為六個模塊之一,音樂創作教學才逐漸走出高校的殿堂,進入高中乃至中、小學教育;但由于我國音樂創作教學起步較晚,在高中階段實施只是近幾年的事,從而導致相關研究幾近空白,目前國內的研究僅散見于各類期刊、報刊的一些零星論文,如段曉軍的《論中小學音樂創作教學》、葉盛水《中學音樂課的“創作教學”》等等,其形式也多為一些經驗性的表述,內容多為對音樂創作教學現象的點狀分析,缺乏系統性??梢哉f,目前尚無系統的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理論;而我國的音樂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近十個年頭,一線教師迫切需要相關理論進行指導,這正是本題研究的價值所在。
三、研究的思路:
本課題屬于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探索性研究課題。在高中音樂新課改背景下,通過對現狀的調查研究,結合高中音樂教育的現實情況,探索出一些適合高中音樂“創作”模塊教學的具體內容和方法,并且做出研究性嘗試,分析并且總結,得出結論。
創作行為必然決定了教育過程的實踐性。我們嘗試性的探索不能理論化、專業化,而是應該讓教學行為具有可行性、啟迪性、趣味性與游戲性的基礎上使音樂生活化、娛樂化。我們還將運用現代高科技教學手段(多媒體、影音材料與網絡等)鼓勵學生深入了解,保證教學方法的科學性、適應性。我們還得強調教育評價的作用,激勵與鼓勵學生不斷地學習探索,享受創造成果帶來的快樂。
四、研究的內容:
1、如何在普通高中音樂“創作”模塊教學實踐中滲透音樂的基本要素(節奏、音色、旋律、織體等的創編);
2、如何在歌曲創作教學中運用作曲基本技法;
3、如何在普通高中音樂“創作”模塊教學中實施多樣化的課堂組織形式;
4、如何在普通高中音樂“創作”模塊教學中運用多學科知識與技能,通過制作樂器,創作電腦音樂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
1、歸納總結法:在課題開題、實施時對研究對象進行歸納總結。
2、經驗總結法:通過課題研究總結經驗與教訓,修改、補充和完善操作措施,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導方法,編纂經驗匯編等。
3、文獻研究法:課題研究階段,借鑒國內外有關成功的經驗,探索積極高效的方法。
4、行動研究法: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實施有效的操作策略,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六、研究的價值:
1、學生方面: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適合普通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內容、形式和方法,在培養學生對音樂創作的興趣與愛好的基礎上,進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2、教師方面: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普通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基本模式,提高音樂教師對普通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認識,增強普通高中音樂創作教學的實效性。
3、另外,本課題的研究也為他人今后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為其他地區普通高中音樂創作教學提供借鑒。
總之,本課題對于普通高中音樂創作教學普及率的提高、對于學生音樂創作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塑造,對于音樂創作人才的發現與培養都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音樂學科教育學》曹理、何工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1日第1版。
[3]《歌曲寫作基礎》朱敬修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4]《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
[5]《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1日第1版。
[6]《英國學校音樂課程中的作曲教學》姚恒璐論文,中央音樂學作曲系。
[7]《音樂課程標準解讀》音樂課程標準研制組,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8]《論中小學音樂創作教學》段曉軍,《藝術教育》2004年第9期。
[9]《從實踐到決策一一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王安國主編,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0]《對高中《音樂鑒賞》模塊實施的思考》查汪宏,2005年6月,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11]《新課程與教師素質》王麗、宮欣怡著,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