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村鎮銀行發展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前言
自2007年1月12日銀監會印發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頒布以來,全國范圍內已設立幾百家村鎮銀行。村鎮銀行的設立,是深化中國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的一項創新之舉,它在緩解農村資金供求矛盾,促進農村金融競爭,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作為農業大省的湖南,村鎮銀行在我省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村鎮銀行的發展是關系我省新農村建設乃至“三農”長遠發展的關鍵。但是村鎮銀行作為新的金融機構,它的發展勢必會遇到很多困難,除了直接面對來自以農信社為主的農村機構的競爭,更多地要面臨農村信貸的小額化,分散化所帶來的高風險,高成本。湖南省村鎮銀行發展狀況到底如何?他們是否有效、便捷地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標準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課題組成員運用抽樣調查法結合典型調查方法對我省村鎮銀行的開設和發展進行調查研究。
2.湖南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2008年3月16日湖南省第一家村鎮銀行湘鄉市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對外掛牌營業,截止到2013年3月22日,湖南省現有村鎮銀行29家。
2.1 湖南村鎮銀行發起設立基本情況
在設立開業的29家村鎮銀行中,2008年批復開業3家,2009年批復開業2家,2010年批復開業4家,2011年批復業5家,2012年批復,15家,其中大部分是2011年2012年設立開業的(詳細情況見表1)。29家村鎮銀行注冊資本平均在人民幣5000萬元以上,根據我國村鎮銀行總行的分布情況,按照省級行政區的平均數來看,中部地區9省的平均數最高(約34家/?。鲜〉拇彐傘y行發展在全國省份中居中下游水平。
從表1可看出,從2008年在第一家村鎮銀行正式對外掛牌營業到2011年,四年時間平均每年開業的村鎮銀行不到4家。2012年,湖南省村鎮銀行實現了一次量的飛躍,開業的村鎮銀行15家,占到了總數的51.7%。湖南省13個地市,1個自治州除懷化外其他地市自治州都已設立村鎮銀行,郴州和衡陽分別以5家和4家位居前兩位。
湖南村鎮銀行發起行的性質和產權結構各不相同,有中資銀行也有外資銀行,有政策銀行也有商業銀行。如韶山光大村鎮銀行是湖南首家由股份制商業銀行(光大銀行)發起的;平江匯豐村鎮銀行是湖南省第一家由外資銀行(匯豐銀行)發起的;汨羅國開村鎮銀行是由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發起的。湖南省村鎮銀行的設立具有明顯的批量化設立的特點,這些主導行以滬籍銀行為主。在湖南省的29家村鎮銀行中,上海農商銀行發起設立的12家村鎮銀行分別布局在寧鄉縣、醴陵市、雙峰縣、漣源市、長沙縣、永興縣、衡陽縣、桂陽縣、澧縣、臨澧縣、慈利縣和石門縣,每家資本金為5000萬元,由上海農商銀行控股51%,其他由法人和自然人參股。湖南是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設立村鎮銀行最多的省份。除了上海農商銀行之外,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在湖南省先后發起設立了4家村鎮銀行。2009年,在湖南資興發起設立了資興浦發村鎮銀行;2012年09月,浦發銀行在湖南批量設立茶陵、衡南、沅江和臨武浦發村鎮銀行,4家湘籍浦發村鎮銀行注冊資金共2億元人民幣,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出資占比為51%。
2.2 湖南村鎮銀行規模結構狀況
從注冊資本來看,29家村鎮銀行注冊資本總額達人民幣161000萬元,平均注冊資本額人民幣5551.72萬元,注冊資本最低的為1000萬元(1家),最高的為2億元(1家),其次是1億元(1家),其余的26家均為5000萬元,注冊資本規模在全國范圍內居于中等水平。除資料不詳的1家村鎮銀行之外,其他的村鎮銀行都是發起行絕對控股(至少占股為51%),其中匯豐銀行投資的湖南平江匯豐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哈爾濱銀行投資的株洲縣融興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和耒陽融興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還是發起行100%控股(具體見表2)。
從業務經營范圍來看,湖南村鎮銀行的業務經營范圍基本涵蓋了銀行類金融機構業務。
較為充足的注冊資本有助于村鎮銀行擴大單筆業務的規模,有利于加快經營發展,有助于更好地滿足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有助于村鎮銀行保持較高的抗風險能力,有助于村鎮銀行與農村區域的其他銀行類金融機構相競爭。由于湖南村鎮銀行按照“低門檻、嚴監管;先試點、后推進”的原則,直面解決農戶資金問題,激發農村金融市場活力,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進程,真正意義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3.湖南村鎮銀行發展面臨的問題
課題組通過網絡調查,及對JX村鎮銀行進行實地調查,發現湖南省轄內村鎮銀行設立時間較短,絕大多數沒有設立分支機構,只有一個營業網點,服務范圍有限,無法覆蓋整個轄內區域的全部農戶與中小企業,支農效果未完全顯現,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各類銀行業務的拓展。湖南村鎮銀行發展面臨以下問題:
3.1 宏觀方面,政策瓶頸限制了業務發展
目前,湖南的村鎮銀行成立已有7年之久,發展現狀良好,但增速緩慢,2012年湖南進入“批量擴張期”,且盈利能力較差,究其原因,國家對村鎮銀行的扶持政策不明確,尤其在稅收減免、存款準備金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始終不明朗。作為農業大省的湖南,高新農產業和龍頭企業仍然比較少,因此雖然湖南現在已經成立了29家村鎮銀行,但是如果沒有政府扶持,僅僅憑個人之力要獲得高效益項目的支持難度很大。
3.2 微觀方面,籌集資金困難
課題組成員調查湖南省JX村鎮銀行發現,該銀行設立于農村貧困地區,雖具有一定的本土優勢,但由于這些地區受地域自然條件和開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農民和鄉鎮企業閑置資金有限,客觀上制約了該村鎮銀行儲蓄存款的增長。二是JX村鎮銀行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成立的時間較短,社會各界對其缺乏了解,與國有商業銀行、郵儲銀行、農信社相比,社會各界對其的認可程度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將其誤視為“草根銀行”。三是原桃江縣“農村兩會一部和一社(城市信用社)”被撤銷的影響至今仍未消除,村鎮銀行樹立品牌形象起步艱難,自身吸收存款難度較大。四是JX村鎮銀行作為法人機構,卻只有一個營業網點,加之如上所述的現代化支付手段匱乏,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對農戶和中小企業的吸引力。
湖南村鎮銀行還面臨支付結算網絡不暢、銀行卡業務缺失、存款結構失調和信貸支農創新壓力較大等困難。
4.對策與建議
4.1 國家應加強對村鎮銀行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風險補償機制
一是發揮稅收政策的激勵效應和調節作用。充分考慮到村鎮銀行發展期的實際困難,建議對村鎮銀行實行“全免‘三農’貸款營業稅和所得稅免征”的優惠政策,以緩解“三農”信貸高風險、高成本矛盾,更好地激勵村鎮銀行面向“三農”、服務“三農”。二是建立財政補償機制。建議地方政府從財政預算中拿出一定規模的資金,成立農戶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專項用于補償村鎮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發放支農貸款時由于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原因形成的貸款損失,由財政提供資金給予涉農金融機構一定比例的補償,并對農貸利息予以一定財政補貼。三是建立和完善政策農業保險制度。特別要開辦多種形式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重點是健全農村房屋、畜禽等財產保險和農作物災害保險體系。嘗試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涉農企業、農戶按一定比例分擔保費和理賠費用,并給予一定稅收優惠政策。這樣,既可補償農民因遭受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的損失,調動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又可補償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部門發放農業貸款無法收回而形成的貸款損失,消除其后顧之憂。四是積極發展面向涉農中小企業和農戶的抵押融資擔保體系,緩解涉農貸款抵押、擔保難問題。鼓勵政府出資的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積極拓展農村擔保業務,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立三農擔保機構,建立擔?;穑l展農村互作擔保組織,并鼓勵現有商業性擔保機構開展農村擔保業務,適度分散村鎮銀行信貸風險。探索建立農村土地使用權抵押、農村動產抵押登記制度,將農村土地使用權等不動產及農業機器設備、農用車、農產品和農產品交易合同等動產引入農村信貸實踐。
4.2 努力拓展資金來源
一是根據再貸款管理的有關實施細則,村鎮銀行可向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以解決其自籌資金困難與支農信貸需求旺盛的矛盾。二是建議地方政府借鑒外地經驗,將財政國庫資金、政策性補貼、涉農資金、社保基金等統一歸口村鎮銀行辦理業務,迅速壯大村鎮銀行的資金勢力。三是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平臺,向社會公眾宣傳設立村鎮銀行的意義和目的,介紹村鎮銀行開展的相關業務,正面引導社會公眾充分了解并認可村鎮銀行,引導社會公眾將閑置資金存到村鎮銀行。四是在繼續爭取股東、當地政府支持的基礎上,加大各項存款的營銷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營銷活動,重點在個人存款營銷上下功夫,破解負債業務結構不合理、增速慢的問題。五是增設村鎮銀行分支機構,擴大服務半徑。六是加快村鎮銀行基礎設施建設,以現代化的手段和優質的服務吸引客戶資金的流入。
參考文獻:
[1]諶爭勇.村鎮銀行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對策——來自湖南省桃江建信村鎮銀行的調查與思考[J].哈爾濱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0(1).
[2]湖南銀監局課題組.探尋村鎮銀行未來發展之路——基于現狀評估下的湖南村鎮銀行發展模式選擇[J].中國農村金融,2012(14).
[3]裴紹軍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何以創新促服務——以東豐誠信村鎮銀行為例[J].中國金融,2010(2).
[4]網站http://.cn/roll/20101203/01549047834.shtml.
項目來源:本文是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2010年度立項項目題《湖南村鎮銀行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0C0215)。
作者簡介:
關鍵詞 村鎮銀行 融資渠道 信用風險
中圖分類號:F832.3 文獻標識碼:A
1村鎮銀行經營發展現狀
村鎮銀行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各項如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收付款等一系列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銀行業務主要覆蓋在城市地區,村鎮銀行起步晚。2006年銀監會創新性的出臺《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實現了我國農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緊接著,2007年銀監會相關規定,為村鎮銀行的發起設立和經營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這標志著我國村鎮銀行的正式起步。隨后我國提出加速村鎮銀行建設的三年規劃,制定開放性政策,給予一些政策扶持,加快村鎮銀行的發展步伐,2009年,村鎮銀行數量破百。至此,村鎮銀行進入迅速擴張階段,據統計,包括分支機構,2013年村鎮銀行數量突破1500家。
2我國村鎮銀行經營存在的問題
2.1支付的便捷性有待提高
村鎮銀行沒有加入銀聯的行列,異地、跨行取款都需要通過其他銀行,與此同時,村鎮銀行的現金調撥也需要由農村信用合作社,手續上的繁瑣降低了村鎮銀行的效率。
2.2業務的經營項目種類少
截至目前,我國村鎮銀行能夠辦理的業務種類遠遠少于城市銀行,電子銀行、投資理財等的發展更是遠遠落后于城市銀行,業務種類的發展滯后于農村發展,無法滿足客戶對業務的多樣化需求。導致很多客戶有需求但村鎮銀行無法辦理。
2.3融資難,資金來源不足
農民的資金對于村鎮銀行來說數額小、很分散。相較于市民,農民的閑置資金少,存款能力有限,加之村鎮銀行網點少,往往離家遠,因此難以吸引農民去村鎮銀行進行儲蓄。從銀行自身的角度講,村鎮銀行業務種類少,效率低,融資渠道少。這些因素導致了村鎮銀行的融資難。
2.4存在信用風險
由于農產品的產量和銷量受天氣和市場的影響,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加之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農民的收入難以保證。與此同時,農戶由于缺少固定資產,因此在申請小額貸款時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小額貸款又是村鎮銀行的主要業務。因此,這些因素導致村鎮銀行的收益存在很多潛在的信用風險。
2.5金融監管力度缺乏
對于村鎮銀行的金融監管,雖然相關部門制定了嚴格地政策和法規,但由于村鎮銀行發展時間短,沒有形成區別于城市銀行適合自身結構和經營范圍的監管體系和運作機制,使得村鎮銀行監管存在機制不健全、農村工作人員缺乏專業性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村鎮銀行缺乏監管力度。
3完善村鎮銀行經營的對策
3.1拓寬村鎮銀行的資金來源渠道
3.1.1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理財意識
(1)加快農業保險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通過建設與完善農業保險機制,有效規避風險,減少農業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出現重大損失,保證和提高農民的收入,從而有效保護村鎮銀行的利益,同時增加村鎮銀行的資金來源。
(2)豐富農民的文化知識,加強宣傳,提高農民的理財意識。教育是發展經濟的關鍵,目前,我國農村的教育水平相對低,相關部門應重視農村的教育與再教育,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水平,豐富農民的文化知識,從而增強農民的資金運作能力,提升農民的整體收入水平。另外,地方媒體應加強宣傳,提高農民的理財意識,增強其對村鎮銀行的認識,了解村鎮銀行的相關業務,引導他們將閑置資金存到村鎮銀行,從而拓展村鎮銀行的業務渠道。
3.1.2發行村鎮銀行金融債券
村鎮銀行可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的方式擴充本金,通過發行形式、期限各不相同的金融債券來吸收農村各類閑散資金,這種方式不僅能拓寬村鎮銀行資金來源渠道,同時也改善了村鎮銀行資金來源總量波動的問題,保證了村鎮銀行資金的穩定性。
3.2提升管理水平,防范信用風險
由于我國農村與城市呈現二元化趨勢,其經濟發展程度差異大,并且,農村與農村之間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村鎮銀行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和所在農村的現實條件,建立信用風險預警系統、信用內部評級體系等信用風險防范機制,重視員工的培養,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通過全面提升村鎮銀行的管理水平來防范信用風險。
3.3加強金融監管
金融監管部門應從政策上建立健全的村鎮銀行風險管理機制,為村鎮銀行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提供指導方向和具體方法。如,規定對申請開辦村鎮銀行的個人或企業要嚴格審核、規定村鎮銀行的準備金率高于一般水平等等。
4總結
2006年以來,村鎮銀行從起步逐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發展時間短、擴張速度快也使村鎮銀行的業務經營面臨一些困難。本文描述了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并分析出村鎮銀行經營存在支付便捷性差、業務經營范圍小、融資渠道小、存在信用風險和監管不力等問題,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具體的對策和建議。
參考文獻
[1] 景浩.當前我國村鎮銀行經營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1(04).
【關鍵詞】 云南省 村鎮銀行 發展問題
農村經濟的發展,不能僅依靠農民自身的積累,還需要大力發展農村金融。2013年的國家1號文件明確提出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強國家對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扶持和引導,切實加大商業性金融支農力度,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確保持續加大涉農村信貸投放。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先滿足農戶信貸需求,加大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信貸支持力度。加強財稅杠桿與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實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農戶貸款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边@對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村鎮銀行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一、村鎮銀行概述
2006年12月,銀監會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在該文件別指出了村鎮銀行的概念。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解決“三農”問題和發展農村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我國村鎮銀行應采取發起的方式予以設立,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享有由股東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并以全部法人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依法開展業務,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干涉。村鎮銀行應遵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執行國家金融方針和政策,依法接受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監督管理。2007年3月1日,我國第一家村鎮銀行四川儀晚惠民村鎮銀行開業,至此我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即村鎮銀行拉開了序幕。2007年3月首批村鎮銀行在國內6個首批試點省誕生,10月銀監會宣布試點從6個省擴大到31個地區。近年來,村鎮銀行獲得了快速發展,有數據顯示,我國村鎮銀行數量已達1000家。銀監會數據顯示,已實現全國31個省份村鎮銀行的全覆蓋,全國1880個縣市的覆蓋面超過50%。
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規模小,功能齊全,獨立法人,機制靈活,是村鎮銀行的最顯著特征。根據規定,村鎮銀行可以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中、長期貸款,辦理國內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從事同業拆借、銀行卡業務,發行、兌付、承銷政府債券,收付款項及保險業務和銀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但于此同時村鎮銀行本身也有諸如成本高、成立時間短等弱點,而且面臨著來自其他金融機構的威脅,因此,村鎮銀行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云南省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云南省村鎮銀行發展迅速,覆蓋率高,盈利可觀。2008年6月27日,云南省玉溪紅塔區研和村鎮銀行在紅塔區研和鎮開業,標志著云南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立進入了新的階段。云南銀監局數據顯示,云南省已組建36家村鎮銀行,其中開業的28家村鎮銀行中,有20家村鎮銀行已經實現盈利,有8家銀行已經批復開業。目前,云南省的村鎮銀行已經做到了州市全覆蓋,民營資本參股數不斷增加,注冊資本金也大幅增加,發起行已經由富滇、曲商行和玉商行三家城市商業銀行發展成為由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甚至重慶、成都的城商行參與其中,去年新增的26家村鎮銀行,已經是過去3年組建總量的2.6倍之多。由富滇銀行、玉溪市商業銀行、曲靖市商業銀行等城商行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以及由上海農商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浙江稠州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重慶農商行等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相繼落戶云南,這些村鎮銀行堅持服務云南地方經濟,以服務“三農”、小微企業為銀行的市場定位,將豐富云南省的州縣域金融體系,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并且正逐步成為支持全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力軍。
三、云南省村鎮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村鎮銀行改善了云南省農村金融服務初步改缺位和供給不足的現狀,滿足了“三農”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的部分需求,但是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成立和運行的時間還比較短,普遍存在吸收社會存款難度大、規模小、偏離“三農”、監管滯后的短板。
1、吸收社會存款難度大
村鎮銀行的規模小、發展時間短、社會認知度低以及結算方式相對其他商業銀行較落后是造成其吸收存款困難的主要原因。在農村地區,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居于其次的郵政儲蓄,并且他們兩者都是具有雄厚的實力和較高的信用保障的金融機構,占領了農村金融市場的大部分。新興的村鎮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以中小企業的存款為主,而這些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被村鎮銀行提供的利率優惠政策所吸引,才會把錢存到村鎮銀行,并不依賴村鎮銀行,一旦政策取消,資金流向很難確定,沒有持續性。
2、規模偏小
資本對于村鎮銀行來說非常重要,它不僅僅是滿足其設立和監管要求的基礎,也是其開展業務和公眾判斷其可靠性的依據。截止到2012年8月,云南省村鎮銀行有36家,已開業21家,已籌建待開業2家,正籌建1家,已得到銀監會備案擬籌建12家。目前,已開業和正籌建的注冊資本共計118250萬元,總資產余額536786萬元。也就是說已開業和正籌建的注冊資本平均每家村鎮銀行只有4927萬元,可見注資規模是非常小的。而且村鎮銀行大多分布在縣域,基本沒有其他的分支機構,業務輻射范圍窄,無法滿足多層次的農村金融需求。另外,從業人員的規模和素質也無法保證,因為村鎮銀行大多設立在縣域,行業精英通常不太愿意到這樣的地方去工作。村鎮銀行在云南甚至是全國都是新生事物,目前其內部缺少完善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因此在人才隊伍建設規模小也限制了村鎮銀行的快速發展。
3、偏離“三農”最初定位
村鎮銀行開辦的初衷就是為當地的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服務,積極為“三農”服務是村鎮銀行存在的主要動因。但是在云南,大多數村鎮銀行的業務還是以存款和貸款為主,還沒有開發出適合農村特點的理財產品和信貸產品,并且產品范圍狹窄,缺少符合中國“三農”特征的特色產品用以解決農村金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農民缺少抵押物和擔保人的信貸服務產品。村鎮銀行的交易方式也相對落后,由于村鎮銀行為獨立法人,成立初期現代支付系統、票據交換系統、征信系統接入難度大、開通時間長,需依托主發起行或人民銀行辦理相關業務,結算渠道不順暢,甚至有的村鎮銀行還在使用存折,沒有發行銀行卡,不能開通電子銀行業務。村鎮銀行信貸門檻的高度和其他金融機構幾乎無太大差別,利農惠農的傾向度太低。相反,必須有足額的抵押物作為貸款保障,已經嚴重的偏離了服務“三農”的初衷。
4、監管滯后
從客觀條件來看,云南省村鎮銀行設立在縣域以下的地區還沒有全部進行電子化操作,如無相應的貸款系統、風險管理系統,征信系統的接入更是一大困難,這給相關部門對村鎮銀行的監管增加了一定難度。從內部因素來看,云南省村鎮村鎮銀行的工作人員專業性不強,在內部控制方面更是缺少有經驗的人才。大多數村鎮銀行雖已成立了“三會一層”,但部分村鎮銀行的董事長、行長、監事長由主發起行員工兼任,不是專職人員,也沒有常駐在村鎮銀行,高管人員的缺失,制約了村鎮銀行的發展。從外部環境來看,我國只有銀監會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但是缺少各種細節的規范和解釋說明,這給村鎮銀行在具體操作方面帶來了不便。
四、完善云南省村鎮銀行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1、提高村鎮銀行的知名度,拓展存款來源渠道
村鎮銀行作為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普遍存在知名度低、影響力不夠的問題,這個問題也直接影響了存款的吸收效率。因此,村鎮銀行必須加大宣傳,促進公眾對村鎮銀行的認識與了解,在公眾心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讓公眾增加對村鎮銀行的信任感。一方面,要增派工作人員走進農村與農戶和中小企業主主動進行交流,建立信息溝通平臺,宣傳自己是“農民自己的銀行”的辦行宗旨和貼合農村實際的金融產品,同時還應該加強網站建設;另一方面,要像當地政府爭取更多的支農惠農優惠政策,通過與政府聯動的合力來服務“三農”,切實讓普通農戶體會到村鎮銀行的優勢和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將資金來源渠道拓寬,不僅僅吸引部分中小企業,更重要的是吸引廣大農戶的參與,讓他們放心的把錢存在村鎮銀行,讓他們滿意的參與村鎮銀行的各種金融活動。
2、縱向發展機構建設
在縱向發展上,村鎮銀行應當扎根農村,并根據農村金融需求的多樣性,充分發揮自身所具有的人緣、地緣、信息、靈活便捷等優勢,不斷向下延伸機構、網絡和服務,進一步拓寬縣域金融服務半徑。要根據實際情況,追蹤農村經濟發展需求,在需求高的村鎮開設分支機構,并且賦予一定的授權,深入農村解決農戶在生產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金困難,擴大規模建設。在發展模式上,村鎮銀行應推行批量化、規?;陌l展道路,促使村鎮銀行布局適度集中,強化主發起行批量化投資、集約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村鎮銀行的能力及責任。
3、堅持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
村鎮銀行在業務范圍和專業性上不斷努力,逐步探索、總結、運用服務技巧,使服務更加專業化,在服務質量繼續得到提高的基礎上,針對農業生產和農戶發展的特別之處,創新金融產品,開設更多檔次的貸款期限,創新擔保方式,豐富貸款品種,更好地為種植戶、養殖戶、個體工商戶和生產經營性小微客戶提供信貸支持。例如設置農業生產專項信貸項目,聘請專家協助建立農業項目風險評估機制,將傳統的銀行卡業務與新興的網上銀行等電子渠道產品相結合等等。用服務為業務發展創造效益,用優質的金融服務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4、完善對村鎮銀行的監管
內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建立對于村鎮銀行降低銀行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案件防控具有重要意義。建議從內外兩個方面來完善對村鎮銀行的監管:一是推進電子化管控,盡快從技術上完成村鎮銀行聯網管理;二是當地金融管理相關部門,應該參照《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制定更為詳細的規章制度,做到嚴格把關,細化管理,實時防控;三是加強銀行內部工作人員的監督和監管,強化高級金融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審查和能力評價,使村鎮銀行自身具備風險識別能力和規范的業務操作能力;四是加強內部審計,對各種業務的操作程序、風險評估程序等工作,進行不間斷性的審計和監督。
五、結語
近年來,云南省村鎮銀行有了一定的發展,其數量也在持續增長之中,村鎮銀行的覆蓋面越來越廣,正在朝著農村金融機構“零空白”的目標前進,村鎮銀行的發展對活躍農村金融市場,增加農村金融供給無疑起到了一些好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村鎮銀行在堅持服務“三農”的目標下,進一步完善商業化運行機制,創新發展思路,扎實開展工作,堅持可持續發展,就能更好地建設農村金融市場,持續推進“三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靜靜:村鎮銀行面臨的困境與可持續發展路徑探討[J].特區經濟,2011(2).
[2] 景浩:當前我國村鎮銀行經營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1(4).
[3] 蔣玉敏:村鎮銀行風險管理現狀、問題與對策――以浙江長興聯合村鎮銀行為例[J].浙江金融,2011(5).
關鍵詞:農村金融 市場現狀 組織體系 完善
引言
中國農村金融改革主要包括廣義范疇改革與狹義范疇改革兩部分內容,前者主要是從國家層面對農村資金的流動進行引導,后者主要是對農村信用社進行改革[1]。本文通過對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及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完善進行分析,以了解農村金融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有針對性的推動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
一、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研究
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金融機構呈現出單一不完善性。正規的農村金融體系應該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郵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業保險體系以及農村合作銀行等,但中國農村金融市場主要局限于農村信用社及郵政儲蓄銀行,金融機構呈現出極為明顯的單一屬性。
第二,村鎮銀行籌資困難性顯著。村鎮銀行大多設立于縣城地區,雖然是農民的銀行,但基本上也屬于窮人的銀行,受地區開放程度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村鎮銀行在籌資方面存在顯著的困境。加之村鎮銀行成立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與國有商業銀行等相比,居民對其認可度較低。另外其銀行網點較少,不能有效吸引農民存儲,導致其發展困境的出現。
第三,農村金融環境相對較差。農村現有的金融機構其功能趨于弱化,政策性金融支農作用與商業銀行金融支農力度均呈現出減弱的發展趨勢,另外農村金融歷史包袱較為沉重,經濟效益不佳[2],難以有效推動農村 市場的深入發展。
二、中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完善
完善中國農村金融體系,應重視雙重四元金融機構的有效構建,一方面強調商業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與民間金融機構的組成,同時還需要重視證券、銀行、保險與信托租賃四種金融業務組織的作用。
第一,按照股份制原則,改革現階段中國農村信用社,使信用社真正成為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引導力量。農村信用社是現階段中國農村金融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金融發展的主力。因此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需要首先改革農村信用社,使農村信用社真正成為農村金融發展的主力軍。根據目前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分析,股份制改革是農村信用社的未來發展方向,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是農村信用社發展的主要模式。但在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發展狀況進行區別對待與分析,在堅持股份制改革的前提下,要充分符合地區發展特點。比如,在經濟相對發達的農村地區,要建設農村商業銀行,并進行市場化的運作,農村商業銀行可以在原來縣聯社的基礎上,對資產進行核算,并進行重新登記,設置股權、法人治理結構與基本管理形式[3]。再比如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可以按照合作制的基本原則對原有信用社進行規范,國家需要采取有力的支持對策,以有效推動其深入發展。
第二,加強縣級以下農業銀行的建設,提高農業銀行對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推動力。國家要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需要突出強調國家銀行的重要作用,農業銀行作為國家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需要充分發揮其國有商業銀行的優勢,在農村金融市場中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通過其資金、網點與技術等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國有銀行對農村金融市場的影響。分析中國農業銀行的優勢特點可以發現,其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農村,農業銀行通過占領大部分的農村市場而有效的推動了自身的發展,因此應強調農業銀行的這一農業屬性,加強農業銀行縣級以下機構建設,結合農村鄉鎮實際進行必要的改組與合并,加強機構內部建設,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為三農提供更多的現代化金融服務內容。
第三,將農村郵政儲蓄并入農業銀行,以不斷規范金融市場。中國的郵政儲蓄事業發展對金融市場的繁榮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中國金融機構的深入改革,郵政儲蓄的弊端也開始逐漸顯現出來,比如較高的資金價格、不合理的計價方式、只存不貸的服務內容等,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金融市場的持續發展。因此從規范農村金融市場與金融秩序的角度分析,應當逐步撤銷郵政儲蓄銀行,將其并入農業銀行,同時縣級以上的郵政儲蓄機構也可以并入其他的國有商業銀行,以充分實現農村金融市場的持續與健康發展。
第四,建立健全農村基本保險制度,積極發展農村保險事業。近些年以來,隨著中國農村地區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三農問題開始日益展現出來,并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三農的發展需要農業保險、財產保險,同時也需要人壽與醫療保險,因此應充分開拓農村保險市場,建立健全農村保險機構,擴大農村保險內容與服務種類。這要求相關部門建立專門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單位,辦理農業與養殖業保險,在保險辦理過程中還需要強調強制保險與資源保險的有效結合。
第五,有效引導村鎮銀行的發展,推動村鎮銀行合作組織的形成。中國村鎮銀行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較重要的作用,對于滿足“三農“金融服務需求,完善對農金融服務的競爭機制,有重要意義,因此要積極引導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發展,在政策上要給與一定程度的傾斜,幫助其不斷完善內部治理機制,增強風險防控能力,更好地發揮其優勢,進而滿足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對融資的基本要求,這里需要充分強調政策性支持對農村金融市場的影響性作用。
三、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現階段中國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的發展以及金融組織體系的完善方式與途徑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中國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的發展主要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即貨幣化程度的加深、財務狀況不佳、農村信用社的壟斷地位以及儲蓄中介功能的減退等。農村作為三農問題的重要載體,從根本上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因此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推動農村金融制度的完善與金融體系的科學發展,構建農村金融市場的秩序化經營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姚耀軍.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狀況分析[J].財經研究,2006;32(4):103-114.
關鍵詞: 村鎮銀行;農村金融;因素;對策建議
一、引言
村鎮銀行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村鎮銀行是在我國農村金融改革中必然出現的新型產物,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核心構成部分,建立村鎮銀行是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是滿足當前農村資金供給不足、解決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低和農民貸款難問題、增強農村金融機構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村鎮銀行的設立填補了現有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空白,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村鎮銀行迅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制約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也不同程度的凸顯出來。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有效促進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目前學者們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延安市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自2010年3月延安市第一家村鎮銀行――安塞農銀村鎮銀行成立至今,延安市村鎮銀行的規模不斷壯大,截至目前已發展到三家,占陜西省總規模的三分之一。延安市村鎮銀行從業人員57人,注冊資本6500萬元。截止2012年12月末,村鎮銀行資產總額29254萬元,各項存款余額32125萬元,較年初凈增1.5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2329萬元,較年初凈增1.12億元,存貸比,不良貸款余額0,利潤總額為481.11萬元,凈利潤429.37萬元。
三、制約延安市村鎮銀行發展的主要因素
延安村鎮銀行在運行過程中,對農村資金供給不足、農民貸款難問題和農村金融機構競爭不充分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其在發展中面對的難題。
1、資金籌措難。村鎮銀行雖然是農民的銀行,但農民和鄉鎮企業閑置資金有限,客觀上制約了儲蓄存款的增長。最主要是由于延安村鎮銀行成立時間較短,與當地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相比,社會認可度、知名度較低,農民缺乏了解和信任,再加上村鎮銀行網點少,現代化手段缺乏,不能通存通兌,沒有電子產品業務,這些客觀劣勢條件使得村鎮銀行在吸收存款競爭力方面,遠遠落后于同業,加大了村鎮銀行資金籌措難度。
2、貸款投放難?!胺杖r”是村鎮銀行的根本宗旨,但由于農村信用環境較差,農民作為弱勢群體,農業、農村經濟作為風險高、效益低的弱勢經濟,受自然條件和市場條件的影響巨大,而且農民信用度無法得到系統性監控和監督,造成“三農”貸款投放較難。
3、風險控制難。村鎮銀行信貸支持的主要對象是弱勢產業――農業,弱勢群體――農民,農業和農民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很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由于農業固有的弱質性導致的系統性風險以及信息不對稱給資產質量帶來較大的危險。同時由于村鎮銀行在人才、技術、制度建設等方面與大型商業銀行有較大差距,也導致識別、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受到削弱。
4、業務發展難。由于村鎮銀行IT系統支撐不足,主要表現在缺乏通存通兌、銀行卡、理財產品、電子銀行等基本產品和服務功能,只能辦理傳統的存款、貸款、結算和貼現業務,加之競爭力弱,難以贏得客戶,使得業務發展較為困難。
5、缺乏政府扶持。目前延安各級政府對村鎮銀行沒有出臺系統的扶持政策。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同是服務“三農”,但村鎮銀行與農村信用社相比,在稅費減免、財政支持和農貸貼息上均缺乏優惠政策。
6、監管指標無偏重。監管部門在存貸比、不良貸款容忍度、母行負債依存度、單戶貸款比例等監管指標方面沒有對村鎮銀行實行差別化政策,人民銀行也未對村鎮銀行在繳存準備金方面實行差別化政策,這將削弱村鎮銀行在支持新農村建設方面能力的發揮。
四、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1、信貸規模調控政策方面。人民銀行、銀監局對村鎮銀行的規??刂茟獜乃煽刂啤V饕鉀Q“三農”資金供需矛盾、新銀行業務拓展和資本金保本增值等問題。建議對開業前五年的村鎮銀行給予適當“寬限期”不受存貸比和規??刂?,即使控制則是寬松的政策,這樣有利于村鎮銀行前期積極拓展縣域市場、穩定客戶和提高自身知名度。
2、銀行業監管政策方面。銀監局對村鎮銀行監管政策,應在調研的基礎上出臺符合村鎮銀行經營實際的監管辦法,不宜完全參照商業銀行的監管要求,實行差別化監管。其主要原因是村鎮銀行雖然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但其業務規模、業務產品、服務對象、風險程度等方面與其他商業銀行還有所不同。因些,建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針對村鎮銀行的微型銀行特色,應實施差別化監管,對其監管的框架應盡量
簡潔,對其監管力度、要求、標準適當放低。
3、國家財稅政策方面。建議對開辦前三年的“三類”金融機構補貼政策和條件適當再放寬些。其原因是村鎮銀行雖然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但同農信社相比,同是服務“三農”且服務的客戶群體是農村中弱勢群體,由全體股東承擔社會責任,有點力不從心;同時,農信社經歷了幾十年的歷程,其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均優于目前的村鎮銀行。建議對村鎮銀行開業后一定時期內采取稅收保護政策,讓村鎮銀行前期有一個自身積累期,以便增強支農的實力、生存能力和未來潛在的納稅能力。
4、地方政府支持方面。要積極共建和諧的信貸支農、銀政配合機制。一是幫助村鎮銀行落實貸款擔保,包括自有房屋租賃的公證、農民直補資金質押擔保的協調等。二是通過構建政府、銀行、擔保機構“三位一體”的農業融資平臺,對“三農”貸款進行擔保,由財政在村鎮銀行開立農戶貸款保證金專戶和小企業擔?;?,一則落實貸款擔保不足問題,二則解決村鎮銀行支農資金籌措難問題。三是在財政存款方面盡可能的給予支持??梢园磳Ξ數匦刨J資金投放額度的一定比例確定財政性資金存放額度,解決村鎮銀行開業前期信貸資金供給不足的困難。將財政涉農及新農村建設資金
關鍵詞:匯通村鎮銀行;業務規模;業務品種
2006年銀監會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降低了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門檻,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及境內外各類資本加大對農村地區的金融投資,增設網點,設立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促進農村金融競爭服務格局的形成[1]。2007年國家開發銀行甘肅省分行發起并入股組建了平涼市涇川匯通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涇川匯通村鎮銀行”)。該行以國家開發銀行甘肅分行作為主發起人,甘肅銀行等4家法人機構和10名自然人作為股東,是一家集合了銀行資本、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該行自成立以來,為解決涇川縣農村資金供求矛盾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涇川縣經濟、金融發展概況
涇川縣位于甘肅東部,總面積達1409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全縣下轄14個鄉(鎮),1個開發區和216個行政村。到2011年末,涇川縣農業人口數達到了21萬;地區生產總值為36.7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12900元。2011年,涇川縣共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1.42億元,財政收入11.39億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6元。
到2011年末,涇川縣共有5家涉農金融機構,分別是農村信用社、中國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及匯通村鎮銀行。各類機構總數達到了52家,共有從業人員367名,其中,農村地區機構數量為31家,從業人員為169人。全縣14個鄉鎮均設有金融機構網點,金融服務縣域覆蓋率達到了100%。到2011年3月末,涇川縣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余額為315.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52億元,其中,涉農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257億元,占81.51%,貸款余額121億元,占79.42%。
二、匯通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一)資本結構多樣。匯通村鎮銀行成立之時,注冊資本金為1800萬元,由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個人資本構成。其中,金融資本主要來自于國家開發銀行甘肅分行、平涼城市信用社和涇川縣農村信用社。三家機構的出資額分別為1000萬元、300萬元和300萬元,占注冊資本總額的比重分別為55.6%、16.7%和16.7%。其產業資本來自于當地一家煤礦企業,該企業共出資5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2.7%。該行共有10名自然人股東,出資額達150萬,占注冊資本的8.3%??梢姡瑓R通村鎮銀行的資本金結構較為豐富多樣。
圖1 涇川匯通村鎮銀行資本結構
(二)業務品種及規模不斷增加。成立之初,匯通村鎮銀行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存貸款及簡單的類中間業務,各方面硬件和軟件均不完備。到2012年,該行業務類型特別是貸款品種方面有了較大的創新和發展。新增貸款品種包括“鄉村兩級組織加農戶”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公司+農戶”貸款、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下崗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等[2]。目前,匯通村鎮銀行的日均業務量可達20筆左右,由表1看,自成立以來,該行的存貸款余額均呈現逐年增加趨勢。2007年末,該行存款余額為564.9萬元,到2010年末,存款余額已增至5047.32萬元,增長了近8倍;與此同時,到2010年末,該行貸款余額為3750.03萬元,比2007年末增加了3110.93萬元,增長了近5倍。匯通村鎮銀行始終以服務“三農”為經營宗旨,通過豐富業務品種和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業務效率、增強體制創新,在扶持當地民生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到2012年6月末,該行已累計發放各類貸款2.5億元,順利回收貸款1.62億元,貸款余額為0.88億元,共支持各類貸款戶1843戶。信貸投放行業涉及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居民消費、零售等,有力地支持了當地縣域經濟發展。
表1匯通村鎮銀行存、貸款余額
數據來源:匯通村鎮銀行統計數據
(三)利潤水平明顯提升,盈利能力有所增強。根據圖2,從2007年到2011年,匯通村鎮銀行的經營利潤增長較快。利潤總額從2007年的35.81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231.23萬元,增長了五倍多,年均增長80%以上,且增速有加快趨勢。此外,匯通村鎮銀行的各項盈利能力指標均有所提升。2010年,該行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分別達到了2.6%和7.9%,比2007年分別提高1.3%和6.6%。人均利潤額則由4萬元上升至2012年的33萬元。單從數值上看,這些指標與國內其他大中型商業銀行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但匯通村鎮銀行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成立時間短,市場定位又帶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夠取得這樣的經營業績實屬不易,也彰顯出這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潛力。
(四)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建設。匯通村鎮銀行成立后,不斷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曾先后制定了匯通村鎮銀行內部管理制度、財務管理暫行辦法、信貸管理暫行辦法、員工考勤制度、安全保衛暫行規定等規章制度,制度的完善為銀行的業務及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鍵詞】農村金融 現狀分析 黑龍江省
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業經濟的核心,在我國,農村金融一般是指在縣及縣以下地區提供的各種金融服務,包括存款、貸款、期貨、證券、保險、匯兌等,在資源配置和資金服務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村金融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全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近年來,農業生產飛速發展,據2010年《黑龍江金融運行報告》的統計數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02.6億斤,畜牧業的全年總產值達到965.8億元,但作為農業經濟的核心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相對于全國金融業發展平均水平是滯后的,農村經濟的發展因為貸款難問題而表現出緩慢的發展態勢。
一、黑龍江省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作為糧食大省,農業經濟的發展舉足輕重,農村金融的發展狀況勢必影響到黑龍江省農業經濟的發展。
(一)黑龍江省農村金融需求狀況
黑龍江省農村金融需求主要由農戶、鄉鎮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組織金融需求三部分。農戶以個體生產生活救金融需求和專業規模化生產和工商業貸款需求為主,鄉鎮企業包括種養大戶、個體工商戶,其金融需求主要為扶持性融資,農業產業化組織主要為專業化、技能化和規模化的產業金融需求。通過調查發現,目前用于農戶住房條件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生產規模化的種養,農業機械用具更新等資金需求逐年加大,但是貸款需求滿足率相對較低。
以黑龍江省春耕資金需求為例,2005年,春耕資金需求為240億,金融機構能滿足220億的資金需求,缺口為20億,缺口率為8%;而2009年,春耕資金缺口率達9%,高達35億。春耕資金的不足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使得農田減產,農民收入減少,收入減少又對第二年的春耕造成影響,陷入貧困僵局。
(二)黑龍江省農村金融供給狀況
黑龍江省農村地區主要的金融機構如表1-1所示。
表1-1 黑龍江省農村地區主要的金融機構
性
質 機
構
[1]政策性金融 農業發展銀行
合作性金融 黑龍江農村信用社
商業性金融 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哈爾濱銀行、龍江銀行
農村新型機構 村鎮銀行(東寧遠東村鎮銀行、潤生村鎮銀行、巴彥融興村鎮銀行、依安國民村鎮銀行、雙城惠民村鎮銀行、延壽融興村鎮銀行)
小額貸款公司
資金互助社
近年來,隨著錦州銀行、昆侖銀行等銀行的進入,城鄉布局更為完善,龍江銀行新設29家面向“三農”和中小企業的分支機構,以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為主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快速發展,全省基本實現了鄉鎮金融服務網點的全覆蓋,資產總額明顯增加。金融機構在農墾地區、糧食主產區建立分支機構,網點迅速增加,見表1-2。2009年末,我省共有縣及縣以下金融機構網點3094個,與2004年末相比,縣及縣以下網點增加了近千個。雖說網點增加了,但是很多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不發放貸款,僅僅是為了吸收存款,2009年,黑龍江省共有郵政儲蓄銀行1575家,只有269家在農村地區發放貸款,從貸款結構來看,農信社和農業發展銀行是貸款發放的主力軍。
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784.76億元,農村地區存款2636.91億元,比重為20%;各項貸款余額6145.99億元,其中在農村地區貸款1435.12億元,比重為23%;遠遠低于城市地區。
表1-2 2009、2010 年黑龍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情況
2010 2009
機構類別 機構個數(個) 從業人數(人) 資產總額(億元) 機構個數(個) 從業人數(人) 資產總額(億元)
大型商業銀行 2031 56135 7753 2032 55757 7111
政策性銀行 90 2514 2238 91 2582 1857
股份制商業銀行 67 2140 1229 54 2060 1091
城市商業銀行 290 5102 2154 227 5241 1242
城市信用社 0 0 0 0 0 0
農村合作機構 1945 23224 1481 1999 23972 1331
財務公司 8 1528 40 2 38 26
郵政儲蓄 1579 13500 1419 1570 14343 1296
外資銀行 4 42 14 2 42 16
農村新型機構 13 325 19 4 109 5
合計 6027 104510 16437 5981 104144 13975
資料來源:2009、2010年《黑龍江省金融運行報告》
二、黑龍江省農村金融發展問題分析
(一)農村金融產品單一同質化嚴重
金融產品主要包括銀行、證券和保險。目前,農村金融市場主要是銀行業務,且局限于存貸款業務,甚少涉及中間業務,證券和保險等相關業務更是基本處于缺位狀態,閑散資金投資渠道單一,多半就是存入銀行,很少進行股票、國債和基金等投資。針對于貸款業務,農村金融的產品主要是小額短期貸款,主要用于解決資金的短期需求,不同生產類型的農戶對資金的需求是不同的,僅提供小額貸款時不能很好地滿足農村多元化的信貸需求的,而且農業耕種往往要歷經很長時間,農民的收入也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若借款人沒有連續性的還款能力,就會產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