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7: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市場監管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資市場;信息化;監督管理
1 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各個地區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存在差異性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從而造成各個地區的監管水平也存在著差異性。通過實際生活表明,我國東部地區的經濟條件較好,信息化監管發展較早,同時農資信息化建設的速度也較快。但是我國的西部地區的經濟水平較低,農資信息化的監管基礎相對薄弱,甚至還有些地方并不重視農資市場的監管,沒有認識到農資市場信息化監管的重要性。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環境中,農資市場在監管的過程中總是強調體制建設,以及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等客觀的原因。但是卻沒有認識到農資市場監管過程中工作人員主動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通過觀察表明,有些地方還單純的將信息化建設看成是一個技術問題,將信息化建設看作是整體工作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并沒有深入研究農資市場建設這個重要的問題,缺乏利用先進信息技術來監管農資市場的思想概念。
1.2 信息化建設制度與技術基礎相對薄弱 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環境中,農資市場信息化建設制度與技術基礎相對薄弱。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當前信息化建設的環境中,農資市場監管的職責安排落實不到位。在信息化的建設的環境中,不僅造成了監管人員的工作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同時還促使監管人員的工作方式發生了突出變化。針對當前農資市場的監管環境表明,監管人員需要防范的風險有待進一步調整,不斷轉變工作思路;其二是不斷強化農資市場的監管技術。針對當前農資市場的監管環境可以看出,監管體系和指導思想都是針對農資市場監管的,很多內容都不夠明確。這樣的情況都是在信息化建設的條件下提高日常工作量和業務所產生的重要后果。但是監管的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應該不斷深入到信息化監管技術的內部,從而確保信息監管農資市場精確可靠。
1.3 農資市場信息監管采集能力相對較低 由于各個地區的經濟水平存在差異性,有些地區在信息監管方面也不盡相同,從而導致這些地方在農資監管信息采集能力有限。當前農資市場雖然降低了業務工作量,但是一旦出現眾多的數量時,便會導致輸入信息無法及時更新。這種情況特別是在銷售旺季顯得更加突出,無法確保農資市場監管信息的準確性,從而影響到整個農資市場監管數據的質量。
1.4 農資市場監管信息軟件和硬件水平較低 當前農資市場信息化監管的重點主要是在各個地區的農業局。當前各個地區的農業部門存在以下幾個顯著的問題:其一是監管信息的硬件水平欠佳;其二是農資市場信息化監管人才缺乏。在當前農資市場的監管隊伍中,工作人員的年齡相對較大,缺乏高素質的年輕人才。
2 強化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2.1 加強對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的認識,提高建設水平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各個地方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監管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轉變監管思想,準確把握農資市場的發展方向。針對監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從而提高農資市場的信息化監管水平。
2.2 進一步優化制度,提高農資市場信息監管水平 在農資市場信息化監管工作中,應該及時針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的農資市場發展中出現的風險。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各項監管制度落到實處,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農資市場的監管水平。
2.3 采取各種有效方式,提升數據采集能力 隨著信息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各個地區的工作人員應該不斷引導大型經銷商和公司,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主動去網站輸入相關農資商品的信息。通過采取這種措施能夠大大降低基層監管部門的工作量。除此之外,針對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區還應該加強移動監管模式的建設。移動監管是當前信息化監管過程中最基礎的監管模式,這種監管模式具有多種優勢,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能夠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二是通過應用移動設備,對各種數據進行采集和錄入、查詢等,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農資市場監管采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農資市場監管的效率水平,為信息系統建立堅實的技術,確保監管系統能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因此,推進監管信息走出固定的工作環境,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進一步降低農資市場監管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力提高農資市場信息監管的水平。
2.4 加強數據質量建設,提高信息利用水平 現代信息化管理的基礎就是在各項完整的數據整理基礎上,切實做好各類數據的整合,優化數據資源。同時不斷強化農資商品信息在輸入過程中的安全性,并且定期整理相關過時信息,從而確保農資監管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建立健全監管責任機制,明確相關工作任務,并且將工作效率納入到工作目標的考核中。通過大范圍開展數據質量檢查,不斷促進數據質量水平提高。
1 月 10 日, 首屆科學監管與監管科學論壇在京召開。此次論壇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聯合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廣東省工商局共同發起,首經貿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編輯部、廣東省工商干部素質教育中心具體承辦。黨的十以來,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政府監管推上了改革的前沿,為適應當前工商行政管理改革的新形勢,更好地推動科學監管和監管科學的發展,首屆論壇的主題定為“工商行政管理在市場監管發展中的趨勢與未來”。
論壇主要分為主題演講和專題研討兩部分。主題演講環節中,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終身教授藍志勇,國家工商總局法規司原司長王學政,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張國山,分別作了題為市場經濟與政府監管:國際經驗與中國借鑒、監管改革與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監管規律,建設監管科學的演講。 藍志勇教授通過分析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近百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進一步指出,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必須把市場與政府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割裂看待。 市場監管是克服“市場失靈”和“公共價值失靈”的重要工具,是克服經濟危機,推動社會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和公平的重要手段。 王學政表示,隨著我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市場的不斷發展,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市場監管應從歷史發展中汲取營養,順應新形勢、新變化,創新監管理念,用新制度、新方法、新手段推動改革,實現依憲行政、依法治國要求下的行政執法。 張國山教授提到,面對國內外的監管困惑,需要政府監管部門進一步深化對監管本質、目的、手段、難點和現實問題的認識,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國際國內經驗,正確看待科學、認識學科,尋找監管規律,努力推動科學監管和監管科學的發展。
專題研討期間,來自國家行政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南開大學等專家學者以及北京市工商局豐臺分局的同志分別圍繞改革·法治·市場監管、行政監管體制改革面臨的挑戰、行政監管的導向及發展趨勢、專業化和覆蓋面:統一市場監管改革的策略、文化市場監管模式研究、新形勢下基層工商監管體制機制如何調整、整體性治理視野下監管路徑研究等內容作了專題演講。 會議氣氛活躍,討論熱烈。
東北大學教授婁成武對此次論壇進行了點評和總結性發言。他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從科學監管的角度確立此次論壇主題的正確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強調,研究應注重結合中國實際,從國情出發,探索中國規律,尤其是要注重對政府體制改革的動力機制的研究。 他最后強調:尊重科學,研究規律,是有效提升監管水平的唯一出路。
菜市場的建設管理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這次,市政府下決心進行菜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將相關部門的職能集中放權到各城區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實行屬地管理,就是為了解決以往菜市場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多頭監管、無人負責”的問題。這是進一步強化菜市場監管的重要措施,也是市委、市政府為提高廣大市民生活質量推進惠民行動和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作為城市公益性配套設施和“菜籃子”工程的重要內容,抓好菜市場監管,改善市民消費環境,是各級政府必須認真解決的重要問題。各城區政府及市級相關部門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充分認識職能監管移交的重要性,做到“放權到位、履職到位、監管到位”。二、搞好協調,確保職能平穩移交
這次監管職能移交,涉及菜市場近300個,其中還包括一部分涉及國有資產菜市場管理權限的移交。點多、面廣,時間緊、任務重。各城區政府、市級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在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順利完成移交工作。各城區政府要主動與市級相關部門聯系,無縫對接。一要建立專門的市場移交工作機構;二要召開區內的移交工作會進行安排部署;三要對菜市場監管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確保11月16日前職能移交到位。對移交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要認真分析,不回避不繞道,敢于逗硬解決,確保移交工作平穩推進,如期完成。市級有關部門要主動支持各城區政府做好移交工作。一是認真梳理各自的職能,形成一套監管手冊提供給各城區政府;二是積極開展政策法規指導和咨詢;三是有關垂管部門應督促要求各城區分局主動接受城區政府交辦的任務,在菜市場監管工作中服從當地政府統一安排,履行好確定的職責;四是對市屬國有資產菜市場的清理和管理權移交,由市國資委、公建辦牽頭,10月底以前完成資料清理摸底,11月底以前完成資產管理權移交。
三、著眼長遠,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菜市場監管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城區政府要抓住這次監管體制改革的機會,按照著眼長遠、把握關鍵、認真研究、積極探索的原則,理順“兩個”關系、抓住“三個”關鍵、突出“四個”重點,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和手段,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理順“兩個”關系:一要理順區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三級與區級相關部門在菜市場監管職責上的關系,明確職責。各城區政府作為責任主體,首先要有專門機構負責菜市場的監管和組織協調;要按照“定人、定職、定責”的原則,詳細劃分區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以及區級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責,建立目標任務考核制度,將菜市場管理納入年度目標考核;要在經費上給予保障,確保監管工作順利開展。二要理順菜市場監管與市場管理費收取的關系。按照“費隨事走”的原則,城區政府及街道辦事處既要履行日常監管職能,又要承擔市場管理費的收取任務。這就要求監管人員必須正確處理好監管與收費的關系,做到監管上嚴格標準、嚴把質量,費用收取上不亂收、不多收、不超范圍收。
抓住“三個”關鍵:一要狠抓菜市場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以往,市級相關部門都有各自的菜市場管理制度。移交后,各城區政府要根據市級相關部門提供的監管手冊,進一步整合和完善。市工商局上半年按照省局要求,在各城區進行了菜市場“三化”(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試點。從20*年開始,各城區政府要在市工商局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菜市場“三化”建設,力爭利用3-5年的時間,使90%以上的城區菜市場達標。二要狠抓工作人員素質提高。人員素質的高低關系到菜市場的管理水平和質量。各城區政府要結合實際,以區為單位適時組織區政府、街道、社區、區級相關部門監管人員和市場主辦方管理人員的培訓和學習。三要狠抓市場主辦單位。采取有效辦法,激勵和調動市場主辦單位的管理積極性,增強市場主辦單位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市場管理水平。
各工商所隊:
__年我局市場監管工作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工商局“257”戰略和全市市場、合同、網絡商品交易監管工作會議,加強基礎保障和隊伍建設,加大監管力度和服務主題,以服務民生、紅盾護農為抓手,以深入開展市場創建為載體,以強化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市場信用分類監管、重要商品和節日市場整治為重點內容,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全面提高工作效能和水平,為加快建設“美麗__、生態__”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深入開展紅盾護農行動,全面完成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任務,不斷提高農資市場監管效能
(一)加強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按時、按質完成農資市場監管信息采集錄入工作。該項工作是今年市場監管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我局重點以工商所為單位,落實專人,加強操作技能學習和培訓,及時開展數據現場采集,__年4月29日以前如期完成對當前農資經營主體、農資商品、農資檢測、農資監管信息的采集錄入工作(農資檢測錄入由縣局市場股負責錄入),各所要并結合實際,形成數據采集或報送制度,及時更新數據信息,全面實現農資經營主體及商品、監管等信息底數清、情況明、數字準,動態掌握到位,便于實現全國聯網監控。
(二)發揮農資市場多種監管機制制度的作用,明確職責邊界,實現監管到位。各工商所、經檢大隊要以紅盾護農專項行動為載體,查辦農資違法案件為抓手,全面推進農資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和監管責任落實力度,充分發揮農資義務監督員的社會監督作用,落實網格監管責任人責任,加強農資市場定期或不定期巡查,繼續強化“兩帳兩票一卡一書”、索證索票、農資商品追溯、不合格農資下架、糾紛處置等長效監管制度的落實力度。各地要加大對無照(超范圍)經營、銷售假冒農資、虛假廣告等坑農害農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凡是在農資監測中發現有問題的農資,必須依法查處,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著力維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二、持續做好市場信息收集錄入(指有業主市場),深化市場創建,大力開展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工作。
一是繼續認真落實《關于加強商品交易市場規范管理的指導意見》精神,定期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此項工作的重要性、任務及工作要求,匯報本地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工作的具體措施和工作進展,同時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信息和情況,大力推進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工作深入開展。二是抓住關鍵環節,進一步夯實市場信用分類監管的基礎。再次開展市場清理工作,摸清轄區現有各類有形市場數量和存在的問題,認真填寫《XX市工商局商品交易市場基本情況調查表》,并形成書面材料于5月10日前上報縣局市場股(聯系人:)。三是繼續引導符合條件而未辦理營業執照的商品交易市場依法辦理注冊登記。對歷史形成的由政府部門、鄉鎮、街道、村(居)委會等開辦的不具備辦照條件的市場,要加強與當地黨委、政府的匯報、溝通,書面落實市場管理責任人,明確其具體責任,加強市場的規范管理。四是建立健全檔案,完善信息采集。認真實施市場信用分類信息的采集。按22項指標要求進行數據采集,以市場開辦單位和入場經營者的登記資料為基礎,通過日常檢查、投訴處理、查辦案件等途徑,及時、準確、全面地采集信息,建立完善信用分類檔案。認真梳理商品交易市場信用狀況,對符合商品交易市場條件的進行信用認定,確保上報市場數據準確無誤,全面建立健全市場信用檔案數據庫。同時各所要繼續做好市場經營主體的“一戶一檔”工作,對轄區內各類有形市場全面建檔,提高信息采集錄入的準確性,確保軟件內的市場電子信息與實地查看的情況一致。五是積極引導、指導開展誠信市場、文明集市的創建工作。今年重點在農村集市中開展文明集市的創建工作,對條件具備的農村市場,適時開展文明集市的命名工作。同時在市場中要積極開展“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文明誠信個體工商戶”、“文明誠信私營企業”評選等活動,通過樹立典型,進一步推動誠信市場、文明集市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發揮職能,圍繞中心,關注民生,服務新農村建設
(一)按照縣委、縣政府實施民生工程的部署安排,立足工商職能職責,狠抓農村經紀人發展和培育工作,加大培訓力度,搭建溝通平臺,幫助其拓展發展空間,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確保市場供給,有效平抑市場物價。
(二)鼓勵蔬菜基地、大戶進入農貿市場掛牌直銷,引導農民自產自銷,督促縣城區符合條件的農貿市場分別設立農民自產自銷攤區、蔬菜基地、大戶直銷攤區,在市場醒目位置設置相應標識標牌,按政策規定為農民自產自銷落實免費攤位。
(三)持續抓好市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要繼續深入貫徹《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全面落實市場業主第一責任人責任,加強與城管、食藥、商務等部門的溝通,主動向當地黨委、政府反映有關具體情況,明確有關責任,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市場環境綜合治理長效機制,不斷鞏固治理成果,實現治理的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確保創建國家 衛生縣城迎檢工作順利過關。
(四)繼續開展市場內的 “限塑”專項整治工作,遏制“白色垃圾”。要繼續深入落實“限塑令”的有關規定,加大監管力度,對無照經營、銷售不合格塑料袋、不建立臺帳、無償提供塑料袋的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確保 “白色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和改善。
四、履職盡責,實現重要商品及節假日市場監管到位
今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將維護消費者權益年主題活動確定為“消費與發展”。*各級工商、衛生、農牧、質監、藥監等部門要認真落實這一主題活動,從維護消費者權益、引導消費入手,致力于改善消費市場環境,提高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指導消費者特別是農牧區消費者科學文明合理消費,擴大內需,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服務。
一是加大執法力度,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各級工商、衛生、農牧、質監、藥監等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性,始終把食品安全監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置于服從和服務于*當前穩定和發展的大局中謀劃思考。通過切實加強食品市場監管執法和加大消費維權工作力度等措施,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行為,引導科學合理消費,增強消費信心,擴大消費需求,努力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和市場環境。
二是加強農牧區市場監管。
加強農牧區市場監管,對于維護農牧區市場秩序、促進農牧業穩定發展、服務農牧區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深入開展專項執法檢查,著力解決*農牧區市場的突出問題,嚴厲打擊坑農害農違法行為,切實保護農牧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是加大案件查辦力度。
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依法嚴厲查處無證照經營、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銷售不合格商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摻假使假等各類違法行為,強化對違法線索的梳理和分析,及時發現和查處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四是加強社會監督,改善消費環境,為維護社會穩定服務。
在逢年過節時,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則采用村老年協會出資一點,企業或個體老板贊助一點,村民自愿湊合一點款、物的辦法,請外來的藏族歌手來鄉鎮演出。(四)鄉村網吧、書刊、音像市場嚴重匱乏且混亂目前S縣的書店集中在縣城,鄉鎮至今沒有專門的規范化書店。雖然全縣有72個村級農家書屋,但與農牧民生產、生活相關的農牧業科技書籍卻非常有限,根本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一些鄉鎮地攤、游商銷售的書刊、音像制品大部分是非法盜版,如近年來,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部門共收繳、銷毀非法音像制品約0.08萬張(盤)。這些不健康、盜版的文化制品嚴重侵害了農牧民的利益,破壞了鄉村書刊、音像市場經營秩序。同時有些鄉鎮不時有無證小網吧、電子閱覽室和電子游戲機的出現,這些經營戶由于無證經營,因此在硬件上不達標,管理上不規范,并且還出現暗中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現象,在安全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隱患。(五)鄉村娛樂市場枯燥、蕭條民族地區鄉村固定的文化市場經營場所極少,常見的經營形式主要是流動攤販利用集市擺點音像制品、圖書雜志且盜版制品占一定比例。同時也因地廣人稀和經濟落后等,大部分鄉鎮甚至沒有一家文化經營戶。有些鄉村由于文化生活枯燥無味,形式單一,根本就沒有可娛樂的地方去,因此農牧民就只有在家看電視、聊天、喝酒、打牌等。
民族地區鄉村文化市場執法管理現狀
鄉村文化執法機構力量薄弱、身份尷尬民族地區文化稽查力量比較薄弱,盡管各級黨委、政府越來越重視文化市場發展,但文化市場行政力量仍然薄弱,執法人員身份尷尬,主要表現在隊伍編制性質混雜,目前沒有專門管理鄉村文化市場的文化稽查專職工作人員和專門的文化稽查辦公室,S縣17個鄉鎮中只有4個鎮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5名,而在職的也只有2人,更重要的是鄉村文化站工作人員性質均為鄉鎮事業,不具備行政執法的主體資格,其執法職權來自縣文化行政部門的委托,屬委托執法,而目前5名鄉鎮工作人員無一人持有文化市場執法證件。鄉村文化執法機構薄弱的力量、尷尬的身份對鄉村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的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影響了民族地區鄉村文化市場監管工作的更好開展。鄉村文化執法機構辦公經費嚴重短缺2008年以來,為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力度,B州新聞出版局每年劃撥給S縣文化執法經費2萬元,用于縣文化市場日常監督檢查。而該縣幅員近8000平方公里,17個鄉鎮,捉襟見肘的辦公經費顯然不能滿足鄉村文化市場執法之需,嚴重影響了鄉村文化市場的治理整頓及大案要案查處等專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也因辦公經費嚴重不足,就連縣文化監管執法隊伍至今都還未配備文化稽查專用車輛,未統一著裝,沒有配備或配全攝像機、照相機等必需的辦案取證工具等,鄉鎮文化站就可想而知了。(三)鄉鎮文化站監管缺位由于鄉鎮文化站仍屬事業性質,無執法權,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只能向上級相關部門反映,而當上級執法部門到鄉鎮進行檢查時又不要求文化站配合,從而導致一方面鄉鎮文化站對違法經營者缺乏威懾力和權威性,如有些鄉鎮網吧經營者根本就不把文化站放在眼里,當一陣風式的綜合執法(縣文化、公安、工商、城管組成)檢查后,他們會毫無顧忌的在文化站眼皮下違法經營,接納未成年人。另一方面鄉鎮文化站也缺乏監管的主動性,甚至文化站工作人員分不清自己的職責是什么,應該做什么,如鄉鎮文化站幾乎對網吧不管不問,從而導致監管缺位。(四)現行鄉村文化執法監管方式弊多利少民族地區現行鄉村文化市場執法監管方式大部分為縣級包攬,這種方式筆者認為弊多利少。首先,這種管理方式沒有發揮鄉鎮一級屬地管理和前沿陣地的作用;其次,縣級包攬造成了日常監督管理工作鞭長莫及,難以“到位”,有遠水解不了近渴之感;最后,由于縣與鄉鎮在工作上的“脫節”,使鄉鎮對農村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處于無人問津的地步。據調查,現S縣農村文化市場監管工作可簡要概括為兩個字即等和靠。所謂等,就是等縣級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機構的巡查;等當地有人舉報以后有關職能部門的督查;等專項整治行動時的聯合檢查。所謂靠,就是靠派出所偶爾進行巡查;靠舉報時偶爾的督查;靠專項整治行動時偶爾的配合檢查。由于缺乏對經營業主的宣傳教育,日常又很少進行監督檢查,因此,農村文化市場基本上是處于放任自流的管理難、執法難、取締難的局面。而導致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是未賦予鄉村文化執法監管機構屬地管理的職責。(五)鄉村文化行政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民族地區受歷史、文化、地理、體制等因素的影響,鄉村文化行政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還不盡如人意,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文化市場監管工作的需要。目前鄉村文化行政執法人員中真正從政法、信息網絡、行政管理等相關專業科班出身的幾乎沒有,絕大部分則是“半路出家”從事文化市場監管工作的,無論在知識結構、文化水平還是業務能力等方面都參差不齊。民族地區鄉村文化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結構現狀直接影響到了執法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民族地區鄉村文化市場監管模式的設想
強化對民族地區鄉村文化市場監管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財富。[2]近年來,“在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必須充分認識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困難和特殊問題。文化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落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比較薄弱,文化機構不夠健全,人才相對缺乏,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不強,文化遺產損毀、流失、失傳等現象比較突出,境外敵對勢力加緊進行文化滲透等。”[2]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3]為此,各級黨委、政府應首先從思想上進一步強化對民族鄉村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與監管重要性的認識,將鄉村文化市場管理作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同時將鄉村文化市場監管納入當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其次,在借鑒成功經驗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民族鄉村特有的民族文化及牧民定居工程等優勢,各級黨委、政府應將鄉村文化建設和監管納入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并據此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民族鄉村文化市場監管實施意見,同時將執行情況作為各級政府綜合治理重要考核目標和干部晉升考核指標。(二)建立科學、合理的民族鄉村文化管理體系民族鄉村文化市場點多面廣,情況較非民族鄉村復雜,如果仍然采取縣級包攬的形式實施管理,將很難取得良好的監管成效,同時也難達到繁榮民族鄉村文化市場的目標。為此,建立科學、合理的市場監管體系則成為當務之急。云南省玉溪市提出的“將管理重心下移,建設城鄉一體化管理網絡,確立‘縣為主體、鄉為重點、村為延伸,文化主管、部門共管、社會監管’的管理體制?!盵4]值得借鑒加強執法隊伍和市場經營人員的素質建設人才是第一資源,基于目前民族地區文化執法力量薄弱且高素質人才難引進、難留住的現實,一方面應通過多渠道、多方式充實縣級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隊伍并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監管作用。另一方面,應嚴格按照文化部《關于開展全國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年活動的通知》要求①,擴大培訓范圍和強化培訓內容,建立縣、鄉一體化培訓網絡。民族地區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大文化執法隊伍培訓學習經費的投入,讓縣、鄉文化執法人員都有學習培訓機會。在學習內容上,首先應進行執法資格培訓,這是執法前提;其次再進行經常性的執法、辦公系統、案卷規范、信息上報等業務素質培訓,從而努力提高其執法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最后,培養“服務”理念,繁榮鄉村文化市場,需要執法者轉變“吆三喝四”的惟上式粗暴管理方式,變“監管者”為“服務者”,變“重管理”為“重服務”,營造和諧、文明的文化市場執法氛圍,樹立良好的執法形象。通過內容豐富、方式多樣的全面培養,“達到《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管理辦法》關于文化執法人員的標準”②,真正“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紀律嚴明、作風正派、形象良好的專業執法隊伍”[5]。在加大文化執法隊伍執法素質培訓的同時,不能忽略對鄉村文化市場從業人員自覺守法經營的宣傳和培訓。民族地區文化經營從業者普遍文化素養較低,縣、鄉兩級文化部門可積極配合,除了通過媒體、發放宣傳冊等方式傳播守法經營的法律、法規及國家政策外,更切實的辦法是應每年組織從業人員系統學習,真正從思想上強化其法律意識和自律意識。只有得到了他們的認同、理解,配合,民族鄉村文化市場的監管才能文明、和諧,民族文化市場也才能更加的繁榮。完善文化市場監管機制完善的市場監管機制是確保執法效果的保障,為此應在完善規制、明確職責、強化社會監督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1.完善規制制度是用來規范、約束和調節人們的社會行為及其相互關系的重要規則,加強制度建設是做好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的重要保障。[6]民族地區在不違背國家強制性規范的情況下,從有利于民族文化繁榮的角度制定諸如執法責任制、稽查工作制、過錯追究制、執法考評制等綜合執法制度,同時積極完善業務工作、人員管理等辦事行為規范。通過完善規制,不僅約束了鄉村文化市場的執法者,避免了“以權代法”、“以情代法”等不良行為,同時也約束了從營者,根本上杜絕他們“找關系”、“走后門”,以此推進民族鄉村文化市場執法監管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有序化。2.健全鄉鎮管理機制,明確鄉鎮管理責任,發揮鄉鎮文化站作用自2004年實行文化市場行政管理體制調整以后,各級政府均撤消了社會文化管理委員會,在省、市(州)、縣級設立了文化市場“掃黃打非”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并由各級黨委副書記任組長,宣傳部長、政府分管文衛的副職任副組長。而鄉鎮由于撤消了社會文化管理委員會領導小組以后,鄉級黨委、政府就未再建立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機制,也就出現了鄉鎮沒有明確的領導,沒有明確的組織機制和明確的編制人員的情況,從而導致鄉村文化市場監管工作“缺位”的現象。為此,筆者認為在各鄉鎮應成立由鄉鎮黨委和政府分管領導、文化站站長、文化專員等組成的鄉村文化市場監管領導小組,同時積極與派出所、工商所等部門加強聯系,將鄉村文化市場納入鄉鎮社會綜合治理的范疇,使執法“手臂”向下延伸,切實讓鄉鎮文化站成為民族鄉村文化市場管理的前沿陣地。3.健全社會監督機制針對民族鄉村文化執法力量嚴重薄弱的狀況、可充分利用群眾力量,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云南玉溪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他們針對農村文化市場構建了“多一雙眼睛看市場,兩條腿協調并進管市場”的工作格局即在44個社區組建了文化市場“五老義務監督員隊伍”,在農村,義務監督員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工作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補充力量,與此同時,引導組建好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我管理和監督作用,從而確保了農村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
當前春耕備耕在即,正是農資商品銷售和農民購買農資商品的高峰時節。為切實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維護農資市場秩序、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保障春耕生產正常進行,市工商局組織召開了這次會議,總結過去一年全市工商系統農資市場監管工作,進一步查擺問題,分析形勢,研究部署今年農資市場監管工作,把“紅盾護農行動”不斷推向深入,努力開創我市農資市場監管工作新局面。下面,我就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農資市場監管,保障春耕生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對于抓好今年春耕生產和奪取全年農業豐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是我們的職責所在,開展農資打假是我們應做的工作。這項工作是工商部門立足職能,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支持“三農”工作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出發,做出的一項重要工作部署。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圍繞愛農護農幫農行動,鏟除坑農損農害農行為,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實現農資市場秩序的根本性好轉,確保農民用上“放心種子”、“放心化肥”和“放心農藥”。要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對廣大農民的深厚感情,努力提高支持“三農”工作和維護農民利益的自覺性,積極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近年來,全市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加強了農資市場監管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了農資市場監管措施,加大了農資市場的規范和整治力度,“紅盾護農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別是去年市局市場科去年農資商品網上備案、農資連鎖經營等創新工作,得到了自治區工商局考核組的認可。但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農資市場秩序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制假售假行為還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坑農害農現象還時有發生,農資流通渠道還沒有得到理順。同時,我們的農資市場監管各項制度還沒有落實到位,農資市場長效監管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和完善。通過去年的年末考核我們也發現了部分旗縣區工商局在農資市場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市場科的創新工作在部分旗縣區工商局就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如:農資經營者網上備案和農資經營者供貨商檔案制度沒有完全落實到位。目前,全市在“*市工商局重要農資商品質量網上監管平臺”備案的戶數不足農資經營者總戶數的*%;在具體的已辦理農資商品準入備案手續的經營者中,品種的備案率也不高,產品生產者的有關情況錄入不完整。供貨商檔案建檔率比例低,檔案資料不完整。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
二、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深入開展農資市場秩序整頓,保障春耕生產正常開展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繼續推進紅盾護農行動,深入開展農資市場秩序整頓,把維護和實現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打假、護農、增收”為目的,進一步加強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市場監督管理,突出重點,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和嚴重坑害農民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加強農資商品質量監測工作,保障春耕生產正常開展。
(一)強化落實,完善農資市場管理的各項制度。各旗縣區工商局要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的基礎工作,全面落實農資市場監管供貨商檔案制度、農資商品市場準入備案登記制度、售貨信譽卡制度、商品質量承諾制度和農資經營者信用監管等五項制度,強化農資市場監管基礎工作,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立即開展一次對轄區所有農資生產經營者,特別是對中小農資生產經營者的全面清理,完善供貨商檔案和農資商品市場準入備案相關材料。同時,抓好創新工作的落實,現在市局市場科與信息中心已經開通了農資市場網上監管平臺,各旗縣區工商局必須抓好此項工作的落實,對本轄區的農資經營戶必須全面實行網上備案,并及時更新內容。通過這一措施,深化農資商品入市備案管理和網上監管方式改革,強化對農資商品如實備案資料的實質性審查,使網上監管平臺發揮全方位的監管效力。會議結束后各地要及時召開會議,傳達此次會議精神,按照市局這次會議和實地指導等形式組織好培訓工作。各旗縣區工商局也要與工商所長簽訂農資市場管理責任狀,層層落實好監管責任。
(二)抓住重點,加強農資市場管理。各旗縣區工商局要加強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具及配件等農資市場監督管理。集中力量對農資生產、銷售相對集中的地區及批發市場、專業市場和集散地,特別是農村集貿市場,進行重點檢查,對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商品的行為,依法予以嚴厲打擊,確保春耕生產安全,確保不誤農時。強化農資經營者的質量責任,倡導農資經營者在農資商品交易活動中簽訂合同時使用示范文本,提高農民的維權意識。今年市局選擇了赤峰市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等*家信用好、經營規范、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作為全市首批開展農資連鎖經營的試點企業,各地要抓好農資連鎖經營試點企業的登記、備案、質量抽檢等工作的落實,管理好農資連鎖經營的龍頭企業,確保農資連鎖企業發揮積極作用,維護良好的農資市場秩序。
(三)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格依法辦事、依法行政是嚴厲、準確打擊坑農害農行為的保障,是凈化市場秩序的保障,是真正落實中央文件精神的保障,也是樹立、維護工商機關監管農資市場威信的保障。我們要緊緊圍繞種子、農藥、肥料、農機及零配件等重點品種,突出加強對農村農資市場特別是零售商戶的整治,嚴厲打擊在產品標簽、保質期、產品質量等方面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大案要案。徹底搗毀制假售假窩點,防止假冒偽劣農資商品進入市場和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各級工商機關要在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為過程中,注意學習農資領域新的科技和法律知識,特別要了解掌握各種農資所涉及的特定法律政策,要關注新發展,了解兄弟部門的監管動態,提高依法履行自身職責的意識和能力。要認真組織好“農資放心工程示范店”評選活動,以典型為榜樣引導廣大農資經營者守法經營,誠信經營。要積極會商消費者協會、個體私營企業協會、經紀人協會和各類農資、肥料、農藥、農機、飼料等行業協會及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充分發揮他們的獨特作用,加強自律性監督,引導農資經營者誠信守法經營,熱情為“三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