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6: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數學教學的思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思考;主體性;興趣
隨著21世紀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面臨著很多問題。因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才,而社會需要的人才已經不是傳統的知識性人才,而是具有新觀念、能夠從事技術創新、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樣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就成了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
數學既是語言,又是工具,是人們認識世界必須掌握的能力。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幫助學生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由教與學組成,教與學相互獨立,又密不可分,只有重視兩者之間的關系,讓兩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發揮好教與學的作用,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一名教師,既要掌握好教之道,又要教會學生學之法,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想方設法達到教與學的真正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該通過哪些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教好初中數學,是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一、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素質教育之前的應試教育階段,教師只單純地重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人類已有的知識。所以,應試階段的教育中,教師都是以考試為重,以考試成績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只能將學生拉入枯燥乏味的題海戰術中,向學生灌輸大量的知識和解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卷入被動學習之中,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只會死記硬背知識,只會機械性的做題。這種教學方法,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之中,才是真正的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中學生來講,更是如此。當學生對某件事物很感興趣的時候,他就會主動地對其進行學習和探究,這樣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責任意識還不強的中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如果教師仍舊采用枯燥、乏味的知識灌輸教學法,只會讓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興趣是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分,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是每一個中學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呢?
1.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這里的事跡指的是數學家的故事,講述孜孜不倦為科學事業而努力的數學家故事不僅可以讓學生尊重數學家,而且能夠讓學生為數學家的努力而感動,從而更加用心地學好這門課程。
2.教師還應當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巧妙結合
在初中數學中,有很多概念、性質、公式、法則、公理、定理等知識需要學生掌握,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單純講解理論,會讓數學顯得枯燥乏味。如果教師能夠將這些枯燥乏味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可以將枯燥乏味轉變為趣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保證學生主體性地位
在素質教育中,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應試教育中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這表明,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的作用,僅僅在于引導,引導學生更好更快地學會學習。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成為課堂的引導者,對學生進行學習的指導和點撥。教師應當向學生充分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中真正學會數學概念、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真正學好數學。
初中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探索愿望都必須有所提高,教師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點。教師應當著力改善課堂教學結構,改變原本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提供足夠的機會和事件來供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去猜想、推理、反思,最終真正掌握知識。教師只有把更多的課堂時間讓給學生,只有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成效比直接給學生灌輸知識高得多。
保證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還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課堂氛圍的營造。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給予學生一個與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的機會,讓學生沒有顧慮地去問、去猜、去講、去推理、去反思,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傾聽別人的意見中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真正提高數學能力與應變能力。
三、重視鼓勵對學生的作用
對于初中生來說,教師的贊揚往往會引起內心的愉悅和滿足。這是因為初中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較低,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往往是他們衡量自己的標準。而學生對自己的肯定,往往也來自于教師的贊許和鼓勵。因此,教師應當在民主課堂中,多給予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并積極采納學生的不同見解,積極評價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得到肯定,得到滿足。
學生在群體中的地位也受教師的觀點影響。因此,教師時不時地贊許和支持都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得到了教師的認可,讓學生增強自信心。教師的贊揚可以讓學生充滿自信心,滿足學生的成功欲望,同時激發學生下一步成功的欲望,讓學生更努力地提高自己,推動學生更好地發展。
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贊揚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那么,如果學生學習退步,或是做錯事情,教師應該怎么做呢?這時,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合適的忠告和適當的批評,同時,要給予學生鼓勵,這樣,能激勵學生改正錯誤的決心和信心,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四、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時代需要的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數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學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讓學生擁有創新意識,掌握創新能力,才能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適應時展的需要。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要讓學生富有創新意識,掌握創新能力,教師就必須落實創新教育,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初中數學教育中就是開展探究性學習,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探究性學習有助于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體會數學本質,訓練創造性思維能力。
具體實踐中,教師應當抓住教材本質,將創新教育的目標具體到每節課堂中,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問題,在課堂學習中融入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將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每一個細節、每一堂課程之中。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索、動腦思考,自己發掘問題的解決辦法,從而體驗問題的解決過程,增長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學科,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基礎學科。只有做好初中數學教學,才能把學生打造成新世界、新時代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教師必須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主體性地位、重視鼓勵,學生的作用、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掌握學之法,真正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數學中成長。
參考文獻:
[1]施亞新,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J],科學大眾,2006(8)。
[2]于偉佳,關于教學活動的幾點系統思考[J]農金縱橫,1991(6)。
[3]沈群昌,對科學新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06(10)。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思考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1、方法單一。
初中生的抽象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初中數學知識對他們來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數學學習需要一種具體、形象、生動的情境,這樣才能理解所學的內容,但是很多初中數學老師忽視了這一點,有時需要學生在明白算術原理的基礎上能計算就可以,但是老師非得把算術原理用抽象的語言一遍遍重復;本來只需要初中生會分析解答應用題就可以,但是老師非得抓住幾道抽象的應用題反復地向他們講解,他們并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語言,久而久之就會喪失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模式落后。
現在仍有不少初中數學教師喜歡自己一手操辦課堂,完全由教師自己安排教學程序,他們為初中生的學習做好一切準備,無須學生更多的思考。教學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過程,也就是說,初中數學教學要以初中數學教材為中介,以教學課標為依據,以教學目標為指導,教師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的知識原理,培養他們探索挑戰數學難題的能力,形成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師一手操作教學過程,就會使初中生處于被動的地位,不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如何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轉變教學理念,端正教學目標。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要定位于“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領域的發展,還要關注學生情感領域的進步。為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具體做到:變“教師主宰”為“教師主導”;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為“學生主動”;變“注重知識接受”為“注重知識發現”。只有注重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性,課堂教學效率才會有穩步提升。比如,在教學“一次函數的概念”時,先在黑板上列出兩道緊貼學生生活實際的應用題,然后讓學生將式子列出來,再仔細比較兩個式子之間的異同點,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一次函數的定義”。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可以讓學生經歷“一般――特殊――一般”的過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數的概念。
2、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不能僅僅依靠單純的模仿與記憶,而是要促使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舉一些學生身邊的實例來促進教學,比如存錢的計算、樹木高度的測量和土地面積的計算等。這樣可以讓學生懂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從而更加熱愛數學。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符號口訣表述思想。眾所周知,初中數學符號是很多的,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利用簡潔的口訣來表述復雜、抽象的數學道理。比如在教學“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根據取值情況,可以總結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間,小小大大取無解”。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利用口訣教數學,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提升教學效率。
3、推進分層教學,達到穩步提升。
作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地位必須得到重視。而教師是初中數學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長期以來,不少教師都采取加快教學進度,壓縮新課課時的做法,以此騰出更長時間來進行總復習。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學習時間變短后,學生的思維就會被抑制,導致學生知識靜化。要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就要推進分層教學,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能力。首先是數學知識分成,將分析考試命題方向與學生實際水平相結合,把分析教材知識結構與學生認識發展相結合,以此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習新知識。其次要做到作業分層,筆者一般會將作業分為簡單、一般和較難三個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完成,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能克服抄襲現象。
三、實施分層教學的措施。
1、對全體學生進行分層。
在新學年開始,教師可以通過摸底考試來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然后通過調查學生的認知能力、個性特征、心理傾向等來判斷學生的可塑性,通過兩者相結合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師也可以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結合學生平常的學習主動性、平時表現、智力水平、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學生分為一、二、三組。一組學生可塑性好,基礎知識也扎實;二組學生可塑性中等,基礎知識水平中等;三組學生可塑性差,基礎知識不牢固。而且二組學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體學生的一半以上,這樣可以照顧到全班學生的心理感受。分組應該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行重新調整,這樣可以使三組的學生積極向上,爭取到一組或二組。一組的學生會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兩個組,爭取實現三組逐漸消失,二組逐漸壯大的目標。
2、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
一組的學生屬于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生,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擴展一組學生的思維;二組的學生屬于需要教師點撥的類型,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多提問他們,與他們進行互動,逐漸提高他們的數學興趣與能力,爭取向一組靠攏;三組的學生屬于依賴同學及教師型。教師可以在課下多提醒他們完成相應的作業或讓一二組的學生幫助他們,使他們理解教學內容即可。
3、對課后作業進行分層。
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教師應該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后作業實行差異化要求。對于一組的學生,教師應該嚴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課本習題、做配套的參考書練習之外,總結解題方法并將同類型的題整理到一個專用筆記本上,以有助于他們進行深入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要求他們做有關數學競賽方面的習題,提高其創新能力,擴展其思維方式。對于二組的學生,教師就沒必要要求其做數學競賽習題,而應鼓勵他們對知識進行總結并思考,爭取進入到一組。對于三組的學生,完成課本習題,理解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即可,從而不斷樹立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境教學;必要性;策略
學習的動力的激發,關鍵在于教學模式的創新。新型的課堂教學,中心環節是創設有效的情境,情境的創設,使思維達到最佳狀態。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情境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作簡單分析,再論述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幾點實踐體會,以期共享。
一、情境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必要性
1.情境可以促進知識的遷移
有效設計基于學生認知基礎的情境,可以促使學生由已有知識向未知知識的過渡。如對于“勾股定理”的教學,傳統的教學,學生們記住的是勾股定理的運用――,然后給出幾個例題和習題,這樣的教學沒有脫離應試教育的軌道。而情境法的運用,在激發興趣的前提下,促使知識的遷移,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2.情境法促使學生真實的學習
皮亞杰認為,知識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義。如人們在只有在購物的情境中,才能有購物的策略和購物的欲望。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實現數學真實的學習之效。
3.情境法有助于主體性的建構
置身情境中的學生,才會產生探究的愿望。如學習《實數》的教學中的“無理數”的教學,對于“無理數”的概念,如果教師比給以簡單的故事性的介紹,這個無理數的學習將永遠是個“謎”。而如果在教學中,滲透故事情境:很久以前,人們對于邊長是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度是有理數的看法,流傳了多年,然而,500多年前的希勃索斯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邊長是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是不可度量性,這與一直占統治地位的是“有理數”截然相反,大相徑庭,于是,希勃索斯被囚禁,受盡折磨,最后被“沉舟身亡”。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為真理而獻身的數學家,將這個特殊的數定義為“無理數”。由此而進入新課的教學,實現情境促進主體構建的設想。
二、數學情境教學的主要策略
1.依據心理學的基礎而設計
研究證明,學生的學習主要表現出兩個傾向――對“最近發展區”的知識感興趣、具明顯的情感色彩。因此,在創設情境時,應使學生“跳一跳而摘到桃子”,才能激發學習的欲望,探究的樂趣。
如對于《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實際運用》時,教師借助于“雞兔同籠”的名題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上有頭35,下有足94,問雞兔各多少?如果這個題直接以讓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式而進行,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以《孫子算經》中的“雞兔同籠”的呈現,學生意識到這個是世界名題,通過解世界難題而增強學好數學的興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2.利用名人名言創設情境
利用數學家的故事、名人名言、俗語、成語故事等,也是創設情境的主要手段。
如學習《一次函數》時,教師呈現下面圖像:
讓學生觀察圖片內容,發現什么規律?產生什么聯想?從而教師通過名人名言的引用,而引發學生學習、探究一次函數的欲望:時間是一個常數,但是對于勤奮者來說是一個“變數”,你在學習上的收獲,與你平時的付出成正比。這個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的特例,那么,什么是一次函數?一次函數的圖像與正比例函數有什么相同相似之處?圖像的呈現,名言的引用,問題的提出,無不與即將要學習的“一次函數”密切相關,更激發學生的強烈的學習愿望。
3.利用問題創設情境
問題,是啟發學生思考、促其探究的主要手段;問題,也是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主要方法,好的問題會如一針興奮劑或者強心劑,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種,使學生產生非知不可的要求。
如學習《合并同類項》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一個“比比看,看誰算得最快”的活動,教師首先給出一個整式:,然后給出比賽規則,老師任意說出一個x的值,學生們一起算結果;學生任意給出x的值,老師快速說出答案,x可以是整數,可以是分數,也可以是小數。比賽結果,令學生瞠目結舌,懷疑老師“神算”。于是,教師在學生懷疑、遲疑的關節點上提出問題:你想知道老師是用什么方法、不用思考就立刻知道整式的值嗎?學生們的回答“震耳欲聾”,于是教師巧妙引導學生“老師用了合并同類項的方法?!庇谑牵瑢W生們再次“睜大了眼睛”――合并同類項?怎么合并?于是,進入到新課的探究中。
4.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知識歸根到底是為了生活服務的,但教學的時候可以反過來利用生活的現象或者故事,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引發學生學好數學有用的意識。
如學習《合并同類項》時,筆者創設了如下的情境:現代人都比較重視營養均衡,小明的一家人特別注意營養飲食,每天小明的媽媽都得去水果攤買水果,媽媽每一天吃1個蘋果2個梨,爸爸要吃2個蘋果1個梨,小明要吃3個蘋果。如果要你代替小明的媽媽去買蘋果,你會怎么買?你會怎么給攤主說?這個情境創設,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更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同類項的合并絲絲相連,為有效課堂的創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5.設計動手操作的情景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分層教學,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要以人為本,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但農村初中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不盡相同,再加上現行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根據課程教學計劃和教材的統一要求進行的,教學知識和教學方法著重中等程度學生,沒有給予兩極學生足夠重視,他們在課堂上得不到更多的關心、幫助或指導,導致了嚴重的兩極分化。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分層教學的策略。
1.對分層教學策略的認識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將因人施教落到實處,才能實現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個學生在各自原有的起點上得到生動和諧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學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終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的不同,開展不同層面的教學活動,并針對不同發展層次學生的需要給予相應的學法指導,以達到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分層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包括后進生在內所有學生發展的有效措施,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方式。
2.實施分層教學的具體策略
2.1 學生分層。
可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的因素,知識結構,素質能力,學業水平和學習需求,將全班同學劃分為A、B、C三層。A層:學習成績較好,學習自覺,本身素質較好且學有余力的學生,占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對他們要求較高,除掌握好基礎知識外。還要全面地掌握解題的技能、技巧,有自己的獨立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刻苦鉆研的精神;B層:學習成績中等,學習興趣較高,但缺乏學習方法或學習興趣不高,但素質較高,有發展潛力的。這一層學生占百分之六十左右。C層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這一層學生占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我們的分層只是暫時的,是一種“動態”的分層,所謂“動態”即每一次測驗我們都會對學生進行重新調整分層。
2.2 目標分層。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目標的確定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不同類型的學生予以不同的要求。各層次學生最低要達到課程標準基本要求;對C層學生要求是低起點、多練習、小步子、漸上升。對B層學生的要求是多比較、多激勵、多變化、多反饋,要能進行較復雜的分析和應用;對A層學生的要求是超前、超標、超常,要求具有自學、探索、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能進行創造性學習和實踐。
2.3 備、授課分層。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層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求因材施教。課堂教學分層是實施分層教育,整體推進的關鍵,在課堂上,既要立足整體,面向大多數,又要適當兼顧“兩頭”,每節課下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在新授課時間的安排上,B、C層學生的授課時間要得到充分保證,一般25至30分鐘。這樣能保證B、C層學生聽懂吃透。對A層學生只需點到為止,一般5分鐘左右,復習課、習題課教學分層較明顯,以學生層次差為教育資源,努力創設一種合作學習的氛圍,使各層學生在各自學習可能性最近發展區有所發展。如,在學習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可對例題的講解進行了優化。
上述各組例題的針對性是很強的,通過測試反饋效果很明顯,體現了例題優化的優勢。
2.4 練習分層。
結合教材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不同的習題要求。每次的練習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兼顧到每一層次的學生,我在編制習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分出必做題、選做題、附加題。要必做題要求每個層次的學生必須獨立完成,選做題要積極爭取完成,附加題屬于拓展、探究、加深的習題供A層的學生選用。
2.5 輔導分層。
輔導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又一關鍵。平時利用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對C層學生輔導主要是調動非智力因素,培養師生和諧感情,激發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面批部分作業,個別輔導重點突出,選題簡單、基礎;對B層學生增加綜合性習題,鼓勵拔尖,挑選A層學生進行數學競賽輔導,主要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與靈活應變能力。
2.6 評價分層。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如對C層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喚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B層的學生采取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A層的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已。
總之,通過實踐,我們嘗到了甜頭,這就更加加深了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盡早實施分層次教學,扎實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以使學生在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數學教學;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普遍固守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以教材為中心,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不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探討,造成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不強、創造能力較弱。這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的需要,不利于學生的個體發展。在新課程改革和實踐中,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引領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一、走進新課程的數學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教育教學改革的困難來自于舊觀念的束縛。教育教學觀念對教育活動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并適時進行調整。
1.樹立教育新觀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边@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人的發展為本位,服從、服務于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體現:(1)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是生動活潑的人、有尊嚴的人、發展的人。在課堂教學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是關注的對象。(2)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苯虒W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3)關注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圣殿。課堂教學蘊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的一條基本規律。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而且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
2.樹立教學新觀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新課程強調,教學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1)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陶行知說:“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事實證明,只有在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對教學活動才有一種安全感和愉悅感,才敢于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自由深入地思考問題,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逐步培養起積極主動、自主獨立、大膽求異、勇于創新等人格品質。因此,教師要做到:①轉變自身的角色和行為。教師應明白自己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而是學生創新學習的設計者、引路人;教師也不是課堂教學的唯一權威,而是課堂的組織者、平等參與者。②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和賞識學生的獨到見解,對學生的創造性學習進行扶持和幫助。③給予每個學生以平等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多動手、動口、動腦,參與觀察、思考和討論。④進行心理換位,以朋友之心來理解學生,給學生創造寬松、安全、自主的教學環境。
(2)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其直接后果是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事實證明,師生互動的教學格局一旦建立起來,學生大膽地學、大膽地問的局面就會有效地形成。教師也會在“教”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從學生那里或從教學時發現的新問題中,得到充實與提高,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二、走進新課程的數學教師要引領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教師要引領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應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大力倡導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地動起來,讓學生體驗成功、走向成功的彼岸。
1.自主學習。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主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它針對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相對的是“機械學習”和“被動學習”。我國學者余文森認為,自主學習的重要含義就是主動學習,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它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的積極學習意愿。一方面,自主學習意味著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另一方面,自主學習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在實踐新的教學模式暨“五學模式”中的“自主探學”和“檢測評學”環節就要求學生進行認真自主學習,如,八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1)教學中,其中第2頁“做一做”要求學生自學,讓學生自學感受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
2.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從學習組織形式的角度對學習的分類,相對于個別學習。合作學習是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合作學習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在組內進行交流,既能發現與自己不同觀點的解決問題方式,又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另一種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它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從而真正實現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如,八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1)教學中,其中第2頁“做一做”要求學生自學后,讓各小組學生共同研究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也可以進行不同小組間的合作學習。
3.探究學習是從知識獲得的途徑與方式的角度對學習進行的分類,它相對的是“接受學習”。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與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探究學習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1)問題性。問題是探究學習的起點和主線,也是探究學習的歸宿。(2)探索性。探究學習展開的過程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又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3)開放性。這包括目標的開放、過程的開放、結果的開放、評價的開放。探究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是體現學習的真正價值、實現有意義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其實,探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參與下,學生從自身發現問題出發,從好奇心及興趣出發,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能力發展和深層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初中數學教材安排的關于“課題學習”內容,就可以用探究學習。如,教學中的“鑲嵌”活動,要求學生對鑲嵌平面圖形的研究和實踐,了解正多邊形對鑲嵌平面圖形的研究和實踐,了解正多邊形在鑲嵌中所起的作用,并運用多種平面圖形進行鑲嵌設計,這些探究性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如今,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必須繼承優秀傳統的方面,同時以新課程理念作為基本指導原則。數學教師既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又要引領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促進教學活動更加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愛學、樂學、勤學,在數學的應用中感受數學的價值和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參考文獻:
[1]于向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8-01.
[2]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教學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4.
CAI對教學過程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概括來說有3個方面。
CAI技術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生動
從外在形式上看,傳統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補充說明性的圖形、圖表,而多媒體信息符號不僅有文字,還包含圖形、動畫、圖像、聲音、視頻等其他媒體信息,形成一種多媒體信息形態的結合體,具有表現形式豐富、生動的特點;從內在結構上看,傳統的文字教材及其輔導材料都是以線性結構來組織學科知識結構,順序性很強,學生一般只能在教師的教授下獲得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而多媒體教材是按照人腦的聯想思維方式,用網狀非線性結構組織管理信息的,其基本結構由節點和鏈組成。節點表示教學內容的知識點,節點內容可以是文本、語音、圖形、動畫、圖像或一段活動影像,節點大小可以是一個窗口,也可以是一幀或若干幀所包含的數據,鏈是知識點之間的層級邏輯關系,這種非線性結構有利于學生進行擴散思維,聯想原有的知識,獲得新知識。
CAI技術使教學組織形式更加多樣和靈活
CAI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授課的單一形式,教師可以用大屏幕或網絡的廣播功能完成班級集體授課,也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電腦。每一臺電腦相當于一位助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控制學習進度。教師通過點對點的操作與學生交流,或通過巡回輔導可以更準確地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進程,面對面地對學生進行幫助,使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及個別化教學得以真正實現。
CAI技術使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和積極
CAI技術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計算機引入數學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聽講”“記筆記”更多地變為觀察、實驗和主動地思考,有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接受外界信息時以視覺獲取的信息量最大,占83%;聽覺次之,占11%。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講強得多,而且還非常有利于知識的保持,有利于提供高質量的及時反饋。研究表明,學生記憶的半衰期一般為24小時,因而教學信息反饋的及時與否,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利用CAI交互性強的特點,學生的練習和作業可直接在計算機上操作完成,并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正確的結果得以強化,錯誤之處得以及時矯正。
思考之一要合理使用CAI技術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運用計算機輔助授課教師解決難點教學問題,因而應讓計算機成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授課。而且,每一節課不要非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可,這樣容易進入用計算機代替黑板的誤區?!坝脗鹘y教學方式很難講清楚的內容,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比較合適”,具體地說有以下幾方面:1)從常量到變量的過渡,如函數;2)從靜態到動態的過渡,如三角函數、點的軌跡;3)從平面圖形向空間圖形的過渡,如柱、錐、臺;4)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結合,如數形結合;5)教學資料的匯總,如圖片、聲音、錄像的合成;6)探索性問題,如多邊形的內角和。
思考之二要加強自身的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嘗試
所謂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地在學科領域以及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地融入探究式教學法呢?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了如下一系列措施,希望能給相關教育工作者一定借鑒。
一、為學生創設教學的問題情境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將具體的數學知識引入并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教學場景以及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迅速地進入到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去,這對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至關重要。就教師而言,要能夠對所講授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要能夠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不斷地為學生設置適合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這既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也有利于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讓教師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地探究學習內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讓學生體驗知識學習的全過程,教師要做的,就是不斷地組織并引導學生,讓學生不斷地接觸數學,了解數學學習的最佳方法以及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具體學習過程中,數學知識更多的會強調分析、理解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學生之間不斷的加強合作。中國有這么一句古話:“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數學學習中學生學會團結合作,不僅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還能讓課堂成為師生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重要場所。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勢在必行,它是學生實現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以及基礎。值得注意的是,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教師以及學生不斷地去探究,不斷地去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