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6: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化技術人才培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數字時代;數字出版;人才;能力;素質
中圖分類號G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21-0043-02
我國數字出版業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初始階段。數字出版給傳統出版業既帶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出版業要獲得可持續發展,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人才培養。數字出版業對人才的要求比傳統出版業更高,對數字出版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大。出版工作者應當關注數字出版的新趨勢、抓住新機遇,做無愧于時代的新型出版人。
1數字出版人才的分類
從數字出版的行業劃分,數字出版人才包括網絡游戲、網絡(數字)動漫、手機出版、數字報、互聯網期刊、電子書、數碼印刷等行業的編輯與經營人才。據《2012-2013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狀態良好,占據收入前三位的是互聯網廣告、手機出版(含手機彩鈴、鈴音、手機游戲等)與網絡游戲,分別為753.1億、569.6億元、486.5億元。其中數字書、報、刊的總收入為57.73億元。數字出版各個行業都急需大量專業人才。
按照數字出版業的產業鏈劃分,數字出版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也都需要專門的人才來支撐。例如處于數字出版產業鏈上游的是內容提供商,包括出版社、音像出版公司、報社、雜志社、文學類網站、游戲開發商等,需要大量策劃、創意、編輯人才。處于數字出版產業鏈中游的是服務提供商和技術平臺運營商,需要大量數字出版技術人才。處于產業鏈下游的是終端銷售商,需要擅長數字出版產品的市場營銷、經營管理人才。
2數字出版人才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
新聞出版總署柳斌杰署長曾指出:“數字出版的發展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為支撐,另一個是雙向或多向的跨媒體交融,因此,數字出版需要多方專業人員的共同協作,要求編輯人員必須是具備多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币簿褪钦f,數字出版人才應該是具有跨學科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既熟悉傳統出版流程又懂數字技術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不僅要對信息產品的采寫、編評、以及制作、出版均能勝任,還要對市場具有一定的認識,同時又能掌握、運用各種不斷出現的新技術。從內容生產的角度來說,就是既懂得信息采編又能熟練運用出版技術的人才;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說,就是既懂得經營管理又懂得出版業務的人才。
數字出版人才的知識構成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廣泛、基礎性的各學科知識。出版人才是“雜家”,這是業界的共識。例如中文、外語、政治、歷史、經濟、法律、經營、數學等各個學科的社會科學知識,出版人都應該涉獵,使自己擁有較豐富、全面的知識儲備。第二,游戲、動畫設計及編輯出版專業基礎知識,例如動漫設計、網絡編輯學、數字出版學、發行營銷學、編輯出版法規等課程知識。數字出版業是數字技術與傳統出版業的融合。出版技術固然重要,但出版內容仍然在出版業中處于核心地位。數字時代的出版人才應該能夠掌握出版的所有流程。第三、計算機知識。作為數字出版人才,IT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等知識是必須要掌握的。第四,數字新媒體知識。數字出版主要依托網絡媒體平臺、數字媒體平臺進行運作。數字出版人才應該具有新媒體時代需要具備的數字內容管理、數字信息存儲、海量信息傳輸等數字新媒體知識。相應的數字出版人才應具備多項技能。第一,過硬的數字編輯能力。第二,對各種新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力。第三,對數字出版產業的市場策劃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第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等各種高素質人才需要具備的工作能力。
3 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方案
提升數字出版產業的競爭力,需要高校和業界的通力合作。一方面,業界應該進行行業培訓,高校應該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另一方面,高校與業界應該產學研相結合。具體方法如下:第一,更新數字出版人才培養理念,明確數字出版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跨學科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既熟悉傳統出版流程又懂數字技術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第二,科學調整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開設和增加數字出版專業或課程,多增加實踐課時,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重,堅決杜絕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第三,優化數字出版教學隊伍,提高教學質量。沒有合適的老師,很難教出合格的學生。數字出版教學隊伍本身就應該具備數字出版人才的能力與素質,否則無法勝任教學工作。第四,加強數字出版實驗室的投入與建設,提高教學條件。第五,高校加強和業界的溝通,讓學生接觸最前沿、最實際的信息,提高學生實操機會和實踐能力。第六,加快產、學、研一體化進程。
數字出版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讓我們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吳鵬,程放.數字出版轉型期高校出版人才培養策略探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4(2).
[2]郝振省.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R].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3]李云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與數字出版人才培養[J].出版發行研究,2013(1).
[4]徐景學,秦玉蓮.數字出版人才培養策略研究.出版發行研究,2012(11).
[5]陳興昌.數字出版復合型人才培養芻議.出版發行研究,2011(9).
[6]梁春芳.轉型期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現代出版,2011(3).
[7]張維娣,張志林,黃孝章.數字出版人才知識能力構成特征分析,2010(2).
[8]齊學進.推動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必須具備的十大能力.出版發行研究,2010(7).
[9]王歡.論數字時代編輯出版業的人才需求[J].中國報業,2012(12).
[摘 要] 我國出版產業已進入數字時代,數字技術與出版產業有關系越來越緊密,新技術、新媒體發展和信息傳播多元化趨勢,對出版產業的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也給高校數字出版編輯技能人才的教育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應不斷創新,新構建多元化的數字出版人才培養路徑的綜合體系,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全面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構建應用型的高校教學及創新人才培養特色。
[關鍵詞] 全媒體;數字出版;人才培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17
[中圖分類號] G2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5- 0214- 03
1 數字化經營管理人才現狀
據統計,當前我國200多所高校編輯出版類專業,主要是以數字出版編輯方向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每年向社會單位輸送1萬多名畢業生。目前全國各類數字出版編輯需求日益增多,保守估算也有600萬人,人才的培養與需求差距太大,人力資源供需極不平衡。高校應當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努力推進教育教學管理改革,加大數字出版類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和標準,為全媒體更好地發展提供優秀的人力資源。
1.1 高校出版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
目前我國非常需要掌握數字出版技術和數字化管理的人才,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人才尤為搶手,人才的缺乏現象嚴重,一直困擾著我國數字化的進程。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傳統出版業與新型數字出版企業,無論是紙介或者網絡電子媒體,都越來越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而當前從事數字出版類人員的知識結構已難以滿足數字出版行業快速發展需要,尤其是進入了融媒體時代以后,高等教育出版學專業正在讓日益緊迫的形勢倒逼教學課程改革,出版專業類從人員也需要在時代的潮流中轉型或者充實擴展自己的實力。
1.2 高校編輯出版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與時展不協調
從高校出來的學生或者只學習了技術上的操作,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缺乏相應的實踐動手能力,或者是僅有一些傳播學、社會學方面的理論,真正能夠將理論運用與實踐操作的人才很少。高校的培養目標沒有從大出版的視角出發,僅局限于對書刊編輯人才的培養,而現在社會的多元化所需要的是能勝任包括圖書、報刊、電子音像、網絡等傳媒的全能型編輯出版人才。如果再不改革這種培養模式,會出現出版行業在到處招聘人才,畢業生卻在四處謀求工作。
2 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構建編輯出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當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不相統一的時候,畢業生就面臨就業的困難。如今出版行業缺乏專業性的數字出版人才,現有的編輯出版類畢業生為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而遺憾。高校必須轉變現有的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形成新的培養機制與就業策略,為社會輸送出一批有創新,能引領出版業潮流的先鋒人才,是高校亟待解決的教育培養問題。
2.1 對編輯出版學專業畢業生的調查分析
據統計,編輯出版學專業畢業生在編輯出版業內就業的僅占51.9%。而從國內外出版企業用人標準來看,應用能力強的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熱捧,我國大部分出版企業更多需要有專業、多技能型的人才,就業崗位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在教育、經濟、法律、醫學等其他學科都有一定的涉獵。單一知識結構的人才已不能適合現代出版工作要求了,尤其是在數字化時代,人事技術管理、銷售等工作中,還要特別強調從業人才的計算機的應用能力。
2.2 行業倒逼高校轉換教育培養理念
以行業導向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傳統培養模式相比,人才培養不僅重視基礎理論的W習,而且重視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求畢業生具備編輯出版行業的背景,而且要求畢業生熟悉多個領域的專業背景。高校需要從培養模式上變革和創新,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數字出版人才為主要目標,強調培養學生在出版活動中的策劃創意、分析和處理能力,重點培養擅長數字出版產業領域的策劃、設計、編校等新媒體產業技術、管理等崗位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2.3 商業運作對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
現在我國出版企業用人的趨勢是從編輯出版專業向非編輯出版專業轉變,在高學歷人才的招聘中,出版企業偏向選擇多學科和跨學科背景人才。我國大部分出版企業需要以應用型人才,具有出版的商業性與文學性的策劃能力,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處理能力。如果沒有扎實的實務基礎、不能掌握出版工作的綜合技能,就不能進行品牌建設及新產品的創新及服務提升,沒有能力勝任工作崗位。
3 構建高校數字出版人才教育培養途徑
3.1 開展頂層設計,明確培養定位
3.1.1 教學理念的創新改革
高校在培養過程中首先要轉變培養類型,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育教學、教學評價等過程中融入職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構建可操作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出應用型、復合型的數字化出版人才;再者要改革教育辦學模式,加大職業培訓力度,培養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建立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實現與企業無縫對接的實踐教學體系;最后還要從重視理論教學轉變為理論教學與實踐雙驅動的教學模式,搭建多種支持平臺,如學科建設與科研平臺、校企合作平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等協同創新培養人才。
3.1.2 課程設置創新改革
編輯出版專業對教育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改革,實施“產學研用”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培養,建立綜合立體長效的教學改革機制,切實提高編輯出版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學生的數字出版選題策劃能力、現代化出版業的應用能力、數字編輯以及市場營銷能力,在重視人文社科教育的同時,應增加新媒體理論等應用課程的設計,如:網絡通信、信息處理、數字化多媒體制作等技術,管理學、有關法律法規等行業基本知識也必須具備,還應給學生設置三維動畫創意技術、平面媒體電子排版等課程,學會多學科課程的整合應用技能。
3.1.3 師資隊伍創新改革
名師出高徒,要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的人才,首先就得有一批“技高一籌”的指導教師。目前國內的編輯出版學專業教師大部分都沒有經過實踐鍛煉,對新知識、新技術掌握不夠熟練,由于環境局限,難以講授和再現出數字出版中復雜的多學科知識交叉融合的過程,不能給學生提供實踐和創新的空間。高校應給專業教師提供進入出版機構觀摩考察的機會,同時可引進數字出版行業專家參與課程設計與專業建設,聘請企業管理專家、技術人員、媒體行業研究者等人才參與制定專業規劃、課程設置、企業實踐等計劃,加強人才培養與社會的“無縫對接”。
3.2 數字出版類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途徑
高校數字出版編輯類人才培養要進一步加強度對學生海量信息發掘能力、策劃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等的培養,以不斷適應數字時代對高素質、高水平,應用性、復合型出版編輯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要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嘗試合作辦學、訂單式培養、產學研一體化等培養方式,實現人才的多樣化培養目標,不斷滿足行業細分對人才的需求。
3.2.1 構建雙元制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出版社應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資源,采用“雙元化”高校培養模式的時代加強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編輯出版、新聞傳播等相關專業的深系,在教學方面進行深入實踐創新,將校企合作作為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與這些專業聯合培養出版社所需要的專門人才,如數字出版策劃、數字內容制作、數字營銷及管理人才,使人才培養的定位更加清晰,人才培養和就業更具特色和優勢。
3.2.2 采取工學結合與產學研結合的模式
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共同努力,制訂產學研結合標準和規范,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推動企業和學校之間大力合作。高校要以需求為導向,探索建立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專業實習、實訓基地,通過定向培養和實訓平臺,把綜合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相結合,讓學生參與出版項目的立項和參與項目運作過程,在真實生動的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人才、培育人才,推動數字出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突出專業建設特色,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3.2.3 構建行業對話,建立人才培養交流平臺
第一,高校與出版企業合作教學,以市場為導向,直接輸出培養人才。第二,爭取出版企業作為高校教學實踐基地,為師生提供直觀了解企業運作和產業發展狀況的平臺。第三,采取國內與國外高校合作教學的方式,為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第四,積極邀請行業專家與高層經營管理人員到校作指導交流,多參加實踐與教育培養交流訪問,提升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3.3 數字出版人才應用實踐能力培養策略
3.3.1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字出版人才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作為重要培B目標,必須有超強的時代感和創新意識。高校在教育培養時首先要把創新的思維培養、方式方法、實踐訓練、能力評價等都應納入到人才教育培養的全過程。編輯出版人員要具備經濟、法律、營銷、管理等學科相關知識與能力,市場調研分析與預測能力,以市場需求的視野去策劃和設計能力,能打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出版物。
3.3.2 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
數字出版人才最重要的是專業的策劃能力。包括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特別是核心的專業能力。其次,對數字出版專業人才而言,應具備信息處理能力。另外,數字出版專業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運籌協調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高校設立數字出版專業可與信息工程專業、公共管理專業等應用型專業開展合作,這些專業的技術和實力可以為數字出版提供一定的技能。
4 結 語
出版行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部分,已經朝著傳統媒體、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向前進,只注重單一專業的出版類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融合媒介的發展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創新傳媒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大勢所趨。高校作為編輯出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應把握好行業發展動向,洞悉動態性、前瞻性發展方向,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與時俱進,構建適合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承擔起培養適應媒介融合發展的傳媒人才的歷史重任,為行業的發展和轉型培養大批復合型、應用型的出版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關鍵詞:數控技術專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模塊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3-0035-03
作者簡介:王凌云,教授,研究方向為數控技術應用、先進制造技術;黃紅輝,教授,研究方向為模具設計與制造、先進制造技術。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系統設計、開發
1.服務地區經濟,建校企合作戰略平臺,構建專業對接產業、學生對接職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對職業教育提出的目標任務。突出高職教育特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貫徹落實《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實施方案》。
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依托校內外兩個平臺,推進,形成數控技術高技能人才培養與機械裝備制造行業企業的對接。
“數控技術”專業緊扣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競爭力的提升脈搏,覆蓋多個新興制造產業的崗位群,為機械制造、汽車制造、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等上海龍頭發展行業培養所急需的制造業一流人才。
在“示范型高職院?!蹦繕艘I下,以強化實踐實訓為基礎,以技能培養為主線,以先進數字化協同集成制造技術為特色,以技術革新意識、團隊精神培養為先行,充分整合已有教學資源,進一步強化自身優勢,做強“上海市數控技術公共實訓基地”。
將學院擁有的“上海市數控技術開放實訓中心”建成“數字化制造技術創新實訓平臺”,從而達到數控技術專業(及專業群)學生利用該平臺進行典型產品的數控加工工藝設計、數控機床程序設計與加工的一體化培養目標;為培養以技能和技術創新為重點的數控技術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
以重點專業建設為“龍頭”,帶動相關專業群--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機制工藝與設備、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專業的發展。通過專業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提升社會化服務能力。
根據產業人才需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以專業教學、人員培訓、技術開發等合作項目為依托,將行業和合作企業的生產、設備、標準直接引入教學過程,將職業崗位的職業道德要求和企業文化引入校園,實現畢業生就業與職業崗位的有效對接;拓展工學結合工業中心,發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基地的功能,強化與上海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煙機廠、上海大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三電貝洱汽車空調有限公司、上海汽車上海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上海拖拉機內燃機有限公司、上海電氣集團人民電器廠等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校企共生發展的利益分享機制,完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綜合實訓等生產性實訓環節的實施方案和質量監控體系;建立先進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平臺。
(1)實行學歷教育與具有國際認證的職業資格“雙證”制;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崗位任務作驅動,企業工作項目為導向,以一體化教學、工學交替等手段組織教學,并制定相應的培養計劃。
(2)實行“綜合職業能力素質養成”教育模式;以企業為導向,專業為基礎,職業能力為核心,培養學生成為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3)以崗位為目標、實行工學交替、產學合作;以項目驅動、任務引領進行教學,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4)簽訂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協議書,擴大校外頂崗實習企業網絡。
(5)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優化課程體系。
2.專業定位與發展相融合
專業建設上,按照“職業崗位明確,層次定位準確,培養模式先進,專業特色鮮明,人才質量優良"的要求,集學歷、職業技能“雙證制”教育、繼續教育等多元化教學模式,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全面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著力推進校企合作戰略聯盟建設,加快推進工學交替教育模式,進一步完善支撐專業特色發展的體制和機制。
以國家的經濟結構調整為依據,以先進制造業為專業背景,進行培養目標的確定。培養適應產業轉型發展中所需的、具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的人才,重點是培養數控多軸及高速加工技術、數控編程與操作、數控加工工藝設計、數控機床裝調及設備維修、CAD/CAM技術、集成化數字制造技術及數控產品質量管理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二、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思想
1.課程設計理念
課程設計理念是根據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企業的實際崗位職責為依據,課程體系全面對接用人單位的需求,提高的課程的針對性與適用性,減少課程設置的盲目性。通過市場調研和企業走訪,了解企業對于專業畢業生的能力與素質要求,針對企業具體崗位的能力要求,開發相應的課程與實訓模塊。結合基于工作過程方法,突出技能培養的模式。課程體系按照企業數字化制造崗位實際工作需要,設計教學內容;按照模塊化課程設計方法,重點突出技能;以現代裝備制造業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設計制造過程為導向,過程學習與綜合能力訓練相結合,實施“做中學、學中做”課程設計理念的一體化教學課程開發與設計。
2.以培養具有技術革新意識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專業課程的開發和設計目標指向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以學生形成數控職業技術能力為目標,以提高數控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建立“公共數控技術平臺,多個專業方向(數控機床程序設計與加工方向、數控多軸及高速加工技術方向、集成化數字制造技術方向、數控加工工藝設計方向及數控設備維修與管理方向)”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職業崗位群的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以能力為中心構建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拓寬基礎,注重實踐,加強職業能力培養,提高綜合職業素質。
能運用CAD/CAM專業軟件從事數控加工工藝分析、數控編程設計、加工設備操作調試、維護等方面綜合職業能力,同時了解材料加工先進技術及理論,具有基本的從事技術革新能力。
3.能力結構總體要求
4.課程體系分層次、模塊化,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分為基礎能力模塊、設計模塊課程、制造模塊課程、職業技能訓練模塊課程、職業能力拓展模塊課程五部分,各部分側重于專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培養、專業核心知識與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能力的培養,五部分課程模塊共同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具有系統性。各部分課程在開課時間上具有先后關系,在課程內容深度與知識層次上具有遞進關系,體現出課程間的發展性。
根據課程模塊之間的內在聯系,統籌安排職業技能訓練模塊課程,分層次構建訓練項目的內容。分為機械設計與制造基礎技能訓練、金屬切削技能訓練、數控機床編程與加工訓練、CAD/CAM綜合訓練、數控機床維護維修等五大模塊。各模塊訓練內容對應相關職業崗位和課程需求,對接普通機械加工和數控技術應用職業標準,學生根據職業資格等級對知識與操作技能要求的不同,靈活選用不同的功能模塊進行實訓,在實訓結束后參加相應等級職業技能鑒定并獲取數控中級或高級證書。利用CAD/CAM綜合實訓和《數字化制造中心》,打破了過去各項數控加工技術互相封閉獨立、相互脫節,缺乏有機聯系、系統化訓練的傳統做法,為學生提供全新教學體驗,提高學生綜合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通過數控機床編程與加工實訓體現專業特色,讓學生掌握數字化制造崗位所必須的基本技能和知識,并取得數控加工中級和高級資格證書。
利用理論教學、生產實訓、企業頂崗實訓、畢業設計等環節相融合的模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過程中了解生產工藝流程,鍛煉動手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三、結語
基于機械制造工作流程,依據數控技術相關專業標準以及相應崗位職業標準,兼顧搭建學生可持續發展平臺的要求,從主要培養學生創新設計、創新制造能力出發,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
以專業建設為核心,根據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建設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研發功能于一體的實訓基地或車間??梢钥闯?,高等職業院校實驗實訓條件建設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工學結合的基礎條件。圍繞課程設置和培養目標,加強實驗實訓建設和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推進校企合作,實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數控專業內涵建設,培養出社會與市場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雄杰.高職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規劃與設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2]戴士弘.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職業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實訓教學中,通過校企結合,將學生學習學習的理論與具體實際操作相結合,提高操作技術,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專業的技術型人才。
一、數字化背景下中職實訓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著巨大的改革,創新型技術性人才的需求比例不斷增加,中職院校通過實訓教學,培養學生實際上崗操作的能力和操作技術,將數字化的管理應用到中職實訓教學的管理當中,提高教學實訓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讓學生知識更全,理念更新,能力更好,專業更高,技術更好,為國家的建設與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性技術人才。
二、中職實訓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積極性主動性較差
在傳統授課方式的影響下,教師講課,學生被動的聽課,學生自主融入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強,缺乏對與課堂知識內容的消化與思考,教師在課堂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將課堂交還給學生,這樣會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降低,課堂效率低下,不能進行良好的實際操作訓練,對于課堂產生倦怠的情緒,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不能進行全面的理解,這樣的教學現狀對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很大的阻力。
2、教學模式固化單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新,只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實際操作經驗的指導,使學生不能將理論與實際操作更好地結合起來,實訓的意義在于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操作,將學習的理論更好地應用到實踐當中去,但是,一些中職學校在實際操作中讓學生單純地處理各種設備零件,會讓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逐漸失去對實訓的興趣,這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效率,直接阻礙了技術性人才的培養。
3、實際操作設備不足
由于我國對于技術性操作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多,受上級政策的影響,中職學校大量擴招,生源不斷增多,但教師配備與設備供應嚴重不足,受設備不足因素的的影響,學生實際上機操作的機會較少,部分學校由于資金的問題無法實現設備的購進和操作軟件的更新,限制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得實訓課程的開展受阻,另外,部分學校采取校企合作辦學的方式,但是企業配合力度較小,不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際操作的崗位,直接影響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三、數字化背景下如何實現中職實訓教學方式方法創新
1、建立數字化管理系統
近年來,為了增強實訓教學的效果,很多中職學校建立了數字化教學管理平臺,通過數字化的管理,更能增強管理效能,更能發揮積極作用。建設一個數字化的中職校園,通過網絡平臺將學生、企業、社會很好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有條件有能力了解外面的社會,了解周圍的世界,讓學生與社會需求逐步接軌,不再讓學生進入“讀死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尷尬境地,讓傳統的教學方式得到改觀,突破原有授課制度的限制,使學生通過數字化的體系更好地進行專業領域的其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知識更豐富,能力更全面,真正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和提高。
例如,在進行數控實訓教學進行實踐操作時,使用數控加工仿真軟件,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實際操作場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的機會,使課堂更加高效省時,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采取遠程教學,如爾雅通識課程,教師可以通過遠程教學的方式進行課程教學,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理論的學習,不受時間地點和空間的限制。
2、強化校企合作辦學
閉關自守之路是行不通的,自娛自樂也是沒有前途的。學校要通過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上崗操作的機會,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關系,可以通過訂單班的方式加強合作,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全面提高學校教學、學生實習和上崗操作的質量,讓學生學到的知識學有所用,學有能用,從源頭上杜絕封閉辦校,杜絕學生“紙上談兵”現象的發生,切實增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水平。同時,要不斷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把握市場需求與國家建設的主要方向,緊跟時代需求,緊隨社會需要,側重專業生產的科學研究,實現特色辦學,為國家培養創新型實踐人才。
3、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數字化教學設施
由于國家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人才培養的成本不斷增加,中職學校應當增大資金投入,完善學校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先進數字化教學設備。從國外職業教育已有的發展經驗來看,職業教育的發展財政的大力支持,在歐美發達國家,中職教育的投入已被納入國家財政預算,國家的支持對于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意義重大,通過扶植一批示范性的職業學校,逐步確定我國職業教育的基本發展方向,加強財政支出,完善操作設備等基本教學設施,對任課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加強師資力量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形成人才結構的全面規劃,培養合格的職業技能人才,通過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努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重視職業教育的氛圍。
1.數字藝術設計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國內一些院校師資隊伍中,最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論知識和藝術修養,同時又擁有實際項目操作能力和創作經驗的老師。
目前有些院校的課程設置問題很多,過多考慮使用器材、軟件的能力,缺少相應的人文課程,如戲劇學、影視心理學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視賞析、影視剪輯、音樂剪輯課程,去掉一些計算機課程的設置,這樣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
2.數碼藝術教育體系不完備
中國美術學院媒體動畫學院圖形圖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鑒北美的教學體制,把教學體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個等級:最底層的是技術手段型,以軟件、硬件為側重點來教學的模式;其次是原創內容型,以培養創意為主的教學模式;最頂層的是人文關懷型,與國際化接軌,培養可用性研究人才為主的教學模式。
我國現在還停留在底層的教學模式,以技術培養為主,開設很多計算機課程的階段。
3.理論研究領域空白
數字設計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直到現在,已經過了10多年的風風雨雨,嘗試性的高校數字設計專業教學也不下8年,但數字設計的專業理論研究在國內幾乎還是一項空白。全國為數不多的專業刊物和相關大學的學報很少能見到數字設計的研究論文,也看不到較規范的數字設計教材。
4.輕視設計創意,注重技術操作
當前數字設計教育習慣以軟件的操作熟練程度來評價水平高低,主要看誰的軟件玩得精到。數字設計作品缺乏創造力、相互抄襲的現象普遍存在于學生當中。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曲建方教授認為,各個院??筛鶕约旱奶攸c去培養、發展學生創造力。技術只是種手段,藝術創造力才是核心。
二、數字藝術教育發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視學業修養和基本功訓練
通過開設數字媒體的基礎性課程、方法類課程等,加強學生在數字媒體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為學生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寬厚的基礎。
2.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服務于學生的人本思想
開設多種可供選擇的、有針對性的課程,使學生能夠靈活、自主、充分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利用開放實驗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時期給學生提供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訓練,使學生的數字媒體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與培養。
美國的大學在選修課程的設置方面,各個學校都結合本學校以及該專業的發展特點,并根據社會需要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格與要求,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選擇的課程,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與需要。
專業的設置面對不同的就業去向,如影視、動畫、游戲、廣告、網絡,使得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實踐課程安排。學??梢越⒁惶转毩⑼暾臄底只夹g系統,甚至是完整的數字化生產線。影視數字化系統可以全部采用數字化手段,從攝錄到制作的全過程都采用DV,貫穿影視的前、中、后期。游戲專業同樣根據游戲行業的取向來設計專門的游戲制作訓練。
學校也可能按照學生未來不同的職業崗位,教師完成了基礎課教學后,根據就業的要求來設計他們的專業課程。在美國的大學中,往往是學生選老師,學生有條件根據自己的設想,選擇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選的課程中。
3.重視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適應市場需求
數字藝術橫跨藝術、技術兩個領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養也要實現藝術、技術的結合,同時兼顧原創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階梯培養。
目前國內數碼設計類公司在招收人才時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藝術人才與技術人才之間難以溝通,懂藝術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不理解藝術。有專家分析說,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高校等相關教學機構對市場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太差,專業設置和調整尚未跟上產業發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現在現有的學科分割嚴重,對數字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和起點不夠。
4.建立院校高端師資資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軟件學院和媒體與設計學院聯合辦學招生,融合了計算機和藝術兩方面的科研教學資源。另外,還依靠與國際數字媒體業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設數字藝術產學科平臺,并定期聘請國際業界專家執教。
北京大學為教學配備最有效的師資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學力量,以培養實用高級專才為目的。
5.定期舉辦全國性高校數字設計教學論壇或會議
對當前數字媒體教學及影視動畫教育的現狀和發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討。深入領會教育部門、文化部門等有關領導與專家圍繞數碼藝術教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文化市場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國內外數碼藝術教育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與國內外數碼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展開富有成效的交流與互動。
6.許多專家提出數字教育與市場中的企業建立聯系
請有豐富經驗的業界人士擔任客座教授,引入業界的實戰經驗和新鮮創作理念。院校和企業探討的問題是目前數字藝術教育領域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即教育與市場的接軌。參與院校教學的企業人員要保證課程質量、時間安排;企業與學生之間要將寶貴的經驗傾囊而授;安排好學生參與企業的項目制作等。
結語
如今信息時代是建立在以電子計算機為平臺的基礎之上的。視覺藝術和視覺藝術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將來,以計算機為平臺的數字藝術將成為視覺藝術的主流,數字內容和文化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因此,我國的數字藝術教育應該不失時機地把握住時代主流,及時調整教學體系和學科建設,建立和發展面向21世紀的數字藝術教育,推動中國數字藝術教育的發展。
內容摘要:文章緊扣數字藝術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與解讀,著重論述數字藝術教育發展的措施和思路。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數字藝術設計人才,是國內數字藝術設計教育者需不斷探討和提高的問題。
關鍵詞:數字藝術教育市場
數字藝術教育體現在數字、藝術和教育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數字指的是數碼技術?,F代新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技術也日臻成熟,因而帶來廣泛的應用領域;藝術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發掘個人的潛質,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面對國際國內大市場,市場的需求是多樣化、多層次的,順應時代開拓和發展數字藝術教育,設計一套完整系統的專業學科體系,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蔡軍.適應與轉換——高速經濟發展下的中國設計教育.國際設計教育大會ICSID論文,北京:清華大學,2001.
關鍵詞:專業建設 教育市場研究 企業崗位需求研究 差異化競爭
1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建設要順應市場需求
1.1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現狀 從21世紀初我國推進國家信息產業化開始,到目前各大院校積極開展數字化校園建設,經濟、人文、教育、科技、管理、咨詢、中介等社會信息服務行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契機,形成良好的就業環境。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已從傳統的科技信息管理部門、圖書館以及文獻信息服務部門延伸到各類企業及企業內部的管理中。該專業畢業生更多的參與到信息資源管理、信息處理技術應用、數字化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世界IT產業生產基地和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正陸續在我國設立,全球新一輪的產業轉移正在推動我國由IT大國向IT強國轉變。從我國現狀來看IT人才總量存在嚴重不足。據測算,我國為了發展信息產業,每年至少需要140萬人才,其中專業人才需求在80萬人以上,而我國每年只能培養50萬左右,缺口很大。目前國內各高校目前都在摸索和探討信息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創新問題。
1.2 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加速發展信息產業,大力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以及“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方針,使我國信息產業得以高速發展。特別是加入國際世貿組織后,IT企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壓力,這些企業不僅需要計算機軟、硬件工程師,網絡工程師,通信工程師,更需要能夠對信息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復合型技術和管理人才。
為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對信息技術與管理人才的需要,信息產業部已全面啟動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工程。按照信息產業部《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實施意見》的要求,從2004年1月起,將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開展信息技術職業資格培訓、繼續教育和在職學歷教育,加快培養一大批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和管理人才,5年內培訓5萬名高級信息技術人才,50萬名中級信息技術人才和500萬名初級信息技術人才。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4年3月頒布了《企業信息管理師國家職業標準》,主要針對的人群是從事信息化管理的專業人士;為企業信息化提供服務的咨詢顧問等。
國家統計局統計教育中心和教育部考試中心聯合頒發,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可的調查分析師是政府和企業緊缺的復合型人才,在就業市場中重金難求。根據目前我國有一定規模的專業調查咨詢機構1500多家,有關的研究機構上萬家,但是專業調查分析人才缺乏的現狀,培養學生學會運用定量調查方法,收集有關信息,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能,使學生在數據分析、模型分析等方面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開設信息管理專業是順應時代的,但在課程體系、教學手段和方法上需要我們與時俱進,不斷根據國家和市場的發展而調整和創新。
2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建設研究
2.1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路 為順應市場需求,我們以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為基礎,進一步研究信息管理專業的建設。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建設研究同步進行,相互支持,參與教師共同完成對教育和企業市場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與研究。
2.1.1 教育市場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建設研究 專業建設不但要依托企業市場對人才需求的研究,還要著眼于教育市場對人才培養方向的研究。在研究中還要充分重視和結合地域經濟、人文環境等多種因素,進而確定專業建設方向。
我們院校處于北京的特殊環境,通過對現階段國內以及北京市教育市場的研究,分析并掌握競爭對手專業研究和發展領域、學生培養方向、其他地區專業特色等信息;通過對現階段國內以及和北京市企業特點,結合北京市政府對北京總體規劃的研究,從而制定差異化競爭方向,使人才培養更加符合實際需求。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系統的調查與研究
①全國高等院校以及高職高專院校相同專業研究 我們對全國大約50家本??茡碛杏嬎銠C信息管理專業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分別為
全國高等院校以及高職高專院校相同專業理論課程設置研究
全國高等院校以及高職高專院校相同專業實踐課程設置研究
全國高等院校以及高職高專院校相同專業實訓項目設置研究
全國高等院校以及高職高專院校相同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研究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要總結和發現全國分布在不同地區的各個院校課程設置的關系和差異,并通過進一步數據統計和分析,甄別出新技術和新理念,為專業建設做好準備。
關鍵詞:數字媒體產業 復合型人才培養 影視類高?!嶒灲虒W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數字媒體產業(digital media industry)是以數字媒體技術為支撐,以數字媒體內容設計和制作為中心,涵蓋多媒體,軟件,網絡,通訊等信息產業的集成和對傳統文化藝術娛樂產業的數字化。數字媒體技術為不同傳媒提供了資源整合的平臺和基礎,也就為不同傳媒形態或業態的聚集,如廣播、電視、互聯網、短信、數據庫、報紙、刊物等等,提供了新的基礎,提供了分享資源和影響力空間的內在機制與條件。在影視特效,數字動畫,游戲娛樂,廣告設計,多媒體制作,網絡應用及教育,醫療,建筑等領域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經濟增值潛力。
數字媒體產業被稱為是21世紀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具有經濟受益豐厚和能源損耗低等特點。據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全球游戲、動畫業相關衍生產品產值在5000億美元以上。而在不遠的將來,由數字媒體產業帶動的信息、通信、數字家電、軟件及其他相關產業的國際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0億美元,比現在任何一個單一產業,乃至于能源產業的產值都要龐大。目前,我國的數字媒體產業相關的技術研發、數字娛樂內容的生產雖較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但發展速度迅猛。預計在未來3至5年內,數字媒體產業將成為我國IT和娛樂業的支柱產業之一,涉及影視、游戲、出版、圖書、新聞和信息技術等各類文化和技術產業。可是,相關人才匱乏,特別是具有較高人文素養、掌握數字媒體核心技術并具有藝術創意能力的復合型數字媒體技術開發與設計人才更是稀有。國內有關專家預測全國對數字媒體人才需求的缺口預計同期人才缺口將達60萬之多,專業的數字媒體人才的缺失成為了中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的軟肋。在我國數字媒體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影視類高校應如何來培養專業的數字媒體人才是當前應該重點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一、影視類高校面臨數字媒體產業所需人才培養的巨大挑戰
1.數字媒體產業對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數字媒體產業作為新世紀迅速發展起來的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涉及的領域和市場應用的范圍廣闊,因此,對所需人才各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也具有很高的標準:
首先,應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數字媒體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其次,應具備較高的藝術素養,掌握數字媒體藝術的基本理論和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理論,靈活應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運用藝術思維進行網站整體形象策劃與包裝,網絡動畫、網絡廣告、多媒體交互藝術、網絡動態影像與寬帶流媒體應用等網絡多媒體藝術創作。第三熟悉多媒體制作和網站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商業網絡、網站運行的各個環節和網絡傳播的基本規律及特點;具備創新思維能力和充分的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第四,掌握文獻、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熟練掌握英語,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能閱讀專業外語文獻資料,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第五,具有健康的體質和心理素質,具備道德完善的人格。善于溝通和交流,富于團隊合作精神。
2.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成為影視類高校數字媒體教學的主要目的
影視類高校以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專門人才為主要目的。數字媒體產業人才的培養是一門交叉學科,涵蓋了計算機、藝術設計和管理等多門學科。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與文化產業相融合而產生的數字媒體產業,用“文化為體、科技為媒”準確地反映了技術在數字媒體產業中的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培養的人才兩極分化,懂藝術的人不熟悉技術,而懂得技術的人則缺少藝術素質,培養懂藝術又熟悉技術,兼通“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是影視藝術類高校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以計算機科學技術為基礎,以藝術設計為依托,將數字技術與設計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美術修養、既懂技術又懂藝術、能利用計算機新的媒體設計工具進行藝術作品的設計和創作的復合型應用設計人才。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熟練掌握各種數字媒體制作軟件,具有較好的美術鑒賞能力和一定的美術設計能力,能應用新的數字媒體創作工具從事平面設計、網絡媒體制作、游戲、動畫制作、數碼視頻編輯和數字化園林景觀設計等方面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畢業生可以在網絡媒體公司、傳媒業、影視廣告業、娛樂游戲業、動畫設計公司、工業產品設計、建筑設計(建筑漫游和環境設計)、人居環境設計和教育等行業工作。
3.實驗教學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實驗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其能力的培養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內容:
(1)動手能力的培養。該培養層次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影視基本技術、基本實驗理論、實驗規范、實驗方法和常規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該層次的實驗內容以驗證性實驗內容為主,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以學生為主體。(2)綜合能力的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層次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層次的實驗內容綜合了影視各單元的實驗內容,將攝、錄、編等多個環節結合在一起,培養綜合運用能力。(3)設計能力的培養。設計能力培養層次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設計、自己動手及創新能力,由此。提高綜合素質。該層次的實驗項日和方案由學生自主進行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設計性實驗,讓學生獨立完成從查找資料、擬定實驗方案,直至實現所設計實驗內容的全過程。(4)研究能力的培養該層次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參與科技課題的開發,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為將來從事科學研究打下基礎。這是一個在本科教學階段最高層次的實踐教學層次。其教學內容全部來源于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等科技開發課題,其中包括省(部)級科研攻關項目、市(局)級科研課題和科技服務項目。
二、影視類高校數字媒體實驗教學的對策
1.以適應數字媒體產業對創作設計人才、制作人才、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設置專業實驗教學。
從具有藝術與技術特點密切融合的數字媒體產業的發展和產業水平提升的需要出發,影視藝術類高校應在傳統的影視藝術教學的基礎上,注重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和視聽藝術的融合,注重在影視、設計、計算機、管理等不同學科方向之間的交叉復合。
結合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除培養學生的基本藝術素質,要側重于培養數字媒體產業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逐步
增設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如開設“游戲程序設計”、“動漫設計與制作”、“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數字媒體技術相關專業,開設多媒體應用系統與制作、游戲軟件編程技術、中外優秀作品賞析等專業性強的課程,為培養一批具有較好藝術素質和過硬IT技術的數字媒體人才開發隊伍打下堅實基礎。
完善現有的基礎教育體系提供數字藝術人才系統的基礎理論教育。要從藝術創意、策劃、制作和技術研發、藝術與技術方向等多方面,設置影視特效、數字動畫、游戲?;用襟w、數字音效、數字媒體管理等研究方向和專業課程,包括造型設計基礎、影視理論、動畫原理、計算機圖形學、虛擬現實與人機交互、游戲設計、游戲編程、音視頻處理、數字媒體產業市場知識等課程,專業設置可分為數字媒體藝術和數字媒體技術兩個專業方向。前者主要培養數字藝術創意、導演、設計和編輯等方面素質的高級藝術人才,后者側重培養數字藝術的技術指導、支持、開發和制作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幫助學生培養終生學習的能力。結合社會需求使專業定位更加明確,特色更加鮮明,實驗課設置更加科學合理,課程體系更加完善,課程內容進一步優化。
注重基礎,加強實踐,強化能力培養。進一步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側,提倡分專業開設大實驗和專業系列實驗課;著力改革實踐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注重實效;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有機結合,在拓展文化素養的同時,重視創新、設計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養;注重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設計性實驗。
因材施教,尊重個性。注重個性化教育,積極推進啟發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為學生發展各自的興趣、潛力和特長創造條件。
加強通識教育。增加選修課數量,提高各專業全校公共選修課的比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
設置創新學分。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社會實踐等創新活動,對學生在創新活動中取得的創新成果給予一定的學分,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
設置名家講堂。聘請教學名師或專家來開設講座、公開課等,激勵學生就專業的前沿課題和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和討論。
2.充分發揮影視類高校實驗設備的優勢,建立功能完善、設施先進、符合時展要求引數字媒體技術前沿的先進實驗室和實驗教師隊伍。
為了使學生盡快掌握數字媒體新技術,使他們緊跟數字媒體技術前沿和迎合時展要求,影視類高校實驗室的建設其數字化設備是首選,也是主流機種。
影視類高校實驗室的建設應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實驗室的建設應充分考慮其特殊性,即專業性強,實驗設備更新換代較快,且必須與廣播電視行業發展同步等。作為影視類高校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實驗教學的進步是與儀器設備的更新、技術手段的變化聯系在一起的,影視類高校實驗室建設的特殊性,不斷改進和提高的技術手段,要求實驗儀器設備的不斷升級。
健全實驗室管理技術人員隊伍。影視實驗室其儀器設備配置檔次普遍較高,有些甚至代表當今廣播電視技術發展水平的,實驗室技術人員必須有技術、有專長。他們既要掌握實驗技術,又要懂得使用儀器設備、維護和開發的能力。管理綜合類型的實驗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綜合素質,不但具有實際應用能力,而且必須有綜合性實驗的設計、實驗教學的創新能力。
3.通過搭建數字媒體實驗基地,為數字藝術人才系統的實踐訓練培養提供發展平臺。
構建網絡,搭建平臺,積極促進數字媒體企業與高校數字媒體教育的聯系和數字媒體藝術人才之間的交流。建立產學研集于一體的數字數字媒體復合型人才培養基地,重點培養既通曉數字媒體產業內容又擅長經營管理的管理者和靈感進發、創意達現的數字媒體方面的創意人才,使高校真正成為中國專門培養數字媒體人才的“搖籃”。企業與教育和研究機構之間,聯合組建數字媒體產業專業培訓網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體,采取“訂單式”的培訓模式,為企業培訓高技能的數字媒體產業技工。
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以高校和各專業機構聯合互動為主體,加強國際間和高校間學生交流互換、合作辦學。實施數字媒體人才赴海外培訓計劃。通過多種方式,持續培育數字媒體產業優秀人才。舉辦數字媒體產業國際高峰論壇等活動,搭建國內外數字媒體人才交流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