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6: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信用卡 我國信用卡業務 發展策略
一、引言
我國第一張信用卡發行于1995年,但是,在那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受到技術水平、經濟環境和觀念意識等因素制約,作為現代商業銀行重要的中間業務之一的信用卡業務,一直沒有得到各家商業銀行的重視。在這個時期里,信用卡業務發展緩慢,信用卡的發行和管理機構也只是傳統商業銀行業務部門的一部分而沒有被獨立出來。
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穩步提高,金融市場逐步開放,用卡環境得到改善,信用卡的市場需求日益擴大。2002年開始,多家商業銀行推出了各種品牌的信用卡,同年,中國本土的信用卡機構――中國銀聯宣告成立。2003年開始,我國的信用卡產業開始迅速發展,眾多學者和業內人士將這一年稱為中國“中國信用卡元年”。信用卡產業的發展并不只是金融業發展的結果,他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進步、法律環境的改善、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個人征信體系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2006年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運行,為信用卡的發放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平臺。進入2007年之后,信用卡市場規模加速擴大、發卡量快速增長、信用卡種類多種多樣、營銷方式層出不窮?,F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銀行卡產業發展最快、潛力最大的國家之一。
二、我國信用卡業務發展簡史及現狀
(一)我國信用卡的發展簡史
信用卡進入中國基本上是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同時進行的,但其后信用卡在中國的發展就一直落后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
1979年8月,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與香港東亞銀行簽訂了國外信用卡協議,外國信用卡開始進入中國。1985年6月,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中國首張具有購物消費、存取現金和透支功能的準貸記卡,此后,工農建交都相繼發行了準貸記卡,這一時期準貸記卡的發展為今后中國信用卡市場的發展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從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時間里,除了準貸記卡的發展之外,我國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市場一直沒有產生。
1995年,廣東發展銀行發行了國內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符合國際標準的人民幣貸記卡和國際卡,開創了中國真正信用卡市場發展的先河。1998年,中國銀行發行了長城國際貸記卡,在上海、廣東進行了人民幣貸記卡試點發行。廣發行和中行的信用卡發行拉開了我國信用卡市場的序幕,譜寫了中國信用卡與國際接軌的新篇章。
進入2000年來,面對加入WTO后中國金融市場開放趨勢的不斷加速,面對外資銀行的潛在競爭威脅,國內銀行開始大力發展信用卡市場,積極改進產品和服務,努力與國際接軌。2002年5月17日,中國工商銀行在上海成立了牡丹卡運營中心,建立了較為獨立的信用卡專業化經營體系。同年7月,工行開始發行牡丹貸記卡。中國建設銀行于2002年12月18日開始發行貸記卡(國際卡),并于2003年第3季度發行了雙幣種貸記卡。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也于2002年下半年開始發行貸記卡。
2002年以來,我國信用卡市場的競爭開始加劇,除了國內發卡行的增加外,中國信用卡市場也開始面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間接競爭。外資銀行在等待中國信用卡市場全面開放的同時,也積極與中資銀行開展信用卡業務合作。
(二)我國信用卡市場的規模
近年來,我國信用卡市場雖然己經初見雛形,我國信用卡市場的市場規模還很小。但隨著這幾年的不斷快速發展,我國信用卡市場已經達到了相當規模。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有11家銀行發行了標準的貸記卡,共發行信用卡2.23億多萬張,同比增長30.37%,交易筆數達24.5億筆,同比增長41%。
在信用卡市場己經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國家和地區里,信用卡發卡量和交易量都很大,以消費信貸為主要功能的信用卡己經成為十分普遍的個人理財工具。據統計,美國信用卡的發卡量已經超過了10億張,成年人持卡比例超過80%,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比例為25%;在我國臺灣地區,共有60家發卡銀行,發卡量超過了2000萬張,成年人持卡比例達到65%,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的比例為9%,每月有一半以上的持卡人使用信用額度。
(三)我國信用卡市場的競爭結構
2007年以來,國內商業銀行對信用卡業務的投入開始加大,商業銀行紛紛選擇將信用卡業務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到了2011年,我國信用卡交易總金額已經達到了4萬億,同比增長百分之69.9%。信用卡消費增長率快速提升。
但是這幾年,隨著信用卡業務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各家銀行將項目重點移至信用卡業務,中國的信用卡業務市場已經呈現出全面開花,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
(四)我國商業信用卡業務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但是,無論從社會環境層面還是從商業銀行自身管理水平來看,都存在著許多制約信用卡業務發展的因素,其中包括:
傳統消費觀念的制約。信用卡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支付工具,還尚未被大眾廣泛接受。居民消費意識和用卡意識的是決定信用卡使用程度的重要因素。許多人對于信貸消費還不理解,受傳統觀念影響,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不該借錢消費。
個人征信系統尚待完善。由于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商業銀行為客戶辦理信用卡和開放信用額度時都承受了一定程度的風險。信息不對稱現象對于我國信用卡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我國商業銀行使用的個人信用報告還不完善,其中包括個人信用信息不完整和不準確等問題。所以商業銀行在辦理信用卡業務的時候要負擔由于資料的不完全和不準確的可能性引起的風險。其次,各家銀行的實力和進入市場的時間不同造成了各家銀行客戶數量和質量不同,同行之間往往又將客戶信息視為重要競爭砝碼,所以,建設跨行個人征信系統的建設對于各家商業銀行來說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硬件設施不配套,法律法規尚不健全。雖然近年來我國特約商戶數量不斷增加,POS, ATM數量也已經不少,尤其是中國銀聯的成立,使聯網通用進展迅速,用卡環境大大改善,但是相對于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還有很大差距,銀行卡受理市場發展還相對滯后。目前的硬件設施仍然不能適應快速增大的銀行卡市場規模,許多消費場所不接受銀行卡結賬,也影響了人們辦理和使用信用卡的積極性。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較低。相對于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我國各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水平較低,管理手段與方法落后。缺乏一套有效的申請評估方法是阻礙個人信用卡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策略
(一)建立健全市場營銷與服務體系
除了管理體制和組織結構是信用卡業務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先進的營銷理念和服務管理也是商業銀行成功開展信用卡業務必要條件。面對我國信用卡業務發展到新階段所出現的新情況,各個商業銀行必須轉變營銷觀念,在營銷目標的制定方式上,要從行政任務攤派轉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服務營銷。
市場營銷的進行,應該以客戶需求為主導,從這一點來看,行政性任務攤派這種目標制定方式與現代的市場環境是不相稱的。很多商業銀行為了迅速搶占市場份額,紛紛指定營銷任務,從省行到市行,每個級別的分行都要完成一定數量營銷任務,這種做法使商業銀行的信用卡發卡量迅速提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由于盲目追求發卡數量,發卡質量下降,出現許多睡眠卡,這些睡眠卡不但不能給發卡行帶來利潤,還給銀行的管理系統造成了負擔。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信用卡市場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轉為以服務為導向的多層次的競爭。許多發卡機構強調自己對客戶的優質服務,這些服務涉及到客戶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近年來,我國的商業銀行在開發產品、制定營銷策略上都紛紛轉變觀念,采用細分市場的營銷策略,積極開發營銷渠道,最終在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利潤創造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這是信用卡市場上各個發卡銀行激烈競爭的結果,這種轉變對于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有很大的益處。
(二)完善個人征信系統與風險控制體系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境外市場,開展信用卡業務都具有高風險性,但是我國本土的商業銀行和境外信用卡業務開展比較成功的金融機構對待風險的態度卻有很大差異。境外的許多銀行同時看到的是信用卡業務的風險和贏利能力,風險管理的目標是提高企業利潤。而在我國,由于個人征信體系才剛剛起步,還存在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許多商業銀行的信用卡經營部門對于風險抱有畏懼心理,往往采取消極回避的態度,這種風險管理觀念成為了信用卡業務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進行信用卡風險控制的關鍵在于發卡機構對于風險控制和核心目標之間進行協調。
除了轉變對待風險的態度之外,建立完善的個人征信制度,也是與國際接軌、參與市場競爭、發展信用卡產業的必要步驟。目前,信用風險是我國各商業銀行最主要的風險,我國各家商業銀行多年來都迫切希望找到防范跨金融機構客戶信用風險的方法和手段。
縱觀發達國家征信的歷史,征信行業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消費信貸的增長、網絡的普及有著密切的關系。從2004年開始,我國中央銀行開始建設個人征信系統,2006年,該系統開始運營。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征信體系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目前在金融領域初步形成了以企業征信、個人征信、資本市場評級、信貸評級為主的信用服務體系,信用產品覆蓋了信用報告、個人信用報告、債券評級、借款企業評級和擔保機構評級。
參考文獻:
[1](美)塔布.鮑爾斯,計葵生,(新加坡)黃偉權著.劉小麗等譯.亞洲銀行新未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美)彼得S.羅斯.劉園譯.商業銀行管理(第五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3]朱靜.西方國家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的經驗啟示[J].貴州大學科技學院學報,2011.
[4]虞月君.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5]徐志宏.中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觀[J].中國城市金融,2006.
【關鍵詞】金融市場;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態勢
一、信用卡業務發展的重要意義
信用卡作為現代化的金融商品、支付工具以及結算手段,具備準入門檻低、滲透力強、實用性強的優勢,已經成為國內外銀行涉足的主要業務領域之一。尤其在我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的背景下,更加凸顯了發展信用卡業務的重要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業務
當前,信用卡業務已經成為國外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約占銀行總收入的30~40%,甚至一些銀行高達60%以上。如,美國花旗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33%。對于國內而言,隨著GDP的快速增長,以及消費者消費理念的不斷更新,信用卡將成為更多人的支付工具,成為我國各大商業銀行重點開展的業務之一。
(二)增強銀行競爭力的最佳途徑
信用卡是一種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金融產品,可以準確鎖定優質個人客戶,為其提供便捷的服務,解決銀行網點少、服務不及時等問題。同時,信用卡業務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可直接獲取客戶信息,強化客戶關系管理,是新時期商業銀行提高競爭力、擴大業務覆蓋范圍的最佳途徑。
(三)提升中間業務效益的主要渠道
在金融市場開放背景下,各大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加之傳統存貸業務利潤空間的不斷壓縮,使得商業銀行將中間業務作為了提升效益的突破口。信用卡業務作為中間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維護穩定的客戶關系,增加銀行收入來源,而且還能夠帶動其他產品營銷,有助于銀行調整中間業務品種結構,取得良好的綜合經營效益。
二、金融市場開放背景下信用卡業務發展態勢分析
(一)發卡量與交易總額逐年增長
隨著信用卡市場趨向飽和,2014年我國信用卡發卡量增速有所放緩,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0.34張,較2013年相比增長17.24%。在全國各大省市中,北京、上海兩地的信用卡人均持有量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為1.70張、1.33張。2014年,信用卡交易總額為17.03萬億元,仍保持著持續增長態勢,信用卡平均消費額為8587元,較2013年相比增長13.67%。由此可見,國內消費者日漸青睞于信用消費方式。2006~2014年全國信用卡發卡量與交易總額情況如圖1、圖2所示。
(二)信用卡信貸逾期風險增大
隨著信用卡信貸總額的逐年遞增,其信貸逾期風險也隨之加大。2014年末,信用卡應償信貸總額為2.34萬億元,與2013年相比增長26.75%。同時,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過大、增速過快,2014年達到357.64億元,與2010年相比,增長近4倍之多。尤其在信用卡活卡率未能達到60%的情況下,信貸逾期數額過大勢必會導致業務風險攀升。
(三)信用卡營銷活動多樣化
現階段,工行、建行、招商銀行在信用卡發卡量上占據前三位,且建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分別以26%、36%、41%的增速保持著發卡量強勁的增長勢頭。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商業銀行為了拓展信用卡業務,在考慮信用卡年費情況、積分活動、優惠禮品、下卡額度等因素的基礎上,紛紛開展多樣化的營銷活動。如,交通銀行信用卡業務開展“最紅星期五”活動;招商銀行信用卡業務開展“周三5折”活動;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開展“9積分兌換”活動等。
(四)信用卡服務網絡化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用卡服務也呈現出網絡化、便捷化的特點。據統計,通過網絡、手機途徑的還款行為分別占59.89%、28.47%,而傳統的通過銀行自動轉賬、ATM、營業點柜臺的還款行為僅分別占7.58%、3.51%、0.55%。同時,隨著金融業進入“微信時代”,各大銀行紛紛利用微信公眾賬號提供信用卡服務,用戶可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了解銀行優惠活動,并且一次解決賬單通知、查詢取款還款信息、查詢刷卡消費記錄等問題,從而促使信用卡服務更加人性化,提高服務效率。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對其信用卡業務發展現狀與策略進行論述。
(一)信用卡業務現狀
在金融市場開放的背景下,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結合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積極探索“信用卡+”的平臺化經營模式,不斷推動產品創新,促使信用卡發卡量和交易量顯著提升。據統計,截至到2015年上半年,中信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為2707.61萬張,新增發卡量為248.02萬張,同比增長47.61%;交易量為3816.10億元,同比增長44.12%;實現收入87.31億元,同比增長45.24%。
(二)信用卡業務發展對策
中信銀行積極開展跨界合作,不斷豐富信用卡業務種類,提高信用卡業務服務效率,其對策具體如下:中信銀行與順豐集團建立合作關系,推出中信順豐聯名卡信用卡、“中信順手付”賬戶;與百度簽訂全平臺戰略合作協議,設立百信銀行,構建起強強聯合的直銷模式;與小米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推出中信小米貴賓專享服務通道;針對80后、90后群體的消費需求,與京東金融合作推出中信京東白條聯名卡,產品僅推出100天便突破100萬的申卡量;為讓持卡用戶享受到更加超值的消費體驗,與返利網合作推出中信返利F卡,實現互聯網與線下消費相結合;為拓展信用卡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應用,中信銀行率先成為首批支持ApplePay服務的商業銀行。
四、結論
總而言之,在金融市場全面開放的背景下,信用卡業務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發卡量和交易總額逐年增長,營銷活動更加多樣化,業務服務更加便捷化,但是與此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信貸逾期風險。為此,各大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客戶資源、銷售渠道、技術網絡等優勢,擴大信用卡業務的市場占有份額,增強銀行競爭實力,并且加強信用卡業務的風險控制,構建起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從而推動信用卡業務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長青,李夢真,楊彩林,盧彥霖.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6(1):102-103.
[2]楊士富,趙立敏,楊依菲.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85-86.
[3]林雪.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業務的融合與發展研究[J].金融論壇,2014(10):78-79.
[4]吳靜瀛,周莉凡.互聯網金融對信用卡業務的影響及啟示[J].中國信用卡,2015(2):121-122.
[5]白蓉,劉欣.商業銀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的比較分析[J].中國信用卡,2013(2):141-142.
關鍵詞:中國信用卡業務;美國信用卡業務;比較分析
信用卡是國際流行的先進支付工具,被稱為現代社會的電子貨幣,以其安全、方便、快捷的優勢,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是金融業現代化的象征。
中國被稱為全球信用卡發展潛力最大的市場,近幾年來信用卡業務發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較晚,無論是理論基礎、業務經驗還是運作水平都處于較低層面,而且受到技術水平、用卡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因此目前信用卡的應用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作為一種復合型金融工具,信用卡在中美市場的差異說明信用卡的發展與一國的經濟發展、制度變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充分了解信用卡發展的經濟環境、營銷手段等,可以優化信用卡業務發展模式,為信用卡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尤其是中國加入了WTO后,充分利用銀行的網絡資源完善和發展信用卡業務,與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接軌,對促進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現狀
目前,中國各家發卡銀行為搶占信用卡市場都在積極推出車行的信用卡,使得中國信用卡的發卡量、交易量和透支余額都呈現出迅速增長的勢頭。同時,信用卡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不斷吸引著消費者,持卡消費已成為現代都市人的新時尚。
但是,中國信用卡市場規模較小,效率較低,導致中國信用卡市場呈現出一高兩低的特點,即每筆交易額高,交易量低,信用卡信貸比重低。而阻礙中國信用卡業務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對信用卡業務的嚴格管制、受理市場規模較小以及較高的通訊成本。
(二)制約因素(硬件方面)
1、信用卡產品尚不規范。目前,中國金融市場上發行、使用的信用卡絕大多數是借記卡。銀聯2006年發行的標準卡中,借記卡1.41億張,而信用卡只有313萬張。由于缺少個人資信、風險監控、透支催收等手段,發卡銀行對風險普遍抱有畏懼心理,對信用風險采取消極回避的態度,這是制約信用卡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設備、技術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發卡銀行電子化水平不高,通信設施不健全,加上程序設計與使用、設備、人員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商戶、儲蓄網點與發卡銀行之間還未能完全實現聯網,使一些網點業務處理處于半手工狀態,當持卡人消費時,授權速度又太慢,異地用卡授權手續繁瑣,不能直接授權,使持卡人長時間等候,體現不出信用卡方便、快捷的特點,影響了信用卡的形象。消費后資金結算時間長,再加上有些信用卡業務人員素質不高,柜面服務跟不上,辦理業務不及時,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銀行和持卡人的利益。有些發卡銀行綜合業務網絡系統中,信用卡會計核算程序在設計上存在不足。
3、發卡銀行之間缺乏合作,未能真正利用網絡資源。通用性是信用卡的特征之一,也是信用卡吸引客戶的主要手段,而目前中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商業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發展中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在業務上盲目競爭。各發卡行在網絡建設、設備配置、商戶市場開拓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作為商業銀行間彼此競爭的手段,發卡銀行之間只視對方為競爭對手,而不能成為合作伙伴。這就造成了各發卡銀行之間網絡、設備不兼容,商戶不能共享,使得中國信用卡業務發展不能形成合力,用卡環境受到限制,造成網絡資源的嚴重浪費。
(三)服務問題(軟件方面)
1、服務與收費。信用卡所提供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是其產品的核心。但在中國真正的信用卡并不多,目前的大多數信用卡實際上只是一種可以延期付款的借記卡。另外,中國銀行并沒有提供信用卡應有的信用擔保,信用卡被盜用的風險和損失全部由消費者負擔。事實上,中國銀行從開辦信用卡業務之時就一直在想方設法為自己規避風險,拒絕提供真正的信用擔保,最初甚至要求消費者以存款質押。在提供這樣的產品和服務的情況下,銀行卻還要按國際慣例收取年費。但他們沒有告訴消費者,我們的信用卡無論是產品內核還是服務都和國際慣例相差甚遠。
2、個別發卡行金融政策觀念不強,不按《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執行。為了吸收存款,為某些企業將存在銀行基本賬戶上的存款轉到信用卡賬戶上,有的甚至將單位商品銷售收入、營業收入、行政費等轉入信用卡戶,為企業單位辦理轉賬、提取現金、發放工資、獎金等,實質上超越了信用卡業務功能,履行了銀行基本賬戶的結算功能,形成了多頭開戶,為企業逃避還貸還息、偷稅、漏稅打開了方便之門。
二、中美銀行信用卡業務的比較
(一)中美信用卡市場規模的比較分析
中國銀聯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銀聯標準卡境內新增1.44億張,占到銀行卡市場增量的68%,共有11家銀行發行了400多萬張標準的貸記卡,成年人持有信用卡的比例開始接近3%,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的比例開始接近1%??梢姡袊庞每ㄊ袌鲆呀洺跻婋r形,但與境外成熟信用卡市場相比,市場規模還較小。
據統計,美國信用卡的發卡量已經超過了10億張,成年人持卡比例超過80%,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比例為25%;在8000萬擁有信用卡的家庭中,未清償的平均欠款為6000-7000美元,并且只有40%的持卡人每月償清信用欠款而享受免息期待遇,其余60%的持卡人都愿意選擇最低還款方式承擔貸款利息。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中國信用卡市場還處于新興市場形成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階段,還處于其發展的初級階段。
(二)中美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的比較分析
總結境外銀行卡市場的經驗,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郵購分期付款、POS分期付款、簽購單分期付款、現金分期付款。市場實踐中,POS分期付款、現金分期付款較為流行。
在境外較為發達的信用卡市場中,分期付款業務的開展情況并不一樣。在英、美等國家,由于信用卡業務發展比較充分,不僅銀行、專業化機構大量發行通用型信用卡,許多大型商戶也普遍獨立發行私有標識信用卡。相對于通用型信用卡,私有標識信用卡的一大特點,就是為持卡人的商品購買提供費用較為優惠的分期付款計劃(甚至零費用)。因此,在美國,通用型信用卡通常不提供分期付款計劃,但是,為了爭取新客戶申請通用型信用卡,發卡機構偶爾也會提供較優惠的分期付款計劃。
對于美國等發達的信用卡市場而言,中國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前一階段,在“郵購分期付款”的基礎上,中行、建行等多家銀行在全國積極推廣“POS分期付款”及“簽購單分期付款”,市場拓展非常迅速。
中國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的迅速發展,不僅是銀行通過產品創新爭取市場競爭優勢的必然結果,也深刻地反映出銀行正在探索完善現有的信用卡業務盈利模式。中國自2003年進入“信用卡元年”以來,銀行都把信用卡視作最有潛力的個人金融業務,投入資源大力發展。年費收入、循環利息和商戶傭金是信用卡業務的三大收入來源,目前,減免年費已經成為常規性的促銷手段,同時,持卡人尚未普遍養成使用循環信貸的習慣、信用卡沿用借記卡較低的商戶扣率標準,進一步限制了信用卡業務的盈利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分期付款等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等尋求盈利增長是各商業銀行應對市場競爭的手段之一。
2005年底,中國信用卡透支余額不足150億,在總額為2.2萬億的個人消費貸款中僅占約0.7%。而美國市場中,這一比例通常在8%左右。兩者的差異,表明現階段信用卡還不是中國持卡人獲得消費貸款的一個主要途徑。此外,中國信用卡循環信貸利率屬于政府定價,銀行難以通過降低利率水平促進居民消費信貸需求。而推出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能夠有效地激發持卡人的消費信貸需求、培養持卡人的循環信貸習慣。其中,簽購單分期付款是持卡人以支付手續費的方式,自行承擔資金成本,實際上相當于銀行為持卡人提供靈活便捷的個人貸款。
目前,中國信用卡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各類創新信用卡分期付款計劃的設計和推廣,有助于進一步發揮信用卡的消費信貸功能,加速發展信用卡業務??梢灶A見,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有著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三、促進中國信用卡業務發展的對策
結合中國信用卡業務發展的弱點,對比分析美國的做法,本文對促進中國信用卡業務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細分市場并采取不同的市場定位
1、對中國信用卡市場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制訂有效的細分市場開發戰略。針對持卡人年齡、職業、收入、愛好等特點,劃分出不同的細分市場,銀行要針對不同細分市場,推出具有特殊服務功能的卡種來贏得消費者,占領特定的細分市場。
2、國外的商業銀行往往設立專門的附屬公司經營信用卡業務,即使留在銀行以內,隸屬于零售金融部門,其經營管理方式也相對獨立。只有當銀行信用卡業務能給客戶提供高層次、高水平的服務,給客戶帶來了收益和優質服務的享受,才能不斷把信用卡業務做大、做深,促使其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因此,國外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二)通過營銷方式差異化提高效率
1、整合營銷渠道,提高營銷效率。將銀行信用卡部全面轉換為從事產品銷售、交易收單、特殊服務,依據統一政策開拓市場,改進服務,強化經營。
2、介入用卡環節,通過抽獎、征(免)稅等措施,促進持卡消費的比重。持卡消費是信用卡業務發展的重點環節,連接發卡、受理兩大市場,促進持卡消費對加快信用卡業務的發展作用非常大。
3、實行統一業務規范、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品牌宣傳、集中產品研發。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扶持“銀聯”標識卡和銀聯網絡的發展,實現各類卡片、受理終端、業務處理流程和服務質量的統一和規范,建立合理的業務收費和利益分配機制,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揮整體優勢,盡快擴大持卡消費量。
(三)進一步加強硬件建設
1、加快電子化進程,提高服務質量。各家銀行應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加快信用卡業務電子化進程,充分發揮信用卡方便、快捷、安全的優越性,確保信用卡業務的健康發展。
2、加大技術投入,建設全國銀行卡網絡中心。網絡中心將搭乘高速信息列車,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充分利用計算機與通信網絡技術,使持卡人實現自動轉賬、自動授權服務、網上購物等功能,同時實現銀行卡跨行資源共享,從而提高發卡銀行的經濟效益。
3、打造強大的銀聯公司和銀聯品牌,鞏固銀聯網的地位,加速銀聯網資源的整合力度,加強業務鏈建設,推動銀聯品牌的國際化。
總之,國內各發卡銀行在產品、服務手段與網絡技術上各有所長,只有加強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才能使中國成為真正的信用卡大國,減少現金流通,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虞月君.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關鍵詞:信用卡;收入;利潤貢獻
1各類收入結構分析
經營發展戰略與盈利模式相輔相成,發展戰略的實施是實現盈利的前提,盈利模式的確定為戰略實施提供理論支持,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從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來看,目前社會通用的信用卡盈利模式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利差收益為主的盈利模式,一種以商戶回傭為主的盈利模式。
(1)以利息收入為主:信用卡業務利息收入又稱利差收入,是指商業銀行、信用卡公司或者其他機構通過吸納個人或者對公帳戶存款、發行債券等方式獲取低成本資金,為有融資需求的持卡人提供貸款融資,從而賺取得差價收入。我國信用卡發卡機構均為商業銀行,而國外由于信用卡業務發展較早,除商業銀行以外,還存在信用卡公司、具有發卡資格的企業等,均可發行信用卡。絕大多數國際大行采取傳統的以利息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和花旗在內的絕對多數國際法卡銀行,都采用的是以利差收益為主的盈利模式,利差收入在信用卡業務總收入中的占比一般在2/3以上,例如2012年國外主要發卡機構信用卡收入結構,花旗銀行的信用卡利息收入占信用卡總收入的76%,摩根大通的信用卡凈利息收入占比達74%左右。以利差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發卡銀行,會鼓勵用戶透支以提高卡均未償額,以便在免息期之后形成利差收益。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盈利方式非常直接,利息收益率較高,如美國信用卡機構的凈利息收益率一般可達到10左右。
(2)以商戶回傭收益為主:以商戶回傭收益為主的發卡機構都是采用“以支付為中心的盈利模式”。目前商業銀行回傭主要包括商戶收單手續費、分期付款手續費以及其他收入,包括罰息收入、年費收入、以及提現費等。以美國運通為例,美國運通發行的信用卡更多具有簽賬卡而非信用卡特性。簽賬卡其實是一種特殊的信用卡,持卡人必須全額償還每月的賬單金額,這是它與其他商業銀行發行的銀行卡的最主要的區別。美國運通信用卡消費存在以下特點,一是信用卡應收帳款時間短,即當比消費后,持卡人在最短時間內將該筆欠款歸還,并在間隔期較短的時間內發生第二次交易。二是信用卡卡內余額周轉率高。由于持卡人還款及時,因此信用內留存的貸款余額少,不易產生較高的利息收益。
(3)兩種模式對比。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利差收益為主”和“以回傭收益為主”兩種盈利模式,存在目標客戶引導方向、商戶資源、資本金需求、風險性及主動性五項差異。一是客戶引導方向方面。以利差收益為主的發卡機構主要依靠利差收入獲利,因此發卡行會積極的鼓勵持卡人“提前消費”,進行大量的信用卡透支,以擴大透支額來實現收益。以回傭收益為主的發卡機構則有比較多的簽賬卡,發卡行鼓勵持卡人多消費、早還款,縮短應收帳款時間,提高卡內余額周轉率。二是商戶資源方面。以利差收益為主的發卡機構用于發展特惠商戶的力度較小。所擁有的商戶資源也十分有限。特約商戶的發展一般僅僅作為傳統的零售銀行信貸業務的一項附加業務,在市場拓展是附加在其他金融產品之上。而以回傭收益為主的發卡機構則擁有數量龐大的商戶資源。同時,國際先進的發卡組織均為集團模式運營,集團內部包含旅游、酒店等第三產業,與主營業務協同發展。三是資本金需求方面。以利差收益為主的發卡機構容易受到資本金的限制。由于存貸比受監管的制約,發卡機構對于資本金的要求相對較高,一旦需要持續擴張信用卡貸款規模時,極易受到資本金的限制。以回傭收益為主的發卡機構而言,對資本金的需求較少,容易實現輕資產戰略的運行。
2信用卡收入對利潤貢獻分析
針對國內11家主要商業銀行相關數據進行整理,根據信用卡中間業務收入(F1)以及中間業務收入(F2)進行對比分析,如表1所示,可得出:商業銀行信用卡收入(手續費和傭金)貢獻度(X2)=F1/F2。從上表中可以得出,截止2015年6月,國內11家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對于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貢獻度平均值為14.62%,目前已成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招商銀行貢獻度最高,已達24.73%,最低的是農業銀行,僅為9%,各家銀行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招商銀行與農業銀行之間的差距達到2.75倍。
3研究結論與啟示
(1)我國國內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利潤貢獻率普遍不高。信用卡利息收入貢獻度的水平為3.73%,信用卡手續費收入貢獻度的水平為14.62%,信用卡經營業務收入貢獻度的平均水平為3.4%,雖然各項數值都表明信用卡業務盈利水平不高,但信用卡業務的中間業務貢獻度已達14.62%,各家商業銀行發展信用卡業務已能為全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2)各家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利潤貢獻度不盡相同。由于國內各家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策略不一樣,業務推動的時間也不一致,造成信用卡業務對各家商業銀行的利潤貢獻存在較大差異。
(3)信用卡業務已成為現代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目前,國內金融市場面臨著金融脫媒以及利率市場化的形勢,各家商業銀行在傳統銀行業務的盈利空間日漸壓縮,信用卡業務作為近幾年新興的市場,為商業銀行貢獻的利潤逐年增加,在商業銀行進行零售業務轉型的過程中,信用卡業務將充當改革發展的排頭兵,在商業銀行利潤貢獻方面勢必逐年增長。
(4)擴大信用卡貸款規模,提高信用卡利息收入水平是提高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利潤的主要手段。目前國內商業銀行信用卡收入中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占比較大,為進一步提高信用卡業務經營利潤,應積極調整進行信用卡業務經營結構調整,擴大信用卡貸款規模,進一步提高中間業務收入,這對于商業銀行信用卡利潤的快速提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牛玉芳.國內商業銀行信用卡盈利模式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2]劉秀娜.我國消費信貸對消費需求的影響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
[3]李果實.基于顧客滿意度視角的招商銀行XX分行信用卡營銷策略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
[4]殷佳.中國信用卡的差異化營銷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1.
[5]任紅美.基于客戶終身價值和客戶行為的信用卡客戶細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7.
[6]金樂道.中國信用卡市場分析及對策[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7]李夢佳.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市場營銷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4.
關鍵詞:信用卡業務;發展現狀;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2)07-0081-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7.18
一、我國信用卡業務發展現狀
信用卡是由商業銀行向社會發行的具有消費信用、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多種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歷史上第一張銀行信用卡于20世紀50年代誕生于美國,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在全球95%以上的國家得到廣泛受理,超過十億人在使用信用卡。
我國信用卡起于20世紀80年代,1985年6月中國銀行珠海分行在國內發行第一張信用卡(中銀長城卡),標志著信用卡作為電子化和現代化的消費金融支付工具開始進入中國,多家商業銀行相繼發行了準貸記卡。1993年國務院“金卡工程”①和2002年中國銀聯“314 工程”②,為我國信用卡業務的順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自2000 年以后,各家商業銀行紛紛開始實施“跑馬圈地”③戰略,促使國內信用卡發卡數量飛速發展,到2009年末發卡量達到1.86億張。盡管信用卡發卡數量龐大,但質量卻不容樂觀,各商業銀行開始轉變發卡戰略,從前期“跑馬圈地”轉變為“精耕細作”④戰略,我國信用卡產業發展開始步入“后規?;睍r代。截至2011年末,全國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為2.85億張,同比增長24.3%;信用卡授信總額2.60萬億元,較2010年末增加6004.67億元,增長30.0%;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110.31億元,較2010年末增加33.42億元,同比增長43.5%[1],我國信用卡產業得到了跨越式的長足發展。
二、信用卡業務發展過程存在的問題
我國信用卡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發卡量和交易額得到了迅速提升,受理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已成為全球信用卡產業發展潛力最大的國家。但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制約著我國信用卡產業的健康發展。
(一)國內信用卡市場成熟度相對較低
一個國家的信用卡市場成熟度主要通過人均持卡量、人均受理終端和人均交易量等幾個指標來反映。目前美國信用卡發卡市場、收單市場和交易量均領先世界前列。我國信用卡業務由于起步較晚,相比全球信用卡市場發展水平,信用卡市場成熟度相對較低,區域間發展不平衡。截至2011年末,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聯網商戶318.01萬戶,聯網POS機具482.65萬臺,ATM33.38萬臺,每臺ATM對應的銀行卡數量為8835張,每臺POS對應的銀行卡數量為672張,全國人均擁有信用卡0.21張,北京、上海信用卡人均擁有量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達到1.30張、1.05張[2],中西部地區信用卡人均擁有量更低。
(二)商業銀行信用卡產品功能同質化
2010年《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18家主要發卡行共推出2100多種信用卡產品,產品涉及航空、商旅、慈善、體育、商場、酒店、美容、汽車、通信、文化、生活等十幾個領域。盡管國內信用卡市場有2100余種產品,但是真正能為銀行和合作方、持卡人帶來經濟效益、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產品卻不多[3]。同時,在市場細分和客戶定位上, 各家銀行目標群體定位具有高度的趨同性,信用卡產品創新不夠, 導致信用卡功能同質現象較為普遍,尚未做到以產品特色功能的優勢取勝于市場。
(三) 商業銀行對客戶提供的安全保障措施匱乏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持卡人信用卡信息丟失被盜刷的損失由銀行全額或部分賠償, 持卡人只負擔最高50美元的損失。而我國客戶一旦發生信用卡被盜或丟失,銀行不承擔責任, 持卡人的資金安全很難得到保障。同時,在歐美等發達國家,IC卡基本上替代了磁條卡,而我國大部分信用卡仍是磁條卡,因磁條信息易被復制,導致偽造磁條、盜用磁卡信息的案件頻繁發生,給持卡人和發卡機構造成巨額損失。
(四)信用卡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信用卡發展至今,發卡市場、受理環境、經營模式、管理體制及國際經濟形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銀行卡產業相關的政策與法規建設,滯后于國內信用卡業務發展的需要。目前對銀行卡產業出現的專業化、市場化的發展趨勢,缺乏明確的政策導向。對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商戶以及持卡人等銀行卡業務各方當事人的權責界定以及銀行卡犯罪的認定、懲處等方面,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又如我國《刑法》第196條,對信用卡詐騙、冒用他人信用卡、惡意透支等不法行為進行了規定,但缺乏量化的標準。2009年出臺的《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雖然對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的量刑標準得到量化,但尚未解決網上信用卡套現是否可入罪以及單位信用卡犯罪尚不能全部入罪等問題。
【關鍵詞】信用卡風險;管理問題;策略
0.引言
信用卡業務是各銀行增加利潤來源的一個重要中間業務,在整個銀行的利潤結構當中占有重要的比例。我國當前的信用卡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銀行發卡量不斷的增加,信用卡業務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的各商業銀行競爭的一個利潤點。在這一發展背景下,對信用卡的風險管理理論進行研究就有著實質性意義。
1.信用卡風險的特征及類型分析
1.1信用卡風險的主要特征分析
信用卡風險是在業務當中由于特定因素所引發的持卡人及發卡銀行等遭遇到的非正常經濟隨時可能性。從信用卡風險自身的特征上來看主要有涉及的環節較多,以及風險很難被發現,有著較大的危害性,對計算機系統的依賴性相對較強等方面的特征。從風險難以發現的特征上來看,由于違法分子通過信用卡作案有著較長的潛伏期,故此在風險的隱患上就不容易被及時的發現,倘若是不法分子通過非法途徑來獲得真卡來進行消費也不容易被發現。
1.2信用卡風險的類型分析
信用卡的風險類型也是比較多樣化,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信用風險,也就是持卡人進行的惡意透支風險,這也是信用卡風險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風險。另外還有操作風險,這一方面的風險主要是由于信用卡的操作是通過電子化進行的,這就需要專業的人員來進行操作,倘若是工作上沒有謹慎就會帶來較大的風險。這些風險主要體現在特約商戶在操作過程中沒有得到正確的操作,還有就是銀行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的失誤,還有就是和社會人員進行的勾結作案。這些方面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風險損失。
2.信用卡風險管理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
2.1當前我國信用卡風險管理主要問題分析
從現階段我國的信用卡風險管理的情況來看,還有諸多環節有待進一步加強,首先在風險管理的技術以及理念層面相對比較滯后,缺乏全面的風險管理理念,針對市場風險以及操作風險等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另外在差別化的理念方面比較缺乏,對風險和收益的辯證關系沒有得到深化認識。還有就是在信用體系方面以及法律環境方面沒有得到健全,而風險管理的體制漏洞還相對比較多,存在著惡意競爭以及盲目擴張的情況,在內控機制層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信用卡風險管理的內容比較單一化,管理的方式主要是審批授信等直接管理的方式,沒有運用模型來進行風險的定量分析或者是間接管理相結合的方式。而在信用卡的各利益主體風險意識層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存在著銀行從業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薄弱,以及責任心不強等方面的問題。處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要能對這些問題得到充分的決策,如此才能促進信用卡管理的質量提升。
2.2解決信用卡風險管理問題的有效策略
通過以上對我國的信用卡風險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就需要對其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首先筆者以為要能夠構建個人征信體系,這樣就能夠對信用卡持卡人的個人信用風險得以有效防范,從而推動信用卡業務的健康發展。健全的個人征信體系能夠對公民個人信用的記錄明確化的體現,并能對整個社會的誠信指數得以提升。為能夠有效的保證信息的實效和準確,信用機構就要能夠和各商業銀行或信用卡中心建立密切聯系,進而實現信息的共享,這樣就能夠在個人征信體系上得到完善,對惡意透支的風險得到避免。
再者就是要能夠通過信用評分的模型來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在這一方案的實施下能夠客觀準確的對客戶的消費表現情況得到體現,這樣就能從很大程度上對風險得到控制。從信用評分的模型構建程序上來看,主要是定義研究目標,然后進行選取樣本,盡量的減小模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偏差,接著進行準備數據并加以處理,分析和選擇、轉換變量,最后選擇適當你的建模方法。通過對模型的檢驗以及實施監控維護等就能夠完成這一科學的信用評分模型的構建。
另外就是要能對信用卡的授信管理制度進一步的加強完善,對風險的源頭進行有效控制。授信管理制度最為主要的核心就是對信用額度的合理化分配,主要的目的就是對客戶還款的能力以及意愿加以區分。所以為能夠對信用卡的授信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就要在信用的分配過程中,除了通過對資信審核風險評分模型充分利用之外,在銀行方面也要能夠積極的構建風險收益評分模型。這樣就能夠對決策者進行授信決策的實施上更加的科學合理,從而提升整體的收益。
最后就是要能夠在信用卡的法律法規的體系建設上要能夠進一步健全完善,從立法的層面就要嚴格的實施,盡快的出臺諸多公正資信報告法令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并要能夠制定信用信息的交易規范,構建企業自有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在法律當中進行明確個人隱私的范疇,提升社會信息化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建設水準。并要對公平獲得授信權利的規定進一步完善,不能對特定的性別或者是年齡等進行歧視,要采取統一化的標準進行信貸審批政策的實施。與此同時還要能夠樹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理念,只有從全面問題考慮上得到了加強,才能夠促進信用卡風險管理的水平提升。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我國的金融機構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加強過程中,各商業銀行間的競爭也會日趨激烈,所以在信用卡這一中間業務的發展上要能進一步的得到加強,從而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將風險管理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如此才能促進信用卡管理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嚴夏,張澤明.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經濟,2014,(16)
[2]黃亭.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4,(04)
【關鍵詞】商業銀行 信用卡 信用風險 風險管理
一、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的現狀
1985年,中國銀行開始發行中國第一張信用卡。此后,國內信用卡業務獲得了快速發展。據數據顯示,信用卡總量已達2.1億張,其中信用卡刷卡消費金額2.7萬億元,國內信用卡市場穩步快速發展。面對如此巨額資金,提高資產質量,增強信用卡在市場競爭中健康發展成為當下首要任務。要嚴格防范一些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損害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違規操作。要增強信用卡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地位,和不斷完善信用卡市場風險管理體系,從而達到提高資產質量,提升銀行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從信用卡基本的業務屬性看,是建立信用關系的支付結算工具,也是一項高回報、高風險、高收益的新興業務。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韓國信用卡大面積出現壞賬,到2008年席卷美國的金融危機致使信用卡信用大幅度失控等現象,都是由操作風險與信用風險管理缺陷造成的。因此,信用卡風險深刻影響著銀行金融市場。
首先,表現尤為突出的是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主要表現在商業銀行和持卡客戶自身。一些商業銀行為了占有信用卡市場份額,盲目放大發卡群體,忽視甚至省略一系列的調查、審批等風險管理系統,造成嚴重的風險漏洞。還有的商業銀行雖然擁有完善的風險防范系統,但是由于執行制度不嚴,降低信用卡準入門檻,致使大量假出現,形成了潛在的信用風險。
其次,欺詐風險也是信用卡風險中潛在的隱患。欺詐風險主要是由社會上的一些不法分子與特約商戶相勾結,通過更改掛失卡卡號等方式,騙取現金。或者是以偷竊,偽造身份證等其他方式取得信用卡后冒充持卡人進行欺詐消費。? 而操作風險也是信用卡風險中漏洞缺失的一環。操作風險是指由于操作流程不完善、人為過失、系統故障等外部事件造成的損失風險。操作風險主要表現在,系統、人員發生出錯的狀況下,給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障礙。有的商業銀行一味追求發卡數量,輕視信用卡的質量,防范意識淡薄?;蚴怯械纳虡I銀行在發卡時把關不嚴,不能按制度執行,后續管理乏力,對銀行卡支付結算系統缺少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甚至出現內外勾結的現象,最終形成了后發性的操作風險。
二、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建議
了解信用卡市場的風險現狀及影響程度,就能夠科學的及時化解整個銀行卡業務容易形成的風險。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對銀行卡業務已經從不同的角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那么如何去執行制度,降低風險,保證業務穩健經營,進而起到推動商業銀行市場的健康發展,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我們根據實際總結了以下幾點有關完善風險管理的建議。
第一, 對信用卡業務操作要完善制度化。對信用卡開戶、領卡、發卡、核銷等重要業務形成標準流程。建立崗位責任制,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必須嚴格審核申請人資料信息,逐一進行調查,嚴把審查關。利用公安證件查詢系統認真核實申領人真實身份、全面查詢申領人有無不良記錄和信用等級狀況。按照流程操作,可以通過電信部門查詢其所在單位電話號碼、單位地址,進一步核實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了解客戶單位性質、經營效益、薪資、職位等信息,以確保申請人的償還能力。同時,對資信狀況不高的客戶進行面對面的調查,確保每一張申請表可靠性。重點審查客戶填寫信息資料的真實性,確保新發卡的質量,對于有其他不良信用記錄的客戶采取禁止發卡等措施。
第二,風險監管要做到日常化。每日需通過帳務監控及時掌握商戶刷卡運營情況,對經營管理中出現問題的商戶進行重點監控。要堅持每日對清單進行盤查,逐筆查詢大額交易,對萬元以上金額或多筆大額異常交易進行電話核實,對出現異常交易行為的持卡人,可采取凍結賬戶或取消其用卡資格等措施。在每月信用卡到期還款日之前,對持卡客戶采取電話溝通或短信提醒等方式進行還款。
第三,對員工的操作流程要經常進行業務培訓。根據銀行實際業務,整合內部機構,并進行崗位調整,組織員工開展業務培訓,使每個風險管理人員均能掌握風險管理制度和流程,進一步提高員工業務水平。并對原有的規章制度等逐步進行完善。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迅速,信用風險帶來的損失正在逐步上升,為避免這一趨勢,應不斷完善信用風險的外部管理體系,降低信用風險整體指標,加強內部信用卡的審核業務管理,優化業務操作流程,運用科學技術提高信用風險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春紅.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運營風險管理研究[D].安徽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