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6: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航天科學技術的理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首先,在物理教學中實施“STS”教育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行動意識,而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會死啃書本知識。在物理教學中實施“STS”教育,能很好地將物理教學與科學、技術及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使我們將所學的知識真正地與實際相聯系。例如,在學到大氣壓強這一節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制作一個特殊的水壺,讓它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即讓它出水就出水,不讓它出水時即使將水壺倒過來也不出水。
其實像這樣一個例子,就是將所學知識巧妙運用的結果,但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想象力、動手能力以及一定生活常識的話,我想,他是不可能想到壓強知識還可這么用的。
其次,在物理教學中實施“STS”教育,能將現代科技以及社會中出現的一些重大問題及時滲透到物理教學中,使我們的物理教學不至于與時展脫節,同時又將學校的教學活動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比如,我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十”于2013年6月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在軌飛行了15天,并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物理課。作為教師,可以將這一消息傳遞給大家,使學生及時了解我國航天事業的最新動態,同時也感受一下太空物理的新奇和魅力。與此同時,作為物理教師,還可以及時將火箭升空的原理聯系到動量、動量守恒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去,因為所有航天器的發射都借助于火箭技術,火箭飛行是質點系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范例。矗立在發射架上的火箭在發射前總動量為0,點火后燃氣通過火箭的尾端噴管連續地向下高速噴射,火箭的箭身取得向上的巨大推力,從而克服自身重力,加速向空中升去。
最后,在物理教學中實施“STS”教育,能夠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參與到社會生活的一些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之中。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實施“STS”有著巨大的作用,但現階段實施“STS”教育,在各個年齡階段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應有所不同。
小學階段,應著重于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并盡可能采用比較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例如,講到雷達時,可以將其講成是一口大鍋,有了它,電視臺才能接收到衛星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信息,并以另一種形式傳播出去,最終被家家戶戶的電視機接收,形成了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的各種畫面。
初高中階段,適當引導和啟發他們認識物理與外界的聯系,理解物理知識來源于社會生活,知識又可反過來作用于社會,推動社會不斷前進。像初中物理書《樂音和噪聲》這一節,通過對日常生活中聲音的分類,一種定義為樂音,另一種被稱為噪聲。在人們的主觀意識里總認為只要是噪聲就是不好的,會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伤麄儾恢?,噪聲同樣有它的社會科學價值,比如噪聲可以用來發電,可以用來除塵,可以干燥食品和除草作用。對高中生,可以以講授和閱讀為主,引導和啟發他們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的雙重影響。例如,關于核技術的運用,一方面它的發展可以使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增強,從而不受他國的威脅,捍衛國家,但另一方面核技術的濫用同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認識了科學技術的“兩面性”,能使受教育者更好地把握物理、技術及社會的關系,為以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奠定基礎。同時,結合實際情況,我們還可以在課外開展一些物理科技活動,如進行科技小制作比賽,如制作“小孔成像”的簡易裝置:我們可以取可樂罐兩個,把其中一個的蓋截去,并在底部開一個直徑為0.5mm的小孔,另一個可樂罐的兩頭都截去。然后在有底的這個可樂罐的頂蓋處粘貼一張半透明的紙,并把兩頭都無蓋的可樂罐套在其上就做成了“小孔成像”實驗的一個小裝置了。另外,像電視這種普及的大眾傳播媒介,教師可以轉變以往看電視會影響學生成績的觀念,從兩個方面利用電視進行科學教育:一方面,向學生介紹電視中的科學教育欄目,使學生養成習慣,關心電視中的科學節目。另一方面,要通過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使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養成關心科技發展的習慣。
首先,比較系統地講解人類史上優秀的科技成果,讓學生清楚人類科技史的基本軌跡。
其次,幫助學生從歷史的高度深刻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論斷的正確性,引導他們崇尚科學、尊重科學、研究科學。
最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歷史老師在講述科技成就的同時,更要以科學家們勇于探索,不畏艱險,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感人事跡來激勵學生,并教育他們積極進取,獻身科學事業。
【關鍵詞】科學技術;精神;社會發展;教育
面對新世紀愈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切實推行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尤為更加重要。歷史學科不像自然學科那樣直接服務于科技事業,但也不應無所作為。加強歷史教學中科技史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執著追求真理和勇于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幫助他們樹立強烈的科技意識,并以此為動力,獻身于科技事業。在幾年的歷史教學中,我總結了一下幾點看法:
首先,比較系統地講解人類歷史上優秀的科技成果。讓學生清楚人類科技史的軌跡,同時讓他們認識到人類從古至今在險惡的大自然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從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到今天自然科學的開發,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在不斷地增強。
例如,四大文明古國在奴隸制時代就積累了豐富的天文學知識,制定了比較準確的歷法,尤其是古代中國天文學一直遙遙領先于世界。15世紀以后,歐洲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天文學革命,從哥白尼到布魯諾,從伽利略到開魯勒,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斷深入,并一步步發展到現代。20世紀50年代末,前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開始了人類航天的歷史進程。今天,人類不僅實現了遨游太空的夙愿,而且航天技術突飛猛進,人類征服大自然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又如,自從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以來,科技浪潮此起彼伏,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時展到工業文明時代,再發展到當代的信息文明時代。人類有史以來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令人欣喜,催人奮進。但這些知識在歷史教材中是不連貫不系統的。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縱向、橫向比較,綜合挖掘內在的聯系,研究這些成就的時代意義和教育價值,以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而學生得到的也不在是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
其次,幫助學生從歷史的高度深刻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論斷的正確性,引導他們崇尚科學、尊重科學、研究科學。
歷史教學的任務就是讓歷史說話,以豐富的史實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例如,春秋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了冶煉生鐵的技術,之后,鐵器工具在農業、手工業生產中被廣泛推廣使用,由此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變革,以至在社會發展史上,有了鐵器時代的說法。又如計算機,它被稱為“人類所創造的最了不起的工具”。從最早最原始的計算機發展到現在的筆記本電腦,它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影響,充分顯示了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巨大作用,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科學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再如,歐洲國家自近代以來之所以飛速發展,主要是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使歐洲實現了從手工工場到大機器生產的重大變革,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到第三次技術浪潮的時候,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日益重視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推廣,重視科技教育,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對于飽經歷史滄桑的中國來說,更是痛定思痛后的奮起直追。
最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歷史上無數優秀科學家是當代青年學生學習的楷模。歷史教師在講授科技成就的同時,更要以科學家們不畏艱難險阻、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和感人事跡激勵學生,教育他們積極進取,,獻身于科學事業。例如,法拉第是電腦理論的奠基人,從小家境貧寒,靠自學成才,他不僅研制出第一臺感應發電機,開創了一個新時代,而且還拒絕他人的高薪聘請,堅持為青少年舉辦科普知識講座?!鞍l明大王”愛迪生只上過幾個月小學,也全靠自學成就了近2000項的發明,為了研制堿性蓄電池,他經歷了上萬次的失敗,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還有許多科學家為了科學實驗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用這些感人的事例教育學生熱愛科學,并樹立追求真理、知難而進的獻身精神。
【參考文獻】
[1]《有效的教學技能·初中歷史》 吉林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求知;導向;教育心得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中指出:“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領略技術世界的奧秘與神奇,關注技術的新發展,具有對待技術的積極態度?!睘榱素瀼剡@一理念,我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技術性質、結構、功能、原理?,F結合教學,談談我在教學中如何以求知為導向,激發學生探究的幾點做法。
一、以問題求知為導向,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著名學者源普爾說過: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發展知識,去實踐,去觀察。因此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問題情境,激勵學生求知,引導學生去探究、去思考、去發現技術的性質、原理。如,教學“技術的性質”時,我利用學生已有的手機,創設一個個問題情境:
問題1:為什么人人要配戴手機?手機為什么有如此魔力吸引著我們?
問題2:它在生活中提供了哪些便利?
問題3:手機作為現代科技產物,它有哪些技術性質?這些技術都是有益的嗎?它有哪些危害?
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探索手機的技術性質。通過熱烈的討論,學生最后達成共識:“任何高科技的產品都有它的兩面性,它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利用它有利的一面,盡量消除它的弊端?!痹谔接懯謾C的性質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情緒十分高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并且延續到課堂結束,許多學生仍不愿下課,好像回味著手機的無限樂趣。
二、以興趣求知為導向,激發學生探究情感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梢?,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因此,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來調動學生想學的求知欲和樂學的情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如,教學“技術與社會”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和“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發射成功的視頻,向學生展示我國載人航空航天的巨大成果,然后啟發學生:“你們想成為像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那樣優秀航天員,就必須掌握當今科學頂尖航天技術,航天技術有哪些呢?你想學嗎?”學生學習興趣十分高漲,觀看完視頻,初步了解了現代通訊技術、人類航天技術和我國航天技術的最新發展情況,還不時回味著想當航天員的樂趣。在此基礎上引入新課,學生興趣濃厚,紛紛投入到“技術與社會”這部分知識的探究中去,從而為課堂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學習情感。
三、以猜測求知為導向,激發學生探究潛能
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因此,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大膽放肆地猜測,在猜測中求知,好讓學生想象未來的科技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只有這樣,學生的探究潛能才能得到激發,才能得到有效釋放。如,在教學“技術發明與創新”時,我播放科學家研究實驗等視頻,讓學生體驗科學家對抽象技術進行反復實驗的艱辛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抽象技術的獲得與創造必須經過反復實驗才能成功。然后啟發學生猜測:“未來的汽車是怎樣的?如何改進技術使汽車更具有先進性和耐用性?”一語激起千重浪,許多學生積極猜想、踴躍發言。雖然有些猜測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但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設想的未來汽車將來都有可能成為現實??梢?,大膽猜測有利于發展學生探究潛能。
四、以想象求知為導向,激發學生探究靈感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币虼?,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的作用,讓學生的想象靈感得到噴發。如,教學“模型制作”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觀察“房模制作”這個載體,然后讓學生想象并設計未來的房子,有位學生當場出示用蘆葦的秸稈和牙簽制作精美的亭臺樓閣。
我贊賞學生創造的熱情:“你是新時代的木工祖師――魯班,未來的高樓大廈等著你去創造。來吧,請大家拿起筆來,當一回建筑工程師,設計出未來的高樓大廈吧!”許多學生紛紛動起筆來,開始設計未來的高樓大廈。課后學生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情不自禁地說:“學通用技術課程真有趣?。∥覀兿矚g通用技術課程。”試想,如果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學生能有如此喜悅嗎?能有如此喜歡通用技術課程嗎?
總之,在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探求技術的性質與原理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采取多種手段引導學生探究技術性質、結構、功能、原理,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同時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提高學生技術素養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顧建軍.理解與實踐通用技術新課程:與通用技術教師的對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關鍵詞:計算機 特點 趨勢 現實意義
一、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特點
計算機在發展過程中已經越來越小巧、反應快速以及貼近人們的生活。以前作為軍事以及教育、醫療等用途的計算機技術已經越來越被個人所掌握,計算機進入到個人生活的各個環節。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計算機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反過來激勵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而在總結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中,需要充分考慮到計算機本身具有的屬性,以及計算機帶來的現狀改變,綜上,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特點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多極化
隨著政治經濟的全球化,個人計算機已席卷全球,但由于計算機應用的不斷深入,對巨型機、大型機的需求也穩步增長,巨型、大型、小型、微型機各有自己的應用領域,形成了一種多極化的形勢。如巨型計算機主要應用于天文、氣象、地質、核反應、航天飛機和衛星軌道計算等尖端科學技術領域和國防事業領域,它標志一個國家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水平。目前運算速度為每秒幾百億次到上萬億次的巨型計算機已經投入運行,并正在研制更高速的巨型機。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呈現多極化。
(二)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化
智能化使計算機具有模擬人的感覺和思維過程的能力,使計算機成為智能計算機。這也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計算機要實現的目標。智能化的研究包括模式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定理自動證明、自動程序設計、專家系統、學習系統和智能機器人等。目前,已研制出多種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機器人。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了智能化
(三)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的網絡化
網絡化是計算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趨勢。從單機走向聯網是計算機應用發展的必然結果。所謂計算機網絡化,是指用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把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互聯起來,組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可以互相通信的網絡結構。網絡化的目的是使網絡中的軟件、硬件和數據等資源能被網絡上的用戶共享。目前,大到世界范圍的通信網,小到實驗室內部的局域網已經很普及,因特網(Internet)已經連接包括我國在內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由于計算機網絡實現了多種資源的共享和處理,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因而深受廣大用戶的歡迎,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所以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的網絡化
(四)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的多媒體化
多媒體計算機是當前計算機領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高新技術之一。多媒體計算機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大眾傳播技術,來綜合處理多種媒體信息的計算機。這些信息包括文本、視頻圖像、圖形、聲音、文字等。多媒體技術使多種信息建立了有機聯系,并集成為一個具有人機交互性的系統。多媒體計算機將真正改善人機界面,使計算機朝著人類接受和處理信息的最自然的方式發展。
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趨勢經歷了幾個階段和過程,從最開始的軍事用途已經遍布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深刻地影響到了社會進程,計算機在體積上、性能上等都得到了更大的發展,也更加貼近人們對于計算機的用戶需求。計算機的發展趨勢呈現出交互式、體驗式以及智能化的特征,計算機CPU的速度在加快,外觀設計也更加多樣化,運用領域更加廣發,逐步邁向第五代計算機的新紀元,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新時代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朝著技術方面發展的趨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和通訊技術融合。我們在過去20年中,在計算方面有分步式計算,智計算,無線通訊,遠程的、近程的很多多方面的發展,現在計算是建立在通技術和計算技術融合的基礎上。PC的功能正被開拓到更多的環境、多的設備之上。計算將無處不在,在一電腦上,在一個PDA上,在一個電視、臺家電或汽車上,任何地方都有計算,是計算的形式有所改變。智能家電將變成計算的一個很重要的平臺??梢袁F在有電源的地方就會有計算,沒有源的地方可能也會有計算,像我們現的錢包、書都會變成計算的方式。新的計算環境不僅僅是現在的電腦,也括手表、電話,包括各種能夠想象和想不到的方式。
(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朝著構架方面發展的趨勢
計算正在走向網格化,就是說計算本身是分布在一張網格上,像電網一樣無處不有,而且分布是有機的,這也是目前常說的網格計算。網格計算本身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更好地集成或者協同了部分資源,這個資源包括硬件的、軟件的、通訊的、網絡的以及信息的,可以
說在更高的層次、更多的層面上把信息更好地運用起來,使得這個過程變得更加優化。所說它可以把很多很多的信息孤島,或者分布的資源聯系起來,因為在Intemet上面,信息本身是一個一個的孤島,現在由于有了網格計算,可以把物理層、網頁、信息層都連接起來。當計算的功能或者整個內容、信息遍布到每一個角落的時候,怎樣營造一個安全、可信的環境就變得十分重要,因而最近提出的可信計算也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一個保障與前提??尚庞嬎慊蛘呖尚刨囉嬎惚旧硎且粋€生態環境,它是可用性、安全性、可信賴性、保密性、易用性的結合,包括硬件、軟件、不同的基礎設施;包括管理、機制運營的環境,也需要有很多很好的標準,產業的、政府的政策規劃也十分重要。
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現實意義
隨著大科學時代的到來及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國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不僅有利于全球經濟的發展,還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計算機已經成為當前這個時代的“運籌者”,因此,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參考文獻:
關鍵詞:航空概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7-0172-02
航空航天技術是表征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先進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力學、熱力學、計算機技術、材料學、自動控制理論、電子技術、噴氣推進技術及制造工藝等技術的綜合體現[1],是衡量一個國家國防實力,工業實力和科研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為了振興國家,促進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很多航空航天類的院校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相繼開設了公共選修課《航空航天概論》,受到在校大學生的一致認可,特別是“神舟號”系列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以后,航空航天知識受到更多學生的關注[2]。因此,開設公共選修課《航空航天概論》,普及航空航天的基礎知識,日益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航空概論》課程是我校(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針對航空特色面向全校開設的公共選修課程。本課程的開設目的有兩方面:一是使學生初步建立航空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二是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培養他們學航空、愛航空、投身于航空事業的興趣,使他們初步建立航空工程意識,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一、本課程的教學現狀
《航空概論》作為一門全校公選課,開設對象以低年級學生為主,選課的學生人數多,學生專業知識背景很復雜,層次參差不齊,而且這門課程涉及的學科也比較多,其中有些理論知識,例如空氣動力學、飛機發動機對很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理解,特別是人文社科類的學生,感覺課程內容枯燥、機械呆板,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講課費勁,學生厭學,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教學效果。
二、教學內容的優化
《航空概論》是一門關于航空方面知識介紹的基礎課程,基于課程的性質和目的考慮,教學內容應該通俗易懂,不能有太多專業性很強的詞匯,要注意擴寬知識面、保持內容的系統性,反映出科學前沿,同時還需要不斷加強趣味性與知識性,在實際當中要注意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比如有鳥類飛行可延伸到現在飛機,有放風箏延伸到飛行原理,進而講解飛機的構造原理,讓學生在感興趣的事例中汲取航空知識。這樣做即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又可以達到科學普及的目的。
三、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航空概論》是一門以基礎知識為主的課程,信息量大,且大多數內容以講述為主。為了避免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授課時,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作為授課教師,通過不斷的探索,總結經驗,請教有經驗的老教師,總結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互動、自主式教學方法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若要提高教學效率,就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為了讓學生更了解世界航空發展歷史,教學中可布置作業,讓學生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航空器的各種資料,包括航空器的圖片、型號、性能、發展概況等,然后上臺介紹給大家,通過收集、講解的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同時擴大知識面,增長更多課本之外的知識。
(二)啟發、聯想、討論式教學方法
在講述某些章節內容時,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和知識遷移的能力。例如,在講解伯努利定理時,由于公式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和記憶,如果直接向學生灌輸定理的內容和公式,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設定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定理的內容。具體授課過程:兩只手各拿一張紙,向紙中間吹氣,讓學生觀察。問題1:發生了什么現象,學生答兩張紙相吸了。問題2:兩張紙為什么會相吸,學生答兩張紙中間的壓強變小了。問題3:壓強代表的是空氣中的那種能量?學生答“勢能”。問題4:當壓強減小時,空氣中哪個參數變大了?學生回答“速度”。問題5:速度代表著空氣的哪種能量?學生回答“動能”。問題6:當速度增加時壓強為什么會減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相互討論,再進一步引導,勢能和動能的關系,以及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總結出伯努利定律的相關知識。通過這種問答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參加到課堂中,主動思考,積極討論,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對所學的知識記憶更加牢固。
四、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對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對于綜合性強、信息量大的航空概論,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去了解航空知識,顯得尤為重要[4]。因此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課程、慕課、課外實踐等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快捷、高效的學習環境,提高教學質量。
(一)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技術集聲音、圖片、視頻、動畫、文字于一體,有著文字信息無法比擬的優勢。很多的知識比如講解燃氣渦輪發動機的工作過程,如果僅僅依靠課本上的文字和教師的口述,學生很難形成直觀的印象,甚至費勁口舌,也無法讓學生真正的理解。而采用多媒體的形式,通過視頻和動畫把氣流在發動機各部件的工作過程進行完整的演示,可以非常直觀和形象的把信息表達出來[4],便于學生理解、加深印象,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網絡課程開設
我校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開通了網絡教學平臺,并為每個教師和學生設置了一個網絡賬號,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平臺,上傳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資料??梢栽诰W絡平臺建立:(1)飛機圖片庫。將國內外典型的軍用、民用飛機的形狀,特征、尺寸和功能建立檔案,通過對比學習,學生可以了解更多飛機知識。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加深理解所學知識,開闊眼界,拓寬思路。(2)飛機影片庫。把一些戰爭場面中飛機的飛行狀況和性能通過影片展現出來,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感受戰爭的殘酷性的同時更加意識到飛機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航空報國、為國爭光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5]。(3)老師可以將課程的重點難點上傳至網絡平臺,與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答疑解惑。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在線學習,方便快捷,提高學習效率。
(三)慕課
慕課,英文名MOC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意思為“大規模、開放性的在線課程”,由教師負責、很多學生參與,集講課視頻、作業、互動、測試相交織的網絡教學模式。將慕課翻轉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應用到《航空概論》的教學實踐中,課前學生學習在線課程,積累知識,為上課做準備。課中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進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包括成果展示)、評價(包括學生互評)等學習活動。一方面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外實踐活動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把動手能力強、學有余力的學生組織起來,成立航模隊,進行飛機模型的設計與制作。把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如空氣動力學、飛行原理與實踐動手相結合。現在,航模隊的學生不僅可以做出紙質、木質的飛機模型,還能做出可以遙控指揮的飛機模型。并且,通過自學學習遙控飛行器的技術,已經具備航模飛行表演的能力,個別學生還參加2016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廣州分會場上的飛行表演。通過課外實踐,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思考、維修飛機航模的基本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集體榮譽感的觀念。同時可以帶動更多同學參與到航空航天科普創新活動中,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發展學生的個人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增強了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結論
《航空概論》是一門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課程,且選課學生的背景專業存在很大差異,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難以滿足課程教學的需要,因此進行教學改進是現實教學發展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和教學改進,提高了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謝礎,賈玉紅.航空骯天技術概論[M].北京:北京航空骯天大學出版社,2005:9-1.
[2]王文虎,“航空航天技術概論”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科技咨詢,2007,(7):100.
[3]張秀琴,李濤,王守忠.高等學校選修課設置和教學現狀[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4,27(6):747-750.
21世紀被公認為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在農業可持續發展、能源開發、人類健康、生態平衡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生命科學成為科學大系統里最有競爭力的帶頭學科,引領著世界科技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世界主要國家都把發展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作為基本國策。21世紀世界各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爭奪和競爭,在這一歷史時期,高校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課程是新世紀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歷史的必然。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如果不懂得一點生物學的知識,成為所謂的“生物盲”,將無法適應以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為特征的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加強生命科學教育,普及生命科學知識,有利于個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健康觀念,提高環保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因此,在民航院校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對民航人才的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高等教育應該是在更高層次上的以整體素質教育為主,有一定專業方向的高層次整體素質教育?!渡茖W概論》是一門融合基礎知識與前沿進展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是當今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世界著名大學,如哈佛、劍橋和斯坦福等,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在全校開設類似生物學課程,1995年以來,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重點理工科大學也陸續把《生命科學概論》列為非生物類專業的限選或必修課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近年來也面向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導論》的公修課。隨著航空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生命科學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發揮航空器整個系統的效率,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生命科學技術開展航空人因工程研究,開展在航空環境下飛行員的行為及作業工效研究,弄清飛行員與航空器在航空飛行環境下的相互作用與相互關系,提出航空器飛行器的適人性設計要求、安全救生與防護措施、評價方法以及人員的選拔與訓練方法等,使人、航空器及其所處的飛行環境有機協調與配合,探討航空環境對航空人員健康的影響機制及對抗措施,為航空工程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這些將大大促進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在民航院校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增加了學生對生命科學知識的了解,尤其是對人體自身的了解,將有利于學生發展仿生的設計思路,落實“以人為本”的根本原則;有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將來更好地為民航服務。
二、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公選課的教學內容
中國民航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集管理學、經濟學和法學等學科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行業院校,在校學生均為非生物專業。學校利用航空醫學研究所的師資力量從2006年開始給全校本科生開設自然科學類公共選修課《生命科學概論》,深受學生歡迎,每學年選課人數達到800人。向非生物學專業學生開設《生命科學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定位于“基礎性、系統性、趣味性和學科交叉性”,從介紹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的物質基礎入門,衍射到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從細胞到細胞工程;從生物物質代謝深入到生物遺傳的本質———基因,從基因到基因工程,直至現代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從分子水平上闡述生物的奧秘;同時還從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類群上描述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通過科學性、趣味性、學科交叉性和貼近生活性的內容介紹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進展以及與我們人類自身生存和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使學生的生命科學素質得到提高。講授內容在注重系統性的基礎上包含了最新的科技前沿、最廣泛運用的生物學技術手段、最熱點的人類疾病、最新的交叉學科等等。我們密切關注科技最新動態,把其中反映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最新進展的內容及時移植到我們的教學中去。例如:在“遺傳”部分介紹癌癥、糖尿病、高血壓等現代慢性疾病在遺傳方面的研究近況;在“病毒”部分介紹SARS、H7N9等疾病的致病機理、防治途徑和治療方法;在“免疫系統”介紹艾滋病的基本知識及預防;在“環境”部分介紹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等。這些“時尚”新內容很受學生歡迎,讓學生了解生命科學,激發對生命科學的興趣。
三、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概論》公選課的教學方法
1.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生命科學概論》教學內容龐雜、信息量大、知識難點多。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直觀的東西更易于接受、理解和記憶。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圖文聲像并茂的組合方式講授課程,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不僅增加了課堂的教學信息量,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而且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方法的運用。另外,可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生物學相關影像資料,給學生更為直接的視覺感受。例如播放科教片《人類消失之后》,讓學生充分理解人類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開展課堂主題演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了解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展,我們組織開展了課堂專題演講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師初步確定當前生命科學重要前沿問題的題目,如生物芯片、基因工程、干細胞、生態與環境可持續發展、轉基因食品等,把學生按5~6人一組分組,每組確定一個主題,學生通過網絡和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小組討論寫成小論文,并做成幻燈片在班上交流演講。這樣增強了同學之間以及同學與老師的溝通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文獻檢索利用、團隊協作、論文寫作和口頭表達等綜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引入社會熱點問題,開展辯論賽,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生物高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舒適快樂,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困惑甚至危機。人們在開發利用生物技術時,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生物技術的誤用以及生物技術的非道德應用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這些與生命科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綜合性,學生對這些熱點問題的探討有利于增強他們的科學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以培養他們捕捉信息、分析事物的能力。首先,教師初步確定當前生命科學具有爭議性的熱點社會問題,如食品添加劑的利與弊、克隆人的利與弊、轉基因食品的利與弊、垃圾焚燒的利與弊、安樂死是否應該合法化等。學生通過分組每10個人一組,每2組自由選擇一個辯論主題作為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每個班級推舉一名主持人來主持辯論賽。通過辯論賽,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競爭、進取的意識,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和展現自我的平臺,并讓學生對科學研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大大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學生的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組成,其計算方式為:最終成績=平時成績(占30%)+期末開卷考試成績(占70%),其中平時成績的考核主要由課堂出勤(占10%)、課后作業(占10%)以及課堂小論文(占10%)三部分內容構成,期末考試成績采用撰寫課程論文和期末理論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這種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但評價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完成作業的質量,又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時多元化的考試方式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了學生的思想壓力,且避免了少數學生平時不學習,通過考前突擊準備獲得較高分數,導致課程成績不合理的情況發生。
四、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綜合研究
一、信息與計算科學技術的具體分析
(一)信息技術的內涵?,F代電子信息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對信息進行生成、傳輸、接受以及對多的信息進行高效處理。而對于在其中被處理的相關信息是通過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將信息理解為一種具有被傳導的數字或者數據,以嚴格的使用規章和其本身的準確性來影響現實中存在的不穩定和突發性。信息是通過電子數據有規律地運動而產生和傳導消息的,而這種消息能夠作用于人類的主觀世界,并長期存在于人類所生活的自然與社會之中,是人類社會從遠古時代能夠發展到當今文明社會的重要推動力。
(二)信息概念的釋義。從哲學上講,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與方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上世紀末出現的廣義信息論,認為信息是直接或間接描述客觀世界的,并把信息作為與物質并列的范疇納入哲學體系。從科學上講,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只是信息的外殼,信息則是消息的內核;信息不同于信號,信號是信息的載體,信息則是信號所載荷的內容。
(三)信息與計算科學的本質。信息與計算科學是由信息技術和計算技術兩個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學科融合而成。信息學科主要研究四個方面: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而計算科學則側重研究數值計算方法的設計、分析和有關理論基礎與軟件實現問題。
二、信息與計算機課學技術的綜合研究
(一)信息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的展望。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關系可以說是密不可分的,計算機技術是信息技術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量,信息科技發展又是計算機技術進步的動力源泉。兩者的發展是經過了長時間的實踐考驗和真理研究的,對人類社會、經濟、科技等等各個領域都存在極為重要的意義。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人類對其的利用已經不滿足于現如今的狀況,對現在利用效果的改進和利用領域的擴張,成為了信息科技與計算機科技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不遠的將來,信息技術很能會被用于農業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全球通信設備資源一體化、自然災害提前預警和航天航空技術的拓展,甚至在有人類定居地他星球時,其與地球人類的超遠程通信等等。同時,在居家生活中,也能夠很大程度地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來實現家庭設施人性化、電子管家智能化等等領域的發展。結合實際中計算機科技發展的情況,朝著偉看來發展的愿景和期望前行,并致力以科學合理的方式達成目標,是對信息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的最終目的。
(二)信息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的實施。除了研究信息的性質,研究機器、生物和人類關于各種信息的獲取、變換、傳輸、處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規律外,還關注于設計和研制各種信息機器和控制設備,實現操作自動化,以便盡可能地把人腦從自然力的束縛下解放出來,提高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信息與計算科學是集計算機、信息、經濟管理為一體的復合型學科。狹義信息學度量的是隨機不確定性,屬于概率信息或統計信息。還有非概率信息,如偶發信息、模糊信息等。信息的實質是物質的一種屬性。但必須把信息與一般的物質屬性區分開來,才能把握信息的特殊本質。
(三)信息與計算科學的關聯性分析。信息科學與數學有著本質的內在聯系,以數學的思維方式和數學的方法論為基礎來研究信息科學,有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優勢。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的信息科學人才,對信息科學在下一世紀的發展,對推動數學與社會經濟結合,推動數學為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作用,有著重要意義。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計算機科學經常交織在一起,研究內容和應用領域有不少交叉。
(四)信息與計算機技術研究的發展問題。如今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和信息工程技術在不斷創新,同時也在推動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現實生活正在受益于計算機網絡與電子信息工程的建立和發展,了解并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是必然的。但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電子信息工程中存在的網絡安全問題也隨之出現,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關注。同時也影響著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在不同方面存在著各種安全問題,這將對社會各領域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極重大的不良影響。這種來之網絡的不安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來自于網絡傳輸線路的,也有的是來自于信息系統漏洞的。層出不窮的黑客利用各種手段對某些電子信息工程中的漏洞進行攻擊。這種攻擊的危害性是極大的,它不僅僅對一個用戶產生危害,還可能通過電子計算機的信息傳遞對真個信息工程網絡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對于預防甚至杜絕這種危害的發生,是應該做好長期準備的。
三、信息與計算科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電子計算機科學及電子信息技術,是引領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的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尤其是對于21世紀這個對計算機的應用極為廣泛的時候,根據社會經濟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現狀來看,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到了一個空前迫切的時段。信息技術不僅僅帶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更是為社會生產力的前進起到了推進作用。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新的增長點。對促進國際、國內各方面的交流起關鍵作用,它被公認為是21世紀的支柱產業。國家正在建設的網絡信息系統、政府上網工程、各企事業單位的信息系統和正在籌建的農業信息高速公路。
結束語
在經過了信息與計算機技術的綜合研究之后,可以清晰地感覺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在高科技領域得到應用的同時,也逐漸普及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了每個人身邊。人們的現實生活正在受益于計算機網絡與電子信息工程的建立和發展。但是真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電子信息工程并不是淺顯易懂的。想要更好地應用計算機網絡來實現對工作的支持和幫助,就必須適當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運用機制和作用,這也對我國甚至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