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6: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平臺經濟稅收征管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稅收征管智能化;稅收負擔;減稅降費;稅務智能
近年來,減稅降費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2019年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這顯示了減稅降費政策初具成效。但與此同時,這也是首次扭轉了我國常年持續的稅收超經濟增長的局面。由于減稅降費政策的目的在于結構性地減輕企業稅收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因此在這個背景下,重新討論稅收超經濟增長的原因具有現實意義。稅收從根本上決定于經濟,但現實中稅收直接決定于稅收征管模式,而我國稅收征管模式長期實行“以計劃任務為中心”的模式(馮海波,2009),即稅務機關以計劃的稅收數額為目標開展征管活動,這使得稅收受到稅收征管水平較大的影響。學術界對于宏觀政策和稅收征管模式如何影響企業稅收負擔也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代表的觀點認為稅收計劃的制定,會傳導征管壓力,進而影響企業稅收負擔(薛偉等,2020)。現有研究文獻從稅收征管機制層面解釋了如何實現從宏觀到微觀的跨越,但較少文獻從稅收征管的執行層面來進行討論。本文在現有研究基礎上,界定稅收征管智能化的基本內涵,分析稅收征管智能化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為進一步推進稅收征管智能化發展提高稅收征管效率、推進減稅降費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一、稅收征管智能化與稅務智能
稅收征管智能化往往會被等同于人工智能在稅收征管的應用來理解,但這兩者存在區別與聯系。人工智能最早被構思設計應用于商業智能,其具備數據讀取與分析、紅色報警、報表展示等功能,進而在稅收征管領域得到應用。智能是從大數據中獲取有用信息、發現模式及其變化的能力。而稅務智能是基于稅收學、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和理論模型,利用數據倉庫、OLAP分析、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大量的涉稅數據進行推理、歸納和演繹分析,深度挖掘有效信息、總結潛在規律和經驗,從而幫助稅務部門進行稅收征收管理、制定稅收政策和決策的程序系統。稅收征管智能化則是指借助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在對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使得包括稅收分析、納稅服務、風險管理、稅務稽查等在內的稅收征管全流程逐步實現電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稅收征管智能化與稅務智能的共同之處在于依托以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計算機技術,實現稅務機關的征管效率的提升、納稅人納稅遵從度的提高。但兩者之間的差別主要在于稅收征管智能化側重于過程,而稅務智能更側重于結果。隨著稅務機關的征管水平逐步提高,最終實現稅務智能的普遍應用。
二、稅收征管智能化的發展歷程
具體來說,稅收征管智能化是分階段發展和推進的,可以劃分為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在稅收征管智能化的初級階段,主要任務是實現申報納稅和涉稅信息、資料、數據的無紙化和電子化,稅務機關可以全面搜集、記錄、儲存、查閱涉稅數據,為進一步的分析積累大數據。在大數據作為開展稅收征管的基礎后,稅務機關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針對具體實際業務設計供稅務機關和納稅人使用的操作平臺,將大量的重復性、低風險、程序化程度高的工作在平臺上完成,逐步實現辦理業務的自動化、后臺化、高效化。同時,在稅收征管智能化的中級階段,稅務機關會有意識地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比如在稅收風險管理時,稅務機關會根據實際工作經驗構建風險指標體系,以風險指標體系為主導,計算機隨機選取為輔助,開展重點稅務稽查的選案環節。進入稅收征管智能化的高級階段的前提條件是人工智能等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專業人工智能已經普及應用。稅務智能會深度挖掘納稅人的涉稅信息背后的行為模式和偏好,針對不同納稅人提供個性化的納稅服務。另外,稅務智能會參與到稅源管理工作和決策中,利用大數據分析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重點地區的稅收增長和經濟運行狀況,對稅收征管做出預測、規劃、判斷和輔助決策。在稅收征管智能化的高級階段,區塊鏈技術也得到充分應用,首先會實現政府機關內部的數據共享,稅務智能可以從第三方獲取數據進行分析和驗證,比如納稅人在辦理出口退稅時,稅務智能可以自動調取、比對海關部門的報關數據,再次驗證納稅人出口退稅資料的真實性,進而防止出現海關無報關記錄,而稅務機關進行退稅的情況。稅收征管智能化的三個階段按照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可以進行重新劃分,初級階段的智能化程度較低,中級階段的智能化程度有所提高,高級階段的智能化程度達到較高水平。因此,稅收征管智能化又可以劃分為低智能化階段、半智能化階段和高智能化階段。
三、稅收征管智能化影響企業稅收負擔的理論分析
稅務機關稅收征管面臨主要的問題是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稅務機關作為征稅一方,依法征稅時享有要求納稅人提交準確納稅資料的權利,而納稅人須要依法履行納稅申報的義務。但現實中,納稅人出于降低自身經營成本的考慮,往往不會將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和利潤告知稅務機關,甚至通過多列支出、少列收入、虛假申報等方法,作出偷逃稅等違法行為。而稅務機關由于自身技術條件以及執法隊伍規模的限制,無法對眾多的納稅人逐一進行檢查,在實地檢查時,也出現了傳統稅務檢查方法落后、不能對納稅人納稅申報資料的真實性進行獨立驗證等情況。稅收征管智能化可以實現在事前對納稅人經營活動進行監管,在事中對納稅人申報資料的真實性進行驗證,在事后對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和風險進行評估管理,這將大大改善征納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稅收征管智能化改善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后,由于企業無法繼續隱瞞收入或者轉移利潤,企業實際承擔的稅收負擔將有所提高,同時稅務機關征收的稅收收入也將有所提高,且提高的幅度隨著稅收征管智能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稅收負擔按照承擔稅負的主體和范圍的差異,可以劃分為宏觀稅收負擔和微觀稅收負擔。宏觀稅收負擔是一國(地區)稅收收入與國內(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而微觀稅收負擔是某個企業的稅收負擔與經營收入(或銷售收入)的比值。由于企業是納稅人的主體,所以宏觀稅收負擔也可以通過將微觀稅收負擔與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進行加權平均得到。由于稅收征管智能化的提高將影響所有企業的微觀稅收負擔,而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波動較小,因此宏觀稅收負擔也會受到稅收征管智能化的影響。由于名義稅率短期內不會變動、長期內不會大幅變動,因此稅收與經濟之間會保持一個基本固定的比例,進行同步增長。但現實中,早期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時,因為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導致無法征收到企業實際應該負擔的稅收,往往企業實際繳納的稅收少于實際應該負擔的稅收,這形成了早一期與晚一期之間的一個“缺口”。而這個“缺口”會因為稅收征管智能化的逐漸提高而逐步縮小,在這個逐步縮小過程中,稅收征管智能化會給稅收帶來了一個額外增長。這也就可以很好地解釋了常年來稅收超經濟增長的現象。圖2反映了我國2004~2018年稅收收入與GDP的整體變動情況。從圖1中可知,各省平均稅收收入增速常年高于各省平均GDP增速,但在2009年、2015年和2016年這三個年份稅收收入增長率低于GDP增長率。前者是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實體經濟受到沖擊,大量企業營業收入與利潤下滑,稅收收入明顯減少;而后者則是在2015年《預算法》出臺后,稅務機關逐步開始放棄以稅收計劃為中心的征管模式,而是逐步加強稅收征管的智能化建設,因此當年的稅收收入有所調整,進而影響稅收收入增速。
【關鍵詞】稅收征管 大集中 信息化
廣東地稅在1997年就開始了稅收征管信息化的嘗試,至2002年6月底,已將統一征管軟件推廣到全?。ǔ龔V州、深圳外)20個地級市的基層稅所,而隨后“大集中”工程的建設又標志著廣東省地稅征管信息化進程開始了新的歷程,廣東地稅邁入稅收征管系統全省大集中的嶄新階段。要了解廣東地稅征管信息化過程,分析“大集中”工程的建設過程顯得尤為重要。
一、“大集中”建設的背景
廣東省原來的地稅征管信息系統除廣州和深圳兩個不同的模式外,其余20個市還有“前十個市”模式和“后十個市”模式之分。這四種模式當時已達到國內的先進水平,但對向經濟強省、稅收強省目標前進的廣東來說,停留在這四種模式并存的水平上還遠遠不夠。因為系統的多樣化,使全省征管業務流程各自為政,工作效率無法進一步提高;其次,數據分散,形成信息孤島,稅收“晴雨表”和“杠桿”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再者,因不能對各地數據的采集、匯總實施有效監控,數據在各市落地后的真實性、完整性沒保障,不利于稅收征管隊伍的廉政建設。
從技術上看,“后十個市”的物理大集中模式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模式。但二層架構的模式,當客戶端達到一定數量之后,將會產生訪問數據庫的“瓶頸問題”。
為克服上述弊端,促進征管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高征管效率和征管質量,廣東地稅人員決定走一條完全“大集中”之路,將全省的稅收征管系統統一化,達到征管系統省級集中的程度。
二、“大集中”工程的建設
所謂“大集中”工程,即“廣東省全省集中式地方稅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程”的簡稱。它定位在統一、規范稅收業務流程的基礎上,把南海稅務信息處理中心作為全省地稅系統的信息化基地,應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建成全省地稅主要征管業務數據集中處理和存儲,嚴密監控,安全穩定的新一代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和稅收分析決策支持系統。
廣東地稅以中軟為開發商,ibm為總監顧問,從2001年底開始立項建設“大集中”工程。通過10個月的論證規劃設計、10個月的征管軟件開發、10個月的南海信息中心生產環境建設,于2004年先后在廣州、佛山成功試運行,并于2005年在全省全面上線。
三、“大集中”工程運行現狀
廣東地稅依托“大集中”信息系統的先進技術平臺,在全系統大力推進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規范稅收執法,強化稅源特別是重點稅源控管,提高了稅收征管質量和水平。
1.在大集中平臺上,稅收業務基本統一,稅款入庫實時監控,全省管理執法行為更加規范。
2.報表信息分類管理,決策支持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強。
3.服務項目正不斷拓展,稅收服務水平也進一步提高。
4.更重要的是,大集中平臺的建成,開辟了數據管稅的新時代,為全省地稅工作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集中平臺的管理和促收效應,使廣東地稅在人手增長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完成了數倍于以前的工作量,確保了地稅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2007年廣東省地稅系統累計完成各項收入2877.15億元,增收571.67億元,增長24.8%。
四、“大集中”工程的貢獻
“大集中”的上線,為廣東地稅的征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1.征管業務的規范化和工作流程的統一
“大集中”后全省用“一套軟件”,推動了各地征管業務的規范與統一,結束了地方各個稅收征管系統各自為政的局面。統一稅收征管流程,簡化工作,也為納稅人跨區市納稅提供了更多便利,提高納稅服務水平。
2.保證稅收數據的真實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實施大集中后,各地市發生的每一筆業務數據,都實時通過網絡傳輸到大集中主機上,存儲在大集中系統中。這種方式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實現對全省每一筆稅款申報及入庫情況進行實時監控,避免人為操縱和篡改數據,有利于稅務隊伍的廉政建設。同時,稅收作為經濟“晴雨表”的作用也能得到充分發揮。
3.使各地市的信息化手段達到同一水平
各地市共享一個大集中平臺,使大家的信息化應用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大大縮小了發達地區與邊遠山區的“數字鴻溝”。大集中平臺使珠三角的中心城市與粵北及粵東西兩翼地市的稅收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趨同,為真正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4.實現資源的全省共享,節省投資
全省共享一套主機系統,一個數據庫,有效避免了各地硬件的重復投資和軟件的重復開發,甚至各地市不必再建機房,大大減輕了各地的運維費用。這正是“大集中”成為改革趨勢的重要原因。
5.強化廣東地稅信息化建設的領先地位
“大集中”工程的建設,進一步確立了廣東稅收信息化建設在國內的領先地位,成為廣東地稅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國家稅務總局還在廣東南海信息處理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國家稅務總局數據中心(南海),并將省級集中正式作為金稅三期建設的基本模式,向全國地稅系統正式推薦使用該征管軟件。
“大集中”工程的建設,先后完成了稅收管理員平臺、稅收分析系統、執法責任考核系統、社保費征收模塊、多渠道辦稅系統、統一信息門戶網站、財務集中管理系統等開發、試點和推廣任務,為落實新征管模式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工作平臺,開創了以數據管稅為主要特征的稅收征管新格局,使廣東地稅征管信息化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南方日報.東地稅局將建“大集中”稅收管理信息系統.news.chinabyte.com/432/1603932.shtml.
[2]吳昇文.快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全面開創廣東地方稅收工作新局面——在全省地稅系統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3]汕頭市地方稅務局.東地稅“大集中”新一代征收管理信息系統知識介紹.
[4]榮華,謝波峰,張琳.識“大集中”.中國計算機用戶,2003,7,28(27).
[5]方日報.東國稅信息化建設實現歷史性大跨越.南方日報,2003-01-15.
[6]王飛,蔡建勛.稅服務理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7]賈敬全.析稅收征管機制的改革與創新.稅務研究,2008,(3):78-79.
[8]鄭興俊.關于稅收信息化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福建稅務,2003,(11).
[9]蔣靜,馬金紅,張娜.淺談稅收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天津經濟,2007,(8).
關鍵詞:電商;稅收;對策;征管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0-000-01
一、電子商務概述
電子商務定義很多,從企業的角度就是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在互聯網上進行的所有商務活動,電子商務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商務活動,與傳統商務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利用了現代通訊技術,因而具有下述特點:1.無國界、無地域性。2.虛擬性、隱蔽性。3.電子化、數字化.因為電子商務的這些特點,稅收一直成為稅收部門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
二、電子商務對稅收征管影響
(一)電子商務對我國稅收征管的影響
1.納稅主體不明確。交易雙方以域名、服務器、會員賬號在互聯網上進行談判、交易、售后等,消費者、制造商、提供商可以隱匿其IP,也可以利用他人身份進行注冊,造成不好影響就消失網絡中,這就使得納稅主體變得模糊化、復雜化和國際化。
2.征稅對象不明確。在互聯網這個平臺上,許多“有形” “無形”商品發生形態變化,模糊了商品、勞務和特許權的界限,進而難以確定應適用的稅種和稅率。
3.納稅地點難保證。電子商務的虛擬性和全球性特點讓網絡企業可以輕松在世界各個角落從事商務活動,使納稅地點流動性大大增強,導致稅務部門工作人員難以確定納稅行為發生地,從而無法及時準確實施稅收政策。
4.納稅期限難確定?!半[蔽性”使稅法按交付方式執行失去了意義,不論是按收入的時間還是發貨的時間征稅,都會因時間的不準確性而難以操作。
5.納稅環節難定奪。電子商務使商品交易環節減少,貿易商品由生產者手中直接到達消費者,導致納稅環節減少,弱化了傳統稅收扣繳制度。
(二)電子商務對我國國際稅收的影響
1.國際稅收歸屬權沖突加劇
稅收歸屬權是指一國政府對一定范圍的人或對象征稅的權利,其實質是一國政府在征稅方的。有實行 “屬人原則”的,有實行 “屬地原則”的,很少有國家只采用一種方式來行使稅收,往往是以一種為主,一種為輔。
2.國際避稅現象加劇
國際避稅指納稅人利用兩國或多國的稅法政策和國家間的稅收差別、漏洞、缺陷,規避納稅義務的行為。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稅收征管對策
(一)我國稅收征管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稅收中性原則
電子商務稅收應與傳統商業保持一致。世界范圍內,遵循稅收中性原則,已經是對電子商務征稅的基本認知。我國也應該采用和遵循這一原則。
2.稅收公平原則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貿易方式,但它并沒有改變商品買賣的本質,它和傳統商業貿易活動應該適用相同的稅法,承擔相同的稅收責任。
3.稅收效率原則
電子商務稅收政策應以我國現有的互聯網技術和稅收水平為前提,確保稅收能被及時準確執行,保證稅務部門征管和稽查,力求將納稅人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偷稅與避稅降到最低限度,這樣才能提高稅收效率。
4.財政收入原則
國家經濟需要稅收財政的大力支持。一國稅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必須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保證國家發展各方面經濟支出的需要。
5.維護國家原則
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不能照搬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而應在借鑒其他國家成功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國情,確定適合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
(二)加強電子商務環境下稅收征管政策
1.明確電子商務環境下稅收的征管措施
①明確對電子商務征稅的必然。從本國國內看,國家發展需要稅收資金,不能為了響應電子商務發展而放任稅收征管權;從國際看,是保護國家稅收和國家稅收利益的需要。
②完善現行稅法和相關法律。以相關法律為依托,在鼓勵發展新技術的同時,制定稅收法規,明確網絡平臺交易的性質、征稅對象,構建電子商務稅收法律支撐平臺。
③常設機構的認定?!俺TO機構”原則是以納稅人與來源國之間的實際聯系來確定征稅依據的,企業網站的物理依托是服務器,服務器是硬件,是有形的,相對固定的,就構成了“固定的營業場所”,從而完全具備了構成常設機構的物理條件。該服務器應被看成是常設機構,對它取得的營業利潤征收所得稅,但只通過服務器進行輔活動(如廣告宣傳、信息等)的除外。
④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網絡交易稅務登記和申報制度。稅務部門應對納稅人的有關資料嚴格審核,并為納稅人材料保密,各級稅務機關應與銀行、認證機構、網絡技術部門定期信息交流,保證稅務信息準確。
⑤電子商務專用發票普及,建立稅收監管體系。每次網絡交易后,必須開具網絡專用發票,并將發票以電子形式發往銀行進行結算。同時,納稅人在各大銀行建立的所有電子賬戶必須在稅務部門進行登記,按統一規則編制稅號信息,以便稅收征管順利進行。
⑥建立稅務電子政務系統。稅務部門的各項工作搬到網上,實現網上辦公、征管、稽查、服務、專用發票認證等。讓稅務部門的站點變成為民服務的窗口。
2.構建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新模式
根據上述問題分析和所提出的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建議和措施,國家信息產業部應該牽頭與稅務、工商、銀行、公安等部門聯合,建立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體系,規范網上交易規則,監控電子商務交易的全過程。
3.加強國際間稅收征管與協作
①對國際稅收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增強在網絡交易條件下可適用性。在網絡交易環境下,根據網絡交易的特點,對稅收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增加、刪減和完善,達到協調一致的目的。
電子商務作為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根據《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8萬億,增長48.7%,其中典型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全年繳納稅金總額約109億元,而京東繳納稅金總額超過46億元。根據估算,如果美國2012年不征收電子商務交易稅,那么全美各州將放棄共計230億美元的稅收;從2013年開始,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已經超過十萬億,如果按營業稅率(5%)或增值稅率(3%)征稅,將為國家和地方政府創造上千億的稅收。這些數字表明我國電子商務規模相對于傳統商務而言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程度,相應的稅收征管也顯得尤為重要。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熱點。Jones等(2002)指出電子商務的虛擬性以及傳統稅收方式的不適應性,其征稅問題引發了各方爭議,各國希望在不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提下保證正常的財政收入。而后針對具體的電子商務征稅管理,Borkowski(2003)實證研究了轉移定價與電子商務征稅的關鍵環節;James等(2004)分析了電子商務消費稅征管方法;Murphy(2012)認為電子單證系統可以自動傳遞發票,在移動設備上就能處理發票信息,為電子商務稅收發票信息帶來較高的透明度。閻坤等(2001)指出電子商務的無國界性使得稅收征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際協調與合作,而中國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參與國際交流。李智敏等(2009)分析了電子商務對我國稅收帶來的沖擊,從而提出了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方案。楊怡(2011)回顧了國內外關于電子商務是否應該征稅及怎樣開展征稅的研究結果,總結了主張免稅、開征新稅種和納入現有稅收制度等主要觀點。王鳳飛(2012)認為電子商務給傳統稅收征管體制、稅收原則、稅收要素等帶來了挑戰,可從信息不對稱理論、宏觀層面、微觀層面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李建英(2014)等分析了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原則,構建了以“資金流”控制為主的稅收征管模式,并完善了相應的實施保障體系。謝波峰(2014)從適用性、消費課稅轉型、利于經濟和商業發展、稅收優惠等角度提出了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建議。劉錚(2014)認為有必要借鑒國際經驗,深化稅收政策改革,構建科學、合理的電子商務稅收平臺?,F有研究使各界認識到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特殊性和艱巨性,應該補充和完善傳統稅收政策。但由于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還涉及技術手段以及消費者觀念等,需要利用全數字化的電子發票對電子商務開展稅收征管,深入分析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參與主體和具體流程,創新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機制。2012年11月,國家發改委批準重慶、南京、杭州、深圳、青島等五個城市成為開展電子發票的首批試點城市,展開對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政策的探索和研究。本文總結了重慶市試點項目組的相關研究成果,借鑒了境外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經驗,進而以電子發票為征管工具構建了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架構,設計了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機制,并提出了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對策建議。
二、境外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經驗借鑒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其開放性和流動性給世界各國(地區)稅收帶來了沖擊和挑戰,電子商務造成的稅收流失也越發嚴重。無論發達國家(地區)還是發展中國家(地區),都基于本國(地區)經濟利益的考量,對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持有各自的觀點和立場,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進行了相應的征稅實踐,形成了如下經驗。
1.確立電子商務征稅稅制
一是世界各國普遍認同稅收中性原則,充分肯定了對電子商務征稅的觀點。絕大多數國家規定了商品銷售和勞務收入等征稅范圍,包括軟件、音像制品、游戲等在線數字產品(除美國外)。例如,美國大多數州及許多城市的政府向電子商務消費者征收地方銷售稅;印度于1999年規定,對在境外使用計算機系統而由印度公司向美國公司支付的款項,均視為來源于印度的特許權使用費,在印度征收預提所得稅(武漢市國際稅收研究會課題組,2015)。二是世界各國將電子商務稅收納入現行課稅范圍,并未開征諸如“現金流量稅”“比特稅”等新稅。歐盟于1998年發表了《關于保護增值稅收入和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報告,決定對成員國居民網購商品或勞務的行為一律按20%的稅率征收增值稅;又于2003年規定非歐盟居民企業,不管是向歐盟企業提供電子商務,還是向歐盟個人消費者提供電子商務,都要繳納增值稅。歐盟主要是拓展了增值稅制,平衡了歐盟居民企業與非歐盟居民企業之間的稅收負擔。
2.建立電子發票制度
電子發票在電子商務征稅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歐盟、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地區都在應用電子發票,為了進一步擴大其實施范圍,各國(地區)稅務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電子發票的推廣使用。2004年1月1日,歐盟《電子發票指導綱要》正式生效實施,建立起了適用于歐盟內部市場的統一發票開具平臺,極大促進了發票從紙質向電子化過渡。新加坡的電子發票工程在2006年啟動試點,2008年開始向經營者全面推廣應用電子發票系統,并于當年11月實現全面覆蓋。中國臺灣地區采取“自愿試點、分步推進、政府配合社會”發展電子發票,以社會力量為主建設的加值服務中心;經稅務機關核準,采取對外租賃的方式提供電子發票服務,并收取相應費用;納稅人利用加值服務中心可以獲得發票匯集、分析利用等加值服務。
3.選擇合理的征稅方式
傳統紙質發票征稅的關鍵環節是工商登記和稅務登記,主要涉及發票申領、開具、接收、查驗、抽獎、兌獎、歸集、核銷入賬等業務流程,由于部分稅收征管的特殊性,又出現了代扣代繳和委托代征等方式。針對電子商務稅收的特殊性,境外大多采取代扣代繳方式,在交易支付環節進行稅款的征收。例如,美國規定電子商務企業向消費者收取消費稅,然后由電子商務企業所在州的州政府向電子商務企業征收地方銷售稅;但當電子商務企業與消費者位于不同州的時候,要求電子商務稅收由消費者所在州征收,電子商務企業有代收代繳該稅的義務。歐盟成員國開發了一款集電子商務和自動扣稅于一體的軟件,自動分離購物款和稅款,將購物款劃到公司賬戶,稅款劃到稅務部門。
4.制定電子商務稅收優惠政策
電子商務能夠促進消費、增加就業、鼓勵小眾創業和大眾創新、降低流通成本、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經濟發展,最終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因而,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出臺一些保護和扶持政策。例如,美國為了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多次延緩對在線數字產品進行征稅;歐盟對電子商務企業年銷售額在10萬歐元以下的非歐盟公司免征增值稅;日本給予年收益低于100萬日元的網店免稅優惠政策。
三、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機制設計
1.電子商務稅收的電子發票征管架構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2011年7月的《中國電子發票藍皮書》認為電子發票是指交易主體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由稅務機關賦碼,通過稅務機關電子發票管理系統或其他電子方式開具、傳輸和接收并反映收付款的電子憑證。項目組認為,電子發票是發票的新型電子載體,由稅務機關進行電子賦碼和電子簽名,并統一發放使用,通過網絡加密存儲、開具和傳輸,能真實反映一切單位和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勞務或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的活動,可作為財務收支的法定憑證和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以及審計機關、稅務機關執法檢查的重要依據。電子發票具有合法性、真實性、統一性、全程無紙化、可追溯性、不可抵賴性等特征,天生吻合了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項目組采用電子發票對電子商務進行稅收征管,主要以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臺為中心(具體架構如圖1所示),前端連接電子商務平臺,延伸至電子商務企業(B店和C店)以及消費者;后端連接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平臺、會計系統、金稅三期系統以及金庫系統,并與認證中心相連。
2.電子商務的納稅主體類型
按照電子商務交易模式類型,納稅主體主要分為B2B經營者、B2G經營者、B2C經營者、C2C經營者等,本文主要對B2C經營者、C2C經營者等納稅主體予以說明。一方面,B2C經營者是在電子商務平臺注冊的企業或公司,一般需要進行工商注冊和稅務登記。這類交易的過程可追溯,納稅證據便于收集,交易量大,單筆交易額較低,但是由于C方客戶群數量巨大,所以累計交易額不容忽視。另一方面,C2C經營者是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虛擬注冊的個人,少部分已經進行工商注冊和稅務登記,大部分是沒有進行工商注冊和稅務登記的。雖然其交易的規模較小,交易金額較低,但是交易頻繁,累計交易額仍不容忽視。
3.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主要流程
利用電子發票對電子商務征稅的業務流程涉及發票申領、開具、接收、查驗、抽獎、兌獎、歸集、核銷入賬等環節。在征管架構圖中,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臺要求納稅人進行虛擬注冊或臨時登記,能夠為受票人提供發票查驗、核銷、入賬等功能,為消費者、稅務、工商、海關、銀行等部門提供聯網查詢發票信息的功能,滿足受票人驗證發票信息真實性需求,支持多樣化的查詢渠道接入,減少虛假發票、大頭小尾票等情況的發生。此外,還能提供財務軟件將電子發票轉換為電子憑證的通用接口,方便消費者獲取發票后簡單、快捷、安全的進行入賬報銷??傊摷軜嬁梢詮娜珨底只嵌燃涌彀l票的流通,消滅紙質發票,降低交易成本;同時,采用統一的數據標準,使用PKI技術簽名和加密,從而保證電子商務交易和稅收征管各方的信息流、商流、資金流能夠無障礙地交換和應用。
4.電子商務稅收的委托代征方式
項目組認為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作為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臺的資金結算子平臺,利用銀行或第三支付機構對電子商務納稅主體的應納稅款進行委托代征,更能適應當前電子商務稅收的客觀現實。具體方式為稅務機關與銀行簽訂委托代征書,將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作為稅收的委托代征人,監控與管理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企業與消費者等三方的交易資金信息,將支付體系作為稽查、追蹤和監控交易行為的手段,把握整個稅收的關鍵和核心環節。該委托代征方式還可以通過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整合電子商務企業的基本信息和資金流信息,可以擺脫交易分散化困境,簡化稅收征稅流程,有效分配各級財政收入,解決目前電子商務稅收流失和高成本問題。
四、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對策建議
以上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機制取得了良好的試點成效。如“豬八戒網”的交易采用傳統發票和電子發票并存的辦法,每月開具3000~5000張發票,從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共開具電子發票3381張,其中自開電子發票1886張,代開電子發票1495張;同時,珠海魅族手機從2014年11月24日至2015年2月5日開展電子商務,共開具電子發票98107張,開票總額約1.48億元。結合試點情況與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提出如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對策建議。
1.完善電子商務稅收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
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和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趨勢,盡快形成電子商務稅收法律制度體系,填補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法律制度空白。一是制定專門的電子商務稅收征管辦法。這些稅收征管辦法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稅收征收管理辦法》《電子發票管理辦法》等,明確電子商務的納稅主體、稅務登記、課稅對象、稅種、納稅流程、征管機構、稅務檢查、法律責任等系列問題。二是補充和完善其他法律制度。深入分析電子商務應用電子發票的業務處理流程,結合網上開店的實際交易環節,修改完善《稅收征管法》《發票管理辦法》《電子簽名法》等現行法律制度與電子商務征稅不相適應的地方,在電子簽名、會計賬簿、發票管理等方面做出相應調整。三是修訂增值稅法和營業稅法??梢詫㈦娮由虅占{入此次增值稅的擴圍之內,對通過網絡進行交易的所有產品(包括有形產品和數字產品)統一征收增值稅,以解決直接電子商務課稅對象性質模糊的難題。
2.建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信息平臺
基于電子商務的虛擬性和無紙化,需要構建綜合稅收征管信息平臺,以電子發票打通征稅流程。一是建立電子商務納稅主體認證中心。為確定電子商務交易的雙方,以便確定納稅人,建議由國家信息產業部牽頭,稅務、銀行、工商、公安等部門聯合建立納稅主體認證中心,通過一定的技術方案和加密技術確定唯一身份識別碼,編制納稅號,為每個納稅主體實行數字身份認證。二是推廣實施電子發票。由于電子商務交易及相關服務行為依托電子發票,稅務機關應大力推廣使用電子發票,每一筆電子商務交易在進行網上支付時自動生成電子發票,建立一個“生產商—零售商—客戶—第三方服務機構”之間能夠共同支持和使用的電子發票規則和技術平臺。
3.出臺電子商務稅收優惠政策
以培育電子商務在全球的核心競爭力和發揮拉動內需、解決就業的重要民生作用為導向,制定有針對性的電子商務稅收優惠政策,促進電子商務產業持續快速發展。首先,制定針對電子商務稅收委托代征的手續費制度,研究科學合理的委托代征/代開傭金比例,以便提高委托代征人的積極性。其次,稅收立法部門和稅務機關可以通過制定消費者抽獎制度以及擴展電子發票的中獎范圍和受眾數量、加大獎勵力度,甚至設立大獎、巨獎來激勵電子商務消費者主動索票。最后,結合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兩免三減半”稅收優惠政策,按照行業、區域的不同劃分,對主動繳納稅金的電子商務平臺和企業制定合理的優惠額度和信用評級。
4.加強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宣傳培訓與人才培養工作
一、模具業的形成與發展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的模具業企業,主要集中在塘埔村。塘埔村的模具生產始發于上個世紀30年代,當初該村村民主要靠手工加工制作一些簡單的模具產品。到20世紀60年代,村民黃阿糯就已經加工生產出遠近聞名的理發用條剪和牙剪,從而使模具加工產業漸成雛形。
塘埔現有人口將近六千人,其中有25%以上農民洗腳上田辦起工業,65%的勞動力轉移到工業生產上來,故有“工業村”之稱。塘埔村模具制造業的不斷壯大,為當地創造了眾多的就業機會,并大大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相應也增加了地方稅收收入。但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塘埔村模具業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部分提前轉制實現企業化規?;洜I的企業,通過優化、合理配置內部資源,引進高級技術人才,提升技術水平,使企業模具加工的效率和技術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由原來生產日常塑料模具逐步轉向生產大型模具甚至精密模具,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大部分模具業的經營者則由于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局限,依然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經營的階段,在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力,經營狀況有日趨向下的跡象。
二、模具業稅收征管面臨的難題
隨著試驗區塘埔村模具產業的逐步發展,其對地方經濟和稅收征管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的過程中,因其區域性行業經濟的原因也遇到了一些困難與問題。
(一)小作坊經濟每況愈下影響了納稅自覺納稅的積極性
由于現階段試驗區塘埔村的模具產業整體上在技術革新、經營管理等方面一定程度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大量小工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較明顯的瓶頸,甚至從總體上看近幾年有滑波的跡象。稅收征管從一定程度上是對納稅人利益的再分配,因此當一定區域內大多數納稅人自身發展上出現較難突破的瓶頸,甚至是生產經營遇到較大的困境,即納稅人自身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及發展時,難免普遍性的出現納稅自覺性和積極性不高的情況,這樣的區域行業經濟背景無疑對稅收征管進一步和諧推進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二)季節性生產經濟特點導致定期定額征收的困難
由于模具行業主要為生產工具的制造及加工,這一行業特征使該行業的發展往往受制于上游企業即生產型企業的發展,從而該行業的納稅人生產經營周期中旺季與淡季相關比較非常明顯,旺季經營時常常是日夜加工,淡季經營時卻多出現無工可做的困境。當從事該行業的納稅人大多為個體工商業戶時,稅收征管的征收方式主要為定期定額征收,這樣便造成一方面稅務機關也難以清晰有效地掌握納稅人全年度整體上旺淡兩季的生產經營情況,另一方面納稅人自身由于旺淡季的經營狀況相差較大而對定期定額這一全年年度核定一個應納稅額這一征收方式理解上產生偏差等問題,這就給個體工商戶以定期定額為征收方式的貫徹實施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三)區域性經濟特點導致納稅人相互觀望比較納稅現象的出現
塘埔村由于區域不大,基本上又大都從事模具這一行業,同時在生產規模上又以家庭作坊式的小工業居多,這樣的現狀在稅收征管過程中納稅人很容易出現彼此之間相互觀望、相互推諉、相互比較的現象,即稅務機關在同一稅收政策的執行貫徹中,大部分納稅人不愿輕易主動接受稅務機關的管理,彼此之間存在觀望比較,如體現在每年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兩稅的征管中,納稅人往往就容易觀望該區域內其他納稅人是否接受管理,并試圖找出規模與其相當的其他納稅人計稅依據是否與其一致,個別納稅人甚至直接相互之間推諉比較。這樣的實際情況在區域性行業經濟的納稅人別是普遍規模較小的個體式經營的納稅人中往往經常出現,這無疑給稅收政策的及時與嚴格執行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三、進一步加強模具業稅收征管的建設
對于現階段這樣的行業狀況,區管委領導十分重視,為了繼續打響塘埔村模具業這一招牌,做大做強試驗區模具產業,區管委努力為已初具規?;a業化的企業創造更好地發展環境,同時對暫時處于弱勢的模具業小個體工商戶加大扶持力度,引導扶持這些小工業逐步轉制向更高層次更高平臺發展。同時稅務機關必須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細致分析、反復論證,采取一系列有效可行的稅收征管措施,促進區域性行業經濟稅收征管再上一個臺階。
一是積極主動地與辦事處及村兩級協調關系,力爭取得兩級黨政最大的支持,相互之間支持配合,從而深入有效地做好稅收宣傳,不斷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在做好稅收宣傳的基礎上,稅務機關應做好納稅輔導,特別是主動為有意識向有限責任公司轉型發展的有條件、上規模的個體納稅人排解納稅疑難,解除他們由于對稅收認識不足而片面認為經營轉型后會加重稅收負擔。促進個體經營者向企業化規?;较虬l展,推進稅收征管規范化進程。
一、試行大企業管理的初衷
1、將分類管理新理念運用到稅收征管中,解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問題。無錫國稅外商投資企業的征管戶數有2900多戶,2003年完成涉外稅收收入45.79億元,今年的指導性計劃是55億元,占全市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70%的稅收收入是由5%的大企業貢獻的,大企業在稅收貢獻中的突出位置不言而喻。而在日常稅收征管中一貫的做法是不分大小,同樣對待,“眉毛胡子一把抓”,導致對大企業情況了解不夠、稅源變化監控不力、納稅服務不到位等狀況。2002年國稅總局在上海國際稅收會議上提出了分類管理的新理念,對稅收征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引發了我們對大企業管理的現實性思考。經過多次討論,以分類管理理念為引導的大企業專業化管理在無錫國稅國際稅收工作中實行,把大企業管理放在突出位置,進行專業化管理,集中最優勢資源對大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和最優化服務,把大企業管住管好,是我們的初衷之一。
2、適應稅收征管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的需求,解決“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笆栌诠芾恚熑巍痹诮甑亩愂展ぷ髦幸恢笔抢_我們的一個大問題,如何加強稅源稅基監控、提高征管水平,保證國家稅收足額按時入庫,成為新形勢下稅收征管必須研究的問題。過去的粗放型、低層面的稅收征管顯然無法適應新的征管形勢,尤其是大企業,對稅收、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應當成為我們稅收征管的重中之重,通過深入企業、強化分析、實時監控、納稅評估等征管手段,提高征管工作質量。我們試圖通過實行大企業管理,探索一條稅收征管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的路子。
3、強化服務意識,解決“管事制”下服務不到位的問題。服務納稅人、服務經濟也是我們稅收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管事制”下我們對納稅人的服務往往浮于表面,對企業并未產生較大的影響。加強對大企業的納稅服務,為其提供個性化、貼近式服務能夠更好地加強稅企溝通,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推動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4、適應無錫外向型經濟發展,解決國際稅收事項管理與涉外稅收管理統籌發展的問題。無錫地處“長三角”經濟開發區、沿江開發區,近年來招商引資熱勢不減,外商投資蓬勃發展,大型跨國公司紛紛搶灘落戶,日資高地、韓資板塊應運而生,世界500強企業在無錫設立了50家公司。這些大企業大多具有跨區域經營、整體規模大、內部結構復雜、信息化程度高、兼有專門稅收籌劃等特點,我們的國際稅收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在涉外稅收中嘗試大企業管理,就是要探索一條集日管、審計、反避稅等多項外稅特色工作于一體的立體式管理方法,著力統籌國際稅收事項管理與涉外稅收管理,強化基礎工作,全面提升國際稅收管理和服務水平。
二、試行大企業管理的具體實踐
年初,我局把大企業管理擺到了重要議事日程,根據全國國際稅收工作會議和省、市局國稅工作會議精神,制定了《關于加強涉外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實施意見》,并在實踐中付諸實施,具體做法如下:
1、周密制定前瞻性目標。試行大企業管理,首先我們確定了“稅收管理現代化、基礎管理規范化、稅收服務客戶化、管理人員專業化”四大前瞻性目標。一是突出信息化手段在大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實現大企業管理的現代化。突破傳統的重點稅源戶管理方法,摒棄“人海戰術”、“手工作業”等管理方式,運用信息化手段對大企業的各項經濟稅收指標進行采集、篩選、對比、分析,達到監控稅源的目的。二是強調大企業管理的規范化效應,強化基礎管理。針對當前大企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從基礎管理著手,加強稅收管理規范化建設,提高對大企業的征管質量。三是確立“客戶化”服務理念,提高對大企業的服務水平。四是鍛煉、造就一支高素質、復合型、專業化的稅務干部隊伍,增強干部的核心競爭力,提高我局國際稅收管理水平。
2、努力實行一戶式管理。大企業管理的核心就是“一戶式”管理,圍繞“一戶式”管理的總體要求,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設立大企業管理專門機構。市區涉外稅務分局成立了大企業管理科,專門從事大企業的稅收管理和大企業的業務扎口。江陰、宜興、錫山、惠山及新區均設專人負責大企業相關管理工作。大企業管理機制的確定,使我們有能力保證按照一戶式的要求對大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如,我們市區涉外分局大企業管理科配置四位同志,征管35戶大企業,每人管9戶左右,而過去他們人均要管100多戶企業,相比之下,大企業的管理機制保證了充分的人力來做好這項工作。二是鎖定大企業管理對象。我們在現有征管格局不變、稅收收入隸屬關系不變的前提下,選定了80戶外資企業作為涉外大企業管理的對象。在大企業的選擇與確定上突破了傳統重點稅源戶的選擇方法,借鑒了國際經驗,采用了綜合標準。如世界500強在我市投資的企業、投資規模超過3000萬美元的企業、外國大型跨國公司在我國境內投資二個以上的關聯企業、在我國境外具有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與避稅港有聯系的較大規模的企業、特定行業的跨區域(國)性經營企業等都是大企業的首選目標。三是建立“一戶式”電子臺帳。我們依托大企業數據平臺,把大企業的詳細資料納入“一戶式”電子臺帳,加強了對其的基礎管理。在大企業“一戶式”電子臺帳中涵蓋了我們能夠采集到的該企業的各種信息數據,分基本情況、稅收政策、國際稅收、納稅情況、評估分析等幾大模塊,各大模塊都有十分詳細的企業數據,這些數據有的是從現有的軟件系統中調取,有的是稅務干部深入企業后獲得的動態情況,有的是通過大企業信息系統自動分析提示的監控數據。這些數據不僅為我們加強基礎管理提供了依據,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分析、預測、監控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臺。如納稅評估模塊中包括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調查及測試、納稅評估分析、稅務審計情況、企業損益分析、增值稅金及稅負分析等內容,為我們做好大企業的納稅評估工作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
3、著力打造智能化平臺。我局確定大企業管理的思路后,對于如何開展這項工作進行了探討,經過充分的調研,并征求了各方意見和建議,確定了“站在高起點,打造高平臺,創出高水平”的大企業管理方向,同時決定開發“無錫市涉外大企業稅收分類管理一戶式信息系統”。2003年10月,我局以市區涉外稅務分局為開發基地,成立了業務需求編寫組、技術開發組,開始了第一階段的軟件開發工作。2004年2月,軟件開發初步成功,我局完成了全市80戶大企業的初始化信息錄入,并開始了軟件的試運行。這個集中了我局業務骨干的智慧與技術尖兵的智力大企業管理智能化電子平臺,試運行期間得到了省局外稅處領導的肯定。系統突出體現了三大優勢。一是集中優勢。它集成了CTAIS、反避稅軟件、所得稅軟件、出口退稅軟件等多個系統的數據,可以高效率地收集占有信息,解決了大企業信息歸集問題。二是智能優勢。該電子平臺首次具有了稅務專家系統功能,能夠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智能分析、增值利用。如系統能根據回歸性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原理進行稅源預測與統計分析,為稅收分析提供素材。系統對一些重要指標(如稅收負擔率、行業利潤率)設計了警戒線,如果突破警戒會以不同顏色提醒管理者重點分析,為稅源監控提供預警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三是效率優勢。由于進行了大企業數據的歸集,該系統能夠節省搜集信息的時間,如對大企業審計前的案頭準備工作可以從原來的1到2天縮短到2個小時,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為了進一步提高軟件的適用性,從整體上優化、完善軟件功能,充分發揮其涉外大企業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今年5月,我局又決定啟動大企業管理系統第二階段的開發工作,并加強了對該項工作的領導,市局成立了由張群星局長任組長,蔡俊寶副局長、曹建偉總經濟師為副組長,國際稅收處、征管處、信息中心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軟件開發領導小組,專門立項開發、升級“無錫市涉外大企業稅收分類管理一戶式信息系統”,預計今年9月升級版將上線運行,屆時,該系統將更好地為大企業管理服務。
4、全面實施個性化服務。確立“納稅人就是客戶”的服務理念,根據大企業實際情況,為納稅人量身定做服務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一是通過對大企業開展“調查問卷”活動,了解納稅人目前辦稅過程中碰到的最大的麻煩是什么、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對稅務部門在納稅服務方面有什么要求等等,有針對性地開展預約服務、納稅提醒輔導服務、綠色通道服務、政策直通車服務、局長接待日服務等。二是開展“陽光辦稅,誠信服務”活動。今年4月稅法宣傳月,我局邀請了全市80戶大企業及各級政府有關領導來局參加了國稅局“陽光辦稅,誠信服務”信息會,公開了我局開展大企業專業化管理的重要信息,同時向與會大企業推出32項服務舉措,包括八種宣傳方式、八種軟件服務、八種硬件設施、八種聯系方式,服務項目一應俱全,為大企業精心制作了一道服務大餐。三是設立“納稅大戶室”,專門為大企業提供咨詢導稅、政策解析等服務,并公示服務投訴及涉稅維權電話、稅收政策及征管業務咨詢電話、大企業專用通道電話等等。四是建立大企業稅收聯系制度,定期舉行大企業稅收政策與有關征管規定的咨詢會、通報會。每年舉行一次大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座談會,征求他們對稅收管理、納稅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三、試行大企業管理的思考
試行大企業管理,是我局在國際稅收管理領域的一個新嘗試。通過半年來的試運行,我們深深體會到:一是抓住了稅收征管中的重中之重,對占絕對稅額的少數大企業實行專業化管理,抓住了稅收工作的主動權。二是對大企業實行動態管理,提高了數據的增值利用程度。利用大企業信息系統提供的各種實時數據、分析數據,加強了對大企業的稅源稅基的日常監控。三是促進了日管水平的提高,目前納入大企業管理的單位共有80戶,均有專人負責,稅務人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了管理中,對大企業的分析更精到,管理逐步由粗放型轉到精細型。四是提高了稅務干部的責任性和創造性,較好地解決了“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
然而我局大企業管理目前尚處于探索性階段,我們的根本目的是想通過大企業管理,探索一種稅收征管的新模式、新方法,更好地強化征管基礎建設,更好加強對稅源稅基的監控。
1、以大企業管理為主線,探索一條集日管、涉外審計、反避稅于一體的立體式管理方法,著力統籌國際稅收事項管理與涉外稅收管理。目前大企業管理還只停留在大企業管理部門,而涉外稅收工作的特點,要求我們外稅各部門必須通力協作、形成合力。特別要加強在反避稅、涉外稅務審計、所得稅匯繳、稅收優惠政策審批和管理等工作上作好銜接,做到內部信息適時共享,外部情報及時通報,以大企業管理為主線,將國際稅收的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整體的管理效能。
2、以現有的大企業一戶式管理軟件為基礎,不斷豐富、提升大企業管理電子信息系統的內容和功能。將更多大企業動態信息數據納入信息系統。如企業的投入、產出比,相關行業的平均稅負,水、電煤、氣用量等能夠反映企業生產狀況的相關數據信息都將被納入信息系統管理,利用信息系統強大的分析功能,幫助我們尋找企業的薄弱環節,排查一切可能存在的問題,減少稅收風險。
3、建立行業分析師制度。加強行業分析,能夠使國稅部門掌握稅源變化情況、行業經濟指標、動態情況、發展前景等,為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信息,為其它中小企業的稅務管理提供一個參數,從而抓住稅收的主動權。因此我局將逐步建立行業分析師制度,大企業管理部門要履行自身的職責:一是注重日常的行業資料搜集,建立行業數據庫,包括行業的基本現狀、發展前景、存在問題與機遇,以及該行業的各項經濟指標,如生產、銷售、利潤等指標。從中了解和熟悉行業的普遍性情況與發展趨勢。二是深入大企業,掌握企業動態,建立大企業稅收管理電子臺帳,包括企業的生產情況、銷售情況、盈利狀況、納稅情況、發展動向,從中掌握大企業的個性與特點。三是將企業特點分析與行業分析、區域經濟分析結合起來,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研究企業和行業的經濟發展趨勢,進行切合實際的分析與預測,提供決策依據,防范各項稅收風險。
在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時代和網絡經濟時代隨之到來,企業開始在內部進行嚴格的監管,并且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飛速發展。我國會計信息化逐漸的普及到每一個企業中,所以本文主要闡述會計信息化的稅收征管分析,說明會計信息化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同時提出稅務機關應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
會計信息化;稅收征管;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會計信息化在我國各個企業內不斷地得到應用,同時,很多的企業開始利用會計信息化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幫助企業控制和減少財務風險。合理的運用會計信息化能大大提高會計信息數據的處理速度,也能保證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使得企業在未來的市場決策中,依據準確的會計信息,快速的搶占市場份額。此外,會計信息系統還能根據企業的真實情況,合理處理企業內部會計信息。但是,在看到會計信息化帶來的諸多便利的同時,還應當看到會計信息化也對稅務征收和管理等方面都有嚴重的影響,伴隨而來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會計信息化與稅務征收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需要及時地進行研究和處理。由此,應當對稅收業務信息系統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深入分析,并積極地探索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加強稅收征管的對策。
一、信息化環境下稅收征管的現狀
我國會計信息化主要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最早主要是計算機和會計相結合,利用計算機的快速計算等優先能力與會計技術進行結合,被稱為“會計電算化”。在1999年的會計信息化的座談會上,才明確的將會計電算化更名為會計信息化。從此會計信息化在我國開始逐漸的普及,在企業中不斷的被應用。會計信息化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將計算機,網絡等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對傳統會計系統進行重新組合,建立一套適合現代經濟發展的會計技術體系。會計信息化促進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國在未來的經濟市場領域中有更加強大的技術支持,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會計信息化中,體現了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技術決定未來經濟發展走向。只有將會計和信息技術進行完美的結合,才能使會計技術有充分的發展空間,能不斷的進行創新和變革。
二、會計信息化環境下對稅收征管的意義
1.促進了稅收征管信息化一體化建設
近年來,會計信息化在我國企業內部的實際應用越來越廣泛,稅收信息化建設也同樣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現代信息化技術已經在稅收的每個領域充分的體現出來其作用。但是我國傳統的稅收都是由手工進行的,極大限度的影響了我國稅收信息化的建設。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制度和,我國的會計信息會越來越規范化,逐漸的進行標準化的體系建設。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會計工作開始越來越復雜,而稅收部門就是會計工作的監督者之一,所以在稅收部門進行信息化建設,能夠促進我國稅收征管的一體化信息化建設。同時還要主要對軟件的開發,這樣才能在實際的應用中,利用軟件等相關的技術,保證實際工作的順利開展。只有將軟件的開發和應用統一的進行規劃和管理,才是信息化一體化的關鍵。
2.提高了稅收征管信息系統數據接口的匹配度
會計信息化的稅收征管的工作重點就是要合理的運用信息化技術,開展稅收征管工作。通過對納稅人的電子會計信息的獲取,才能對其進行實際的數據處理和檢查。因此將納稅人的電子會計信息完整的獲取是稅收征管的工作關鍵。會計信息化的核算軟件的標準化就能直接將這一問題進行解決,所以將會計信息化與稅收征管進行結合,能夠保證稅收征管的順利進行。但是以前市面上有很多不同類型,不同數據結構的會計軟件,這給稅收征管的實際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因此在國家標準中明確的規定其數據接口的標準化,嚴格的規定了會計核算軟件的數據接口要求,為標準使用者理解會計核算的數據概念奠定了基礎。雖然我國及時的出臺了相關的規定和市場標準,但是我國企業內部的軟件開發工作沒有與標準的數據接口相匹配,這就造成會計信息系統和稅收征管系統兩者不能實現有效的對接,浪費了信息化條件下的資源。只有及時的將相關的數據和軟件進行升級,才能推動我國會計信息化環境中稅收征管的規范化的發展。
3.加強了稅收征管信息系統的數據應用
會計信息化下的會計系統內已經有了很多的數據信息,并且可以實現及時更新。其數據庫實現了網絡化,企業內部會計信息能夠實現共享,企業的經驗運作,財務核算分析都能直接,客觀的進行分析和研究。這也促使稅收征管系統的升級和開發,加強了稅收征管信息系統的數據應用。只有將稅收征管信息系統中的有關數據進行完整的采集,記錄,分析和利用,才能對稅收征管其他方面進行更高層次的要求。首先稅收征管系統要全面的了解企業生產運用狀況,并且將于生產運相關的信息和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同時數據集中處理也會有助于信息共享和高效利用。其次就是要將數據集中進行管理,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信息共享,并且可以對信息數據進行高效的利用。信息的集中處理能夠使稅收征管有效對會計信息進行全面的監控,有計劃的進行數據統一,可以較大程度上的減少不必要的投資行為。再有就是要積極的建立數據分析系統,這個系統能夠根據相關的數據分析結果,進行實際的應用,幫助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三、稅收業務信息系統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系統發展不夠均衡協調
稅收征管信息化的建設是非??斓?,在外部信息和決策支持系統的應用比較落后,這就會造成了稅收征管信息系統發展的不均衡。兩者之間沒有相互協調性的聯系,使得稅收征管信息化的建設不能及時的進行應用。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需要融入大量的資金,如果不能充分的運用這個系統,就會造成開發不當,同樣也會極大限度的限制稅收征管信息化系統的發展。
2.軟件開發缺乏整體規劃
在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需要開發相應的軟件,這樣才能通過軟件的實際應用,創造相應的價值。但是從目前稅收征管系統軟件的開發現狀來看,不同的軟件都是依托不同的平臺進行開發,這就會造成軟件開發缺乏一定的統一性,沒有一個整體性的規劃。軟件的數據信息,數據結構,技術標準都是不一樣的,在開發的過程中,軟件的數據接口也是不完整的。由此看來,軟件的實際應用和稅收征管工作之間沒有一個很好的協調,使得依靠稅務制度,對軟件進行長時間的修改,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金,同時還會耽誤正常的工作。
3.資源整合有待深化會計信息化下的稅收征管的資源整合還有待深化,目前的稅收征管軟件比較注重單個系統的建設,專業化的理論知識較多,實際應用的知識和資源相對較少,這就會
造成數據的集成度不高,很多的工作通過軟件不能進行信息共享,導致信息孤島現象嚴重。目前在稅收征管實際工作中運用的有20多種軟件,但是這些軟件的開發者并不相同,造成軟件之間不能進行連接,相互處于獨立的狀態,很多的信息和數據不能進行交換。
四、會計信息化對稅收征管的影響因素分析
1.會計信息化對稅收征管主體的影響
缺少相應法律法規的依據,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較慢,沒有在會計信息化環境下充分發展稅收征管系統。在進行具體的數據電子獲取時,會計信息化下的稅收征管工作沒有憑證,無法說明電子信息獲取的合法性,同時也沒有相應的電子信息獲取的硬件設備,使得無法判斷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而現有的電子信息獲取方式和及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稅收征管的過程中,根本不能發揮出信息獲取的作用。電子信息獲取技術不是很完善,當信息被惡意破壞或者竊取,無法進行數據恢復。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企業開始認識到管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目前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一直處于緊缺的狀態,現在很多的企業計算機也被普及,很多的企業開始引進很多的高技術的軟件,需要大量的人才進行實際操作,可是現如今很多的企業內部人員素質不高,對一些具體的軟件操作不是很了解,使得實際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在會計信息化下的稅收征管工作對稅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會計信息化對稅收征管客體的影響
企業利用會計信息化技術進行財務數據處理時,企業內部核算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參與的會計人員結構發生改變,主要由會計人員,財務人員和計算機組成,其核算的過程基本由計算機進行操作。所以會計部門不僅需要利用計算機進行最基本的業務操作,同時還需要對企業的其他工作進行預測和整理,對今后企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的走向做出數據分析和市場預測。隨著信息化的合理發展,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實時處理已經成為可能,很多的企業開始利用網絡終端快速完成相應的數據處理工作。隨著信息化及時的廣泛應用,很多的網絡技術被應用到會計信息處理中,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企業原有的會計工作結構,軟件程序的正確與否決定了會計信息的正確性。所以會計信息系統著重的增加了企業會計軟件程序的檢查工作,進而保證會計信息處理的準確性。
3.會計信息化對稅收征管技術和方法的影響
由于企業的會計信息需要儲存在計算機中,所以計算機的信息安全問題需要引起企業管理者的極大重視。在計算機中很多的信息資料容易被篡改,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高超的技術水平對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偷竊和刪除,造成企業經濟的巨大損失。所以會計信息化不僅能夠提高查賬的難度,還會加大計算機安全的系數。計算機的應用也推動企業人員的基礎水平,需要有更高的工作能力面對會計工作。傳統的會計工作方式是通過手工的形式進行操作,稅收征管過程也是手工的檢查方式。但是在會計信息化環境中,廣泛的利用計算機技術,雖說原有的人工方式能夠對會計信息進行檢查,可是會降低其工作效率,因此通過計算機進行輔助檢查勢在必行。利用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能更加有效的進行審查和分析,對數據的核算和處理能更加的準確,減少錯誤的發生。
五、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加強稅收征管的對策研究
1.加強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各項涉稅管理控制制度建設
首先要加強企業規范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工作力度,這樣能夠不斷的擴大會計信息化的應用范圍,使得會計信息化技術越來越成熟,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有更大的影響。同時還需要國家不斷的完善會計財務的相關標準,這樣能夠在企業顳部管理者的協調配合下,合理有效的控制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再有就是需要稅務部門對企業會計部門進行嚴格的審查和監督,也可以通過加大法律宣傳的方式,讓內部人員了解會計信息方面的法律知識,并且可以加大其處罰力度,當會計信息出現問題時,準確的追其責任。還可以通過建立信息化會計操作管理制度的方式,嚴格的規定企業會計人員的具體工作,嚴格的把控整個會計部門業務,一旦發現問題,及時的進行處理。還可以進行崗位輪換制度,這樣能夠有效的提升會計人員的業水平,同時也可以減少失誤,還能及時發現會計舞弊行為,防止違法亂紀現象的出現。
2.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
在《稅收征管法》中明確的規定,國家有義務,也有責任有計劃的進行稅收征管現代化建設,建立健全稅務機關等相關機關之間的信息共享,實現現代化的稅收征管信息化。為了能夠充分的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需要努力的提高稅收征管人員的整體素質,在稅務部門內部應用技術不斷更新的狀態下,內部人員能及時學習新的知識,快速的掌握其相關技術。同時還要及時的加大對會計信息化的開發和研究,加大對稅收征管工作的投入,合理的應用會計信息化技術,使得在信息處理時,確保業務的合法性和正確性。
3.明確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稅收征管的內容和工作步驟
會計信息化下的稅收征管的內容要充分的運用計算機技術,合理的進行日常稅務管理,還要及時的進行檢查和稽查,這樣才能保證稅收征管的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有針對的稽查企業內部的監管機制。不斷的進行稅務稽查是稅收征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相關人員嚴格的把控,不能出現差錯。這種檢查工作是整個稅收征管中的重點和難點,所以需要稅收征管部門著重這方面的工作和審查。同時還要明確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的稅收征管的工作步驟,嚴格的做好上級部署的任務。首先是準備階段,需要初步的調查會計信息化水平,大致擬定可行有效地計劃。再有就是進行具體的實施階段,將準備階段中的每一個要點進行具體的操作和分析,并進行評估,得出結論。
總而言之,會計是企業生產的基礎,會計信息化是目前經濟發展的支柱,隨著會計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稅收征管也在做出積極的面對,隨之不斷的進步,隨著會計信息化逐漸的普及到企業中,很多的企業開始培養和招聘相應的技術性人才,同時專業性的電子查賬軟件也被廣泛推廣,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需要緊跟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快速的進行發展。本文就會計信息化下的稅收征管進行簡要的分析,說明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稅收征管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策。將會計信息和稅收征管信息相互共享,結束兩者分離的局面,實現信息化共享和溝通。
作者:曾一曦 單位:渤海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龍華.會計信息化下的稅收征管研究.湖南大學,2011(10).
[2]王開田.會計進化論———科技革命與會計管理范式創新[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31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