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6: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管控的流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F275.6 文獻標識碼:A
0 引 言
作為一種新興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為商業銀行開拓了新的市場,同時也為各個產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拓寬了融資途徑。各行各業紛紛試水供應鏈金融,鋼鐵行業存貨質押業務尤其火熱。然而2012年,全國鋼材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自2012年8月份以來,從鋼鐵生產企業、貿易商到物流倉儲企業,已有多家公司公告,坦承涉入與鋼貿相關的糾紛中。11月,銀行集體訴訟大批鋼貿企業利用虛假質押騙貸一事引起了行業內的高度關注。由此可見,鋼鐵行業存貨質押業務火熱的背后,隱藏的是風險管理巨大的漏洞。因此,如何控制好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風險已成為熱點問題。文章將針對此問題展開研究,第一部分主要說明論文的文獻研究來源,第二部分主要為結合文獻與調研實際總結得出的鋼鐵行業融資現狀,第三部分主要說明此現狀產生背后的銀行風險管理問題及原因說明,第四部分則針對第三部分提出的問題及原因,從完善風險管理流程及創新業務開展模式兩方面提出建議,第五部分總結本文主要論點及結論。
1 文獻研究
對于存貨質押風險管理的研究,國外集中在對風險度量指標的定量研究,國內則較多通過定性分析評價風險。Barsky和Catanach[1]建立了融資業務風險分析概念模型,這個模型將業務風險劃分為五種:業務過程風險、環境風險、信息技術風險、人力資源風險和基本結構風險。盛巧玲,吳炎太[2]認為供應鏈存貨質押融資風險主要包括六大類風險,并基于此建立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將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來評價存貨質押融資業務的風險。
總而言之國內外針對存貨質押融資模式下的風險研究大都從風險類別出發,提出風險管理建議,而缺少對于風險管理流程的探討。本文從風險管理的流程出發,分析風險控制問題,并據此提出銀行規避存貨質押風險的解決方案。
本文所依據的主要闡述如下,對于風險管理體系,錢軍[3]針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監測、風險控制等流程方面的現狀,提出了基于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模式的風險管理流程的基本對策。段偉常,張仲義[4]認為物流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等三個典型過程。關于鋼鐵行業供應鏈融資風險管理問題,孔月[5]認為銀行在業務開展中存在專業水平低、評估指標不合理等問題,而陸岷峰,欒成凱[6]認為信息非對稱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并提出構建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化解個體鋼材市場危機是當前保持商業銀行健康、穩步發展的重要措施。關于風險應對策略,楊海明[7]認為應從現金流量控制和結構授信安排兩方面加強管理,而陸岷峰,欒成凱[6]認為應從加強風險管理和創新產品策略兩方面應對風險。
2 鋼鐵行業存貨質押融資現狀分析
(1)鋼鐵行業盈利能力縮水,利潤率下降,融資企業違約嚴重
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鋼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鋼材價格一路走低,導致鋼鐵行業盈利空間不斷縮小。鋼鐵生意往往資金占用較大,因此中小型鋼貿商在資金鏈中出于劣勢地位,對大型鋼鐵生產企業不能賒賬,對客戶銷售又需墊付資金,從而造成資金鏈兩端吃緊,需承擔很大的資金風險。因此,當鋼材價格波動激烈、銷售情況不理想時,資金鏈出現大缺口無法填平,因而常常無法償還貸款而造成違約。
(2)信貸政策審批標準不合理,中小企業融資難,造假現象頻繁
銀行為了減少貸款業務的風險,設置了很高的準入門檻。對貸款企業資質進行評估時,最需要融資的中小型的企業往往很難達到銀行的貸款標準。為了獲得貸款,部分中小鋼貿企業不得不冒險,編寫虛假材料以騙取貸款。由此導致虛假質押和重復質押的情況頻發,銀行面臨高信用風險。
(3)鋼貿業務成為融資平臺,資金挪用嚴重
由于鋼鐵行業利潤率低,一些取得了貸款的鋼貿商為了獲取更多利益,將利用鋼貿生意貸來的款項逐漸投向房地產、股票期貨市場、金融公司或民間借貸市場等高收益行業,幾乎所有的資金都在體外循環,鋼材市場已慢慢成為純粹的融資平臺[3]。在此狀況下,銀行所貸出的錢無法解決鋼鐵行業的資金短缺問題,一旦體外循環的資金不能及時補充進來,資金鏈就會斷裂,整個供應鏈也受到極大的挑戰。
(4)過度授信過度擔?,F象嚴重
2008年國內擴大內需刺激措施推出,鋼貿企業融資平臺作用發揮到了一個高峰。在此期間,銀行受利益驅動,降低貸款的審批標準,大肆鼓勵鋼貿商進行貸款,盲目對鋼貿企業授信,導致過度授信、過度擔?,F象嚴重。
3 鋼鐵行業存貨質押融資風險管理問題及產生原因
總結存貨質押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認為主要包含評估與監管兩個環節,具體操作流程如圖1所示。
基于上面的存貨質押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流程,對銀行的風險管理進行分析發現:由于目前供應鏈金融體系還很不完善,業務的各個環節的操作沒有一定的規范,缺少科學地評估和準入的體系,供應鏈信息不對稱和風險管理意識差等原因,銀行現行的風險管理存在很多漏洞。這些漏洞體現在業務風險管理操作中的各個環節。下面將對存貨質押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及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3.1 風險評估與準入
(1)中小鋼貿商報表數據失真,委外風險評估誤差大
對于鋼鐵行業存貨質押融資的過程中存在委外評估導致的風險估計誤差大的問題。在授信前,銀行需要對借款企業的資質進行評估。但是對于銀行而言,其自身并不具備風險評估業務能力,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銀行大多是與固定風險評估機構進行合作。由銀行向風險評估機構出具業務數據文件,如融資公司報表、質押物價格等,風險評估機構則根據銀行提供資料進行分析評估,為銀行出具風險評估報告,銀行根據風險評估機構提供的評估報告進行風險利益平衡,決定是否通過鋼貿企業融資要求。而這一操作流程實質上存在比較大的漏洞,一方面,由于具有融資需求的鋼貿企業大都為中小企業,而風險評估機構的主要針對對象是大型企業,因此存在指標要求與實際對象不符的問題。另一方面,在現實中,不排除借款鋼貿企業的經營道德水平低下的狀況,報表數據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的狀況。因此銀行期望通過專業風險評估機構獲得風險評估的準確結果,往往因為鋼貿企業的利益驅動而希望落空,風險評估結果往往遠低于實際值,這樣直接導致了銀行的風險提高和決策失誤。
(2)準入標準不完善,物流企業資質能力不足
作為供應鏈金融業務操作的重要主體,物流企業的選擇至關重要。而目前對于物流企業的選擇尚缺乏一個完善而全面的準入體系。在存貨質押業務的不同模式下,物流企業起到的作用不盡相同,因此存在的問題也大有不同。在委托監管模式下,物流企業大多是中小型倉儲企業,銀行對于物流企業大多僅考察其物流運營與存貨監管的安全條件及其他條件是否符合質物的倉儲要求等,而對于其是否具有完善的日常監管制度、專業人才等以及風險預警能力往往并不做要求。一方面,這源于中國物流倉儲企業普遍水平低,大多數物流倉儲企業作為中小企業難以滿足全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商業銀行缺乏對于物流倉儲企業資質的重視,風險管理體系存在漏洞。由于這種妥協式不規范的準入體系,導致不合格物流企業進入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甚至出現鋼貿企業與物流企業勾結騙貸,導致重復質押、虛假質押問題頻發。而在統一授信模式下,物流企業大多是大型綜合物流企業,綜合能力較強,品牌與信譽較好,綜合監管技術水平高于一般物流企業。對于此種物流企業,銀行的主要評判標準為業內評價和規模組織架構,而往往缺乏對于合作意愿的考察。由于綜合性物流企業主營業務盈利水平高于一般企業,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僅為增值性擴張業務,因此難以受到企業戰略性重視,監管責任意識缺乏,業務監管力度低,導致操作風險增加。
3.2 業務監管環節
(1)供應鏈信息不對稱,質押物監管水平低下
現在的存貨質押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銀行大多將對質押物的監管事務交由物流公司負責,銀行會定期派遣監管員進行現場檢查[8]。這樣的監管模式中,物流企業在質押物監管的環節中掌握著來自市場、借款企業和銀行三方面的信息,而銀行往往只能從物流企業處獲得關于質押物的信息,供應鏈上下游間信息不對稱,極易導致借款企業和物流企業勾結騙貸的情況發生。另外,盡管銀行會派遣監管員進行現場檢查,以期監督質押物,降低風險。但由于監管員通常不具備專業的物流知識,很難對鋼材的價值和數量進行準確的評估,存在較高人工風險和操作風險,因此銀行派監管員的辦法并不是減小風險的有力措施。在這樣的監管模式下,質押物的監管水平較低,由此帶來的道德風險和人工風險居高不下。
(2)風險管理意識差,對資金流向的監控力度小
鋼材市場的融資中存在嚴重的資金外流現象,主要由銀行對資金去向監管不力造成的。鋼貿是一個利潤空間非常小的行業,很多鋼貿商運用質押鋼材進行貸款后到房地產等高利潤空間的行業去投資,??畈粚S谩H欢y行在對貸款資金去向的監管方面明顯意識不強,力度不夠。借款企業在銀行貸款時需在銀行設立專門賬戶,但在銀行的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中,很少涉及對專門賬戶資金流向的管理,這使得銀行面臨較大的信用風險。當市場發生波動,某一鋼貿商資金鏈斷裂,不僅銀行難以回收資金,甚至會影響整個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帶來巨大的供應鏈系統風險。
(3)風險預警意識差,風險應急控制難度大
風險的預警和應急控制屬于銀行業務管控的一個重要環節,預警機制的存在可以使銀行進行存貨質押業務的風險大大降低。然而在現行的融資業務流程中,對風險預警的投入極少,大多數銀行缺少建立健全的風險預警與應急處理機制。一方面銀行缺乏風險預警的意識,另一方面由于業務操作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和標準不完善導致預警困難。
4 鋼鐵行業存貨質押風險管理建議
在上述的風險管理問題及原因中,分析了存貨質押業務目前開展的主要管理問題及其產生原因,針對以上風險管理問題,認為主要應通過完善風險管理流程體系,從流程環節上解決風險管理問題;另一方面,諸如信息不透明等導致風險管理問題的根源,究其根本是其模式開展本身存在問題,由此認為從根本上解決如上問題,需從業務模式上展開創新。在風險管理建議中,將主要從完善風險管理流程體系與創新業務模式開展兩方面展開。
4.1 完善風險管理流程體系
(1)加強評估力度,降低鋼貿企業信用風險
評估和準入作為一項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端,銀行必須加強對于環節的重視。一方面,由于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因此銀行必須完善現有風險評估體系,制定符合中小企業實際情況的評估指標,弱化對于財務指標的要求,加強對于非財務指標的要求,保證評估指標能夠切實有效地把握項目風險,避免“報表決定一切”的評估方法。另一方面,培養熟悉鋼貿業務的專業人才進行實地考察和評估,對鋼貿企業的業務情況及相關合作情況進行全面的把握和掌控,降低由于鋼貿企業造假導致的信用風險。
(2)嚴格準入標準,降低物流企業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
由于供應鏈金融實際操作中,銀行缺乏物流管理能力,需要借助物流企業的幫助開展業務,因此物流企業的監管能力和道德水平極大影響了業務開展的風險水平。對于物流企業的選擇,銀行應加強對于準入體系的完善,可采用招標合作形式,根據業內評價及初步考察選定部分物流企業作為初步合作意向對象,向初選名單企業發放招標邀請書,由意向物流企業投標,結合投標資料并對其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由專家進行評估后確定合作物流企業名單,確保物流企業的物流監管能力和風險預警能力。另外,對于物流企業的考察指標,特別是大型物流企業,應加強對于合作意愿的權重要求,保證物流企業對于該項業務的重視程度和責任意識,降低由物流企業導致的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
(3)完善質押物監管體系,銀行需對物流企業形成制約
完善的質押物監管體系有利于提高質押物監管水平,可以防范物流企業失信現象的發生,有效降低信用風險。一方面需選擇信譽度高的物流企業,督促物流企業加強質押物監管。另一方面,銀行自身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物流專業水平,培養自己的物流管理人才,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質押物資質認定和后期的質押物倉儲管理方面對物流企業形成制約。
(4)加強貸款賬戶的管理,實時追蹤資金去向
銀行需要加強對借款企業貸款賬戶的管理,發揮供應鏈金融的特色優勢,為借款企業的上下游企業設立業務往來賬戶,實時監控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資金往來狀況以掌握發放的款項去向,確保貸款企業??顚S?。在借貸合約中進行規定,嚴格限制貸款資金流出鋼鐵行業,設置大力度的違約處罰;與物流企業聯合進行嚴密的監管,確保實時掌握借款企業的財務狀況。
(5)銀行聯合物流企業建立全面的風險預警及應急控制系統
由銀行或物流企業單獨建立的預警和應急機制是片面的,對存貨質押業務的風險預警不能僅僅停留針對某個單一對象或某個單一環節,要對整個供應鏈進行全面的管控,銀行需要通過預警系統對借款企業、供應商、下游企業的運營狀況進行有效的監控。建立全面的風險預警和應急控制系統需要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可以由銀行和物流企業聯合設立專門的預警應急機構,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各自的職責,有效改善與經營有關的流程,提高信息交換的效率。在第一時間發現風險,并且快速做出反應,及時分散轉移和規避風險。
4.2 創新業務開展模式
(1)建立集成的電子信息交易平臺
信息不對稱導致存貨質押業務開展問題頻發。針對這一問題,可建立全面集成的電子信息交易平臺。在這樣的電子信息平臺下,貫穿整個產業鏈的集商流、資金流、物流于一體的信息資源可以實現及時透明的共享。平臺之中的成員不僅可以共享信息,還可以共享平臺的金融服務、物流服務等。建立這樣的信息交易平臺,不但可以降低存貨質押融資業務中的操作風險,避免物流企業與貸款企業勾結騙貸;更有利于銀行收集借款企業的交易信息進行風險評估,降低風險評估成本。
(2)銀行與物流公司聯合,設立物流銀行
物流企業責任意識差、銀行專業水平低妨礙業務開展。由此,可成立物流銀行,將銀行的資金流與物流企業的物流進行結合,形成專業化的戰略聯盟。銀行與物流企業實現了完全的責任和利益捆綁。合二為一的銀行和物流企業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擁有共同的目標,這就直接避免了物流企業監督責任意識差、與貸款企業勾結騙貸帶來的信用風險。
(3)引入信用保險,豐富風險規避手段
目前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一旦業務出現授信風險,管理方式單一,大都采取風險自留或與物流企業及擔保企業風險共擔的方式。因此,銀行可考慮在此種業務中引入信用保險和監管保險,保證一旦在供應鏈金融中出現授信風險,僅靠貿易自償性難以及時、足額地收回授信時,銀行就可通過保險公司的信用保險來及時化解授信風險。信用保險開展,既能解決供應鏈中企業的融資問題,又能解決銀行授信的擔保問題;同時,保險公司又開辟了一個新的業務領域,是一項企業、銀行、保險公司三方共贏的創舉[9]。
(4)引入第四方風險管理商,加強物流企業監管
由于目前中國物流企業普遍小而雜,自身道德水平低,物流企業與鋼貿企業勾結騙貸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認為有必要存在第四方能夠對物流企業進行監管,確保物流企業操作的規范合法性,降低由于物流企業自身道德水平低導致的操作風險。第四方風險管理商可為銀行提供業務全流程的風險控制方案,降低供應鏈金融的操作風險,監控物流企業及擔保企業參與主體的業務操作,有效彌補了銀行自身監管能力不足的漏洞,銀行可專注于金融業務的開展,符合供應鏈發展專業性分工的大趨勢。
5 結束語
2012年頻繁爆發的鋼鐵行業存貨重復質押事件,可以看出存貨質押業務背后隱藏著巨大的風險管理漏洞。本文首先結合文獻研究以及現場調研,說明了鋼鐵行業存貨質押業務的現狀問題。而這些問題來自于銀行風險管理的漏洞,對此,文章從風險管理流程角度分析,認為銀行的風險評估與風險監管存在問題,并分析其產生原因。在問題分析基礎上,文章從完善風險管理體系與創新業務開展形式兩方面給予建議,認為銀行要加強評估準入體系建設,提高對于業務開展過程中的質物與資金的監管水平,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并可以考慮通過建立電子信息平臺、與物流公司聯盟、引入信用風險以及風險管理商來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Barsky N P, Catanach A H. Evaluating business risks in the commercial lending decision[J]. 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 2005,20(3):3-10.
[2] 盛巧玲,吳炎太.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供應鏈存貨質押融資風險模糊綜合評價[J]. 科技管理研究,2012(11):52-57.
[3] 錢軍. 全面風險管理模式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流程之構建[J]. 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4-86.
[4] 段偉常,張仲義. 物流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及評價方法研究[J]. 石家莊學院學報,2009,11(4):14-17.
[5] 孔月. 大型鋼貿企業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探究[J]. 鐵路采購與物流,2012(7):39-41.
[6] 陸岷峰,欒成凱. 非對稱信息下鋼材市場融資風險應對策略[J]. 華北金融,2012(11):8-12.
[7] 楊海明. 淺論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兩個重要手段[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12):71-72.
關鍵詞:量化 管控 基于問題 電網風險
1、前言
中國南方電網在2009年啟動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以來,要求各分省公司、地區供電局等單位的生產工作必須以風險控制為主線,樹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預防”的理念。地區局作為基層單位,必須開展電網、設備、作業、環境與職業健康四大類的風險評估,而系統運行部作為電網風險的牽頭管控部門,肩負著地區電網基準風險和基于問題的風險評估和管控的責任。如何做到評估、、控制和反饋等環節的管理,尤其是電網風險的聯動管控,是實現電網風險閉環管控的關鍵。本文從實際應用角度出發,探討江門地區以系統運行部為牽頭單位,生技部、安監部、基建部、市場部、調控中心聯動管控的“1+5”量化管控地區基于問題的電網風險。
2、對電網風險量化評估方法進行細化取值
2009年11月,南網總調了《電網安全風險量化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出了量化電網風險的思路,指導各省、地供電局開展日常電網風險評估工作,改變了電網風險評估主觀性強、各省、地差異大的局面。但由于總調立足五省區、涉及層面范圍廣,《辦法》在地區供電局實際評估應用時,仍存在計算取值不夠精細問題。
江門地區按照“國務院599令”和“南網新事故調查規程”的各項要求,在南網《辦法》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損失單個變電站或單個元件、損失負荷比例、損失用戶比例三種情況,結合江門電網、地理實際情況,對各項量化取值范圍進一步細分,形成“江門電網風險評估計算細分表”。指導運行方式崗位人員進行風險量化計算,減少因人為主觀因素造成的差異。
2.1 細化“后果嚴重程度”取值
在《辦法》五檔評估分值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損失單個變電站或單個元件、損失負荷比例、損失用戶比例三種情況,進一步細分出3/5/10/30/40/120/600/1500/3000九檔分值。九檔分值能考慮到大部分的失壓情況,但對于失壓變電站較多但失壓負荷以及負荷較輕的情況卻無法準確反映。
于是,在此基礎上,針對多個變電站失壓的情況,按照一個220kV站30分、一個110kV站10分的原則,進行累加計算分值,將結果與損失負荷比例、損失用戶比例的后果值相比較,取其較大者,務求全面、客觀地量化反映出失壓影響。
以江門電網“110kV棠中線、橋棠線、棠堡乙線、橋白線、橋井線同停”為例,當110kV碧灣線N-1,110kV碧輝站、杜阮站、井根站失壓,失壓110kV站3個,失壓損失負荷5.11%、損失用戶4.72%,按失壓站數量取值為30分,按失壓負荷比例取值為40分,40>30,取40分。
2.2 細化各種“系數”取值
對各種“系數”取值進一分細分,在實際風險評估計算中更具操作性。
“故障類別因素”將“第一類故障、第二類故障、第三類故障”三種情況細分為“線路N-1,主變N-1”、“線路N-2,母線N-1”、“主變N-2”、“開關拒動、安自誤動拒動、母差拒動”、“母線全停、大電廠全跳”五種情況。
“檢修時間因素”由四檔細分為0.3/0.5/0.6/0.8/1/1.5/2/2.5/3九檔;
“歷史統計因素”、“現場施工因數”、“控制措施因數”分別細分出三種情況;
“社會影響因素”增加“度夏或整頓時期”等等……
3、完善基于問題的風險管控流程,“1+5”聯動管控
2010年6月,廣東電網中調修編了《廣東電網運行安全風險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2012年初了《省級電網基于問題的風險管控流程》,對電網風險管控過程中各部門、崗位職責明確了要求。為使《規定》在地區供電局得到切實貫徹落實,江門地區進一步完善了地區基于問題的風險管控流程,編制《江門地區電網風險管控業務指引》,明確系統運行部、生技部、安監部、基建部、市場部、調控中心等部門、崗位職責,“1+5”聯動管動,各司其職,確保風險生效期間,風險控制措施落實到位。
(1)梳理完善了基于問題的風險管控流程,針對風險級別的不同,分為“地區III級及以上電網風險管控”流程圖、“地區IV、V級電網風險管控”流程圖。
(2)梳理崗位與流程節點對應表。梳理流程各環節至具體部門具體崗位,上至局領導、下至風險控制措施具體落實人員,責任到崗。
(3)針對流程關鍵節點,編制業務表單,使用表單的形式對業務進行固化,指導風險管控業務落地。
(4)IV級以上風險管控提級,局領導把關。
I級風險由局長組織召開停電協調會、風險控制措施落實會,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參加,并組織落實。
II、III級風險由分管生產副局長組織召開停電協調會、風險控制措施落實會,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參加,并組織落實。
IV級風險由系統運行部主任組織召開風險控制措施落實會,相關部門、單位分管負責人參加,并組織落實。
4、超前計劃,閉環管理
4.1 超前計劃,階段評估,逐步細化
遵循超前、科學地分析電力系統安全風險原則,對停電計劃造成的基于問題的風險實行“年計劃評估”、“月計劃評估”、“停電前評估”三階段評估管控,并逐步細化。
4.2 雙環管控,閉環管理
大環為風險管控環,由風險前:策劃、評估風險、編制預案——風險中:執行、應用方案、督查效果——風險后:回顧、總結管控效果、提出改善措施組成。使得整個風險管控形成閉環,為下一次的風險管控提供參考意見。
小環為措施落實環,由“停電前7天”系統運行部風險預警通知書,策化停電——“停電前5天”各相關單位組織落實控制措施、反饋落實情況——“停電前3天”安監部督查各單位措施落實情況并將結果反饋至系統運行部,確認各項風險控制措施全部落實才批準停電。
5、案例介紹
本文以110kV群雙線、群白線等6回線路同停為例,介紹江門地區進行基于問題的電網風險聯動管控。
(1)系統運行部在月度停電計劃時,同時月度基于問題的風險管控計劃。對風險進行初評,確定風險等級、編寫風險概述、提出特巡設備要求,以便生技部組織輸電管理所、變電管理所等相關運維單位提前做好所列關鍵設備的特巡、狀態評估和消缺等工作。
(2)在停電前7天,再結合當前的電網、環境等因素進行實際評價,按照模板《電網風險預警通知書》。通知書明確了系統運行部、生技部、安監部、基建部、市場部等部門要求落實的控制措施,并要求生技部組織輸電、變電管理所,市場部組織縣區供電局進一步落實其相關工作。
(3)各措施控制部門在落實措施后,向系統運行部和安監部進行反饋,安監部對落實過程和結果進行監督檢查,IV級以上電網風險需召開風險控制措施落實會,各部門在《風險控制措施落實情況表》上簽字確認。各單位的措施都按要求落實以后,系統運行部才批準停電。
(4)風險生效期間,調控中心、變電和輸電管理所密切監視重要設備的運行工況,如發生異常情況,按照各單位制定的專項事故預案進行處置。
(5)風險解除后,各單位對管控情況進行回顧總結。同時在每月月尾系統運行部編制電網風險管控月度報告,結合月度停電協調會進行分析、通報,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協商解決、改進。
6、結語
電網安全風險管控是在量化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各項措施管控,達到預防電網潛在風險的目的,確保電網安全可靠運行。本文從江門電網應用的角度總結地區供電局基于問題的電網風險管控辦法,拋磚引玉,不當之處希望各同行批評指正、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中國大型企業經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戰略落地效果差,戰略績效評估不到位,重戰略規劃輕戰略執行;以法律實體為對象管理,整合效率低下;管理以職能部門為單位,而非以流程為核心;總部管控能力弱,難以對集團業務規劃、資源分配和經營監控進行適當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績效考核機制;流程縱向、橫向梳理不順,管理界面模糊不清,管理標準體系繁雜,制度體系冗雜;風險評估缺乏系統性、全面性,風險管理無法真正落地;內部監督失效,只停留于結果的事后審計,缺乏事前、事中的過程管理監督;IT整體規劃與管理提升整體步調不一致,IT應用控制的設計與風險評估結果未能有效銜接?;谄髽I發展所面臨的各類問題,內外需求使風控體系建設變得必要且迫切。2006年6月6日國資委印發《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以下簡稱風控管理體系),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五部委”)于2008年6月28日和2010年4月26日分別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規定了內控合規時間表。利益相關者對于企業建立風險管理體系的審核要求,對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的識別、評估以及應對。企業的自身發展需要、企業競爭力是企業各種能力的綜合體現,并非僅指企業的盈利水平,而是表現為企業長期的生存和發展能力。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在內外部環境瞬息萬變的情況下,能否及時掌握風險信息并采取適當行動已經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必要條件,而風險管理信息化控制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2風控管理體系建立目標與企業需求
為滿足外部監管和管控要求,結合企業多元化戰略等特點,對企業全面內控及風險管理水平和能力進行診斷和優化,加強內部管理水平,防范企業風險,圍繞企業戰略經營目標,建立覆蓋企業各業務、各部門的風險識別、評估及應對機制,培養和建立企業內部的風險管控專業化人才隊伍,加強企業合法合規經營。風險管理信息化控制要求企業流程規范、制度完善,對企業一些風險采取風險預警及采用風險應對措施,行業內部提出建立《全面風險和內部控制風控管理體系》的理念。2009年,集團公司成立風險審計內控部門,下屬單位也相繼成立風控審計部門,目的為了建立更好的企業,防止出現企業戰略與經營層面的一些風險,借助國外的經營管理思想,提出風險和內控理念。在企業經營發展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如在戰略層面企業需要投資一個新的企業,需要評估整個市場的定位,評估戰略風險、實施結果風險、企業資金流風險,決策層面的風險、流程方面的風險、生產過程中進度風險、質量風險等等,這些風險都是企業所需要面臨的,怎樣規避這些風險以及采取應對措施,盡量減少對企業的損失是建立風控體系的目標。當然也存在利好的風險,如果對這類風險應對得當,對企業的發展反而是有利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目標是建設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為手段的風控體系,并通過信息化將風控體系與各價值鏈活動和管理活動有機融合,提升企業運營管控水平,保證企業戰略經營目標落地。
3風控管理體系建設總體思路
傳統企業建立風控體系是以部門級需求為主、以企業風控主管部門為主,獨立完成各類風險評估,建立部門級風控體系,僅僅是風控審計部門的一個風險評估工作平臺,并未達到企業級防控目標,提升不了企業戰略高度。企業風險有戰略經營層面風險、資金風險、庫存風險、生產風險、IT風險、服務風險、交付風險等滲透在各個業務流程中,只有各個業務部門知道各個業務的風險發生點,所有風險的監控需要各業務部門協調,由企業級風險控制部門統管,組成企業級風控團隊,提高企業風險管控能力。為了滿足企業的經營發展,需從部門級風控需求上升至企業級風控需求,驅動企業戰略目標,使企業業務流程化,組織績效最大化,建立基于端對端流程的業務協作和信息共享,面向企業級需求總體設計和規劃企業風險控制管理體系。
控管理體系的建設方法
做好企業的風控管理,實際上是對企業IT系統的治理和改造過程,將風控點滲透到企業信息系統中,找到風險點在何處,分析哪些風險是對企業影響最大的,哪些風險是業務層面的,由公司風控管理部門協調管理。風控體系建設目標分為體系建設和IT建設兩部分。首先企業應明確風險是企業全部門的事情,要培養企業員工風控意識,沒有風控意識,企業制度不完善,業務流程不規范甚至沒有業務流程,都將影響企業的經營戰略。風險管理文化要貫穿至企業各業務和流程中,完善企業各類制度、規范流程,梳理出各類風險點,企業就有了風險體系和風險管理文化,基于風控體系企業的合規性IT建設就有良好的基礎了。從體系優化到IT系統固化:風險監控預警與內部控制系統采用一套流程、不同視角的設計理念,可在企業戰略管理、科研生產等各項活動中,對各類風險進行識別、評估、應對和分析,通過數據集成提供實時動態的風險監控預警。發揮IT技術對風控體系在各業務系滲透作用,力促營造依法合規、科學規范、風清氣正的運營氛圍,保障企業的持續發展。
5風控管理體系的藍圖設計、方案設計
圍繞企業戰略流程的嵌入式管控體系,梳理出各業務風險點。風險監控值、目標值、閥值和實際值都來源于業務。根據企業發展階段,通過風控系統風險數據的準確性得到保證,風險指標的合理性、監控預警模型和算法得到規范,實現企業風險智能監控;企業領導層所關注的各個層面的風險展示界面清晰、快捷;企業風險點明確;風險評估、預警準確及時;為決策及管理層提供風控主題,使風控企業內閉環流轉,提高工作效率。經過大量的閉環運行,企業預警模型才能逐步完善,基于模型創建風險指標,才能實現企業風險的智能監控。風控體系建設藍圖設計使風險-內控-審計有機結合,在各項業務活動中管控風險。風控體系的建設從企業戰略目標出發,梳理業務架構,考慮影響戰略目標實現的各風險領域,在此基礎上設計支撐戰略目標實現的內控管理流程及具體控制措施。風控體系的建設應將企業已有的應用系統與風控系統集成設計。企業風控體系的建設,實際也是對企業IT系統的治理和改造,將風險點滲透到各個相關系統業務點,通過風控系統也業務系統關聯,達到風控目標。全面風險管理框架是: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組織職能體系-內部控制系統-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績效考核。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風險管理文化的建設應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全過程,將風險管理意識轉化為員工的共同認識和自覺行動,促進企業建立系統、規范、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文化需在企業內部形成共同的風險語言,在各個層面營造風險管理文化氛圍。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應與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結合,有利于增強各級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風險意識。建立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風險控制點的管理人員和業務操作人員崗前風險管理培訓制度。采取多種途經和形式,加強對風險管理理念、知識、流程、管控核心內容的培訓,培養風險管理人才,培育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組織職能體系第一道防線,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提出這道防線,最大好處是把風險管理的手段和內控程序融入到了企業的各業務單位的工作與流程中,防止風險管理與各業務單位的工作脫節,搞“兩張皮”。第二道防線,專職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和董事會下設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在進入全面風險管理階段,設立這道防線,有利于統一組織領導,統一策略與標準,共享人力資源。第三道防線,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部門。風險管理體系———內部控制系統從企業戰略出發,以風險為導向,通過評估、改善與提升、監督的方法維護公司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運作,實現內部控制的五個目標: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需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測試、傳遞、報告、披露等。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績效考核,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應定期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自查和檢驗,及時發現缺陷并改進,其檢查、檢驗報告應及時報送企業風險管理職能部門;企業風險管理職能部門應定期對各部門和業務單位風險管理工作實施情況和有效性進行檢查和檢驗,對風險管理策略進行評估,對跨部門和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進行評價,提出調整或改進建議,出具評價和建議報告,及時報送企業總經理或其委托分管風險管理工作的高級管理人員;建立內控考核評價制度,把各業務單位風險管理執行情況與績效薪酬掛鉤。
6結論
關鍵詞:基層供電企業 集約化 財務風險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0-146-02
集約化的“集”就是指集中,是對人力、物力、財力、管理等生產要素進行統一配置。集約化的“約”是指在集中、統一配置生產要素的過程中,以節儉、約束、高效為價值取向,從而達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獲得可持續競爭的優勢。本文認為集約化是現代企業提升效率和效益的基本取向,屬于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變革,在地市供電企業層面設立統一的會計核算服務機構,通過整合下屬各縣級成員單位的財務資源,統一核算標準、控制流程、調控手段等方式,可以有效克服企業財務管控實施過程中的種種弊端,提升公司戰略目標在基層的執行力以及企業整體運行的效率和效益,有效防控財務風險。
一、集約化環境下基層企業財務風險管控的基本思路
財務風險在一般意義上表述為相關風險事項發生并給企業財務目標帶來負面影響的概率或可能性。基層供電企業處于整個組織科層體系的末端,立足“作業執行層”這樣一個角色定位,其對財務風險的認識更側重于從組織預期經營目標與實際執行效果的偏差程度角度予以闡述,目標與效果的偏差越大,則風險程度就越高。基層供電企業面臨的主要是與日常經營活動有關的財務風險,從空間維度而言具體包括:預算管理風險、資產管理風險、資金管理風險、購售電成本管理風險、固定成本管理風險、內部控制流程風險、項目服務管理風險、項目物資管理風險、核算報告風險、稅收管理風險十類;從時間維度而言可以分為:風險的潛伏期、緩沖期、爆發期以及擴散期四個階段。
在地市層面設立統一的會計核算服務機構,不只是原有管理職能的重新劃分,更是基于集成管理的思想對原有分散、層次化的經營業務和數據信息實施集約和融合。集約化模式下財務風險管控的基本思路在于:在集成管理的理念基礎上,以公司整體財務戰略為目標導向,以財務組織集成模式為作業平臺,從風險過程管理的時間和空間維度,引入高效風險管理理念,將公司戰略目標與風險管理的各項措施轉化為對現有業務的管控程序,嵌入日常工作的處理流程,促使財務風險監控重點向事前預防、事中控制轉移,最大限度的減少組織經營目標與實際執行效果偏差。
二、管控目標與公司戰略相契合,構建財務風險防控二維目標體系
公司財務戰略選擇的實質是在企業可成長性、風險控制與盈利水平三者中實現動態平衡,風險控制主要定位為“成長”和“盈利”之間權衡時杠桿的支點,其控制目標具體體現為:制度實際執行與規范的偏差控制,企業業績的實際表現與經營預算、KPI等相關考核指標的偏差控制。地市供電企業作為“作業執行層”,其整合下屬縣級供電企業相關財務業務,客觀上拉近了被集約單位具體業務風險管控目標與公司整體風險控制目標的距離,同時也增加了風險控制活動的空間范圍,原有那種重財務風險的經濟屬性而輕社會屬性、重定量指標而輕定性指標的風險評價體系已經無法適應當前集約化模式下風險管控的需要。本文認為:要做好財務風險的管控工作,財務風險的評價也應從業績與執行力兩個角度出發,將具有較顯著風險預警作用的凈資產收益率與風險管理能力成熟度指標相結合,遵循目標管理SMART原則,做好風險管控目標的分解落地工作,確保管控目標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1.構建財務風險預警二維目標體系,確保公司經營目標順利落地。從公司財務戰略層面而言,供電企業作為資產密集和資本密集型的公用企業,其“重資產、高負債”的經營戰略,導致公司具有較高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水平,公司的有息負債以及固定成本的變化會使企業息稅前利潤(EBIT)發生微量變化,從而導致公司凈資產收益率(ROE)大幅變動。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要求基層單位以保持與其銷售規模相匹配的資產、資本結構和盈利水平,不斷提升資產、資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為目標,建立量化的公司經營目標分解體系,同時,還應建立一套與之配套的風險管控能力成熟度定性評價體系,將基層單位風險管控的責任落實到人。以下我們按財務風險管控的需要,利用AHP層次分析法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在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對各個財務指標的權數進行詳細的分析的基礎上,建立與基層單位“四級指標”相匹配的評價評語模糊集合,利用Delphi專家打分法對各被集約單位各項指標進行量化打分,統計各評語集合的比例后,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做出預警分析,這樣我們就可以對各被集約單位財務管理各環節進行風險評估,并實施風險動態追蹤和調整管理,掌握風險的分布情況和影響程度。
2.充分借鑒財務風險評估成果,建立重點財務風險識別數據庫。在充分對接由各個被集約單位承擔的各項具體考核指標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各項規章制度的規定以及企業現有業務流程,針對具體業務中存在的預算管理風險、資產管理風險、資金管理風險、購售電成本管理風險、固定成本管理風險、內部控制流程風險、項目服務管理風險、項目物資管理風險、核算報告風險、稅收管理風險等十類財務風險,以理順被集約單位、地市級供電單位財務部門、會計核算服務機構三者的財務關系為出發點,從具體風險事項產生的環境、誘因、表現形式以及政策依據、核算標準、稽核要點等方面,進一步梳理和細化企業內部財務風險事項,構建一套后端財務監督與前端業務執行數據互為共享的財務風險識別數據庫,真正實現執行有依、防控有據,為后續財務風險的有效應對創造條件。
關鍵詞: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風險
一、城市商業銀行會計運營風險主要表現
(一)人工操作風險
在商業銀行會計的實際操作當中,以人工操作存在的風險最為突出。由于經辦人員容易出錯,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于人工操作而言,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經辦人員不能按照操作規范,產生一定的操作風險。另一方面是經辦人員在利益的驅動下,,隱瞞操作等。這些都是由于人工操作造成的風險,但是由于人工操作的風險在短期內沒有辦法得到良好的解決,因此人工風險操作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同時,在城市商業銀行會計運行規范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造成漏洞。如在2012年煙臺銀行的行長卷款潛逃的惡性事件,煙臺支行行長通過利用提款操作的漏洞,私下卷走4.36億元,給煙臺銀行造成了巨大的財物損失,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人工操作風險案件。類似的案件還有2015年發生的齊魯銀行的騙取貸款的案件,造成損失4.5億元。由此可見,人工操作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二)內部管控風險
內部管控風險針對的是商業銀行的內部管控方面的問題。由于當前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還不夠完善,導致內部控制機制沒有辦法管控各種風險,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會計運營操作風險。比如在實際的城市商業銀行中,會計運營的實際操作中,采用的最為重要的方法是實行內部控制,進而貫穿到整個會計運營操作過程當中,如果會計業務操作流程沒有實施必要的內部管控,或者不清楚如何起到相應的風險管控作用,都會給會計運營的操作帶來一定的風險。就風險控制的角度而言,由于貸款數目的龐大,相應的也增加了內部控制的壓力,特別是在城市商業銀行會計運營當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數據需要處理,很多都是現金數據,存在的風險更大,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制定出嚴格的內部管控機制和建立起高效的內部管控團隊,進而確保內部管控機制能夠合理的運用在實際操作當中。但是目前很多城市商業銀行缺乏這種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甚至還有部分城市商業銀行也沒有良好的內部管控機制,導致商業銀行在實際的會計運營操作當中存在一定的障礙和風險。
(三)會計監督管理風險
會計運營操作風險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會計監督管理。會計監督管理也是實際操作當中十分容易出錯的地方,就近些年而言,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風險發生的概率來看,很多都是由于會計監督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如果僅僅依靠會計部門對內部風險進行管控,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內外相結合。由于會計監督管理存在較大的風險,也都存在城市商業銀行會計運營的管理當中,從而引起會計運營的實際操作風險。同時,由于在實際的會計監督管理過程當中,部分的監督管理人員對業務流程熟悉程度不夠,并不能夠很好的遵守相關的會計規章責任制度,過于形式化、流程化,相關的負責人也沒有很好的起到負責的作用。比如在日照的中信銀行,在2013年出現了由于會計內部審查機制不健全,導致接近2000多萬元的賬目沒有辦法得到精準的核算。同時,在實際的會計審查監督管理階段,一些監督審查人員不熟悉流程和業務內容,導致無力承擔該項工作,不能夠很好的完成這一任務,會較大程度的影響會計監督管理風險的形成。
(四)會計網絡化風險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高科技的普及,會計電算化、網絡化更為廣泛的在商業銀行會計運營管理當中出現,會計網絡化極大提高了城市商業銀行運營及管理的效率,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網絡信息安全的問題,如木馬、病毒、黑客等,還有部分會計操作人員在實際的操作當中熟悉度不夠,或者并未按照標準進行數據備份,導致數據丟失,這些都會造成計算機網絡風險的出現。
二、城市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風險應對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人工操作流程規范
對于城市商業銀行而言,在實際的會計運營操作當中,需要嚴格按照操作標準,對會計運營管理人員的行為進行規范化,并且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進而確保操作人員能夠嚴格按照相關的操作流程規范。為有效強化相關人員的培訓,需要責任負責人制定出完善的責任制度,對進行會計運營管理工作的人員責任進行明確規定,一旦出現問題,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同時在制定人工操作流程當中,需要具有針對性,根據會計運營業務的實際特點,制定出相關的人工操作流程規范。比如在實際的業務當中,對于一些不必要的業務可以進行簡化或者刪除,能夠有效的提高會計運營效率,同時還能夠有效降低人工操作風險,主要是由于在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中,業務流程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流程越多,問題也相應的越多,因此,通過減少業務流程能夠有效減少人工操作的風險。
(二)建立完善的內部管控機制
建立起完善的內部管控機制有利于實際的城市商業銀行會計運營管理。在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風險控制當中,需要通過建立起完善的內部管控機智進行約束,或者指定相關的規章制度,最大化程度是控制會計運營操作的風險。建立起完善的內部管控機智,需要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特別是對與城市商業銀行而言,為在會計運營操作風險控制中取得良好的結果,應當積極運用內部管控,還應當在內部控制當中建立起高效的團隊,確保工作的正常運行。最后,需要加強商業銀行的內部管控機制,以及管控機制在實際商業銀行會計運營管理當中的具體體現,從而有效增加相關的內部控制內容。
(三)加強會計運營的監督管理
加強會計運營的監督管理,同時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內部管控機制以及監督系統。也應當開展有效的監督管理。比如在對城市商業銀行的會計運營業務中進行綜合審計,如果在審查過程當中發現問題,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反饋,同時還應當讓城市商業銀行的各個部門發揮其自身的監督管理職能,如發現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或者是業務操作方面的問題等。一旦發現問題應當及時反饋,并提出完善的修改意見,在處理問題的過程當中,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同時,在商業銀行會計運營管理方面,監督部門需要充分發揮監督職能,主動發現他們在業務流程操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果在實際的會計運營監督管理中發現了文藝,就需要及時進行反饋,并且提出相關的修改意見,在實際處理問題的過程當中,需要追究相關人的責任。最后,對于一些會計運營的監督管理,還需要制定出相關的責任制度,而且當前商業銀行會計運營管理還存在一些不當支出,如監督管理工作是由監督部門負責,這無形中就造成監督職能不明確,且較為混亂,失去了原有監督的意義。
(四)完善相關會計網絡化的系統
由于當前商業銀行在會計網絡化這一方面存在較大的風險,因此需要制定出完善的會計網絡化風險防控系統,其中包含的有引進先進的網絡安全保護系統,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網絡安全責任制度,加強對于相關從業人員的審核和培訓等。由于商業銀行的數據庫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需要總電保護會計信息安全及相關內容,這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會計網絡化安全防護系統。比如在商業銀行信息管理系統當中需要運用先進的防火墻技術,加強相關硬件和軟件的投入力度,建立安全的網絡保護系統,降低會計運營實際操作中的風險和威脅。
三、小結
綜上所述,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會計運營操作具有一定的風險,一旦操作不慎,就會給城市商業銀行造成巨大的損失。對實際會計運營成本風險進行控制,需要從商業銀行的內部管控機制入手,建立起完善的體制機制,確保形成相關責任制度,方能更促進商業銀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才莉.我國商業銀行會計業務操作風險與防范對策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2).
[2]蘭琳.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2(12).
[3]蔣延芳.基于會計運營視角的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研究[J].金融經濟,2012(22).
構建“形散神聚”的體系架構
近年來,中國保監會對于風險管理、集中管控的要求越來越高,力度不斷加大。對于保監會的監管要求,人保財險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深刻理解其管理內涵,就是要上收分支機構的數據管理和維護權限,同時將公司制定的業務風險管控措施剛性植入核心業務系統,確保政策的有效執行。為落實保監會的要求,人保財險結合公司實際,在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在主機設備分散在分公司、大集中相關條件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平衡考慮各種因素,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實現主機、數據控制權限上收和遠程集中控制,建立起了“不求所在、但求所控”、“形散神聚”的運行模式。人保財險認為信息系統的大集中是實現集中性的業務風險管控的有效途徑,而大集中的精髓不在于“形”而在于“神”,為此,人保財險采用“形散神聚”的運行模式,通過權限、規則、流程的配置來實現多種業務和運維管理模式,更靈活、有效地支持業務處理和風險管控,實現了管控的剛性和業務靈活性的較好結合。在成本投入方面,可以說只用了較小投入就實現了較好的管控效果,形成了較高的投入產出比。實踐也證明,在應用的分散部署環境下采用生控中心的管控模式是成功有效的。
現代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計算機遠程控制不僅成為可能,而且改變了“集中”一詞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含義。網絡就是計算機,有網絡連通的地方,網絡上所有計算機就像一臺計算機一樣,可以集中管理和運行。采用MAC地址綁定、流程再造等技術,實現分布式的數據存儲和訪問,通過生控中心實現遠程接管和控制,其架構可分為四個部分,包括數據存儲層、數據路由層、服務接入層和管理與監控中心。這樣的體系具有以下特色:通過數據質量問題檢查、數據歸并規則的靈活配置和自動解析執行,實現了相關規則的良好擴展性;實現了靈活可配置的數據質量流程管理,實現數據質量管理流程的定義、調度、執行和監控,滿足對不同類型數據質量管理流程的適應;與集成模型管控開發環境充分互動,使數據質量管理更加有效、可實施。借助模型元素之間的關聯、依賴關系和各種約束規則,可以快速定位可能存在數據質量問題的檢查點并設定相應的檢查規則,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案制定。
強化“三管一控”
運行機制
在管控方面,人保財險通過對部署在分公司的信息系統和數據實現“三管一控”,即管主機、管應用、管數據、控配置,從而理順了管控機制。
具體而言,管主機是指將分公司主機、數據庫權限上收到生控中心。無論何種技術方式,按照“滿足應用、權限最小”的原則,只要對數據庫有修改權限,均在上收之列。權限上收后,通過部署綜合登錄控制平臺,確保只有經授權的指定IP地址用戶方可登錄訪問主機,期間所有操作均被監控和記錄。管應用是指對應用程序部署和更新控制。針對分公司非統頒外掛應用系統,生控中心進行集中管理和控制。同時,采取程序升級控制和實時監控措施,對應用系統新增和變更進行嚴格檢查和監督,防止未經報批擅自運行的情況發生。管數據是指對錯誤數據修正審批流程的管理和控制。擬定了相關管理制度,對數據修正需求進行分級審批,對不同風險級別的數據修正需求適用不同的處理流程。簡化低風險、無風險的數據修正處理流程,嚴控高風險數據修正處理流程??嘏渲檬侵笇⒖偛繕I務剛性管控的配置權上收。在已有的技術層面加入更多的業務元素,如配合業務部門的管控措施,直接對全國業務系統進行升級或統一配置;及時總結運行情況,定期向業務部門反饋相關信息。
關鍵詞:電網企業 資金安全 崗位標準 風險管控
一、電網企業資金安全管控意義
資金流作為貫穿電網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關鍵要素,其風險的管控能力、精益化水平、運營效益與效率都直接關系著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資金全過程管理首先對電網企業資金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進一步加強電費回收、如何嚴格防范小金庫和“賬外賬”、如何進一步提高資金計劃準確性、如何應用推廣資金監控與管理系統、如何深化資金內部控制建設,全面、系統提升電網企業資金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是當前我們從集約化資金運營階段到精益化資金管理階段,再到未來5-10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體系化資金管理階段,所亟需研究的重要內容。
開展常規的年度或季度資金安全檢查工作目前已不能滿足電網企業的發展水平與精益化管理要求。筆者認為,資金流入、流出安全的不確定性是資金安全風險的業務根源,主要由業務部門控制。因此,財務部門應對業務根源傳遞的資金安全風險通過資金管理手段進行控制。研究行之有效的資金安全管控體系可以保障電網企業資金、資產安全,加強電網企業資金安全風險的事前監控、事中預警,防范資金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電網企業資金安全有序運作。
二、電網企業資金安全管控分析研究
(一)電網企業資金安全管控現狀。電網企業每年都有巨大的資金流入項目及資金流出項目,資產規模龐大,運行維護工作較多,本文根據廣東電網公司的一體化管理流程,分別從預算管理、資金集約管理、風險內控管理、財務基礎管理等幾方面分析電網企業的資金安全管控現狀。
1.預算管理。建立了由預算管理委員會、預算管理工作組、預算執行單位組成的三級預算管理責任網絡,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算管理架構。規范預算全過程管理,建立“財務管理業務化、業務管理財務化”的互動機制。實施預算標準化管理,運用標準化的工作表單,分層、分業務地定期向局各單位提供標準化的預算執行反饋服務,提升決策支持能力。實施劃小單位核算,將EVA管理評價延伸到一線生產單位和供電所,客觀反映不同區域細分市場的價值創造,引導資源優化配置。
2.資金集約管理。實施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推進資金集中支付和資金零余額管理,資金集中支付率占全部資金支付總額的90%以上。持續精簡賬戶體系,精簡率達66%,有效縮短資金歸集鏈條,降低資金風險。強化資金安全管理,形成“檢查―整改―驗收”持續改進的資金安全管理機制。實現電費集中核對,撤銷區局四大銀行收入賬戶,建立營銷財務對賬機制,有效提高電費對賬效率,提升客戶服務水平。
3.風險內控管理。建立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三級風險管控網絡,實現風險管控全覆蓋。構建供電所內控閉環管理機制,建立三級“紀檢、監察、內控”大監督組織機構,促進內部控制管控措施有效落地。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機制,做實內控管理基礎;組織開展內控體系的自我評價和檢查評價,總結內控體系實施效果。
4.財務基礎管理。嚴格執行國家和網省公司的會計核算制度。開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建設,制定《資金結算資料規范》、《成本費用開支范圍規范》等業務操作規范。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全面覆蓋預算管理、資產管理、資金開支、會計核算等核心業務。
(二)電網企業加強資金安全管理的緊迫性。電網企業是資金密集型企業,若資金安全管理存在缺陷,電網企業會面臨巨大的資金安全風險,一旦發生資金舞弊事件會給電網企業帶來較大的資金損失,因此,電網企業有必要加強資金安全管理、保證資金安全。目前電網企業缺乏系統性的資金安全管理體系,不能做好資金安全管控的事前監控、事中預警、事后補救。在實際工作中,資金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存在資金安全管理漏洞,且各資金安全崗位對實際工作開展理解不一致,造成執行上存在偏差,給資金安全帶來風險。一般來說,資金安全事故不僅發生在財務部門,也會發生在業務部門,業務端口的資金安全犯罪不僅會導致電網企業資金流失,還會造成電網企業資產損失(電表失竊案件等),影響電網企業資金的回收率,威脅電網企業資產安全。由此可以看出電網企業迫切需要制定符合其業務特征的資金安全評價管控機制,從財務端口、業務端口兩個方面著手,通過建立量化的評價方式,全面掌握資金管理狀況,落實崗位資金安全責任,改進企業資金管控措施,持續提升電網企業資金安全管控水平。
三、地市供電局資金安全崗位評價標準體系建設
(一)地市供電局資金安全崗位評價標準體系建設目標。規避電網企業資金安全風險,加強電網企業資金安全。電網企業動輒幾百億元甚至過千億元的資金流轉,建立行之有效的資金安全管控體系,可保障電網企業資金安全。建立電網企業資金崗位安全評價標準,推進管控措施落地執行。通過以風險為導向構建和實施資金安全崗位評價標準體系,使資金安全管控措施得以量化,建立電網企業資金安全管控評價的長效機制。完善電網企業資金崗位績效考核手段,將風險管控落實到崗位。資金安全崗位評價后結果同組織績效、個人績效掛鉤,加強資金安全管控力度,使電網企業資金安全管理常態化、規范化、科學化。
(二)地市供電局資金安全崗位評價標準體系建設思路。資金安全崗位評價標準體系的基本建設思路是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規章制度為依據,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法,形成資金安全崗位評價標準體系基本模型。
1.建立資金安全風險數據庫。在資金安全風險特征分析的基礎上,搭建資金安全風險框架,并以資金流動向業務延伸和業務流程梳理的方法,辨識、評估資金安全風險,形成資金安全風險數據庫,以風險為導向,框選資金安全重點業務事項。
2.梳理資金安全崗位及工作標準。以風險為導向,與資金安全相關的機構層級、部門、崗位建立起映射關系,將風險控制措施落實到崗位工作標準,從業務源頭把控資金安全。
3.建立資金安全崗位檢查運作機制。劃分準備、檢查、整改及報告共三個階段,設計運轉流程、檢查方法、檢查標準等內容,指導地市供電局開展資金安全崗位檢查工作,保證檢查工作有效運轉。
4.建立資金安全崗位評價運作機制。根據資金安全檢查結果,對違規事項扣減風險分值,并評出單位“資金安全星級”、崗位“資金安全警示燈”,使單位、崗位資金安全質量顯性化,推動績效持續改進。
四、地市供電局資金安全崗位評價標準體系建設流程
(一)梳理資金安全風險數據庫。資金安全風險數據庫不應僅局限于資金管理(財務端),應將評價端口前移至涉及資金流入、資金流出(業務端)的相關業務。梳理資金安全風險數據庫主要分為三個步驟,一是分析資金安全風險特征,二是搭建資金安全風險框架,三是辨識、評估資金安全風險,形成資金安全風險數據庫。
1.分析資金安全風險特征。資金安全風險來源于資金流入安全不確定性和資金流出安全不確定性兩個方面。地市供電局資金流入安全的不確定性包括經營收入、投資收入兩大方面;資金流出的不確定性包括經營支出、投資支出兩大方面。資金流入、流出安全的不確定性是資金安全風險不確定性的業務根源,資金管理的不確定性是資金安全風險不確定性的財務根源,資金管理本身存在的不確定性,與流入、流出不確定性綜合作用,表現為資金安全風險的終極不確定性,即資金安全風險,如圖1所示。
2.搭建資金安全風險框架。資金安全風險數據庫基于資金安全風險特征分析,按照地市供電局資金安全風險特征,將資金安全風險分為資金管理風險、資金流入風險、資金流出風險共三大類,從定量、定性兩個維度分析、分解三大類型資金安全風險,由粗到細逐漸形成資金安全風險框架。
(1)資金管理風險框架。資金管理風險框架主要以一體化框架進行搭建,具體如表1所示。
(2)資金流入、資金流出風險框架。財務部門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等財務數據,梳理出經營業務、投資業務主要的資金流動項目。其中,電費收入作為地市供電局資金占比最大的資金流動項目,價量管理、欠費往來、收款核對等關鍵營銷業務對電費收入有重大影響。
(3)辨識、評估資金安全風險,形成資金安全風險數據庫。對資金安全風險框架中的風險進行性質劃分,可以分為業務流程類以及資金流動類。對于業務流程類的風險,根據業務環節辨識風險事件以及分析風險源/控制源。對于資金流動類的風險,辨識風險事件后,以資金支付申請或資金收款為起點,向前延伸業務環節以分析、梳理風險源/控制源。
(二)形成資金安全崗位工作標準。將資金安全風險數據庫中的每一個風險事件的風險源/控制源,循序漸進地映射到機構層級、部門以及崗位,梳理與風險源/控制源密切相關的資金安全崗位工作標準,從業務源頭把控資金安全,如下頁圖2所示。
(三)建立資金安全崗位檢查運作機制。劃分準備、檢查、整改及報告共三個階段,設計運轉流程、檢查方法、檢查標準等內容,開展資金安全崗位檢查工作,保證檢查工作有效運轉。本文主要分析資金安全崗位檢查運轉機制中的資金安全檢查主體、檢查方法、檢查標準等重要內容。
1.資金安全檢查主體。組建資金安全評價工作小組,根據年度資金安全工作部署、上級單位提出的資金安全評價要求,成立評價工作小組,選定工作小組成員需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結合評價對象業務性質、評價工作量、評價任務難易程度等,按照資金安全風險評價工作小組構成要求進行評價小組的組建;評價中若有特殊需要,評價組織機構還應考慮外聘專家,以協助評價人員完成特定的評價取證和評價工作。
2.單位、崗位評價方法。
(1)自評價。職能部門、區局、二級機構根據資金安全評價標準對相應現金安全工作進行評分,檢查的問題需填寫在單位自查問題整改表內,制訂整改措施,實施有效整改。
(2)獨立性評價。工作小組通過現場檢查、訪談、抽查樣本、重新測試等方法,檢查各部門資金安全工作實施情況,檢查自評價問題整改情況,根據資金安全評價標準對實際資金安全相關工作進行評分,同時填寫資金安全崗位評價記錄表。
3.資金安全檢查方法。資金安全崗位評價標準體系評價的方法不僅包括訪談、觀察、重新執行等常見的檢查方法,還增加了穿行測試和抽樣測試法。
(1)穿行測試法。穿行測試法是指工作小組根據資金風險動因,向前延伸一項或若干項業務環節,從頭到尾檢查業務實際處理過程,以評價該資金安全風險從業務端到財務端工作控制情況的評價方法,穿行測試一般用于風險極高的業務事項。
(2)抽樣測試法。抽樣測試法一般用于重大資金風險工作的檢查,可遵循評價對象抽樣表中的規定以確定最少評價樣本數量,如表2所示。
(四)制定資金安全崗位評價運作機制。評價機制包括單位評價、崗位評價,設定單位評價分值及崗位評價分值,并將評價結果應用到組織績效考核、年中個人績效考核內,有效分解資金管理責任,便于資金管理長效機制有效落地。
1.單位評分標準。設定職能部門、區局、二級機構單位層級評價總分值為100分,考評過程中發現未按照《資金安全評價標準》開展實際工作的,違規一次按照以下規定進行扣分:
(1)可承受風險。風險極高:扣除5分;風險高:扣除4分;風險中:扣除3分;風險低:扣除2分;風險極低:扣除1分。
(2)不可承受風險。對于違反不可承受風險的工作規范,一律一票否決,單位“資金安全星級”直接評為最低,崗位“資金安全崗位預警燈”直接為紅燈,按照表內分數相應在組織績效考核、單位績效考核內進行加(扣)分,激勵各部門、單位加強資金安全防范工作。
2.崗位評分標準。在檢查各單位資金安全情況時同步進行崗位資金安全檢查,記錄未按照資金安全標準開展資金工作的崗位,根據違規條數形成該崗位五顆星(紅色)、四顆星(黃色)、三顆星(紅色),將資金安全責任落實到崗,有效分解資金管理責任,加強資金安全控制。如表3所示。
五、結論
通過合理的資金安全管控措施,結合電網企業業務現狀,實現電網企業資金安全風險的事前、事中、事后風險管控,保障電網企業資金安全,有效降低電網企業資金安全風險。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是將資金安全評價的范圍從財務部門前移到業務端口,部門范圍涵蓋財務部門、業務部門,業務范圍涵蓋全部資金流入、資金流出、資金管理業務;二是將資金安全涉及的全部業務流程還原,制定資金安全工作標準及具體的檢查方法,客觀、有效對資金安全業務進行評價;三是將單位、崗位評價后分數同組織績效、個人績效考評相結合,提升財務人員對資金安全的重視性,加強資金安全管控的力度。S
參考文獻:
1.金艷麗,丁曉紅編譯.經濟大家的聲音[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2.盧利娟.電網公司內部控制研究[D].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李祝平.市級供電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4.鐘云南.省級電網公司戰略財務分析[D].廈門大學MBA學位論文,2009.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