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6: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題學習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教案設計要講求實效
教案設計不能脫離本地學校學生的實際,也要符合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這樣,備課目的才有實現的可能,追求教案設計的實效是備課的出發點和歸宿。
教案設計的實際效果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能夠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的教學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符合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適合學校的教學條件,是可以操作的。2.教案設計能體現現代教育思想,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能促使教學活動過程的最優化。
二、教案設計要有各自的特色
備課是為了上好課,由于每位教師各有所長,能力大小不盡相同,在某一個教學階段各自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因此,教案的設計應追求各自的特色或藝術風格,不搞一刀切。例如新教師通過設計詳案熟悉教材,弄清教材的體系,積累教學的經驗。又如,開展教科研課題實驗的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滿足實驗要求的特色教案。再如,對某一教學環節還不夠上水平的教師,可著力在這一教學環節上采用多種設計方案。[教學環節指導入,設問,變式訓練,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等]這樣備課要在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時兼顧教學要求的輕重環節,做到點、面結合,體現一課一得,教師的教案設計和工程師編制的工程設計方案,畫家的美術作品,音樂家的美妙樂譜一樣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創造性。因此教案設計是否有自己的特色是衡量備課質量的條件之一,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三、優化教案設計的幾點思考
對于小學教學的教案設計,關鍵的問題是樹立什么樣的設計觀念和設計標準。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從考查課堂教學活動入手,采用對如何評價一節課和如何看待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表現來進行衡量備課的質量。好的教學設計須具備如下幾個基本特征:
1、確定符合實際的內容范圍和難度要求。每一節課都應當是有針對性的,沒有一個適合任何學生學習的教案設計。教師設計一節具體的課時,都應當把它當作一個創造性的活動,只有根據學生實際和充分考慮當時當地的教學條件,確定恰當的內容范圍和難度要求,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不考慮學生實際,不分析和利用現有條件的課堂教案設計,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2、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盡可能的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能多一些安排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和經歷學習的學科知識。
3、尊重學生的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班級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特征,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備課中應尊重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應當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不同類型和不同水平的題目,供學生有選擇的做,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4、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適應學生的實際和內容的要求。在教案設計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根據不同年齡和異步發展水平學生的需要,靈活運用且不拘泥某一種方法,做到一法為主,多法為輔。
四、增強創新意識拓寬備課的思路
教案設計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鉆研教材的結晶,教案設計的質量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在教案設計時,教師應以《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堅持“依據《標準》源于教材”的原則,根據不同課型,以及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精心設計。遵循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教材為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法指導為重點,結合學校、教師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設計出各具特色的多種多樣的實用教案。
1、備詳案。適用于剛剛從事教學工作或對所任學科的教材體系不甚了解,或擔任教科研課題實驗教學的教師。編寫詳案有利于教師弄清教材的編寫體系,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探索并積累教學經驗。詳案的設計一般要完成所有的撰寫程序:(1)確定教學內容。(2)制定具體、全面的教學目標。(3)制定教學活動探索的重點。(4)準備教具、學具。(5)設計詳細的教學過程。(6)撰寫教學后記。
2、備簡案。適用于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對所任年級學科教材體系以及班級情況非常熟悉,并且有一定的教案設計經驗的教師。編寫簡案有利于把教案編寫的主要精力用于教學突出位置、關鍵部位和精彩教學活動的設計上。使每課的教案設計都有新的創意,爭取一課一得。
3、備學案。以往的教案一般都設計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很少在教案設計中編寫學生如何開展學習活動的計劃,要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還需要在教案中設計一部分“學案”,使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活動開展得有生有色。
4.備“實驗課題”的教案。在開展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的實驗教學時,應根據課題實驗的要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設計同樣需要符合該課題的實驗要求,例如在開展“異步教學”課題實驗時,教案中非常突出教學問題的設計,使得學生在解答自選問題的異步學習過程中求得發展,教案就必須按“六環節教學程序”來設計。
5、備教學線路或復式教案。在山區,邊遠的農村,有一些復式班和一些多級復式的大單班,一個班至少有二個年級的學生,在我區龍門鄉就有一些四至五級的大單班,一堂課要給這么多年級教學,要求編寫單式教案是根本無法辦得到,更何況這些教師都是一人一校,整曰包班教學,最實用的辦法就是備教學線路。這樣可使一堂課內每個年級的“動”“靜”搭配合理,防止某個年級失控現象的出現。另教師可采取在教科書上圈點的備課形式相配合。對于二級復式班,教師可設計對應式復式教案,課堂教學中使用較為方便。
一、思想品德課教案的編寫原則
1.應在進一步鉆研課文的基礎上動手編寫。研究教材和分析教材是教師備課的核心,教師必須在研究單元教材的基礎之上,對課時教材作進一步地鉆研,具體分析課文的內容、體會課文中的材料和觀點、確定該課在整個思品教材體系和該單元中教學的地位,以掌握教材。
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精讀和熟讀課時內容。精讀的目的是理解教材。通過仔細、深入地揣摸和鉆研每一課、第一節的具體內容,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重點、難點,了解教材的精微,做到心領神會,融會貫通。熟讀的目的是要能夠純熟地掌握教材,駕輕就熟地駕御教材。即不僅要懂,而且要熟,要做到從整體結構到具體內容,都胸有成竹,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為一體。
同時要處理好教案和教材的關系。教案的編寫原則應是對教材的加工過程。關鍵在于使教材適應本班的水平和需要。教案既不能簡單地照搬教材,是教材的重復,也不能完全拋開教材另搞一套。
有了教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師可把重點問題,如課文中所明之理加點、波浪或序號、注釋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2.一定要掌握學科特點。目前小學思品課已形成較系統的教學理論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明理、激情、導行是思想品德課的總特征。教師在備課時要把握這個基本特點,不能將思品課教案寫成語文課的教案。思想課同樣要學習和閱讀課文但教學目標不在于掌握字、詞、句、篇章、結構,而是在于學文明理,是通過分析字、詞、句的感彩,體會和理解所明之理,并內化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進行行為指導。這樣,教案才會編得有思想品德的味道。因此,編寫教案時要緊緊抓住學科的特點。
3.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案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方案,但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注重三點:(1)教師要設計好啟發式的問題和運用啟發的方法。使學生有思考余地,既能說出一點、又說不完整,要開動腦筋分析綜合一番后方能掌握這個問題。還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如分析一事物的多角度、分析一事物的原因和結果、分析一事物與它事物的關系等。并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發表意見、得出結論。(2)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緊扣小學生的身邊事。如一位教師在講《關心他人》一課時,在明理之后給學生出了這樣幾個問題:誰知道爸爸媽媽最喜歡吃什么?誰知道爸爸愛看什么樣的書或有什么嗜好?誰知道媽媽每都是幾點鐘起床做飯等問題。問題提出后,有的同學興奮地搶著發言,有的同學則一臉的懊喪。在老師提出問題后,他們都領悟到關心他人不僅僅是課文中的事,而且就和自己有關。幾個問題提出之后,也就知道了自己是不是關心他人,是口頭的還是真正做到。因此,在教案編寫時還要做到心中有學生。
二、思想品德教案的編寫過程和方敞
教案一般分講義式教案、提綱式教案和圖表式教案等幾種。教師要選擇哪一種取決于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經驗。
教案和內容分一般情況和具體內容二部分。一般情況是指每一課時的教案都應寫入的內容:包括授課班級、上課日期、課題名稱、課型、教學目的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等;具體內容是指這一課時完成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它是教案的正文和重點。
教案和具體內容的教學過程是聯系在一起的,內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過程是教案內容的講授過程。要把講授的內容組織成教學過程,安排好教學進度、教學順序和教學步驟,構成完整的教案。總地說來,就是按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特點,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圍繞教學目的、按照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設計總體結構、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順序和步驟,組織好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環節的編寫組織教學指的是教師步入課堂、宣布上課這一環。組織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課間休息或上節課內容的興奮點轉移到本課中來,集中注意力,做好聽課的準備,使學生的精神狀態做出“預備”。不能“心不在焉、視見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大學》)
組織教學通常要采用一些方法。因此編寫教案時要緊緊圍繞教學這一目的進行。如可以把上節課布置的作業進行檢查、講評,并把講評的要點條理化;高段的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就事先準備好的內容安排進行一分鐘講演、發表自己的對某事的見解等。
以這種方式組織思品課教學,能較好地達到集中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思品課興趣的目的。
2.導入新課環節的編寫教師還應充分準備從組織教學過渡到講授新課的導入問題。導入時既要注意和上節課知識的銜接,又能自然引入新課,并通過導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并產生興趣,為講授新課——明理做鋪墊。
導入新課可從“縱”“橫”兩方面導入?!翱v”指過程,即導入指在課前進行的引入新課的方法?!皺M”指拋開過程性導入新課,這種導入的方法有很多。
從“縱”的方面導入的方法有:
(1)課前開門見山揭示課題:如第三冊第二課《光輝的節日》,老師直接板書課題,然后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光輝的節目指的是什么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光輝的節目》”,并板書課題。
而課中和結尾時點化揭示課題,就不單純是導入的方法問題又屬于明理內容。下面也附帶說明。
(2)課中揭示課題:如第二冊第七課《做勇敢的孩子》。老師教學中已經使學生明白了“小紅不膽小,她不怕黑,不怕打針吃藥、敢當眾發言是一個勇敢的孩子”后,再提問:“那我們應該怎樣做?通過動情明理,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做勇敢的孩子,教師適時板書課題。在課中適時揭示課題既可以激發學生做勇敢孩子的愿望,又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3)結尾時點化課題:如第一冊第八課《我愛祖國》。當老師完成明理和導行部分之后,總結全課學習內容,提出課后行為要求時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它面積廣大、祖國富強又可愛,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結尾時揭示課題,既總結全文,又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
以“橫”方面,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種:
(1)教師運用談話、設問比較的方法:
如《熱愛家鄉》一課,教師運用談話方法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來學習《熱愛家鄉》一課。怎樣做才是熱愛家鄉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課文中的兩位大哥哥都是怎樣做的?”
又如《珍惜集體榮譽》一課,教師用設問的方法導入新課。教師:“小朋友都喜歡做一個維護集體榮譽的孩子嗎?(板書“集體榮譽”)誰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維護集體榮譽嗎?(板書“維護”)為了班級得到衛生評比的“小白鴿”就把垃圾收起來又倒在共它班級的分擔區,是維護集體榮譽還是破壞集體榮譽呢?同學們一定都很想弄清楚,下面我們就來學新課《維護集體榮譽》
(2)借助其它手段,如故事、謎語、哲理、名言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園園和方方》一課,老師給孩子們講了《大象和小花貓》的故事,使孩子從中了解到,大象和小花貓都有各自的優點,只有互相學習、互相合作才能辦好事情。這個小故事使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么我們看《園園和方方》又告訴我們什么?
謎語導入:《小鳳送桃》一課,老師出示一則謎語:“胖娃娃、沒有腳,紅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溝,肚里有味道”。學生回答:“桃”。老師說:“孩子們猜對了,今天我就給你們講一個《小鳳送桃》的故事?!?/p>
哲理、名言導入:《最可愛的人》一課。老師出示了“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這句南疆戰士的豪言壯語,提出問題: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歸納發言后,老師又說,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最可愛的人》。
此外,還有用歌曲(音樂)、舉例、圖片或實物、音像等創設情境等多種導入新課的方法,這里就不一一講述了。
(3)教師使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以游戲、小品表演、匯報等方式導入新課:
如《做媽媽的小幫手》一課。課前教師安排小品表演。一組是小女孩放學回家看到媽媽洗衣服腰酸腿疼,就主動給媽媽捶背、替媽媽洗衣,媽媽睡著后又輕輕地給媽媽蓋上被子;另一組是小女孩放學回家,看媽媽洗衣服就把口袋里的臟手絹掏出來扔到盆里,看電視時媽媽叫她去買火柴,她卻不耐煩地說:沒看見我在看電視嗎!真討厭!……老師提出問題,二組表演各反映了一個什么問題?哪個小女孩做得好?……由此導入新課。
匯報:教師在課前有目的的組織參觀、調查、走訪等活動,通過學生課前匯報活動情況的方法導入新課。
還可以通過行為測查引出問題導入新課:以上的各種方法導入都不要忘了一個“巧”字,既要引得自然、合情合理,又要引人入勝、動人心弦。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3.講授新課環節的教案編寫講解新課是教案正文部分的中心,所占篇幅最多。一般說來,一堂課質量如何,主要是看這一環節完成得怎樣。
對于小學思想品德課來說,這部分主要包括明理、激情、導行三個主要內容。主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并把具體內容安排設計明確地寫在教案上:(1)設計好講授新課的整體步驟;(2)把握每個步驟的重點和難點;(3)設計出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明理、激情、導行,做到內容和方法相統一,方法為內容服務。并達到掌握重點和突破難點的教學目的。
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寫清基本概念,如遵紀守法中的“法”和“紀”;
(2)多選用具體形象生動的事例說明觀點;
(3)注重重點和難點部分的編寫。如設計一組問題,使學生抓住關鍵重點,或使學生化難為易;
(4)講新課和鞏固新課要同步進行,邊講邊鞏固,不能一節課講完了,再找專門時間鞏固。根據思品課的特點,一般可分三步驟鞏固觀點;a.學文明理,即學完新課后就概括總結出新觀點;b.引入相同觀點的其它題材,再深化觀點;c.聯系實際導行時按著觀點的不同側面的內容要求與小學生思想行為實際逐一對號,進而鞏固新觀點。
(5)設計好板書。板書應完整系統。應簡煉,板書應反映出整個觀點,或整個觀點的操作內容。要抓住觀點設計板書,否則就會支離破碎,前言不搭后語。不要成段地抄書,板書字型要規范,不能隨便亂寫造字。
低年級學生也可采用板畫形式設計。
一般,板書分基本部分和輔助部分。基本部分包括大小標題、內容要點:輔助部分可根據情況將重要的概念、數字、生詞、生字等設計在內??梢栽诮贪刚呐粤斫M織板書系統。
也可以在正文中把字寫大,改用彩筆的辦法把應該板書的地方標增出來。
(6)要設計教具和使用方法。思品課為了增加直觀效果,要充分利用教具、圖、幻燈、投影儀和錄音、錄像。教案設計上要寫上運用什么教具、需要什么設備、寫上制作什么內容的幻燈片、錄音像帶,通過課前有計劃地準備,防止上課后因缺少備件而使計劃落空。
4.布置作業環節的編寫布置作業要和鞏固新課相銜接。它起到鞏固新課,啟發學生運用新課內容,指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的作用。在進行小結的基礎上布置作業。通過小結把本課的基本部分、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有個明確的結論,作業題要想好寫出,要求也要簡明地寫在教案里。
三、熟悉教案
一體化教學核心技能學生綜合能力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世界制造業不斷向中國東移,促進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其崗位性的需求量日益膨脹,同時國際性的高新技術特別是制造業的信息化過程對高級技能應用型人才在質的需求方面越發凸顯。動態的市場經濟要求技工教育動態地適應、積極地調整、主動地服務,那就需要運用市場機制來調整教學模式,以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職業工作任務、學習內容對接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切入點,深化專業教學內容改革。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和企業用人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院整體辦學實力,為各行各業輸送高質量的技能人才。
為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要求,我校是這樣探索機械類專業一體化教學的,將原先各教學環節,通過合理配置、循序漸進地安排在一體化教學中,實行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化,專門技能提高產品化,核心技能培養系列化。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完整的、系統的技能和技術。
一、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化
我們依據本專業若干典型工作任務,將一體化課程劃分為:入門知識教育系列、基本技能訓練系列、量具使用和保養系列、刀具刃磨系列、技巧形成和生產性實。在每個系列中進行細化,劃分為若干小的模塊課題,課題之間既有嚴密的邏輯聯系,又有一定的獨立性,可結合產品加工穿插交叉組合。
1.課題積木型
一體化教學中必須做到每個學生有事可做,但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統一課題實習工位不可能每人一個。為此,我們充分利用課題積木型的特點,循序漸進,穿插交叉。例如,機加工一年級學生開始學習時,根據工位數量安排一部分學生上機操作以熟悉機床結構,其余學生安排刀具刃磨、量具測量練習等,不僅使單調、枯燥的入門知識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同時又解決了實習工位不足的矛盾。
2.課題帶產品
我們依據典型工作任務,設法按課題要求尋找產品加工,例如,銑工課題用圓柱刀銑平面及平行面,磨工課題磨平面及平行面,我們先在鑄鐵塊上示范、練習,待學生掌握了基本操作要領后,立即轉入產品加工,選擇16D氣泵殼體零件作為課題實習產品,該零件需要銑磨平面及平行面。學生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制成了產品,學習積極性更高了,也解決了課題重復練習的難題。
3.產品帶課題
機械產品門類眾多,并非每一個產品都能適合一體化教學,怎樣選擇合適的產品呢?我們認為,應以大綱為原則,以模塊課題為依托,選擇數量、質量適中,而且能代替多模塊課題的產品作為教學產品。對精度高、難度大的產品,我們根據不同年級采用不同的工藝方法,采用工序分散的原則,化難為簡安排加工。例如,我們選用液壓馬達轉子零件為機加工學習的主要產品,加工工序有:車、磨外圓、銑臺階、銑等分槽、銑鍵槽等,該零件加工分為粗加工、半精加工,質量約為3千克,可帶動車工模塊課題五個、銑工模塊課題六個、磨工模塊課題四個??傊?,一體化教學為主的產品不能脫離教學的主線,必須圍繞大綱主軸運轉,防止生產與教學脫節的傾向。
二、專門技巧提高產品化
技巧的掌握僅是起步,技巧是技能的高級階段。技巧分為個別操作的技巧,工序技巧,綜合作業技巧。這些技巧是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
1.營造生產氣氛,掌握個別操作技巧
個別操作技巧是指學生單動作操作的能力。根據教學的要求,操作練習應使學生形成科學概念,達到動作自如,接近自動化的程度。在此階段進行模擬生產性實習,即給學生下達生產任務,發正式生產圖樣,編制工藝流程,以形成生產氣氛,人為地制造壓力,使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刺激中樞神經正確地實現意識的要求,達到信息反饋。教師只需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指導糾正誤差,使學生由“自覺”階段進入“自動化”階段,從而掌握個別操作技巧。
2.通過典型零件加工,掌握工序技巧
工序技巧是指學生單件操作的能力,也就是說不同的加工工序有相應的工序技巧。那么技校學生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工序技巧呢?抓住典型零件的加工工序技巧是關鍵。例如,車削液壓馬達轉子階臺外圓時,我們指導學生采用分段法切削加工。又如,在零件上切寬槽及切割大直徑零件采用趕刀法,保證切割不振、不斷刀,保證尺寸精度要求。經過典型零件加工,使學生觸類旁通,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選好產品,掌握綜合作業技巧
綜合作業技巧是指學生操作應變的能力。前兩個技巧的訓練和提高屬初級階段,是后一技巧訓練提高的基礎。綜合作業技巧是高級階段,是我們的培養目標。而綜合作業技巧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不同類型的、不同精度的產品練習。我們和某動力機廠聯合開發蝸輪蝸桿減速箱,其中一零件有多種表面的加工技巧:車削螺紋、錐度及偏心組合件等相關技巧。只有掌握了這些技巧,才能保證產品加工質量,符合加工效率的要求,以適應工廠生產的需要。通過產品的加工,提高了學生掌握綜合作業技巧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勞動觀念,學生體會到了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
三、核心技能培養系列化
1.更新技能課程內容,開設核心技能課程
長期以來,傳統的技能訓練主要采用“工匠式”教育模式,往往是技能單一,知識面陳舊。自1994年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建立以來,要求學生畢業之際都要參加勞動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能鑒定,以確認專業技術水平,因而導致技能訓練圍繞技能鑒定標準轉,一切為了考證而教學,把專業技能鑒定推人了應試教育的流程。而企業需要的是具有較寬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能在生產現場解決技術難題,進行技術指導和組織管理的,并在今后具有較強發展后勁的高素質人才。顯然,目前職業技能教學課程不能擔當如此重任,必須突破職業技能訓練以某一崗位技能為目標的培養標準,更需考慮到某類職業群的共同基礎能力和后續發展能力。就更大范圍而言,必須培養從事任何職業或行業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技能,即以核心技能為培養日標。
核心技能就是人們在職業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體現在具體職業活動當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具有廣泛的可遷移性。核心技能包含認知、動手、效果、社交四個方面,它們成為行業通用技能和職業特定技能的基礎。
2.開發核心技能模塊,提高行業通用技能
強化核心技能的培養,關鍵是開發核心技能訓練課題。編制核心技能訓練課題,應以核心技能內涵為依據,滲透行業通用技能標準。為了便于教和學,便于教學檢查,可以把核心技能教學內容分解成思維、能力、方法、技巧、意識、品質六大系列。在每個系列中進行細化,劃分若干個單元訓練課題模塊,可以拆裝組合,模塊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又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把核心技能課題模塊融入整個教學環節之中。
實施核心技能課題訓練,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編寫一體化課程的教案。教案是核心技能教學活動的藍圖和方案,它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心理品質、學習方法和實踐操作能力的一門綜合新型課。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明確教案編寫的依據,也就是分析該教案的學習對應的一體化課程描述、學習任務設計方案、教學活動策劃、學習工作站的設施設備及師生學習基礎等。其次要明確教案的組成要素,如學習目標、學生情況分析、學材分析、學習重點及其化解方法、學習難點及其化解方法、資源準備、學習任務教學組織流程方法與考評材料、教室布置圖籌。在此基礎上,撰寫一份優質的一體化課程教案,要寫好“學習目標”“內容與過程”和”學習評價”三個內容。充分實現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給學生活動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說,教案為一體化創新的空間導航,為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助力。
核心技能融于行業通用技能,同樣,行業通用技能課題訓練又可促進核心技能的提高。如凹凸配合課題,配合件的尺寸精度較高,配合間隙較小時,要完成此課題需獨特加工的工藝方案。教師要善于結合課題要求,多設置些開放性的教學疑點,利用這些方法創造環境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同傳統加工方法、測量方法挑戰;鼓勵學生求異、求變、求新,以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在學生對加工工藝方案論證交流,相互討論、比較評價后選擇的基礎上,指導教師及時講評,再經實踐檢驗,聚集最佳方案,達到訓練學生聚合思維的目的。把創新思維能力訓練貫徹到行業通用技能模塊課題中,對職業特定技能的掌握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一體化教師培訓,優化知識結構
眾所周知,培養出適應企業需求、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最關鍵的是必須造就一支具備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專業發展能力和企業工作時間能力的一體化教師隊伍。由于技工院校大部分教師來源于各大學或??圃盒?,直接從“學?!钡健皩W?!保狈ζ髽I實踐工作經歷,沒有參與過企業實際工作任務,不清楚企業三產工作流程、勞動組織方式、工作協作方式、設施設備使用、技能需求及知識運用情況等,所以在設計開發學習任務時脫離行業企業工作現場。同時,受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影向,教師備課、上課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向學生傳授知識這個問題上,甚少考慮如何實施工作任務,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問題。
通過聘請國內外職業教育專家、課程改革專家、學者開設培訓講座;教師校內培訓;開展集體教研活動,反思與探討;安排教師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邀請行業專家、企業能手來校組織培訓;選派教師參加各類專業技術培訓班;選派教師到國內外考察學習;開展教學設計與說課比賽;與兄弟院校學習交流等,加強教師一體化理念、理論、思想的學習,并貫穿一體化課程構建與實施工作的始終,以達到初步領會、實踐體驗、反思提升、不斷持續改進、層層深刻領會的效果。同時使全體教師掌握一體化課程的開發技術路徑,而熟悉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的提取技術,掌握一體化課程標準的編制路徑,學會學習任務的設計開發方法等,為構建出高質量的一體化課程,實施出高水平的一體化教學服務。
通過核心技能的培養,不但保持和改進了培養學生基礎素質的內容和方式,也改進了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特別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我更新知識、更新技能的能力。
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進的效果是明顯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上升,綜合能力不斷提高,但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企業、學校、教師、學生等各方面的協調和配合,改革創新之路任重道遠,今后,我們還要不斷完善,盡可能將一體化教學模式拓展到各個專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能力。
【關鍵詞】英語 教研共同體 文化
背景描述:
我校始終本著“課題引領促發展、團結協作共提高”的辦學理念,申報了蘇州市規劃辦“十二五”重點課題,學校重點推進了“英語教研共同體”隊伍的建設,并進行了微型課題引領下農村小學英語教研共同體的建設。逐漸形成了“微主題研討、微教案研討、微課例研討、專家引領式研討”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營造英語教研共同體的學校文化,對于促進微型課題引領下農村小學英語教研共同體的研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文化是指人類在與自然和社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創造的物質產品以及精神產品的總和。校園文化是在校園內,以教師、學生為主體,創造的包括學校物質基礎、學校行為和學校精神在內的物質、精神存在的總和,具有激勵、凝聚、熏陶、擴散與輻射的功能。因此,重視教研共同體的學校文化建設是落實教研共同體制度的關鍵之一。
一、創設英語教研共同體的對話和競爭文化
1.對話文化。開展英語教研共同體就需要創設教師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協作的學校文化。學校不僅是學生成長的場所,還是教師不斷學習和提高的學習型組織。教研共同體就是教師與新課程的對話、教師與自身的對話、教師與教師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一種“對話文化”。這種對話的本質是一種“共享”,互相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
每個學期末我們可以鼓勵英語教師將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寫下來,投到專門的問題信箱,然后由教研組長專門負責收集統計,歸納出一些共性的問題,在英語教研共同體活動的時候,一起來進行研究和討論,進而確立下個學期要開展的微型課題,讓教師利用假期撰寫微型課題的研究方案,便于下個學期微型課題能夠順利及時地開展。每個微型課題的產生都是我們教師之間的平等對話,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微型課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完全符合目標性原則和需求性原則,教師們為了共同解決這一問題,共同進行研究和探討,在研究的^程中,英語教師們的課題研究能力必定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競爭文化。競爭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它具有強大的動力和助推功能。競爭的氛圍使每個教師不甘落后,通過競爭,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想象力就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術和潛能也得到了全面、充分地發揮,從而全面提高整個學校的競爭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提到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其實不但我們的學生要有競爭意識,我們的教師亦是如此。特別是現在實行績效工資以來,有些學校為了和諧,教師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工資拿得差不多。這樣一來就在無形中打消了一部分教師的積極性,所以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學校為教師創設競爭文化,提高教師之間的競爭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每學期我們要將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展示,展示的教學成果包括:所任班級學生的教學成績;所任班級學生英語方面的獲獎情況;每學期撰寫論文和論文獲獎及發表情況;每學期開設微型課題研究課的情況等等。這樣的教學成果一展示,很多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就會暗自較勁,爭取下個學期取得更大的進步。
同時,學校要建立教研成果獎勵制度。及時總結教研共同體的成功經驗并加以推廣。建立教研激勵機制,定期獎勵教學研究成果,對在教研共同體表現突出的個人給予獎勵。
二、建立農村小學英語教研共同體資料庫
1.建立教學資料庫。教研共同體就要為教師提供活動的平臺。現在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校園網,這就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新的交流平臺。網絡在我們的生活中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們要求各個教研共同體成員的教師要定期上傳與本學科相關的資源以供全校的教師查閱和參考,從而使我們校園網的資源越來越豐富。
2.建立研究課活動資料庫。教研共同體要建立電子教學檔案,我們要把平時研討的優秀教案、精彩課例,以及在各類刊物上發表的文章集合在一起,教研共同體成員之間可以進行參考和借鑒。同時還可以在組內建立教研論壇,我們的教師可以隨時在論壇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樣一來,教師們就可以在平臺上學到很多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從而促進教師的共同成長。
3.建立教研管理資料庫。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領導和教師都越來越重視將教研與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建設和發展現代化的學校,學校教研管理水平已成為學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加強教研管理檔案的規范性、科學性,已經成為一項新的課題。教研管理資料能幫助教師了解有關教研方面已有的成果、當前的研究動態。我們可以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資料整理:
(1)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分析。調查問卷是課題研究中經常使用的手段。在研究初期進行相關調查,可以在第一時間把原始情況掌握好,以便在日后進行對比。調查不是最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并且由此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改進方向才是目的。資料里可以放置樣表、原始表、數據統計、分析及改進建議。
(2)組織培訓,召開會議的記錄。一些相關課題研究的培訓,課題小組的研究活動等,要有具體的時間、地點、人員、主題、主持、會議記錄等基本情況記錄。
一思“設計教學情境”
本人每年教授相同專業四個平行班的AutoCAD課程,一般同一課題編寫一個教案。每次教完首個班后,我都會對教學情境設計進行回顧總結,考慮自己所設計的教學情境是否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是否與上課內容相符,是否符合企業實際,在引入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和諧之處。再根據本次課的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反饋信息做適當調整,及時修正教案和學生工作頁,用于其他平行班的教學,做到教案班班有不同,年年有創新。比如:結合生活實例和企業情境講授“軸測圖和三視圖”。常能在超市里看到員工用托盤卸裝貨物,我就教學生畫托盤的三視圖和軸測圖。我還聯想到暑期下企業實踐時看到的工廠集裝箱裝貨,并由企業的實際情境設計出一個小任務,編寫學生工作頁(如圖1所示),加大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圖1 學生工作頁
二思“上課實際效果”
備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每次教完首個班后,我都認真從學生的上課表情、上課反應、課堂畫圖練習、回答問題以及學生所提問題的共性內容等環節反思本次課的實際效果如何。效果好的要積累經驗,效果差的要尋找原因。我每次課后都在教案“課后反思”欄內詳細記錄不同班級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并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
三思“教育教學策略”
上完首個班后靜心沉思,思考引導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組織教學方面有哪些創新,教法上有何新招等。及時記下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應如何改變,寫出“再教設計”,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到一個新高度。
四思“留存精彩片斷”
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火花常是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所以應著重記錄自己本次課的成功之處與教學中的亮點。如:對于“面域內容的復雜裝飾圖案的繪制”課題的教學,以前我都是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方法步驟,從最初開始畫起,最后才運用到本節課新授的知識點“布爾運算”。由于裝飾圖案較復雜,學生往往畫到最后都忘了該如何運用剛學的布爾運算去快速得出結果。所以在課堂練習時,我常能看到學生在用以前學過的方法慢慢地修剪圖形,雖然最終也能得出正確結果,但是花費了數倍的時間,學習效率較低,與實際工作中畫圖既準又快的要求差距明顯。在某班級講課之后,我突然想到如果一開始就從“用了今天教的哪種方法可以最快得到結果”問起,學生可能會立刻就明白今天所學新知識的具體運用。在下一個班級講授相同課題時,我使用了這種方式,果然提高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教學效果極佳。(原教案和調整教案的對比如圖2)
圖2 原教案和調整后教案的對比
五思“最佳評價體系”
每次課后認真思考一下本次課的評價內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價值的教學任務、教學活動;評價方式是否多樣、是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價主題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因材施教、是否最佳等。對接受能力稍慢的學生給予難題畫圖步驟參考,對個別吃不飽學生通過多加難圖進行總評加分,極個別突出學生更可以給予免考獎勵。
六思“彌補疏漏之處”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在所難免,如教學內容安排欠妥、教學方法設計不當、教學重點不夠突出、教學方式單調乏味等。課后進行這樣的反思,及時客觀地找出教學中的不足與失誤,并能虛心聽取學生意見,正確面對問題,做好及時查漏補缺工作,課堂教學才會越來越生動和完美。
七思“推廣獨到見解”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個別學生對某些問題的解答方法新穎獨特,這時除了應該當堂請該生向同學們進行講解外,教師在課后更應把這種方法及時記載下來。這是一種無比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更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這樣才能教學互長。
八思“重視板書設計”
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精心設計的板書滲透了教師的學識和智慧,體現了科學、精煉、好懂、易記的要求,對幫助學生把握重點、化解難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堂課的板書應是對該堂課教學內容的濃縮,內容應完整系統。學生通過觀察和回顧可以進行歸納小結,從而梳理所學內容,整體把握本次課的結構,收到再現知識、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的效果。所以,教師也應該把課堂教學中精美的板書設計記錄下來,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運用。
九思“完善學生工作頁”
本人所教課程均有學生工作頁,以前的內容都是練習題,每次的練習均是本次課新知識內容的具體運用。但有時因為教學時間有限,學生沒有足夠時間記錄完整的筆記,或者有些學生因為一時思想開小差沒把要點記到筆記里,導致做練習時要先花很多時間去翻書或抄其他同學筆記,影響了課堂練習效果。由此,我想到把本次課的學習要點寫在學生工作頁的開頭,讓學生做練習時有個參考,也可以作為課上來不及記錄的同學課后補筆記的提示。針對個別難題,再設計一個作圖過程提示作為參考,如圖3所示,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提示進行自主學習。
圖3 原學生工作頁和現學生工作頁的對比
1、加強教學法理論學習
及時收集,理出當代國內外初中數學課中已衽實行的一些典型教學法,用“它山之石攻玉”。在認真學習的期 礎上,為創造出我們自己的探究性活動教學法“面努力。
2、繼續上好2次公開課
1復習三角形全等證明 張國群 (教研組老師,課題組成員)
2復習三角形全等證明 黃強 (教研組老師,課題組成員)
3.相互聽課 ,研討交流
課題組成員之間堅持互相聽課,聽課后進行認真研討交流。除了平時的相互聽課交流外,課題組內上有關課題研究課兩次,并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專題研討。
4.切實做好4次公開課小結工作。只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才能有所得益。為進一步探索這一教學法的最佳模式提供依據。特別研究以下幾點:①探究性活動教法的特點是什么?它區別于傳統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什么?②探究性活動教學法比較適合的課型是哪一類?最佳模式是怎樣?③探究性活動學習教學法的教案設計與一般教案有什么不同?
5.認真研究以學生為主體,強化問題。這是探究性活動課堂教學的主要部分。著重解決①怎樣采取措施才能使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因素,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得充分發展。②課堂教學過程中怎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度。(包括認知、記憶、思維等)
實驗的第二階段(2004年9月至2005年元月)
1.繼續開展“探究性活動教學法”的實驗研究,根據實驗第一階段中研究的問題,繼續開展公開課實驗研究。本期上的公開課2次:
1探究的推論 張國群
2探究的推論 黃強
2.本學期應解決好公開實驗課與平時教學的有機結合,注意連續性,克服為實驗而實驗的做法。尤其是強調平時教學自覺地將“探究性活動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相結合,盡量做到使實驗情境與平時教學情境相同,切忌公開實驗課之前對學生動員、演講等,以保證實驗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3.研討探究性活動實驗教案設計,應盡量發揮每一參加實驗教師的個人特長,按“探究性活動學習的總體原則進行設計,逐步探索出最佳模式”。
4.元月中旬,召開一次“探究性活動教學”學術研究會,主要任務:總結實驗第二階段實驗情況,制定下一年度的的實驗方案,研究數學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成人構想,培養途徑,研討“探究性活動學習”的特點模式。
三、總結階段(2005年2月至2005年7月)
我們對“探究性活動”課題的研究與實驗中,保證每學期進行一次小結,并在每學期開學時提出書面意見,使每一實驗組成員正確評價實驗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同時明確本學期研究實驗的具體目標:平時,則保證每月召開一次實驗組成員會議,及時研究實驗中的問題,保證實驗項目的順利進行。
在進行了五學期的研究與實驗后,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此基礎上制訂出第六學期的研究實驗方案。逐步使經驗上升為理論。為最終完成研究與實驗項目準備條件。
根據“探究性活動研究”課題實施計劃,我們較好地完成了研究任務,在某些方面還取得了突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課題實驗組全體同志分別深入、系統地學習了有關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數學哲學等著作。在課題的研究、實驗中始終貫徹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工作,在“轉變學生學習觀念中,樹立自主學習觀,在形成性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建構型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應用型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四個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較大進展。
2.對“探究性活動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在認識上得到了深化,實踐趨于成熟“探究性活動”論文《探究三解形斜邊上的高》在中學數學教學參考初二、初三學生版上發表。
已開始著手在更高層次的理論水平上進行系統收集、整理資料。為在理論上總結《農村初中數學探究性活動研究》做好積極準備。
本階段主要做以下工作:
1.繼續深化“探究性活動教學法”的實驗,在已取得的成果基礎上,進行案例分析,總結提高。對在新授課中探究性活動教學。我們采取了案例分析法,從教學的個案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問題,及時矯正,總結提高。通過聽課交流、案例分析等,實踐研究,提煉了探究性活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自主探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合理指導—正確使用評價
2.按下述綱目系統整理資料:
第一:“探究性活動教學法”的意義
1. 探究性活動教學法的原則
2. 探究性活動教學法的意義
3. 探究性活動教學法產生的背景
第二:探究性活動教學法的指導理論
①探究性活動教學的認知規律
②探究性活動教學的建構學說
③探究性活動學習的教育學、心理學及生理研究
第三:探究性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結構
1. 探究性活動法的課堂教育形式
2. 探究性活動教學法的模式
3. 探究性活動教學的內容
第四:探究性活動教學法的分類
1. 形成性探究性活動
2. 建構型探究性活動
3. 應用型探究性活動
第五:探究性活動的實踐效果
1. 探究性活動實踐效果對比分析
2. 探究性活動的主要優越性
3. 探究性活動的進一步發展
第六:探究性活動課堂教學實例選
1. 探究性活動課堂教學實錄選例
2. 探究性活動典型教案選例
3. 做好教案修證工作,突出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活動,教案要有科技館,集中設計好“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自主探究,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合理指導,正確使用評價五個環節,此外,融洽的課堂教學氣氛也十分重要的。教案送實驗組審閱,集體討論,教案通過后實驗班試教,達到運用自如,配合默契。
4. 實驗班在搞好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做好會考準備,迎接檢驗,做好各種數據的收集,統計以及有關的實驗資料。
2.3.1探究性活動教學轉變學生的學習觀,樹立自主學習意識
以前學生“知而不行,依賴心理嚴重”,不少學習學習上主動追求知識,培養能力的意識和習慣相當薄弱,
開展探究性活動學習以后
①態度、學習觀念、學習方式的改變
②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③ 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交流意識和合作精神
4增強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因此,促進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樹立自主學習觀念。
2.3.2探究性活動過程
在實驗中,我們重點抓了下列三點:
(一)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本課題的興趣
精心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開展探究性活動教學的關鍵,是實行解決課題教學法的關鍵。為此,應該把教師的設計、設問為知識發現過程的再編制。
根據農村初中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選擇了下列一些角度活動
1、從學生實踐或實驗中切入,使抽象的數學命題變得通俗易懂
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教學,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塊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成兩片(如圖)要配一塊同樣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將12都帶去?如果只須帶一切,那么,應該帶哪一塊?為什么?這樣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容易介入,一開始就具有濃厚的興趣的探究欲望。
2、從學生認知沖突介入探究活動
例如:為了探究X4+X2Y2+Y4在實數范圍內能否順式分解讓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對進行分解,如
結果答案不同。為什么正確的因式分解過程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呢?從而激發學生對在實數范圍內能否因式分解的探究心向,通過探究,使學生認識到,因式分解的完成必須使每個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
3、從復習舊課介入探究活動,以舊引新,使學生積極參加探究性活動,突破難點,初三復習分式方程一節時,創設了以下情景。用換元法解分式方程
解法
解法1,設則原方程變形為,整理得解得,,當時,解得當時,,,,方程實數解得學生練習完畢后,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有一簡單的方法解這個題。我發現方程的左邊兩項互為倒數,右邊也正好互為倒數,于是我猜想可以這樣解:
一、進行備課改革,探索單元集體備課
要想使課堂高效,教師備課是關鍵。我們提出“一課兩案,個案實教”的備課模式,在我校實施以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采用“通用教案”與“個案補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備課和執教,具體做法是:教研組長提前依據教學進度將教學內容分配給本組教師,確定好每個單元教學的單元主備人,每個單元各主題的主備人,利用每周的集體備課時間,集思廣益,形成“通用教案”。
主要流程:確定單元主備―單元集體備課―個人初案設計―初案集體研討―個案補充修改―進行教后反思。
單元集體備課、“一課兩案,個案實教”的實施,確實減少了教師費時低效的摘抄教案行為,引導教師把精力轉移到教材的把握、學情的調研、教法的改進、教學的反思上,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益。為將這個備課方式落到實處,我們除了制定相應的制度外,還實行教學領導分學段參加集體備課,明確職責,認真指導集體備課的全過程。
二、開展觀課議課,提高教研實效
構建高效課堂,同伴互助尤為重要。為了幫助教師形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們每學期開展“每人一課”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采取“主題教研課”“同課異構課”等形式,在同組范圍內公開執教,觀課教師結合高效課堂教學觀察評價表進行聽課評課,然后結合本組教研主題,展開有針對性地交流研討,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客觀評價一堂課是否高效,以便于及時改進,總結提高。同時,還組織開展新教師的匯報課,骨干教師的示范課、引路課、精品課的觀摩研討活動。
三、深入課題研究,引領帶動改革
課題研究是改革課堂教學,提升教師素質,取得課堂高效的途徑。我校先后承擔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市級《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研究》已經結題,現在正在研究的課題有國家級課題《小學語文“預習、指導與檢測”三段教學法的實踐研究》,十二五規劃省級立項課題《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小學生自我閱讀能力的研究》;十二五規劃市級立項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方法與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區級小課題《中年級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等。
四、探索教學新模式,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助力
我們從改革預習結構、改革課堂結構、改革課堂教學過程、改革學生學習方式四個方面入手,探索“語文三段七環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式和良好學習習慣,構建自主高效、靈動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段”是指“課前預習、課中指導、課后延伸”三個階段;語文的三段學習,是讓課堂教學向課前、課后延伸開放,分階段做好課前準備性學習、課中自主性學習、課后拓展性學習,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保證學生有讀書、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多向交流、拓展實踐的時間,從而使學生能自主并個性化地學習。
課前預習:關注學生學懂了哪些知識,遇到了哪些困惑,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課中指導。
課中指導(七個環節):激情引入―檢查預習―合作學習―體驗感悟―質疑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檢測
課中指導主要以小組合作為基本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學習、思考、交流、自主的時間和空間。改變學生過去那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最終實現自我學習。
課后延伸:主要是對課內教學內容的拓展延伸,如:讀寫結合訓練,拓展閱讀積累,自主閱讀感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