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5: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文以礦產資源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基于IMM模型,同時參考國內外學者對信息化評價指標的研究成果以及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提出的企業信息化基本評價指標,并運用具有匿名性及統計性的德爾菲法提出修正后的五階段成熟度模型以及相應的評價指標,由此構成了本文評價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評價體系。一套完整有效的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必須遵循科學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統性原則。所以,在推出了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評價指標之后,從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考慮,需要對企業的信息化程度進行量化分析,這就必然涉及到對評價指標進行權重的衡定問題。由Saaty教授提出的層次分析法(AHP)[5]作為處理定性問題定量分析的通用方法,不僅能有效處理多目標決策層次間的非序列關系,同時具有靈活簡潔的優點,因而本文引入AHP方法來確定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的權重,以實現對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定量分析,進而對礦產資源企業的信息化成熟度進行科學、合理地評價。
1評價體系構建及數量分析方法
1.1評價體系的構建(1)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模型構建。左美云等[3]提出的五階段信息化成熟度模型(IMM)對后繼學者及管理者在研究企業信息化成熟度問題時,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但是IMM模型作為一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礎模型,在具體運用時,還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更為具體的細分類指標。因而,本文引入IMM模型,并運用德爾菲法,最終確定針對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階段評價模型并制定出與之相應的細分類評價指標,從而形成系統的、完整的評價體系。需指出的是,考慮到信息技術在現代企業尤其是在現代工業化企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借鑒專家反饋的信息,本文由此提出的評價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階段評價模型與IMM模型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我們將IMM模型中強調計算機技術的技術支撐級改進為信息技術引入級,這一改進體現了在重視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著重強調信息及信息技術的突出作用。其余4個信息化成熟度層級分別為:信息系統普及級、信息系統集成級、信息資源管理級和信息化成熟級,而且模型中的各層級從信息技術引入級到信息化成熟級是一個逐步上升的過程,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層級越高,說明企業信息化程度越高。該評價模型中的各階層所反映出來的關鍵特征或關鍵狀態見表。以上是我們建立的反映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階段評價模型,然而該評價模型僅僅是反映企業當前信息化所處的狀態,而該狀態的具體特征卻需要由具體的評價指標來呈現,因此,還必須構建相應的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以全面、系統地評價企業的信息化水平。(2)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當然,要構建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必須要遵循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統性的構建原則。具體而言,科學性,是指從實際出發,注重企業信息和數據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可操作性,則注重指標設計既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同時能將其量化,以便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系統性,則強調指標設計在盡可能少的基礎上,保證評價指標能夠全面系統地反映當前企業整體的信息化程度,并且能夠對企業未來的信息化進程也能有一定的反映和指示。根據這3個原則,并結合我國礦產資源企業的實際、劉志妍以及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推出的企業信息化基本評價指標,同時采納信息專家對初始信息指標的反饋信息,最終確定了以企業信息化應用環境、企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情況、企業信息化應用情況、人力資源投入情況和企業信息化收益情況為一級評價指標和相應的19類二級評價指標的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其中,5個一級指標的設定,參照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推出的企業信息化基本評價指標,不同的是,考慮到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不僅運用于企業的戰略制定,更多的是為各個具體的執行目標所服務,同時,安全更應該是礦產資源企業基礎建設的主要內容,因此,本文用信息化應用環境替代了基本指標中的戰略地位,同時將基本指標中的安全指標并入到企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情況指標中;對于19類二級評價指標的設定,其中,企業信息化規劃及預算制度情況、CIO的地位及權利、企業網絡性能情況、辦公自動化狀況、決策信息化水平、企業信息化技術人才情況、企業信息化培訓水平以及企業資金運轉率情況來自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的基本指標,而基礎數據庫建設情況、生產過程信息系統建設情況以及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情況引自于劉志妍,其余指標為本文參考專家建議而設立。評價體系各指標的具體內容見表2。至此,我們建立起了評價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階段評價模型和對應的評價指標體系,但是要準確地對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進行評價,還必須將具體的指標體系進行量化分析,并將量化結果轉化為相應的評價模型,以實現從定性和定量兩個維度對企業的信息化成熟度進行評價。
1.2數量分析方法(1)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衡定方法。目前,由Saaty教授提出的層次分析法(AHP法)作為處理定性問題定量分析的通用方法,不僅能有效處理多目標決策層次間的非序列關系,同時具有靈活簡潔的優點,因而本文運用AHP方法來確定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的權重,具體的權重確定過程可參見Saaty以及劉志妍。然而,當前確定的權重是否合理有效,還必須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后才能確定。當一致性比例CR<0.1時,才可認為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進而說明當前確定的權重是合理有效的,否則,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修訂,直到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至此,我們得到評價企業信息化成熟度指標的權重,則可根據專家對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評分得到企業最終的信息化成熟度分值,最后再將該得分與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等級與評價得分的數量關系表進行比較,由此得到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總體評價。于是,我們需要得到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等級與企業信息化成熟度測評得分之間的數量關系。(2)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得分與信息化成熟度等級的數量關系。需指出的是,通過查閱文獻和實地調研,我們發現:企業,尤其是礦產資源企業要達到信息化成熟級是非常困難的,而要實現信息技術的引入級卻是很容易的;當企業達到信息技術普及級后,通過制定信息化管理規范以及加大信息化基礎建設也較容易達到信息化系統的集成級;但是當企業達到信息系統集成級后想要實現信息資源管理級或是由信息資源管理級提升至成熟級時,企業卻必須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發展積累期?;诖耍瑫r參考信息專家給的指導意見,我們最終將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等級與企業評價得分之間的數量關系見表4。
2數值算例
2.1算例說明將具有全國煤炭“百強企業”稱號的某礦業公司作為分析對象,通過對該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采集到關于該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相關信息,隨后將該企業的相關信息發至5位信息化領域的專家并要求專家對該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進行評分,最后將信息化專家反饋回來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進而實現對該礦業公司信息化成熟度的評價,通過比較評價結果和企業信息化水平的真實情況,以驗證本文推出的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適用性。
2.2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運用AHP法來確定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并且將各信息化專家對各評價指標的評分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到所有檢驗結果均小于0.1,即各專家的評分是客觀有效的,各級評價指標的權重結果見表5。從表5中可以看出,在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評價指標中,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基礎建設和信息化的應用的權重達到了0.69,由此可見,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的關鍵在于加強信息化基礎建設水平以及企業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同時,在企業信息化基礎建設評價指標中,企業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和信息化安全保障占到了該評價指標的73.47%,因而說明,企業在信息化基礎建設過程中,企業應將自身的基礎數據庫建設放在首要地位,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基礎數據庫的建設不僅能夠讓企業了解當前及過去的歷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讓企業從歷史數據中發現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當然,在建設基礎數據庫的同時,企業的信息安全保障也必須同步跟進,以保證企業的信息及商業機密等不被泄露,從而保全企業的利益。此外,在企業信息化應用情況評價指標中,企業生產過程信息系統的建設情況、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情況、系統間資源共享程度以及信息系統集成情況占該評價指標中的比例超過了70%,由此可看出,目前礦產資源企業在信息化的應用上主要集中在生產和管理流程上,而且注重企業各信息系統之間的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2.3數值算例的信息化成熟度評價結果將專家反饋的關于算例公司(具有全國煤炭“百強企業”稱號的礦業公司)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的評分和礦產資源企業信息化成熟度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相乘,進而得到關于該算例公司信息化成熟度評價的得分,各項評價指標的得分情況見表6。從表6中算例公司信息化成熟度的平均得分來看,該礦業公司在各項測評指標上的得分均不高,尤其是在決策信息化水平以及電子商務狀況的評價指標上得分較低,說明該礦業公司運用現代信息系統進行決策,以及開展網絡銷售與預定等電子商務活動的水平還比較低。盡管如此,該礦業公司在生產過程信息系統建設、企業網絡性能、企業網站建設,企業信息安全保障情況以及企業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得分較高,這反映出,該礦業公司在安全生產、作業流程的信息化及信息安全方面做得較好;企業重視信息化,通過引入現代信息技術使企業從過去冗雜的業務流程和制度管理中逐步解放出來,以增加企業的生產效率及營運能力,進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由此可以看出,該礦業公司目前的信息化特征是,企業具有較完善的生產管理制度,企業信息化在管理層及員工中得到重視,公司各業務部門的信息共享程度還比較低,企業的信息決策水平以及基礎數據庫的建設水平也比較低??傮w來看,該礦產企業的信息化還處于逐步發展的階段,具體是哪個階段,則需要通過比較企業的最終得分和評價得分與評價模型的分類標準之間的量化關系表(表4)來確定。將表6中算例公司所得的各項信息化成熟度測評指標的最終得分相加,進而得到該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總體得分為43.82分,再將該得分與表4所示的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等級分類與得分之間的量化關系進行比較,可以得到該礦業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屬于信息系統集成級。處于信息系統集成級的企業表現出來的信息化特征為:具有較完善的生產、管理制度,信息化意識在員工中得到進一步增強,各業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初步實現共享,并開始籌建統一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內部網絡與企業的門戶網站基本建成。通過將該礦業公司目前信息化水平所反映出的實際特征與信息系統集成級應有的特征進行比較,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兩者的匹配度很高。因而說明,本文針對礦產資源企業提出的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模型和評價體系能夠較好地反映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能夠為礦產資源企業的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最后,通過評價礦業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之后,就該礦業公司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而言,該企業若要進行更進一步的信息化建設,則重點除了繼續完善其生產管理制度和系統的建設、基礎數據庫的建設水平之外,還應該著重加強企業如何提高決策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電子商務水平,以及各系統間的信息共享水平。
3結論及建議
論文關鍵詞:企業信息化 測度體系 評價體系
一、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內涵
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體系主要是指由評價指標體系制訂的原則,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內容,評價原則和評價組織等所組成的整體。
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一般可分為:單一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即對一個具體的企業信息化水平進行評價,如對海爾集團,聯想集團等;行業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即對某一行業企業信息化的整體水平進行評價,如對汽車行業,紡織行業等;區域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即對某一個地區的企業信息化水平進行評價,如一個市、一個省或一個國家等。
行業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和區域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是建立在單一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的基礎之上的。
二、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的意義
企業信息化是企業不斷應用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應用信息資源的過程。或者更確切地說,企業信息化是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資源開發由局部到全局、由內部到外部、由戰術層次到戰略層次不斷深化的過程,其建設過程應該包括計劃、實施、評估和改進四個環節。
對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進行評價,是從企業引進信息技術的目的和戰略出發,考察信息技術應用給企業經營和管理帶來的影響。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1)檢查企業信息化是否達到預期目標。(2)及時發現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3)總結企業信息化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
三、企業信息化評價的內容
1.信息設備的裝備情況
企業信息設備的裝備情況,是評價企業信息化水平最基本的內容。如計算機、多媒體、傳真機和電話等信息設備的裝備,局域網、互聯網的建設情況。
2.信息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
具體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做。從功能上,考察管理系統的功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圍上得到了信息技術的支持;從性能上,涉及技術先進性、可靠性、適用性、易維護性和用戶界面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評價信息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的過程中,要遵循動態性原則層次性原則。隨著企業信息化的進展,企業不斷應用新的信息技術,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也要隨之進行調整。而且,評估指標要有重點,分層次,以確保評價的質量。
3.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
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企業信息系統的運行要靠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來支持,否則再先進的信息系統也毫無意義??梢?,在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中必須要十分重視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情況的評價。從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角度,可以評價信息系統的利用程度和企業的知識管理水平。在評價中可以從挖潛能力、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數據庫的開發等方面進行評估。
4.信息化人才開發
人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參與者。隨著企業信息化的深入,員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這是進一步推動企業信息化的基礎。這方面,可以從企業信息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數、企業員工素質的提高和員工參與信息化的程度等方面來評定。
5.信息化組織和控制
對企業信息化組織和控制是基于信息化的深入,員工逐漸形成比較完善的信息化規劃、組織和控制機制,同時,也必然伴隨著有關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標準的制定過程。企業信息化的實施總是依托于某一類型的組織結構,信息技術能使信息方便、高效的存儲、使用、修改、積累和傳播,從而為企業的經營活動發生由量到質的改善提供可能。
6.企業信息化經濟效益的評價
企業信息化經濟效益可使用比率算法,差額算法進行評價。
(1)企業信息化經濟效益的比率算法:
式中:QE為企業信息化收益;QC為企業信息化成本。
(2)企業信息化經濟效益的差額算法:
企業信息化經濟效益EX1=QE-QC
四、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
1.企業信息化信息設備裝備指標
(1)信息設備單項裝備率。郵政裝備率,企業用于郵政間接投資費用與信息設備投資總費用的比率;電話裝備率,企業用于電話裝機費用與信息設備投資總費用的比率;傳真機裝備率,企業用于傳真機購置費用與信息設備投資總費用的比率;計算機裝備率,企業用于購置計算機的費用與信息設備投資總費用的比率;多媒體裝備率,企業用于多媒體購置費用與信息設備投資總費用的比率;電子信箱裝備率,企業用于電子信箱投建費用與信息設備投資總費用的比率;網絡裝備率,企業投建網絡費用與信息設備投資總費用的比率;國際互聯網裝備率,企業投建國際互聯網站(點)費用與信息設備投資總費用的比率。
(2)信息設備綜合裝備率。通過這一重要指標全面反映各種信息設備綜合裝備的程度,它等于信息設備投資總費用與企業全部設備投資總額之比。
(3)信息設備裝備提高率。這是動態反映信息設備裝備率提高的速度指標。它有信息設備單項裝備提高率和信息設備綜合裝備提高率兩個指標。
2.信息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指標
(1)信息技術應用于企業管理的范圍。如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生產管理、物料管理、客戶管理等。
(2)信息系統的性能指標:①信息系統的總體水平:系統的總體結構、地域與網絡的規模、所采用技術的先進性等。②信息系統功能的范圍與層次:功能的多少與難易程度、對應管理層次的高低等。③信息系統的質量指標:系統的可使用性,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的可靠性,系統的適應性,系統的可擴展性,系統的可維護性等。
(3)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系統文檔的完備性。
3.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指標
包括:①每人使用互聯網的字節數;②每人圖書、報紙、雜志的總印張數;③人均電話通話次數;④人均傳真次數;⑤購買數據庫的數目;⑥開發數據庫的數目;⑦數據庫信息總量。
4.信息化人才開發指標
包括:①企業信息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②企業信息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結構比例;③企業用于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和培訓的經費;④企業用于吸引信息技術人才的專項資金數量;⑤企業用于獎勵信息專業技術人才的專項資金數量。
5.企業信息化組織和控制指標
包括:①信息化方面的方針和政策;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標準;③企業CIO體制實施情況;④企業業務流程再造的效果;⑤企業組織結構的變革情況;⑥企業信息系統維護和運行管理的質量;⑦企業信息化項目管理的質量;⑨企業信息化總體規劃的水平等等。
6.企業信息化經濟效益的指標
(1)直接經濟效益的有關指標:①信息化的投資額:包括信息系統硬件、軟件的購置、安裝,應用系統的開發或購置所投入的資金。②信息系統運行費用:包括消耗性材料費用、系統投資折舊費及硬件日常維護費等。③信息系統運行新增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庫存積壓減少、流動資金周轉加快與占用額減少、銷售利潤增加及人力減少等方面。④投資回收期:投資回收期為通過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資金所需的時間,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統經濟效益好壞的重要指標。
(2)間接經濟效益的有關指標:①對組織為適應環境所作的結構、管理制度與管理模式的變革會起巨大的推動作用,這種作用一般無法用其他方法實現。②能顯著地改善企業形象,對外可提高客戶對企業的信任程度,對內可提高全體員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可使管理人員獲得許多新知識、新技術與新方法,進而提高他們的技能素質,拓寬思路,進入學習與掌握新知識的良性循環。④系統信息的共享與交互使部門之間、管理人員之間的聯系更緊密,這可加強他們的協作精神,提高企業的凝聚力。⑤對企業的規章制度、工作規范、定額與標準、計量與代碼等的基礎管理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為基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條件。⑥應用系統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決策的自信心和準確度。
五、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的方法
1.企業信息化指數的測算方法
綜合評價分析法的基本評價模型,通常多采用簡單線性加權法:
式中,Pi為第i個評價指標無綱化處理后的值;W i為Pi的權重;EII(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 Index)為企業信息化水平總指數值。
2.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的提高率
它是動態反映企業信息化水平提高速度的指標。一般有兩種方法:
(1)環比法。即本年度企業信息化指數與上年企業信息化指數之差,及與上年企業信息化綜合指數的比率。
式中:叫為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的提高率;年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年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
(2)基比法。①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總提高率:
式中:為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的總提高率;年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為基年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②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年均提高率:
式中:為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的總提高率;年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平均提高率;為基年企業信息化水平指數;N為l,2,3,…,N一l,N。
六、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的組織
組織也是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的結果,因此,在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組織的工作。
一般來說,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的組織內容主要涉及評價專家組的組成,評價過程的安排,評價步驟的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的選定等。
近些年來,國內企業信息化發展勢頭很猛,應用范圍也逐年拓展和深入。然而,就企業信息化應用的本身而言,我們經常會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種是說企業的應用是失敗的;一種是說他們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總體上是成功的。那么企業信息化的成敗是如何界定的呢?應該如何評估企業信息化的效果呢?
首先,企業信息化成功與否應該包括兩個層次:一個是指上線成功,一個是指應用成功,這是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面。只有成功上線的信息化系統才談得上成功應用。拋開那些頗有爭議的過細的指標體系,可以從一些可控的關鍵指標要素來分析信息化系統上線的成敗。信息化項目的關鍵要素一般只有三個,即時間、成本、質量,可以把這三個要素作為判定信息化項目成敗的標準。即項目有沒有在進度上超出計劃?項目在成本上有沒有超出預算?項目在質量上有沒有滿足需求?系統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計劃?系統的信息處理和運行方式是否合適?項目的整體運行狀態是否適應企業的運營體系?如果對以上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則基本可以判定項目是失敗的;如果對以上問題的回答是不確定的,則說明項目的建設是不徹底的,也是存在風險的;如果對以上問題的回答全是肯定的,則基本可以判定項目的上線是成功的。
其次,對于企業而言,衡量信息化成功與否的更為重要的一個層次是指應用層次。關于應用的成功與否,其判定標準同樣可以包括很多層次。比如,實現基本的電子化成為一個基本的標準,企業經營指標因信息化的實施大幅提升可能會是更高的標準。如果經過評估,相應的指標達到了預期的標準,則可以視之為成功,如果不能達到設定的標準尺度,就算是失敗。
第三,從評估方法來看,要考察信息化應用成功與否,從最高水準的評估來看,是要采用完整的評估模型與相應的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估,并結合一定的標準,對企業信息化應用的效果進行分析。這種做法的優點在于可以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的評估,缺點在于實施起來一般需要動員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以及時間等資源。
最后,從相對完整的評估來看,在信息化效果評估過程中,一般需要考慮評價指標、指標的參照標準值、指標的權重等幾個方面。從企業信息化的評價指標來看,所涉及的指標一般都包括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定性指標一般包括科學決策、管理改進、人員積極性、客戶忠誠度、渠道忠誠度、信息共享與安全、員工電子學習意識、員工素質等;定量指標一般包括生產周期、庫存周轉、訂單處理速度、供貨周期、采購周期、財務核算周期、資金周轉、研發周期、服務時間、各項成本降低等。需要指出的是,對于定性的指標能夠量化的,也要盡量將其轉化為定量指標。不同類型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確定適合自身業務特點的評估指標體系。從指標值的參照標準來看,首先主要是要跟企業原有水平做縱向對比,形成目標值,可以通過不斷超越自己來提高信息化應用的水平;其次,要跟同類企業的平均水平做對比,通過比較測度,以衡量自身在信息化應用方面的水平。評估過程中,可以通過單項指標與綜合指標分別來測度企業信息化在總體上的表現。
[關鍵詞] 鄉鎮企業 評價指標 信息化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信息技術在各行業顯現出來的巨大推動作用,在企業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手段用來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已經成為企業管理者的共識。鄉鎮企業多數是中小型企業,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落后于大型企業和城市中小型企業,有多種因素制約了鄉鎮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的提高,而鄉鎮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在諸多影響鄉鎮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因素當中,盡快找到主要的影響因素和發展瓶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同的鄉鎮企業在制定具體的信息化建設發展對策時,首先要確定本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水平,然后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發展規劃,在企業現有條件下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重點突破,這樣能較快地提高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
切入點的選擇源于企業對自身信息化建設現狀的定位和對信息化建設各方面工作的意愿強度。
一、鄉鎮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評估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和應用水平可以使用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2002年底推出的中國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但是該體系主要是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標,基本是針對大型企業進行設計的。由于鄉鎮企業具有不同于大企業的特點,自身在資金、人才、管理者信息化意識、經營管理制度和外部環境等方面也存在著諸多制約信息化發展的因素,因此設計面向鄉鎮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指導企業更有效地進行信息化建設就顯得很有必要。
1.鄉鎮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組成
近幾年國內對中小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已有所加強,我們參照這些研究,結合北京市鄉鎮中小企業的調研結果和特點,提出了一種用于鄉鎮企業信息化評價的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評價指標的說明
由于鄉鎮企業在地域差異、信息獲取渠道和能力、企業辦公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不同于城市中小企業,因此我們在指標中對已經研究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進行了一些修改。鄉鎮企業不同于城市中小企業的最大特點是地域環境因素的影響。隨著國家對農村經濟建設投入的不斷增加以及各種支持優惠政策的施行,農村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因此我們增加了環境因素作為一級指標,并調整了部分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權重在中小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專家結果的基礎上,輔之我們的調研結果和專家意見進行確定。確定權重時著重考慮了鄉鎮企業首先需要進行信息化建設和應用,以長遠的觀點來對待信息化建設產生的效益問題。
對指標1,由于鄉鎮企業普遍在信息化投入上不足,所以在信息化投入總額的計算中僅比較占上一年度的固定資產投入就能反映出該企業的投入情況。對指標2,把人均擁有計算機臺數這一指標的重點轉移到辦公室工作人員,不計算車間等部門的一線工人人數。指標11和指標13同樣以辦公室人員為基數進行評價。對于指標6,由于企業進銷存業務實現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建設成功的基礎,對于鄉鎮企業來說也比開展ERP等應用更具有可操作性,故增加了這一指標。對于指標15,由于鄉鎮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資金運轉和庫存周轉的影響普遍較小,我們將其調整為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辦公強度的降低,這樣能更接近于鄉鎮企業的現實情況。在一級指標環境因素中,突出了政府支持力度的作用。在我們的調研中,北京市對鄉鎮企業信息化的支持是推動和促進調研企業加強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同時,由于同一鄉鎮或臨近地區類似規模的企業之間交流頻繁,其信息化建設情況彼此會互相影響。
我們用此指標體系對北京市遠郊區的一個制造業鄉鎮企業進行了調研。分值一項是該企業不同層次多人調研結果的平均值。利用線性加權計算得出該企業的信息化評價指數是37.15,數值表明該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
二、鄉鎮企業信息化意愿調查指標的設計
1.鄉鎮企業信息化意愿調查指標的組成
為了充分了解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各方面的意愿方向和意愿程度,我們根據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了意愿調查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2.意愿調查指標的說明
我們根據征求意見的問卷結果和企業能自我解決的一些方面設計了意愿調查指標。由于外部環境的情況非企業能夠解決,且多數屬于不確定因素,在指標中未加入相關內容。因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分析企業近期的信息化建設意愿強度,故對未來一年內的預期進行意愿調查。意愿指標的權值參照評價指標設定并參考了調研數據平均結果和專家意見進行了經驗調整。每項意愿的分值項是對鄉鎮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和信息化相關部門經理進行意愿調查后得出的無量綱數據的平均值。
根據意愿指數計算公式:EIWI=∑PiWi 可以計算出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意愿指數。其中EIWI是企業信息化意愿指數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Wish Index,Pi是第i項指標的調查結果,Wi是第i項指標的權值。對計算出的意愿指數進行評定,依據表3。
對上面的制造業鄉鎮企業調查后,該企業的意愿指數是53.49,表明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意愿屬于中等強度。
三、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發展切入點的研究
參考分值較高的意愿指標,可以確定企業近期信息化建設工作的若干個工作方向。根據以上的研究,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在這些方向中找到比較適合企業情況又能較快地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方向和切入點。
對我們調研的某制造業鄉鎮企業,從其上面的意愿調查指標中分析出該企業具有強烈改進愿望的前七項指標(分值大于60),其結果如表4。
表中的權重A是意愿調查指標的權重,分值A是意愿調查的分值。權重B是評價指標中二級指標乘以一級指標的綜合權重,分值B是評價指標的分值。在“相關的主要評價指標”中只列出了相關指標中綜合權重最大的一項。
在上表中,意愿指標“對IT應用技術人員的聘用”反映的意愿強度是第三位,對應的評價指標綜合權重最大,得分卻很低。同時此指標分值的提高也會提高評價指標11和13的得分。調查該企業的實際情況是僅有一名兼職的信息技術員,沒有獨立的信息技術部門。
意愿指標“對企業網站的投入”對應的評價指標綜合權重第二位,同時對評價指標8、10和18也會產生影響。
對“倉儲部門信息化的投入”、“對信息化人才的培訓”和“對銷售部門信息化的投入”三項主要意愿指標,也需重點考慮。綜合以上分析,我們給出如下的發展建議:從引入1~2名信息技術人員入手,定期開展企業員工的信息技術培訓工作,重點培訓倉儲部門和銷售部門的員工。以企業網站建設為切入點,提高企業人員的信息化意識和信息技術水平。以建立庫存管理系統和銷售管理系統為企業近期信息化發展的階段目標。
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有所發展之后,可以重新進行評價調查和意愿調查,開始尋求新的信息化建設瓶頸問題并據此找到解決方案。
四、總結
如何在諸多的信息化建設工作中找到著力點,較快地提高企業信息化工作水平并取得實效是困擾很多企業的問題。本文以中小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把指標評價和企業意愿結合起來作為研究的出發點,以一個鄉鎮企業為研究目標,為該企業提供信息化建設的工作思路。本文的研究目的也正是尋找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問題,并為此提供一個制定解決方案的途徑。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全面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根據企業情況的不同對分析方法進行調整,使指標能更好地反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解決方案和建議能更貼近企業的實際工作。
參考文獻:
[1]徐學軍 施衛飛:中小企業信息化指標評價體系的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
[2]王亞軍 欒加雙: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測評方法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5
關鍵詞:企業 信息化 典型 關鍵因素
前言
隨著國有水平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圍內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重,信息化已然成為了全球性的主流傳播方式,而作為企業而言,無論是在進行市場調查、產品買賣、人員管理、資金調動等各個方面,都已然與信息化緊密的聯合在了一起,尤其是近年來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更是提升了信息化在企業當中的影響因素,所以基于此,筆者依據多年經驗,就此問題進行延伸,詳細的分析一下信息化帶給企業的諸多影響,以及其中的典型相關分析。
1 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指標
實現企業信息化需要有三個條件,第一就是保障企業內部關于信息化的基礎建設完善;第二企業信息化過程發展當中的成熟性;第三信息化作用于企業發展時的發展空間,所以基于以上三點信息化在企業當中的發展態勢,我們將信息化的成熟度評價指標具體分為兩點:1)基礎。信息化基礎包括基本通訊配置、局域網、網站的建設、Internet應用等,是實現企業信息化的前提。2)應用現狀。信息化的實現不僅需要強大的基礎設施支撐,還需要靈活的人員操控,所以應用水平也是信息化檢驗的必要前提,是企業信息化評價的核心內容。
2 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的影響因素
作為企業來說,是面對社會的一種綜合性發展機構,所以它不僅有內部的自身原因還有外部的影響因素,所以分析信息化成熟度的影響因素就必然要從其內部與外部一同著手。1)內部員工因素。企業是一個極為強調等級制度的綜合提,從最上層的決策團體到中層的管理團體到下層的生產運作團體,有著相當嚴謹的等級劃分,而無論是哪一個階層在如今的信息化社會當中,其對信息化的掌握程度,都將影響到企業本身的發展。2)息化規劃。信息化無論是作用于企業還是作用于任何一個機構團體在運行之初一定要考慮到對其本身的規劃,以及統籌的安排,最終通過實驗運行才能在企業當中推廣,因為信息化完全是一種新的融入形式,所以無論在融入的過程當中帶給了企業何種的幫助,在融入之初也難以避免大量的資金投入以及人員的培訓,這對于企業來說無疑是一項涉及內部發展的改革,所以建設有效的統籌安排是促使其走向成熟的重點因素。3)投入因素。在實行信息化的同時,就意味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無論是在運行、管理、維護等任何一個方面都標志這有新的資金投入以及人員培訓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此時企業內如如果缺乏有保障性的投入,也會對信息化的建設產生重大影響。4)投資方向。信息化并非是企業運轉當中的一個配件,以今時今日的信息化發展效果來看,其已然成為了可以左右企業發展甚至是主導企業發展的一項重點因素,所以企業的投資方向是與企業信息化發展密不可分的,如何平衡、調節、利用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信息化發展的又一重點因素。5)規范化因素。良好的制度發展、良好的管理實施效果,是左右信息化的發展因素之一,在企業當中,信息化是唯一不受部門牽制的企業運行要素之一,它作用于任何一個發展部門的同時,也就相對的自身性的強調了規范的重要,只有規范的信息化管理才能促進企業內部的發展。6)政府方面支持因素。一些中小型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沒有一定的財力來進行信息化的建設,另外政府對于外部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都直接表現了政府支持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行,這也是信息化發展成熟的重要力量。7)外部環境因素。企業信息化水平可能受其外部環境信息化水平的影響,這是基于企業的自身發展空間所設定的,屬于不可逆性質。8)軟件產品適用性因素。企業信息系統的應用離不開軟件產品,而軟件產品對企業的適用性是企業信息化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9)信息化管理咨詢因素。信息化的過程其實就是個管理咨詢的過程,企業在進行信息化之前要進行信息化管理咨詢,對提高信息化的成功具有重大作用。
3 信息化成熟度典型相關分析
通過對企業信息化成熟度指標及其影響因素的典型相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企業局域網建設水平、電子商務的應用水平,與合作伙伴系統的銜接能力與企業領導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企業員工的信息化技能,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資金投入力度典型正相關。因此,企業領導越是重視信息化的建設、提高企業員工的信息化技能、加大企業對信息化的資金投入力度,將有利于企業的局域網建設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從而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成熟度等級。
2)企業的網站建設水平、生產的自動化程度與政府對企業信息化的資金支持程度,政府對企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客戶、供應商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典型正相關。因此可以得出,政府和企業的上下游伙伴在企業的信息化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政府應意識到自身對企業信息化的作用,并加大對有潛力、沒能力進行信息化的企業以資金支持,從而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成熟度等級。
3)系統間信息共享程度與企業管理制度現狀(X51)以及企業是否鼓勵部門間聯合開發項目的程度典型相關。因此可以得出,企業若想讓自身成為一個信息暢通的有機整體、杜絕“信息孤島”現象,就應該建立企業的管理制度,同時鼓勵、加大部門間聯合開發信息系統??傊髽I信息化成熟度可以從企業局域網建設水平、網站建設水平,以及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程度、系統間信息共享程度、與合作伙伴系統的銜接能力、電子商務的應用水平等方面來評價。而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主要受企業領導的重視程度、員工的信息化技能、企業的信息化資金投入、企業管理制度現狀、部分間的合作狀況、政府對企業信息化的資金投入、政府在信息化中的作用以及客戶和供應商的信息化水平影響。
結束語
信息化的成熟度不僅與上層的重視、政府的投資力度有關,并且與企業的信息化投入、管理現狀等一系列的現有制度息息相關,所以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不僅要提升現有信息化在企業發展當中的作用,還要針對信息化的具體發展方向以及與企業緊密聯合性進行相關的成熟度分析,以此才能有利于信息化在企業當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國青,吳瑞鵬,郭迅華.中國企業信息化中的關鍵因素研究[J] .南開管理評論,2007 (3):12-16
[2]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管理;現狀;發展趨勢
企業信息化實際上就是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方面的應用。它可以理解為一個企業依托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在企業實踐中一個動態過程。其實所謂的信息化,也就是指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活動各領域中普遍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更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所有的信息資源,以達到使社會各單位及人民大眾可以隨時隨地都可以享用這些資源以及互相傳所需要的信息。其本質就是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對企業信息化管理的認識與分析
a)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意義,詳見圖1。b)在企業信息管理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目前國內許多企業都有跨區域經營與國際商務。諸如公司網站、信息門戶和郵箱等基本信息的應用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利器,可以有效地支持跨區域業務。
2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促進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a)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企業變革過程的管理企業信息化的實施必然涉及到企業管理模式、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組織行為變革等方面。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的組織與管理變革。在信息管理改革中通過改革目標為導向,以確保方向性,可監控性以及有領導的管理環境,使整個改革過程中的計劃,形成有效的項目團隊和項目管理流程;在新的領導方式管理企業變革的支持下,宣傳和提高對信息的核心價值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勵員工,提高業務人員的新的工作環境的性能。b)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企業運作管理因此,一個企業的信息系統能否成為一個戰略信息系統,取決于它能否滿足一個或多個方面的要求:1)可以用來作為一種工具,在商業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2)可以與一個組織提高其經營績效的綜合?3)可以用來開發新產品或服務?4)它可以用來改善企業組織與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嗎?。c)對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化實施過程的管理企業信息管理是指系統,為企業建立信息技術、信息資源的訪問計劃,實施和運行的企業信息組織、過程控制、協調和指揮,使企業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上的投資回報最大化。企業信息化的運行過程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化過程的規劃、組織、控制、協調和指揮。事實上,有:(1)計劃,這主要是指企業信息管理通過對企業信息化的基礎規劃的過程中,企業信息化藍圖,找到的信息差距,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確定的企業信息,然后確定主要內容、投資計劃、實施步驟和實施目標考核指標等。(2)組織主要是指企業信息化的實施,決定企業的組織結構和職能。它包括對首席信息官的功能的測定,一個信息組織成立后,一個信息項目團隊的建立,一個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以及技術和信息工作者的績效評估。(3)控制主要是指對企業信息化過程的有效控制。(4)協調主要是指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各種矛盾的調整。協調包括首席執行官、首席信息經理之間的關系;協調業務部門與IT部門改善關系,企業戰略和信息戰略協調;不同項目之間的資源配置協調、信息協調不同責任之間的矛盾。(5)通信是指通過發出命令、指示和其他形式對組織內的個人施加影響。信息化規劃的目標或領導者的決策成為全體員工的統一活動。d)企業信息化建設應采取的策略1)企業信息化建設應遵循總體規化-分步實施的策略2)我們應該一步一步實現企業信息化3)要建立企業決策的信息支持系統4)要制訂有關的標準和規范5)要考慮的是企業的應用基礎
3結論
實施國民經濟信息化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企業信息化建設,也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其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以及對國民經濟信息化整體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劉潔 單位:包頭鋁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眾托.信息化與管理變革[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信息戰略;黑洞
[中圖分類號] f270.7 [文獻標識碼] a
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信息化建設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提高企業運作效率的有效利器,然而據權威調查報告顯示,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資超過80億元,但是成功率卻不到10%,而最終達到預期目標的更是所剩無幾。企業決策層強烈地感覺到信息化正在不斷蠶食企業的有生資源,在他們眼前是一個深不見底,而又無可奈何的信息化“黑洞”。盡管造成信息化黑洞的原因很多,但基本癥結在于缺乏統一的信息戰略。
1 信息化“黑洞”與信息戰略
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1984年至1991年《九十年代的管理》報告中關于“it黑洞”的觀點引入我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承認、重視和研究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黑洞”現象。目前許多學者從信息化的投入和產出不均衡這一層面來定義信息化“黑洞”現象,主要是指企業投入了巨額資金卻產生了不能給企業帶來預期生產效率的漩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企業管理層對信息化認知程度不夠;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資源投入力度不足;內部管理跟不上企業信息化的步伐;企業信息化缺乏統一全面的戰略籌劃。那么如何堵住企業信息化“黑洞”,使信息化的實施與企業生產效率成正比呢?企業信息戰略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思維模式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針對信息戰略,國內外學者進行了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研究及分析。筆者受荷蘭信息管理學家poel的研究啟示認為:信息戰略是以支撐企業的長遠目標和適應未來環境變化為目的,將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整合的指南和計劃的總稱,是企業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
2信息戰略的作用機制
信息戰略的作用機制是通過深化信息化認識、激發人才潛能和發展信息技術,從而確保組織目標的一致性,引導員工以積極的心態整合優勢資源,建立并保持組織的核心競爭優勢,使組織獲得可持續發展。
2.1 信息化過程
企業信息化過程是信息技術和方法滲透的過程,是信息資源不斷被開發利用并形成信息經濟利益的過程。信息技術是人類功能器官的擴展,主要包括采集技術、處理技術和使用技術;信息方法是信息資源利用的工具。信息過程是影響信息化的直接因素,考慮信息被利用的過程:采集(識別、獲?。?、處理(傳遞、加工、處理、再生)、使用(轉換),只有各個環節保持通暢、有序、高效,信息化才能順利進行。
2.2 信息戰略的影響因素
從企業信息化過程可以得知影響企業信息化進程的因素主要有信息資源、信息技術和人力資源。信息戰略從戰略高度對企業信息資源規劃、開發、使用以及對信息技術、人才管理等活動進行統一安排,有利于企業內信息傳遞功能的實現,起到一種綱領的指導作用。信息戰略的影響因素包括意識維、人才維和技術維三個層次。意識維是指企業信息化過程中首先讓全體人員全程參與到企業信息化進程中,尤其是企業的高層領導和中層管理人員在觀念上和意識上要高度重視信息化,認可信息化的作用。人才維主要指信息化方面的高級人才。技術維主要是指信息化初期的企業內部網建設、信息系統規劃,信息化中期的信息系統開發、信息系統實施,以及信息化后期的信息系統集成、信息系統評估等。信息戰略的三個維度相輔相成,共同奠定企業發展的基石。
3 信息戰略防范信息化黑洞的機理分析
綜合來講,企業信息化“黑洞”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規劃、認識及控制,信息戰略則分別從意識維、技術維和人才維三方面來產生作用,由此達到防范信息化“黑洞”的目的,其防范機理主要由以下三方面來進行。
3.1構建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框架
俗話說“預則立、不預則廢”,信息戰略的缺失會導致忘記信息化建設的目的所在,變成了為建設而建設,成為以信息化投資為名的浪費,信息化“黑洞”自然
可避免。從信息化的生命周期看,可以分為不斷循環迭代的調研和規劃、建設、運營三個階段,信息戰略作為調研和規劃的具體成果,構建了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框架。從技術層面來講,信息戰略應包括戰略的信息資源規劃和戰略的信息技術規劃;從管理層面來講,信息戰略應與企業的業務規劃和人力資源相匹配。因此,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框架可以由信息資源規劃、信息技術規劃、企業業務規劃和人力資源規劃構成。這樣可以促進企業業務與各種信息技術的融合,穿透企業內外部邊界,將有價值的信息融會貫通,防范“黑洞”的產生,全面支持企業戰略與運營。
3.2彌補對信息化認識的不足
信息化“黑洞”形成的原因之一在于企業管理層對信息化認識不夠,這一現象在201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委托賽迪顧問對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市場進行調查研究的報告中得到了證實。在被調查的企業中,雖然50%的企業處于單項應用階段,45%的企業處于部分集成應用階段,5%的企業處于全面集成應用階段,但對企業負責人的調查顯示,他們最關心的是銷售額、成本、利潤等經濟指標,對信息化認識不足、意識不強,缺乏信息化建設的動力。只有深化領導及員工對信息化的認識,才能有效整合信息資源并發揮信息系統應有的作用。信息戰略為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制度保證,貫穿整個信息化過程,從而彌補對信息化認識的不足。
3.3鏈接內部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紐帶
內部管理跟不上企業信息化的步伐是信息化建設的短板,也是信息化“黑洞”產生的主要原因。根據itvalue在“2010中國it價值峰會” 上對87位國內cio的調研,發現已經有62%的企業的信息系統對業務及管理流程的覆蓋率超過70%。當所有的公司最終都能使用同樣的信息技術資源時,不同企業從信息技術上獲得的競爭優勢和經濟利益的高低就體現在內部管理的差異上。信息戰略從屬于企業戰略管理和企業信息管理兩個領域,在技術不變的前提下,企業狀況的持續改善取決于信息技術促進變革管理的能力和對信息資源管理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從這一層面上講,信息戰略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企業內部管理和信息管理的鏈接紐帶。
總之,企業在實施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進行信息戰略的分析與決策,選擇適當的信息化模式與信息化路徑,促使企業信息戰略的順利實施。應認識到,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持久、復雜的系統工程,人才、技術和意識缺一不可,三者相輔相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抑制信息化“黑洞”的產生;推進企業信息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王凌芳.企業信息資源利用與競爭力提升的相關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08.
[2] poel vander k 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strategies [m]. tilburg (nether land): tilburg university press .1995.
[3] 田野,寶貢敏,常紅.基于it治理的企業信息戰略管理探討[j].技術經濟.2005,24 (10):54-57.
[4] 何郁冰,陳勁.企業技術多元化戰略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2010,29(11):1-7+90.
[5] 盧志平. 基于五維度模型的企業信息化戰略內涵及其決策過程[j].制造業自動化.2010 (2):31-33.
[6]羅玲,王晶.用執行力破解我國企業“戰略迷茫”[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9):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