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建議
時間:2023-09-18 17:05: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村 集體經濟 發展現狀
我國的農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發展農村經濟是我國的重點問題,在農村集體經濟中首先要立足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其次是實現農村剩余價值的優化轉型,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實現我國的小康社會目標。目前我國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三大問題:政府對集體經濟的引導缺陷、農業發展的后備力量有限、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步伐緩慢。根據具體的問題筆者提出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幾點建議:調整優化品種結構,實現改善品質的目標、深化改革民生政策,增加農民收入、加大農業深加工與綜合開發力度,確保農業產業化得以實現、加強農村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服務。希望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農村集體經濟問題。
一、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政府對集體經濟的引導缺陷
相關職能部門與各級政府所頒布的指導性文件比較少,對農業進行約束的措施沒有一定的時效性與前瞻性,嚴重缺乏引導力度,導致農業輸出工作的難度加大,在農村農民流動的盲目性以及隨意性加大。此外,基礎性建設比較差,而且自身力量也比較薄弱,以及基層輸出單位的多頭管理制度,無法充分發揮相關職能部門的有效作用。
(二)農業發展的后備力量有限
外出務工人員一般都是文化程度比較高、有一技之長的人員或者是有著健康體魄的年輕人,這就導致留在農村的人員以婦女、兒童以及老人居多,所以,養殖技術以及科學種植就很難推廣,這樣長期下去會導致農業發展沒有后勁。其次,因為農村土地不能買賣與自由轉讓,也因為土地是農民的保障與歸宿,因此,一般農民都不會將土地拋棄,而且繼續開墾與種植。但是,這些農民通常都不會將主要財力、精力以及體力置于土地上,對于土地增收問題,他們并不在乎,因為土地收入最大化不是他們對土地予以經營的目標,而是當成對未來投資與占有的一種保障。因此,這就使農業出現空殼化現象。
(三)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步伐緩慢
根據調查發現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中,只有24%的人員屬于有組織輸出,很多都是自發組織、親鄰相帶以及零散外出,屬于“地緣、血緣以及親緣”自發帶隊輸出。還有些農村勞動力基于準確信息的缺乏,再加上混亂的中介管理造成一些農民徒勞往返、盲目流動,造成一定經濟損失。不完善的公共服務管理制度以及服務平臺的嚴重缺乏,這些都會造成農村剩余勞動力組織化程度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具體對策
(一)調整優化品種結構,實現改善品質的目標
要想大力發展農業,首先要做的就是優先調整優化品種結構,實現改善品質的目標。穩定發展主導產品的糧食產業,如優質小米、專用大米和高蛋白大豆。按照國家對農產品的區域規劃重點發展優勢產品,在穩定面積的基礎上要重點提高品質,將生產目標定位以深加工原料為主。建設具有示范性的項目,如小麥高產攻關計劃,玉米振興計劃等。種植技術要不斷標準化,品種結構要調整優化,以實現改善品質的目標。其次,各地政府要充分發揮其有效職能,根據我國的現有國情來不斷調整發展策略,綜合開發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使農業內部的勞動容量可以得到擴大,從而使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壓力可以得到有效緩解。
(二)深化改革民生政策,增加農民收入
實現農民增收的基本前提就是深化改革各種制約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機制體制。一是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強農村稅費的體制改革,讓農民沒有負擔地去發展經濟和生產,增加收入。國家曾為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如“取消農業稅,新興農村合作社,新農保和糧食直補”等,都是為了讓農民實實在在的享受到優惠。二是為農民提供實用和先進的技術,使農業生產率得到提高。三是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農民在創業期間遇到的資金問題,政府可建立一系列的鄉鎮銀行來解決農民資金問題,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四是配套深化改革集體林權制度,將補償機制和生態公益林管護進一步完善。通過深化改革民生政策,盡力方便農民的生產,盡力讓農民獲得重要的生產資料,盡力調動農民發展生產經營的積極性,使農民收入逐步增加。
(三)加大農業深加工與綜合開發力度,確保農業產業化得以實現
要加大農業深加工與綜合開發力度,確保農業產業化得以實現。所謂農業產業化,其實就是通過多環節、多層次、多元化以及多形式的優化組合來主導農業產業,密切連接生產、流通以及加工等各個環節,最終形成專業化生產、區域化布局、社會化服務、規?;洜I以及企業化管理。發展農業產業化,能夠最大限度地有序轉移農業剩余勞動力,同時對打破工農商業與城鄉阻隔的差距非常有利,實現合理配置城鄉資源,能夠充分發揮區域優勢,保證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四)加強農村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服務
首先,要對各類培訓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多層次培訓體系以及以市場為導向的農村教育培訓制度,進一步發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農村工作技能培訓與輸出的活動中。就農村工作技能培訓的方式而言,將定點培訓、訂單培訓、企業自主培訓以及流動培訓等進行有效結合,構建場地、設備、教材資源以及師資的共享與有效利用機制。對高級勞務人才隊伍進行發展,對中級勞務人才隊伍進行壯大,對初級勞務人才隊伍進行提升,以此保證初中高三級隊伍結構得以盡快形成。其次,要將市場和培訓進行有效對接,同時堅持“技能促進就業,市場引導培訓”的原則,全面實現技能培訓、就業指導以及技能鑒定服務。
三、結束語
農村經濟的發展代表著我國民生經濟的具體發展現狀,根據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具體問題,進行一些全面的調控實現我國農村經濟間的不斷發展,將我國的國民經濟大力的增長,實現農村的全面發展,為我們的億萬農民創造發展生存的機會。
參考文獻
[1]蔣光峰.淺析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企業導報,2012(06).
[2]劉興瓊.關于新平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0(16).
[3]韓忻文.太原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調查與思考[J].山西農業科學,2010(01).
[關鍵詞]發展 農村 集體經濟
近年來,隨著形勢的發展,邊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出現了一些問題,發展不盡人意,呈萎縮趨勢,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和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如雙江自治縣勐勐鎮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狀況不樂觀,債務沉重,債權難收,資產嚴重流失,經費短缺,村級組織活動困難。直接影響到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和農村經濟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全鎮農村集體經濟現狀
實行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村充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得到了長期穩定和不斷完善,確實調動農業生產積極性,農村稅費改革和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加快了農民致富奔小康步伐,農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作為雙層經營的農村集體經濟并未得到長足發展,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集體性質轉制成為民營性質,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令人擔憂,已步入了歷史的低谷時期。
2009年末,全鎮17個村(社區),村級集體資產總額為1139萬元,債權總額124萬元,債務總額154萬元。從統計數據上看,資產總額雖可觀,但實際資產質量較差,結構失調,有70%的產權不夠明晰,生產性的資產比重極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30萬元,按收入結構劃分為:經營性收入2萬元,發包及上交收入1萬元,其它收入27萬元。有收入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12個,其中:3萬元以上的3個,1-3萬元的5個,1萬元以下的4個,年終結算均無結余,全屬負債村。
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農村改革不斷地深化,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使邊疆集體經營管理,已適應不了新的形勢發展,經營被動,管理難度大,工作嚴重滯后。具體發展中存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
(一)各級對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方面的工作,重視不夠,指導不力,缺乏編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長期發展的規劃和合理布局。
(二)行政村代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問題突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能做到自主經營,缺乏了經營熱情和信心,全鎮17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均由村委會代行。
(三)干部素質不高,認識不足,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淡薄,普遍存在著重家庭經營輕集體經營的現象。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缺乏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扶貧資金分散,起不到切實幫扶作用,無法引導村集體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五)財務狀況不樂觀,債務沉重,債權難收,民主監督不力,財務管理混亂,資產流失。實行了民主監督收效不佳,有管理制度執行難,特別是控制非生產性支出難度更大。
(六)可利用的資源及經營空間有限,經營人才匱乏,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同時,還出現了不少閑置資產、浪費現象,這些都是邊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現實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后的原因
(一)受思想觀念的束縛,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落后。當前,制約和阻礙邊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村社會全面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思想觀念落后問題。思想觀念落后,思維方式陳舊、保守,信息不靈,缺乏開拓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對未來發展缺乏必要的認識,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束縛。就農業抓農業,而沒有形成很好的創新理念,就資源消耗資源,而沒有很好的去開發管理資源;因循守舊,發展意識不強,特別在財政轉移支付和工業反補農業的惠民政策實施的情況下,還助長了干部“等靠要”的思想。
(二)受政策因素的影響,導致集體經濟嚴重萎縮。農村費改稅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都有一定的“三提五統”收入來源,后來,隨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費項目取消,使沒能得到發展壯大的邊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更陷入了困境,特別對于沒有自我“造血”功能的村,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和經濟包袱。實行財政轉移支付和補貼制度后,確實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很不利,除了減輕農民負擔和確保行政村的基本運轉外,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沒多大的益處,只有削弱其實力。然而,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方面的工作,指導不力,重視不夠,缺乏編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長期發展的規劃和合理布局等有效措施。加之,體制上不夠完善,行政村與集體經濟組織職責不清,給經營管理帶來了一些不便。如行政村代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問題,就是“政企不分”的一個現實問題。行政干預,經濟實體處于無自主經營的創業環境,無疑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和管理本身就是一種缺陷,不利于融資籌資等工作、束縛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還有債務沉重,管理混亂,資產流失等的問題。缺乏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是導致農村集體經濟萎縮的內在因素。
(三)受人為因素影響,導致集體經濟包袱沉重。當前,一些干部,受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對集體經濟管理和積累意識淡薄,存在重生產輕管理、重農戶輕集體的不良傾向。同時,監督不力,揮霍浪費,是導致邊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包袱沉重的主要原因。
(四)受資產和資源的因素影響,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邊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源缺乏、資產有限、債務沉重、債權難收、融資困難、經營人才匱乏等要素,確實是當前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嚴重制約和阻礙邊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村社會全面發展。
四、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對策
邊疆集體經濟薄弱,適應不了新形勢下的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弱化了組織功能,該辦的事辦不了,所承擔的公共職能無法實現,制約了邊疆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債臺高筑,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不足,影響了農村社會穩定和基層政權的鞏固。因此,當前的農村集體經濟工作首要任務是全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功能。那么,在新形勢下,又如何發展邊疆農村集體經濟、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呢?本人結合雙江自治縣勐勐鎮的實際,提出如下建議和對策:
(一)切實加強領導,確保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際行動抓緊抓實,加強對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組織領導,建立領導干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幫扶責任制,領導聯系、部門結對幫扶制度,建立村干部定期培訓制度,重點抓好思想政治培訓、政策法規培訓、經營管理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村干部帶領農民發展集體經濟的本領。強化管理部門職能,要多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以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具體指導服務。編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要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真正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議事日程,依據相關政策和產業發展總體布局,因地制宜地制定村有產業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意見,明確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選準發展路子,努力形成一個良好的格局,確保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二)完善體制機制,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水平
改革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體制,徹底改變行政村代行農村經濟集體組織的不良行徑,劃分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委會的職責,真正地做到“政企分開”。在經營管理上,消除不必要的行政干預,還給農村經濟集體組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實體。規范和完善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建立財務審計制度,對主要村干部實行經濟責任審計。實行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制度,重大事項必須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一事一議。建立民主理財制度,對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收支活動實行民主監督和管理。民主理財小組接受上級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的指導和審查監督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項財務活動,對不合理的各項財務開支,有權否決,并賦予一定的行政執法權限。積極推行村財鎮代管工作,以解決基層財會人員不穩定和財會業務不規范的問題,不斷地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水平。
(三)制定對“空殼村”的扶持政策,營造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良好環境
加強清產核資工作,全面清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各種債權、債務和擔保金額,對清理出的不良債務和集體因發展社會事業產生的債務,要通過多種途徑積極有效給予化解。制定和完善發展和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的法規、規章,實行寬松的市場準入制度。邊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起步較晚發展滯后屬于弱勢經濟實體。加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公共功能極強的經濟實體,因此,要給予政策傾斜降低相關市場準入標準。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各級政府部門要嚴格執行有關收費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設立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貸款與擔保制度,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以增強發展后勁。在扶持方式上,要注意把“輸血”式的扶持方式轉變為“造血”式的扶持方式,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身“造血”功能。
(四)創新機制,切實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邊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堅持以改革促發展,進一步創新機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立足于現有的資產和資源,充分用活用足政策,走資源開發、資產經營、資本營運的新路子。做到一手抓經營,一手抓管理。同時,要創新用人機制,大膽地吸收和選拔有經營頭腦管理能力強的中青年,使他們成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領頭人。這樣邊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才會有出路。只有搞好農村集體經營管理,農村集體經濟才能會得到發展和壯大。經營思路上:一要依法經營;二要以村黨總支為核心作為組織保障;三要以經營集體資產資源作為立足點;四要強化經營管理手段;五要以項目扶持為契機;六要理順行政村與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實行“政企分開”,還給集體經濟組織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承擔風險,使集體經濟組織成為一個真正地獨立自主的經濟實體。
總之,發展壯大邊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必須優化創業環境,搞經營,抓管理。創業環境得到了優化是調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創業積極性,有清晰的發展思路是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在組織經營方面要始終立足于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和資源,充分利用外界的共享資源,并堅持“政企分開”,還給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承擔風險,使其成為一個真正地獨立自主的經濟實體,才是全面發展壯大邊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的出路。
參考文獻:
[關鍵詞]發展壯大 農村 集體經濟
農村集體經濟,是指農村中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下和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它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建水縣建水位于云南南部,紅河中游北岸,總面積3789平方公里,轄8鎮6鄉142個村民委員會,1562個村民小組。2011年農業總人口44.71萬人。集體經濟總收入10655.57萬元,資產總額53110.33萬元。經濟空殼村當年無經營收益的村有59個,占行政村總數的40%。有經營收益的村83個,占行政村總數的60%;其中:5萬元以下的村40個,占行政村總數的30%;5~10萬元的村12個,占行政村總數的10%;10~50萬元的村18個,占行政村總數的10%;50~100萬元的村9個,占行政村總數的10%;100萬元以上的村4個,占行政村總數的…%。因此各級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農村經濟實現形式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穩步發展,股份合作制經濟逐漸興起,專業合作經濟方興未艾。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些鄉鎮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認識模糊,引導扶持不力;有的村集體經濟缺乏新的發展途徑,呈萎縮趨勢;一部分集體經濟管理不善,資產流失,債務沉重;有些村無集體收入,經費短缺,村級組織開展活動困難。這些狀況如果不盡改變,將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影響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的需要;是加強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是促進農村社會發展,實現農民共同富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必須增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千方百計加快我縣農村經濟發展。
二、制約發展集體經濟壯大的成因
1 實行農村費改稅后,村級集體固定收入大幅度下降,集體經濟來源渠道不多,缺乏必要的項目資金,致使當地優勢項目工程難予啟動。
2 部分村干部開拓創新意識能力不強。思想不開闊,思路不明晰,缺乏開拓精神,甚至于墨守陳規、吃老本,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對發展新項目缺乏膽量,怕承擔風險。
3 實行村民治自換屆選舉頻繁,村干部變換快,部分村委會領導幫子不團結,相互斥臺,有的新選上任領導干部管理水平有限,安于現狀,得過且過,使當地自然優勢條件較好的村得不到更好的發揮。
4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氛圍不濃。尤其是有一些農民群眾受文化素質、小農意識的影響,處處都是個人利益為重,有集體積累想辦法分光吃光,集體經濟意識淡薄,從心里上、行動上排斥阻礙集體經濟的發展。
5 村集體資產管理不嚴。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集體資產流失比較嚴重,財會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管理水平有限,對領導不符合村集體經濟會計制度的規定要求批條不敢抵制、聽之任之,服從了事,嚴重制約了集體村級經濟的發展壯大,也影響干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的關心的信心。
6 部分村級交通不便、網絡、信息滯后不靈,資金、人才缺乏。
7 債務沉重。有部分新官上任,不因地制宜求發展,而是首先是政績優先,配套項目工程繁多,不得不舉債行事,給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三、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措施
1 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1.1建立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
我縣在爭取省、州兩級專項資金的同時,縣、鄉兩級也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2005年至2012年全縣共爭取省級扶持項目專項資金196萬元,共扶持了20個村民委員會,目前部分被扶持村民委員會已初見效益。
1.2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認真落實農村稅費改革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嚴格按照“三個確?!焙汀坝煽h直接支付到村,鄉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監督使用”的要求保障資金足額到位。
1.3要整合資金
有關部門要整合資金,及時調整投入結構,各種專項資金和項目投放要適度向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傾斜。
1.4要盡力化解村村級債務
要切實組建機構,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全面清收債權或通過增收償還這、借款降息減債、核銷減債等多種途徑有效化解,并要采取有效措施,堅決制止村級新的不良債務發生。
2 實行稅收優惠政策
凡符合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集體企業和經濟實體,稅務部門要在規定時限內,主動為其提供優質服務,辦理減免手續。
3 合理開發資源性資產
允許村級在明晰土地資源產權關系的基礎上,將合法的非農建設用地以使用權入股、租賃等多種形式進行經營合作。鼓勵和支持村級集體組織依法參與“四荒”資源有食洋不化償開發,依法經營集體水資源、山林資源、礦產資源,參與水利工程和林業工程建設。國土資源管理等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做好服務和指導。
4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方式創新管理
按農業部(農經發[2007122號)文件要求,積極創新“三資”管理機制,在條件成熟的村民小組開展集體資產實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2008年成立了紅河州第一個股份合作社一建水縣臨安鎮城郊村委會第23組股份合作社。經二年多的運行試點,認真總結經驗,穩步發展,并于2012年10中旬底止,全縣共成立了五家農村集體股份合作社,涉及享有農戶682戶,人口2349人,總股份230390股量化集本資產總額4069.95萬元。進一步規范了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制度,完善了分配制度,并增加了村民當家作主的主人公意識,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
5 切實規范農村財務管理
為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全面推行農村財務委托制度,已實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的鄉鎮數14個,占全縣總鄉鎮數100%,已納入代管的村委會數125個,占總村委會數88%,已納入代管的村民小組數1039個,占總村民小組數66.5%。共代管集體資金總額17435.95萬元。
6 加強村級財務審計制度
各鄉鎮成立審計工作機構。加強村級財務審計制度主要是對村干部實行經濟責任審計,農經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村集體財務的審計監督,以經常性審計、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等專項審計為主,對鄉村干部任職期間違反規定給集體造成損失,或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問題應進行重點審計。紀檢、監察及公安部門要緊密配合查處農村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對侵占、挪用、貪污、揮霍、截留集體資金等涉案問題,要嚴肅查處,問題嚴重的要追究責任。
7 認真貫徹執行《云南省財政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云財農[2005]170號)精神,整合人力、財力、物力,理順思路,統一認識,集中精力,抓好項目實施的各項工作,確保項目資金??顚S茫_保項目實施達到目標要求。
8 加大激勵扶持,優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環境
一是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入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規劃中,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制定好本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合理確定指標,組織職能部門抓好實施,并從信息、人才、技術、立項等方面給予幫助;二是各級財政應從支農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的周轉金,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應安排一定的貸款扶持發展集體經濟;三是對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干部制定獎勵政策,使村干部的報酬增長與集體經濟的發展,集體積累的增加有機掛鉤,形成內在的激勵機制;四是要借助外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招商引資、聯合開發等形式,大搞資源開發與利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五是加強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典型和事跡的宣傳,形成發展集體經濟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對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 加強組織領導
各鄉鎮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新時期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重大意義,切實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際行動抓緊抓實,建立領導干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幫扶責任制,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衡量鄉鎮黨政領導政績的重要內容,定期檢查,嚴格考核。層層簽訂目標責任制。
2 是加大對村級“兩委”班子領導干部的培訓力度,破除等、靠、要思想
3 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
一、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現實必要性
1、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黨在農村的一項基本政策。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特別是在黨的十六大上,再一次明確指出發展農村經濟要“增強集體經濟實力”,這充分說明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我們黨在農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
2、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鞏固農村基層組織的重要物質基礎。當前,農村集體經濟薄弱,使得以村黨支部為核心作用的基層政權不能夠有效發揮出來,凝聚力、號召力大大削弱。只有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才能進一步夯實黨在農村執政的物質基礎,鞏固基層組織的核心地位,增強基層組織的服務能力。
3、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加快農村實現小康,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改善農牧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在當前國家財力有限,農牧民收入偏低的情況下,只有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經濟實力,才能有效地對農村修路、農田改造、村鎮建設、衛生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增強農村自身加快發展的造血能力,不斷改善農牧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村組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對老**鎮村組集體經濟情況的調查看,農村集體經濟的實力是較薄弱的。這個鎮在1983年實行時,就把集體的牲畜、農具等作價分給了農民,集體經濟的發展,基本上是從零開始的。在這期間,各行政村雖然辦過企業或經濟合作社從事工、商業活動,但因種種原因,現均已停產倒閉。5個行政村、51個村民小組目前都沒有企業,集體的收入主要就是靠機動地發包收入,再無其它的收入來源。從被調查的5個行政村、51個組的統計資料顯示,截止2004年年底,各村委會的集體總資產為226.37萬元,其中固定資產112.39萬元,流動資產113.78萬元,而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僅有4.92萬元,其余為債權109.26萬元。另外,債務達126.44萬元。具體地看,5個行政村有30%的村資產總額不足50萬元,60%的村集體流動資產不足20萬元,80%的村集體積累資金不足10萬元,60%的村債務大于債權,60%的村集體年總收入不足5萬元。
51個村民小組集體資產總計1532.19萬元。其中固定資產達1283.92萬元,但這其中農民集資打井的資金就占1247.11萬元,真正屬于51個村民小組的固定資產僅有30余萬元,而流動資金中的貨幣資金僅45.07萬元,70%的村民小組帳面無一分現金,作為集體積累資金的公益金,公積金帳面上雖有86.35萬元,實際并無現金可支配。各村民小組的收入僅僅靠的是機動地的轉發包收入。具體到每個組來看,集體流動資金不足萬元的組占68%,集體年純收入不足萬元的和收不抵債的組占63%。從全縣情況看,也是集體經濟薄弱,發展很不平衡,大部分村組集體經濟收入只能維持正常業務開支和少量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有的集體經濟嚴重虧空,村財收不抵支,個別地方“空殼村”現象仍然存在,這些情況嚴重地制約著農村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社會和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三、村組集體經濟薄弱的原因
據調查,制約村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1、70%的村組干部存有“畏難情緒”,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開拓進取,迎難而上的精神??傮w來講,村組干部報酬低、待遇較差,大部分村組干部都是辛苦一年,報酬還拿不到手,只有掛在帳上,這對村組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是有影響的;另外,村組干部的整體素質還不高,年齡結構老化現象依然比較嚴重,5個行政村中,書記、主任平均年齡超過45歲的村有3個,年齡在50歲以上的書記有3個,占60%。村組干部中初中、小學文化水平的比重偏高,達89%,不少人對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化經營等懂得不多,對于發展村組集體經濟只講客觀條件差,主觀上努力不夠,導致集體經濟逐年薄弱。
2、干部主要精力還沒有集中到發展集體經濟上。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村組干部的精力平均分配情況為:10%的精力用于抓集體經濟,70%的精力用于落實上級下達的任務和自己的主管工作,15%的精力用于家庭勞動,5%的精力用于應酬及其它事項。絕大部分村干部反映當前農村工作難開展,就**縣而言,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地處偏遠,經濟不發達,村組興辦企業困難,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渠道太少。
3、農民對集體經濟不關心。村組干部普遍反映,目前農民對集體經濟的主人翁意識淡薄,對發展集體經濟不關心、不支持。他們認為村、組集體經濟與他們的個人利益關系不直接,經營沒有決策權,管理沒有監督權,借口減輕農民負擔,就什么都不愿交。因此,當前教育農民,給農民講政策、講法規,對農民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任務迫在眉睫,在下鄉駐村工作中要加大對農民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
4、村級經營管理體制不健全。一是集體資產管理混亂,體制下放期間,由于沒有處理好“統”和“分”的關系,把應由集體統一經營的項目分散到農戶去經營,又沒有很好加以管理,造成集體果園、山地等資產分光、流失。山區鄉鎮尤為突出,大部分山地無償被村民占用,又沒有收取任何山地開發使用費、管理費,沒有簽訂任何承包合同,使村集體失去產業基地,村財幾乎是空白。二是缺乏使農村集體資產在運營中保值增值的有效管理機制。原有的一些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的優惠政策,在經濟改革過程中,已逐步被取消,僅有的個別優惠政策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農村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而失去吸引力,原來的一些村、組所辦企業也都早巳倒閉。對現有的集體資產也存在管理不嚴,造成集體資產缺乏與浪費,更談不上集體資產在運營中保值增值??傆X無條件,也無能力興辦什么合適的企業,集體經濟收入的來源只有提留的收取和機動地的發包(留有機動的的村、組),集體經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5、村組經濟發展的路子不多。部分村組領導班子素質差,沒有一個好的支部帶頭人,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集體經濟發展規劃,或只規劃沒有具體實施案。但主要的原因在于村組干部集體經濟觀念不強,公仆意見識淡薄,缺乏開拓進取精神,缺乏發展經濟的思路和管理經濟的能力,不能找準一條發展路子。目前,發展集體經濟難、完成上級計劃難、農村五好建設難、處理民事糾紛難成了農村基層干部普遍反映的“四難干”。
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幾點對策建議
1、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建立“有人辦事,有能人辦事”的人才保證機制,在強班子、優化環境上出新招。一要改革選人用人辦法。不斷調整和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尤其是選配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切實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質好,熱心為群眾辦好事,能夠帶領群眾致富的優秀人才選進基層領導班子。在村組干部的選拔上要開闊視野,拓寬渠道,創造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新機制,實行“三推一審一選”(群眾推薦、黨員推薦,組織推薦,黨委審查,黨員大會選舉)和“兩票制”(群眾投信任票,黨員投選舉票)的辦法,選拔有能力、有威信、德才兼備的黨員任村黨支部書記。同時,還應嘗試打破“限定村內選人,因定本村任職”的框子,通過競聘、招考、下派等多種形式推進村黨支部書記的異地任職,并且逐步實行職業化管理。二要加大后備干部隊伍的選拔培養力度,實行跟蹤培養,培養成熟就要及時大膽啟用。要建立“把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能人,把能人中的黨員培養成村干部”的選人用人機制。一是“要把能人吸收到黨內來”。積極做好在優秀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工作,特別把那些年紀輕、有文化、懂經營管理的返鄉知識青年、退伍軍人、鄉村企負責人和致富能手納入視野,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高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二是“把黨員培養成能人”。充分利用黨校、黨員電化教育、“科技之冬”等多種培訓形式,積極組織黨員學政策、學理論、學法律、學科技、學市場,提高他們的致富本領,使一部分黨員成為村務管理的行家里手,成為黨員中的能人;三是“把黨員中的能人培養成村干部。要把黨員中的能人確定為后備干部,并建立健全后備干部隊伍檔案,通過“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和“雙帶”工程活動,為后備干部提供鍛煉的機會,使其充分發揮作用,盡快成熟,逐步走上領導崗位。三要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激發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要在解決干部工資、福利、養老等生活保障上下功夫,對在經濟建設和發展上有突出貢獻的優秀黨支部書記,解決相應的政治待遇。改革村干部的工資制度,要探索稅費改革后如何結合工齡、村人口規模、學歷、農民增收以及雙目標責任狀落實情況發放村干部工資。配強領導班子。解決好“無人管事”的問題是解決“無錢辦事”問題的前提,要求村組今后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上下功夫,重點抓住兩點:一是從思想觀念上教育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強化發展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對那些集體經濟“空殼村”,要增強支部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二是要把扶貧和整頓經濟薄弱的村組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層層明確職責。
2、加強現有集體資產的管理,杜絕集體資產的流失,保證現有集體資產能夠發揮作用。首先通過清查村、組集體經濟的各種資產,摸清集體資產的存量、結構、分布和運營效益情況,做到帳實、帳款相符。其次,通過依法對村組集體組織的各種資產界定所有權,理順產權關系,維護集體的合法權益。第三,通過對村、組集體經濟組織的各種資產進行重新核定,確定集體資產的價值總額。第四,通過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的各種規章制度,加強集體資產的管理和監督,逐步建立起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民主監督,科學管理的集體資產經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在對集體資產清理完成以后,應加強對欠款的回收工作,特別是要加強對農民的權利、義務觀及集體主義教育。第五,建立健全財會工作和管理制度,村財務開支實行三審制度(即社長審簽,民主理財小組審查,村委會審核,村主任核簽);財務管理實行“村有鄉服務”制度,即:村會計業務由鄉農經站提供服務,村上不設會計,村出納由村委會推薦,鄉農經站考核聘任。積極研究探索化解村組債務的途徑和辦法,減輕債務負擔,實現節支增收。
3、加大清欠力度:盤活現有集體資產,使有限的資金更好地得到使用??梢岳檬栈氐那房钭鳛橘Y本,進行投資。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可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搞養殖業。以行政村為單位進行投資,同時向個人吸收股金,興辦股份制養殖場,搞牛羊育肥及繁殖;聘請有能力、懂技術的人進行管理,杜絕過去政企不分,多頭管理的現象,年終按股分紅;二是在集體機動地上做文章,招標發包是一種形式,另外也可集體統一管理,想辦法吸引外資搞綜合開發,但必須由專人負責,簽訂責任狀,制定獎勵辦法,并交納一定的風險抵押金。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集體留足機動地,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壯大集體經濟的—種有效途徑。然而現實情況是,部分村、組在二輪土地承包時卻沒有留下機動地,既使留下機動地的村、組由于給新增人口分地,機動地也在逐年減少,這樣下去,再過幾年集體就連一分機動地都沒有了。因此,我們建議能否按中央精神“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原則,對新增人口不再分地,所留機動地用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同時,由于農副產品價格上升,加之國家狠抓糧食安全工作,土地升溫,應繼續規范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積極解決遺留問題,對承包的機動地應公開招標,切實管好用好。
4、尋找新的增長點,多渠道發展村、組集體經濟。一是要立足本地的資源優勢,通過資源開發增收。要積極組織開發利用集體所有的荒山、荒地、荒灘、草場、水面等資源,搞好配套設施建設,實行招標承包,增加集體收入。二是發揮區位優勢,經營集體土地和物業,靠近城鎮和交通沿線的村莊要統一規劃,通過建設倉儲設施、集貿市場、經營門面等從事二三產業,實行土地和物業租賃經營,增加收入。三是挖掘潛力,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運輸、旅游服務業等,進一步拓寬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子,培育農村更多的經濟增長點,搞活農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四是企業強村。結合小城鎮、村民新居建設,因地制宜興辦新的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積極穩妥地發展以農牧產品加工為重點的村辦企業,并加強管理和經營,壯大集體經濟。五是抓項目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差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要利用項目建設進行農田水利、生態環境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大力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六是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大力發展農村合作基金會以及各種行業協會、服務站等服務組織,發展農村社會化服務事業,開展有償服務,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網絡。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優勢,組織農村勞務輸出,通過為勞動者服務創收。
一、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當前制約和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村級集體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政社不分,其職能作用難以有效發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部門主體不明、責權不清,其管理缺乏相應的法理依據,再加上經費無保障、隊伍不穩定,管理指導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職能作用受到限制。
(二)村級集體經濟運行機制不完善。
一方面,村級集體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不寬松,村級負擔較重。有的地方隨意轉嫁行政事務,甚至仍然向村民亂收費、亂攤派,增加了村級負擔;另一方面,由于上下沒有強有力的管理機構、管理法規,管理約束乏力,非生產性支出居高不下,招待費、租車費有增無減,村干部人數偏多,人浮于事,有的地方將專職支委、村民委員會委員也列入誤工補助干部行列,加重了集體負擔。
(三)村級集體經濟來源渠道不寬廣。
目前集體經濟的主要來源是資源性資產發包收入,資產經營方式以承包經營為主,經營方式單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加快,農村人口的增長,村集體可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少,集體增收越來越難。
(四)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不到位。
近年來,盡管中央及省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出了明確要求,但由于地方財力不足,財政、信貸資金扶持力度不大,相關政策、要求難以落實到位,個別地方截留挪用上級扶持資金現象時有發生,惠農政策執行中縮水走樣的問題依然存在,集體經濟發展缺乏有力支持。(五)村干部隊伍素質與發展村集體經濟要求不適應。由于待遇偏低,上交任務沉重,村干部隊伍極不穩定,有的村甚至一年一換負責人。村干部普遍年齡老化,思想僵化,創新發展能力較弱,“等、靠、要”思想嚴重。守攤子、固步自封、不思進取者大有人在,村級缺乏懂經營、會管理、善于創新的領頭人,沒有明確的發展思路。
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幾點建議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既具有現實性,又具有迫切性。筆者認為,要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消除不利因素,解決發展瓶頸,完善創新相關機制,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一)順應形勢,理順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體制。
要以村為單位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實現政社分離,使村集體經濟組織具有市場主體地位,成為經營管理實體。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對集體現有實物資產、無形資產、資源性資產進行抵押、融資、盤活,變“死資產”為“活資金”,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有效載體。同時,要明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部門(農經中心)職權,樹立管理權威,加強立法和執法力度,依法行政、照章辦事、改變目前職能部門有職無權,都管都不管的狀態,把農村集體經濟納入依法管理、正常有序的軌道。切實加強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建設,保障經費來源,調動人員積極性,提升人員素質,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保證各項管理措施落到實處。
(二)選優配強,完善經濟發展“帶頭人”培育機制。
要在能人、大戶、致富能手、企業主中選優配強村“帶頭人”,實行能人治村,發揮其聰明才智,借助其經營管理經驗,找準發展路子,解決發展無方的問題。要加強村干部培訓,解放思想,提高素質,增強發展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和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
(三)開拓創新,健全發展集體經濟多重機制。
一是健全目標考核機制。強化領導,嚴格獎懲,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列入對鎮、村的年度目標考核,建立健全約束激勵機制,獎罰分明,使基層有壓力,有動力,上下一體,共同推動集體經濟發展。二是健全集體經濟發展機制。積極拓寬發展路徑,探索集體經濟實現的多重方式,努力增加集體收入。進一步規范村級合同發包,堅持民主議標,公開招標,使集體資源、資產發揮最大效益;搞好為農服務,增加集體勞務與服務收入;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觀光農業,有效增加集體收入;鼓勵村集體帶頭領辦如土地股份、農機等各種類型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服務合作等形式,增加集體收入。三是健全經濟薄弱村幫扶機制。對集體經濟薄弱村,采取區、鎮部門結對幫扶的形式,派員到村,理清發展思路,開展技術指導,提供資金、信貸支持,化解發展難題,加大扶持力度,通過“輸血”增強薄弱村造血功能。同時要堅決取消一切向集體的亂收費、亂攤派,不能讓村集體經濟再因“抽血”而“貧血”,切實保護集體經濟利益。四是健全村級債務監控機制。建立健全新增債務申報制度和新增不良債務追究制度。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的原則,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搞超前消費。對于興辦社會公益事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而確需舉債的,須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報鎮審批后方可實施。對擅自舉債、增加村集體不良債務的,誰舉債,誰負責。遏制村級不良債務上升的勢頭。同時要千方百計通過債權債務互抵、盤活閑置資產、對上爭取等方式,積極化解村級債務,使村集體卸下債務“包袱”,輕裝上陣,一心一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四)多措并舉,強化發展集體經濟扶持機制。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村地區在政府的指導下也在不斷進行經濟體制建設,我國廣大的基層經濟組織也在時刻保持著現代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的學習方式。但是當前我國政府關于這些方面的政策法規和執行力度還存在著不足。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村基層經濟組織財務制度還沒有得到實行,加上財務制度還有不完善的地方,在農村地區的應用還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這樣就造成農村經濟組織財務制度的缺陷和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經濟財務制度都是結合自身地區的發展形勢,并展示出了多元化過渡性的發展模式,其中會計形式應用得較為普遍。當前會計也分為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村部本身具有獨立會計核算機構,并配備了專業的管理人員,專門負責本村的財務,并按時向上級單位報收支業務情況。這種方式會計工作內容較為簡單,容易贏得農村人民的支持。另一種是取消村部賬戶,而是選擇由鄉鎮會計核算中心直接管理村部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等業務。村部則只是派遣專門的報賬員到鄉鎮財務管理中心辦理存取業務,并進行定期的財務結算。這種由上級機構之間負責會計的,在財務監管上較完善,提高會計核算的效率和質量,但是卻不容易贏得村民的認可。
二、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隊伍建設還不夠完善。據了解發現,當前我國農村普遍存在會計工作人員學歷較低、業務能力較差,很多農村在崗的會計人員都不具備專業的技術資格。在日常工作中,很多農村的會計工作人員本身創造能力較差,在財務處理過程中遇到問題經常會依賴村領導,缺乏積極性。另一方面就是當前會計隊伍建設過程出現年齡結構老化,年齡在50歲以上的占30%;還有地方會計更換頻繁現象,會計工作人員更換頻繁,容易造成財務管理混亂的情況。
(二)財務管理流于形式。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支和收益核算,是加強內容管理的關鍵,也是農村集體經濟許志會計工作主要任務。但是當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還處在較為薄弱的時刻,很多農村都處在無經營支出和收入的環節,除了會產生較少的經濟業務外,基本上沒有任何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就造成農村財務管理流于形式的現象。
(三)會計規范化工作仍然薄弱。當前我國部分農村在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方面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還存在著執行舊的會計制度,很多的會計財務管理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特別是在當前農業稅和附加都取消了,該會計科目也應進行相應的調整。并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會計科目主要是反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之間的債權關系,但是在實際工作,卻沒有真正的體現出村集體經濟組織債權和債務關系的全貌。除此之外,農村會計核算不規范、支出無憑證,會計檔案缺失、責任不明等現象還時有發生。
(四)財務監督不到位。當前我國很多農村的理財意識還較為薄弱,民主監督力度還不到位,造成民主理財工作還存在著薄弱現象,財務公開內容不細、不全,半公開、不公開甚至假公開現象發生。
三、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會計制度,完善農村財務管理。針對當前我國農村會計制度中不完善的現象,加強建立會計制度,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變得至關重要。針對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建立規范的會計工作秩序,進行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建設,強化對村集體經濟組織公布的財務賬目真實性的監管。進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前,組織民主理財小組,進行有關賬目的核實。并在賬務公開后,進行群眾來訪,聽取群眾的建議,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對群眾在財務公開中反映的問題要及時解決。
(二)加強農村會計工作信息化建設,提高會計管理水平。結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管理情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采取實事求是的原則,開發符合農村財務管理軟件,確保財務處理工作的準確,從有效的避免傳統手工記賬產生的數據不準確、賬務處理不規范等現象,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工作的信息化,也有利于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管理工作。
(三)加強農村會計隊伍建設,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工作的人才培養,堅持創新機制、強化指導、科學管理的原則,打造一批高素質、復合型的農村會計人才隊伍。采用社會公開招聘的方式,進行擇優錄取的方式,將業務精、能力強、素質高的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選拔到農村會計崗位上來。同時也在做好農村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全面提高農村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
(四)完善審計監督機制,促進農村財務公開。首先要完善村干部的自身的監督工作,建立專業的村報賬員、民主理財小組。其次是要充分發揮村民理財小組的監督工作,做好農村經濟的審核監督工作,保證審查收支的真實性、合理性,真正代表村民行使監督權。三是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財政、審計和農業經管部門要加強對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對查出的問題要按規定嚴肅處理,實現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監督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
論文摘要: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基礎。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是對農村集體資產和經濟活動實施行政監督的重要舉措,有利于規范村級財務管理,保障集體資產安全;有利于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物質權益和民主權利,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有利于構建農村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發展與穩定。
一、蒼南縣農村審計現狀與階段性成果
浙江省蒼南縣有36個鄉鎮共776個行政村,現有農村人口116多萬人。2008年全縣村級集體資產總值192097.98萬元,其中貨幣資金29804.92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3622.51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當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村有154個,其中年收入超過100萬元的村29個。為防止村級集體資產流失,加強農村財務審計監督,早在1995年由縣人民政府批準成立“蒼南縣農村合作經濟審計總站”,與縣農業局農經總站合署辦公,業務上接受縣審計局和上級主管部門審計機構的指導。2002年10月《浙江省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辦法》頒布實施,農村審計步入了法制化,縣財政將農村審計項目納入年度預(決)算,經費10萬元。多年來,在縣委、縣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方針,按照“三年一輪審、離任必審、有訪必審”的要求,積極開展以村集體財務收支為主的各項農村審計,取得了一定成效?,F全縣已審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1539個單位,審計資金總額達123124.08萬元,查出違紀違規案件69件,查出違紀違規資金837.78萬元,向司法機關移送案件18件,受黨紀處分35人。并向被審計單位及各級領導提出合理化建議1220多條,大大地促進財經制度的落實和完善,農村審計的良好效果得到全社會的認可。
1.通過落實政策,實行村務公開。為加強對農村審計和村務公開工作的領導,蒼南縣委、縣府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村級財務規范化管理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村級財務規范化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意見》等文件,明確農村審計工作要求,健全農村審計機構,配備合格審計人員,并且將審計結論作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歸入個人檔案。2003年縣政府主要領導還專門為加強村極財務審計、實行村務公開方面作重要批示。通過貫徹落實上述一系列政策,進一步推動了農村審計工作,完善了村務公開制度。對審計出來的財務收支、資產運行情況以及存在問題和整改意見等如實地向群眾公開,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提高了農村財務的透明度,增強民主理財意識。
2.通過規范操作,提高審計質量。在執行《浙江省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辦法》和省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示范文本的基礎上,具體制定了《蒼南縣農村合作經濟內部審計試行辦法》、《蒼南縣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操作規程》、《蒼南縣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辦事指南》等文件,編制一套適合本地實際操作的審計通知書、審計記錄單、審計查詢單、審計簽證單、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審計承諾書、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書、審計建議書等標準文本。為確保審計質量,在堅持按章審計、統一文本操作的基礎上,要求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對被審期間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等情況如實陳述并承諾;強化審計復核制度,審計組長必須對審計組成員的工作質量進行監督,對審計主要事實的清晰性、完整性及審計證據的真實性和充分性必須復核;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審計檔案是審計監督活動的真實記錄,是檢驗審計質量的主要依據,在對審計事項做到認真整理的基礎上,按國家規定實行“一審一檔”制,做好裝訂年度歸檔,并由專人負責保管備查。
3.通過拓寬審計,強化村財監督。在制定和實施農村審計工作計劃中,要求各鄉鎮對村級財務實行“三年一輪審”,縣農村審計單位實行抽審;在堅持例行審計的基礎上,拓寬思路,積極探討,接受委托審計;根據工作需要,分別開展了村級債權債務專項審計、村級貨幣資金管理情況專項審計、農民負擔專項審計、土地征用款落實專項審計、村集體組織征訂報刊情況專項審計、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以及村集體經濟財務循環審計等。通過以上各項審計,對被審計單位的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對債權債務進行清理和核實,對村干部進行任期經濟責任進行評價,確保村集體資產的安全運行,實現了對村集體財務的全方位監管。
4.通過查處案件,促進廉政建設。農村審計是以行政執法者的身份介入對村集體資產及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監督,特別是對農民上訪案件的專案審計、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重點審計,查處了一些經濟大案要案,建議有關部門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進一步追查,依法制裁。如龍港鎮柳江村某出納員在道路工程建設中,貪污村集體資金275000.00元,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年;金鄉鎮某村在2007年審計原村書記和村主任時,發現該員工及其他有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轉移村集體資金63.45萬元于賬外開支和揮霍,并向有關部門工作人員行賄送禮,受縣紀委開除黨籍處分5人,留黨察看2年處分1人。同時為配合村級換屆選舉,開展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村集體財務收支循環審計及有關專項審計,有力地扼制了一些村干部的腐敗現象,促進了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二、對策建議
1.開展審計培訓,提高業務素質水平。農村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原有審計人員業務素質跟不上事業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強對農村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和培訓,提高鄉鎮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是實行審訓結合。堅持崗前培訓、集中培訓、以審代訓等措施,結合審計工作實際需要,適時進行審前集中培訓,做到以老帶新,逐步解決具體操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二是加強職業道德培訓。定期組織鄉鎮農村審計人員學習《審計法》和有關廉政工作規定等,做到依法審計,廉潔公正,進一步提高對農村審計工作緊迫性和自覺性的認識。三是堅持持證上崗。各鄉鎮應配備專職審計人員,進行系統的業務培訓并通過嚴格考核領取農村審計資格證書,做到持證上崗。鄉鎮領導應積極支持鄉鎮審計人員及時參加業務培訓,并提供所需經費。
2.加強對農村審計工作的管理和指導。針對當前機構不健全,審計力量薄弱的實際,縣政府要從組織上、制度上為鄉鎮審計工作創造良好條件。當前主要抓好鄉鎮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的建立和健全,解決好人員的編制問題。審計機關要遵照《審計法》的規定,充分利用優勢,加強對農村審計的指導。對一些重大的審計項目,或是初次開展的審計項目,審計機關應給予必要的業務指導,還可以通過有關工作會議和例會,交流經驗,溝通信息,座談討論,排除疑難問題,促進整體素質提高。此外,要協調各方關系,加強與各鄉鎮領導聯系,宣傳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傾聽他們對審計工作的要求和建議,使他們支持和重視審計工作,將農村審計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確保審計工作有專職人員,有組織領導,經費落實。
3.進一步加強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針對當前農村審計制度建設滯后的問題,有關部門應認真研究參照國家審計準則,結合農村審計實際,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操作性強的農村內部審計規范或指南,并在此基礎上匯集成一本《農村審計監督工作手冊》,使之成為農村審計人員的業務工作指南,同時要共同制定農村審計發展規劃、農村審計質量控制辦法等規章制度,從計劃管理、項目流程、質量控制等方面著手,在宏觀規劃和微觀操作兩個層面加以規范,使農村審計監督工作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促進農村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