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5: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校管理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校長專業成長;學校發展;推動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7-006-1
新時期的教育是一種超越式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它既沒有一成不變的范式,也沒有現成的可以直接套用的模式,全靠校長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進行大膽的實踐探索,因此,學校的優質發展需要校長不斷增強教育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勇于創新實踐,實現由經驗管理型向科學管理型的轉變。
所謂校長專業成長,就是校長專業素養的形成過程,就是校長在自己的崗位上學習、探索、掌握和運用作為校長應該具備的職業知識,形成相應能力,進而逐步適應校長崗位,勝任校長職務,提高校長專長,不斷達到得心應手、卓有成效的工作狀態的動態過程。一方面,校長首先是個教育者,在他的素養中,起碼應該具有他作為教師身份所應具備的教育教學素養,即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知識以及相應的教育教學能力,舍此則無法取得教育教學話語資格,無法就教育教學問題與教師展開對話;另一方面,校長主要是管理者,他的素養中最重要的是應該具有他作為校長身份所應具備的管理領導素養,即從事管理、領導工作的管理科學和領導藝術,這樣才能于紛繁多變的各項工作中發現規律,看清形勢,把握根本,統攬大局,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化難為易,駕重若輕,才能真正不失校長之本義、本色和本質。
無疑,校長專業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大致表現為依次提升的三個層次、三種境界:第一層次,合格境界,即校長具備了德、識、才、學、體等基本素質。第二層次,優秀境界,即校長在具備前述五種基本素質的基礎上,還在自己的工作經驗中提升出一定的理性認識,形成了一定的辦學思想,并在創造辦學特色方面有了自己比較成熟的管理措施和操作套路。第三層次,專家境界,即校長已經能夠比較深刻地把握教育科學、學校管理科學、心理科學和一定的社會科學理論,形成系統的、有獨到見解的辦學思想,并在實踐中創建特色化的辦學模式和管理模式,能以其實際的辦學經歷和業績贏得社會的廣泛認可。
校長素質的專業化要求校長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才能:1.具有強烈的現代教育意識和超前意識。包括現代教育理念、管理理念以及強烈的服務觀念;2.具有統攝性思維。思維深刻敏捷,能見微知著,不滿足于表面現象;善于獨創,不隨波逐流;勇于探索,不墨守成規;強調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獨立性和學校管理的藝術。校長管理學校的藝術主要表現在:(1)發現學校教育、管理中問題的敏銳性和判斷力;(2)處理問題的機智;(3)善于把握教育時機和管理時機;(4)具有吸引人、影響人的形象和魅力;3.具備以學校管理專業能力為核心的多種能力。校長專業化要求校長不但要具備良好的觀察力、記憶力、思考力、想象力、判斷力、意志力等,而且還要具有學校管理的專業能力、科學的計劃決策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協調控制能力、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等;4.具備以教育管理知識為核心的通才型知識結構。校長的知識結構由現代科學與人文基礎知識、教育管理的專業基礎知識、教育管理的心理學知識、現代信息知識等組成。
回顧自己這些年來校長專業成長的過程,我有很深的兩點體會:第一點,內因是成就校長專業化的原動力;第二點,外因是成就校長專業成長的催化劑。根據“變化”的哲學規律,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就校長的專業成長來說,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據專家分析,許多著名校長的專業成長都經歷過從最初的隨意管理到經驗管理最后才形成科學管理這樣一個歷程。只是這個過程的長短因人而異,取決于校長本身內蓄力的積淀速度以及外部成長環境的優劣。記得在我三十多歲開始擔任校長的時候,因為得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校長的幫助和引領,使得我有幸跳過了隨意管理的過程,直接開始了經驗性(間接經驗)的學校管理。但很快我就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開始獨立摸索屬于自己的“經驗”。就內因而言,我覺得自己還算得上一個具有統攝思維能力的人,能見微知著,不滿足于表面現象;善于獨創,不隨波逐流;勇于探索,不墨守成規。因此,我用比較短的時間解讀了自己的崗位職責,完成了角色的認同與轉換,摸索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學校管理經驗。
1醫學高職學生主要特點
目前醫學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很復雜,主要分為:一是通過普通高考招收普通高中生;二是通過對口考試招收的職業高中生;三是3+2等招收的中專、職中生。醫學的特殊性使醫學高職院校學生不但有高職院校學生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學習上,醫學學科課程專業性強,科目繁多,學習過程更為艱辛,而且醫學對實踐要求較高,必須有很強的動手能力,這些客觀的條件對學生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學習環境下,醫學高職院校學生薄弱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素質更容易使其產生心理落差,從而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在未來規劃上,絕大部分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將自己的職業方向定位在醫院,并不能很好地對自己的職業進行規劃,以至于很多學生畢業后在家待業,這種僵化的就業思路為學生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在醫德教育上,醫學高職院校學生受自身的素質所限,對于這項教育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熱情,也對醫德教育的深化產生了很大的阻力。
2醫學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概述
2.1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對于醫學高職院校來說,學生管理工作除了配合學校完成班級建設、學生的知識技能教育、學生的基本德育教育、學生的安全教育和日常行為的正確引導等多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醫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醫德水平,是醫學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2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首先,對醫學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在管理過程中總結經驗教訓及時發現問題,利于學生的安全穩定;其次,對于醫學生來說,有效的學生管理更易于促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為就業打好基礎;再次,學生管理過程中加強醫德教育,可增強醫學生的責任感,在潛移默化中將這種責任感轉化為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興趣;最后,探討醫學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相關問題,是提高此類院校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為規劃此類院校未來發展道路提供有效途徑。
3醫學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現存的問題
3.1管理過程中缺乏醫德教育
醫德是促使醫術發展的原動力,醫德作為一種特殊的道德現象,一直被社會廣泛關注。傳統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注重醫學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及實操訓練,而忽略了醫德教育的強化及深化。這就很容易造成醫學生醫德感缺失,對繁重的課業壓力產生逆反心理,對未來沒有目標與規劃。醫學生是未來從事醫療活動的主要力量,他們德術雙馨的素質如何,不僅顯示著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水平,而且折射出我們整個民族的文明進步程度。
3.2管理思想僵化
傳統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主張服從與嚴苛,醫學高職院校也不例外。在這種管理思想下,學生缺乏活力與創新能力,嚴重的壓抑了現代大學生應有的激情,嚴重背離了高等教育本來的方向。重壓下,醫學生不但不容易養成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反而對繁重的醫學知識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形成惡性循環。院校過于注重招生和就業,盲目追求名聲,也是造成學生管理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沒有保障的主要原因。
3.3學生管理工作比重失衡
學生管理工作應包括學校管理、家庭管理及社會管理,而學校管理應是每個教師的職責。但在高職院校,所有的管理工作都集中于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很多任課老師也將維持課堂秩序的責任推給輔導員老師,而其他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不深入學生中間也造成管理脫節現象。由此造成了學校管理存在很大弊端:學生在輔導員老師面前一個樣子上課時一個樣子、學校的活動組織不起來、輔導員老師精力有限學生問題不能及時發現等。而在家庭管理方面,家長認為學生教育管理應是學校的責任,將學生送到學校就不管不問,一旦出現問題就質疑學校。而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偏見,從而造成了社會管理缺失。對于醫學類的高職院校,這種工作比重失衡還導致了一個特殊的現象:學生自我醫德約束能力差,缺乏仁愛之心。
4針對現存問題可采取的策略
4.1加強醫德教育采取靈活方式
在思政及法律教育的基礎上,可單獨將醫德教育設立為一門課程。在保證理論教育的基礎上,教師需從教學設計下手,將教材活用滲透醫德教育。例如:可進行角色扮演,設立特定場景,將醫患關系、醫生拿回扣等實例搬上課堂,進行情景劇復現,讓學生在角色中感受現實醫德問題;或者采用一些調查問卷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入直觀的面對醫德缺失所造成的社會問題等,從而做到理解和重視醫德教育。
4.2管理模式全面化、分配方式合理化
采用全面的管理模式即學校要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然后將學校管理作為主力、家庭管理和社會管理進行輔助督促。由此要求學校盡量將一些管理權下放至學生,多成立一些學生自我管理組織,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及自我管理能力;輔導員及學校要經常通過電話、網絡等與學生家長溝通,讓家長參與學生管理,并提高家長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學校還需定期將本校管理工作的成果進行對外公布,積極參與社會性活動,通過活動向社會展示學生的高素質,改變社會偏見。對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博愛的情懷,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為我國的醫學事業輸送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
作者:周文雅 常艷 徐萍萍 單位:鄭州市二七區馬寨鄭州市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施遠洋.當前醫學高職生醫德教育問題剖析及應對[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5,4(2):93-94.
關鍵詞:小學教師;教學困惑;壓力分析
分析小學教師面臨的困惑,進而有效提升小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對推動小學教學意義重大。
一、當前小學教師面臨的困惑分析
1.教學參與度不高
在教師的傳統觀念里學生只要能聽懂就可以,對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要求不高。其實小學生是樂于探索、勤于探索的,但因為教師沒有給學生過多的機會,因而使小學生的探索能力缺失,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交流互動的能力。教師應該在對話溝通中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在以教促學中讓學生互教互學。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是知識的理解和發展過程,這也是開放教學模式的最終體現。
2.課堂掌控能力低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趨于主導地位,所以能夠掌握課堂全局。但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很多教師不能靈活地掌握課堂教學進度,其中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教師掌握的教學理論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學技能和相關的教學技巧,導致學生對課堂內容興趣不大;第二,教師不能把現代教學理念內化,并表現為外化的教學行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讓教師經常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運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推動課堂教學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小學教師產生壓力的分析
對小學教師進行調查分析的過程中發現教學檢查頻繁以及教學以外其他事情占用精力較大,是目前教師面臨壓力的兩大來源。以上兩個問題都和學校的管理聯系密切,同時,也反映出學校在管理上的不足。針對學校管理出現的問題,學校要做相應的工作改進:(1)學校管理目標的側重點要放到學生能力發展加強和改進上,不應該把精力放到對教師的教學計劃檢查,教學過程限制規定過多等方面,應該讓教師把大量精力放到教學研究和促進學生能力提升上。(2)學校管理者應該積極地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給予教師更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讓教師以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為己任。(3)學校管理要運用一切可利用條件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讓教師能夠接觸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組織相關的專業研討會,在會議中教師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經驗互補,開闊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視野。
總之,在近期的調查中發現教師在教學中有較大的壓力和困惑。學校管理者在了解這一情況以后,要采取措施培養教師堅韌的人格特質和抗壓能力;在學校倡導平等民主的管理理念,讓教師在工作中把壓力變成動力,以積極的心態面臨教學中的挑戰,這也是開展壓力緩解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一、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近年來,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無論是改革教育的弊病,還是對教育發展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往往都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入手,通過改革基礎教育課程,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些國家都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增強國力、積蓄未來國家競爭實力的戰略措施加以推行。建國以來,我國先后進行了七次課程改革,每次都取得了明顯的成就。最近一次比較全面的改革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之后,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現行的體系。增加了“選修課”、“活動課”,初步改變了多年來只有“必修課”的模式;初步推動在統一基本要求前提下的教材多樣化,引入了地方課程,初步改變了國家對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在教學實踐中涌現出一批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好的教改典型。這些成績為當前的課程改革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但是,課程是必須不斷改革、不斷建設、不斷創新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現行基礎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弊端明顯地突現出來。教育觀念滯后,人才培養目標同時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適應;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課程內容存在著“難、繁、偏、舊”的狀況;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難于反映現代科學、社會發展的新內容,脫離學生的經驗和社會實際;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課程評價過于強調學業成績和甄別、選拔的功能;課程管理強調統一,致使課程難于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多樣發展的需求。這些問題的存在,以及它們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和不良影響,說明了推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針對性。
2、新課程的特征。新課程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素質教育的理念。第一,新課程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第二,新課程強調“三維”結合。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進行整合,強調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態度,改變以往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第三,課程結構體現了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改變了原來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第四,課程內容現代化、生活化與適應性。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了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第五,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改首先通過課程結構的調整,使學生的活動時間和空間獲得合法的地位。同時,新課程標準通過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新課改中校長應有的管理行為
中小學校長不但要有良好的知識素養、現代管理理論和學校管理能力,還要建立適應時展要求的辦學理念,具備戰略思維能力,富有變革精神和創新精神。新課改中校長的應有管理行為包括:
1、幫助教師建立新的角色模式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中小學校長應關注教師對新課程的適應以及通過實施新課程而達到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幫助教師盡快地成為新課程的有效執行者和積極建設者。校長應鼓勵、支持教師參加相關的課程改革的培訓班,參加相關學科的課改展示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感性與理性相結合。幫助教師對新課程能夠準確地理解、誠心地接受、熱情地投入,并有效地運行。讓教師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檢驗、完善和發展新課程,并加速實現自身的成長與發展。
新的課程改革必定引起一場教育因素的重組活動,其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人,即管理者、教師和學生。而教師就是變化的核心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轉變是變化的中心。校長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和實施前景,幫助教師明確自己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新課改的教師角色要求是:第一,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新課程改革條件下知識傳授者角色轉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重教師傳遞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交流轉變;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合轉變;由重教學結果向重教學過程轉變。第二,教師應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們分享自己的感情與想法;與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認知的能力。第三,教師首先成為研究者。每一位教師都應有能力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研究與改進,以適應社會和教育的發展。校長應幫助教師學會判斷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養成自我反思、設計教育教學行為、從事行動研究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在教學研究中體驗成功。
2、引導學生變革學習方式
新課程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校長應提倡、引導、并促進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是人們在學習時所具有或偏愛的方式,是學習者持續一貫表現出來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在學習中,有的學生傾向于借助具體形象進行記憶和思考,有的學生傾向于抽象的思維,運用概念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有的學生必須在絕對安靜的環境中才能專心學習,有的學生為了家長、教師的獎勵而學習,有的學生卻能夠從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和成功。這些特點,校長都應該促使教師對其進行全面、具體的了解,并付諸教學實踐?!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中成長。
3、處理好“三級”課程的關系,開發校本課程
作為校長,應注意發現和體驗學校管理重構對于新課程實施的重要性,確立新的學校觀和管理觀,理解校本課程開發的內涵,在新課程與學校發展之間建立積極有效的聯系。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明確地方課程、學校課程與國家課程之間的關系,在新的課程管理體制下,教師、校長、教研員以及各種教育力量如何加強合作,新課程對教師有哪些新的要求,對當地的風俗、政治、經濟、文化進行分析研究,組織人員開發校本課程,創出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校長為領導,教師為主力,課程專家為指導,包括家長和社區人事共同參與的,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以學校為基地,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課程開發工作。校本課程開發需要學校明確自己的教育哲學,調動全體同仁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利用學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以減少教育沖突甚至相互抵消的現象,同心協力地實現既定的目標,促使學校特色的形成。
4、改革課程評價的模式
評價改革首先是評價指導思想的變革。《綱要》指出,評價改革的目標是“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學業成績和甄別、選擇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明確將評價改革作為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并提出了評價改革的方向,這是新世紀對教育評價的新要求。為了達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我們必須建立符合素質教育的評價與考試制度。作為校長,應了解認識一些新的評價方式和思路,進而產生改革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參與到評價改革中來。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擇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變教學實踐的功能。新課程提倡建立一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評價體系。校長應樹立發展的評價觀。對于學生的評價,《綱要》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的發展。”對教師的評價,要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師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使其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毒V要》指出,要“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的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校長應努力探索如何使評價更具有激勵功能,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發展性評價觀,從而提高學校管理的效能和效益。
【關鍵詞】初中;農村;思想品德;教學;思考
一、值得肯定和借鑒的做法
(1)教師的敬業精神積極,教學功底扎實,具備一定的學科素養。我們看到,雖然農村中學辦學條件有限,教師生活艱苦,但他們大都有一種共同的精神動力——愛崗敬業精神,不管是年輕教師還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課前準備、上課中的執著、課后評課的謙虛認真感受出來。特別是老教師、老同志,普遍具有深厚的教學功底,熟練的學科知識,對教材、課標、命題的把握是很有見解的,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如:廟下一中的王老師、楊樓一中的楊老師等。
(2)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流程自然,教學效果明顯。本次教研活動,主要以常態課為主,就是在學?,F有條件下,看一看平時的課是怎樣上的。我們發現,部分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老師,整個課堂流程自然,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基礎知識落實到位,這一點做得較好的有尚莊一中的靳老師、廟下二中的張老師、小屯二中的劉老師等。
(3)教育理念新穎,符合新課改精神,具有一定的課堂教學機智和個性特色。廟下一中的孫老師,準備有學案,通過開展學生討論、課堂小辯論活動,增進師生間互動交流,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意識增強,效果明顯。陵頭二中的陳老師,提前備有導學案,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及學習思路,借助多媒體手段,結合現實社會中的感人事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尚莊一中的郭老師,陵頭一中的劉老師,課堂提問學生的方式獨具特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4)善于抓住學生身邊的真實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課程知識,在認識、體驗中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從初中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是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特性之一。楊樓二中的王老師緊緊結合現實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有較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便于學生接受。臨汝鎮四中的杜老師,課堂事例設計獨特,呈現自然,較好的與教學內容相銜接,容易使學生理解。年輕教師中廟下二中的賀老師、寄料一中的李老師、大峪一中的王老師等,能較好的抓住學生自己身邊的實例,讓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事例中體驗、感悟,逐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值得借鑒。
(5)學校管理規范,學生學習氛圍濃厚,學習熱情高昂。臨汝鎮四中的學生,精神風貌積極向上,整個課堂全體學生聚精會神,回答問題積極,學習氛圍濃厚。楊樓一中九(3)班講臺掛著“九載苦 一朝贏 奮戰50天 六月創輝煌”的橫幅,教室兩側張貼“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等激勵性標語,學生奮戰中考熱情極高。楊樓二中九(3)班的學生,上課前自主的莊嚴宣誓要努力奮戰中考,學生自發的精神鼓勵令現場聽課老師感動。
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農村初中思想品德學科師資力量薄弱,專業教師嚴重缺乏,年齡斷層問題嚴重。在所聽課的24所初級中學當中,據不完全統計,所聽的42名現任教師中,思想品德專業教師13人(其中近兩年補充的年輕教師中僅有2人是思想品德專業教師),其余全都是其他學科兼任或臨時代任(有的語文、英語兼任,有的音樂、體育兼任,有的學校中層領導代任),同時個別學校思想品德任課教師年年調整,很不穩定,再加上學校辦公條件有限、教師的教學資料(只有教科書、教學用書)缺乏等因素,直接影響思想品德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科的發展,需要努力加以補充和逐步完善。
(2)新課改教學與傳統教學層次分布明顯,各具千秋,教研工作任重道遠。從42節課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師課堂教學明顯呈現兩個層次:一是年輕教師,教學理念普遍新穎,課堂氣氛活躍,思想品德課程特性初見倪端,但大多卻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不夠突出,課堂隨意性強,缺乏有效設計,層次不清,缺乏對教學知識的系統總結等問題。二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同志,整堂課知識目標落實到位,課堂條理清晰,重點較為突出,知識面廣泛,功底深厚,講練結合,針對性較強,但大多教學理念比較傳統,缺乏激情,課堂活動較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些還是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
(3)新課側重知識與技能的識記與理解,輕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復習課注重基礎知識的簡單記憶,缺乏對學生針對性的學法指導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促進初中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礎。因此,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就顯得非常重要。作為復習課,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應關注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分析處理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并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及運用能力的培養。
(4)學校學科教研活動的開展不夠深入,缺乏認識與支持,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需進一步探索與改進。通過本次聽評課教研活動,我們看到小屯、廟下、臨汝鎮、楊樓、大峪、寄料等鄉鎮,學校重視教研,思想品德學科教研活動有效開展,教師整體素質較高。但也有個別學校教研工作流于形式,教師積極性不強,尤其是評課不夠深入。在新課改之路上,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的檢驗,個別出現穿新鞋走老路或穿新鞋走偏路的現象,有效的課堂教學缺乏大膽地嘗試與探索。
三、解決辦法與建議
(1)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給予政策傾斜,加大對農村學校資金投入,逐步改善農村中學辦學條件,要建立長效招聘機制,積極補充學科專任教師,不斷改善城鄉師資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2)學校要完善教育管理機制,強化學校管理,努力創造良好的內部發展環境。
(3)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學科培訓力度,切實增強培訓效果,不斷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
近來,上級部門為了更好的檢查指導學校的工作,常常對學校進行評估檢查,如省一級達標評估、二級達標評估等。教學評估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評估的真實、客觀、公正直接關系到對學校未來發展的督導。因此,這些工作需要學校能夠提供正確完整的原始檔案數據。這些檔案來源廣泛、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對一些平時注重檔案建設的學校來說,能夠很快的提供這些數據資料,其檢測的情況也較為客觀公正,而一些不重視檔案管理的學校,往往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手忙腳亂、勞師動眾、甚至為了補償檔案資料的遺失而弄虛作假,欺騙上級部門。不僅使得上級難以獲得準確的數據進行評估,影響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正確指導,也不利于學校管理,弄虛作假的手段很惡劣,為學校管理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最終影響學校的正常發展。因為學校自身也搞不清自己的狀況。
2、明確檔案收集范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學校作為一個單位,部各類工作繁多,形成的很多資料和原始記錄的材料,如果不能分門別類加以規整,難以進行有效的檔案管理,為此建議做科學細致的分類,如可以分為:教學檔案、教師業務檔案、科技檔案、實物檔案、音像視頻檔案、財務會計檔案、文書檔案等。而這些檔案還要進一步細化。每個檔案都應有開放接口便于動態更新增加。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改變過去的隨便找人兼職、或不懂檔案管理的人管理檔案。必須重視學校檔案規范化管理,應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檔案立卷制度、查閱制度、移交制度、保密制度、鑒定銷毀制度等管理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實行績效考核,將檔案制度的執行情況與管理人員的獎懲情況掛鉤,使學校檔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一、學校檔案管理的意義
檔案管理是一種信息控制系統,檔案的建立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的材料匯集。材料是在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其形成和管理也就是各部門的管理工作之一。搜集和匯總后的檔案材料經過加工。輸出又為管理工作服務。提供各項數據。同時,通過對檔案材料的分析和總結又起到促進管理工作的作用。檔案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一部分,同時又顯現和作用于整個學校管理當中。所以說檔案管理不能簡單的說是學校管理的一部分。
二、加強學校檔案管理的措施
(一)嚴把進入關
現今,從事檔案管理的人員大多都是中文系出身,專業并不對口,致使很多非專業人員從事檔案管理工作。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及工作效率,引進專業內的工作者十分重要。首先,在招聘人才時,盡量招聘檔案管理相關專業者。第二,在對引進的人才進行的考核時,要分為面試和筆試兩部分。筆試多為理論知識和基礎知識的考察,但是也要有相應的對實際問題的分析。面試的考察重點即位才和德。一方面,引進的人才要熟悉工作流程,必要時可現場操作。另一方面,從事檔案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這是由檔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所決定。檔案具有一定的絕密性,從業人員不能利用職權之便,泄露他人信息或者其他信息以謀取個人私利,這就要求從業者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
(二)加強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很多人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檔案管理工作可有可無。再加上一些企業的檔案管理工作人員自身就對檔案管理工作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辦事細心的工作態度,樂于奉獻的工作精神,又沒有積累扎實的檔案管理的理論知識、科技知識,因而不能充分認識到檔案事業在社會發展中的戰略作用和實際意義。工作中存在失位現象,工作責任心不強,對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不夠,檔案管理無用論在本部門滋生蔓延到整個企業。不利于形成企業管理層關心、重視檔案管理工作的氛圍,整個企業的檔案意識進一步弱化。從而導致檔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舊更替的歷史進程遇到新的障礙,在整個企業發展進程中有邊緣化危險。
(三)制定詳細的檔案管理工作流程
現今的學校檔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缺乏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流程,有時甚至影響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制定一套詳細的工作流程刻不容緩。將學校檔案管理系統分為四部分,分別為系統管理、讀者管理、書籍管理、統計分析。在讀者管理中,分為讀者分組管理和讀者資料管理。之前學校檔案管理通常會將圖書管理作為重點工作,但是建立學生借閱檔案也十分重要。將這條加入今后檔案管理的系統工作中,是學校創新管理的突破口之一。對于書籍管理,可分為書籍類別管理、書籍資料管理、出借資料、歸還資料、損壞資料。細化工作流程,既方便讀者,也對今后的學校的檔案管理大有益處。
(四)合理的檔案分類
日積月累,檔案的數量十分龐大,如果沒有合理的分類標準,查詢起來就像是一件大海撈針的工作。因此,合理的檔案分類十分必要。目前,中圖分類只是針對大致方向進行的概括分類,還有很多跨屬類的存在,給分類工作帶來很大的不變,且中途分類因此是大致分類,不細化,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制定詳細的、合理的分類十分必要。首先,對每一類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很重要,這可以為分類提供必要的參考。其次,每一小類的分類標準要準確詳細,制定合理的關鍵詞,方面他人的查詢。
(五)創新管理手段
1、加強知識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管理。發揮館員主觀能動性,內凝外聯,改革創新,整體推進。要強化校內宣傳,取得學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斷把學校檔案工作推向新層次、新臺階。2、加強信息資源建設。開展資源整合,優化館藏,提高檔案利用率。強化信息技術利用。及時購買檔案管理軟件,擴大對于數字信息的發掘、整理、組織以及使用,設計一個多功能并具有吸引力的網站來指導用戶直接使用各種有用的網上資源。3.建立檔案管理人才競爭機制。鼓勵館員輪崗,帶動知識在館內流動,在工作中學習、成長。對那些通過寫作、出版、講座,或以輔導方式與他人共享自己隱性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的組織文化。同時,注重檔案管理人員的在職培訓及繼續教育,以保證專業知識的更新和擴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滯不前。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