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思想政治表現情況
時間:2023-09-18 17:05: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思想政治表現情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校對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不完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對貧困大學生認定方法存在漏洞,這使得很多真正的貧困大學生得不到幫助,有些非貧困的大學生卻成為了“貧困大學生”,貧困大學生幫扶政策根本目的出現扭曲。第二是貧困大學生的資助與育人工作脫節,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部分高校存在偏重經濟解困,忽視思想教育的情況。
2.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完善
目前,高校在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首先,思想認識方法不當。一些教育者的思想較為片面,只看到貧困大學生的經濟困難,卻沒有發現他們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對貧困大學生的總體情況把握不準,無法保證教育效果。其次,教育方法過于單一。部分教育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以條理性理論灌輸為主,缺乏對貧困大學生學習、生活方面的具體指導,導致思想教育效果難以體現。第三,教育缺乏藝術性。具有藝術性的教育行為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高校貧困大學生教育行為上,很多教育者都沒有注意教育行為的藝術性,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行為難以對貧困大學生產生吸引力,無法保證教育效果。
3.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不強
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很多高校對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為都沒有結合貧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沒有做好對教育內容的突出,這種針對性不強的教育行為,很難保證對貧困大學生的教學效果。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基于全體學生開展的,沒有在教育內容上實現區分,導致對貧困大學生的教育針對性的缺乏,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在貧困大學生中的實際效果。另一方面,不同貧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心理狀態都有所差異,顯現出一定的個體性與層次性。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會忽視對貧困大學生的個體差異,這使得貧困大學生的具體問題得不到及時的關注與解決。
二、提升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對策
1.健全教育機制
想要提升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建立起健全的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至關重要。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建議應建立起“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學生自我教育”的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出黨委在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宏觀統籌規劃作用,建立起健全的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辦法。在各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下,推進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貧困大學生積極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為貧困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升打好基礎。
2.拓展教學途徑
拓寬教學途徑也是實現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方法。高??梢詮囊韵聨追矫婀ぷ鲗崿F對教學途徑的拓寬。首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貧困大學生減輕精神及心理壓力,使他們能夠保持一個大學生應有的合理心態。其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貧困大學生的獎、助、貸工作中,實現資助、育人目標的共同實現。第三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貧困大學生的勤工助學活動中,幫助貧困大學生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培養他們艱苦奮斗、自立自強的精神。
3.豐富教學內容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情況
經濟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以及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在對大學生產生重要影響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1、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滯后于新的形
以往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認識上存在一些偏差,局限于傳統模式,忽視了大學生的內在需要和現實狀況,從而,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主要表現在:第一,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強調教育者意志的實現,而把學生純粹當著被動的接受器,否認或忽視學生做為人的客觀存在,否認或忽視學生的權益,忽視對學生個性和潛能的開發,很少從人本價值的挖掘上來切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深入學生思想實際,不能真正獲得來自學生的反饋效果。由此導致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難以找到學生的共鳴點,教育成效很低。第二,封閉性教育,忽視了思想理論和價值觀念轉化為社會行為的實踐環節。所受教育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缺乏適應能力,因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產生懷疑,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降低。第三,隨機性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變成了政治運動的工具,有意無意地回避教育內容的理論深刻性和理論系統性,降低了教育體系的科學性、穩定性和系統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開展,不利于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整體提高。
2、高校改革和擴大招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問題
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步伐加快,各高校紛紛擴大招生規模,還進行了教育體制改革和后勤社會化,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原來固定班級的學習生活方式被打破,逐步代之以上大課、住公寓等流動性大的學習生活方式,使學生群體日趨分散化、個體化。大學生繳費上學,畢業生不包分配,面向市場、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已逐步被大學生和社會各界接受,但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矛盾和困難依然突出,很多在校大學生感到前途渺茫,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政治熱情下降。
3、大學生思想多元化的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復雜
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學生對各種思想道德文化的接受和選擇有了更廣闊的空間。社會上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的多樣性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多元性。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理解透徹,但也有部分學生政治意識模糊,理想信念迷茫和失落。一些學生淡忘國家意識、消解民族身份,失去對傳統的認同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在少數大學生中有所表現,甚至在一定范圍內滋生蔓延。同時一些學生的道德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表現為是非觀念淡薄、缺乏社會責任感、正義感、誠信度下降等。另外,現在大學生中的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更為關注個人發展,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的意識比較強,團結協作能力較弱,追求實際、實惠的心態比較明顯,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在挫折面前應變能力較低,容易出現心理障礙,甚至走向極端。
二、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措施
多年來,我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已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現在仍然應該加以繼承和發揚。但這些方法畢竟是過去時代的東西,時代的發展、環境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按照新情況、新要求、新環境進行創新、重構,適時轉變過去的工作方法,創造適應新形勢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要由傳統型向現代化型轉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質,要有廣、博、專、深的知識儲備,有健全的人格,要善于捕捉時代信息,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智能素質,如時間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開放觀念、信息觀念、法制觀念及開拓精神、創新能力,要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納入素質教育的整體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不斷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凡超越學生接受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堅決壓縮,凡已過時的道德觀念要大膽更新。要引導和激勵學生不迷信盲從、不墨守成規、獨立思考、銳意進取,要注重對學生的行為規范、倫理道德的修養和人格教育,要重視和發展學生不同的個好、特長。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水平分層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性、針對性,使其更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由共性化教育向個性化教育轉變。
從全球來看,當代是指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為標志以后的時期延續至今,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科技革命的發生,科技迅速發展,信息高速化。人類交往的日益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過程,人類交往在不同的時代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在當代,人類的交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人類更廣泛的普遍交往正從可能變成現實,而且人類交往的全球化、現代化的特征愈加明顯。交往呈現出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現在:
(一)交往主體多元化
交往在當代呈現出主體多元化的現象。古代,交往的主體相對比較單一,當代,交往的主體進一步豐富起來。如:個人,集團,民族,國家。越來越多的對象成為交往的主體,交往主體的多元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了可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交往主體多元的變化變化。
(二)交往內容多樣化
交往的開放性,普遍化必然導致交往內容的多樣性。隨著人類交往的程度大大加深和拓展,交往突破了原有舊形式的一些限制,朝著更為普遍、全面、自主、平等的方向發展,交往關系和交往范圍不斷擴大,交往內容隨之多樣化、豐富起來。交往內容的豐富,使思想政治教育獲得豐富的內容,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但是也會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沖擊,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
(三)交往方式科技化
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科技高速發展,人們的交往方式也隨著發生了變化,交往方式的科技化是當代交往表現的一個重要特征。人類賴與生存的地球正日益“信息化、數字化”。伴隨著現代交通和通訊技術的高度發達,交往手段已從過去的落后、單一走向現在的多樣化、便利化、網絡化、現代化。
(四)交往空間兩級擴張
當代普遍交往成為趨勢,無論距離多元,無論主體是誰,都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進行交往,但是這樣的交往出現了交往空間的兩極擴張。一方面,借助于信息科技,人類沖破了高山大洋的阻隔、交通信息傳遞的困難,真正超越了物理時空的限制,可以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進行交往。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絡的信息高速公路,人們又可以只通過電腦在小小屏幕上展開各種交往活動。
這四個方面是當代交往體現出的新特征。當代交往的特征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變化的,除了包括交往本身特征的變化,從思想政治教育立場分析,主要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交往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交往受交往變化影響也在內容、形式等內容上發生了變化,明確這些影響才能更好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當代交往的新變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會受到交往變化的影響,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十分緊密?!皼]有交往,教育關系便不能成立,教育活動便不能產生,一切教育不論是知識教育還是品德教育都是在交往中實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作用是促進人的發展,但是人的發展離不開交往,交往實踐活動在深度和廣度上的每一次拓展,都是人自身發展和進步的確證?!?/p>
(一)當代交往的變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當代交往的新變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首先是積極影響,我們應該清楚的看到這些積極的影響,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當代交往變化的積極影響表現在: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參與的主體多元化了,因為交往受發達交往條件的影響,交往主體逐漸多元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交往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交往中來,不論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還有任何想要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交往過程中的人,都可以作為主體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來。交往的新變化增添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當代豐富的交往內容影響,在交往過程中,也獲得了豐富的、新的內容。在當代交往的影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單純的愛國主義教育,簡單的觀念灌輸,科技化的交往手段,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接收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識,學會了與時俱進。同時,當代交往有利于開闊人們的視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有利于引進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先進的教育經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交往過程中就得到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并不斷創新。
在交往科技化的背景下,受高速發展信息技術的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以前單純的教與學的方式,在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上也體現出了科技化,信息化的特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的更加便利,擴大了交往的范圍,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距離拉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創新發展,也更加有效。
(二)當代交往變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交往,它的主要特點是交往受到交往受到個人在共同體中所獲得的身份的限制,這直接導致交往雙方在權利分配關系以及享有權利上的不平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交往的缺失也就是當代交往新變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弊端表現在幾個方面:
交往形式化。交往的普遍化,交往廣度的擴大使交往更表面化,表面交往頻繁,導致感情缺少,影響了交往的深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現了表面化的趨勢。
交往程序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的情況就是上級要求大學必須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然后學校就執行命令,進行程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溝通,缺乏交流,雖然當代交往的方式,內容都十分豐富,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這個問題還是不可避免,反而受當代交往變化的影響,更加形式化。
關鍵詞: 三個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研究
“三個自信”的含義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是黨的十報告中同志提出的,他要求全黨同志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堅持自信。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深化“三個自信”的新思想下的理念創新
1.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意義創新的關鍵是“三個自信”。
“三個自信”的理念創新應該依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教育的工作意義創新、依托以德育人的根本所在,不斷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檢測效果,不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理論創新,理論的創新離不開實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要把“三個自信”不斷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這樣還不夠,還要不斷貫徹到實際的生活、學習、工作中,不斷實踐,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和方式,不斷提高“三個自信”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意義的創新。
1.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及引導工作創新的能力離不開“三個自信”。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能力素質離不開“三個自信”,黨的十在適當的時機提出了“三個自信”,它是理論在中國的嶄新的成果,突出表現了拓展大學生政治教育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在“三個自信”的思想視野下,我們要付出行動,行動起來并接受實踐,敢于檢驗;在經歷大學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的熏陶,日常生活的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內在知識素養和能力,可以更有力量抗衡國內外復雜的現實情形,以過硬的綜合能力素養面對未來發展?!叭齻€自信”引導工作創新能力的提升,而工作創新能力表現在內在,“內因是實物發展變化的根據,是實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哲學原理的告知。要創新工作能力,就要不斷提高內在,內在提高表現在我們要一如既往地發展傳統,傳承經驗知識,發揚傳統精神,在此基礎上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不斷創新和拓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內在的提升,從而推進“三個自信”,提高工作創新能力。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創新中融入“三個自信”
學術是無止境的,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要聯系學校的工作任務,發展規劃相結合,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為了學生的成長,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創新方法,改善體質機制,才能從整體上取得突破和提升,這樣對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表現出顯著效果。
2.1在“三個自信”的推動下健全的工作體系,完善組織體系。
健全的工作體系首先要完善工作機制,就要有科學而合理的分工機制,在“三個自信”的推動下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體系得到創新發展,慢慢形成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協同配合、高效運轉的教育工作體系。推動“三個自信”在聯動機制中的作用,形成完善的育人模式,形成全方位的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格局,從而形成健全的工作體系。推動“三個自信”在工作模式中做到面面俱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面俱到地完善組織體系關鍵的環節,要積極發揮學校學生組織,緊密結合學生的紐帶關系,以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為中心,以及學生模范如班長、黨員等,形成完善的組織體系,對不同組織及不同班別層次分階段、分步驟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2.2在“三個自信”的推動下加強保障體系。
加強保障體系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十分重要,“三個自信”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體系,加強保障體系把“三個自信”的內容規劃到老師的考核教學計劃中,對教學進行考核;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堂解析教學的過程要求,要將“三個自信”的基礎內容知識,根據大綱要求進行融合教學;從工作程序上看,要對具體的教學提出相應要求,這就不斷加強了“三個自信”在保障體系的作用。對于大學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也要有要求,對從事理論研究和工作體系建設的所有同事,強化他們對知識的創新理論的學習與運用,并且運用到生活、教學、工作中,這樣提高了工作機制,從而制度上和工作過程中得到升華。
3.提升工作載體,在“三個自信”推動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中的活動創新
3.1“三個自信”思想引領著重要目標。
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和“三個自信”的相互聯系、相互結合中,其重要的核心問題有兩種:首先是如何堅持,接著是如何發展。如可堅持要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中老師有關,堅持表現在老師處理“三個自信”內容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相關聯系,要以教材為主,把“三個自信”滲透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中,老師運用知識對相關環節進行講述,還要抓住重點,講解要結合實例,融入教學體系,并且要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表達出大眾所能接受的語言,例子要精彩生動。用更形象的講解、生動的語言感染學生,讓他們對此產生好感和興趣,使他們能夠更清楚牢固地記得完美的思想結合。
3.2“三個自信”對青年學生的有效覆蓋和影響。
應該對“三個自信”的內容加以分析。解釋,使其具體、形象,融入共青團的學生組織活動中,使“三個自信”的內容內涵融入共青團的整個組織團體中,影響著廣大青年的成長生活,在青年成長成才的過程中,使他們有目的、有方向、有計劃地培養、引領廣大青年積極向上的精神,提高大學生高度的社會使命感,堅定“三個自信”的理想信念可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
3.3拓展“三個自信”傳播渠道。
把“三個自信”的引用發展和新媒體相結合,這樣的方式更符合時代的發展,更具有實效性,以最快最優的傳播途徑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要利用好、銜接好時代背景下的產物,積極主動地尋求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占領該領域的最高點,擁有新媒體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話語權。首先要學會利用生活中的傳播工具,如QQ、微信、微博、飛信等新媒體為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指引,利用身邊的媒體工具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的教學、宣傳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是一種個別化的教育方式。傳播“三個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與時俱進,結合新媒體的方式使教育更具有滲透性和自由度,使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活力、更具有時效性,穩固地拓展思想領域的渠道。
4.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勢下必須堅持理論創新
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給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因此這些問題突出了大學生思想教育現實的難點、重點問題。時代在進步發展,傳統的理論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達不到工作的要求,所以要堅持新形勢下理論與創新,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傳統,拓展傳統,也要結合實踐、才能真正意義上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創新。堅持理論創新有利于發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點,可以改變老的規矩,方式方法,給思想政治教育更現實的理念,要全面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把握住時效性和針對性,就要堅持創新改進教育老的方式方法,過去的教育環節,只有創新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快改善。堅持理論創新是思想政治教育長期發展的需要,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緊跟時代步伐、更切合實際的方法。
5.結語
大學校園在多元文化的交錯中,應把“三個自信”結合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創新方式中,結合在教育載體中,才能不斷引導大學生建立起制度和理論的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從而自信滿滿地置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的建設事業中,關于堅定“三個自信”嶄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措施,要不斷努力創新教育引領充滿活力和激情的青年,主動出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研究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張學洪.提升大學校園文化教育人軟實力[J].高校理論戰線,2012(8):113-114.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途徑
一、結合實踐基礎
(一)轉變理念,形成系統“大學工”理念
首先是要在理念上更新。一是改變傳統的實踐操作與理論教學“水火不容”的局面,在學生工作系統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系統之間搭建起一座互通有無、交換交流的平臺。另一方面,系統化的大學工還表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師資資源的平衡上。班主任、輔導員等由于長期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其中部分人對當代大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比較熟悉,但是缺少理論品質。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種種不適應,產生了逆反心理及表面服從心理。為改變這種消極狀態,高??梢酝ㄟ^機制的轉換來改變現有資源的不平衡。
(二)強化調研,系統構建教學體系
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責,其前提條件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應用性、趣味性和主動性。網絡化背景下,網絡速食文化給大學生文化知識結構的構造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但是網絡速食文化并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思想之困和道德疑惑。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人際關系困惑等一系列實際問題也降低了他們對未來的期望,少數學生理想信念逐漸淡薄。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在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同時,也要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徑。
二、結合實際效果
(二)構建科學的反饋機制
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引導,實行對學生課堂表現的定期反饋機制。首先,輔導員、班主任、分團委書記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每學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管理目標及存在的問題積極進行交流溝通,以使教師有的放矢地通過課堂教學等形式對相關學生開展考察,切實將實踐體現在理論課程中。其次,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就學生的思想行為表現與學工系統進行溝通,不斷加強和改進課堂教學質量,實現課堂教學效果。最后,反饋機制的構建在考慮科學性的前提下也應全面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堂里。
(二)以自我教育檢驗結合實效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效果歸根結底是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教育表現出來的。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教育與青年素質的全面提升是分不開的。因此,要以廣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教育的程度來檢驗結合的實效,不斷推進二者結合的深度和廣度。
(三)完善學生滿意度測評體系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滿意度直觀地表現了教學結果與學生實際期望值之間所形成的反差,是檢驗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重要標準,也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估模式的一種新探索,是教育主管部門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評估的有益補充和完善”。因此,不斷完善學生滿意度測評體系是必要的。首先,測評內容要豐富化,要涉及學生的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其次,測評結果要體現差異性,對不同課程的教學改革創新及持續改進要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最后,對滿意度分析要考慮關聯性,全面考慮不同的影響因素,全方位把握提高教學質量的各種影響因子。
三、體現結合的內在要求
(一)以先進文化視域拓展結合途徑
一些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及價值觀念的弱化,在實踐中總會以某種形式暴露出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其目的就是將學生暴露出來的理想信念及價值觀念弱化的部分,用先進的文化予以觀照并加以強化。這樣一個育人過程是有規律的循環。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也要圍繞著先進文化這個視域展開,并由此拓展結合途徑,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以紅色文化培育人,以優秀傳統文化熏陶人,以典型文化引導人等。
(二)以文化篩選體現結合的主題
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結合歸根結底就是培育適應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人才。二者的結合中心主題是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大學生以的立場、觀點、方法進行文化的篩選,然后進行文化的踐行。
(三)以先進文化引領結合的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現著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反映了時代的文化特征。同時,它也承擔著培養人才、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功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主渠道和實踐主渠道恰恰是體現這一功能的重要途徑?,F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體制轉型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關鍵階段的大學生,受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理論的指導下制定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培養目標,以中國化的成果引領結合的方向。
四、結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程,也是有效推動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有力途徑和方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社會體制轉型期的關鍵時期尤其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共生教育 網絡媒體
在新形勢下,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一項重要使命,也是將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確保全面小康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前進的重要保證。然而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開始邁入全新的網絡信息時代,網絡文化的普及和網絡信息的傳播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既改善了高校的教育、教學環境,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也給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確立帶來消極影響,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展開。因此,如何讓網絡媒體和網絡信息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為一體,達到一種共同進步、共同生存的目的,是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新課題。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溯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目前,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310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6.5%。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這有利于大學生樹立自強意識、創新意識、成才意識、創業意識,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尤其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夠適應,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認為,以人為本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訴求,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總的指導思想。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分支,是大學生自由全面發展的必要手段。我國社會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類教育發展史上的特定的發展階段。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以“政治”為中心的意識形態教育,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陳秉公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階級、政治集團,為了實現其政治目標和任務而進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為核心與重點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綜合教育實踐?!边@就明確規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實現一定階級或政治集團的政治目標和任務。其內容是以政治思想教育為核心,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綜合教育。其目的與內容規定了其作用就是對教育對象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為實現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而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3.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任何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個由相應要素構成的系統,都具備相同的基本要素,即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客體、思想政治教育結果五大要素。這五大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一不可。思想政治教育者總是依據社會的要求制定教育目標,并要求受教育者能按社會的要求接受教育,以實現最終目標。然而,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受教育者的個人需要與社會要求往往不一致,二者間必然形成一對矛盾。只有當這一矛盾得到了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才能實現。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類社會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它總是具有一定的目標性,并為一定的目標服務。德才兼備、身心健康和知能結合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也總是具備一定的功能,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產生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發展關鍵期,有必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最終實現大學生的人格和知能的全面發展。
二、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網絡媒體以其信息資源的豐富和交流的便捷性,深受大學生的關注和喜愛,已成為大學生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媒體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環境和良好的機遇。但網絡媒體新技術的出現容易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加之社會生活節奏加快,浮躁心理蔓延,若對一些社會現象缺乏理性思考的話,就不能正確地鑒別和把握其本質。針對網絡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思考,認真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網絡媒體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內容、拓展教育渠道、創新教育模式,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意識;道德品質;價值取向;心理健康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作用
(一)從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各方面發展和成熟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大學生在政治態度、道德品質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積累的社會經驗還不足以應對復雜的社會環境,思想信念還不夠堅定,知行脫節現象普遍。這就需要在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于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和心理行為訓練的系統理論和知識。因此,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從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社會飛速發展的時期,受到各種多元化因素的影響。一方面,西方國家對我國“西化”、“分化”的影響,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思想文化的滲透。另一方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趨勢,這些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因此要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教育,具有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傳統教育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艱苦奮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結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統化、理論化、科學化的教育。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問題
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其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意識。當代大學生對政治活動熱情不高,一次調查結果中只有16.67%的學生喜歡關注政治,其他的都對政治冷漠。這與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學生強烈的政治參與意識相比,這一代大學生對政治活動的參與意識較差。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觀、價值觀、就業問題及社會環境有關。當代大學生政治冷漠現象對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穩定進步發展以及大學生自身健康成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大于正面作用。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道德品質。良好道德品質對人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能夠使大學生更好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在禮貌、誠信、對待友情和感情的真情以及孝敬父母等各方面都存在問題,更有些人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不能自拔。作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本身就應具備判斷是非得失的能力以及優良的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應該先學會做人,才能更好的學會做事。在任何時候道德是不能丟失的,否則就會失去方向,誤入歧途。
(三)價值取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歷來是與利益關系的多元化相伴隨的,大學生活條件的多元化必然會在具體的、單個的思想觀念和心理狀態方面顯露出來。從目前的高校實際看,大學生這種復雜的思想觀念突出地表現為信念、信仰、理想的多元化。一部分大學生一味的崇尚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攀比心強,奉獻精神缺乏等等。這些不良的現象誤導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偟膩碚f,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會使當代大學生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呈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四)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質是高校學生順利成長的必要條件,是事業成功的內在保障。然而,在社會經濟氣候多變,中西文化沖突,各種思潮碰撞,各種矛盾現象不斷出現,造成了大學生各種心理沖突和心理障礙。如人際關系中的閉鎖心態,職業選擇中的焦慮情緒,戀愛中的人格裂變以及各種精神上的疾病等問題。
三、存在問題成因的分析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社會塑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思想無時無刻不受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也是由其中不良因素影響產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這些不良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學生社會化的最初場所,是學生成長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子女產生重要的影響?,F代家庭的父母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但由于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的現象增多,導致了父母對子女的過于溺愛現象嚴重。使孩子從小就缺乏鍛煉,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物質攀比等等不良現象,孩子從小就灌輸了不良的教育,自私自利的行為嚴重,這也阻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
(二)學校因素。學校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但
[1] [2]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僅僅是高校的問題,而是各個教育階段共同聯動的問題。大學教育階段存在的問題,與學生中學以及中學以前的學校教育不到位有著密切的關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因為不少學校德育教育重灌輸,輕實踐;重提升,輕生活基礎;重成績,輕道德培養。有的學校過分強調“社會本位”,忽視人的德育,導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場泛化,也使學生感覺到道德教育的虛假性。這些都嚴重阻礙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
(三)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是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國正處在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出現了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生活形式、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等多樣化的新特點。這些特點使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情況、新問題。社會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加強在學校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政府應制定有效地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順利有效地開展。社會團體更多的是注重大學生的能力問題,卻忽視了道德缺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