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2 14:19: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華護理學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耳鼻喉科;臨床護理路徑;應用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346-01
耳鼻咽喉科原名“五官科”,后經歷衛生部改革之后正式命名為“耳鼻咽喉科”?!岸茄屎砜啤笔窃\斷治療耳、鼻、咽喉、及其相關頭頸區域的外科學科,常見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主要有:耳部疾?。褐卸?、耳鳴、外耳炎、耳聾、鼓膜穿孔、鼓膜修補、聽力障礙;鼻部疾?。杭毙员茄住⒙员茄?、鼻竇炎、鼻息肉、過敏鼻炎、鼻部整形;咽喉疾?。汉硌住⒙匝恃?、扁桃體炎、鼾癥、聲帶息肉、急性咽炎以上為耳鼻咽喉科疾病分類中比較常見的病癥[1-3]。除這些之外,耳鼻咽喉科還有慢性中耳炎、鼻中隔偏曲等等。由于耳鼻咽喉科的疾病種類繁多,對于耳鼻咽喉科的護理要求也越來越高[4]。我院對耳鼻喉科的患者采用了臨床護理路徑這一護理模式,取得了令人滿意跌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耳鼻喉科患者,將其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4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9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72歲,兩組患者各臨床資料如年齡、性別、病種、文化程度等各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性(P>0.05),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辦法,具體做法為護理人員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并進行常規的檢查,遵照醫囑對患者給予護理。研究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采取臨床護理路徑這一護理模式,具體做法為:①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醫護人員是保證護理安全的基礎,因此應加強對醫護人員的管理。首先,對于一些新上崗的護士和實習生要進行系統的培訓,保證新人護士和實習生能夠牢牢地掌握專業知識,技術操作熟練而又規范,另外,對醫護人員進行安全警示教育,不斷強化安全意識。利用晨會等時間對于醫護人員進行各種形式的安全教育[5]。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醫護人員的職業責任感和道德情操,對于工作認真細致,給患者帶來安全感和信賴感。鼓勵醫護人員參加技能培訓、網絡學習或者自學考試,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能力。②心理疏導:醫護人員應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予恰當的心理疏導,幫助病人盡快的進入角色,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并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③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人生病后會產生較強的依賴感和對疾病的恐懼心理,此時醫護人員應耐心向患者解釋手術的過程,打消患者不必要的疑慮,增加患者的安全感[6]。④對患者家屬進行醫學知識的普及教育,包括患者的飲食營養、心理安慰等方面,使得患者能夠保證飲食的營養以及心情平靜,另外對于經濟能力較低的家庭積極幫助患者家屬辦理醫療保險等各項手續,解決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后顧之憂[7]。
1.3 各項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在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各方面的數據進行整理、對比分析。主要觀察數據有兩組患者在住院總天數比較、住院總費用比較以及對醫院和醫護人員滿意度的比較三方面。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1.5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χ±s),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
2 結 果
所有患者在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各方面的數據進行整理、對比分析,發現研究組患者住院總天數為4.71±1.36天,對照組患者住院總天數為6.81±2.75天;研究組患者住院總費用為2361.2±548.3元,對照組患者住院總費用為3376.3±683.2元;研究組患者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滿意度為97.9%,對照組患者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滿意度為89.6%。三組數據均有明顯的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模式,是針對特定的病人群體,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與記錄[8]。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或等醫生指示后才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增強病人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達到最佳護理效果,護患雙方相互促進,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9-10]。
我院耳鼻喉科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這一護理辦法后,研究組患者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滿意度為97.9%,對照組患者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滿意度為89.6%,且研究組患者的住院總天數以及總住院費用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三組數據均有明顯的差距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規范化、標準化的護理辦法,能夠減少患者住院天數、為患者節約住院費用、并且能夠提高患者對醫院服務的滿意度,是一種科學的護理辦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桂濤.臨床護理路徑[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01):1-3.
[2] 王秀君.臨床護理路徑讓護理變得有計劃[N].健康報,2010-10-25007.
[3] 王玉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管理的研究進展[J].天津護理,2009,(04):242-243.
[4] 潘筱玲,張紅梅,鄧婕.耳鼻喉科護理工作中常見危急安全隱患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0,29:2694-2695.
[5] 張月林,張冬梅,李海永.耳鼻喉科護理隱患及“四注”護理法的成效[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08:621.
[6] 杜芳.護理記錄模板在耳鼻喉科護理記錄中應用[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五官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0.2.
[7] 戚敏,蔡克文,黎志成,曾祥麗,岑錦添.耳鼻咽喉科護理人員的臨床聽力學水平評估[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五官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0.3.
[8] 李紅,王俊華,藤敬香.耳鼻喉科在實施病人護理滿意度調查中存在的問題及效果評價[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眼耳鼻喉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1.3.
遼寧省大連瓦房店市婦嬰醫院,遼寧大連 1163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不同分娩方式分娩對母兒身體健康的相關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100名產婦的臨床資料,根據其臨床期間采用的不同分娩方式,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產婦1800名,采用剖宮產手術分娩,觀察組1300例,采用陰道分娩,比較兩組產婦分娩后的出血量、母乳喂養時間以及新生兒體重情況。結果 觀察組產婦分娩后的平均出血量為(111.50±40.35)mL,對照組為(235.12±65.25)mL,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母乳開始時間為(16.45±5.70)h,對照組患者的母乳開始時間為(36.12±6.45)h;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新生兒Apgar評分和膽紅素指數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 采用剖宮產分娩對母嬰健康的危害較大,故應慎重選擇。
[
關鍵詞 ] 分娩方式;母兒身心健康;出血量;母乳開始時間;新生兒Apgar評分
[中圖分類號] R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5(b)-0119-02
臨床中常見的分娩方式主要有剖宮產、陰道助產、自然分娩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改變以及醫療水平的逐漸提高,選擇剖宮產分娩方式進行分娩的產婦逐漸增加。據相關資料統計,近20年來,剖宮產率已經上升2倍以上,全球范圍內,采用剖宮產方式分娩的患者高達10%~40%。盡管在醫療技術水平逐漸上升的同時,剖宮技術得到很大進步,但是其對母嬰健康仍然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本文回顧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100名產婦的臨床資料,探究采用不同分娩方式分娩對母兒身體健康的相關影響,具體研究情況詳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100名產婦;所有產婦均為足月單胎妊娠,均無引產手術史,初產婦,且經臨床檢查未見妊娠期綜合征,產婦年齡在22~35歲之間不等,年齡中位數為(26.35±4.05)歲;產婦孕周最長40周,最短36.5周,中位孕周時間為(37.50±2.25)周;所有產婦均經過嚴格的臨床檢查,無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內科、外科疾病,無胎兒異?,F象,排除具有感染性疾病的產婦,根據其臨床期間采用的不同分娩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20例,兩組產婦的一般情況經統計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以對其進行比較研究。
1.2方法
1.2.1出血量 對分娩前后產婦所使用的敷料、消毒單等進行稱重,計算產婦分娩期間的出血量(即分娩后重量-分娩前重量)[1],血液比重的換算標準為1.05 g=1.0 mL,并使用量杯收集分娩后產婦體內留出的血液,共計24 h。
1.2.2母乳時間 兩組患者均于產后1 h催乳,保證嬰兒每天吮吸的時間為6~8次。具體根據標準教材中的相關標準[2]給予擠壓,將第一次乳汁溢出的時間記錄為母乳時間。
1.2.3并發癥及嬰兒體質 于嬰兒出生后統計其體重情況,于上午8時,預后進行裸測[3],記錄新生兒的體重情況以及產婦分娩后的切口愈合、尿潴留、輸血情況,以及產褥發生率[4]。
1.3統計分析
對本組研究中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x±s)表示,分別采用χ2和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標準,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出血情況和母乳時間
經臨床觀察比較,觀察組產婦分娩后的出血情況和母乳開始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產婦分娩后的不良反應
嚴格記錄產婦分娩后的輸血情況和切口愈合時間,觀察產后尿潴留和產褥的發生率,兩組產婦分娩的輸血量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剩余指標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2。
2.3新生兒身體健康情況
嚴格觀察和監測新生兒的身體健康情況,觀察組新生兒的Apgar評分及膽紅素指數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據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選擇剖宮產分娩的產婦逐漸增加,但是若分娩期間不做好及時有效的處理,將會對產婦和嬰兒均產生不良影響[5]。本文針對選擇陰道順產與剖宮產分娩對母嬰身體健康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選擇剖宮產分娩的出血量較多,究其原因,可能與分娩操作的時間長、切口裂開、組織滲血等因素相關。同時,經陰道順產分娩產婦的精力和體力均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恢復和調整,進而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適應母乳喂養[6]。 此外,本組研究中顯示,經剖宮產分娩后發生切口愈合不良、產褥、尿潴留等的機率明顯高于陰道分娩的產婦,且新生兒的Apgar評分水平低于7分者及膽紅素指數均明顯高于陰道分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剖宮產分娩為產婦造成的精神壓力較大而導致的。綜上所述,經陰道順產對母嬰的身心健康較為有利,故在產婦入院后,應盡量鼓勵產婦陰道分娩,減少無指征剖宮產手術的發生率。
[
參考文獻]
[1] 張華,劉小花,崔海霞.孕婦選擇分娩方式的影響因素[C]//河南省護理學會產科護理新進展培訓班暨兒科護理風險管理學術交流會議資料匯編,2011,18(7):109-110.
[2] 王彥,王立新.不同分娩方式對泌乳影響的臨床觀察[C]//中華護理學會2012“海峽兩岸護理青年科學家”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2012,13(4):198-199.
[3] 王少娟.精神因素對分娩方式的影響[C]//中華護理學會第2屆護理學術年會暨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暨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會議暨社區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2012,15(14):106-107.
[4] 嚴菊濃.分娩方式選擇影響剖宮產率的調查分析[C]//全國婦產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2012,20(17):120-121.
[5] 章穎,林宋玉,夏泳,等.14年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變化臨床分析[C]//中華醫學會第三次全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2011,11(22):195-196.
【 關鍵詞 】靜脈輸液 治療 護理教學 教學方法 臨床應用
作為護理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必修專業――靜脈輸液是學生必須熟知和掌握的重要臨床技能,也是考核護理教學效果的有效依據。靜脈輸液同時是搶救高危重癥病患的最快速、最便捷、最可行的用藥手段。醫療水平的日臻完善及病患需求的持續增強,對護理人員操作能力的要求與日俱增,護理人員不單要具備一流的操作技巧,更要深諳靜脈輸液的理論常識和操作方法,進而學會依照用藥理念、病情和藥物類型等科學籌劃輸液順序[1]。本文選取我校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間入校的護理學生100名,對其開展靜脈輸液的考核,并對80名護理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教學情況,通過調查分析學生在靜脈輸液治療護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編制出新型的多樣化護理教學方法,現將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間入校的護理學生100名,其中,護理學生均為女性,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0.3±2.5)歲;對其開展靜脈輸液的考核,對80名護理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來了解教學狀況,其中,教師的臨床工作經驗均>5年,學歷在大專以上,技術職稱在護師以上,精通靜脈穿刺技能,具有十分豐富的教學經歷[2]。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對100名護理學生進行靜脈輸液的考核,并對80名護理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調查分析學生在靜脈輸液治療護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編制出新型的多樣化護理教學方法,對比推行新教學方法前后,護理學生靜脈輸液的考核得分及合格率狀況。
1.2.2操作方法 首先需制定出規范、統一、可行的靜脈輸液程序,確保評分標準的嚴格化,以方便師生之間的互評。靜脈輸液程序的制定要做到理論同實踐的完整結合,促使護理學生及教師盡快實現角色變換。其次,依照我校護理師資力量的實際水準與臨床實踐經驗,將靜脈輸液的操作過程進一步細化和分解,主要包含配藥程序、醫囑處置、醫囑核對、靜脈輸液、液體變換及擺藥核對等程序,每個程序均由操作步驟和評分標準構成。第三,教師對學生在整個程序的操作狀況進行評分,統計合格率;再推行新教學方法后對同樣的操作程序進行考核評分,并得到相應的合格率。
2結果
通過實施新的教學方法,護理學生靜脈輸液考核得分從77.5分提高到89.2分,100名被隨機調查學生中,84名學生的靜脈輸液流程操作合格,合格率是84.0%,未推行新教學方法前,65名學生流程操作較規范合格,合格率為65.0%,明顯低于采用新方法后的合格率。
3討論
3.1靜脈輸液治療教學的新型教學方法
3.1.1選用恰當的針頭與靜脈 依照病患病情發展狀況、點滴速度及用藥的性質等指標恰當選擇針頭。通常情況下,成年人要選擇6-7號針頭,少兒針頭選擇需緊密一句深淺位置及靜脈大小而定,通常頭皮靜脈較適合選擇5號半的針頭,四肢靜脈選擇5號半-6號半的針頭。針頭小斜面較短,較細小血管的成功穿刺率便高,因此,應盡量選用小針頭,摒棄大針頭。
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依據病患病情、輸液時間、用藥性質及病患穿刺皮膚狀況恰當選擇相應的靜脈完成穿刺。針對長久輸液的病患,輸液位置需從遠心端到近心端來適當選擇靜脈,切忌在同一方位多次穿刺;針對老年病患的血管硬化這一特征,應選擇相對細小且柔韌度較高的靜脈開展穿刺。這些新辦法均為保護靜脈,提高成功穿刺的幾率。
3.1.2認真查看與核對,避免安全事故眾所周知,靜脈輸液治療過程中最基本的便是檢查制度,培養學生們仔細檢查及核對病患信息、慎重地檢驗輸液設備的習慣已成為十分關鍵的教學內容。護理學生在每次操作之前及之后,均要一絲不茍地做好查對工作。因此,教師的適當引領及教學方法的轉變使護理學生最大限度地在臨床實踐中避免了安全事故。
3.1.3樹立以人為本的新護理理念,注重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較為死板和僵化,學生們體會不到人文護理的理念。為此,教師應提醒學生在靜脈輸液治療過程中,言語要輕柔、禮貌,態度和藹可親,以切實降低病患的痛苦感,輸液之后還需及時告誡病患該注意的問題。除此以外,教師還需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體驗,不但摸索出新的教師方法,并得到教師的及時有效的評估。
3.2靜脈輸液治療教學方法的完善對策
為徹底變革教學方法,應通過制定出臺靜脈護理實踐規范,并不間斷地更新內容,使其指導和控制教學培訓;組織編撰新課改教材,更新靜脈護理教材的要點,不失時機地改善護理學生實踐的條件和環境。
綜上所述,靜脈輸液作為一項基礎性護理操作,學生在操作初期會出現焦慮、緊張的情緒。為此,教師需運用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積極提高學生操作的規范性與合格率,提高教學效果。(通信作者:王艷)
【參考文獻】
1.1更新服務理念是前提
研究型護理應該樹立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護理質量為核心,以護理人才培養為關鍵,以學科發展為引領。在該理念指導下,明確護理服務宗旨,即“用我們的愛心、耐心、細心、熱心和奉獻精神創造一流的護理質量,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竭盡全力提高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確立護理工作目標,即“為病人提供規范、快捷、安全、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盡最大努力滿足病人需求”。
1.2創新管理機制是關鍵
2010年初,在深化醫改、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背景下,原衛生部在全國衛生系統啟動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要求各級各類醫院推行優質護理服務,實質是醫院護理服務模式和護理管理改革,通過加強科學管理,建立起一個優質服務常態化、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研究型護理新模式需要更加科學、高效、靈活的保障管理機制,營造更加和諧創新的工作氛圍,推動護理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
1.3集聚創新人才是根本
總醫院于1996年被批準為護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7年被授予博士生招收資格,2011年被批準為護理學博士授權點,現有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2名,高級職稱護理人員56名,博士學位4名,碩士學位20名,本科學歷294名,大專生824名,大專以上學歷護士占60.18%,比目前我國護理隊伍大專護士比例(25.6%)高出34.6%,形成了合理的人才結構。近年來,選送百人出國(境)培訓、學術交流,為研究型護理模式的創建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1.4構建科研平臺是保障
良好的科研平臺和環境有利于科研工作順利發展。一是鼓勵護理人員提高學歷層次,脫產或在職參加本科、研究生層次學習,取得學歷后給予報銷學習費用。二是加強護理科研知識培訓,邀請院內外專家講授科研選題方法、醫學統計學、文獻檢索和論文書寫等科研知識,選派有科研能力的人員外出學習,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培訓班。三是定期組織召開“開題報告會”,護理論文新技術匯報會,立項課題匯報會等。四是醫院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對發表護理論文、獲國家專利的人員年底給予一次性獎勵,對獲得護理科研成果人員給予重獎,作為評優、評先、崗位競聘、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并與護士長考核掛鉤。五是設立護理科研專項資金,鼓勵護理人員搞科研,取得上級資金課題醫院給予相應的配套資金支持。
2創建研究型護理成效
總醫院創建研究型護理以來,經過4年建設,在護理人才培養、護理學科建設、護理服務提升以及護理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申請各類課題16項,科研經費200余萬元。每年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十余項,在國家統計源期刊200余篇,在SCI、Medline收錄期刊近十篇。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2項、軍隊醫療成果三等獎10項。護士中有40多人擔任中華護理學會和北京護理學會專業委員會各項學術職務,10多人擔任國家統計源期刊雜志編委,在軍內外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3創建研究型護理意義
3.1回歸護理本質
護理是對病人的這些反應進行觀察和判斷,進而報告并協助醫生進行治療處理。現代整體護理強調在診治傷病同時,觀察、判斷和處理病人傷病的反應,盡量滿足和緩解傷病或治療過程給病人在情感、心理、功能等整體方面所帶來的個性化需求和改變。因此,與醫生形成互補的是,護士職責正是全面、連續地觀察病情,她們關注的焦點是病人疾病的反應和病情的變化趨勢,工作核心是運用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知識,運用科學的護理程序工作方法,了解和評估病人的健康狀況和需求,對人的整個生命過程提供照顧,以實現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的目的。
3.2洞悉護理內容
研究型護理包括生活護理、治療處置、教育指導、心理護理、監護觀察、功能訓練和專業護理等7項內容,對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護理內涵是專業照護,焦點是判斷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要觀察病人身心情況;治療處置核心是執行科學的操作規范,并將護理評估、心理護理、健康宣教貫穿其中;教育指導在于選擇關鍵時間節點,實施個性化指導,提高病人的依從性;心理護理應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心理反應因人、因病、因時而異地進行,緩解病人的無助、緊張、焦慮或恐懼等不良情緒;監護觀察要求及時、量化、動態;功能訓練要有明確、量化的訓練計劃;專業服務核心要尊重病人、方便病人,才能使護理工作更加貼近臨床、貼近患者。
3.3改善護理結局
[關鍵詞] 學習;科研;服務;社區;實踐
[中圖分類號] R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9(a)-004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d implement project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Methods The students from Grade 2010-2013 nursing junior college in Hu'na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were selected.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were used in the research. The practice project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were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in nursing students and evaluated by the peers, students and social. Results ①Teacher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personality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were developed in practice. ②The nursing student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ir knowledge, skills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were improved in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service consciousness. ③Employer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excellent rate was 55.60% for the graduates from my school, good rate was 44.40%; 44.60% of the employer units thought the graduates from my school were qualified for the post work, 55.60% were competent for the job. Conclusion The practice activities of "learning-research-service" are useful for nursing students to improve community nursing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self-learning ability,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Key words] Learning; Scientific; Service; Community; Practice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大力發展社區護理,為社區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社區護理服務,是適應時展和滿足社區居民醫療保健需求的必然趨勢?!吨袊o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5年)》[1]指出,到2015年,在基層從事工作的護士要達到30 萬人,其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護比達到1∶1~1∶1.5。社區護理不同于臨床護理,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較全面的專業護理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具備公共衛生知識和技能以及一定的社會人文知識。而調查顯示,我國社區護士不僅在數量上顯著不足,不能有效滿足居民健康需求,很多正在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社區護士自身也存在社區綜合護理知識與技能、社區護理管理能力、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等的欠缺[2-3]。構建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社區護理人才的教育理論體系,為地方培養提供符合社區人群健康服務需求的社區衛生服務人才,是當前地方護理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4-5]。社區護理是融合實踐性、獨立性、合作性為一體的學科體系,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需要走出學校,深入社區,才能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適應社會需求[6-9]。本研究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社區護理教育理念和方法[10-19],構建了“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區實踐活動項目,并在湖南醫藥學院(以下簡稱“我校”)護理專業學生中開展,受到了師生的好評,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示范作用?,F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大專2010~2013級護理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實施“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一系列社區實踐項目。采取學生自愿報名與教師面試挑選相結合的方式,每次社區實踐項目選取30~50名護生。
1.2 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通過查閱文獻,建立研究假設、目標和設計調查問卷。
1.2.2 調查研究法
結合文獻資料和專家咨詢,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制健康調查問卷,在實踐活動中對服務對象進行健康狀況調查。
1.2.3 實證研究法
在我校護理專業學生中開展一系列“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區實踐項目,評價教學效果。
1.2.4 評價方法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從帶教老師、護生和用人單位多方面對教學改革進行評價。
1.3 設計思路
1.3.1 在實踐項目中的融入“學習-科研-服務”能力培養
1.3.1.1 學習方面 提前2~4周讓學生自己查閱文獻,制作社區健康教育宣傳單、PPT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社區中應用學的知識和技能,對社區重點人群開展社區護理工作,評估期健康狀況,并根據存在的健康問題,實施護理措施和進行社區健康宣教。學生在真正的社區和現實社會中體會溝通交流、人文關懷、護理專業技能等的重要性,體會社區護士的責任感和社區護理工作的意義。
1.3.1.2 科研方面 活動前1個月,讓學生廣泛查閱文獻,確定研究問題,制作調查問卷,開展社區調研,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并開展了“老年公寓老年人健康調查問卷”、“老年人保健品使用的調查問卷”等,并開展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可進一步進行統計學分析、撰寫課題標書或學術論文,學生的科研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校30名護生主持或參與了湖南醫藥學院“大挑杯”課外科技作品10項,完成了課題的設計、實施、分析和總結,撰寫發表研究論文10余篇。
1.3.1.3 社會服務 懷化市部分中小學沒有專業的全科醫生或社區護士,學生的健康知識與技能比較欠缺;懷化市老年公寓盡管物理環境較好,電視、空調等設施齊全,但是居住的老年人還是非常希望有社會上更多的人來看望他們、關心他們。為此,我校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帶領學生前往宏宇小學、老年公寓開展社會服務活動,進行健康知識宣傳,提高小學生的健康意識和技能,給老年人送溫暖。
1.3.2 項目設計
針對懷化市社區衛生服務現狀,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我們構建了針對不同人群、家庭的社區實踐項目,如老年公寓、社會福利院、中小學、慢性病患者的家庭訪視、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等。
1.3.2.1 懷化市老年公寓社區實踐項目 全體護生以自愿報名的方式,挑選了45名優秀的護生,前往懷化市老年公寓開展社會服務實踐活動,活動前制訂了詳細的活動計劃,要求學生自制健康宣傳冊、調查問卷,進行社區評估、診斷、制訂計劃并實施護理措施,進行健康宣教,并完成問卷調查、心得體會等。
1.3.2.2 懷化市宏宇小學社區實踐項目 全體護生以自愿報名的方式,挑選了39名優秀的護生,前往懷化市宏宇小學開展社會服務實踐活動,活動前制訂了詳細的活動計劃,要求學生自制健康教育PPT和講稿,活動內容主要有護生以社區護士的身份對小學生進行健康知識講課、健康教育及問卷調查等,活動完成后上交問卷調查、心得體會等。
1.3.2.3 以我校校園為社區的家庭訪視實踐項目 要求大專社區護理方向學生利用周末,以我校校園作為社區,以我校的退休教師作為方式對象,3~5人為一組,自主選擇1名退休教師家庭開展社區家庭訪視,進行家庭健康評估、健康教育及問卷調查等。對于有健康問題的家庭,不僅開展評估性家訪,還定期實施連續性家訪,不斷發現問題、修訂和完善護理計劃,評價效果。
2 結果
自2011年起在我校護理專業學生中開展了一系列融“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會服務活動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達到知識、技能、素質的提升,培養科研意識,感受社區護理的工作意義,體會社區護士的重大責任和開展社會服務的重要性,實現“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位一體全面提高。
2.1 同行評價
通過對帶教老師進行自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0%教師評價社區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建議這種實踐活動項目可以多開展,在普通護理專業學生中推廣。
2.2 社會評價
2013年通過對長沙、重慶、廣州、廣西、懷化等5個方向就業學生較多的就業單位進行跟蹤問卷調查。實發問卷25份,回收有效問卷18份。18家單位均表示我校護理專業畢業生在理論、實踐、綜合素質等方面較優秀,會繼續錄用我們的學生;對我校畢業生總體評價優秀率為55.60%,良好率為44.40%;44.60%的單位認為我校畢業生均能勝任崗位工作,55.60%的單位認為我校畢業生大部分能勝任崗位工作。見表1。
2.3 學生評價
一系列融“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會服務活動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達到知識、技能、素質的提升,培養科研意識,感受社區護理的工作意義,體會社區護士的重大責任和開展社會服務的重要性,實現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位一體、全面提高。學生評教評學每位帶教老師均為優秀(90分以上)。
2.4 學生感受
通過分析、整理學生上交的心得體會,發現幾乎所有學生都認為社區實踐活動的開展,讓他們受益匪淺,不僅擴展了知識面,還學到了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有的學生說:“我第一次戰勝了我自己,克服了自己站在講臺上不緊張,我還懂得了和小學生交流其實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難!”有的學生在活動剛結束,就問:“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再來宏宇小學???這些小學生真是太可愛、太熱情了,我真舍不得他們,希望還有機會再來!”在老年公寓實踐活動中,有2名學生因為太投入,甚至錯過了集體返校的時間,她們后來說:“老師,養老院的老年人,真的太需要社會的關注和溫暖,您不知道,老奶奶把她的一大把水果糖給我們的時候,緊緊拉住我們的手,說歡迎我們常去坐坐,我們真是很感動!”
2.5 撰寫及
近3年來,護生每人都撰寫了護理綜述或調研報告,其中每年有5~10名學生撰寫的學術于《護理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等雜志上。
2.6 獲獎情況
近3年來,在老師的指導下,護理專業學生共獲得湖南省大學生創新性研究項目、湖南省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湖南省大學生創業項目10余項,獲得省級一等獎、二等獎及金獎、銅獎等。
3 討論
“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區實踐活動項目的構建與實施,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社區護理技能和職業素養、科研能力、社會服務意識和能力,提高了我校的社會服務職能,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3.1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護理工作直接面對的人,是維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最后保障,其專業特性要求護士必須懂得理解人、關懷人,而這正是當前醫學護理模式轉變對護理教育提出的重要問題。社區實踐活動項目的開展,為護理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走出學校來到社區,接觸不同層面的服務對象,在服務中體會護理的價值,體會護理服務對象不應該局限于患者,更重要的是維系社區居民的健康。
在社區實踐活動中,護生需要與社區服務對象溝通交流、評估健康狀況、開展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同時也會發現自己知識儲備不足,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 同時,護理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參與社區實踐活動,也開闊了護理教育教學思路與理念,如何培養適應現代護理發展和市場經濟需要的護理人才,并進一步思考如何改革護理教學的方法、內容甚至教學體系。
3.2 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
集預防、治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綜合性的服務為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提高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提供了具有巨大潛力和發展前景的廣闊舞臺。通過社區實踐鍛煉,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觀察社區人群的健康問題,進行護理研究的初步嘗試。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會了護理研究調查表格的設計、項目的申報、開題與結題報告的書寫等,培養了從事護理科研的初步能力。3年來,學生針對社區常見病、慢性病的特點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完成了多項課題項目和問卷調查。2013年我系學生參加湖南省大學生創業作品大賽獲得一等獎,2014年度護理專業學生主持的6項課題獲得湖南醫藥學院“大挑杯” 課外科技作品立項,其中1項已被選送參加湖南省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并在《護理研究》、《護理學雜志》、《中華護理教育》等正規刊物上公開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
3.3 培養了學生“社會服務”的意識
“學習-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社區實踐活動項目構建與實施,突破了我國長期以來的傳統護理教學實踐體系,創新了社區護理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新途徑,護理學生深入社區開展常見病、慢性病的預防保健工作,實現了高等學校“社會服務”的重要職能,培養了護理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學生深入到養老院等社會福利機構,和老年人親切交談,為老年人進行健康評估和問卷調查,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社區護理技能,也更深刻體會到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為制訂護理干預、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奠定了基礎,是我國老齡化社會到來的迫切需要[10-19]。經過多次參與社區實踐活動,學生既能適應醫院臨床護理的工作,也能很快適應醫院所負責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工作,備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86-288.
[2] 王俊杰,馬小琴,谷娟娟.浙江省護理人才需求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268-270.
[3] 吳亞君,王亞紅,宋亞琴,等.社區團隊式服務模式中社區護士角色功能的質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6):382-385.
[4] 林梅.校地共育社區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5):148-150.
[5] 王莉莉,安秋月,黃雙麗.社區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2):359-361.
[6] 苗秀欣,黃美萍,劉翠萍.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的組織與實施[J].護理管理雜志,2011,(5):345-346.
[7] 李旎,張偉.國內外《社區護理》教學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5,22(1):24-27.
[8] 趙文婷,唐四元,張鋒,等.從國內外社區護理現狀談我國社區護理教育的改革[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 33(8):1056-1057.
[9] 楊玲,王永利,杜雪平,等.社區護士師資培訓方法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1,26(24):65-67.
[10] 陳紅.把《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貫穿在《社區護理》教學中的嘗試[J].護理學報,2013,20(10):10-12.
[11] 霍淑平,柯云霞,李娟,等.社區護士專業綜合能力量表編制與信效度檢驗[J].護理學報,2013,20(12):71-74.
[12] 胡偉玲,黃芳.團隊項目教學法在《社區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23):2195-2196.
[13] Callen B,Smith CM,Joyce B,et al. 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education for entry-level community/public health nursing [J]. Public Health Nurs,2013,30(6):537-547.
[14] Thompson CW,Bucher JA. Meeting baccalaureate public/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education competencies in nurse-managed wellness centers [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13,29(3):155-162.
[15] 劉俊香,楊術蘭,丁洪瓊.四位一體教學模式在急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29(24):4-6.
[16] 胡靜超,章雅青.美國護理研究領域概況及對我國的啟示[J].護理學雜志,2015,30(3):85-88.
[17] 謝紅.護理學科未來發展的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11, 43(5):527-528.
[18] 王娟,李華義,時建瑞.任務驅動法在社區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5,29(3):365-366.
[19] 呂穎,潘紅寧,鄭丹.基于OSCE模式的社區護理課程改革研究[J].重慶醫學,2013,42(32):3974-3975.
[20] 王黎.養老機構失能老人護理服務內容及實施者資質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285-1288.
[21] 黃金月,王少玲,周家儀.奧馬哈系統在社區護理和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6):320-322.
【關鍵詞】 舒適護理;手術室;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245-01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改革的深化,人們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貫徹到護理工作中,將關愛患者的行為具體化,是當前護理工作急待解決的問題。舒適護理是患者最希望通過護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00例均為在我院手術室進行手術的患者,男50例,女50例;年齡18~70歲,平均44歲;普外手術20例,婦科手術30例,泌尿外科手術20例,手外科手術10例,骨科手術10例,眼科10例;其中行全身麻醉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20例,脊髓麻醉60例,局部浸潤麻醉20例。
1.2 護理方法
1.2.1 術前訪視:參加手術的護士進行術前訪視患者,了解患者年齡、診斷、病變部位、手術名稱、手術方式、所需時間、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用和藹的微笑、親切的語言向患者作自我介紹及手術室環境介紹,針對不同的病例講解成功的實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解除思想負擔。認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盡量鼓勵患者講出心里話,尊重其隱私[ 2 ]。滿足他們的心理舒適需求,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配合手術。
1.2.2 環境護理:給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不允許有喧鬧聲。一般室溫控制在22℃~25℃,相對濕度為50% ~60%。采用全自動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盡量控制噪音。
1.2.3 護理:在擺放前,準備好維持手術所需要的臂架、頭架、布類、襯墊等,兩上肢不宜過度外展,以避免損傷臂叢神經。截石位時,擱腳端有海綿墊包裹,在患者小腿下墊中單,中單應先向腿內旋方向包裹,這樣可避免腓總神經的損傷[ 3 ]。適當按摩下肢,以促進血液循環。
1.2.4 術中護理:平穩的把患者送到手術床上,麻醉時,幫助患者維持不動,輕聲平靜地告訴患者會有什么感覺。同時握住患者的手,這一簡單的動作,無聲的體態語言,會讓其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愛和體貼。手術過程中不說與手術無關的話題。用通俗的語言向患者解釋手術中出現的問題,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對手術中發生的特殊情況,要實行保護性醫療制度,要鎮靜,獨立、快速解決在手術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護理問題,以免引起患者猜疑,增加心理負擔。
1.2.5 術后護理:手術結束時,幫助患者盡快麻醉蘇醒,用溫鹽水拭去患者皮膚殘留的消毒液和血跡,幫助患者穿好衣褲和蓋好被單,在送患者回病房的時候注意保護手術切口及各種引流管,告知患者及家屬報告手術的順利結果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同時給予一定的術后指導。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早期活動和功能鍛煉,并進行一些必要的衛生指導。
2 結果
本組所有手術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通過舒適護理的運用,患者能主動配合治療,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有顯著改善。術后隨訪患者滿意度達99.0% 。
3 討論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大致包括四個方面: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靈魂舒適,舒適護理使基礎護理與護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適感受和滿意度[ 4 ]。將舒適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徹底改變了傳統醫學模式的影響,提高了患者心理、生理兩個方面的舒適度,使手術患者感到了人文關懷,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充滿了信心,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而且給手術室護士提高業務素質帶來了新的動力,激勵了廣大護士學習滿足患者舒適需求相關知識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薛富善 袁鳳華 《圍手術期護理學》
[2] 廖紅輝1拓展舒適護理研究,提高優質服務[ J ] 1黑龍江護理雜志, 1999, 7 (5) : 401
[3] 洪 琳1舒適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的探討[ J ] 1中華護理雜志, 2002, 37 (8) : 5831
[4] 盛菊麗1截石位手術患者防止腓總神經操作的安置[ J ]1護士進修雜志, 2006, 22 (7) : 6401
[5] 謝玉蘭1舒適護理在化療病房的實施體會[ J ]1中國全科醫學, 2005, 8 (20) : 17211
[6] 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作用與實施對策 饒小英 中國當代醫藥 2011-01-08
[關鍵詞] 氯離子;器械;銹蝕
中圖分類號:R47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5200(2015)02-107-02
DOI:10.11876/mimt201502042
再生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后,進行清洗和滅菌處理可重復使用。當前器械主要由鎳、鉻摻雜不銹鋼制成[1],在器械使用中,無可避免會接觸到含有一定濃度氯離子的病人血液及體液,使用后如不及時清洗處理,會導致器械與病人血液或體液長時間接觸,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器械銹蝕[2]。器械被銹蝕后,清洗難度增大,而且最重要是銹蝕處易附著病原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感染風險[3]。因此,及時有效對使用過器械進行清洗和保存是非常關鍵。本文就不同溫度氯化鈉溶液腐蝕器械情況進行研究,以期為再生器械使用和保存提供數據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生理鹽水(0.9%,魯南制藥)、蒸餾水、恒溫水箱(恒豐儀器公司)、新購器械包括:直血管鉗、彎血管鉗、蚊式血管鉗、拆線剪、布巾鉗(上海醫療器械公司)共300把,各種器械均為60把。隨機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各150把。
1.2 方法
將0.9%生理鹽水配置成0.02mol/L氯化鈉溶液。器械在純水下清洗干凈后吹干,實驗組對照組器械各分為5組,每組30把。實驗組浸入0.2mol/L氯化鈉溶液中。放入恒溫水箱中,并調節溫度,使每組溫度分別控制在15℃、20℃、25℃、30℃、35℃。并將同數量器械置于15℃、20℃、25℃、30℃、35℃純水中作為對照組。觀察記錄每小時各組器械銹蝕情況。
1.3 評價指標
腐蝕評估由2位專業技師在顯微鏡下同時進行判定[4]:0級,無銹,表面無變化;1級,無銹,表面失去光澤;2級,出現銹跡;3級,大量銹蝕。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處理,計數資料以χ2檢驗,P
2 結果
2.1 溫度對器械腐蝕影響
侵泡8h后,對照組腐蝕級別為0,實驗組15℃1級腐蝕2把;20℃1級腐蝕6把;25℃1級腐蝕8把,2級腐蝕1把;30℃1級腐蝕8把,2級腐蝕3把;35℃1級腐蝕13把,2級腐蝕4把。隨溫度增加,器械腐蝕數量增加,器械腐蝕程度增大。
2.2 時間對器械腐蝕影響
圖1為不同時間點各組腐蝕器械情況,由圖可見隨時間延長,器械腐蝕數量增加。
3 討論
氯離子導致不銹鋼腐蝕機理為[5-6]:氯離子能造成鈍化性能金屬點蝕。也就是說,在氯離子溶液中,不銹鋼表層氧化膜被溶解。這主要由于表層氧化膜會選擇性吸附氯離子并與氯離子結合生成可溶性氯化物,產物溶解后就會在基底留下腐蝕后孔洞。在實驗過程中,會發現器械局部表層出現少量小氣泡,而且后期腐蝕多從出現小氣泡部位發生。在對照實驗中,150把器械在不同溫度和時間下,均沒有出現腐蝕。實驗結果證實了氯離子能造成器械腐蝕。在低于25℃0.02mol/L氯化鈉溶液中,器械在4h內均未出現腐蝕,而在6h時,出現了腐蝕,且隨浸泡時間延長,腐蝕情況加重,腐蝕器械數變大。在30℃和35℃溶液中,器械在2h時就出現了腐蝕,而且隨浸泡時間延長,腐蝕情況加重,腐蝕數量增多。在使用過程中,器械不可避免接觸患者血液和體液,為了保護清洗人員,在器械清洗前多用含氯離子溶液進行處理[7]。因此,器械使用后,要及時、規范處理,如無法及時處理,應用純水將表面污物清洗后在低溫下存放。此外,在醫院條件允許下,器械應存放在較低溫度下,這樣可以有效延緩器械腐蝕,并延長使用壽命。
在清洗過程中,最好能用多酶清洗劑溶液進行浸泡和清洗,這是因為多酶清洗劑可分解殘留在表面蛋白質、脂肪及糖等污染物。在清洗時還需將器械關節打開,這樣能確保器械表面殘留血液和污染物全面分解掉[8]。
綜上所述,含有氯離子溶液能腐蝕再生器械,且隨溫度增加及時間延長,腐蝕情況加重。因此在實際使用和保存過程中應重視氯離子影響。
參 考 文 獻
[1] 何東平,徐曉耘,保建芳,等.氯離子與再生醫療器械銹蝕的相關性研究[C].//中華護理學會第8屆全國消毒供應中心發展論壇論文集.2012:224-226.
[2] 保建芳,何東平,徐曉耘.不同預處理方法對婦科器械清洗效果影響比較[J].護理研究,2012,26(3B):719-720.
[3] 王燕,孫暉.手術的器械銹蝕原因分析及防銹措施[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05(17):134-135.
[4] 賈鳳琴,宋敏,聶玉蘭,等.手術器械銹蝕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9,23(3):262-264.
[5] 魏靜蓉,李斌.手術器械銹蝕原因及防銹管理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7,16(6):430-430.
[6] 陳姬弋,陳妙青,管莉倩,等.銹蝕醫療器械清洗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