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5: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素質教育的看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素質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1.1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它已經成為中國高校的首要任務。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好壞,關系到中國未來面貌和中國四個現代化能否實現。因此,中國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適應現代化建設的人才。
1.2素質教育是高校辦學的根本
它直接關系到高校的辦學方針,其實行情況如何直接影響學校教學水平、學校的聲譽及競爭地位。所以,實行素質教育是各高校辦學的根本所在。
1.3素質教育是培養大學生能力的需要
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大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重視和尊重大學生個性能力,才能突顯現代化素質教育理念和方針的貫徹和執行。每個人都具有其個性特征,忽略大學生個性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就會影響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提高,因此學校應該大力提倡大學生發展個人潛能,發揮其各自的獨立創造性。學校在這方面要加強素質教育,加大有關素質教育和個性發展課程的投入,讓學生在大學里就能夠學到素質教育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使廣大學生盡早地適應當今高速發展的科技水平,讓學生樹立競爭意識。這些只有在素質教育中得到實現,同時可以使學生在面臨就業等諸多壓力時立于不敗之地。
2何謂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指利用遺傳、環境和教育等方面的正面影響,在對學生的自身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做出正確判斷的基礎之上,努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廣大學生在已有水平上進一步發展,進而促進學生個人潛能的內化。它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水平、知識技能、文化底蘊、道德層面等為主要目標,強化學生的創造潛能為重點的一種現代教育。它主要包括對學生科學文化精神、人文底蘊以及道德素養的培養幾個方面,目的是將廣大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人才。人才素質一般可分為六個方面,第一,知識素質,其余各種素質均在此基礎上衍生而來。第二,能力素質,只有將知識素質轉化為能力素質才能夠發揮人才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觀能動性。第三,思想素質,它決定人才社會價值和政治取向,其位置應該在教育的第一位。第四,道德素質,對全人類、對現代社會的有用人才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和獨立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獨立的人格必須在道德素質中得到完美的體現。第五,身體素質,任何素質的存在和發揮都必須以強健的身體作保障,沒有一個健全的體魄,人才任何素質都不會有所發揮。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全的體魄應該來源于平時的鍛煉。第六,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個人在情緒出現波動和受到外界諸多因素刺激時,個體的反應形式、承受能力和處理水平上,主要表現在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調控。執著、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等優良的心理素質是保證個人事業成功的必備精神要素。
3高校實行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3.1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實行素質教育前提
心理健康是當代大學生的必備素質,當代大學生既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質,又應該具備過硬的本領;既要擁有強健的身體,又應該具備健全的心智。加強對大學生健康心理教育,可以保證教育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要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加強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在這方面學校可以采取多種心理教育形式。采取一定辦法以解決一些學生的實際困難。
3.2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是實行素質教育的核心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高校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是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對高校教育內容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它包含運用已有知識、信息及方法等提出新問題、新觀點等,同時也包含能夠創造出新的信心、勇氣、智慧等諸多因素構建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它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其本質是使大學生獲得更加充分發展的受教育的機會。在實行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的過程中,高校首先應牢固樹立創新觀念,在辦學理念上知曉創新是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具備的能力,應該關注大學生整個群體,以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其次,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時,應按照大學生個體上存在的差異,對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的進行改革,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再者,高校應該建立具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只有一支具有高素質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才會有一批又一批創新思維和能力大學生的涌現。
3.3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實踐能力主要表現在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上,不但要知道怎樣去做某件事,還要看完成這件事的質量和效率。實踐能力在大學生綜合素質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時構成大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部分。首先,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為其社會就業提供重要的保障。對于用人單位,實踐能力或實際工作水平相對要比大學生在校學習成績優秀更為重要。所以,高校在學生在校時就應該結合當今社會發展趨勢和用人單位的要求,積極培養和鍛煉大學生的各種實踐動手能力。其次,在培養和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高校應以注重實踐性教學為根本途徑,應將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的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要大學生牢記,實踐出真知這一真理。再者,大學生應該踴躍參加各種社團及社會實踐活動,在參加這些社團和社會實踐過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鍛煉,能夠盡早的融入社會,為日后的畢業就業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
總而言之,高校實行素質教育,培養的人才應該既應該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又會有合理而全面的各種能力;既應該有崇高的理想,還要具備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和使命感;既應該有高尚的道德,還要有很高的人文修養等。只有具有如此素質和能力的人才能跟上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
[關鍵詞] 課堂教學 素質教育 轉變
素質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主導,已經越來越深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優化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己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總結了的幾點淺顯的看法。
一、優化課堂結構,實施素質教育,要確立全面主動的綜合素質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還要進行情感、品德的滲透。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自覺的意識和能動作用下愉快地,積極地學習;在確保必要的基礎的文化知識的學習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做人、怎樣理財、怎樣與人交往、怎樣正確的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最終達到真正的素質教育。
二、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
我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條件。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而良好的師生關系要建立在民主、和諧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我充分運用“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發揮師愛的作用,把關愛的眼神、微笑的面容、嚴謹的教學態度帶進課堂,創造出一種關愛微笑、寬松和諧、相互信賴又不失大體的教學氛圍,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能產生強大的推動力,促使師生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育教學目的。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光表現在課內,在課外也要如此,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你要把學生當作朋友更要讓學生把你當作朋友。
〈二〉、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核心,而良好的課堂氛圍要在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中創建。在課堂學中教師要傾注自己滿腔的熱情,架設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為學生創造活潑、進取、積極、向上的心境,使之產生強有力的“磁場”。課堂上要理智、藝術地處理課堂違紀事件和突發事件,采取尊重、理解、關懷、鼓勵和信任的態度、幫助學生明辨是非,使之正確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將注意力引向教師的課堂教學中。
例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時,應根據數學本身的特點,在傳授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要建立一個風趣、幽默并且賦有想象力的課堂氛圍,充分利用“數學本身是一種鍛煉思維的手段”的功能,把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要進行一系列合理的“轉變”
任何變革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在現代文明與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就要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實施一些新的做法,在政策、法律、法規的約束下完成優勢轉變。
〈一〉、要轉變指導思想。在指導思想上我們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只為應付考試追求升學率單一陳舊的教育指導思想,應該為了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而選用更為現代更為先進的教育指導思想。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有扎實的知識基礎,還要使學生具有廣闊的知識視野、合理的知識結構和主動學習、思考、創新的能力;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參與國際交往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樂觀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要轉變教育目標。在教育目標上,我們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為適應上一級學校的選擇需要以應試訓練為目的的教育目標,改變基礎教育多年來為構建教育“金字塔”的教育目標;我們應該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教育,本著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態度,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要轉變教育內容。在教育內容上,要該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完全圍繞應試要求考什么教什么,單一的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質教育要轉變這種做法,增加并豐富教學內容,在基本的知識教學基礎上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
〈四〉、要轉變教育方法。從教育方法上看傳統課堂教學實行的是學生被動學習,脫離實際的教育方法;素質教育要從新審視傳統課堂教學的方法,應該取精去糟,重視雙基、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使老師輕松地教,學生主動地學。要確立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共同提高人才觀,明確素質教育要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還要告別過去傳統課堂教育中單一、枯燥的教育方法,應該多應用一些現代化教育手段,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實現多元化教育。
〈五〉、要轉變師生關系。從師生關系上來說,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單一的,只有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怎樣講學生怎樣聽,老師怎樣寫學生怎樣記,老師問什么學生答什么,老師永遠是主動的,學生永遠是被動的。而素質教育應該徹底改變這種做法,實施新的做法,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主體是學生,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指導學生自己看書、觀察、操作、探索、思考、發現、歸納、自求理解、主動參與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導”,這個“導”包括:引導、指導、勸導、教導、督導等等。教師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技能,思維水平,學習心理及情感,正確地引導學生由未知達到已知的彼岸。
總之,教育是一個復雜的巨型系統,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正確的,應該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與參與,使整個社會在轉變過程中通過具體實踐,更新觀念、提高文化素養、道德素養、勞動技能、審美觀念等等,共同創建新型的學習文化,共同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碩.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
[2]金一鳴.中國素質教育政策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中學;數學;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的,就其本質來說,是以提高全民素質為教育目標的。“素質”一詞包涵了更多內容,它不僅重視受教育者所接受的知識和技能,更關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能力的培養、個性的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多個方面的發展。素質教育關注的是人的發展,人的可持續的、更長遠的發展,這是和應試教育相對立的地方。應試教育更關注眼前利益,完全為一張試卷而努力,往往陷入某種固定的思維中。素質教育的實施無疑有許多現實的困難。從數學這一學科來看,素質教育更容易被人忽視,以為數學本來就是機械的、無關情感的學科,談不上什么素質不素質。持這一觀點的人,大多是遠離數學的人,不懂得數學素質在當今社會是多么的重要。本文擬從當前數學教育的弊端談起,就數學素質的提高在理論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何為數學素質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事,需立足長遠。普及教育與精英教育并不矛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與照顧個別學生的教育也不矛盾,它們是有機的整體,互為前提。所以,數學教育不能僅僅滿足于能在考試中拿高分,還必須為學生提供豐饒的成長土壤,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入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
有人認為,所謂的數學素質是一個人數學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體現,是一個人在處理數形規律、邏輯關系以及相關矛盾時的悟性和潛能,是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思維、數學思想、數學能力、數學品質的和諧統一,而數學思想和方法則是數學素質的精髓。論者認為,一個人的數學素質表現在四個特征上:第一,數學意識。用數學的眼光、數理邏輯的觀點來看世界;第二,數學語言。它是一種科學語言,是人類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第三,數學技能。不僅包括基本技能,還包括“科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達到問題解決,形成數學建模的技能”;第四,數學邏輯。數學是邏輯的體操,是人的高級思維形式。①
在我看來,這些是數學素質的顯性素質,其隱在的情感方面的素質也不容忽視。
二、數學教育的弊端
據新華社馬德里2008年7月21日的報道,在第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中國隊以總分217分的成績獲得團體第一名,三名獲得滿分的選手中有兩位來自中國,②可謂成績斐然,但這并不能說明問題。數學家丘成桐到杭州與取得好成績的數學尖子見面,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他說:“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根本沒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做習題的機器,這樣的教育體系,難以培養出什么數學人才?!蹦壳?,在中學數學教育方便存在多種弊端,阻礙了中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其弊端主要表現在:
1.缺乏對非智力因素的足夠認識。許多學生,也包括老師總覺得數學學習與文科學習無關。誠然,從短期效果來看,諸如語文、歷史等學科對數學學習是沒有直接效果的。然而,這些學科對于培養個人情商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越是優秀的科學家越是離不開情感力量的支持。
以華裔數學家丘成桐為例,他在追求和探索數學的至美境界時,并沒有把眼光局限在數學一個方面。他總是隨身攜帶一本《史記》,他在接受《東方之子》的采訪時談及數學和文史的關系:“因為我和朋友在做數學的時候,看一些問題看得很微小,看得很微觀,單做一個很小的問題,一點點地做,沒有一個很宏觀的看法,我覺得看歷史對我宏觀訓練(有幫助),……所以我看問題的方法跟很多我的朋友不是一樣,跟我的學生也不是一樣,我想跟我看文學的看法有一點點相同?!倍膶W則是他在情緒低潮時候排泄感情的一種方法。③這一點很值得我們這些數學老師學習。
2.在教材安排和課堂教學上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論者指出,目前數學教材在編排上重應用而輕原理,常以實用與否來取舍教科書的內容,對原因和原理解釋不夠,其實,在學習過程中,追求原理是培養數學素質、能力和思維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教材的開放性不夠,中學教材與大學教材銜接不夠。④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更重視題型,往往把眼光放在習題的解答上,努力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讓學生記住的往往只是概念、定理、公式等等,而疏忽了對數學興趣的培養,沒有把數學的魅力展現出來。
3.單一的評價體系。對于大多數數學教師來說,學生數學水平的高低只在那一張試卷上。它不能考查出數學學習的能力和潛能,也不能考察出一個學生的創造思維,更不能考查出學生對數學文化和價值的體會和認識。這個評價體系——不過是評價標尺,也不能稱之為體系,僅是把數學作為一種工具來看待,缺乏對數學這一極具魅力的科學的充足認識。這表現了對數學的集體的普遍的誤解。這個評價標尺更反映出人們觀念上的落后。
三、如何提高數學素質教育
首先在于端正對數學學科的認識,樹立長遠的教育觀念,自覺抵制著眼于應試能力培養的做法。鼓勵數學特長班的開設,但必須避免走向一個極端,不能減少、割裂或者剝奪了學生文史方面的學習和熏陶。目前,幾乎所有學校學習奧林匹克數學的做法已遭到了專家的批評,它的副作用也漸漸的顯露了出來。
其次,豐富課堂教學。這里的豐富是指:1.為學生多提供具有開放性的數學問題,許多時候,學習思維的練習遠比得到一個固有的答案要重要得多;2.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相同的問題,鼓勵和肯定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到某一種思路上。正確固然正確了,但如果打壓學生的“怪想法”,會削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他們的思維會僵化和固定,其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再次,關注想象和靈感,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想象是思維的舞蹈,在數學思維中,想象推演了數學的無窮魅力,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獲得更多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機會。在數學領域中,許多高深的問題都是以“假想”“猜想”的形式出現的,這正是想象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注釋:
①韓學鋒.《關于數學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 [j]》.《科技資訊》.2009.03.
②材料出自:chinamil.com.cn/site1/big5/xwpdxw/2008-07/22/content_1374106.htm。
關鍵詞:初中社政;教學;方法
推行素質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21世紀教育的主要目標。初中社政課是對初中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和常識教育的必修課,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它承擔著培養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創新意識的重任。因此,積極研究探討初中社政課教學改革,加強政治課素質教育實施顯得至關重要。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
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內在素質主要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也就是一個人的對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為人的“心態”。外在素質就是一個人具有的能力、行為、所取得的成就等。
二、初中政治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社政《課程標準》指出:“初中社政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常識教育,以及有關社會科學常識的必修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彼枷胝握n同其他學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無論從時間上、形式上還是任務上都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它對幫助中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發揮著它的德育功能。
教育部明確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边@一論述,把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階段是學生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奠基階段,而構建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思想政治課的根本任務。
三、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幾點方式方法
1.教師必須確立新的教育理念: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教師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質量觀、發展觀、評價觀直接決定教師的教育行為。教育理念影響著教師對教育的地位、作用的認識,影響教師自身專業化的實現。教師的一切教育改革行動取決于他對教育改革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教師的每一項改革措施首先都要找到教育理念的支持。
2.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實施素質教育,政治教師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扎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3.要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人本論:傳統教育的“三中心論”,即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都毫無例外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這種狀態必須徹底改變,用以“學生為中心”來代替以“教師為中心”,實現由“師本”向“生本”轉變?!耙詫W生為本”是我國教育人本論的核心思想,反映了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教師要及時慷慨地給與每個學生以積極的評價,讓學生生活在希望中,教師對學生的贊揚與期待,將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乃至成長產生巨大的作用。
4.要實現政治課教學與課程的有機統一:教師要理順教學與課程的關系,實現政治課教學與課程的有機統一。追求新的課程價值,構建初中社政課課堂教學的合理框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體現了思想政治課新課程追求的價值。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知識和品德形成的過程,強調學生獲得新知識、新思想的體驗,改變過去只重結論輕過程的錯誤做法。
5.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課堂教學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渠道,實施素質教育主陣地在課堂。傳統的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結構是以講授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進行設計和安排。從教學過程來看,就是“提問―講解―鞏固―作業”四環節;從教學關系看,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問,學生答,教師板書,學生抄;從教學方法來看,以講授法為主滿堂灌。這種刻板的程序式教學導致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遭到扼殺。構建新的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結構,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把學習變成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發展和提升的過程,以提高初中社政課的實效性。
6.要積極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初中社政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課題,讓學生從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在社會教育的大環境中,使學生理解體會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農村調查采訪,通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
【關鍵詞】 小學教學 素質教育
什么是素質教育?其內容和途徑是什么?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之間有一種什么樣的聯系?對這些問題,人們在理解上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因此在實施中出現了一些誤區,其主要表現有:
第一,概念的模糊性,導致實踐中的表象性。由于對素質教育缺乏完整的認識,對它的系列過程概念朦朧,于是出現一些本末倒置的現象。諸如:對素質教育的評價尚未入系統、有序階段,就急干將“成績報告單”改為“素質報告單”;測評手段的粗糙,致使素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表層。
第二,理解上的狹隘性,帶來了實施中的片面性。一提起素質教育就口不離第二課堂:一說起第二課堂,涉及的總是興趣小組。于是各種各樣的少兒社團和興趣活動應運而生。當發現素質教育還沒有占領主陣地時,又全力以赴地抓學科教學的改革,無形中又淡化了第二課堂,而學科領域則又局限于語、數等學科及在出成果具有顯性效應的音、體、美上。由于理解上的狹隘,忽這忽那,抓不住“牛鼻子”,各子系統之間又缺乏內容的銜接與貫通,明顯地違背了素質教育系統整體性原理,導致了實施中的片面性。
第三,改革行為的短期性,釀成了操作上的粗糙性。出于管理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改革實踐中往往缺少規范,既無明晰的目標,又無實施目標的縝密方案和具體的階段性實施計劃,往往只是一些臨時性措施。實施過程中卻又缺乏資料的積累與分析、總結與回顧。欲速則難達。操作的粗糙,所得的只是淺顯性成果。
第四,意識上的功利性,造成了改革中的游移性。功利意識是急于求成的根源、功利主義思想的作怪,反映在改革中缺乏韌性,“這山望著那山高”,不斷變換課題。缺少“認準方向,就要全力以赴,堅持到底”的恒心。
如何使素質教育走上整體改革的軌道,納入學校教育的整體實踐領域,對此,本人談點不成熟的想法。
1 搞清素質教育的概念
對于素質教育。目前看法還并不一致。本人的看法是:要搞清素質教育的內涵,得先從人的完整的素質結構認識開始。人的完整素質結構是生理素質結構、心理素質結構和文化素質結構的綜合。在這個整體素質結構中,生理素質結構是基礎,心理素質結構是中介,文化素質結構則是核心內容。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共同處于一個統一的系統中,所以素質教育實施的著力點必須落在人的繁體素質結構功能目標上?!拔逵⑴e,德育為首”,才能充分體現全面發展的整體功能,這可以說是造就受教育者完整素質結構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因而素質教育要瞅準目標,找準途徑,選準措施,擺正德智體美勞諸育之間的關系,這樣才不會顧此失彼,有所偏廢。搞清素質教育的概念,就抓住了素質教育的根本。
2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教育的觀念眾多,如:大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師生觀以及學校職能觀等。就實施素質教育而言,首要的是端正人才觀和質量觀。教育觀念的核心是人才觀。人才是有層次的。應試教育觀無視人的差異性和人才的層次性,動輒“一刀切”、“一鍋端”,致使實踐結果拉大差距,兩極分化,置大多數學生于不顧,最后篩選出少最的尖子。素質教育觀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在承認差別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說過:“圣人教人,各因其材,大以大成,小以小成,無棄人也。”可見,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皆能成才。
3 加強教育管理
3.1 完善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估機制。實施素質教育,管理是基矗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制定素質教育目標,并根據目標建構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只有目標體系與評價體系相結合,才能對學校各項教育活動的運行方向實行有效的調節和控制,改變以考分定功能的傾向、評價體系要考核學生個體的德智體美勞等素質的全面發展狀況。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4)04-0222-01
作為一名教職員工,一名小學教師,我與素質教育關系之密切無需細論。而如何理解素質教育對于怎樣把素質教育的理念落實到教育工作中顯得非常重要。關于素質教育教育部早有較為統一的定義,它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內在素質主要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也就是一個人的對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為人的“心態”。教育成果如何不但是教育部門領導的事情,更是我們這些教育界的每一名教師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中的事情。因為素質教育即是針對學生更是針對廣大教職員工。作為教職員工這一隊伍中的一員,我一直思考著素質教育這一問題。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我們是教育實施者,教育政策落實如何,落實后的成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就要看我們這些一線的教職員工如何嚴格按照政策靈活地實施我們的施教工作。而施教工作不但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重要的是通過以身施教,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看待世界、人生、自己的價值和社會道德等。也許,有些人會說一個小學老師對學生的“心態”能起到啥作用?但經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人認為,小學老師對自己的影響最重大。而我們大多數人也許不記得高中老師,大學老師,但一定會記得我們的小學老師。從這里也能看出一名小學老師對學生的影響。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素質教育,都把德即做人這個放在首位。古之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人,早已把如何讓學生知道“道”即道理,放在首要的問題。這里的“道”,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由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中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意識形態領域的認識。如果一個人從小開始,他的意識形態領域的認識是扭曲的,將使其走向偏離正常行為軌道而出現非正常的種種人格表現,包括不孝敬父母,不尊重長輩,到處違法亂紀,更不用說熱愛祖國,成為國家的動梁了。如果我們教育后的孩子走向這么一個可悲的人生路,那是我們的悲哀。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那樣的情況出現有我們作為培育祖國未來花朵的園丁,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重大失敗。所以,如何讓學生先做人,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那么我們又怎么去教會和影響他們如何做人呢?我認為“身為世范,為人師表”這個很重要。提高一個民族的素質,基礎在教育,而小學教育則是基礎中的基礎。小學教育之于社會,猶如墻基之于百丈高樓,枕木之于千里鐵路。小學生的剛從家庭這個小的社會圈子進入大的社會圈子,他們正以一種求知和探索的的心慢慢了解社會這個大家庭。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逐漸增加外,他們的模仿能力更為突出。而對小學生而言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學生的行為舉止上影響最大的就是老師了。小學生常說,這是錯的,老師不是這么說的,這是對的,老師就是這么說的。有時他們做出一些事情后,也會說老師也是這么做的。從這一切可以看出教師是學生的鏡子,而學生就是教師的影子。如果這面鏡子是到處污濁不堪,四分五裂,那么照出來的將是模糊不清的,斷裂的。而老師這一身體坐的不直,行的不正,學生這個影子,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國教育家早已教導我們教職員,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要想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懂得道理,就必須老師自己先做好人。
而小學生而言,我們對他們講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的道理還不如自己的行為舉止上表現出來的快,因為行為養成是潛移默化的。比如,我們老師有廁所不進廁所而到處大小便,學生會以為這樣做是天經地義的,因為我們的老師就這么做。同樣道理,老師隨處丟垃圾,隨處吐痰抽煙,學生也會那樣做的。所以,作為一名老師,更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們必須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教學模式;模式化教學;創造性思維
實施素質教育是當今國內外改革的大趨勢,而新課程改革更是時代對教育的呼喚,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素質教育是在學科教育的同時,注重思想素質、道德素質、能力素質以及身心素質的教育,從而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目前,農村中學教育思想看似不再落后,觀念也不再陳舊,相反的是,新課改風暴席卷農村教育,改革力度空前絕后,學習并模仿先進的教學模式,似乎成了每個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于是,不分地域、不分對象、不分學科地照搬,只注重外在的“形”,忽略了內涵的“神”,成了模式化教學,這就是我們一些農村中學的新課程改革。如此一來,學生的素質沒見提高,反倒有所下降。我們是不是該反省一下,究竟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素質教育還能否順利實施?這著實令人擔憂。因此,農村中學發展素質教育刻不容緩,新課程改革更應該立足實際,對癥下藥。從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看,我認為,祛除痼疾、勇于創新是可通之途。
一、采取有力措施,盡快提高中學校長、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
一個學校,能否盡快實施素質教育,正確實施新課程改革,校長和教師是關鍵。中學校長是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實施者、宣傳者、組織者和領導者。應試教育從科舉制度至今,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要向素質教育轉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著相當大的阻力。于是,很多校長就強烈要求老師們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不管這種模式是否適合本土,一律生搬硬套,僅僅是停留在表層的一種模仿。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也是與時代和素質教育相違背的。由此可見,實施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最大阻力來自于教育內部,這就需要校長做好本校教師的宣傳發動工作,帶領全校教師學習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理論、政策、外單位的先進經驗,拓寬教師的視野。教師也必須提高對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的認識,深入開展新課程改革的研究,全面轉向素質教育的軌道。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培養他們的課外閱讀習慣,學校并為之創造有利條件,為新課程改革鋪路
農村學生知識面窄,視野較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資料表明,見多識廣,讀書較多的學生比同年級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強,語言表達能力要好,寫作素材豐富,自然作文水平就高,在這一點上,農村的學生比不上城市的學生。
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充實并開發圖書室、閱覽室,支持學生搞好課外閱讀,而不是禁止、反對。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里能讀到有關文學、藝術、軍事、科普類讀物,并能通過報紙、雜志,了解時事、尖端科技等。這樣不僅能豐富他們的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陶冶情操,還可以培養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從而更好地為學習服務,間接推動新課程改革。同時,通過了解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學會審美,把美育和德育過程融為一體。
三、更新觀念,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
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教育過于約束學生的行為與思想,習慣使用命令和規范,用大人的想法來代替孩子的思維,這不是直接的教育教學問題,而是教育觀念的問題。“應試”思想成了課堂教學的主導,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過分強調邏輯思維、收斂思維和定向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對某一個問題一般只要求得到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為了確保高分率,不鼓勵學生提出與教師或書本不同的看法,甚至反對和壓制這樣的看法。
有這樣一則材料,美、日、中三國的三個教師教學生畫蘋果,美、日的老師讓學生自己畫,中國的老師則畫在黑板上讓學生照著畫,中國老師認真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很值得敬佩,同時我們又會為孩子的創造力被抹殺而感到悲哀。我們常常越俎代庖,把略讀課文當精讀課文來講,不僅無法完成教學目標,而且與我們的課程改革是背道而馳的。在此等規范之下,我們的孩子便不想去思考,不敢去創新了。是我們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嗎?不是,缺乏的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土壤。而我們這里所謂的新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不錯,教學模式是一種創新,但模式化教學則無異于邯鄲學步,把手段當目的,忘記教學的本質,教育的追求,是本末倒置,更不會有什么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