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5: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標準農田信息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GIS;RIA;AE;Flex;Silverlight;高標準基本農田
中圖分類號:TF3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8-0218-03
1 引言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簡稱“高標農田建設”)是國土資源部、財政部重點推出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國土資源部、財政部關于加快編制和實施土地整治規劃大力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通知》明確提出大力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但目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的開展與監管仍采用手工方式,實時性不高且效率低下,無法實現分級審批和監管,也不利于存檔、匯總和報備。針對目前高標農田建設工作量大、任務重、人員少的情況,如何實現建設任務、項目進展、資金去向的實時動態掌握?如何解決省級人員在立項、驗收等工作下放后對全省高標農田建設的全程實時監管?如何解決市縣項目范圍重疊、實施項目進度監控與上報?基于以上問題,應用信息化和網絡化手段構建基于GIS和RIA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管理系統,引入Flex的可視化工作流引擎模型,以及Silverlight的“一張圖”監管,制訂規范的數據共享接口,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集中統一、全程全面、實時動態的信息化管理,實現一次填報、分級管理、多級共享的對下監管和對上報備,提高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信息。
2 系統設計與功能特點
2.1 系統設計
系統體系采用B/S(瀏覽器/服務器)架構,依據項目建設目標、任務和思路,系統在統一的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安全審計、數據備份等安全體系下,結合統一的數據規范與標準,構建統一的土地開發電子政務與空間基礎框架,并在此基礎上,分層建立系統的設施層、數據層、地圖服務層、業務邏輯層和應用表現層,系統總體框架設計如下圖所示。
(1)設施層
網絡體系、硬件設備、系統軟件等設施是系統運行的基礎。系統建設按照最大限度節省投資的原則,盡量考慮運用各類現有的設施與設備,只對部分確實不能滿足現有需求的少部分設施進行升級。
(2)數據層
根據數據存儲結構的不同,將數據分成關系型數據源、非關系型數據源。關系型數據源包括系統元數據庫、字典表、系統表、各類業務專題數據庫表等。非關系型數據源包括各類文檔、圖片等。業務表包括年度計劃、項目、規劃編制、中介、用戶等專題數據庫表。
地圖服務層
在數據層上進行地圖服務的,供系統業務邏輯和應用層功能調用。的地圖服務包括行政區劃、土地利用現狀、項目范圍等。
業務邏輯層
處在數據之上、應用表現之下的系統業務層,主要用來實現系統的核心業務邏輯與服務,包括數據服務、目錄服務、工作流引擎、安全驗證、權限控制、日志管理等。
應用表現層
處在最上層的應用表現層是業務功能的最終交互終端,包括年度計劃管理、項目進度管理、規劃編制進度管理、月報管理、中介管理、項目范圍管理、接口開發與集成、系統后臺管理等。
2.2 系統功能特點
本系統功能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于Flex的可視化工作流引擎
采用Flex技術的工作流引擎,可以根據項目進行靈活的個性化定制,并且具有執行效率高、易用性等優點。
2、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張圖”
系統利用GIS成熟的數據共享及互操作技術,實現項目區在“一張圖”上的各種空間分析功能。
3、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監管水平。
通過信息的逐層填報、審核、匯總,系統自動實現歸檔檢索、統計分析,達到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集中統一、全程全面、實時動態的信息化管理。
4、圖形化管理,解決數據規范與統一問題。
通過統計報表與圖表的聯動、項目范圍自動生成與重疊檢查,解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數據的規范與統一問題。
3 系統關鍵技術的實現方法
3.1 基于Flex的可視化工作流引擎與定制應用
為實現對高標農田項目的逐層填報、審核、匯總,實現業務流程的規范化、自動化,本系統采用了工作流(WorkFlow)技術和模型。
工作流(Workflow)是一類能夠完全或者部分自動執行的經營過程,根據一系列過程規則,文檔、信息或任務能夠在不同的執行者之間傳遞、執行。簡單地說,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銜接、自動進行的任務。實施工作流管理可以規范業務流程、跟蹤業務處理過程、優化并合理利用資源、減少人為差錯和延誤,減少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
流程設計器是工作流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人員通過流程設計器對業務流程進行建模從而產生一系列可以在流程引擎中運行的業務流程模型。本系統采用基于Flex技術的可視化工作流引擎,Flex是一種很輕便的客戶端技術,只要客戶端安裝了FlashPlayer就可以使用Flex技術,而目前世界上95%的機器上都安裝了Flash播放器。Flex項目最終編譯成的Swf文件在FlashPlayer中是以字節碼形式運行的,其執行效率遠遠高于瀏覽器解析執行的JavaScript,而且Flash技術可以給用戶帶來很好的用戶體驗。對比其他技術實現的流程設計器,可以根據項目進行靈活的個性化定制,并且在效率和易用性上具有優勢,如下圖所示。
用戶可以通過右側的操作導航來進行流程各個組件的創建,如拖動縮放工具條,可以縮放整個流程查看界面,點擊“選擇”按鈕則可以選中節點或連線,點擊“節點”按鈕則可以在左邊的畫布中增加一個活動節點,點擊“連線”則可以增加一條遷移線,如果用戶需要刪除流程的節點時,則點擊選中需要刪除的組件,然后利用鍵盤上面的Delete鍵就可以刪除組件,如果用戶無意做了錯誤操作,則點擊“撤銷”按鈕撤銷前一操作,或者“重做”按鈕返回上一操作,整個流程設計完成后,點擊“保存”按鈕,進行流程保存。整個過程基于可視化操作,簡單明了,用戶可以很容易上手。
通過可視化工具對流程進行定制,流程定制完成之后,將會生成相應的xml文件,通過調用Web Service接口將流程配置保存到數據庫,從而實現整個工作流的配置操作。
3.2 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張圖”監管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一張圖”監管是以空間數據庫引擎與GIS空間分析、Web Service、Silverlight等技術為基礎,結合項目建設地塊信息、空間分析服務等云服務資源,開發對地塊坐標等空間信息全過程管理的應用接口,與可視化工作流、定制應用等共同構建統一的綜合監管平臺。它不僅實現項目地塊在地圖上的瀏覽、查詢、定位等操作,同時具備地塊空間信息的屬性信息檢查、邏輯檢查、空間拓撲檢查,實現空間數據導入導出的數據接口和與其他模塊交互操作的應用接口,強化空間數據挖掘與統計分析,從而實現了項目建設的全覆蓋、全流程的動態監測與監管?!耙粡垐D”監管在實現中解決了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1、統一坐標系統的確定
坐標系統是GIS圖形顯示、數據組織分析的基礎,所以建立完善的坐標投影系統對于GIS應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項目的空間數據由各縣級單位生產提供,其采用高斯克呂格3度帶投影坐標系統,且廣東省包含37、38、39共3個投影帶號,為了保持數據的一致性,本系統中的空間數據均采用西安80地理坐標系統來存儲和顯示數據。系統開發了ProjectXian80ToGaussKruger()和ProjectGaussKrugerToXian80()方法實現了高斯克呂格投影坐標系統與西安80地理坐標系統的坐標正算與反算。
2、天地圖服務資源的共享使用
“天地圖”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主導建設的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它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系統利用編程接口將“天地圖”的服務資源嵌入到已有的各類應用系統中,并以“天地圖”的服務為支撐開展項目管理的地圖服務與應用,從而有效緩解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中技術難度大、建設成本高、動態更新難等突出問題。編程接口通過繼承ArcGIS API for Silverlight中的TiledMapServiceLayer類,重寫該類的Initialize()與GetTileUrl()等方法實現了對天地圖服務資源的嵌入式調用。
3、空間數據的檢查與提交入庫
用戶在客戶端導入項目空間數據之后,客戶端負責對數據進行邏輯檢查并提交至服務端的Web Services接口,服務端將數據檢查后分類存放入空間數據庫中。采用Web Services + Arc Engine的方式對數據進行檢查和提交,可以使該工作在服務器后臺運行,減少客戶端壓力與節約用戶時間,并且實現較為全面的空間數據檢查。
4、圖形應用接口與交互
地圖管理模塊設計應用接口供項目管理模塊調用,從而實現項目管理模塊對于圖形的多種操作。在地圖管理模塊中對其他模塊開放RunOperation(string OperatorArgs)方法,傳入參數OperatorArgs中指定地圖操作類型、操作對象及其他必須與可選參數,在RunOperation方法中實現對參數的解析與操作的實現。
4 系統實現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管理系統從總體功能結構上分為基礎框架、五大業務功能、后臺管理、接口開發、項目范圍檢查工具等模塊。
1、基礎框架平臺是支撐整個系統平臺的基礎,根據統一數據庫、地圖服務、工作流引擎、權限控制、接口集成、標準機制、網站服務等7個統一的原則進行設計,實現系統平臺各個子系統模塊的數據及資源共享。
2、五大業務功能。年度計劃管理、高標農田項目進度管理、 土地整治規劃編制進度管理、高標農田項目月報管理、土地整治中介管理等組成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核心業務功能。
3、后臺管理功能。包括行政區劃管理、系統日志管理等系統基礎數據管理,以及業務賬號管理、用戶管理等業務數據管理。
4、接口開發。系統接口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與部報備系統對接接口,實現與國土資源部新版農村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報備系統)的無縫對接。二是項目報備數據批量導入導出功能,將本系統涉及的報備數據按條件、批量導入、導出為如excel、word、jpg等通用中間格式,方便與其他系統對接或撰寫整理文字報告。
5、項目范圍檢查工具。對各類高標農田項目的空間范圍是否重疊進行檢查,主要功能包括:坐標導入:讀取、導入固定格式的txt或excel坐標文件,自動生成圖形。當坐標系統不一致時,自動進行坐標系統的轉換。范圍審核:對導入的項目空間范圍進行疊加檢查,包括與已有高標農田項目的空間范圍、基本農田范圍、行政區劃范圍進行疊加,檢查是否有重疊。截圖打?。寒斢兄丿B發生時,對當前項目范圍進行截圖、打印。
5 結語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管理系統是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及相關業務管理提供全程的信息化服務及管理支持。該系統解決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面臨的工作量大、任務多、人員少的情況下,在立項、驗收等工作下放后如何實現任務進展、資金去向的全程有效監管的問題,為高標農田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平臺。為職能部門大幅節省了勞動力投入和項目經費,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 伍育鵬, 鄖文聚, 李武艷. 用標準樣地進行耕地質量動態監測與預警探討[J]. 中國土地科學, 2006(04).
[2] 胡存智. 中國農用土地分等定級理論與方法研究――兼論《農用地分等規程》總體思路及技術方案設計[J]. 中國土地科學, 2012(03).
[3] 張鳳榮, 鄖文聚, 胡存志. 《農用地分等規程》的幾個理論問題及應用方向[J]. 資源科學, 2005(02).
[4] 王加恩, 胡艷華, 宋明義, 等. 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與農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以浙江省嘉善縣為例[J]. 廣東土地科學, 2012(02).
[5] 陳柏松, 游娟, 潘瑜春, 等. 農用地等級質量監測指標體系與方法[J]. 農業工程學報.
[6] 蘭小機, 劉德兒. ArcObjects GIS 應用開發-基于C#.NET[J]. 江西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
[7] 朱仕杰, 南卓銅. 基于ArcEngine的GIS軟件框架建設[J]. 遙感技術與應用, 2006(04).
[8] Nagel Karli Watson Christian, Others. C#入門經典[J].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
[9] 馬建輝, 吳克寧, 趙華甫, 等. 我國耕地質量監測指標體系的構建[J]. 廣東農業科學, 2012(21).
[10] 顏國強, 楊洋. 耕地質量動態監測初探[J]. 國土資源情報, 2005(03).
[11] 彭強勇, 周衛, 張彥彥, 等. 基于ArcEngine的地圖整飾功能的實現[J]. 現代測繪, 2007(04).
對現有基礎性設施進行改造,提高管理能力,優化傳統制度,確保各種相關配套設備完好,使得道路通達、田中水土有效開發、資源利用率提高。采用規劃的灌溉技術,將水源的輸送與排出迅速有效地進行,免受嚴重的洪災;渠道修建完善,相關設備齊全,灌溉用水由源頭至田園能夠迅速流通,用戶在灌溉用水中可對進地水用量及時間進行靈活控制,減少渠道輸配水損失與灌溉水深層滲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水土資源科學地應用,減輕灌溉污染的現象,維護水系統的良性循環。
2高標準農田水利項目的執行規則
2.1輸水及配水。第一,渠道的設計與建設。對渠道設計與管理進行合理的評估。如依據渠道用水的系數、灌溉水的有效率、設計的使用期限、相關建筑的占有率等規則進行。針對各地區的自然環境與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灌溉水的總體設計。由于田塊不一樣的實際狀況,其灌溉的有效率也會產生差別。如以玉米等經濟作物為主的豐水田,它的灌溉設計有效率要>84%,而對應的缺水區,灌溉有效率>74%;對于水稻作物的豐水區,它的灌溉設計有效率>94%,相應缺水區的灌溉有效率>82%等。對于流量較低的支渠,斗渠、農渠的灌溉水應用系數最好超過0.86,支渠和斗渠一般>0.96,農渠>0.91。渠道的使用期限一般以超過三十年為宜。相關建筑物的具體設計標準要與相關規范相符,斗門、農門等固定設施宜應用工廠化生產的裝配結構,渠道建筑物其配套率宜高于95%;第二,管道的設計與建設。對管道設計與建設工程進行有效地評估。如依據管道的設計使用期限、灌溉的有效率、相關量控率、配備的安全設備、管道用水的應用指數等方面展開工作。對于田間井的灌溉地區的管道用水,它的利用指數最好超過0.97,渠道灌溉地區利用指數超過0.94;配套率宜達到100%,支管的間隔宜低于100米。管道的使用期一般設定超過三十年,管道相關的量控一定要與國家規定的標準相符,達到運行管理的要求。2.2排水項目。對于農田排水項目進行有效地評估。如選擇排水的相關準則、溝渠之間的距離、溝渠的最大深度及相關建筑設施的建設率等方面開展。用管道畝均長度指標對高標準農田排水項目作出評價。排澇的設計標準要與規定相一致,暴雨重現期設為5至10年,容易遭受澇災等南方地區設定為10年,其他普通的地區為5年為宜。對于暴風雨的歷經時間及排水的時日設定要做到:旱作物區l-3天,暴雨1-3天排除;稻作區域1-3天,暴雨3-5天排入耐淹的水深。旱地排除水漬的最大深度一般設定為0.9米,水田的排漬最大深度一般設定為0.5米,玉米等旱田耐漬的最大深度要超過0.4米,耐漬時日不要超過四天。排澇的指數、暴風雨的經歷時間,暴雨的強度、除澇的面積等,不同區域的排澇方式要與相應的規則相一致。排水溝渠以上的浮橋、水閘等重要的建筑設施一定要保證完備,相關的配套建筑率宜高于95%。明溝的間隔:平原為30-40米,山區為50米,明溝畝均長度大于6米。明溝的深度要考慮到農作對于地下水位的影響,可參考國家有關的設計規定來設計,平原為1.2米,山區為1.0米。2.3田間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首先,對噴灌項目的設計與規劃。對管道式的噴灌要選擇固定管道的畝均長度,對移動式的噴灌還要選擇功率的機組來控制面積。噴灌的設計有效率一般會與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有關系,對經濟作物宜高于95%,關于大田的農作要超過84%。噴灌的均指數、管道網絡設計等一般超過0.7。噴灑水的應用指數具體包括:風小區域宜高于0.9,風大區域宜高于0.8。特定管道的畝長度要超過4米左右。其次,對微灌的設計與規劃。一般包括設計的有效率、實行微灌的平均指數、特定管道的長度等方面。滴灌的灌溉水的平均指數一般超過0.9,微噴的灌溉水平均指數一般要超過0.95。滴灌的灌溉水的應用指數一般要超過0.95,而對于微噴的灌溉水的應用指數一般超過0.9。微灌項目關于田園的主要管道總長度通常要超過7米。2.4關于農田、道路與相關設施的具體設計及管理標準。第一,農田土地的設計與規劃。農田土地項目一般有土地平整、田間布局方式等。土地平整后一般很集中,進行耕地的表面一定要符合平整的精度標準,如玉米旱田的地表的平整度應當在2.5厘米以內,水稻等水田地表的平整度應當在2厘米以內;條田與格田規格先要符合農機化的生產標準,再考慮節水、節地與省工等效益,需結合當地條件與耕作模式來決定。最后實現機械設備可通暢地行駛,道路寬敞平坦,農田的水流動適量順暢,高質高效地進行田園的機械化生產;第二,田園道路的設計與規劃。田園的道路主要是指:各個田地與村莊之間、機械設備與農業相關的資源運輸過程中行駛的主要干道。田間道路通常和當地人們住房的位置有很大的關系,具體的鄉間、村鎮的公路連接、寬度等建設,應當與國家規定的農田水利、農業機械等有關規定相一致,路寬一般要設定在3-7米,應配套必要的橋、涵等設施。生產路的寬度要符合當地農機具的具體實行規定,一般3-4米,路基一般要超過地表25-45厘米左右,能夠設立單行的車道。關于田園道路的通暢程度,如果是平原地區,一般要超過96%,對于丘陵地區,一般要超過82%;第三,關于農田及道路等農田水利項目的管理方法。首先,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考慮,實行高標準的項目一定要實現很多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具體是對于農田水利項目的運行機制進行優化設計,以達到相關的項目執行有較高的質量,在科學地對農田水利相關項目的管理模式進行調整規劃以后,還要抓好具體執行的情況,當地的政府要與相關技術負責人及村民進行有效地溝通,了解農田水利各個項目的異?,F象等,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方案將問題解決或有效地防控,如遭遇洪水、道路塌陷等。其次,在高新科技的應用較為廣泛的時代,實行高標準的農田水利的各個項目時,要摒棄傳統的管理模式,引進世界先進的技術與管理模式,從而讓我國的農田水利建設實現現代化、智能化發展。此外對于“渣滓工程”等還應當有效地控制,但要注意的是:對技術水平不高的地區,目前還不建議展開信息化的管理體制。
3結束語
我國農田水利的建設相比世界先進的技術水平目前還有一定的距離,隨著經濟的迅速增長,生產力的提升,在實行高標準的農田水利重點項目的時候,還需結合當地具體的實際情況,因地質宜地提出關于農田水利項目的建設標準。這一結論有利于更好地規范我國的高標準農田水利的項目,有效地提升高標準的農田水利項目建設質量,為未來制定出相關建設標準的行業提供了可靠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省農委發展計劃處.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整合將“五個集中”要求落到實處[J].吉林農業,2016(19):44.
[2]福建:實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信息備案制[J].中國標準導報,2016(09):12-13.
關鍵詞 農田水利;建設現狀;問題;發展對策;安徽蕪湖;三山區
中圖分類號 F323.2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180-02
1 基本情況
三山區隸屬安徽省蕪湖市,位于皖南北部,長江下游南岸,區域面積276.1 km2,耕地5 220 hm2,總人口14.6萬人。地貌以平原圩區和沿江洲灘地為主,南面為丘陵和低山區,除長江、漳河過境客水外,境內主要有龍窩湖和峨溪河兩大水系,全區地面高程多為7.6~3.1 m(黃海高程,下同)。
春末夏初隨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輸入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孟加拉灣的水氣通量的增加,開始進入梅雨季節;6月至7月上旬副熱帶太平洋高壓西沖北挺,北方不斷有冷空氣南下,冷暖氣團的交鋒往往就發生在江淮流域一帶,同時在長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附近常有低氣壓產生,并沿長江流域東移,致使本地陰雨連綿,常有暴雨發生;夏秋季受副高壓控制,天晴少雨;9―10月受臺風影響,常有狂風暴雨產生;冬季少雨[1-2]。
2 農田水利現狀
2.1 圩口
全區現有大小圩口16個,3 333.33 hm2以上大圩1個,5個萬畝圩,其中3個圩口為農業耕地。分別為浮山聯圩、門樓圩、大有圩,圩口保護面積共52.6 km2,保護人口3.73萬人,保護耕地1 533.33 hm2。圩口基本情況見表1。
2.2 灌溉工程
圩區供水水源主要是溝塘蓄水。不足部分由涵閘引水,建設有引水斗涵11座,水源主要引自漳河及其支流。全區共建成灌溉泵站1座、裝機1臺、容量30 kW、流量為0.22 m3/s。全區灌溉渠由于使用效率低,塌方、沖毀等損壞嚴重,過水斷面大大縮小,應進行加固處理。三山區水量控制設施只在部分支渠以上進水口設立,由于量水設施布局少,給計量用水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3 防洪工程
全區主要防洪堤防總長約152.5 km。按照規劃的防洪標準,全區5個萬畝以上圩口中除浮山聯圩、門樓圩堤身比較單薄,尚未達標外,其余3個已經基本完成達標任務。萬畝以下圩口防洪標準較低,部分堤防需要拋石固基,堤防加固,提高防洪標準。
2.4 排澇工程
全區已建成排澇站12座、裝機25臺、容量1 477 kW、流量17.88 m3/s。三山區排水溝由于長期未清淤,淤積嚴重,過水斷面大大縮小,應進行開挖清淤。
2.5 運行管理
2014年,三山區出臺了《蕪湖市三山區小型水利工程投資、建設和管護改革實施辦法》,逐步實施水管體制改革,鼓勵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等農民自己的管水組織,但一種農民自己組織的建立并要形成有效用水、管水的機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目前農水工程依然主要靠基層鄉鎮水利服務站管理,管護經費投入不足,水管員待遇低,管理薄弱,運行困難,存在“重建輕管”和“建、管、用”脫節的弊病[3-4]。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防洪除澇標準偏低,部分地區抗旱能力有待加強
三山區的防洪除澇工程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堤身單薄、堤頂高程不足;排澇設施不健全,現有排澇站的抽排能力低、建筑物不配套,排水溝不成系統等。由于圩堤防洪標準低,有的不足10年一遇,導致洪澇災害頻繁。全區灌溉農田,基本在3個圩口內,占區域總灌溉面積90%,正常年份缺水現象不是很突出,可是特殊年份和地理位置較高,蓄水工程少,又無補給水源,干旱缺水,水資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3.2 農田水利投入機制仍需探索,重建輕管現象普遍
新形勢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機制不健全,辦法不多,依賴政府投入思想嚴重,群眾參與式建設管理一直還沒有建立起來。由于水利受傳統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全區水行政協調、高效的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理順。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相對落后,缺少創新,水管人員工資待遇低,“重建輕管”現象普遍,良性運行機制尚未形成,行業管理亟待加強。
3.3 農田水利缺乏統一的規劃
由于缺乏統一的農田水利規劃,使各部門的農田水利投入不能很好地相互協調和溝通,投入的資金不能產生綜合利用的目的,甚至存在浪費的現象。
4 發展對策
4.1 科學規劃,高標準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合理規劃,建設高標準排灌站。完善的除澇、灌溉設施,能有效提高防御水旱災害的能力,是保證農業生產發展、糧食安全的基礎。大力開展農田節水渠建設,做到規格要高、質量要好,同時結合田塊整治,合理規劃,促使排灌利于農田水系暢通。充分結合排灌站、節水渠建設,全力推進圩堤加固,建設高標準排澇站,形成信息化管理,確保群眾生命及財產的安全。加大河道、河塘清淤,保證集水面積和河道暢通,以及保證灌溉取水和泄洪,并使農村水環境生態處于良好的狀態。
4.2 廣辟籌資渠道,加大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投入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政府的財力有限,必須依靠廣大農民的力量,發揮農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而作為政府應該積極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勵機制,通過利益誘導,吸引更多的農民、企業或社團參與到水利設施建設中來。認真貫徹落實“誰投資、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政策原則,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保證農村集體將一定比例的積累資金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激發他們自覺投資投勞參加建設的積極性,引導農民和社會各界增加對農田水利的投入,廣泛鼓勵、吸納社會資金辦水利,努力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確保水利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4.3 普及節水灌溉技術,農田水利與節水工程建設相結合
旱田灌溉采用管道式噴灌,發揮管式噴灌投資少、使用方便、水壓要求低,便于管理的優勢。積極發展大棚滴灌、微灌,實現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漿砌防治工程,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同時盡快研究制定有利于節水灌溉發展的經濟補償政策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強化用水戶的節水意識,提高農民節水積極性。
4.4 加快水管體制改革,形成整套合理管護機制
對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建立長效管護機制,保障工程的正常運行,發揮應有效益。已建成的農田水利工程應確權登記,及時頒發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使用權證,所有權人與具體管護主體簽訂管護責任書,明確工程管護責任、管護范圍,規定所有權人與管護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等,制定水利工程日常管理運行制度,形成水利建設產權明晰、滾動發展的新機制。
5 參考文獻
[1] 曹鵬宇.農村改革新時期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探討:以河南省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09(9):87-92.
[2] 中國老年科協農田水利專題調研組.我國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水利,2009(11):21-22.
《規劃》與“十二五”規劃最明顯的差別,是糧、棉、油產量到產能的變化:到202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2650萬噸,棉花產能30萬噸,油菜籽產能260萬噸。也就是說,不一定追求產量這個硬指標,但仍然要保證具備達到一定產量的生產能力。
到2020年,我省城鎮化率要達到61%,意味著4000萬人口將住在城鎮,這也意味著食物消費剛性增加。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端在自己手里?;诖?,《規劃》提出,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夯實現代農業發展物質基礎。圍繞農業生產條件現代化,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新增農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積15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50萬畝。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建成旱澇保收、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3570萬畝。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以上。《規劃》要求深度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實現提質增效。加強科技創新與推廣,增強科技與人才支撐力,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
搭“互聯網+”快車重點實施五大行動計劃
《規劃》提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重點實施“互聯網+”生產、市場、服務、管理、創業等五大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智慧農業(000816,股吧)、精準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促進信息化與農業深度融合,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推動農業大數據創新發展。依托“12316”三農綜合信息平臺,加強農業智能服務及行政管理指揮系統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全面、業務協同、上下互通、眾籌共享的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格局。
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將農村電商龍頭企業培育發展作為主要抓手,大力推進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區)建設,加強農村電商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
三大產業融合打造10條優勢產業鏈
“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把產業鏈、價值鏈、生態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和綠色發展理念引入農業,積極探索“一產接二連三”的互動型、融合型發展模式,構建多業態、多功能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規劃》提出,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推進一產向二、三產業延伸。以地理標志農產品(000061,股吧)為重點,發展“一村一品”,將其作為農村“強基礎、興產業、促脫貧”的重頭戲。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與價值鏈。在全省打造糧棉油、食用菌、柑橘、茶葉、生豬、肉禽、禽蛋、淡水魚和小龍蝦10條優勢產業鏈。
發展農業第三產業,拓展農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打造全省融合發展樣板。
實施綠色興農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
《規劃》提出,大力實施“綠色興農”發展戰略,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強化耕地資源和野生植物(藥材)、畜禽、水生物等農業資源保護,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清潔能源,初步形成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做到“產出來”與“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控,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全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切實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
全力幫困扶貧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
《規劃》提出,全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現資金、項目、技術、要素覆蓋,提高貧困農戶自我發展能力。
一是“互聯網+新型農業主體”。組建中、韓、俄、英多語種電商平臺中國長白山特產品物流網()已正式上線運營,延邊州百余家企業的500多種農產品實現線上銷售,為延邊州農產品對外展示、宣傳、銷售發揮了積極作用。積極籌建“中國延邊?長白山農特產品精品”展銷館,展示、銷售長白山特色農副產品,打造中國長白山區域農特產品重要的集散中心,逐步把長白山優質的農產品推向全國、世界。
二是“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加快信息進村入戶試點。積極組織開展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延邊州已建264個村級開犁電商服務站,2016年一季度完成農資銷售2422噸,超過前三年銷售量的總和。
三是“互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產地安全保障、風險預警的網絡化監控與診斷的全程追溯體系建設。在主要農作物的生產、加工、管理、服務等環節全面普及物聯網技術應用。目前,延邊州已建成5個物聯網項目數據采集點,分別設在和龍市吉林眾鑫綠色米業有限公司(水稻)、敦化市華力對外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小粒黃豆)、敦化市江南鎮新設村、官地鎮江南村、沙河沿鎮機場村(玉米)。物聯網技術集成示范1個:長白山農特產品展銷館。
省林業廳:召開廳黨組會議,學習傳達郭庚茂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認清發展形勢,理順發展思路。一是加大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為糧食生產提供生態屏障。把農田防護林建設與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相結合,高標準完成林網建設,實現農田林網標準化,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綠化網絡,提高平原林業的生態穩定性和綜合效益。二是加快林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壯大林業經濟。積極推進林產品深加工,大力扶持和發展一批林紙、林板、家具和編織等重點木材加工龍頭企業,發揮國家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三是調整優化林業結構,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按照 “精品、優質、高效”發展方向,通過合理布局,建立木本糧油、優質果品、名貴中藥材等特色經濟林基地,推動經濟林產品上水平上檔次。四是加快林下經濟發展,促進興林致富。以基地建設為載體,加大林下經濟開發力度。五是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激發林業發展活力。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全省集體林地家庭承包率達到75%以上,規范林權流轉,將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省供銷社:供銷社黨組高度重視,迅速對學習貫徹郭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行安排部署。一是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講話精神實質。召開黨組中心組擴大會議、機關全體干部職工大會、全省供銷社系統企業改革發展高級研修班等,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逐字逐句認真研讀郭書記講話精神,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二是圍繞中心,進一步完善綜合改革的統籌謀劃。根據分工方案,結合全省供銷社系統改革發展工作會議要求,全力搞好為農服務,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大力發展村級綜合服務社。加快推進綜合改革,重點推進基層社、市縣聯合社、社有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四個層面的改革與發展。每個縣級社都要建立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四大配送中心和經營服務網絡,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三是狠抓落實,著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加強項目建設,服務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搞好農資供應,保障農業生產,培育新型經營服務主體,提升為農服務的規模和水平,促進農產品市場交易。
省畜牧局: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副處級以上干部會議、全省畜牧工作座談會,學習傳達郭庚茂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完善畜牧產業化集群、生態畜牧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畜禽屠宰管理體制改革、畜牧業信息化建設等改革發展的具體措施,制定專門分工方案,明確責任單位和聯系人,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一是研究編制發展規劃。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和相關省轄市溝通,組織編制《河南省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發展專項規劃(2014-2020)》、河南省肉牛肉羊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河南省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河南省秸稈飼料化發展利用規劃。二是積極培育蘭考畜牧產業化集群建設。加強與農業廳、扶貧辦等部門的協同配合,進一步完善項目臺賬,共同搞好畜牧業試驗示范。三是大力發展畜牧產業化集群。促進各生產要素向集群高效聚集,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構建畜牧業投資擔保體系。積極培育新型市場主體,提高全省畜牧業的產業化、組織化水平。四是促進肉牛肉羊產業發展。加快發展生態循環畜牧業,發揮“三山一灘”飼草飼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牲畜。五是加快推進畜牧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重點進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畜禽屠宰管理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三項改革”,扎實開展畜牧業投融資機制、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農牧結合機制、畜禽保險機制“四項創新”,增強畜牧業發展活力。
【關鍵詞】農田水利建設;對策;設施
武隆縣地處重慶市東南邊緣,烏江下游,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武隆縣70%的土地屬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工程性缺水一直是該縣建設水源工程的“硬傷”。由于以前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標準普遍偏低,配套不全,加之養護投入不足,工程嚴重老化失修,抗御水旱災害能力弱, 保障農業生產的能力低,已成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主要制約因素,影響著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步伐。雖然,我們也取得了豐厚的成績,但是還需要努力,以下是我對加強本縣農田水利建設的對策的個人見解。
1、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進農田水利高水平建設
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是保障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各地的文件也要求發展集約化高效的現代農業,努力達到“三個高水平”的要求。由此可見,我們應該把建設高水平的農田水利設施納入正在實施的新農村建設中,結合我縣新農村建設特別是新農村村莊改造、產業發展規劃來實施,把兩者有機融合在一起,做好規劃,科學組織實施和推進。針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面廣、量大的實際情況,建議采取“一次規劃,分年實施;先急后緩,寧缺毋濫;以塊為主,集中建設”的原則分年度安排高水平建設計劃,逐年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高水平建設。并經過10年左右時間建設,使我縣規劃基本農田灌排設施全覆蓋、糧經作物可兩用,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75,節水灌溉面積達到75%,糧食水分生產率達到1.2kg/m3,旱澇保收田比例達到100%,農田水利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全國領先,率先實現農田水利現代化。
2、加大資金投入,緩解鎮級財政壓力
按照現行的預算定額標準及相應費率編制工程預算,調整建設資金標準,使得農田水利建設投入與經濟增長同步。針對各鎮財力情況,實行財政差別扶持政策,對財力較弱的農業鎮,采取資金傾斜政策。同時,規范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養護管理和資金使用,將養護經費列入年度預算,加強統籌協調、資金整合,提高農村水利建設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對于一些遭到人為破壞的設施,建議按照“誰損壞、誰補償,誰造成破壞、誰負責修復”的原則追加相應賠償,緩解鎮政府財政壓力。
3、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建設現代化農業基礎設施
由于早期建設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都是采用材質較差的灰土材料,其抗壓性能差,施耐久性不夠,為此建議:
(1)根據不同類別農田及所在不同區域,采用不同的結構形式:農業鎮的基本農田地下渠道,采用雙壁纏繞排水管(波紋管);其他各鎮的基本農田,采用基礎涵管;其他農田地下渠道主要考慮維修和局部翻建,采用無基礎地下渠道結構。
(2)電機開關,采用固定式低壓開關柜,這不僅可以增強用電操作的規范性、安全性,也比刀閘開關更加美觀。
(3)倒虹吸可采用波紋管,圓形渡槽采用球墨鑄鐵管,以增強排灌設施的耐久性。
(4)對于泵房及電機設備,按照建筑物相應防雷要求,設置避雷器等,防止其遭受直擊雷。
4、積極開展新型灌區試點,逐步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著力研究新型灌區建設發展模式,以水定灌、以需定灌,適度超前發展,建設一批灌溉科學、生產高效、配套齊全,能滿足作物輪種需求的新型灌區,積極開展高標準新型灌區建設。重視農作物灌溉制度研究,提倡高效灌溉、提高節水水平,保障糧食生產,促進農業豐收。在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節水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各鎮具體情況,本著經濟實用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選擇澆灌、管澆、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在有條件的地塊先行試點,如:老港鎮東河村現代農田水利專項工程,灌溉規模為1000畝,其中200畝采用滴灌節水技術;書院現代農田水利專項工程,采用低壓管道灌溉。這將會給我縣農田水利現代化建設、節水技術推廣提供實踐經驗。
5、加快農水設施信息化管理建設,建立設施養護管理長效機制
(1)建設基于WebGIS的農田排灌設施管理系統
基于WebGIS的農田排灌設施管理系統分為兩個模塊:排灌設施管理系統和排灌設施WebGIS,數據庫數據來源于2009年起我縣開展的農田排灌設施調查。排灌設施管理系統包括兩個子模塊:排灌設施信息管理、排灌設施統計分析。灌區信息管理包括對泵站、渡槽、地下渠道等設施信息的管理,可以對設施信息進行查詢、新增、修改、刪除、導入、導出;排灌設施統計分析涵蓋灌區單類設施數量對比情況、全區單類設施年度變化趨勢等八個方面,可以實現對單類設施、各類設施在不同年度、不同區域的匯總、對比分析及趨勢預測。排灌設施WebGIS按照不同的設施類型分別設置圖層,可以按照類型、鎮域、灌區查詢設施的空間分布,進行空間分布統計,制作專題圖片?;赪ebGIS的排灌設施管理系統可以實現GIS圖層管理、分層顯示、專題查詢、統計分析、報表與圖形輸出、數據動態編輯及更新,可以實現對排灌設施的屬性信息、空間分布情況、年度變化趨勢的全面把握,為我縣農田水利設施管理的科學決策,動態、長效管理提供了技術平臺。
(2)建立農田水利設施養護管理長效機制
對現有的農田水利項目,要及時落實養護主體和養護資金。建立完善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養護體制,可以參照農村公路養護體制。首先,明確設施養護管理責任主體,落實管養資金,將農田水利設施管養納入公共財政框架。其次,建立設施養護巡查制度和相應的獎懲制度;最后,通過加強養護人員培訓工作,提高養護人員的管理養護能力。
總之,農田水利工程配套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新農村建設也為農田水利工程配套設施建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縣在農田水利建設中,應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歷史機遇,加快推進農田水利高水平建設,推動我縣農村走向“渠通河暢、排灌自如,管理有責、良性運行”的農田水利發展之路,建立我縣“配套齊全、灌排通暢、安全高效”的現代農田水利體系,著力提升除澇、灌排、降漬、水質、管理等綜合能力,為我縣糧食生產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永康.淺析如何科學進行農田水利建設管理[J].科技資訊,2010(05)
[2]喇平福.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發展對策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