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旅游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時間:2023-09-18 17:05: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小企業 信息化 高職 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1-0240-02
一、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及需求研究
(一)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調查的背景及目的
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汕尾作為廣東省一個最為落后的城市,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為進一步提高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及其應用能力,09年8月,廣東省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在汕尾成功舉辦。汕尾市中小企業研發服務中心創建了汕尾市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市政府提出了“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
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首要任務就是進行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與需求調查。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規劃,實行“企業信息化試點”活動、“企業信息化合作方案”,切實推進全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
調查情況
(二)汕尾中小企業的特征描述
汕尾是廣東省最為落后的城市,汕尾市中小企業數量不少但規模小,據統計汕尾市區的中小企業有80多家,海豐有90多家,陸豐有80多家,陸河40多家,規模較大企業城區有15家,海豐有48家,陸豐有47家,陸河有20家。企業以制造業、批發零售業為主,服務業為輔,其他行業相對較少。本次通過企業自填問卷、電話詢問、企業面訪的方式對60多家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地區的企業進行了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信息化應用、企業信息化產品的應用及需求、企業期望獲得信息化支持、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合作方案。
(三)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概況
1.企業基礎IT配置情況
基本上,中小企業都配置了計算機協助工作。其中約40%的企業配置計算機的數量在10臺以下,計算機配置數量超過100臺的企業約%;11%的企業配置了服務器。計算機的普及還不是推行信息化建設的障礙,大部分企業均具備信息化發展的基本條件。
2.企業信息化使用的情況
約77%的企業采用寬帶接入方式上網, 約78%的電腦都與互聯網連接。大部分企業使用互聯網的目的是獲取信息,如文字處理、日常辦公管理、數據處理等;宣傳企業樹立企業形象、保持與改善客戶關系、網上業務辦理、發展電子商務等更深層次的應用較少。
3.管理軟件應用情況
管理軟件雖然已經被應用,但45.8%的企業采用單機版管理軟件,采用企業集成管理軟件的企業只有16.5%;說明企業對集成軟件的應用意識仍然較低,意味著這方面的發展空間潛力較大。大部分計算機的主要應用在日常的辦公管理方面,對于能幫忙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及內部管理方面的軟件仍缺乏應用意識。
4.IT專業人員的配備情況
只有6.6%的企業設有信息中心并設CIO職務,22.8.%的企業設有信息中心主管職務,10.7%設有IT經理及多名專職人員,18.2%的企業設有專職IT人員。說明企業仍缺少信息化方面的專業人材,可以通過合作的第三方對這些企業提供專業的人員支持,實現信息化的導入。
5.企業信息化規劃情況
目前有60%的中小企業并沒有成文的信息化規劃。說明企業對于信息的投入仍處于試探階段,在規劃時較為謹慎。信息化的投入主要分為硬件設施、軟件配置、咨詢服務、IT人員配置四個部分,在硬件方面的投入比例出現了下降趨勢,其它各個方面出現了增長趨勢。說明企業已將信息化的建設重點投入在應用方面,硬件不是主要原因。
6.管理信息系統軟件的使用類型
對于已經使用ERP的企業,辦公管理應用軟件的認知度普遍較高,其中辦公自動化系統OA和財務管理軟件EFM的認知度最高。目前需求度較高的是客戶管理系統CRM、人力資源管理、輔助設計軟件和辦公自動化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制造資源MRP 、客戶管理系統CRM 是需求較迫切的管理軟件。
7.網絡業務的使用情況
目前企業應用比較廣的網絡服務有企業郵箱,企業內部局域網,但是企業在電子商務的應用,信息與搜索、商機管理、交易與支付管理、視頻會議、遠程監控的應用都明顯較低。企業對目前的應用評價一般。
二、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兩大支持
從上面的調查研究中可以得出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建設需要二方面的支持,一是政府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資金、政策、協調作用等的大力支持。二是來自第三方的信息化技術及專業人才的支持。
(一)政府支持的有效方式
1.政府可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所購置的必要設備提供信貸擔保,并給予優惠貸款、貼息貸款等政策扶持。2.政府有關部門要將中小企業信息化納入整體培訓計劃予以支持。3.政府要健全中小企業公共信息服務支持體系,引導本市高級教育機構、科研機構、服務機構、行業商會,發揮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幫助中小企業開展信息化工作。4.政府應充分利用各行業建立起來的中小企業信息網絡,構造公共信息網絡。這不僅有利于中小企業進行信息查詢,而且能有效降低中小企業的交易成本。
(二)信息化技術及專業人才支持
對于汕尾市這種相對落后、資金短缺、人才缺乏、管理基礎薄弱的地方,要得到長期有效的信息化技術及專業人才的支持,最好的方法就是與當地及周邊高職院校的深度合作。下面將重點討論其合作的基礎與方案。
三、高職院校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三個有利條件
(一)雄厚的師資力量為汕尾中小企業信息化建節省了資金投入,為其在開發、應用、長期維護、培訓等方面提供了技術保障
作為汕尾市唯一的一所高職院校,汕尾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專任教師280人,副高以上專業職務的66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51人,其中在讀博士2名。在計算機信息專業教師中,有獲得網絡工程師資格的,有獲得高級程序員資格的、有獲得高級網頁設計師資格等等。近年來,我院教師在各類學術期刊共405篇,主編教材11本,獲得省級教科研課題10項,立項院級課題65項。
與汕尾市最鄰近的深圳職業技術學的師資力量更加雄厚,教職工隊伍素質很高,其中專任教師926人;正高職稱45人,副高職稱366人,博士80人,在攻讀博士學位的60人,碩士598人,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超過70%。其他省內幾十所高職院的師資力量都已附合了國家的評估要求,其師資力量不容置疑。
(二)多種專業類型、優秀的高職畢業生為中小企業提供合適的長遠的專業人才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現有在校學生六千多人,涵蓋教師教育、電子信息和經濟管理三大專業群的35個專業。有10個專業被評為省級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有16門精品。其中計算機專業的有網絡技術、云計算技術、軟件開發、企業信息化,電子信息專業有電子信息工程、應用電子技術、電子設備與運行管理、微電子技術、電氣自動化技,經濟管理類的有電子商務、工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商務管理、旅游管理等適應當前汕尾中小企業需求的專業。計算機專業畢業班學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實用技術,具備了管理信息系統軟件開發、實施與維護、商務網站的開發與維護等能力,多數取得相關專業資格證師。
同樣離汕尾最近、對汕尾起到支援力量的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其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水平更高,專業總數達到89個,基本覆蓋主要產業和行業;現有1個專業被評為國家精品專業,4個專業被評為國家級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6個專業被評為省級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三)完善的校內實訓基地是中小企業在開發應用信息化軟件中最好的模擬環境,是信息化建中崗前、在崗、進修培訓最好的保障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實訓條件日臻完善,新建、擴建教師教學技能實訓室與專業實訓室30間,多媒體教室24間,投入實訓設備500多臺套,也建有校園網,初步實現了教學信息化管理。
相比之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內實訓建設就更為完善了,她擁有教學科研行政儀器設備3.58萬臺;建有主干帶寬4000G、擁有2.7萬個信息點的校園網,校園基本實現了信息化;建有設施齊全的校內工業訓練中心,面積9.26萬平方米,有實訓(驗)室26個。
四、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與高職院校合的合作的基礎
在廣東省高職院校中,汕尾中小企業信息化合作對象的首選應是汕尾職業技術學院,因為他們是兄弟的關系、是左右手的關系,他們應用互相扶持、榮辱與共。基于“深汕特別合作區”和深職院是全國有名的高職院校的原因,合作對象的輔選應該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與高職院校合的合作的基礎是政府的支持,企業和學校共同呼吁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協調設備提供商、電信(數據安全的保障)、銀行、高職院校、第三方技術支持、企業,整合多方資源,創造多贏的模式,推進汕尾經濟的發展。
五、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與高職院校合的合作的方案
1.合作需要簽訂正規協議并具有法律作用,政府提供部分資金、牽頭搭線。
沒有政府的法規約束,校企合作只流于形式,企業冷,學院一頭熱,因為一般企業的期初合作會有所損失,看不到長遠的利益,社會責任心不夠。
2.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互補學習,企業培養一批既懂信息技術又懂企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高校則培養了“雙師型”的人才。
高校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但對某個企業的某項業務因為沒有工作經驗而不熟悉,而企業的管理人員卻對企業信息化的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因此應該在課余時間、寒暑假、定制的時間到企業進行系統的、分時段、多崗位的頂崗工作、學習。
對企業的管理人員應該允許他們選擇某一相關專業的一些課程,到班班級進行系統學習,或是開班進行培訓。在互補的學習中,經過教師與管理人員的互相溝通,教師可以從理論的新角度去發現企業生產線的問題、業務流程的問題,協助企業重新進行業務流程的優化整理??茖W的管理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
3.選拔優秀的教師和企業的技術人員、高層管理人員共組成信息化建設的開發小組。
目前市場上的中小企業信息化購建費用昂貴、而且服務不到位。采用合作開發的方法,可以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適合企業實際需求的管理軟件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可以培養一批復合型的人才,節省費用,培訓、維護、更新等后續服務都有很好的保障。同時學校雄厚的實訓室資源、及專業學生可以給開發和安裝使用提供模擬的環境,減少企業的風險、提高學生的實訓能力。
4.企業和學校都需要保證學生有一個到位的校外實訓過程。
學校的招生廣告中實訓部分宣傳很好,可是操作起來,往往有些不盡人意,特別在汕尾這樣環境下更是如此。
所以學生的實訓一定要形成法規。教師與合作企業要保證學生的校外實訓,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企業不要認為學生的實訓只會是添加麻煩要從長遠的效益出發。企業為學生提供短期的見習實訓指導,中期的頂崗實習、長期的就業機會,給學生機會的同時就是給自己企業新增專業技術人才好方法。
5.共建技能技術實訓室。
企業在搞企業化建設的過程中,涉及到的調研培訓、安裝使用培訓,企業日常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繼續教育都可以由校企師資共建高技能培訓班。
6.開設“訂單式培養班”。
這是按企業方提出專業學習的培養目標、技能要求,由校企共同研究學習課程、甚至共同教學的一種新的合作模式。汕尾職業技術學院新開設的“云計算技術”,就一個與“汕尾靜水飛云公司”合作開辦的專業班,王鵬教授及多位研究人員會親自授課,其專業教材也采用了王鵬教授自編的。另外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共濟科技訂單培養班”正式開班,也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7.企業提供學生工作技能的反饋意見,與學校共同修訂教學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
校企共同完善教學體系,對照國家職業標準,結合企業崗位生產實際的需要,共同編寫適應不同層次需要的技能培訓系統化教材,建立“特色鮮明、實用性強”的培訓課程體系,開發適合現場生產實際的培訓教材。校企共同參與開展市場調研,進行崗位技能需求、專業開發、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努力實現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無縫對接。
六、總結
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水平還整體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亟待發展。汕尾市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更是難處重重。與高職院校的合作是企業獲得實質性的技術培訓和專業支持的最佳方式,這種合作需要制度化,這是國家和政府的責任,這也必須建立在基層職業院校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尤其是廣大職教工作者深入進行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基礎之上。
這種校企合作必須堅持長效發展、必須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讓企業、學校共同承擔為社會培養人才的責任;形成對企業和學生巨大且持久的吸引力,讓企業真正看到學校辦學與企業生存發展的相互依存關系,實現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彭常青. 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 [2]陶溪. 我國國有企業信息化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6 .
[3]史靈歌. 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策略研究[D]鄭州大學,2002.
(一)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
___電信、移動、聯通、廣電、網通作為我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骨干,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光纖網絡和通訊信號均已覆蓋到全縣所有鄉鎮以及重點工業園區、旅游景點,形成多業務、多功能的信息服務網絡,有效滿足各類用戶對數據通信的不同需要,提供高質量的互聯網接入和其他相關通訊服務。
1.電信網絡建設日趨完善。從今年一月份起,電信局為實現村村通寬帶的新農村建設目標,投入了大量的寬帶設備和光電纜,到目前為止,共建設了農村寬帶接入點53個,已完成了所有行政村的寬帶接入,并且光纜也已基本通達所有行政村。共投入建設資金315萬元。
2.___移動、聯通光纜、通訊信號覆蓋全縣。管道、桿線總長度超過1000公里,GMS基站(點)達280余個,CDMA基站達50余個,成功打造覆蓋全縣的移動綠色精品網絡,能夠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語音、WAP網絡、長途IP、虛擬專網等成熟業務。
3.通過___縣廣播電視局的努力,在網絡的研究、規劃、設計和建設上已形成了相當規模。目前,從縣城到各個鄉鎮的廣播電視光纜傳輸網已全部建設完成,廣電網覆蓋全縣,實現了村村通;截止20__年11月全縣廣播電視網絡光纜總長1101.1km。
(二)信息技術應用日漸普及
1.網絡、通訊技術應用日?;?、平民化。目前全縣已有互聯網用戶2萬余戶,其中寬帶用戶7495戶,固定電話用戶15.3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8.2萬戶,有線電視用戶突破10萬戶,達到100719戶以上,入戶率達到94。全縣絕大多數企業已利用因特網開展業務,有100余家企業、部分鄉鎮和部門建立獨立網站,總數已達到200余個。其中,中國竹網、___在線等一些網站已有一定知名度,中國竹網逐步向電子商務網站發展。
2.企業信息化有新的突破。為了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改造,___縣政府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我縣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在技術改造扶持資金中單列1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目前,轉椅業、竹制品等生產型企業普遍采用CAD、CAM等信息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8家重點骨干企業分別委托金碟、用友、浪潮等知名專業軟件企業編制信息化改造規劃,積極采用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信息管理系統(MIS)和企業內部網絡,提高了企業運行管理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已逐漸認識到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并進行了有效的嘗試和應用。
3.社區信息化進展順利。目前,___社區辦公專網已建設完成,初步實現了社區管理信息化。中心遞鋪鎮的12個社區建設了社區網站,為社區居民提供信息服務。
(三)電子政務建設初步完成
___縣政府門戶網站已于20__年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我縣所有政府機關、中央國營企業、優強企業落戶該網站,縣政府各部門均建立了政府門戶網站的子網站,并政務公開事項。目前,該網站已經成為縣級機關政務公開和對外宣傳的主要平臺。同時,縣電子政務辦公系統平臺(黨政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也全面建設完成,全縣各鄉鎮政府、縣級機關各部門均接入縣電子政務網絡,已于20__年10月實現公文雙軌制運行,到目前為止,共有數十個單位已完全脫離紙質文件。在政務網絡方面,我們已經建立了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兩網之間物理隔離。政務內網在20__年9月建設完成;政務外網從20__年開始建設,到20__年11月共接入單位95個,終端總數1800個左右。今年,我們針對《浙江省電子政務網絡技術規范》的要求,對政務外網進行了改造,目前改造所需設備正在招標之中,預計將在1 2月中旬完成建設。
哈爾濱市電子商務服務業和電子商務應用初具規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運用電子商務的企業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6月,哈爾濱市54 000多家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有4萬余戶企業通過“哈爾濱中小企業信息服務網”和“哈爾濱企業網”上網和查詢信息。哈爾濱市在黑龍江省通信管理局備案的經營性網站有312家,淘寶網店11 099家,拍拍網網店298家,阿里巴巴用戶24 456家,在慧聰網上檢索到哈爾濱市企業信息21 821條。涌現出了一批本土電子商務企業,它們已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規模、一定影響力的信息門戶網站和BtoB、BtoC以及CtoC網站。哈爾濱市還重點推動了100戶企業信息化向供應鏈電子商務延展,其中哈爾濱電氣集團、哈藥等11戶企業進入“中國信息化500強企業”行列。
哈爾濱市農業電子商務建設初見成效,以哈爾濱農業信息網為載體,完善了市、縣、鄉農業信息網絡及信息服務體系,部分條件好的村實施了“農村信息服務站”示范村建設;在8區10縣(市)全面開通了12 316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可為農民提供各種農業技術、信息宣傳和咨詢服務;組織農民以團購形式統一向廠家訂購農資產品并統一配送到村;組織農民統一銷售農副產品。哈爾濱市商貿業企業越來越多地涉及電子商務,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中央紅集團、公眾沖印網、南極食品網等。中央紅集團以五個網站為主體架設的電子商務平臺,全程在線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了企業之間的協同商務功能,2010年成為商務部電子商務示范企業。黑龍江省公眾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數碼沖印電子商務在2005年末上線運營,日照片沖印量達到4萬張,配送能力覆蓋全國各級城市和鄉鎮村屯。由黑龍江雨潤集團投資創辦的南極食品網成立于2010年,是食品類C to C電子商務平臺,擁有近百種在線團購商品。松雷商業、遠大購物中心、紅博商業、聯強商業等零售企業通過使用供應鏈管理中間平臺,與上千家供應商進行電子采購和結算,訂單處理費和庫存都不同程度降低。哈爾濱市制造業中建有獨立網站并且能夠較好地實現電子商務功能的企業約有百余家,以大中型企業為主,他們在原有企業內部信息集成(ERP)的基礎上,初步實現了上下游企業間信息化。哈飛汽車公司電子平臺實現了對銷售商和服務商、多家供應商的供應鏈管理和協同商務。哈電集團建立的電子投標報價系統,縮短了投標時間,降低了投標成本,取得了巨大經濟效益。東輕公司在空調、汽車制造、警用裝備等方面通過電子商務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哈石化分公司通過內部能源電子商務系統開展設備采購業務。黑龍江省藍藝地毯集團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滿足個性化需求,通過網上營銷,提高了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
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是指獨立于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與需求者,通過網絡服務平臺,按照特定的交易與服務規范,為雙方提供的包括認證、交易、支付、物流、信息增值業務等過程服務。哈爾濱市企業建立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主要有中華企業信息網、藥通天下網、中國大米網、北大荒糧食交易網等。由哈爾濱市中孚偉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中華企業信息網是國內最大的對俄電子商務平臺之一,滿足了企業海外營銷推廣的需求。哈爾濱奇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立的藥通天下網幾年來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性醫藥行業門戶網站,開展網上醫藥供求信息、招商信息,網上藥展、醫藥資訊等業務。由黑龍江中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設立的中國大米網是一家基于網絡提供市場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策劃營銷、業內動態、上網企業信息、米業包裝信息等業務的電子商務平臺,擁有大米加工生產和經銷企業會員12萬家。北大荒糧食交易網是現代糧食物流、商流、信息流相結合為特征的第三方交易平臺,進行黑龍江粳稻、非轉基因玉米、非轉基因大豆等糧食品種網上實時交易,匯集倉儲、運輸、金融、質檢等多種服務。
二、哈爾濱市電子商務發展的重點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將帶來一場影響深遠的變革,改變傳統商業業態,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有力促進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和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哈爾濱市應從城市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發展電子商務的重大意義,全力推動電子商務產業實現跨越發展。
1.加快服務業電子商務化
一是圍繞現代流通體系,推動電子商務在傳統交易市場的發展。新建和改造專業市場,搭建電子商務平臺,例如透籠批發市場、哈達批發市場、三棵樹中藥材市場、香坊糧食物流交易中心等專業商品交易市場應建設電子商務平臺,有效鏈接產供銷環節,逐步發展具備信息集散展示、網上交易配送、金融服務等經營服務功能的現代化電子商務模式。專業市場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和商戶資源直接與第三方平臺開展合作,通過第三方平臺整合電子商務中的多種專業資源,搭上便捷的“直通車”。二是支持服務業企業走電子商務之路。以售賣服務為主、有著鮮明的本地化特征的服務業是一個巨大市場。教育服務、票務服務、旅游服務、理財服務、社區服務、家政生活服務等都可以采取BtoC、CtoC的運作模式,直接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的便捷性和實效性。
2.發展制造業電子商務。
哈爾濱市制造業產業集群化程度不高,核心企業與配套企業分離。發展電子商務有利于哈爾濱市制造業在更大范圍內完善產業鏈,有效支撐創新和配套。通過建設裝備制造業、化工、醫藥等行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配套采購平臺,帶動全程供應鏈上下游關聯企業的協同發展。支持企業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開展配套,組建全國的制造配套體系;支持配套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建立穩健的市場拓展渠道,為全球廠商服務。繼續強化企業信息化和供應鏈延伸的推進工作。支持企業應用信息技術,開展產業鏈電子商務工程建設。
3.發展農村和農業電子商務。
推動哈爾濱市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一是要提高農業合作社電子商務應用水平;二是可以運用農民+實體+網上平臺模式;三是建立哈爾濱市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農業電子商務的開展需要提高品牌意識,加強農產品品牌化和標準化建設,提升品牌價值,使之能夠打入國內市場、國際市場。農村電子商務活動不但需要網絡基礎設施,更依賴于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哈爾濱市萬村千鄉市場服務工程已經形成了以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可以通過推動農家店電子商務化向農村覆蓋。
4.做大做強對俄電子商務平臺。
一是支持中華企業信息網發展,做大做強對俄貿易領域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臺。提升平臺服務功能,要有與檢驗檢疫局、海關、鐵路、公路等部門的數據交換接口,要支持網上一站式清關、全流程物流實時跟蹤、國家職能數據庫接入等服務。二是發展對俄網上會展平臺,建設永不落幕的哈洽會和冰洽會。借助哈爾濱市內陸口岸和對俄貿易結算優勢,通過整合互聯網信息和成熟的貿易渠道,完善電子貿易功能,為企業架設起一座直通俄羅斯及東北亞的貿易橋梁。
5.加快發展移動電子商務。
哈爾濱市應積極申請成為國家移動電子商務示范城市,逐步發展成為移動電子商務產業基地。一是發展面向現場支付和面向公共事業管理的電子商務應用,推動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等小額支付和公共事業的付費,提升整體公共服務能力。二是發展面向遠程購物的電子商務應用,包括手機購車票、電影票、門票,打造網上購物信息交互平臺及手機WAP網站購物平臺、手機電視購物平臺。三是實施農村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工業品進村、農產品進城。
三、加快哈爾濱市電子商務發展的幾點建議
1.市政府應加強對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引導。
一是政府加強組織領導,明確電子商務主管部門,建立多部門協調工作機制。二是重視規劃引導,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制定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和電子商務支持計劃,明確電子商務發展重點和扶持措施。加大資金扶持,在信息化專項資金和服務業發展資金中劃出一部分用于支持電子商務發展。對列為重點培育的電子商務企業和在裝備制造、食品、石油化工、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現代農業等領域具有一定電子商務應用示范作用的項目,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
2.加強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
一是做好電子商務監管工作,建立和維護良好的電子商務市場秩序,收錄電子商務企業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信用體系,開展CA認證,形成全市范圍的PKI(公鑰基礎設施)運營體系。二是拓寬電子商務企業融資渠道。三是出臺引進人才的各種優惠措施,吸引專業人才到哈爾濱來。
3.進一步推進信息化建設。
一是實施企業信息化建設工程。企業是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的真正主體。哈爾濱市應加大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支持,申請國家信息化試點建設項目專項資金。二是支持軟件、外包等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發展,支持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信息化項目和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三是加快推進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建設。政府應建設公共信息數據庫,整合文化、醫療、衛生、旅游等公共信息資源,建設綜合公共便民服務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四是加快農村網絡基礎設施投入,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
近幾年,陜西省圍繞全省農業與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大力開展農業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進村入戶等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的農業農村信息化運行管理機制,信息化對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成效斐然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呈井噴態勢
記者從陜西省農業廳了解到,早在2008年,陜西省政府就下發了《關于切實抓好電子農務工作的通知》,推進電商發展。2014年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160億元,其中農產品線上銷售呈“井噴”式增長的態勢。截至到去年,陜西省有60%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了多種多樣的信息化建設,如開展電子商務、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智能制造等。
成立于2010年的陜西齊峰果業有限公司,是國內獼猴桃鮮果產業最大的收購、存儲和經銷企業,對于近年來電子商務在公司發展業務上的幫助,董事長齊峰最有發言權?!拔覀児緩某闪⒅蹙烷_始涉足電商,目前已組建了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眉縣五處電商團隊,進行全國范圍內的O2O運營,2014年銷售額達到800萬元?!饼R峰告訴記者:“我們自籌資金建立物流體系,除最后一公里交由快遞公司配送,其余均由公司自己運送,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保證了產品質量。其次公司還實行電商人才發展戰略,招聘優秀電商人才,加大人才區域交流,不斷為齊峰電商注入新鮮血液?!?/p>
陜西省農業廳產業化處處長歐陽思釗告訴記者,陜西省有超過40%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經連續兩年開展電子商務,87%的企業選擇借助京東、天貓等第三方平臺。果蔬、茶葉、雜糧的加工與銷售位居電子商務前三位,果蔬以蘋果、獼猴桃、箱裝菜為主,集中在關中地區,茶葉主要集中在陜南,雜糧則主要集中在關中及陜北地區;物流配送則以第三方物流為主,自建物流體系的比例超過20%,較去年有很大增長;在經營效益方面,有72%的企業盈利,但是銷售金額大部分為500萬元以下,占比達到85%。
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日益完善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對陜西省農產品質量要求更為嚴格。為提升農產品質量,陜西省依托省優農中心開發建成省、市、縣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陜西省優質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網。”
記者在電腦上登錄此網站,發現該平臺具有監管、追溯、查詢、宣傳等重要內容,上可和國家平臺對接,下可和市縣自建平臺對接。網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無論是網站管理者、企業生產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可同時登陸,依據不同權限完成相關信息查看、填報、查詢等內容。
“目前全省已有10個地市60多個縣區開展了追溯系統示范,實現了生產記錄可查詢、產品流向可追蹤。開展追溯體系建設的企業超過了500家,產品涉及果蔬茶糧蜂蜜等,企業產品質量和效益得到提升。”歐陽思釗對記者說。
在西安,白鹿原休閑農業園區在開展追溯后,客戶明確要求購買有追溯標簽的櫻桃;在銅川,公權蘋果專業合作社的可追溯蘋果比市場平均收購價高出20%-30%;在平利,一家絞股藍企業實行追溯,銷售額由之前的10萬元增加到100多萬元。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建設,為農業企業帶來信譽的同時更帶動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產業融合之路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村產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業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天然地具有“接一連三”屬性的農產品加工業,面對產業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按照改革創新增動能、轉型升級提質效、落實政策促融合的思想,以農產品加工為引領,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拓展農業產業功能,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1億元在陜西省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陜西省立足優勢特色產業,構建完整產業鏈、推動不同經營主體融合滲透、開發農業新型業態、探索金融支農創新,立足全產業鏈開發,圍繞阻滯一二三產業順暢聯結、利益合理分配的瓶頸問題,堅持缺什么補什么,探索一產向二、三產業延伸的模式,分類開展試點探索。
據了解,陜西省農業廳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秦寶牧業、陽晨集團等農產品加工企業依托全產業鏈開發,推進生產、加工、營銷、科研等環節融合,建立農戶、合作社、企業利益共享機制,提升企業生產水平、經營效益。在新型業態融合上,農業廳依托美麗鄉村開發農業多功能,依托互聯網+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試點,依托休閑觀光園區推進產業融合綜合試點。
“在產業融合的當下,全省現已創建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6個、示范點20個,升級休閑農業示范縣(區)4個,示范點34個,經營主體數1.1萬個,從業人數11.6萬人,全年接待游客超8000萬人次,營業收入61億元,利潤總額高達12.6億,陜西省一二三產業融合效果初顯?!睔W陽思釗告訴記者。
發展瓶頸
雖然陜西省近幾年在農產品加工業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記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制約陜西省農產品加工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
企業信息化意識亟需加強
記者深入企業走訪過程中,發現許多農業龍頭企業整體信息化水平偏低,經營者信息化意識淡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強,缺乏行業帶動性企業,大部分企業屬于盲目跟風開展業務,目前只注重電子商務,但又沒有專業電子商務人員,更沒有針對本企業信息化和產品電子商務方面的長久規劃,嚴重制約了陜西省農產品加工企業信息化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此外,陜西省在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還較為薄弱,在制定產業規劃和扶持政策、強化引導、增加投資等方面均有待提升。
農業標準化體系需持續完善
農產品與其他工業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可預知性。陜西省農產品的生產區域和生產者相對分散、產品附加值較低、品類繁多、不適宜長期貯存等特點,健全完善農業標準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影響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規?;洜I和現代化流通,成為陜西省農產品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發展的障礙。
另外,記者從陜西省農業廳了解到,陜西省標準化體系建設尚處于發展階段,一些先進的農業監測手段和先進的監測儀器設備仍比較缺乏,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產品無法適應市場的高標準、高要求,也影響了企業信息化的推進和發展。
農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人才缺乏
信息化技術的宣傳推廣、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和維護、農業信息的采集和發展、農業市場行情的分析和反饋、農業市場的管理和調節,需要一大批精通網絡技術且熟悉農業經營活動運行規律的專業人才。
但在企業調研時,記者發現許多企業電子商務部門人手短缺,有的也只是單純的停留在用一臺電腦產品信息等內容,缺少專業的人才。有個別企業招聘了專業的人才,但他們在與記者交談的過程中,也向記者反映了待遇不高、薪資結構不健全等問題,這會導致人員流動頻繁,進而影響了信息化建設和企業的整體發展。
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需要強化
物流配送體系薄弱一直是制約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的物流體系一方面無法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另一方面極高的損失率和運送費用,給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軍電商設置了較高的障礙。而物流體系對于生鮮類農產品的影響更加顯著,地域、季節差異,消費者需求的品質不斷提升,農產品的保鮮儲藏要求越來越高,亟需適應農產品電商的物流體系保駕護航,更好地支撐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對策建議
在推動農產品加工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陜西省的某些做法值得肯定,但也存在著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件事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起步到完善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下,記者認為陜西省要著重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調動企業農業信息化建設積極性
政府應充分發揮其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主導地位,樹立“互聯網+農業”的理念,加強宏觀規劃、引導指導,提供有限的政策支持,解決當前農業龍頭企業在開展信息化和電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做好新型商業模式的宣傳推廣、加大對專業電商人才的培養、做好監管和后續支持工作等,以充分調動農產品企業發展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的積極性、主動性。
提高農業標準化建設和產品品牌化
發展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標準化。相關部門應大力發展農業品牌創建,加快實施品牌強農品牌強企戰略。應支持龍頭企業自建示范園,帶動農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構建一批“標準型、專業化、集約式”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切實保障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加工原料供應。同時,農業企業和農戶應自覺執行國家有關農產品質量等級標準、重量標準和包裝規格等標準體系,深入實施農產品包裝化、商品化銷售策略,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為加快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加強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發展農業離不開具有信息技術、現代農業知識、商務知識和掌握電子商務的復合型人才。有關政府部門應堅持引培并舉,加強政企聯動、校企聯動。以培訓提升、素質擴展為基點,實施企業創新型人才培訓工程,圍繞企業信息化建設、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平臺開發等內容開展系統性專題培訓,提高企業生產水平、電商運營能力。另外,應鼓勵各級教育機構結合市場、產業和企業需求,開設農業信息化相關專業,加大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力度。
關鍵詞 河北;旅游;信息化;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TN9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112-0214-02
旅游業是信息密集性和信息依托性的產業,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極大地改變了旅游業信息交流的方式及經營模式,信息化已成為世界各國和地區提高旅游業管理水平和目的地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河北省旅游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發達便捷,但旅游整體發展水平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各級旅游主管部門與旅游企業間缺乏必要的聯絡與協調,客源市場定位模糊,旅游產品缺乏創新。在解決上述問題上信息化具有明顯優勢。
1 河北旅游業信息化建設現狀
1.1 河北旅游網站建設
經過幾年的發展,“河北旅游網”已經發展成為中英文兩個版本,包括旅游政務、旅游資訊、虛擬體驗、媒體資源、電子郵局等專業網站的綜合性旅游網站。隨著河北省旅游局信息化建設和旅游網升級改造工程的完成,“河北旅游網”以全新的形象面世,信息總量達到近千兆,成為擁有60多個欄目、上萬條信息的省級權威旅游網站。與中國旅游網、中國河北門戶網站等上百家網站建立了友情鏈接,年點擊率突破百萬人次,已經成為政務公開的窗口、便民服務的平臺,成為企業和社會公眾獲取旅游政務信息和旅游信息服務的主要渠道。有效提升了河北旅游整體形象,擴大了河北旅游的知名度。
1.2 河北旅游電子政務建設
河北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為提高旅游業管理規范化的程度,在“假日旅游預報系統”、“導游員網絡管理系統”、“旅行社業務年檢系統”、“旅游統計系統”、“旅游投訴系統”等行業管理網絡辦公系統開發和運行過程中與國家旅游局加強合作,聯網運營。此外,還積極推進旅游電子政務系統建設, 先后開發了局內部辦公系統、旅行社網上審批系統、導游資格考試管理系統、旅游項目動態管理系統和國內游客抽樣調查統計分析系統等,縮短了辦理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
1.3 河北旅游綜合服務功能
河北省于2010年初開通了12301旅游服務熱線,24小時提供包括旅游問訊、旅游提示、旅游投訴以及其他旅游信息服務,自開通兩年多以來,就接受旅游咨詢萬余次,近40%為外地游客。同時,于2012年9月正式開通的“河北旅游虛擬體驗網”,通過三維實景與電子地圖結合,在網絡上構建出虛擬的旅游環境,給廣大游客提供了更加新穎的數字化、信息化體驗。到目前為止,共有500余萬網民通過該網站飽覽河北省的大好旅游風光和特色旅游景區,有效宣傳和提升了河北省旅游整體形象,擴大了知名度和美譽度。
1.4 河北旅游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近幾年來,河北省信息技術與信息產業龍型經濟健康發展,重點加強了現有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完善了省內干線通信傳輸網絡,接入網絡,微波網絡,整合了現有的網絡資源,初步建成了以光纖通信為主,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微波通信為輔的系統的河北省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此外“數字河北”工程,遠程醫療網,資源環境信息網,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公共信息資源數據庫,市場信息數據庫,政務信息資源數據,農業信息網等基礎網絡也正在興建。初步建成了三河燕郊、石家莊、保定、秦皇島等軟件產業園區,通信運營業務種類,覆蓋率和服務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這些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為河北省旅游業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基礎條件。
2 河北旅游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旅游信息化發展不平衡
總體來看,河北旅游業和經濟較發達的石家莊、唐山、秦皇島等地市信息化水平較高,而資源豐富、經濟欠發達的張家口、邢臺等地信息化建設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河北一半以上的旅游企業在互聯網上建立了網站,并與省局門戶網站進行了鏈接。分行業來看,省內三星級以上的飯店大都有自己的網站,并在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形象宣傳和電子商務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還的還加入了全球預訂網絡;大型旅行社基本上實現了計算機外聯、接待、財務等管理信息化,有實力的旅行社還在網上開展營銷、線路預訂等業務;省重點旅游景區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如白洋淀、避暑山莊、山海關等等,但中小景區信息化程度低。旅游企業普遍存在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管理基礎薄弱、人才匱乏等問題。
2.2 缺乏高端旅游信息化復合人才
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建設中有一重要的制約因素,那就是缺乏旅游信息化建設專業人才,特別是高端的旅游信息化建設復合人才,它嚴重阻礙著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建設向更深層次發展。這一現狀形成的原因,一是旅游專業院校的課程設計中,有關信息化的課程極少。另外河北省由于近年來經濟大環境并不理想,本省培養出來的為數不多的人才和旅游人才紛紛流向沿海和經濟發達省市,并且對其它地區的人才和旅游人才缺乏吸引力,人才多出少進,造成了河北省缺乏旅游信息化人才,特別是缺乏高端旅游信息化復合人才。
2.3 區域旅游網站數量多,商務功能不強
旅游網站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數量和服務質量是衡量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河北旅游網站數量繁多,大致分為政府官方網站、專業旅游網以及旅游企業開辦的網站。河北各地市的旅游官方網站大多簡單的政務信息和行業統計,維護更新慢,對當地行業管理和目的地的營銷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另外,大多數旅游網沒有外文版,反映出對外宣傳意識差。專業旅游網站雖然在信息、宣傳促銷等功能方面有所加強,但在線銷售、個性化服務項目不多,離真正的電子商務相差甚遠。旅游飯店、旅行社和景區的網站數量大,但質量參差不齊,實現網上銷售和在線支付少之又少。
3 加快河北旅游業信息化發展對策建議
3.1 制定全省旅游信息化發展總體規劃
旅游業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綜合性強,涉及行業多,省級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方面制定全省的旅游信息化規劃和具體的實施綱要。重點完善各級旅游政務網,加快業務管理系統建設,推進以數據實時共享為目標的省級公共旅游資源數據庫的建設,進一步整合現有資源,完善“河北旅游網”的各項功能,通過各種政策引導和促進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使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在全國達到領先水平。
3.2 強化旅游企業信息化建設主體地位
各類旅游企業應根據各自的特點,迅速轉變經營理念,用現代技術手段實現經營管理的創新,加強基礎管理工作,在實現內部管理信息化的基礎上開展電子商務。針對信息化建設投入大的特點,旅游企業應結合行業特點,慎選信息化方式,盡量規避投資風險。建議中小旅游飯店、旅行社和景區通過加入旅游目的地電子商務系統,或加入專業性旅游交易網站的方式,利用專業的電子商務平臺開展互聯網電子商務,降低有關費用。
3.3 以電子政務促電子商務發展
河北省各級旅游政府網過多強調資訊功能,管理業務系統的應用水平不高。建議盡快實現“河北旅游網”與各市縣旅游主管部門聯網,不斷完善省、市、縣(區)三級旅游信息化系統。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對旅游網站業務的規范和引導,支持和推進旅游企業上網,鼓勵有條件的網站開發有特色的旅游信息服務,強化商務功能,準確定位旅游網站的特色,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3.4 制定相關扶持政策
省政府應制定鼓勵旅游業信息化建設的財政金融政策體系和中小旅游企業社會化信息服務體系。省政府可以每年安排一定量的引導資金,通過項目建設的形式支持旅游信息化建設,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社會和外資共同投入的投資體系。推動旅游企業和軟件企業結合,共同研制開發適用的信息化產品。
3.5 加大旅游復合型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
人才隊伍建設是旅游信息化工作的基礎。建議高等院校適應當前信息時代的需要,與政府和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為旅游信息化的實施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強化全行業信息化知識的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舉辦各種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培訓班,以適應政府、企業、服務機構等單位不同的信息化人才需求。
信息化是實現河北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發展的必然選擇。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問題多、任務艱巨復雜,旅游業內部要處理好行業與部門、政府管理部門與企業、政府網站與商務旅游網站之間的關系,通過行政推動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整合旅游業資源,提高河北旅游業的整體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河北省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03—2020).
[2]河北省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2011—2015).
[3]張玉改,蘭貴秋.關于我國旅游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江蘇商論,2006.
[4]王楊,龐建忠,馬颯.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建設現狀與發展構想[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6.
[5]于書平.北京市信息化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6,5.
“數字城市”系統分析
1933年8月國際現代建筑學會擬訂的《雅典》明確提出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提出有“計劃”、有“秩序”發展城市的原則?!皵底殖鞘小敝卦谡显O施、優化配置、共享資源、發展經濟、穩定社會、服務人民。由于城市各行各業的發展急需數字技術的支持,建設“數字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實力,實屬當務之急。
我國城市信息化的難點,以前是網絡,現在是數據。一些城市正組建信息資源管理中心,抓緊建設可以實際使用的信息資源數據庫,統籌規劃,共享資源;應用主導,面向市場;立足城市,形成特色;突出重點,拉動產業;安全可靠,務求實效。
“數字城市”總體規劃
“數字城市”總體框架可以概括為五大平臺、五個中心、五類應用、五大工程,政策、法規、標準、規范體系和安全、組織、資金、人才保障體系等。
五大平臺是信息網絡平臺、公用信息平臺、專題信息平臺(多個)、空間信息平臺和決策支持平臺。五個中心包括信息網絡互聯中心、信息資源管理中心、身份認證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決策支持中心。五類應用包括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社會服務、經濟運行服務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與運營。五大工程包括市民卡工程、金融信息工程、社會勞動保障信息工程、社區服務信息工程和金旅工程?!皵底殖鞘小贝罅ν七M地理信息系統、衛星定位系統和遙感技術在城市的應用。
“數字城市”中心是“數字城市”的心臟。信息資源管理中心負責全市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規劃,組織實施,實現城市信息資源的共享、交換與整合,集中管理重要信息資源。
中心也是全市綜合數據中心、重要信息資源共享中心、重要信息備份中心等。
共享數據中心的數據庫系統包括:
(1)基礎空間數據庫:含遙感影像數據庫、電子地圖數據庫、地理編碼數據庫等;
(2)人口資源數據庫:含市民姓名、出生、婚姻、教育、收入、納稅、交費、社保、醫保等內容,公民身份號碼是基本標識;
(3)公共設施數據庫:含城市重要公共設施數據,包括供水管線、排水管線、電力管線、電信管線、供熱管線、燃氣管線、鐵路、地鐵、輕軌、無軌、大街、小巷等;
(4)經濟運行數據庫:含經濟及其運行狀況數據;
(5)企業和個人信用數據庫:含企業和個人信用數據,如納稅情況、還貸情況、履行合同、遵紀守法和帳目情況等;
(6)元數據庫等。
電子地圖數據庫是運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設的地理數據庫。遙感影像數據庫存儲航空和航天遙感影像。地理編碼數據庫實現地理空間數據與非地理數據的連接。元數據庫描述整個數據庫。
城市數據包括政府、企業、社團、社區等的政治、經濟、社會、資源、環境、自然和地理等方面的眾多實體集。數據規劃包括數據總體框架和層次規劃,全市共享數據中心數據庫系統規劃,全市分布式數據庫規劃等。
“數字城市”數據庫系統包括三個層次的數據庫:
1)全市各單位、各行業的數據庫;
2)參與“數字城市”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的各行業、各方面分布式數據庫;
3)全市共享數據中心的數據庫系統。
參與“數字城市”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的各行業、各方面分布式數據庫系統遵照各行業有關標準和規范建設,形成“數字城市”數據系統的基礎。這類數據庫之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對城市數據中心的數據庫進行數據更新。
分布式數據庫包括國土資源數據庫、水資源數據庫、地震數據庫、環境數據庫、園林綠化數據庫、統計數據庫、工商數據庫、稅務數據庫(國稅數據庫、地稅數據庫)、物流數據庫、貿易數據庫、城市規劃數據庫、城市建設數據庫、房地產數據庫、住房公積金數據庫、農業數據庫、旅游數據庫、銀行數據庫、保險數據庫、社區數據庫、武警數據庫、公安數據庫、消防數據庫、計劃生育數據庫、勞動和社會保障數據庫、民政數據庫、教育數據庫、科技數據庫、醫院數據庫、藥店數據庫、電力數據庫、電信數據庫、自來水數據庫、燃氣數據庫、公共交通數據庫、商場數據庫等。
“數字城市”建立統一的、法定的數據交換標準,規范數據格式,盡可能采用規定的數據標準;制定相應的數據使用管理辦法、數據版權保護、產權保護的規定;部門間簽定數據使用協議,打破部門、地區間的信息壁壘,促進社會、企業、政府間的信息共享,解決“信息荒島”和“信息孤島”的問題,面向社會,服務市民。
“數字城市”加強信息和網絡安全管理,加快制定信息網絡管理條例,將信息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維護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確?!皵底殖鞘小苯ㄔO的健康發展。
“數字城市”建設的保障措施有加強組織體系建設;嚴格信息化項目管理,強化市場運作機制;加強投融資環境建設;加強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和加強人力資源建設等。
“數字城市”專題規劃
“數字城市”的專題規劃包括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社會服務、經濟運行服務、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等方面。
電子政務
電子政務包括網絡建設、信息資源建設、應用系統開發、公務員培訓和法規法律建設五個方面;以黨政機關辦公業務資源網和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為重點,建設和整合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建設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數據庫,宏觀經濟數據庫;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增加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范圍;建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完善電子政務標準化體系,優先制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及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標準;加強人才培訓與考核;推進電子政務法制建設,實施電子簽章、政府信息公開、網絡與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行政法規和規章與信息更新機制;達到提高辦事效率、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方便企業與市民的目的。
電子政務工程中的應用系統建設是關鍵。目前重點推進辦公業務資源系統和金稅工程、金融監管(含金卡)工程、宏觀經濟管理工程、金財工程、金盾工程、金審工程、社會保障工程、金農工程、金質工程、金水工程等業務系統建設。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與運營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與運營專題包括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社會治安管理、城市交通管理、水資源管理、城市環境監控和城市應急聯動指揮服務系統等。
電子商務與企業信息化
認真解決電子商務涉及的安全認證、支付方式、物品配送、網絡結構、法律環境、協同工作等關鍵技術環節;完善金融行業、零售行業和醫療衛生等行業的系統;建立企業、市民資信中心,制定鼓勵企業和個人上網交易的各項政策;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推進電子商務發展。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企業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基礎。“數字城市”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以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整體競爭能力為根本目的,與企業改革、改組、改造相結合,與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化。
以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龍頭企業和現代化農業示范點,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業專業生產大戶為依托,加快建設農業信息系統;建立農業資源、生態、災害等動態監測和預警預報信息系統;開發和完善全市農業信息資源庫;使農業信息化成為促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
21世紀將是海洋世紀?!皵底殖鞘小边\用高新技術建設海洋信息工程,建立海域管理數據庫、海洋生態和環境數據庫、海洋經濟數據庫、海洋功能區劃數據庫和海洋資源數據庫,開展查詢檢索、空間分析、環境評估等,支持海洋開發的偉大事業。
經濟運行服務
建設金融、稅務、工商、誠信、不動產和技術監督等信息系統,為經濟運行服務;進一步推動銀行卡工程,建立現代化支付系統,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全面、安全、快捷的支付結算服務;建立完善銀行業監管基礎數據庫、監管系統和預警體系;運用個人信用資料庫,促進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全面建成人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政儲蓄等金融機構的計算機網絡,建成統一的數據中心。
社會公眾服務
以社會公共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積極拓展信息技術在社會公共領域的應用,重點推進教育、旅游、社區、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信息化進程,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準。全面建設醫療、養老、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信息系統和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逐步擴展到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等領域,成為一體化的全市社會保障體系,最終實現社會保障和社會公共服務一卡通。建成連接市、區(縣)、街道、社區(居委會)的全市四級社區服務信息網絡及其支撐體系,完成全市信息化示范小區工程建設,普及推廣信息化社區,家庭信息化由起步階段進入發展階段。城市衛星應用系統可用于海洋監測,天氣預報,資源調查,定位導航、搜索營救和通信電視等。
“數字城市”重點工程規劃
“數字城市”建設的重點信息工程是五大平臺、五個中心、五大工程、五類應用和25個系統等。后者包括現代口岸物流信息系統、城市規劃信息系統、農業信息系統、智能交通系統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等。
建設五大險種合一的、包括就業服務在內的連接全市各級勞動、社會保險機構和其他有關機構的網絡信息系統,發行統一的保障卡,為全市的社區、鄉鎮、機構、企業、家庭和個人提供全面及時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這是為民服務的一號工程。
城市市民卡是為市民提供社會保障和社會公共服務的工具,是市民辦理各項保障事務、享受政府公共服務的有效憑證,屬于重要的民心工程。城市市民卡為IC(CPU)卡。他依托城市公用信息平臺,依托城市社會保障信息工程和其它公共服務信息系統。
社區服務信息工程包括網絡通訊系統、數據庫系統和多個業務系統等。通過市場運作,依托城區規劃改造,通過房地產開發,鼓勵物業管理先進、配套設施齊全的住宅小區,進行社區信息化建設試點。以方便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為出發點,建設現代化社區網絡服務中心,為小區住戶提供求職就業、家政服務、維修維護、文娛體育、醫療保健、網上購物、金融股票、社會保障、交通旅游等網絡信息服務,開展社區網絡教育示范和家庭信息化示范,為民服務。
繼續擴建和完善城市金融數據網,與國家金融網聯通,重點建設現代化的支付系統,建立大額、小額電子支付系統、信用卡授權交換和信息交換系統,同城結算自動化系統以及銀行管理信息系統,提高資金清算效率和周轉速度。在此基礎上逐步與國際接軌,支持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電子服務。
金旅工程建立完善的城市旅游信息網和網站,建設旅游投訴處理系統和旅游統計聯網上報系統,開發旅游信息資源庫,提供酒店房態、房價、住房率、旅游統計、旅游預報等信息服務,提高旅游產業收益,提升城市知名度。
“數字城市”依托區位和交通優勢,用信息技術提升和改造物流產業,建設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形成現代化的物流網絡,逐步把城市建設成為現代物流中心。
城市應急聯動系統綜合各種城市應急服務資源,統一指揮、聯合行動,為市民提供緊急救援服務,為公共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系統采用先進技術,對各種分離的信息與通信資源進行整合,將110報警、119火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報警臺以及12345市長公開電話等納入統一的指揮調度系統,實現跨部門、跨警區和不同警種之間的統一指揮、協調一致,使高效應急、聯合行動成為現實。市民只需撥打上述報警電話中的任何一個即可接通聯動中心并得到所需要的應急救援服務。系統還可以幫助政府改進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科學決策水平。
地籍是土地的戶籍,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地籍管理日益重要。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包括支持業務運作的應用系統、存儲圖文數據的數據庫以及管理和支持系統三大部分;支撐地籍調查、土地登記、地籍統計和檔案管理等功能。
“數字城市”重點工程還包括教育、科技、金稅、金財、金貿、金盾、智能交通、城市公用事業、衛星定位導航、海洋溢油監視和應急響應信息系統等。
關鍵詞:信息技術 旅游業信息化 旅游電子商務
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與廣泛應用對人類的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產生了根本性的、普遍的影響,有人將這一進程比喻為發生了一場“信息技術革命”,其后果是使人類社會進入到了所謂的“信息經濟”或“數字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在社會經濟各個部門的應用在不同層次上促使原有的運作機制發生了改變,其最終結果是效率的提高和效果的改善。由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表現出普遍性的特點,沒有哪一個部門能夠避免參與到這一“革命”性的進程中來,旅游業也不例外?!靶畔⑹锹糜螛I的生命線”(Sheldon 1997)[i],旅游業適合應用信息技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將對旅游業的結構產生影響,一些新的部門將產生,而一些原有的部門要進行相應變化(Dimitrios Buhalis et al 1997),因而有必要針對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這一議題展開討論。
一、的提出
針對“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這一議題進行的研究屬于“應用性研究”范疇。論題的產生源于三個前提條件:第一,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各方面的廣泛應用使旅游業面對技術升級的問題;第二,信息是旅游業的生命線,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引起旅游業的普遍重視;第三,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可能對旅游業的現有格局產生影響,即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引起旅游業相關部門的注意。這三個前提條件在旅游業的實踐中表現為旅游在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活動中紛紛采用信息技術手段以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爭取獲得競爭優勢,同時人們在討論以信息中介身份出現的旅行社何去何從。可以看出,對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進行研究,起源于技術應用層面,而歸結為技術應用對旅游業的影響。
信息技術對旅游業的影響包括對行業的影響和對企業的影響兩個方面。對企業的影響,在運作層面上表現為企業采用基于信息技術的新生產運作方式、新管理工具和新營銷工具,在管理層面上表現為組織結構的變化、管理過程的變化和經營理念的變化,在戰略層面上表現為采用基于信息技術的新手段獲得競爭優勢。一般來看,最先引進信息技術的是操作層面,操作層面的技術升級產生了新的管理問題,要求管理層面做出相應的調整,當管理層面調整到適合新技術的應用時,企業具備了制定新戰略的基礎。反過來,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在制定戰略的過程中不可能忽略掉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而為了保證技術的應用順利實現,要相應地對組織結構等管理層面的問題進行調整。
信息技術對行業的影響一般表現為行業內企業之間化關系的加強,并有可能形成“競爭合作”關系。而旅游業有其特殊之處?!奥糜问腔旌闲彤a業(hybridindustry),包含多種服務”(Hannes Werthner& Stefan Klein 1999),旅游業并不是生產某種產品的企業的集合,而是住宿、餐飲、等旅游產品供應商所在部門的集合,因而信息技術對于旅游業的影響還包括旅游業各部門間的合作以及旅游業的再造。
二、研究現狀評價
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由來已久,例如航空公司的訂票系統和飯店的預訂系統等。這些技術的應用主要存在于操作層面,是一種信息處理工具。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引起重視是在互聯網(Internet)以及3w(World Wild Web),即所謂的信息高速公路發展起來之后。自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3w成為了互聯網上成長最快的領域?;诨ヂ摼W的3w技術集合了媒體、電信和信息技術,可以傳輸文本數據、圖表、圖片和聲音,增加了消費者和供應商之間的互動,為有效地、實時地、適時地交換產品提供了平臺。互聯網與3w的廣泛應用對旅游業原有的信息傳播方式產生了沖擊,因而引起研究人員的重視。
在西方發達國家,關于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在歐洲,以機鍵盤上的回車鍵ENTER命名的“旅游領域信息與通訊國際會議”于1994年首次召開,至1999年已舉辦了六次年會(受資料限制,2000年至今狀況不詳),年會的參加者主要包括旅游研究人員、旅游企業的管理人員和信息技術研發人員,內容集中于討論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前景及對旅游業產生的影響。在美國也有類似的會議召開,例如1995年由當時的美國國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組織贊助舉辦了“信息技術與旅游業世界大會”,會議的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旅游業在應用新技術時將產生的變化以及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應該怎樣迎合旅游業的需要等。另外,亞太旅游聯合會(PATA)等組織也主辦過相關主題的研討會。從具體的內容看,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議題包括旅游業重組和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戰略應用等,尤其針對旅游企業多為中小企業的狀況,有人專門對中小旅游企業中信息技術的戰略應用進行了研究(D. Buhalis 1994)。另外,以航空公司為中心、由多個部門廣泛參與發展起來的計算機預訂系統(CRS)和全球分銷系統(GDS)受到了互聯網和3w的沖擊,旅游業原有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應該怎樣面對新的形式也是主要的議題之一。
在我國,受到信息技術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的限制,旅游業對于應用信息技術的要求更多地來自于國家提出的“信息化”目標和與國外同行競爭的壓力,而“電子商務是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信息化發展的最高階段”(謝曉霞2002),因此我國學者對于這一主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業信息化”和“旅游電子商務”等方面。但是,在我國學者的研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基本概念的不明確。
第一,信息化概念不明確。信息化是我國旅游業應用信息技術的基本問題,大多數研究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羅高飛(1998)在文章中引入了信息化的定義,但是并沒有明確旅游業信息化的具體含義。鄭向敏(2002)給出“旅游企業信息化”的定義:“指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來改進傳統的旅游生產、分配和消費機制,以信息化的發展來優化旅游信息資源配置,推動旅游企業經濟增長”。而這一定義并非針對企業給出,更像是“旅游業信息化”的定義,存在著對企業信息化和產業信息化的誤解。劉曉虹、陳耀(2002)在明確了“信息”與“旅游業”兩個概念的基礎上給出了“旅游信息”的定義,繼而提出“旅游業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強調“旅游業信息化管理突出的是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運用及其產生的作用?!钡?,其“旅游信息”定義的給出是對“信息”與“旅游業”兩個定義的字面綜合,對于信息化研究沒有任何意義,而所謂“旅游業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中管理的主體與客體均不明確。
第二,旅游電子商務與旅游網站建設的混淆。這是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我國關于旅游電子商務的研究成果中絕大多數將旅游電子商務混同于旅游網站的建設(馮穎如2002,楊麗2001,楊振之、胡海霞、黃學軍、劉祿山2002,王欣2000,等),縮小了旅游電子商務概念的內涵,將傳統旅游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問題排斥在外。
第三,旅游電子商務與旅游網絡、旅游網絡化經營相混淆。在一些研究成果中,談到旅游電子商務時,地將旅游網站與旅游網絡等同起來,同時將旅游網絡與旅游企業的網絡化經營相聯系(馮穎如2002,楊麗2001,楊振之、胡海霞、黃學軍、劉祿山2002,等)。何謂旅游網絡?這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從上述研究成果中可以發現,一部分研究人員混淆了計算機網絡和企業網絡化布局的概念,將企業實體構成的網絡混同于計算機虛擬的網絡,其錯誤認識的根源在于對信息技術本身的誤解所引起的概念混淆??梢哉J為并不存在所謂“旅游網絡”的概念,而旅游電子商務與旅游企業的網絡化經營也并非有相同內涵的概念。
另外,在研究中還存在著將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等同的誤區。互聯網的出現的確極大地促進了信息技術的應用,但是信息技術并不局限于互聯網,而且我國研究人員對互聯網的認識又與基于互聯網的3w技術相混淆。
總的來看,我國關于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的研究更多關注的是表面現象,涉及到的更多的是必要性和意義,進行的預測多出于主觀臆斷,而缺少依據或經驗證明。
三、范圍的確定
用系統的觀點業,可以將旅游業看作由向旅游者提供服務的一系列部門構成的系統,而這個系統并不是一般意義上講的行業或產業,將這些部門聯系在一起的是向旅游者提品過程中形成的價值鏈,多個部門的協同作用使旅游業在旅游者眼中成為了一個復雜的價值系統。構成旅游業即旅游價值系統的部門分屬于不同的行業,經營特點各不相同,因而可以將這個復雜的價值系統分解為若干小系統,即可以將各個部門分別看作獨立的系統進行討論。對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進行的研究可以在幾個系統層面上展開,限于篇幅,這里將研究的范圍確定為整體的旅游價值系統,而暫時不考慮信息技術在各個部門中的應用所產生的具體。
當然,以旅游業整體作為研究的平臺并不排斥討論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旅游的影響。畢竟旅游業由若干企業組成,要從整體上把握旅游業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情況與產生的影響,有必要對企業的具體應用情況和前景進行探討,只是這里的探討是一般意義上,沒有與飯店、旅行社等具體部門的特點相結合,而是為進一步的討論形成概念框架。
四、構建研究框架
對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可以通過兩條線索展開,即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企業的影響和對行業的影響。對企業的影響主要產生于信息技術自身的特點,具有一般的意義,可以其他行業對信息技術應用的成果。對行業的影響則涉及到行業結構的調整,有必要從旅游產品的特點出開重點討論。而對信息技術、信息化、信息技術工具和商務等概念及其關系的明確是展開討論的必要前提。
(一)基本概念界定
1、信息技術與信息技術工具
“信息技術,就一般意義上講,是指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機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三者的綜合體為核心的技術群體。從更廣義的角度說,信息技術是一類用來擴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術的總稱,它包括了各種用于創建、存儲、交換和使用信息的技術。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感測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以及他們的綜合技術?!盵ii]
“信息技術(IT)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管理當中,與企業管理相結合,形成了各種信息技術應用工具與,及信息技術應用系統(IS)”。與企業經營管理直接相關的IT/IS主要有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應用于某一職能領域及一般事務管理的IT/IS,如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M(計算機輔助制造)、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編制)、TPS(事務處理系統)、OAS(辦公自動化系統)等,其中TPS是組織的基礎信息系統,向MIS、DSS、ES提供組織的基本數據。
第二類為適用于企業內部綜合性經營業務管理及高層決策的IT/IS,包括DW(數據倉庫)、MIS(管理信息系統)、DSS(決策支持系統)、ES(專家系統)和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等。其中DW把分布在企業中不同信息島上的數據集成到一個關系型數據庫中,旨在通過通暢、合理、全面的信息管理達到有效的決策支持;狹義的MIS指管理報告系統,支持企業或組織的運行、管理功能,是服務于企業或組織中、下層管理人員的信息系統;CIMS高度集成了產品設計、制造、控制(CAD/CAM/CAPP)、管理(MIS/DW)與決策(DSS/ES)。
第三類為適用于企業內外部開放性綜合經營業務管理的IT/IS,包括EDI(電子數據交換)、Intranet(企業內聯網)和Extranet(企業外聯網)等。[iii]
事實上,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應用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提出了著名“信息技術六階段成長過程模型”的諾蘭將信息技術在組織中的應用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數據處理(DP)階段,時間跨度為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信息技術主要在組織的操作層面和管理層面起作用,主要功能是使一些專門的工作自動化。例如,TPS支持各種指令處理,MIS提供資源配置和控制信息等。
第二個階段是信息技術(IT)階段,時間跨度為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信息技術進入“戰略管理層面”,強調知識工作者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如財務分析員、證券經紀人和生產規劃者等。
第三個階段是網絡(Network)階段,這個階段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特點表現為信息技術與組織人員及其工作整合為一種網絡化的組織形式。[iv]
雖然各種信息技術工具形成于不同的年代,但是它們在當代于不同的層次共同發揮著作用。
2、信息化與電子商務
所謂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得以普遍應用并發揮積極作用的過程。“信息化是指在和活動中,通過普遍采用信息技術和電子信息裝備建設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發展信息技術及產業,更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使信息產品及服務在經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到占主導地位,加快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保證不斷改善全體人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質量和水平”[v]這個定義給出了“國家信息化”的概念,強調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的普遍應用。而企業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信息化得以實現的基礎。企業信息化主要體現為企業管理的信息化。
所謂“企業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應用信息技術,加快企業管理信息的傳遞、加工和處理速度,使這些信息資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及時為企業管理工作者提供決策的依據,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vi]這個定義對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目的與意義進行了描述,但是沒有給出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可操作性的。
在討論信息化的過程中,研究的著眼點經常集中到電子商務的概念上來?!半娮由虅帐切畔⒒闹匾獌热?,也是信息化發展的最高階段”[vii]。聯合國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為電子商務下的定義為:“電子商務是指采用電子形式開展商務活動,包括在供應商、客戶、政府及其參與方之間通過任何電子工具,如EDI、Web技術、電子郵件等共享非結構化或結構化的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消費活動中的各種交易?!盵viii]這是廣義電子商務(E-business)的概念,范圍突破了“電子交易(E-commerce)” 的局限,而擴大到企業內外部管理與營銷各方面的商務活動。
3、信息技術、信息化、信息技術工具及電子商務的關系
這四個概念的關系如圖1所示。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引出了信息化的概念,而信息化的核心內容在于開展電子商務活動。信息技術工具是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形式。基于信息技術的信息技術工具是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物質保障??梢钥闯?,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電子商務概念產生的初始條件,而電子商務是信息技術應用的具體表現。
(二)信息技術在旅游企業中的應用及產生的影響
旅游企業屬于服務業范疇,與制造業企業相比較,企業規模小,結構簡單,產出為無形服務。從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來看,旅游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信息技術工具,但是制造業中經過多年磨合已經發展成熟的工具并不適合旅游企業使用,例如在生產操作方面的信息技術工具和決策支持系統與專家系統等管理層面的信息技術工具等。然而,制造業中信息技術工具的開發思想值得借鑒,即旅游企業可以從內部運作管理、各職能部門操作和市場營銷等幾個方面著手開發信息技術工具,并針對新技術工具的使用配套進行組織結構的變革和經營理念的創新,并最終站在戰略的高度考慮信息技術的應用??偟膩砜矗畔⒓夹g在旅游企業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恰好是電子商務的主要構成部分。
在當代社會,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營銷理念已經從生產導向和產品導向轉變到了需求導向和顧客導向。在服務業中的管理與營銷過程中尤其重視顧客價值的創造和顧客滿意度的提高。開展客戶關系管理是服務業參與競爭的有效手段,而客戶關系管理的開展要借助于基于數據庫技術的客戶關系管理軟件。顧客數據庫及數據倉庫的建設與數據挖掘技術的運用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旅游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所在。
(三)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及產生的影響
1、信息與旅游業的關系
所謂旅游業是為旅游者的旅游活動提供服務的各個部門的集合。旅游業屬于服務業范疇,旅游產品具有服務產品的一般特性,如無形性、生產與消費同時進行等特點。這些特點使有關旅游產品的信息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人稱旅游產品為“信心產品”,認為旅游者在接受服務之前不可能感知到旅游產品的具體性質和質量水平,產品能否成功銷售完全取決于相關信息在制定購買決策的旅游者心中建立起的信心。
旅游業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服務行業的特性,如旅游服務供應商與消費者之間在空間上存在著較遠的距離,在服務種類上存在著數量上的差距。這些特點決定了旅游中間商存在的必要性。根據旅游活動的定義,旅游者要到與長住地之間存在一定距離的目的地消費旅游產品,這樣在傳統的旅游購買決策制定過程中要依賴于中間商獲得有關目的地旅游產品的信息。同時,旅游產品是一項混合產品,旅游者的一次旅行過程涉及到多種服務的購買,各類型的供應商規模不同、性質不同、提供的服務特性各異,龐大的信息搜尋成本迫使旅游者利用中間商進行信息搜尋以降低交易費用。
可以認為,信息在旅游產品的市場銷售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信息的這種作用與旅游市場供求在空間上與種類上的差距共同決定了旅游中間商的存在。
2、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旅游業結構的影響
在信息溝通的過程中,有些溝通是經常性地、結構化地進行的,如旅游服務供應商和中間商之間的信息溝通,這種長久關系的建立導致了溝通機制的自動化。在西方發達國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旅游業信息溝通的自動化表現為CRS和GDS的建立。
CRS(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計算機預訂系統)最早是航空公司的訂票系統,由各大航空公司獨自開發,后來考慮到旅行商的應用成本和航空公司自身的維護費用,各個航空公司的CRS開始合并,并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得益于民用航空業管理體制的變革得到迅速發展,并在發展過程中增加了連鎖飯店產品和旅行社產品的內容。CRS創建了一個新的旅游營銷與分銷系統,被譽為旅游業電子的始創者。
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的出現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是CRS不斷進行橫向一體化(與其他航空公司)和縱向一體化(與供應商)的結果。為了避免信息系統的重復開發,航空公司、飯店等旅游供應商通過開發界面將其CRS接入了GDS。GDS建立了全球的傳播標準和新的旅游電子分銷渠道。GDS之間繼續進行一體化,導致了幾家獨立的GDS企業的出現。此時,GDS的性質已經從工具轉變成了經濟實體,以電子旅游超市或其法人團體的戰略業務單元的面目出現。
可以認為信息技術的應用導致了新部門的產生,促使旅游業的結構發生了變化,GDS作為中介組織在旅游市場上的出現就是一個例證。但是,信息技術在創造新部門的同時,也對現有的部門產生了威脅?;ヂ摼W和3w技術的出現與應用對旅游中介組織來說威脅與機會并存。
互聯網和3w技術的出現與應用使旅游市場上的信息溝通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產品信息可以快速地、低成本地、大量地抵達消費者處,并能夠使消費者方便地與企業進行互動。旅游中間商的存在受到了威脅,CRS和GDS等原有的信息基礎設施的前途面臨著挑戰。信息技術的進步為取消現有旅游中介組織提供了可能性,旅游中間商等中介組織不得不進行相應的改變,在業務流程中加強對新技術的運用。
互聯網對現有中介組織的威脅并不意味著旅游市場上不需要中介組織。事實上,互聯網的出現增加了市場上信息的數量與復雜性。在互聯網上進行信息缺少相應的規則限制,人人有權發言,人人都淹沒到信息的海洋中,對于消費者來講,面對的產品信息更加龐雜混亂,常常處于無從下手的狀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旅游業中對于互聯網的應用已經模型初具,主要包括旅游網站的建設、旅游供應商自行開展“網上營銷”和中介組織利用互聯網開展業務等方面。其中旅游網站的出現即是增加了旅游業中介組織的成員。
3、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旅游營銷系統的建設
旅游業可以被理解為旅游市場上供給方的集合,既包括旅游服務供應商,也包括旅游中間商和其他中介組織。旅游產品價值的實現依賴于產品的銷售,而銷售的效果取決于營銷系統的效率。由于旅游市場上供求雙方之間存在著空間距離,而各個旅游供應商的產品要經過與其他部門產品的組合才能出售,因此以旅游目的地為基礎的旅游營銷系統的建設對于旅游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旅游營銷系統的建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增加了營銷系統成員的同時,也為系統的有效運轉提供了技術保障。如上所述,CRS和GDS都是旅游營銷系統的組成部分,負責旅游產品的分銷?;ヂ摼W的出現為旅游營銷系統的建設提供了功能更加強大的工具,使旅游信息可以直達消費者處。旅游中介機構與供應商的合作和供應商之間的合作可以通過運用基于互聯網的外聯網得以實現。另外,互聯網的效率使旅游企業開展個性化的營銷和大規模定制成為可能(Hannes Werthner,Stefan Klein 1999)。
五、結論
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所產生的影響包括對行業的影響和對企業的影響兩個方面。對于企業來講,信息技術的應用最終表現為運用信息技術工具開展電子商務,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而電子商務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兩個方面。對于行業來講,旅游業供求雙方之間存在的空間距離和供需類別差異導致信息溝通在旅游業的運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而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對旅游業營銷系統的建設產生影響,而且可能使行業結構發生變化。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由來已久,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行業的運作產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如何利用互聯網開展業務、建設旅游營銷系統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這里限于篇幅并未展開,但將作為繼續研究的題目另文論述。[i] 轉引自Dimitrios Buhalis,Strategic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Tourism Management,Vol.19,No.5,1998
[ii] 引自張亞明:“信息技術與戰略關系的演變”,《管理·新管理》,2002年第10期
[iii] 參見倪義芳、何鴻生、吳曉波:“IT與管理范式的轉變”,《經濟管理·新管理》,2002年第4期
[iv] 出處同2
[v] 轉引自:羅高飛,“信息化——我國業道路的必然選擇”,《旅游》,1998年第3期
[vi] 引自鄭懷麗:“談我國的企業信息化”,《管理科學》,2002年第9期
[vii] 引自謝曉霞:“信息化帶動化的途徑”,《經濟管理》,2002年第9期
[viii] 出處同3
:
1.
鄭彬、付媛:“企業信息技術與組織結構變革”,《經濟管理》,2002年第15期
2.
董榮鳳:“商務與企業信息化建設——因特網、內特網、外特網”,《南開管理評論》,1998年第1期
3.
黃蘋:“信息技術——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旅游調研》,1998年第5期
4.
錢益春:“信息化和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5.
劉曉虹、陳耀:“關于旅游業信息化管理的思考”,《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第11期
6.
鄭向敏:“旅游企業信息化發展”,《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第1期
7.
彭滋霖、曹軍輝:“信息革命與旅游業的發展”,《湖南師范大學科學學報》,2000年第2期
8.
雷衛中:“互聯網對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旅游科學》,1998年第3期
9.
馮穎如:“淺議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與對策”,《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10.
楊麗:“中國旅游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一些與對策”,《旅游學刊》,2001年第6期
11.
趙黎明、王剛、王邁:“電子商務下的我國旅游市場探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
12.
楊振之、胡海霞、黃學軍、劉祿山:“中國旅游電子商務市場分析”,《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13.
張俊霞:“建設高效優質網站 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進步與對策》,2001年第9期
14.
王欣:“中國旅游電子商務的現狀與路向”,《社會科學家》,2000年第3期
15.
D. Buhalis,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s a strategic tool for small and medium tourism enterprises in the contemporary business environment,Tourism:the State of the Art,edited by A.V. Seaton,John Wiley& Sons Ltd,1994
16.
Hannes Werthner,Stefan Klein,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a challenging relationship,Springer Wien New York,1999
17.
Pauline J. Sheldon,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CAB International,1997
18.
Christine Smith,Paul Jenner,Tourism and the internet,Travel& Tourism Analyst No.1 1998
19.
Dimitrios Buhalis,Jafar Jafari,Hannes Werthner,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eengineering of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No.1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