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5: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信息化需求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敏捷模式;管理;研發;系統
1引言
當下,企業用戶對信息系統的需求日益迫切,通過信息化手段輔助企業進行運營管理、數據應用及決策分析,能夠全面提高企業的生產運營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運營風險,進而提升市場競爭力。因此,選擇適用于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研發方式,對于快速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瀑布式研發方式,將軟件生命周期劃分為制定計劃、需求分析、軟件設計、程序編寫、軟件測試和運行維護6個基本活動[1],并且規定了它們自上而下、相互銜接的固定次序,且相鄰階段都以文檔作為銜接的標志物,因此,瀑布式研發方式能夠清晰有序地推進系統建設,但是周期冗長、拒絕變化、效率較低,一旦某個環節卡住,整個計劃都會延期,同時也無法應對突發狀況,導致最終成果與業務方需求偏離的風險較大。敏捷模式以用戶的需求進化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研發[2],通過不斷交付用戶可使用和驗證的最小可行性產品,獲取反饋后再迭代改進,能夠應對研發過程中的不可預測性,關注用戶的反饋,快速響應用戶的變化,最終打磨出真正符合需求的系統產品。因此,面向企業信息化系統需求的多樣性、邏輯的復雜性,為減少開發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基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踐,提出了一種基于敏捷模式的企業信息化系統管理流程與研發方法,用以提升系統交付和迭代速度,優化產品質量,從而幫助企業實現商業目的。
2敏捷企業信息化系統研發管理特點
2.1持續迭代
對于敏捷企業信息化系統研發管理,在企業信息化系統構建之初,首要步驟是將研發任務和可交付成果切分成多個迭代,各個迭代需要在較短的周期內完成,一般是1周至4周,同時各個迭代的成果都具備可、可集成和可運行使用的特征[3]。通過將每個迭代的成果交付至業務方,業務方基于產品的試用和反饋,盡早參與到產品設計和研發過程中。經過多個迭代的持續改進,最終完成整個系統的交付。
2.2擁抱變化
在敏捷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全生命周期,都需要將業務方放在首要位置,以持續不斷并盡早交付有價值的成果為原則,在每次迭代后收集業務方的反饋意見和當下最新的需求,以此為基礎進行下一個迭代的改進。通過短時間內所完成的“成果交付、意見反饋、調整改善”這一系列的步驟,做到響應變化、擁抱變化,使交付成果更加符合業務方頻繁變動的需求。
2.3激發潛能
敏捷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研發管理團隊,包含產品負責人、敏捷教練、設計人員、開發人員、測試人員的角色,團隊在多個迭代之間以柔性組織的形式進行管理,使團隊人力資源得以高效利用。同時,團隊成員舉行每日站會,以面對面的形式對當前研發進展進行匯報和交流,有效提高溝通效率,同時有利于團隊成員對彼此進度的了解,并在必要時提供資源支持,充分提升團隊效能。在各個迭代中,敏捷教練可以由團隊成員兼任,在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也能促使團隊成員全面理解敏捷模式,進而推進產品快速上線,給予團隊信心,激發團隊更多潛能。
3敏捷企業信息化系統研發管理流程
企業信息化系統具有業務需求復雜且項目周期長的特點,因此提出了一種基于敏捷模式且適用于企業信息化系統的迭代與并行研發管理流程,有助于把產品開發過程的各種不確定性和風險進行降低,提高開發效率,實現盡早交付。將產品設計、產品開發、產品測試、產品4個階段的工作內容組成一個迭代周期,把原來整個開發流程中周期較長的階段分解到若干個相對較短的迭代周期,根據系統整體目標來規劃功能模塊和優先級,迭代時將根據優先級進行開發。每一次的迭代包含一系列的開發任務,在各迭代結束后,將成果交付至業務方來進行試用及驗證,及時獲得業務方反饋,并將反饋作為下一次迭代設計和開發的輸入,多次重復,進而逐步完善整個系統。在單個迭代內或者多個迭代之間,均可采用并行研發流程,用以并行推進業務團隊、設計團隊、開發團隊、測試團隊相關的工作。通過組織各團隊的負責人,共同對各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規劃安排可并行推進的工作,在不降低產品質量的情況下,盡可能使各個工作任務并行同步進行,從而充分提高人員的使用率,降低人員的等待率,有效提高產品的研發效率,降低產品研發進度延遲的風險。
4敏捷企業信息化系統過程管理方法
為實現研發過程的可管可控,充分發揮研發效能,結合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特點,提出了適用于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敏捷研發管理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法、產品設計方法、開發實施方法以及產品方法,貫穿了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全生命周期。經過實踐表明,該方法有助于推進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快速開發、降本增效以及質量提升,更好地滿足業務方的核心訴求,使系統在企業內部得以廣泛應用,發揮更大的價值。
4.1敏捷業務需求分析方法
4.1.1業務方需求調研首先,選擇調研對象。對于企業信息化系統而言,同一類業務方具有相似的組織目標和業務邏輯,因此,為了提升調研的敏捷性,無需對全部業務方進行調研,可選擇5~8位代表性用戶作為調研對象,這類用戶作為系統的使用頻率最高的業務方,同時也是該業務領域的專家用戶,通過多次、深入的訪談,即可獲得關于系統的核心訴求和痛點需求。其次,確認業務相關的干系人。根據調研對象在組織結構中所處的節點和作用,繪制相應的組織關系圖譜,用以呈現業務方組織內部以及業務方與系統之間的完整關系,梳理出企業信息化系統中所涉及的業務方角色。最后,確認各角色的工作目標。根據組織關系圖譜,梳理業務流程圖譜,用以表示組織內部的業務運作方式、各角色之間的業務聯系以及各個角色的業務目標,為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業務流程、角色權限以及系統功能設計提供必要的輸入。4.1.2復雜需求拆解分析企業信息化系統的需求具有業務流程長、覆蓋場景多的特點,因此需要化繁為簡,將復雜的需求拆解成多個簡單的需求,通過不斷深入細致分析,理解業務方真正的訴求和痛點。同時,對需求優先級進行排序,進行層層遞進式的分步實施,通過多次迭代交付業務方,獲得及時的反饋,降低風險。4.1.3全員參與需求分析由產品負責人牽頭,帶領敏捷團隊全員參與需求分析,有助于團隊保持對需求理解的一致性,有效規避開發過程中的由于需求理解不一致帶來的風險。同時,全員從需求分析環節即加入產品的討論中,能夠幫團隊統一目標,提升團隊成員的參與感和責任感,激發團隊潛能。此外,能夠鍛煉團隊成員特別是研發、測試人員的需求分析能力,提升團隊綜合素質。4.1.4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持續分析企業信息化系統全生命周期均以滿足業務方的需求為目標,因此,需求分析應貫穿系統的全生命周期?;诿艚菽J剑總€迭代完成后,都會進行反饋收集,作為后續迭代的輸入。敏捷信息系統通過多次迭代和持續集成,獲得逐步細化和深入的需求,不斷完善和增強系統功能。
4.2敏捷產品設計方法
4.2.1產品原型設計產品原型設計是企業信息化系統產品設計的必要流程,通常在需求分析之后建立,用以呈現系統的設計理念、系統功能架構以及產品框架,是整個系統的雛形,也是開發實施的輸入。基于敏捷模式的信息系統產品原型設計包括基礎原型設計、交互設計以及視覺設計3個步驟。首先,由產品經理進行基礎原型設計。基礎原型是輔助產品經理梳理系統結構以及功能流程的重要工具。首先梳理出全部產品功能,然后提取出必備的核心功能,將核心功能的子功能模塊進行歸類分析,確定需要獨立展示的頁面,之后確定各頁面內的元素和交互操作,最后輸出原型草圖。其次,由交互設計師進行交互原型設計。交互設計師根據功能需求和原型草圖,對單個頁面進行拆解、重組,綜合考慮邏輯性與視覺感來確定頁面結構及分塊,梳理業務功能的交互層次,提升產品的可用性以及用戶體驗,最后輸出交互原型。最后,由視覺設計師完成界面視覺設計。視覺設計師在交互原型的基礎上,根據使用用戶、使用環境、使用方式來確定符合用戶的視覺效果,同時要遵循一致性、準確性、可讀性原則,將產品的視覺形象傳達至用戶,完成視覺層面上的產品設計最后輸出界面設計稿。4.2.2標準化設計采用標準化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融入組件化和規范化的設計理念,既有助于設計層面和技術層面的雙重復用,也有助于保證產品一致性。將通用的組件形成標準化的組件庫,在設計和開發時均支持從組件庫中進行調用,避免實施過程中的重復勞動,縮短設計和開發時間,進而實現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敏捷研發。同時,標準化的組件庫也將沉淀為公司的設計資產,從而為企業貢獻更多的價值。
4.3敏捷開發實施方法
在企業信息化系統敏捷開發過程中,引入開源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統Git,采用特征開發、主干集成、分支的策略,使研發過程更具敏捷性,保障各個迭代開發的高效性以及代碼成果部署的靈活性。首先,在開發時采用特征開發的策略,對每一項功能創建相應的敏捷特征分支,開發人員可以集中到自己的特征分支進行開發,即使基于相同的代碼庫,也能保證各個特征分支的獨立性,多分支之間可以并行開發,同時,未完成的特征分支也不會影響到主干分支,避免由于存在過多依賴關系而延遲開發進程。其次,敏捷特征分支需要以較短周期盡快集成至主干分支,完成主干集成,及時將各分支的變更知會其他開發人員,避免出現沖突。同時,能夠盡快推進該分支的成果在未來的版本中發揮作用,快速獲得反饋,減少需求積壓。最后,通過新建分支的形式完成,保證每次版本的可追溯性,只需要少量開發人員對的版本進行缺陷回歸和進一步優化,并持續,有效避免主干分支集成的干擾。同時,主干分支不會受到分支的影響,可以投入大部分的開發人員進行到下一次迭代的開發中,使人力資源得以高效利用。
4.4敏捷產品方法
4.4.1快速交付,重視反饋在敏捷企業信息化系統研發管理中,通過敏捷模式實現迭代成果的快速交付,一方面能夠增強團隊成員的信心,另一方面能夠獲得新的需求或者優化建議。研發過程中每個迭代周期最長為一個月,每次迭代完成后,研發團隊獲得了可的成果并快速看到效果,使團隊的士氣得到鼓舞,成員的信心得以增強。同時,業務方獲得了可試用的產品,根據實際業務應用和系統的試用,能夠提出更多的反饋建議,作為后續迭代中最有價值的輸入,從而通過多個快速交付成果最終獲得完整的系統產品。4.4.2及時復盤,不斷修正在每一次迭代成果之后,整個團隊需要對本次迭代中的需求分析質量、產品設計質量、開發過程質量以及業務方使用質量等方面進行總結,梳理出相關的質量問題,對問題進行定位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或方案,進而完成質量問題的閉環。在此過程中,團隊成員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避免在后續工作中出現同樣的失誤。整個團隊通過復盤可以獲得成長,同時不斷提升產品的質量。
5結語
本文結合企業信息化建設實踐中的實際經驗,分析了敏捷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特點,并提出了一種基于敏捷模式的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管理流程與研發方法,包括一套融合了迭代與并行機制的研發管理流程以及貫穿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分析方法、產品設計方法、開發實施方法以及產品方法。目前該方法已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實際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全面提升信息化系統的研發效率和質量,實現了企業降本增效的目標,為國內相同行業、同等規模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瓊.敏捷軟件開發過程研究及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8):3962-3964.
【2】高俊.Scrum敏捷開發在移動應用開發中的實踐[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9(12):80-81.
關鍵詞:建筑企業 信息化 實現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系統在建筑企業已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利用計算機系統來管理企業也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建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對企業自身進行管理,利用計算機系統對企業的人、財、物進行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資源整合的能力,促進企業向全面綜合管理的方向發展。伴隨著建筑市場競爭激烈的現狀,企業必須依靠信息化戰略來降低運營成本,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筆者從自身工作經驗出發,詳盡的分析了建筑企業信息化戰略的實現。
一、建筑企業信息化戰略的內涵
建筑企業信息化戰略就是以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為指引,通過理解建筑企業自身的戰略目標與業務規劃來確定今后的發展方向,同時分析建筑企業現在的管理模式與業務流程,結合建筑行業的市場信息與計算機技術,提出企業的信息化戰略的發展目標。在信息化戰略系統構建的過程中要確定企業內部生產與管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同時利用信息化戰略管理來實現兩者的平衡。信息化戰略是一個很廣義的概念,主要可以分為:信息戰略、資源戰略、業務流程戰略、長遠規劃戰略等。這些戰略是一個成熟的建筑企業所應具備的條件,同時也是信息化戰略實現所應必備的條件。建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與時俱進,通過信息化戰略來指導企業的管理工作,特別是在信息多源化發展的今天,企業必須要利用業務與信息技術的交流來實現有針對性的管理,尤其是具備規范流程的管理工作。管理中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托,通過改變業務流程,優化業務流程來促進企業的業務發展,同時以信息技術簡化管理方法,對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我國建筑企業信息化戰略存在的問題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建筑企業在信息整合與計算機管理上已經發生了質的轉變,從單獨的系統發展成為以信息技術和業務發展為核心,計算機管理和標準化流程為依托的多源化發展戰略。但在從管理的角度出發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管理者及時的發展糾正。
1、信息化戰略的集成度較低
我國建筑企業在自身信息化戰略發展上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主要是由于企業內部信息化網絡已經形成,但單從應用與發展上還處于一種相對獨立的狀態,這非常不利于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換,同時也不利建筑企業的信息的集中,業務流程上企業沒有做出相應的改變,以單一運作為基礎,沒有借鑒的目標,這就很難達到信息的集中與分配。
2、信息化戰略缺乏對外部信息的整合
建筑企業發展的同時要考慮到外部信息的整合,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要依靠外部信息,以此來適應和理解社會對建筑的需求方向。同時建筑企業自身也要在商務活動中盡量的加強信息的整合,其中包括:監理部門、政府大項目辦、材料供應商、設計院、銀行部門,土地管理部門等,通過充分的整合這些外部單位的信息來促進企業的業務發展。
三、建筑企業信息化戰略的步驟和方法
1、建筑企業的戰略規劃
建筑企業自身的戰略規劃要以企業自身的發展目標保持一致,主要是通過企業的發展戰略來擬定今后的發展目標,同時通過企業自我現狀分析與社會外部環境的分析,來確定企業的發展優勢,并依據分析結果來提出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希望借助信息化手段幫助建筑企業達成階段性的發展目標。
2、建筑企業的需求分析
建筑企業需求分析是指建筑企業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對信息化的需求,這包括:技術管理、招投標管理、資金管理、設備管理、技術人員管理、績效管理等,這些內容都要通過企業自身的需求分析來完成,并以此為依據進行信息需求的整合,幫助企業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和業務開發工作。
3、建筑企業信息化戰略的層面分析
戰略層面的規劃是指通過對建筑企業所處內外部環境的分析,明確企業使命、愿景、發展戰略,并確立建筑企業具體的信息化戰略和目標的過程。戰術層面的規劃是在戰略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具體實施方案,可以分為三點:首先是通過建立建筑企業的業務及管理變革策略、識別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分析關鍵性能指標等工作,最終確定建筑企業的信息化需求;其次是在信息化需求的基礎上,建立建筑企業的總體信息框架,包括能夠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企業業務應用架構,能夠支持企業業務應用架構并符合企業信息技術發展潮流的技術架構,能夠滿足應用和技術架構要求的網絡架構,能夠管理、維護和應用以上基礎架構的組織架構,并最終形成企業的信息技術標準;最后要評估企業在規劃期內的信息技術投資規模、投資效益、實施風險,確定實施計劃。
參考文獻:
[1]王紅兵.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J].建筑經濟,2006,10.
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信息化使全球的市場競爭模式和企業管理模式發生巨大變化。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利用信息化管理經營不是效益工程而是企業的命脈和核心競爭力。上世紀八十年代企業信息化管理在我國起步,但是由于對信息管理的認識不足、資金和人才缺乏(尤其中小型企業)等因素的制約,我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發展還不完善。Oracle數據庫是美國ORACLE(甲骨文)公司研發的以分布式數據庫為核心的一組軟件產品,它可以提供開放、全面、集中的信息管理。把Oracle數據庫應用于企業信息化建設可以提高企業數據的安全性,使企業的競爭力更強。
1 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定義及信息化管理具有的優勢
1.1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定義
ORACLE數據庫系統是美國ORACLE甲骨文公司提供的以分布式數據庫為核心的一組軟件產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戶/服務器(CLIENT/SERVER)或B/S體系結構的數據庫之一。ORACLE數據庫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具有完整的數據管理功能;ORACLE數據庫是一個關系數據庫,具有完備的關系;ORACLE數據庫還是一個分布式數據庫,具有分布式處理問題的功能;另外ORACLE數據庫的所有知識都具有互通性,即在一種機型上學習ORACLE知識之后,在其他所有機型中都可以使用該數據庫。
信息化主要是指充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實現隨時隨地可以享用和傳遞所需要的信息。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信息化建設就是把信息技術應用到企業管理的過程,利用計算機、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對企業現有的設計、管理、生產、制造、經營等數據模塊進行整合,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準確、有效的數據,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管理決定。企業信息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的完全在線管理與經營,企業的管理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在線獲得企業的全部數據信息,這樣管理層就能夠對企業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2 企業信息化管理所具有的優勢
信息化管理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1)可以實現企業內部更加快速、有效的溝通。信息化管理可以促進員工之間的交流,徹底消除企業內部信息流通不暢的問題,提高員工的合作意識,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2)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資源的共享,企業可以把一些重要通知、文件上傳到企業的內部網站,員工也可以發表自己的工作經驗、先進技術,這樣其他員工可以在自己的PC機上閱讀和學習這些文件,員工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建設性意見;3)節約時間,傳統的公文流轉方式是手工傳遞,速度慢,利用企業內部數據庫進行公文自動流轉,可以保證文件快速、準確地送往收件人處;4)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對員工的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實現更加有效的管理;5)更加便捷,只要擁有PC機和網絡(不需要再安裝其他程序),即可實現遠程辦公、移動辦公;6)減少辦公開支、降低管理成本。減少打印紙張、電話費、傳真費用,還可以降低差錯率。由此可見,信息化建設是企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2 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現狀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企業信息化技術,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尤其是計算機和網絡普及之后,信息化發展更加迅速。進行信息化建設需要先進的數據庫技術,眾多的IT人才,大量的資金投入等,其中企業數據庫設計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部分,現在比較成熟的數據庫有Oracle、Sybase SQL Server等。現在我國大型企業大多數已經引入信息化技術,并設置有相應的部門負責信息數據庫系統的管理工作,但是中、小型企業由于資金、人才等原因信息化程度還很低。
2.2 企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信息化管理雖然取得一定的進展,但是由于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有一些企業管理層對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激情不高,主動性不強;其次,專業人才和資金不足。企業信息化建設一次性投入資金過多,一些企業資金難以周轉影響信息化建設的速度;企業信息化主要是通過計算機、網絡及信息技術來實現,高技術人才更愿意到IT行業或者大公司任職,這樣就給中小型企業信息化帶來困難,甚至阻礙我國企業進入信息化時代;再次,我國信息化起步較晚,國內的信息管理軟件市場混亂,國內自主研發的軟件不完備,且集成能力較差,這樣就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國外的管理軟件雖然先進,但是價格昂貴;加之,受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許多企業的管理者不能擺脫陳舊的管理模式,仍然把人作為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而不是更加方便、快速的計算機。
3 數據庫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
3.1 企業數據庫設計
當今時代,隨著企業的發展,需要傳遞、保存的數據信息量越來越大,就需要數據庫系統。企業的數據庫主要是按照數據結構對數據進行保存和管理。一個企業的數據庫就是指用戶關注的、有相關性的數據庫的集合。企業數據庫的設計主要是圍繞數據庫內模式、概念模式和外模式三種模式進行,主要流程有需求分析設計、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和數據庫的實施。需求分析是企業數據庫設計的基礎,主要是準確了解和分析客戶的需求,找尋符合客戶企業的數據庫設計方案;概念結構設計主要是結合需求分析結果,抽象出企業的實際需求情況并思考如何實現理想效果;邏輯結構設計就是把概念結構設計得出的抽象的概念變為DBMS(數據庫設計的概念結構)支持的數據模型;數據物理設計的主要任務就是設計存儲記錄的格式、存取方法、存儲方法;數據庫物理結構設計完之后就可以對設計的數據庫進行試運行,試運行成功就可以把數據庫正式投入運行了,當然在運行的過程中還需要繼續對數據庫進行維護。
3.2 Oracle數據庫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
Oracle數據庫的功能非常強大,提供豐富的選擇環境。Oracle數據庫硬件環境獨立性好,能夠支持各種類型(如大型、中型、小型等)的系統,對硬件要求少;Oracle數據庫可以更好地保證企業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它遵守企業數據的存取語言、網絡安全協議、操作系統等工業標準;Oracle數據庫的內存大,數據庫集成性好,數據保存更加持久,更容易實現企業內部數據的共享。
Sybase是另一種企業信息數據庫。Oracle數據庫和Sybase SQL Server比較起來,前者采用并行服務器模式,后者采用的是虛擬服務器模式。查詢時Oracle將一個查詢分解為多個子查詢,然后在不同的CPU上同時執行子查詢,大大提高了查詢速度,可以說在對稱多處理方面Oracle優于Sybase。正常情況下,企業的業務量會不斷增加,這就必然導致處理及存儲的數據量的增加,需要對數據庫系統進行性能優化,除增加服務器數目,Oracle還可以通過在對稱CPU系統上進行并行處理來提高單臺服務器的性能,而Sybase只能通過增加服務器的數目來提高系統的性能,增加服務器就會增加成本,因此選擇Oracle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比Sybase更加合適。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是信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數據庫技術等對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實現企業的在線管理與經營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提高企業的辦公效率和競爭力。我國部分企業對信息化管理認識不夠,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人力、財力投入不足,阻礙了信息化的步伐。企業數據庫設計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條件,Oracle數據庫是目前比較成熟的數據庫系統之一,可靠性強,穩定性好,數據共享快,軟件集成性強,系統性能優化簡單,把Oracle數據庫應用于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可以為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志毅、陳寧,基于信息化建設的企業數據庫設計[J].商業時代,2010年,第5期.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第四方實施;機理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取決于快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企業要贏得市場就必須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響應,企業要提高效率就必須協調和規劃經營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而企業實現以上目標有賴于信息技術的支持。因此,企業推行信息化建設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創造競爭優勢、適應快速變化競爭環境的重要手段。[1]而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普及、信息系統和信息網絡的日趨成熟,為企業實現內部管理自動化、智能化和科學化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的發展
(一)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一般模式
信息系統引入我國初期,信息化建設模式比較簡單,企業提出需求,IT廠商提供相應的軟硬件滿足需求,雙方處于對立的兩端。[2]如圖1所示。
在圖1模式中,企業與IT廠商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企業缺乏對技術的了解,而IT廠商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對于信息化建設,企業難以做到“知己知彼”:企業的領導和員工不了解什么是信息化;不了解信息化能解決什么,不能解決什么,企業最需要解決的是什么;缺乏對企業管理的診斷也缺乏對軟件產品的全面了解,對于IT廠商提出的解決方案難以評價其適用性和實用性。而IT廠商受利益驅動,往往片面強調產品技術的先進程度,而忽略了產品的適用性;由于對企業運作與管理知之甚少,推銷過程中也難免做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承諾;不了解我國眾多的成長性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存在不同的管理需求和特征,以及對信息化的不同需求,缺乏彈性的系統往往成為企業中長期發展的桎梏。[3]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增加了企業信息化建設失敗的風險,也阻礙了信息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限制了IT廠商的進一步發展。
(二)第三方咨詢服務支持下的實施模式
要解決企業和IT廠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就要做好實施之前的計劃和需求分析,為技術選擇和應用做好鋪墊。這部分工作強調對企業內部工作、管理流程的了解,需要豐富的管理理論和實踐,第三方咨詢服務成為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撐。因此,第三方咨詢服務支持下的實施模式成為我國企業信息化實施的普遍模式,如圖2所示。
第三方咨詢是指由企業與軟硬件供應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咨詢服務,它利用其專業管理經驗,可準確把握企業的信息化需求,同時能彌補IT廠商重技術輕市場的不足。另外,它能為企業提供相應的信息化管理咨詢,通過BPR等方法,提高技術與流程、技術與管理的匹配程度,提高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率。最后,對信息化實施項目進行監理。[4]
第三方咨詢的優勢在于其中立性,由于沒有利益的瓜葛,第三方咨詢在做策劃和需求分析時能夠進行比較客觀、公正的分析,幫助企業正確地選型、定位,做到“量體裁衣”。[5]
但隨著企業、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第三方咨詢的加入也不足以滿足信息化建設需要。已有的第三方咨詢實質上是“甲方咨詢”[6],即第三方咨詢所能提供的服務只是針對信息化的需求方,根據需求方的實際要求按需抓藥,而第三方咨詢對信息化建設的供給方,即軟硬件提供商影響甚微;其對IT廠商的監理和實施結果評估也都屬于事后控制,缺乏對實施過程的監督;第三方咨詢強調行業經驗或者只具有針對某一軟件的實施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整個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業與企業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協作問題也會隨之出現,而這不再是一個企業內部或幾個企業之間的問題,這需要從供應鏈的角度對企業運營過程中的技術、流程進行統一協調,只有這樣,信息化的網絡效應才能更好的發揮。否則,隨著信息化的推進,將可能形成“企業孤島”、“行業孤島”。
因此,雖然第三方咨詢所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是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識要素,但由于需求企業、IT廠商、第三方咨詢公司三者之間各自的關注點不同,實施過程中的權責劃分不明確,缺乏一個能統一規劃的組織者和最終負責者。因此,單純在實施過程中引入第三方咨詢是不能滿足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需要的。作為一項知識密集型的工程,筆者認為,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入,信息化建設過程必將會出現一個新的、可以有效整合IT廠商和第三方咨詢公司的資源,為信息化需求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并對整個實施過程負責的第四方,信息化實施模式也將進入第四方實施時代。
二、第四方實施的內涵
第四方實施是由第四實施方整合各方資源,為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實施過程。信息化建設中的第四實施方是一個信息技術應用的集成商,是把企業、IT廠商和第三咨詢方進行整合和超越的一個實體。它對公司內部和具有互補性的軟硬件、服務提供商的不同資源、能力和技術進行整合和管理,為需求企業提供一整套的信息化建設解決方案。第四實施方參與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如圖 3所示。
轉貼于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第四實施方如同一個平臺,它整合IT廠商與第三方咨詢的資源和能力,屏蔽企業不關心也不需要關心的技術細節,為信息化需求企業提供從管理到技術,可擴展、可升級的整體解決方案。第四方不僅需要足夠的IT知識,以及豐富的信息化實施經驗,更為重要的是第四方需要具備對于社會整體信息化建設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包括對數據格式、接口標準的規范,還包括對企業業務流程的規范。通過這些標準的制定、流程的規范,減少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不確定性,提高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率;減少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系統升級,不同系統互聯的障礙,為企業逐步推進信息技術的應用提供保證。最終,提高整個社會信息系統的效率。
三、第四方實施的運作機理
(一)競合觀念是第四方實施運作的基本理念
傳統業務流程基礎上的信息化建設,在局部范圍內可以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但其發展潛力是有限的,不能充分發揮信息系統在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中作用,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也為以后系統升級埋下隱患。企業信息化過程不僅是買幾臺電腦,上幾套軟件,更重要的是建立標準化體系和信息資源利用機制,建立一套規范的、高效的、科學的管理流程。在當今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逐漸轉化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對于供應鏈上各個節點的企業來說,這種標準和規范已經擴展到企業外部,信息共享、流程規范、數據格式一致將成為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應該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從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來看,信息交流越來越趨于無障礙,協同商務將成為企業信息化的全新模式。企業對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將涉及對供應鏈上所有工作流程的重新設計,甚至要對企業的業務范圍重新定義,使企業間、行業間實現業務數據層的無縫聯結,而這個聯結的平臺是傳統的IT廠商和咨詢公司都難以做到的,只有借助第四實施方的力量,進行整體規劃和方案制定,使企業、IT廠商,咨詢公司形成一種競合的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才能使技術更好的應用于管理實踐,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打造良性生態環境。
(二)集成化管理是第四方實施運作的基本依據
在集成化管理思想的指導下,參與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所有各方,應根據具體應用的需求,制定集成化的計劃,改變不同系統間彼此獨立、數據集成性和共享性差的現象。但要真正達到集成化管理的效果,參與各方還需要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轉變:第一,各參與方要從信息化建設整體出發進行內部結構的優化。第二,各個參與方要放棄“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思想,與其他各方形成戰略伙伴關系,專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如軟件開發商可以將軟件需求分析階段外包,從而可以專注于程序的編寫,提高程序的穩定性及可重用性等。第三,各參與方之間要實現信息調度共享。第四,企業要做到利益共享與風險共擔。集成化管理思想是第四方實施運作的基本依據,數據規范化是實現信息集成的首要條件,所以第四方實施首先要規范數據標準,保證信息傳輸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三)互補性知識資產的有機集成是第四方實施的運作核心
知識的互補性是指兩種知識一起創造的價值大于每種知識獨立使用創造的價值之和,互補性知識具有收益遞增的特征,這就是所謂的互補性知識資產效應。
IT廠商具有先進的軟硬件方面的專業知識,咨詢公司具有豐富的管理理論與咨詢經驗,企業具有一線的技術應用與管理理論實踐方面的反饋信息。將這三方面知識的有機集成,可以指導IT廠商的研發,促進咨詢公司的理論創新,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從而促進信息產業的發展,提高信息技術的利用效率。第四方實施能否成功運作,取決于這些互補性知識資產能否有機集成、互相補充、互相促進。
(四)豐富的實施經驗,強大的市場影響力,良好的信譽是第四方實施運作的基礎
第四實施方首先要獨立,其實施過程應避免受到IT廠商的影響,才能為企業提供一個合適的實施方案。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對實施方的資質、信譽、經驗要求非常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第四實施方的實力是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成功的關鍵。第四實施方要有一定的影響力,才能促進IT技術標準的統一,企業業務流程的改良。
四、結論與啟示
隨著信息技術復雜性的提高,以及跨行業協作對信息系統要求的增多,信息化建設過程對第四實施方的需求也會越來越迫切。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入,實施經驗的積累,使得行業中某些企業或組織可以依靠其自身實力發展成為具有領導力的第四實施方。模塊化、即插即用的設計思路,以及中間件技術的發展,為第四方實施提供了技術基礎。第四實施方的出現將極大地提高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率和效率,進一步提高整個社會的信息化應用水平。
第四實施方的出現還將改變信息化建設的格局。如同任何一項技術的應用過程一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完善,人們越來越強調技術作為工具的應用過程,而非技術本身。因此,整體解決方案的制定將逐漸成為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重中之重,而實施過程中的設備安裝以及軟件編寫等工作的重要性會逐漸減低。第四實施方將憑借其強大的智力資源領導IT廠商和咨詢公司,占據行業中的利潤高點。由于網絡效應等IT產業的特殊性,未來的第四實施方必然由幾個寡頭企業所壟斷。我國的信息產業剛剛起步,眾多軟件企業規模小,缺少核心技術,缺乏實施經驗,單個企業都沒有成長為第四實施方的實力。面對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我們必須通過合作的方式發展自己的第四實施方。否則,當國際IT巨頭轉變為第四實施方,并且其服務與產品顯現出網絡效應之后,我國的IT產業會步制造業的后塵,成為世界的“IT工廠”,只能從事低利潤、低附加值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甘利人.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39-52.
[2] 王興財.淺談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第三方咨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1):6-9.
[3] 歐陽峰.我國企業信息化演進的內外影響因素[J].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1):172-173.
[4] 陳啟申.ERP——從內部集成起步[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345-347.
關鍵詞:數據庫;內燃機車;智能化;C/S結構
中圖分類號:F42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2)35-0109-02
1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建設概述
隨著我國鐵路運營管理信息系統的全面實施,企業鐵路運營管理信息化的建設飛速發生,因此建立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迫在眉睫。隨著我國鐵路建設高速化、信息化,內燃機車的檢修任務逐漸加重,內燃機車檢修管理信息化建設需要的數據繁多,并且異常復雜,傳統的人工輸入非常不方便,因此,依靠計算機完成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如何運用高科技手段、依靠網絡技術,實現內燃機車檢修管理的統一化、標準化和自動化,已經成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改進管理水平,提高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
2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需求分析
2.1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目標分析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目標就是為內燃機車檢修管理提供準確、詳細、及時的基礎管理信息和綜合信息,為制定標準、規范、可行的操作流程提供科學依據,因此,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四點:
①發揮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優勢,簡化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減少繁重、重復的體力勞動。
②提高內燃機車檢修管理水平,合理劃分各個管理部門的職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③解決內燃機車檢修管理的時效性差、利用率低的現象。
④徹底實現內燃機車檢修管理的動態化,及時利用反饋的信息,提高內燃機車檢修管理水平和質量。
2.2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功能需求分析
按照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目標,必須具備以下功能體系:
①數據錄入。數據錄入的功能是利用計算機取代傳統的手工填寫的方式,根據內燃機車檢修部門的需求,設計符合要求的數據錄入界面,通過C/S系統模塊,讓錄入的數據保存在數據庫中。
②數據分析。數據分析就是將內燃機車檢修過程中生成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分析評定檢修記錄,做出結論,為以后制定規章、修改管理方式提供依據。
③數據查詢。數據查詢是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提供相應的檢修記錄,該功能可以很方便地為內燃機車檢修管理部門提供信息。
④數據統計。數據統計是功能體系中的最后一項功能,該統計功能可以匯總不同的內燃機車檢修管理系統中的數據,統計相應的數據,通過建立數據模塊,最后制定出各種報表。
2.3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解決方案
目前內燃機車檢修管理系統提出了“系統的管理方法”這一新的理念,該理念要求把內燃機車檢修過程看著一個整體,系統中各個子系統互為條件,相互聯系,從而確保檢修的質量。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中包括檢修管理、備件管理、走行管理和其他管理任務等。內燃機車檢修的流程一般是:統計機車走行公里、技術科根據機車實際狀態和行走公里制定檢修計劃,通常檢修計劃提前一天下達到檢修車間。檢修車間根據復檢結果,制定檢修作業任務。檢修完畢交給驗收室進行內燃機車的交驗。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總體設計就是按照上述檢修流程進行系統作業,從而保證檢修信息數據錄入、分析、查詢、統計和確定任務的正確性。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硬件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體系結構已經發展到互聯網時代的三層C/S結構,本文就采用三層C/S結構,通過建立內燃機車檢修過程的E-R信息模型,構建系統的數據庫。
3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設計和現實
3.1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實施方案
本系統采用C/S模式結構,該模式響應速度快,沒有中間環節,具有強大的事務處理能力,該模式結還可以實現操作界面設計的個性化,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要求,同時數據庫具有很強的安全性,數據的交互性也很強。本系統的開發環境是Windows XP操作系統,應用開發程序使用Visual Basic 6.0,數據庫管理系統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本系統根據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開發步驟,進行目標分析、功能分析、系統功能設計、系統結構圖設計、數據庫設計、系統界面開發等一系列工作。
3.2 車型參數的維護數據結構設計
車型參數的維護數據結構設計是整個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因此必須輸入要檢修的內燃機車正確的信息。該模塊可以實現車型參數的輸入、刪除和修改。表1是輸入的檢修內燃機部分基本信息。
3.3 各種記錄數據的結構設計
記錄數據包括小輔修記錄數據、接車記錄數據、臨修記錄數據、機車保養數據、油水化驗數據、機車運用數據和運行通報數據等。這些記錄數據的結構設計類似,都包括功能描述和數據結構,各種數據結構都是以表格的形式,表格中分別列出要描述的參數名稱、字段名稱、字段類型和字段長度等。例如檢修時間表如表2所示。
3.4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實現
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實現包括的內容眾多,主要有車型參數的窗體實現、基本資料錄入窗體的實現、各種記錄窗體的實現、檢修設備管理窗體的實現、機車保養窗體的實現等,本文以檢修參數設置窗體實現為例進行具體說明。
內燃機車檢修窗體的界面由檢修提醒、檢修周期、檢修單位設置等組成。各種不同參數設置的意義如下:
①檢修提醒。該功能主要是提醒操作人員要一定的里程或一定的時間,要進行檢修,檢修提醒中又包括大修、中修、小修、輔修提醒天數等。
②檢修周期。在檢修周期中確定好檢修車型號之后,就可以按照里程或時間排列的大修、中修、小修和輔修提醒天數,這些數據同時可以進行保存或修改。
③檢修單位設置。該參數可以進行撤銷、保存、修改或刪除等操作。
4 結 語
內燃機車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鐵路企業的重視,很多企業和高校等研究機構開展的電視監控系統、多媒體查詢一體機、網絡辦公綜合管理系統等研究,為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由于各個研究機構采用的軟件、硬件系統自成體系,無法實現整個檢修過程的互通信息、相互聯系,因此給內燃機車的安全性帶來了很多隱患,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極大浪費。目前,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內燃機車檢修信息化管理,我國在內燃機車檢修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本文結合我國企業鐵路的具體情況,結合內燃機車檢修管理信息系統遠期發展目標進行綜合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4月11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小企業司、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推廣應用組和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指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賽迪集團)主辦,中國計算機報社承辦的“以用立業 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2007年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春季交流會”在北京京西賓館成功召開!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新華社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楊學山等受邀參會,并就中小企業及其信息化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信息產業發展作了精彩發言。此外,聯想集團副總裁夏立還在會上作了主題為“引領價值應用 服務中小企業”的精彩演講。
作為本次的大會權威性和專業性的體現,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李穎在會上了《2006-2007年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研究年度報告》,研究表明,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已經成為帶動中國IT整體市場快速增長的核心動力,2006年,國內中小企業IT市場規模將達到157.7 億元,未來三年將締造5000億元的市場,未來5年中小企業IT市場規模將保持21.5%的復合增長。報告包括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需求分析、趨勢預測,翔實的數據支撐論證了信息化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戰略牽引以及中小企業信息化對IT產業發展的促進,表明2007年是中小企業信息化爆發年,將引爆IT產業新發展。根據賽迪長期調研發現,與傳統大客戶IT采購特點不同,春節后2-4月份是中小企業IT規劃、采購的黃金季節,中小企業比較多地集中在這個時段創業、擴大規模,制定發展的規劃、聘請新的員工、購置更多、更新的IT設備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以PC采購為例,在擁有明確PC采購計劃的企業中,45.27%的中小企業會選擇2-4月份購置、升級電腦設備,以提高自己生產、經營水平,在新年伊始為自己籌謀一個最佳開局。隨著中小企業數量激增,中小企業用戶已經產生潛力巨大的IT采購需求,面對中小企業的春季市場也將隨之成為國內IT市場新的特征。中國IT產業先后啟動過三個IT消費市場,以PC為例,20世紀90年代初到1998年,政府采購和大企業采購市場率先啟動,其年末突擊消耗預算的采購特點決定PC秋促市場的成熟。1999年到2004年,隨著PC日漸平民化和中國家庭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傳統特點,由于這個時期主要用戶是學生,因此抓住寒假、暑假、五一、十一等假日,是廠商的選擇。2005年以后,眾多家庭用戶、行業用戶、大型企業用戶對于PC需求開始出現緩和態勢,相反為數眾多,普遍渴望成長和迅速發展的中小企業群體所表現出的希望通過應用IT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趨勢,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小企業信息化采購春季市場的日漸成型對于IT產業來說,意味著下一個巨大發展機遇的來臨,如何挖掘中小企業IT應用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方案和服務,是IT產業時代課題,也是中小企業信息化采購春季市場良性發展的根本保障。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調研和跟蹤,總體而言中小企業信息化采購的春季市場已經基本成熟。
據權威市場調研顯示,具有信息化采購需求的中小企業,有一半的中小企業選擇在每年3-4月進行信息化產品的采購,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小企業司、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指導的“2007年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春季交流會”的召開,讓我們意識到,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春季里耀眼的明星。這個春天,政府的呼吁、中小企業和IT廠商都將大有所為,數十萬計的中小企業將會在這個春天直接受益
要想取得信息化的成功,就必須關注企業員工對信息化的認識和需求,從“心”開始重新建立績效管理體系,挖掘企業中廣大員工的力量實施信息化
“現在必須全力擴張渠道體系,要在國內建立若干配送中心,實現按訂單生產,加快應收款的管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呆賬與壞賬……”“你們信息中心必須拿出一個方案,讓我們的信息化建設盡快開展?!?/p>
這是企業的信息化主管經常碰到的情況,業務部門總是有數不盡的需求,IT部門也總是能做到有求必應,而結果卻是信息孤島無處不在,最終業務部門和IT部門都有怨言。
信息化是一場“運動”?
據META Group的統計,一家典型的大型企業平均擁有49個應用系統。每一個系統響應不同需求,但系統間卻難以呼應,相互隔離。IT為什么總是那么難以與企業業務需求做到絲絲入扣,IT戰略為什么總是那么難以以與企業戰略互動呢?
研究發現,信息孤島表現在形式上是數據矛盾和應用不交互,而在深層其實是管理的條條框框的原因。企業的職能部門分管了企業的各項業務,無意中也分隔了企業內的原本應該統一的信息數據:因為管理信息化需求的不同,提交者關心的重點缺乏全局觀,企業統一的業務流也未能反應到全部信息系統上。
信息化就是要在企業內部“打倒信息土豪”,一般員工也好,企業管理人員也好,“能不能分到田地”是他們決定“參不參加打土豪”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企業信息化,基層員工和中高層管理者各自抱有不同的心態。一般而言,基層員工對信息化變革的心態主要是“三個恐懼”:失業的恐懼、學習新東西的恐懼、改變原有工作習慣的恐懼。而中高層員工對信息化的心態也矛盾:他們既希望保持傳統習慣與工作方式、權利的榮譽感,也希望信息化能更有利于管理下級,但又不愿意使自己的工作情況暴露在大眾面前等等。很多員工認識到:在現有的績效管理體系下去參加“信息化”,無疑是給自己的脖子上套繩索。
在這種前提下進行的信息化,需求分析得到的結果也必然會是被動的、不客觀的,因為“管理孤島”往往會造成部門之間甚至不同業務崗位之間各說各話,缺少全局的協同,從而造成“需求孤島”,然后又進一步形成“信息孤島”,最終導致信息化項目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管理孤島”導致“需求孤島”
供應商的咨詢顧問介紹得慷慨激昂、口若懸河后等著企業人員提問,但沒有任何反應,不知道是沒有聽懂還是已經全懂了。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企業的管理人員根本就不知道該問什么問題。還有一幕是:企業與供應商面對面的“較量”很熱鬧,各部門的管理人員正在把問題連珠帶炮似地一個個拋給供應商,顧問都有些招架不住了……
對于企業自身戰略的需要,很多信息主管總感覺無從下手。有的企業根本就缺少自發需求,而有的企業看起來每個業務部門都有無數的需求,但就是不到點子上。其根源是企業及員工對信息化真正需求的認知出了問題。事實上,一個企業在管理上不首先做到明確化,也很難明確真正的業務需求。只有真正提前了解了業務流程,才能談得上流程的優化、簡化和E化,再反過來促進管理的提升,實現IT與管理的深度結合,并最終促使企業信息化從業務流程再造上升到管理模式的再造。
從單個的企業來說,業務流程再造是告訴人們要怎樣做,而管理模式再造卻是告訴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兩者的效果截然不同:再造后的業務流程大多數是達到“要我做什么”的效果,這種行為是被動的,而再造后的管理模式卻達到“我要做什么”的效果,這種認識是主動的,從被動到主動,所得到的效果也就會有天壤之別。
到底該如何突破管理上的層層迷霧、挖掘出真正的適合自身的業務需求,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呢?
為了能夠使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做好信息化前的需求分析工作,對企業要有全面的了解。需求分析應遵循以下三大原則:
首先,需求分析要全面考慮。在需求分析階段首先要從企業全局出發,綜合所有部門業務考慮,從企業戰略、發展目標、運作方式、行業特點、生產類型等宏觀再深入到企業管理的每一個關鍵流程和關鍵業務的微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