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5: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石油化工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三二分段;課程體系
一、職業教育銜接研究現狀
近幾年來,職業教育體系內部銜接研究一直呈上升趨勢,出現了中職與高職銜接、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銜接、中職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銜接等模式,圍繞銜接的政策與機制、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專業教學標準、課程體系與教學等問題研究成為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在教育及職業教育政策的指導與保障下,單個專業的中高職銜接在實踐層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而對專業群的中高職銜接還處于探索階段。為搭建中高職教育的立交橋,在中職學校和高職學校的同類專業之間開展“三二分段”,是中高職銜接的一種較為普遍的做法,而課程體系的搭建與設計是“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的核心與關鍵,也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基礎。
二、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存在的問題分析
中職和高職屬于同一類型教育的兩個不同層次,在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方面,高職應比中職高一層次。然而,由于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大多基于普通高中畢業生考慮,因此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有銜接不暢的問題。
(一)中職學生理論基礎水平較差
高職理論教學提倡以“必須、夠用”為原則,理論教學具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而中職教育偏重于學生操作技能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存在輕理論、重實踐,輕理解、重操作的現象。因此,當中職學生升入高職院校后,由于理論基礎薄弱,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普遍感到困難,難以吸收、消化和應用高職教育更廣、更深的理論知識,學習效果差,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二)中高職專業理論課程內容重復率較高
目前國家還沒有制定統一的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課程標準。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相互獨立,依靠自身師資力量的資源進行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及教材等的開發,各自構建自己的專業課程體系,在確定課程教學內容時缺乏有效的溝通,這種各自為政的方式造成了一些專業課程在中高職階段內容重復或遺漏的現象,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高職技能訓練定位較低
在實訓與專業技能培養方面,高職院校由于實踐教學條件不足,實踐教學比重低,技能訓練定位低,有些實踐訓練項目與中職相差不多,沒有體現中高職技能實踐教學的層次,存在重復訓練的現象,往往還會出現技能實踐教學“倒掛”的現象,使學生失去求學、求練的動力。(四)銜接課程評價缺乏層次性在當前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課程評價是較為重要的環節,它是判斷課程結構和設置是否合理的依據。由于中高職課程的評價標準具有不明確性,中高職課程內容存在一定比例的重復,導致課程評價缺乏層次性,教師無從把握、診斷、調控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難以系統地形成一個完整的動態循環的反饋回路。
三、石油化工專業群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方案設計
(一)厘清石油化工專業群職業能力
石油化工專業群所面向的企業眾多,各企業的崗位設置特點各有不同,具體工作任務有很大差別,對人員的具體能力要求與企業的性質、生產、設備、安全等條件密切相關。根據石油化工行業、中高職學校、企業共同調研的結果,對石油化工專業群崗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歸納出石油化工專業崗位群的核心能力,培養能夠勝任石化企業一線工藝操作、設備操作、質量檢驗、化驗分析、儀表維修、設備維修的高技術技能人才。根據中高職的崗位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的要求在層次上的差異,以中職職業能力的技能培養要求為抓手,以高技術技能、更深更廣的專業理論、更強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高職人才培養為目標,實施石油化工專業群職業能力銜接、職業崗位群銜接和職業資格證書銜接。
(二)中高職專業設置的銜接
石油化工專業應根據石油化工行業的職業與產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中職專業可以按照職業崗位設置,劃分較細、知識面較窄;而高職的專業針對的是崗位群,專業劃分可以較粗、知識面較寬,高職專業的設置是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寬。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廣東省高職石油化工專業群包括應用化工技術、石油化工技術、工業分析技術、化工裝備技術、化工自動化技術等專業,而中職銜接的專業則選取與高職石油化工專業群的相關專業,如:化學工藝、石油與天然氣儲運、工業分析與檢驗、機電技術應用、精細化工、化工儀表及自動化等專業。專業群銜接方式主要采取“相近對接、拓展對接、寬口徑對接”等銜接模式,提高專業設置的契合度,增強中高職相近專業的相容性和銜接性。
(三)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銜接
中高職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定位是否清晰,層次是否分明,會影響中高職課程是否有效的銜接。中高職同屬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上有一致性,都是培養技能型人才,但在不同層次上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中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應從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等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體現培養層次上的差異,從而確定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石油化工專業中職重點培養學生就業所需要的崗位職業能力,并能達到高職階段所要求的文化素質要求。中職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掌握必需的石油化工應用領域的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從事石油化工生產操作、檢驗、分析、服務、銷售及生產輔助管理等工作,具備職業生涯發展和再學習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的技能型人才。中職學生畢業后需獲得本專業初級或中級職業資格證書。高職的人才培養以中職畢業生已具備的知識、技能、素質及職業資格證書為基礎,提升崗位職業能力。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掌握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石油化工行業、企業工作的崗位能力和專業技能,能勝任石油化工生產工藝操作、設備操作與維護維修、產品質量檢驗和化驗分析、石油化工生產管理、產品營銷與服務等崗位的工作,具有職業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學生畢業后需獲得本專業中級或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采用中高職院?;フJ、互通制度。
(四)中高職課程體系的銜接
中高職課程體系的建立是以石油化工產業的職業能力需求出發,以滿足中高職兩個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基準,以實踐為導向,經過廣泛的調研、論證,開發石油化工專業群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避免中高職專業課內容的重復或遺漏,嘗試高職預科教育。高職預科教育是面向中職學生,由高職院校主辦、中職學校協辦,盡早對培養目標進行系統設計和具體分解,避免中職高課程與技能訓練的重復,提高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有效性。石油化工專業群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體現“縱向遞進、橫向拓展”,實施“中職課程+高職預科課程+高職課程”,它們既是相互獨立,又是相互聯系的,中職課程是高職課程的基礎;高職預科課程是中職教學的補充,又是高職教學的基礎;高職課程是中職課程的延續和提高。中職課程側重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本技能的培養,高職課程側重文化知識的應用與專業技術能力的訓練,預科課程是上述兩者的聯系與紐帶。石油化工專業群中高職銜接課程內容體現“層次分明、循序漸進”,課程教學內容銜接遞進,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根據學生從中職教育到高職教育不同階段的能力要求安排相應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學習,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些中高職課程名稱相近或基本相同,如中職的計算機輔助制圖Autocad,高職的化工制圖及CAD,兩者都是基于Autocad應用軟件制圖教學,但兩者在內容、難度與深度上不同,中職學習內容是簡單的制圖能力,而高職則在此基礎上加深、加寬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具有識讀、繪制工藝流程圖(PFD圖、PID圖)、設備結構圖的能力,能力要求是遞進、螺旋上升關系。知識層次的提升和高端技能的培養,體現對高職學生實踐及管理水平的培養上。
(五)突出中高職銜接課程評價與監控的層次性
根據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制定可觀察、可測量的評價標準和監控評價制度,評價的層次體現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評價標準的語言確切、有梯度。在監控評價過程中,一方面要體現中高職三二分段培養的特點,另一方面要體現中高職交叉互監、互評的特點,并引入第三方如相關石油化工等用人單位的評價,實現以監控評價促課程建設與改革,切實提高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
四、結語
中職與高職的銜接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越來越多的院校實施了中高職銜接教育,課程體系銜接作為中高職銜接的核心與落腳點,目前大多數院校進行了初步的設計,課程內容與銜接教材的開發還有待細化與深入研究。參考文獻:
[1]龍洋.“3+2”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設計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5):67-70.
[2]管弦.中高職銜接“三二分段”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3(9):11-13.
在防腐工作中,重要的是要以預防為主,治防結合,長時間的持續管理,控制有序,才能從根本上降低腐蝕帶來的損失,保證企業正常運作做到效益最大化。同時我們要注意的是,在這個時代,石油化工行業已經進入了超大型規模的時代,腐蝕導致設備裝置的破壞,所造成的最嚴重后果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更可能引起災難性的污染,爆炸,從而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從對人類社會的環保意識和對企業內員工的負責態度上來講,防腐工作都是不能輕視必須時刻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來處理的工作。從任何意義上,石油化工工業的腐蝕控制是人類飽和生存環境的重中之重。
石油化工企業中設備腐蝕的成因
溫度對腐蝕速度的快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溫度越是升高越是增加反應活化能的增加從而導致腐蝕速度加快。流速:流速對設備腐蝕的方式主要體現在沖刷腐蝕上,這是一種在合成氨行業普遍存在的一種主要腐蝕方式,在合成氨行業工藝不協調的情況下,沖刷腐蝕非常嚴重。壓力:壓力導致的腐蝕主要來源于壓力所產生的應力,許多的金屬在特定介質中時有一個臨界應力值,一旦應力值超出臨界值就會產生應力腐蝕從而破壞設備生產。在化工工作中的應力主要來源于操作壓力,所以,有效合理的控制操作可以有效的阻止應力腐蝕的形成。腐蝕的發生總是悄聲無息,可是腐蝕的發生一刻也不會停止,即使在災害發生的前一秒鐘都不會有任何預兆。大多數的石油化工設備都是常年在高溫高壓下進行持續工作,設備中的介質易燃易爆并且有部分介質有毒,一旦設備因腐蝕而穿孔或者爆炸,人員的傷亡還有環境污染都是我們無法承擔的,這種災難比設備的價值都要大得多,甚至無法統計清楚。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腐蝕,了解腐蝕從而掌控腐蝕。
如何解決石油化工企業的防腐蝕問題
石油化工產業正在向集約化、規?;l展,在步入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時期,在石油化工產業中對腐蝕所造成的嚴重后果更要慎重管理,做好內部管理,注重防腐工作,延長石油化工設備使用周期,改變傳統設備使用一年就要大修,實現三年到五年一大修的成果。想做到這些,必須嚴格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避免短期行為的行為標準,使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真正走向世界前列。那么,如何解決石油化工企業防腐問題,筆者按照自己多年實踐經驗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建立石油化工企業工程人員、管理人員在注重企業生產同時,高度重視企業防腐蝕工作的有效機制,使他們在安排生產、指導生產的同時要對企業所屬設備防腐蝕工作同時安排、同時檢查。只有從思想上、組織上落實,防腐蝕才能真正從源頭抓起,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2)建議石油化工企業成立專門防腐蝕機構,配套專業的防腐蝕工程技術人才,讓他們參與從生產、施工安裝、制造、操作運行的每個環節,并對每個環節加強防腐蝕管理。建立防腐蝕設備檔案。(3)加強石油化工企業內部的防腐安全與維護知識,加強基礎知識培訓,爭取在短時間內使企業內的腐蝕與防護科技水平有明顯的提高,為石油化工產業的經濟與運作和安全運行提供充足的技術與知識儲備。(4)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避免短期行為的行為準則,整體提升石油化工產業設備使用壽命,避免因腐蝕導致的高額維修成本和間接損失,使石油化工防腐控制水平今早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Sinopec Changling Refining and Chemical Company, around the practice of 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employees, Hunan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uilt and shared the digit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resource library, and carried out targeted teaching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which had achieved a serie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achievements for teaching reform and provided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關鍵詞: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數字化;資源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build;sharing;digitization;resources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9-0005-02
0 引言
近幾年來,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與學院主辦單位中石化長嶺煉化公司(以下簡稱“長煉”)緊密合作,努力探索與構建高職院?!罢鲗?、政企共建、行業指導、校企一體”的辦學體制機制,踐行“校企一體化”辦學模式,按照“企業地方一體化、資產運用一體化、專兼職教師一體化、育人用人一體化”的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實踐工作。其中,學院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為主要模式,以優質數字化資源建設為載體,以數字化模塊課程開發為主要表現形式,以教學與培訓素材資源建設為補充,充分利用校園網及長煉企業內網網絡平臺,建設共享型教學與培訓資源庫,開展數字化教學與培訓工作,成效顯著。
1 校企合作開發了企業崗位技能模塊培訓課程數字化資源庫
2011年6月初,長煉為了更好地建立其職工人才培養與選拔通道,決定完善其職工培訓教學資源庫,向學院提出了合作開發崗位技能模塊培訓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意向。校企合作開發崗位技能模塊培訓課程數字化資源庫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部門、人員、技術、管理、資金等問題眾多。為此,長煉和學院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并根據企業的要求,聯合成立了九個通用基礎模塊開發項目組,分別負責儀表與自動化、化學基礎知識、產品質量基礎知識、化驗分析、煉油基礎知識、石油化工基礎知識、機械設備基礎知識、計量基礎知識、電工基礎知識等模塊的開發工作;針對長煉煉油作業部、聚丙烯廠、動力廠、供排水廠、油品管理處等單位的實際崗位需求,成立了精餾、加熱爐、催化劑、冷換設備、煉油工藝、高分子化工、鍋爐、汽機、電氣等十九個專業模塊開發項目組,多次召開會議進行項目開發的研討,明確了各部門的分工和開發時間安排,確定了項目成果驗收和使用標準,并要求最終形成崗位技能模塊培訓課程數字化資源庫和紙質教材,不僅要滿足長煉職工培訓的需求,待條件成熟時,還可向中石化其它企業進行推廣使用。同時,在對上述資源庫內容進行適當的修改后,可形成滿足學院相關專業學生教學需要的校本教材和數字化資源庫,從而達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贏的目的。
通過幾年的努力,校企合作開發完成了全部崗位模塊培訓課程的講義、試題庫、課件、教學培訓視頻等內容并上網,長煉的企業員工和學院的師生均可上網學習。目前針對長煉一線操作員工的崗位培訓工作正在逐步展開,員工先通過企業內網自主學習,再參加由課程開發教師主講的短期脫產培訓班,最后進行相應工種或職業的職業技能鑒定,其職業技能等級直接與崗位工資和獎金掛鉤。此舉極大地調動了長煉一線員工學習崗位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積極性,大家紛紛反映短期脫產培訓和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比原來單純參加培訓班的培訓效果好多了。通過網絡的反復學習,可有效解決在短期培訓班上沒弄懂的問題;而網絡在線答疑加強了教師與員工的交流,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學院教師同時也收集了大量的企業生產實際案例,為進一步完善企業崗位技能模塊課程內容和開發職業教育專業實訓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校企合作開發使用了石化仿真培訓系統
學院與長煉共建的石化仿真培訓系統開發與培訓基地已經建成二十年,是中石化在中南地區最大的石化仿真系統軟件開發與培訓基地,基礎好、底子厚、實力強,已開發并投用了常減壓、催化裂化、延遲焦化、連續重整、硫酸等多套軟件,在企業日常員工培訓與職業技能鑒定、新裝置開工培訓、事故演練與處理培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石化企業在正常生產過程中不會刻意去制造生產事故對員工開展事故處理培訓,因此,利用石化仿真系統軟件來進行事故處理培訓幾乎成為開展此類培訓的唯一手段。長煉的一線員工通過系統地到學院仿真基地進行培訓,對生產事故預演及處理都具有了良好的應對方法與手段。二十年來,長煉員工多次避免了石化生產過程中的重大事故發生,為企業挽回了經濟損失,這其中仿真培訓功不可沒。同時,仿真培訓基地也為學院石化類專業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石化仿真實訓條件,為學生到石化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和就業預先提供了良好的仿真訓練環境,學生到企業后操作上手快,適應能力強,深受用人企業的歡迎,石化類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也達到了98%以上,基地建設從而實現了共建共享共贏的目標。
隨著“十一五”期間中石化在長煉投資近百億元建設的千萬噸級煉油化工新裝置于2011年10月的全面建成投產,該基地又開始圍繞新建煉油化工生產裝置,開始了新一輪的石化裝置仿真培訓系統的開發與培訓工作。新開發項目完成后,將形成涵蓋安全技術與技能培訓、工藝操作技能培訓、工藝與設備技術培訓、電子化題庫以及網絡化學習的完整培訓和考核體系。其中,在線考試系統將擁有完善的電子化題庫,可以將從前大量的紙媒題庫數字化,使其更加方便存儲、更新、管理、應用和維護,并可在計算機網絡上完成考試的全過程,可切實有效地解決傳統考試全過程都需要人工參與、周期長、工作量大、容易出錯、保密性差等諸多弊端,使得整個考試成本降低,真正實現無紙化考試和多媒體考試;網絡學習系統可以將仿真培訓系統、多媒體培訓系統、考試系統等各種培訓和考試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并實現網絡化和信息化,從而構成一個可供企業進行理論學習、仿真培訓、無紙化在線考試的信息化平臺,為企業構建一個更有生命力的數字化學習網絡——為企業員工提供通過網絡開展網上學習、培訓、調查、交流和資料查詢等活動的公共平臺,為企業培訓管理部門提供教培管理、過程跟蹤、組織考試、訓練、競賽、成績統計、績效考核等信息化手段,解決企業培訓工作“工學矛盾”的同時,提升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同時,網絡學習系統也將極大地促進更多優秀培訓資源的共享、積累和沉淀,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全面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促進企業向學習型組織轉變。
3 共建共享了企業數字化技術與培訓資源庫
根據學院與長煉的相關協議,學院校園網接入了長煉企業內網,共享了豐富的企業技術和培訓資源庫,主要內容為長煉知識管理系統、中石化職業技能鑒定題庫管理系統和長煉數字圖書館,并根據學院的技術、人才和培訓優勢,廣泛參與了上述企業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做到了共建共享。特別是在中石化職業技能鑒定題庫管理系統的內容優化與完善方面,學院專業課教師通過到企業調研,及時了解了企業新建裝置、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及技術改造情況,從而適時地為題庫新增應知應會試題,保證了題庫建設與企業發展同步進行,為企業開展員工培訓與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 校企共建了學院石油化工資源素材庫
學院在長煉及相關石化仿真系統開發公司的幫助下,投資建設了校內石油化工資源素材庫,主要包括化工單元素材庫、煉油工程素材庫、工業分析素材庫和安全技術素材庫。該庫不僅為學院開發石油化工單元及系統仿真軟件提供了素材支持,也用于專業課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學,還用于學生通過校園內網進行自主學習,極大地豐富了學院的專業教學資源。
5 建立了相關信息平臺,為企業和學院提供了資源服務
5.1 建設了中石化遠程教育站長煉分站(湖南石化職院遠程教育站) 學院與中石化信息管理中心和長煉相關部門合作,在學院培訓中心建立了中石化遠程教育站長煉分站(湖南石化職院遠程教育站),企業員工和學院師生可上網學習中石化的相關教學培訓內容,保證了企業和學院的教育培訓內容與國內外的先進培訓內容基本一致,體現了先進性和及時性。
5.2 校企共同開發了長煉安全教育管理信息系統 2011年初,長煉將其外來人員進廠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交給了學院培訓中心負責,每年可培訓上萬人次。學院組織精兵強將,在長煉安全環保處和生產裝置安全技術人員的支持下,重點開發了長煉安全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將外來人員的資料錄入、培訓成績管理、查詢、發證、打印等功能集為一體,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長煉各用工單位可通過企業內網,隨時查詢其所使用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基本數據及安全教育情況,從而為企業的安全施工及安全生產提供了保證。此外,學院學生到企業開展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之前,也通過此系統開展安全培訓及取證,從而獲得進入企業進行實習的資格。
5.3 校企共同開發了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信息系統 學院學生從第五學期開始就進入了校外生產實習、頂崗實習階段,由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師傅共同負責對其進行實習指導。學院組織相關處室管理人員和專業教師,在長煉及其它企業的支持下,著手開發了“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信息系統”,將校內指導教師與企業指導師傅、實習學生通過網站聯系起來,各項內容通過網上和記錄,確保了校內教師對學生的及時指導,學生將有關情況及時向指導教師反饋,對校內指導教師和實習學生的考核也可通過網站實現,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通過一年多時間的開發,目前該系統已在學院運行,受到了校內指導教師、實習企業和實習學生的交口稱贊。
6 校企共建和不斷完善了學院網絡環境
學院與中國電信岳陽分公司緊密合作,在學院建立了智慧數字校園網,與長煉信息中心合作建設了企業知識庫,為在校師生、長煉職工在資源檢索、信息查詢、資料下載、學習咨詢、就業指導等方面提供了較好的服務,深受各方好評。
參考文獻:
[1]蔣秀英.基于學科競賽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8(16).
關鍵詞:石油煉制 教學研究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6C-0054-02
石油煉制技術課程是我院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高職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石油及石油產品的組成、石油加工方法確定和石油加工方法三大部分。本課程教學目的為掌握石油煉制的基本原理和生產工藝,使學生具備高素質石油化工專門人才所必需的石油煉制基礎知識、基本原理以及生產技術。由于石油組成和加工過程復雜,學生普遍覺得課程難學,不宜掌握。為了使學生能夠掌握煉油職業技能,在教學上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本課程教學的關鍵,也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保障。
一、教學內容選擇
(一)教材的選擇
關于石油加工的特色高職教材較少,而且實踐性教學內容篇幅較少,不能滿足高職教學中對實踐教學課時的要求。本課程選擇陳長生主編的全國高職高專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石油加工生產技術》教材。課程組教師為了更好地進行實踐教學,隨著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建設正在編寫石油化工實訓指導書。理論教學與各種實習及綜合訓練環節相結合,完成培養石油化工操作工的基本訓練,為畢業后從事石油化工操作與技術工作打下基礎。
(二)教學內容的精選
所選教材主要內容包括:石油及其產品的組成和性質、石油產品的使用性能和規格指標、原油評價方法及加工方案確定、原油加工典型工藝和主要生產操作技術以及介紹國內外石油化學加工技術狀況及發展動向。在石油化工行業就業崗位群中該課程主要對應工藝操作崗位、工藝控制崗位、管理調度崗位等。講授各崗位所應掌握的職業技能和應遵守的崗位職責,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著主要支撐作用。
因此 ,我們在課程教學中堅持理論知識與實驗實踐操作同等的原則 ,在實踐教學中補充了與煉廠實際生產相關的實踐知識。一方面 ,我們把石油煉制技術分為石油及其石油產品的組成與性質、原油加工方法的確定、石油加工方法三個部分。在教學中注重介紹與實際工程相關的方法、過程、裝備和系統 ,以及介紹實際生產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為學生提供一個從基礎理論到工程實際應用的階梯。另一方面,我們將基本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對每個部分設計了實踐操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促使學生運用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例如 ,在催化裂化部分 ,設計了催化裂化裝置的開停車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并在實踐操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教學方法的討論
隨著石化行業的不斷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多樣性要求,使職業院?,F行的課堂教學模式面臨嚴重的挑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生源素質較差,表現為:學生知識基礎差,厭學、不自信、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職業院校教模式、教學方法陳舊,缺乏職教特色,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心理素質與教學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學質量不高。
(一)教學資源庫的運用
在傳統的教學中主要通過圖片和講解來完成對設備、生產的認識,因此出現了教師難講、學生難學,導致學生感覺課程枯燥,學習興致不高。為此課程組教師們通過《石油煉制技術》院級精品課的建設,搜集了大量的視頻、動漫、圖片、錄像等教學資料,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將工廠一些實例和生產設備運行搬到課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介紹車用汽油的性能要求時首先通過動漫展示汽油發動機的工作過程,使學生對發動機工作時汽油的運行情況有所了解,從而掌握汽油的性能要求。增強了學生感性認識以及對抽象事物的了解,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
“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在任務問題動機的驅動下,引導學生學習的實踐教學法。它有為目標性和教學情境而創建的“任務”,使學生根據真實的任務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討論并逐步通過操作、演練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使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和發展智能。例如:教師介紹粘度概念,提出“測定90號汽油的粘度”,由學生分組討論,查找測定方案,再由教師指導確定測定方案后按組實施測定,最后通過報告方式完成任務。
(三)“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法適合本課程學生理論與實踐一體的學習特點。傳統教學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老師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學生聽、練習、作業。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法則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總結評價。在“石油煉制技術”課程授課中,授課教師將授課內容變為任務,下達給學生,學生通過小組共同查閱資料、整理資料、自學討論、完成任務、匯報任務、互評交流等方式在完成任務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教師首先將一個班級學生進行角色定位,然后分成由6~8人組成的小組,所下達的任務要求每小組共同完成。學生在查閱資料、研究討論、方案匯報等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并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實踐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相結合,實驗內容與課堂教學進度的配合使實踐豐富了理論,增加了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認識。除了教學實驗裝置為基礎外,課題組教師還應積極開展不同種類石油產品的實驗教學研究,進一步完善石油煉制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教學過程當中堅持預習、提問、實驗、報告等環節的工作,以提高實踐課程的質量。
三、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的調整
傳統的課程成績考核方式是以期末書面考試為主(占據了總分的60%),強調了對書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很難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煉油企業往往要求從業人員擁有較強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因此,本課程采用了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的形式,擴展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期末考試分=平時成績+實踐成績+材料整理及書寫報告成績+課堂討論成績+期末考試成績,每項各占20%。平時成績主要考察學生的出勤率、上課態度、作業完成情況;實踐成績主要考核學生實驗操作規范程度及完成情況;材料整理及書寫報告成績則考核文獻查閱、報告書寫規范情況,注重考察學生的分析、總結和寫作能力;課堂討論成績考核針對于實踐操作過程的問題、課堂設問中學生的能力,反映學生的快速反應、歸納總結和口頭表達能力;期末考試成績則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為主。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從根本上避免了“一張試卷定成績”的傳統模式,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強有力地達到了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目的。
四、結束語
總之,對石油煉制技術這樣一門最能體現生產與操作特點的學科,讓學生掌握并運用它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學中,從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培養和鍛煉學生動口、動手和動腦的習慣。只有緊跟時展的步伐,改革創新,才能使石油化工教學適應時代變化,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規范;檔案;管理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傳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諸如文件的起草、簽發、催辦、歸檔、音像等運作過程以“數字化”形式在計算機和通訊線路中進行,這樣檔案的前身必須以機讀文件為主要形態,那么檔案也自然以機讀形式存在,這些檔案的利用方式與紙質載體檔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異。這種變化預示著檔案工作者將面對更多的機讀形式以“電子文件”為載體的檔案。由此看來,檔案信息化是檔案管理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
因此,在石油化工行業中不管是產品開發還是管理手段必然面對檔案信息化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的變革,從而為企業發展決策服務。
一、當前石油化工企業檔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檔案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大多數檔案管理人員并非專業管理人才,或者在單位兼職此項業務工作,缺乏現代信息資源管理的系統培訓和學習,在思想上和技術上還是停留在過去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上,檔案工作者必須認清形勢的變化,轉變觀念,開拓創新,勇于實踐,用檔案事業的加快發展,在檔案信息化發展的基礎上更好地為企業的利益服務,服務各項事務管理。
(二)硬件設施還有待加強。企業信息化檔案管理是一項細致具體的工程,需要投入許多人力物力。在石油企業向現代化轉型期間,領導的創新管理意識不夠,對檔案管理投入的資金和設備少,很多石油企業并沒有購置檔案管理的必要設備,并沒有實現有效的信息一體化管理,對檔案管理的長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三)目前,檔案信息化管理安全問題仍不容樂觀。由于規范企業檔案信息化管理正在發展的過程中,紙質材料與電子文件并存的情況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并存,檔案管理人員對信息化檔案的管理情況還不太熟悉,易引發許多問題。例如,電子文件、電子檔案容易受到計算機病毒攻擊而造成文件被偷盜、被修改,甚至造成系統崩潰的情況,現階段難以保證計算機系統、網絡的絕對安全。
二、加強石油化工企業檔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徑
(一)針對石油化工企業檔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要組織好電子文件的歸檔工作,明確電子文件歸檔的工作程序、內容和要求。從電子文件的形成到歸檔,跨越了多個部門。這些部門往往通過電子計算機網絡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有時工作互有交錯,職責界界限難以區分清楚。所以,必須加強組織管理,明確電子文件歸檔工作的流程和相關部門的職責。由于電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積累貫穿于生產經營、基本建設、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的始終,只有電子文件的形成者或承辦者最熟悉電子文件內容和電子文件之間的關系,所以,應由電子文件的形成者或承辦者收集并整理電子文件后向檔案部門移交,如此,才能保證電子檔案的質量。但同時,鑒于收集歸檔是檔案工作的基礎和首要環節,所以,檔案部門又必須對電子文件歸檔進行指導和參與管理。
(二)強化電子檔案原始性、真實性的管理。電子文件的形成、處理、收集、積累、整理、歸檔、保管和利用等各個環節,都有信息更改、丟失的可能性,因此,必須建立并執行一整套科學、合理、嚴密的管理制度,從每一個環節堵塞信息失真的隱患,以維護電子檔案的原始性、真實性。其管理不僅要注重每個階段的結果,也要重視每項工作的具體過程,并把這些過程一一記錄下來。其中維護其信息安全方面的主要要求是:電子檔案的制作過程要責任分明;電子文件形成后應及時進行積累,以防在分散狀態下發生信息損失和變動;建立和執行科學的歸檔和保管制度。
(三)加強電子檔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管理。
歸檔工作是文件管理轉為檔案管理的基礎,它的質量關系到整個檔案管理的水平,因此必須加強電子檔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管理。使電子文件管理和電子檔案管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避免相互推諉扯皮,使歸檔工作列入相關部門的計劃和有關人員的工作職責,以保證電子文件的形成與歸檔工作不脫節。
1.要注意電子文件收集積累方法。電子文件的特性和表現功能不同于紙質文件,因此其收集積累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同于紙質文件。如對于文件的原稿,由于其不具備正式文件的功能,一般情況下可以不保留,但從保留電子文件的重要修改考慮,則應對其進行收集。電子文件必須與相應的紙質文件建立標識關系。對“無紙化”系統生成的電子文件,在收集積累過程中,應刻錄成光盤一式兩套,以免系統發生意外情況時文件丟失。
2.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載體。無論是辦公自動化(OA)過程中還是輔助設計(CAD)中產生的電子文件,以及網絡傳輸的電子文件,在其存儲和下載時都是保存在載體上。在歸檔前的一段時期可存在計算機硬盤上,或存在大容量的可擦除光盤上,這樣做比較經濟。電子文件一旦作為電子檔案長期保存,就應選擇標準化程度高、性能穩定、有發展前途、價格便宜、容易檢測、顯示還原方便、能長期保存的載體。對于大量的CAD設計圖紙,可用一次寫式光盤,對于永久保存的特別珍貴的電子檔案,一定要同時保存紙質檔案。
3.要保證電子檔案的安全。電子檔案的特性不同于紙質檔案,其保存與維護都比較復雜。如何保存、維護電子檔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處于可準確提供利用的狀態,是檔案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對電子檔案的有效保存與維護,是一項極其重要而復雜的工作。因而,在對電子檔案的保存與維護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環境、設備、技術、人員及電子檔案的特點等綜合條件,制定合理的技術方案和工作模式,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電子檔案安全可靠,能夠永久處于可準確提供利用的狀態,使其在石油企業生產經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建立一支現代企業檔案隊伍。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檔案生成的電子化,利用新的技術來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是檔案工作面臨的一個新的機遇和挑戰。遠的不說,電子文件歸檔,電子檔案保存及檔案的開發利用,就給檔案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課題。由于電子檔案的內容是數字化,其保管需要相應的技術,所以,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的管理有著很大的區別。作為電子檔案管理人員,僅靠管理紙質檔案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在掌握檔案管理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必須學習計算機應用的相關知識,同時還應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
重慶科技學院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為重慶市特色專業,主要方向為石油天然氣化工。近年來,本專業以面向石油化工行業、重慶天然氣化工及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服務于行業和區域經濟的高素質應用型化學工程技術人才為指導思想,逐步形成了以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強為特色,遵循理論與實踐并重、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并重的原則,按照“重應用、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方式和“大平臺與分方向”相結合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這些都離不開在培養過程中學院重視其基礎知識的夯實,更是由于對其專業課程進行了科學的定位與設置,以及對實踐環節的改革和探索。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專業綜合應用實驗擯棄了原來較為簡單的油品常規理化性質檢測實驗,對實驗內容和方式方法都進行了大幅度的改變。
1.在實驗內容上,針對石油天然氣化工專業特色,我校購買了東方仿真公司的“常減壓煉油仿真系統”與“催化裂化裝置仿真系統”。這兩套系統皆為煉油廠中重要加工裝置的仿真軟件,并開出了“常減壓煉油裝置—冷態開車、正常停車、緊急停車”、“催化裂化反應再生聯合裝置—冷態開車、正常停車”的必做實驗,以及“常見事故及其處理”等選做實驗。學院還購買了“天然氣凈化—脫硫仿真軟件”開放給學生選做,以提高學生對天然氣凈化工藝流程及控制參數的熟悉與理解。此外,化學化工學院即將建成的“化工過程及裝備實踐教學平臺”可為學生提供更多更新的實踐內容,其專業綜合應用能力也會得到更好的鍛煉。
2.在實驗方式方法上,專業綜合應用實驗一改傳統填鴨式面面俱到的說教式驗證實驗,將學生分成1~4人/組(常減壓裝置授權點較多,故1人/組,而催化裂化裝置授權點較少,故4人/組)進行仿真實驗操作。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首先結合“石油煉制工程”或“天然氣加工工程”的相關工藝和知識,對軟件進行簡要介紹,然后學生根據工藝路線及物料平衡進行裝置操作。遇到問題,同學自己先思考和解決。這樣可以鍛煉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與同學探討解決,以達到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的效果。遇到前兩種方式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再予以提示和引導,從而很好地鍛煉其綜合素質與能力。此外,由于仿真軟件與企業的中控室的“DCS圖”及“現場圖”模式一致,所以專業綜合應用實驗同樣也使學生能提前扮演了企業員工的角色。
3.在實驗報告上,教師自己編制報告模板然后通過軟件分發到學生電腦桌面,這樣使學生可以更為方便和快捷地圖文并茂完成實驗報告,打印后交給老師。在實驗分數分布上,“實驗成績記錄”占50%可以充分合理地考察學生的動手結果,“實驗分析與討論”占20%以檢驗學生對實驗是否“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也對其以后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了良好基礎。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是具有較強職業性和應用性的一種特定的教育,教學過程要將國家職業標準職業要求和技術技能標準引入教學,分析企業職業活動特點和職業能力要求,以典型乙烯生產企業做藍本,開發項目化教材,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在認識實習、現場教學、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頂崗實習)以及仿真實訓經歷職業體驗,成為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目標是突出職業性、地方性、應用性,具有從事專業崗位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能在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工作的復合型高級應用技術人才。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在高職學生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突出職業性,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行業的國家職業標準
高職教育的教學過程要將職業要求和技術技能標準引入教學?!吨腥A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我國的社會職業劃分為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職業),約4700多個工種。根據有關行業的發展要求,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又陸續新增了約31個職業。國家職業標準是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根據職業(工種)的活動內容,對從業人員工作能力水平的規范性要求。它是從業人員從事職業活動,接受職業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以及用人單位錄用使用人員的基本依據,如圖1國家職業標準結構圖。
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分析職業活動特點和職業能力要求:再進行課程設計。如圖2石油化工行業化工生產工職業活動特點和職業能力要求分析。
二、以行業典型的企業作為教學藍本
高職教育是通過企業把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人才培養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高校教育及企業管理現代化、促進生產力發展、加快企業自有人才的學歷教育,使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典型的企業具有行業的普遍性,還有其特有的特殊性,選取企業作為教學藍本要注意的原則是:
1、具有行業代表性:如某學院選取蘭州石化作為教學藍本,因為蘭州石油化工公司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是煉油化工一體化的大型的國有企業,學院多年與蘭州石油化工公司開展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教育教學活動,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生產工藝技術具有典型性:如某學院與廣州石化作為教學藍本,廣州以原油作為原料,生產液化氣、汽油、煤油、柴油、重質油等燃料油以及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三烯、三苯”,生產合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具有典型的工作過程,典型的工藝技術,典型的單元操作。
3、操作技術具有先進性: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統,裝置安全程度高,自動化程度高等,在行業中有先進的工藝過程、工藝技術、工藝設備及安全管理模式。
4、真正做到校企業結合,前校后廠,實現“黑板上下來,從教室里出去”,深入工廠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
三、采用項目化教學
采用以工作過程為主導的項目化教學,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開發項目化教材。
項目化教學的職業性首先體現是教學過程的邏輯起點,不是學科的知識系統的內部邏輯,而是職業、崗位(群)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綜合要求的內部邏輯,是生產過程導向(或工作過程、工作內容、工作任務導向)的內部邏輯;同時項目化教學強化職業氛圍,仿真的、模擬的或真實的環境,加強了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例如高職化工生產國家職業標準職業定義是操作、監控或調節一個或多個單元反應或單元操作,將原料經化學反應或物理處理過程制成合格產品的人員。涉及的主要生產裝置包括乙烯裂解裝置、丁二烯抽提裝置、碳五精制、芳烴抽提、苯乙烯生產裝置等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生產裝置以及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合成塑料等生產裝置。覆蓋的崗位群包括反應崗位精餾崗位、裂解爐崗位、流體輸送崗位、制冷崗位、壓縮崗位。
從職業、崗位(群)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綜合要求作為教學過程的邏輯起點,分析典型的乙烯生產核心崗位,以工作任務為導向,選取七個教學項目進行學習,包括12個技能實訓工作任務,27個工藝知識,1周乙烯廠實習等如表1《乙烯生產技術》項目化教學內容。
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必需、夠用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具有普遍適用性,又有針對性的乙烯生產基本操作技能,使學生的職業意識與職業技能綜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加強實訓、實習的職業體驗
高職學生應該加強實踐環節的學習,包括認識實習、現場教學、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頂崗實習)以及仿真實訓等。
認識實習是學生進入專業課學習階段的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學生由學校到工廠,由理論到實踐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通過實地參觀學習,接觸工人,了解工廠,熱愛自己的專業,擴大視野,增強學生對實際工業生產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為今后創造性地從事專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習目標:采用的模式:預習-實地觀看(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系統)-工廠技術人員講解-討論、答疑-寫報告。
現場教學(課堂實習)是指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實現“黑板上下來,從教室里出去”,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比如在某典型化工單元操作的教學中,把課堂帶到工廠,在生產現場講解理論知識;再比如把課堂設在實訓室,一邊講原理,一邊將原理的應用及操作。現場課堂教學現象生動,把抽象的原理概念具體化,學習效率高,采用的模式預習-教師講基本原理-現場講解原理的應用場所、設備-教師講解設備位號、意義-學生現場指出設備流程坐向。
生產實習是學生進入專業課學習階段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深入工廠的實際工作環境,體驗工人的生活,了解企業的企業的生產狀況,管理經營情況和行業發展前景,熟悉掌握石油化工生產工藝原理、工藝流程、主要設備、基本工藝操作、工藝技術指標,并將學過的基礎理論和知識與生產實際結合起來。要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謙虛好學、踏實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采用的模式是:預習—下班組—跟定師傅-倒班-寫報告-答辯
畢業實習是在學生基本完成專業理論課程學習,開始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前的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其目的是通過實習,熟悉化工產品生產過程所使用的工藝方法和工藝措施,了解工藝設計原則和有關的技術指標、存在的技術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與經驗。采用模式:預習--定崗位實習-調研-收集資料、檢索文獻-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仿真實訓解決下廠實習“只許看,不準動”的難題。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模擬開車、停車和典型事故處理訓練,能提高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并采用了實驗預習(現場與計算機仿真模擬)-實驗操作-實驗數據處理(計算機輔助計算與手算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強化了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單元過程與設備的模擬優化與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006,11,16
[2]鐘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