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5: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技術的現代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對生物技術的一個普遍接受的定義為“對基因、細胞、器官、胚胎、微生物、動植物等生命體進行研究開發運用的技術活動”。就本文的生物技術研究(非農學意義,而是社會――經濟意義上的)來說,對生物技術的一切研究都必定是建立在對生物技術如何具體運用于中國本土社會發展的研究之上的,是和中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生物技術只是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尚未能獨立地成為一種社會――經濟事業的話,也就沒有生物經濟這個概念了。所以,生物經濟這個概念是指生物技術與實驗室外的社會接壤后發生的經濟――社會事實。如果沒有產業化的運作,沒有它運作的動力與目的,生物技術本身并不能直接衍生出生物經濟。我們就該關注什么樣的生物技術能夠被傳播運用,又是怎樣成為經濟因子的,亦即生物技術作為一種社會事實和社會事業的運作的動力和目的。
實驗室里的生物技術,一個人可能一輩子也與此無干。要使技術與經濟生活連接的前提必須是,在一定范圍內為人所需要并要獲取,必須有一個共享的范圍,這個范圍較大,技術的(經濟)價值一般就較高。生物技術的傳播與共享永遠只是一個不斷克服局限的努力,但局限是永遠存在的,先天的利益不公正已經包含其中。所以我們來研究生物技術,更重要的是研究它怎么逸出實驗室,飄落到社會經濟生活土壤中,結出生物經濟這朵花來的,而這朵花的粉與蜜又是為誰所擁有和采摘的。
2生物技術的物質層面與社會層面
第一個層面,物質層面亦即事實層面。生物技術其實是生物經濟的潛在形式,是它的質料。就象轉基因大米種出來就是為了進入市場賣掉,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賣掉了,有的也許是農民自己吃了,這時候它就不是生物經濟成分;決定轉基因大米進入市場的是米業制度、米市行情和機遇,當然前提是你必須是用轉基因大米種子種出來的大米。借用邏輯學老祖宗亞里斯多德的一對哲學范疇來說,質料只是潛能,從潛能轉化為現實存在,還需要目的因和動力因,質料和形式這一對范疇是被亞里斯多德用來解釋事物發生的原因的,形式本身可以劃分為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再加上質料因,便是亞氏著名的四因說,一切事物的發生離不開這四因。在他看來,作為潛能的質料從理論上講是在先的;但實際上,現實性是在先的,因為如果潛能在先的話,那么很可能一切的東西都可能存在,卻還沒有存在。就生物技術來說,它出不了實驗室,進入不了生產體系,沒有生產運作的目的和動力,就不會是生物經濟的因素。所以,生物技術的第一個層面的含義就是劃定了生物技術的質料,從定義的角度來說,就是規定了事物的屬性。如果我們把生物技術與生物經濟聯系起來看,那么生物技術的這一層面的屬性便不足以揭示出生物技術的種差,比如已能作為生物經濟因子和不能、尚未作為生物經濟因子的區別。
第二個層面,社會層面。生物技術必須具有社會――經濟價值,才能進入市場完成使命,所以生物經濟意義下的生物技術必然是社會性的存在。在生物經濟概念下來看生物技術,就會重視價值觀視角的引入。作為生物經濟因子的生物技術與否的兩者之不同就在于前者是有價值標準與衡量級別的,這個標準在一個共同的范圍內是有效的,尤其在技術的實用性、對經濟的促動性等方面;然而這種效應也是有邊界的,它受制于我們所處的社會,所以才有一個社會里的生物技術創造出來的生物經濟價值不同于另一個的社會的現象。生物技術的價值說到底是一種價值觀,是我們人在說這種技術而非那種具有價值,任何價值都不是孤立懸置的存在,主客體之間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導致價值的消失。
3生物技術價值的有效性及其邊界
生物技術價值是一種價值觀,但它不是個別的價值觀,而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價值關系的體現,在這個意義上,生物科技及經濟行業是一種社會存在和社會事業。生物技術價值的主體當然是人,而人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實際生活中,生物技術事業應該以國家和民族為價值主體,生物經濟價值就必須服從國家民族共享的價值觀念體系,并且生物經濟價值評價標準也應該以社會價值觀體系為邊界。目前生物技術界是眾所注目的朝陽領域,被視為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社會上對這個新生事物有贊揚也有疑慮。中國生物科技事業是伴隨著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而發展起來的,改革的目標和歸屬是富民強國,“國”是社會主義中國,“民”是最廣大的中國人民,中國生物科技事業在根本上不得違背這個共同的利益原則,不得無視這個價值主體,這是它的使命,也是它的發展源泉和合法性所在。當前,新一界政府對經濟建設利國利民的強調,對“和諧社會”的不懈追求,對“三農”問題前所未有的重視,都是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表征。
4對“新型農業體系”理論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乳制品加工 生物技術
隨著近年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進程的日益深化,食品加工和風險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如何通過生物技術的引入,提高乳制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乳制品生產加工技術與質量,完成企業和國際的接軌,早已成為各企業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
1、生物技術的含義
生物技術就是利用先進的工程學技術、生物體系和先進的生物學,進而促進生物特性的改變達到物質的轉化,以滿足人們對各種產品的生產需求。我們可將生物技術分為以下三個階段:傳統的生物技術階段、近代生物技術階段以及現代生物技術階段。傳統的生物技術階段主要以釀醋、釀酒和醬油的釀造等為主;而近現代的生物技術則是以生物標本和發酵技術等為主的;而新型的發酵工程、基因工程、現代生物的反應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和細胞工程等等,均屬于現代生物技術的階段。乳制品行業的各方面均有用到現代的生物技術,例如良種牧草和乳牛的選育、乳產品成分的改善、飼料生產和乳品質檢、提高產奶量等均與現代生物技術密不可分。
2、在乳制品的加工中應用生物技術的重要意義
2.1 生物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高企業乳制品質量
通過將生物技術引入到乳制品加工企業,有效的提高了我國的乳制品質量,增加了乳制品的產量。生物技術的合理運用,實現了企業在可允許的范圍內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的目的。通常為了提高乳牛產奶量,可能會向乳牛注射某類激素比如牛生長激素(BST)這一新的生物技術的應用。
2.2 生物技術的應用,可增強乳免疫功能
生物技術在入職品的加工和使用中,可提高產奶質量,提高乳制品免疫功能。為了使乳制品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廣闊的市場,占據有利的競爭優勢,企業應當以SWOT分析為基礎,細分乳制品市場,并從中尋找突破口。利用生物技術,對細分的市場實行乳制品的質量改進措施,提高某方面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舉例如下,嬰兒的乳制品市場,嬰兒尚未有完全的免疫系統,在嬰兒的乳制品中有目的的引入生物技術,對嬰兒的乳制品免疫功能加以改進,有利于乳制品質量和產量的提高,使乳制品企業生產出適宜于嬰兒食用的乳品,增強乳制品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減少企業的生產銷售阻力,使企業更容易趨避利害關系,更有利于企業社會使命的的完成。
2.3 生物技術的應用,可增強乳免疫功能
競爭力的概念是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進入我國的,并深受社會各界的重視。目前公認的競爭力戰略研究的權威應為麥可.波特,他提出了有關競爭分析方法與技巧,并特別強調了競爭力應以企業產品的差異化能力與成本領導能力為本。但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體現在不同方面:成本、產品差異等。乳制品企業同樣應當考慮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尤其是生物技術的應用,增進了乳制品企業和國際間的聯系,有利于產品質量的提高、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
3、生物技術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具體應用
3.1 生物技術的引入,加快乳蛋白生物的活性肽的開發
生物技術的引入有利于改進乳制品的產量與質量,及乳蛋白生物活性肽。乳制品的重要原料是乳蛋白,而乳制品的生產則依靠蛋白酶,該領域如此受重視的原因,就是其具有多種生物活性肽,經過水解乳蛋白,可獲取大量的生物活性肽。
3.2 增強乳制品免疫功能
嬰兒正處于發育期間,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完全,急需要母乳的保護。但在生物技術取得巨大突破的同時,新的乳粉的開發,并增添了免疫球蛋白,可有效的抑制并殺死腸道病原菌,增強嬰兒的免疫功能。生物技術的引入為乳制品行業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
3.3 生物技術的引用,可降低乳制品中苯丙氨酸含量
將生物技術引入到乳制品企業的加工過程中,可有效降低乳制品中的苯丙氨酸含量,降低乳制品產生的副作用。在乳制品企業的生產發展過程中,不但要滿足公眾對乳制品的強烈需求,而且企業所生產加工出來的產品也必須符合各項國際指標,使其有利于消費者身心健康的發展。苯丙酮尿癥屬于先天性的代謝異常病癥之一,這種病癥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酪氨酸不足,苯丙氨酸羥化酶阻礙了苯丙氨酸的轉化,致使大量的苯丙氨酸積存到血液中,大約在正常狀態的10倍,損傷了大量的細胞,影響嬰兒的智力發育。人體健康可能會受苯丙氨酸影響,尤其會對8個月到8周歲的兒童中樞神經造成難以恢復的損害。
4、結語
總之,為了提高企業的乳制品質量,優化企業的乳制品加工環境,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企業在乳制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應科學合理的引入:乳蛋白的生物活性肽、固定性技術、ATP生物熒光技術、利用乳脂肪修飾和降低乳制品中苯丙氨酸等的生物技術應用,極大的促進了乳制品企業的發展。因此,乳制品企業在以后的學習和研究過程中,應根據相關數據和定性對其進行分析,并使該技術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方輝.生物技術在乳制品工業中的新進展.飲料,2001.
關鍵詞 發酵技術 酒釀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1 教材分析
“源遠流長的發酵技術”是蘇教版生物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二十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的第一節,是學生學習現代生物技術的基礎,對理解現代生物技術以及利用現代生物技術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健康、資源、環境等問題非常重要。本節的知識并不復雜,而且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通過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學生鍛煉各種能力,并能充分體會科學與技術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目標
說出發酵現象產生的原因;嘗試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2 能力目標
通過嘗試制作酒釀、酸奶等食品的活動,提高動手實踐能力;通過小組收集資料、討論交流,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
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活動,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互助合作的精神;通過了解發酵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生物技術的價值。
3 教學過程
3.1 實物展示,引入新課
教師展示酒釀、酸奶、泡菜、果酒、醋、饅頭、面包等食品,并提出問題: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各種利用生物技術做的食品或用品。你們知道這些常見食品的生產與哪種生物技術有關嗎?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入本節的課題,并指出早在4000多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利用發酵技術釀酒,后來又會制醋、制醬等。
設計意圖:看到平時生活中常見食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爭著回答問題。學生初步感受到發酵技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順利引入新課。向學生介紹我國發酵技術的生產史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良好契機。
3.2 回憶舊知,理解新知
教師出示酵母菌圖片,聯系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提出問題:酵母菌屬于哪類生物?并由此推測發酵現象由哪種生物引起?之后,教師讓學生嘗試描述什么是發酵現象和發酵技術。教師在學生講述的基礎上給予評價,并明確發酵現象和發酵技術的概念。然后引導學生了解酒釀的制作、水果放久有酒味、果酒暴露在空氣中變酸以及酸奶的制作分別與哪種微生物的發酵有關。接著提出問題:“你們想知道甜美的酒釀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嗎?想不想自己也來嘗試做一份呢?”這樣過渡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設計意圖:酵母菌是學生較為熟悉的一種微生物,學生曾經學習過酵母菌結構和生殖方面的知識。教師以酵母菌作為學習發酵現象產生原因的切入點,再去引導理解發酵現象和發酵技術的定義,從而促進學生的理解。
3.3 自學互動,實踐操作
關于嘗試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的教學,筆者先讓學生自學閱讀課本上“釀制酒釀”的實驗器材和指導,思考有關問題。然后以6人為1個學習小組,通過組員間的討論先嘗試設計該實驗。之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本組討論的問題和討論結果,以及尚未得出結果的問題,進行組間討論交流。在生生互動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補充講解,并與學生一起歸納釀制酒釀的操作要點。教師需使學生清楚以下幾點事項:
① 什么是酒曲?(通過出示文字資料讓學生弄清酒曲中灰霉菌和酵母菌兩種微生物的作用)
② 釀制酒釀的條件:要有好的酒曲;因為酒釀要在25~30℃發酵,所以制作酒釀要選擇適宜的季節或冬天的暖氣房、恒溫室。
③ 操作要點:
將糯米蒸熟的目的:殺死微生物。
用冷開水沖洗糯米的目的:降溫,減少雜菌混入。
將酒曲碾碎,均勻攪拌在糯米中的目的:讓酒曲和米飯混合均勻。
在糯米中間挖一個小洞的目的:與空氣充分接觸。
各種器具在使用前必須認真清洗干凈的目的:防止污染。
釀制酒釀的溫度應保持在25~30℃的目的:最適合酵母菌生長繁殖。
在弄清上述要點后,學生利用提供的器材制作酒釀:① 以小組為單位,組員間分工合作;② 認真按照步驟操作,特別注意操作要點。
2 d后,各組交流實驗結果,在確認酒釀制作成功的情況下,品嘗自制的酒釀,并利用顯微鏡觀察在釀制酒釀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微生物,思考這些微生物在釀制酒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若酒釀制作失敗,教師需引導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學、獨立思考、組內交流,提出自己的觀點,再進行生生之間的探討。這樣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成為學習的參與者。再通過師生互動,學生能深刻領悟酒釀制作的要點。明確了操作要點后,學生再動手實踐,避免盲目性,從而達到較好的實驗效果。
3.4 搜集資料,匯報交流
各小組以精練的語言匯報課前搜集的有關“現酵技術及產品”的資料(圖文資料以課件形式展示)。這樣可以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發酵技術和人們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教師引導學生構建現酵技術的概念以及對各種發酵產品進行歸類:
化工產品:酒精、檸檬酸、乳酸、香料等。
醫藥產品:抗生素(青霉素、紅霉素等)、維生素、乙肝疫苗等。
食品和飲料:醬制品、酒類、飲料等。
然后教師結合實例(如青霉素或乙肝疫苗的生產),讓學生了解發酵技術的新進展,即能夠利用改造過的微生物新品種來生產人類需要的發酵產品。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查閱資料,學生可以了解課本以外的知識,豐富知識面,同時還能培養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課上的交流匯報則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3.5 知識梳理、構建框架
請學生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然后教師結合板書引導學生回顧并梳理本節課主要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建構出自己的知識框架。
3.6 課外延伸、繼續探究
① 學生閱讀課外探究中的內容,了解酸奶制作相關的事項。
② 美味可口的泡菜是家庭中常見的食品,泡菜又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建議學生向會做泡菜的人詢問、或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查詢,了解泡菜制作的相關事項,探究泡菜的制作方法。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二選其一,嘗試制作酸奶或泡菜,使學生的能力在繼續探究活動中得以提升。
【關鍵詞】實驗教學生物技術制藥
生物技術制藥是一門集生物學、醫學、藥學基礎理論和先進技術為一體綜合性學科,同工業生產聯系緊密。自1971年世界第一家生物技術制藥公司(Cetus)成立至今,現代生物技術制藥已走完了近四十年的路程,已有近百種生物技術藥品陸續完成臨床試驗,投產上市。二十一世紀又將是生物技術制藥蓬勃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但是,同生物技術制藥產業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生物技術制藥的基本知識普及較差,教學活動相對滯后。雖然國內已有數十家高校開展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普及相關的基本知識,培養生物技術制藥專業人才,但是教學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滿意。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生物技術制藥學科本身的特點所造成的。生物技術制藥是一門綜合應用學科,實驗技術所占比重較大。而相關技術,像分子生物學、免疫學、藥物化學等基本技術已在上述學科教學中有所涉及。這就造成相應的實驗技術在生物技術制藥教學中的脫節。學生相關的基本技術已經了解,但是同生物技術制藥的具體內容聯系不上,更無法談到后期的產業化應用。所以,在生物技術制藥教學中應該重視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中應該重視同藥物生產的聯系。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可從如下方面著手。
1理論教學中強調相應實驗方法的基本原理、影響因素及注意事項
生物技術制藥是一門應用學科,所以在理論教學中也要體現“實用”這個原則。生物技術制藥主要分為基因工程制藥、抗體制藥、酶工程制藥以及后期的發酵工藝和純化工藝。由于是一門產業化的綜合工程,所以涵蓋內容多、涉及面廣,每個分支工程都可以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在實際的教學中,對于剛剛入門的大學本科藥學專業學生,讓他們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一門制藥工藝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不切實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浩如煙海的基礎理論中精選出同各種主要工藝密切聯系的實驗方法作為教學重點,結合多媒體手段主要闡述相應方法的基本原理、影響因素及注意事項。比如講述基因工程制藥的基礎知識時,我們可以重點講述基因工程制藥的基本原理、影響因素及注意事項。其基本原理可以用分、切、接、轉、篩這五個字進行概括,簡單明了、便于記憶。同時結合動態的flash課件加深學生的感官印象,便于理解。學生會在短時間內對基因工程制藥的基本原理有一個簡明的概念。當講述基因工程制藥的影響因素和注意事項時,我們可以聯系平時藥物的生產過程。比如闡述誘導程序對基因工程藥物產量的影響時,我們可以介紹工業生產中采用高熱氣體瞬時升溫,這樣可以避免大量熱休克蛋白的產生,利于提高目標蛋白的產量和后期純化。同時結合常人洗澡時,高溫造成體內熱休克蛋白增加這一事實加深學生的理解。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從浩如煙海的枯燥理論知識中擺脫出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后期的實驗教學做好鋪墊,一舉兩得。
2實驗教學前預習已往的實驗技術
預習是諸多教學中的基本環節,生物技術制藥實驗教學中的預習尤其重要。由于生物技術制藥所涉及的很多技術,比如分子克隆操作、雜交瘤制備、細菌發酵培養等都是分子生物學、免疫學或者細胞生物學的基本技術,所以在生物技術制藥的實驗教學中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將不會贅述。但是很多學生對其相關內容掌握不夠,這就造成在講述生物技術制藥實驗時,學生對以往知識未免生疏,而對新知識又疏于理解。所以在進行生物技術制藥的實驗教學前,應該對以往學過的相關技術的基本內容進行簡要復習,鞏固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起到導課的作用,利于后續藥物生產相關實驗教學的開展。比如當講授發酵工藝這一部分時,我們可以預先復習一下細菌的基本特性、生長周期、生長代謝特點等一系列微生物學知識,這樣既引起學生的共鳴、復習以往知識,還可以很自然的過渡到發酵工藝學教學部分,講述發酵工藝學的基本原理以及諸多對細菌發酵的影響因素??梢婎A習對生物技術制藥的實驗教學至關重要。
3重點學習同各種制藥工藝密切相關的實驗技術
同理論內容一樣,生物技術制藥涉及的實驗內容同樣龐大。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同樣需要精挑細選,重點突出。介紹每一分支的制藥工藝時,精選1到2個主干的實驗技術,這樣既為學生理清生物技術制藥實驗教學的脈絡,還可以使絕大部分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對生物技術制藥的實驗操作有一基本了解,達到教學目的。而素質較好的學生還可以此實驗教學為主干,繼續進行擴充學習。
4注意各種實驗在生物技術制藥中的橫向聯系,相互結合
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的應用于實踐。而實際的生物制藥往往是眾多生物制藥技術的有機結合,單獨的一門技術無法完成從藥物生產到后期的鑒定這一綜合過程[4]。這就需要我們在掌握各種實驗技術的基礎之上,了解各項技術的適用范圍、優勢和劣勢,從而能夠在實際的藥物生產過程中將各項技術有機結合、靈活應用。這一概念我們在實驗教學之初就應灌輸給學生,使他們在掌握知識過程中有針對性的思考,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比如進行生物藥物純化工藝的實驗教學時,我們重點介紹各種純化技術的原理、適用條件以及操作技術,同時提醒學生高質量的純化效果需要各種純化技術的有機結合。常規實驗教學完成之后,我們將會增加各種純化技術的結合應用這一部分。讓學生合理應用已經學過的各種純化技術設計實驗,分離相同的目標蛋白。最后對比不同設計方案的純化效果,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統籌能力,又能加強學生對相關純化技術的理解和應用,使其在未來工作中更有競爭力。可見各種實驗技術的相互結合是生物技術制藥從實驗教學到實際應用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一個必備手段。
總之,生物技術實驗在生物技術制藥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突出理論教學中的實驗內容、預習已知的實驗技術、重點學習制藥工藝密切相關的實驗、以及加強各種實驗技術在生物技術制藥中的相互結合等多種方法,可以達到培養基礎牢、素質高、能力強的生物制藥專業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彭俊文,蔣銘敏.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現狀及前景[J].生物技術通訊,2004,15(2):201-203.
[2]金晶,許東暉,梅雪婷,許實波.生物技術制藥教學的改進[J].藥學教育.2006,22(4):36-38.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 生物化學工程 特色文獻資源 開放獲取
一、生物化學工程及發展簡述
1.生物化學工程及發展簡述
生物化學工程簡稱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生物化學反應的工程應用,是應用化學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將生物技術的實驗室成果經過工藝及工程進行工業開發的學科。它既可視為化學工業的一個分支,又可認為是生物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生化工程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業技術,是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關鍵,也是化學化工技術的主要前沿領域。生物化學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是最初的生物工程學概念,基因重組、發酵工程、細胞工程、生化工程等在21世紀整合而形成了系統生物工程。發展生物經濟正在成為許多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戰略措施。生物技術是我國需求最迫切、技術與國外差距較小的領域之一,我國將把生物技術作為當前科技發展的重點,把生物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培育的重點,把生物經濟作為引領新經濟發展的重點。在我國的“十二五”科技戰略規劃研究中,生物技術和產業化將是“十二五”布局的重點,突出加強生物技術在農業、工業、人口與健康領域的應用,努力使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1]
2.食品生物技術及發展簡述
食品生物技術是生物技術在食品原料生產、加工和制造中應用的一個學科。它包括食品發酵和釀造等最古老的生物技術加工過程,也包括應用現代生物技術改良食品原料加工品質的基因、生產高質量的農產品、制造食品添加劑、植物和動物細胞的培養,以及與食品加工和制造相關的其他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以及最新的研究狀況表明,食品生物技術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將為食品工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展望21世紀基因食品的發展,未來生物技術不僅有助于實現食品的多樣化,而且有助于生產特定需求的營養保健食品。[2]在與環境協調的糧食生產方式方面,生物技術將降低農用化學品的使用量,并使農作物更好地適應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目前人們之所以對于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發展存在爭議(如對人類健康、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等),主要原因在于公眾對目前的基因食品管理體系不夠信任,科學家與公眾也缺乏必要的溝通。因此,政府應采取積極措施,隨時公開基因食品的研究成果,以博取信任的方式與公眾進行溝通。
3.生物制藥技術及發展簡述
生物制藥技術是指運用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等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藥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類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生物藥物制品的技術。生物制藥現狀:生物藥物的陣營很龐大,發展也很快。目前全世界的醫藥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別是合成分子結構復雜的藥物時,它不僅比化學合成法簡便,而且有更高的經濟效益。我國的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確定了生物醫藥發展的重點,[3]包括基因藥物、蛋白藥物、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藥物等。同時,國家將拿出100多億元來支持重大新藥創制。將從100多個新藥中遴選出10多個,作為重大新藥創制重點支持對象,這些原創新藥可能成為打入歐美市場的先鋒。在這些新藥品種中,生物藥和化學藥居多,其中疫苗、單克隆抗體、蛋白質藥物、抗癌藥物等均有。
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為基礎的、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形態,是在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充分發展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生物經濟的概念最早是在2000年5月由美國管理咨詢專家斯坦?戴維斯和克里斯托弗?邁耶[1]提出,但其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出現則要更早一些,它是伴隨著現代生物技術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F代生物技術從誕生開始就顯現出其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商業前景,并被迅速、廣泛地運用于農業、醫藥、能源和環境保護等領域,這直接促成了生物經濟產業的發展。近年來,隨著以基因組研究為代表的生物科技新理論和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這些技術運用深度和范圍的擴大,未來生物經濟將表現出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1.1 生物技術相關產業飛速發展,生物經濟時代即將到來
生物經濟時代來臨的明顯特征是與生物技術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飛速發展。近10年來,全球生物產業的銷售額約每5年翻一番,許多國家生物產業銷售額年增長率高達25%~30%,約是全球經濟增長率的10倍。2005年,全球公開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的營業收入達到631億美元,生物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目前,全球生物藥品銷售額達到600多億美元,在整個醫藥工業的比重從1995年的不及4%迅速上升到11%;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9 000萬公頃,10年間增長了50倍。全球范圍內正在研制的2 000多種生物藥物中,有80%已進入臨床試驗,6 000多例轉基因動植物經批準正在試驗。因此,美國《時代》周刊于2000年5月22日撰文指出,我們現在正處在信息經濟時代的中期,從開始到完成它大約將持續75~80年的時間,到2020年代結束。接著,人們將迎來下一個經濟時代:生物經濟時代,生物經濟將產生10倍于信息經濟的規模[1]。
1.2 生物技術運用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生物經濟的范圍和影響日益增大
隨著生物技術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發揮著越來越主要的作用,生物經濟的范圍和影響日益增大。目前,生物技術的應用已遍及農業食品、醫藥衛生、化工環保、資源能源、海洋開發等各個領域,顯示了它對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食物、健康、資源、能源、環境等重大問題所產生的巨大作用與潛力。而未來還將在如下領域發揮巨大作用:①農業生物技術將推動“第2次”綠色革命,為消除世界“糧食鴻溝”提供技術可能;②醫藥生物技術推動第4次醫學革命,人均壽命將進一步提高;③工業生物技術將推進“綠色制造”,發展綠色GDP;④能源生物技術將使生物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緩解能源短缺壓力;⑤環境生物技術將為“再造秀美山川”提供技術支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⑥海洋生物產業逐漸興起,促進海洋經濟的發展;⑦生物技術將在保障國家安全、防御生物恐怖威脅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世界各國生物經濟的政策選擇
鑒于生物經濟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世界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本國生物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明確了生物經濟產業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潛力,紛紛確立生物經濟的戰略地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推動生物經濟的發展。
2.1 確立生物經濟的戰略地位,列入未來重要發展規劃
日本成立了以首相為首的生物技術戰略理事會,并于2005年頒布了生物技術戰略大綱,詳細闡述了具體的重點戰略和實施計劃,其中還包括一些已經列入政府重點開發項目的具體計劃,如國立癌癥中心及國立循環器官疾病中心,旨在提高在檢測解析儀器的研發以及生物信息學領域的國際競爭力,針對相關疾病開展蛋白質組研究計劃。印度是亞洲高科技產業取得迅速發展的國家,在軟件產業獲得飛速發展的同時,已深刻地認識到生物經濟產生的巨大潛力,并把生物經濟作為未來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支點。2005年3月,印度政府公布了《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草案,提出了未來10年印度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的國家目標和政策措施。在人力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及貿易、生物技術園及孵化器、法規建設和科學普及等方面提出了戰略目標和具體的政策措施。
2.2 設立高規格全局性的領導和協調機構
日本在制造業中崛起,在信息時代相對比較落后,因此政府決定在生物經濟時代再創輝煌,提出了“生物產業立國”戰略,并將生物技術產業作為日本的四大新興產業,同時成立了以首相為首的“生物技術戰略理事會”;印度政府成立了世界第1個生物技術部;馬來西亞建立了生物技術與產業聯合會,由副總統擔任主席;泰國政府成立了“國家生物技術委員會”,由總理擔任委員會主席;美國白宮和國會成立了專門生物技術委員會來領導和協調全國的生物技術產業,委員會制定生物科技發展宏觀戰略和規劃,同時負責跟蹤生物技術的發展,并研究制定相應的財政預算、管理法規以及稅收政策來促進生物技術的發展。
2.3 加大對生物經濟的資金支持
生物經濟作為現代高科技產業,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的明顯特征。無論是前期的技術研發,還是產品生產和市場推廣都需要極大的投入資金。為了解決生物經濟產業高密度的資金需求,世界各國紛紛采取了各種舉措,來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加大對生物經濟的資金支持。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大對基礎研究的資金支持以及建立較為完善的風險投資制度。
2.3.1 加大對技術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
生物經濟作為一種高度技術依賴型經濟,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基礎研究是維系其發展的基本動力。歐美國家在生物經濟的發展中都不遺余力地加大對基礎科學的研究,使得他們在生物經濟領域始終保持著領先地位。美國是世界生物經濟第1強國,同時也是世界生命科學研發的第1強國。對基礎研究強有力的支持保證了美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2003年,美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發經費已高達380億美元,同年美國總統布什還提出了“生物盾牌計劃”,撥款60億美元支持生物反恐研究。美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發投入已經占據了其基礎研究總投入的49%。其它發達國家為了在生物經濟浪潮中獲得先機,也紛紛加大了對生物技術基礎研究的投入,歐盟科技發展第6個框架計劃將46%的研發經費用于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2001年,德國生物科技產業的科研經費為12.28億歐元,大于其銷售額,比2000年增加了71%。2004年,聯邦教研部對生物技術的項目經費增加了14.5%。隨著這項投資的增加,德國基因研究的經費僅次于美國[3]。而亞洲各國盡管對生物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近年來對其的研究投入也在大幅增加。例如,日本政府于2002年開始逐步加強了對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投入,并計劃今后5年內將科研預算增加1倍,達到8 800億日元。印度政府長期以來一直注重加大對生物技術研發的資金支持,2002-2003年度的研究預算為23.56億盧比,在隨后5年的預算計劃中,聯邦政府研究經費投入將達到208億盧比[4]。加大基礎研發的另一重要舉措是吸引和增加社會資本的投入。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來刺激社會投資,如減免高技術產品投資稅、高技術公司公司稅、財產稅、工商稅等。目前,以大公司為代表的民間高技術研究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政府資助,在生物技術產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3.2 構建順暢的融資渠道
由于生物經濟產業具有很強的風險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社會資本對其進行投資。為了擴大生物產業的融資渠道,鼓勵風險投資已經成為各國通行的重要舉措。(1)政府引導和鼓勵風險投資進入生物經濟領域。在風險投資最為發達的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政策積極引導資金投入生物產業。2003年,美國生物科技投資占美國風險投資總額的12.5%;2004年,這一比例增至13.5%,明顯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3]。美國風險投資對生物產業的高投入,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生物產業的高速發展。2002年,印度最大的風險投資商ICICI風險資金管 理 公 司 宣 布 成 立 生 物 技 術 孵 化 基 金,資 金3 200萬美元,現在已完成多項投資[4]。(2)政府投資設立科技創新基金。1998年,英國財政部建立了3個用于支持生物技術等高技術中小企業的風險資本基金,這些基金提供的資本為2.4億英鎊。印度政府正在籌建一個10億盧比的生物技術投資促進基金,由工業發展銀行、生物技術部、發展銀行和生物技術聯盟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組建。德國聯邦教研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于2001年聯合推出“面向小型技術企業的投資”計劃(BTU),籌集了30億歐元,用以滿足小型技術企業創業初期的特殊需要[5]。
2.4 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保護和鼓勵生物經濟發展的法律和政策
2.4.1 稅收優惠
美國各州采取多種稅收優惠手段來刺激生物經濟的發展:銷售和使用稅減免或延期,減免或允許企業延期支付購買R&D及生產資料產生的消費稅或使用稅,鼓勵企業增加R&D投入;投資稅收信貸,生物企業投資現代 化 生 產 線 時 的 稅 收 可 以 抵 扣 購 買 計 算 機 等R&D設備時的消費稅和財產稅;資本所得稅減免,投資者在售賣股票后繼續投資生物企業上市公司至少一年,部分州允許投資者緩交投資所得稅;R&D稅收信貸,允許企業將其R&D費用的一定比例用于稅收抵扣[6]。英國政府新出臺了稅制改革。為了鼓勵風險投資,英國政府對小型高技術企業的投資減免了20%的公司稅;同時還引入針對中小企業的研究開發稅務信貸,年研究開發投入超過5萬英鎊以上的企業可以享受150%的研究開發費用免稅;對研究開發投入很大但沒有盈利的新企業,其研究開發投入的80%可以作為信貸累積減免稅收,等企業盈利后再從利潤中扣除[7]。
高中生物學教材《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是一個選修模塊,適于進一步學習生物科學類專業的高中生學習。本模塊的內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胚胎工程、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生態工程共五個部分。
一、本模塊的教學意義
1.進一步開拓教師及學生的視野
生物科學發展最為輝煌的時期是20世紀,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各個學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生物科學融入了數理科學并引進運用了一些先進的儀器設備,從而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遺傳物質dna雙螺旋結構的闡明被認為是20世紀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之一。通過這部分選修內容的學習,其中涉及到許多現代生物科學的理論研究成果,特別是與生物技術發展相關的理論基礎。例如,基因工程操作必須理解dna的理化性質、dna在體內復制和體外擴增原理、基因重組、遺傳信息的流動和基因表達的機制。通過這些原理的學習,不僅體現理科選修模塊的教學意義,更加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現代生物科技領域的一些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從而開拓的學生及教師的視野。
2.增強科技意識,激發熱愛生物科學的情感
隨著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深入,必然與應用科學相結合。例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深入發展將有可能從更深層次上了解人體生長、發育、正常生理活動以及各種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并為醫學提供防治策略、途徑和方法。“水稻基因組計劃”的順利開展,對21世紀農業的發展,解決糧食問題,將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通過宏觀和微觀的視角認識到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從而激發研究生物科學的動力,基于探索生命奧秘和熱愛生物科學的情感,為以后的學習目的和學習階段做出適宜的規劃。
二、本模塊的教學策略建議
1.宏觀把握教材內容之間的聯系
“選修3 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模塊的課程定位是“以專題形式介紹現代生物科學技術一些重要領域的研究熱點、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生物科學類專業奠定基礎”。從而“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模塊共選擇了五個專題,分別是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及生態工程,還編寫了14個小節的內容。五個專題中,前三個專題重點是關注技術理性,后兩個專題則責眾與安全倫理等人性化問題。本模塊的教學內容的聯系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分子水平到細胞水平、細胞水平到個體水平、個體水平到生態系統水平及關注技術到關注倫理。理清本模塊前后知識點的聯系,在實際教學中建構合宜的知識體系,從而達到好地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2.設計教學活動,強化必修和選修部分的聯系
由于選修部分沒有安排學生親手實驗和親手探究等活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盡量設計一些讓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從而強化學生活動的設計意識,做到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源,鍛煉學生自主搜索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小欄目如問題談論,設計一些題目開展話題交流,辯論會等活動。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選修和必修作為學生學習的共同內容本身有許多的內在聯系。一旦將二者割裂開來,一方面不利于科學和技術的有機聯系,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必修部分的概念和原理是理解選修部分技術流程的關鍵,運用必修部分的知識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現代生物科技的理解和把握;加強必修與選修的綜合和聯系,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科學和技術的有機聯系,一方面科學發展離不開科學實驗,而科學實驗需要一定的技術條件,因此科學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另一方面技術改進離不開科學的指導和引領,科學在促進著技術的發展,兩者互相聯系、互相促進;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來說,加強兩部分的融合,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知識綜合能力,促進知識的內化過程。
3.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
任何新的技術往往都是一把“雙刃劍”,生物技術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標志之一自然也不例外,所以說生物技術有利有弊。轉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在帶來安全性問題的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倫理道德等問題。由此,在《課程標準》中除了重點介紹生物技術在推進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以外,還要說明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這部分的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三、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