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9 10:55: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職業準備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準確分析把握畢業生的心理狀態
在“正德厚生”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的熏陶下,經過二年多系統專業學習和思想教育,大三的學生已經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但是由于民辦職業技術學院生源問題,造成學生入學成績相差較大,在其興趣、愛好、學習動力、意志、性格、品質、人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重點反映在自控、自律能力不同,學習成績以及生活、社會工作等各個方面都有明顯的差別。在相當一部分同學中流傳“一年級玩玩,二年級看看,三年級干干”這么一種說法,反映出學生思想不成熟和沒有責任感。大三畢業班學生真實的思想動態比較復雜,一方面感到不能再混了,想老老實實“干干”,要抓緊完成學業,取得畢業文憑;另一方面對自己走上社會的思想準備不足,很多學生感到“郁悶、迷?!?,處在一種焦慮、猶豫、自卑、不滿、無法決斷的矛盾狀態,內心十分痛苦。“郁悶”情緒在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中反映強烈。主要問題是功課沒有完成,“還有這么多學分需要重修,畢業證書可能拿不到”,有壓力?!懊悦!鼻榫w主要反映在成績較好的同學中。“轉眼就要結束大學生活,是工作,還是升學繼續深造”?猶豫不決。大多數同學,看到他人陸續出去找工作,自己也隨大流參加招聘會。招聘現場人山人海,密密麻麻,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求職不知所措,懷疑自己“將來能夠做什么,能勝任什么,能不能做好”?這些思想和實際狀態給我們畢業班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課題。畢業班輔導員絕不能滿足一、二年級積累的管理工作經驗,而是要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最重要的是分析、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開展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圓滿完成學業,同時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和心理素質,為畢業生順利走向社會,盡快成長成才提供幫助。
二、扎扎實實抓好幾個重點環節,為畢業生順利畢業鋪平道路
針對畢業班學生情緒變化大,思想波動大,容易產生許多焦慮和矛盾的特點,從加強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預見性、主動性的要求出發,根據實踐經驗,我認為應緊緊抓住四個重點環節來做好畢業班學生管理工作。四者環環相扣,每一個都不可或缺,一旦一個環節出問題,必然影響全局。
1.明確畢業班基本工作內容
畢業班基本工作內容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安全、校風學風建設和其他工作。要深入研究學生思想動態及其規律,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證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法制教育;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培養科學學習方法及優良學風。第二,《輔導員工作指南》規定的畢業班工作流程,如:開學報到;學生證注冊;欠費催繳及辦理學費緩交手續;指導學生填寫《學年思想道德評定表》,并歸入學生檔案;辦理年度助學貸款申請和勤工助學崗位申請;啟動年度評優評獎和省政府獎學金評定工作;結合期終考試進行“誠信考試”教育;放假前后的安全教育;辦理畢業生實習手續;“專轉本”考試準備工作;指導填寫畢業生登記表;做好畢業前評優評獎工作;畢業生文明離校教育;畢業生檔案整理、移交等等。這些是最基本的崗位職責和日常管理工作,必須扎扎實實認真做好。
2.督促部分畢業班學生及時完成課程重修
畢業前重修是畢業班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大多數同學都能順利完成本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學習任務。但是仍然有30%左右的學生因為“玩玩、看看”而影響學業,造成部分課程需要重修。學院《學籍管理細則》第二十九條第八款規定:“在校學習期間經補考或重修(重做)后不及格的必修課程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累計達36學分以上(含36學分)者”作退學處理。重修課程較多的同學思想和學習壓力都很大,他們想努力趕上,辦理重修(重做)手續,與同學們一起順利地完成學業。因此,在這個重要時候,很需要老師指導和幫助。這里主要有如下一些工作必須做好:
(1)做有心人,統計每一位學生需要重修的科目和重修方式,做到心中有數,而且可以讓學生自己統計,做到心里有數。同時及時提醒學生,督促完成重修。
(2)及時向學生、學生家長、系領導匯報學生學習狀況,引起各方面重視。
(3)與學生一起制定重修計劃,合理分配學習時間,有計劃地分段把握重點,循序漸進,順利完成重修。
落實以上各項工作,講起來容易,其實是漫長、細致、艱辛的過程,可能從大三開學前就要分析這類學生的情況,分類幫教、分層指導。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職責,需要我們每個老師滿腔熱忱、認真細致地做好工作。
3.加強畢業實踐過程的管理
畢業實踐是教學過程中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培養目標要求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在校期間完成專業人才基本訓練的最后學習階段。它既是學生學習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又體現了對學生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檢驗,同時還是對學生畢業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之一。每年春節過后,畢業生全部轉入畢業實踐,80%的學生要到校外實習,提前進行職業熱身,操練求職技巧,熟悉社會,確定預期的(初次)就業。這里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建立臺帳,清楚每位同學實習單位,并辦理好相關離校手續。
(2)落實畢業論文課題,并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協助指導教師及時調整論文的課題和研究方向。
(3)跟蹤學生動向,提醒他們盡早完成畢業論文,并努力提高論文的質量和水平。
(4)提前收齊畢業論文,通知學生做好答辯的準備工作。
輔導員一定要注意提醒學生處理好畢業論文、就業、實習(實踐)三者關系。趁著實習(實踐)剛剛開始事情不多的時候,應該盡早完成畢業論文的全部準備工作,否則等到實踐后期就業完全展開,多半沒有精力更沒有心思去完成畢業論文,或者影響論文的質量和水平。就業是一件不僅勞力而且更加勞心的工作,有的同學忙于聯系就業,無暇顧及論文寫作,敷衍了事或網上下載應付畢業論文,造成答辯不及格或勉強及格的后果,直接影響到就業和畢業,因此非常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為此,我們必須把工作做實做細,保證不讓一個同學“掉隊”。
4.指導畢業前擇業準備
擇業是每個人所面臨的重大抉擇,尤其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大學生作為有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價值期望的群體,其理想與追求自然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面臨著更多的機遇、也面臨更嚴峻的挑戰,當然也面臨著更大的心理壓力與沖突。作為心理素質“高危人群”的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心理問題是很普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懊悦!笔亲畹湫偷男睦韱栴}。成績優秀的學生經常說:離畢業越近,越迷失方向。這時候是繼續讀書?還是找工作?同樣需要老師指導。幫助他們準確定位、擺正心態、提前熱身、掌握就業準備的方法和技巧等等,由就業指導課專業老師來詳細講授。但是輔導員也應當多了解一些擇業前該準備的內容,為同學做一些積極、有意義的引導。
這里主要有:
(1)了解本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告誡學生改變觀念,合理定位,盡快落實工作單位。
(2)了解收集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充分利用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和就業指導機構、師長和校友、家長和親友、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單位、各類職業雙向選擇和招聘活動、新聞媒體、網絡等渠道鼓勵學生就業。利用老師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對收集的就業信息進行科學鑒別,避免落入“求職陷阱”。
(3)了解擇業時學生應排除的心理干擾,主要是盲目自信心理、自卑畏懼心理、急功近利心理、患得患失心理、依賴心理。有針對性地引導畢業生正確對待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增強自我調控能力,正確把握形勢,客觀認識現實,找出擇業受挫原因,總結失敗的教訓,調整好自己的擇業期望,以積極主動的良好心態重新選擇工作崗位。
一、基于微信公眾號創業的優點
高達6億用戶群體的微信平臺,對傳統營銷行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相比其他宣傳渠道,微信公眾號創業具有以下優勢。(1)傳播有效性高。不同于博客、微博等社交平臺,微信是從熟人朋友中發展起來的社交平臺,其最初的傳播模式是一種熟人傳播。這樣一種基于信任的小眾傳播發展起來的用戶群,具有極高的信賴度和有效性,是傳統媒介無法做到的。2016年,微信進入20時代,微信社交關系從熟人社交逐漸演變為半熟人社交,通過微信這一平成“六度人脈”銷售網絡的建設不再是天方夜譚,而是實實在在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實。[1]一對多的公眾號傳播模式,直接將消息推送到手機,達到率和被觀看率幾乎是100%。(2)便捷的商家用戶溝通渠道。微信公眾號的推送與用戶留言這一功能,讓商家可以隨時隨地提供信息和服務,根據用戶需求調整銷售模式。微信公眾號的推出開放了微信對外接口,實現了第三方平臺的接入,讓微信公眾號營運者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實現了微信會員卡、微信商城、微信團購等營銷功能。同時商家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用戶活躍度、用戶消費特點,調整銷售策略,貼近用戶需求。[2](3)成本低門檻容錯率高。微信創業最大的特點在于其“草根性”。申請微信公眾號手續非常簡單———有效身份證件與一個未綁定微信的電子郵箱,任何懷揣創業夢想的人都能在這一平臺上開設自己的公眾號。早期公眾號的運營,幾乎不需要創業者的資金成本,這樣幾乎“無門檻”的準入形式和低成本的運營模式,容錯率極高,非常適合早期創業的大學生團隊。
二、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探索
(1)做好公眾平臺的精準定位。大學生微信公眾號創業,首先做好平臺的精準定位。公眾號是準備面向本?!熬殹弊龊猛茝V工作,還是面向整個大學生群體實施“廣撒網”策略,都值得創業者認真思量。公眾號的名稱和頭像要符合自己的微信定位,能夠直接體現定位,簡介一定要清晰明了,同時能夠吸引粉絲關注。公眾號的推送內容一定要突出自己的優勢,才能在眾多的公眾號推送中脫穎而出。(2)公眾號服務內容貼近大學生生活。豐富多彩的咨詢、實用便捷的服務是吸引大學生關注的最好方法。大學生創業公眾號若能抓住學生的需求提供服務,將極大提高創業成功率。大學生創業者可以立足在校生群體需求,通過便捷的網絡服務,提供訂餐、購物、查詢等功能,滿足用戶群體需求。最常見的大學生微信平臺服務功能有:校內便捷服務(校內失物招領、課表查詢、校內通知等)、公交線路查詢等服務。[3]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五個大三學生敏銳抓住學校畢業生論文修改苦不堪言,畢業生論文打印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創建畢業生論文服務公眾號,面向本校畢業生提供論文格式修改工作和論文打印工作,因其緊貼學生需求、價格低廉、送貨上門等服務,通過微信裂變式傳播,讓這小小的創業團隊在2017年畢業季掙到創業的第一桶金。(3)做好線上線下推廣工作。首先做好線上推廣工作。除了利用朋友圈熟人鏈接推廣外,還可以通過學校相關網站、貼吧、論壇等發帖推廣,班級QQ群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廣方式。除了線上推廣工作外,線下活動推廣的效果也不可小覷。例如與校園社團合作,幫忙校內社團招募通知、社團勤工助學宣傳、社團活動推廣等,做到社團推廣與公眾號推廣雙贏。線下推廣活動還可以考慮通過有獎活動的方式,例如掃碼抽水果,關注就送棒棒糖等方式,促使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公眾號的粉絲數。(4)微信平臺與等級培訓掛鉤。大學生對各類技術等級證書培訓的需求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大學生創業團隊若能與校外優質培訓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用的培訓考試攻略,為培訓機構提供廣告推廣業務,將是一條營銷新途徑。
三、結語
大學生對微信的使用度與依賴度極大,大學生微信公眾號創業具有天然的受眾優勢,加之微信公眾號創業起點低,商家用戶互動較好,利用熟人和半熟人社交圈傳播的有效度較高等特點,做好大學生微信公眾號創業,推動大學生創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繆經緯 張永 單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石明翰.基于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大學生創業實踐[J].科教導刊,2015(10):170-17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職業預期與職業能力構建的關系、新聞傳播類學生畢業需要達到的知識能力、個人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出新聞傳播類學生職業能力構建的路徑,并指出在職業能力構建中可能出現的誤區及克服辦法,
關鍵詞 新聞傳播 職業預期 核心競爭力 職業能力構建
新聞傳播學作為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學校在培養新聞傳播學類學生時,其主要著眼點是學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提升學生在職場的競爭力應該充分考慮其在校期間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和畢業后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同的學生對未來的不同的預期,學生在自己職業預期的指引下,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接觸相關項目,從而達到構建自己職業能力的目的。
一、職業預期與職業能力
大學生的職業預期是指其為自己將來職業做出的設定和選擇。職業預期的實質就是在專業內二次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次選擇。每一個專業培養學生都是按照教學要求,學生要達到什么樣的學分,以及每門課程要達到什么樣分值才能結業,這種設計是根據本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需求設定,每個專業的專業課程都可能成為未來學生就業的方向。新聞傳播類學生畢業后,既可能是做記者,也可能是做媒體經營人員,還可能做企業宣傳人員。在就業專業化的格局下,記者這一崗位又可以分為經濟新聞記者、時政新聞記者、社會新聞記者等多個方向。所以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要為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做出一種選擇,并依據自己的職業預期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即是要從事某項工作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一般職業能力是一種基本能力,是要從事該項工作的基本要求;專業能力是從事某項工作時在專業上的基本要求;職業綜合能力是出色地完成本專業工作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的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等諸方面。
職業預期是職業能力構建的根本指南,職業能力培養是增加職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新聞傳播類學生一旦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或者目標崗位就需要著力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使增強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預期。
二、職業能力構建的誤區
大學畢業后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困擾大學生的問題。一些大學生在就業時考慮得更多的是“我要做什么”,很少去考慮“我能干什么”,作為大學畢業生,首先是要衡量自己能干什么,再去決定自己要干什么。新聞傳播類學生在構建自己職業能力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容易進入誤區。
1.通修所開課程導致個性缺失
由于新聞傳播類就業口徑較寬,學生不知道如何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學生就不在專業內進行細分,或者進行再選擇,于是把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毫無選擇地進行選修,畢業進入社會時,可以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調動知識支撐其崗位需求。但是。由于本科在校的學習時間有限,要用大量時間來學習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并不是每一門課都能精通,這就導致學生原來全才預期發生偏差,甚至全而不才。也就是目前很多大學生畢業后,動手能力不強,甚至不能獨立完成一項具體工作。大學生眼高手低直接后果是就現在一些學校的就業率不及中職或中技,以及大學生完成大學學業后回到中職或中技去學習。也就是說,大學生在校中沒有自己的職業預期,就很儲備自己的職業能力。也就是說在職業預期時,不能把自己培養成全才,而是嬰把自己培養成專才。
2.職業預期飄浮常換更換預期
不少大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去想“我要干什么”,由于人的成長具有階段性,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想法,或者不同的階段受到外界的影響不同,不少學生在受到外界影響會不斷地調整自己對未來的預期。不同的職業預期所要具備的知識是不同,所以這些學生就根據某一階段對自己未來的設定選修相應的課程,有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就業預期,這樣導致學生所修課程沒有系統性,其后果同學生畢業后,所學很多課程,卻沒有能真正可以增強其競爭力。
3.理論實踐能力不能同步發展
職業能力由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構成,對于新聞傳播類畢業生而言,既要能講出理論,也能動手操作具體事件??梢恍┰趯W生構建自己職業能力時片面理解能力,一部分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理論知識點,爛熟于胸??墒亲屗麄冊谶@些理論的指導下操作一項具體工作卻無能為力,甚至案例分析也會不會做;相同,另外一部分學生雖然可以動手操作一些具體項目,但問及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時,卻無法回答。所以學生在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時,既要學好理論知識,也要善于操作實際項目,更重要的是,不僅培養自己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做到二者都不偏廢。
三、職業能力構建的路徑選擇
職業能力構建關鍵的一步就是使自己從通才、全才向專才轉換,落實到在校的新聞傳播類大學生的職業能力構建簡單地說就是打牢基礎,突出專長,重在運用。
1.學分與修業時間突破原框架
大學教學計劃是按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安排,一般有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等幾個體系構成。其中專業選修課是學校根據本專業學生在達到的基本能力所安排,學生根據自我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目前眾多學校開設的選修課是在本學院或本專業內開設,學生自主選擇。這種選課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發揮學生自主性,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但其存的問題也不能規避。新聞傳播類學生就業口徑相對寬,每一個崗位的要求也不一樣。有論者認為,隨著傳媒科技的發展,新聞傳播業崗位人才需求也正在細分。如果一個的預期是畢業后從事財經新聞工作。這就需要學生要具備經濟學知識、政治經濟學知識,統計學知識以及財務知識等,而對于一般新聞傳播類專業組織教學的院系一般僅根據本學科知識配置教師和課程,這就需要院際之間、校際之間打破原有的專業壁壘,允許學生跨專業選修相關課程,且所獲得的學分互相承認。
與跨專業選課同等重要的是靈活學制,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實踐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中止在校學習,而選擇校外見(實)習,后恢復在校學習,補充學分。在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學校推行靈活的學制。目前國內大學正在推行以學分制教學改革??梢越梃b國外的經驗,學??梢酝菩袕椥詫W制,要求學生相應的時間內完成課業修完學分即可申請畢業和學位。允許自主選擇畢業時間,鼓勵學生在校期間,不選課或少選課而到相關崗位從事相應的工作。
通過課程選修和休學實踐,學生基本可以為自己的未來職業預期構建所需要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基本具備期望崗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2.課堂教學與考核方式的突破
課堂教學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組織的教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在于傳授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課堂教學本身需要突破原有大一統的內容灌輸,在傳播必要有知識點后,留出必要有時間讓學生自修。主要體現在案例分析上。在應用教學環節,針對同一門課程,可以細分內容,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預期進行案例選擇和分析。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傳媒經濟專業《傳媒經濟概論》、《新媒體產業導論》、《媒介資本運營》等課程教學中,遵循這一原則,完成課堂教學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相應課程細分的案例進行分析。如在新媒體贏利分析的案例分析課中,學生根據自己對新媒體的理解,自己的愛好,選擇諸如電子雜志、地方門戶網站等媒介的贏利模式進行分析。因為是學生自己的愛好,其準備較為充分,教師根據學生對案例的分析有針對性的評析又有效地補充了學生分析的不足。對同一門課而言,課堂教學實現了必修知識的掌握。通過案例課使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與組織集體大課教學相對應的是,對課程考核的方式需要多元化。對課程的結業考試或考核使用得最多的是統一考試、課堂論文和課程設計等幾種方式。幾種方式各有優劣。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同一門課程考核方式相同,但不同的學生對自己未來的預期不同,針對課堂結業的方式可以嘗試多元化,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預期和自己的擅長選擇適合自身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說,同一門課程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考核。由學生申請,教師和相關部門根據課程的性質、特點進行審核,確定是否同意其申請。
3.根據職業預期選擇論文方向
獨特的學業個性是大學構建職業競爭力的重要路徑之一,在學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可以通過論文選題構建自身學業個性。要求大學生撰寫論文是考核其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撰寫好學生要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論文的要求決定了學生必須對所選題目涉及到的知識進行補充和強化。所以在論文撰寫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論文方向,通過完成論文促使學生強化理論知識的學習。
新聞傳播類學生的論文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項目設計。論文主要是運用某個工具解決某一個問題,或者把某些現象上升到理論。項目設計則是根據要達到的目標,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完成一項工作。前者注重理論培養,后者注重實際動手能力。學生畢業需要就業,可以選擇做一個項目策劃;畢業后需要考研或者從事其他非實務性工作,可以選擇做論文。不管是項目設計還是撰寫論文,學生都可以自主選擇,這種選擇都導向是構建自身的競爭力。該項學習不能為完成而完成。要著實通過這種方式去了解一個行業,并能把握這個行業動向;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使自己能完成預期職業所要完全的基本工作。
4.構建導師制實現教與學互動
對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需要充分發揮兩個基地兩個導師的作用。即校內實踐基地、校外實習基地和理論導師、專業導師??栴D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新聞機構聯手合作開設了覆蓋全國的實習項目。這些實習項目主要是針對三、四年級學生進行的一周到三周的新聞實踐,諸如到CTV新聞、TSN、CANWEST新聞、探索頻道、加拿大地理雜志等媒體進行實習,并讓他們獨立制作影視節目。。校內實踐基地學習根據理論教學需要建設的實踐基地,該基地可以保證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校外實習基地既要保證理論知識的轉化,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校內的教師擔任的是理論導師,因為學校教育強調學理性,校內教師具備較強的水平,可以解決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理論知識不足的問題,
而校外導師是一些在業內具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士,他們中。有的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的具有豐富從業經驗,卻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兩個導師相互配合,學生一旦遇到相應的專業問題,可以直接向兩個導師尋求幫助。特別是在專業導師的引導下,培養動手能力,并反向作用,促使其對理論知識的補充。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傳媒經濟專業幾名學生在學習新媒體產業課時對電子雜志產業興趣,創辦了《默聞》雜志,兩個月時間,單期最高網絡下載量達到900余次。學生在制作電子雜志過程中,不僅熟悉了媒體內部運作程序、機理,還學會了相關的軟件使用。
【論文摘要】目的:修訂適用于中國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問卷(CDDQ)。方法:抽取1182名大學生為研究樣本。結果:①分問卷及總問卷的系數為0.477—0.872;②問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區分效度和效標效度。結論:該問卷的測量指標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結合我國的實際進行驗證。
在國外,職業決策的研究一直是職業心理學的重要內容。Parsons在1909年就提倡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問題,提出了職業決策的第一個正式模型。這個模型逐漸成為有關職業決策和生涯不確定的理論、評價、研究和干預的框架。但是關于職業決策困難的研究卻起步較晚。Campbell`]認為以前關于職業決策困難的研究主要是指職業未決(career in decision),而且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從理論上對職業未決問題進行分類。而對職業決策困難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Gati等人的研究。Gati等人從理論上探討了有關職業決策困難的分類,并提出了職業決策困難模型:(1)缺乏準備一職業決策過程開始之前的困難:①缺乏動機;②猶豫不決;③錯誤信念。(2)缺乏信息:④缺乏決策過程信息;⑤缺乏自我信息;⑥缺乏職業信息;⑦缺乏獲得信息的方式;(3)不一致信息:⑧不可靠信息;⑨內部沖突(現實需要和個人偏好的不一致);⑩外部沖突(自己的決策和重要他人的不一致)。 Osipow與Gati合作編制了職業決策困難問卷((CDDQ),用聚類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結果表明該問卷基本支持理論假設。
雖然國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可以為我們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鑒,但大量文獻表明社會文化因素對個體的職業行為和結果有很大影響。Wei-Cheng等人的研究表明亞裔美籍大學生比美國白人大學生在職業決策困難的所有方面報告了更多的職業決策困難。Mau認為在職業決策時更多強調家庭愿望而不是個體愿望的個體比其他的個體報告更多的困難。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修訂符合我國大學生特點的職業決策困難問卷。
1研究方法與材料
1.1材料修訂,確定問卷
到目前為止CDDQ共有四個版本,而且不同版本的信、效度都較為理想}s-}o)。本研究采用Gati本人直接提供的問卷,共包括34個題項(其中題項7和12是效度題)。為了解大學生對問卷項目的反應,選取了100名大學生進行預測,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在“缺乏信息”維度中的“缺乏自我知識”和“缺乏職業知識”兩個因子的項目難以聚合在一起。對參與調查的部分大學生進行了訪談,發現可能是由于中英文表達方式上的差異,因此把原問卷中的18題“我覺得做出職業決策很難,因為我對自己的能力了解的還不夠(如我的計數能力,言語技能),而且(或者)我對自己的個性特征了解的還不夠(如堅持性,主動性,耐性)”,分為兩個題項“職業決策很難,因為我對自己的能力了解的還不夠(如我的計數能力,言語能力)”和“職業決策很難,因為我對自己的性格了解的還不夠(如堅持性,主動性,耐性)”;對原問卷中21題也同樣處理,因此第二次預測共包括36個題項。對100名大學生進行了第二次預測,探索性因素分析基本和理論假設吻合,但訪談中大部分被試認為問卷的表述過于繁瑣,這是因為研究者為了遵循與Gati盡量忠實于原文的約定,因此通過與Gati商定,對問卷做了文字上的縮減,最后形成包括36個題項的正式問卷。
為了將大學生區分為職業已定和職業未定,本研究采用了Hsiu-Lan Shelley Tien的職業認同問卷。
1.2被試
正式測試采用整群抽樣法,從全國抽取8所大學的1500名大學生,剔除明顯完全隨機回答的問卷之后有效問卷1182份,占總問卷數的78.80%,被試的年級分布一至四年級分別為10.7% ,22.75% ,31.7% ,34.0%;男生539人,占45.6%,女生606人,占47.1 %。文科552人,占46.7%,理科630人,53.3%。被試的年齡18歲到26歲,平均22歲。
2結果
2.1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
2.2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問卷的信度檢驗
CDDQ11個因子和總問卷的Cronbach。系數在0.477-0872之間,分問卷和總問卷的同質性信度系數均在0.7以上。
2.3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問卷的效度檢驗
2.3.1效標效度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問卷的最后部分要求被試整體評價職業決策的困難程度有多大,被試反應為9點,1代表一點困難都沒有,9代表困難很大。通過計算被試的主觀估計和問卷總分的相關來評估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問卷的效度,二者的相關系數為0.512 ( N=847 , P
2.3.2辨別效度①接受過職業指導與否在職業決策困難問卷上的差異;②不同職業決策狀態在職業決策困難問卷上的差異。見表3
2.4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采用“臨界比率”,將問卷總分按照升序排序,得分前27%者為低分組,得分后27%者為高分組,分析結果表明高、低分組在每個項目上的平均數差異t檢驗均達到非常顯著水平,表明每個項目都具有良好的鑒別力。
3討論
3.1問卷的結構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缺乏準備分問卷、缺乏信息分問卷和不一致信息分問卷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缺乏準備分問卷適宜保留4個因子、缺乏信息分問卷適宜保留4個因子和不一致的信息分問卷適宜保留3個因子。在一階因素分析中,發現各因素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這意味著上述因素結構群可能蘊含著更高階、更簡單、解釋力更大的因子,同時根據理論構想,有必要進行二階因素分析。二階因素分析結果驗證了Osipow和Gati(1996)提出了職業決策困難的模型,不同之處在于缺乏準備分問卷包括四個因子而不是三個因子,缺乏動機和猶豫不決這兩個因子沒有改變,但是錯誤信念這一因子沒有像預期那樣聚合在一起,而是聚合成兩個因子,根據這兩個因子包含項目的涵義把這兩個因子分別命名為“錯誤職業信念”和“錯誤決策信念”,這種結構的不一致可能說明職業決策困難問卷并沒有全面反映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但是具體原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關鍵字:大學生 職業成熟度 職業決策效能感
中圖分類號:B841.7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當前的就業指導采取讓學生降低求職要求,即“先就業再擇業”,讓學生被迫接受職業世界信息以達到就業目的。事實是大多用人單位招聘的大學生不具備相應崗位需具備的能力,導致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即“用人荒” [1]。因此,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需從大學生自身著手,引導大學生做好職業準備,提高職業決策能力,只有個體自身的職業自我與職業世界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匹配,才有可能獲得職業發展的成功。
綜上,對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研究已經刻不容緩,我們需加強大學生對自身職業心理特點的了解,以為職業生涯輔導的評估提供有力證據[2]。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發展特點,以期提供相應的教育對策。
一、 概念內涵
自Super(1953)提出職業成熟度概念以來 ,綜合以往對職業成熟度概念及結構研究中,我們發現,不同研究者傾向性有所不同,如Super認為職業發展是個體在職業規劃性、職業探索、職業信息、職業決策四方面在不同發展階段而呈現出的階段性特點; Westbrook(1973)則編制了職業認知成熟度測驗,他強調職業成熟度的核心就是個體的認知能力,即個體的職業認知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則會做出符合自己的職業選擇;Savickas(1984)認為職業成熟度是個體在一定信息的基礎上做出與年齡相適宜的職業決策應對職業發展任務的一種準備程度[3]。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關于職業成熟度的定義所有區別,但大多研究者傾向于認為它是動態階段性變化的,且是職業決策的一種準備狀態。
二、 職業成熟度發展特點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對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發展特點研究主要從人口統計學變量、家庭情況等方面來進行差異性分析。因此,我們有必要探討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現狀,以期掌握其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有效對策。
1職業成熟度的總體狀況
目前,我國大學生對職業的選擇定為更加傾向于從自身主觀愿望出發。根據課堂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在進行職業價值觀選擇時,更多的關注“收入”、“充分發揮能力”、“職業中的自主程度”,他們非常重視工作環境的自由性,但同時又希望獲得傳統工作的社會地位。
大學生在擇業的獨立性方面,自我意識較為強烈,他們更多的傾聽自己的想法,其次則是父母,而對于老師以及輿論宣傳的采納度則不高[4]。目前大多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發展水平不容樂觀,居于中等,且各因子發展不平衡,尤其職業選擇維度得分最低,有待培養提高。
2差異性特點
在梳理文獻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本文主要從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差異進行分析。
首先,性別差異。大多研究者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發展存在性別差異,但孰高孰低尚未達成一致結論。大多研究結果傾向于男女生職業成熟度總體得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具體各因子存在顯著差異 [5]。
其次,年級差異。有研究者認為,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隨年級的升高而呈現出倒“U”型的發展趨勢,大學三年級為發展的關鍵年級;也有研究結果表明,職業成熟度與年級存在較高的正相關,即職業成熟度是隨著年級呈直線上升的[6]。
再次,城l差異。在對大學生進行城鄉差異性分析中,得到比較一致的結論,即城市學生成熟度高于農村。我們知道,由于城市具有更好的教育條件,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因此,學生收集到的職業信息更豐富,父母給予更多指導并提供條件,使得他們選擇的目標更明確[7]。
三、教育對策
基于以上對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分析與總結,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啟示,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教育對策:
1、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
在每年的就業跟蹤中發現,很多大學生在畢業短短半年內換了三四份工作,這種擇業的盲目性會嚴重影響個體的職業發展與心理發展。目前,在高校中,已經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但其更多的停留在老師為了完成課時任務學生為了修學分的狀態,很難發揮實質的作用。
2.鼓勵學生兼職,并輔以政策和策略上的教育
研究表明,具有兼職經驗的學生職業成熟度更高,所以學校的實習不僅僅安排在大四年級,在低年級中也可以開展。學校需對從事兼職活動的學生進行培訓,并通過各渠道聯系兼職機會,將信息提供給學生,讓他們懂得兼職不僅僅是為自己掙取生活或者學習費用,更是鍛煉自己的機會,為將來進入社會做專業技能以及心理適應上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王玉花. 大學畢業生職業成熟度與職業決策困難[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5):767-769
2. 韋耀陽,蔡太生. 大學生成就動機、擇業效能感與職業成熟度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1):143-145
3. 鳳四海. 大學生社會支持、職業成熟度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J],心理研究,2012,5(4):53-57
4. 宋家龍,尚龍洋. 大學生性別角色與職業成熟度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8):967-970
5. 繆艷君,鞏文冰. 大學生職業成熟度、求職意向與求職行為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9):1431-1433
論文摘要:目的:對Gati Krausz和Osipow編制的“職業決策困難問卷”項目與結構進行修改;方法:抽取武漢10所大學近10個專業的330名本科畢業生為研究樣本,進行正式施測;結果: = 1 \* GB3 ①問卷具有良好的項目特征; = 2 \* GB3 ②各分量表及總量表的α系數在0.68到0.84; = 3 \* GB3 ③對職業選擇有、無把握群體的測驗分數存在顯著差異。結論:該問卷的測量指標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但是還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進行修訂。
職業決策困難(career decision making difficulty)是職業心理學和職業輔導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指個人在職業選擇(進人階段或職業改變)過程中,面臨最后決策時,不知道要從事什么職業或從幾個職業中挑選一個時發生的困難。
標準化決策理論(normative decision making)認為,決策者能夠加工所有相關信息,并能夠做出完全理性的選擇。Gati,Krausz和Osipow依據該理論,發展出一個理想的職業決策者模型,即最好的決策就是最有助個人目標實現的那個決策:一個理想的職業決策者能夠意識到做決策的需要,并且有愿意,同時還具備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任何阻礙理想決策狀態達到的因素,都被當作是有決策困難:困難以兩種可能的方式影響個體的決策:一是阻礙個體作決策;二是使個體更少的做出理想的決策。
Gati等認為職業決策困難貫穿于個體在做職業選擇的整個過程中,并依據導致困難的原因對職業決策困難分類:缺乏準備,缺乏信息和不一致的信息。Gati等還結合對大量的職業輔導工作者與來訪者的訪談和調查,編制出職業決策困難問卷(career decision making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CDDQ)。本研究試圖修改CDDQ,檢驗其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適用性。
1方法和程序
1.1確定預測問卷
CDDQ原采用9點記分,根據心理測量理論和研究結果,量表的測量信度隨點數增加而提高,辨別力也隨之加強,但點數超過5點,反而無助于量表信效度的提高。因此修改問卷采用5點記分(從1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CDDQ原有3個維度:①缺乏準備;②缺乏信息;③不一致的信息?!叭狈蕚洹庇挚煞譃?缺乏動機;猶豫不決;不合理的信念;缺乏決策過程的知識?!叭狈π畔ⅰ敝饕婕?職業自我;職業信息;獲取信息的方式。“不一致的信息”包括:不可靠的信息;內部沖突;外部沖突。每一小類又包含2至8個不等的具體困難,構成44個項目。
1.2預測
選取武漢4所高校的275名學生進行預測。預測階段,詳細記錄學生對項目的反應。同時,還對大學生做深人訪談,為進一步修改項目提供依據。
1.3確定正式測試的問卷
1.3.1題總相關分析計算項目分數與分量表總分的相關系數,刪除項目分數與分量表總分的相關系數小于0.3的項目.共9個項目.其中包括“缺乏動機”和“不合理信念”兩個小類的項目。
1.3.2項目通俗性水平分析將被試在“非常不符合,比較不符合”兩個選項上反應的頻數相加作為低分組,“比較符合,非常符合”兩個選項上反應的頻數相加為高分組,以此作為通俗性水平分析的在指標,刪除低分組中低于10%,高分組中高于90%的項目,共4個項目,如:“不了解職業決策的步驟”。
1.3.3項目鑒別力分析將高分組減去低分組,以此作為鑒別力指數。刪除鑒別力指數小于0.2的項目,共4個,如:“不愿妥協,想堅持自己的決定”。
1.3.4訪談結果的分析依據訪談結果修改其中不適合我國大學生以及意義不明確的項目,將語義較接近的10個項目合并為5個,例如涉及到“培訓”,“職業”與“職業特征”的項目。
經過以上步驟,最終形成7類職業決策困難,22個項目的問卷。
1.4正式施測樣本
正式施測選取武漢地區4所高校330名大學畢業生作為研究樣本:總共發放330份問卷,收回302份,有效問卷272份。其中男生130人,占47.8%,女生142人,占51.6%;文科161人,占58.5%,理科111人,占40.4%;職業選擇完全沒有把握15人,占5.5%,有一點把握59人,占21.5%,有一些把握98人,占35.6%,比較有把握83人,占30.2%,完全有把握12人,占4.4%
2結果
2.1量表描述性統計及信度
CDDQ各分量表的描述統計及信度結果見表1。從數據分布來看,各分量表的均分適中,具有一定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2.2結構效度
本研究采用Sattath和Tversky于1977年提出的ADDTREE聚類方法對量表進行結構效度分析。Gati等在驗證職業決策困難的結構時,也是采用ADDTREE聚類方法二這種聚類的方法不同于SPSS,SAS等統計軟件提供的聚類分析需要確定使用的各種方法因此結果更為準確[t6’1圖1為量表聚類分析結果:
2.3辨別效度
本研究中要求被試對自己職業選擇把握的程度做一個評估,分為五個的等級(從1表示“完全沒有把握”至5表示“完全有把握”)。以平均分為標準將被試分為“有把握組”和“無把握組”,進行差異檢驗對職業選擇有把握和無把握的被試在“缺乏決策過程知識”、“職業自我”、“職業信息”、“內部沖突”的得分以及問卷的總分上,差異顯著。見表3
3討論
3.1問卷修改中職業決策困難類型的問題
經過預測后,最終問卷保留了7類職業決策困難,刪除的3類困難分別為“不合理的信念”、“缺乏動機”和“獲取信息方式”。
整體看來,在擇業中當前的大學生比以往大學生的觀念要務實,并沒有突出的不合理想法因此,原版的CDDQ中“不合理的信念”這一類的職業決策困難可以不包含進去。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問卷中的不合理信念未必就是我國大學生在擇業中真正的想法,比如:“只要有興趣,就一定能成功”,“工作一定要在大城市”而不合理的信念對職業決策過程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考察同樣也是由于就業壓力以及我國整個社會經濟環境,大學生畢業后普遍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即使部分畢業生選擇考研也是為了日后能找到更滿意的工作。因此,“缺乏動機”這類職業決策困難在我國大學生中并不突出“獲取信息方式”這一類的困難中的兩個項目在項目分析時都被刪除:這也許是我國大學生大多職業自我效能感較高,對于認識職業的方式也不重視所造成的。
這三類職業決策困難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但它們對于職業決策影響都是舉足輕重,不容忽視的。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突出這方面的中國特色,真正反映我國當前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
3.2結構效度問題
論文摘要:從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現狀、成因和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進行了分析,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項長期的綜合性任務。
職業價值觀(Vocationalvalues),也稱職業意向,是價值觀在職業選擇上的體現,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和態度,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取向。隨著近些年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也成為社會科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學科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和重點。研究和分析他們的職業價值觀,對于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正確地擇業和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1 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現狀
1.1 職業價值主體意識增強
隨著我國大學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大學生意識到自我作為利益主體的重要性,職業價值主體呈現個性化傾向。在職業選擇時,有著更加明確的自主性和選擇性。費毓芳等的調查發現,大學生在擇業時,傾向于聽“自己”意見的占57.4%,聽“父母”、“好友”、“老師”、“輿論”、“其他”意見的分別占15.7%、10%、7.3%、3.5%和6%。許多學生從入校開始就主動關注就業情況,了解有關政策與整個就業形勢,開始結合自己的職業期待規劃大學階段的學習與社會活動。
1.2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
畢業生在擇業時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錢和物質利益,而是更注重個人才能的發揮與特長的施展,優先考慮個人需要與興趣的滿足,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追求長遠的人生發展目標。費毓芳等的調查顯示“發揮自己的才能”成為畢業生擇業的首要標準。另外蔣陽飛等在調查大學生的眾多擇業因素中,作為第一位的選擇,大學生選擇“發揮個人才干、符合個人興趣”和“實現個人抱負”分別占到了61.1%和36.9%。當代大學生以實現自我價值為主導的人生取向,將構成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的主流。
1.3職業價值取向有多元化、復雜化的矛盾
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是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中所表現出來的傾向性態度和選擇性行為,是大學生對自身價值的定位。由于大學生的職業選擇處于自我主體與外在社會的客觀性的矛盾沖突中,因而這種多樣化職業選擇傾向常常突出表現為就業期望值與實際社會需求的脫節,在求穩和求變中存在著困惑。相當一些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正處于現代與傳統、理想與現實、精神與物質的矛盾交織之中。他們關注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仍保持傳統職業價值觀所倡導的“奉獻社會、報效祖國”的愿望,但在實踐中又常常表現“短視”行為,不進行全局、長遠的戰略思考和人生定位,重視短期效益,職業價值目標短期化和矛盾性;他們希望物質與精神并重,實惠與理想兼得,但在求職過程中更偏愛經濟利益,反映出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標準的現實化和功利化;他們既渴望競爭,不惜冒險,但又缺乏競爭的勇氣,擔心競爭失敗,遭受挫折,期待工作穩定,希望政府能保障就業;他們既期待專業對口,發揮專長,又準備隨時放棄專業,改行跳槽;他們既追求自我奮斗,自我價值的實現,又希望輕松、自在、安逸剛。
1.4職業價值標準影響就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職業價值標準由以往抽象的理想主義變為明顯增強的務實主義。追求經濟收入最大化和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經濟價值型”、“自我價值型”并存,希望物質與精神并重,實惠與理想兼得。因而大學生在擇業時優先選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大城市、大單位。費毓芳等的調查也顯示了這一特點。對于醫科大學生,這一特點更是表現突出。在大城市、大醫院就業更有利于學習和掌握各項醫學技術,更有利于走在醫療技術的前沿,對于實現自我價值有更多的有利條件,并且在大城市、大醫院就業經濟收入一般也比較豐裕和穩定,成為醫科大學生就業的優選目標。但是,大城市加大醫院畢竟是少數,而且這些單位多數用人指標已經飽和,中國真正缺醫少藥的鄉鎮農村很多學生又不愿意去,這就縮小了就業面,影響了大學生就業。再者,由于醫學的專業性強,一些醫科大學生抱著除了與醫學有關的行業其他行業均不考慮的思想,也大大縮小了就業面。
1.5擇業心理準備不足
擇業應當是一種有準備的行為,除了知識結構和能力的準備外,還要有心理上的準備。而目前很多大學生缺少這種準備,或準備不足,缺少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或者是心理期望過高,當理想與現實產生沖突,就會產生挫折感,進而不敢面對困難,產生消極情緒,否定和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者是自信心不足,怯于競爭,存在著就業焦慮、社交恐懼、自卑等心理問題,坐失良機;或者是對自己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能力傾向缺乏全面客觀的認識,他們在職業選擇中常常不能獨立思考、獨立選擇,而產生盲從心理。
2 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成因分析
2.1經濟體制的變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競爭、協作等特征已深入到了各個領域,以利益為導向的觀念更是深人人心。大學生在確立職業目標時也往往看重經濟利益和短期效益,將個人需求的滿足放在考慮的第一位,功利性明顯增強。其次,在經濟成分、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出現多樣化的情況下,大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的觀念、文化不斷涌現,必然導致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出現多元化。
2.2社會文化的影響
社會文化是大學生確立職業價值觀的基礎。一方面,崇尚個性解放、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的社會風氣多渠道地影響著大學生,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了大學生個性張揚、務實進取的價值取向的形成;但另一方面,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思想也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產生了負面影響。這使得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表現出多元、復雜和矛盾的特點。
2.3高等教育目標的改變
高等教育由傳統的精英教育已逐步轉變為當今的大眾教育,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社會精英崗位與大學畢業生數量相比嚴重不足,只有少部分大學畢業生通過競爭能進入社會的精英崗位,大部分大學畢業生只得在“非精英”崗位就業。這些變化要求大學生適時轉變其職業價值觀念,但當前仍有部分大學生沒有改變傳統的職業價值觀,擇業時期望值過高。
2.4家庭的影響
家庭作為學生個體成長的第一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家庭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家庭成員的素質等都會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父母的職業價值觀將影響或直接決定子女的職業價值觀,一些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求穩定、保終身等觀念仍在影響著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和職業取向。
3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3.1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所要回答的是“大學畢業后我要干什么”的問題。它自20世紀初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一門建立在心理學、管理學基礎上的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而且隨著職業心理學的發展而發展。因此,不能將“職業生涯規劃”簡單地等同于現在的“就業指導”,應該說它比“就業指導”更具專業性、針對性、實效性。而且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應該在大學低年級的時候便開展,幫助大學生盡早增進自我了解,從而有目的地學習、培訓和鍛煉,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為今后就業打下基礎,從而避免大學生在畢業前擇業時的迷茫和盲從。
3.2幫助大學生全面認識自我,改變傳統的就業觀念Holland的職業發展理論提出了人格的6種類型,分別是: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常規型。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點、興趣愛好和能力傾向,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避免盲從。另外要改變大學生是時代的精英、學什么就要干什么的傳統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值,樹立大學教育是大眾教育,就業是大眾就業的觀念,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就業打開廣闊的空間。
3.3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目標與職業價值取向
合理的就業目標是指選擇的職業既符合個人特點、個人能力,也符合社會需要,體現人職的合理匹配,能充分運用所學知識,發揮個人優勢,在為社會服務中最大限度實現個人價值的就業目標。教導大學生擇業不僅取決于自身的愿望,而且也取決于社會的需要,沒有社會的需要就沒有職業的分工和選擇。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實現并重。
3.4加強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