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級會計實務核算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級會計學;教學模式;會計流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203-02
近幾年,在我國甚至在西方,會計專業一直是熱門專業。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對會計人員的需要從2004年開始劇增。會計專業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目前,我國各大高校都設有會計專業,培養了大量的會計專業的學生,但是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一般仍采用傳統的“教師課堂授課”為主的教學方式,會計學教學往往偏重于會計賬務、會計準則的講授,抽象、枯燥且不斷更新的會計知識和概念很難使學生理解現實中的會計實務。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考和運用能力,難以適應未來的會計工作。對于任何學習會計的學生來說,無論是會計學專業還是非會計學專業的,初級會計學顯然都是會計學的基礎課或啟蒙課,因此必須做到授課生動、有趣而又渾然一體才能改變學生長久以來形成的“會計是一門枯燥、無趣的學科”觀念,甚至激發學生對未來會計學習的興趣。而本人面對的現實卻是,學習會計十余載,見證了無數的同學從校園走向社會,當真正從事會計工作時茫然無措,無從下手,大呼書本與現實的差距。事實上,這些同學至少沒有切實掌握初級會計學的課程內容。因此,基于一個好的視角講授初級會計學顯得尤為重要。講好一門課需要一本好的教材。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朱蓮美教授主編的《會計學原理――基于會計流程核算的新思維》(立信出版社,2008年6月版)的教材正是基于“會計流程核算”的角度。這也是朱老師結合二十年講授初級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她認為:“學生剛接觸會計,對所學專業一無所知,因此該課程應讓學生了解會計核算工作的主要內容、核算對象及其流程,尤其是要讓學生了解一般會計核算程序,即從原始憑證開始到編制會計報表結束這一過程?!被凇皶嬃鞒毯怂恪保摻滩木哂幸韵绿攸c:
1.教材內容按會計核算流程的邏輯順序安排。第一章總論,簡要介紹了會計的涵義、基本職能、會計要素等基本概念。從第二章到第七章按會計核算流程的邏輯順序(如圖所示)展開:原始憑證是會計核算工作的起點,經過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才能進入會計核算
系統;對于大量的原始憑證如何進行分類――記賬憑證(第三章);對于大量的記賬憑證如何進行匯總――會計賬簿(第四章);如何根據賬簿資料計算成本和利潤――成本和利潤的計算(第五章);財務會計是通過財務報告向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會計信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在編制報表前必須進行一系列準備工作――編制報表前的準備工作(第六章);最后是財務會計的最終工作成果――財務報告(第七章)。
2.教材內容按出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組織,讓問題自然而然的產生,再逐個解決,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經過審核后的原始憑證進入會計核算系統之后,自然出現的問題就是對大量原始憑證如何進行歸類。如果不是因為大量原始憑證需要歸類的問題產生,學生就不會主動去學習如何歸類,對會計科目、賬戶(借貸記賬法)等內容的學習也就缺乏主動性。至于如何歸類,在第三章記賬憑證中,讓學生了解記賬憑證的格式和內容,利用真實的記賬憑證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歸類的問題解決之后,問題再一次自然產生:面對大量的記賬憑證應該如何匯總?此時闡述“賬簿”順理成章。類似地,最終完成報表的編制。
3.與會計實務訓練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該教材通過模擬工業企業供、產、銷等經濟活動編制了一套完整的記賬憑證,并根據這些記賬憑證進行賬簿的登記,又利用該賬簿資料進行成本和利潤的計算,還包括對賬、錯賬更正、結賬和編制報表等內容,從記賬憑證的填制日期、摘要、編號、書寫格式到如何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如何利用賬簿資料進行成本和利潤的計算,以及如何對賬、更正錯賬、結賬和編制報表等方面提供了范例。
總之,該教材具有鮮明的特色就是“會計核算流程”的思想貫穿始終,這也成為區別于其他初級會計學教材的創新之處。在整個教學完成后,學生至少可以了解會計工作是從原始憑證到編制會計報表的過程,以及其中每個程序需要做什么,如何做。這正是這本教材難能可貴之處,它把會計從復雜的工作變成了簡單的程序,而這種從復雜到簡單的過程恰好能使學生更為清晰客觀地了解會計工作,并為日后的中級財務會計學、高級財務會計學的學習,甚至日后的會計實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無論是世界范圍內爆發的金融危機,還是我國迅猛發展的資本市場,都日益凸現了會計專業的重要地位,越來越多的人想掌握會計學知識甚至成為真正的會計人?!稌媽W原理――基于會計流程核算的新思維》一書以其創新性的教學視角對初級會計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進行了全新的安排,將更有助于會計初學者的了解和認識會計實務,該書可以成為會計學專業或非會計學專業學習會計學的啟蒙教材和參考讀物。
參考文獻:
[1]朱蓮美.會計學原理――基于會計核算流程的新思維[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8.
[2]田紅英.關于高校會計教學模式創新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18).
[3]周宇.《初級會計學》課程教學思考[J].財會通訊,2011,(28).
筆者在六年多的教學工作中喜歡觀察學生。觀察他們和其他大學生的不同,是什么原因讓他們高考失?。挥^察認真的同學與不認真的同學的不同,是什么原因讓一些學生仍繼續積極向上,而另一些學生卻自暴自棄;觀察學習與考試的不同,是什么原因讓一些課堂表現好的學生,考試卻發揮不出來;是什么原因讓他們如此輕言放棄,是什么原因讓他們迷戀網絡和游戲,是什么原因讓他們如此年輕卻不敢追逐內心的夢想。我發現他們心里有“三座大山”,這也是“學情分析”的內容:第一座“大山”——“過去的學習很挫敗”。這些學生大多有不太愉快的中學學習經歷,這給了他們消極的心理暗示,一旦大學學習遇到困難,他們更容易放棄,認為同樣失敗的結果才是正常的。第二座“大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由于追逐夢想的動機不強烈,他們上課更容易分神,加上網絡世界非常精彩,所以很多同學開著智能手機上課。如何管好課堂,把學生的心從手機上吸引過來,成了我們教師上課要注意的事兒。第三座大山——“內心世界很掙扎”。經導論課調查,學生內心是有夢想渴望成功的,想成為會計師、小企業主等,但是他們往往缺少自控力,惰性大。內心的“天使”與“惡魔”總是在博弈。此外,現在學生在相對封閉的中小學成長,沒有接觸過企業,當談到企業制作流程時,他們感覺抽象。不過學生中女生較多,較易接受老師勸導。這就是學情分析的主要內容。找到了原因就可以對癥下藥引導他們,這也是筆者理解的說課活動的初衷。
二、說課稿的撰寫過程——展開關鍵詞
本文主要闡述三點。1.我們教誰——即學情分析上述學情分析,用圖形來形象表達(如圖2所示)。2.我們教什么——展開廣義的課程標準(如圖3所示)(1)課程目標高職院校的會計與審計專業需要培養四個能力,即經濟管理能力、會計實務核算能力、審計與財務分析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其中會計實務核算能力、審計與財務分析能力相對重要。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課程就是重點培養其中的會計實務核算能力(如圖4所示)。(2)課程定位再看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課程在培養會計實務核算能力的六門主要課程中的定位。初級會計、中級會計核算、成本計算與管理這三門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功底;而初級會計核算實訓、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兩門課程自帶的“分崗仿真模擬軟件”和“成本會計實訓”,則重點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這兩組課程,理論和實踐是互相作用盤旋上升的。最后,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完美收官,實現理實一體化,讓學生們拿到珍貴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走向工作崗位(如圖5所示)。(3)課程作用與銜接第一學期,學生學習初級會計核算課程。第二、三學期就學習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含模擬分崗實訓),共144課時。后面是成本計算與管理、財務管理、稅務會計與納稅申報、審計原理與實務??梢灾庇^看出,初級會計核算是學習本課程的基礎,而本課程又是學習成本計算與管理、會計綜合模擬訓練、財務管理、稅務會計與納稅申報、審計原理與實務這些課程的前提。本課程處于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中間位置,是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教學意在使學生系統掌握各財務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方法;培養學生較高的專業判斷能力,勝任企業一般業務的會計核算工作(如圖6所示的魚骨圖,清晰地表現了相關重點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4)整體課程設計課程設計體現的是一個“圓”的循環。循環起點是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包括高校教授和企業專家,這些企業也是我們重要的校外實習基地及教師頂崗實習基地。定期召開專家指導委員會會議,請專家們為我們的教學發展診斷把脈、獻計獻策。接著根據需要的知識技能來制定課程標準和教學日歷,解決“分解理論知識、實踐專業技能”的問題。接著就是“教學、實訓”和“考證、實習”,解決“讓學生掌握知識與訓練技能”的問題。最后是“學生訪談企業走訪”,解決“搜集‘售后信息’教學”的問題。這些信息反饋到專家指導委員會,進入下一個循環(如圖7所示)。(5)狹義的課程標準2011年,課程教學組三位教師一起完成了針對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課程的課程標準開發項目,產出了三項成果,其中一項就是中級會計核算與報告課程的課程標準。該項目獲得2012年院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根據課程標準,依照八個崗位安排教學學時。這八個崗位都有自己的重點和難點,這里列舉的是部分重點,考核也是重點考核(如圖8所示)。3.我們怎么教說課中,分為“選用教材及參考資料”、“教學方法及手段”、“課后輔導”、“評價方式”四個部分闡述(框架如圖9所示),本文則重點闡釋“選用教材及參考資料”,以及“教學方法及手段”。(1)選用教材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優選教材,前些年曾經使用過的三部教材,都是依據從資產、負債到所有者權益的傳統知識體系編寫,不適合目前強調崗位、重視項目的改革思想?,F在使用的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財務會計實務》,就是推薦的項目化教材。但該教材部分知識點的講解(比如票據貼現、企業所得稅等知識點)略顯欠缺,體系的安排略顯粗糙,也有需要改進之處。(2)教學方法及手段關于理論教學的理念、方法及其手段,可以通過一次單元內容的設計來有血有肉地體現:引入項目六“資金崗位核算”任務四“所有者權益”的第一次課作為單元設計內容,展示45分鐘的課時應用。目的是讓學生理解下述三個概念: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留存收益(具體如圖10和圖11所示)。上述兩圖展示了課堂上教師設置“情景”,并設計“問題引導”來引導學生思考,實現互動學習的過程。隨著這個“綜合案例”的進展,引導學生實現書本理論回歸到市井生活的想象、感性認知到抽象理論的轉變,事半功倍,舉一反三,實現啟發教學。課堂最后五分鐘用來總結或者討論引申話題。該單元內容的設計,運用了“問題引導型互動教學法”、“崗位導向型綜合案例分析教學法”及“情景教學法”,充分展示了教師的導演作用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于實踐操作的方法及其手段,主要是以崗位為載體,通過仿真軟件與仿真課堂,達到理論與實踐適時對應,體現工學交替,實現理論實踐的“零對接”。(3)評價方式說課介紹到一個期末考試試卷時,談到了我們的做法是“考核重點,考前不劃范圍”。在平時,我們也是這樣操作的。我們始終認為,只有老師真正看重這門課,尊重這門課,學生才有可能認可并投入這門課。
三、說課稿的后期修改雕琢
一、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大綱變化情況、題型及題量分析
(一)考試大綱變化情況
財政部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的《關于印發**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考務日程安排的通知》會考[**]46號中規定,**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繼續使用**年度考試大綱,即教材基本上沒有變化。對于已經參加過**年度會計職稱考試的考生,可以使用年考試用書進行復習,但需要注意新修訂的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暫行條例內容,待**年度考試用書出版后,及時將新教材的主要變化之處予以更正。
(二)題型
從近幾年考試情況分析,**年《初級會計實務》考試題型仍然是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部分??陀^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判斷題,其中單項選擇題20道題,每題1分,總分20分;多項選擇題15道題,每題2分,總分30分;判斷題道,每題1分,總分10分,答對得1分,答錯倒扣0.5分。主觀題包括計算分析題和綜合題,計算分析題有4道,每題5分,總分分;綜合題共2道,總分20分。考試題型仍然是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計算分析題、綜合題五種。
(三)題量
客觀題主要是檢測考生對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觀題主要是檢測考生對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全部業務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力、融會貫通能力和緊密聯系實際的實務操作能力。從題型分值來看,單選題在五種考試題型中難度最小,考生能否在單選題中盡可能高地拿到分數是順利通過考試的基礎,而多選題是分值最高、難度最大的題型,同時也是考生能否通過考試的最大障礙。
二、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教材復習要點分析
(一)《初級會計實務》
根據已公布的**年度考試大綱,年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初級會計實務》教材內容仍為7章。初級會計實務內容不多,而且重點突出,每年的考試重分值的題目主要集中在第2~3章中。分析近三年考試試題,筆者將教材中的章節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非常重要),第二章資產、第五章收入、費用和利潤以及第六章財務報表,這三章的考試分值一般占全書的70%左右;第二層次(重要),第一章總論、第三章負債和第七章成本核算;第三層次(比較重要),第四章所有者權益。教材中涉及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會計六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是歷年考試命題的重點,考生應重點掌握該部分內容。考生還應認真分析以前年度的考題,因為綜合題部分一般以會計報表的形式出現,而且都是與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相結合。如**年同時考到了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具體項目的計算,題型都是先做日常業務,然后計算具體項目的金額,這較以前是個重要變化,應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視。
(二)《經濟法基礎》
根據已公布的**年度考試大綱,年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料考試《經濟法基礎》教材內容仍為章。經濟法基礎分為稅法和經濟法(含會計法)兩部分內容,其中第一部分經濟法內容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八章,第二部分稅法內容包括第三章至第七章。從近幾年考試情況分析,2007年及年稅法內容所占分數為70%左右,經濟法知識所占分數為左右,這和以前相比是個很大的變化。教材內容雖然比較多,但主要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考核,會計法律制度、支付結算法律制度、流轉稅法律制度、所得稅法律制度和稅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一般都是主觀題的考核內容。
三、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備考策略分析
(一)明確學習目的
參加會計職稱考試目的就是要考試合格,要建立一種強有力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會通過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態度決定一切。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學習目的,而不是部分考生所考慮的只是嘗試著去體驗考試。
(二)講究學習方法
建議考生積極參加培訓輔導,或選擇相關知名會計網校的網上課堂,或選擇當地財政會計管理機構組織的面授,參加輔導的好處是能掌握重點、理解難點、熟悉答題技巧、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關鍵是由于參加了考前培訓,對一部份自制力不強的考生能起到約束作用。
1.會計課程的理論教學存在不必要的內容重復與交叉
每門會計課程的教材都試圖從自身理論體系的完備性出發,這樣設計教材內容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同課程的會計教材在內容上重復與交叉。會計課程內容不必要的大量重復與交叉,既減少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又造成不必要的會計教學資源浪費。
2.不同課程的實踐教學融合滲透性比較差
隨著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經濟橫向聯合的步伐加快,經濟管理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與滲透已經成為客觀現實和發展潮流。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活動仍然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不同課程、不同專業的實踐教學還是各自為戰,老死不相往來,既浪費會計實踐教學的資源,又影響學生掌握會計的綜合分析能力。目前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的大部分實踐僅停留在單純掌握財會知識,涉及各學科知識融合的實踐項目很少,而與之緊密相關的財務、金融、稅收、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實踐更缺乏融合滲透,自然也就不能形成資源共享的綜合性、開放性的會計實踐體系。這種實踐教學的現狀對培養學生的會計綜合分析能力十分不利,會在2個方面嚴重影響會計教學效果:首先,在大學的教學管理中,相關院系的實踐課程設計,無論是實踐課程的內容還是實踐課程的先后順序,由于缺乏院系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導致不同的會計實踐活動缺乏應有的銜接和利用。手工模擬實驗主要是仿真企事業單位日常的會計經濟業務,用手工填寫和審核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登記總賬和明細賬、編制各種財務報告。分別開設手工模擬會計實驗和電算化模擬實驗會導致這兩門實驗課程之間的獨立性強而融合性以及銜接性不夠,也浪費了教學資源。其次,在我國高校內部,院系之間的實驗教學資源大都是采取條塊分割管理,難以協調綜合,而會計學專業作為工商管理學科的一個分支,在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中很難完全離開其它學科教學環節單獨進行,也無法與整個經濟環境相隔絕。單兵作戰的會計實踐教學,很難適應開放融合、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很難達到符合實際的會計實踐教學效果。
二、會計學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的整體思路
1.科學構建會計學專業核心課程群
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應以學校定位和培養目標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成才為根本,注重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并從會計學專業課程的總體進行協調,統籌規劃,科學安排。核心課程群的課程內容必須涵蓋會計職業崗位的基礎能力、核心能力和擴展能力,既要去除不必要的重疊與交叉的課程內容,又要使會計課程之間有內在的聯系和緊密的關聯度。根據我們長期對會計教學的理論研究和會計教學的實踐,我們認為,會計學專業核心課程群應包括《會計學原理》《初級會計實務》《中級會計實務》《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報告分析》等9門課程,其中前5門為財務會計類課程,后4門為管理型會計課程。這些核心課程群體現了會計知識循序漸進的層次結構,在內容邏輯上形成了以會計理論課程為靈魂,以會計實務為依托,以財務軟件為技術支持的內在聯系,也大大減少了不必要的重疊與交叉的課程內容。
2.科學整合和合理安排財務會計類的課程內容
《會計學原理》是高校會計學專業、經濟類和管理類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課程內容的設計既要考慮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對會計專業性和技術性的需要,又要考慮經濟管理類學生對會計知識的基本要求。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在后續初級會計實務、中級會計實務課中應該進一步側重專業性和實務性,經濟管理類的學生則可以不必要再安排必修的財務會計類課程。對于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會計學原理》課程在內容的安排上,應重點關注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側重培養學生閱讀和使用會計信息的能力,要改變偏重借貸記賬法應用的做法,刪除過量的具體會計分錄的內容安排?!冻跫墪媽崉铡返恼n程內容應以財務會計目標為導向、以四項會計假設為前提、以六大會計要素為依托、以財務會計報告為總結,在此基礎上講授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變更等內容,使學生能循序漸進地理解和把握會計信息系統性的特征?!吨屑墪媽崉铡返恼n程內容既要不斷引進國外的最新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又要密切聯系我國會計業務的實際情況,要注重合并財務報表、外幣業務會計、分支機構會計等會計實務中出現較多的特殊業務的教學。
3.科學整合和合理安排管理型會計的課程內容
管理型會計的課程內容交叉重疊比較多,在會計教學中比較容易產生混亂。為提高講課效率,我校對管理型會計的課程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整合和合理的取舍?!敦攧展芾怼氛n程始終圍繞財務目標,以時間價值、風險與收益為基本原理,以財務決策為核心,以資金規劃為主線設計內容體系,主要闡述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回收和分配?!豆芾頃嫛肥且蕴岣呓洕б鏋槟繕?,以本量利分析為基本原理,以對經營活動規劃、控制和決策為主線設置教學內容?!冻杀緯嫛氛n程從成本計算方法的通用性出發,以生產過程最為典型的工業企業為例,重點講述了成本會計的涵義、對象、內容和工作組織、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敦攧請蟾娣治觥分饕獜钠髽I內部管理的視角闡明財務結果及其成因。
4.合理安排會計學專業核心課程群的課程順序
會計核心課程群中的課程安排順序既要體現專業基礎課的作用,又要兼顧專業課程內容的內在邏輯性。會計核心課程群中的課程安排先后順序不當不僅會割裂和破壞會計學的內在聯系,而且會直接影響會計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根據我校長期會計學教學的實踐經驗,我們認為,科學有序的課程學期安排順序是:將《會計學原理》由第三學期調整到第二學期;為方便學生考證的需要,在第三學期開設初級會計實務;《中級會計實務(1)》安排在第四學期,《中級會計實務(2)》安排在第五學期;《成本會計》與《會計電算化》安排在第五學期;管理會計》安排到第六學期;綜合性強、層次高的《審計學》《財務報告分析》等課程安排在第七學期。
5.完善會計實踐教學手段和條件
首先,應加大會計試驗室的硬件和軟件的投入,從資金和人力資源上保障會計試驗室的各種要求。高校內部要建立包括課內單元實驗與綜合性、設計性強的實驗以及企業業務流程管理的有機結合的模擬實驗(如ERP沙盤實訓)、手工模擬實驗與信息化實驗相結合實驗教學體系,并采取有效措施引導會計教師將會計理論教學與會計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其次,要加強會計實驗室的管理,通過科學設計實驗大綱、指導書和實驗素材、實習學生的登記與評價,完善會計試驗的過程管理,使會計實驗的目標和要求落在實處。最后,要加強學生與會計實務界的聯系與互動。要與東莞市會計協會、東莞市注冊會計師協會、東莞會計事務所建立穩定的會計校外實習基地。
三、結語
1、 某企業產品入庫后發生可修復廢品一批,生產成本14萬元,返修過程中發生材料費1萬元.人工費用2萬元.制造費用3萬元,廢品殘料作價0.5萬元已回收入庫。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該批可修復廢品的凈損失為 (
)萬元。
A 、 5.5
B 、 14
C 、 19.5
D 、 20
答案: A
解析: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可修復廢品的凈損失即在返修過程中發生的一些費用要計入到“廢品損失”科目,同時收回的殘料價值以及應收的賠款要從“廢品損失”科目轉入到“原材 料”或“其他應收款”科目,沖減廢品損失,同時可修復廢品返修以前發生的生產費用,不是廢品損失,不需要計算其生產成本,而應留在“基本生產成 本”科目和所屬有關產品成本明細賬中,不需要轉出,所以本題中的生產成本14萬元,不需要考慮。故此時的廢品損失凈額是1+2+3-0.5=5.5 (萬 元)。故答案選A。
【該題針對“廢品損失的核算”知識點進行考核】
2、 下列各項對產品成本的分析方法中,屬于相關指標比率分析法的是 (
)。
A 、 將本期實際成本與前期實際成本進行比較
B 、 計算直接材料成本比率
C 、 計算制造費用占產品成本的比重
D 、 計算分析本期成本利潤率
答案: D
解析: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選項A屬于對比分析法;選項B、C屬于構成比率分析法;選項D屬于相關指標比率分析法。
【該題針對“產品總成本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3、 下列各項中,不通過財務費用核算的是 (
)。
A 、 企業發行股票支付的手續費
B 、 企業支付的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
C 、 企業購買商品時取得的現金折扣
D 、 企業銷售商品時發生的現金折扣
答案: A
解析: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財務費用核算的內容。選項A,企業發行股票支付的手續費,如果是溢價發行股票的,應從溢價中抵扣,沖減資本公積 (股本溢價),無溢價發行股票或溢價金額不足以抵扣的,應將不足抵扣的部分沖減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選項B,企業支付的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應該計入財務費用;選項C,企業購買商品時取得的現金折扣應該沖減財務費用;選項D,企業銷售商品時發生的現金折扣應該計入財務費用。
【該題針對“財務費用”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某企業2013年11月發生以下經濟業務:車間管理部門應分攤的固定資產折舊30萬元;因收發差錯造成的存貨短缺凈損失10萬元;機器設備日常維修支出40萬元;辦公樓應攤銷的土地使用權300萬元。該企業11月份應計入管理費用的金額是 (
)萬元。
A 、 380
B 、 350
C 、 310
D 、 50
答案: B
解析: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管理費用=10+40+300=350 (萬元),車間管理部門應分攤的固定資產折舊應計入制造費用。
【該題針對“管理費用”知識點進行考核】
5、下列各項,影響當期利潤表中營業利潤的是 (
)。
A 、 固定資產盤盈
B 、 無形資產出售損失
C 、 無形資產減值損失
D 、 轉銷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
答案: C
解析: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選項A,固定資產盤盈應作為前期差錯記入“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不影響營業利潤;選項B,無形資產出售損失記入“營業外支出”科目,不影響營業利潤;選項C,記入“資產減值損失”科目,影響營業利潤;選項D,記入“營業外收入”科目,不影響營業利潤。
【該題針對“營業利潤”知識點進行考核】
6、 編制利潤表的主要依據是 (
)。
關鍵詞:本金;利息;伴隨性
一、問題的提出
2006年,財政部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依據對《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8》的理解,“短期借款”賬戶只核算短期借款本金的增減變化情況,對于其借款利息的核算,視結算時間和金額的大小以及與銀行的約定,有預提和直接攤銷兩種方式可以選擇。在預提方式下,當期形成的借款利息若不在當期期末結算支付,則借記“財務費用”等,貸記“應付利息”。在權責發生制原則下,這樣的處理,可以保障當期費用與當期收入的配比,為會計分期核算利潤打下基礎。但如果將對短期借款利息作這樣的處理延伸開來,延伸到對其他負債利息的處理,就不難發現其中似乎缺乏一種統一性。
二、不同負債本息核算的會計規定及疑問
為什么短期借款的未付利息作為負債不能放在短期借款賬戶核算,會計準則只給出了賬務處理而沒有做出說明,原因似乎不很明晰。而對帶息商業匯票的賬務核算是這樣反映的:由于票據的利息是在該票據到期時才支付的,所以在到期以前的會計期末計提利息時,將企業承擔的利息記入“應付票據”賬戶,即借記“財務費用”,貸記“應付票據”。
對以上賬務處理進行對比,會發現這里面存在一個問題:既然都是應付而未付的利息,難道就不應該比照對短期借款的未付利息的核算處理,在匯票期束利息未付時將利息記入“應付利息”賬戶而為什么要記入“應付票據”賬戶?如果這是可以被允許的,那為什么,短期借款的利息在期末未付時,不計入“短期借款”賬戶?同樣是因占用他人資金形成的負債,在核算其來付利息業務時為什么所記入的賬戶不一致?這樣的本息處理在理解上會給人一種混亂,是不是會計準則在這一部分內容中對利息核算的要求喪失了統一性?
有人可能會提出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在核算內容上是不同的,所以對于兩者的利息未付業務要作出區別核算。故計入了不同的賬戶??墒?,這個理由不夠充分圓滿。它們也是有共性的,都是企業在融通資金時占用了別的會計主體的資源,故需為此付出使用費或是需付出代價。就這一點來看,對于其產生的應付未付的利息應該都記入“應付利息”賬戶,或應該都計入其核算本金的賬戶,所以難以理解會計準則作這樣區分的必要性。
再者,關于長期借款的期末計息末付問題。長期借款若為分期計息到期還本的,期末計息未付時記入“應付利息”賬戶;若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期末計息未付時記入“長期借款”賬戶。這里將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長期借款,其期末未付的借款本金和借款利息收納進了同一個賬戶核算,這又是為什么呢?是不是說明,核算本金的賬戶是可以用來核算其產生的未付利息的?長期借款固然因為應付未付的利息在支付時間上有流動和非流動之分,所以對于流動性的未付利息計入了“應付利息”。可是還是不能解釋,準則在本息業務中對于未付利息核算上為什么不統一的問題。造成的結果是給會計學習及從業人員帶來了理解上的困難,需要對此刻意的識記。那么,到底有沒有更好的解釋來解讀會計準則的這些相關規定?
三、負債本息核算釋義
筆者通過對相應業務的對比及分析發現,這些業務在核算時。會計準則之所以會有這樣那樣的規定,取決于相應業務本息間伴隨性的強弱。什么是伴隨性,中華大詞典里對伴隨的解釋是:伴隨是指跟隨。相伴的意思?,F在將這個概念引入會計核算中,引入會計賬戶的設置考量中來分析,就能給以上的疑問一個圓滿的答案。
以短期借款為例,其會計期末產生的未付利息,依實際情況可以當期付、季末付,也可以在本金到期時和本金同時間支付。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短期借款,它的利息和短期借款本金的清償在時間上伴隨性是比較差的,因為可以選擇的余地太大,所以未付的利息在時間上往往就喪失了伴隨本金的能力。使其在核算上需要新的會計賬戶來完成,所以未付利息不計入核算本金的“短期借款”賬戶,而應記入“應付利息”賬戶。
再來看另一個流動負債即應付票據的核算。應付票據作為負債期票表明企業延期付款。票據帶息的情況下,在會計期末計提的利息一般是要等到和本金(即票據面值)在同一時間上支付的。也就是說,其未付利息在和本金的清償時間上體現了很好的跟隨性,即“本、息”在清償時間上非常的緊密。既然伴隨性這樣的高,如同“本為形,息為影”形影不離,就不需要再有新的賬戶來完成對應付未付利息的核算,就將其歸并記人核算本金的賬戶“應付票據”賬戶即可。可以這樣說,商業匯票的未付利息在支付時間上與本金高度的伴隨性直接導致會計準則將企業期末應付未付的利息劃入了“應付票據”賬戶來核算。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對長期借款期末未付利息的核算上會計準則之所以會有那樣的規定就很好理解了:分期付息到期還本的。利息與本金在支付時間上伴隨性較差。需要有另一個賬戶承擔核算任務,所以期末借款利息已確認而未付時記入“應付利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利息與本金在支付時間上伴隨性高,息跟隨本金直至到期清償的時間來臨,所以就直接計入了核算本金的會計賬戶“長期借款”。對“應付債券”的本息業務核算比照該理解即可。
四、結 論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在時間上伴隨性高的負債本息業務,期來未付的本息核算歸并為同一賬戶;伴隨性差的本息業務,本為本賬戶,息為息賬戶。
綜上,筆者認為,伴隨性因素存在于本息業務的賬戶設置并貫穿了賬務處理始終。從負債本息支付時間上的伴隨性來考量與此有關的業務核算規定及賬戶設置技巧,之前覺得不統一的疑問就消失了。同一內容的不同處理在理解上具有了統一性,再也不用刻意識記,理解上卻很清晰。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M]人民出版社,2008
目前,高校會計學專業設置計算機課程一般有兩種模式:
①“基礎應用型”模式。該模式設置“計算機應用基礎”(或稱“計算機基礎知識”、“程序設計基礎”)和“電算化會計”(或稱“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計算機會計學”、“會計應用軟件”)兩門課。如上海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會計學專業就是這種“基礎”+“應用”的模式。
②“系列應用型”模式。該模式是在設置系列計算機課程的基礎上再設置“電算化會計”課程。例如,中國礦業大學會計學專業設置“計算機基礎”、“辦公自動化軟件基礎”、“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微機數據庫管理系統”四門計算機系列課程和“電算化會計”、“會計實務電算化”兩門計算機應用于會計的課程。又如,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教學改革設想中打算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語言”、“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四門計算機系列課程和“電算化會計”、“電算化會計決策與控制”、“電算化審計”三門計算機應用于會計的課程(財政部教育司編《會計學專業主干課教學大綱》p16)。當然,其他高校設置的課程名稱可能有所不同,但均可體現一組“系列”課程和一組(門)“應用”課程的模式。
無論是“基礎應用型”模式,還是“系列應用型”模式,它們均獨立于會計系列課程之外。突出的問題有以下三點:
1.各門計算機課程內容與會計系列課程內容脫節。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教計算機課程的老師不懂或很少懂會計專業知識而會計專業課程教師又不懂或很少懂計算機知識;二是現行會計課程教材(除“電算化會計”外,下同)不反映計算機應用知識,也不要求專業課老師補充講授計算機應用知識;三是計算機數量配備不足,無法做到兩類課都安排機時。
2.單一的“電算化會計”課程,解決不了會計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計算機能力問題。1995年4月27日,財政部印發了《會計電算化知識培訓管理辦法(試行)》,提出了會計電算化知識培訓的三種證書、即初級證書、中級證書和高級證書,從能力要求看,可概括成以下三種能力。
(1)初級證書要求會計人員具備“計算機和會計核算軟件的基本操作”能力。這種能力包括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微機基礎知識及基本操作,有關漢字系統及應用軟件操作,會計電算化基本知識和會計核算軟件基本的工作原理五個方面,筆者簡稱為“操作能力”。
(2)中級證書要求會計人員具備“對會計軟件進行一般維護或對軟件參數進行設置”能力。要使財政部評審通過的通用會計軟件更好地滿足各個企業的不同要求,需要用戶自已定義參數,如建立科目代碼、設定計算公式、定義分配方法和結轉方法等,這稱為系統軟件的維護或參數設置,筆者簡稱為“設置能力”。
(3)高級證書要求一少部分會計人員具備“進行會計軟件的系統分析、開發與維護”的能力。會計軟件的系統分析是指為了開發出用戶所需的會計軟件,必須了解和描繪用戶對會計信息系統的要求,明確系統具備的功能,改進現有系統模型,形成系統的邏輯模型的過程。它是系統開發和系統維護的前提。分析、開發和維護的能力。筆者稱為“開發能力”。
目前,高校“電算化會計”課程按財政部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具有組織和開發會計信息系統的能力”,包括開發工具、開發方法、開發系統(工資、固定資產、材料、銷售、成本核算系統)和電算化審計五個方面。學生學完這門課后,僅僅是對部分會計核算程序進行初步的設計。當他們畢業參加工作后,在已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他們不會操作現行會計軟件;在未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他們僅靠學校掌握的“電算化會計”知識,無法開發成套的會計核算系統軟件。事實上,從國外會計電算化發展現狀看,無論定點開發還是開發通用軟件均有專門的公司從事這種業務。要求我們現在的教學能使學生具備完全的軟件開發能力也是不現實的,僅能提“初步的開發能力”或具備“開發軟件的基礎”。這種單一能力距離國家要求會計人員應具有操作能力,設置能力和開發能力還很遠,則高校改革教學,培養會計專業學生會計電算化系統能力迫在眉睫。
3.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領域比較狹窄,就目前而言,我國會計實際工作中的電算化僅僅體現在會計核算上,雖然會計管理的軟件已在開發,但應用的不太多。而西方國家早就從會計核算電算化轉向會計管理電算化了。仔細分析我國會計核算電算化的現狀不難發現,絕大部分會計人員是“傻瓜”操作員,是計算機的“奴隸”,他們對會計軟件不能運用自如。反省一下高校會計教學,會計課程和計算機課程兩層皮,使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顯得很窄。因此,只有在各門會計課程上都用上計算機,才能開拓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領域,才能克服“傻瓜”操作員的缺陷,自主地運用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使計算機不僅在會計核算上,而且在會計管理、分析、預測、決策等方面有所突破和發展。
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實現會計系列課程電算化。
二、會計系列課程電算化的基本要求
1.兩類課程安排相協調。會計教學計劃必須按教育、教學規律制訂,充分反映知識平鋪、交叉、循序漸進的要求。計算機的系列課程應先于會計系列課程,同時會計系列課程的電算化,首先是已學計算機課程知識的直接應用,然后是后繼計算機課程知識的追加應用。例如,在第一、三、四、五、六學期分別安排“計算機基礎”、“辦公自動化軟件基礎”、“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微機數據庫管理系統”、“電算化會計”課程與此相適應,在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學期,分別安排“基礎會計”、“財務會計(上)”、“財務會計(下)”、“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和“高級會計”、“審計學”、“會計實務考核”課程。其中,“基礎會計”課程首先是直接運用“計算機基礎”課程知識完成規定任務,如用wps打印出試算平衡表、各種記帳憑證、各種明細帳等,待“辦公自動化軟件基礎”課程學完后,再運用word編制“基礎會計”課程中的成本計算公式、編排有關圖形,并登記帳簿。
2.計算機知識運用時分合結合。平時,各門會計課程運用計算機知識是單項的,分散的。一般難以整體運用。因此,有必要在最終將兩類課程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筆者認為,在第八學期學生即將走上社會前設置“會計實務考核”課程,一方面進行手工操作,綜合各門會計知識,另一方面進行計算機操作。綜合各門計算機課程知識集中運用于會計,這種分合結合的方式反映了會計學科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3.列人教學計劃,教師引導,指導為主。將計算機課程知識應用于各門會計課程,并不是要增設新課程,而是對已學知識的串用。為了保證串用的成功,首先要在教學計劃上加以反映。例如,在教學計劃實踐環節分別設置“基礎會計電算化”、“財務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電算化”、“管理會計電算化”、“會計實務考核電算化”等電算實踐項目,并相應確定一定的機時。其次,將各門會計課程計算機應用問題編寫成“電算化指導書”,每門指導書中列示若干個電算實踐項目。提出具體應用要求;同時,為了便于學生操作。還應編制“電算化操作手冊”,向學生提供詳細操作步驟和范例。這樣,教師在會計系列課程電算化過程中主要起著引導、指導、布置、檢查和考試驗收等作用,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會充分得到發揮。
三、會計系列課程電算化的具體設計
下面以會計主干課程為例對會計課程計算機應用進行設計。
(一)基礎會計電算化
l.將已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知識應用于“基礎會計”課程。內容包括:(1)用wps打印出試算平衡表。材料明細帳、應收帳款明細帳、成本計算公式(含分子、分母兩行排列格式)、生產成本明細帳和各種記帳憑證;(2)用圖文混排系統spt進行成本數據的圖像編輯;(3)用cced打印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2.將后續“辦公自動化軟件基礎”課程知識追加應用于“基礎會計”課程。內容包括:①成本計算公式的編寫;②圖形編排;③帳簿登記。
(二)財務會計電算化
將“辦公自動化軟件基礎”課程中word、excel知識應用于“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包括:外幣核算、壞帳核算、存貨實際成本計價法、存貨計劃成本計價法、存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折舊方法、工資結算和工資附加費核算、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銷售業務、利潤分配、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編制。
(三)成本會計電算化
將“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知識、excel知識應用于“成本會計”課程。內容包括:要素費用的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產品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品種法成本計算、分批法成本計算、分步法成本計算、成本分析。
(四)財務管理電算化
將“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知識、excel知識應用于“財務管理”課程。內容包括;貨幣資金最佳余額確定、企業客戶信用等級評估、應用帳款最佳余額確定、存貨最佳額確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經營杠桿、對外投資決策、籌資政策的選擇評價、資金成本計算及應用、財務比率綜合分析、財務計劃編制。
(五)管理會計電算化
將“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知識、excel知識應用于“管理會計”。內容包括:成本性態分析、本量利分析、目標利潤的敏感性分析、利用經營杠桿進行利潤預測、邊際利潤最大的產品組合、銷售頂測分析、投資決策評價方法的分析、內含報酬率敏感性分析。
(六)會計實務考核電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