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保護發展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全國統計的523條河流中,有436條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流經城市的河段90%受到較重污染。全國有2400公里的河流因污染而魚蝦絕跡。平原湖泊80%受到污染,其中有26.3%富營養化。生活用水質量不佳,有55%的重點城鎮水源地達不到飲用水標準,有29%的人飲用不潔水。經調查,我國人群患病的88 %、死亡的33%與生活用水不潔直接相關。
廢水直排是造成水污染的直接原因,全國每年廢水排放量約400億噸,大約有80%的污水沒有處理和處理不達標直接排向江河湖海,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水環境。據專家分析,1噸污水能污染20噸清水。保護水體,控制廢水排放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嚴重任務。為此,筆者談幾點看法:
一、知識經濟給環境保護帶來機遇
知識經濟時代革新了大規模能耗、物耗的傳統生產方式,傳統意義上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的排放將大幅度削減,完全有可能在某些領域實現廢物的“零排放”。同時,生產的網絡化和虛擬化將大幅度降低社會物質流的密度與頻數,有利于環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知識經濟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在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全面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合理、高效、綜合地利用和開發資源,清潔工藝、清潔生產自是題中應有之義。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學技術、海洋科學技術以及有益于環境的高技術產業等的產值將全面超過汽車、石油化工、家電、鋼鐵等傳統支柱產業,污染將大大降低,環境壓力將大大減輕。此外,知識經濟的勞動力結構與傳統工業經濟相比有很大改變,從業人員知識層次高,屬于智能型勞動力,這就有利于環境意識和環境責任感的增強和提高,有利于自覺地規范環境行為,參與環境保護。
二、環境保護的市場化之路
環境保護市場化,就是要改變計劃經濟時期環境保護過多地依賴政府,而市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局面。要遵循經濟規律,建立環境保護的宏觀政策調控體系,尋求最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投資方式,利用市場作用推動環境保護事業,充分發揮政府的管理環境職能。在市場的引導下,使環境保護活動成為社會公眾自覺參與、自我發展的社會化、專業化、企業化行為,逐步走上產業發展的道路。
長期以來,環境污染治理的一條原則就是“誰污染誰治理”,實際上這是很難做得到的。如污染甚為嚴重的鄉鎮企業,受自身規模、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制約,不可能每個企業都能建設污染治理設來處理自身排放的污染物,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企業負擔過重,運行也不經濟。但其污染和破壞了環境,是一定要承擔責任,也一定要有相應補償的。因此,現行的政策將改為“誰污染誰付費”。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降低成本,發揮投資效益和規模經濟效益,避免環境保護的盲目投資、到處布點、重復建設。環保設施建設,特別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要通過吸納商業資本、銀行、國內外企業和個人等多元化投資,并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并存。在企業化運作下,政府可將環保投人引進資本運行領域,成為營運資本,在運營中不斷保值和升值。這樣既能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又能實現投資的滾動發展。
推行市場化的運行機制,這是要改變環保事業在一些地方的長期附屬地位,使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的運營,由提供社會化服務的獨立法人來承擔;要通過新機制的建立,逐步造就一批專業化環境治理公司,形成運營服務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建立起投人產出機制,使環境保護活動成為企業平等競爭、自愿參與的市場行為;才能改變環境污染治理社會化服務程度低、小生產式運行的局面。通過市場化運行,促進投資者、經營者自覺動用資源價值、環境成本、經濟機制,兼顧環保治理效果與運營管理者效益,形成環境治理的良性循環。
目前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環境設施運營服務業已在逐步興起,國家環??偩忠苍诓糠质∈羞M行了環保設施運營企業化管理的試點,取得了較好效果。為了規范這項工作,國家環??偩诌€頒發了(環境保護設施運營資質認可管理辦法》,今年下半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環保設施運營資質認可工作。環保設施運營市場化管理,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界的廣泛關注,認為這種方式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保護發展的需要,也對企業的發展非常有利,可使企業獲得一個長期的、穩定的歪保服務市場。由此可見,以發展環保設施運營服務為突破口,推進環境保護的市場化,企業擁護,社會關注,市場需要,順應形勢,這個選擇非常正確。我們應該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促進其正常發展。
三、發展高技術環保產業,培養高技術環保人才
關鍵詞:日化產品化學檢驗質量監管
我國加入經濟組織以后,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特別是日化產品,日化產品也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中得到了更好的應用,它曾經應用在檢測實驗室的數字化建設中,然而在化學工程、生物醫學、生物化學中也有著最為廣泛的應用。目前,日化產品已經步入了化學檢驗的領域。日化產品雖然有著它發展的優勢,但是在化學檢驗中卻一直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就日化產品在化學檢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此提出了更多的合理化的建設性的建議。
一、日化產品的特點
(一) 日化產品的種類多
日化產品的特點之一是日化產品的種類多。日化產品的種類非常多,它所涉及的類別特別多,主要有個人化妝品、人體清潔和牙膏、肥皂與洗滌劑以及家庭護理等很多的類別。
(二) 日化產品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
日化產品的特點之二就是日化產品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日化產品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例如:化妝品就有日化產品的主要的化學成分在里面,為此,人們在選擇日化產品的時候,要切實的加強,日化產品的安全性能,穩定性和有效性。
(三) 日化產品是多種科學結合的產物
日化產品的特點之三是日化產品是多種科學結合的產物。它主要結合了化學的多種成分,精心的化工、藥理學、信息計算機科學等多個部門的綜合。所以說日化產品是多種科學結合的產物,也不足為過。
二、日化產品發展的概況
目前,我國日化市場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化妝品、洗滌劑及口腔清潔用品三大類共占日化市場份額的93%。在化妝品領域,洗發護發品市場容量漸趨飽和,增長速度開始減慢,但其中美發市場增長較快;護膚品是化妝品市場中發展最快的一個細分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利潤空間,但護膚品領域沒有絕對優勢的領先品牌,護膚品產業已經到了一個尋求品牌突圍的關鍵時期。美容用品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并有望超過護膚品和洗發護發品。
2006年,中國日用化工行業的各類產品都有著比較清晰的發展脈絡。補水、防曬和抗衰老產品是化妝品理念發展的重點,以生物制劑、植物、生物活性提取物、天然植物添加劑為代表的化妝品新原料,仍是產品開發的主導方向和高科技象征的主流;洗滌劑功能趨向于洗滌效果、方便使用、織物保養和個性化需求等方面,并且更加關注環保、節能、節水產品的研發;口腔清潔用品則向天然、多品種、多檔次、多功能方向發展,功能性牙膏仍是銷售熱點,如符合中國傳統消費習慣的中草藥牙膏、處于國際口腔用品發展潮流的增白牙膏、多合一牙膏和生物牙膏等。
據了解,以大連市質檢所為依托的國家日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實驗室面積達1500平方米,擁有液相色譜-串級質譜、液相色譜-飛行質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等國內一流的檢測設備和凝膠凈化系統、固相萃取等前處理裝置,并已經取得了“國家化妝品市場準入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全國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發證檢驗單位”兩項權威資格,其檢驗能力范圍已經覆蓋了化妝品、洗滌品、消毒劑等產品領域。
三、日化產品在化學檢驗中注意的事項
(1)化工產品種類繁多,采樣條件千變萬化。采樣時應根據采樣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按照實際情況選擇最佳采樣方案和采樣技術。
(2)采樣是一種和檢驗準確度有關的,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采樣工作應由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承擔。
(3)采樣前應對選用的采樣方法和裝置進行可行性實驗,掌握采樣操作技術。
(4)采樣過程中應防止被采物料受到環境污染和變質。
(5)采樣人員必須熟悉被采產品的特性和安全操作的有關知識和處理方法。
(6)采樣時必須采取措施,嚴防爆炸、中毒、燃燒、腐蝕等事故的發生。
四、日化產品的化學檢驗應用
(一)日化產品的世界潮流
當前日化產品的發展潮流日化產品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優化人民生活質量的日用消費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富?;?,人們對日化產品的品種、檔次、質量、功能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促使日用化學工業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發展著,品種也正趨向五光十色和玲瑯滿目。日化產品是一種流行產品,它和社會進步有著密切的關系,新產品的開發常常隨社會潮流而動。當今日化產品的世界潮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二) 日化產品的安全意識
安全無公害的綠色產品廣受青睞人口增長,工農業發展,環境污染加重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為此,世界各地同時掀起了波瀾壯闊的環境保護和綠色運動。日化產品生產商也積極緊跟形勢,大力生產、銷售對環境無害,對人體安全的日化產品。他們在原料上采用易生物降解和可再生的無污染原料,以及性能溫和、對皮膚無刺激的表面活性劑和添加劑;在制造過程中推行清潔生產工藝,以及力求減少和消除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
五、結束語:
在經濟發展的今天,日化產品的普遍應用。本文針對日化產品的特點、日化產品在化學檢驗中概況、日化產品的化學檢驗應用、我國日化產品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合理的闡述,為以后日化產品在市場上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關日化產品的化學檢驗應用有利于日化產品的質量的提高,更好的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服務。有關日化產品的化學檢驗應用,可以使日化產品能夠更好的通過化學的檢測標準,提高日化產品的化學含量的產分,為日化產品能夠更好滿足人們的需求,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化學成分的損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就日化產品的化學檢驗應用的一系列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促進了日化產品在市場上的發展,使日化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魏少敏.日化產品技術創新的進展與趨勢[J].日用化學品科學,2011,(01).
[2]齊尚忠.日化產品檢測實驗室的數字化建設[J].日用化學品科學,2009,(10).
【關鍵字】京津冀,一體化,四大功能區
引言
京津冀一體化的核心是產業一體化,即通過區域主體之間的相互聯結、互為補充和相互滲透,建立一種有機整體的過程和狀態。據此定義可知,京津冀一體化具有以下特征:政策一體化、市場一體化、產業一體化和生產要素與商品一體化,其中產業一體化是京津冀一體化的核心內容,因此產業一體化理論理應作為京津冀一體化功能區設計的首要原則。此外,在選擇產業區位時,應對地區性投入、地區性需求、輸入性投入和外部需求等內容進行綜合考慮,并在此基礎上完成功能區的設計。綜上,研究人員將京津冀一體化劃分為以下四大功能區:以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石家莊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功能區;以秦皇島、唐山、天津、滄州為主的海洋經濟產業功能區;以張家界、承德為主的生態旅游產業功能區;以河北南部為主的商貿流通產業功能區。
一、高新技術產業功能區
現代高新技術產業是一種基于傳統農、工產業的新興產業。目前,京津冀地區已建立起眾多依托高新技術產業的現代化經濟開發區,具體以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為主。數據顯示,河北高新技術產業增值的年均增長率超過10%,且2014年的增值超過1.54千億元。以新材料產業為例。數據顯示,新材料的市場需求增幅超過30%,且其在國內市場的潛在市值達到千億元,可見新材料產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包括國家政府、生產企業和學術機構在內的研究主體均十分關注對新材料的研究,比如2014年5月,北大、清華等12所高校聯合建立起新材料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盡管京津冀新材料產業已研發出眾多產品(見表2),但京津冀新材料產業仍面臨以下發展困境:過渡依賴科研機構;知識共享機制不健全;產品研發的專利數量偏少;就業人口素質偏低但數量龐大。因此,若要實現新材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則需對資源進行優化重組,淘汰低效益、高污染、高消耗的傳統產業和產能過剩企業,重點扶持高附加值、高性能的戰略性新型材料產業。此外,重視自身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并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核心技術和管理經驗。
二、海洋經濟產業功能區
總的來講,京津冀海洋經濟產業功能區尚需進行產業升級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現代化的海洋經濟產業功能區是對傳統海洋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具體發展新型漁業、國際物流、風電和核能等技術密集型產業。以漁業為例。漁業又稱水產業,是供應工業原材料和生產漁業產品的產業部門。關于漁業的劃分,按生產方式分為捕撈漁業、養殖漁業;按水域分為淡水漁業和海洋漁業。21世紀以來,漁業中開始廣泛應用新興技術,從而實現漁業在生產技術上的飛躍。盡管漁業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范疇,但毫無節制地開發和利用同樣也會引起嚴重的問題,因此在發展漁業時,應明確以下影響因素:人口的過度增長使漁業承受巨大的負擔;過度捕撈加速漁業資源的枯竭;海上項目導致水資源污染形勢嚴峻;非法開發漁業旅游項目致使漁業生態環境破壞??傊?,在京津冀海洋經濟產業功能區中,漁業屬于支柱型產業,主要為余下功能區供應工業原料和水產品。因此,海洋經濟產業功能區應充分利用臨海的地理優勢,以商貿物流配送的方式將漁業產品提供給其他產業功能區,同時依托國際物流業的發展,開發遠洋漁業。此外,其他功能區亦能為漁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比如將漁業與生態旅游業結合起來,科學開發漁業旅游資源。
三、生態旅游產業功能區
生態旅游的研究主體是人和自然環境,而現代生態旅游具體由農業生態、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組成。目前,京津冀生態產業功能區將功能定位在當地的旅游產業上,同時依托當地的交通運輸業發展經濟及依托生態環境保護發函旅游業。眾所周知,京津冀地區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名勝古跡眾多。統計數據顯示,京津冀共計14個5A級景區,約占全國5A級景區總數的7.6%,五星級飯店共計103家,百強旅行社共計17所。此外,京津冀區域之間的合作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并已達成區域旅游一體化開發的共識,比如2015年3月,京津冀聯合舉辦“農業嘉年華活動”。以農業生態旅游為例。河北是農業生產大省,其主要為北京、天津供應農副食品(詳見表2)。雖然與京津地區相比,河北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如此經濟格局卻為河北發展農業生態旅游產業創造了條件和契機。此外,京津冀生態功能區等統籌工作主要依賴河北。總而言之,關于京津冀生態旅游產業功能區的建設,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態補償機制加以規范,進而提高京津冀地區的城市環境水平。
四、商貿流通產業功能區
河北中南沿路是京津冀產業一體化的商貿流通功能區,主要實現京津冀與環渤海地區的商貿流通。從京津冀商貿流通的發展現狀來看,京津冀一體化為區域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機,且當地政府也從長遠角度出發,積極籌備晉冀魯豫商貿中心、冀中南商貿服務中心的規劃。眾所周知,冀中南地區不僅是河北的食品、服飾、箱包和小商品的集散地,同時也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盡管商貿流動產業功能區的建設現已取得較大成效,但仍在有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產品的定位、設計等環節存在不足之處,因此應從生產工藝和當地人文特色出發,提高其整體質量和綜合價值。
關鍵詞:國際旅游島;碳金融;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1)11-0029-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11.08
一、引言
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經濟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軌道,島內金融業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目標是將海南打造成經濟繁榮發展、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加之海南本身獨特的自然生態資源和產業結構,搶占低碳經濟制高點、發展碳金融業務成為海南當前經濟發展的最優選擇之一。本文通過分析碳金融發展的必要性,結合海南自身經濟發展條件和碳金融發展現狀,研究海南碳金融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二、文獻綜述
(一)碳金融概念及其內涵
目前,關于碳金融的概念依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國內很多學者對碳金融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李偉、李華友、馮東方在討論環境保護中如何發揮金融創新產品和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機制作用時引出碳金融概念[1]。高建平將碳金融定義為以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為目的的包括直接投融資活動、碳排放權交易以及銀行貸款等[2]。陳柳欽(2009)將碳金融界定為服務于溫室氣體減排的一系列金融制度安排和交易活動[3]。袁鷹(2008)認為碳金融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交易、投資活動、低碳項目的投融資活動及相關的擔?;顒覽4]。王宇和李季(2008)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進行了定義,狹義的概念是指為溫室氣體減排項目提供可交易資源;廣義的是指氣候變化的市場化解決方案[5]。
國外有關碳金融的概念也不多見,英國政府2003年能源白皮書中曾提到“低碳經濟”,“碳金融”的概念也應運而生。索羅亞?拉巴特(Sonia Labatt)和羅德尼?懷特(Sonia Labatt&RodneyR.White)將碳金融定義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屬于環境金融的一個分支;二是討論碳限制社會相關的財務風險與機會;三是預期用來轉移環境風險的市場工具。斯圖亞特?胡德森(Stewart Hudson)指出了碳金融的三個特征:創造碳配額與碳排放交易品的市場;清潔能源投融資活動;探討企業在低碳發展中的風險收益評估以及相關的影響[6]。
筆者認為,碳金融是指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系列金融活動以及相關的制度安排,包括以二氧化碳為主體的排放權及其衍生品交易、直接投融資以及相關的金融服務業務。碳金融與傳統的金融的區別在于,碳金融的交易核心是碳排放權,圍繞著該核心形成了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交易和投資活動、CDM①項目開發的碳金融市場。
(二)碳金融市場
根據交易對象的不同,碳金融市場分為兩種,一種是基于配額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種是基于項目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基于配額的碳排放權市場在《京都議定書》協議框架下,以西方發達國家①為主體的減排計劃下實行的,巨大的碳減排量吸引了大量金融投資機構的參與,金融機構作為金融中介為參與企業新技術改造等項目的資金和技術的供求雙方提供便利服務,同時在涉及碳排放權的技術和法律專業方面滿足項目咨詢業務、財務顧問業務等需求。此外,歐盟還建立了一系列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及二級交易所,交易品種包括排放配額、期權、期貨類碳排放衍生品。
基于項目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主要是基于CDM機制,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碳排放權的交易活動,交易方式包括節能減排項目、碳匯②項目等產生的核準減排單位的交易。通過投資項目或者碳匯項目產生的碳排放單位需要經過聯合國等官方機構的核證才能成為二氧化碳核證減排量CERs。目前,我國的碳金融主要是以在CDM項目下的碳金融市場交易為主。
(三)碳金融業務
1.碳信貸。雖然“綠色信貸”在銀行界逐步受到重視,但實際綠色信貸的比例非常小,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綠色信貸概念不明,政策支持不足;二是我國企業有效需求不足;三是項目評估技術瓶頸的制約;四是項目風險控制的困難。針對信貸風險,董玉華(2009)提出結合低碳項目貸款、開展碳權質押融資,貸款銀行在存在償貸風險時可優先處理客戶出售CERs所獲得的資金,而同時CDM項目可以以碳權為質押獲得貸款支持[7]。
2.碳期貨。根據國際碳金融市場交易經驗,碳交易風險較大,同時碳排放權具有市場可接受性強、同質性顯著、交易頻繁、交易成本低、價格波動大的特點,為了能夠有效化解來自現貨市場的價格沖擊,必須引進期貨市場,為現貨交易提供有效的價格指導和避險工具。上海期貨交易所在2006年就對與碳排放權有關的期貨品種進行了研究,探索通過期貨市場所特有的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功能建立符合國內需求、對接國際規則的碳市場體系,以提升我國在國際碳排放定價的話語權。
3.碳基金。在清潔發展機制合作項目下,發達國家要求CDM項目必須基于市場機制,而在市場競爭中的碳排放權交易勢必使得發展中國家蒙受損失。從實施效果看,建立碳基金能夠有效控制和干預CDM項目運行,較好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碳基金可分為世界銀行型基金、國家基金、政府多邊合作基金、金融機構設立的盈利性基金、非政府組織管理的碳基金五大類。碳基金的融資方式主要包括政府出資、政府和企業比例出資、政府征稅籌資以及企業自行籌資等。
三、海南省發展碳金融業務的必要性分析
(一)碳金融為海南省低碳經濟提供資金融通
單純依靠改造高碳能源產業的設備與技術來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不現實的,其改造所耗費的社會成本和經濟成本是相當巨大的。2009年,海南能源消耗總量為1232.34萬噸標準煤,煤炭、石油、天燃氣占能源總量的92.7%,水電只占5.63%,其他可再生能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根據我國未來能源結構傾向可再生能源的規劃下,海南需要投入的建設資金十分龐大,單純依靠政府和社會投資在海南是無法實現既定政策目標。因此,發展碳金融,通過碳交易、碳融資及碳基金等方式才能為海南發展低碳經濟提供足夠的資金。
(二)發展碳金融是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京都議定書》系統下的聯合履行機制、清潔發展機制以及碳減排機制三大機制中,只有清潔發展機制是建立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碳交易體系,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權供應國,而海南憑借其森林覆蓋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空氣質量等多項指標的領先地位被中國人民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研究所連續五年列為全國低碳競爭力之首,在碳排放權供應上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由于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剛剛處于起步階段,碳排放國際定價權掌握在歐盟國家手中,已成交的碳交易價格遠遠低于國際通行價。2008年,雷曼兄弟與國電集團達成了以400萬美元換取62萬噸碳排放權的交易,折合每噸6.5美元,遠低于15.9美元的國際通行價。因此,在CDM框架下,海南可通過碳匯項目開發或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獲得投資回報,但回報有限,發展碳金融既是我國爭奪碳排放定價權的必然要求,也是海南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三)發展碳金融能夠解決海南綠色能源項目投資回報不穩定問題
資源枯竭、環境惡化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開發利用可再生綠色能源,不片面以環境和資源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的共識。然而,在開發利用以風能、太陽能以及生物能為主的綠色能源項目中,由于自然條件、技術壁壘等客觀因素,可再生能源開發呈現出成本高、收益不穩定的狀況,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作為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海南更是無法承受巨大的經濟成本,發展碳金融、開拓碳金融市場,通過碳交易彌補投資收益的不足成為海南發展綠色能源項目的必然選擇。
(四)海南省有發展碳金融業務的巨大空間
海南是公認的未來最大的碳減排市場的最具潛力的地區。據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效益監測與評價項目測評,尖峰嶺的熱帶雨林中每公頃林地1年吸收固碳量約2.38噸,相當于8.8噸二氧化碳氣體,遠高于馬來半島熱帶雨林區的1.24噸、非洲雨林區的0.63噸和亞馬孫流域的0.62噸,是世界上碳匯創造能力最強的雨林地帶。加上海南生物能產業和中海油的低碳環保項目等碳減排項目的不斷開發,將使得海南成為世界上發展碳金融空間最大的地區之一。
(五)碳金融為海南省金融機構創新提供平臺
隨著我國金融業逐步對外開放,金融機構間競爭會不斷加劇。在世界各國相繼認同《京都議定書》并實施嚴格的碳減排背景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投資者逐漸增加對涉及氣候和環境變化的金融產品的需求,而海南擁有我國最具潛力的碳交易市場,碳交易市場將成為未來金融業的重點開發領域。發展以碳排放權為交易核心的碳金融市場,針對不同客戶制定相應的碳金融產品,包括碳信貸、碳基金以及相應的碳排放期貨產品,將為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提供新的平臺。
四、海南省發展碳金融業務的現實條件與困境分析
(一)現實條件分析
1.海南省碳金融發展的潛力優勢明顯。海南是我國一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島嶼省份,旅游業是支柱產業,第二產業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較少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也造就了海南發展低碳產業的巨大潛力。海南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保存完整的熱帶雨林區,海南熱帶雨林區的碳匯創造能力居全球熱帶雨林區之首。建省以來,海南多次部署大規模造林計劃。截至2010年末,森林覆蓋率已達到60.2%,廣闊的森林覆蓋面積使得海南人均綠地面積和人均碳排放量指標都居于全國前列,并被中國人民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研究所連續五年評為全國低碳競爭力第一強?。ū?),海南碳金融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2.海南省現有可再生能源項目眾多。海南碳金融主要圍繞著清潔發展機制開發碳減排項目,以獲得碳金融交易收益,而可再生能源項目是各國碳減排項目的重點發展領域。海南島自然條件優越,適于各種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尤其以油類經濟作物經濟價值高。以海南小桐子種植業為例,小桐子是世界上公認的生物能源樹,有很高的經濟利用價值,10畝小桐子約產生物柴油1噸,并且碳排放量接近于零,是最理想的CDM合作項目。2008年,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海南投產6萬噸生物柴油項目。發展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正是海南以低碳經濟為切入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朝著建成國際旅游島邁出的重要一步。目前,海南已將發展生物能源產業列入經濟發展規劃,海南可再生能源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必將為碳金融業務提供更加高效的創新平臺。
3.海南省有充足的金融資源。近年來海南金融業發展迅猛,金融機構信貸大幅度增長,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近年來,存貸款不斷增長、金融結構不斷優化、信貸產品不斷創新、融資渠道不斷拓展。充足的金融支撐和完備的金融服務將為海南碳金融項目提供充足的信貸資金,有助于構建圍繞低碳項目的信用擔保、衍生投資產品、項目保險的金融產業鏈。目前,海南已有多家金融機構參與到碳金融合作,包括國家開發銀行的海南秸稈發電項目、建設銀行的小桐子生物柴油產業化示范項目、中國銀行的英利集團太陽能光伏項目等。
4.國家戰略推動低碳金融業務快速發展?!秶H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以發展旅游業、金融業、現代物流以及熱帶特色農業等產業,貫徹其中的是綠色、環保、節能、高效發展思路,建設“低碳國際島”,并提出了在2050前實現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比例中占到50%以上,汽車尾氣排放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圍繞國際旅游島建設規劃,綠色低碳經濟將成為海南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進一步增強海南碳減排市場的開發潛力,島內企業必將積極參與到環保產業的開發和碳減排項目的合作中,為海南發展碳金融開拓廣闊的核心交易權市場。
(二)海南省碳金融業務發展面臨的困境
1.碳交易話語權缺失。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單位供應國,也是CDM項目的主要參與國與賣方,但由于國際碳交易中的計價貨幣以歐元和日元為主,人民幣定價權缺失。由于我國碳交易市場發育較晚,交易體系構建剛剛處于起步階段,相繼建立的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主要以企業行為為主,沒有形成規范的標準化合約,在碳排放產品定價方面沒有話語權。海南碳匯項目產品受困于此,只能處于國際碳交易市場和碳價值鏈的低端,利潤空間受控于歐洲定價權市場。
2.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我國碳金融項目主要是通過國際清潔發展機制完成的。而CDM項目下的產品,需要有嚴格的交易規則和核證①程序,產品開發周期長,程序復雜,買賣雙方可能涉及到境外交易。因此,只有專業機構才有開發和執行能力。國內中介金融機構難以完成大量的產品的開發和執行。同時,國內金融機構在進行碳金融交易時缺乏專門機構分析、評估項目風險,嚴重制約了碳金融業務的開展。在海南,還存在金融機構對碳金融業務認知不足的狀況,不熟悉碳金融的價值、操作模式、項目開發、交易規則等,環境金融產品品種單一,對于項目咨詢、二級市場交易及相關衍生金融產品開發等領域涉足甚少,并且缺乏專門的技術人才和綜合性人才。
3.政策缺失下的利益障礙。在低碳產品尚未規模化和硬性產品特質的背景下,CDM項目開發面臨程序復雜、審核難度大的障礙,島內企業如果大量投資環保設備、使用清潔能源、開發綠色產業會導致偏離成本最優選擇。而政府政策的缺失,無法補償企業和項目參與方在開發碳金融項目中的投資的機會成本和風險成本,碳金融業務發展將受到極大的阻礙。尤其是我國目前環境保護體系和法律制度不完善,低碳減排項目的開發難以規?;?,制約了海南碳金融業務的發展。
4.CDM合作項目開發不成熟。截至2011年7月,我國在CDM執行理事會成功注冊的CDM項目有1494個,而海南只有十一家,占比不足1%(見表2)。海南CDM項目開發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按照聯合國規定的碳交易流程,碳減排單位需要經過國際第三方機構進行核證,而我國國內中介機構和第三方核準機構尚處于起步階段,難以進行大量的碳減排核證工作。目前,聯合國委托的第三方機構有18家,而我國僅占有一席,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海南碳金融項目的發展。
五、海南省碳金融業務發展的對策意見
(一)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支持碳金融項目開發
在資本市場中,大力鼓勵企業通過證券市場進行融資,為低碳項目企業開辟“綠色資本通道”,允許參與碳金融項目的相關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或進行中短期票據融資以獲得資金支持。同時,企業還可以設立企業投資基金以及風險投資基金,引進社會投資資金,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碳金融產業的發展,分散投資風險的同時擴大了碳金融的社會影響力。尤其在碳基金的建設方面,海南可以憑借其碳匯創造能力尋求多邊合作,可以選擇企業與政府的碳基金形式,也可以尋求國內國外戰略投資者,在不危害國家經濟安全的情況下,尋找世界銀行等國際型組織組建戰略投資集團,解決碳金融發展初期的資金問題。
(二)圍繞碳金融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服務體系
海南金融機構在開展碳金融業務及相關服務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建設。轉換銀行戰略思路,在落實國家綠色信貸政策的同時,不單單只做項目開發的貸款方,而要全過程的參與到項目運行中,將業務范圍從單一的授信領域擴展到中間服務業務上,包括與“碳排放”相關的本外幣理財產品以及涉及碳金融項目的國際結算服務等,做專業“低碳銀行”;另一方面,不斷創新碳金融合作項目的模式,例如核證碳排放還款模式、節能服務商模式、企業節能技改貸款模式、融資租賃公司模式、買方信貸模式以及公用事業供應商模式等。在非銀行金融機構方面,要重點發揮保險行業以及投資類資產管理公司等行業的功能,圍繞碳金融項目的開發創新金融產品。保險公司應積極參與到低碳保險業務中,設計并提供以碳排放權為交易對象的信用擔保、清潔發展機制碳交付保證、排放交易保險及開發巨災保險等。資產投資公司可嘗試發展低碳投資業務,開發氣候變化領域資產及碳減排領域的投資銀行或資產管理業務。
(三)積極構建碳匯金融體系以謀求交易定價權
海南應利用自身在碳匯創造方面的優勢,構建碳匯交易平臺,建立海南自有的碳匯交易市場。一方面,投入專項資金開展海南森林碳匯能力檢測與核準,吸收專業金融人才,并積極借鑒國際碳金融市場發展經驗,創立自有的交易機制與規則制度。在運行機制上碳交易市場主要分為基于配額的交易和基于項目的交易,建議海南碳金融市場主要依據CDM項目合作進行碳匯交易,CDM機制具有國際制度保障,系統風險小,同時積極研發與碳匯項目相關的碳排放金融衍生品,提高市場交易的有效性和活躍度。另一方面,加強與國際碳匯交易市場的合作,完善信息共享與溝通機制,尤其加強與發展中地區交易市場的合作,謀求國際碳匯交易定價權。
(四)出臺政府政策鼓勵并保障碳金融發展
進一步落實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目標,真正以“綠色GDP”為指導,出臺專門政策鼓勵并保障海南碳金融發展。在鼓勵措施中,政府應出臺優惠發展政策,提高企業、金融機構、民間投資群體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延長免稅期或者降低CDM項目稅率、針對碳金融項目貸款實行利率下浮或者成立財政專項基金提供補貼等措施。在保障政策方面,政府既要行使監管者權利,同時要履行參與者義務;要利用官方信息優勢獲取國內外有關碳金融合作的最近信息,實時傳遞到海南本地的碳金融市場中,保障參與者的決策籌碼,發揮政府信用的作用;成立碳基金或相關的投資公司,為碳金融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融資便利。進一步規范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建設,嚴格審查企業的經營行為,保證碳排放項目的正常運行。
(五)推動企業作為碳金融市場主體的作用
碳金融市場發展的實施主體是企業,碳金融業務的發展還取決于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功能發揮。尤其是海南為數不多的幾家高耗能、高碳排放企業,應當嚴格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積極響應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號召,參與國際清潔發展機制下的合作項目,努力開發新的碳減排項目,不斷在國際上尋求戰略合作者,開展優勢條件下的CDM項目合作。同時,可以組建碳金融發展企業協會,通過協會的力量進行資源共享,增強信息交流,提高企業談判話語權。企業協會作為會員組織能夠監督企業行為,督促企業圍繞碳金融進行運作經營。企業自身也應積極引進碳金融、國際項目合作等領域的專門人才,為開展碳金融業務奠定基礎。
(六)大力開展碳金融產品的開發與創新
不斷進行碳金融業務的創新是海南發展碳金融的必經之路。可以向廣東等發達省份學習借鑒,研究開發以碳排放權為質押的貸款業務。金融機構由于碳金融項目開發的風險性高、投資收益不穩定而產生惜貸行為,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不斷成熟,碳排放權的價值逐步凸顯,開發碳權質押貸款以碳排放權為質押,既降低了金融機構的投資風險,又為企業融通了資金。其次,可以針對市場中的特定客戶群開發創新碳基金理財產品,將市場資金聚集起來投資于具有良好碳金融項目開發潛質和信用的企業項目上。第三,通過投資銀行推動碳金融資產的證券化,開發清潔能源機制項目的企業可以將其開發項目出售給國內國際的知名投資銀行,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在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回籠資金。逐步推出基于碳排放權的保理業務、碳結構類理財產品等創新型產品的開發。
參考文獻:
[1]初昌雄.我國碳金融發展現狀與發展策略[J].經濟學家,2010(6).
[2]鄒亞生.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的碳金融發展之路[J].中國金融,2001(4).
[3]陳柳欣.低碳經濟:國外發展的動向及中國的選擇[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6).
[4]袁鷹.碳金融:不僅僅是機會[J].金融博覽(銀行客戶),2008(8).
[5]王宇,李季.碳金融:應對氣候變化的金融創新機制[N].中國經濟時報, 200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