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教育調研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據介紹,我國家庭教育立法不僅為社會發展所必需,而且推動立法的條件漸趨成熟。如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等均涉及到家庭教育,并從法律和政策層面對家庭教育的責任、要求作了相應的規定。尤其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制定有關考試、學校、終身教育、學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全國婦聯制定的《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1-2015年)》,也將“完善家庭教育法律政策,促進家庭教育立法取得實質性成果。組織開展家庭教育立法調研,形成較為成熟的研究成果,推進家庭教育立法進程”,作為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務目標。
此次開展的家庭教育立法調研項目,將圍繞家庭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主要研究以下問題:一是家庭教育立法的社會基礎。重點分析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服務的認知、需求和建議,以及對家庭教育立法的認同度。二是家庭教育立法的工作需求。分析我國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工作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家庭教育立法應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三是境外家庭教育立法案例分析。分析境外家庭教育立法實施的社會效果,學習借鑒他人經驗。四是國內家庭教育工作經驗總結。分析國內家庭教育工作成功案例,梳理總結相關經驗。
此次家庭教育立法調研項目的研究方法,一是調查問卷法。圍繞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服務、家庭教育工作及人們對家庭教育的法律規范需求等內容設計調查問卷,收集相關信息。二是訪談法。采用小組訪談,召開家庭教育工作者、家長及兒童的小型座談會,了解各地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及存在問題,征求對家庭教育立法和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議。三是文獻研究法。收集境外家庭教育立法案例進行分析。四是典型案例分析法。收集國內家庭教育工作優秀案例,選取成功案例進行分析和總結。在研究中,將分別選取東部、中部、西部具有代表性的三個省市,并在各省選兩個市作為典型研究點,深入到每個市的一個城區或一個縣,采取整群抽樣,面向家長、兒童、家庭教育實踐工作者、相關機構工作人員等發放問卷。同時,每個市訪談50名與家庭教育工作相關的行政管理人員、一線工作人員、家長及兒童。
但這些農民工在帶來經濟收益的同時,付出的卻是遠離子女的代價。在農民工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能力和條件將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于此形成了新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基本屬于需要其他親人或委托人照料并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據此,啟東市婦聯以匯龍鎮愛新村為例,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進行了調研,情況如下;
一、概況
二、存在問題
以上數據說明了農村親情的缺失、家庭教育出現真空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1.健康與成長方面:在生活中,留守兒童們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在成長的最好階段容易形成不良習慣,生活作息不規律,缺乏營養,很容易造成抵抗能力差,身體體質偏低等問題。
2.學習與認知方面:現代社會的發展,社會上的各種誘惑逐漸增多,網吧等娛樂場所對留守兒童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使得他們上課不專心,下課沉溺于網吧,自控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心理與品行方面:父母的行為往往是孩子的坐標,留守兒童常年遠離父母,生活中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又缺少正確的是非觀念,極易養成冷漠、自私、孤僻、偏激等不良性格和習慣。
4.人身安全方面:少年兒童處于身心發展的轉折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缺少適當的約束和引導,他們極其容易受到不良誘惑影響,遇到突發事件自救能力差,甚至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侵害對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三、建議對策
留守兒童群體是當今社會飛速發展時期的特殊產物,他們的健康成長與家庭、社會和學校有著密切的關系。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針對他們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性工作,需要全社會來關注。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建議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著手:
1.家庭。要慎重做出每個選擇,家長要正確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慎重選擇外出務工,要把家庭教育擺在當前最突出的位置上,家長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而不是金錢;引導外出父母切實負起養育責任,盡量改善家長的外出務工方式和教育溝通方式。積極引導家長處理好外出務工和關心孩子健康成長的關系,提高自身素質,注重溝通方式擔負責任,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家長要認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環境,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實轉變教育方式方法,增加親子間的良性互動。
2.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有的放矢地教育學生,給留守兒童和家長更全面的輔導和幫助,鼓勵他們積極融入團體中,形成良好的心態;開展教師幫扶留守學生活動,定期家訪,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及時發現留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閃光點,了解家庭生活環境,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心理咨詢,幫助家長和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態;學校應開展留守學生普查登記,建立留守學生個人檔案,針對個人特點和需要,建立專門的教育管理措施。
近年來,____市婦聯按照全國婦聯和省婦聯的要求,緊密聯系____實際,立足婦女兒童,就家庭教育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并采取座談、走訪、問卷等多種形式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特別是會同市教育局、市統計局等相關部門,歷時3個月,對全市各學校、鎮街、機關單位等進行抽樣調查。
從調研反映的情況看,當前家庭教育雖為社會、學校和家長廣泛重視,但其在立法方面卻是空白,迫切需要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家庭教育進行規范化、專業化、系統化管理,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是教育體系的基礎,對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成長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2010年,國家出臺《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制訂家庭教育相關法律,下發《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規劃》。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市婦聯緊密結合____青少年教育實際,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創造性推進家庭教育立法工作。2014年10月,市婦聯會同市教育局、市統計局就當前我市家庭教育工作開展調查研究。此次調研歷時3個月,隨機抽取14所高中、13所初中、17所小學(其中包括1所留守兒童學校、1所流動兒童學校)、4所幼兒園、12個鄉鎮、4個機關單位、1個教育培訓基地進行抽樣調查,向全市下發《____市家庭教育立法可行性調查問卷》5210份,回收有效問卷4336份,并對調研結果認真分析,形成此報告。
通過統計分析數據可以發現,當前民眾對家庭教育重要性和方式方法有著清晰的認識,迫切希望政府進行家庭教育立法,為廣大家長提供科學規范的家庭教育服務指導。
一是民眾普遍認為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在“與孩子交流時間”、“對孩子的關注”調查中,66.31%民眾與孩子每天都交流;對孩子的關注首先是品德(56.04%),其次是學習(45.16%)和個性(37.75%)。由此可見,大部分家長能通過多種方式與孩子交流,對孩子的錯誤能夠采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引導。家長十分注重孩子的品德、學習和個性的成長,不以學習為唯一衡量標準,更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孩子成長的認識較為客觀和理智,這為家庭教育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民眾十分渴求高質量的家庭教育培訓。在“獲得教育子女知識和方法渠道”調查中,61.28%的民眾會選擇通過親友同事獲得知識;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調查中,66.77%的民眾選擇缺少經驗借鑒,62.27%的民眾選擇缺乏相關知識,31.18%的民眾選擇缺少獲得幫助的機構。民眾在家庭教育方面雖然優先選擇從朋友、家庭那里獲得幫助和支持,但普遍認為這樣的幫助和支持并沒有滿足需求,效果并不理想,更希望政府通過立法培育發展家庭教育市場,并對培訓機構予以嚴格管理,使家長能夠在正規的培訓機構,接受高質量的家庭教育培訓。這說明家庭教育立法是解決現實問題和民眾需求的重要保障。
三是民眾迫切希望政府進行家庭教育立法。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過法律來規范家庭教育服務和管理工作問題”和“家庭教育服務和管理工作應由誰負責”中,96.22%民眾認為家庭教育具有重要意義;57.08%的民眾認為有必要通過立法規范;87.64%民眾希望政府能夠在家庭教育服務和管理工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普遍對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對家庭教育服務需求強烈,對家庭教育立法持贊成態度,認為政府應在家庭教育中發揮組織者和支持者的重要作用,希望通過家庭教育立法為家長提供科學的教育方法,為孩子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家庭教育立法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在青少年教育中均應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雖然現階段民眾對學校社區和辦學機構提供的家庭教育服務總體滿意,但從家庭教育的長遠發展看,仍存在不相適應的地方。
一是民眾參與家庭教育立法意識不強。盡管民眾普遍支持家庭教育立法,但從調查數據看,民眾對直接參與立法呈現出兩種態度,對參與家庭教育立法認為相當重要和無所謂的各占一半。這充分說明民眾盡管能夠認識到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性,但對家庭教育立法如何立法、怎樣推動立法認識不到位,積極性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形成推動家庭教育立法的社會氛圍。
二是家庭教育責任主體不明確。由于家庭教育沒有納入政府行政管理系統,缺乏有效監督管理機制,特別是誰來管理誰來監督責任不明晰,沒有法律上的依據,誰來規范以及如何規范,使得家庭教育成為家長和個別部門的責任,社會力量難以得到資源優化配置,有的甚至被閑置和浪費,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嚴重制約了家庭教育向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三是家庭教育服務水平整體不高。當前,家庭教育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是學校,學校有足夠的教育力量和教育條件,但由于市場缺乏準入機制,因而專業機構及專職人員極少,家庭教育工作呈現階段性、臨時性、非專業性、無保障性等特點,無法從根本上滿足需求,家庭服務水平與家長需求嚴重不適應。
家庭教育立法應立足于為家庭提供系統、專業、科學的指導和全面多元的教育保障,建立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水平,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和社會氛圍。
一是加強輿論
宣傳,形成廣泛共識。充分發揮傳媒作用,拓展家庭教育宣傳載體,通過主流媒體、網絡微博等載體,組織豐富的公益文化活動,為家長搭建信息、服務、互動平臺,廣泛宣傳家庭教育正確理念、科學方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不斷提高公眾對家庭教育立法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二是明確責任主體,調動社會力量。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總體規劃,強化政府在促進家庭教育發展中的責任,明確家庭教育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的職責范圍,使之責權明晰、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力量和教育資源,擴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覆蓋率,推進家庭教育健康發展。
一、豐南區開展家教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豐南區婦聯以貫徹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精神和河北省、*市《家庭教育工作計劃》為主線,充分發揮婦聯自身工作職能,依托婦聯組織陣地,探索新時期家庭教育的新規律、新方法、新途徑,全區家庭教育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先后榮獲河北省“雙合格”活動示范縣、“雙合格”活動先進單位、家庭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一)打好組織、陣地、隊伍三項基礎。健全組織網絡。抓好家庭教育工作,健全組織機構是基礎。豐南區婦聯根據新時期家教工作性質,進一步完善了區、鎮、村三級家教工作領導機構和組織網絡,形成黨委、政府統籌,婦聯牽頭,各部門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三級的組織網絡,為家教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抓牢工作陣地。狠抓家長學校主陣地建設,積極創建區、鎮、村以及中小學、幼兒園等各類家長學校。區、鎮、村分別建立以婦聯組織為主體的三級家長學校233所;以中小學、幼兒園中為主體的家長學校110所。在加強家長學校建設中,以“四有”(即有場地、有教師隊伍、有教學安排、有特色活動)為標準,并采取以點帶面的工作方式,重點指導,總結經驗,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廣,使家長和學校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動了全區家長學校的興辦和發展,提高了家長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壯大教師隊伍。*年,豐南區婦聯聘請16名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建成了豐南區第一支家教教師隊伍。16名家教輔導員運用自身知識,發揮自身特長,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家教骨干隊伍的培訓工作。先后組建了由在校教師組成的兼職教師骨干隊伍,由離退休教育工作者、婦聯干部和熱心家教工作的志愿者組成的專職教師骨干隊伍,由法律、衛生工作者和家教專家組成的業余教師骨干隊伍。家教工作隊伍不斷壯大。
(二)抓好宣傳、活動、服務三個環節。在推動家教工作中,各級婦聯組織牢牢抓住這三個關鍵環節,擴大家教工作覆蓋面,優化家庭教育的環境。
宣傳發動求“活”。豐南區婦聯注重發揮新聞媒體傳播快、影響面廣的優勢,對家庭教育的動向、經驗及熱點難點等問題進行報道,組織開設家教專題講座,制做發放《成長的階梯》家教光盤,開辦“現代家教大講堂”等活動,引起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關注,增強了廣大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同感。各鄉鎮婦聯依托廣播、標語等宣傳載體,采取開辦家長座談會、經驗交流會、集日宣傳等多種宣傳形式傳播科學家教知識。
主題活動求“新”。根據家教工作的任務、目標、對象不同,堅持每年一個主題,不斷創新活動內容。把家庭教育工作與“十星級文明家庭”創建以及“美德在農家”等活動緊密結合,開展了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活動。主題座談會、親子游戲大賽、家庭風采展示大賽以及“城鄉家庭互動”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家教工作內涵,使家庭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氛圍日益濃厚,家庭教育更加具體化、生動化,營造了廣大家長“爭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的社會氛圍。由于結合形勢抓主題教育活動,使家庭教育內容富于時代特點,很受家長的歡迎。
服務內容求“實”。各級婦聯找準自己的工作立足點,積極為家教工作的開展提供協調服務。面向農村家長,采取貼近實際的方式,組織編寫通俗易懂的家教知識手冊進5000份發放到廣大家長手中;面向家教骨干,以接受先進的家教理念為準則,先后6次邀請國家級家教專家屈開教授和董進宇博士到我區開展家教講座14場次,為4000多名家教骨干傳授家教理念;面向多數家長,通過組織家教知識巡講、家庭教育知識進家庭等多種手段,進行家教知識的巡回講座;面向問題家長,開辦家長專修班,聘請有資格的心理專家進行面對面的指導。求實的服務內容,引發了家長的求學欲望,提高了家長的科學家教意識。
(三)完善管理、調研、激勵三項機制。強化管理機制。制定家教工作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定期召開家庭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推進會,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找出差距,促使家教工作不斷向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制定下發了《家長學校管理辦法》、《家長學校教學指導綱要》,使管理工作更有針對性、指導性、科學性,確保了家教工作的順利實施。建立調研機制。把調研作為提高家教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為決策和指導家教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明確了農村家教工作的重點,找準農村留守兒童、城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難點,制定有針對性地家庭教育輔導方案,分類指導、分層次辦班,因材施教。健全激勵機制。重視健全激勵機制是推動家教工作的深入開展的手段之一。豐南區婦聯把家教作為一項硬指標,納入到各類評先樹優之中,有效地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如把家教工作納入“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家庭”評選,使家庭教育與家庭創建活動互為促進。各基層婦聯還十分注意家教典型的選樹和培養,運用典型經驗推動家教工作的開展。召開每年一次的表彰會,對家教工作突出的輔導員進行物質獎勵。有效的激勵機制成為家庭教育實施的推進器。
二、當前家教工作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豐南區家庭教育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新時期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通過這次調研,豐南區家教工作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從家庭教育的實施主體(家長)來看,盡管目前大多數家長都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造成他們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著種種不容忽視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認識不當。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制約,使眾多的家庭更多地關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過度看重學習成績的好壞、名次的位置,忽視了對孩子品德修養和心理素質的教育。家庭教育目標的偏離,使不少家長落入“重身體輕心理,重智育輕德育,重物質滿足輕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的誤區。二是方法不當。部分家庭教育的方法失當,弱化了教育的效果。多數農村家長對孩子采取物質刺激、家長至尊、訓斥體罰的手段教育子女,缺失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三是管教不當。調查中發現,有些家長由于忙于生產,只在意追求經濟利益,缺少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溝通,疏于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有的家長過分縱容子女,對于子女不正確的言行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由此養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養成追求品牌、迷戀網吧、不求上進、粗暴蠻橫的不良習慣。特別是部分單親家庭、流動人口家庭、貧困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相對突出。
(二)從家庭教育的組織、隊伍來看,豐南區家庭教育工作也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家長學校發揮作用不夠。各級各類家長學校的數量不少,但教學質量參差不齊。豐南區現有各類家長學校343所,大部分家長學校都能發揮應有作用,但也有少數家長學校開展活動少,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傳播科學的家教知識和方法的責任不夠明確,不能很好的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素質。二是家教隊伍相對老化。豐南區的家教隊伍特別是家教講師團人員多由一些退休的老教育工作者、老干部等社會熱心人士組成,他們利用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在推進家庭教育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年齡、健康狀況、精力等因素影響,這支隊伍日漸老化,教育理念、實踐相對落伍,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家教發展的需要。
(三)從影響家庭教育的客觀環境來看,盡管婦聯組織積極拓寬家庭教育的影響面,但由于一些客觀條件的影響,使家庭教育工作的實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缺少專項經費。現有的各種家教組織和網絡發揮的作用因此受到一定制約。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從教材編寫、家長學校建設、隊伍培育、活動開展等各個方面,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然而,婦聯本身經費不足。經費的短缺帶來了許多問題:如家教骨干的培訓力度不足,無法吸引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加盟,由于沒有專項經費,各家教教師隊伍和家長學校無法經常地、有效地開展活動,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趨勢、新規律,使家庭教育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二是兒童實踐活動基地缺乏。缺少具有一定規模、影響力較大的少年兒童活動場所、實踐基地,許多孩子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可去之處太少,不能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礎條件。
三、深化家庭教育工作的思考
今后,豐南區家庭教育工作應緊緊圍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目標,以家庭道德教育為核心,進一步實現創新發展。
(一)在指導思想上,明確兩個重點。一是明確重點任務。婦聯家教重點任務是幫助家長特別是母親提高素質,樹立“以德育人”的新觀念。所以在工作中要大力開展母親教育,弘揚母親精神,幫助母親掌握科學的教子方法,以母親的言傳身教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二是明確重點領域。婦聯開展家教工作應以家庭為陣地,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融入家庭建設規劃;以農村為重點,健全農村家長學校建設,加大農村家長家教知識的普及面;在明確重點的基礎上,把家教工作與“星級文明家庭創建”、“春蕾計劃”、“小公民道德建設”等活動結合起來,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二)在工作責任上,強化部門齊抓共管。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是一項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重視支持。婦聯組要充分利用婦兒工委辦公室設在婦聯的優勢,發揮好牽頭作用,主動協調各成員單位,為開展好家庭教育工作創造條件、開辟渠道;要加強與教育部門的密切配合,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特別要在建立健全家長學校建設、規范家長學校管理上下功夫;要加強與新聞、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的合作與聯系,努力擴大家庭道德教育宣傳陣地,使先進的家教理念深入千家萬戶;農村則應把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工作中,統籌規劃,統籌安排,以利工作開展。
Based on a Survey of Guzhu Town,Guangdong Province
Wei Wenwen;賴東銳 Lai Dongrui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摘要: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問題,是緩解留守兒童問題的關鍵。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政府、家庭、學校等多方面配合,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及生活教育環境。文章通過對廣東省河源市古竹鎮的實地調研,深入剖析當地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從政府、家庭、學校三個角度出發,構建了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
Abstract: The issue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alleviat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is group and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 good social and living condition needs to be created with government, family, school and so on. Considering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psychological health conditions of the loc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Guzhu town, Heyuan city, Guangdong, the paper proposes a trinity mode respecting the roles of government, family and school, constructing an educational pattern towards 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關鍵詞: 留守兒童 心理教育模式 古竹鎮
Key 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Guzhu town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9-0240-02
0引言
留守兒童問題一直是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所關注的問題。2008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共計約5800萬人[1],并仍在迅速地增長。龐大的基數以及廣闊的地域分布,使留守兒童問題成為了當代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解決,為緩解留守兒童問題提供了保證。
本文的主體研究對象為農村留守兒童,其概念界定為:父母雙方或一方從農村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農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17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1]?;趶V東省古竹鎮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研分析,我們從政府、家庭、學校等方面出發,尋找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最終構建了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
1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1 留守兒童社會背景介紹留守兒童現象產生的關鍵原因是我國特有的城鄉經濟差異。當前我國農村經濟始終從屬于城市經濟,農民為求謀生只能進城務工,導致了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近年來,面對留守兒童問題,我國各級政府紛紛做出相應的政策支持。2004年,教育部專門召開了研究留守兒童問題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座談會,并于2005至2010五年間實施了包括《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在內的各項政策,著手解決留守兒童相關問題。留守兒童正處在心智成長的關鍵時期,成長過程中缺乏來自父母的直接關懷,容易出現消極情緒及心理自閉現象。監護人給予留守兒童的精神關懷及行為引導不足,農村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培養意識的缺失,逐步造成了兒童心理健康成長路徑的偏離、心理健康問題的不斷惡化。
1.2 古竹鎮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為深入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其主要影響因素,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我們在廣東省河源市古竹鎮開展了實地調研。本次調研對象為古竹鎮留守兒童,年齡集中在10-17歲。本次調研共訪問留守兒童183人,回收有效問卷157份,有效率達85.79%。根據問卷回收情況及調查結果得知,本次抽樣調查訪問對象數量較多,訪問地點分散,涉及各村村民家中、古竹鎮鎮中心區域、古竹中學校內等。本次調研結果,有代表性地反映出古竹鎮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得出的對策和結論具有針對性,可推廣到其他農村地區。調研結果顯示,古竹鎮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如下:
1.2.1 情緒狀況欠佳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精神上得不到滿足,情緒狀況欠佳,形成了焦慮、憂郁、怨恨等不良情緒狀態。據調查,26.43%的留守兒童擔心外出務工的父母,希望他們能夠平安歸來。在自身情緒方面,29.03%的留守兒童表示在生活中常感到心里煩躁,33.06%的留守兒童感到容易激動和煩惱。在調查中還發現,42.17%的留守兒童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憂郁情緒,具體表現在做事畏縮不前,膽小怕事,行為不積極,表情木然等方面。
1.2.2 人際關系不合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反映在日常情緒、性格上,直接影響了其人際關系的發展。在“是否愿意和同學一起參加集體活動”的調查中,有31.21%的留守兒童表示不愿跟同學一起參加集團活動。高達64.44%的留守兒童表示不會主動與陌生的人交談,顯得內向,不積極;13.34%的留守兒童表示不希望與陌生人交談,甚至抗拒與任何陌生人的交流。留守兒童交際面過于單一,人際關系不合理。
1.2.3 自我認可程度低留守兒童自信心普遍不足。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自己很優秀的留守兒童僅占1.52%,認為自己一般的留守兒童有46.97%,認為自己很差的留守兒童多達16.67%。由于學習成績、家庭經濟等各方原因,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古竹中學的受訪者普遍感到己不如人,認為考上重點大學是“不可想象”的事,因此學習熱情不高,產生自暴自棄等極端情緒。
1.2.4 學習心態不穩定根據調查統計,留守兒童中,51.01%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監護,23.04%由親朋好友代為監護,20.14%為獨立生活或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照顧。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有64.93%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的熱情忽高忽低,極易產生厭學、逃學、學習勁頭不足等不良心理。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心態不穩定,自律性不強,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不受學校和老師的重視。
2構建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
2.1 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提出中國社科院孫春晨博士指出,留守兒童問題是政府不應忽視的社會問題[3],基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留守兒童問題仍將長期存在,全社會必須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并積極地尋找有效解決方案。以古竹鎮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為基礎,文章從政府、家庭以及學校方面出發,建立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制定解決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問題的對策。
2.2 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分析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受到來自家庭、學校以及政府等方面因素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從間接作用上看,政府提供相關政策支持。一方面,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引導學校進行心理教育、培養家庭教育意識,共同為留守兒童構建良好的生活教育環境。從直接作用上看,學校作為留守兒童的主要學習環境,應構建完善的心理教育機制,對留守兒童進行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輔導;家庭作為留守兒童最直接生活環境,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負主體責任,應樹立起家庭教育意識。從相互作用上看,應重視學校、家庭與留守兒童之間的相關關系。學校與家庭相互配合,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教育,二者相輔相成;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家庭及學校提供反饋。
2.3 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意義圖1直觀地展示了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各個組成部分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本次項目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由古竹鎮實地調研結果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分析得出,對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提供建議與參考,可推廣到我國廣大存在留守兒童問題的農村地區。
3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實施
3.1 政府方面政府面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時應做出可行的政策支持。針對政府對學校、家庭及整個社會的引導作用,對政府提出如下建議:
3.1.1 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引導學校建立相關體制留守兒童的時間多半在學校度過,學校教育的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兒童的心理健康程度。政府應引導學校構建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機制,鼓勵學校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常規性工作。只有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到制度層面,才能保證執行的力度。同時,政府應給予學校一定的資金、設施支持,定期抽檢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建設工作,保障法規的落實。
3.1.2 提供家庭培訓交流平臺,強調家庭教育重要性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監護人本身文化知識水平有限,家庭教育意識不強。政府應針對此根源性問題進行逐步的改革,為留守家庭提供家庭教育的培訓交流平臺,即按區域設立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培訓交流會,并配設一定比例的培訓指導人員。定期地向兒童的監護者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鼓勵監護人之間的相互交流。
3.1.3 掃除學校周邊不利因素,提供良好成長環境社會各方面的高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增加了許多政府亟須掃除的不利因素。目前我國普遍存在以下現象:有學校的地方就有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相較其他兒童而言,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的留守兒童更易沉迷網絡、流連娛樂場所。政府應嚴厲查處不合法娛樂場所,掃除學校周邊的不利因素,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和諧有利的社會環境,有效遏制留守兒童心理迷失。
3.2 學校方面如前所述,學校教育是組成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學校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3.2.1 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構建心理教育新體制學校應積極擬定適合本身的、面向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體制,強化政府的政策指引作用。具體表現為: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常規工作,籌建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組、心理輔導辦公室等。兒童心理教育組定期、適時地向全校同學傳達心理健康知識,保證全校學生一齊健康地向前發展。針對留守兒童,心理輔導辦公室應安排定期談心活動,實時了解其心理動態并采取相應措施。
3.2.2 定期回訪監護人,信息交流促進健康教育學校應設定班主任定期回訪制度,定期與留守兒童監護人進行溝通交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教育,做到信息的雙向互動,有利于及時發現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3.2.3 開展各類課外活動,加強師生同學間交流學校應開展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增加留守兒童與同學交流接觸的機會,引導留守兒童敞開心扉,接受集體的關懷。同時,通過活動加強留守兒童與教師的溝通交流,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及信任,有利于教師更好的扮演“學校教育者”這一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指導。
3.3 家庭方面作為留守兒童的直接及最終生活環境,家庭對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為建設良好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環境,家長可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3.3.1 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家長應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糾正“為孩子提供金錢和教育就是對孩子負責”的認識偏差。物質支持必須與精神引導相配合,家長應重視對孩子的精神引導,保證兒童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
3.3.2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家長在委托監護人之前,應該慎重考慮被委托人是否具備監護能力,如思想道德水平、身體狀況、經濟收入水平等。家長應把孩子托付于較為親近的人,確保監護人能夠真正起到家長的作用。家長應保持與留守兒童的密切聯系和溝通,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心理狀態、學習情況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足夠關愛。對于父母外出時間較長的情況,鼓勵經常性地將子女接到身邊生活一段時間。如果條件允許,盡可能地將孩子帶到自己務工地區上學,讓孩子在自己的身邊成長。
3.3.3 保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連貫性外出務工的家長要與學校,特別是孩子的班主任保持經常聯系,定期溝通,隨時了解孩子的動態,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3.4 留守兒童個體作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最終主體,留守兒童面對自身心理健康問題的態度是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留守兒童應正視自己的個體心理健康問題,消除自身的心理抵制情緒,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行為;積極參與學?;顒?,與周圍同學交流;敞開心扉,配合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留守兒童在自我約束、疏導的基礎上接受多方的幫助,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
4小結
留守兒童基數龐大,社會分布廣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影響我國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發展。正確處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解決留守兒童個人發展問題的關鍵,同時為解決農民工問題提供了強勁助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在短期內難以根除的社會問題。政府應就此問題進行全面規劃,將其作為發展的長期目標,完善相應制度。重視政策引導作用,引導學校和家庭正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家庭和學校,直接作用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承擔了教育的責任。政府、家庭、學校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教育環境。以政府、家庭、學校和留守兒童個體的有效配合為前提建立的心理教育模式,能直接且有效地顯示問題的相關影響因素,政府可從宏觀角度進行調控,最終保證模式的有效實踐。
參考文獻:
[1]全國婦聯.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J].中國婦運,2008,(6):35-37.
[2]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J].勞動保護,2007,(02).
[3]孫春晨.“留守兒童”:政府不應忽視的社會問題[D].2004,(24):22.
關鍵詞:高?!叭锣l”;小學教育;考察
一、研究背景
從2013年6月起,湖南大學數學與計量經濟學院與含浦鎮小學開展了長期性質的大學生義務支教,即“三下鄉”活動。在這次“三下鄉”期間,我們調研發現:現在在含浦鎮鎮中心周圍,分布著許多中高檔住宅小區,這些小區是政府自2004年起向農民征地并由房地產公司進行投資開發的,這直接加速了含浦鎮的城市化步伐,含浦鎮的居民生活水平也由此提高。
二、現狀考察
1.
教育資源不均衡
含浦鎮現有中小學校17所,其中中學2所,小學15所,小學15所中有10所基本達到合格學校標準,其中聯豐小學位列10所小學前列。其余5所小學(含浦小學、眾新小學、花塘小學、塘峽小學、玉華小學)尚無創建合格學校建設,并且這5所學校的辦學條件與合格學校相比較差距很明顯。
2.
師資配備不合理
調研走訪中我們發現,全鎮小學師資配置極其不合理,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專業結構不合理,全鎮在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教育方面的專業教師非常匱乏。調研發現小學專業英語教師只有4個,音、體、美專業教師貧乏。二是年齡結構不合理,全鎮專職小學教師平均年齡為45.2歲,其中3所小學教師平均年齡高達50歲。教師年齡老化,同時退休教師逐年增多。三是班額編制不合理,課程安排多,跨科跨頭多,工作任務重是不少教師反映的情況。
3.
小學家庭教育存在問題
經過對聯豐小學部分孩子的家訪,我們發現,大部分家庭的孩子的健康成長受到了不良家庭教育的制約。
(1)無知――沒有正確的理念。這類家長文化程度較低,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責任感。既缺少合適的教育方法,也不明白對孩子的培養目標,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學校,將責任全托付給教師。
(2)無智――沒有教育智慧。
這類家長盡管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以及教育常識,但在教育的理性和智慧上非常缺失。通常他們喜歡將自己制訂的要求強加給孩子并且走向極端,最終忽視了孩子的全面發展。
(3)無制――沒有管教能力。
這類家長中,大部分文化水平較高,有些自身還是中小學教師,還有一些事業有成,在單位是行政領導或者業務骨干。他們在自己孩子的管教上卻都有一個通病,就是缺乏約束的方法。
三、解決方案
1.
社會要組織家長學習,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對孩子的教育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建議學校和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培養的學習。著名教育學家孫云曉教授曾經說過:“做家長也需要執照,不能再無證經營了?!币牒⒆拥男睦砀咏】?,發展更加全面,就必須讓家長們通過自身學習去提高認識,獲得做家長的“執照”,從而轉變家庭教育觀念。
2.
學校要加強對家長的指導
要改變“家庭管不好,學校管不到”,也就是所謂的“5+2=0”現象,這就需要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往往兩天錯誤的家庭教育就能使學校辛辛苦苦5 天的思想道德教育成果化為烏有,所以只有家長與學校共同合作,現存的“5+2=0”現象才能被攻破。
3.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平等的家庭關系的建立十分重要。家長應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樹立民主平等的理念,選擇雙方都認同的教育方法和內容,才能得到好的成果。這種方式培育出的孩子才能充滿自信。
4.
一、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流浪兒童權益保護等工作作專題部署。要求各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對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婦女及留守老人進行全面摸底,進行調研。組成調研組深入全縣各鄉鎮開展調研工作。
二、是扎實做好農村家庭教育工作。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員人生安全、治安環境、家庭教育、心理咨詢等教育,發揮防震減災局組織在農村家庭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三、以“迎、講、樹”為載體,深入開展一系列“講文明、樹新風”主題活動,廣泛宣傳公民文明守則,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廣泛開展“五個大家”活動,即“頑癥陋家找、整治對策大家儀、世博知識大家學、文明禮儀大家做、美好生活大家建”。健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規范,引導廣大未成年認知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優秀傳統,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
四、積極組織開展“學雷鋒;做美德少年”、童心向黨、向國旗敬禮;“孝善和誠儉美”等傳統美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