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技術的利與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生物技術概論;授課內容;講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8-0158-02
《生物技術概論》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性課程,也是生物技術基礎知識和前沿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該課程通過向學生講授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工程等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學生了解現代生物技術與傳統生物技術的區別及現代生物技術發展趨向,初步掌握生物技術在醫藥衛生、能源、環境、食品及工農業領域的科學應用,為學生將來從事與生物技術相關的工作打下基礎,并使其具備向生物學其他相關領域發展的基礎知識,如生物工程、生物制藥、食品加工、作物分子育種、動物育種等,讓學生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有更大的選擇和發展空間[1]。
作為生物技術系學生的必修專業課程,《生物技術概論》課程內容難度較高,綜合性較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也比較多。而且在我校又是新開課程,面臨的問題更多。通過幾屆學生的學習,作者有以下幾點的心得體會:
一、適時選擇授課內容,控制課程內容深度
生物技術概論是涵蓋整個生物技術領域的一門課程,課程內容十分廣泛。我校選取的課本是由宋思揚、樓士林編寫的《生物技術概論》(科學出版社,第三版),該書全面介紹了現代生物技術的概念、原理、研究方法、發展方向及其應用領域。內容涉及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以及生物技術在農業、食品、醫藥、能源、環境保護等領域中的應用,同時還概要介紹了對生物技術發明創新的保護以及生物技術的安全性等。全書幾乎涵蓋了整個生物技術領域的所有內容,就一般院校的計劃學時來說很難一一講解。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授課時對內容進行了整合和刪減,側重結合專業特點,對部分教學內容做適當拓展與延伸,以期達到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我校屬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學生的專業方向是制藥方向,因此在授課時加重了與醫藥相關部分的內容講解。比如在介紹細胞工程時,學生重點掌握的是動物細胞工程。而對植物細胞工程比如人工種子的研制、單倍體的誘發,只求學生能夠有初步的了解。而在講解生物技術應用時著重介紹了生物技術在制藥和醫學領域方面的應用,在講解時授課老師先搜集生物技術藥物的最新進展和最新的基因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技術,配合動畫、影音,務求能讓學生能直觀和深刻地了解這一方面的知識。
另外生物技術概論屬于承接學生專業基礎課(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專業課(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性質的課程。在授課內容選擇上我們還需要考慮到雖然生物技術概論中已經包含了四大工程的內容,但學生還將分別對這幾個工程進行專項的學習。因此本門課程的授課目的是讓學生理清整個生物技術脈絡,做到深入淺出。
目前的生物技術發展迅速,各種各樣的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不可能一一進行介紹。因此需要結合學生實際需要,有選擇地進行講授[2]。本校將生物技術概論安排在大三上學期講授,學生已經有了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方面的基礎,比如:
二、教學方式的改變
1.采取互動式教學。生物技術的發展速度十分迅速,尤其是它的應用更是非常廣泛,很多應用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備課時除了書本知識外,還需要授課老師廣泛查閱文獻資料,力求把最新、最熱的生物技術資訊傳遞給同學。在某些章節也可讓學生結合課本,查找文獻,自己完成課程的講授。通過這些既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刺激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授課資源,一舉兩得。
在備課中還注意收集圖片、動畫和影音,力求把枯燥的生物技術理論講得生動易懂,讓學生易于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老師講授知識的同時,也應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適時進行提問,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促進學生課后復習[3];針對大家關注和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適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辯論。如在講授緒論部分以后,組織學生進行“現代生物技術對人類之利與弊”討論,讓其對現代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問題和倫理道德問題有一個初步認識。在后期講授生物技術安全性時,再讓同學們重新討論“現代生物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這個議題。通過整學期的學習后同學們對此有了更深層的認識,看法也會有所改變。這樣對整個生物技術的發展也有更加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以問題為導向,啟發性教學。生物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和科研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課程講授中就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研思維能力,鍛煉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如在講授轉基因技術時,就讓學生對目前社會上針對轉基因的幾種不同的觀點進行思考。轉基因技術的意義究竟在哪里?它是一種工具還是一種武器?如何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能有效規避轉基因技術的風險?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對講授的內容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理解。
另外在講解完生物技術四大工程等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后,可以結合醫學院校特點,在講解基因治療時設置幾個具體病例,如腺苷脫氨酶(ADA)缺乏癥和乙型肝炎,先讓學生尋找不同病例的治療方法,通過治療方法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基因治療和普通治療方法間的區別。
三、加強雙語教學的比重
雙語教學是授課發展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雙語教學涉及教師和學生雙方面的因素,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對雙語教學的接收程度也不一,不能因為一味強調雙語教學而挫敗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根據不同的情況實時調整,找出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夠真正發揮雙語教學的優勢[4]。
我校已經有很多課程部分采用雙語教學,針對生物技術概論的特點我們加強了雙語教學的比重,采用“混搭式”教學方法,在授課時將部分課件和參考文獻完全替換為英文原版。采用雙語教學和原版教材搭配,能使教師快速了解該學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發展動態,并且使得學生們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提高外語聽、讀、寫能力,最終達到能自如地看英文文獻和用英文進行學術交流。在今后的課程中我們還將安排學生自己完成英文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加深對知識點的了解。
四、課程發展趨勢
現代生物技術已經應用于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產品的主要領域,尤其在醫學和藥學上的應用也更為廣泛。很多非生物專業學生也對現代生物技術方面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得到發揮,今后可以將《生物技術概論》作為一門非生物專業選修課針對全校學生進行講授,加強相關知識的普及[5]。以上是我根據《生物技術概論》幾年的講授所總結出的一點淺顯的看法,希望能給其他生物技術相關課程的老師一些借鑒。
總之,我們在教育中力求把枯燥的生物技術理論講得生動易懂,讓學生易于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老師講授知識的同時,也應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適時進行提問,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促進學生課后復習;針對大家關注和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適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辯論。如在講授緒論部分以后,組織學生進行“現代生物技術對人類之利與弊”討論,讓其對現代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問題和倫理道德問題有一個初步認識。在后期講授生物技術安全性時,再讓同學們重新討論“現代生物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這個議題。通過整學期的學習后同學們對此有了更深層的認識,看法也會有所改變。這樣對整個生物技術的發展也有更加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宋思楊,樓士林.生物技術概論(第三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5.
[2]薛金愛.淺析《生物技術概論》的教學實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6,(6):224-225.
[3]王國霞,趙奇,楊玉珍,等.《現代生物技術概論》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寧夏農林科技,2012,(53):119-121.
1轉基因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發展狀況
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煙草問世后,1986年首批轉基因作物被批準進行田間試驗,1988年美國成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大豆作物,標志著轉基因技術商業化的伊始。在諸多爭論中,轉基因技術在作物種植中的應用仍迅猛發展,成為應用較快的農業新技術[4]。國家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統計數據指出,1996年批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有6個,2003年批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增加到18個,到2008年增加到25個,包括15個發展中國家和10個發達國家[5]。2008年的強勢增長為將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的增長提供了非常廣闊和穩定的基礎。預計到2015年,即商業化的第2個10年的最后一年,將有40個以上的國家批準種植轉基因作物。同時ISAAA對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進行了統計,2008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1.25億hm2,是1996年的67倍,占全球作物種植總面積的8%。其中,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6580萬hm2,高于2007年的5860萬hm2,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的53%,名列第1;其次是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3730萬hm2,高于2007年的3520萬hm2,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的90%;轉基因棉花種植面積1550萬hm2,高于2007年的1500萬hm2,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的12%;轉基因油菜種植面積590萬hm2,高于2007年的550萬hm2,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的5%。我國是全球最早開發和應用轉基因作物的國家之一。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農作物主要是轉基因棉花,還有小面積的轉基因馬鈴薯和南瓜[6]。2007年我國轉基因農作物種植總面積為380萬hm2,占世界轉基因農作物種植總面積的3.3%,居世界第6位。其中,轉基因棉花種植面積已達350萬hm2,占全國棉花種植總面積的90%。轉基因玉米方面,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范云六院士的科研團隊研究的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獲得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7],標志著中國轉基因玉米從此正式跨入產業化階段,該研究所此前已將專利轉讓給中國奧瑞金公司。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可實現以環保、節能的農業生產方式生產“綠色磷”的夢想,具有巨大的產業優勢和應用前景;在轉基因水稻方面[8],首次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是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院士課題組的Bt抗蟲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和汕優63,為水稻轉基因的發展打開了先河。
2轉基因作物的利與弊
2.1轉基因作物的優勢
目前轉基因作物為社會、經濟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2.1.1提高產量和農民收益。從社會需求來講,雖然雜交育種極大地緩解了全球的糧食問題,但世界人口增長十分迅速,糧食需求與供應的矛盾仍然日益突出。以我國為例,據推算,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而全國年需糧食將達到7200億~8000億kg[9]。按目前的增長速度,屆時我國糧食的需求和生產能力之間將存在著1700億~2000億kg的巨大缺口[9],我國將面臨著糧食安全的嚴峻挑戰。美國農業資源管理局(ARMS)的調查報告顯示,絕大多數轉基因農作物種植戶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控制病蟲害來提高產量[10];此外報告還指出,實際上種植轉基因抗蟲玉米比傳統玉米增產9%,而且還減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有助于解決世界范圍內的糧食問題。另外,對我國轉基因棉花種植情況進行了調查[11],結果表明,種植轉基因抗蟲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棉農家庭收入,其凈產值和家庭經營及生活消費支出有較大的相關關系。
2.1.2改善品質,滿足多元化需求。利用轉基因技術提高農作物品質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進展,現已成功開發出油酸含量由原來的25%增加到85%的轉基因大豆新品系;硬脂酸含量由原來的2%提高到40%的轉基因油菜種子及含油量提高25%的“超油1號”“超油2號”油菜品種[12];以及富含鐵、鋅和VA,能防止貧血病和預防VA缺乏的水稻新品種等一批特優作物品種[13]。另外,目前按人們多元化的需求,通過利用一些有利基因,增加食物的品種和可口性。
2.1.3增強農作物抗逆性??瓜x、抗病毒、抗除草劑是目前主要的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的方向,相關的分子機制研究在不斷深入和完善。例如,沈法富等將抗鹽堿羅布麻DNA導入魯棉6號,育成了2個耐鹽堿品系,產量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14]。目前,國內的轉基因水稻研究趨勢主要是抗病蟲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5],如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林敏博士研究團隊分離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抗草甘膦EPSP合酶基因和N-乙酰轉移酶基因,已獲得抗草甘膦轉基因油菜、玉米、小麥和棉花。郭三堆研究員主持研發的抗蟲棉技術與基因專利;黃大昉教授研究團隊分離克隆了眾多的Bt抗蟲新基因,并成功轉化到主要作物上。2.1.4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種植抗病蟲害、抗除草劑的轉基因農作物可以顯著減少作物生長過程中農藥的使用量,從而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據ISAAA報告,1996~2006年因種植轉基因抗蟲棉累計少使用殺蟲劑有效成分約30萬t,使全球農藥對環境的破壞性影響降低了15.5%,2007年減少使用殺蟲劑14萬t[16]。此外,據了解,全球農業用水占淡水總量的70%,而到2050年人口將增加50%,達到92億,這明顯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17]。在全球淡水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預計未來具有抗干旱特性的轉基因作物將對全球農業生產系統,特別是對干旱嚴重的發展中國家,具有更大的意義。
2.2轉基因作物的潛在危險
2.2.1基因環境污染問題。①轉基因作物通過基因漂移使得同種或近源野生種獲得某種抗性而成為更加難以防除的“超級雜草”;②轉基因作物會通過基因漂移,使得外來基因在農家種或野生種中固定,由于其具有競爭優勢,會導致原品種的遺傳多樣性減小甚至喪失;③轉基因作物本身可能“雜草化”。抗蟲、抗病、抗除草劑、抗逆的轉基因植物,由于其在生存競爭性,如生長勢、越冬性、耐受性、種子產量等方面強于野生植物,將會迅速地成為新的優勢種群,進而可能演變成農田雜草[18],尤其是對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雜草特性的作物,如甘蔗、苜蓿、大麥、水稻、馬鈴薯、小麥等,由于具備了比原親本植物更強的生存能力而有更多的機會變為雜草[19],如此情況下,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農業損失和生態災難[20],如加拿大農田的“轉基因油菜超級雜草”。
2.2.2糧食危機問題。從國家糧食安全角度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據綠色和平國際組織統計,目前我國頒發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的3個品種涉及的基因:Bt、CpTI和CpTI/Bt,均涉及多個國外公司和研究機構所擁有的專利。一旦商業化種植,這些擁有專利的國外公司很可能利用專利獲取高額利潤,甚至控制我國的農業。轉基因大豆占據我國大豆市場的例子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另外,阿根廷的慘痛教訓也值得深思和警醒。在南美大陸,阿根廷農業資源豐富,那里的傳統農業曾是成功的典范。但是孟山都開始引進轉基因大豆,最初階段,為了吸引農戶選用自己的品種,孟山都并不收取技術使用費,隨后阿根廷成為了轉基因大豆的“試驗場”,阿根廷大豆市場被控制之后,孟山都開始向農民收取專利費用,盡管農戶強烈抗議,阿根廷政府也意識到了轉基因大豆動搖了其糧食安全但已無力回天。
2.2.3后續安全隱患問題。2009年11月,國家農業部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頒布了2個轉基因水稻、1個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此次頒發的轉基因安全證書,簡單來講是中國的轉基因技術向主要糧食作物進軍,這在世界上是走在前端的,但是轉基因作物的安全隱患一直是人們爭議的熱點之一。諸如:轉基因作物使作物的抗蟲性增強,試想昆蟲都無法下口的水稻,對人體有沒有危害?轉基因作物里面到底轉入了什么樣的基因,對人體免疫系統有無危害,人們有權知道,國際上除了美國之外,像歐盟、日本、韓國都強烈反對轉基因作物,美國雖然大規模種植了轉基因大豆和玉米,但是其中大部分用于出口和做動物飼料,用做生物燃料等,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不能保障?這樣的強烈質疑比比皆是,對主要糧食進行轉基因,人們對其安全性不無擔憂。盡管支持轉基因作物的主要學者談到獲批的轉基因水稻產品早在1999年就已經開始進行安全性評價,前后共有10多t的轉基因水稻投入到動物試驗中,除了研發單位外,還委托了國家疾控中心等專業第三方,進行了全方位的嚴格審查,但是10年的試驗期限真的能保證轉基因的安全性嗎?答案是不確定的,這個不確定令人想起了太多的歷史教訓。一個廣為人知的案例,即越戰期間的“橙劑”除草劑案。越戰期間,越共部隊以叢林為掩護,與美軍抗戰,美國為了減少美軍的傷亡人數,向南越叢林噴灑了7571萬L的橙劑和其他有毒除草劑。如今戰爭已遠去,但是這次噴灑的除草劑,不僅使480萬越南人深受其害,而且也使參與噴灑除草劑的美國退伍軍人深受糖尿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癌癥等疾病的折磨,使他們的孩子備受出生缺陷和白血病等疾病的纏繞。據俄羅斯越俄熱帶中心公布的分析結果,橙劑對人的健康危害是長久的,時間上不止是10年,可能長達100年以上。因此,表面上看來安全有效的產品,很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在多年以后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危害。
2.2.4生物多樣性保持問題。盡管轉基因作物能夠增加作物的生產力,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從而少用農藥,少用農田,避免砍伐森林,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但現實世界復雜得多,特別是存在因為管理問題,會造成轉基因作物對其他作物的擠占,而且轉基因品種大多由大公司運營,很容易形成少部分品種的壟斷,威脅其他品種的生存,如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
3轉基因作物的發展前景
雖然人們對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仍心存疑慮,但同時潛在的優勢使其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特別是隨著世界人口的劇增,人均耕地面積的減少,自然資源的匱乏,農業土壤鹽堿化,生態環境的惡化,利用轉基因技術將能更加高效、快捷地培育出符合人們意愿的農作物品種,從而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
3.1種植農戶開始接受轉基因作物
從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逐年大幅度擴增上來看,農戶極高的種植率反映出轉基因作物推廣良好,并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大型和小型農戶帶來重要的經濟、環境、健康和社會利益[17]。另外,據了解,接近100%的重復種植率,這反映出農戶對產品的滿意度,產品能夠帶來明顯的利潤,包括更方便靈活的作物管理、更低的生產成本、更高的生產率和更高的單位面積凈利潤、健康和社會利益、通過減少使用常規農藥而使環境更加干凈清潔,這無疑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3.2復合型轉基因作物是未來的需求趨勢
從農戶對轉基因作物用種類型需求來看,復合性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18],并且符合農戶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據了解,很多國家,尤其是菲律賓、南非、哥倫比亞、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希望將來能夠推廣復合性狀作物。未來的復合性狀產品將包括抗蟲、耐除草劑和耐干旱性,加上營養改良性狀,如增強型維他命原A金米。
3.3應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開放的轉基因大豆領域,出現了幾乎整個大豆產業被國外公司把持的事實,對我國有著十分深刻的教訓。所以一旦在水稻、玉米、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上也重蹈覆轍,失去市場將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黃大昉表示,是因為近年來我國對轉基因大豆科研和生產缺乏扶持,特別是對轉基因大豆發展的忽視,導致我國大豆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嚴重滑坡,無法適應國內對食用油和飼料產品迅速增長的需求。轉基因大豆的教訓表明,唯有發展和掌握轉基因核心技術,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才能保障我國農業持續穩定的增長。
3.4加強轉基因安全管理體系
復旦大學教授、國際生物安全研究學會主席盧寶榮指出,我國已經建立完善的轉基因食品評價和管理體系[21]。任何一種轉基因產品進行商品化,都必須進行嚴格的申報、審批,得到相關證實才能進行商品化。另外,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張大兵指出,我國的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歐盟等地區的技術非常接近,轉基因食品檢測的時間也很快,這些說明我國的轉基因食品安全有相對嚴格的保障,但由于轉基因食品涉及面較廣,安全管理體系仍應加強并提高其相應的要求標準。
從教育層面上看,高中生物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課程。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學中,應該具備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對生物科學知識和生物技術的了解程度,實現生物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為此,教師要立足高中生物教育的發展現狀,通過多方面的強化措施,使學生獲得更加重要的生物科學和技術基礎知識,進一步提升高中生物課程的發展特性。在生物教學中,蘊含著許多傳統文化思想,如果我們能夠恰到好處地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并且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之間的相互關聯,以嚴謹、客觀、積極的態度看待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使學生能夠保持“以人為本、科學創新”的發展意識,形成健康的人生觀、思想觀和價值觀。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具體表現
新課程改革之下,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的傳統文化更加廣泛,其內容十分豐富、實施措施更加完善、表現形式也更加多樣。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探索生命規律通過豐富多彩的生物學科知識積累和實驗探索,增強高中生物學生的德育范疇,在生物學中探索“植物細胞結構”、“生物進化規律”和“植物生長經驗”,逐漸形成辯證的唯物主義思想,加深學生對生物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同。從細胞的分裂、分化中領會到生命的神奇,從而更加尊重生命、珍視生命。在對生物科學的探究中體驗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把握生物知識,形成客觀的思想和認識。(二)凝聚思想價值在高中生物課程中,學生不但要借助于生物實驗,體驗學習樂趣,更要在生物教師的帶領下,感受學科中蘊含的思想內涵。例如在“動物的運動和行為”中,通過教師的講解,能夠培養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關切之情、理解生物學中的“進化與適應”思想,使學生能夠透過生物教育的現象看本質,養成珍惜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發展觀念。除了要具備和諧的發展意識,還可以結合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感受“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感恩之情。此外,在基因遺傳與變異教學內容中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近親結婚的危害性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跳出生物教育的局限性,在思想上更加健康,養成大膽質疑、勇于探究的思維和能力。(三)端正生活心態“珍愛生命、遠離煙酒、拒絕、關注健康”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生物科學知識的滲透,能夠促使學生將“識毒、防毒”和“生命、健康”信息融入實際生產、生活中,自覺的運用生物技能,處理和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通過生物科學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深入,弱化高中學生承受的升學壓力,逐步養成科學的學習、生活習慣,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四)繼承優秀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在總體上呈現出了積極的發展態勢。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積蓄的力量和知識直接體現出時代的精神特色,融合健康的道德觀念,實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生物教育的相互結合。對于高中學生來說,生物課堂是他們探索知識的重要空間,也是繼承優秀文化的發展陣地。發展傳統文化對高中學生來說具備一定的優勢。除了讓他們能夠肩負起文化傳承的責任,還能將“禮、義、仁、智、信”等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被學生繼承下去,將優秀的文化發揚光大,切實提高高中學生的素質教育。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遭遇的瓶頸
對于處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對新鮮事物抱有好奇的心理,難免會受到不良思想的誘導,從而在自身習慣、生活心態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受獨生子女的影響,任性、自我的思想負面層次不斷上升。(一)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高中生承受著較為繁瑣學習任務和升學壓力。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影響,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高中生在處理學習任務的同時,還要進一步適應青春期的心理問題,這些壓力如果不經過正確的疏導,就會使高中學生出現潛在的心理隱患。在人際交往、青春期教育上呈現出一系列的問題。亟待相關工作者通過訓練、輔導等形式,促進生物教育中健康教育的發展成效。(二)生物教育和傳統文化缺乏融合一直以來,生物教育被廣大教育者認為是一項技術性、探究性的專業課程。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教師需要在課程方法、評價措施、課堂內容等方面進行多方的探索。在生物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挖掘仍然存在著空缺。缺乏相關著作文獻和技術探究。特別是發展領域的空白使生物教育和傳統文化難以融合,學生無法獲得更加高效思維形式,導致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無法得到統一。
四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在生物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生物課程中存在的依據,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科學觀和價值觀。使傳統文化教育發揮出應有的成效,具體分析如下:(一)認識生命,善待他人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對于生命他們有著很多的不解。在生物教學中,生命的起源以科學的方式呈現出來,對他們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青少年生物教育來說,其中融合的傳統文化是對生命的尊重、理解和珍視。在《孝經•開宗明義章》中,有著這樣的一句話?!吧眢w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意思就是說,身體是父母所給的,不能進行毀壞,這是傳統孝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這句話和高中生物教育中生命的教育和發展有著深刻的關聯。當前社會中,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在生物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對青年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思想引導。因此,教師應該結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體生理知識,使學生在生物課程中體會人體孕育、分娩、成長等過程,深深領悟到生命的珍貴。從而更好的理解父母、照顧自己、善待他人。(二)凝聚情感,深化思想在高中教育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到了充分的提升。人是萬物的靈長,為此教師需要在生物教學中,根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的融合,賦予學生良好的思想心態、生活習慣和學習目標。例如,在蘇教版必修三《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相關內容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在生物教學中讓學生養成“珍惜時間、重視規劃”的學習思想,使學生能夠對自己的時間、習慣進行調節,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中學生的身心發育如果能夠和傳統文化相互結合在一起,就能夠實現更好的教育成效。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的自我意識進行深化,還要立足生物發展優勢,結合語文、歷史、政治、地理等內容,探究科學技術中存在的精神和理念,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結合傳統文化,結合禮儀、忠孝、愛國、修身、齊家等內容,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提高生物教學中的科學性和人文性。(三)多措并舉,德育為先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其發展核心是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更加“成人、成才”。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在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發展理念,通過形式多樣的措施,引導學生修德做人。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增殖與分化”上,教師可以一主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對于不同的課程,不能簡單粗暴的逢課必用多媒體,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如何提高學習效果上來,老師們要積極探索二者的主動對接和深度融合,而不是簡單應用,喧賓奪主。(三)多媒體應用要適度、適時不能讓多媒體信息滿堂灌,過猶不及。盡管豐富多彩的畫面,有聲有色的資源有助于將學生帶入情景設置,但另一方面教師更應配合這些圖片、動畫適時講解,點撥。嚴格控制課堂教學內容,不僅要重視講授,更要注重吸收和消化,不能違背了小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
作者:李影 單位:貴州省興義市第五中學
參考文獻
[1]張喜飛.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方式的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11):129-131.
摘 要:轉基因食品的出現是科技發展的一個必然,它在給忍忍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它的安全問題也是有待驗證的。從科技哲學的角度看,我們既不能過分夸大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的風險而忽視了它的潛在利益,也不能鼓吹它所帶來的利益而視風險于不顧。轉基因食品的倫理問題爭議一直層出不窮,盡量在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基礎上,爭取實現人類的共同發展,達成科學界與人群消費的共識,是轉基因食品的哲學問題探討的目的所在。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社會效益;社會風險
自從基因工程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誕生以來,這項新興的生物基因技術浪潮席卷了整個世界。于是,各種各樣轉基因食品、藥品和實用基因工程技術相繼呈現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在基因工程的產品中,引起關注最多的要數轉基因食品。面對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可能帶來的安全性、風險性問題的擔憂,我們應該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既不能過分夸大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的風險而忽視了它的潛在利益,也不能鼓吹它所帶來的利益而視風險于不顧。進入21世紀,轉基因食品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轉基因食品已經很普遍了,轉基因食品也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問題。
1.轉基因食品的定義與現狀
1.1轉基因食品的內涵
轉基因食品又稱基因改性食品。從狹義上說,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些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的一種或幾種外源性基因轉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種中去,從而發行的遺傳物質使其有效地表達相應的產物,并出現原物種不具有的性狀或產物,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①這是所指外源性基因,通常是指在生物體中原來不存在的基因,在某些情況下也可指在生物體中存在的基因。因此,轉移了外源基因的生物體會因產生原來不具備的多肽或蛋白質而出現新的生物學性質,一種生物體新表現型的產生,除可采用轉基因技術外,也可對生物體本身的基因進行修飾而獲得,在效果顯著上等同于轉基因,這便是廣義上的轉基因生物。
1.2轉基因食品現狀
1983年第一例轉基因植物構建成功,1985年轉基因魚問世,從此揭開了轉基因食品生產的序幕,并在短短的十幾年取得了重大進展,各國已試種的轉基因植物超過4500種,已批準商業化種植的近90種,目前常見的轉基因食品有玉米、大豆、西紅柿、油菜等。除轉基因植物性食品外,還有轉基因動物性食品,如乳制品、肉制品、海產品以及基因工程菌株等。據國際有關組織統計,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大幅度增長,1996年僅為170萬公頃,2000年估計可達4420萬公頃。2000年共有13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分布于六大洲,其中美國占68%,阿根廷占23%,加拿大占7%,中國占1%。發展中國家轉基因作物主要種植國除阿根廷、中國外,還有巴西、埃及、印度和南非等,2000年轉基因大豆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58%,其次是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棉花居第三位。②
目前,國外大量的轉基因農產品已被直接或間接地制成人類食品。在美國和加拿大,軟飲料、啤酒、早餐麥片都有含有轉基因成分。美國甚至有60%的零售食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涉及到蔬菜、谷類和飲料。英國的報告顯示,該國超過7000種的嬰兒食品、面包、人造奶油、香腸、肉類產品和代肉食品等,可能含有經過基因改造的大豆副產品。我國從80年代末開始轉基因食品的研究開發,近年來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如中國農業大學的耐貯轉基因蕃茄;中國水稻研究所的轉基因水稻;北京大學的抗病蟲害蕃茄、甜椒等。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有蕃茄、甜椒、抗蟲棉等6個品種獲準投入商業化生產。1999 年我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30萬公頃,品種以蔬菜和棉花為主,其種植面積僅次于美國、加拿大和阿根廷,居世界第四位③。
2.轉基因食品所產生的社會效益
2.1具有成本低、產量高的特點
轉基因食品的成本只是傳統食品的40%至60%,而產量至少增加20%或可增加幾倍甚至幾十倍,如大力發展,可大大緩解發展中國家食品短缺的矛盾;第二,轉基因生物具有抗草、抗蟲、抗逆境的特性+將抗草、抗蟲、抗逆境的基因轉入到特定農作物中,不僅可降低農作物的生產成本,還提高了產量,且減少了農藥、化肥對人體傷害和及土壤性能的破壞,及其對環境的污染。④從這種意義上講,轉基因食品也是綠色食品;第三,轉基因食品品質及營養價值較傳統食品高。如轉基因的谷物食品賴氨酸含量高,可提高營養價值。而且還可去除其某些不利的基因成分,如通過基因手段抑制或去除能導致洋蔥具有刺激性的一種酶,就能消除洋蔥的刺激性,而且不會影響其味道和營養成分;第四,保鮮性能增強。利用轉基因技術增強食品的保鮮功能,主要利用反義技術抑制酶活動,延遲它的成熟和軟化的反義DNA基因番茄,可延長儲藏及保鮮時間。
2.2轉基因食品的營養品質價值更顯著
首先,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為種子蛋白質的改良,改變植物食品中氨基酸組成及含量提供了可能。shireen等用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馬鈴薯蛋白粉飼喂雄性小鼠28天,膳食中控制酪蛋白的攝入,飼喂轉基因馬鈴薯蛋白粉小鼠的蛋白質利用率顯著高于飼喂非轉基因馬鈴薯蛋白粉小鼠(P< 0.05);其次,通過基因工程對食品中酶的改變來實現對碳水化合物的改進,人們已經將內源和外源的淀粉合成酶翻譯基因成功導入到馬鈴薯中,獲得了支鏈淀粉含量很高或者完全不含直鏈淀粉的馬鈴薯。⑤對油脂的改良也可以通過基因工程來進行,國外一家公司通過反義抑制和共同抑制油酸酯脫氫酶,成功開發了高油酸含量的大豆油,這種新型油具有良好的氧化穩定性,很適合用作煎炸油和烹調油。
3.轉基因食品潛在的社會風險
3.1轉基因食品對人類身體健康的潛在風險
有一些例子表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傷害的風險。在實驗中,老鼠吃了轉基因馬鈴薯導致器官生長異常,體重和器官重量變輕,免疫系統受損。雖然報道有些夸大, 但它反映了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存在傷害的風險。因為轉基因食品是把一些病毒、毒素的基因或抗性標識基因轉入到目標生物體中,這些新轉入的基因是否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我們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美國一個研究中心的實驗報告表明,同一般大豆相比,在抗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異黃酮減少了。由于轉基因食品出現的時間不長,人們對它缺乏了解,轉基因食品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現在得出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沒有危害的結論還為時過早,還存在許多潛在的健康風險。
3.2轉基因食品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從目前對轉基因作物和轉基因食品對生態環境影響監控的情況來看,它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或危害比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或危害要明顯得多,這一觀點也得到一些轉基因技術科學家的認同。英國的然和美國的《科學》雜志都發表了相關的科學研究論文,認為轉基因作物減少生物多樣性,破壞生態環境的可能性較大。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系兩位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雜志,認為墨西哥偏僻的瓦哈卡山區的野生玉米,受到轉基因玉米的污染。⑥目前,轉基因動物、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微生物發展迅速。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許多變異、重組和修飾的基因,堂而皇之地進入了自然界,進入了食物鏈,再進入生物鏈。這就意味著基因重組物走出了封閉的試管或實驗室,有可能引起生物圈的基因污染。相對于以往任何種類的污染而言,基因污染最為特別也最為危險,因為它是一種可以自己迅速繁殖并且大面積擴散的污染。
3.3轉基因食品的商業化導致利益分配不公
從當前的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的發展現狀來看,基因工程的發展和轉基因食品的商業化,不僅沒有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和饑餓問題,沒有縮小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反而進一步加大了兩者之間的鴻溝。從長期來看,新的農業生物技術將會導致發展中國家農業生產的一個顯著的轉變,可能會使發展中國家在貿易上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背負更多的債務和更加依賴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利用家屬方面的優勢不斷掠奪發展中國家的基因資源進行研究開發,并在世界各國申請專利,發展中國家使用基因專利還要支付高額的專利費。在這次基因爭奪戰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兩極分化的問題將更加嚴重,影響社會安全和社會穩定。
4.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對策
4.1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提高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目前,大多數人對轉基因食品的了解還甚少,缺少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意識,因此對它的安全性存在懷疑。增加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包括:轉基因產品或者含有轉基因成分的產品,都應在產品的外88包裝或產品說明書上進行標注,生產者和銷售者及合同一方當事人都應履行告知的法定義務,各銷售含轉基因成分商品的經營者必須依法標注。讓消費者通過產品上明確的標示區分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這起到了公眾宣傳和輿論導向的目的,讓廣大消費者能夠明明白白的消費。消費者會慢慢了解這個東西,知識也就普及了,對轉基因食品的認識度自然就高了。而如果不貼標簽,就會變成欺騙和誤導的行為,違反了公平和貿易的原則。這會使消費者憑他們自己的選擇而購買商品。
4.2完善轉基因食品的政策法規建設
雖然,我國有了《農業作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但這其中并未涉及進口農產品,海關也沒有將轉基因作為檢疫標準。食品安全風險已經超越了國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可能通過國際貿易迅速蔓延成為全球性的危機。⑦因此,我國應盡早立法,有一套相關的完整的法律法規,或將部門頒布的條例升級為國家法規,并且對其落實,這有利于有關部門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嚴格的檢測,真正確保消費者的利益。
4.3加強嚴格的規范化的監管流程和執法力度
各有關部門都應對其進行嚴格的評估和檢測。首先要檢測轉了什么基因,這個基因的功能、來源、有無不良記錄等。作為轉基因食品,還要經受毒性、過敏性、營養成分等方面的評價,建立相關規范,標準應比任何食品都苛刻。還要接受嚴格的安全性評價,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長期監控機制,加強國際合作,從源頭監管食品安全。充分保障轉基因食品市場的公正、公開、公平。建立執法機構,確定檢測機構,建立一套可以執行的國家或者行業標準。為了強化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確保法規的各項規章得以實施,農業部應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轉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執法檢察,食品衛生和安全監督主管部門啟動對轉基因食品的專項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程序和方法。還應根據自查和督查的情況,對違法情節較嚴重的,公開在媒體上曝光,將公眾的健康效益放在第一位,加強公眾對他們的監督。做到各個部門相對獨立,分工明確,責權清晰又相互協調統一。⑧
4.4抱有嚴謹的治學態度
在國家對轉基因研究應有充足投入的基礎上,積極培養人才,引進研究成果,拓寬國內外技術合作的渠道,提高相關的檢測技術、檢測手段??茖W家對轉基因食品要慎重對待,持謹慎態度,盡職盡責,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積極開展研究,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并聽取消費者的建議,做到對消費者負責。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積極引導轉基因食品的健康發展。使其成為造福廣大人民的“綠色技術”。(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注解
① 李山峰.淺析轉基因食品[J].河北企業,2010,6.
② 趙改梅.當今轉基因食品的現狀與發展[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1.
③ 楊洋.國內外轉基因食品現狀及其安全管理[J].食品工業科技,2004,6
④ 游文麗.淺談轉基因食品的管理[J].百家論壇,2008,12.
⑤ 毛新志.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倫理透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2.
⑥ 平靜.轉基因食品發展的倫理原則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3.
⑦ 孫莉.轉基因食品的人文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0,11.
⑧ 謝鳳連.轉基因食品的管理現狀及政策建議[J].經濟管理,2006,22.
參考文獻
[1] 楊洋.國內外轉基因食品現狀及其安全管理[J].食品工業科技,2004,6
[2] 游文麗.淺談轉基因食品的管理[J].百家論壇,2008,12.
[3] 毛新志.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倫理透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2.
[4] 李山峰.淺析轉基因食品[J].河北企業,2010,6.
[5] 趙改梅.當今轉基因食品的現狀與發展[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1.
[6] 平靜.轉基因食品發展的倫理原則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3.
[7] 孫莉.轉基因食品的人文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0,11.
[8] 朱俊林.標識轉基因食品的倫理動因[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學學報,2007,3.
[9] 曾國屏.當代科學技術前沿的幾個基本特征及其哲學問題[J].學術研究,2001,9.
[10] 李波.基于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思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8,8.
[11] 王茜.淺議轉基因食品[J].糧食與飼料工業,2004,6.
[12] 岳玉梅.淺議轉基因食品及其發展[J].農家之友,2010,8.
[13] 催雨榮.轉基因食品的風險初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2.
[14] 王曉旭.轉基因食品的人文倫理思考[J].理論探討,2001,11.
[15] 王彤彤.轉基因食品的現狀與未來[J].果菜與健康,2004,2.
[16] 朱忠孝.轉基因食品風險的倫理思考[J].青海社會科學,2007,6.
[17] 班凌偉.轉基因食品利與弊的思考[J].醫學社會學,2011,1.
[18] 王婷.轉基因食品倫理道德問題[J].科技風,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