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低碳經濟的目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英國率先提出并發展低碳經濟,取得良好效果。在英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其獨特的低碳經濟模式,我國作為碳排放量大國,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借鑒英國的低碳經濟模式,結合我國國情,建設具有我國特色的低碳經濟模式,逐步走向低碳發展。在本文中,重點分析了英國低碳經濟模式引入中國的意義。
關鍵詞:
英國;低碳經濟模式;意義
在人們尋求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低碳經濟。低碳經濟的概念由英國政府正式提出,并受到了各國人民的廣泛關注。英國作為最早開始建設低碳經濟的國家,現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低碳經濟模式。與英國相比,我國的低碳經濟起步比較晚,且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此,我國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應將英國的低碳經濟模式引入,在充分借鑒的基礎上,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低碳經濟模式,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一、英國低碳經濟模式概述
(一)確定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和目標2003年,英國政府頒發了能源白皮書,在白皮書中,正式提出了低碳經濟的理念,同時,在英國的能源政策中,戰略性目標為實現低碳經濟。在白皮書中,英國政府將氣候變化威脅和能源安全挑戰作為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機遇,并在低碳經濟的指導下,確定新的能源政策目標。能源政策目標中明確的規定,以現有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為標準,在2050年以前減少60%左右,同時,在2020年以前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保障可靠的能源供應,提升英國能源市場的競爭力,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后,在英國政府頒布的多項法律中,將低碳經濟作為全局性的重大戰略,在國家層面中發展。
(二)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英國在發展的過程中,非常重視法律的作用,發展低碳經濟也是如此。英國開始實施低碳經濟之后,就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其中,最為著名的為2008年頒布的《氣候變化法案》,在這部法律的保障之下,英國的低碳經濟得到科學的發展,促使英國的經濟逐漸向著狄然經濟轉型。
(三)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確定戰略及目標、完善法律保障之后,英國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措施是非常具體的。在這些政策措施中,主要的包含財政支持、稅收調節、融資推動、能源結構調整、低碳技術創新,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金支持與技術支持,同時,也實現了能源結構的優化。除了上述主要措施之外,低碳社區建設也是英國實施低碳經濟中的重要舉措,從而促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低碳意識,進而約束自身的行為,開展低碳生活。
(四)注重統籌協調、指導服務及監督管理除了上面三個方面之外,行政推動也是英國發展低碳經濟中的主要部分,針對低碳經濟的發展,英國建立了比較多的相關部門,如能源和氣候變化部、氣候變化委員會等,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行政動力支持。
二、中國引入英國低碳經濟模式的意義
(一)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在經濟發展的背后,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能源越來越少的問題非常突出。現如今,這些存在的問題已經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2015年10月,我黨召開十八屆五種全會,提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由此看來,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體,而低碳經濟的開戰吧恰好與這一主題相適應,因此,我國應大力開展低碳經濟。我國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必然選擇,在借鑒英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基礎上,促使我國更加科學的發展低碳經濟,從而有效地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友好共處,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優化產業結構及能源利用結構我國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了“分享經濟”,這是一種新的經濟和商業形態,其所共享的是經濟本身的互聯網基音及經濟信息與資源,由此,來促使我國傳統企業升級,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同時,在《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4》中對德國、歐盟等國家的低碳經濟發展經驗進行了介紹。英國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將能源優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與低碳經濟相連接,這給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以啟示作用。當前,我國能源短缺的問題十分突出,并且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大,這不僅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制約低碳經濟的進行,對此,我國在開展低碳經濟時,同樣應該將低碳經濟的發展與能源調整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聯系在一起,由此一來,可促使我國能源利用結構趨于合理化,同時,還能夠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
(三)加強與國際間的合作節能減排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首先要實現的,促進能源利用結構的優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此目標之后在進行循環經濟及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倡我國實行對外經濟,促使本國的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中,當前,低碳經濟的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式,尤其是英國的低碳經濟,更是取得了良好的成功,對此,我國應該引入英國低碳經濟模式,加強我國與英國乃至其他發達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從而將國外先進的低碳技術及管理方法引入國內,進而促使我國低碳經濟的研究與發展進步[4]。我國發展低碳經濟不僅僅是應對氣候變暖問題,更是在履行大國責任,在英國低碳經濟模式的指導下,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將會變得更加科學,從而實現減少環境污染,緩解能源危機的目的。
三、結束語
英國的低碳經濟起步比較早,現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國的低碳經濟起步比較晚,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思想及發展路徑還不成熟,對此,我國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應該將英國的成功經驗引入我國,在結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科學的發展低碳經濟,進而實現減少碳排放量、環境與生態和諧發展的目標,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劍波.英國“低碳國家轉型”國策的法制化特征及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01:106-111
[2]劉勝.低碳經濟政策體系:英國的經驗與啟示[J].社會科學研究,2013,06:32-37
[3]彭博.英國低碳經濟發展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研究參考,2013,44:70-76
關鍵詞:低碳經濟財務管理發展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10-178-01
一、生態價值最大化
隨著經濟形式的發展,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先后經歷了籌資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等不同階段。經濟形勢不同,財務管理目標也存在差異。但是,以往財務管理諸目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環保責任和環境風險都作為外生變量對財務管理目標和財務管理活動產生影響。與環境相關的問題被歸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但是,在低碳時代,與低碳、環保、節能有關的諸多要素將內化于企業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全過程。產品碳足跡的計量、企業碳資產和碳負債的披露將通過法律制度強制執行。在這種情況下,生態價值將成為企業價值的最高標準和終極體現。所謂生態價值,就是將碳風險與碳責任內化之后,企業及其各利益相關群體所創造的最終價值。當企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對該企業有低碳方面的要求時,企業必須從戰略上調整其經營模式,對流程研發、采購、制造、銷售的各個環節進行相應的改造。
二、低碳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新內涵
1 低碳經濟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順應當代經濟的發展??沙掷m發展觀涉及到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科技、政治等諸多方面,其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F如今,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與日俱增,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產生“溫室效應”。資源的過度被開采也導致生態環境的劇烈惡化,生態環境的變化迫使人類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有害氣體排放、降低環境污染、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和環境破壞,換取最大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這種低碳經濟,方能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及很好的順應經濟的發展。
2 低碳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新內容。低碳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必須是全方位的,企業在采用正當、合法的手段謀求利益的同時,更應擔負起其所要履行的社會責任。企業只有考慮其經濟行為對國家、社會、公眾、環境的影響,才可能把“自己”做得更大。也就是說,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在理財活動中必須為此作出經常性的努力。鑒于此,低碳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不應過度的重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還應該考慮企業對社會環境帶來的影響。
3 引入低碳經濟理念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對整個社會的重要性。在現有財務管理目標中引入低碳經濟理念,從而讓企業管理者在關注收益、股東財富、企業價值時能夠關注生態資本、社會資本的消耗,同時強調對這些消耗的補償,以保證物質資本、生態資本、社會資本的保值增值。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以其自身的健康發展推動著社會經濟不斷地向前發展,因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不僅僅是經濟體中的核心問題,同時對社會發展也具有導向性作用。順應低碳經濟要求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不僅可以客觀公正地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業績,也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 引入低碳經濟理念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符合現今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的氣候變暖,環境的改變也要求世界倡導一種新的生活、生產方式――低碳經濟,可以說低碳經濟將稱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推進力量,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低碳經濟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可持續發展戰略路徑的延伸。只有世界整體環境得到保障。全球才有所謂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用符合低碳經濟理念的新的財務管理目標有著世界范疇的意義。
三、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評價及其弊端
1 利潤最大化目標。利潤最大化目標是指通過對企業財務活動的管理,不斷增加企業利潤,使利潤達到盡可能大。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企業有了自,有了自己的經濟利潤,人們逐漸認識到產值最大化目標模式弊端太多。于是企業的理財目標就自然轉向了利潤最大化。但是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利潤是一個絕對數,未考慮同投入資本的關系,不能科學地說明企業經營效益的高低,不便于企業的比較。
2 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所謂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產出和投入的比例關系。即以一定的資源消耗獲取最大量的收益,它是一個比利潤更廣義的概念。它必須借助于一定的經濟指標才能表現出來。另外,對它也難以控制,難以分解落實責任。
3 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目標模式是指企業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取最優化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及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追求一定時間內所創造的經濟增加值與投入資本之比的最大化。它在實踐中便于操作,但是采用單純的數量指標,不能體現財務管理目標的統一性和綜合性,企業相關利益人的利益很難體現出來。
四、討論
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低碳經濟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前提來謀求最大產出的經濟發展理念或發展形式?!暗吞肌睆娬{的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的高能耗、多污染為代價的新發展思路。因此,在大力提倡低碳經濟理念的今天,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以企業價值最大化在充分考慮貨幣的價值與報酬的關系上,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并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的基礎上。企業從財務管理方面應該考慮企業對環境的貢獻,從而使企業能做到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其朝,發展低碳經濟之我見[J],能源與環境,2010(04)
2 朱少東,低碳經濟下的財務創新[J],現代商業,2010(21)
3 寇改紅,于新茹,中國走“低碳經濟”之路的必然選擇[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4)
4 都迎貴,淺議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06(12)
【關鍵詞】:道路運輸企業 低碳經濟 發展對策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機理與內涵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等多種手段,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倡導與環境和諧發展,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對經濟活動的要求是走“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流程,物質和能源在過程中需要得到循環可持續利用,做到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低碳經濟理念是20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其定義為:“低碳經濟是走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基本特征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以資源的高效及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從根本上摒棄了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經濟增長模式”。因此,道路運輸業發展低碳經濟的內涵為:依據低碳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在生產過程中可循環利用資源要循環利用,不可循環利用資源要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利用率,實現低排放、低能耗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要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有序原則,實現資源的循環使用。
道路運輸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首要原則是在輸入端進行減量化,即在生產源頭要考慮節約資源,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來實現既定的生產及消費目的。這要求道路運輸企業實現資源集約利用,減少浪費,從生產源頭就開始注意資源的節約以及環境保護,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
道路運輸企業資源的資源化為輸出端,主要表現在交通運輸工具的更新換代、系統管理及服務等方面。目的在于再次資源化廢棄物,減少最終處理量,通過避免產生、循環利用、最終處置的順序來處理廢物。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路運輸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是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之上的。因此,在此機理上建立道路運輸企業低碳經濟層次模型可為低碳經濟評價提供理論方法依據。
二、道路運輸企業的低碳經濟評價層次結構
通常運用的綜合評價方法有以下幾種:專家評價方法、數據分析法、層次分析法、人工神經網絡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灰色綜合評價法等。對于道路運輸企業低碳經濟評價而言,考慮到所涉及的因素具有層次性,難于準確計量,因此選用層次分析法對交通運輸企業低碳經濟發展程度進行評價更有意義。
1.評價目標
交通運輸業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基礎即對道路運輸企業發展低碳經濟進行評價。道路運輸企業的低碳經濟體現了企業內部的低碳經濟實現,企業目標是利潤最大化,社會目標是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廢棄物資源化,而低碳經濟恰恰將二者統一起來。因此道路運輸企業低碳經濟的評價目標為:
(1)評價道路運輸企業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達到了解道路運輸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狀況、水平,以及影響發展的各種因素,能為交通運輸業或其他行業提供發展經驗的目的。
(2)監測目前的發展狀態并預測未來的變化趨勢。根據能全面反映道路運輸企業低碳經濟評價數據的分析整理,通過評價可以監測目前的發展狀態并預測未來各個方面的變化趨勢。
(3)為道路運輸企業提供優化管理決策的依據。依據以上評價結果并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運用相關決策原理來為道路運輸企業優化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2.指標體系層次結構構建
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時,應基于低碳經濟的基本內涵及設計原則來構建指標體系層次結構。遵循道路運輸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機理,將目標層設定為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同時按照低碳經濟的基本原則,將一級子目標設定為減量化指標以及再利用和資源化指標。再考慮到清潔燃料車輛的使用可實現無害化生產,也將無害化指標設定為一級子目標。在一級子目標下設定指標層,即相關具體指標如單位周轉量固定資產、單位周轉量直接生產資源、單位周轉量占地面積、單位周轉量輔助生產資源、單位周轉量能源消耗、廢舊資源再利用率等。
3.評價指標計算
(1)減量化指標
減量化指標即為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資源的產值,包括單位周轉量固定資產、單位周轉量直接生產資源、單位周轉量占地面積、單位周轉量能源消耗、單位周轉量輔助生產資源等。各指標數值越小越體現低碳經濟發展的效果越好。
(1)單位周轉量占地面積=企業占地總面積周轉量;
(2)單位周轉量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總額/周轉量;
(3)單位周轉量直接生產資源=直接生產資源總量/周轉量;
(4)單位周轉量能源消耗=能源消耗總值/周轉量。
(5)單位周轉量輔助生產資源=輔助生產資源總量/周轉量;
以上計算指標中,占地面積為企業占用土地面積總和,固定資產以企業財務報表中固定資產科目所列資產總值計,直接生產資源包括汽車、輪胎等,能源包括燃料、電等能源,輔助生產資源包括維修、安檢、清潔設備等。
(2)再利用及資源化指標
再利用指標是指道路運輸企業的生產過程中要延長資源的使用時間以及使用時效,達到較高的使用效率。這主要包括直接生產資源以及輔助生產資源的利用率。相關計算為:直接(輔助)生產資源利用率=已用直接(輔助)生產資源/直接(輔助)生產資源總量。
資源化指標主要是指在在生產過程中對陳舊落后的生產資源的再利用程度,主要包括廢舊資源再利用率等。相關計算為:廢舊資源再利用率=再利用資源/廢舊資源總量。
(3)無害化指標
無害化指標反映著清潔低碳能源的使用狀況,評價指標為使用清潔燃料載運工具比率,相關計算為:使用清潔燃料載運工具比率=使用清潔燃料載運工具數量/載運工具數量。
再利用及資源化指標、無害化指標越接近1,說明低碳經濟的發展效果越好。
在構建層次結構模型以及建立標評價體系后,便可根據層次分析法,運用專家調查法、標度法等來確定各層次以及各元素的權重并建立判斷矩陣,最終評價出低碳經濟的發展效果,并實現評價目標。
在進行低碳經濟評價時,考慮到各道路運輸企業的經營特質不盡相同,可以結合企業獨特的特點設計相關指標,修正完善上面的指標體系以及層級結構,對自身發展低碳經濟進行全面的評價。
三、道路運輸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
在可持續發展發展理念下,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道路運輸業的重點內容。在道路運輸企業采用評價指標進行低碳經濟發展應用時,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來采取措施:
(1)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盲目追求高標準、高指標,節約土地,避免重復建設,合理分配企業資源,使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化。建設時注重經濟效用,保證企業收益,對可通過改造作為其他用途的基礎設施,可合理使用將其資源化。
(2)車輛的選擇及使用方面:選取節能環保的車輛,使用過濾裝置或配備尾氣催化轉化裝置以減少尾氣污染,使用清潔燃料車來節約能源。提高車輛利用率及運輸效率,在滿足市場需求基礎上選用大型運輸車輛,陳舊車輛可改做其他用途。
(3)經營管理方面:重點發展低碳經濟,要求有新技術、新科技產品投入市場。時刻關注新技術的發展并及時引進與使用。在運營過程中做好統計預測工作,預測未來市場走向并對車輛、能源的使用成本、辦公設備、清洗清潔設備使用成本等進行成本管理。合理利用自身優勢,注重資源優化利用,增加企業收入并提高設備利用效率。
(4)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合理調配企業資源,實施資源計劃建設,提高信息平臺信息共享水平與服務能力,加強可視化管理技術、集成化管理技術、智能技術在運輸車輛方面的應用,延長運輸資源使用年限并提高運輸效率及安全性。
(5)生產經營方面:應多學習借鑒新的生產經營理念及管理模式。如采取先進的管理制度或運輸企業聯營模式,運用先進的的車輛調度制度保證車輛利用效率最大化等。
四、結論
在道路運輸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我們不但要從基礎設施建設、經營管理、車輛選擇使用、信息技術應用、生產經營這些方面考慮交通運輸業在低碳經濟發展方式下的對策,而且要根據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運用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進行合理決策以提高生態資源、經濟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從而促進道路運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趙濤,徐鳳君.低碳經濟概論[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低碳經濟;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X34 文獻標識碼:A
1 低碳經濟提出的背景
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全球氣溫明顯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進程,資源枯竭、環境污染、氣候變暖等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世界各國已經充分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既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又可以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各國紛紛開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發展低碳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目標,并對經濟政策進行了調整。全球低碳經濟爭霸已經全面展開,一場綠色投資的戰爭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悄然展開。
2 低碳經濟的概念、內涵及特點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隨著實踐的發展,低碳經濟的內涵不斷得到拓展。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對低碳經濟的理解。目前大多數學者認同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為主要特征,以較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獲得較大產出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從經濟形態上講,簡單來說,低碳經濟是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一類經濟形態的總稱。低碳經濟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本特征,以應對碳基能源對于氣候變暖影響為基本要求,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目的。低碳經濟的實質在于提升能效技術、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促進產品的低碳開發和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這是從高碳能源時代向低碳能源時代演化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3 低碳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狀況
3.1 英國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在全球實施“碳預算”的國家,也是首個把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納入法律框架的國家。早在2003年,英國就在其的《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能源白皮書中,提出到2005年英國能源戰略的主要任務是從根本上把英國變成一個低碳經濟的國家。2008年公布的《氣候變化法案》在以往全國二氧化碳排放計劃之上,明確地規定了全新的更具法律約束力的全國性排放目標,其核心條款就是2009年4月實施的碳預算體系,該預算中確定,在1990年的基礎之上,2050年英國碳排放至少要減少80%。同年7月,英國政府又了《英國低碳轉換計劃》以及3個配套的計劃―《英國低碳工業戰略》、《可再生能源戰略》及《低碳交通計劃》。此外,英國還通過氣候變化稅、氣候變化協議、氣體排放貿易機制、碳信托基金等一系列經濟政策工具的運用,達到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目的。英國政府在2010年3月18日了在碳預算體制下的首份碳排放報告,報告稱英國2008年的溫室氣體凈排放量約相當于6億噸二氧化碳,碳預算目標正穩步實現。
3.2 美國
美國作為世界工業強國,主要通過資金支持、法律支持和出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相關政策等幾個方面來實現向低碳經濟發展的轉型。早在2005年8月8日,美國布什政府就頒布了涉及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等11個方面的《能源政策法》。2007年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2009年美國眾議院提出了“綠色能源”法案,以確保美國產業的競爭力,推動綠色就業和勞動者轉型,并出口低碳技術,應對氣候變化,這些政策法案的實施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保障。2009年2月,奧巴馬政府宣布了以發展新能源為重點的“美國復興和再投資計劃”,計劃在3年內投入1500億美元,使得美國新能源產量與現在的能源產量相比增加1倍。同年2月,美國在能源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2012年起將對排污、排放收費,到2050年將減排83%;以每臺補貼7000美元的刺激政策,來鼓勵混合動力汽車的大規模使用等,再度增加用于新能源開發和利用方面的投資,投資總額高達7870億美元,主要用于發展高效電池、智能電網、碳儲存和碳捕獲以及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等)。
3.3 日本
日本各屆政府一直在宣傳推廣節能減排,主導建設低碳社會。從1991年至2001年,日本先后制定了《關于促進利用再生資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資源利用法》、《廢棄物處理法》、《化學物質排出管理促進法》、《2010年能源供應和需求的長期展望》等法案。自2002年以來,日本的太陽能發電、太陽能電池產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占據了世界總體產量的半壁江山。2004年,日本環境省設立的全球環境研究基金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會情景”研究計劃。同年,日本出臺了以燃料電池為重點的“新產業創造戰略”,降低日本對石油的依賴程度。2007年6月,日本內閣會議審定通過《21世紀環境立國戰略》,提出“建設國際循環型社會”的戰略方針。2008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福田藍圖”,其減排目標是到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目前減少60%~80%,將日本打造成為世界首個“低碳社會”。 2008年提出《面向低碳社會的十二大行動》,預計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將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成本減少一半,同時大力發展風力、太陽能、水力、生物質能和地熱等,爭取到2020年使碳捕獲與埋存技術實用化。
3.4 中國
自2007年中國首次明確要發展低碳經濟以來,我國在發展低碳經濟特別是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截止2010年9月底,共批準2685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預計2010年減排量近5億噸CO2當量,其中有953個在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成功注冊,占全球注冊項目的40%。我國新能源占能源生產總量比重超過9%。國家發改委公布“4萬億”投資清單中,用于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工程的投資達2100億。2010年,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在1500萬~1700萬千瓦之間,累計裝機容量將超過400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約55%,躍居世界第一。低碳技術投資呈增長趨勢。中國最近幾年用于“綠色行業”風險投資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占總投資的19%。據估計到2020年將達到2680億美元,其中太陽能產業的開發利用世界領先。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根據政府規劃,到2011年,中國將年產50萬輛新能源汽車。
“十二五”期間,科技部將高度重視和發展低碳技術,把低碳技術作為重點內容納入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與相關技術產業發展規劃。預測中國的風能發電能力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的目標將會提前實現。我國低碳發展將朝四個方向努力,即形成合理的消費模式;選擇高效節能的生產消費結構;加快技術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低碳高效的能源工業,將以煤為主的傳統能源結構改變為煤炭、油氣、新能源三分天下的格局,減排的重點也要從目前工業部門為主轉變為工業、建筑和交通并舉。
一、低碳經濟概述
要想了解低碳經濟的內涵,首先需明白什么是低碳。對低碳的理解可以分為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速度小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第二種情形是零排放;第三種情形是絕對排放量的減少。其中,經濟正增長是實現以上三種情形的前提條件。那么,該如何來理解低碳經濟呢?其實,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新能源開發、產業轉型等手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高碳能源消耗,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模式。根據字面的定義,可看出低碳經濟是屬于經濟范疇的,但從本質上來說,低碳經濟首先應該屬于技術創新問題,然后才屬于經濟問題。另外,需要補充的是,低碳經濟的根本方向是可持續發展,有效方式是循環利用,關鍵環節是清潔生產,基本保障是低碳能源。
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國有企業行為目標的選擇
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國有企業行為目標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低碳經濟的發展。因此,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框架下,必須對國有企業行為目標進行重塑。一般而言,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框架下,國有企業的行為目標應該滿足兩個原則:一是與宏觀經濟目標相一致;二是能夠體現利益相關者利益的長期價值導向。因此,國有企業的行為目標可界定為價值的可持續增長。下面來詳細闡述這一行為目標選擇的原因。
1.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中的“赤道原則”的基本精神相契合。
“赤道原則”,簡稱EPs,是一套非強制的自愿性準則,用以決定、衡量以及管理社會及環境風險,以進行專案融資或信用緊縮的管理。該原則最早出現于2003年6月,是由十家國際領先銀行按照世界銀行的環境保護標準與國際金融公司的社會責任方針來制定并實行的。在2009年,已經有67家財務金融機構采用了這個原則,可以說,它已成為一個實務上的準則,協助銀行和投資者了解應該如何加入世界上主要的發展計劃,并對它們進行融資。具體來講,“赤道原則”要求金融機構在項目融資中審慎考慮環境和社會風險,并強調環境、社會與企業發展的和諧統一。其實,這一原則在無形之中推動商業銀行將公司治理目標從早期的“股東利益最大化”向“充分考慮多元利益主體訴求”的可持續發展方向轉變。從這一層面來講,國有企業的價值可持續增長的行為目標與“赤道原則”的基本精神是相契合的。雖然“赤道原則”僅局限于商業銀行領域主體行為目標的重塑,但它體現的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精神對整個低碳經濟中的微觀經濟主體行為目標具有輻射和傳遞作用,并充分反映了低碳經濟對其微觀經濟主體行為目標重塑的基本訴求和主導方向。
2.與行為經濟學的經濟主體雙重動機論相契合。
行為經濟學認為,新古典經濟學是建立在顯示偏好的假定基礎之上,即個體具有單一的自利動機,而顯示偏好是這種動機的外在表現,因此我們只需觀察個體顯示出的選擇行為,無需對行為背后的內生動機和心理過程做考慮。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行為動機會產生不同的選擇行為,而個體的行為動機又呈現多元化特征,因此顯示偏好是難以完全反映個體行為的本質的。因此,自利與利他作為人類本性的兩個基本方面,應當共同作為研究經濟問題的邏輯起點,因為行為個體的本性是自利動機與利他動機的一種組合形式,無論是純粹的自利還是純粹的利他均是該組合形式中的極端特例。從這個方面來說,行為經濟學重設了微觀經濟主體具有自利與利他的雙重行為動機,它預設每個個體都是兼具自利與利他動機的混合體或矛盾體,即認為自利與利他均屬于“實然”問題,而不是像傳統理論那樣將利他視為“應然”問題。國有企業的價值可持續增長的行為目標也反映了自利與利他的雙重行為動機,與行為經濟學的基本觀點是相契合的。
3.其可持續發展、價值增長和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三者相輔相成。
將國有企業的行為目標重塑為價值的可持續增長,其實是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引入其中了,是希望國有企業能夠以承擔社會責任人的身份出現,做好保護環境與節約資源的帶頭人,并兼顧與其它利益相關者的遠期利益,實現自我價值的不斷增值。在自利與利他的雙重動機下,這一目標行為要真正做到自身以及整個經濟社會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全社會價值最大化。其實,在傳統的行為目標下,國有企業的唯一目標就是實現自身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為了追求自身的短期利益,難免會導致資源環境問題。但是在價值可持續增長的目標下,國有企業的成本和效益范疇是與其經濟活動有關的社會總成本和社會總效益。因此,在低碳經濟的框架下,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價值增長和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三種理念是相輔相成的。
4.碳金融的實施為其提供了可能。
目前,全球變暖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可以說是人類不得不面臨的重要問題,這兩大問題越來越凸顯保護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在這種背景下,碳金融逐漸興起,它是環境金融在低碳領域的創新,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但在碳金融出現之前,由于沒有商品化的碳、沒有相應的碳交易市場、沒有碳排放權的買賣等活動,再加上自然資源定價的困難性,導致污染程度補償量度難以確定,也難以解決各行為主體的外溢成本問題,最終引發市場失靈現象以及生態危機,最后只能憑借政府的行政手段來提倡可持續發展。但是,隨著碳金融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探索和豐富,經濟主體的外溢成本可以通過碳金融政策、手段的實施得以量化和內部化,在這一背景下,對于國有企業自發選擇價值的可持續增長這一新的科學的行為目標將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要求國有企業必須轉變以往的多元化行為目標,實施價值的可持續增長行為目標。因為這一目標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中的“赤道原則”的基本精神相契合,與行為經濟學的經濟主體雙重動機論相契合,其可持續發展、價值增長和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三者相輔相成,碳金融的實施也為該目標的實施提供了可能。
三、結語
關鍵詞:低碳經濟,CO2,排放,物流,對策
近年來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挑戰。中國要從根本上降低C02排放,實現節能減排,必須實現節能減排,其途徑在于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發展包括低碳經濟在內的循環經濟和節能經濟。本文從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機遇和挑戰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從物流角度提出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應對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和有重要現實意義的。
1 低碳經濟概念
1.1 低碳經濟的由來
“低碳經濟”的概念最早出現,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低碳經濟是在人類溫室效應及由此產生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趨嚴重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經濟是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一類經濟形態的總稱。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本特征,以應對碳基能源對于氣候變化影響為基本要求,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目的。其實質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區域的清潔發展、促進產品的低碳開發和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這是從高碳能源時代向低碳能源時代演化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人們日益認識到,要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必須全人類共同攜手,改變高碳經濟模式。。。由此,低碳經濟模式被提上日程,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1.2 低碳經濟的發展展望
低碳經濟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是21世紀人類最大規模的經濟、社會和環境革命,將比以往的工業革命意義更為重大,影響更為深遠。低碳經濟將創造一個新的游戲規則,碳排放是其新的價值衡量標準,從企業到國家將在新的標準下重新洗牌;低碳經濟將催生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以低碳經濟、生物經濟等為主導的新能源、新技術將改變未來的世界經濟版圖;低碳經濟將創造一個新的金融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遇,這是一個轉型的契機,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向低碳高增長模式的轉變;低碳經濟將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國際金融危機后新一輪增長的主要帶動力量,首先突破的國家可能成為新一輪增長的領跑者。
2 物流與低碳經濟的關系
2.1 物流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方面
在高油價背景下,物流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方面。因而鐵路這種低能耗、低排放的運輸方式無疑將大比例的替代航空和公路客貨運。建國以來我國鐵路里程數發生了巨大進步,從建國初的2.2萬公里到2009年的8萬公里,鐵路里程世界第二。到202O年鐵路營業里程將增加到12萬公里以上,成為世界上一鐵路運輸是最低碳環保的運輸方式,最符合當下節能減排的全球趨勢。據統計交通運輸部門排放的C02約占全球人為排放總量的21.8%。在歐盟27國,公路運輸排放的溫室氣體約占全部交通方式的72%; 而鐵路以1.7%的排放量,完成了10%的運輸量。同時,航運也被認為是最具碳效率的一種運輸方式。據了解,國際海運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7%,集裝箱船排放的二氧化碳僅占海運業排放量的25%,但卻承擔了全球52%貨值的貨物運輸。
2.2 通過優化運輸體系來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據預測,在全球越來越強調低碳環保的形勢下,鐵路以及航運的低碳優勢將得到凸顯,各國將不斷加大鐵路建設,以及推行加船減速政策,以替代公路、航空運輸。甚至,現有交通運輸體系也有望在低碳經濟的刺激下得到改善。。我國將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準確把握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現狀,研究提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總體框架。我國物流目前在運輸、管理、配送等方面的成本約占15%一20%, 遠遠高于國外的7%一8%, 發展現代交通運輸物流迫在眉睫,鐵路在運輸行業碳減排潛力巨大。
3 以物流設備鏈的調整和運輸方式的變革為契機發展低碳經濟
物流運輸工具都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為燃料,污染也相當高。因此要實現低碳經濟,首先就要以改善運輸設備作為突破口。據了解,實現我國汽車減排目標的可行途徑就有這樣5條:利用傳統汽車和內燃機減排技術;推廣柴油轎車、柴電混合動力;替代能源的使用;汽車的小型化、輕量化、電子化;電動汽車技術。目前,以發展柴油機等為代表的傳統汽車動力系統(包括柴電混合動力系統)正在大力試行。同時,電動汽車產業鏈也正在悄然興起,諸多舉措無不在顯示著運輸工具將有重大改革的信號。這樣可以減少排放,提高設備運行穩定性,并提高作業效率。低碳經濟下物流托盤原材料也在得到進一步更新,鐵路專用托盤制品已成為鐵路裝卸運送和存儲物資的周轉設備。
4 結語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是以相對較低的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主要著力點在于大幅度降低單位GDP的CO2排放量。從長期看,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到2050年基本實現社會經濟發展與CO2排放的完全脫鉤。從中期看,通過采取強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到2020年努力實現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 ~45%的目標。從短期看,應該在“十二五”規劃中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實現既定目標。
參考文獻:[1] 《供應鏈設計與管理》第二章 物流網絡配置 大衛·辛奇—利維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 馮之浚.、周榮 低碳經濟:中國實現綠色發展的根本途徑[J]中國人口·環境與資源,2010年第20卷第4期
關鍵詞:低碳經濟;兩型社會;現狀;設想
一、引言
近年來,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發展以低能耗、低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河北在經歷了過去若干年的長期經濟高速增長后,面臨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任務。近年來,中央強調“以人為本”走科學發展之路,建設和諧社會和兩型社會,其實是在中國強勁增長動力之上增加一個平衡器。對于過分依賴煤炭、工業偏重、環境容量有限、環繞京津的河北而言,要在新一輪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就必須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改變唯GDP論的驅動模式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來抓。發展低碳經濟,正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路徑和必然選擇。
二、國外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與實踐
(一)英國。低碳經濟的先驅英國早在2003年就率先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2005年英國建立了3,500萬英鎊的小型示范基金。2008年英國頒布了《氣候變化法案》,承諾到2050年將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60%的長期目標。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將“碳預算”納入政府預算框架,使之應用于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并在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產業追加了104億英鎊的投資,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公布“碳預算”的國家。2009年7月15日,英國政府公布了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戰略。
(二)歐盟。歐盟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整體水平較高。歐盟碳市場(EU ETS)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交易體系,該市場目前不同類別的碳價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具參考價值的碳交易市場價格。歐盟通過碳交易實現兩個目標:一是促進私營經濟參與低碳轉型;二是借由交易盈利為歐盟發展世界領先的碳技術籌措資金。歐盟還實施經濟與技術援助在內的項目目標式戰略,如積極支持清潔能源項目建設。2010年11月10日歐盟委員會出臺一份新的能源戰略——《能源2020》,擬在重點能源領域實施更加細化的行動計劃。
(三)美國。美國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也一直在暗自發力。美國政府的舉措可分為節能增效、開發新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方面,其中新能源是核心。2009年《美國復興和再投資計劃》、《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2009年美國綠色能源與安全保障法案》和《美國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的均旨在加大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美國在新能源、低碳技術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世人有目共睹。
(四)日本。日本作為亞洲低碳經濟的倡導者,也在不斷堅定著低碳發展的步伐。2007年6月,日本內閣會議制定《21世紀環境立國戰略》,確定了綜合推進低碳社會、循環型社會和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建設目標。2008年5月,日本環境省全球環境研究基金項目組了《面向低碳社會的12大行動》,其中對住宅、工業、交通、能源轉換等都提出了預期減排目標,并提出了相應的技術和制度支持。同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政策,即著名的“福田藍圖”,這是日本低碳戰略形成的正式標志。2009年4月,《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政策草案出臺,旨在通過實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措施,強化日本的低碳經濟。
(五)韓國。韓國2008年9月制定了《低碳綠色增長的國家戰略》,明確了2009~2050年的低碳綠色增長總目標。以此為主軸,立法機構負責描繪法律框架,2010年4月14日公布了《低碳綠色增長基本法》;行政部門制定了階段計劃,韓國環境部新設“溫室氣體綜合信息中心”,推行一項旨在到2012年前達到年均能耗下降1%~6%的計劃;科研部門發展綠色技術及其產業,外匯部門發展“旅游”等貨幣資產項目。
(六)印度。印度是CDM項目大國。印度在《京都議定書》還未生效的時候,就看好并著手CDM項目,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管理CDM項目開發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發展CDM項目的政策。目前,印度在利用CDM機制方面走在了發展中國家的前列。此外,印度還通過各種途徑致力于國內的減排行動,包括對煤炭征收碳稅為清潔能源提供資金支持。
(七)巴西。巴西政府以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熱帶雨林為出發點,結合農業和能源產業發展新能源替代產業。如,成立了一個跨部門委員會,該委員會由總統府牽頭、14個政府部門參加,負責研究和制定有關生物柴油生產與推廣的政策與措施。目前,全巴西境內27個州,有23個州建立了研發生物柴油的技術網絡。金融支持政策是巴西政府出手的另一項拳頭措施。國家銀行推出各種信貸優惠政策,為生物柴油企業提供融資;央行設立專項信貸資金,鼓勵農戶種植甘蔗、大豆等作物,滿足原料需求。除此之外,巴西政府還大力號召和推動國民的低碳生活方式。
三、河北低碳經濟發展現狀
河北發展低碳經濟具有明顯的優勢:
(一)地理位置優越。河北省處于我國第三經濟增長極“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腹地,同北京、天津構成了聞名遐邇的“金三角”。借勢京津輻射優勢,構建河北低碳經濟區,具有獲得國家戰略支持的良好前景。
(二)資源稟賦良好。河北省蘊藏著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資源,是改善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資源基礎。
(三)前期基礎堅實。為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河北自2007年開始實施“雙三十”工程以來,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取得新突破。在發展新能源方面,河北已經投產的風電裝機規模居內蒙古和吉林之后,排名全國第三;在光伏發電領域,河北省也走在了全國前列;保定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并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集群,構成了建設低碳城市的良好基礎,2010年7月國家發改委確定保定市為首批開展低碳工作的城市試點之一;以“生態科技”、“創新”為理念的曹妃甸國際生態城,目前已經進入全面開發建設階段,作為當今世界四種類型的低碳生態城市之一,曹妃甸國際生態城的建設同樣有助于低碳經濟在全省范圍內的崛起;河北在建筑節能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全省大部分城市新建建筑80%達標,唐山市新建建筑100%達到節能標準;在“節能減排”方面,河北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基本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目標;2009年河北省經濟工作會議把加快建設唐山新能源汽車、張承千萬千瓦級風電、保定中國電谷、寧晉晶龍等新能源產業基地作為2010年重要經濟工作之一,為河北省的經濟低碳化發展確定了方向。
但是,發展低碳經濟是一項動態的、長期的系統工程,當前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仍面臨許多現實挑戰。一是缺乏有效激勵機制,政策支持體系還不完善,尚未形成穩定的政府投入機制和金融系統支持機制;二是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能源需求呈快速增長態勢,碳增長是剛性的,短期內跨越資源、能源瓶頸約束是主要難題;三是以煤炭等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將是長期制約因素;四是整體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術研發能力有限是最大制約;五是河北工業特別是鋼鐵、裝備制造和石油化工等重化工業比重偏高,“高碳”產業特征明顯,低能耗的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比重偏低;六是低效企業眾多,單位能耗偏高,要徹底淘汰這些落后產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時日;七是高耗能的基礎設施、機器設備以及個人大件耐用消費品在河北占有大比重,短期內改造很難,從而導致高碳排放鎖定,構成潛在風險;八是人們低碳消費意識尚未普遍形成。
四、發展河北低碳經濟的設想
借鑒與參照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與實踐,立足河北現狀,積極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對河北今后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第一,明確低碳發展戰略。戰略是行動的指南,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行動的總體安排。將低碳經濟發展作為重點納入全省總體發展規劃,制定低碳經濟的全面方案和行動路線,形成一個可操作性強的低碳經濟發展藍圖。同時,將二氧化碳減排作為約束性指標列入“十二五”規劃中,以制度形式來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努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模式的低碳轉型。
第二,細化低碳支持政策。細化政策支持是落實戰略目標的關鍵所在,有助于形成低碳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因此,需要省人大專門委員會、省有關經濟、環境保護和稅務等部門密切協作,探索建立適應河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制度體系,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為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科學合理的制度支撐。
第三,開發低碳居住空間。加強建筑節能技術和標準的推廣,開發低碳住宅已勢在必行。建議引入能效標準和標識制度;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加大標準的檢查、執行力度;鼓勵能源服務公司對既有高耗能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推進建筑節能材料的產業化發展。
第四,構建低碳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城鎮應該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控制私人轎車無節制增長;加快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際高速鐵路,形成立體化交通體系;不斷提高強制性的汽車燃油效率標準,促進汽車改善燃油效率;同時,大力發展混合燃料汽車、電動汽車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第五,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培養居民“碳中和”理念。通過對“碳中和”這一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分解和對低碳生活方式的大力提倡,可以使人們深刻了解到生活中習慣和細節的改變可以起到減少碳排放、促進碳中和的作用,擁有越來越重要的環保意義。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電小到玩具、書籍和擺設,都有無窮的改進空間,投入智慧就意味著減少每一個環節的碳排放。個人的積極行動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可匯聚為行為減碳的威力,對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意義重大。
第六,先行試點示范,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在低碳轉型的方向下,為了改革過程不可逆轉,同時使改革不確定性所引起的風險是可承擔的,應當堅持漸進式改革的路徑,采取“先試點,后推廣”的路徑。可以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特定的地區或行業來先期試點,先在局部取得經驗,再逐步擴大,最后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改革經驗。
五、結語
沒有人會反對增長,因為這是繁榮和福祉的基石,需要調整的是增長方式。置身在一個有限的世界,告別“竭澤而漁”的野蠻增長,倡導低碳轉型,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對我們過往所保持的唯經濟發展單一維度評價體系的深刻反思,也是為了邁向更為人道和可持續的增長軌道,必將成為影響未來若干年河北增長后勁的重要因素。
主要參考文獻:
[1]如明.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減排策略[J].中國科技投資,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