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學的研究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論多元方法論框架下的計量經濟學觀
3.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
4.計量經濟學局限性研究
5.觀計量經濟學的局限性,望大數據背景下的計量經濟學
6.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
7.經濟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關系及發展前景
8.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
9.關于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思考
10.計量經濟學中的潛變量模型:一個方法論角度的考察
11.論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能力培養
12.計量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若干新近發展及展望
13.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14.計量經濟學精確性研究
15.我國計量經濟學發展的三個階段與現階段的三項任務
16.中長期負荷預測的計量經濟學與系統動力學組合模型
17.現代計量經濟學模型體系解析
18.空間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及其應用
19.基于WinBUGS軟件的貝葉斯計量經濟學
20.再談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論研究
21.中美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
22.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研究——兼論探索性實驗教學方法的運用
23.空間計量經濟學研究的最新進展
24.國外空間計量經濟學研究回顧、進展與述評
25.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功能與局限
26.注重創新能力培養的計量經濟學教改方案研究
27.空間計量經濟學研究綜述
28.本科計量經濟學“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研究——基于問卷調查的教學效果實證分析
29.健康計量經濟學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其在我國衛生領域的應用展望
30.關于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31.廣東省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評價——基于計量經濟學的研究
32.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33.空間計量經濟學理論體系的解析及其展望
34.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比較
35.計量經濟學的應用及其反思
36.我國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問題探討
37.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法及小而精案例探討
38.提高“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
39.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40.中國計量經濟學發展之路
41.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陜西省建筑企業經濟分析
42.基于空間計量經濟學的碳排放與經濟增長分析
43.計量經濟學研究范式:批判與超越
44.關于計量經濟學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思考
45.論PBL教學方法在經濟學各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以計量經濟學課程為例
46.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總體回歸模型設定
47.文科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問題與改革
48.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改革
49.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50.本科計量經濟學“任務驅動型”教學改革探討——基于問卷調查數據的分析
51.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模式研究
52.省域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擴展及其決定因素——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實證
53.計量經濟學探索性實驗教學研究
54.國內計量經濟學的文獻計量分析
55.打破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迷思
56.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57.計量經濟學課程理論和實驗教學改革實踐
58.《計量經濟學》課程中“最小二乘法”的教學方案研究
59.應用蒙特卡洛方法輔助理解計量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基于Eviews程序設計的兩個實例
60.本科計量經濟學案例庫建設研究
61.計量經濟學的經濟學特性
62.案例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探討
63.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案例分析的整合
64.財經類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
65.注重應用能力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及反思
66.《計量經濟學》本科課程“三維”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實施
67.對高?!队嬃拷洕鷮W》教學改革的思考
68.應用型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索——以三亞學院國貿專業為例
69.諾貝爾經濟學獎、計量經濟學與現代貝葉斯方法
70.我國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進與探索
71.計量經濟學高級課程的設置與內容體系研究
72.從本科畢業論文看《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方向
73.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探討
74.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視角下的線性回歸模型——再議線性回歸模型的設定
75.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匯率預測的綜述
76.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77.論大學本科教育中計量經濟學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
78.關于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探討
79.灰色計量經濟學模型在中長期電力需求預測中的應用研究
80.基于“學、拓、化”架構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探索
81.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學術文獻可視化分析看計量經濟學的演進
82.《計量經濟學》研究生課程教學芻議
83.本科與研究生課程的教學銜接問題探討——以計量經濟學為例
84.現代計量經濟學中的非均值模型:一個方法論角度的理論綜述
85.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86.本科學生計量經濟學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87.計量經濟學實證項目的設計與案例分析
88.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的教學設計
89.網絡環境下計量經濟學課程實驗教學研究
90.合約計量經濟學研究綜述
91.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新思考
92.計量經濟學在中國服務業生產率測度中的應用
93.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
94.研究型大學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95.簡述現代計量經濟學及其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96.關于案例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實踐的研究
97.結合應用軟件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初探
98.計量經濟學模型對數據的依賴性
目前的煤炭生產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無論從技術上或經濟效益上都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積極開展煤炭技術經濟問題的研究,努力提高經濟效益,是當前煤炭系統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本文僅就煤炭技術經濟學的研究問題作一初步探討。
煤炭技術經濟學的研究任務、對象、內容和方法
技術經濟學是研究生產力發展規律的科學,它研究生產力諸要素的合理組織和配合,研究物質再生產的技術經濟問題,研究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所創造的財富(包括使用價值和價值)和為此消耗的人力、物力、資金的比例關系,使技術和經濟互相適應,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果。煤炭技術經濟學是通過研究煤炭生產力的技術經濟問題,揭示煤炭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的一門學科。其核心是經濟效果問題。煤炭技術經濟學研究的基本任務是,在組織再生產的過程中,根據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同條件,使勞動力、資金、物資和資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使科學技術和經濟相適應,尋求科學技術和經濟合理性的最佳的社會結合。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任務:一是根據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煤炭生產技術方案經濟評價的理論和方法;二是結合煤礦生產技術,研究各種具體技術方案的技術經濟原理;三是從總的技術經濟的分析論證出發,尋找煤礦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圍繞物質生產所形成的關系,聯系再生產過程的技術經濟問題研究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研究與節約和耗費相聯系的經濟效果問題,則是煤炭技術經濟學研究的對象。煤炭技術經濟問題,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煤炭的開發利用、生產技術及生產經營決策諸方面。既有宏觀問題也有微觀問題,其中宏觀問題更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問題主要是:地質勘探的合理部署及地質成果經濟評價,資源地理區域分布及資源需求預測,資源經濟區域規劃,資源開發利用的合理布局,礦區最佳建設規模及投資分配結構,礦井最優投資及大、中型井的合理界限,投資效果研究及評價、以及計算方法和指標體系等。在技術經濟學的研究中,必須注重調查各種經濟活動及經濟現象,對經濟活動進行動態的考察。在此基礎上,運用現代經濟數學方法和工具,進行定量的計算以及經濟分析論證,從而探索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技術經濟研究具有介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之間的特點。所以其研究方法必然是采取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相結合、數學計算和論證分析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任務驅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2-0263-03
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計量經濟學因其綜合運用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學等知識對經濟現象進行定量分析的特點,在經濟學學科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對于中國經濟類高等人才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坝嬃拷洕鷮W”作為經濟學類各專業的八門核心課程之一,目前在中國眾多高等院校中已經普遍開設,但課程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與提升學生定量分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仍有相當差距。
一、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突出問題
1.課程定位不明確。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目前所講授的課程內容既包括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參數估計與假設檢驗方法,又包括經濟學各領域中計量建模的應用研究,實際上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又要能夠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初步應用分析。那么,計量經濟學課程到底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實際教學中,往往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定位,教師通常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來決定授課的內容和要求。
課程定位不明確直接影響授課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贊成是理論課的,由于在教學過程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嚴謹性,偏重數學推導和證明,結果使學生以學習數學課的方式來學習計量經濟學,而忽略了對學生建模思想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贊成是實踐課的,由于過分回避推導和證明的內容,令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和結論,即使講解了大量例題和案例,但學生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本科教學中,計量經濟學應定位為兼具理論和實踐的特點但偏重應用的一門課程。理論性要求保證本學科基本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科學性,不能回避必要的推導證明,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和統計工具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性。實踐性則要求,不被公式和模型所禁錮,著重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專業軟件的操作技能。
2.教學安排不合理。教學內容不符合培養應用能力的目的?,F有的國內教材偏重于理論的嚴謹性,編寫方式基本上是先介紹理論和理論推導,再介紹理論應用,而且重點放在理論部分,例題不夠豐富。國外教材的中譯版對理論介紹不多,偏重實踐應用,有大量案例分析或實際應用實例。但由于是國外經濟背景下的應用分析,與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熱點問題相差較遠,所以例題和案例并未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應用意識。此外,計量經濟學教材很少涉及如何設定模型、收集數據、處理數據、改進模型等方面的內容,導致學生只會解習題,而面對實際經濟問題卻不知如何入手。
課程開設時間不合理。計量經濟學綜合性較強,需要有初級經濟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為先修課程,但是很多高校通常在第5學期或第6學期才講授計量經濟學。財經類專業學生對數學、統計知識的掌握本來就比較差,在平時的專業學習中也很少有機會再進行強化和鞏固,因此到了學習計量經濟學時,大部分統計和數學知識已經遺忘,授課教師不得不再花費相當的課時給學生重新補習。先修課程與后續課程的知識無法有效對接,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課時設置不合理。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課時通常約為50學時,其中還包括實踐課課時,這使得講授經典計量模型的教學內容更加緊迫,課堂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問題也無法深入講解??傉n時偏緊的情況下,實踐課不可能占用太多課時,所以實踐內容基本上也只能用于驗證性實驗教學,學生無法有效開展綜合性、創新型實驗。目前的課時安排很難為學生深入學習和強化應用提供足夠的時間保證。
3.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的主導地位不突出。當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手段已大為改善,采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單位課時的信息含量,圖形、數據、軟件操作過程的即時呈現增加了教學的直觀性。但是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和關注度的問題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還是傳統教學方法的本質沒有改變。
教學過程基本上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例題或案例分析的目的也是為了配合理論知識的講解,很少考慮與學生知識背景的契合度、能否體現所學內容的應用價值。實驗教學安排在時間上滯后于課堂教學,兩個教學過程的脫節不僅起不到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互促進的目的,還經常出現軟件操作“先使用、后講解”的違背教學規律的現象,反而強化了學生對課程的畏難情緒。受到實驗課課時的限制,教師通常指定分析任務并提供數據,由學生進行簡單的軟件操作和分析,既不能培養學生的建模思維,又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揮空間。實際上,只有在教學環節中真正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才能徹底改變單調、死板的教學方法,使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得以有效開展。
二、多任務驅動的計量經濟學教學體系改革
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學改革的著力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诖?,必須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從學的角度將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任務模塊化分解為:掌握課程理論知識、熟練使用專用軟件、提出研究問題和解決研究問題共四個子任務。在教學過程始終貫穿“學生如何高效完成課程任務”這條主線,從課程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模式和課程教學方法三個維度上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優化,從而構建并實施任務驅動型的本科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1.課程教學內容改革。(1)調整理論知識內容?;纠碚撝R可結合軟件應用給學生以感性的認識,從而淡化理論內容的抽象性。教學內容中的數學推導,應根據授課對象的不同情況進行取舍,不過分強調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另外,考慮到進一步學習和應用的需要,教師也應從應用的角度向學生適當介紹目前廣泛應用的計量經濟學知識。(2)構建特色計量經濟學案例庫。案例是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和方法付諸實踐的最好展示。本科生、研究生的優秀學位論文、教師的學術成果、專業期刊的學術論文等等,都是案例素材的廣泛來源。案例應涉及多個經濟學專業的研究領域,并突出區域特色,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經濟問題。特別地,優秀的案例應包含復雜、模糊或亟待解決的問題,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3)編寫Eviews軟件使用手冊。熟練使用Eviews軟件是本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只能演示基本操作方法,實際運用中的許多細節問題無暇顧及。此外,軟件中計量經濟學的英文專業詞匯也成為學生學習軟件的一大障礙。編寫的Eviews軟件學生使用手冊應包括:介紹計量經濟軟件建模的主要實現步驟、解釋輸出結果,以問―答的方式說明學生軟件操作中容易出錯的問題,列出專業術語中英文對照單詞表。使用手冊成為學習過程隨時可查閱的“字典”,將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軟件的效率,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2.實踐教學模式改革。(1)加大實驗課比重。較為充足的實驗課課時是保證實踐教學效果的基本條件。教學經驗表明,在現有教學課時的基礎上,再按理論與實踐3∶1的比例額外配置實驗課,這樣既不影響理論知識的授課效果,又給學生足夠的應用型學習時間。(2)驗證性實驗與設計性實驗相結合??梢园?∶1的比例分配驗證性實驗課與設計性實驗課的學時。驗證性實驗課采取“1+1”(1節理論課+1節實驗課)的教學模式,緊密銜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讓學生“即學即用”,及時鞏固和強化所學理論知識。對于設計性實驗,則要求學生結合本專業自主提出研究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工作小組的方式,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解決方案設計、實驗過程的操作及實驗結果的解釋和總結,最后把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以實驗報告或課程小論文的形式上交。(3)提高實驗報告質量。驗證性實驗主要是針對課本中的案例及課后習題,目的是驗證課堂教學內容、熟悉軟件操作方法,完成驗證性實驗習題應為學生課后作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完全不必再撰寫實驗報告。實踐教學中應重點安排2~3次設計性實驗項目,要求學生提交高質量的實驗報告,教師則從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探索性、創新性三個方面評定學生的實驗成績,并以一定的權重納入到學生期末的總評成績中。
3.課程教學方法改革。(1)互動式教學。結合教學內容的改革,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單向知識傳輸模式,激發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塑造知識與信息的雙向傳輸渠道,教師應積極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及時將具有共性和特性的問題納入課件或講稿中,從而在知識傳授過程中能經常與學生產生共鳴,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還可結合學生設計性實驗的完成情況,專門留出1~2節討論課,師生角色互換,以學生為主導,演示和講解工作小組的項目設計和完成情況,教師盡量避免做出簡單的、結論性的評判,主要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興趣,留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討論結果。(2)探究式教學。以探究式教學方法為主導開展設計性實驗教學,從而指導學生完成“提出研究問題”和“解決研究問題”兩項課程學習子任務。教師以計量經濟學典型案例啟發學生在其專業領域選擇擬研究的現實經濟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景,可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視野和想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長為集認知、審視、創造、交流于一體的主體,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問題,提升計量經濟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3)多維度考核方式。課程考核方式是指導學生如何學習該門課程的風向標,考核方式應能夠較為準確地衡量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后所獲得的綜合知識水平和能力,并引導學生注重動手、應用能力的培養。采用出勤、課題討論、平時作業、設計性實驗(或課程小論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并適當加大設計性實驗在綜合成績中的權重。鼓勵學生以工作小組的形式來完成設計性實驗,并給工作小組出成績。這樣既達到了考察學生應用能力的目的,也可避免抄襲現象,還可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的團隊精神。閉卷考試的內容除了體現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推理能力之外,也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查,可適當安排案例分析的內容。
三、結束語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教學難度較大的課程,如何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課題。教學改革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學生的配合,因此需要對學生強化要求,有意識地培養不怕吃苦、樂于鉆研的學習態度,借此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應用能力。另外,必須認識到財經類專業學生定量分析能力的提升絕不是只依賴這一門課程。隨著現代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快速發展,財經類各專業的高校教師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計量經濟學素養,并且在教授專業課程時有意識地突出計量經濟學在本研究領域中的應用和重要性,為學生自覺地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創建一個積極的情境。
參考文獻:
[1]彭長生.文科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問題與改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9,(6):15-18.
[2]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1):18-22.
[3]張益豐,周衛民.本科計量經濟學“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0,(2):77-80.
關鍵詞:經濟學;高等代數;策略
高等代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較為常見,如微分、積分、函數、數列等,這些數學方法被應用到經濟學的研究中,始于法國經濟學家古諾。自古諾之后,大量的經濟學家開始紛紛采用數學方法來研究經濟學問題,使經濟學的研究更加的理性,推動了經濟學的發展,使人們對經濟學的規律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本文分析了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的具體表現,研究了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的策略。
一、經濟學中應用高等代數的策略
經濟學中應用高等代數,其策略主要是應用高等代數的基本概念、性質、模型、數學思想等,具體則可以分為兩類,即直接應用與間接應用兩類,分析如下:第一,經濟學中直接應用高等代數。高等代數在經濟學中的直接應用,往往是著眼于直接計算相應的結果,如微分計算邊際成本問題、最優化問題、彈性分析問題,積分計算總函數、函數計算需求函數、供給函數、總成本函數、銷售收入函數、總利潤函數等,這些經濟概念,主要是集中在經濟管理中,都是利用高等代數的概念、性質、模型等,從而解決經濟管理中的一些常見問題[1]。經濟學中直接應用高等代數,這種應用較為普遍,同時也可以看出經濟學家在研究經濟現象時對高等代數的依賴,同時,利用高等代數解決經濟學中這些問題,也更為的科學、理性,也能夠為經濟管理提供最正確的決策支持。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高等代數應用在經濟學中,使得經濟學的研究更加準確,特別是對企業生產來說,更是能夠找到理論依據,不至于盲目生產,造成經濟損失。如企業對需求函數、供給函數、總成本函數、銷售收入函數、總利潤函數等使用,舉例來說,設某廠準備了生產經費1000元,其可變資本為4元,銷售單價為8元,則該商品的總成本、單位成本、銷售收入、利潤函數是什么[2]。根據題意可得:C(x)=4x+1000C(x)=(1000/x)+4R(x)=8xL(x)=R(x)-C(x)=4x-1000又如積分用來解決企業經濟管理中的總函數,即計算總函數在一定范圍內的該變量,舉例來說,某廠生產產品的邊際成本為C=100+2X,固定成本為=1000元,每一個產品的標價為500元,求該廠產品全部銷售時,生產量何時利潤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潤[3]。計算結果為:C(x)=(100+2t)dt+C(0)=100x+x2+100因此,總收益函數為R(x)=500x總利潤為L(x)=R(x)-C(x)=400x-x2-1000,即L=400-2x當L=0時,x=200所以,該廠在生產量為200時,利潤最大,最大為L(200)=400*200-2002-1000=39000元由以上可以看出,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一些函數的直接應用,不僅能夠使企業管理者更好的認識到自身生產活動的利與弊,同時還能對日常管理起到指導的作用。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經濟學中直接應用高等代數,主要是在微觀經濟學領域,這是因為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市場中的個體,包括個人、家庭、企業等,而這些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關注的焦點則是保證自身的利益,合理利用手中的資本,因此,這就使得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關注的是結果,只是簡單的利用高等代數獲得個人行動、企業管理行為相應的支持,在找到合理結果后,就意味著應用的結束,所以,對于經濟學直接應用高等代數,關注的點重在結果,可以說,微觀經濟學領域對高等代數的直接應用較多。第二,經濟學中間接應用高等代數。高等代數在經濟學中的間接應用,一方面是在經濟學中滲透高等代數的思想,如凱恩斯的國民生產計算模型、庭伯根提出的蜘蛛網模型等,都是高等代數思想在經濟學中的滲透,這種滲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經濟學中較難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把經濟學中較為復雜的研究簡單化。這種在經濟學中間接應用高等代數具有比較典型的特點,即經濟學以高等代數為基礎,已經從單一的定性分析逐漸轉向為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這一轉變,既是對高等代數的更深入應用,同時也超出了高等代數直接應用的范圍,因而使得經濟學中高等代數的應用也更為廣泛,同時也使得經濟學可以更加深入的擴展到日常生活中,從而使經濟學與日常生產、生活的聯系更加的緊密[4]。另一方面,是利用高等代數認識經濟活動。這里的經濟活動,指的是較為宏觀的、復雜的現象,也可以說是宏觀經濟學領域的經濟活動現象,這些經濟活動現象包括國民收入、消費、投資、貨幣、事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開放經濟等,這些經濟活動現象比較復雜,不是使用簡單的語言就可以概述清楚的,因而在經濟學中未應用高等代數之前,國家和政府只能夠對此進行合理性的安排,不能通過理性、客觀的方式來認識、掌握、制定科學的政策、活動來進行經濟活動。在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之后,這種情況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雖然是利用高等代數來闡釋宏觀經濟學中的一些經濟活動現象,但是也對人們認識、掌握、制定科學的行為、政策帶來了指導,如對貨幣的認識,國家和政府可以利用貨幣來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如貨幣政策,即中央銀行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以及通過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利率進而影響投資和整個經濟以達到一定經濟目標的行為,這種中央銀行通過一系列的貨幣控制措施,就可以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而闡釋這個貨幣政策則可以通過模型來進行,舉例來說,MV=Py,這個式子是交易方程,M代表貨幣供應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代表價格水平,y代表實際收入水平,因而當國家政府控制M時,就可以影響到價格水平和實際收入水平,從而實現貨幣政策能得到真正的實行[5]。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出,經濟學間接應用高等代數,有利于人們正確認識宏觀經濟學領域的經濟活動現象。
二、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的意義
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具有重大的意義,主要表現為增強了經濟學的適用性、科學性、客觀性、規律性等,具體分析如下:第一,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增強了經濟學的適用性。經濟學在古諾之前,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對經濟現象的描述,注重經濟現象的分析與歸納,而且往往是對宏觀大方向經濟現象的研究,并沒有對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因此造成了經濟學屬于形而上的一門學科。而在古諾之后,以高等代數為基礎的經濟學研究,開始關注經濟學中較為常見的現象,研究的問題也不再是描述問題,而是透過問題研究問題的實質,從而為經濟學的發展打開了一條新的出路,同時也增強了經濟學的適用性。這方面主要體現在經濟學家把高等代數應用在微觀經濟學領域,通過對經濟活動中市場主體的研究,能夠使人們更加清楚市場主體如何保證自身的經濟利益,如何安排生產活動取得最大的效益等,這不僅有利于市場主體對自身的認識,同時也為更好的管理生產活動奠定了基礎。第二,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增強了經濟學的科學性。經濟學學科從實質上來說,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但是,在經濟學發展的早期,經濟學的科學性并不強,因此,經濟學家們在研究經濟現象時,也只能停留在研究結論上,并不能對實際生產、生活給予正確的指導。因此,當高等代數成為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工具之后,經濟學家們研究出來的結論,建立的經濟學模型對實際生活、生產具有了深入的認識,也能夠指導人們進行生產,在總結一些經濟現象時,人們也能通過經濟學分析,尋找到其背后的理論依據,從而使得經濟學學科真正的邁入了科學之門。這方面主要體現在經濟學家利用高等代數模型來解釋復雜的宏觀經濟現象,如上文提到的貨幣政策的解釋,這不僅有利于經濟學家認識貨幣政策的作用,還能夠幫助國家政府認識到如何制定科學的貨幣政策,從而為制定科學合理的貨幣政策奠定基礎。第三,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增強了經濟學的客觀性。經濟學的研究,是以研究經濟現象為著手點,對其進行系統、深入的解讀,特別是在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之后,經濟學的研究也從經濟學家的主觀臆斷變成了數據分析,不但增強了經濟學研究的科學性,也增強了經濟學研究的客觀性,使得經濟學研究的結論更有信服力,也開啟了經濟學研究的定量分析。這主要是因為高等代數本身的客觀性,以往經濟學家對經濟現象的描述,往往只是根據觀察到的現象來進行定性分析,這不僅摻雜了經濟學家個人對經濟現象的評價,同時也對經濟現象的闡釋不夠深入具體,難免會讓人們對經濟現象、經濟規律的了解、認識誤入歧途,從而影響對經濟現象的判斷。第四,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增強了經濟學的規律性。經濟學的研究,通過一代又一代經濟學家的努力,經濟學研究也越來越有規律性,無論是對經濟現象的研究,還是對經濟活動的闡釋,經濟學研究在應用高等代數之后,能夠闡釋的更為合理,對規律的掌握也越來越準確,從而建立起來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學模型,把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簡單化,進而大大加強了人們對經濟學的認識,對經濟現象的認識,能夠指導人們清楚的判斷生產的利和弊,達到優化生產的目的。這主要是因為高等代數本身具有極強的規律性,通過利用高等代數研究經濟現象,就能透過經濟現象認識到其背后隱含的經濟規律,在通過經濟學家的闡釋,從而使經濟學的規律性更加明顯。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學家應用高等代數的策略有兩種,一種是經濟學直接應用高等代數的概念、性質、定理等,直接為經濟學研究提供相應的計算公式。另一種則是經濟學間接應用高等代數的理念,從而建立起適合解釋經濟現象的經濟學模型。經濟學家應用高等代數,意義較為重大,主要表現經濟學研究的適用性、科學性、客觀性、規律性更加明顯,研究結論也更加的具有合理性,從而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指導,也使得經濟學的研究邁入了科學之門。
參考文獻:
[1]黃祖達,向緒言.以就業為導向的金融數學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4,7(6):83-83.
[2]張建林,溫建,雷麗娟,等.以案例式學習看最小二乘原理在大學數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14,10(13):87-88.
[3]劉心,李敏.《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課程一體化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優化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5,2(3):135-137.
[4]韋程東,周桂升,薛婷婷.在高等代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5,5(4):28-30.
與科斯同時代的經濟學家,大多主動選擇學習經濟學以求拯救世界。與他們不同,科斯當年并未選擇成為一名經濟學家。他高中時最喜歡的科目是歷史,如果依照自己的意愿,科斯可能會成為一名歷史學家。由于上高中晚了一年,科斯未能學習拉丁文。而他得知,沒有高中的拉丁文課程基礎,在大學里是不能主修歷史的?;瘜W也是他喜歡的科目,但要想主修化學專業,就需要學習微積分,但科斯對其毫無興趣。結果,科斯最終獲得了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1929年至1931年)的商業學位。
阿諾德·普蘭特(Arnold Plant)是第一位讓科斯接觸到自由市場經濟學的老師,普蘭特師從埃德溫·坎南(Edwin Cannan)。作為與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同時代的人,坎南如今以其編輯1904年版的《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而著稱。坎南繼承了亞當·斯密(Adam Smith)用于經濟分析和經濟政策的常用方法,并將其教授給了普蘭特,而普蘭特又傳授給了科斯。在普蘭特的講座上,科斯第一次知道了“看不見的手” 這個概念,并立刻被深深吸引。作為一名商科學生,科斯之前沒有學習過經濟學課程。在普蘭特指出正確方向的同時,科斯主要通過自學以及與其倫敦經濟學院同學討論來學習經濟學。
對于現實世界中的經濟如何運行,科斯一向興趣濃厚(他的興趣幾乎也僅限于此)。當經濟學變得愈加趨向于理論驅動,并且日益脫離現實時,科斯不憚于逆勢而動。事實上,他覺得自己的使命是改變和拯救經濟學。在他人生的黃金時期( 1964年至1982年 ),科斯致力于編輯《法學與經濟學雜志》(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作為主編,科斯積極尋覓自己有興趣出版的文章。他出席研討會、講座和各種會議,與那些他認為其文章有前景的作者們交談。在許多場合下,科斯會向同事和朋友們提出具體的研究問題。他與作者進行深入溝通,并對其文章給出詳細的意見和建議。他很少采用同行評議,采用時也主要出于技術性原因。他十分欣慰地看到,《法學與經濟學雜志》發揮了關鍵作用,使得法律經濟學成為一個成功的研究子域。
【關鍵詞】經濟學基礎 手段 教學效果
《經濟學基礎》是一些管理類和財經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我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方法,提高學生利用經濟學的知識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兩大部分。在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供大家分享。
一、要做到了解學生
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效果,現在的高校教學中,無論是大班教學還是小班教學,幾乎沒有教師能夠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但是雖不能做到針對每個人的因材施教,卻要能照顧到大部分的同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屬于管理學科,但是該專業在我校被設置在信息工程學院,學院的整個學科大環境是偏工科的,總學時為32學時,學生錄取批次為本科第三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般。同學們的數學功底不是太好,很多同學都不愛聽大段的數學公式的推導與應用。所以在與教學目標不沖突的情況下,筆者盡量不講或少講數學知識,盡可能用文字的方式使學生了解一些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另外由于課時所限,不可能將經濟學基礎中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知識點全部講全講透,所以在課時分配上面,應盡可能地拓展每個章節,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繼而引導學生在課后學習感興趣的知識。
二、修煉內功,拓展知識面
(一)要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教師只有對自己所講授的課程做到不僅宏觀上掌握好整體脈絡體系,同時微觀上熟知每一個知識要點,才能在授課時突出重點、抓住難點,也才能讓易于學生接受。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教學過程如行云流水,搞好課堂教學。
(一)要完善知識結構,加深理論功底
要學習與該課程相關的學科,“ 要給別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專業精深、學識廣博,在教學中才能居高臨下,得心應手。
(二)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
經濟學的知識涉及面非常的寬泛,小到生活的點滴,肉價菜價的漲跌,大到宏觀經濟、世界風云,大量的知識需要任課教師信手拈來,合理的分析與思考,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上課興趣,又能很好地提升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業余多關注經濟熱點話題和新聞,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三、多種手段提升課堂的吸引力,促進教學效果
在本科教育中,大多數的經濟學教師普遍感覺到這門課上的越深,教學效果反而越差,甚至有人戲言,經濟學教師的優劣,與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成反比,與課堂教學的沉悶程度成正比。教師們怎樣讓經濟學的課堂教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除了傳統的教師講授之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種手段提升課堂的吸引力,促進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案例教學
在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單純的理論教學,使得課堂教學非常的枯燥,經濟學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值得應用,這些案例的應用既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又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組織好相關案例,課間要引導好學生進行案例討論,課后要讓學生對案例進行思考。另外,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能夠融入討論過程中,并且很多的見解都很獨特,給教師也帶來了很多的思考。同時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日常的考核,讓一些優秀的、有思想的學生脫穎而出。
(二)經濟熱點話題的研討
當今時代,經濟熱點頻發。教師要能夠多關注社會中的經濟熱點,把這些熱點話題帶到課程中來,引導學生利用經濟學的原理來分析這些熱點話題。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可以增加課堂的吸引力,第二可以學以致用,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力。但同時要求教師對話題的研討要有控制,做到“形散神不散”,不能漫無邊際的隨意發揮。
(三)多媒體教學
(1)多媒體課件的使用
多媒體課件教學在現代的高校教學中已經成為主流,正成為現代教學的趨勢。它能夠圖文并茂,清晰地呈現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知識;它能夠極大地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能夠做到重復使用,知識共享;它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經濟學基礎》的課堂教學里面,由于要涉及大量的知識點、案例、熱點話題,所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否則一些案例及知識點的呈現單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不易記牢,靠紙質材料,又不環保。
(2)多媒體視頻的應用
數字化資源是信息化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視頻資源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資源形式,其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已被廣為認可,然而,視頻資源在課堂的應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從使用出發點看,視頻資源作為一種單純的輔的資源加以應用,表現單一;另外部分高校對視頻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存在著一些反對意見,普通教師對視頻教學的應用非常的謹慎,因而,視頻資源本身的教育能量沒有實現最大化。在《經濟學基礎》的課堂教學中合理的使用一些視頻資源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獲得一些有益的思考。
四、結束語
任何學科的知識都是在不斷發展的,經濟學也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它的時代性體現的特別明顯,在這個經濟熱點頻出的時代,學習好經濟學的相關知識,對任何人都是有益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緊跟時代的脈搏,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黨校;研究式教學;經濟管理;改革路徑
一、轉變思想觀念,加深研究式學習
1、對經濟學的認識
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且十分熱門的學科,當前的社會經濟現象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根據中央的統一要求和黨校自身的運行狀況,結合中央各部委機關的實際情況和當前的經濟形勢,不斷加強和提高黨校的管理教學,及時滲入現代培訓理念的元素,對黨校的全新式研究教學進行了大膽嘗試,不斷從理念、技術、方法等層面加強對研究式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并在進一步總結經驗和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教學研討會的召開來對在黨校開展研究式學習的問題進行了專門的討論,達成了共識,形成了《關于組織黨校學員開展研究式學習的指導意見》,這標志著黨校對研究式學習的認識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
2、經濟管理教學在黨校教育中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強黨校經濟管理教學成為勢在必行的舉措之一,如何探索和發掘良好的教學方式,促進黨校經濟管理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逐漸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議話題。掌握相關的經濟學的理論,并且能夠將正確的管理手段運用到經濟管理的進程中去,是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必修課之一。
3、對黨校經濟管理教學課程設置的認識
由于黨校經濟管理教學相對來說起步晚,師資力量相對不足,教學資料、硬件設施等方面都還不完善,這很難達到黨校正規化教學的要求,并給經濟管理的教學工作帶來了種種困難。另外,學員的教育對象所從事的工作領域和層次有很大的不同,據調查顯示在黨校學習的領導干部,其所從事的實際工作不盡相同,工作層次也存在很大的差別。因而應以提高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基本出發點,把經濟理論與現實工作相結合,設置全新的經濟管理教學。教學內容應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只有不斷根據黨校發展現狀以及時代的要求提高經濟管理教學水平,才能為黨的方針以及政策真正地服務于人民提供更多的活力。
因此黨校經濟管理教學可進行下列兩類課程的設置:
(1)經常開設各級黨校通用的公共課,傳授具有共性的規律性的知識,講授經濟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管理的職能等。使得各級、各部門、各行業的黨政領導干部都能夠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識。
(2)根據實際需要有選擇地開設《宏觀經濟管理學》、《中觀經濟管理學》、《微觀觀經濟管理學》等。對高層的領導干部,側重于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學》的教學,使得其能夠掌握經濟的宏觀形勢,并制定相關的方針政策;對于中央、省部級的黨政領導干部要側重于宏觀經濟學的學習,對于地市級的黨政干部要側重于中觀經濟學的學習,對于縣級等基層干部則要側重于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因此,各級黨校要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要設置不同的經濟教學課程,這樣會有的放矢,更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
二、探索全新的培訓方式方法,開發新型的研究式學習渠道
探索和開發新的研究式學習渠道并非是完全拋棄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應該是在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再對其加以改進與探索,在充分認識傳統課堂教學重要性的前提下,理順研究式教學與課堂教學的關系,互相借鑒與吸收,做到二者在互補中螺旋式前進。因此,課堂講授與研究式教學并不沖突,而是相輔相成的,相得益彰的關系。
1、認識課堂講授的重要性
課堂講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要想使傳統的課堂講授真正成為研究式教學的重要環節,就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課堂講授與其他環節相融合。使課堂講授與其他教學形式既各司其職,又互相關聯,使二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個完善和完整的研究式教學過程;其二是課堂講授要凸顯研究式的要求,體現研究式教學的特點。要做到這些,作為傳授知識的教師要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以自身所學的知識,結合現身說法與實際問題,用獨特的思路與角度深入剖析,以經濟教學為藍本,提高教學的質量,傳授給學員正確的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讓學員覺得老師的課堂講授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2)變填鴨式教育為啟發式教育,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為學員設置懸疑和懸念,讓學員有更多地思考和充分發表自身意見的余地,啟發學員的思路,讓他們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3)老師提高自身素質,自身魅力去影響學員。老師多用事例鮮活、觀點鮮明的身邊事例,讓學員從中汲取營養,同時應結合當前社會的熱門經濟話題,把理論知識生活化,讓學員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學習與提高,全面提高學員的素質。
2、積極推進全新的研究式教學
研究式學習是一種學習理念,一種學習方式或學習形態,不具備特定的具體學習形式,它需要嚴謹的教學環節來體現,更需要鮮活的教學內容來保障,更需要豐富的教學手段來保證。例如中央黨校在研究式學習的探索中,不斷傳承傳統的學習方法,如專題調研、黨政論壇、調查報告等,在此基礎上不斷融入新的時代元素,本著現代培訓技術化、黨?;⒕哂兄袊厣脑瓌t,不斷積極引入新的學習方法,來推進研究式教學的發展。具體講,有以下幾點:
(1)積極主動學習法。通過教員各種形式和途經傳授的學習方法,提倡學員主動探索,搜集和積累資料,在教員精講的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對經濟管理原理進行消化、吸收,進一步培養學員發現問題的敏銳性,具有時代氣息感,進而提高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增強全局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