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學課程體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基于目前會計學專業本科“中級財務會計”課程體系的編排,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從教學思路、邏輯架構、學習效率等角度對財產清查、金融資產、應收賬款與應收票據、存貨、投資性房地產等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 :會計學;本科;“中級財務會計”;課程體系編排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27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4—0058—02
收稿日期:2014—11—01
作者簡介:葉宏(1973— ),女,云南江川人。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學教學。
目前,會計學專業本科“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材版本非常多,其體系基本按傳統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及利潤六大要素進行排序,六大要素之后再加上財務報告的編制與分析,有的再加上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及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兩章。在六大要素的內容安排上,資產、負債要素內容按其流動性的強弱進行排列,所有者權益按其永久性進行安排,收入、費用與利潤按其勾稽關系進行安排。這樣的課程內容體系具有長期性,既能體現六大要素之間的勾稽關系,還能反映會計靜態與動態恒等式的形成過程,同時也便于學習者理解與把握知識的漸進關系,可謂一舉多得。
筆者長期從事會計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教學上形成了自己的體系,經過反復的摸索與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對現行“中級財務會計”的課程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其效果非常明顯,學生對各知識點的關系把握更加深入。
一、財產清查內容合并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制度,為保證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賬實相符,企業應定期、不定期地對財產物資進行清查盤點,要求在每年編制財務報告之前進行財產物資的全面清查盤點。根據規定,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體系中,涉及庫存現金、存貨、固定資產的清查盤點,要對發生的賬實不符情況進行處理,除固定資產的盤盈要求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外,其余的盤盈、盤虧均應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進行核算,并根據審核意見進行結轉。
目前的課程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這幾項財產物資清查盤點的處理內容被分散到了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章節。這樣的安排使得各項具體資產的核算體系較為完整,但分散講解比較相似的內容不利于學生對相同業務處理方法的理解與總結。同時,由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知識點多、內容龐大,因此,沒有必要在相似業務的處理上花費較多的時間,將所涉及到的財產清查內容合并講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金融資產排序的優化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所涉及的金融資產種類較多,在教材中除各項貨幣資金、應收項目外,單獨作為一章講解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而把另一類金融資產即持有至到期投資與長期股權投資作為一章放在金融資產后一章進行講解。這樣的排序方式主要是考慮到資產的流動性,按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進行編排。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涉及權益性工具與債權性工具兩類,其中債權性工具的核算方法與持有至到期投資比較接近??晒┏鍪蹤嘁嫘越鹑谫Y產初始投資的計算與處理、持有期間各資產負債表日采用實際利率法計算投資收益及溢折價的攤銷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核算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要求按公允價值計量,所以期末應該對公允價值變動進行計量與會計處理。這部分內容是課程的難點,學生在學習時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按課本的順序進行講解,涉及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要同時學習債權性工具的處理,又要涉及股權性工具的處理,難度就會更大,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了。但把持有至到期投資提至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之前進行學習,在持有至到期投資中全面、細致地學習實際利率法,由于僅涉及債券的處理內容,就相對容易掌握了。有了持有至到期投資會計處理的基礎,再學習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就比較容易了。當然,如果這樣處理,那么在講解之前應該明確說明此類資產流動性的強弱。
三、應收賬款與應收票據
應收賬款與應收票據都屬于應收項目,兩者均要求以真實的商品交易為基礎才能確認。在“中級財務會計”中,按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排序。對于兩項流動資產的安排,可以把應收票據理解為是在商業信用的基礎上,通過簽發、承兌票據進行信用的加強。在講完應收賬款后,提出“為了加快應收賬款的回收、減少資金占用及機會成本、降低壞賬率”,要求債務人承兌票據,從而引出應收票據。這樣的安排邏輯性更強,且應收賬款的會計處理為應收票據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筆者認為僅憑應收票據有明確到期日來判斷其流動性超過應收賬款不盡合理。我國的商業匯票期限最長為六個月,屬于流動資產中流動性較強的資產。而提供了期限小于六個月信用期的應收賬款,或者沒有信用期限的應收賬款,其流動性更強。
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相對應的應付票據、應付賬款也可以按照這種思路進行思考,在講解流動負債時,先講解應付賬款,再講解應付票據。
四、存貨內容適當擴充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對存貨項目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包括存貨的初始計量、計價、主要存貨的會計核算、后續計量(期末計價,存貨減值的核算)、清查盤點等內容。存貨初始計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存貨的計價,包括存貨收入的計價與發出的計價,存貨發出的計價等于存貨發出的數量與發出單價的乘積。這里的發出單價可以是計劃成本,也可以是按某一種方法計算的實際成本。關于發出單價的確定,教材一般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但對存貨數量的確定基本上沒有涉及。
雖然在“基礎會計學”中對確定存貨數量的實地盤存制與永續盤存制兩種方法都有內容安排,但“中級財務會計”作為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也應當適當地對這兩種方法進行簡單的講解。
五、投資性房地產的反映
投資性房地產是我國2006版會計準則新命名的一項資產,是投資者持有的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者兩者兼有的房地產。在“中級財務會計”教材中,把投資性房地產與無形資產合并為一章,放在資產的最后一項。若完全按照資產的流動性來考慮的話,說明該資產的流動性是最差的。教材編者這樣安排,主要是考慮投資性房地產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等,從范圍來看主要包括因特種目的而持有的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所以放在資產的最后一項。
但投資性房地產的定義明確了該資產的屬性就是投資,是會計主體為了獲取租金或資產保值增值而投資的一項資產。既然投資性房地產的性質屬于投資,屬于長期投資,那么其與長期股權投資在性質上是相近的,且比作用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變現能力強,所以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核算應該在長期股權投資之后,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之前,這樣更能體現其投資的基本屬性,也符合其流動性的劃分。
六、借款費用資本化問題
非流動負債比流動負債金額大、期限長,一般都是由于某一特殊用途或目的而發生的。無論是向銀行獲得的長期借款、在證券市場上發行債券產生的應付債券,還是長期應付款,都存在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共性問題。教材把非流動負債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處理放在該章的最后一節似有不妥,筆者認為共性的內容應放在本部分的前面講解(本章第二節),為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和長期應付款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在教學中,通過對以上內容的調整,教學效率更高,教學邏輯性更強,教學效果更好。重要的是,對培養學生的會計思維更有作用。
[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S].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戴德明,林鋼,趙西卜.財務會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劉永澤.會計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會計學專業碩士是指大學本科畢業(或具有同等學歷)后經考試錄取,在高等學?;蚩茖W研究機關學習、研究的攻讀會計學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會計學專業碩士培養就是按照我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對被錄取攻讀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進行系統地教育和訓練,旨在使其成為具有較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會計專門人才,以滿足社會職業對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江蘇科技大學是一所有著造船行業背景的工科學校,作為國內少數幾個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近年來,正在實施的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向世界第一造船強國轉變的國家戰略給學校的快速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因此,結合江蘇科技大學會計學碩士專業學位的建設,開展工科院校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課程體系研究,這不僅將有助于從根本上提高江蘇科技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也可以為其他培養單位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分析依據。
二、與全國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參考性培養方案的比較
為指導和協調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活動,保障教學質量,全國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在2004年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參考性培養方案中構建了課程體系框架及內容,2011年教指委對上述培養方案進行了相應的修訂,并對相關課程體系做了調整。為了清晰地了解江蘇科技大學課程體系的設置與教指委提供的參考性方案的異同點,現將其進行相應的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從比較結果來看,課程體系設置上存在以下方面的差異與共同點:
(一)課程類別設置的方式不同,但實質內容相同
教指委設置的課程類別包括核心課、方向必修課和任選課,在2011年的培養方案中增設了實踐課,進一步突出了會計專業碩士的應用型特點。江蘇科技大學設置的課程包括學位課、非學位課和實踐課,并將學位課進一步分成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小類,雖然與教指委設置的課程類別名稱上不同,但從其實質性內容來看,并無太大區別。教指委設置的核心課即為該校的學位課,方向必修課和任選課即為該校的非學位課。主要的差別體現在任選課的選擇范圍上,教指委允許在全校為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含方向課中未選過的課程)中選修,而該校只允許在非學位課的專業課中進行選修,選修面較窄。
(二)總體學分數量的要求不同,但結構基本相同
結合教指委2004與2011版培養方案來看,目前對總體學分的要求有所下降,從原來的45學分降至40學分;從學分的構成來看,核心課從25學分降至20學分,方向課從14學分降至8學分,并對實踐課單獨提出了6學分的要求。江蘇科技大學的學分要求為42學分,與教指委2011版培養方案相比,符合其總體學分要求;從學分構成情況來看,學位課學分比教指委要求的核心課多2學分,非學位課與教指委要求的方向課、任選課學分要求相當;同時也單獨對實踐課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與教指委的學分(6學分)及時間(半年)要求相當。但該校針對就讀會計學專業碩士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提出了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的時間要求,這較好地突出了對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工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碩士需加強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特點。
(三)課程選擇設置的項目不同,但核心課程相同
對比教指委2004與2011版培養方案來看,核心課程中只有《政治課》、《外語課》和《管理經濟學》沒有變化,其余都有所調整。其中將《管理信息系統》、《商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兩門課程放置在了方向課中,成為選修課程內容,其他4門會計類專業課均去掉了高級兩字,這應該與2012年管理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中實行綜合能力考試的試點擴大到了會計專業學位有關。2011年教育部的《關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深入推進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繼續推動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和優化等要求,并在2012年管理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中實行綜合能力考試的試點擴大到了會計專業學位,在初試中只考核英語和管理類綜合能力,不考會計學專業知識,這使得許多非會計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有條件轉考會計學專業碩士。因此,考慮到不少學校在招生時招進了非會計專業學生,在核心課程教學中不能只強調高級會計類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應該對這部分學生適當考慮會計學一般性知識點的普及性教學。江蘇科技大學課程設置的選擇上基本保留了教指委2004版培養方案的課程內容,2011版培養方案中新增的課程均沒有開設,這些課程多為審計、評估及稅務類課程,考慮到該校以制造業為專業背景,這些課程不開設有一定的合理性。同理,與教指委要求不同的是該校開設了《工程經濟學》課程,這也體現出工科院校辦學的專業特色。另外,學校將《商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仍保留在必修課程中,這在當下會計造假及舞弊案件不斷出現,迫切需要提升會計從業人員尤其是高級財務人員的職業素質的要求相一致的,因此,將該課程繼續保留在必修課中有其現實意義。
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構建
從上述課程體系框架及內容的比較來看,江蘇科技大學會計學專業碩士培養方案基本與教指委的指導方案相同,但乏有自身行業背景和專業培養特色,為此,我們認為應根據社會需求以及本單位的辦學特色及優勢,有針對性地制定本單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體系,加強課程之間的邏輯和結構上的聯系,突出工科院校應用型會計碩士培養特色。
(一)調整核心課程內容,適應當前生源變化
將學位課中《高級財務管理》、《高級審計》、《高級管理會計》等會計類專業課程均去掉高級兩字,按照教指委提議的課程名稱來設置,即調整成《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審計理論與實務》、《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以適應當前生源變化情況及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重組方向課程項目,完善知識結構體系
1.將方向課中的《高級應用統計學》調整成《數量分析方法》。
在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與管理的實踐活動中,經常要處理大量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尋求事物發展的規律,便于為生產和經營決策提供客觀的依據。因此,應用型高級會計人才應該具有獲取、處理和應用統計數據的能力,以及利用獲取數據和基本數量方法分析實際管理問題,并將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的能力。課程內容中只學習高級應用統計學相關知識仍略顯不夠,還應掌握運籌學等其他數量分析知識。
2.將方向課中的《戰略管理》和《金融風險管理》合并為《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這兩門課程的內容均是以強化公司層面的管理為切入點,在闡述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的基礎上,詳細地介紹公司戰略的整體實施過程和財務戰略的相關內容,以及風險管理的實務及具體內容。且在注冊會計師考試中這兩門課程也是做為一門考核,將其合并既有利于授課內容及知識點的完整,也有利于學生結合會計證書類考試要求進行學習。
3.將方向課中的《工程經濟學》調整為《船舶工程經濟學》課程。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系統地掌握工程經濟學理論與方法,具有對工程技術問題進行經濟分析及對工程項目技術方案進行經濟決策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掌握船舶工程項目方案的財務分析、船舶設備更新分析、船舶工程投資的決策和風險分析等內容,培養學生分析計算船舶投資方案經濟效益的能力,突出本校船舶行業背景及為船舶企業培養應用型高級會計人才的特色。
(三)拓展選修課程外延,凸顯工科專業特色
在非學位課中除設置專業方向選修課程外,也同時設置公共性質的選修課程。允許學生在專業方向課之外,可以跨學科、跨專業選修課程,即鼓勵學生在學校其他專業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中進行課程的選修,使學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后,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及未來就業的趨向構建富有個性的知識結構。基于江蘇科技大學為工科院校辦會計專業,畢業生應成為既會處理會計實務,又懂生產基本知識,尤其是船舶行業生產知識,擁有良好素質和能力的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在選修課程設置上應該有一定的靈活性。學生除了學習一系列專業課程知識外,還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就業方向及研究內容來選擇一些非專業性質的課程進行學習研究,如《船舶概論》、《現代制造技術理論》、《現代造船工業管理》等具有工科及行業特色知識內容的課程。
(四)設置模塊課程架構,優化專業研究方向
會計學專業碩士是指大學本科畢業(或具有同等學歷)后經考試錄取,在高等學?;蚩茖W研究機關學習、研究的攻讀會計學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會計學專業碩士培養就是按照我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對被錄取攻讀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進行系統地教育和訓練,旨在使其成為具有較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會計專門人才,以滿足社會職業對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江蘇科技大學是一所有著造船行業背景的工科學校,作為國內少數幾個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近年來,正在實施的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向世界第一造船強國轉變的國家戰略給學校的快速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因此,結合江蘇科技大學會計學碩士專業學位的建設,開展工科院校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課程體系研究,這不僅將有助于從根本上提高江蘇科技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也可以為其他培養單位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分析依據。
二、與全國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參考性培養方案的比較
為指導和協調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活動,保障教學質量,全國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在2004年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參考性培養方案中構建了課程體系框架及內容,2011年教指委對上述培養方案進行了相應的修訂,并對相關課程體系做了調整。為了清晰地了解江蘇科技大學課程體系的設置與教指委提供的參考性方案的異同點,現將其進行相應的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從比較結果來看,課程體系設置上存在以下方面的差異與共同點:
(一)課程類別設置的方式不同,但實質內容相同
教指委設置的課程類別包括核心課、方向必修課和任選課,在2011年的培養方案中增設了實踐課,進一步突出了會計專業碩士的應用型特點。江蘇科技大學設置的課程包括學位課、非學位課和實踐課,并將學位課進一步分成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小類,雖然與教指委設置的課程類別名稱上不同,但從其實質性內容來看,并無太大區別。教指委設置的核心課即為該校的學位課,方向必修課和任選課即為該校的非學位課。主要的差別體現在任選課的選擇范圍上,教指委允許在全校為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含方向課中未選過的課程)中選修,而該校只允許在非學位課的專業課中進行選修,選修面較窄。
(二)總體學分數量的要求不同,但結構基本相同
結合教指委2004與2011版培養方案來看,目前對總體學分的要求有所下降,從原來的45學分降至40學分;從學分的構成來看,核心課從25學分降至20學分,方向課從14學分降至8學分,并對實踐課單獨提出了6學分的要求。江蘇科技大學的學分要求為42學分,與教指委2011版培養方案相比,符合其總體學分要求;從學分構成情況來看,學位課學分比教指委要求的核心課多2學分,非學位課與教指委要求的方向課、任選課學分要求相當;同時也單獨對實踐課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與教指委的學分(6學分)及時間(半年)要求相當。但該校針對就讀會計學專業碩士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提出了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的時間要求,這較好地突出了對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工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碩士需加強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特點。
(三)課程選擇設置的項目不同,但核心課程相同
對比教指委2004與2011版培養方案來看,核心課程中只有《政治課》、《外語課》和《管理經濟學》沒有變化,其余都有所調整。其中將《管理信息系統》、《商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兩門課程放置在了方向課中,成為選修課程內容,其他4門會計類專業課均去掉了“高級”兩字,這應該與2012年管理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中實行綜合能力考試的試點擴大到了會計專業學位有關。2011年教育部的《關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深入推進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繼續推動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和優化等要求,并在2012年管理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中實行綜合能力考試的試點擴大到了會計專業學位,在初試中只考核英語和管理類綜合能力,不考會計學專業知識,這使得許多非會計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有條件轉考會計學專業碩士。因此,考慮到不少學校在招生時招進了非會計專業學生,在核心課程教學中不能只強調高級會計類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應該對這部分學生適當考慮會計學一般性知識點的普及性教學。江蘇科技大學課程設置的選擇上基本保留了教指委2004版培養方案的課程內容,2011版培養方案中新增的課程均沒有開設,這些課程多為審計、評估及稅務類課程,考慮到該校以制造業為專業背景,這些課程不開設有一定的合理性。同理,與教指委要求不同的是該校開設了《工程經濟學》課程,這也體現出工科院校辦學的專業特色。另外,學校將《商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仍保留在必修課程中,這在當下會計造假及舞弊案件不斷出現,迫切需要提升會計從業人員尤其是高級財務人員的職業素質的要求相一致的,因此,將該課程繼續保留在必修課中有其現實意義。
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構建
從上述課程體系框架及內容的比較來看,江蘇科技大學會計學專業碩士培養方案基本與教指委的指導方案相同,但乏有自身行業背景和專業培養特色,為此,我們認為應根據社會需求以及本單位的辦學特色及優勢,有針對性地制定本單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體系,加強課程之間的邏輯和結構上的聯系,突出工科院校應用型會計碩士培養特色。
(一)調整核心課程內容,適應當前生源變化
將學位課中《高級財務管理》、《高級審計》、《高級管理會計》等會計類專業課程均去掉“高級”兩字,按照教指委提議的課程名稱來設置,即調整成《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審計理論與實務》、《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以適應當前生源變化情況及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重組方向課程項目,完善知識結構體系
1.將方向課中的《高級應用統計學》調整成《數量分析方法》。
在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與管理的實踐活動中,經常要處理大量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尋求事物發展的規律,便于為生產和經營決策提供客觀的依據。因此,應用型高級會計人才應該具有獲取、處理和應用統計數據的能力,以及利用獲取數據和基本數量方法分析實際管理問題,并將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的能力。課程內容中只學習高級應用統計學相關知識仍略顯不夠,還應掌握運籌學等其他數量分析知識。
2.將方向課中的《戰略管理》和《金融風險管理》合并為《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這兩門課程的內容均是以強化公司層面的管理為切入點,在闡述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的基礎上,詳細地介紹公司戰略的整體實施過程和財務戰略的相關內容,以及風險管理的實務及具體內容。且在注冊會計師考試中這兩門課程也是做為一門考核,將其合并既有利于授課內容及知識點的完整,也有利于學生結合會計證書類考試要求進行學習。
3.將方向課中的《工程經濟學》調整為《船舶工程經濟學》課程。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系統地掌握工程經濟學理論與方法,具有對工程技術問題進行經濟分析及對工程項目技術方案進行經濟決策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掌握船舶工程項目方案的財務分析、船舶設備更新分析、船舶工程投資的決策和風險分析等內容,培養學生分析計算船舶投資方案經濟效益的能力,突出本校船舶行業背景及為船舶企業培養應用型高級會計人才的特色。
(三)拓展選修課程外延,凸顯工科專業特色
在非學位課中除設置專業方向選修課程外,也同時設置公共性質的選修課程。允許學生在專業方向課之外,可以跨學科、跨專業選修課程,即鼓勵學生在學校其他專業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中進行課程的選修,使學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后,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及未來就業的趨向構建富有個性的知識結構?;诮K科技大學為工科院校辦會計專業,畢業生應成為既會處理會計實務,又懂生產基本知識,尤其是船舶行業生產知識,擁有良好素質和能力的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在選修課程設置上應該有一定的靈活性。學生除了學習一系列專業課程知識外,還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就業方向及研究內容來選擇一些非專業性質的課程進行學習研究,如《船舶概論》、《現代制造技術理論》、《現代造船工業管理》等具有工科及行業特色知識內容的課程。
(四)設置模塊課程架構,優化專業研究方向
1.1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內容不合理,實踐項目不成體系。會計學實踐教學大多采用工業制造企業作為實踐項目,其他類型的會計主體,如服務業、商品流通企業等很少涉及。各實踐性教學活動之間銜接性和連續性差,不成體系。
(2)校內實踐教學缺乏現場感,校外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目前,多數民辦院校的會計模擬實踐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解決了會計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相脫節的問題,但與真實的企業業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實踐教學缺乏現場感。由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對于校外的實踐教學,普遍存在“只看不干”的現象。所以,校外的會計學實踐教學有些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實質的作用。
(3)會計學實踐教學內容簡單,操作程序不規范。在模擬實踐教學中,往往給學生一套某企業某會計期間的經濟資料及原始憑證,要求學生對這些經濟業務進行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會計處理,完成基本的會計循環,整個過程中缺少相關的“審核、監督”等環節。此外,民辦高校開設的大部分實踐環節課程由一個學生獨立完成全部業務,這種實踐操作流程與實際中會計工作必須按崗位分工來進行相背離。
(4)會計學專業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目前高校會計學專業教師雖然擁有較嫻熟、豐富的會計學專業知識,但在實踐教學中,有些教師無法結合會計工作的實際案例進行生動的講授。其原因在于目前高校會計專業教師大部分直接來自高校應屆畢業生,很多人缺乏實踐經驗。
1.2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中存在問題的原因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方面,大部分民辦高校對管理類學科實踐教學重視不足,導致實踐經費短缺、資源匱乏;另一方面,對教學過程和考核過程不嚴格,學生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理論課程,很多學生抱著應付的態度。此外,我國長期以來的教育體制是以“填鴨式”的剛性教學為主,這導致學生的動手、實踐和自學能力均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2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柔性化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及應注意的問題
2.1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柔性化實踐課程的設置民辦高校會計學柔性化實踐課程的設置可以分為基礎實踐階段和開放實踐階段。
(1)基礎實踐階段?;A實踐階段可以分為必修實踐課程和選修實踐課程兩個部分。必修實踐課程培養的是學生專業基本操作能力,要求每名學生必須參加。必修實踐課程并不能很好的體現出柔性教育,教師在該教學過程中應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動手能力,為選修實踐課程做準備。選修實踐是在必修實踐課程的基礎上,為能力高、時間充足的學生開設的,其內容是對必修實踐課程的深入和強化,難度也有所增加。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能力和喜好自由決定是否進行選修實踐。這種課程設置體現了柔性化教育的思想。
(2)開放實踐階段。開放實踐可以開設商品流通企業會計、金融企業會計、納稅實務與稅收籌劃和審計等方向的實踐課程。開放實踐課程應該按照每個方向分別建立模塊,以專業限選的方式開展。學生根據將來的求職方向以及自身興趣愛好至少應選擇一個模塊進行學習。對于時間充足、能力高的學生可以向學校申請多個模塊進行學習。有條件的民辦高??梢猿闪⒋~公司,開展相關記賬業務。學生在進入高年級及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之后,可以在代賬公司進行實際業務的處理。條件成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就業需求進行不同企業類型的賬務處理實踐。
2.2民辦高校柔性化實踐課程體系建設中應注意的問題
(1)以學生為主體。課程設置應以學生為主體,盡量符合學生的發展要求,充分體現柔性化的教學模式要求。
(2)加強實踐教師隊伍建設。民辦高校應以2012年《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來規范自己的實踐教學,加強實踐育人的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選派專業教師到社會部門進行掛職鍛煉等手段來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3)建設有特色的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學校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學校會計學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特別是民辦高校不能照搬母體學校的課程體系,而應該針對本校學生情況,設置有特色的實踐課程體系。
摘要:科學的課程體系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充分的保障作用,本文探討了基于雙創能力提高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優化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實施,提高學生雙創能力,并能提高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水平。
關鍵詞:教學質量 會計學專業 實踐課程體系 持續漸進
一、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的界定
(一)雙創能力的含義
雙創能力即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雙創能力教育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創新型發展戰略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是指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之上,不斷有新的認識,能夠求疑難和存異,總結和歸納,使成果走向社會、走向實踐;創業是指學生在良好的技能基礎之上,能夠具備從事工商企業活動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從單純的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創造者的活動。創新是實現創業的重要基礎和技能素質。
(二)基于雙創能力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的內涵
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是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把雙創能力的培養融入實踐教學全過程,讓實踐教育與理論課充分融合和滲透,從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在不同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入手,根據教學規律和專業特點,以合理性、可行性為原則,把實踐教學課程按難易程度和職業技能的遞進性分為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雙創和發展能力四個階段來設置實踐課程;讓各門課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并保證做到內容真實、情境真實、評價與考核全面、監督嚴格而又具彈性,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把雙創教育植根于專業課程之中,讓雙創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全面成才,為充分就業奠定基礎。
(三)構建基于雙創能力的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的意義
1.提高會計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通過建立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并有效實施,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而非只是理論化的感觀認識。
2.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應用能力的基礎。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載體,更是理論轉化為實踐、提高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源泉。
3.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符合當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讓學生在上學期間,就能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盡快完成向社會人的轉變。
二、當前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是實踐課程內容少。一般學校會計專業設置的實訓課程往往只有基礎會計實訓、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等幾門課程,這些實踐課程所訓練的專業技能僅僅只是會計專業技能的一部分,不能涵蓋會計專業技能的全部,而不經過綜合性的實訓課程的訓練,學生將很難樹立綜合分析和應用能力,更談不上創新和發展能力。二是課程內容和模式仿真效果差。多數實訓課程只是把書本和練習冊上的練習題拿來做,實踐內容多是以簡單案例的文字形式出現,無實踐基礎,缺少形象化感知,不能真實展現企業情境和具體業務。三是實踐課程之間缺少聯系,系統性不夠。實踐教學應是一個系統工程,但現有的實踐課程設置,僅局限于幾門課程且大都安排在本門課程的理論課結束以后的最后幾個學時里(課內實驗),而且課程之間孤立、無交叉,這違背了會計學知識體系的綜合性,影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四是不能突出崗位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崗位和雙創能力需要在專業條件和環境下練習,流于形式不能提高。五是實踐課程安排“班型大,人數多”。由于應用型院校近幾年擴招,會計專業學生人數激多,按大班型、大群體開課和實施,影響實習效果。六是實踐課程實施效果不明顯。原因有三:學生人數多,差別大,難協調;缺乏實施方案;缺乏穩定的指導和有效監控,涉及主體配合不夠,實踐教學走過場。七是評價和考核方式過于教條,多半停留在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而企業、學生、實習團隊不參與。
三、基于教學質量提高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重構
(一)“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建立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既強調專業性又強調創新性,是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專業發展技能的綜合體現,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設置和實施,貫穿于全部學年。具體如圖1所示。實踐課程體系構成呈階梯漸進式向前推進,按大學四年,每一年培養能力和目標不同,分為四個階段:基于崗位需求的基礎技能(第一年,包括基本會計技術、熟悉會計崗位分工、企業管理和財務流程認識、計算機操作、撰寫與交流能力等)、基于專業知識的核心技能(第二年,包括中級財務知識與實務技能、各專業方向技能、單項強化能力、發現與發揮特長等)、基于行業特征的綜合技能(第三年,包括專業綜合技能、創新與拓展能力、熟知創業法規等)、基于社會環境“雙創能力”(第四年,包括論文撰寫能力、社會環境適應能力、綜合就業能力、實現就業目標);每個階段的課程活動均在表中列示。雙創教育不能游離于專業課程之外,而是各項專業課程的應用、拓展、創新等,并服務于社會活動。
(二)會計學專業持續漸進式實踐課程體系的“八個”特征
1.實踐實訓的目標清晰。把培養“雙創能力”作為提高職業能力的重點,把專業實踐課程與雙創能力融通。雙創能力作為就業能力的重要構成,應予重點培養。
2.以“循環漸進”的形式貫穿于專業實踐全過程。從專業教學第一門課開始,實訓即介入其中。各項訓練持續推進,根據各階段課程內容、難易程度、目標不同,設置不同的實踐實習內容和實施步驟、方法,直至全部學習階段結束。
3.實踐形式多樣。根據實踐實訓內容及其教學要求靈活安排,實訓項目可以是某門課程的一部分、單獨一項講座、單項或綜合競賽、一門課程、一項考核等,可以在課堂、校內實訓實驗室、校外企業,也可把企業專業人才請進課堂等。
4.實踐過程具有層次性。即注重階段性,從分析學生不同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入手,根據教學規律和專業特點,由淺入深進行,去制定計劃和目標、內容和進程。
5.注重實施的有效性。每個階段的實踐實訓項目都有明細目標、詳細內容、考核標準、實施方法,并與相關專業技能鑒定標準或與企業認證接軌,保證實踐活動與實際融通。
6.情境真實。實驗實訓的環境要加強仿真性,如實驗室財務處室化布置、納稅大廳建設、模擬銀行等,努力達到企業和相關部門的真實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相關工作崗位的職責和任務,激發興趣。
7.內容真實。指學生的實訓材料都必須取材于真實的經濟業務,使用真實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和報表等,學生只有接觸到真實材料,才會在未來工作中得心應手,樹立業務處理和職業判斷的思維和習慣、做法。
8.考核和評價立體、全面。要求教師和相關主體(企業、實訓組長、部門領導等)多個評價主體給出學生成績,包括操作結果考核、工作態度考核、協作與表達能力考核、創新能力的考核,更體現實踐課程的職業性和應用性,監督過程嚴格而且靈活。
四、基于教學質量提高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的實施
(一)采取“師導生創”制
確立“師”和“生”的雙主體地位,“師”在于導,“生”在創。每個實踐實訓課程都安排指導教師,且教師要具備雙師能力,也可讓企業管理者擔任,把教師安排在實訓室、校內外實踐基地等,和學生一同實習和調研、實踐,并加強對教師的考核和激勵,使師生在雙創氛圍中學習和研究,師生的雙創能力共同提高。
(二)實踐活動的形式多樣化
主要有課、賽、講、仿、企、寫、思、考等多種形式進行實踐實訓活動。(1)校內專項模式:財經法規、企業財務專題、成本與審計實訓、創業論壇、會計上崗證、會計師職稱考試培訓等;(2)會計實驗實訓室模式:點鈔與假幣識別、單項專業實習、會計軟件應用、企業沙盤等;(3)校內公司模式:基礎會計與財務流程實訓、 辦稅與稅收實務等;(4)校外企業:創業計劃書和撰寫調查報告和論文、企業創辦規劃與實地考察、社會實踐、資本籌劃等;(5)校內與校外結合:出納業務、單項學科競賽、綜合學科競賽、會計綜合實驗、創新創業項目大賽、ERP軟件應用、就業指導訓練等。
(三)搭建廣闊的實踐平臺
(1)設立校內外“大學生創業政策”商務與咨詢免費平臺(網站)。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創業就業信息,熟悉政策法規。(2)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并引入管理模式,將企業管理模式與制度引入學校,營造企業的職業文化氛圍,做到學校教師與企業教師交替授課,學校資源與企業資源結合。(3)建立校內“創業園”。要充分利用應用型院校場地優勢,把閑置的校園廠房、教室利用起來,提供場地及仿真崗位鍛煉,讓那些有著強烈愿望、有一定創業能力的優秀大學生有用武之地,通過實踐,熟悉工商稅務知識,尋找項目,同時,邀請投資者進入創業園,幫助學生尋找投資人和創業機會,形成一個產業鏈模式,即便不會立刻成功,也為將來創業和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合理安排時間
點鈔與假幣識別、單項模式實習、社會實踐、企業調研、企業沙盤模擬等的時間安排為1周左右(或6―12學時);創業計劃書和撰寫報告、企業創辦規劃與實地考察、創業資本籌劃等時間為2―3周;計算機操作技術、ERP軟件應用等時間為3―5周。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時間為14―16周;基礎會計實訓、財務建賬與會計科目設置、會計工作上崗證20學時;出納業務、財經法規、企業財務專題、就業指導訓練、職業生涯規劃、成本會計實訓、審計實訓等6―12學時;其他可利用業余時間機動安排。
(五)學生接受雙創教育的輻射面和受益面要廣
保證80%的學生成為雙創教育的孵化對象,60%的學生在大三中至少參加過雙創活動,30%的學生成為雙創活動的骨干,至少20%的學生在大四時,具備獨立創業或與他人合作創業的能力與條件,或創業成功,或有創新項目受企業認可和應用。
(六)推行“全方位”人才考核與評價指標體系
積極推行“職業化導向”的考核,要對不同的實踐項目賦予不同的成績權重。評價主體為任課教師、校內外導師、部門和團隊領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考評內容為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操作、撰寫與總結、參與協作、質疑與創新能力等,“以評促建”不僅保證日常實踐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取得實踐課程建設的長足發展。合理的考評方式必將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綜上所述,教學質量的提高置身于不斷改進和更新的循環體系之中,在不同的階段,設置不同的實踐課程體系,逐層搭建不同的內容和方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陔p創能力的持續改進式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能夠擺脫會計專業枯燥的理論學習,讓理論知識更加形象化和實踐化,提高實踐工作能力,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參考文獻:
1.劉小廷.論開展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基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視角[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4,(02).
2.劉金斌,胡世強,楊明娜.基于能力導向的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創新研究――以成都市“會計學”特色專業為例[J].商業會計,2014,(08).
[關鍵詞]管理會計學企業核心能力作業鏈價值鏈
管理會計學從誕生之日起就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并隨廣大理論工作者的理論研究和實務工作者的實踐而不斷充實和完善。但是基于管理實踐而產生和發展的管理會計學一直存在許多重大而未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管理會計學的理論體系、內容體系及課程體系應如何架構等一直妨礙著對管理會計學的進一步深入研究。管理會計學之所以引起人們的爭議,主要在于其管理對象和目標的不明確。不同學者針對這一問題作出了自己的判斷,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內容體系。
目前在理論界比較有影響的觀點有三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型課程體系;以企業核心能力培植為主線構造21世紀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以作業鏈的設計和價值鏈的分析為主線,以競爭優勢的獲得為核心,以價值最大增值為目的,站在戰略角度架構管理會計體系。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型管理會計課程體系。
作為企業會計兩大分支之一的管理會計在當代會計實踐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將管理會計學納入到高校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成為必然,如何設計和構建他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管理會計的內涵并能夠學以致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工作者從學生學習出發,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了管理會計課程體系,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吳大軍老師、牛彥秀等老師編著的《管理會計》
(一)背景資資料
管理會計的產生是為了加強企業內部經濟管理,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標準成本系統是成本會計向管理會計過度的分界點,成本性態分析則是管理會計的起點,因此成本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前身。(余緒嬰)在市場經濟日益繁榮的今天,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成本控制在企業管理中更為重要,作為對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學對成本的分析應該說是至關重要的.
(二)內容體系
全書以現代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為背景,闡明以企業為主體,密切聯系現代會計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考核、評價等職能,系統地介紹了現代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實用操作技術。本書第一部分交待了管理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傳統管理會計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討論了管理會計各項職能在實踐中的應用程序與具體操作方法。最后集中介紹了管理會計發展的新領域作業管理和戰略管理會計。
(三)我認為本教材從中國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以現代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為背景,在內容的組織、體系的安排等方面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需要,真正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而且本書相對于傳統的管理會計教材新增加了作業管理和戰略管理會計,站在前沿的角度介紹了管理會計發展的新領域,應該說是傳統教學型管理會計體系的繼承和發展。
二、以企業核心能力培植為主線構造21世紀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
會計與其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尤其是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對企業組織的結構或體制以及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具有依附性。胡玉明老師編著的《高級管理會計》從環境入手,以企業核心能力培植為主線構造了21世紀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一)背景資料
當我們步入21世紀,我們面對一個嶄新的經濟環境,21世紀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征從宏觀上看具有國際化、金融化和知識化的特點;從微觀上看,人類社會將從工業社會轉入信息社會,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敖裉煊腥N力量,它們或者獨立或者合在一起,正在驅使今天的企業越來越深的陷入令多數大董事和經理驚恐的陌生境地。”(邁克爾哈默,詹姆斯錢皮,1998)。這三種力量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三C,即顧客化(Customers)、競爭化(Competition)和變化(Change)。面對這樣的宏微觀環境,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比利潤更重要的是市場份額,比市場分額更具有根本意義的是競爭優勢,比競爭優勢更具有深遠影響的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即企業面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
(二)內容體系
胡玉明老師圍繞企業核心能力的評估、培植和提升,構架了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在第一部分闡述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本管理會計的新發展,討論了21世紀成本管理會計會計主題的轉變,構造了21世紀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構架,并以當前經濟環境的變化為依托分析作業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企業管理上的重大開拓性;第二部分對質量成本管理會計、資本成本管理會計、人力資本管理會計、企業激勵機制與經理人激勵報酬設計等進行了探討;最后展示了中國企業成本管理會計制度的變遷及特色。
(三)這種課程體系應該說以環境作為論述的起點,突出了企業核心能力的培植,全面闡述了管理會計如何為企業核心能力的診斷、分析、培植和提升服務的方法,即采用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綜合業績評價制度并從財務維度、顧客維度、企業內部業務流程、企業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充分的介紹。有助于促進企業竭盡全力,鼓足干勁,沿著持續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塑造企業核心能力,創造持續的競爭優勢。對于21世紀的高級管理會計來講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為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以作業鏈的設計和價值鏈的分析為主線,站在戰略角度架構管理會計體系
自由貿易的發展和企業經營的國際化,使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競爭要求企業進行顧客化生產,采取差異化戰略。孫茂竹老師以作業鏈的設計和價值鏈的分析為主線站在戰略的角度構架了管理會計體系。
(一)背景資料
橫向價值鏈是指將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慮,所有在一組相互平行的縱向價值鏈中處于同等地位的企業之間相互作用所構成的具有潛在關系的鏈條。
企業內部價值鏈是縱向價值鏈分析和橫向價值鏈分析的交叉點。它是提供給顧客的產品的價值形成過程,與作業鏈的形成過程一致。對該價值鏈形成的認識使企業的管理深入到作業這一層次,使企業能夠在所有環節上對資源的耗費進行控制,提高價值增值水平,幫助企業實現經營管理的目標。
(二)內容體系
首先將管理會計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把管理會計分為對所有企業都適用的企業管理會計和只對特殊情況適用的的高級管理會計。第二層是按價值鏈結構把企業管理會計分為戰略管理會計和戰術管理會計兩部分,其中將企業縱向和橫向價值鏈分析作為戰略管理會計內容,內部價值鏈分析作為戰術管理會計內容。第三層是戰術管理會計部分將內容和方法結合起來并體現不同企業的特點和要求。
在章節上可以分成理論部分包括理論框架和價值鏈分析原理、價值鏈分析包括橫向價值鏈和縱向價值鏈、決策分析包括品種決策分析、生產組織的決策分析、營銷管理決策分析、服務管理決策分析、人力資本的決策分析。預算的編制和控制、管理會計報告和業績評價。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 漸進式三維雙軌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研究
一、前言
會計專業是集理論與技術于一體的應用型學科,對于高校會計教學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有其學科背景的要求,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尤為重要。實踐教學是實現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最重要的主體教學手段之一。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具備獨立、綜合性地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立足教學經驗,分析當前會計實踐教學存在不足,對會計實踐教學可完善處做出創新設計與改良,促進我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發展日漸重要。
(二)國內現狀與分析
1、關于我國會計實踐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會計專業均設有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環節,但是缺少全面研究和系統設計,存在諸多缺陷。學者針對我國會計實踐教學現狀給予了不同理解。
鄧亦文,易冰娜(2011)指出實踐教學質量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及實踐動手能力是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而我國目前師資隊伍整體實踐動手能力不強,“雙師型”教師嚴重匱乏。
王素玲,高天惠(2014)基于現實環境背景和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二者交融程度進行考量和研究的成果極其匱乏。
3、關于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基于κ導教學的不同理解,不同學者對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提出各自方案。
徐靜(2013)提出以從業能力為導向構建“三軌三線”會計實踐教學體系,重在將原有的、傳統的互不相關的單項的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系統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實現前后環節的銜接與沿用,培養學生綜合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其從業能力。
陳容(2014)提出構建“四模塊”、“五結合”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導向,對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進行改革,構建由基本技能模塊、專業技能模塊、綜合技能模塊和創新能力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傳統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課程設置與安排問題
囿于教學計劃的規定,實踐教學課時少,層次單一。
(二)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問題
專職的實踐教學教師數量少,部分會計學專業的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差。
(三)實踐教材、實驗室以及實踐基地建設問題
1.實踐教材內容更新速度慢,面對會計準則的不斷變更、面對新的經濟事物與經濟業務、面對不斷涌現的新興產業,實踐教材不能及時反應;實踐教學教材層次單一,只涉及課程體系實驗層,且集中在財務會計分支領域,缺少其他課程體系的實驗教材以及綜合實驗層的教材。
2.現有實驗室主要針對財務會計實驗而設計,缺少其他會計分支諸如財務管理、審計、稅法的實驗室。同時綜合實驗室的建設也需加強。
3.實踐基地涉及的行業、企業類別少,且與有些實踐基地不能保持長期合作關系,有些實踐基地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會計學專業漸進式三維雙軌實踐教學模式基本流程
依據布盧姆理論,本文構建了會計學專業漸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其核心是將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本科教學目標階段性展開,將實踐教學過程按照梯度,分為基礎實驗層、課程體系實驗層、綜合實驗層和校外實踐層四個層面,每個層面均包括教、學、考三個維度,每個層面均以手工和電算化處理的“雙軌”操作形式作為手段,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漸進達到會計實踐教學目標,建立“三維雙軌”模式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漸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基礎實驗層主要是指單門課程進行過程中的課堂實驗環節。課程體系實驗層是指某個會計分支課程全部講授完畢,針對整個課程體系設計的實驗環節,主要包括財務會計實驗、成本管理會計實驗、財務管理實驗、審計實驗、相關法律事務實驗等,課程體系實驗層所包含的實驗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具有開設上的順序性、資料共享性和知識的承接性。綜合實驗層是在完成課程體系實驗層后,針對會計學專業整個知識體系所設計,實現學生在模擬仿真的環境下按照實際會計工作崗位進行分崗實驗并定期輪換崗位。綜合實驗層的設計應該包括企業會計綜合實驗和事業單位會計綜合實驗,其中企業可以按照行業進行劃分、按所有權性質進行劃分、按照是否上市進行劃分,設計不同種類的綜合實驗課程。校外實踐層是指學校依托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校外會計實踐基地,聯合培養人才。
圖1 會計學專業漸進式三維雙軌實踐教學模式基本流程
每個層次“教授”的維度分別研究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組織、教學手段、教學工具(包括教材、案例、實驗室建設、實踐基地建設等);“學習”的維度分別研究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手段、學習的形式、學習應達到的效果及培養的能力;“考核”的維度分別研究考核的方式、考核的組織與實施等內容。
每個實踐層次均采用手工和電算化兩種操作形式,兩種形式各有優勢,各有不足,相互補充,都是實踐教學中必修的環節,本項目研究在不同層次兩種形式的具體應用。
五、漸進式三維雙軌實踐教學模式的優勢
我們之所以提倡推廣漸進式三維雙軌實踐教學模式,是希望通過此教學模式,增強會計學專業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達到創新實踐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就業的目的。與此同時,提升教師綜合教學能力,改善學校傳統實踐教學體系,實現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
(一)完善現有實踐教學模式
漸進式三維雙軌實踐教學模式的流程全面、完整地反映了會計實踐教學過程,彌補傳統實踐教學流程的不完整性,同時實踐教學所涉及的三個維度、兩種操作方式所包含的內容繁雜,本項目對這些內容進行細化研究,提供可行方案完善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