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借貸服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民間借貸:農村金融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92(2010)09-0022-04
一、引言
民間借貸的產生與發展有其歷史必然性,是中西部地區在社會經濟發展歷史進程中多重博弈演繹的結果,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經濟各參與主體在財富逐步積累、產業資本向金融資本轉化、而正規金融又不能有效滿足需求時的必然產物。近年來,民間借貸異軍突起,參與主體和參與范圍逐步擴大,參與形式逐步多樣化。一方面折射出農村金融抑制下,農村金融服務與農村經濟發展的供需矛盾突出,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盲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特別是正規農村金融的發展已嚴重滯后,農村金融服務創新迫在眉睫。民間借貸與農村金融服務具有互補性和一定的相關性。關注和研究中西部地區民間借貸問題,分析民間借貸生存、發展的市場基礎和比較優勢,汲取民間借貸發展過程中累積的精華,無疑對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重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加強農村金融生態建設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從對有利于國家引導現代農業的形成來講,應該加快正規農村金融的發展,同時,正確疏導非正規金融,使之成為農村金融發展不可或缺的健康力量和有益補充。我們在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時,應該根據不同的農業發展狀況,按照以發展正規農村金融為主體、非正規農村金融為補充的原則,把搞好兩者的協調作為建立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制度性安排。我們在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創新過程中。應從創新農村金融產品體系、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品種、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加強農村金融服務人才開發等人手,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二、地域特性:朔州民間借貸發展現狀
(一)民間借貸規模測算
據相關部門測算:2007年、2008年、2009年末朔州民間借貸的規模分別是37.4億元、53億元和75.1億元,而且越是正規金融服務缺位的地區民間借貸的總量越大。
分行業測算,朔州市民間借貸主要集中在煤炭、房地產、教育、建材、運輸和其他行業,近三年,上述行業民間借貸額在全市民間借貸總量中的平均占比分別為35.1%、32.63%、5.27%、6.11%、9.48%和11.41%,煤炭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平均占比超過67%,民間借貸在行業中分布不均衡。
分地區測算,由于受經濟發展環境影響,各地民間借貸發展規模差別較大,經濟發展較快的A、B、C三縣近三年民間借貸總量在全市民間借貸總量中的平均占比為76.83%,而經濟發展較慢的D、E、F三縣近三年的平均占比僅為23.17%,民間借貸在地區分布上不均衡(見表1)。
(二)當地民間借貸特點
一是民間借貸總量與當地經濟發展總量成正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朔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1億元,較2007年增加230.8億元,增長了69.9%: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01.5億元,較2007年增加148.56億元,增長97.14%。當地民間借貸總量在2009年末為75.1億元,較2007年增加37.7億元,增長100.8%,民間借貸總量與當地經濟總量的擴張成正相關關系。
二是借貸期限以短期為主,借貸利率與借款期限成負相關。朔州當地的民間借貸主要集中在3個月到一年,6個月以內的民間借貸占32%,6個月到一年的民間借貸占59%,一年以上的民間借貸僅占9%。民間借貸利率總體適中,與借款期限成負相關關系。從民間借貸監測樣本分析,6個月以內的民間借貸加權平均利率最高,6個月到一年的民間借貸加權平均利率次之,一年以上的民間借貸加權平均利率最低。
三是民間借貸用途多樣化,單筆資金需求額度擴大。調查顯示,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力度的加強,農戶生產已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生產和再生產,農村種、養植大戶和非農經營戶不斷涌現,民間借貸用途呈現多樣化,小額借貸已經不能滿足農戶的生產經營需求。企業民間借貸以解決生產資金需求為主,而農戶借貸用途非農化傾向明顯,而且城鎮民間借貸金額大,農村民間借貸金額小。
四是民間借貸交易成本低、風險小的優勢突出。相對于正規金融,民間借貸的比較優勢在于其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直接的自發激勵機制。自然人之間借貸往往建立在借貸雙方相互熟悉、信息對稱的基礎上,彼此知根知底,雙方的經濟狀況、信用狀況非常透明。采用口頭協議或打借條形式,一般不需要抵押物,也無需擔保。因借貸雙方不僅有信用關系,還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一旦借款人違約,其在社會關系方面的道德信譽損失將抵消違約收益,非經濟的懲戒機制在民間借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交易成本,降低借貸風險。
五是民間借貸經營方式靈活、高效。一是農村民間借貸有其方便快捷的特點,適合農村經濟主體的需求。農民的借貸行為具有臨時性、數額小、周期長、風險大等特征。中小私營企業的借貸需求具有“急、頻、小”的特點,這些特性與正規的商業化金融有著天然的不對稱,民間借貸的快捷性剛好滿足了這一需求。二是借貸手續簡單。調查顯示,企業民間借貸基本上都訂立合同,手續簡單,期限靈活,約定還款日期,可以延期,也可以提前支取,與銀行貸款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六是小額貸款組織的建立未從根本上解決民間資金需求問題。資金的趨利性決定了小額貸款組織在成立之初就偏離了預期目標,而且朔州當地小額貸款組織大部分是由當地的煤炭企業和房地產企業轉型發展而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經營策略指導下,小額貸款公司放貸存在單筆金額大、服務面小的特點,而且受資金來源限制,未能從根本上起到限制民間借貸發展的作用。截至2009年末,朔州市共審批了37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21.24億元。21家在營業的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64349萬元,其中農業貸款30640萬元,占比為47.6%,其余貸款分別為工業貸款830萬元,商業貸款24717萬元,其他貸款8162萬元。放出的農業貸款主要是針對農業企業,農戶散、小、急的借貸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
三、關聯效應:民間借貸與農村金融的相關性
(一)互補性
對于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的相互關系.Gar-maise和Moskowitz(2002)的研究表明,即使在美國這樣一個擁有完善資本市場的國家,非正規金融體系也廣泛存在,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正規金
融與非正規金融各自固有的比較優勢,二者也可以表現為一種互補關系(劉民權等。2003)。民間借貸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及時填補了農村金融信貸服務的“真空”和缺失,一方面它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資金,有效緩解了農村經濟結構轉型中的資金短缺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農村金融的不足。促進正規金融機構服務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優化了農村資金這一稀缺資源的配置效能,推動了民間資金的轉化和流動。而且由于民間借貸給了貸款人道義上的信用,這對于促進農村社會信用意識的提高和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相關性
農村民間借貸的活躍程度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貸款需求滿足程度、居民儲蓄在存款中的比重有一定的關系,一般說來,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貸款需求滿足程度越高、居民儲蓄存款在存款中的比重越低,民間借貸就比較蕭條,反之就比較活躍,農村金融作用發揮的程度與民間借貸活躍的程度呈負相關。但是,民間借貸的長期運作。在經營方式、期限結構、利率定價和信用建設方面積累了很好的經驗,為農村金融創新組織體系、創新產品體系、創新經營方式、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加強農村金融生態建設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學習、借鑒。
四、借鑒發展:民間借貸對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的啟示
(一)為金融創新積累經驗,促進金融機構改進經營理念,提高服務水平
民間借貸的產生和發展,可以看做是一種金融創新,既包括組織創新、也包括產品創新,這種創新完全是市場機制作用的結果。民間借貸的存在和發展能有效激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尤其是具有壟斷地位的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改進發展模式,增強服務理念。同時,銀行信貸市場同民間借貸市場開展同業間的良性競爭,促使居民閑置資金和企業流動資金從民間借貸市場中分離出來,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合理資金需求。
(二)靈活便捷,給銀行機構經營方式提出挑戰
一是民間借貸一般在流動資金暫時不足時發生,期限較短。且償還期限回旋余地大,比使用貸款更為方便;而且利率定價靈活,金額較小,手續簡便,中間環節少。靈活簡便使民間借貸具有了正規金融無法比擬的鄉土親和力,這也是民間借貸在農村融資市場立足和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對于農村民間金融而言,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民間借貸的貸出方可以幾乎無成本地取得關于借款人的各種信息,并對其進行實際監督,信息不對稱問題易于解決。民間金融鄉土性使得違約成本高于金融的違約成本,鄉土氣息越濃厚,約束力就越強,違約率就越低。人情關系是農戶民間借貸的信用基礎,相互了解是借貸的前提,農村社會關系網絡作為監督體系有利于保證借貸資金的安全性。因此,農村民間金融形成了較大的成本優勢和鄉土關系支持下的約束機制優勢。
三是期限按需而定,付息方式靈活。正規金融機構由于各種管理制度齊全,限制性規定繁多,貸款期限和付息方式都比較呆板。如農村信用社,一般貸款期限最短為一個月,最長為一年。利息往往要按月或按季支付,影響貸款戶資金的按需使用。而在民間借貸中,由于沒有各種制度限制,借款期限、付息方式由借貸雙方按需確定,有利于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用。
(三)定價機制靈活,對利率市場化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農村民間借貸的定價機制十分靈活。一是利率隨行就市,沒有固定的利率標準:二是視借貸雙方的關系親疏而定:三是借款用途是確定利率的重要依據。通常民間借貸利率是在都以國家規定利率為基礎,根據借款的主體、借款的數額、借款的用途、借款的緩急程度、借款的期限長短而定。民間借貸利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間閑散資金的供求關系和使用成本,與市場真實利率水平接近,有利于市場均衡利率的形成。
五、制度矯正:規范民間借貸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的建議
(一)疏導、規范民間借貸,合理引導資金流向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讓民間借貸有法可依;明確民間借貸的行為準則,規范民間借貸行為:針對已建立的小額貸款組織和其他民間借貸組織,實施有效、分類監管,并建立民間借貸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和相關的風險處置機制。
朔州是一個以煤炭生產加工為主的資源性城市,全市的煤炭生產占比較大,而其他行業如現代農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旅游業、陶瓷業、奶業等所占比重較小,還不能形成規模化生產,制約了全市經濟的綜合發展。對煤炭資源整合中流出的大量資金和民間借貸資金,應合理引導其投向,積極引導其投入到上述生產領域,促進全市經濟全面、快速、健康發展。
(二)建立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多元化金融體系
一是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對農業銀行進行功能再造,通過股份制改造,明確市場定位,考慮恢復農業銀行鄉鎮機構,再造支農服務功能,拓展農村市場。拓寬農業發展銀行經營范圍,更好地發揮其支農主力軍作用。加快郵政儲蓄銀行的改革步伐,明確縣以下機構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按比例限制其發展支農業務。
二是實現農村金融資源和網點的合理配置。建議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擴充農村金融供給主體,鼓勵農村金融服務競爭,全面滿足“三農”經濟發展多方面的金融需求。繼續擴大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的試點范圍,放寬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準人和業務管制,建立農村小額信貸機構,增加農村金融網點,擴大農村金融的市場覆蓋率,以實現農村金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金融網點的合理配置。
三是拓寬農村金融服務渠道。建議創新貸款擔保形式,完善農村金融擔保制度,大力發展小額農貸的農戶聯保貸款業務,提高農戶信用擔保能力;建立政策性農業擔保機構,為“三農”融資提供擔保。創新發展農村結算工具,推廣農村消費“一卡通”、“惠農卡”等業務,改善結算渠道不暢的現狀。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分散和降低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降低農村金融的系統性風險。
(三)開發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多元化金融產品
一是創新符合農民消費特點的信貸產品,鼓勵金融機構推出農民消費貸款品種,擴大消費信貸覆蓋面,并根據農村和農民家庭實際,合理確定貸款條件、貸款程序等,降低貸款門檻,促進擴大農村消費內需。
二是金融機構應合理設定農村信貸產品。根據貸款不同種類,合理確定貸款額度。在還款方式上,開辦分期還款業務。減輕農民到期一次性還款壓力;在利率定價方式上,根據客戶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因素,實行靈活、有彈性、有差別的利率定價方式;在貸款期限上,結合農民收入整體水平偏低和農村經濟發展特點,合理確定貸款期限。探索開發“信貸+保險”金融服務產品,著力滿足分散農戶和農村種植大戶、養殖大戶、農村小企業發展生產的資金需要,把各類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重點支持對象,促進農民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對資金需求量大的農業項目,可采取社團或銀團貸款的形式支持。
三是建議嘗試保單抵押貸款,抵御疫病風險和市場風險:嘗試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對目前專業合作組織,嘗試用一些公共設施等財產聯保,繼續推動農戶之間互保,推動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利用龍頭企業帶動農戶。
(四)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
根據“三農”經濟發展特點,加大“三農”信貸業務的營銷力度,擴大農村客戶群體,并適時、適地下放信貸審批權限,簡化貸款手續,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工作時效性。建立政銀聯手發展農村信貸業務市場的聯動機制,繼續擴大財政支農的范圍,完善財政貼息政策和補貼資金發放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資金的杠桿效應,發揮貨幣政策在扶持農村金融發展中的作用,努力探索貨幣政策與財稅政策、市場準人政策、監管政策的配合,建立起一套協調配合的農村金融政策扶持體系,提高金融信貸投放的積極性,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率。
(五)建立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的法律體系
一是健全農村金融服務法律體系:根據農村金融發展實際,修改完善《擔保法》、《物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增加抵押擔保物范圍。取消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林地經營權用于抵押的限制,提高農村經濟主體的融資能力,加強對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的法律支持。
二是實行與農村金融發展相適應的監管政策。對涉農金融機構繼續實行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并加快農村金融機構利率市場化進程,提高其利率自主定價能力。對只能放貸、不允許吸收公眾存款的農村小額信貸款機構進行非審慎監管,對吸收公眾存款、放貸并參與銀行間市場的村鎮銀行等進行審慎監管。
經濟下行,資本寒冬,中小企業舉步維艱。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掣肘著中小企業發展,鮮有破解的路徑和方法。
2016年1月,國務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首次把普惠金融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風口之上,普惠金融正迎來黃金時代,而基于互聯網推動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發展,顯然是當前及未來的主要方向。
作為普惠金融市場的實踐者和變革者,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借貸寶憑借“熟人借貸”的精準產品定位,一路高歌猛進,注冊用戶超過1.28億人,平臺估值達到600億元,已然成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一個獨特樣本。
從撮合個人之間的熟人借貸,到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融資服務,深耕迭代之下,借貸寶正試圖走出一條普惠金融的破局之路。
熟人借貸2.0
普惠金融的浪潮之下,借貸寶并不甘心隨波逐流,充當跟風者,它要扮演的是一個御風而行的搏浪者角色。
在人人行科技CEO王璐看來,借貸寶之所以能成為一款現象級的金融產品,是因為踩準了互聯網金融的破發點。借貸寶所創新的“熟人借貸”模式,通過互聯網人與人的連接機制,為許多在日常生活中有借貸需求的普通人搭建了一個高效、便捷的“自金融”平臺。
自2015年6月上線以來,僅一年的時間,借貸寶就擁有了上億的用戶規模,超過600億元的累計交易額和高達600億元的估值,這本身就足以證明平臺在普惠金融市場發揮的巨大價值。
然而,借貸寶并不想把產品服務局限于個人用戶。王璐和其團隊發現,在借貸寶最活躍的一批用戶中,有許多是中小企業主,甚至是微企創業者,而他們使用借貸寶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個人名義為自己的企業進行融資。
事實上,中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融資效率低一直是老大難問題,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支持不足。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5 600萬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中,有借債的占到1/3左右,但真正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僅有12%左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銀行借貸要求企業有不動產做抵押,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因為沒有不動產,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因此不得不求助利率很高的社會資本。
為什么不能像個人借貸一樣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且便捷的金融服務,進而打造一個創新融資服務平臺呢?
于是,借貸寶在熟人借貸的邏輯上深度創新,升級生態圈,在2016年4月上線企業版。借貸寶的想法是借助企業與員工這一天然的熟人關系,搭建規范化融資通道,合法合規地把企業融資需求和員工理財需求有效對接。這樣一來,通過借貸寶企業版平臺,企業能夠快速地向員工發起融資,員工也可以很便利地通過借貸寶直接投資企業,獲取利息收入。
在王璐看來,支撐企業版的核心邏輯仍然是借貸寶的“自金融”理念――基于“熟悉”對象之間的借貸。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借貸寶企業版也是人人行科技深耕熟人生態的2.0版本。
打通“任督二脈”
借貸寶一直非常重視產品的用戶體驗,力求在確保平臺風控的基礎上,盡量降低使用門檻。因此,借貸寶企業版為企業用戶量身訂做了一套非常便捷的功能體系,可以幫助企業快速、靈活、便捷地獲取內外部資金,助力企業發展。
具體的操作方式是――企業主設置標的以及相關的額度、期限、利率等信息,在完成擔保確認后,便可向高管或員工發起融資。員工可以在個人版上完成所有的操作,在看到企業標的后,選擇投資以及金額,提交后即可完成投資。此外,企業版還提供了工資管理模塊,可以通過發放全額或部分工資來確認員工和企業的雇傭關系。
在王璐看來,無論是企業還是員工,借貸寶企業版都是一個雙贏的平臺。王璐進一步分析,企業和員工本身就是“熟人”關系,企業向員工融資,可以獲得遠低于社會融資成本的資金。對于員工來說,對自己企業的了解程度要遠高于通過其他網貸平臺和銀行理財產品進行融資的企業。因此員工可以根據對所在企業償債能力和信用的判斷,自主決定是否借款,而且還可以一鍵轉發融資需求,賺取利差收益。
不僅是內部融資,借貸寶企業版還可以幫助中小微企業打通外部融資渠道。借貸寶企業版引入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信譽良好的用戶授信和放款。也就是說,除了向員工籌資,企業還可以通過企業版獲得金融機構的資金。
現實中,影響金融機構給中小微企業貸款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銀企信息不對稱,導致金融機構對其經營狀況和還款能力難以判斷,進而影響放款。針對這一痛點,借貸寶企業版基于平臺的數據沉淀,可以有效消除這種信息不對稱。
具體而言,在借貸寶平臺上,企業和員工之間的融資和借貸數據,以及工資的發放情況等其他相關數據,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能夠使平臺清楚、動態地掌握企業的經營和資信狀況。這樣一來,借貸寶平臺就可以為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社會資金方提供信用評價和交易撮合服務,從而降低資金方的風險和成本,并把好資金帶到經營穩健的企業中來。
換言之,借貸寶企業版正在打通中小微企業融資的“任督二脈”,并借此構建個人、企業和社會資金的投融資生態網絡。
普惠金融的樣本實踐
借貸寶企業版上線之初,便與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在全國范圍內邀請1 000家中小微企業參與企業版的試用,結果用戶反映良好,一炮打響。
普安醫藥是武漢是一家以連鎖藥房經營為主的新型醫藥企業,但因閑置資金有限,導致無法進行業務拓展。普安醫藥通過使用借貸寶企業版,不到一周的時間,就順利融資上百萬元。在融資過程中,普安醫藥有300名員工自愿參與到企業融資中。
重慶仲良機械是一家汽車配件生產企業,上游生產材料的采購運營,往往決定了這類企業的盈利水平,因此對于生產資金的靈活可支配性要求極高。仲良機械老板張宇聽說借貸寶企業版后,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進行融資,沒想到,僅僅用了3天時間,就以9%的利率、半年的期限,成功融資50萬元。
利用借貸寶企業版,浙江明達集團共進行了三次融資,總額度為200萬元。在明達集團董事長范佩明看來,一個好的金融工具,除了能滿足融資需求,還要能為企業、員工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與福利?!耙酝谫Y,我需要付給銀行很多的利息,這筆錢其實也是企業的運營成本,現在我更愿意把這筆錢發給員工”。
[關鍵詞]非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眾籌
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不僅改善了傳統金融業的運行環境,進一步的衍生出新的金融服務方式,引發了資源、風險、運作模式的顯著變化。包括互聯網渠道運營商、電子商務平臺企業、搜索引擎公司,乃至房地產企業都紛紛進入這一領域,利用各自優勢,挖掘產業價值鏈上的價值聯系,對用戶的信用數據進行搜集、分析,提供更多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為此,有必要分析非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內涵、發展狀況,以及對金融市場帶來的正面、負面效應,從而確定未來的監管方向和重點。
一、互聯網金融的內涵
互聯網金融指金融交雙方皆通過互聯網網絡進行的金融交易活動?;ヂ摼W金融交易平臺的提供者,可分為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二種。
(一)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指金融機構結合信息通訊科技而提供的在線金融服務[1]。以銀行業為例,其除于實體銀行提供各項金融服務,例如資金收付、轉賬、匯款、買賣外幣、借貸及商品銷售等,此外,可再建設網上銀行,客戶無須親臨柜臺,而直接于互聯網網絡辦理各項金融服務。此外,證券業、保險業及基金業所提供的網絡證券下單、電子投保及電子票據等服務,亦屬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服務的范疇。目前全球各國在金融法規及技術層面上,多已準許金融機構經營互聯網金融業務。
(二)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包括“支付”與“投、融資”兩大類。1、“支付”類型。支付類型指電子商務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的貨款及貨物交割。第三方支付與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的差異,主要在于第三方支付僅代收代付,且若消費者對商品不滿意,亦可安排退貨(退款)或換貨,以保證買賣雙方交易安全;而消費者若通過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交割貨款,則僅單向自消費者的銀行賬戶扣款,并未提供消費者不滿意可退貨或退款的服務。只有當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客戶儲值功能,才有涉足銀行存款業務的實質[2]。2、“投、融資”類型。投、融資類型指非金融機構利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銷售金融商品,主要包括P2P網絡借貸、眾籌及基金銷售等,目的在搓合資金供需雙方。(1)P2P網絡借貸:指點對點(peertopeer)通過非金融機構建設的網絡交易平臺進行借貸行為。交易模式系由非金融機構收取中介服務費,提供平臺供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資金借出人獲利息收益,但須承擔違約風險;資金借入人則負到期還本付息的義務;(2)眾籌:發起人通過非金融機構網絡平臺,籌措從事某項計劃或活動的小額資金,并向投資人提供收益的融資模式;(3)基金銷售:系非金融機構①以客戶儲值或募集資金,為客戶投資基金。P2P網絡借貸及眾籌的性質較接近民間借貸行為,而基金銷售已跨足金融業,若所銷售的基金為貨幣市場基金,則將對銀行的存款業務造成競爭壓力。
二、非金融機構經營互聯網金融的現況
2005年以前,國內僅有金融機構提供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由于金融產業過度受到政府保護,獲利高,造成非金融機構對金融暴利的覬覦,加上幅員廣大,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及普及度不高,且銀行資金運用主要于同業存拆、大型國營企業融資等批發金融業務,使零售市場(中小企業及個人)的投、融資需求未獲滿足,致使2005年開始有非金融機構陸續經營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至今,非金融機構之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型態有四,即第三方支付、基金銷售、P2P網絡借貸、眾籌等。其中又以第三方支付規模最大,其次為依附在第三方支付交易平臺的基金銷售。
(一)第三方支付規模最大
第三方支付主要業務為代收代付,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我國政府準許第三方支付機構經營儲值業務,并利用儲值金,為客戶從事金融資產管理業務,所衍生的商機極為龐大,因此吸引許多非金融機構競相投入,進而引起官方注意,并由中國人民銀行著手進行第三方支付的監管[3]。自2011年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并未對牌照核發嚴加控管。截至到2014年7月,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已達269家,2013年市場交易規模達1.22萬億元。
(二)2013年興起網絡基金銷售熱潮
鑒于第三方支付機構可經營儲值業務,為客戶運用儲值金投資。而貨幣市場基金具有活期存款的特性,獲利率亦高于銀行活期存款,致許多第三方支付平臺將其客戶的儲值金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至2014年6月底,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貨幣市場基金投資已達8,949億元。
(三)P2P網絡借貸快速擴張,但缺乏監管,倒閉事件紛傳
2006年國內開始有非金融機構經營P2P網絡借貸,近2年規??焖贁U張,截至2014年底,網絡借貸平臺逾1,000個,總成交額達1,058億人民幣,貸款存量268億人民幣。然而,監管當局并未制定P2P網絡借貸的相關法律規范,監管基礎薄弱,存在道德風險[4]。自2013年10月起,平均每月倒閉30家至40家。
(四)眾籌規模仍小
由于眾籌道德風險較高,社會接受程度不大,且流動性低,加以投資標的如音樂、漫畫及游戲等參與者少,規模遠不如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及基金,目前約有21個眾籌募資平臺[5]P47~57。
三、非金融機構經營互聯網金融的雙重效應
非金融機構經營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使國內金融業轉型的腳步加快,中小企業及個人的投、融資需求亦從中獲得滿足,然而,因發展迅速,監管不足,致使網絡借貸倒閉事件頻傳,不利于金融穩定,造成銀行存款流失等諸多負面效應。
(一)傳統金融機構加速轉型,以滿足中小企業的投、融資需求
1、刺激銀行業加快變革步伐。互聯網金融加快國內金融業轉型的腳步,其中原本由非金融機構經營的P2P網絡借貸,逐漸受到銀行業注意,民營的招商銀行、包商銀行與民生銀行相繼開辦P2P網絡借貸業務,以爭取小型、微型企業的貸款業務[6]。2、滿足中小企業、個體戶與個人的投、融資需求,互聯網金融因具備低成本、高效率、高透明與整合性等特點,可以滿足中小企業及個人無法自銀行取得資金的投、融資等需求[7]。
(二)缺乏監管導致倒閉事件頻傳,并使銀行存款流失
1、網絡借貸平臺易倒閉。許多網絡借貸平臺規模偏小、或欠缺風險管控能力、或經營出現道德風險,抑或出現資金期限錯配等問題,自2013年10月起,發生多起倒閉案件。2014年7月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于“兩岸金融關鍵議題”研討會中預估,未來2年內,恐有近8成網絡借貸平臺將倒閉。2、銀行存款流失。受限于國內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銷售的貨幣市場基金,因收益高于銀行存款,吸收大量資金,致銀行存款持續流失。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統計,2000-2010年間,每月銀行存款減少的月數僅出現7次,平均每次減少金額約1,000億元;惟自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第三方支付牌照后,銀行存款流失程度擴大,2011年至2014年8月,銀行存款減少的月數出現了13次,平均每次減少金額高達6,000億元。2014年7月人民幣存款余額較6月減少接近2萬億元人民幣,減少幅度并創14年來最大值。3、網絡金融易產生流動性風險。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所投資的貨幣市場基金可于贖回日取款,即T+0日交易(一般貨幣市場基金為T+1交易),一旦出現大額贖回,極易引發流動性風險[8]。
四、對非金融機構經營互聯網金融實行監管的主要方向
非金融機構經營互聯網金融業務雖可彌補金融機構對零售市場的融資不足,并受到官方肯定,但是,發展過快所衍生的諸多負面影響,已迫使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與保監會等主管機關開始加強監管,目前監管方向如下:
(一)研究、制定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法律
1、非金融機構于網絡銷售的貨幣型基金應提列存款準備金。非金融機構于網絡銷售的基金若為貨幣市場基金,由于與存款性質相同,應比照傳統銀行存款,提列存款準備金,以縮小套利空間,并創造公平合規的競爭環境。中國人民銀行已著手研究對非金融機構網絡銷售貨幣市場基金提列存款準備金的相關建議。盛松成、張璇(2014)估計,一旦網絡貨幣型基金適用當前的銀行法定存款準備率,透過網絡銷售的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將減少1個百分點[9]。2、嚴控網絡借貸。中國人民銀行著手研究討論,將汽車金融公司、民間金融租賃公司、P2P網絡借貸平臺公司等民間借貸機構納入征信系統,便利官方監管;銀監會亦表示,將借鑒英國完備的P2P網絡借貸監管規則,要求最低資本限制及信息披露等,據以草擬P2P網絡借貸管理辦法[10]。3、草擬第三方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基于交易安全考慮,已暫緩虛擬信用卡與二維碼移動支付等業務,且著手研究擬定《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作為第三方支付的規范文件,同時要求從業機構加強自律。
(二)準許經營互聯網金融的非金融機構轉型為銀行為有效擴大民間資本投資管道,并解決中小企業籌資難的困境,2014年初銀監會批準10家私人企業,采用共同發起人方式,兩兩合作籌建5家民營銀行,各于天津、上海、浙江及廣東4地試點經營。首批申請的企業有阿里巴巴、騰訊等知名電子商務公司,顯示監管當局有意通過開放民間資本籌設銀行的方式,終結當前非金融機構涉足金融領域衍生出的亂象。
參考文獻:
[1]劉海二,鄒傳偉,謝平.互聯網金融手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2]鄭聯盛.美國為何沒有余額寶熱[N].中國證券報,2014-03-31.
[3]謝平,尹龍.網絡經濟下的金融理論與金融治理[J].經濟研究,2011(4).
【關鍵詞】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問題;競爭力;措施
我國是一個長期處在發展中的社會主義經濟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在三農政策的大力弘揚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也不斷的深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發展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密切相連的。同時,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也是整個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概述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整個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服務體系是指資金融通關系的總和。而金融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健全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意義非凡。于此同時,建設社會主義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對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村建設穩定,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也非常之大。目前,三農問題是我國關注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勢所趨。建設一個舒適化、現代化的新農村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目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健全也成為了不少人士關注的焦點。
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存在的缺陷
1.農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低
中國有著悠久的農耕歷史,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一直是經濟的主要構成部分,農村的發展依然存在著問題,農村人口數量龐大,農業信貸投入缺乏,信貸需求滿足率低,農村居民儲蓄存款能力偏低,以致農村金融資金供求無法平衡。資金結構失衡,農村資金缺乏。目前我國農業生產者既沒有像發達國家合作組織那樣能夠得到真正的資金上輔助,也缺少像發達國家那樣面向單個農業生產者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持,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經常徘徊在金融循環體系之外。這種金融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經濟的擴大再生產,限制市場開拓、先進科學技術和優良品種的推廣,進而影響農民收入。
2.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力不足
在我國農村有著多種金融組織,但卻并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態勢。農業銀行業務與其他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大同小異,從農村轉至城市,從農業轉至工商業。多種形式的非正規金融組織,是不受國家法律和政策保護的,徘徊于正常的金融市場之外。農村信用社幾乎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獨霸一方。但其經營活動又明顯的受到地域限制,加之改革和創新的缺乏,歷史的影響,實力基礎薄弱,導致農村金融供給總量不足、金融產品單一化、服務質量也嚴重受到影響,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
3.農村儲蓄資源利用率低,資金大量外流使用
目前,全國郵政儲蓄機構吸收的存款全部存在中央銀行,資金通過郵政儲蓄從農村涌向城市,將吸儲資金轉存央行,中央銀行再貸款給農業發展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的資金用于農副產品的收購,這兩塊資金幾乎相平,使得資金的利用率大大減少。四大國有銀行改革后,金融機構紛紛向中心城市集聚,并將農村金融業務重點放在吸納存款上,農戶和農村中小經濟企業的發展進一步受限。
4.民間借貸行為缺乏合法性
隨著近幾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現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的金融服務體系。然而,伴隨著經濟金融的進一步發展,農村金融體系與農村經濟發展的不相適應,致使農村金融體系的功能和作用日漸衰弱,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國農村民間借貸的現象普遍存在,但其行為缺乏合法性。比如,民間借貸人本身受教育程度較低,法律意識薄弱。往往借貸行為上不走正規程序,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借貸人本身不符合借貸條件,無視銀行對其借貸請求的駁回,通過找關系走后門等不正當的手段,取得貸款資格。其他的表現形式有:不重視還款期限,對于還款期限采取一拖再拖的態度。這樣一來,就造成銀行資金管理體系的混亂,極大地降低了資金的利用率,給銀行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外,這種錯誤的借貸行為降低了借貸人的信用度,會嚴重影響借貸人今后的借貸行為。為此,借貸人要注意自己的借貸行為。
三、健全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措施
1.集中有效資源,積極支持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收入
首先,要順應市場的發展方向,發展為環保型、技術型、規模型農業。可加大對農業經濟建設的投入,將之前的老舊農業發展方式過渡到新型的農業生產模式。如將單戶生產發展成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將體力勞作過渡為腦力勞作,提高生產效率,帶動農業收入。同時,形成成生產、加工、銷售的鏈化模式。將科技的研發、實施示范、應用推廣三者相結合,加強農產品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來吸引更多的優良客戶群體。其次,要合理的利用已有資源,積極發展具有代表性的農業企業。例如“規模型、科技型、、資源型、帶動型”的企業信貸資金規模的配置可優先安排,從而實現由局部到整體的全面發展。
2.推進金融機構發展,加強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性
為了加強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性,首先可對國家金融、集體所有的合作金融進行深化改革,還應根據現實需求促進不同形式的集體金融機構、民間金融機構以及外資金融機構的發展。把社會上的資金廣泛地吸收,運用到農村發展。在充分滿足農村發展的同時,讓不同金融機構不斷進入,有利于開展金融市場競爭。一旦形成這種良性的市場競爭模式,這將大大激發國有金融、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活力,推動其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為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了形成良性的市場競爭,有關部門應擬定出相應的監管措施,并嚴加執行,來維護農村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3.采取有效措施,減少農村資金外流
農村資金本身就處于相對缺乏的狀態,加之,每年不斷向城市流入,加劇了農村貸款的困難。為了盡快遏制農村資金外流,以保證農村有足夠資金供給,首先應合理規劃資金上存制。根據農鄉經濟發展情況,規定上存吸收的農村儲蓄資金。如大部分部用于農村建設,適當部分流入城市,以支持農鄉的發展。另外,郵政儲蓄在縣以下農村所擁有的存款可直接轉到農村信用合作社或農業發展銀行,統一安排在農村使用,沒必要采取上存再貸的迂回方式。這樣既可避免了資金流轉所耽誤的時間,又避免了資金流失。也可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如提高農村儲蓄資金的利率,來帶動農業生產者儲蓄資金的積極性,防止其外流。
4.完善民間借貸法律體系
針對民間借貸行為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要想徹底解決就當地政府要完善民間借貸法律體系,無論采取何種措施,要以國家相關的法律為依據,并結合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出完善的、健全的、實用的、可行的法律制度,規范民間借貸行為。第一,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例如借款人的固定財產,包括現有資金、房產等,應委派專人對此進行調查與評估,核實其申請條件是否符合銀行金融體系的借貸要求,確保該借貸人有還款能力。第二,還要考核借貸人自身的信用度。根據銀行系統的記錄的個人借貸以及還款情況,例如,是否按時還款,是否足額還款,是否故意拖延等,以此來判斷借貸人個人的信用度是否良好。如果信用良好銀行可以依法批示貸款,反之,則駁回貸款請求。第三,要加強對銀行工作人員的監管??梢猿闪⒁粋€單獨的監管部門,對銀行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監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其次組建專業的監管隊伍,最后監管人員應該嚴格按照工作標準對其行為是否合理進行判斷。對于其中優秀的工作人員進行口頭表揚或者給予一定的物質積極性,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對于工作不認真、態度懶散的工作人員,要進行嚴厲的處罰,輕者通報批評,重者給予開除處分。如此,在構建了良好的工作氛圍的同時,也能夠讓工作人員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謹記自身的職責,從而使得農村金融機構在制度、行為和思想上達到高度的統一,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可以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偠灾?,貸款法體系至關重要,它是規范民間借貸行為的制度保障,值得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蘭虹.新農村建設與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重構[J].2010
[2]甄朝黨.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建立現代金融制度[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
[3]王秋凌,曾茂輝.重塑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構想.老區建設,2010
[4]縣域經濟發展與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重塑[J]. 江蘇社會科學,2011
[5]趙敏.完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 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A].科學發展觀:理論?模式?實踐――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6年學術年會文集(3),2012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 監管
一、P2P網絡借貸模式下存在的問題
(一)進入門檻低,法律性質不明確,規避監管。P2P網絡借貸業務的進入門檻很低,具體而言,由工商部門負責平臺信息審核與登記備案,只要滿足一般企業法人注冊成立的基本要求(3萬元的注冊資本要求和相應的工作場所)即可由工商部門獲得營業執照,通信管理部門根據申請向平臺頒發《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即《ICP許可證》),在取得《ICP許許可證》之后,工商行政部門再根據其申請在其經營范圍內增加一項“互聯網信息服務”,并在當地工商行政部門登記備案,這樣,平臺即可成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這整個過程中并沒有金融監管部門的介入,P2P這一形式幫助規避了中國金融業牌照管制,即在法律監管實務中,平臺的準入不需要辦理金融業務經營許可證,在法律層面尚未作為金融法的監管對象。
(二)業務不規范,有放高利貸的嫌疑。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息可適當高于銀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護。但有關調查資料顯示,P2P網絡借貸產品由于貸款期限短,看似不高的利率,經過折算后,年實際利率在20%-30%間,甚至更高。因此,其資金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隱患。
(三)信息泄露的風險。在當今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信息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大,這也催生了很多人甚至不惜犯法去盜取他人信息。由于p2p貸款往往只是信用貸款,不用任何抵押擔保,因此它更強調了信息的真實性和詳細性,以充分評價資金融入者的信用水平。資金融入者要成功進行融資,進行網站注冊、申請貸款時,就必須提交自己的身份認證、固定住址、銀行流水、手機號碼等一系列個人信息。這種情況下萬一網站被不法分子惡意破壞,將會導致大量個人信息泄露;另外借款者的個人信息被公開在任何可能的貸款人面前,這也嚴重影響了借款人的個人隱私。
(四)洗錢的風險。洗錢的風險在于:網絡借貸平臺對資金貸款人的資金來源沒有審查動機,對貸款人的出借數額沒有上限,行為人有可能利用平臺提供的資金出借便利將非法所得予以分散和轉移;而平臺從事的中介服務則為洗錢行為的實現提供了極大便利。此種便利是指行為人可能通過參與平臺提供的中介信息服務,注冊成為平臺的用戶,通過平臺將資金進行分散貸出,從而順利將其不法財產轉化為對于借款人的合法債權;在資金回收、債權實現后,該部分財產則成為其通過平臺借貸產生的合法收益,從而實現了非法資金的合法化。
(五)對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當國家對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緊縮銀根時,就會導致社會對資金的需求大于資金的供給,而銀行系統由于國家政策的作用會減小放貸額,于是大部分人就會通過P2P網絡借貸平臺進行資金融通。此外,高利潤的誘惑、信息不對稱以及自發性等特性,很容易使網絡借貸平臺進入國家產業政策所控制或禁止的行業。如果民間資金大量通過這種渠道流轉,國家卻無從統計和掌握,則會導致政策偏離預定的方向,部分抵消國家宏觀調控的效果。
二、對P2P網絡借貸平臺進行規范的一些建議
(一)明確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性質和地位。由于P2P網絡借貸平臺所進行的業務是資金融通,為借貸雙方創造資金融通的一個渠道,它在該交易中具有中介人和擔保人的性質,所以應將其歸類為金融服務性質的企業,由中國人銀行以及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實施主要的監管職能。
(二)對資金融出方的資金來源進行嚴格的審查。由于P2P網絡借貸平臺本身具有盈利性質,平臺的資金成交量越大,其盈利也就越多,所以它對于資金融出方的資金來源缺乏嚴格審查的動機。因此我們需要制定相應的法規或規范強制要求平臺對融出方的資金來源進行審查,為防止該審查流于形式或審查不嚴,我們可以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比如罰款或者停業整頓等,以此來保證借貸資金來源的合法性。
(三)建立有效法人治理結構。網絡借貸平臺應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建立健全組織結構.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合理布局營銷渠道網絡,積極進行產品創新,擴大服務范圍,降低人們的參與成本.更新服務手段,推行個性化服務方案.實現借貸雙方和自身的價值增值。建立常規審核、黑名單曝光、協助受害者進行資金追討等機制,積極引進科技手段.最大程度地保證借款人的還款能力。
(四)建立P2P借貸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遵循“P2P管中介,銀行管資金”的原則,參照我國證監會相關管理辦法,建立P2P借貸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制定《P2P網絡借貸交易資金管理辦法》。在P2P網絡借貸公司與注冊客戶的借貸交易結算資金之間建立隔離墻,規定P2P網絡公司必須將借貸雙方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委托給銀監會指定的、具備第三方存管資格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存管,存管銀行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負責P2P網絡借貸客戶雙方資金轉賬、借貸專戶以及銀行存款賬戶之間的封閉式資金劃轉,避免P2P借貸公司挪用借貸客戶資金,從而保護客戶利益。
參考文獻:
[1]何曉玲,王玫.P2P網絡借貸現狀及風險防范【J】.中國商貿,2013,(20).
[2]官大飚.我國P2P網絡借貸發展存在的風險及其監管對策【J】.臺灣農業探索,2012,(5).
[3]胡濤.民間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規范化發展路徑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4).
【關鍵詞】農村 民間金融 合會 規范
【中圖分類號】F30 【文獻標識碼】A
民間金融在我國農村地區普遍存在,作為一種非正式的金融制度,目前已經成為廣大農村地區中小企業及農戶融資的一種重要渠道。這種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我國金融抑制與正式金融制度供給不足的結果,是一種內生化的金融秩序。在正規金融秩序之外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很大的風險隱患,我們需要正確認知并加以引導規制。
農村民間金融的表現形式
民間借貸。民間借貸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劃分方式。按照償還方式的不同,民間借貸可分為借貨幣還貨幣、借貨幣還實物、借實物還實物和借實物還貨幣四種形式。按照借貸利率的高低區分,可以分為白色(友情)借貸、灰色借貸(中等利率水平的民間貸款)和黑色借貸(高利貸)。其中,白色借貸主要是發生在親戚朋友、鄉親鄰里之間的小額借貸,偶而也發生數額較大的借貸,但與正常的生產經營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的額度相比,仍然是數額較小甚至是微不足道。這種借貸基本上是沒有利息的,是出于親友之間相互信任的一種互助式借貸。黑色借貸的首要特征是“高利率”,出借者的目的是通過高利率獲取暴利,主要發生在以下兩類地區:一類是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特別是東北、西南地區比較突出,這些地區人們收入水平比較低,生產生活條件差,抵御自然災害和應對意外事故的能力比較弱,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往往要求助于高利貸;另一類地區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地區販賣、槍支彈藥以及各種走私違法犯罪活動較為猖獗,只要成功就能牟取非法暴利,為此這些人也敢于出高利率來籌集大量資金,同時出借人為了補償這種高風險所要面臨的巨大損失,也往往要索取較高的利率?;疑栀J是民間借貸中利率處于白色借貸和黑色借貸之間的中等利率水平的一種形式,大多發生在個體經濟、民營經濟比較活躍和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民間集資。民間集資是為了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用途,按照自愿互惠的原則,資金使用者直接集中利用社會閑散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民間集資是一種直接的無擔保的融資方式,對資金所有者而言,存在較大的風險,要直接承擔最終借款人發生違約和項目失敗帶來的損失。由于民間集資活動的發起人不同,所以在集資目的、利率水平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經濟轉軌時期,集資活動在廣大農村地區一直比較活躍。但由于相關制度不健全、配套措施跟不上,以及對民間集資活動缺乏統一的法律規范和有效監管等多方面原因,民間集資活動被一部分少數人或組織利用而從事非法生產經營活動或用于其他目的,成為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和影響社會安定團結的一個因素。
合會。合會原是很早就在我國民間盛行的一種基于血緣與地緣關系,帶有某種互助合作性質、集儲蓄與信貸于一體的自發性群眾融資形式。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是各種金融會的通稱。由于合會種類繁多,各地對合會的稱呼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山東、江蘇等地稱“請會”、“聚會”,在湖北等地稱“約會”,在江西、安徽、湖南等地稱“打會”,在浙江等地稱“糾會”,在云南等地稱“賒會”或“入把子”,在廣東等地稱“做會”,等等。合會通常由一位需要資金的人(即合會的發起人,稱“會首”)主動邀請若干親戚朋友(稱“會腳”)參加,約定每隔一段時間舉會一次,每次聚集一定的款項(稱“會金”,通常是整數),輪流交給會員中的一人使用,借以互助合作。①
銀背和私人錢莊。銀背和私人錢莊是一種擴大了的民間自由借貸形式,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戶及農村的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規模會不斷擴大,民間自由借貸這種比較簡單的形式因其借貸規模較小、信息搜集成本較高等,進而市場交易成本往往大于收益所得。在這種情況下,銀背和私人錢莊應運而生,大大降低了民間自由借貸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資金利用效率。其中,銀背作為一種信用中介人,以個人信用及所掌握的大量信息為基礎,為借貸雙方提供借貸的機會,從中收取中介費或信息費。錢莊,又稱“錢鋪”、“錢店”,舊時在中國北方稱“銀號”,南方多稱“錢莊”,其中浙江人又稱之為“銀背”,福建人稱之為“錢中”。私人錢莊和銀背在性質上大體相同,它是為借貸雙方提供擔保的非正式組織??傮w上看,錢莊的利率水平介于民間借貸與銀行、信用社之間,即高于銀行、信用社的利率,而低于民間自由借貸的整體利率。
典當。民間典當實際上是一種擔保行為,即出當者將其擁有所有權或是占有的物品作為抵押或質押,從當鋪獲得一定的現金,并在約定的期限內連本帶息贖回原物的一種融資行為。典當行以贏利為目的,主要依靠顧客支付的利息生存。在歷史上,典當行的主顧一般是窮人,他們往往因生活所迫,如缺衣少食、無錢治病等,在借貸無門時只有拿自己的生活物品去當鋪抵押而獲得一部分“救命錢”或“救急錢”,日后有錢時再贖回來。在當代,典當行仍然以贏利為目的,遵循公平交易、自愿互利的經營原則,一般以居民個人、個體工商戶和企業為主。
農村民間金融的正負效應
近年來,由于各國有商業銀行在縣城的金融機構規模逐步萎縮,信貸權限上收,限制貸款對象,把資金轉移上存,使縣域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等融資難度加大,而農村信用社又重點服務三農,把有限的資金90%以上投入到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農產品加工、種養業,而沒有更多資金支持其他行業的資金需求。因此,縣城民間借貸根據市場需要發展較為迅猛,且形式多樣。以泌陽縣為例,2005年度銀行業金融機構信用規模為1.53億元,民間借貸近8000萬元,占整個縣域信用規模的52.3%。
(1)民間借貸用途繁多,涉及領域較廣,但仍以獲利行業占主導地位。
一是主要用于生產經營及流通的商品購銷。據統計,2005年泌陽縣有近5000萬元民間借貸資金用于生產及流通購銷領域。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通過民間借貸籌集資金的余額一般保持在160萬元。企業的生產經營從投資啟動到運轉以及擴大規模所需的大量資金,主要靠民間融資提供資金支持。
二是用于消費。據統計,2005年泌陽縣有近2000萬元民間借貸資金用于消費。主要用于子女上學、建房、添置大件耐用消費品等。這類借貸一般數額較小,借款人在借款時首先考慮自己的還款能力,借款金額一般在500―2000元左右。同時,近年來,個別縣級以下政府部門和一些事業性單位也因臨時資金不足而通過民間借貸的方式進行資金調劑。
(2)民間借貸利率較高,具有很強的誘惑力。
民間借貸利率,一般高于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0%-300%,有的甚至達到500%。據調查,由于現在造船行業利潤很大,所需資金也很多,某造船商從民間借貸利率高達30‰。甚至吸引了個別金融系統職工從本單位貸款向造船商放貸,從中賺取利差。房地產行業民間借貸利率達15%。以上,商品流通領域民間借貸利率一般在10‰左右。目前,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投資渠道較窄、品種單一的情況下,民間借貸較高的利率對部分手中擁有一定閑散資金的群體來看,具有很強的誘惑力。
(3)民間借貸的形式多樣化,主要以信用擔保為主。
據調查了解,目前,縣域民間借貸的形式呈多樣化,有以房產做抵押的,有用存單質押的,有用交通工具或其他具有價值的物品做抵押的,但80%以上的民間借貸是信用擔保方式。
(4)民間借貸的辦理程序簡化,隨意性大。
民間借貸在具體操作中,只需借、貸雙方和第三方在一起達成協議,出具一紙借條,短短幾分鐘就辦理完畢,而金融機構在辦理貸款時程序繁鎖,審批期限較長,并且抵押物也需要通過社會中介機構進行評估,費時又費財,民間借貸期限、利率、借還都是根據不同情況隨時可以靈活地進行操作。
(5)民間借貸呈季節性“旺季”。
民間借貸的規模擴張呈季節性變化,一般是糧棉油收購旺季、雙節期間以及春耕備播時,為民間借貸信用規模擴張“旺季”。比如,2005年夏糧收購季節來臨之際,泌陽縣24個鄉(鎮)糧食管理所為了提前收購較便宜的新糧,累計通過民間借貸融通收購資金近1600萬元。
2.民間借貸日趨活躍的原因分析
(1)“貸款難”與社會信用環境不佳。
一是目前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因貸款權限上收,多年已不發放貸款。整個縣域內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發放貸款,并且町用于投放的信貸資金有限。
二是縣域社會信用環境不佳,中小企業及民營經濟發展不穩健,加之大量逃廢銀行債務的現象時有發生,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出現“懼貸、惜貸”現象,造成企業及個體私有經濟“貸款難”,不得已只有高息求助于民間借貸。
三是部分行業不屬于承貸對象。
四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對私人和個體工商戶貸款時手續繁雜,條件較為嚴格,抵押費用偏高等,這樣勢必給民間借貸創造了滋生發展的空間。
(2)民間借貸期限短、利率高、收益可觀。
從目前利率執行情況看,存款利率較低,并且需要繳納利息稅。有50%的存款人,尤其是那些大額存款客戶,認為投資銀行雖保險但收益甚微,有可能使自己的錢存銀行久了會貶值,民間借貸較高的利潤回報吸引了部分資金流向民間借貸,雖有風險但利益的驅動仍使許多人甘愿冒險。
(3)縣域融資渠道狹窄,客觀上為民間借貸提供了土壤。
由于縣域除銀行業金融機構單一的融資渠道外,沒有別的途徑,民營經濟要發展,企業要生存,在目前“貸款難”的現狀下,只有走民間借貸這條途徑來融通資金,在客觀上給民間借貸提供廠滋生的土壤。
3.民間借貸無序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1)高額的民間借貸利率,一定程度上擾亂了金融業的穩健發展: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借貸案件的若于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適當高于銀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同時,利息不得計入本金計算復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利滾利”,超出部分的利息和復利不受法律保護。民間借貸信用規模擴張,對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正常經營活動有著一定的沖擊,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導致農村信用社資金外流,削弱了其支農力度,同時,由于民間借貸高額利潤誘導,使一些心術不正之人,把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流人民間借貸,謀取非法所得。民間借貸的尤序發展,不但影響了國家貨幣信貸政策效能的正常發揮,而且也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2)民間借貸容易引發糾紛、案件,給社會安定帶來影響。
由于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間借據不規范甚至沒有借據,缺乏擔保,出借方貪圖高利,而借款人喪失誠信或賴賬不還,再加之隨意亂簽名,落入他人手中后被偽造或變造成借據,借據與收條不分,職務行為與個人行為混淆等種種原因,致使一些出借人的債權得不到實現,由此引發的民事糾紛越來越多。民間借貸引發的案件近兩年呈上知趨勢,加之一些涉案人員在逃,給社會安定帶來一定的影響。
(3)民間借貸的高額利息加重了民營經濟發展的負擔。
民營經濟的科技含量較低,經營成本偏高,再加上較高的民間借貸融資成本,勢必給民營經濟發展帶來困難與負擔。
4.幾點建議
(1)對民間借貸要“疏”“堵”結合,正確引導
一是要正確認識民間金融問題,為其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民間金融的存在讓我們可以從一個對立面來發現正規金融體制的問題和不足,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民間借貸的積極作用,對企業及個人之間的民間借貸行為,加以引導和規范,使之逐步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成為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
二是對民間金融中發生的擾亂金融秩序,影響社會安全的案件如非法集資、高利放貸等,司法部門應聯手依法嚴辦,
并在全社會于以曝光,以警示那些違法的民間金融行為;相關職能監督部門應對違規民間借貸行為子以查處,主動山占,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減少不必要的經濟糾紛,維護農村金融市場公平競爭,確保社會經濟金融的穩定。
(2)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明確民間金融的什法化,規范農村民間借貸行為。
建議有關部門應盡快制汀民間金融規范化管理辦法,明確其性質、活動范圍、運作方式和借貸原則,做到有章可循:明確專門的管理機構,加強對民間金融活動的指導、檢查與管理,規范其操作過程,使其朝著有利于活躍農村金融、繁榮農村經濟的方向健康發展。
(3)努力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切實解決民營企業和農民群眾貸款難問題。
實踐證明,金融機構改善了金融服務,增加了信貸投放,民間借貸行為就能得到有效遏制。因此,農村金融機構在貸款上應按照區別對待,擇優扶持的原則,對那些市場前景看好、有發展潛力的民營經濟及時注入資金,對那些經營好、有實力的個體工商戶應予以扶持;要簡化貸款手續,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水平,拓寬服務范圍,增加信貸品種,努力解決農民群眾生產經營和消費中的難題。通過提供力便有效的金融服務,不斷擴大農村信貸市場來抑制農村民間借貸行為的盲目擴張。人民銀行要繼續加大現金管理力度,認真執行大額現金支取審批備案制度,減少現金體外循環,遏制民間借貸的現金交易,使其趨利避害,盡快走上規范化、健康化發展軌道。
(4)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為維護金融穩定創造有利條件。
信用的培育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各方面。金融機構作為經營信用的單位,應首當其沖進行信用建設。建立和培養社會信用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制度法規管理體系;二是要倡導道德觀,把誠實守信和良好的信用觀念培養成傘社會都崇尚的社會道德;三是對確有實力的個體私營企業,在經營急需資金的情況下,按照現行法規制度給予信貸支持;四是運用經濟和金融于段,制定一整套的政策措施來促進社會信用度的提高。
5.政府應切實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直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