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3: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前,供應鏈金融在國內發展的如火如荼,各級政府的支持政策持續加碼,幾乎所有的金融市場參與者都在關注供應鏈金融。公司在這個領域已經布局探索了多年,并于2019年制定并開始實施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方案。金融科技是開展供應鏈金融的必要條件,公司的發展方案中也明確提出了要開發供應鏈金融管理平臺。結合近期本人在營銷“商票寶”過程中的體會,我想談一談對當前公司發展供應鏈金融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一、加快金融科技建設。我們做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依托核心企業來服務核心企業產業鏈上的客戶,解決產業鏈上企業的融資需求,共同推動產業鏈上企業的發展共贏。要做好、做大供應鏈金融,我們必須要構建上下游一體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統、信用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動態把握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建立與實體企業之間更加穩定緊密的關系。要想搭建這樣穩定緊密的關系,我們必須依靠金融科技。然而,技術上的突破需要長時間的布局搭建,非一朝一夕,更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且無法在短時間收獲成效。因此,建議公司通過股權合作、技術入股等各種方式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平臺的搭建,搶抓業務發展機遇。
二、搭建開放的平臺。供應鏈金融要圍繞核心企業產業鏈建立一種金融生態,這個生態里面有核心企業、產業鏈中小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這個生態系統必須是開放的,生態越繁榮,對我們越有利。因此,我們的平臺不應僅限于內部業務操作使用,而應該是對外開放的。當前,公司面臨著客戶結構調整、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科技平臺沖擊等危機,公司急需要通過自建平臺來融入互聯網發展的大潮,公司搭建的平臺不僅僅是服務于供應鏈金融,也服務于公司全局,意義重大、刻不容緩。搭建開放的平臺,一是可以擴大線上獲客渠道,提高公司知名度,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二是可以充分深挖存量客戶資源,增加客戶粘性;三是可以和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合作,掌握同行發展狀況,提高戰略研判能力;四是可以更好發揮公司金融牌照優勢,提升客戶質量,實現協同發展。
三、平臺業務方向探究。根據目前行業發展趨勢,結合公司業務開展的情況,可以探索開展以下三類業務。
(一)區塊鏈供應鏈債權融資服務。該類業務是市場最廣闊,最有發展潛力的業務,公司應當重點推進。該業務是將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結合,運用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可追溯、多方共識等特點,把企業貿易過程中的賒銷行為產生的應收賬款,轉換為一種可拆分、可流轉、可持有到期、可融資的數字債權憑證,為核心企業的上游中小微企業提供線上應收賬款轉讓、融資及管理的服務。目前,國內區塊鏈供應鏈債權融資知名平臺有中企云鏈“云信”、眾安科技“眾企安鏈”、聯易融科技等。北京金控集團依托旗下“北京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小微金服平臺),聯合海淀區政府、微芯研究院等單位,于2020年2月7日正式上線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債權債務平臺,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司可以從兩個方向拓展該業務:一是圍繞公航旅集團上下游客戶、公司戰略客戶開展業務,將原有的業務遷移到平臺上,進而達到批量化操作;二是和省政府相關部門、各市州政府對接,推動建立政府確權中心,構建政企合作共贏的關系,進一步穩固公司覆蓋全省的金融服務體系基礎。
(二)互聯網票據融資。票據作為一種具備包括無因性、要式性、返還性等特殊性質的有價證券,其本身自帶融資功能,并且具有適合于進行結構化、相對安全的特點,成為了目前廣受追捧的熱點資產。國家持續大力支持票據市場高質量發展,據統計,我國2020年票據業務量達148萬億元,較上年增逾12%。票據市場前景廣闊,各路資本紛紛加快布局,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有京東科技“京票秒貼”、同城票據網、微票寶等平臺。開展互聯網票據融資業務,一方面要依靠有吸引力的產品,另一方面要通過市場化的激勵機制去拓展市場。
傳統銀行票據業務包括商業匯票的簽發、承兌、貼現、轉貼現、再貼現等。各商業銀行均有較為明確的票據經營模式。工、農、中、建及郵儲銀行一般為票據業務的最終出資方,通過買斷或買入返售最終大量持有票據。以2015年12月底數據為例,由貸款口徑統計的持票行前五位分別為工商銀行5192億、建設銀行4398億、農業銀行3569億、中國銀行2250億、郵政儲蓄銀行1572億,占票據融資總量的37%以上。
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大多數城商行的經營模式是將票據作為交易性資產,通過加大直貼、加快票據流轉速度賺取利差來盈利。2015年直貼業務量排名前四位的為招商銀行15517億、增加3444億,民生銀行14312億、增加7272億,工商銀行8773億、增加2134億,中信銀行7023億、增加571億,排位與2014年相同,但業務量均有大幅提高。2015年轉貼現買斷發生量前五位為民生銀行27萬億、招商銀行16萬億、平安銀行9萬億、浦發銀行1萬億、工商銀行1萬億,其中民生、招商、平安三大做市商合計發生量占整個市場交易量的一半以上。
當前國內主要商業銀行典型的票據業務經營模式有以下幾種:
(一)綜合經營型――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是票據市場最大的做市商。2000年,工商銀行在全國率先進行票據業務管理經營體制改革,在上海設立了票據營業部,這是票據市場上的第一個總行級專營機構。2010年,工商銀行在行內推行利潤中心改革試點,票據營業部為首批4個利潤中心之一。其積極推行票據業務的集約化、專業化經營與管理取得顯著成效,其票據業務一直保持行業領先水平。目前其持票量金融系統排名第一、直貼量在四大行排名第一,其盈利模式正在由傳統的單純“持票生息”向“持票生息、交易獲利、收益”綜合協調發展的方向轉變,引領著票據市場走向。
(二)交易獲利型――民生銀行、平安銀行
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形成完整的票據業務鏈,通過買斷、回購、非標、錯配將票據業務通道周轉、交易獲利的功能充分發揮。其首先加大自己的直貼量,并與大量有票據買斷需求的其他股份制銀行、各地城商行及各種票據中介機構合作,廣泛集中票源,通過頻繁買賣交易賺取利差。通過一系列通道,將買斷的票據轉為回購資產,賣出回購給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傳統資金大行及資管通道,從中賺取交易利差。多采用以長拆短進行期限錯配,轉化為短期逆回購或非標投資業務,在利率下行通道中進行多次交易套利,充分挖掘利差空間。
(三)專注直貼型――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
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及大部分中小銀行票據經營模式以直貼賣斷賺取差價為主,并通過資管通道持有大量票據資產,其業務經營特點是對市場反應敏銳,開票、承兌、直貼、轉貼聯動發展,注重票據的系統內循環,最大限度獲取收益。
(四)通道獲利型――稠州商業銀行等
以稠州商業銀行等為代表的一些中小銀行依靠自身政策靈活、信息充分等優勢,為各行票據業務提供各種通道服務,從中賺取差價。
二、票據業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票據業務發展方式有待規范
一是部分機構盲目追逐短期效益,在對市場研判不充分的情況下過度依賴于利用期限錯配來獲取收益,以短期資金對接長期票據資產。二是部分機構忽視條件限制而快速做大業務量,一旦市場利率發生劇烈變化,將面臨收益的減少甚至虧損,而且由于規模較大且集中,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劇烈沖擊。三是部分機構利用監管套利規避規模管制的情況仍然存在。四是在票據回購業務過程中,存在交易雙方以授信或者承諾替代規范操作、以票據代保管替代票據交接與審驗、先清單交易后交接票據、多重回購交易等現象,為追求業務效率而忽視業務流程。
(二)票據業務盈利模式單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票據業務的盈利模式基本保持固定。收益的獲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部的規模、資金情況以及內部的周轉等,票據市場上的各類騰挪也基本上在圍繞規模和資金做文章,而且在規避限制的過程中實際對收益也產生了損耗。整體而言,票據業務收益途徑較為局限,拓展票據業務盈利水平的手段也較為簡單。
(三)票據業務風險防控形勢嚴峻
一是票據業務依然面臨較大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票據市場發生的信用違約事件較往年明顯增加,房地產、鋼鐵等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大的行業以及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企業成為信用風險的高發地帶。與此同時,在票據業務量顯著增加以及操作方式和經營策略較為激進的情況下,票據業務面臨的市場風險有增無減。
二是票據業務所面臨的監管風險及操作風險日漸增加。一方面,監管機構對同業業務和票據業務的監管力度明顯增強。另一方面,票據業務未形成全國統一的票據市場,部分票據業務交易信息不透明,票據市場各色中介過度參與;部分銀行風險意識與風險防控水平偏低。
三是互聯網金融及跨市場創新使票據業務面臨的風險狀況更加復雜。互聯網金融和大資管市場的深度發展使得票據市場的參與門檻降低、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參與方式更加多樣、運作模式更加復雜。金融市場的加速融合也使得風險的影響程度不斷加深,風險事件的影響傳導也更加迅猛。
三、票據業務發展的趨勢
(一)票據市場的法律制度等基礎設施有望得到完善發展
《票據法》有望在以下兩個重要方面得以修訂完善:一是修改票據法中關于票據基礎關系的規定,充分發揮票據的流通功能。遵循票據無因性原則,修改對于真實貿易背景的有關規定。二是對票據法中有關票據行為的書面形式做出修改,把電子票據簽發、承兌、背書轉讓等票據行為的電子流程納入票據基礎法律規范。
(二)票據市場將加速多元化發展
首先,票據市場機構體系有望多樣化發展。證券、基金、保險和信托等金融機構也將逐步加強與銀行在票據資產管理方面的合作,并成為票據市場投資主體。票據市場準入限制的放松、金融市場監管強化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推進將進一步促進民間票據中介機構和互聯網票據平臺的穩健和規范發展。其次,多元化和差異化業務創新更加豐富。隨著大資管平時代的到來,票據托管、票據理財、票據咨詢顧問以及票據交易等多類型跨市場票據金融服務將得以加快創新發展。
(三)票據業務發展將更趨規范
銀行理財業務和同業業務規范監管的強化為銀行跨市場業務創新增加了合規經營的難度。各銀行內部出于防控風險的需求也進一步加強業務規范性建設,票據業務將更趨向健康發展。
(四)數字票據加速發展
數字票據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結合現有的票據屬性、法規和市場特性,衍生出的全新的票據表現形式。它既具備電子票據的功能和優點,又融合了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將成為一種相對更安全、智能和便捷的票據形態。其優點在于:(1)去中心化。無須與電子商業匯票系統(ECDS)進行數據交換。(2)流程簡化,企業不需要到第三方或者開戶行辦理承兌、保證或登記質押的手續,銀行也不需要進行承兌行查詢和票據鑒定等。(3)去信任化。通過加密和時間戳,保障了數字票據流轉環節的真實有效,通過連續可追溯的記錄解決了所有環節參與者對持票企業的信任問題。(4)去中介化。通過公開連續的區塊錄寫,實現了點對點交易(張強,2016)。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利用“互聯網+票據”實現數字票據并建立統一的交易平臺是大勢所趨。
四、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發展思考
(一)貼近市場,優化組織架構
自上而下建立相對集中的票據管理經營體系,建立“總行―一級分行―二級分行―支行”為依托的上下聯動的票據業務事業部化集中經營模式。以農業銀行為例,可將現在資產負債部票據融資管理職能、機構業務部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管理職能集中整合至一個部門,統一管理全行票據業務。同時將總行票據營業部作為票據中心的總行經營部門繼續進行票據轉貼現業務的市場操作,同時加強市場化創新,并及時傳導至各一級分行。一級分行票據中心主要行使票據直貼業務管理功能,同時承擔轉貼現和總行買入返售等市場業務的經營職能。在二級分行推廣成立票據中心,作為票據直貼業務的專業經營機構,并配合支持一級分行的業務經營。支行主要開展票據直貼業務的營銷。全行上下強化協同合作,發揮整體合力。
(二)明確定位,以效益為目標
票據業務作為貨幣市場業務,其收益水平顯著高于其他貨幣市場業務品種。在資產配置及經營管理方向和策略正確的情況下,票據業務的收益也能夠高于貸款等業務品種。同時,票據業務通過承兌保證金及其利差、承兌手續費、回購及再貼現業務等能夠為商業銀行帶來諸多除利息收入和買賣利差收入之外的顯性和隱性收益。因此,商業銀行可將票據定位為交易性資產,鼓勵貼現轉貼現業務實現體內循環,即本行承兌的票據爭取在本行進行貼現,并轉貼現至一級分行票據中心進行市場操作,將票據業務的利潤穩固在本行內部,從而降低票據業務的經濟資本占用。
(三)加快創新,確立領先優勢
1. 票據資管。票據業務是銀行與券商合作的重要載體之一,票據資管業務就是銀行委托券商資產管理部門管理銀行資金,成立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并要求定向資產管理計劃購買本行票據資產。目前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均已大量開展票據資管業務。
2. 票據理財。票據理財業務是將票據業務與理財業務發展相結合,將理財票據業務納入定向理財融資業務,發行票據理財產品。票據理財產品是票據資產證券化的一種替代形式。銀行對中小企業已貼現票據進行資產證券化能夠有效提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作用。今后,政策支持將有利于銀行加快小微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開展,也將會吸引更多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參與,預計票據資產證券化將是未來票據業務發展的趨勢之一。
3. 互聯網票據理財?;ヂ摼W票據理財業務是指線上平臺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實現票據融資者和大眾投資者投資需求的直接對接。票據融資者將票據質押于票據融資平臺,互聯網平臺據此設計理財產品,投資者在網上購買理財產品,投入理財資金即為融資者融得資金?;ヂ摼W票據理財實質上是以一種質押融資,是一種借款型理財產品。銀行在其中負責票據的審驗、保管和托收。目前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專業的互聯網票據理財平臺如金銀貓、票據寶;二是銀行的定向融資理財產品,如民生銀行的e票通、招商銀行的E+穩贏融資;三是電商平臺,如阿里旗下招財寶的票據貸、新浪旗下微財富的票據理財等等。就專業化、風險防控及品牌影響力而言,銀行系的票據定向融資理財產品更具競爭力。
4. 票據綜合服務。商業銀行可充分發揮自身集中、專業、風控能力強的優勢,為更多希望進入票據市場但又缺乏相關人力和資源的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提供票據綜合服務,包括審驗、保管、托收、信息技術支持等服務,咨詢顧問、交易撮合、票據經紀等交易中介類服務。既可以為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經營帶來更大收益,又可以擴大市場影響力。
5. 積極參與數字票據研發和試點。推行數字票據,可有效滿足資金化態勢下,票據參與主體多、持票時間短、交易要求快、轉讓次數多等交易需求和業務特點,防范操作風險。應通過技術手段將紙質票據和電子票據轉化為數字票據,逐步提升數字票據的市場占比。
關鍵詞: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管理;中小企業融資;投貸聯動
一、引言
供應鏈金融(SupplyChainFinance)是近年來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隨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供應鏈物流和信息流的共享和協調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由于金融創新的相對滯后,資金流的梗阻逐漸成為供應鏈發展的瓶頸。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是推動供應鏈創新和應用、服務實體經濟的現實需要和重要手段。自Timme(2000)首次提出供應鏈金融的概念以來,國內外諸多學者從不同視角闡述了供應鏈金融的定義和內涵。Timme(2000)認為,供應鏈金融是一個協作過程,其參與者包括供應鏈內的參與企業以及供應鏈外的金融提供者(如銀行);在協作過程中需要同時考慮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以及相應資產,并將其嵌入在供應鏈參與主體的經營中,以實現供應鏈的目標。Hofmann(2005)提出的供應鏈金融概念更具代表性和一般性。他認為,供應鏈金融是包括供應鏈參與企業及外部服務提供者(如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內的兩個以上組織共同創造供應鏈價值的一種途徑,并通過計劃、執行和控制金融資源在參與主體之間的流動來加以實現。Lamoureux(2008)認為供應鏈金融是一個優化的過程,這一過程基于核心企業主導的生態圈,通過嵌入成本分析、資本管理和各種融資手段,對供應鏈內的物流、信息流進行整合、歸集和利用,從而增加資金的可得性、降低成本,對供應鏈進行系統優化。根據2016年3月國際商會(ICC)的《供應鏈金融技術的標準定義》,供應鏈金融是指“通過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對供應鏈中營運資本和流動性資金的使用進行優化,降低供應鏈的資金成本和整體風險,提升供應鏈的效率”。楊紹輝(2005)指出,供應鏈金融能在供應鏈管理中有效整合資金流,既為供應鏈中各個節點的企業提供商貿金融服務,也能夠給供應鏈中的弱勢企業(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融資。王嬋(2007)認為,供應鏈金融是銀行提供的一類金融產品和服務,這種產品和服務將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看成一個整體,將資金有效注入到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并根據交易的性質和特點設計融資方案。胡躍飛(2008)在供應鏈金融研究中引入核心企業和非核心企業的概念,并指出供應鏈金融不同于傳統的金融服務,其主要基于供應鏈內部交易結構的研究,并圍繞核心企業應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信貸模式(稱為“1+N”模式),進行閉環運作,為供應鏈參與企業提供系統性的金融服務,包括信貸融資及支付、結算、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大多數國內學者認為,供應鏈金融是以真實貿易背景為前提,依托核心企業的實力和信用,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原理和動產質押、物流監管等手段,對供應鏈參與企業提供綜合性的、全面的金融服務(宋華,2015)。隨著產融結合以及全球化的發展,供應鏈金融已成為各行業增強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打造產業生態系統的重要手段,也是金融機構適應新的競爭形勢、支持優勢企業強化競爭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如何幫助我國優勢企業構建完善的供應鏈金融體系、優化全球供應鏈效率,對支持我國企業打造全球化的供應鏈生態系統、增強全球競爭力至關重要,這也是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體現。本文分析目前我國發展供應鏈金融的意義及面臨的障礙,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推動我國金融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作用提供參考。
二、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意義
(一)對商業銀行的意義:有助于開展差異化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根據銀監會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我國銀行業總資產達到232萬億元。但是從具體業務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的同質化競爭較為嚴重。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優質企業可以通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解決大部分融資需求,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新三板有助于逐步解決資質較好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因此,社會融資規模中銀行貸款的占比趨于下降。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等新金融業態快速發展,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大趨勢下,商業銀行必須逐步擺脫主要依靠存貸利差的傳統經營模式,開展差異化競爭。商業銀行可從客戶和產品兩個維度進行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個維度是擴大商業銀行服務的客戶群體。過去商業銀行往往聚焦于少數大客戶,使得各家銀行陷入同質化競爭,拼利率、拼人脈。而活力較強、吸收大量勞動力的中小企業,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加之企業往往缺乏合適的抵押品,銀行一般不愿意為其提供金融服務;即使提供金融服務,銀行也通常要求較高的風險溢價和風險補償,進而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通過創新金融模式和服務方式,將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納入服務范圍,是商業銀行未來實現業務擴張的重要方向之一。另一個維度是為客戶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商業銀行要加大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更多地從以固定資產投資貸款、流動資金貸款轉向與產品銷售、貿易有關的金融服務(姜洋,2016)。發展供應鏈金融有助于商業銀行推動上述兩個維度的創新和拓展:第一,供應鏈金融有助于商業銀行開發原來不能服務的中小企業客戶資源,并且通過基于貿易背景、引入核心企業信用等方式進行風險防控。核心企業在構建生態鏈、選擇上下游合作企業時,會選擇競爭力強、信譽好的企業作為合作對象,因此核心企業本身就以交易和產品作為載體對上下游客戶進行篩選,形成了一道準入門檻,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發揮了“看門人”的作用。在銀企合作中,供應鏈金融依托核心企業的信用以及封閉運作等手段,可大大降低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合作的準入門檻,使商業銀行得以挖掘原來不能服務的中小企業客戶資源。第二,供應鏈金融有助于商業銀行拓展與核心企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具有強勢的談判地位和較強的影響力,但作為客戶對商業銀行的忠誠度往往比較低。如果商業銀行通過供應鏈金融的相關產品將核心企業與其上下游的企業一起鎖定,建立起完整的金融生態圈,那么核心企業對商業銀行的忠誠度和粘性將大為提升。例如平安銀行通過與國內某知名家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供應鏈金融平臺,有效鎖定了該家電公司的相關業務,再圍繞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關系,實現生態圈級的開發,為平安銀行的業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對中小企業的意義:有助于緩解資金緊張,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往往利用其優勢地位對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提出更短的交貨周期、更好的商品質量、更低的商品價格和更有利的收付款周期①等要求,從而給本身就存在資金約束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帶來更大的財務壓力。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工業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已接近8萬億元,部分企業的貨款相互拖欠,無法在實際經營中發揮作用,成為阻礙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障礙之一。核心企業的這種做法雖然在短期內有利于控制成本、實現更大的利潤,但長期來看,如果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最終將損害包括核心企業在內的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傳統的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難以為中小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以信用結構為例,商業銀行授信按信用結構劃分,一般分為三類:免擔保授信、保證擔保授信和抵質押擔保授信。由于中小企業實力較弱、風險較大,商業銀行一般不會提供免擔保授信。一般的解決方案是要求中小企業提供固定資產作為抵押,而中小企業的固定資產通常較少,缺乏銀行可接受的抵押資產,因此抵質押擔保授信也很難實現?,F實中的常見解決方案是中小企業尋找第三方提供擔保,一般是由第三方擔保公司進行擔保。然而,由于擔保公司的杠桿率通常較高、風險較大,銀行對很多擔保公司并不認可,且高額的擔保費將進一步抬升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因此保證擔保授信也不能很好地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偟膩砜?,傳統的商業銀行授信評審方法對中小企業并不適用,以致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融資貴。根據風險溢價理論,高風險必然要對應著較高的風險溢價。如果將中小企業看成獨立的、孤立的個體,由于中小企業相對而言管理不規范、可從中小企業獲取的信息也相對較少,因此商業銀行一般認為中小企業的風險較大,必然要求較高的利率以彌補風險。此外,由單筆授信額度小、信息獲取成本高等原因導致的高信貸成本,最終也會轉嫁到中小企業身上,造成融資貴難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顯得尤其突出。不少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產品較好,也已經有了較多的下游需求,但由于下游賬款回款較慢、無法及時回籠資金以保證研發的持續投入和人員的穩定性,進而導致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很多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失敗都源于資金鏈斷裂,而非技術問題和市場拓展失敗。發展供應鏈金融能夠較好地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實際商業環境中,企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身份和定位是某一條甚至某幾條供應鏈上的細胞,其對資金的需求具有真實的商品或服務交易背景。供應鏈金融基于這一框架,能夠有效降低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難度。這是因為供應鏈金融立足于整個供應鏈和真實的交易背景,不再局限于對某家中小企業這一孤立個體的經營狀況、資信情況等進行評審,更多地是以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為中心,基于整個產業鏈角度對中小企業進行整體的資信評估。
(三)對核心企業的意義:有助于打造產業生態圈,提升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隨著產業協同的逐步深入,市場競爭已經從個體企業之間轉到產業鏈與產業鏈之間、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小至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大至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產業競爭均是如此。核心企業打造產業生態圈,有助于強化其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核心企業要想打造一個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圈,就要對供應鏈上的上下游企業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方面進行優化管理,實現協同效應,以降低“能耗”、提升性能。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物流和信息流的信息共享和協調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由于融資方式、工具創新的滯后,在供應鏈的部分關鍵節點,資金流的分布不均、流動速度不均、成本不均等低效率因素嚴重影響了供應鏈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亟待解決。最基本的供應鏈金融由核心企業提供,例如對下游企業采用賒銷方式,對上游供應商采用預付賬款方式。但核心企業自身的流動性也是有限的,因此必須從商業銀行等外部金融機構引入更多的流動性,才能優化上下游企業的整體資金流狀況。核心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了,整個供應鏈的資金成本就降低了,核心企業的采購成本也就隨之降低,核心企業的利潤以及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競爭力隨之提升,這就是核心企業與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合作的基本動力。核心企業在供應鏈資金流的整體規劃中充當全局策劃者和頂層設計者,基于大數據分析,獲得上下游企業間資金流分布情況、流動速度、積淀情況等信息,從而做出最優決策,將“源頭活水”引到最“干旱”的地方。而核心企業本身既可以通過自有資金直接成為“源頭活水”的提供者,也可以依托自身信用成為資金的間接提供者。核心企業由于信用評級較高,能夠比較便利地從金融機構獲得低成本融資,并轉而為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這種方式可以帶來兩方面的效益:一是核心企業通過發展供應鏈金融,拓展了業務空間,有助于提高企業利潤;二是核心企業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與上下游企業形成更加緊密的協作關系,打造穩健、牢固的產業生態圈。
三、供應鏈金融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障礙
供應鏈金融在我國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但目前供應鏈金融在發展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障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供應鏈金融缺乏完善的法律規制和統一、專業的行業自律規則。一是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不健全,帶來了行業無序發展的亂象。以“供應商回購”的模式(楊斌等,2016)為例,“供應商回購”在財務上應該如何處理,有關規章和財務制度并未有明確的規定。從業務實踐來看,既有按照“不符合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條件的應收賬款保理”進行處理的,也有以“客戶以按揭貸款、融資租賃方式購買設備,如未按期還款,公司將以公允價格回購設備以提供代償”的方式進行處理的,還有按照“負有向金融機構回購剩余按揭貸款的義務”和“有回購合作協議下的相關租賃物的義務”的方式進行處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相關規則有待細化,不利于明晰供應鏈金融市場各參與方的權利義務關系,不利于促進供應鏈金融的長期有序發展。二是缺乏統一、專業的行業自律機制。供應鏈的創新、應用和發展對提高國家的產業競爭力至關重要,歐美不少國家都成立了專業的自律協會,如美國的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等。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存在著自律機制不健全、運作標準化缺失等問題,亟需成立統一、專業的行業自律協會,推動整個行業加強規范建設。但是,目前我國在供應鏈金融行業自律方面尚未實現統一管理。例如,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下設供應鏈金融專業委員會,其業務活動受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和國家民政部的監督管理;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也設有供應鏈金融委員會,其業務活動受商務部的指導和國家民政部的監督管理。不同的行業組織,其職能、標準、管理機制等均不統一,這對于供應鏈金融的進一步發展是不利的。
(二)供應鏈金融的產品和服務比較匱乏且成本較高。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業務重心仍然是傳統的信貸類金融產品,對供應鏈金融缺乏足夠的理解和重視,設立專門部門提供專業化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商業銀行不多。同時,由于國內對供應鏈金融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商業銀行很少從信息不對稱、公司金融、博弈論等視角來開發、設計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因而目前產品線僅有保理業務、應收賬款質押等一些常規產品,創新性明顯不足。好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應該能夠通過引入上下游的信用和交叉驗證,從而降低風險溢價和企業的融資成本。但目前國內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成本依然高居不下,未能充分實現供應鏈的整體協同,也就無法達到降低風險和定價基準的目的。
(三)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未能形成密切的業務協同關系。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離不開上下游企業的密切協同。Ozer等(2014)建立了一個兩級供應鏈模型,對供應鏈企業的業務協同關系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理論分析表明,上游供應商希望得到下游零售商的需求預測,以便更好地規劃生產,而下游零售商為了確保供貨充足,經常隱藏其真實的需求預測信息;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任程度、信用狀況以及供應商自身對最優供應鏈的預測能力影響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企業利潤。實證結果則表明,對于非長期合作關系的供應鏈(例如“一錘子買賣”),中國企業相比于美國企業,信任度和信用情況都顯著更低;中國的個人客戶更愿意信賴美國的合作方而不是中國的合作方,他們認為美國的合作方更值得信賴且信譽度更高,因為美國的合作方更愿意分享其真實的需求預測結果。Ozer等(2014)的研究充分揭示了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任和信息共享對供應鏈效率的影響。但在國內業務實踐中,大多數核心企業未能與上下游企業形成信息共享、風險分擔、封閉管理的全供應鏈業務協同關系,這就給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帶來了障礙。
四、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若干對策建議
(一)國家層面的對策建議。1.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供應鏈金融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建議立法機關和相關監管部門修訂、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為供應鏈金融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指引。例如,目前在信用證和擔保方面已有完善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金融機構內部一般也有明確的操作規程。但與供應鏈金融相關的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法律權益關系更為復雜(張龍飛和李光曼,2017),對于供應鏈金融的某些關鍵環節中的問題如何處理尚存在一定的爭議,因而需要由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對有關各方的權利義務加以進一步明確。2.成立全國統一的供應鏈金融行業協會。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協調,成立全國統一的供應鏈金融行業自律組織,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行業監管、行業協調和行業保護作用,制定供應鏈金融方面的標準性文件,明確行業標準和業務規范,行業自律準則,形成行業統一慣例。成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有助于配合監管部門整頓供應鏈金融市場亂象,強化商業銀行和企業自律,規范從業機構市場行為,推動從業機構更好地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二)商業銀行層面的對策建議。1.成立供應鏈金融專營部門,逐步打造供應鏈金融生態體系。目前,國內許多商業銀行都在發展交易銀行業務,其核心就是圍繞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開展金融業務(宋亮華,2016)。為了更好地發展供應鏈金融,商業銀行可成立供應鏈金融事業部等專營部門,并建立獨立的信息管理系統、財務核算系統等,形成產品研發、市場開拓、項目評審和貸后管理等全流程運營和管理體系。供應鏈金融產品通常分為三大類:應收類、預付類和存貨類?;趹召~款的應收類產品是商業銀行拓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主要領域之一,具體業務包括買方信貸、賣方信貸、保理業務、應收賬款質押等。這幾項業務應當成為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聚焦領域,并以此為突破口,逐步打造覆蓋全產品系列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2.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設計,實現收益與風險的匹配。商業銀行需要在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品種上充分挖掘深度和廣度,并創新模式設計,實現收益與風險的匹配,優化供應鏈的整體效率。為此,可依托商業銀行設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加強供應鏈金融方面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引進外部的專業研究人才,將理論研究與商業銀行一線從業人員實踐經驗豐富的特長相結合,創新設計相應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推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一是研究加快供應鏈金融信息系統的建設,探索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應用,降低風險溢價,從而降低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成本、提高收益;二是研究更好地發揮核心企業的作用,依托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的優勢,引入核心企業的擔保、回購以及在風險化解中的并購等機制,降低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風險。3.發揮投貸聯動機制的作用,分享供應鏈成長帶來的收益。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持續推進。不少互聯網企業也在引入戰略投資者,以期獲得更多的資金以拓展業務線。商業銀行可將投貸聯動的政策紅利轉化為創新發展動力,積極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布局,通過與第三方投資機構緊密合作或設立子公司的方式入股相關企業(鄭超,2016),除了獲得供應鏈金融業務本身的收益之外,還可通過股權投資獲得更高額的回報,并增強其在供應鏈生態體系中的議價能力。具體來說,可采用與核心企業共同設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公司、供應鏈產業基金等方式,發揮股權投資、信貸的協同效應優勢,分享供應鏈創新、應用、成長帶來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