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3: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外國經濟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申報條件
(一)凡申報高級國際商務師的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法規。
(二)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報高級國際商務師職務任職資格:
1.獲得博士學位,取得國際商務師資格并從事國際商務師工作二年以上;
2.獲得碩士學位,取得國際商務師資格并從事國際商務師工作四年以上;
3.大學本科畢業,取得國際商務師資格并從事國際商務師工作五年以上;
4.參加國際商務師資格考試合格,從事國際商務師工作五年以上;
5.國際商務師職務五年以上,并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國務院商務業務主管部門嘉獎者,或獲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業務嘉獎者(以文件或證書為準);
(2) 獲得省、部級以上先進工作者稱號或勞動模范稱號者(以文件或證書為準);
(3)任職期間其公司進出口總額兩次以上列入全國年度排名前500家、全省年度排名前15家外貿公司的企業法人代表及主要業務負責人;對外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全年合同額、完成營業額兩次以上列入全國年度排名前80家、全省年度排名前8家外經公司的企業法人代表及主要業務負責人;
(4)在實際工作中,有較強的市場預測、應變能力,能針對國際、國內市場變化情況,及時提出對經營決策有重要價值的建議、對策,被部門、單位或主管部門采納,帶來直接經濟效益一次達100萬元以上者;
(5)本人獨立或為主撰寫過3萬字以上的國際商務專業及經濟類相關專業專著并公開出版;
(6)本人獨立撰寫或為主撰寫過2篇以上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國際商務專業及經濟類相關專業論文,在國際學術刊物或省級以上的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
(7)在省級以上內部刊物(有內刊準印證號)上發表3篇以上有較高水平的國際商務專業及經濟類相關專業論文或具有較高水平和應用價值的研究報告,或獲得省級以上學術成果獎勵一次以上者。
(三)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
1.熟練運用一門外語。按人發)54號文件規定參加全國職稱外語A級考試,其考試成績符合省人事(職改)部門的有關規定要求;
2.能運用計算機進行國際商務信息、數據的收集、處理或交換。按川職改() 9號文件規定參加全省計算機B類以上(含B類)考試,其考試成績符合省人事(職改)部門的有關規定要求。
二、申報材料
(一)有關表格?!霸u審材料目錄清單”(附件1)、“申報高級國際商務師職務任職資格人員基本情況表”(附件2)、“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申報信息表”各1份、“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四川省人事廳制)一式2份。
(二)業績材料?!皢挝痪C合推薦材料”(限1000字)一式5份,主要內容包括擔任國際商務師以來被推薦者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學識水平、專業能力、主要專業技術工作業績與貢獻,由單位負責人審查簽名并加蓋公章;任現職以來的業務自傳( 3000字左右 ) 一式5份;在全國和省內刊物公開發表的論文2-4篇(須附上發表刊物的封面、目錄及統一刊號);
(三)其他資料。最高學歷(必備)、學位證書、國際商務專業的執業資格證書(必備)、全國職稱外語A級考試合格證書、職稱計算機B類考試合格證書、各種獲獎證書、成果、業績鑒定材料等復印件(必備)各2份:“近3年”四川省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核表“復印件(必備)各1份;以上材料需須經單位人事、職改部門人員審核經辦人簽名并加蓋單位公章。
(四)材料裝訂要求?!皩I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申報信息表、單位綜合推薦材料、業績材料、年度考核表、各種證書復印件等材料各1份,需整理裝訂成1冊。省級各單位報送的申報材料,經單位領導審核蓋公章后,送主管部門轉送;各市、州報送的申報材料,經當地商務局會同當地人事局的職改部門聯合審核簽章后,連同“推薦人員名冊”統一報送;中央在川單位需委托評審的應報委托函。
三、材料要求
評審材料是評審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主要依據, 必須真實可靠、無誤。申報高級職務人員任職年限, 學歷、外語、計算機等方面應符合規定。推薦單位在推薦呈報時必須按規定的條件和申報程序辦理。各單位對評審材料負責審查, 并在有關欄目簽署明確意見。如學歷、外語、計算機、國際商務師中級資格證書、獲獎證書以及其他主要業績證明材料如系復印件, 須加蓋單位公章。已達到退休年齡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屬于審定范圍。
四、答辯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人員必須參加答辯:
1.不具備規定學歷;
2.評委會認為需要答辯的人員。答辯的主要內容是:根據本人提供的論文、總結和材料,結合從事的工作,回答評委提出的基本理論、實際應用有關問題。答辯時間、地點, 另行通知。
五、申報時間、地點和收費
(一)申報時間:2010年 5月 1日 — 8 月30日, 逾期不再受理。
[關鍵詞]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R19[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1(b)-126-02
Superficial discussion on how to enhance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pecialty
CHEN Shao-yan, KONG Xiang-hua, YAN Zhi-lai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from the points of mastering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foreign languages, computer as well as network skills and related discipline knowledge, training one's managed capacity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ctively, consummating ability structure, studying various aspects of capability and predominating various aspects of knowledge, to discuss how to enhance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pecialt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pecialty;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國際經濟與貿易(以下簡稱“國貿”)專業是1998年國家教育部進行專業調整后設立的,是經濟類專業中最具國際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專業之一。國貿專業是一門專門培養能較系統地掌握現代經濟學、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基本知識與技能,熟悉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狀況和有關政策法規,能在國際經濟貿易領域、醫藥生產與流通企業及相關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學科[1]。
有關資料顯示,近年來國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有會計師事務所、銀行、貿易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醫藥公司、三資企業、政府涉外經濟部門以及涉外企業、跨國公司等。對國貿專業本科畢業生而言,就業競爭壓力非常大,與其競爭崗位的有高中生、大專生、研究生甚至海歸人員[2]。本人根據幾年來對國貿專業的學習心得,在如何提高國貿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問題上,談些看法,為國貿專業的學生在將來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贏得更多籌碼提些建議。
1 應學好專業知識和掌握其他相關學科知識
國貿專業的學生應學好從事經濟工作必備的理論知識,例如宏觀、微觀經濟學,定量化分析方法,管理知識等,還要掌握國際貿易理論、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地理、國際商法等專業基礎知識以及貿易函電、進出口實務、單證、報關、國際結算、商品知識等專業知識。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課程的學習成績,爭取獲得學校獎學金,并且盡量考取報關員、外銷員、跟單員或國際單證員等專業能力證書,對提高就業競爭力至關重要。
除了學好專業知識,國貿專業的學生還應掌握其他例如外語、計算機和網絡等相關學科知識。從專業特點來看,國際貿易需要與不同文化背景者溝通融合,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和涉外經濟活動;對一個從事貿易的人來說,外語是支撐整個事業的支柱。不掌握外語知識,便失去了交流;而失去了交流,就像一個劍手拋卻了利劍。這就決定了國貿專業對外語的要求與其他專業不一樣,必須把外語的學習放在突出位置。在我國,某些高校的國貿專業開設貿易專業英語,要求與英語專業學生一樣通過英語專業四級或八級考試,專業課程采用英語教材進行雙語教學等,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因此,建議國貿專業的學生不但要達到國家英語四級或六級筆試、口語水平,爭取通過英語專業四級或八級考試,還要盡量考取更加實用的BEC、GRE、托?;蜓潘嫉茸C書,積極創造機會與外國人進行交流,杜絕“啞巴英語”現象。
一名優秀的貿易人員要求具備很強的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而獲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網絡尤為重要。網絡信息傳遞由于信息量大、適時、成本低而成為貿易人員獲取市場行情、市場需求、建立客戶聯系、洽談、成交以及履行合同的各個環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完善,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得到迅速普及,電子報關、報驗等甚至成為某些職能部門接受的唯一辦公方式。因此,對國貿專業的學生來說,學好計算機、網絡課程,積極考取省級、國家級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或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證書等,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和網上貿易的專業技能,對提高就業競爭力愈顯重要。
2 積極鍛煉管理與人際溝通能力
與理工技術類人員能力素質要求略顯不同,經濟類業務人員的管理能力要求較高,這是由其專業性質決定的。從事貿易業務的人員,除對外洽談、簽約之外,在合同的執行階段和內部的日常工作中,大量涉及諸如計劃、組織、協調、指揮以及一些非常規性決策等管理性工作,而且通常要求業務人員獨立完成此類工作。另外,有人曾經這樣評價貿易人員,看你的電話本上有多少個電話號碼,看你一個月內與多少人交往,便知道你能掙多少錢,此話雖顯偏頗,但還是不無道理地表述了人際交往對貿易人員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學里,國貿專業的學生們除了應系統地學習培養計劃中要求的管理知識以外,還應積極擔任班級、學院或者學校乃至校外學生管理工作,參加各種協會、社交活動,以提高自身管理能力與人際溝通能力。在就業招聘中,在同等條件下,很多用人單位都會優先選擇大學期間當過學生干部的畢業生,其原因就在于此。
管理能力與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可以從書本中獲得,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工作中鍛煉。
3 完善自身能力結構,積極培養多方面能力,掌握多方面知識
國貿專業的專業性質,還決定國貿專業的學生應懂得完善自身能力結構,注意培養多方面能力,掌握多方面知識。例如應多參與文體活動,使之成為生活習慣,因為文體活動不但可提高人體運動功能,改善體質,陶冶性情,鍛煉毅力和耐力,還可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團隊意識,具備文體特長者還應積極參加校級、省級乃至國家級比賽并爭取獲得好成績。又例如應積極參與第二課堂活動,多聽經濟、法律類的講座,拓寬知識面。再例如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多做兼職工作,這樣不但可以增添生活費用,積累經驗,提升能力,促使我們將課堂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而且還可利用實際工作檢驗我們掌握的知識,使我們日后的學習更有方向。最后,盡量爭取在大學期間,多參與科研活動,撰寫、發表學術論文,以培養自身科研思維和鍛煉寫作能力。毋庸置疑,多才多藝,對提高就業競爭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綜上所述,只要全面做好迎接社會需要的準備,掌握多方面知識,具備多種能力,競爭力就能提高,在激烈的就業應聘中就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李.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素質培養[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7(2):105-107.
關鍵詞:雙語教學;循序漸進;師資培養
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不斷拓展,經濟學專業的學生無論是在學科知識方面,還是在外語語言運用方面,均較之以往面臨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國內高校的經濟學雙語教學也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用英語學習經濟學”、“用英語表達經濟學”乃至“用英語研究經濟學”已成為經濟學雙語教學的目標,也成為培養與國際接軌的復合型經濟學人才的要求。山東大學經濟學院較早地開展了雙語教學,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文擬通過回顧和總結我們在雙語教學方面的一些做法,以期對探索財經類專業雙語教學有所啟示和裨益。
一、系統規劃設計,整體推進雙語教學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就在“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部分專業課程中引進原版教材,并用英語作為輔的教學語言。但是,當時的雙語教學課程并不是根據學科安排和專業需求設置的,而是根據相關專業教師的英語實力開設的,因而沒有形成系統的教學計劃。
2001年,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根據學校開放式辦學的新戰略,在本科教學中將雙語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整體推進雙語教學進程。一方面,學院根據本科專業分布特點及課程特征,對適于從事雙語教學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全面啟動雙語教學,并從教材選用、教學計劃、課時安排、教師配備到教學管理環節進行系統規劃設計;另一方面,在全院范圍內整合教學資源,充分挖掘具備從事雙語教學能力的中青年教師力量,同時,在教學工作量計算、崗位津貼考核等方面采取傾斜激勵政策,調動雙語教學的積極性,保證雙語教學的有效實行。
經過幾年循序漸進的推進,目前經濟學院已在16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中實行了雙語教學,達到了學院專業類課程總量的近20%。其中,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兩個專業中雙語教學(含全英語教學)課程在專業課程中已經超過了25%。學院雙語教學已在山東大學形成了教學特色而受到學校的高度關注。
得益于學院雙語教學的推行,自2002年以來,在山東大學推出的本科生“海外學習經歷”和我國港、臺等大學的學習中,學院先后被選派了近50位本科生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國倫敦皇后瑪麗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荷蘭蒂爾堡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法國雷恩一大、韓國昌原大學、日本和歌山大學、我國香港和臺灣等地知名大學深造或訪學交流,在全校中名列前茅。此外,近年來學院本科生英語四級通過率達100%,六級通過率超過了50%。
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補充完善雙語教學師資
為保證“雙語教學”的有效實施,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采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思路,將師資培養與引進師資相結合,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補充和完善師資隊伍的機制。
(1)推行中青年教師海外進修計劃,補充雙語教學師資隊伍。長期以來,學院就積極鼓勵專業教師通過申請各種基金項目出國進修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師資力量。2004年,學院專門制定了《關于選派中青年教師赴國外名校進修的規定》,根據中青年教師的專業特點,結合開設雙語課程的要求,每年撥出專款資助4名教師到國外名校進修學習半年至一年,要求其回國后開出一門雙語教學課程。到目前為止,學院具有半年以上海外訪學經歷的中青年教師近30名(其中20人出國在1年以上),占學院專業課教師的40%。這些具備出國經歷的專業教師已經成為學院雙語教學的支柱力量,部分教師甚至撰寫了英語專業教材。
(2)引導部分專業教師調整專業研究方向,從事專業課雙語教學。20世紀80年代,學院成立了外語教研室,引進了一批專門從事基礎外語教學的英語專業教師。但是在實踐中,出現了英語教師因教學任務重,科研上不去、職稱難解決等問題,并由此導致一些外語教師流失。針對上述問題,90年代以來,學院采取措施,鼓勵學院外語教師調整專業研究方向,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與實務的研究,并發揮其外語特長,從事相關應用性強的專業課雙語教學。近年來,這部分教師或在國內,或在澳大利亞、芬蘭等國通過攻讀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順利完成了專業方向的調整,并擔任了“國際經濟學”、“國際商務談判”、“外貿函電”等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任務,不僅補充了學院專業課教學師資,而且充實了雙語教學隊伍。
(3)邀請海外教授到學院為本科生授課。近年來,學院利用山東大學設立講座教授、長期講學教授、流動崗教授的機會,邀請海外、港外教授前來學院為本科生以英文講授專業課或開設選修課。到目前為止,已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瑞典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的10余位專家來學院為本科生講授了宏微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專業課程或相關專題選修課。他們的授課,為學院專業課雙語和外語教學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也大大拓寬和豐富了學生的視野。
三、改進雙語教學方法,保證雙語教學質量
為保證雙語教學質量,學院不僅在學生中定期開展雙語教學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評價與期望,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學院還根據雙語教學的特點,不斷改進雙語教學的方法與手段,以期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1)教材講授與知識補充相結合。在雙語教學中,學院堅持選用與國際同步的最新原版教材,但引進國外經典教材后存在的問題是:原版教材既有深度又有厚度,如何讓學生在一個學期中以英語的方式消化動輒五六百頁的教材內容是一個難題;而且,經濟類專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其知識結構與內容更新快,教材的修訂速度遠遠跟不上知識的變更速度。為此,學院在引導雙語教學中,一方面要求任課教師將課堂講解與布置學生同步讀書相結合,另一方面,要求任課教師結合教材知識點,動態補充和更新知識,有針對性地添加一些帶有經濟學普及性和實效性的英文刊物與報紙作為對教材的補充,例如Business Weekly,Economist,21 Century,China Daily,Financial Times等等。
(2)結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合理安排雙語教學目標。在多年來的雙語教學實踐中,我們根據學生專業知識的積累和英語水平的提高,逐步摸索了一套適合經濟學專業雙語教學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案:大學一年級,英語在雙語教學課程中占5%~10%的含量,引導學生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中一些關鍵術語的英語表達方式和初步接觸一些相對簡單的經濟類普及性英文讀物:大學二
年級,在主要專業基礎課程中推行雙語教學,英語在雙語教學課程中占10%~15%的含量,引導學生接觸一些專業性的英文期刊;大學三年級,英語在雙語教學課程中占15%~30%的含量,個別課程通過聘請外教的方式進行全英語授課,要求學生基本具備閱讀專業性英文期刊的能力;大學四年級,在繼續雙語教學授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具備一定的英語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3)注重雙語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目前,在經濟學雙語教學中,教學目標主要側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而非聽說能力和寫作能力,導致學生實際應對經濟情景的能力較差。為此,學院要求任課教師在雙語教學中,注重學生聽書讀寫綜合能力的提高,特別要注重課堂教學的互動,鼓勵學生用英文發言和作答,用英語做演講、寫論文,以及閱讀英語參考書等。在考試考查環節,要求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從作業、課堂發言與演講到期末考試都合理設置一定的分值。這些要求已經成為學院在探索雙語教學中檢驗其效果的手段,也成為學院雙語教學追求的目的所在。
(4)加強雙語教學硬件環境建設。2005年,學院對原有的語言教學實驗室進行全面改造,投資建立了一套“商務英語數字語音教學系統”,形成了一個集外語語言教學和專業課雙語教學,文字、聲音、視頻為一體的立體化、多功能專業實驗室,實現了在實驗室中開設“外貿函電”、“國際商務談判”、“英文經濟文獻閱讀”、“商務英語應用文寫作”、“商務英語翻譯”等多門雙語教學課程,并構造了一個良好的網絡教學環境。譬如,在“國際商務談判”雙語教學課程中,有關專業教師組織學生在實驗室中利用互聯網與瓦薩大學學生進行網上交流和商務談判模擬訓練,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形成了該課程的教學特色。
關鍵詞:大學四大功能;高校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人類首次開展高等教育,要追溯到到11世紀初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設置法學學科,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大學功能也從最伊始的“人才培養”即對社會輸出所需各類人才不斷地豐富和拓展。十八世紀洪堡時期誕生了大學的“科學研究”功能,使大學從知識的殿堂拓展為科研基地,上世紀三十年代大學的又一功能“社會服務”在美國的康斯坦大學被提出。上述三大功能已成為了世界范圍內公認的對大學功能和作用的評判標準。然而,在進入了21世紀之后,中國社會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教育環境也變得更加復雜,又由于一些歷史方面的原因,我們的高校教學改革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從外國引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同志于2011年4月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為我們提出了新的視角和理論指南:“不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必須始終貫穿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各項工作之中?!弊鳛橐环N新的大學功能,文化傳承創新將在大學發展中扮演新的角色,本文就將其與傳統的三大角色一起作為切入點探討高校教學改革的方向和具體措施。
一、 從人才培養功能看高校教學改革
(一) 教學理念的改革
大學的核心任務還是培養人才,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而傳統的教學理念束縛了對人才培養的思維,因此對教學理念的變革刻不容緩。雖然大學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但大學生們在進入學校的時候還是剛剛步入成人行列的各方面都不夠成熟的年輕人,再加上長達十幾年的應試教育的慣性思維,他們對于大學是非常陌生和好奇的,需要一個過程來適應。盡管在乃至小學和中學的教學改革中我們也在反復強調學生主體的問題,即便到了大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思想還是沒能得到較大的改善。對于知識的理解仍然局限于課本的定義和教條,在授課時,名詞解釋即對概念的定義仍是最重要的部分。當然受課程時間的限制,沒有太多的時間用來拓展,但教師對教學的絕對掌控還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加上對于專業課程學生大多都是白紙一張,對于教授一詞有太多的崇拜和幻想,對于書本和老師缺乏批判態度,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只能拼命接受老師的灌輸。
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筆者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是從硬件上改變課堂的教學模式,例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集中坐在一起方便交流,或者圍城一圈讓老師站在中間授課,這樣就不會出現占座,前后排的學生聽課效率相差甚遠,課堂分為學霸區、考神區、睡覺區等等不良現象了。第二是從師生關系的轉變上著手,要以學生為主體,在情景教育中鼓勵學生發揮創造性,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萬萬不能出現有些教師看不起本科生知識儲備太少,更愿意將經歷放在他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身上的現象。
(二) 教學內容的改革
專業設置和學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在很多高校都普遍存在,而受社會需求的影響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的出現對建立健康的學科體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教學內容是教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即時更新教學內容,并對其充實和發展是改革的關鍵。
大部分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還是以教材為主,但是很多學科的教材內容已經非常陳舊了,沒有與時代接軌,體現當代社會的潮流和發展規律,更是有的老師一份課件用到底,連每次授課的知識點甚至課后作業都是一樣的,如果有個關系好的同系前輩,這門課的學習幾乎可以用不費吹灰之力來形容,這種現象十分惡劣,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教學內容的現代化不僅體現在老師和學校的選擇,還體現在學生的選課的自主性。如今高校紛紛擴招且規模越來越大,大學教育越來越普及,傳統的專業性被漸漸削弱,基礎教育的成分比例越來越大,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該注重基礎和博學,學分制和通識課的開展正是為了實現這一意圖。
二、 從科學研究功能看高校教學改革
歷史上自從洪堡將科學研究納入大學功能之后,教授們就常常在課堂上展示和討論他們的實驗和最新研究成果,校園除了傳授知識培養人才之外還承擔了科研的職責。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時候,大學課堂上出現了以實驗為主要形式的學科知識,并且比重在逐漸增加,自此知識不再知識書本上固定的定義和判斷,越來越多的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知識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要加強當代高校的科研實力,除了科研經費的投入外,體制的變革也是不容忽視的。大學不是政府,不能以公務員的那一套模式來管理,只有體制靈活了,學術氛圍才會活躍,科研環境才會自由。此外為了調動研究者的積極性,加快科技轉化成果,應當使教師在知識產權轉換為經濟利益時盡可能多地受益,還可以以科研型企業為支撐,將學校的教師作為人力資源投入進去,讓他們直接從中獲取利益。
三、從社會服務功能看高校教學改革
大學從創立之初到現在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滿足社會的需要,人才培養是為了向社會輸出的,是面向市場來培養的。不論是哪種規格哪種專業傾向的高校,在學生的培養方案中都不得不考慮企業的需要。這就要求在課程設置和考核這兩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一方面在設置課程的時候就要考慮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和目前的行業結構及就業現狀,在課程考核方式上也要摒棄傳統的期末考試定終身的單一考核方法,除了出勤率、作業成績、期中考試成績之外,課程論文和調研報告這一類探索性和綜合性較強的任務往往能讓學生在內容和形式上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對于他們的邏輯思維、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有很大幫助,學校和老師不能因為不容易計分就忽略這些手段。
全國接收留學生來華學習、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高等院校有560余所(據2008年教育部統計),但絕大部分屬于長短期進修或漢語預備教育的非學歷教育形式。具備針對留學生而設的漢語言專業學歷教育資格的院校比例不足20%(2006年統計40余所)。整體教育層次、人才培養質量及專業素質還遠遠滿足不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高層次漢語人才的大量需求。
我國于1975年在北京語言學院(現北京語言大學)為來華留學生試行開辦了漢語言專業本科學歷教育,教育部1978年正式批準設立該專業,對來華留學生實施正規的漢語本科學歷教育,提升并提高了漢語教學的層次與質量。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一些綜合性大學相繼設立了該專業。其院校主要集中在京、津、滬、穗地區,如北語、北京師大、人大、南開、復旦、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東北地區目前設有留學生漢語言專業的高校集中在綜合性大學或師范類院校。黑大、吉大、東北師大、遼大、遼師大、大外等高校均設有漢語言專業。留學生本科學歷教育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對外漢語教學的整體辦學層次,同時也培養出一批從事文教、外交、翻譯等方面工作的高層次漢語人才。
教育部及國家漢辦也高度重視對外漢語教學領域的本科教育。分別于1996、1997年專門召開全國性的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研討會。1998年國家漢辦組織專家研制并論證大綱草案,1999年9月大綱通過了專家鑒定。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的穩定、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及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世界范圍內的漢語教學呈現大發展的趨勢。國際社會對漢語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復合型漢語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留學生的學習目的與需求也呈多元化趨勢,突破了以往單純的漢語進修,滿足在華工作、生活過語言關或學習文史、中醫等傳統科目的需求,向商務、文秘、旅游、金融、工商、稅務等社會經濟領域逐步拓展,就業目的明顯增強,因此出于工作需要、或增加就業機會和競爭力的學習者人數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針對來華留學生的漢語言專業學歷教育,也在最近幾年逐步邁向成熟,來華留學生本科教育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二、財經院校留學生學歷教育的優勢與特征
(一)商務漢語教學、測試的興起
隨著我國加入WTO,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升,財經院校留學生教育事業開始崛起。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與貿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相繼于2000年、2003年、2005年開設了留學生漢語言專業(經貿方向或商務方向),同時也大力拓展其他專業領域的留學生學歷教育,包括本科、碩士、博士的學歷教育。生源不斷、數量可觀,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適應學科發展的新趨勢、國際人才市場的新需求和來華留學生特點的新變化,學習者既要有必要的語言能力基礎又要掌握通用性強的泛經濟化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全面提升適應職業化需求的綜合運用漢語的能力,滿足日后工作的需要。這些都表明對外漢語教學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向高層次、職業化、應用型領域拓展。
2002年10月,國家漢辦立項開發HSK(商務),并向全國公開招標。2003年3月,北京大學中標并于同年9月開始HSK(商務)研發工作。經過2004年的階段性論證和持續2年的海內外大樣本預測,于2005年5月通過專家論證。2006年,HSK(商務)正式更名為商務漢語考試(Business Chinese Test)簡稱BCT,并出版了《商務漢語考試大綱》。
商務漢語考試(BCT)是為測試第一語言非漢語者從事商務活動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國家級標準化考試??疾閼囌咴谂c商務有關的廣泛的職業場合、日常生活、社會交往中應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用人單位選拔人才、求職者尋找工作提供商務漢語水平與能力的證明,是一項職業化漢語水平考試。該考試已于2006年10月在新加坡正式推出。2007年4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包括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等20所高校正式推出。2007年4月22日,商務漢語考試在韓國首次推出。
(二)財經院校的學科優勢與留學生學歷教育特征
我國財經院校在辦學模式、學科結構、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與專業發展方向上有諸多相似之處,有共同的學科背景和學科優勢。財經類院校的留學生教育在其長期發展過程中也逐步凸顯出某些共性特征。主要表現為:
1.留學生規模擴大與對外漢語特別是商務漢語教學崛起于世紀之交;2.發展留學生本科學歷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為“十一五”規劃的主要戰略目標,并有共同的學科優勢;3.本科生比例居全國前列,逾40%;4.漢語言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商務或經貿為主攻方向;5.商務漢語教學包含三種形式:漢語言專業的商務方向或經貿方向的部分漢語課程、經濟專業中的漢語課程(專業漢語)、漢語進修班的商務漢語課程;6.復合型的師資結構與學歷結構:文學+語言、文學+教育、文學+經濟、文學+教育+經濟等。財經院校的學歷教育模式具有突出的共性特征。
東北財經大學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包括法學、文學、理學五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經濟、管理學科作為財經院校的強勢學科,發展較為成熟,辦學資歷、師資力量、教學質量與學術研究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理論基礎、專業知識與教學實踐都確保了知識傳授的準確性、嚴謹性和專業性。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有20年的辦學歷史,現有漢語言專業、漢語預備教育、漢語長期進修、特色短期項目、商務漢語專門項目等多種教學形式。其中商務漢語的教學、研究與測試及多元化的學歷教育模式是我們傾力打造的特色品牌。我們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和理論探索,逐步形成了科學、完備的來華留學教育體系與管理體系。最近幾年,我們經過反復實踐與不斷調整,逐步明確了留學生學歷教育的培養目標與辦學模式:在語言+專業的模式下,努力培養熟練運用漢語、了解中國國情,知曉中國當代經濟、法律法規,熟悉商務環境與技能的高層次、復合型通用漢語人才。
三、財經院校漢語言專業的辦學特色
留學生漢語言專業(商務方向)是為適應對外漢語教學快速發展的需要而設置的。它適應我國外交、經貿、文化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形勢,滿足國際社會對高層次漢語應用型人才的廣泛需求。為了適應學科發展的新趨勢、國際人才市場的新需求和來華留學生特點的新變化,我們遵循國家漢辦制訂的《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在保持其專業的合理內核的基礎上,發揮財經院校學科優勢,調整專業方向、培養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體制,逐步形成了職業化的培養目標、語言+專業的培養模式、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及復合型的漢語教師的辦學特色。
(一)專業定位與專業培養方向
漢語言專業(代碼050102),是1978年教育部為來華留學生單獨設立的本科學歷教育,其上位學科是中國語言文學;教學對象是母語為非漢語的外國人;專業內容是以現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修辭等語言知識及漢語聽、說、讀、寫、譯言語技能為學科基礎,逐步搭建科學通往專業學習的語言平臺。專業培養階段,財經院校的特色定位在于除繼續完成《大綱》中規定的各類漢語課培養要求,還以校內相關專業為依托,補充實用的商務、文化、通識課內容,突出漢語言(基礎漢語)+商務(專業漢語)+文化(通用漢語)的職業化人才培養方案。
我校的漢語言專業培養方向為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需求、符合國際社會人才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的經濟漢語或通用型漢語人才。畢業生可從事國際貿易、文化交流、華語教學、文秘、旅游、翻譯或相關領域的工作。
(二)課程體系與課程設置
課程體系包括課程結構、課程系列與課程設置,它與專業培養方向相支撐,是實現專業培養方案的有效路徑。它既要承載厚基礎、寬口徑、通用性與實用性的實際內涵,又要體現出專業培養的方向性與階段性?!洞缶V》對漢語言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強求一律,各??勺孕性O課,但必須有利于實現培養目標,有利于達到本科教學大綱的要求。我校作為財經院校,有自身的學科結構、學科優勢和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因此我們在《大綱》的基礎上,課程體系、結構、課程等設計原則上盡量體現基礎性、專業性、應用性、時代性、持續性和對學生的適用性。重點突出特色、實用和可對接。整個課程體系注重基礎漢語、專業漢語同經貿專業知識、技能的契合與應用。核心課程除漢語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課與現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修辭等語言知識課外,還重點開設了商務漢語系列課程。專業培養階段,在強化漢語的同時,設置通用性強、有應用價值的專業基礎課與技能課。選修課包括語言類、文化類、經濟類、技能類、電腦類、文體類等幾十門課程。
(三)培養路徑與課程對接
我們將不同課程系列形成課程板塊,合理分配比例,通過對某一課程或課程組的目標、內容、評價的研究,實現課程整合,取得課程的整體效益。課程體系從表層結構上看包括必修課(公共基礎、學科基礎、專業基礎)和選修課(專業方向選修和公共選修);而能夠體現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完整性,并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更多的還是體現在課程體系的深層結構上,即:
基底層:各項語言技能發展的根基,學科基礎與專業基礎課
核心層:商務漢語各層次的聽說讀寫課程
拓展層:衛星課或次核心課,是核心課程縱向與橫向的定量延展和深化
輔助層:①系列選修課:不同的對象知識、技能補差②專題講座:商務專家、企業人士及相關行業專家的專題講座
實踐層:語言實踐、社會實踐、實驗教學課程的設計、商務活動模擬實驗教學、企業實習(實習基地)
而從課程系列的角度劃分,則包括:
通識系列:設置通用性強、有應用價值的具有通識性的專業基礎課與技能課(包括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相關課程)通用技能。
漢語系列:漢語初、中、高級綜合課及聽、說、讀、寫、譯技能課
商務系列:(核心課程)商務漢語綜合課、商務交際漢語、商務文書與寫作、經濟閱讀、商務禮儀、商務談判、商務文化、翻譯
文化系列:中國文化專題、中國民俗、跨文化交際
選修系列:語言文化類、經濟管理類、電腦網絡類、文體類、專題講座等
(四)學分分配與實踐教學環節
本專業總學分為182學分,課程類學分150學分,實踐教學學分22學分,課外教學學分為10學分。本專業學制內課程總學分150學分。其中,公共基礎必修課為20學分;學科基礎必修課為80學分;專業必修課:國際商務方向30學分,文化方向28學分。選修課至少應修28學分,其中,專業選修課20學分,跨方向選修課8學分。
實踐教學安排:根據《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要求,安排實踐教學。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跨省市語言實踐、文化考察(6學分)、社會調查(1學分)、社會實踐(1學分)、計算機上機操作(2學分)、畢業實習(2學分)、畢業論文(8學分)、其他實踐教學環節(2學分),共22學分。
四、商務人才多元化學歷教育培養模式創新
為不斷提升辦學層次、拓展辦學空間,我們主張以質量、優勢和特色塑立品牌,打造精品,進而穩步擴大規模,而非不切實際地盲目追逐數字規模與眼前利益。我們在縱向提升留學生教育整體層次的同時,充分利用學校的學科建設資源,結合財經院校專業優勢,橫向探索多元化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留學生入學時的專業志向和漢語水平,實行針對性強、科學合理可操作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業生涯設計。立足本學科,整合、優化原有教學形式,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一步研究和拓展適合全球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需要的特色辦學模式。
雙學位培養模式:漢語言+國際貿易,學制四年。HSK6級(中等C級)以上者可申請入學,經考核編入漢語言專業3年級。在學習漢語本科專業的同時,可輔修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修滿兩個專業規定的學分,可同時授予文學學士學位和經濟學學士學位。
本碩連讀培養模式:學制4~5年。HSK中等C級以上者,2年攻讀漢語言本科專業,2~3年攻讀經濟學、管理學碩士學位。
專升本培養模式:學制兩年。針對國外正規大學本科在校2年級生,HSK6級入學,經濟專業學生三年級起點;中文專業學生,二年級起點。
“2+2”培養模式:與韓國、俄羅斯、越南等國家的大學開展“2+2”“2+3”學歷生教育,即國外大學在校生在國外學習兩年,而后在我校完成后兩年的專業課程,同時強化漢語。合作雙方互認學分,符合兩校畢業條件,發放兩校畢業證書及學位證書。
[關鍵詞]環境經濟學 特點 教學 問題 方法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2-0190-02
一、環境學的定義及研究領域
環境經濟學(Environmental Economics)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經濟杠桿來解決對環境污染問題,使環境的價值體現得更為具體,將環境的價值納入到生產和生活的成本中去,從而阻斷了無償使用和污染環境的通路,經濟杠桿是目前解決環境問題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如何估算對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物質損失、對人體健康的損害和間接的對人的精神損害;如何評估環境治理的投入所產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損失效益和間接的社會、生態效益;如何制定污染者付費的制度,確定根據排污情況的收費力度;如何制定排污指標轉讓的金額。
二、環境經濟學的特點
(一)綜合性
環境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區別的顯著特點在于它研究任何經濟問題時,不僅研究其社會經濟效果,同時還著重研究經濟的發展變化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以及環境變化的后果對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反作用。綜合性也是環境經濟學研究的難點,它所涉及的并不是某個領域或者某個范疇,不能單一地研究其中的某一個方面。
(二)區域性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口密度有著明顯的差異。沿海和內地、城市和鄉村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相差懸殊。因此,研究我國環境經濟問題,不僅要考慮我國特點,還要堅持從各地區的實際出發,充分注意各地區的差異性,制訂各種政策、措施和標準。
(三)階段性
無論是環境污染的程度、污染的性質、治理污染的經濟實力,以及防治污染的主要措施都具有階段性的特點。因此環境經濟問題的解決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研究環境經濟問題既要從空間上注意它的區域性、內容上的綜合性,又要從時間上注意它的階段性。
三、環境經濟學的教學探討
(一)環境經濟學的教學問題
1.學生的環境經濟學理論基礎較差。環境經濟學的研究方向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考慮環境問題,并通過經濟手段來解決環境問題。但是這種經濟方法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撐。例如,需要行政、法律、教育等方法相互配合。由于選課人群不同,以非環境專業的學生為主,他們的專業理論基礎相對薄弱,這樣會給教學帶來不同程度的困難。非專業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是有限的,對某些概念是模糊的,不能夠深入地理解。例如,什么是理性人?什么是帕累托最優?什么是外部性?什么是制度變遷等等。這些專業性術語他們不能完全理解的同時,對深入的學習和吸收就是一種阻礙,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更加無法實現教學目的。
2.思維與實際的脫離。環境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它與人類的生活聯系更加緊密,最接近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是能夠直接解決生產生活的一門學科。由于這門學科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和知識范圍。要求學生綜合素質較高,既要有理科方面的知識,還要有經濟類和文史類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環境經濟學知識。但是由于學生長期的思維定式,對問題的分析過于主觀和偏邏輯性,從而導致學生易犯教條主義和理想主義。所以對環境經濟學的學習要讓學生貼近現實走進生活,讓他們多接觸工廠、湖泊池塘等,真真切切地感受環境污染。
3.學生很難堅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否理解這門課程的催化劑,如果缺少興趣,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日本教育學家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中國古代教學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教育學家布魯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所以對學習興趣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環境經濟學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又是一門新興學科,起初學生的興趣濃厚,動力十足,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會發現學生的興趣逐漸淡化。這是由于學生自身的環境理論基礎薄弱和老師缺少污染事件的親身體驗,再加上很少有機會帶領學生進行污染源調研,因此老師也只能照本宣科,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環境經濟學的教學方法
1.課堂設計。課堂設計是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部分,一個好的課堂設計能夠保證課堂氣氛、學生興趣的延續。制作的課堂設計要合理運用多媒體,多一些讓人記憶猶新的相關動態畫面;增加互動教學,可以是小組教學形式、課堂討論形式、個別化教學等多種形式。將互動教學模式引入環境經濟學教學課堂,可以給予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同時也加強了老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改變以往的單向輸入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互動教學有以下幾種方法:(1)案例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時效性很高,能夠很好地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輕松迅速地掌握相關知識。這對于非環境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是非常有益的,他們可以通過案例來理解理論難點。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選取的案例理論和環境知識是要結合緊密的,本土化的和盡量選擇發生身邊的案例。(2)小組討論。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列出課題(比如環境政策設計專題包括CDM機制、排污權交易機制、排放權交易機制等),把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討論。討論過程,老師也要參與其中,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討論學生都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拓展了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3)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多媒體現在已經是老師授課不可或缺的工具。多媒體的信息資源豐富,使用方便,而且能夠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力。它不能成為課堂的全部,但是一定要適當安排在教學課件當中,讓學生體驗不同環境下學習的樂趣,用不同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實際考察。實際考察法也叫現場教學法,是教學當中比較直觀,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全心投入的方法。環境經濟學不僅是新興學科同時也一門特殊學科,它貼近生活,貼近自然,需要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去體驗,應該組織學生多參加一些研究污染和解決污染問題的講堂。
【參考文獻】
[1]王玉慶.環境經濟學[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2]胡雁.青島市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經濟損失評估[J].中國公共衛生,2003(8).
[3]王金南等.環境投融資戰略[M].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2003.
[4]肖新,段晶晶,徐均.互動式教學模式在環境規劃與管理課程中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2009(3):187-189.
[5]江永紅.《環境經濟學》課程特點及教學探討[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1):12-115.
[6]李志厚.國外教學設計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外國教育研究,1998(1).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 成人教育 復合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of Project Approach in University Adult English Education
YANG Meng
(Continuing Education College,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HigherEnglish education emphasize the development of lin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but in reality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serious enlightenment, students'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project is focused on teaching the object, discusses how the project through the use of innovative teachingEnglish education college,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English majors composite applied talentseducation college.
Key words project approach;education; complex talent
1 項目教學法的概述
1.1 項目教學法的含義
項目教學法起源于美國,盛行于德國。項目教學法是指將傳統的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圍繞著項目組織展開教學,使學生直接參與項目全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核心追求是:教師不再把掌握的現成知識傳遞給學生作為教學目標,即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尋找達到目標的途徑,最終得到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教師不再占教學中主導地位,而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①項目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師為本方法存在較大的區別,具體差異參見表1:②
表1 傳統教學與項目教學的區別
項目教學法實踐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社會文化理論。在英語學習的基礎上,以項目為中介,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在發展認知的同時培養綜合應用能力,是一種“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③
1.2 項目教學法的操作程序、方法和步驟
教育專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國及歐美國家素質教育報告演示會”上,曾以這樣一則實例介紹項目教學法操作程序、方法和步驟。首先由學生或教師在現實中選取一個“造一座橋”的項目,學生分組對項目進行討論,并寫出各自的計劃書;接著正式實施項目――利用一種被稱為“造就一代工程師偉業”的“慧魚”模型拼裝橋梁;然后演示項目結果,由學生闡述構造的機理;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估。通過以上步驟,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動手能力和推銷自己等方面努力實踐。
2003年7月德國聯邦職教所制定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它具有的特點: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或事件,設計出一個個項目教學方案,按行動回路設計教學思路,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這里的能力已不僅是知識能力或者是專業能力,而是涵蓋了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及與人協作進行項目運作的社會能力等幾個方面。④
1.3 項目教學法在英語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項目教學法的目的在于把課堂所學得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在實踐第一線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高校成人英語教育更加強調培養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對改革成人英語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成人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而言,通過運用項目教學法,學生能夠提前體驗角色的轉化,加快他們社會化成長的步伐,加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運用項目教學法,可以使學生英語思維更加敏捷、活躍,自我概念,追求成功的體驗加強,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輸出的數量和質量,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運用項目教學法,也可使學生綜合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掌握最新的教育技術能力有較大的突破。
2 高校成人英語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來,高校成人英語教學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應試教育氛圍過重,教師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針對性較差,學生自我導向終身學習能力較低 ,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競爭力等等。⑤
2.1 普教化現象嚴重
目前,成人高教開設的專業,基本上是全日制現有專業的“改進”,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幾乎是全日制的“翻版”,連教學方法、形式及管理亦如出一轍。其照搬的結果造成了部分成教學生學習 興趣不高,學習成績偏低,學習目標迷失,厭學情緒嚴重,人際關系緊張,就業前途渺茫。這種“普教化”的辦學思想忽視了職業、成人高等教育獨特的性質,限制了成人高教科技、經濟功能的充分發揮和成人高教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2 學生缺乏社會競爭力
長期以來多數高校的成人教育工作是以發展學歷教育為主,招生依靠計劃性指標,而以崗位培訓、繼續教育等非學歷教育為輔的教學模式難以形成。人們盲目追求對于各類學歷證書、學位證書的獲得,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甚至放棄了對自身文化素質、業務素質的提高。加之這兩類教育在人才培養的規格上、方法上模糊,致使專業設置、課程標準、教學實踐與培養目標不配套,尤其是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因而造成了學用脫節、實際運用能力欠缺等現象。我們目前的教學沿襲“結果導向”思想,教學中教師將大部分工作完成后,學生依樣畫葫蘆,不能對知識進行重新組合,融會貫通(德國人稱“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從而使得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難以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難以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
3 項目教學法在高校成人英語教育中的實踐應用
針對以上問題,自2009年至2012年對西安外國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專升本、高起本、夜大專升本(各兩個班)進行項目教學法應用實驗,以期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使成人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應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全程參與教學、科研、社會活動,其中包括學術研討活動的預算、發言、;教學計劃表制訂;課堂教學活動(內容安排、模式、組織);及教材選用、編寫、資料搜集到最終與出版社聯系出版;考試的時間、場地、規則制定;畢業論文答辯會、對外交流、講座、競賽、實習等活動的籌備。英語專業的特殊性要求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能夠很好地適應崗位的要求,因此,還結合成人就業市場形勢,引進企業、學校、機關管理模式重點建立“模擬公司”課堂。在課堂上建立機構名稱,如董事會、人力資源部、公共聯絡部、教務處、財務處、辦公室、國際合作中心等。在不同的部門中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定期匯報本部門工作進展及業績。最后,對參加實驗的學生抽查訪談,并全過程錄音,并結合教師的備忘錄對整個項目教學法應用實驗研究進行整理、分析并得出以下研究結論:
3.1 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
項目教學法強調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和創造基于真實生活經歷的以多種觀點呈現的學習結果。在項目教學法應用于高校成人英語教育課堂實踐中,應使成人學習者參與教學模式確立、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實施、教學方法選擇等各個環節,力求使他們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究以實現意義建構的學習主體。由于成人學生對與他們生活或工作相關的知識更感興趣,看重的是在真實世界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系統的學科知識,所以教學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與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和實踐結合起來以滿足個人社會角色發展的需要。英語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更要最大化地將自己所學的技能應用到實踐中去,以完成特定的任務,因此,項目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特點和要求恰恰適應英語人才的培養要求。
3.2 實現個性化英語學習
項目教學法核心為學生直接參與,綜合能力培養。這也是我院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加強綜合應用能力訓練,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個性化英語教學。我院教改的目標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全面提高學生以聽說為主的綜合應用能力。為實現這樣的教學理念和教改目標,我院英語專業全面實行學分制,堅持每年從英美國家聘請優秀的外教,保證了教學質量,提高了社會知名度。其次,對傳統教學模式大膽革新,設計師生互動步驟,促進教學模式轉變,在英語語法、口語、概況等課程期中考讓學生以3~4人為一組,以課程內容為選題,用英語做15分鐘的presentation(演講,答辯)。這樣,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講英語和使用英語,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另外,讀寫譯課程的教學模式也有了較大變革,教學重點已經轉變到訓練學生用英語進行聽、說、用的實踐上,營造了一個課堂內外相結合的“立體化”英語學習環境。
3.3 重視團結協作學習
在應用實踐過程中,各個項目的設計充分體現著對于團隊協作的高度要求。例如:在成教年會期間,學生全程參與年會的學術研討活動、演講及口語大賽、成教年會;在教學方面,學生參與教學計劃制訂、課堂內容安排及組織、考試時間及規則制定等;在教材方面,積極鼓勵學生對于教材選用、編寫發表意見;學生還參與畢業論文答辯會、講座、競賽、實習等活動的籌備。學生全程參與每個項目的計劃、創造、加工三個階段:(1)計劃階段。學生挑選項目,收集資料,進行人員分工合作,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確定問題、采集相關信息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2)創造階段。學生開展研究并記錄進展情況、協調融合項目小組成員的工作、向全班同學演示成果。(3)評估階段。學生把他們的項目成果與全班同學共同分享,獲得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評價及反饋意見,協作進行分析、討論、反思、總結等活動,促進每個人的學習過程。
項目從選題、分工、實施,到展示、分享、評價和反思都是項目小組全體成員共同合作的結果,通過合作活動,學生可以學習社會交往的技能,有利于培養協作理念和團隊精神。而且在這種合作中不僅有生生合作,也有師生合作,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完成教學目標,這也正是項目教學法的核心。
3.4 創新教學組織形式
項目教學法采取自我控制的獨立作業、小組制定計劃,以及小組作業等多種形式,具體采用哪種形式要視具體情況而定,④如在我們以往傳統大學英語課堂基礎上,教師設計了一個創新的主題課堂課件制作項目,要求學生四人為一組。任務包括資料搜集、課件構思、課件制作到課堂的小組演示。實踐證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還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使他們增強了與他人打交道、合作、解決矛盾等社會能力。在國際貿易專業方面,創新引入“模擬公司”項目教學模式,“模擬公司”起源于50年代的德國,是指人為創造的經濟活動仿真模擬環境,作為經濟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場所和組織形式。學生在其中可經歷全部業務操作過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環節之間的聯系,而又不必承擔任何經濟活動風險。還有“課堂設計項目”、“論文答辯設計”、“記者招待會”、“財會模擬實驗室”、“商務模擬辦公室”等項目。對于英語專業學生來說,可以開展英語專題講座,英語詩歌、故事朗誦會等活動項目。這些創新的教學形式不僅鞏固了學生課內所學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5 加強師生自主意識的培養
“教為不教,學為創造”,⑤道破了學習從本質上說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和學習過程養成了一種批判性、超越性的思維和自主的意識。具體地說,就是學生能夠獨立地確定自己的學習目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內容和方法,而教師應給學生創造這樣的環境和機會,同時又加以引導。這正是項目教學法所著重強調的培養目標。項目教學法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學習被看成是學生自發地與外界相互作用的產物。學習不是死記硬背,而是一個積極的從所發生的事件中尋求意義的創造性過程。我們培養英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實際也是培養教師自主的一個過程,因為教師自主會影響學生自主。在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或是外語的課堂里,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這對教師來說很重要,英語專業的成人學生應該有機會根據他們自己的興趣以及偏愛來學習,而教師只是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提供一切必要的環境及輸入。但是,自主學習絕對不是一種沒有教師的學習,恰恰相反,教師在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教師從以教授知識為主,變為以指導、輔導學生的學習為主,由舞臺上的主角變成幕后導演,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指導者。
4 結論
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手段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教育改革成了全社會的共識。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人教育也面臨著向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轉變。實踐證明,項目教學法為高校成人學生營造了一個課堂內外相結合的“立體化”英語學習環境,真正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課堂知識和實際工作的結合,為高校成人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開創了新模式。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緘默知識視域下中英外語教師繼續教育實效性比較研究”(SGH13183);
注釋
① 范德華,陳際福.職業院校項目教學法的理論建構[J].思想戰線,2011(37): 398-401.
② 梁濤.項目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1(31):252-253.
③ 張連美.項目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2(1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