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3: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保類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環保;課題經費;使用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7-00-01
為進一步推進環保科技創新,近年來國家允許各類企業申請環保課題,開拓環保科學技術研究的新途徑,而國家經費的使用面臨審計問題,在使用管理中需要按照各項規定執行,本文對使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課題經費申請條件
企業申請環保課題需要滿足如下條件:1.符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環保事業的發展方向;2.符合環保綜合規劃、專項規劃規定的重點工作任務;3.符合環境保護部項目申報指南支持方向、內容;4.有明確的項目目標、科學合理的組織實施方案和詳細的經費測算,并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5.具備項目實施的人員條件、資金條件、設施條件及其他相關條件等。
課題經費實行項目負責人制,編制項目實施方案、項目預算,實施方案詳細說明開展項目工作目標、工作內容、技術路線、預期成果、驗收指標、進度安排、人員分配、組織形式等,項目預算按照環保部相關規定編制,預算批復后按照基本預算執行。
二、課題經費科目設置
課題經費科目主要有辦公費、印刷費、咨詢費、水費、電費、郵電費、其他交通費、差旅費、維護(修)費、租賃費、會議費、培訓費、專用材料費、勞務費、專用設備購置費、信息網絡購置費以及其他等科目。在上報課題時需要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按照每個科目費用的用途,根據項目實際工作人員和工作時間折算一年所需的經費。
1.辦公費:用于公司承擔項目課題活動中,購買日常辦公用品的費用。
2.印刷費:用于印制反映項目工作過程和成果的項目文件、報告等各類印刷費用。
3.會議費:指課題組舉辦的與課題任務有關的會議(如咨詢會、交流會、驗收會等)支出,反映會議中按規定開支的房租費、伙食補助費以及文件資料的印刷費、會議場地租用費等。
4.差旅費:反映單位項目工作人員出差的住宿費、旅費、出差補助費、雜費等。
5.咨詢費:用于支付給項目工作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專家的評審費、咨詢服務費等。
6.勞務費:反映支付給單位和個人的勞務費,如臨時聘用人員、鐘點工工資,稿費、翻譯費等。
7.培訓費:反映各類培訓支出。
8.租賃費:反映租賃辦公用房、宿舍、專用通訊網以及其他設備等方面的費用。
9.委托業務費:反映委托外單位辦理業務而支付的委托業務費。主要指委托中介機構咨詢、服務,委托軟件公司開發等有收費標準的支出。項目協作經費應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測算,不在本科目里反映。
10.專用材料費:反映單位購買日常專用材料的支出。主要包括環境現場監測用試劑、材料,實驗室用品等方面的支出。
11.專用設備購置:反映用于購置并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納入固定資產核算范圍的各類專用設備的支出。如環境監測設備、執法設備等。
12.信息網絡購置費:反映用于信息網絡方面的支出。如計算機硬件、軟件購置、開發、應用支出等,如果購建的計算機硬件、軟件等不符合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的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的,不在此科目反映。
13.其他費用:其它費用指項目開展過程中發生的與項目直接相關的其他費用。
三、各科目使用注意事項
1.辦公費:財務憑證報銷單據需附有采購用品明細和發放清單,辦公費不超4000元/人年。
2.會議費:一般開會地點需要是政府定點會議場所,會議費標準不超過400元/人天,人數按照項目工作人員和參會專家、相關人員。在財務報銷憑證需附有會議結算明細單和會議通知,業務資料需有會議紀要。
3.差旅費:作為項目業務管理資料,需要有差旅調研報告,說明出差人員、時間、地點、目的地,調研內容和工作開展情況,注意出差人員與咨詢人員的一致性。
4.咨詢費:按照《國家計委關于印發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咨詢收費暫行規定的通知》要求,高級專家1000-1200元/天,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咨詢人員800-1000元/天,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咨詢人員600-800元/天,咨詢費的發放需要有專家相關身份信息(身份證)、專家簽名等信息。作為項目管理業務資料,應當對專家費說明何時、何地、采取何種方式、咨詢何種內容有單獨的記錄,證明專家費發放的真實性和合理性。
5.勞務費:支付給為項目工作的臨時聘用人員工資,單位須與臨時聘用人員簽訂相關協議或者由公司簽訂合同,勞務費標準原則不超過合同總額的10%。
6.租賃費:按照項目工作人員占用的辦公用房面積比例,折算項目需承擔的房屋租賃費用,單價按照與物業簽訂的合同執行。租賃費不能包含水電費。
7.委托業務費: 原則不超過合同總額的40%。
8.培訓費:培訓費是項目工作人員開展各類培訓所發生的費用,可以與會議費合并,一般為300元/人天以內。
9. 一般不能在經費列支培訓費、推廣費,對于包括技術成果應用推廣任務的課題以及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和重大公益技術的應用示范的項目,其發生的培訓費、推廣費可在“其他費用”中列支 (但不得與會議費、勞務費、專家咨詢費等重復)。
四、經費調整相關事宜
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過該科目核定預算10%,或超過10%但科目調整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情況下,由項目承擔單位根據工作需要調整執行。如果單個科目超過核定預算10%且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由項目承擔單位提出調整意見,需按原申報渠道報請主管部門批準同意。
關鍵詞:工業;生活;環境
中圖分類號:K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1-0052-01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對環境問題關心的程度也越來越大,環保問題已逐步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但 一直以來,人們討論環保問題,似乎更多的是指城市環保,說到環境問題,人們心里想到的也大多是汽車的尾氣啦、工廠的廢水廢氣啦、城市堆積如山的生活垃圾啦,如此等等。環保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著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的傾向。 然而,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口號日益響亮的今天,人們回過頭去看,會發現農村環境問題同樣令人觸目驚心。 農村環境問題其實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還是一個文化和觀念問題,涉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
顯而易見,農民是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是防治農村環境污染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所以,加強對農村群眾進行環保教育,提高農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刻不容緩。要想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就要先從學生做起。1992年的《地理教育國際》明確指出:地理教育可以為環境教育做出貢獻。中學地理教學是對中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陣地,環保教育是每一個地理教師義不容辭的任,應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危機感。作為一名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在給學生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履行環境教育這一新的職能,寓環保教育于地理教學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一、充分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生活中突出的環境問題,結合教材進行討論,激發學生研究問題、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在生動活潑的課堂中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入到每個學生的思想中,如近年來發生的沙塵暴天氣,前所未有的雪災,給每個人的生活都帶來的極大的不便和危害,我們在教學中就以這一環境問題為主題,向學生詳細地介紹沙塵暴天氣的成因及其產生的巨大危害,進而提出保護環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讓學生感受到環境問題就是時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告訴我們,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是 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通過破壞環境來侵犯 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孫后代的生存,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從而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 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要求學生成為大自然的優秀管理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講究環境衛生,節 約用水用電,愛護花草樹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投身于 環保事業。
二、充分利用實踐活動,將環境知識轉化為環保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理論聯系 實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學生 環境保護意識
(一)把地理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中國的氣候”這一章時,要求學生 根據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熱、刮風、下雨等現象,特別是經常影響本地的沙塵暴、干旱、寒潮等災害性天氣,使學生們 知道這些環境問題的產生除自然原因外還有認為因素。
(二)利用參觀訪問,增加感性知識,深化理性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農業”一章時,我 帶領學生到農田中考察,到農民家中并聽他們的介紹。同學們對農業當前存在的問題及其治理難度有了清晰的了解,在親身的感受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環保意識。
(三)利用春游,讓學生在大自然中體會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如今年春天我帶領學生到黃河春游,我就 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討論:“地上河”的形成與危害、治理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政府投資治理對我們當地百姓有何實際意義等。
(四)利用植樹節,帶領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從教以來每年3月12日我就會和學生一起參加植樹活動,讓學生實現參與環境保護的愿望,并在勞動中提高了環保意 識;同時也深化了地理課本上有關知識的學習。
(五)結合當地政府的重點工程或環保熱點問題激發中學生“學環保、講環?!钡膭訖C。我深信只要人人參與,從我做起,未來世界一定是潔凈美麗的。
三、通過宣教文藝活動,使環保意識普遍化
每年都要就環境教育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地球日”、“人口日”、“愛鳥周”、“世界無煙日”、“世界環境日”、都是我們傳統的環境教育日。配合有關主題,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利用黑板報、墻報進行宣傳展覽,排演環保節目等,這樣使學生對環境保護有更高的認識。
針對中央第一、二輪及省市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反饋問題我局高度重視、主動認領,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全面落實責任。以“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為契機,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問題導向,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落實“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壤十條”,嚴格落實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切實做好金源礦業有限公司環保問題整改落實工作和工業行業環保監管工作,確保企業環保設施健全完備,達到項目環評批復要求,堅決杜絕化工企業環保設施不健全開工生產。
二是強化工作措施,狠抓問題整改。聯合環保、安監、工業園區等部門,認真對照整改方案、臺賬和清單,再次梳理金源礦業有限公司存在的環保問題,緊盯滯后環節,及時補缺補差。同時,進一步細化整改措施,配齊配強駐廠監督力量,狠抓整改落實成效,推動問題整改到位。安排專人,督促金源礦業嚴格按照燜爐保溫和環保設施整改方案,切實落實環保主體責任。推進裝備制造、精細化工、核技術關聯等重點領域產業鏈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產業集聚高、區域競爭力強的科技型、環保型產業集群,帶動工業循環發展、綠色發展。
一、國內外媒體與環保意識研究比較
我國有不少關于媒體宣傳效果的學術文章,如高麗鵬(2001年)認為“大眾傳播綠色新聞和信息的影響力是十分強大和有力的”,而林涵(2001年)也說“閱讀《人民日報》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報道,總是讓人覺得有收益和受啟迪”。國內的相關研究有一個弱點,就是以質化評析為主,結論比較籠統,沒有區分不同媒體的不同影響,也沒有進行受眾調查,因此一些結論往往不能讓人信服。國外的相關研究不少使用量化的方法,從受眾角度來考察媒體與公眾環保意識的關系,而研究結果也比較“細致”。
如Besley和Shanahan(2004年)指出看電視多的人更少關注環境問題,表現得更不相信科學和技術,知道更少的環境知識,更不愿意為改善環境而付諸行動。Besley和Shanahan進一步指出:接觸電視和報紙,有不同的效果,表現為比起看電視少的人,看電視越多的人對環境有越大的關注度,越少的參與度,越不可能參與行動。另一方面,比起看報紙少的人,看報紙越多的人對環境有越小的關注度,越多的參與度。對電視來說,觀眾可根據興趣選擇看不同的內容,當他們看國內和國際新聞時得到的信息跟看報紙差不多,但如果只看娛樂或是本地新聞的話就跟看報紙很不一樣(e.g.,Scheufele2000年)。
即使是同一種媒體,呈現的內容也不同。如Holbert、Kwak和Shah(2003年)的研究把電視節目分為紀實類和非紀實類,紀實類包括新聞和自然紀錄片,非紀實類是三種黃金時間段娛樂性質的節目,包括戲劇和喜劇。他們注意到這兩種類型的節目呈現的環境內容不同,因而對受眾環保行為的影響也不同,其中新聞和自然紀錄片對環保行為有正面影響,非紀實類則沒有影響。
二、媒體影響公眾環保意識的效果檢驗
(一)媒體影響環保意識的“路徑”分析
媒體影響公眾環保意識可能是通過媒體上報道的環保事件、公益廣告或是環保節目,也可能通過其他與環保主題無關的內容而間接影響,這種情況比較復雜,但確實存在,如O’Guinn和Shrum(1997年)的研究指出電視節目會讓人們更加關注物質的豐富,因此,看電視多的人更有可能認為別人比他們自己擁有更多的物品,這種消費觀念對環境保護有負面作用。
國外學者也是主要研究了接觸媒體和接觸媒體上的環保內容(如自然紀錄片)這兩個自變量對環保意識的影響。如圖1所示:
圖1
媒體對環保意識的影響跟媒體上的環保內容相關,也可能無關,因此本文試圖從路徑①和②來做檢驗。環保意識一般由環保認知、環保態度和環保行為三個方面來體現,本文提出了以下兩個假設:
H1:公眾接觸媒體越多,環保認知、環保態度和環保行為越強,并且公眾接觸不同的媒體對其環保認知、環保態度和環保行為有不同的影響。
H2:公眾接觸媒體上的環保內容越多,環保認知、環保態度和環保行為越強,并且公眾接觸不同媒體上的環保內容對其環保認知、環保態度和環保行為有不同的影響。
(二)驗證方法
2007年中華環保世紀行的主題是“推動節能減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因此,中央和地方,包括深圳媒體都有大量關于節能減排的宣傳和報道。結合2007年深圳節能減排的環保宣傳時機和深圳的特殊情況,筆者利用電腦輔助電話調查(CATI)系統,成功調查了304位年齡為16~70歲的深圳市民(指現階段居住在深圳市6個區的所有人),屬完全隨機抽樣。
研究主要測量了5個變量,如下所示:
1.媒體接觸:指市民使用電視、報紙、網絡的頻度,考察方式為四分量表:從來不看,偶爾看,經???,每天都看(以電視為例)。
2.媒體環保內容接觸:指市民接觸電視上、報紙上、網絡上和戶外媒體上環保內容的頻度,考察方式為五分量表:從來沒看到,偶爾看到,不確定,經??吹剑刻於伎吹剑ㄒ噪娨暈槔?。
3.環保認知:指市民對媒體上大量報道的深圳有關節能減排的事件的認知情況,由7個問題組成:節能減排行動;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國標油正式退出深圳市場,全市統一供應硫含量少的“深國Ⅰ-Ⅱ”油;全國七大城市著名景觀,包括深圳世界之窗,同步熄燈半小時的“能源緊缺體驗”活動;深圳熱電廠燃燒重油引起的黑雨事件;汽車尾氣是深圳首要的大氣污染源;深圳一些海域由于水質污染嚴重出現過赤潮(紅潮)??疾旆绞綖椋?=不知道,l=知道,合并成為一個累加量表。信度系數=0.579。
4.環保態度:指市民意識到環保重要性、必要性及緊迫性的程度,由三個問題組成:“先提高深圳整體生活水平再談環境保護”,“科學技術能解決所有深圳環境問題”,“深圳發展經濟比治理環境問題更重要”。考察方式為五分量表:很同意,比較同意,不確定,不大同意,很不同意。信度系數=0.736。
5.環保行為:指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節能減排的習慣和對節能減排的關注,由6個問題組成:關注深圳的空氣質量報告;假如有小車的話,選擇乘坐公共汽車、地鐵等綠色公共交通工具;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對自來水循環利用;對紙張雙面使用;使用節能產品。考察方式為五分量表:從不,極少,不確定,有時、偶爾,經常。信度系數=0.601。
(三)檢驗結果
1.總體檢驗
對于路徑①,研究從總體上驗證了接觸媒體與環保認知、環保態度和環保行為有顯著性正相關,即接觸各類媒體總體上有助于環保意識的提高,這個結論跟國外學者Lomborg(2001年)的觀點是一致的。
對于路徑②,研究從總體上驗證了接觸媒體上的環保內容與環保認知、環保態度和環保行為有顯著性正相關,媒體的環保宣傳增加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了解,達到了一定的說服目的,從而肯定了媒體環保宣傳的正面效果,這個結論跟國內很多質化評析文章的結論是一致的。如圖2所示:
圖2
2.不同媒體效果差異檢驗
國外學者主要考察的是電視和報紙兩種傳統媒體。環保宣傳有其特殊性,隨著網絡和戶外媒體的發展,它們在環境議題傳播方面起著怎樣的作用,研究還很少涉及。本研究關注的媒體更為廣泛,除了電視和報紙,還包括網絡和戶外媒體。而對于不同媒體,本研究驗證了它們對環保意識的影響效果存在明顯差異。具體表現為:
報紙環保內容對環保認知的影響最大,其次依次為網絡環保內容、電視環保內容、戶外環保內容。報紙對環保認知的影響最大,其次為網絡,而電視對環保認知幾乎沒有影響,如圖3所示:
圖3
報紙環保內容對環保態度的影響最大,其次為戶外環保內容,而網絡環保內容和電視環保內容對環保態度都幾乎沒有影響。報紙對環保態度的影響最大,其次為網絡,而電視對環保態度幾乎沒有影響。如圖4所示:
圖4
戶外環保內容對環保行為的影響最大,其次為電視環保內容,而報紙環保內容和網絡環保內容對環保行為都幾乎沒有影響。報紙對環保行為的影響最大,其次為電視,而網絡對環保行為幾乎沒有影響,如圖5所示:
圖5
3.人口學因素的影響
由于媒體環保內容接觸是影響環保認知、環保態度和環保行為的因素,研究還考察了不同人群媒體環保內容接觸在程度上存在的差異,表現為:
年齡、戶籍和所住區域影響電視環保內容接觸。就深圳市民的電視環保內容接觸來說,年齡越大,通過電視接觸的環保內容越多;深圳戶口的群體比外地戶口的群體多一些;住在關內的群體比住在關外的群體多一些。
性別、文化程度影響報紙環保內容接觸。就深圳市民的報紙環保內容接觸來說,男性市民比女性市民稍微高一些;文化程度越高,通過報紙接觸的環保內容越多。
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分類影響網絡環保內容接觸。就深圳市民的網絡環保內容接觸來說,男性市民比女性市民稍微高一些;年齡越大,通過網絡接觸的環保內容越少;文化程度越高,通過網絡接觸的環保內容越多;學生群體比退休人員和待業、無業人員兩個群體都多一些,有職業人員群體比退休人員和待業、無業人員兩個群體也多一些,而待業、無業人員比退休人員多一些。
文化程度影響戶外環保內容接觸。就深圳市民的戶外環保內容接觸來說,文化程度越高,通過戶外媒體接觸的環保內容越多。
不同人群媒體接觸在程度上也是存在差異的,可以做類似的數據分析,在這里只是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目的在于說明媒體與環保意識的關系還受到人口學因素的影響,而這一點在國內研究中也常被忽視。
三、結論與討論
傳媒效果研究早已指出媒體在某些方面能有效地影響受眾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本文從實證角度,用量化方法驗證了媒體與環保意識兩者之間的關系(H1和H2),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補充,特別是在研究方法上。研究驗證了媒體對環保意識的促進作用是成立的,但各種媒體的影響存在差異,而且還受到人口學因素的影響。
就傳統媒體來說,報紙對環保意識三個方面的影響力要大于電視。網絡作為環保宣傳的新陣地,對環保認知、環保態度的影響力不可忽視,這可能跟深圳的網絡普及率有關系。戶外環保內容對環保行為的影響力大于其他三種媒體,對環保認知和態度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深圳市政府應該在公共場所作更多“節水、節能”之類的環保宣傳。
本研究只是證明了媒體和媒體的環保內容確實對深圳市民的環保意識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它們是如何影響環保意識的、作用機制如何、不同媒體上的環保內容和不同媒體對環保意識三個方面的影響力為何不同,這些問題非常復雜,離不開對受眾的深度訪談和對整個社會環境的考察,有待于后續研究。這項研究的問卷調查因是在深圳節能減排環保宣傳比較集中的時期開展的,因此媒體宣傳效果可能只是短期效果,長期效果是否也如此,值得思考。
參考文獻:
1.王莉麗:《綠媒體――中國環保傳播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閔大洪、陳崇山:《浙江省城鄉受眾接觸新聞媒介行為與現代觀念的相關性研究》,《新聞研究資料》,1991(3)。
3.卜衛:《大眾傳播對兒童的社會化和觀念現代化的影響》,《新聞研究資料》,1991(3)。
4.高麗鵬:《大眾傳播對我國綠色事業的影響》,《中國林業》,2001(22)。
5.林涵:《為重視生態建設吶喊導引――兼評人民日報的環境保護報道》,《新聞戰線》,2001(1)。
在我們初中化學教學中,怎樣滲透環保教育,筆者談談個人粗淺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進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初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環保知識的內容不少,適時,適當的把這些教學內容與環保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如: 當講到空氣、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水資源、電解、金屬的冶煉、煤、石油等內容時,就應及時向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強調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明白,為了不讓環境污染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護環境。在教學中還可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如在學保護水資源時可介紹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飲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全世界50%兒童的死亡是由于飲用水被污染造成的等; 再如,結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處理,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在生產和實驗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硫化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廢氣,為了不使它們擴散到大氣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將它們分別除去?又怎樣利用這些廢氣制得有用的化工產品?在組織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作出歸納,使學生掌握消除或減輕環境污染的簡單原理。
二、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環保習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實驗教學中,也應重視環保教育。初中化學新課標中要求學生做的化學實驗比較多,其中有些是有毒的實驗,而絕大多數的學校沒有廢水回收裝置,所以結合化學實驗進行環保教育則顯得尤為重要。如指導學生嚴格按照實驗操作的程序,正確地聞氣體、取藥品。雖然所做實驗毒性不大,但為了加深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沒有廢水回收流程這一前提下,每次學生實驗都提供一個回收儀器,對收集的廢液稍作處理后再行排放。實驗結束后把儀器洗滌干凈放回原處,擦洗干凈實驗臺面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受到直觀的環境保護的教育。如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時,要強調硫的用量并在集氣瓶中事先放入少量堿液(可問問為什么)。改善學生實驗的操作規范,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習慣。
三、充分利用作業、練習、測驗,鞏固學生的環保知識
作業、練習、測驗是每個學生司空見慣必須完成的任務。因而可以在不偏離教材和課標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雜質氣體,提純溶液和消除環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題、習題。尤其課后關于做環保調查報告、寫環保小論文等要求絕不能忽略。就是測驗中也要盡可能多的安排關于環保的知識點。
四、充分利用課外科技活動,推進學生的環保行動
課堂教學固然是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一環。但課外科技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學生感受最深,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開展環保教育。比如把環保實驗(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課外活動中進行,讓學生通過參觀考察和社會調查(如參觀造紙廠、水泥廠、化工廠,調查周邊的水環境等),搜集材料書寫小論文。從而樹立環保意識、推動環保行動。這樣,學生既受到了環保教育,又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可補充課堂教學時間的不足,又可使學生從接受環保教育階段上升到動手保護環境的自覺境界;開展環境保護講座,也是施行環保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比如從學生自身生活考慮,講解居室污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妝品污染。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有時也在不知不覺地破壞環境,進而提高環保意識;還可辦專欄,展覽和小報,聘請環保部門的專家來校作講座等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擴大環保教育的影響,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環境與發展的關系,認識到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了解國家和地方的環保法規和政策,認識到破壞環境是一種不道德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
五、充分利用環保熱點問題,增強學生的環保責任感
關鍵詞:環保;英語教育;滲透 ;環保理念;必要性
一、 為什么要環保
在當今的經濟社會,經濟高速的發展,環境也是高速的惡化,人和資源、動植物之間的矛盾是日益加增。一些典型的問題,比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逐漸上升,未來會威脅到很多國家;全球的森林資源被無節制的砍伐,一些動物的棲息地被破壞,造成某些動物瀕臨滅絕,動物的多樣性正在減少。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嚴重危害著我們的生活,將來也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和我們的后代,這些年一些報導的癌癥村就是最好的例子,由此可見環保是多么的重要。
二、英語教育
一些人認為英語教學是個語言類的專業學科,而環保教育應該是生物、化學等學科的教學任務,很顯然這種理解是狹隘的。英語是一門很有實踐性的學科,我們應該要求教師不要僅僅把經歷放在語言教育上,應該把它當做社會教育的一部分,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從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中,教育學生重視環保,高中課堂本來就顯得無味,把英語從語言學科轉換成半語言半社會學科,通過英語學習和一些實踐活動慢慢的掌握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又能開發學生的思維。環保觀念恰好是一個高素質人才的一部分。全國許多高中的高中教材中都涉及到關于環保這一問題的文章。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必要的環保教育是時代的要求。這些受教育的學生都是祖國的未來,他們也是未來的建設者。只有他們對環境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與嚴謹的態度,那么在他們踏入社會時,就會好好的權衡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時,在英語教學中去滲透一些環保教育也是培養高素質、環保的綜合性人才,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
三、教學中滲透環保
俗話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教師,當然是自己要做好表率。倘若自己都不能為學生做出榜樣,我們拿什么去教導他們。
在課堂上,詞匯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因此把環保教育滲透到我們課堂上的詞匯教學中。例如:中國環?;菊?the basic policie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環保執法檢查 environmental rotection law enforcement inspection、生物多樣性公約 Convention on iologicalDiversity等等,在教desertification、destruction等這類單詞時還可以讓同學們了解沙漠化的嚴重性,首都北京的沙塵暴天氣就是典型。通過環保教育,即擴展了同學們的詞匯量,又教育了學生們保護生態環境,一舉兩得。 在課本中,會話教育占重要的位置,在其中也是可以滲透環保教育的。讓同學們做一些社會調查,寫一些關于環保的文章,在課堂上做英語演講,一般學生都認為課本上的文章都很乏味,讓他們自己去寫文章,做演講,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口語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社會價值觀,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環保是全球公民的職責,而英語又是全球共同推崇的交流語言,通過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又讓同學們明白,學英語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要明白這門學科的實際運用所發揮的作用。 同時我們利用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作為環保教育的切入點,作為教師,要善于分析教材,教材的內容有限,通過滲透環保教育,讓學生擴展他們的閱讀范圍,對他們將來的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在課堂上也可以用英語講一些關于環保的趣事。 現在許多高中的新編教材都具有很強的跨學科性和時代性,都蘊含著豐富的環境保護教學內容。關于環保教育,有的介紹地球有哪些特點;有一些談到了人和動物之間有哪些依賴性,保護物種多樣性對我們人類自己的發展也有重要的意義;更有一些是介紹我們人類自己的活動,戰爭,還有一些犧牲環境換經濟發展的,他們破壞環境也破壞了一些文化遺產。所以我們不難看出。新教材的編者對環境的認識是很深刻的,他們旨在教導學生在環保上的認識,培養他們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價值觀。 在聽力教學中,多搜索一些關于環保的英語演講,讓學生在聽力方面不局限于課本教材的聽力和那些乏味的聽力對話。四、好的環保理念 環保理念是教育理念,在課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知識,因此在課堂上去滲透環保理念是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途徑。結合我們的教材,去激發學生們的環保情感,讓學生們從多個方面,多個層次,多個角度去了解環保,并且激勵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做到環保,只有我們行動起來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從日常生活開始,用環保為生活披上一件美麗的外衣。 在課堂中,認真的研究環保教育結合英語教學,將一些環保理念翻譯成英語,鍛煉能力也讓這些理念深入到我們的學生大腦中。五、環保的必要性 環境惡化是全球問題他,它需要全人類去關注它,作為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做一個有心人,時時刻刻的注意不要放過每一個教育的良好契機,要讓學生明白,環境的好壞關系到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未來后代的生活,發揮出同學們積極的情感,有效的去滲透環保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最大的限度的知識傳承和能力發展。六、結束語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對人的能力的培養,現代教育已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并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環保與每一個環節都密不可分,使環境更適合人類工作和勞動的需要,環境問題是中國21世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保護環境是保證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家利益,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資源環境基礎,使所有人都能獲得清潔的大氣、衛生的飲水和安全的食品。 所以生活中處處要環保,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職責是很顯然的。
參考文獻
[1]魯傳.資源與環境經濟學[Z].2001.
關鍵詞:環境問題;初中地理;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6-0146
一、引言
我國目前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諸如:霧霾、重金屬污染、沙塵暴等,這些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環境問題無小事,環保思想要從小開始培養。初中時期是學生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培養環保思想至關重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針對環保思想教育欠缺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改革。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環境保護思想的重要性
1.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在1983年第二次全國環保會議上,環境保護正式確定為我國的基本國策,確立了環境保護在我國的法律地位。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保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對環境進行保護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初中地理中的環保教學,是踐行基本國策的重要表現。
2. 新課標的基本要求
《地理課程標準》認為地理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應對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初步能力。這將利于為國家乃至全球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培養活躍的、有責任感的公民。”對于地理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可以初步形成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形成增強防范自然災害、保護環境與資源和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識,養成關心和愛護地理環境的行為習慣。
三、當前環保教育出現的問題
1. 地理教學中環保思想的缺失
我國目前所定的環保教育目標中只抽象地要求提高環境意識,而對各級學校環保教育的教學目標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這給環境教育的評估工作帶來了困難。而長期以來,應試教育一直困擾著我國初中教育,升學率高低成了評價學校質量的唯一手段,各校為爭取較高的升學率,不惜違背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將大部分力量投入到考試課程,并且隨意增加規定課程和超越大綱要求的內容,導致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環保思想的缺失。
2. 學生缺乏興趣
一方面,雖然國家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但考試制度沒有徹底地改變,導致學生仍在走應試教育的老路,而對于與應試教育無關的科目持排斥態度。另一方面,由于課本上的環保知識太過于抽象,學生對于環保的認識也只是建立在教師中的“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宣傳上,所以會對環保缺乏足夠的興趣。
四、加強環境保護思想的方法
1. 增強地理教學的多樣性
為了提高學生對于地理教學中環保思想的興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創造性、實踐性、教育性的教學形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案例教學法,以當前生活中比較熱門的環境問題為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觀察、調查和分析、討論、實踐、思考和歸納,通過這種學生感興趣的案例分析,提高教學效率。第二,角色扮演法,學生扮演在環境問題中出現的涉及各個方面利益的人物,使學生了解在環境問題中各個人物、機構的作用。第三,辯論教學法,辯論教學可使學生的環境知識、環境技能、環境道德得到深化或發展,具有較全面的素質教育功能。
2. 結合實際,深化認識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環保思想,教師就要在掌握一定的環保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把學生帶到大自然和社會環境中,讓他們在開放的社會系統中認識環境問題,親身感受環境污染對他們造成的危害,這樣會加深學生對環保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深化。同時,教師結合地理教材,在地理課外活動中,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這對于檢查學生的環保知識和增強環保意識,作用很大。
3. 將環保教育的考查進行量化
在初中開展環境教育是貫徹環境保護的戰略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各級學校環保教育的教學目標沒有具體明確規定的問題,為了方便環保教育的量化考查,可以在考試中,加大關于環保知識的考查,通過考試來考查學校環保教育的落實。另外,教師可以將環保教育的考查放到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查上,從而培養學生環保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