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3: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慧教育的核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若問智慧來自哪里?嚴瑾定會亳不猶豫地回答:智慧誕生于現場?,F場是智慧的聚合地,是智慧的生長點,是智慧的一塊高地:在現場這塊高地上,一定會聳立起教育的高峰,而智慧的高峰又一定會返照教育現場,提升智慧的高地。
一、智慧生長:教育現場的核心目的
嚴瑾認為,智慧生長是教育現場的核心目的,只要你衷情于教育現場,那么智慧就會被發現,就會引導我們去創造。
是生活經歷給予嚴瑾智慧的啟迪。她永遠忘不了,自己當年高中畢業后,沒有受過專業的師范教育,就來到江蘇省南京市拉薩路小學(以下簡稱“拉小”)當了代課教師。她永遠忘不了,30年來,在拉小的校園里,在老校長周榮華的帶領下,尤其是跟著周校長追求智慧教育的那15年,她沐浴在智慧的陽光里,受到了最為嚴格也最為生動的專業訓練。她的專業訓練不是在書齋里和書本上,而是在學校的現場,在教育的情境中。
當她的思考越來越深刻,那內心深處的智慧綠芽已冒頭萌發,迅速生長起來。于是,她也越來越敏慧,越來越活躍,越來越成熟。猶如當年辮子上的花蝴蝶,如今已成了頭發上的一只小發卡,那小發卡像是在智慧的枝頭上綴滿了美麗的花朵。
這一切的一切都悄然發生在拉小的校園里。嚴瑾相信這樣一個法則:堅守、傾情于教育現場,教育現場一定會給你一個深深的回報一一智慧的心靈。其實,這既是智慧教育的一個法則,又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教育法則。
嚴瑾的思考還不止于此。她繼續思考:教育現場在哪里?教育現場的特性又是什么?課堂當然是教育現場,此外課程研究、開發的那個地方,管理和教育發生的場所當然也應該是……進而,她做了這樣的概括:教育現場既是教育的田野,也是教育的時空。進而,她又做了這樣的抽象:教育現場首先具有實踐性,只要教育實踐發生,教育現場必然誕生:其次,教育現場具有存在性,只有在教育現場,學生才會擁有生命的存在感和生命充實的體驗:再次,教育現場具有綜合性,在現場發生的一切都是整合的狀態和特性:最后,教育現場應當由“我們”組成,它往往是復數。這樣的認知和把握當然是智慧的,那么現場的發現與創造就是必然的,智慧生長這一核心目的的實現也就是必然的。
二、“百步”團隊:教育現場的核心力量
嚴瑾始終認為,校長的核心使命是鍛造一支優秀的團隊,團隊的靈魂不是校長,而是堅定的信念。
她反復說,我做的一切,都是和團隊一起做的,一切的成績和榮譽不應是我個人的,而應屬于學校,屬于這個親如兄弟姐妹的團隊,領頭人的真正作用在于創設一個善學習、有能力、會創造的團隊。她還認為,現場不只是一個空間概念,還是一個文化概念,只有團隊在,才會有真正的教育現場,因此,衷情于教育現場便是衷情于團隊。
嚴瑾和她的團隊常常在校園內的五子樹下交談、討論,于是不少的憧憬和夢想油然而生。五子樹五枝同根,向上生長。春去秋來,孩子們在樹下戲石、游戲:日月穿梭,老師們在樹下小憩、傾談。往往就在這個時候,大家心里總是升起一種情懷,以及由這種情懷所帶來的悄悄的感動。在拉小,團隊是由情懷建立起來并自然維系著的。這樣的情懷又離不開團隊建設和發展的理念:抱團、合作、共同生長。說到底,這樣的情懷核心就是一個字:愛。抑或說是四個字:真誠的愛。是拉小人對教育的熱愛,對學校的摯愛,對孩子的博愛,是培育起無限的情懷形成的文化回憶。這一切,都在五子樹下這一現場滋生、發育、強大。嚴瑾內心的想法是:沒有愛,哪來的智慧?沒有情懷,哪來的團隊的力量?
嚴瑾和她的團隊又常常在一條細細短短的小溪旁徘徊、交流、思考,不少的想象在那里醞釀和產生。這條小溪就在校園的最里面,源^處鐫刻著“智慧若水”四個字。小溪水,帶給拉小教師的是積極的思維狀態以及對教育本質深深的思考,是思想的深度以及由此帶來的尊嚴,是思想的張力以及因此而產生的自我超越的動力。嚴瑾內心的想法是:沒有思想,哪來真正的團隊?哪來團隊的深刻性?小溪水,這一生動的現場,讓拉小的團隊成了有思想的葦草,在教育的此岸與彼岸開出了思想的花朵。
嚴瑾和她的團隊每天每日都在百步坡上來來回回,上上下下。百步坡,只有近百步的小山坡,是拉小人每天必經的道路,在他們心里有著極其重要而崇高的地位。穿行百步坡,成了拉小孩子和教師們每天的必修課。因為百步坡象征著一種精神:向上、攀登、突破、超越。路在坡上,理想在星空:一切開始于坡下,突破與超越在坡頂。在嚴瑾和她的團隊看來,這是拉小發展中一次新的,是精神上的新。拉小團隊的形成和壯大,不僅有情懷,也不僅有思想,還有這樣的精神:永遠向上,不會停步:永遠攀登,不畏艱難:永遠超越,永不滿足。百步坡成了拉小校園中最為動人的生活現場,成了一個崇高、偉大的教育情境。嚴瑾是這么認為的:沒有精神,沒有理想,哪來的力量?又哪來的團隊?
五子樹、小溪水、百步坡,不大、不長、不高,嚴瑾和拉小人卻將它們視作現場中的文化符號,這一符號漸漸成了拉小教育哲學的隱喻。符號、隱喻里,存著無限的情懷,無窮的智慧,無極的思想,無上的精神。正是這些情懷、智慧、思想和精神,鑄造了拉小教師團隊的靈魂:堅定的信念。所以,嚴瑾面對學校發展和教育改革中諸多的困惑和困難,沒有皺過眉頭,臉上始終滿溢著燦爛的笑容:她的團隊這么忙,這么累,這么辛苦,卻從來沒有倦怠,內心始終充溢著愉悅和幸福。這不是信念是什么?團隊是教育現場的核心力量,往深處說,這是信念的力量。嚴瑾有,她的團隊也有。
三、兒童發展:教育現場的核心主題
嚴瑾認為,不斷地認識和發現兒童是教育研究的第一課題,讓兒童學會創造,這是教育現場中最為偉大的發現。
拉小一直重視教育科學研究,從老校長周榮華開始,直到今天,研究成了拉小的傳統,從未間斷。嚴瑾繼承了這一傳統,準確地說,她一直生活在這一傳統中。接m研究,深化研究,是順理成章、十分自然的事:相反,她認為假若不研究,倒是十分不正常的。拉小有個研究的總課題:智慧教育。這么多年來,拉小對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不但沒有停止,反而越來越深入。
何為智慧教育?嚴瑾思考最多的是智慧教育落地的載體――課程與教學。但她認為,目光只聚焦于課程與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應通過課程、教學這一組透鏡,透視到課程、教學深處的兒童,讓兒童永遠成為課程、教學的核心,讓兒童的身影永遠在課程與教學中閃現、閃耀。在拉小,智慧教育就是要讓兒童回到原本的核心位置上去,這需要重新并不斷地認識與發現兒童。
于是,拉小的課程發生了重大轉型,即讓課程成為兒童自己的課程,這一課程的總名稱叫“智慧園”,其中有一朵最為耀眼的花叫“曉小課程”。例如:“開學第一周”是拉小一年級的試驗課程――曉小課程的一部分。這一試驗在拉小已經實踐、研究了三年,貫串整個一年級的學習。有媒體將這一試驗的特點概括為“拼音慢節奏,數學玩中學,繪本來加盟,習慣伴我長”……曉小課程的實施緊緊圍繞拉小精心篩選的16個習慣展開,學校還編寫了校本讀物《大嘴呱呱》。開學第一周的最后一天是孩子們最期待的,家長也受邀來到課堂和孩子一起上課,除了分享一周的收獲,還需要與孩子合作完成“人生第一本書”:用一張A3紙,跟著視頻一起動手折成書,上有專屬LOGO和天馬行空的繪畫,以及家長對孩子一周生活的感言……
無須多作解釋,曉小課程是兒童自己的課程,兒童參與到課程開發中去,因而是兒童自己在創造課程。這一事實又一次證明了:兒童的潛能巨大,但是需要被承認、尊重和發現,需要給予機會和平臺,讓他們展現,并在展現中發展。嚴瑾說:“曉小課程也轉變了教師對專業追求的認識。拉小一年級教師們在研究中構建,在實踐中探索、發現,在反思中提升,逐漸讓自己成為一名會編教材、會講繪本、會做研究的優秀教師?!?/p>
拉小的思想更解放,課堂更開放:讓孩子們自己當家做主,自己上課,自己規劃、設計、實施、評價課程。9月10日,教師節到了,孩子們說,讓我們的老師休息,今天一天的課我們自己上。他們自己上語文,上數學,上英語,上音樂,上體育……自己開班會,組織實踐活動,自己布置作業,總結、評價一天的進步……何止是這一天呢?一學期,一學年,整整六年,拉小的孩子都是在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學校里有小校長、小大隊輔導員、小班主任……他們干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這一切,都使嚴瑾建立并進一步增強了教育信念:兒童是應該被發現的,兒童是必須被發現的,兒童是可以被發現的,關鍵是讓自己心里真正有兒童。因此,發現兒童實質是發現自己,讓兒童學會創造的實質是教師學會創造。冰心寫過《只揀兒童多處行》,是的,只有兒童在,現場才是“活”的現場:只要兒童在,春天就在。拉小就是這樣的教育現場,就有這樣的春天。
四、“大家一起學”:教育現場的核心行動
嚴瑾認為,“大家一起學”既是教育教學理念,又是一種教學行動,一種方法系統,其目的是構建學習共同體。
教育現場,在本體上應是學習現場,是學會學習的現場。遺憾的是,至今學習幾乎還是一個“黑洞”,人們是怎么學習的,兒童是怎么學習的,仍然不是非常明了。嚴瑾和她的團隊想讓這個“黑洞”敞亮起來,C明起來,他們在大量的文獻研究、實踐反思、前瞻未來的基礎上,設定了一個突破口:“大家一起學”。
首先,對“大家一起學”的內涵特征進行闡述。“大家”,指以兒童為核心的教師、家長以及其他社會資源,是一個個“我”的集合:“一起學”,指圍繞著兒童的學習,所有參與者都在學習中,強調“我們”的協同:“大家一起學”,最終是通過“我們”一起的學習,促進每一個“我”的智慧生長,求得每一個“我”的融入式發展。
其次,“大家一起學”是一個結構,處在結構上位的是目標和理念。嚴瑾將目標定位于“三慧”,即慧學、慧玩、慧生活。其中慧學是核心與基礎,慧玩是兒童的天性,慧學與慧玩的相遇與結合,提升了學習的境界,提升了玩的品質。無論是慧學還是慧玩,最終都是為了“慧生活”,“三慧”串起了“大家一起學”的目標鏈。處在結構上位的,還有“大家一起學”的理念。對此,嚴瑾用“包容、共生、卓越”三個詞來闡釋。
再次,把“大家一起學”置于整個學校課程體系中。嚴瑾帶領團隊尋找到并形成了“大家一起學”融入課程體系的幾種方式:植入式、延伸式、鑲嵌式、節慶式等,將“大家一起學”落實在課程中。此外,他們又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活動性學程”。其一,教學活動在本質上是學習活動:其二,學習活動需要設計,用系列化、結構化的學習活動編織整個教學過程:其三,學習活動必須體現活動性,即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性:其四,這樣的學習活動形成了學習進程。他們又形成了不同的“活動性學程”的實施路徑:發現學程、表現學程、現場工作學程、互惠學程,以及討論式學程、探究式學程、表現式學程、跨界式學程等樣態。
最后,“大家一起學”最終目的是建構學習共同體。嚴瑾這么判斷:“就這樣,‘大家一起學’的教學現場成為每一位學習者生長于其中的洋溢著勃勃生機的公共學習場域。”我的領悟是,今天在課堂里學會了“大家一起學”,明天到了新的學習空間,以至于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會自覺地“大家一起學”。猶如心理學家所言,今天學會了合作,明天就擁有了競爭力。
拉小教師發展中有一個個驛站,這些驛站推動教師一步一個腳印、一環扣一環、一站接一站地向前,慢慢地就會發生騰躍。我似乎看到,嚴瑾正帶著她的團隊又站到了一個新的驛站,準備新的出發。每次出發,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次新的百步坡上的攀登,將會抵達下一個驛站:而每一次抵達,又是一次新的出發。無論是出發還是抵達,無論是抵達還是出發,嚴瑾永遠在教育現場有新的發現和新的創造。這就是一一嚴瑾的智慧。
[專家點評]
在與嚴瑾校長的接觸和交往中,她有兩件事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其一,她與老校長薪火相傳,身上葆有“百步向上”的氣質,永遠給人一種“黎明的感覺”。
拉小門前有一個小小的山坡,叫百步坡,百步成坡,步步向上。百步坡上,嚴瑾時時刻刻散發著學校特有的氣息:溫情的話語、勤奮的習慣、向上的姿態、智慧的行動,這一切從她30年前走進拉小那一天開始,便細水無聲地影響、吸引并激勵著她。如今,她不僅融入這溪流之中,而且逐漸成為中流、主流,并繼續影響、溫暖、吸引、激勵著每一位拉小人“百步向上’。
(一)智慧資本的內涵
智慧資本是經濟學家Galbraith在1969年提出的概念,用來解釋企業的財務價值和市場價值之間的差距,智慧資本也稱為智慧資產、知識資產或者無形資產等,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我們現將此概念擴大化,推廣至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并認為智慧資本是能夠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從而創造經濟效益的該地區具有的顯性的和隱形的能力、知識、文化、戰略、流程、知識產權與溝通網絡的總和,通過優化智慧資本能提升地區經濟核心競爭力,創造經濟效益。
(二)智慧資本構成
智慧資本由三部分構成:人力資本、結構資本、關系資本。人力資本包括該地區人口的能力、技術、知識及經驗;結構資本是該地區為了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變化而建立的本地區的規章制度,價值觀念,文化體系,組織結構,知識管理系統等;關系資本是指該地區和其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關系,即當該地區與其他地區進行物質、能量、思想、信息的交換過程中所結成的各種各樣的經濟和社會關系。
(三)智慧資本和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1、人力資本是形成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條件
擁有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勞動力是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本的支持,勞動者素質提高了,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就有了保證,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才能提升。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也說明了這點,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從而保持了自身的經濟核心競爭力。
2、結構資本是形成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硬件條件
我們可以看到,地區經濟發展要有硬件條件的支持,比如科學設置的地方經濟管理部門及高效運轉的經濟管理機制、具有強有力的宏觀調控能力的政府、本地區具有開拓創新的文化氛圍、有利于高新技術傳播的機制等,這些硬件條件是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這些硬件條件形成的結構資本如果得到優化,可以顯著提高區域經濟的的競爭力。
3、關系資本是提高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與外部的經濟交流,不同區域由此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經濟和社會關系,凡是與外部經濟聯系緊密的地區其經濟一般來說都比較發達,所以優化關系資本有利于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二、通過優化智慧資本結構增強西部地區經濟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性
(一)通過優化人力資本,可以增強西部地區經濟核心競爭力
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源管理科學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離不開人力資本的投入和優化。人力資本的投入和優化可以提高本地區人口整體文化素質,從而產生非??捎^的經濟效益。
(二)通過優化結構資本,可以提高西部地區經濟核心競爭力
西部地區的各類組織的規章制度,價值觀念,文化體系,組織結構,知識管理系統的建設在經濟發展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本地區的結構資本不合理,比如西部地區人們的思想觀念比較封閉保守,不太容易接受新觀念,文化建設相對于沿海發達地區比較落后,這都制約了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以通過優化結構資本,可以有效提升西部地區經濟核心競爭力,促進西部地區的經濟建設。
(三)通過優化關系資本,可以強化西部地區經濟核心競爭力
西部地區由于地處內陸,地廣人稀,再加上交通相對于東部地區比較落后,因而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交往沒有東部地區頻繁,這就制約了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所以西部地區可以通過優化關系資本,加強與其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交往,提升西部地區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三、通過優化智慧資本結構增強西部地區經濟核心競爭力的思路
(一)優化西部地區的人力資本結構,提高教育質量水平,強化素質教育
在原有的教育投入的基礎上,優化人力資本投資結構,重視基礎教育的投入,抓好基礎教育的質量工程,側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手能力。加強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提高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水平質量,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西部地區要加大教育資本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并支持高等院校的研究開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對在職人員也要進行多種形式的人才培訓和開發活動。
西部地區人才培養模式要有自己的特點,走素質培養之路,針對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培養人才。
(二)優化西部地區的結構資本,提升區域硬件條件水平
西部地區硬件條件的改善也有助于西部地區經濟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硬件條件方面的建設不僅是政府部門構建科學合理的制度機制,提高西部地區政府部門的宏觀經濟調控水平,而且也包括對本地區公民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的建設。培養公民的現代市場經濟意識和現代管理理念也可以幫助西部地區構筑經濟核心競爭力。
西部地區各類組織要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學習型組織。建立學習型組織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文化特色,使得學習型組織植根于本地區。建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學習型組織可以改變人員的心智模式,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整體素質,從而有利于增強西部地區經濟核心競爭力,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西部地區還要加大對科技創新活動的投資力度,營造有利于創新活動的氛圍和創新機制,鼓勵科技人員利用本地區的資源優勢進行創新,走有地方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
(三)優化西部地區的關系資本結構,構建地區間網絡化戰略聯盟
關鍵詞:智慧校園;智慧特征;物聯網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的興起到廣泛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也隨之適應發展,進入智慧校園階段。在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智慧校園的智慧特征,了解智慧校園的內涵,對于智慧校園的發展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 智慧校園的發展歷程
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最近十年得到快速發展,并進入了數字校園建設。教育信息化是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現代教育體系的核心手段,是高素質、全能型人才整體培養的內在要求。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目標是為了構建新型教育體系,以適應和體現現代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掘自身潛力,實現個性化發展。
智慧校園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最新階段,教育信息化發展經歷了數字校園、網絡校園、智慧校園3個階段。而智慧校園的構建是以集成和應用大數據、物聯網、智慧終端、云計算等各項高新科技技術為基礎。當前我國步入大數據時代,在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基地的校園,實現智慧校園的基礎條件就是對校園信息的挖掘、分析、管理、整合。
2 智慧校園的內涵
智慧校園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將設備因素、環境因素、資源因素、社會因素及人的因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校園系統的有效手段。智慧校園主要以互聯網為基礎,充分利用各項信息的相關性特征,結合各平臺的多樣化信息傳遞手段及時有效地提供雙向交流平臺,進而全面實現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園是通過信息技術來改變師生和學校資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將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與數字資源和應用系統進行整合集成,實現數據共享,即時可見,互聯協作,并為決策分析提供支撐的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從技術上來看,智慧校園即通過感知技術、挖掘技術、智能技術、控制技術等,結合校園網絡管理系統、安全監控系統、自動圖書管理系統、智能化學習系統等,全面建設具有便捷性、及時性、高校性、綜合性的院校。
3 智慧校園的智慧特征
智慧校園是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形態,是數字校園在各種新興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下的進一步擴展與提升,智慧校園能對校園物理環境全面感知,對師生群體的學習進行智能識別,同時也包括對工作情景和個體的特征的智能識別,將學校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銜接起來,以實現教育教學環境的智能開放以及便利舒適生活環境的建立,改變師生與學校資源、環境的交互方式,實現以人為本和深度融合。智慧校園有如下特征:
3.1 智慧資源
智慧資源共生共享是智慧校園資源建設的核心,學習資源的建設、共享、管理和使用是智慧校園的核心基礎。智慧校園為學習者提供完善的網絡平臺,作為知識存儲、分類與分享手段,幫助創建各種資料和信息,實現資源的整合、分享和創新。通過智慧校園知識管理的知識系統,讓整個資源庫中的信息與知識透過創造、分享、整合、挖掘、分析等過程,不斷地回饋到資源系統內,形成學校智慧循環,推動學校資源創新。
3.2 智慧學習
智能終端的普及和廣泛運用,讓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開展,逐步泛在化。突破實踐空間限制,個體與群組可以突破交流協作方式,實現有機互動線上線下結合,學習討論課上課下結合,現實空間和網絡虛擬空間結合。構建開放的、多維度的學習與科研空間,具備支持多模式、跨時空、跨情境的學習科研環境。
3.3 智慧分析
以“大數據”為基礎,通過采集智慧校園海量數據,對資源進行挖掘與推薦分析,通過構建數據挖掘模型,對數據信息進行全面融合,同時開展合理設計及分析,以形成預測方法的智能推理,最終實現決策、管理與控制的智能化。
3.4 智慧感知
智慧校園的網絡基礎更強調移動互聯和物聯網,要為校園中人一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為各類隨時、隨地、隨需、隨意的應用提供寬帶、泛在的基礎網絡條件。各種智能感應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隨時獲得各種監測信息,從而能夠實現對現實中各類因素的習慣特征的感知,從而實現人與物的互動,全面感知校園環境和師生活動狀態,并能通過模型智能的建立對一般規律與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3.5 智慧融合
智慧校園的智慧融合體現在校園內部融合和外部融合兩個方面。智慧校園內部融合體現在學校的各項業務之中,以云計算和大數據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存儲、挖掘與分析,推動實現各項業務中應用的個性定制,達到隨時隨地隨需的個性化應用,推動實現智能融合,通過智能推薦來提升管理決策的能力,以發揮智慧校園整體效能。智慧校園外部融合是在學校與外部社會的智慧融合,網絡時代校園必須與社會接軌,通過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互通來推動學校的可持續創新發展。外部融合的具體活動包括學校之間的交流互通,學校和企業間的學習借鑒,多種手段的學習培訓。通過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技術進步發展趨勢和教育變革發展趨勢,不斷優化學校的發展規劃,促進學校持續快速發展。
一、建構智慧的校園觀念文化引領人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學校文化的核心是觀念文化。學校觀念文化的建構和形成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討論和醞釀。我們思考如何讓很有潛力的丹城二小通過有策略的經營,一步一個腳印,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轉變局面,凸顯辦學成效,實現滾動發展。學校積極組織領導班子、家委會、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等認真分析學校辦學優勢與現狀,并針對現在學校教育的困惑,關注人的發展,關注智慧的培育。于是,我們便提出“智慧文化”,并廣而告之,家喻戶曉。
二小的“智慧文化”以“追求智慧”為學校精神,“追求智慧”是學校文化的一種取向,是學校教育的一種使命,是二小人共同享有的思維方式,是二小人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所崇尚的最完美的行為方式。圍繞“追求智慧”的核心理念,我們提出“不能把生源看成是教育的主要問題,二小的孩子,生活要有陽光,談吐要有涵養,舉止要有禮儀,心中要有智慧”的教育理念,提出二小人要有四個“智慧意識”:要有“創新意識”,在觀念創新上先人一步,在策略創新上勝人一籌,在實踐創新上快人一拍,打造“智慧二小”特質;要有“服務意識”,提供優質的教育和服務,做好服務文章,創造最佳的教育經營環境;要有“績效意識”,重視績效評價與績效管理,把績效作為獎勵人和重用人的重要依據;要有“精致意識”,即要有精心專心的工作態度、標新立異的工作策略、精細周密的工作安排、完美無缺的工作成效。
另外,根據“追求智慧”核心理念,我們確定以“精致·智慧·雅行”為辦學目標,以“尚德求真”為校訓,以“促進教師的智慧發展,為教師發展服務;促進學生的智慧生長,為學生發展服務”為管理宗旨,承諾“用專業的心做專業的事”,把“自律·自信·自強”作為每個二小人的行動……逐步形成“智慧文化”的語言符號系統。
學校文化的構建取得了可喜的收獲:建構了學校智慧文化,明確了學校發展的共同愿景,贏得了家長們、多所兄弟學校和上級領導對我校“智慧文化”的認同,引領全校師生和家長進入新環境、新氛圍,在探討和實踐過程中,大家得到了各自一定的發展,學校的群體價值目標得以形成。
二、建構智慧的“四有”班子團隊文化服務人
建設一支特色鮮明、目標一致、團結和諧、敬業高效的管理團隊,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關系到學校的辦學水平與辦學質量。要提高學校管理工作成效,必須建立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
堅持學校的智慧發展要有韌勁、謀劃學校的智慧發展要有思路、推動學校的智慧發展要有激情、實現學校的智慧發展要有大氣。二小智慧型管理者團隊有“四有”,即“有韌勁”,面對種種矛盾與困難,敢于挑戰,敢于負責任;“有思路”,有發展的謀略,有開展工作的具體思路,能獨立、主動組織開展工作;“有激情”,在工作上求實、求真、求深,動真情、出實招、求實效。工作有熱情,“有大氣”,接納不足,用人所長;能團結人、賞識人;講正氣講原則,有傲骨無傲氣,放下身架提高身價;能顧大局識大體,不計較個人得失。
另外,還要求團隊的特征體現出七個深度:第一,深度解讀。善于讀學生、讀教師、讀自我,要讀出類型、讀出亮點、讀出困難和障礙、讀出發展。善于以實踐者的眼光讀理論和以研究者的眼光來讀實踐。善于把學校管理的戰略放在“文化戰略”的高度考慮。第二,深度思考。深度思考的核心是從每個人的長遠發展和整體發展出發,體現對每個人的具體的思考,需要有整體與局部的結合,遠近結合的思考,要有對策性思考。第三,深度轉化?;砟顬樾袨椤⒒枷霝橹贫?、化知識為德性、化知識為智慧。第四,深度合作。通過“深度會談”來表達自己真實感受,在內心創造沉靜的聆聽環境,以自己和他人都能理解的方式表達意見和給予不同的人發表意見的空間,促使學校管理者之間彼此了解,建立一種信任合作與團結和諧的關系。第五,深度評價。懂得科學、合理評價師生,把評價變為促進人的發展的真正動力。全程式評價,彈性化評價。第六,學會創新。不僅僅是個別管理者的某一個觀點、思路、策略的創新,而且是形成新的管理風格和新的管理文化。第七,深度發展。形成每個管理者的個人風格,實現研究型管理者團隊的目標。
管理就是溝通、服務和引領。二小管理者更能在過程上注重精妙的管理細節,牢牢抓住一些關鍵節點,把看似平凡的事做優,把看似簡單的事做精。虔誠和執著地在一個個教育細節中實踐教育理想和智慧,“做一名稱職的教育服務者”,精致管理成了二小管理者的實踐哲學!
三、建構智慧的濃郁環境文化熏陶人
校園是師生學習、生活和休閑的文化場。我們圍繞“追求智慧”的核心文化,按照學生需要和未來社會發展趨勢,對校園的功能進行了整體設計,“以怡人的環境陶冶身心,激發靈感”,充分利用校園內的每一面墻壁、每一處空間、每一處布景,讓全校師生置身在智慧的校園中,感受著濃濃的文化特色。
具體通過“一廣場”“一石”“三梯”“三角”“五廊”“多條路”“多標語和名言警句”體現這一理念,建構智慧之園。一進校門,迎面是“智慧廣場”,廣場的正前方有一個十分耀眼的高大牌樓,牌樓的正中間書寫著學校辦學目標———“精致·智慧·雅行”,綠底襯著白色的字,很有氣質。牌樓的后面豎立一塊“銘志石”,無聲地教育著路過的師生?!叭荨?,分別是教育樓東面的“崇德梯”、中間的“謙愛梯”、西面的“致誠梯”。沿著樓道一路上去,拐角處張貼著醒目的名言警句。如,沿崇德梯上去,有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韓嬰的“雖有良玉,不刻鏤不成器;雖有美質,不學則不成君子”,伽利略的“生命如鐵砧,愈被敲打,愈能發出火花”,馬卡連柯的“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等,讓上下樓的師生感受其中的真諦。為了更好地營造校園內靜心讀書的氛圍,學校智慧地利用三個教學大樓角落布置成無人管理的“溫馨小書吧”“雅行小書苑”“愛心小書房”供學生在課外休閑時看書,提倡“不看書不坐凳、坐上凳必看書”,檢測與考驗二小每位學生的雅行?!拔謇取?,分別打造五個樓層不同內涵的文化長廊:一樓是孝雅文化廊,二樓是書香文化廊,三樓是剪紙文化廊,四樓是藝術文化廊,五樓是數字文化廊。“五廊”主題新穎,特色鮮明,部分作品來自學生,所以,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路,是方便人行走的通道,是規范人行為的準則,路在我校還是一種文化。我們圍繞“智慧文化”給多條路起了名字,如,那條通向食堂的小路為“思源路”,路邊掛上“路名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學生走在“思源路”上,時刻牢記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把“節約”“勤奮”的優良傳統銘記在心。多標語。運動場、建筑周邊的花壇里有“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獻”“草為德者綠,花為善者紅”……這些標語星星點點散布在學校的角角落落,它們是向全校學生征集來的,征集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求知、求真的興趣,也發揚了學生主人翁的精神。
“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精心皆可為文化”。有文化的校園,自然成了學生生命的樂園、書香的校園、智慧的學園。
四、建構智慧的校本研修文化發展人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項目才有內涵,有目標才有發展。學校與學校之間管理內涵上的最大區別,是否能引領全體教師以教育智慧實現智慧教育。面對“校本”創新空間越來越狹窄、“校本”創新意識越來越軟化的教育管理現狀,我校在嚴格規范辦學行為與狠抓教學常規管理的同時,著力深思和解決好“拓展、營造寬松的‘校本’發展空間,增強‘校本’創新意識”這一大問題,營造獨特又平實的校本研修文化。
學校以校園“智慧網”為平臺,整合空間,引領教師走向學習。建網就是建校。我?!爸腔劬W”集交流、合作、共享為一體,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可充分發揮其互動功能,真正實現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的便捷作用。我們將師德學習、師訓任務、校本研教等有關項目扎根于“智慧網”,豐富網絡研修形式與內涵;開展“教育教學案例網上大辯論”與“教學熱點、難點大討論”活動,增強教師團隊合作意識,激發教書育人新思維;開辟教育教學理論導讀欄目,教師積極參與閱讀點評、撰寫網上讀后感;開展“講述校園典型故事”與“夸夸身邊的人”網上有獎征集活動,學習身邊榜樣,分享感人事跡;引進“網絡師徒幫帶”模式,邀請校內外學科專家,組建學校導師團,幫助青年教師點撥創新教學思路,解決教學疑難問題;建立“智慧網”應用與參與考核評價獎勵制度,營造人人參與網絡研修的氛圍。
學校以專業發展專用本為陣地,整合常規,引領教師走向反思。反思,意味著用研究的方式對待日常工作;多樣化,意味著更加追求個性與特色。我們關注教師教書育人工作的反思,要求教師做有效性的實事,追求智慧教育,編制《丹城二小任課教師專業發展專用本》,整合工作程序與資源,拓展教師自我成長空間。教學常規工作落實堅持“少而精”的原則,要求任課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與“專用本使用”同步,并側重于教學實踐中的反思與積累,在“量”的要求基礎上,更關注每位任課教師“質”的檢查與評估,要求教導處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與“專用本使用”同步,重視專用本使用的過程性把握,把使用情況的階段性檢查與考評體現在整個過程中,及時提供檢查與考評的反饋意見與建議,幫助教師認識自我,尋找問題,分析原因,及時糾正不足并更好地發展自我。最后,我們在《專用本》的使用中及時吸取意見與建議,不斷修改完善并積累經驗,使之成為教學常規管理、教師專業成長記錄與教師年度工作績效評價的多功能專用本,改進教師工作方式、學校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整體效能。
五、建構智慧的節日活動文化培育人
工作的過程應該是研究的過程,用研究來促進教師發展、促進學生成長、促進學校提升。學校立足校本,全面啟動三大發展性課題的探索與研究,分別是“舉孝道雅行,育二小少年”的“孝雅教育”實踐與研究、“拓展性讀寫結合導學活動”的“書香校園”建設活動實施和“多元化課堂教學智慧實踐與積累”的“同課異構主題校本研教活動”研究,給學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為促成智慧文化的形成,研究過程中,學校依托一年的四個節日來營造智慧的活動文化,讓全體師生以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9月的“讀書節”讓師生互動,建立學習共同體,以此推動學校拓展性讀寫活動的不斷深入,培養一批勤讀、善思、能辯、會寫的小能人,享受書香生活,塑造智慧人生;家校聯動,以3月份的“行孝節”為平臺,開展“走好路、排好隊、吃好飯、上好課”行為規范教育月活動,開展“孝雅之星”激勵性評價等活動,更多地體現對學生發展的關懷,鼓勵更多的學生更好地自我完善,構建學?!靶⒀沤逃臂`行、檢測網絡,共同推動“孝道雅行”活動的深入開展,有效破解德育工作中常見的“家校分離,知行不一,整合不力”難題,營造濃厚的孝雅氛圍,形成厚實的孝雅文化;6月份開展“體藝節”,本著“展示特長、放大亮點、開發潛能”的活動宗旨,有序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走進體育和藝術世界,通過體育、藝術實踐、展示活動,開發體藝強項,培養體藝小能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12月份開展的“科研節”敲響二小教科研活動的最強音,多渠道搭建教師專業發展鍛造、展示平臺,營造學校教科研文化。智慧的系列節日活動有效提升了全體師生整體素質。
二小全體教職工腳踏實地的在三大課題的引領下努力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有情趣更有內涵,自覺地在科學的理念引導下開展更有效的工作,突顯教書育人的創造性勞動特點,用專業的心做專業的事。課題研究強化了教師追求智慧的意識,引領他們形成追求智慧的思維方式和教育品質,教師逐漸能去思考“怎樣讓學生生成智慧”“怎樣培養智慧學生”等問題,這種品質的形成是常態教育活動無法實現的,唯有真正的研究才能達到如此的境界。
關鍵詞:教學智慧;幼兒教育;創新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提升,人才競爭日益激烈,人們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幼兒教師必須形成一定的教育智慧,才能滿足現代幼兒教育的需求。不可否認,部分幼兒園為迎合家長的需求,在學前教育中頻頻出現一些超前的教學內容,“小學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與此同時,幼兒教學的方式方法僵化、教學內容空洞、沒質量等問題對教師而言是一個新的挑戰。在新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幼兒教師新教學智慧的生成極為重要。
1幼兒教師新教學智慧生成必要性
學前教育在我國興起較晚,早期的學齡教育中并無幼齡階段的教學,主要是受經濟水平發展低下所限制。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事業也隨之發生較大的變革,學前教育開始納入教育體系。初期的學前教育由國家主辦,主要形式為6歲的適齡兒童進行“學前班”的教學,完成一年的教學后正式升入一年級的教學。此階段的學前教育,大多形式統一,內容僵化,缺乏創新。在人們的物質水平逐漸提高,工作和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的背景下,人們對學前教育有了更多的需求。一方面,人們希望孩子更早的接受教育,從而讓孩子能夠盡早的進入學習,開發孩子智力。另一方面,人們由于自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照看孩子,盡早的學前教育可以讓家長擁有更多的工作時間。為滿足越來越多人口的學前教育需求,學前教育適齡兒童從6歲調整為3歲,由1年調整為3年。民辦幼兒園也開始興起,由于缺乏嚴格的準入機制,幼兒園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學前教育呈現出混亂的狀態。新課程改革是改善目前教學現狀的核心指導,對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我國目前學前教育的現狀,提升幼兒教師的新教學智慧成為改善學前教育的突破點。
2幼兒教師新教學智慧的生成方法探究
幼兒教師生成新教學智慧已成為教師們的重點工作內容,而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生成新教學智慧則需要幼兒教師們不斷的摸索和探究。本文就結合筆者自身的經驗來進行新教學智慧生成方法的分析。
2.1構建健康科學的學前教育理念體系
為有效的生成新教學智慧,我們首先應構建健康科學的學前教育理念體系。在我國學前教育的改革中,教育部門已制定了新課程的相關理念和內容,并組織相關人手進行積極的改革,打造一個完整的體系,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幼兒教師應對新課程中的核心宗旨進行深刻的領悟和學習,明確學前教育應遵循開發個性、自主探索、鼓勵創新以及激發潛能等適應學前年齡兒童的教學理念。在以后的教學中圍繞這個核心來展開相關的工作,通過對學前年齡段學生的個性及喜好研究,結合潛能的開發機制,學內容,同時鼓勵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創新。在學前教學體系中,應明確“小學化”的教學內容不得在學前教育中大量的出現,僅能夠作為拓展訓練來提供參考。在完成體系化建設后,幼兒教師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方法論的實踐,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內容的質量。
2.2健全法律機制,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
對于我國目前的民辦幼兒園所造成的學前教育的混亂情況,相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出臺相關的政策,健全法律機制,規范幼兒園管理,提高幼兒園辦學條件的門檻,加強幼兒園學校的監督檢查,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新開辦的幼兒園不但硬件實施應滿足需求,相關的軟件投入同樣應達到要求。特別對于一些民辦幼兒園不符合要求的安全措施應進行停課整改,而對于一些明令禁止的條令,在學校違反之后同樣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罰。特別對于學校軟件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審核,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的招聘、培訓等管理內容應進行重點的關照,確保學校能夠自上而下地符合新課程的理念要求。只有這樣,幼兒教師在學校構建的新課程氛圍和要求中,才能有效促進新教學智慧的生成。
2.3積極開展自學、互學,提高幼兒園教師綜合素質
只有提高幼兒園教師綜合素質,積極開展教師自學,教師之間互相討論學習,教師才會在持續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生成新教學智慧。在我國學前教育新課程改革中面臨的較大困難,就是缺乏優質的幼師資源。國家教育部門應與各高校協調溝通,適當擴大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比例。此外,教育部門還可以通過對現任的幼兒園教師組織定期的培訓和考核,以此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同時,還應組織不同的幼兒園教師之間的交流,通過學校教師間的定期交換,相互之間在實踐教學中相互學習和探討,從而全面地提升幼兒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對新教學智慧分享。
3總結
綜上所述,在進行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讓幼兒教師生成新教學智慧是改善問題頻出的學前教育的關鍵方法。為高效、快速地提升幼兒教師的綜合素養,生成新教學智慧,教師應響應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從思想上提高自己,改變以往的教學思維,奠定理念基礎。幼兒園作為教師的直接管理者也應創建良好的氛圍,讓教師能夠積極地進行學習,而新教學智慧的生成最終還是要靠教師自己的學習、交流、實踐和反思。
參考文獻:
[1]李瀟.新課程改革下的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2).
【關鍵詞】教育智慧;藝術教育;愛;教育觀;教育操作思路
一、教育智慧的含義及內涵
技術推動下的智慧教育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正在成為信息時代全球教育改革的“方向標”。智慧教育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包括智慧環境、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評價、智慧服務等核心要素。筆者認為,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主要表現為教師對于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性把握、創造性駕馭和深刻洞悉、敏銳反應以及靈活機智應對的綜合能力?!翱繑祿f話”是智慧教育評價的重要指導思想,“以人為本”則是教育智慧的核心載體。高等院校所貫徹的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學術氛圍、行為準則、思想內涵,高校師生與教職員工的教育教學方式、文體活動、日常起居無不包容在教育智慧之中。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學改革,我們還沒有從根本上突破傳統的教學體系的大框架。第一,狹隘、片面的教學理論束縛了了教師的理論視野,影響了教師對于教育意義、價值及教學活動豐富內涵的全面認識與把握。第二,傳統教學操作體系高度的技術取向和工業化生產特征束縛了教師創造性的發揮,束縛了教育智慧的生成。第三,教師在傳統教學中形成“搬運工式”、“捆綁式”工作方式。因此,基于無愛的教育內容,很難形成教育者應有的教育智慧,使教育生活顯得蒼白無力。蒼白,是因為教育內容的無愛;無力,是因為教育智慧沒有了附著點。于是,廣大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發出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慨嘆,如何走出“失樂園”,離不開“教育智慧”這一支點。
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發生于人與人之間,天然具有濃厚的人文情懷,與人類情感息息相關。教育的這一特性,注定了教育智慧,與只注重人類思維品質的其他智慧大相徑庭;雖然,教育智慧達不到人生智慧的高度,但它必然包含著人類情感,這也是我們常常把教育智慧視為一種境界的原因所在。
二、教育智慧生成的途徑(理性智慧和實踐智慧)
教育理性智慧是人們對教育問題進行理性思考的結晶,其外在的表征形式是借助輯(歸納、演繹、演繹―歸納),運用概念、判斷和推理所形成的教育理論知識。在邏輯的范導下,人們的理性思維總是從確定的前提、起點出發,經過一步步地邏輯推理,最后求得一清二楚的結論,建構出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從而使教育理性智慧具有了自恰性。比如,《學記》的“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柏拉圖《理想國》的“洞穴隱喻”所昭示的“心靈轉向”等。這些理性認識闡述的教育原則和教育目的,有助于人們對教育的深層把握。理性是人的基本能力,有了教育,也就有了人們對教育的理性思考。于丹教授通過研讀《論語》,系統闡述了教育目的在于“構建‘我我’教育的心理圖式”,其環節是“自比自訟自新”的教育思想。這種教育思想勢必有利于其深刻理解、洞察教育。缺乏理性智慧,教育者從事教育,就會像走進迷宮一樣,辨不清教育的方向與路徑,從而迷失自我。教育理性智慧則不僅向未來教師說明好的教育行為是什么樣的,而且揭示了好的教育行為之所以好的原因。倘若某個教師講課妙趣橫生,使學生留連忘返、沉浸于探索學科知識的歡樂之中,那么這位教師講課的音容笑貌、其運用的教學策略就會讓學生終生難忘。
教師一旦擁有了教育實踐智慧,(有教育實踐力量的支撐)很少跟風弄潮、左右搖擺,而是立足教育“育人”之本,精心研課、細心察生、精心選法、傾心課堂,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生活在學科知識中、體現學科知識的人,成為一個對所教學科有獨特理解、融通運用、灌注精神、富有生命、享受求知的人。通常來看,教育實踐智慧是教師反思自身的教育實踐所獲得的,獲得“此時―此地”、“此情―此境”該如何教育的知識與能力。教育實踐智慧仍難免受到外在功利的制約,有時讓教育實踐呈現出炫耀性與表演性,從而使教育實踐智慧蛻化為展示、推銷教師自我的“才藝”。
三、教育智慧生成的載體(以江西水利職業學院班藝術教育為例)
1.切實關注教師的實踐反思,關注教師的個體經驗
教育智慧體現在教育教學具體情景的一個個細節中。教育在生活世界中,就像“ 愛和友誼一樣,存在于這種情感的親身體驗中――也就是說,在極其具體的、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智慧,在教育情境的細節里。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他會用心地去“看”學生,注意一個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種情緒的流露,注意一次期待的渴望,這種“看”不僅僅是用眼睛,而是應該帶著責任感、用自己的整個身心去“看”,這種“看”能讓每個學生體會到。智慧源自實踐,教師對教育的各種看法、所接受的各種理論和學說,只有在與實踐的結合中,特別是在實踐的反思中才能轉化為自己的教育智慧。
2.走出傳統的教學體系,重新認識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筆者以江西水利職業學院班例的藝術教育,談談教師如何走出傳統的教學體系,正確認識教學智慧的意義與價值。2010年江西水利職業學院來了第一批自治區的學生,本著“德以潤身、文以明智、藝以怡情、動以健體”的教學理念筆者從事了六年的學生的藝術教育工作。遵照工學結合原則,針對現代社會對于不同文化人才類型的需求,藝術教育者遵循有愛的教育原則,水利工程班開設了音樂表演、禮儀文秘與流行音舞兩門藝術課程,同時還增加了爵士舞、交誼舞、公關禮儀表演技巧、辦公室職員技能、演講與口才等時尚熱門選修課程。筆者認為,職業學院的藝術教育必須有著準確的教學定位,根據需求和培養的方式,把與音樂藝術相關的人文知識不斷擴展與外延,通過一系列生動形象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對音樂創作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對音樂表演的創新力,培養學生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它可以通過立體多元的音樂語匯,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生活、工作等內容。在教師為學生創設積極愉快的音樂課堂氣氛中,使學生在音樂世界中享受、體驗、發展,在這樣的教育情境中,師生雙方情感得到溝通,哀樂與共,教學雙方不僅可以達到信息的傳遞和反饋,而且可以實現情感的交流與融合,實現教育的最佳狀態。在教師的心目中,學生是空中鷹,而非籠中鳥。教師的責任在于引導學習飛翔,飛得更高更遠,讓學生在音樂的殿堂里,充分發展自己的音樂創造力。
隨著物聯網、下一代互聯網、云計
算、人工智能、知識管理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城市管理、政府和企業辦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還有教育和農業等各個行業,都在悄悄地向智能化、信息化邁進。
在智慧浙江科學會客廳暨“城市的明天”主題展覽會上,中國電信以智慧城市沙盤為核心,分別設置了智慧政府、智慧產業及智慧民生三大展區,采用虛擬場景、互動演示等新穎活潑的形式,將移動與固定、轉型業務與傳統項目完美結合,充分展示中國電信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的實力和能力,以及融合創新帶來的綜合信息服務能力和聚焦客戶運營模式所創造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參觀者通過親身體驗,能夠感受到智能互聯生活已經觸手可及地來到了我們身邊。
高效服務的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主要包括平安城市、智慧城管、智慧環保、智慧工商、智慧稅務等服務,為老百姓提供最大便利,打造高效的服務型政府。近年來,中國電信不斷完善智慧政府各項應用與基礎建設,有效促使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推動城市格局更加合理,城市管理更加科學、及時、有序。
在平安城市里,通過市、縣、派出所三級聯網和信息共享,對城市主要道路、重點場所和部分小區進行不間斷監控,實現指揮中心的110、119、122三臺合一,民警可以在監控中心把握現場情況,為創建“和諧社會”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礎。
在智慧城管中,通過數字技術的綜合應用而建立的智慧城市管理大平臺,集城市管理、協同處置、執法監督、應急調度、決策指揮、公眾互動為一體,核心業務涵蓋環衛、園林、路燈、公共交通等城市管理業務。
有了智慧環保,就可以實現集空氣質量、環境噪聲、煙氣排放、水污染、放射源、城市積水、城市雨量、河道湖泊水位、氣象參數、污染事故應急響應和環境綜合管理、網絡辦公為一體的綜合監測與監管協同。
智慧工商,將利用中國電信的電話網、移動網、互聯網融合優勢,整合商品監管軟件,為政府監管部門搭建商品安全監管平臺,同時提供專業的移動執法終端、定制電話終端、互動媒體終端等多種終端設備,實現重要商品信息的備案和監管查詢以及一線執法人員移動執法和綜合辦公等功能。
電子報稅,為納稅人提供及時、高效、安全的遠程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納稅情況查詢等服務。網絡發票,為個人、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提供發票的網絡開具、網絡查驗及相應的涉稅業務,加強稅務管理機構對普通發票的監管。
轉型升級的智慧產業
中國電信借助智慧產業建設為城市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極大增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聚集效應,為投資者和經營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經營環境,對旅游者提供向全世界傳播城市形象的便捷通道。同時,催生出一大批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直接拉動作用、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
在不久的將來,這樣的情景隨處可見:農民兄弟坐在電腦前,輕點鼠標,即可查看農場現場情況,了解溫濕度等信息,實現翻地、播種、除蟲、灌溉和收獲,就如同“開心農場”一般簡單。因為基于先進技術構建的農業專家智能、農業生產物聯控制和有機農產品安全溯源等三大應用為一體的智慧農業,實現了農業信息數字化、農業生產自動化、農業管理智能化的綜合智能信息化解決方案。
智慧物流,將運用自動識別技術、移動通訊技術、GPSone定位技術等,并基于CDMA手機進行嵌入式開發實現的一套物流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為物流公司一線業務人員提供移動中的任務管理、數據采集、數據通訊等工作,為物流行業提供集語音、數據通訊、定位、拍照、掃描等5項重要功能于一身的全能終端整體解決方案。
智慧金融,包括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同時,利用信息化技術,大幅度提高辦公效率,實現數據網絡充分滿足銀行大數據量處理的需要等。
此外,智慧旅游則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主動感知旅游資源、旅游經濟、旅游活動、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時安排和調整工作與旅游計劃;智慧園區是通過融合應用各種技術手段形成軟實力,對于包括政務、產業和民生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創造更美好的園區生活。
幸福感知的智慧民生
為了承載全方位便捷化的智能化社區生活服務,中國電信將光纖網絡鋪設進入千家萬戶,將其與城市功能平臺相連接,形成以社區為載體的高品質城市生活。智慧民生主要包括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業務。
通過社區信息化建設,從健康、居家、飲食、緊急情況等全方位給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讓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利用無線通信、互聯網等技術,通過智能化的集中、統一的電子健康檔案平臺、電子處方、電子病歷,智慧醫療能對醫務人員、患者和醫療物品進行加強管理,實現診療信息的無紙化、語義信息的統一化,醫藥術語的標準化等。
針對目前我國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實際需求,利用移動網、電話網、互聯網融合優勢,借助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開發出集協同辦公、教育管理、家?;?、應急保障、教育資源共享于一體的智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