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中歷史重要的知識點
時間:2023-09-18 17:03: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歷史重要的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提高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
網絡環境下的初中歷史教育資源開發,可以將較為抽象的初中歷史知識變得具體、化繁為簡,很好地幫助初中學生理解和記憶初中歷史知識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初中學生減輕歷史學習的壓力,提高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初中歷史知識涉及范圍非常廣,它涵蓋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中國與西方的歷史知識和文化,因此,初中歷史知識是較為復雜的。初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理解較為困難的初中歷史知識點,這些歷史知識難點會花費初中學生大量的時間,降低初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而網絡環境下開發的初中歷史教育資源可以直觀地將初中歷史知識展現給初中學生,幫助初中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歷史事實和知識點,從而有效地幫助初中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以蘇教版七年級歷史教科書下冊中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一歷史知識點的教學為例,由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生、發展地都集中在西方國家,而初中學生由于歷史學習還處于基礎階段,歷史知識點的積累量相對不足,對于西方各國舊時期的經濟發展的學習和了解較少,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一歷史知識點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理解和學習起來較為困難。而網絡環境下的初中歷史資源的開發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強大資源庫系統有效地開發網絡初中歷史教學資源,并且將這一歷史知識點完美、直觀地展現給初中學生,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初中學生歷史學習效率的目的。
二、初中歷史教育資源的科學開發
網絡環境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資源非常豐富,涵蓋的知識面非常廣,它對于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和水平有著非常強大的幫助作用,因此,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認識到網絡環境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并且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地開發網絡環境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資源,科學利用開發的初中歷史教學資源來幫助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第一,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初中歷史教育資源中的人文資源。初中歷史教育資源中的人文資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提高初中學生的歷史感知能力,因此,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重視網絡環境下的初中歷史人文資源的開發。第二,合理地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初中歷史教育資源中的社會資源。初中歷史教育資源中很多都是有關于社會發展的歷史資源。社會是人們生活的場所,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當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初中歷史教育資源中的社會資源,從而提高初中學生的歷史知識積累量和對社會的認識、學習。第三,合理地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初中歷史教育資源中的自然資源。初中歷史教學資源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資源,歷史的發展需要自然的承載,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當重視初中歷史教育資源中的自然資源的開發。
三、初中歷史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
【關鍵詞】初中 高中 歷史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54-01
一、初中與高中歷史教學的脫節現狀
筆者所在的地區為小學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學制,雖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歷史的學習是從七年級開始到九年級結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歷史教材,因此初中歷史教學是與全國大部分地區一致的。通過筆者在本地區相關學校的走訪調查,筆者發現本地區的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的教學存在著嚴重的脫節問題。經過筆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種形式的脫節:
1.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脫節
初中歷史的知識體系主要是以時間為中軸線,根據時間線羅列最基本的歷史知識,也就是所謂的通識。因此初中歷史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點為主,滲透歷史觀的相關方面知識。而高中歷史的知識體系則是在通史體系的前提下,以專題的方式呈現相關的歷史知識點,因此高中歷史的知識點呈現了范圍廣跨度大思維度高的特點。高中教材分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專題來講,考試時則要從綜合角度來答題,這里綜合歸納的能力通過對比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差異,筆者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要求過于簡單,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要求太過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脫節。
2.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
由于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嚴重脫節,也就造成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初中歷史教學的內容的過于簡單,知識點少相關練習過易,使教師和學生都忽略了歷史教學方式的重要性。教師往往照本宣科地復述,從來不主動地使用相關的教學技巧,不去考慮學生對講課是否有興趣,從而造成了歷史課的無聊和乏味,這自然而然就使學生失去了對歷史課的興趣。而高中歷史由于對學生的抽象思維、總結思考能力要求過高,使習慣了在初中懶散學習的學生根本無法適應這么高規格的要求。而且高中歷史教師也不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去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加不能適應高中的歷史教學。因此產生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
二、中學歷史教學脫節的原因
通過上文的分析,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的脫節大概分為教學內容的脫節和教學方式的脫節。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大致包括:初高中歷史教科書各成體系、初高中階段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同、初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方法差異大。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在這些方面的脫節,并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問題,這些脫節問題存在是中學歷史教學階段中的很大的毒瘤,一天得不到解決,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學的脫節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從而嚴重影響我國中學歷史教育的效果。
三、解決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脫節的策略
1.初高中歷史課本要緊密連接
要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決初中歷史教科書和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嚴重脫節,也就是要使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科書之間存在緊密的鏈接。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科書并不是互相獨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的緊密聯系著的。例如:中國近現代史是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中很重要的內容,初中歷史第一單元是侵略與反抗,而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是第一次。雖然講述的戰爭大致一致,如果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也改稱侵略與反抗將更有利于學生接受。
2.初高中要統籌歷史學科地位
要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問題的第二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統籌歷史學科在初高中的學科地位。例如:初中歷史并沒有分所謂的選修和必修,中國古代史分為七年級上下兩冊在初中歷史中分量很重,反觀高中歷史中古代史是全一冊,并且是選修的部分,初高中歷史對中國古代史的重視程度不同勢必會對一些喜歡古代史的學生產生一些影響。
3.初高中歷史教師要互通有無
另外一個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的應對策略就是初高中的歷史教師要經常性的交流和探討,要學會互通有無。這同樣需要相關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組織、學校的配合以及初高中歷史教師的積極參與。只有初高中歷史教師經常性的交流和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學生的狀態,才可以使雙方的教師在教學中解決教學脫節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生;史料解讀能力;培養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史料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且大多數初中歷史教師都清楚明白史料的現實意義,然而從整體角度分析,初中生對史料的把握能力不足,對相關知識點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導致史料題丟分現象嚴重。另外,中考現已經發生變革,史料題目也不再僅僅局限在材料題之中,在選擇題中同樣占據了重要的比例,所以積極提高初中生史料解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現階段初中生史料解讀存在的問題
從全局出發分析,初中史料解讀是提高學生歷史水平的主要因素與載體,然而由于受到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初中生史料解讀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史料運用不足
根據筆者的調查與分析,現階段大多數初中歷史教師對史料并不重視,在日常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背誦能力為主,大多數時間是讓學生背誦知識點。因為學生見得少、讀得少,所以對史料閱讀理解能力不足。其中在教材中,材料只是讓學生自己看看,歷史教師并沒有依據教學大綱引導學生加強應用,無法補充材料。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學中,歷史教師會不斷提快教學進度,對史料解讀有所忽略,或者因為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大多數學生會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便無法與史料信息相互掛鉤,無法對其內容加以理解,導致看不懂材料。
(二)答題存在問題
其一是答題不規范。有接近80%的初中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會文不對題,思維不清楚,或者前言不搭后語,甚至有的學生答題比較籠統,分不清重點與難點,無法緊扣得分點。還有部分學生在答題的時候比較繁瑣,不夠精煉,出現答案重復現象。當前在中考閱卷時要求比往年要嚴格,很多學生經常寫一大堆,但是卻得不到分,導致對材料閱讀題喪失興趣。其二是答題缺乏方法,一般情況下,一些學生在看到材料的時候并不會提取有效信息,且大多數初中生看不懂史料,對題目的要求把握不準確,這樣一來會影響答題的質量。還有一點是有的初中生并不會捕捉史料信息,無法根據已知信息解讀史料,甚至包括史料的出處、史料應用的時間、史料所對應的歷史特征等,都不甚了解,無法實現歷史知識的遷移。
(三)初中生對史料解析題存在畏難情緒
有非常多的初中生只喜歡做選擇題,碰到材料題比較懼怕,其中在學習文言史料的時候,很多學生更是表現出懼怕的心理,并不看材料便胡y答題,導致答案不對,無法提高答題的準確性。還有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直接放棄材料題,歷史科目成績比較低。
二、提高初中生史料解讀能力的策略
(一)歷史課堂中加強對材料的應用
毋庸置疑,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大多數初中歷史教師已經明白材料的重要意義,且歷史考試中也不再以死記硬背的題目為主,在新時期為從根本上適應新課改的基本要求,筆者認為在歷史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史料。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因為每一個學生差異不同,所以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史料解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一項比較系統的工程,在重點以及難點教學中,可以在教學的幫助下讓學生進行歸納與整理,得出結論,這樣可以讓學生掌握知識點,并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二)幫助學生規范答題
現階段在初中歷史材料題答題中,大多數學生答題不規范,在此發展背景下需要歷史教師指導學生規范答題。首先,歷史教師需要告訴學生答題規范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答題規范程度與分數之間的關聯性,要在語言表達上具有邏輯性,爭取每一道題都條理清晰,字跡工整。其次,在日常歷史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答題規范性,比如課堂測試或者普通模擬考試,可以增添卷面分以及答題規范分,提高學生的答題興趣,保證在日后答題中能夠做到規范與認真。再次,要教給學生解題方法。眾所周知,正確的解題方法至關重要,關系到教學質量與歷史成績,在提高學生解題方法的時候,需要告訴學生通過材料能看到什么,要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另外還需要告訴學生材料題中的問題屬于哪一種類型,可以根據材料內容回答嗎?另外還需要根據材料所給予的已知條件回答問題,在答題的時候將學習到以及掌握到的知識點融入其中,要保證回答的問題能夠與史料相結合,還可以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要聯系自身,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在閱讀材料的時候找出關鍵點,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閱讀能力,提高史料解讀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因為有的初中生對史料解讀有所畏懼,導致史料解讀能力呈現出不容樂觀的現象,在此發展背景下,最為主要的便是要積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首先要從平時做起,要將學生緊張的情緒改善,要告訴學生材料題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難,仔細閱讀是非常簡單的,盡可能通過多種方法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另外,歷史教師還需要通過儲備史料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或者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不同的史料閱讀題,難易分明,指導學生反復閱讀,養成良好的習慣,逐漸提高學生的史料閱讀能力。還有一點是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給予表揚,讓學生積累自信心,不斷培養學生的史料解讀能力與自信心。
[關鍵詞]初中歷史 綜合探究活動課 有效方式 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33.5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10108
歷史是一門重要的初中課程,教材每一單元都設有探究活動課(以下簡稱探究活動課),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如何開展好這些探究活動課是個值得不斷探索的問題。
一、初中歷史探究活動課存在的問題
1.探究活動內容形式化
初中《歷史》教材中有比較多的探究活動設計,這樣有為“探究”而設“探究”的嫌疑。探究活動重復大部分課堂內容,其中有一部分內容與課堂內容相互矛盾,有的將一些不具備探究特質的教學內容羅列到探究活動之中,讓人感覺探究活動內容沒有太大的意義。
2.探究活動答題化
問題是探究活動的起點、著力點。目前有不少教師將探究活動演變成問題解答活動,“師問生答”成為探究活動開展的主要模式,提出的知識訓練型的問題比較多,啟發思維類的問題太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式教學。
3.探究活動淺層化
探究活動在內容上的形式化以及形式上的答題化導致探究活動的淺層化。如果學生不主動探究問題,只是順著教師預設的問題來學習,那就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探究活動的主要目的。
二、解決初中歷史探究活動課存在問題的教學策略
初中歷史探究活動課應向何處去?這已成了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筆者作為一線的教師,基于自己與同行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策略,試圖提高探究活動課的實效。
1.恰當運用探究活動課強化知識重難點
新課程《歷史》教材的知識點多但往往是概括性過強,跳躍性過大,甚至是一筆帶過,使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感覺有難度。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探究活動課來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重難點。
2.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興趣,設計開放多維的問題并加以正確引導
探究活動課不單單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激發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興趣,畢竟學生參與的興趣直接影響其參與的程度與效果。加強啟發誘導,設計開放的、多維的問題幫助學生思考,應該是教師在上探究活動課時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
3.充分利用家鄉歷史文化資源,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探究活動課是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將綜合探究內容與家鄉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比如可以輔導學生閱讀和整理出家鄉歷史變遷過程,收集整理家鄉歷史文化名人資料,了解前輩的光榮事跡和生活情況,參觀山西地區的古運河、橋梁、寺廟、書院等歷史文化古跡,并了解其破壞程度和保護情況。
4.增強學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氣,運用有效的激勵評價方式打造民主的課堂
在教學中初中歷史教師要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對知識探究的信心和勇氣,讓學生感覺到是和老師平等交流,開展思想的碰撞、經驗的共享,讓學生收獲探索歷史的成就感。
5.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開展探究活動課,積極拓展學生視野,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初中歷史與社會;思維導圖;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13007202
成功的教育不僅表現在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為重要的是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素養,增強學生各方面能力。我國當前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存在眾多問題,思維導圖的引入能有效地改變這一現狀。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思維導圖的含義及應用原則
(一)思維導圖的含義
思維導圖又名心智圖,是一種由英國學者東尼?博贊發明,重點應用于培養、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圖形思維工具。之所以說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思維工具,是因為思維導圖有別于其他思維工具,是用圖文并重的方式,結合關鍵詞、圖像、顏色,將各級主題的關聯以及細小知識要點,形象地展現出來的。思維導圖還能利用左右腦的機能,聯系記憶、閱讀、思維等規律,試圖讓人們達到邏輯與想象、科學與藝術間的平衡,以此激發人們的無限潛能。
(二)思維導圖的應用原則
第一,目的性原則。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應用思維導圖時,都要以應用目的為出發點,并將此作為選擇合理應用途徑的依據。第二,邏輯性原則。因為思維導圖是以某個關鍵詞為思維發散中心,再通過聯想或者想象的方式,將與其有關聯的各個知識點繪制出來的思維工具,所以,為了確保思維導圖的正確性,就必須保證關鍵詞與各思維分支間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第三,美觀性。為了確保思維導圖能清晰、直觀地表現各知識點間的關聯,必須保證思維導圖的美觀性。而這里的美觀性指的是用不同的顏色、圖形,突出展示思維導圖的直觀性與清晰度。
二、思維導圖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一)思維導圖對學生學習歷史與社會的意義
在歷史與社會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常將思維導圖用于做筆記,而這就需要學生結合自身的思維習慣與認知水平,獨立、自主地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其實,繪制思維導圖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明確的關鍵詞,需要具備一定的想象與聯想能力,另一方面,還需要學生有較為淵博的知識,善于收集、分析、整理信息,所以,在歷史與社會的學習中運用思維導圖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二)思維導圖對歷史與社會教師的意義
以前,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為了鞏固學生記憶,提高教學質量,通常會要求學生將知識點死記硬背下來。為了考查學生的背誦情況,教師一般會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點默寫。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學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意義。而新課改之后,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開始轉變教學理念,嘗試應用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一個關鍵點出發,結合教材要求,通^旁敲側擊、舉一反三等形式,幫助學生構建思維導圖。這樣,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還有利于教師形成個人風格,提升教學魅力。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師為引導,啟迪思維
初中生的邏輯思維雖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總體水平較低,尤其是剛進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在思維導圖的應用中,倘若教師一開始就全然放手,學生勢必如盤散沙,無從下手。因此,需要教師先認真
備課,預先設計好思維圖,以板書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對學生進行思維扶持。以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我的家在哪里》一課為例,筆者事先對本課知識進行梳理,以“地圖的語言”為關鍵詞,
由點到線,由線發散成面,
形成如圖一的樹狀思維導圖。圖一這樣的板書跟當下抽象化的板書相比,既生動,又能突出重難點,增強知識的整體性,關鍵還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教會學生梳理知識的方法。
(二)學為中心,探究實踐
“以學定教”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做到以生為本。探究教學法強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的基本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思維導圖正符合了這一理念,可讓學生以原有知識為基點,展開想象,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從已知領域延伸到未知領域,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以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一課為例,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收集黃土高原的獨特文化(三)應用復習,鞏固提升
教育家孔子告訴我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笔堑模瑥土曥柟淌俏覀儗W習的好方法,可怎么復習才有效呢?復習方法應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相符,而思維導圖是符合這一理念的。它能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自身思考,領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圖形的形式畫出知識結構,既能梳理知識,又能提升學生能力,使學生體會快樂與成就感,那是學習的高境界。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問題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61
歷史作為一門能夠有效開闊學生眼界、指導學生實際行動的學科,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很大作用。初中階段進行歷史教學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記憶力都很強,為學生有效進行歷史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然而目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了使學生在初中階段能夠有效的進行歷史學科學習,應該對存在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不斷提升。
一、目前存在于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較之于傳統教學,目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使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不斷提升。
(一)死記硬背現象嚴重
目前存在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學生的死記硬背現象比較嚴重。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之后,一般會讓學生對重點知識進行標注,而學生在課余一般都會花一定的時間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對于歷史這門學科的學習而言,由于很多史實都是需要學生記憶的,因此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味的進行死記硬背而不加思索,那么,不僅對學生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會帶來一些不良影響,而且對學生以后的歷史學習也會帶來不良影響。
(二)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
對于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而言,由于學生對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思考的能力還比較弱,因此,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同時也為了使學生能夠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而目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沒有對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引起重視,很多時候教師的教學都是針對知識點本身進行解釋,而沒有從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出發去啟發學生。
(三)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
有趣的課堂總是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而無趣的課堂往往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目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趣味性不強已經成為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對學生進行教材內容的講解,已經不再是現代歷史課堂教學的唯一目標,教師在進行知識點講解之余,還要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整個課堂教學妙趣橫生,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學生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教師難以將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因素運用于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的學習一些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方式與方法,使歷史課堂教學更加有吸引力。
(四)歷史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缺乏有效結合
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了解過往,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地指導以后的實踐活動。初中學生處于認識世界的關鍵時期,因此通過歷史學習不僅要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更要達到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的能力。而目前歷史課堂教學中不注重將歷史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難以將知識點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歷史學生成為學生了解歷史過往的途徑,卻對學生實際生活的指導意義不大,這不僅與現代課堂教學的宗旨相違背,而且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應對目前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有效措施
為了更好的促進初中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也為了進一步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針對上文中提出的問題,筆者在此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一)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
根據初中階段歷史教學的要求,學生的歷史學習主要以識記性的知識點為主,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有效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對知識點進行記憶,另一方面又要讓學生掌握有效的記憶方法,學生的記憶應該是生搬硬套的死記硬背,而應該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同時又有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二)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進行思考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思考。例如:教師在講解“”這一歷史事件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林則徐這一重要人物,而且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思考為什么西方列強要通過走私鴉片來打開中國的大門,進而使學生聯系到清政府的腐敗,閉關鎖國的弊端等。經過思考學生不僅對“”這一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而且還了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認識到了清政府的腐敗,這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有很大幫助,挖掘出了深層次的內容。
(三)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為了更好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加有吸引力,教師首先應該掌握一些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方法,例如:對于比較簡單的章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師生互換角色的方法,讓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就使原本平淡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要當“小老師”的學生積極的準備,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在“小老師”講課的過程中,學生因為好奇而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課堂之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能夠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方法還有很多種,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實踐。
(四)將歷史知識點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問題意識;培養方法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新的課程改革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更重視,在歷史教學上問題意識能力的培養是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對于我國目前各個歷史老師在初中階段對學生的歷史教育還存在一定缺陷,影響學生能力培養,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對初中歷史教學有關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進行了深入調查和研究。
一、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落后。在歷史教學中,傳統教學理念就是強調對知識點的記憶,而且在平時的歷史學習過程中,歷史老師主要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講述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并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人文素質,這種教學方法忽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不能挖掘學生學習歷史的潛能,有些教師在對學生教授知識的過程中仍舊以強調教師為主的思維對學生進行講課,沒有新意壓抑學生個性,使得學生不能在課堂上學到更加有意思的知識,挫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二)歷史教學手段單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更注重關心人才的綜合能力,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現代社會更需要一些服務于經濟發展的全能型創新人才,這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學中注意有關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但是傳統歷史教學方式主要借助老師講授知識為主,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只是在聆聽老師講課,并沒有發揮能動作用,這樣使得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沒有被激發出來,而且歷史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使學生體會不到學習歷史的樂趣,這樣容易使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厭煩,出現嚴重偏科的問題。
(三)應試教育的束縛。就目前看,各個學校的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升學質量,只是一味地把學生成績的提升和升學率作為教學目標,過于強調主科和副科,使得老師不對歷史的教學進行創新,嚴重阻礙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潛能的挖掘,最終導致學生歷史成績較差,歷史老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二、問題式教學法優勢
當前,我國的初中歷史教學在不斷進行改革,其中問題式教學法可以體現出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針對所講授知識,提出相應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作答,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和思考能力,活躍課堂氣氛,給歷史課堂注入一些新鮮活力。采用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歷史,老師可以提前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規劃,合理對學生講授知識,問題式教學方法最重要的一點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歷史問題進行獨立思考,發掘學生學習歷史的潛力,培養學生善于發展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發展新知識,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使得學生可以在學好歷史知識的前提下,對自己的要求更高,養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培養學生歷史課程問題意識的策略
(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要想培養學生在歷史課上的問題意識,就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在歷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通過一個歷史事件,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出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和其他學科有所關聯,留言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思考,除此之外,歷史教學中應該把握好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與自己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放在第一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增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從而促進學生對歷史的學習。
(二)通過引導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要想培養學生在歷史課上的問題意識,就要通過引導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初中歷史主要是講解歷史事件和歷史意義,歷史老師應該將歷史故事和書本中的知識點相結合,對學生進行講授,而且,相對其他學習科目來說,歷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歷史老師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國家曾經屈辱的歷史并正確認識這些屈辱,激發學生的愛國思想,注重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教育,對他們的個人品德、人文素質進行培養,努力使這些學生的身體、心理全面健康,并且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對學生的一生都有幫助的,一個好的教師的教育對學生從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將來求職都有重要影響,這就要加強初中歷史老師團隊的建設,解決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滯后的問題,促進初中歷史老師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