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00:50: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詩歌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創作,朗誦,詩歌,教學法
詩歌教學如何實現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和強化學員的人文精神,提高學員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初步掌握文學作品鑒賞的步驟和方法,領悟千百年來形成的民族文化精髓,自覺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等培養目標?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索了“創作性朗誦”教學法。該教學法引導學員對詩歌進行口語、態勢語技巧等方面的藝術處理,不僅能使學員更深刻地把握詩歌作品的內涵,還能提升美感、涵養語感、培養戰斗精神,提高學員的口語表達能力及人文素養。
一、概念詮釋
“創作性朗誦”教學法,即師生依據自身對詩歌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對詩歌作品進行口語、態勢語技巧方面的藝術加工處理之后的朗誦,即再創造式的誦讀練習的方法。
二、教學目的
使學員全方位理解把握詩歌的內涵、情感、結構特點,深入體驗詩歌作品的語言美、節奏美、情感美、意蘊美,全面提高學員的口語表達能力,并達素質的培育和滋養。
三、教學過程
第一步:引導學員在初步領會詩歌作品內容的基礎上,悉心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根據自身的認識、理解,對詩歌作品進行口語技巧的處理和標注,即將個人選擇的情感基調、語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明暗、虛實、連斷等標注在詩文當中,然后反復練習,使學員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語文教學論文,讀出情感。這一步是創作性朗誦的初級階段,學員已初步融入了自身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二步:對詩文進行態勢語技巧方面的處理,即對重點詞、句所需要運用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進行設計。比如:朗誦“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這句詩時,視線是長、是短、還是中等距離,是虛的,還是實的;面部表情是剛強、堅毅,還是豪爽、豪邁;手勢是用掌還是用拳,是用雙手還是單手;劈刺的動作是在上區、中區還是下區,是橫劈、直劈還是斜劈等,然后反復練習,為下一階段上臺表演做準備。這一步是創作性朗誦的中級階段,學員在作品中更深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上臺表演。即以登臺表演的方式,將經過自己二度創作,亦即經過藝術加工處理后的詩歌朗誦,以舞臺表演的形式向全體學員進行展示。這一步,是創作性朗誦的高級階段。這時學員對作品的理解感悟、情感抒發和各種口語、態勢語表達技巧已渾然一體,學員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已物我合一,從而創造出我“這一個”的詩歌朗誦作品。
四、優勢特點
㈠可更深刻地把握詩歌作品內涵。讀,是詩歌教學之魂龍源期刊。[1]由于朗讀是腦、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是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腦、化于心,使紙上的詩變為學員心中的詩的過程,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學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的活動,因而作品豐厚的內涵是在朗誦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品味出來的。朗讀的遍數越多,與作者交流就越深,理解課文的內容就更透徹。[2] “創作性朗誦”教學法就是通過牽引學員的眼、口、耳、心,在有聲語言再造文學語言中的藝術形象的過程中,激發學員全部的注意力與創造力,使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一次次地建立起情感的互動、溝通和共鳴,讓學員走進文本、靠近作者,在與文本、作者零距離的接觸中,達成對文學作品獨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㈡提升美感。文學作品為學員提供了審美對象,而美感的產生還需要學員在實踐中獲得。創作性朗誦這一實踐活動是對精神產品的再生產活動,是人文與個性結合的再創造過程。由于詩歌音調和諧,注重押韻,本來就富有音樂感,[3]而“讀”使詩歌的精華潤物無聲地滲入到學生的心靈中,使學生變得“多情”、變得“愛美”、變得“樂善”,[4] 所以正是在這種“創作性朗誦”的過程中,學員不知不覺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體會到作品不同風格的美語文教學論文,進而感受到詩的美,使審美能力得到提高。[5]
㈢涵養語感。培養語感、訓練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6] 而訓練語感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感情的朗讀有喚起形象、表達感情、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即通過有聲語言再現作品的藝術形象,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內心感情的共鳴,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7]古人就是通過誦讀培養語感的。“創作性朗誦”教學法即很好地傳承了這一做法,使培養學員語感之目的得以完成。
㈣培育戰斗精神。“創作性朗誦”強調進入、交融、共鳴,強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強調再創造。因而,當學員雙眼放射著豪邁的光芒,口吟“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揮手做出抽刀取劍、劈刺的動作時,當他們伴著“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將右手高高舉過頭頂,做出由外向內歸攏的手勢時,當他們雙手抱拳,目光炯炯,仰視蒼天,高誦“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詩句時,學員與作者已融為一體,“我”就是渴望戍邊殺敵、建功立業的李白,“我”就是胸懷大志的曹操,“我”就是氣壯山河的岳飛,……學員的戰斗精神即在這一過程中得以體現。
㈤提高學員的綜合能力素質。陳丹老師說:“朗誦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它具有很強的表演性。”[8]正是這樣,學員在把握詩歌的思想內涵、情感基調、語音輕重、語速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明暗、虛實、連斷等口語表達技巧和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態勢語言技巧的過程中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在這一過程中,學員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思想內涵及情感態度,并將自身認識和情感體驗融入作品,在物我交融的過程中進行創造,從而提高解讀、建構作品的能力和審美能力;在登臺表演的過程中又很好地鍛煉了心理素質、形象氣質等,從多方面培養了學員的能力素質。
五、注意事項
㈠從理念上要舍得花時間讓學員讀。學詩當然要從讀詩開始,作為語文教員務必要傳承這一理念、重視這一環節。其道理在于,“在詩歌教學中,熟讀成誦是基于漢語的特點而形成的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數千年一以貫之語文教學論文,自有其獨到的價值。宋學家朱熹指出:“學者觀書,先須讀得正文,記得注解,成誦精讀,注中訓釋之意、事物名義、發明經指相穿紐處,一一認得,如自己做出來的一般,方能玩味反復,向上有透處。”詩歌教學尤其是這樣,只有熟讀背誦,才能仔細品味詩句的意蘊,體悟作者的情感與操行,繼而咀嚼其中的語文味道。[9]還在于:“詩歌作品的精華都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聲情、有氣韻、有見識、有抱負。不讀,這些精華是不會自動顯露出來,而只能是緞子上的文字符號,那是“死”的,要把“死”的變成“活”的,只有通過讀,而且要出聲地多讀、細讀,才能讓它在你的嘴里“活”起來,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來,最終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10]
㈡教員須加以指導。教員應通過各種方式、手段對學員加以教導、提示。“可用體態語進行提示,用目光激發學生誦讀的情緒,用面部表情表達喜怒哀樂的情感,用手勢表示誦讀聲音的高低、語意的輕重、節奏的快慢……以此來激發學員的誦讀情緒,引導學員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11]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龍源期刊。
㈢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訓練。在運用“創作性朗誦”教學法時,可穿插采取教員范讀、學員領讀;按班次、座次,或排、列輪讀;單讀,齊讀,接龍讀,分角色讀;小聲讀、大聲讀、輕聲讀、喊著讀,快速讀、緩慢地讀;模仿播音、錄音、錄像朗讀;配上音樂、畫面朗讀,欣賞(錄音、錄像)性朗讀等方法,“讓學生觀其畫、吟其詞、入其境、悟其情,教學效果就會事半而功倍。”[12] 這樣的訓練可使學員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和興趣。
㈣大力倡導吟唱古詩詞。教學實踐證明,“音樂更容易讓學生進入詩境”。[13]彭士強先生認為,吟唱古詩詞對提高學生傳統文化傳承的自覺性,熏陶情操,健全人格,升華藝術趣味都是有積極影響的。[14]以曲配詞誦讀,既符合詞的特點,又能引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讓學生融在其中,樂在其中。彭先生說:“曼吟、輕誦、放歌詩詞語文教學論文,有助于充分發揮民族語言的魅力,有助于學生興味盎然地投入古詩詞的懷抱,有助于人文底蘊的增厚、精神的升華!何樂而不為?”[15]我們可以選用彭士強先生編著的《古詩詞吟誦唱鑒賞》教材,也可選用勞在鳴先生編著的《古典詩詞吟唱曲譜》[16],還可選用葉至善先生編撰的《古詩詞新唱》增訂本(開明出版社1998版)。這本古詩詞歌曲集創意極為新奇,是由150首由中外經典名曲與我國經典古詩詞配合而成。其經典+經典的配合,使演唱者收獲的是雙份經典,雙份享受。這里熱心推薦邵燕祥在文匯報上“跟葉至善一起唱古詩詞”的文章,[17]讀后,《古詩詞新唱》的精妙之處就了然于心了。
㈤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朗讀之后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評議,而且評價要言之有物,好在哪里教師或學員要進行歸納、提煉、升華,錯在何處,教師或學員應針對性指出,并提出訂正建議,使學員獲得朗讀方法的正確導向。[18]
“創作性朗誦”教學法的效果如何?在對本院2006級44名學員的調查問卷中(有效問卷41份),認為本教學方法不好的無,一般的4人,較好的11人,很好的26人,達63.4%。認為該方法所產生的效果達到20%的1人,40%的1人,60%的6人,80%的24人,100%的9人,其中認為效果達到80%以上的學員達到80.5%。
參考文獻:
[1]龍泉明.讀——詩歌教學之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9):4.
[2]馬素娟.語文教學應重視朗讀和背誦[J].文學教育,2006,(4,上):48.
[3]魏建主編.文學教育[M].山東: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7,30、31.
[4]馮晨辰.古詩閱讀教學方法趣談[J].文學教育,2006,(4,上):44.
[5]江亞平.美讀學古詩[J].文學教育,2008,(7,上):45.
[6]李麗萍.通過有效朗讀培養學生語感[J].文學教育,2007,(11,下):126.
[7]龍平.語感培養的途徑[J].文學教育,2009,(1,下):52.
[8]陳丹.古體詩的朗誦技巧[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0):71.
[9]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教學文摘,《詩歌教學需重視“讀”》,(粵教版高二必修)2009-06-08
[10]劉榮.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08,(11,上):36.
[11]黃群芳.誦讀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09,(3,下):85.
[12]王躍琳.例談詩歌的誦讀教學法[J]文學教育,2006,(4,上):39.
[13]張守敏.古詩詞教學的一些嘗試[J]文學教育,2007,(5,上):31.
[14]何郁.且吟且唱學語文——彭士強先生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9):54.
[15]何郁.且吟且唱學語文——彭士強先生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9):54.
[16]勞在鳴.古典詩詞吟唱曲譜[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17]邵燕祥.跟葉至善一起唱古詩詞[N].文匯報,2009-7-6,11.
[18]丁志珍.新課改中的朗讀教學[J].文學教育,2008,(9,下):119.
[關鍵詞]詩歌教學 閱讀 詩性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1-054
兒童是天生的詩人,詩歌獨有的節奏與兒童生命的節律一脈相承。因此,所有的民族都不約而同地將詩歌作為兒童母語教育的樣本。我們唯有依循著詩歌的個性和味道,才能真正讀懂詩歌,讓詩歌慰藉自己的心靈。
一、突破理解障礙,“穿越”式閱讀
詩歌情感真摯,語言簡練,且富于聯想,常將寫作對象與想象中的事物進行隔空鏈接。這就意味著,閱讀教學必須要以“穿越”的視角關注文本,從而消除詩歌表達的理解障礙。
詩歌注重對人和物的形象塑造,詩人常常將兩個原本互不相連的事物借助“穿越”的方式,構建出有機交融的結晶體。而在現代詩的創作中,作者也會借助多種擬人的修辭手法,以靜帶動,化抽象為具體。閱讀時教師就要引領學生學會關注。
如在《老師,您好!》一詩中,詩人將教師寫成是“金橋”“絲線”“新苗”。這些看似與教師毫不相干的事物,正是在詩人內在意識的串聯和整合下,實現了與教師形象的高度契合,從而讓“隔”的感覺消失殆盡。
因此,只有從“穿越”的視角閱讀詩歌,才能縮短詩歌與現實生活,尤其是與學生內在意識的距離,從而讓學生真正感知詩歌中的意象,走進詩歌。
二、契合詩歌節奏,跳躍式閱讀
詩歌的語言表達高度濃縮。無論是古體詩還是現代詩都經常會出現語言省略、詞語顛倒等現象,呈現出鮮明的跳躍性。這就意味著在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引領學生按照傳統的方式,按圖索驥地進行解讀,而是要讓學生依循詩歌表達的特質,去觸摸詩歌表達的內在規律和節奏,從而促進詩歌閱讀效益的提升。
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詩,暫且不談其語言表達順序的倒置,就其中涉及的五處地名來說,不同地域的空間距離也相去甚遠,詩人運用各種不同的動詞加以鏈接,呈現出鮮明的跳躍性。這種語言表達的跳躍,將詩人內心中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凸顯出來,更展現了詩人的急切心情。因此在教學這首詩時,教師應引領學生根據詩歌跳躍性的語言,來體悟詩中的路程之遙、心情之切,真正走進詩歌內在的言語規律中。
如此跳躍式的閱讀,正契合了詩歌內在的言語規律與節奏,使學生真正觸碰到了詩歌內在的生命律動,將詩歌教學推向了新的層面。
三、順應表達方式,切換式閱讀
詩歌語言講究的是一種美的韻律。詩歌語言之所以被稱為是“美的語言”,主要在于詩歌表達的變臉藝術。詩歌在遣詞造句上有別于其他普通文體,常常運用濃烈的修辭裝飾,如反復手法等,使詩歌如同吟唱一般,一唱三嘆。因此,在長期的閱讀歷練中,學生的內在積淀會不斷豐厚,其語言也會在詩歌的浸潤下變得精練而流暢。
仍舊以《峨眉山月歌》為例,一首詩寥寥28個字,卻包含了5個地名。我們在閱讀之時,卻毫無臃腫重復之感。詩人李白通過五個地名的藝術化羅列,繪制了一幅千里蜀地的旅行圖。我們在詩人精準妥帖的用詞藝術中快速切換,感受著詩人一路走來的思君情深。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引領學生提煉出5處地名;然后,要求學生感受詩人地點切換時動詞的準確運用。正是借助“入”“發”“向”“下”等表示地點轉換的詞語,學生才真正實現了變臉式閱讀。
因此,閱讀教學只有運用切換式閱讀,才能引領學生體悟詩歌語言的內在魅力。
四、尋求意蘊關聯,捕捉式閱讀
詩歌與一般性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般性文本側重于直接抒感和意趣,而詩歌一般不將詩人內在的情韻直接點出,而是寄寓在詩歌的語言之中。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切不可就著表層文字引導學生簡單感知與處理,而要善于依據詩歌創作的規律,依據詩歌語言的表象進行拓展聯系,捕捉其實際指向的價值,這樣才能真正觸摸詩歌的內核。
如《老師,您好!》一詩大量運用了象征手法——借助“大道”和“金橋”凸顯教師職業的“崇高”,而“春蠶”和“甘露”則指向于“美好”。詩人正是將自己對教師的贊美和敬仰之情蘊藏在這些相應的事物中,給予了讀者鮮明的情感之源。而詩人在表達順序上,則將“美好”鋪陳于“崇高”之后,更突顯了詩人內在情感的拓展與升華。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關鍵詞]控制論 課外閱讀 文學作品 指導調控
2006年12月,我校申報了汕尾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運用控制論對高中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指導與調控的研究》,2007~3月,獲汕尾市教育科研辦公室立項。三年多來,按照課題計劃與方案,我們作了大量的具體工作?,F已進入結題階段。茲將研究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實驗的背景
1.“大語文教學觀”的要求
根據大語文教學觀。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而課外閱讀正是語文學習的過渡,是聯系課堂內外的紐帶和橋梁,因而它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2.新課程標準理念的體現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高中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相應要求:“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p>
3.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
在語文學習中,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外閱讀門庭冷落,再加上多元化時代里影、視、歌的繁榮,文本閱讀面臨多方面挑戰。現在的高中學生普遍存在課外書籍閱讀量少、缺乏老師和家長的指導、隨意性很大等問題。
基于以上諸多原因,我們認為。高中階段必須加大學生課外閱讀量,尤其是古今中外名著閱讀,使廣大高中生廣吸收,厚積累。語文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
二、實驗步驟及成果
(一)實驗步驟
1.調查分析學生課外文學作品閱讀現狀閱讀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中應培養的重要能力之一。學生對閱讀能力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學生對閱讀能力的認知程度是我們這次調查首先關注的問題。課題組于2007~4月對全校的200名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關課外文學作品閱讀的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發現,當前高中生課外文學作品的閱讀現狀并不理想。表現為:閱讀時間少,閱讀量小;閱讀內容檔次不高;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分清主次
(1)教學大綱推薦(高中部分)書目(20種)?!墩撜Z通譯》《三國演義》《紅樓夢》《吶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圍城》《哈姆萊特》《堂吉訶德》《歌德談話錄》《巴黎圣母院》《歐也妮?葛朗臺》《復活》《普希金詩選》《泰戈爾詩選》《老人與海》《談美書簡》《匹克威克外傳》。
(2)配合教材介紹書目。學習節選介紹全文。如學習《林沖風雪山神廟》介紹《水滸傳》,學習《寶玉挨打》介紹《紅樓夢》。
(3)補充介紹現當代中外名篇。錢鐘書小說《圍城》,余光中散文《聽聽那冷雨》、詩歌《鄉愁》,舒婷的詩歌《致橡樹》,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千年一嘆》,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等。
另外,我們還結合時尚向學生介紹課外讀物,增強學生對流行文化的“免疫力”,體會文本閱讀的妙處。由電影《花季雨季》介紹小說《花季雨季》,由韓寒現象介紹《三重門》,由《人間四月天》推薦徐志摩的詩集。
3.指導學生明確閱讀量和閱讀時間
如果課外閱讀的量過大,成為學生的負擔,就不利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閱讀量不足,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因而我們以語文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課外閱讀量為依據,“高中一年內自讀五部以上的文學名著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高中三年累計的話可達450萬字。我們如果每天閱讀15分鐘,那么每月可以閱讀半本書,一年可以閱讀5本書,中學六年可以閱讀30本書,這樣才能符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使得課外閱讀的任務落到實處。
4.為學生舉辦文學講座,指導學生組織“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研究性學習活動
為了提高我校學生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能力和文學作品創作能力,課題組鄭旺吉、黃澤鎳、蔡贊生等老師分別為學生舉辦了《人教版“課外文學名著導讀”解讀》《散文鑒賞的理論與方法》《中學生與文學創作》等文學講座。均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同時,指導學生組織“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研究性學習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廣大學生閱讀課外文學作品的興趣與自覺性,提高了學生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能力和文學作品創作能力。
5.組織學習控制論原理,具體運用加強閱讀指導
控制論原本是關于生物系統和機器系統的控制和通訊的科學,我們用來研究高中生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調控與指導上,使研究過程更富有科學性。我們在研究過程中,把研究目標通過具體的研究內容體現出來,按照運籌學的觀點,對事物運動的程序安排有科學的線性規劃,在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指導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主要成果
1.通過開展課題研究理論探究與實際操作,課題組成員基本掌握了運用控制論對高中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調控的方法,將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加以推廣。課題組成員撰寫了相關的研究論文(課例)。參加汕尾市教育教學論文(課例)評選,獲得良好成績,其中三篇發表在語文核心期刊上。如鄭旺吉老師撰寫的《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文學花園》榮獲汕尾市2007年度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一等獎,2009年3月發表于《中學語文》;《淺談散文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獲2009年度二等獎,2010年1月發表于《中國校園文學(教研版)》;《巧妙化用古詩名句,增強作文文化底蘊》2009年12月發表于《中國校園文學(教研版)》。蔡贊生老師撰寫的《語文課中教9幣的動情與傳情》獲2008年度一等獎,《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品質的培養》獲2009年度三等獎。沈心燕老師撰寫的《體驗“四美”――鑒賞古典詩歌》獲2009年度一等獎,鄧瑤旋老師撰寫的《古典詩詞教學中的美育初探》獲2009年度二等獎,林少豪老師撰寫的《現代詩鑒賞教學三步讀》獲2009年度三等獎,黃小萍老師撰寫的《談如何培養并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獲2009年度三等獎,林學輝老師撰寫的《古典詩詞研究性閱讀教學案例》獲2009年度一等獎。鄭旺吉老師的文學鑒賞課《古典詩歌鑒賞解題技巧》、《寒風吹徹》分別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11月在陸豐市高中語文學科教研會上舉行公開課,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白居易《花非花》詩意探究”于2010年4月榮獲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語文選修課觀摩課二等獎。
2.通過閱讀相關研究書報和上網搜索等各種途徑,搜集整理了各種文學體裁閱讀鑒賞理論與方法指導、課外文學名著導讀、課件和課外文學名著電子書籍、“電視文學”“百家講壇”等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視頻材料,充實了高中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指導教學資源。
3.實現了運用控制論對高中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調控,課題組教師積極指導學生開展“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研究性學習”,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性學習小組學生撰寫了《郭敬明小說對高中生的影響研究報告》、《絕美之下的短暫》、《解讀曹孟德》、《讀書就是生活》、《紀念海子――向死而生》、《乞丐也有出頭的一天》、《課文中的愛情》等讀書筆記,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獲得良好名次,并發表在各類報刊上。
4.實驗班學生基本上實現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高中生的閱讀能力提出的要求。學生在考場作文和課外練筆中創作了數量可觀、質量上乘的文學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榮獲市級、省級和國家級比賽一、二、三等獎,部分作品發表在各類報刊上。
三、反思與展望
當然,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時,實驗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同時引起了我們的思考。
1.由于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學生,或多或少心存顧慮,在課外文學作品閱讀活動方面時間、精力、財力的投入不夠,缺乏真正的自覺和熱情。
2.在我們對學生進行課外文學作品閱讀文學熏陶。的過程中,一些傳統的價值觀、審美觀受到了沖擊,一些“前衛”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對學生的影響都是較大的。因而在欣賞一些佳作時,學生對其中所傳達的一些觀點、人物的行為感到不可理解甚而嗤之以鼻,因而對這些作品失去了興趣。這些充分體現了學生對傳統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的不理解,價值取向和審美取向有待引導。
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致力于解決當前語文課堂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語文課喚不起學生的美感享受、語文教學淡漠人文光輝的問題。通過構建動態詩化課堂來追尋詩意語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語文素質培養。
二、實施措施
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所倡導的,是一種綠色、詩性語文的回歸。
“動態”是理念,在于三個開放:開放教材資源,靈活使用教材,注重現生成資源的利用;開放教學目標,不用預設的目標主宰教學,不束縛學生思維;開放教學過程,板塊設計靈活,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與質疑,使課堂靈動飛揚。
“詩化”是境界,在于三個詩意:
①教師詩意組織教學。教師創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引領學生在詩意情境中享受語文。
②師生詩意解讀文本。師生借助生動優美的畫面、聲情并茂的朗讀、趣味盎然的活動,對文本進行感悟、內化、想象,實現對美的欣賞、體驗、創造。
③學生詩意享受語文魅力。學生激發出主動意識和創新精神,在廣闊的語文天地里,進行更高層次的發展。
五維度是實現動態詩化課堂教學的五個元素:課前演講,詩意導入,美點品賞,存趣創作,開心評價。
①課前演講三個專題
詩歌朗誦、美文美背、我來演講。在語文課前三分鐘里,讓學生根據教材、語文主題叢書和節假日等生活契機,或背誦相關詩文,或演講見聞、發表評論。同時設計階段性專題,如新生入校開展“自我介紹”等主題演講。
②詩意導入三個一
一份溫馨禮物:始終把飽滿的精神狀態、淡而甜美的微笑作為走進教室送給學生的第一份禮物。一段精美語言:或用抒情的語調,或用名句、古詩詞、歌詞,或用妙語導入,引導學生進入詩意學習情境。一個情感基調:選用與文本氣氛相稱的圖片、音樂,為學生創設一個入情入境的學習環境。
③美點品賞四方法
圖文相宜欣賞美:借助多媒體手段,用精美的圖畫再現課文的意境,把課文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
聲情并茂體驗美:用聲情并茂、形式多樣的朗讀傳達課文的情境,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文本的語言美、圖畫美、音樂美、情感美。關注朗讀技巧。
品味文本挖掘美:學生借助文本賞讀卡,做好品味文本的準備。品味文本時,教師退下講臺,以學生身份傾聽、質疑、補充、糾正,融合歸納和提升。及時抓住新生成問題,合作探究,豐富課堂內涵。
畫面板書勾勒美:運用畫面進行形象化的板書設計,增加課堂的詩意,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④存趣創作五梯度:學生感受體驗、確定寫作內容、提出寫作要求、小組寫作交流、推薦優秀作品班級交流并納入班級文集。
⑤開心評價二重奏:開心等級評價(引入升級機制,激發學習興趣)、詩意語言評價(內化為自身動力)。
三、主要創新點
1、理論層面
①理念先進,能切實讓學生在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聽說讀寫能力和文學素養的同時,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②是對濰坊市“345”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層挖掘、是自主互助合作課堂的細化。既是語文教學的返璞歸真,又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先進理念相結合。
2、實踐層面
①課題研究的問題是從教學實踐中產生的,著眼于學生生活與學習實際進行思考,各維度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是針對目前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瓶頸問題的有效突破。
②課題的實驗過程扎實有效,材料積累翔實條理,實驗數據可靠,課題的實驗準備、實施工作細致有序,課堂授課、材料匯報精心細致。
③“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中的“美點品賞”“開心評價”“存趣創作”有鮮明的創新意識。
④可操作性強,師生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例如教師的下水作文、隨筆集,學生的日記、詩集、文集,班級文萃……就是存趣創作最好的實驗效果。
四、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效果
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歷經三年實驗逐步總結提升形成。過程材料匯編為《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課題研究方案及研究過程材料選編》;教學反思匯編為《璞玉心語》;案例《語文教學要關注教育個性生命靈性的啟迪》獲諸城市金點子一等獎,同年發表于《中國教師》;論文《讓語文成為詩意的棲居地》獲山東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試驗中,師生有了明顯的變化:
1、學生變化
①學生有了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逐漸養成了自覺讀書的習慣。他們領悟到了語文的魅力,主動探尋語文的奧妙。問卷調查顯示,85%的學生喜歡語文了,對語文課的期盼與日俱增。
②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生的閱讀面寬了,日記本厚了,知識面廣了。白雪、姚成圓等多名同學代表學校參加市縣級比賽獲獎。
2、教師方面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在同一所學?;蛲瑯右粋€班的同學,為什么有的同學學習效果比較好,有的學生效果差呢?究其原因,這里面除了與所謂智商有關以外,還與習慣和綜合能力有關。而智商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決定的,而習慣和綜合能力可以從后天培養。恰恰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綜合能力水平是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從各類孩子的特點綜合來看,目前孩子們不良學習習慣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不愿做、不敢做、?自制力差、作業馬虎、不會安排時間、沒有足夠的耐心。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改善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呢?平時教學中我們應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我覺得首先應該是設法提高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要想法讓學生愛好語文這門學科。只有在愛上這門功課才有可能學好語文。在這方面,作為老師不妨這樣做:向學生灌輸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一、語文是工具學科;二、學習語文是學習和傳承中國文化的主要途徑;三、語文是學習母語的唯一途徑。
在學生明白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以后,就要從這方面入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要解決學生課堂學習習慣,也就是要通過多種手段提高課堂吸引力。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習慣有關,也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關。由于多種傳播媒體的沖擊,學生對許多教學方法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這并不是說教師就毫無辦法了。例如以前老師們用“電化教學”來吸引學生;在信息時代,老師們用多媒體教學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其實“不帶電”也并不是一籌莫展,只要我們肯動腦筋,辦法還是有的。如,教學古詩時,在課前,我們可以布置學生預習課文,畫一幅關于這首詩的畫,在課堂教學時,針對自己的畫說說“為什么這樣畫?”從而了解詩歌所表現的意境,達到深思、多問的教學目的,教學效果良好。其實,在要求學生學會創新的時候,教師也同樣要對教育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一成不變的方法連教師自己都乏味了,你說學生能不乏味嗎?能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的良好習慣嗎?
解決好學生的課堂習慣后,作為語文老師同樣不能高枕無憂,還要著手培養學生自主預習和復習的良好習慣。要解決這個問題,比較有效地方法是樹立榜樣,老師要善于發現班上學生會學習的領頭羊,不放過一絲可以宣揚的苗頭,及時大力宣傳,使班上學生認可。并請成績好且會學習的同學做現身說法,介紹主動學習的經驗,做到以點帶面,掀起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熱潮,使“勤學”之花在班上盛開。?-
接下來要想辦法使學生懂得讀書與做筆記的關系。語文老師要告訴學生,不拿筆不讀書,也就是凡讀書都要拿筆:圈點出疑問,標示出所得。真正做到讀有所獲。也只要這樣,讀書才有可能進步,才算是真的在讀書。讀書做筆記,自學是這樣,聽課也應該是這樣。當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做筆記,老師在講課時,重點地方速度不能太快;對于難寫的字,教師要板書。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不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還有利于把握課文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德是從教之本,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都是為人師表?!蔽医M全體語文教師對事業忠誠,對學生負責,服從安排,勇挑重擔,團結協作,努力做到樹師表新形象,垂師德新風范。他們經常認真學習《師德規范讀本》、《師德征文匯編》,明確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特別是以身邊人為學習的楷模,敬而思齊?!稁煹抡魑膮R編》中有一文《不辭長作育花人》,介紹錢國雷老師克服夫妻長期分居帶來的種種困難,幾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上的先進事跡。“常州市優秀德育工作者”華巖老師工作才6年,但班主任工作耐心細致,民主評議中學生滿意率達100%。在他們的率先示范下,全體語文教師都化大量的精力關心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堅信學生只有差異,沒有差生,努力做到“促每一位學生成才,讓每一個家庭放心”。
學校有很多父母離異、單親或成績差、行為習慣差的“問題學生”,對此,我語文教研組開展“一助一”活動,每位教師至少幫助一名學生,以談心、家訪、資助等方式給予他們關愛,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生活的信心。
在學校開展的“扶貧幫困、關愛工程”活動中,全體語文組教師踴躍參加,為王奇、薛倩霞、諸國成同學捐款近三千元。我校語文教研組青年集體還被評為二00三年度武進區級“青年文明號”。
二、立足于常規貫徹
《常州市中學學科教學常規》對于規范教學過程,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促進作用。教研組始終以落實教學常規為立足點,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1、學習教學常規,領會精神實質。在每學期開展的“學常規、領精神”活動中,教研組都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首先,要求教研組成員熟悉常規的具體內容,基本觀點及目標要求;其次,在教研組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中學語文教學常規實施細則》,初步確立了教學目標、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課后輔導、成績考核與評定、論文撰寫、業務進修、課題研究等九項一級指標,使常規要求具體化,教學工作規范化。教研組在期中、期末配合教導處對教師的各項常規工作進行檢查,評出優秀教案等,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
2.積極“充電”,提高業務素質。
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先導。當前,初、高中語文教學在努力探究新課程改革模式,因此,我們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語文課程新標準》、《課堂教學論》等理論及有關教學經驗文章,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轉變教育教學思想。組織教師參加區級新課程培訓,配合教科室對初一、初二年級進行新課程實施情況調研。新教師利用暑假、雙休日進行崗位培訓,走出去“取經學藝”,并及時總結學習心得,增強全體教師課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于團結協作
課堂教學這一環節是教研組建設的靈魂。為此,語文組狠抓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的“實”。
教研組把具體工作細化到各年級備課組,要求備課組的老師共同做到:①備課扎實,不僅吃透教材,還要吃透學生,按學生的基礎來確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②同一備課組統一進度,同一教學重點、難點、統一練習。至于教學方法,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③作業全收全批,提倡面批,尤其對成績較差的學生。④備課組一周定時活動一次,共同備課,集體研究教材。同年級老師一周至少互相聽一堂課,聽后認真評議,共同探討適宜的教法。
課堂教學效率取決于課堂45分鐘教與學的質量。我們特別注重公開課教學的效果。每學期我組至少有10人進行公開課教學,其中包括老教師示范課、青年教師匯報課。開課后及時組織評議,大家本著學習提高的原則,談感想,提建議,熱烈發言,毫無保留,教研風氣濃厚。每次公開課教學后,無論是開課者還是聽課者,都感覺到收獲很大。
近幾年,語文組老師相繼退休,教師隊伍迅速年輕化。現在語文組四十歲以上的老師只有三人,能否順利完成新老交替,能否培養好一代新教師,這是一個組織成敗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采取具體措施來培養鍛煉青年教師。
組織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舉行拜師儀式,簽訂協議書,規定師徒之間每周互相聽課1-2節,師傅對徒弟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要把關并聽課、評課指導,徒弟要主動虛心請教,經常進行思想匯報,總結教學心得,上好一節匯報課。在“幫、帶、比、學、趕、超”的良好風氣中,張同江、袁莉娜、邊慧等幾位新教師很快勝任高中教學,而且得到學生的愛戴?,F在畢業班都有比較年輕的老師,各備課組長大多由年輕教師擔任。
另外,支持青年教師外出業務進修。現在我組有2位老師在讀南師大教育碩士研究生,4位老師曾參加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大部分老師本科函授結束。
四、“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競賽活動中展風采。
通過學習,“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我組青年教師在競賽中脫穎而出。在“省前中杯”中學教師專業技能競賽中(作文)潘少波、王桂香老師分獲高中組一等獎、二等獎。在“校級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活動”中,張同江、華巖、陳潔等五位老師的課都被評為優秀級,受到區教研室莊煥方主任的好評。
同時,我教研組還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競賽活動。
高二(5)班的錢華同學在“常州市中小學生傳統詩詞比賽”中獲三等獎。在校內03年9月-12月,圍繞課題“生活化、創造性高中作文“開展征文活動,收到稿件70多篇,有的被《常州晚報》錄用;初一、初二年級舉行”名言警句默寫比賽;全校舉行“鋼筆字比賽”;04年4月配合政教處開展了“祖國明天更美好”讀書征文和演講比賽。高一年級結合教材,開展詩歌朗誦比賽和以“自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潘少波、王桂香等老師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李清照與辛棄疾的詞風小較》、《口才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等研究成文。一系列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綜合素質,受到了師生的歡迎。
五、專注于教學研究
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還要具有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因此,我們語文組重視引導教師開展專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構建科學而實用的課堂教學模式,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在課題研究方面,全組成員參與省級課題《由“維持學習”走向“發現學習”的研究》。全組成員參與武進市級課題《課堂目標教學的實驗和研究》,積極探索適合我校特點的課堂目標教學的具體模式,強調教學目標的導向、反饋和調節作用,明確教學目標有助于改進優化教學過程,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我們還盡量做到目標要能夠體現發展差異性,讓學生的個性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差異的發展,鼓勵學生多參與,建議老師少講解一直是課題組成員的努力方向。我們根據“創設問題情境”原則,盡量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多讓學生發表見解,然后加以適當點撥,從而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初中組成員還積極參與武進區級課題《初中語文開設課外活動課的研究》,這項課題已結題,獲武進區評估二等獎,另外,高中組課題《高中作文“生活化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和研究》2002年12月份向區教研室申報,并按計劃分步實施。一方面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先進的作文教學理論,錢國雷、施孝丹、潘少波等老師開設作文公開課,探究新型作文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的學習資源,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和積累的指導,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和思想底蘊。認真指導學生創作,在多篇學生習作在《常州教育》上發表。
課題組就是這樣生機勃勃又扎扎實實地開展科研活動的,在學校教研活動中真正起到了“龍頭”作用。
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在語文教研組也蔚然成風。03-04學年各級論文評比中,有5人獲一等獎,7人獲二等獎,4人獲三等獎,另有多篇發表于報刊。
七、著眼于素質教育
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說:“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就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睆娬{素質教育,是教育指導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變革,在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由“應試型”人才轉變的“素質型”人才的現代化教育觀,已普遍為人們所接受,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是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課題。語文教研組積極倡導“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思想,具體做法是:
1.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大膽利用投影、錄音、錄像等現代教學媒體,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思維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思維,在活動中創造,在活動中培養能力。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初二年級一至六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從初一的學習情況看,學生整體水平一般,學生自身對政治課不太重視,忽視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針對這種情況,聯系當前的教育形式,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首先應針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聯系實際,讓學生掌握本書的基礎知識,增強實踐操作能力,為取得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制定如下計劃。
1、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注意學生的接受性,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強化學生學習的建構性。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用活動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在親身體驗中發展。
2、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互動活動蘊涵著人文關懷,在學生的互動活動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突出探究式學習,主題探究是每一個單元的靈魂,如何組織主題探究。
3、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討論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條件。
4、搞好教學還要抓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教學的基礎。
第二、分析透徹活動和材料,這是傳授概念、觀點的前提。
第三、組織好體驗活動,這是促進學生內化的手段。
第四、指導好學生的實踐活動,這是實踐學生良好行為的途徑。
二、主要教學措施和教改思路:
針對學生的現狀,進一步認識到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聯系實際使其加深印象,體會到思想政治課的現實性,并在此基礎上,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貫徹知行統一,可讀性和可教性相結合,通過課文中所設置的各種欄目,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和生理的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認真鉆研課程標準,熟悉教材,通過觀看錄像和聽課等方法吸取經驗,把握每節課學生互動的內容,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2、課堂上注意調控,讓大多數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發言,發表見解,教師從中點拔,。
3、指導學生做好課前的收集資料和圖片的準備,養成積累知識、做筆記的良好學習習慣,課堂上多讓學生發言,培養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
4、充分利用實物演示、直觀的音像和歌曲、講故事和詩歌的朗讀等手段來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進行情景教學。
5、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上的資源,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表現來進行心理品質教育,豐富課堂教學。
6、組織開展小品表演,唱歌和鼓勵學生收集時事新聞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進度表
第一至三周完成前言及第一課及第二課教學任務
第四至六周完成第三、四課教學任務
第七至九周完成第五、六課教學任務
第十周復習檢測
第十一至十三周完成第七八課的教學任務
第十四至十五周完成第九課教學
第十六周時政復習
第十七至十九周復習
第二十周期末考
政治教師工作計劃(二)
一、教學目標
1、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素質教育方針和科教興國戰略,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校教導處的要求,以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把提高教師個人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作為重點。
2、學生知識能力目標:從上學期的教學和期末考試的情況看,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還算比較高,但對開卷考試的適應性也比較差。因此,本學期在抓好各項教學常規工作的基礎上,應加強能力素質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把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二、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認真鉆研教材、教綱,認真備課,上課。根據學校要求,認真參加集體備課、評課,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
2、認真細致的批發學生作業,全收全改,及時收發。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檢測,及時評批講評,以鞏固所學知識
3、虛心學習,多聽與政治科相關教師的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二)極參加教研活動,提高業務水平
1.極參加科組、市的教研活動,提高教研能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
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積累,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采用討論、演講、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抓優扶差。鼓勵優生積極靈活學習同時輔助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余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3.開展“一幫一”活動,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復習、預習及練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雙邊活動,嚴抓課堂紀律。了解學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家訪工作,了解學生家庭、學習及思想狀況,及時做好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學好習。嚴格要求學生,一視同仁。
5.加強德育功能,開展課堂活動
(1)配合學校德育工作,充分發揮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
(2)嚴于律己,教書育人。教師要立足本職,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對待、愛護學生。工作要認真細致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政治學科,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心理品質。
政治教師工作計劃(三)
一、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科教興國的戰略,完成教育改革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本學期初二政治教學要發揮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以認真完成學校工作任務為己任。本學期初二政治教學力爭平均分達60分,優良率25%,及格率是62%,各項排名在市20名前。
二、初二學生特點總體上講,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好,課堂紀律好,普遍都有自覺性,求知欲強。但是課堂氣氛有待改善,學生思維靈活性不夠強,部分學生學習缺乏興趣,目的不明確。
三、教材分析初二政治教本可讀性強,教育功能突出,理論聯系實際,文體通俗易懂,可以調動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積極性。突出了重點、熱點、思想點。這是教材特點。教材重點、難點。重點在于增強學生法制觀念,教理導行,課本的八課書都較重要。難點在于提高學生認識和學生的踐行指導。
四、教學任務和進度初二政治上冊共8課書的教學教育工作??偸谡n時32課時,18周授課完畢,19、20周復習,21周期末統考。其中每堂課授一框內容,授完一課復習一節(練習一節或檢測一次)。
五、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1.認真鉆研教材、教綱。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有“書”。認真細致的批發學生作業,全收全改,及時收發。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檢測。2.虛心學習,本期聽課要不少于20節,多聽與政治科相關教師的課。3.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
(二)、極參加教研活動,提高業務水平1、極參加科組、市的教研活動,承擔學校安排的本期政治的一節公開課,提高教研能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采用討論、演講、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抓優扶差。鼓勵優生積極靈活學習同時輔助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余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3、開展“一幫一”活動,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復習、預習及練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雙邊活動,嚴抓課堂紀律。了解學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家訪工作,了解學生家庭、學習及思想狀況,及時做好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學好習。嚴格要求學生,一視同仁。
5、加強德育功能,開展課堂活動
(1)、配合學校德育工作,充分發揮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
(2)、嚴于律己,教書育人教師要立足本職,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對待、愛護學生。工作要認真細致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政治科,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政治教師工作計劃(四)
一、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
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科教興國的戰略,完成教育改革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本學期初二政治教學要發揮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以認真完成學校工作任務為己任。本學期初二政治教學力爭平均分達60分,優良率25%,及格率是62%,各項排名在市20名前。
二、初二學生特點
總體上講,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好,課堂紀律好,普遍都有自覺性,求知欲強。但是課堂氣氛有待改善,學生思維靈活性不夠強,部分學生學習缺乏興趣,目的不明確。
三、教材分析
初二政治教本可讀性強,教育功能突出,理論聯系實際,文體通俗易懂,可以調動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積極性。突出了重點、熱點、思想點。這是教材特點。
教材重點、難點。重點在于增強學生法制觀念,教理導行,課本的八課書都較重要。難點在于提高學生認識和學生的踐行指導。
四、教學任務和進度
初二政治上冊共8課書的教學教育工作。總授課時32課時,18周授課完畢,19、20周復習,21周期末統考。其中每堂課授一框內容,授完一課復習一節(練習一節或檢測一次)。
五、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認真鉆研教材、教綱。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有“書”。認真細致的批發學生作業,全收全改,及時收發。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檢測。
2.虛心學習,本期聽課要不少于20節,多聽與政治科相關教師的課。
3.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
(二)、極參加教研活動,提高業務水平
1、極參加科組、市的教研活動,承擔學校安排的本期政治的一節公開課,提高教研能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
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采用討論、演講、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抓優扶差。鼓勵優生積極靈活學習同時輔助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余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3、開展“一幫一”活動,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復習、預習及練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雙邊活動,嚴抓課堂紀律。了解學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家訪工作,了解學生家庭、學習及思想狀況,及時做好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學好習。嚴格要求學生,一視同仁。
5、加強德育功能,開展課堂活動
(1)、配合學校德育工作,充分發揮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
(2)、嚴于律己,教書育人
教師要立足本職,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對待、愛護學生。工作要認真細致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政治科,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政治教師工作計劃(五)
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交往,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培養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增強處事能力,促使自身發展。教會學生與同學、教師結伴同行,走過美好的青春,走向幸福的人生。在沖突的學習中化解矛盾,健康成長。并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培養學生知法,懂法,用法。
教學內容分析:
共有四個單元:第一單元讓愛駐我家,有“相親相愛一家人”和“我門共有一個家”兩課組成,本冊書把學會交往作為主線,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是教學重點,第一單元以與父母交往作為開篇,有著現實的重要意義。第二單元學會交往天地寬,有“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和“掌握交往藝術,提高交往能力”兩課組成,這一單元是要讓學生學會與同學和老師的交往,是上一單元的深化。第三單元在合作中發展,有“合作競爭求發展”和“合奏好生活的樂章”組成,這一單元是前兩個單元的擴展。第四單元我們依法享有人身權,財產權,消費者權,有“法律保護我們的權利”、“伴我們一生的權利”、“依法享有財產權,消費者權”四課組成。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交往,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懂競爭,知合作,能寬讓,講平等,善體諒,誠實守信的人。同時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教學難點:
對于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如何化解。如何處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朔娣葱睦怼=虝W生形成良好的交往品德、掌握交往的藝術。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自學法、練習法。
學情分析:
本屆學生絕大多數學習比較自覺,學習目的明確,主動性較強,上課精力比較集中,作業能認真完成,這部分學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也有個別學生學習不自覺,上課精力不集中,講話,不注意聽講,作業又不認真按時完成,教師要多用心。教師嚴格要求學生、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使這一部分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
實施目標的方法:
1、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注意學生的接受性,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強化學生學習的建構性。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用活動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在親身體驗中發展。
2、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互動活動蘊涵著人文關懷,在學生的互動活動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突出探究式學習,主題探究是每一個單元的靈魂,如何組織主題探究。
3、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討論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
4、搞好教學還要抓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教學的基礎。
第二、分析透徹活動和材料,這是傳授概念、觀點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