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3: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司投資決策流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金融危機;并購;并購決策;投資決策
一、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內容
企業的并購投資是企業的戰略行為,從戰略方面講,企業并購投資的動因有很多,例如,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尋求新的發展領域等。盡管并購動因各不相同,但都需要建立投資決策體系,以利于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及時性。
決策體系是決策主體與決策規范的結合體,它是決策意圖與決策行為的載體。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由以下部分構成:決策目標、決策組織、決策內容、決策依據與決策信息、決策方法與決策流程,決策執行與實施,決策評價,在每一個組成部分里都離不開金融危機環境的分析。在決策體系中,決策組織是核心和基礎,決策目標、決策內容、決策執行與評價是主體,決策技術與制度是技術和制度保障,金融危機環境分析貫穿于整個決策過程。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如圖1所示。
1.決策組織。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中,決策組織起到核心和基礎作用。在公司內部存在具有不同收入要求權的相關群體,不同的并購決策將會影響各自收益的實現程度,各方基于分配結果形成不同的成本收益函數,為避免利益受損均有積極性參與公司的并購決策制訂過程。這些利益群體參與途徑不同,或者利用信息優勢,或者通過法律賦予的投票權,并購決策的實現建立在各方競爭實力的動態均衡上。在企業內部,與并購決策利益密切相關的利益主體主要有兩個,那就是管理者和公司股東,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的分離導致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目標追求并不相同。企業管理者不是公司剩余索取權的擁有者,他們會利用手中的控制權謀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當自身利益與委托人利益產生沖突時,可能損害委托人的利益,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過程中這種利益沖突依然存在。
從并購動機看,所謂的管理協同、財務協同和經營協同,都是從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認為并購企業的管理者比被并購企業具有更好的規劃與監督能力,并購以后,可以借由這些管理能力來提升公司績效并且增加公司價值;可以通過并購擴大規模,通過規模經濟和財務杠桿,為公司帶來利益。從管理價值最大化方面講,并購能夠提高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水平,能使管理風險降低。同時,并購擴大了企業規模,從而帶來追求銷售數量的最大化。管理者所追求的公司資產成長一般超過對利潤增長的追求;當公司的閑置資金增多時,并購能通過加快資金運轉速度來增加管理者控制的資源;另外,管理者出于被并購企業價值評估的考慮,認為并購之后可以使目標企業的績效得以改善而產生并購動機。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企業股東與管理者并購動機存在差異,需要通過決策組織來避免并購動機差異造成并購投資決策偏差,這是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組織保障。并購投資決策屬于戰略決策,為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必須保證決策主體的數量至少要有兩級。隨著決策主體數量的增加,決策的主觀性、專斷性和風險性會逐步降低,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準確性和認同度逐步提高。同時,其決策成本也隨之上升,決策速度會下降。為此,在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中,應當設計兩級決策組織、一級監督組織,加上一級外部專家組織。兩級決策組織是指并購企業的董事會和并購企業最大股東單位的董事會,或者相當于董事會一級的決策機構,這樣的兩級決策基本能夠避免股東和管理者的并購動機差異;監督組織可由并購企業最大股東單位的監事會承擔,除監督外,還負責并購評價;外部專家由并購企業及其股東單位共同選定,組成工作小組,負責金融危機環境分析和其他技術層面的工作。
2.決策目標、內容、執行與決策評價。決策目標、決策內容、決策執行與評價是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主體。并購投資決策目標是并購投資所要達到的結果,該目標應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基礎,在大量調研和預測、分析的基礎上得出;要實現并購目標,必須要論證其可行性,需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聘用專家組織研討評價。明確決策目標是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前提條件。
并購投資決策內容包括目標企業選擇、并購支付方式、決策時機、并購與新建比較,等等。目標企業選擇的標準是目標企業是否符合并購企業的發展戰略,而且雙方資源要具有相互關聯性,即雙方資源要具有相關性或互補性。在選擇目標企業時要考慮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雙方的經濟規模、財務狀況、地理位置、技術水平、市場地位及企業文化等因素。特別是,跨國并購不僅要考慮本國的國家戰略與優勢,還要考慮目標企業所在國的政治經濟形勢與策略。并購支付方式很多,采用何種組合方式主要考慮并購方的資金實力和并購后的收益狀況。決策時機是并購投資決策的重要環節,在恰當的時機實施并購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這就要求并購企業長期跟蹤宏觀形勢、行業發展和目標企業的變化。
并購與新建是企業規模擴張和實現增長的兩種重要方式,新建投資是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利用自身的內部資源和生產能力實現規模的擴張和生產能力的提升。而并購則不同,它是利用外部資源和現有生產能力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張和生產能力的提升。兩者比較,并購投資的優點是速度快,能夠很快發揮并購資產的作用,以滿足市場需求或者獲得技術優勢;缺點是面臨的整合問題較多。新建投資不存在整合問題,但建設期較長,技術積累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可能錯過市場機會。因此,企業要進行并購投資時,必須進行并購與新建的比較,充分考慮行業、經濟和制度環境、企業特殊發展階段的具體情況,以確定在什么時候、什么條件下采用并購,什么條件下采用新建投資。
決策執行要解決執行主體、執行時機、執行成本和執行過程四個方面的問題。最后,并購投資決策正確與否需要進行評價,評價一般在并購執行至少1年以后組織,評價內容涵蓋每一個決策執行細節,評價結論主要作為今后決策的參考。
3.決策技術與制度。決策技術與制度是指決策依據、信息、方法和流程,前三個內容是決策技術范疇,決策流程屬于決策制度范疇,決策技術與制度是決策體系的技術和制度保障。
并購投資決策是否科學,決策依據與決策信息是基礎和前提。決策信息是形成決策依據的重要因素,決策依據體現為各種研究報告。如果基礎信息失真,形成的決策依據就會導致并購投資失敗。因此,決策需要高質量的信息。決策信息質量可從相關性、及時性、可靠性幾個方面來衡量。相關性是指決策信息與決策問題相關;及時性是指決策信息應及時收集,并由相關決策者掌握;信息的可靠性,一方面依賴于信息的可驗證性,另一方面可通過信息渠道的把握、信息源征兆來進行判斷。通過決策信息,分析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探究組織結構、財務資源、人力資源、生產資源、技術資源和營銷狀況,形成各種研究報告,即決策依據。根據信息和依據,管理者做出并購投資決策。
決策需要方法,國內外對決策理論研究的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由A.WALD所創立的統計決策,是在統計學、運籌學和決策分析的基礎上,從研究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方法開始,發展成為以隨機性決策方法和多目標決策方法為主要內容的決策分支,其特點是將實際決策問題通過各種模型作簡化,求解簡化后問題的最優解,以此作為現實問題的最優解。另一個方面是由西蒙所創立的現代決策理論,它是在心理學、社會學和組織理論的基礎上,以描述決策者與決策組織的行為機制為重點,發展成為以研究決策行為和決策心理為主要內容的決策行為學分支,它尋求的是現實問題的滿意解而不是最優解。并購投資決策應該在統計決策和現代決策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現金流貼現方法、實物期權方法和博弈論方法等決策方法中的一種或幾種方法的組合。
在決策信息、依據與方法的基礎上,還需要決策制度保障,體現為決策流程。決策流程應與前邊所述的決策組織相匹配。既要設計同級決策組織的決策流程,又要設計不同級決策組織之間的決策流程,保證企業各層各級的管理者都能參與其中,各司其職;決策應當由經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輪反復,以保證決策結果的可操作性。同時,在反復討論過程中進一步檢驗決策信息的有效性。
4.金融危機環境分析。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度加深,世界金融和貨幣日益密切聯系在一起,一個地區發生的問題會迅速涉及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并影響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美國次貸風險升高導致房地產市場異常蕭條,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降低,消費信心指數下降,失業率上升,經濟步入衰退。金融危機首先影響到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影響就業,進而影響整個實體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并購投資決策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進行金融危機環境分析,金融危機環境分析貫穿整個決策過程,涵蓋每一級決策組織。通過金融危機環境分析,不僅能夠識別并購機會,而且對于并購時機、支付方式等也起到重要作用。
隨著公司財務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將實物期權方法引入投資決策評價中。作為不確定性環境下戰略投資管理的有效方法。由于實物期權考慮了增產/減產的靈活性、投資延遲的選擇、管理流動性等問題,能更真實地反映價值。有學者認為,Kester(1984)是第一個發現這種管理靈活性的研究者。Brennan(1985)應用期權定價技術評估不可逆資源的投資問題,并使用Chilean礦產資源解釋了決策程序,對實物期權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McDonald(1985,1986)研究投資決策的等待時機問題,認為不可逆性為公司提供延遲投資期權。預計未來盈利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強,將會增加等待期權的價值,表明投資對不確定性增加的負向效應。特別是在投資具有不可逆性的石油行業,實物期權的應用也迅速發展起來。Kemma(1993)在油井沒提供額外有用信息的假設下,研究油公司開采井出租區域的期權時機問題。Dixit(1994)描述了眾多油氣相關的應用,包括開發油田的順序投資、建立及廢棄油井等。Walkup(1999)的研究顯示,對管理的靈活性、公司戰略及股東風險的關注能導致更正確的評估和更好的戰略。Chorn(2006)通過將用于動態規劃的貝努利方程和實物期權評估算法相結合,展示政策規劃發展的方法,作為企業不完全信息下決策路徑的依據。Franz(2008)探究消費者對資源保護工程核算的不確定和預期決策,對不確定性的評估用到實物期權模型等。
近年來,Smit(2004)基于戰略規劃與控制審視投資決策問題,認為投資決策不僅意味著等待期權的損失,而且是對未來發展期權獲取的潛在回報。等待期權的價值隨著不完全競爭和戰略投資的影響而減弱,因而投資對不確定性的影響并非簡單的負向效應?;谶@一思想,Klaus(2009)依據投資Q理論,建立市場波動和世界市場重組時期公司投資和不確定性的模型,驗證了實物期權理論下不可逆投資和不確定性兩者之間的負向相關關系,并為企業資本預算和投資決策提供了新的視角與指導。
(一)基于靈活性價值的投資優化分析
企業投資要面臨很多不確定性。特別是境外投資時,大型跨國公司、當地政府等利益主體會多方博弈,發揮信息的價值,力求以最少的綜合投資(包括各種成本)在風險最優條件下獲得最好的企業資源。投資的不確定性包括市場不確定性(如價格)和技術不確定性(如資本化投資、操作成本等)。研究者借助實物期權模型評估不確定條件下的生產投資,考慮價格下跌的情況下是否停產部分生產,以提供最優投資時機確定的現實可操作的方法。對波動性的估計是解決這一最優投資問題的關鍵。Copeland(2001)建議采用蒙特卡羅模擬估計項目的未來波動,CostaLima(2006)通過解析方法求得項目波動的表達式。Won(2009)考慮價格投入S和開發投入I這兩個不確定變量的波動,建立投資時機決策模型如下: 的實物期權評估模型??傊?,研究者在數學上對企業基于投資的停啟期權、規模擴張等問題做出很好的解釋。
(二)實物期權與信息價值的學習融合
為更加靈活地應對動態復雜的環境,很多行業開始關注實物期權與信息價值的學習融合。例如Gallant(1999)研究項目的投資時機并建立學習的價值模型。Lin(2005)對石油行業的實證研究也表明,期權投資決策不僅受外生市場變量的影響,而且受其他公司行為的影響。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生產外部性導致石油企業在不充分高利率下的開采,信息外部性導致不充分的延遲投資,權衡與競爭對手的戰略交互作用。在解決面臨外部性的戰略投資決策問題時,應對信息的外部性給予更多的關注,避免生產外部性大于信息外部性時不充分開采的負面影響,達到投資決策的最優化。將體現“靈活性價值”(ValueofFlexibility)的實物期權方法與體現“信息價值”(ValueofInformation)的概率分析結合起來,作為管理不確定因素的工具,能夠更好地創造投資決策的經濟回報。Herath(2001)將實物期權和貝葉斯分析進行對比,并通過兩者的結合進行投資評價。Armstrong(2004)也使用Copula函數改進貝葉斯分析,并通過系統的決策方法實現與實物期權的結合,獲取更多的信息價值與靈活性價值,實現公司既定資源約束下的價值最大化目標。
綜上所述,作為傳統投資決策方法的擴展,實物期權不僅能更靈活的挖掘投資價值,減少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且能夠幫助企業管理決策者根據企業的特點,建立基于市場變化的投資決策體系,從而實現靈活性思維方式的轉變。然而,這一方法關注數學技巧,對管理屬性的強調不夠。隨著信息經濟學的引入,基于效用理論的投資決策模型注重心理學、行為學的研究,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三)效用偏好理論:基于認知價值的投資組合決策
各行業的資產管理者使用投資組合管理等技術來決定最優分散化資產,增加公司價值并降低風險?;贛arkowitz有效資產組合原理的分析模型雖然權衡了各種財務結果的期望與標準差,實現投資組合價值的最大化,卻沒有恰當考慮風險偏好。針對這一缺陷,部分學者研究采用效用函數建立投資最優化工具與風險偏好之間的關系,以決定企業最優投資組合。Regis(2001)將基于偏好理論的風險承受力融入投資組合的選擇過程,根據投資項目期望凈現值等財務指標相應的概率分布,確定考慮風險承受力的投資確定當量,進而將其用于投資組合決策中,根據投資組合的期望價值和方差,改進投資組合管理。數學工具和最優化算法使得這一規劃過程相對簡化,決策分析和組合管理的結合提高了公司的決策過程和公司的整體業績。
Walls(2004)也通過建立風險承受力與投資組合期望價值、方差的關系,使得管理者能夠權衡評估風險與收益并理解對公司行為的影響,最大化確定當量價值,就可求得風險分散的最優組合,達到帕累托最優。在此基礎上,Walls(2005)將風險容忍度和業績評價結合起來,建立風險容忍度模型作為檢驗公司相對風險偏好的工具,進而控制公司規模,提高公司競爭力。普遍采用的評估方法僅僅考慮時間與資本現金流,卻忽略了公司愿意接受的技術和環境風險,因而出現了將地質、工程、經濟、財政等戰略目標整合的模型。Suslick(2001)基于財務、技術、環境多維敏感分析技術建立的多準則效用函數,得到采用MAUT效用決策模式,即通過MAUT模式的賦權、評級與計算,整合財務風險、技術風險與環境風險,使得技術價值、財務價值最大,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小,實現整體最優投資決策。
綜上所述,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實物期權等規范性分析方法,將決策制定與管理目標、可獲信息、概率法則等結合起來,既考慮與決策結果相關變量的關系,又要考慮變量間的相關關系,形成如何制定最好決策的理論。而效用偏好分析等描述性分析方法,基于決策心理及認知行為,描述人們作出決策時的行為、態度及認知,遵循經驗法則,形成系統的整體框架。兩者的結合既考慮風險的波動性及靈活性,又考慮了管理的偏好性,更靈活地控制投資決策風險,實現合理的企業經營管理。
二、投資決策風險分析的研究述評與展望
(一)投資決策的風險分析———需要系統的理論支撐
基于對企業經營環境不確定性、動態復雜性的認識,投資風險分析的方法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以求提高投資的靈活性來適應企業決策管理的需求。傳統決策分析方法的應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資決策的應變性和預見性,但由于對未來事件發生概率的預測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難與具有動態復雜特征的投資經營環境相適應。公司財務理論發展下的實物期權與投資決策的融合,既考慮了投資的信息價值,又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現金流的波動,實現投資管理的靈活性。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針對企業所面臨的動態復雜性的經營環境,可以應用動態管理和實時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系統構建動態投資決策與跟蹤管理的理論框架和運作模式,深入研究動態投資決策問題,為實現投資決策信息輸入、輸出和信息反饋、控制的動態化提供理論支撐。
(二)分析管理的模式創新———戰略導入的決策思想
通過上述國內外企業投資決策風險管理的應用與研究成果看,投資風險分析模式的創新方式、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從歷史演進和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具有一定的內在規律性。這種規律性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在與風險分析方法融合的基礎上,各種新興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對決策模式創新的推動力越來越大,并且逐漸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推動力。這一特點從貝葉斯決策、實物期權分析、熵權決策的應用來看體現得尤為突出。(2)隨著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發展,決策模式中偏好理論的融合和應用的傾向越來越明顯,特別是SteveBegg教授在決策心理及行為判斷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為投資決策開辟了新的視角。(3)基于資源配置的視角,全面理解不確定環境下風險管理理念與方法,將財務影響、運營影響與戰略影響等投資決策因素綜合考慮,加快公司價值增值能力的速度,發揮經營管理機制的加速器作用。因此,基于以上對于投資決策模式創新特點的分析和企業未來所處時代環境的判斷,今后的決策模式創新需要以戰略為導向,將投資決策、戰略規劃和風險管理相結合,通過一定的流程化管理解決資源環境的復雜性,管理者通過確定競爭行為、描述競爭策略使公司一系列的目標具體化,并采用決策模型解決復雜的公司多目標協調問題,提高投資決策效率,實現從投資決策風險分析到主動性管理的革新。
(三)EVA與投資決策的融合———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投資資本回報率、單位成本、產量增長率、儲量替代率、平均稅率等財務及生產經營指標仍然是國際上行業投資決策和對標評估的關注點,由此進行企業能力的博弈。價值導向的EVA指標著眼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在衡量價值時簡單易操作,不必過多依賴于對市場表現的估計,是傳統方法的有效改進。盡管大量的學者研究基于EVA的管理機制,通過EVA提供科學的決策標準,同時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投入資本進行監測與控制,但目前EVA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研究仍然較少。國資委提出將基于價值管理理念和資本成本意識的EVA指標,作為國有企業業績考核的關注點。在這一背景下,研究采用基于EVA指標體系的投資管理,不僅能夠幫助企業穩妥地控制好投資規模,引導科學決策,而且可改進投資結構及分析流程,優化價值鏈,完善企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消除“實盈虛虧”的泡沫,引導企業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三、結論
關鍵詞:會計信息系統;投資決策;系統開發程序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企業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之構建
收錄日期:2016年8月22日
一、目前投資決策系統研究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管理層意識不夠。很多企業決策者對構建企業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目前,各項投資決策只是建立在手工記賬的基礎之上,或借助于一些簡單的投資模型或主觀判斷進行決策,缺乏運用系統的投資決策程序。
(二)缺乏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還不是很高,缺乏既掌握財務知識又熟悉相關計算機應用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三)整個行業企業的實施環境不完善。從企業內部環境來看,其在人員組成、技術、資金支持等方面都難以達到理想的要求,從而對會計信息化在企業內部實施的硬件以及軟件環境都存在欠缺的部分,難以充分地保障信息化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同時,從行業外部環境來看,我國在企業信息化立法方面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力度不足,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整個行業的信息化。并且沒有足夠強有力的會計信息化技術支持,這使得其在日常與工商、銀行、審計等部門的會計事務的處理過程中,因無法很好地實現各部門的數據交換,而對會計工作效率造成影響。
進行投資決策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合適的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就意味著企業在現在以及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缺乏對市場前景的掌控能力,缺乏發展甚至于生存能力。如何建立適合于當前中國企業的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并將其具體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去,本文將作一些探討。
二、企業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開發程序
(一)戰略規劃和開發方法。建設企業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是一項耗資大、歷時長、技術復雜且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因此,首先應制定發展企業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然后按照規劃有步驟地進行系統開發。
1、制定戰略規劃的步驟。把計算機應用到企業的投資決策中,一般要經歷從初級到成熟的成長過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發展道路可劃分為六個階段:初始階段、普及階段、控制階段、集成階段、數據管理階段和成熟階段。因此,構建企業投資決策信息系統,無論是在確定開發策略,或者在制定信息系統規劃的時候,都應首先明確本單位當前處于哪一生長階段,進而根據該階段特征來指導建設。
2、制定戰略規劃的常用方法
(1)企業系統規劃法。主要工作步驟為:準備工作、調研、確定業務過程及重組、定義數據類、定義信息系統總體結構、確定總體結構中的有限數據、完成BSP研究報告。
(2)關鍵成功因素法。在現行系統中,總存在著多個變量影響系統目標的實現。通過對關鍵成功因素的識別,找出實現目標所需的關鍵信息集合,從而確定系統開發的優先次序,并進行規劃。
(二)企業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流程
1、可行性分析。顧名思義,其主要任務就是對應用項目開發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進行明確。對可行性進行分析和明確是開發任務實現的迫切需要,它主要評介應用項目實現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和資源。可行性分析工作的開展必須是以充分的實地調查研究為基礎才可開展,實際調查是其獲取項目開展情況詳細資料的重要渠道。
2、數據流程。投資決策水平的提升是開發和建立企業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最根本的目的所在。總體而言,組織設計是新型投資決策系統設計的首要步驟,我們在對新系統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將對組織的設計看作是對系統進行創新設計的一次有目的的改變。為進一步促進計算機在投資決策信息管理中的應用,我們必須舍去物質要素的束縛,通過對相關資料的廣泛收集與整理,對投資活動數據流程圖進行繪制,進而為接下來的數據分析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
3、數據字典。其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對所繪制的數據流程圖當中的數據存儲、邏輯處理、數據流、數據結構以及其存在于外部的實體進行定義。數據字典在數據流程圖的輔助下,對于系統當中邏輯模型的描述可以從文字擴展到圖形當中,大大提升了模型描述的完整性。
4、功能結構圖設計。以各功能之間所存在的從屬關系為依據所繪制的圖表,功能模塊就是圖中的各個框,在具體情況的影響下,其劃分形態可大可小,某項任務完成所需要的一整組程序多存在于大的功能模塊當中,而小模塊則是程序當中的每一個處理過程。
5、系統設計。系統物理配置方案包括:(1)系統設計原則;(2)系統輸入;(3)系統加工;(4)系統輸出。
三、企業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內容設計
在完成開發程序的一系列步驟之后,企業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需要進行相應的內容設計,使該系統財務方案的配置能切實滿足企業、公司投資決策需要。大體而言,企業做出投資決策需經歷以下五個流程:
(一)融資方式選擇。在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的決策過程中,首先要決定采取的融資方式。企業有充足的資金保障,后續的投資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進行。在當前中國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可供選擇的方式有三種:外部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和內部融資。理論上,投資者應將三種融資方式的成本加以比較,進而選擇成本最低、性價比最高的融資方式。系統還可通過多種融資方案的比較分析,為決策者提供最優方案的選擇,但應考慮融資結構的搭配,包括融資種類、成本、時期等結構以保證企業資金的正常運營。
(二)投資方案選擇。在確定了融資方式,有了資金來源之后,系統應為投資者選擇最佳的投資方案。投資決策系統可將人為干擾因素降到最低,從企業利益出發,嚴格依照選擇標準,做出最有利于企業效益的決策。從實質上來講,投資就是以犧牲當下現有資金的方式,以便在未來獲得報酬的一種行為,這一行為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此,投資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才能將這一不確定性降到最低,使其有效性得到提升。有效的投資必須借助于科學、正確、合理的投資方案以及經營活動,通過對企業資本的合理使用,將資本提升到最大的利用價值。
1、有效投資決策方案的選擇標準。投資決策的制定是為了在不久的將來,更好地實現前期預定目標,其總體來說是在前期對市場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的,以一定的標準為依據,對若干投資預選方案進行不斷選擇、判斷、分析的一個過程。它決定著投資決策是否能夠有效。主要考慮的要素有:(1)投資的增值程度;(2)投資的風險性;(3)控制通貨膨脹的能力;(4)投資的資本成本。
2、有效投資模型。系統可提供多種投資模型,決策者可根據需要選擇恰當適用的投資模型,為項目決策服務。投資方案的最后抉擇是要通過凈現值的比較進行,所以各種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需要結合運用。有效的投資決策必須是先確定風險投資報酬率,然后再進行凈現值的最后抉擇。
(三)預算管理。在確定了投資方案后,系統需要對該方案進行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在項目具體上馬之前,系統應針對不同的項目主體,按照不同模式進行項目預算,以保障該投資方案的順利進行。預算與選擇的融資方案、投資方案密不可分。在企業選擇投資項目之后,有必要將戰略規劃轉換成詳細的年度經營計劃,而該計劃通常以預算的形式得以表現。因此,預算將投資項目的可能效果反饋給管理者,管理者據此信息對項目投資的流程及細節加以修正。預算的主要目的是規劃,另一重要方面則是控制,預算系統的基本目的是規劃和制定經營目標,并將此與實際結果進行比較。從某種程度上說,實際與預算數字是有差異的,有必要分析差異原因,采取必要的正確行動,這一比較則意味著控制。決策者可以根據需要,在投資決策系統提供的一些預算方法中選擇合適的編制方法。但從系統構建的完整性角度考慮,在進行財務方案配置時,編程人員應將所有可能需要的預算方式都編進系統代碼中。
(四)成本控制。融資方式選擇確定了資金來源,投資方案選擇決定了具體項目,預算管理則對即將運行的項目有了大致的展望與規劃。在這三個步驟完成之后,投資項目則正式開始實施。按照管理會計本量利的理論不難得知,成本控制在投資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不對成本進行控制,預算管理的成果就會付諸東流,投資方案將不會給企業帶來切實收益。產品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都要進行成本控制,即全面控制。成本控制也伴隨著項目運行的始終。因此,在項目的運行過程中,會計人員應當及時在投資決策系統中輸入與成本有關的相關數據,保證數據更新的及時性與時效性,隨時隨地發現問題,防微杜漸,努力將成本消耗控制在最低水平。
(五)效益評估。成本控制隨著項目投資運行的結束而結束,系統應對主體項目進行效益評估。首先確定該主體項目的盈利情況,其次對融資方式與投資方案進行反思,通過真實的數據,判斷一系列決策的合理性,為企業今后的投資決策提供經驗。對投資項目進行效益評估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決策者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其中任何一種,作為判斷投資方案效益的依據。(1)凈現值法。按照這種方法,所有未來現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預定貼現率折算為它們的現值,然后再計算它們的差額。只有凈現值大于零的方案才可以作為備選方案;(2)回收期法?;厥掌谑侵竿顿Y引起的現金流入累計到與投資額相等時所需要的時間?;厥掌诜ǚ从惩顿Y回收速度。它代表收回投資所需要的年限,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厥掌诎o態投資回收期和動態投資回收期兩種。在效益評估完成之后,該系統針對主體項目的全程并未隨之結束。企業投資決策信息系統不僅起到投資決策的作用,更是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對企業經營、投資活動的記錄與監督。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系統應對項目主體的運行情況進行全方位的及時的記錄并備份保存,以保證企業在今后的決策過程中,不會重復之前的錯誤,保證企業經濟活動的連續性、穩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企業必須正確選擇投資方案,盡量規避風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企業投資決策信息系統。
四、結語
企業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對于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構建行之有效的投資決策會計信息系統對中國企業的健康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Beaver.會計收益數據的經驗評價[J].會計研究,1960.
[2]George?H?Sorter.Basic Accounting Theory[J].1966.
[3]Daniel Kahneman.Daniel Kahneman的啟發式及其偏差[J].美國經濟評論,2002.
[4]袁水林,王東升.試論戰略管理會計對企業投資決策的影響[J].經濟問題,2001.
[5]隋安媛.小議我國會計信息系統的未來發展方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7.
摘 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發展,企業家們為了加速產能擴展,把企業做大做強,都樂意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以達到擴大再生產的目的。但固定資產投資、產能的擴張不可避免地存在較大的風險,若盲目投資反而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宜審慎。
關鍵詞 可行性研究 評價 審慎
企業若想發展壯大,固定資產投資成了必不可少的課題。固定資產的投資當然不乏成功者,投資成功者往往令企業迅速膨脹,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有利地位。但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更多的是失敗者,失敗者輕則使企業損失了部分財富,嚴重的會導致企業資金鏈斷層,使企業退出市場競爭的洪流。因此,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宜審慎。本文就如何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進行探討,以確保投資能達到預期效果,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為單位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固定資產投資的成功與失敗
1.成功者的代表之一: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
創建于1992年的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在發展初期僅只是一家占地不足一萬平方米,整車生產只有幾千輛的小型企業。但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從2000年開始迅猛發展,至今,占地面積達60萬平方米,整車生產能力250萬輛。自2003年以來一直成為全國摩托車托車行業的龍頭企業。
2.失敗者的代表之一:江門市高路華集團有限公司
江門市高路華集團有限公司在1997年也遭受了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財務危機凸現,大量的供應商到江門總公司追討貨款,公司的管理層只好采取以存貨抵供應商款項的策略,暫時緩解了財務危機。在資金依然吃緊的情況下,集團公司的決策層未有正確分析形勢,依然大規模興建東寧高科技大樓,1998年至1999年動用的建設資金達兩億元,導致了資金鏈的斷層,也為2002年開始走向敗亡之路埋下了伏筆。
由此可見,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宜多方位評估,投資宜審慎。
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步驟和方法
由固定資產投資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可見,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除了影響項目本身的損益外,還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資金狀況。所以,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宜建立在多方位評估的基礎上,避免盲目投資。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一般應遵循一定的步驟和方法,使投資者能作出正確的決策。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步驟主要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詳細可行性研究、出具項目評價報告、投資決策等。
能否對固定資產投資作出正確的決策,取決于能否對投資項目進行有效、合理的評價,而對投資項目的評價需要建立在充分調研評估的基礎上。所以,進行固定資產投資,首先要進行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尚行匝芯繎粌H僅著眼于項目本身,還應從企業的角度全面考慮。固定資產投資的可行性研究可分為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詳細可行性研究兩個階段。
(一)固定資產投資的初步可行性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主要任務是提出固定資產投資方向的建議。其主要內容包括投資方案、市場需求預測、環境保護、生產技術、工藝流程、配套資源、人員配備、建設規模、建設條件、建設進度、投產時間等。
1.投資方案、市場需求預測
進行可行性研究,要清楚項目提出的前景和意義。通過了解產品的銷售情況、市場占有率和企業所處行業的特點,預測產品未來的銷售情況和潛在的市場,為進行投資項目的進一步可行性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據和支持。
2.環境保護
對環境有不利影響的項目難以順利投產,所以固定資產項目的投資不能忽視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3.生產技術、工藝流程
固定資產的投資,無論是增加生產能力還是技術改造,均與生產技術和產品的工藝流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也要考慮投產后是否縮短工藝流程或提高了生產效率。
4.配套資源、人員配備
初步可行性研究還要對配套資源及人員的配備進行調研,分析項目能否有相應的資源配備和足夠的技術支持。
5.建設規模、建設條件、建設進度、投產時間
項目的建設規模、建設條件、建設進度、投產時間是初步可行性研究必不可少的備件,它為進一步進行詳細可行性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固定資產投資的詳細可行性研究
詳細可研性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主要階段,它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決策提供技術、經濟、生產等各個方面的依據。詳細可行性研究需要對企業現在的生產能力、原料供應、產品銷售、市場競爭情況、員工狀況、企業的資本結構、財務狀況、主要經營問題等進行調研和分析。
1.生產能力的調研
企業的生產能力與產品的銷售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當企業的生產能力已經不能滿足銷售的增長時,往往需要通過固定資產投資或技術改造來滿足市場需求。但這并不是必然的,是否需要擴大再生產還需要衡量其他指標。例如:企業的年生產能力為100萬噸,產品的年銷量為105萬噸,是否需要擴大產能來滿足市場需求呢?回答是不一定,因為擴大產能需要增加較大的成本,所以銷售105萬噸產品所獲取的利潤并不一定比銷售100萬噸的利潤高。所以還需要深入分析,如產品銷售增長是否有持續性等。
2.原材料供應的調研
生產量的增長往往會帶動原材料采購量的增長,而采購量的增長將使采購方獲得相應的采購折扣而使采購成本下降。但調研時也需要考慮其原料供應商距離的遠近,原材料的供應能否滿足產能的擴張等。
3.產品銷售及市場競爭的調研
通過調研產品的銷售情況及市場的競爭情況,了解企業的銷售政策,企業的產品的銷售增長是否有持續性,增加的固定資產投資能否從銷售收入中得到相應的補償。
4.員工狀況
通過員工狀況的調研,了解人員的素質和結構、教育培訓狀況、企業的福利待遇,了解員工的操作技能和隊伍的穩定性,分析固定資產投資所要增加的人力資源成本。
5.企業經營情況、資本結構和財務狀況的調研
通過對企業經營情況、資本結構和財務狀況的調研,分析企業投資前后的資本結構是否合理,固定資產的投入能否通過自有資金解決,是否需要籌措資金等。
(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評價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評價是根據可行性研究搜集的資料,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投資的經濟效益進行全面的評價和分析,為決策者對投資項目作出最后的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評價的方法主要有會計利潤分析法和現金流量 分析法兩大類。
1.會計利潤分析法
會計利潤分析法是通過估算項目投資后企業的收入、成本、費用等,比較投資前后企業的會計利潤,分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可行性。也可以利用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售量、利潤等變量之間的內在聯系,運用本量利分析法,測算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然后分析預測的銷售量是否大于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據此評價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會計利潤分析法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評價時,如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所需的資金是通過籌資獲得的,在估算時該部分的投資成本確已包含在內。但如果部分固定資產投資所需的資金是通過自有資金來解決的,這部分資金所喪失的機會成本不容忽視,特別是靠自有資金解決的數額較多的企業,因資金若存在銀行也有相應的利息,這也屬于投資的成本。但許多企業在進行可行性評價時往往忽略了這點。
2.現金流量分析法
現金流量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對固定資產投資的項目經濟效益的評價方法,它是通過計算投資項目整個壽命周期內的現金流量,據此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的方法。
現金流量分析法包括投資回收期法、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
(1)投資回收期法:投資回收期法的主旨是測算自項目投建之日起,投資的未來現金流入現值累計到與投資額相等所需要的時間。在方案選擇時,投資回收期最短的方案為最優方案。
(2)凈現值法:凈現值,是指在項目計算期內,按設定折現率或基準收益率計算的各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的代數和。凈現值法,是通過計算項目的凈現值,據此評價投資項目可行性的方法。當凈現值大于或等于零時,項目才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選擇時,凈現值最大的方案為最優方案。
(3)內含報酬率法:內含報酬率法是根據方案本身內含報酬率來評價方案優劣的一種方法。若內含報酬率大于企業所要求的最低報酬率,則該項目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選擇時,內含報酬率最大的方案為最優方案。
(4)現值指數法:現值指數法,是通過計算未來現金流人現值與現金流出現值的比率,據此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的方法。若現值指數大于或等于1,則該項目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選擇時,現值指數最大的方案為最優方案。
3.會計利潤分析法和現金流量分析法的優缺點
會計利潤分析法和現金流量分析法在投資者的決策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會計利潤的分析法的優點在于:會計利潤的分析可結合基期的實際數據,輔以項目投資后將產生的收入、成本、費用、稅收等,即可對項目的可行性作出評價,操作成本低,而且測算的結果直觀性也較強。它的缺點是忽略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若用于資金投入大,投資周期長的項目,測算的結果會有較大的偏差。
現金流量分析法的優點是: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它對項目的評價更具科學性和客觀性。缺點是未來現金凈流量數據的獲取必需在占有全面詳細資料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地預測,分析成本高,而且使用的貼現率難以正確地估算。
(四)投資決策
投資決策是項目評價的最終目的,在得到項目分析評價的結果后就可進行相應的投資決策,投資決策既需果斷,又不失謹慎。
固定資產的投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又依賴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評價。所以,對投資項目的研究和評價應建立在充分調研和評估的基礎上,作分析時也應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對比和測算。這樣,才能使固定資產的投資真正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起到推動的作用。
總之,固定資產投資是單位增加生產投入,提高生產能力,從而增強參與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單位要高度重視,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進行可行性分析,并采取科學的方法對投資進行決策,確保投資實現預期的效果,從而增強單位的盈利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確保發展戰略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周立強.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前期決策體系的探討.采礦技術.2006(1).
【關鍵詞】金融危機 并購投資決策 特征 體系構建
由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演變來的世界性金融危機,是60年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進口需求縮小、國際收支能力下降和經濟增長放緩。在這一形勢下對企業的并購投資決策的特征和體系構建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企業投資并購決策概述
投資是指企業將一定的資產或者生產活動投入到一項事業當中,以期在其中獲得價值回報的經濟活動。在市場化的經濟發展中,投資活動是企業獲得成長的重要方式之一。并購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式,是指一個公司吞并或者合并另一家公司成為一個新的公司,以擴大新公司的業務范圍和市場占有率。收購、并購和合并在實際操作中統一成為并購,是一項經濟產權的交易活動。企業并購投資決策是指企業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而進行的市場調查、分析、確定投資或者并購對象,對一個投資或并購對象的可行性和未來的收益情況進行判斷和調查的過程。決策的過程主要包括發現問題、選擇目標、收集信息、制定技術、擬定方案和做出最終判斷等。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企業的經營環境變的更為復雜,投資并購的風險加大,產生了很多新的影響因素,企業管理者在投資并購決策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增多,在當前形勢下對企業投資并購決策的特征和體系構建問題進行探究,是企業需要重視的問題。
二、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并購投資的特征研究
復雜性。復雜性增大是金融危機對企業經營環境帶來的首要影響,在復雜的、不確定的環境下,企業的投資并購預測就較難,投資并購的條件不明確,對未來的收益情況也受到過多因素的影響而難以預測。這就導致企業在在進行投資并購難以進行決策,控制力下降。
企業投資并購決策的敏感性。從宏觀的經濟發展來說,經濟是呈周期性發展的。在宏觀經濟較為穩定的時期,企業大多會采取擴張的發展方式,投資并購決策活動增多;在宏觀經濟低迷時期,企業也會采取收縮的發展方式,對投資并購采取謹慎的態度。經濟發展在大趨勢中也會發生短時間的上升或者下降的現象,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行。但也存在著逆勢操作的現象,如在經濟環境穩定時期,雖然有利于企業的投資并購,但成本較高,如果在經濟低迷時期進行投資并購,所需的成本則較低,待市場好轉后也可以獲得很好的收益。因此,過于波動的經濟環境使得企業的對投資并購的敏感性增強,對經濟發展形勢的研究是投資并購決策的關鍵。
投資并購決策的動態性。投資并購活動是一項復雜的經濟活動,需要在科學的決策機制指導下進行,包括有設計、收集信息、選擇和審查四個步驟。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多,導致這四個程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甚至重新返回前一階段。投資并購決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對市場信息進行持續的吸收,甚至一段時間的觀察,最終做出決策。金融危機形勢下的決策,需要在正確的前期準備的基礎上對決策過程中的信息進行動態觀察,保證投資并購決策正確。
三、金融危機下企業投資并購體系的構建
決策體系是指決策主體和決策規范等的綜合,是企業進行投資決策的推動者。金融危機環境下企業的投資決策系統構建包括有決策組織、決策目標、決策內容、決策信息、決策程序、決策執行和決策評價。金融危機下,投資并購決策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對金融危機的經濟環境進行分析。
決策組織。決策組織是企業投資決策的核心和基礎,包括企業各個部門和階層的代表,較為準確的反映出企業對投資并購的意志。不同的投資并購決策會對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產生不同的影響,企業內部可以對投資并購產生影響的主要有兩個主題就是管理者和股東。企業的管理者在并購中追求公司管理水平提高的有利條件,而股東則追求公司價值的提高。投資決策組織是避免投資并購動機的有效措施,決策主體的增多,可以有效的避免決策過程的專制、主觀性,平衡企業內部的利益和降低投資并購的風險。理想的企業投資并購決策組織包括董事會決策組織、管理者組織和外部專家組織。外部專家組織對投資并購進行監督,并負責對金融危機形勢進行客觀獨立的判斷。
決策的目標、內容、執行和評價。決策的目標、內容、執行和評價是投資并購決策的主要部分。決策的目標是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是決策活動的前提條件;決策內容包括目標選擇、時間、資金問題等。這一階段需要對投資項目和被收購企業的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并對并購和投資新建進行比較。決策的執行是指對目標、時間、成本等進行執行。評價是指決策完成一段時間后所進行的評價,作為企業決策的經驗參考。
決策制度和方法。決策的方法,當前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在統計和運籌學基礎上建立的統計決策,適合用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的投資并購決策,其特點是通過模型將實際的復雜問題進行簡化,以簡化后的問題進行最優答案的決策。另一個就是現代決策理論,是建立在組織理論、社會性和心理學的基礎上的,以決策組織的行為機制為重點,追求決策的滿意解答。并購投資決策,需要企業管理者根據實際的情況需要,結合使用統計決策和現代策略兩個理論,設計出符合企業發展利益的決策方法。
四、總結
金融危機對企業的經營環境產生的深遠的影響,企業在進行投資并購決策時需要對經濟環境作出更多的觀察,企業對金融危機形勢下的投資并購決策特征的體系構建進行研究,掌握其復雜性、動態性、敏感性等特征,完善決策體系,實現金融危機下的企業增長。
參考文獻:
要找出企業的并購基因,首先要明確企業并購重組的目標要求是什么?筆者認為,可以歸納為三種,即企業自身的價值訴求、產業的成長規律要求,及并購協同性提出的要求。要實現這三方面要求,企業必須在投資管理能力、融資管理能力、決策支持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方面達到一定水平,因此,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對企業是否具備并購基因進行測試評估。(見圖1)
測試1:投資管理能力
要測試企業是否具備并購基因,先看企業的投資管理能力如何。投資管理能力體現的是一個企業是否能夠以“正確的方式”去把握“正確的投資機會”的一種素質。它包括機會發現、機會識別、機會捕捉和機會延伸,可以通過投資管理組織和投資管理流程兩個維度來進行具體測試。
投資并購一定要有很好的組織保障作為基礎??赡芎芏嗥髽I都設置了投資管理部或資本運營部,但是,僅有職能層面的組織安排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進行系統、深入地評估。包括:評估投資管理的各個環節,組織設計是否到位;是否由于組織不到位,造成管理不到位;是否存在投資決策組織不健全、投資管理部門分散、投資后的監管缺失、多頭立項多頭管理等問題。
投資流程包括投資規劃、投資立項評估、投資效果分析等方面。通過投資流程的評估,會發現企業投資并購存在的核心問題,以及一些重大的經營風險。(見圖2)
投資流程中投資規劃環節的評估,主要應圍繞投資決策依據、投資規模、投資方向等因素進行。在并購決策前,決策依據在決策層是否達成一致?并購初衷是為了擴大規模還是為了迅速進入新業務領域、新市場或是其他原因?至于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向,是否明確了未來的投資規模?是否有科學的、具體的投資預測和分析?對企業歷史性的投資是否系統分析了投資發展變化的軌跡等。
投資立項評估是投資流程管理的關鍵。在投資立項環節中,有的企業出現的是管理問題,例如多頭立項多頭管理、立項缺少總體控制等問題,導致“該投的項目可能沒投、不該投的卻投了”。另一方面是投資立項的技術問題,也就是投資項目評估體系存在的問題。投資項目評估主要是評估投資并購項目的“好壞”,不同的企業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的投資項目用的評估指標也不盡相同。
企業需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投資評估工具。例如,企業可以采用國際通用的投資項目優度模型(DMOI),然后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和行業特征進行優化,形成企業自己的投資評價體系。投資項目優度模型之所以成為世界銀行推薦的投資風險評估的量化模型,就在于它通過系統分析潛在并購項目的市場吸引力、業務競爭力、客戶開發難度、市場競爭狀況以及并購項目的團隊能力等多因素,來衡量一個項目的投資并購潛力。
最后,投資流程中很多企業往往忽略投資效果評估環節。很多企業在投資并購后,對并購企業也關注業務整合和管理整合,但更多的是經營層面的,往往忽略投資并購效果評估,這對未來的新項目投資決策是很大的損失和缺陷。
測試2:融資管理能力
融資管理能力評估根本的目的是挖掘潛力和控制風險。再好的投資機會,如果沒有能力駕馭就可能變成企業發展的毒藥。通過融資能力的構建,可以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資金成本,控制資金風險。在此,我們需要用更為具體的手段來測試這一抽象的管理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測試融資流程是否合理?融資渠道是否順暢?融資規模是否能滿足投資并購的需要?融資模式設計是否夠科學?
融資流程的合理性評估,就是要通過對融資流程各環節的分析,評估目前的流程設計是否存在控制風險、經營風險等問題?是否存在進一步優化的必要?(見圖3)
融資規模的評估,主要是評估目前的融資能力是否能滿足企業投資并購的需要?如果投資需求遠遠高出企業目前的融資能力,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就肯定會出現負值;如果投資現金流不能盡快產生回報,就會給企業正常的生產運營埋下定時炸彈,長此以往肯定會出問題。
合理可行的融資渠道是企業資本運作的重要基礎條件之一。對融資渠道的評估是指,面對企業的投資并購資金需求,目前的融資渠道是夠能滿足資金需要?針對資金缺口,是否能開拓新的融資渠道、挖掘現有融資資源?融資渠道的評估重在創新,只有敢于創新,才能發現資本結構調整優勢的機遇,才能發現資金成本降低的可能,才能把企業的資金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F在很多企業過于依賴傳統的融資渠道,造成企業負債率居高不下,企業資金成本成為企業成長的沉重包袱。融資渠道評估的目的在于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優化的措施和路徑,從根本上提升企業并購的自主性和潛力。
融資模式評估是指融資方案的評估,主要是評估融資結構和融資成本的合理性、科學性。企業要通過對融資模式的評估和實施,最終實現融資管理能力的優勢。
測試3:決策支持能力
并購是典型的非程序性決策,既需要有準確的把控能力,也需要有快速的決策能力。很多時候,決策快慢甚至可以決定并購的最終成敗。一個企業的決策支持能力,通常包括決策支持信息、決策支持組織、決策支持報告體系等因素。
決策支持信息評估,指企業決策者是否了解最真實、最及時、最充分的決策信息。很多企業會忽略這個問題,例如有的企業的投資并購信息是分散在各部門各層面的,那么,投資立項也是由各部門主體提出的,立項主體都有一大套看似很合理充分的投資理由,而企業的決策者在沒有全盤信息支持的情況下,如缺少資金鏈信息或者業務風險信息,不可能做出科學的判斷,這樣的投資決策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風險。
決策支持組織是企業決策體系中重要的保障,企業的決策信息不可避免地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需要有信息收集系統能夠進行合理的歸口管理和統計匯總。企業的決策信息通常是隱性的數據和事實,需要有科學的分析才能夠顯示出支持決策的價值,因此,需要有決策分析部門負責對相應的信息進行處理。企業的決策信息需要有效的傳輸途徑,才能在有效時間內為決策者的決策服務,這就要求設置決策支持信息系統以及相應的組織機構等等??傊?決策支持組織就像是一個企業的神經一樣,應該無處不在、高度敏感。
企業的決策支持體系同樣需要有一個嚴謹的決策支持報告體系,形成決策支持信息樹。不同層級的決策者可以獲得不同層級、不同時效的決策信息,為群體決策提出支持。
測試4:風險管理能力
前三項能力更多關注的是,企業是否能夠把握并購的機遇。而第四項能力關注的是,企業是否能夠有效控制并購風險。并購的要義在于抓住能夠抓住的機會,承受能夠承受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講,風險管理能力至關重要。投資并購的風險究竟在哪里?如何識別?如何掌握并控制風險?這是評估企業風險管理能力的主要關注點。
快速發展中的大中型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管理問題有:1.風險管理意識淡薄,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或盲目擴展投資,使企業承受無謂的風險。2.公司治理結構不規范,不能有效制衡管理層的強大權力,董事會沒有或者不能負起監督管理層的責任。3.企業管控模式不合理,無法有效控制企業風險;組織結構設計不合理,不能建立有效的內控和相互制衡的機制。4.缺乏包含決策、管理和具體執行層在內的完整的風險管理組織;內部審計限于財務報表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缺乏對風險管理情況的檢查和監督。5.缺乏系統的套風險管理體制,沒有將風險管理的手段和內控程序融入到管理與業務的制度與流程中。
風險控制已成為國內企業界關注的熱點。2008年,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礎規范》,要求上市公司在2009年7月1日前(后推遲到2010年),必須建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對內部控制的要求在國有企業及其他類型企業中逐步推進。
企業可以因為財政部等相關部門的要求而去加緊推進內控建設,但是,絕不要“為建而建”。內控建設中“外因是急”,但“內因才是本”。對于意圖推進企業并購,進行外延式擴張的企業來說,內部風險控制體系的建設才是當務之急。對企業推進風險管理能力的建設,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評估。
第一個方面,對企業的戰略風險管理能力進行評估。當前中國企業大多數都還沒有建立起內部控制體系,通過對企業戰略的梳理,包括集團管控、業務特點以及業務環境等的識別,可以明確企業戰略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要求是什么。根據企業的戰略,了解企業內部控制的特點,風險集中體現在哪些區域。然后進行針對性地規劃,確定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重心。
第二個方面,在企業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圍繞內部控制的控制環境建設、風險識別、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等五個方面的具體要求,評估公司級的內部控制。通過對風險的識別,發現上述幾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對公司內部控制管理的測試,全面解決這些問題。
第三個方面,流程級和IT級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這是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評估的重點,也是難點。把通過戰略梳理確定的關鍵風險區域歸結成流程地圖,對現有的流程進行描述,并找到這些流程中的風險點、現有的控制措施以及控制的缺失,從而制定內部控制措施、風險控制目標等。對于IT(信息系統)而言,主要關注的是一般性控制缺陷,例如安全性的缺陷、硬件管理的缺陷等。通過流程級和IT級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要形成企業的風險控制矩陣,系統性地發現風險并制訂相應的控制措施。
前三個方面主要針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設計缺陷,比如公司沒有戰略,或者缺失流程,或者流程不合適存在風險,就通過上述過程解決。但是我們發現,有很多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不是由于設計缺陷造成的。它有制度、有流程,只是沒有去嚴格執行。所以,需要進行第四個方面的評估:通過測試發現運行缺陷,并針對內控建設的基本要求提出整改意見。不僅流程要整改、制度要整改,組織、文化也要整改,管理要系統提升。通過一到兩次的測試,彌補內控體系運行的缺陷,讓企業的內控真正做實。
1、投資決策能力有待加強。一是部分電力企業投資論證不夠深入,符合項目審核要求的申報材料較少,一些企業出現“先生孩子、后上戶口”無序開工情況。二是投資部門相關人員的項目審核能力有待提高,不少電力企業報送的投資協議、章程、評估報告、調查報告等資料存在較多錯誤和漏洞,且缺乏必要的專業審核意見。三是投資審核信息不對稱,受人員緊張的制約,部門相關人員難以到現場了解第一手情況,無法核查相關資料的真實性,影響投資決策質量。
2、投資業務管控能力有待加強。一是企業投資制度有待健全,大多電力企業偏重決策管理,忽視了對過程的控制和項目的實施。缺乏一套從立項、決策到實施、運營、后評價的全過程、全方位的制度體系。二是部門職責有待理清,總部部門之間投資職責分工有待細化,管理邊際存在交叉,一些職能部門在投資管理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三是投資管理環節存在脫節,總部部門之間、總部與附屬企業間交流不夠,缺乏有效的上下聯動機制。
3、投資項目實施過程亟待加強。一是投資項目的責任部門長期缺位,企業也沒有建立科學的工作流程,對投資實施過程的監管在總部層面仍是空白。二是需要加大成本控制,企業的投資概算管理不到位,部分人員擅自擴大建設規模、提高建設標準、隨意超概、任意追加投資。三是招、投標管理不規范,缺乏統一的項目招標與物資設備采購平臺,企業難以選擇到最優秀的設計、監理、施工隊伍。四是投資項目建設存在較多問題,如安全事故、工期滯后、質量不符合設計標準、責任制度不落實、不嚴格執行合同、工程變更隨意等情況。
4、投資考核與責任追究亟待加強。一是考核不到位,企業未建立科學的投資績效考核體系,企業員工缺乏應有的行政和經濟約束。二是投資項目的竣工審計、決算、驗收及后評價等一些投資效果評價有關的制度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投資決策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對投資違紀違章行為追究不嚴,一些電力企業存在“處罰過輕,獎罰不明”的情況。
二、電力企業加強投資管理的主要應對措施
1、堅持“四嚴”要求,切實加強決策管理。一是嚴密論證,作好投資可行性分析與論證,對市場發展前景、投資環境、面臨的風險與問題進行全面的調查,不經過充分論證的項目不得上會決策。二是嚴把投向,遵守項目“三不投”原則,即不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不投、投資回報率低的不投、風險難以掌控的不投。確?!巴队兴a出”。三是嚴格決策權限,按照集權與分權相結合原則,堅持“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四是嚴守程序,所有投資項目的報批必須遵守內部決策程序,不得越級上報、審批,以確保投資決策的科學性。
2、流程管理再造,優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一是管理機制再造,總部各部門應明確自身職能,擔負起投資的決策、實施和運行等不同階段的管理職責,改變以前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扯皮的狀況。二是業務流程再造,按照不相容職務分離的要求,嚴格推行投資的決策與執行、概算編制與審查、項目實施與資金支付、竣工結算與竣工審計等不相容崗位分離管理。三是管理機構再造,按照精簡、高效的要求組建項目公司,不斷優化項目公司的運行機制,細化項目公司的職責權限,硬化項目公司的考核內容,規范項目公司的運作。四是管理制度再造,構建涵蓋投資業務全過程、全周期的管理制度體系,強化制度的約束力,作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3、把好五道“關口”,主動掌控過程控制。一是工程設計關,精心挑選設計單位,并使其嚴格遵守技術規范,必要時可采取限額設計。二是概算審查關,通過對投資概算進行專家評審,以此作為投資考核的依據,改變“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的狀況。三是招、投標關,所有投資項目都必須按照流程進行招投標,未經審批不得擅自招標。四是項目資金關,優化項目融資方式,切實降低融資成本和費用,同時項目資金要實行專戶管理,??顚S?,嚴禁私設賬外賬和“小金庫”。支付工程價款時要嚴格審核合同、支付申請等相關憑證。五是變更索賠關,凡需要增加投資的生產型變更和非生產性變更以及由此引起的索賠,須報上級審核,經批準后方可執行,嚴禁擅自進行合同變更。